第一篇:体育养生课论文[模版]
浅议体育养生与我们的健康生活
摘 要
本文在对体育养生与我们的健康生活的描述分四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体育养生现状中,简单介绍了我国体育养生的现状,从这些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养生的概念的把握还不够全面,对养生的理解意识扔有待加强。
在第二部分的合理健康养生人物简略中,着重介绍了五位人物:第一夫人宋美龄,百岁元老陈立夫,相声演员姜昆,心血管专家洪韶光以及耳熟能详的国学大师季羡林。通过对这五位大家养生的简要介绍,让读者对健康的养生方式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在第三部分的健康生活养生秘诀中,结合上述五位人物的养生方式,查阅有关资料,从心态、饮食、运动这三个方面,对有志于养生的朋友们提供相应的参考。
在第四部分的内容小结中,对本论文写作的初衷与整体思路,以及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整述。
关键词:养生现状 健康养生 养生秘诀
一、体育养生现状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作为一种方法,散见于民间,以群众体育的形式存在[1]。作为一种课程内容,主要见于中医药大学体育课程的选修部分。
作为一种观念,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背景,但在西方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式下,有被渐趋取代的倾向。
在现有的学校体育课程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内容很少,基本上是以太极拳为代表,非常具有局限性,不能全面体现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内涵。小学中学阶段基本上是以武术为主要内容。
而在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中,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有关项目仅作为选修课的内容之一存在,不能突出其应有的价值。并且大部分高校对这些课的设置都存在随意性,从而显的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很低,引不起人们的重视。而关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教材和书籍很多,但都是针对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或社会锻炼人群而编,并未有针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普通专业的专门教材。
在社会观念中存在认识的片面性,仅把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当作中老年人的健身方法,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方法和养生文化对青少年形成终身健身养生意识的作用及对其养成社会行为规范的作用。虽然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实践方法部分得到现代实验科学的验证,但并未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认证。
二、合理健康养生人物简略
一、第一夫人——宋美龄[2] 宋美龄(1897~2003年),被称为世界上最长寿最美丽的“第一夫人”。
其长寿养颜之道:一是信奉基督,心态平和,善待他人(如张学良);二是注意饮食,清淡有节,每天都要称体重,保持在50公斤左右;三是常喝矿泉水、高级蒸馏水和清茶;四是坚持每天由按摩师作全身保健按摩;五是坚持每天睡前用温水灌直肠肛门,使大便通畅。
二、百岁元老——陈立夫
陈立夫,国民党元老之一,享年100岁。
“养身在动,养心在静;饮食有节,起居有时;多食果菜,少食肉类;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头部宜凉,足部宜热;知足常乐,无求乃安;减少俗务,寻求安宁。”
三、相声演员——姜昆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一二三四五”健身养生法:
一个中心:以身体健康为中心。
两个一点: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三个忘记:忘记自己的年龄,忘记自己的疾病,忘记自己的恩恩怨怨。
四个老:老窝、老伴、老友、老底(积蓄)。
五个字:笑、俏、唠、跳、掉(这条最重要,即要掉价)。
四、心血管专家——洪昭光
洪昭光(1939一)当代著名的心血管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其健康讲座和书刊深受世人喜爱。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和《美国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名人录列为名人。其健康养生法颇多,仅举四则如下:
(1)“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2)“天天三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相逢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3)“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4)健康面前四种人:
聪明人,投资健康、维护健康、健康增值、快乐100岁;
明白人,关注健康、储蓄健康、健康保值、平安90岁;
普通人,漠视健康、随心所欲、健康贬值、带病活70岁;
糊涂人,透支健康、提前死亡、生命缩水、痛苦中早逝。
五、国学大师——季羡林
季羡林(191l~),闻名世界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翻译家兼作家。当代健在的“国宝”级大师。
评语:智者澄怀养气神,仁者爱人享高寿。
“三不”主义养生经,即:“不锻炼(专指为了活着锻炼和锻炼为了活着的锻炼主义),不挑食,不嘀咕。”
“每天饭菜必食七粒花生米,两个西红柿。”
“千万不要让脑筋懒惰,脑筋要永远不停地思考问题。”
三、健康生活养生秘诀
从上面四位养生名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健康的养生生活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健康的心态
无论是第一夫人宋美龄的信奉基督、心态平和、善待他人,还是百岁元老陈立夫的养身在动、养心在静、知足常乐、无求乃安、减少俗务、寻求安宁,都是在强调心态的重要性。体育养生重在养心[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竞争、人才竞争,高科技技术迅猛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面对社会,面对人生时,应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严峻的挑战。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在学习、工作及各种环境中所能保持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与心理承受能力。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随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的变化而能自如地调整自身的心理平衡,以达到与外界的平衡。心理健康的目标是: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学会较强的独立生活技能。
拥有良好的心态包括人的内心世界自控状态,善于适应环境,遇事不怒,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和自信,对工作对学习充满浓厚兴趣,注重社交,与周围人和睦相处,患病和遇险能镇定自若,防止和克服心理冲突,消除心理压力,陶冶情操,克服不良个性,适应人际关系,注意心理健康,预防心理老化等。
二、均衡合理的饮食
孔子对饮食的氛围与心情有这样论述:“子食于有丧者之则,未尝饱也。”说明饮食的心情和氛围也不能忽视。从孔子的饮食养生观可见饮食养生对健康的影响。[4] 在前面的五位养生方面做得很好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注重自己的饮食方面的健康与合理。陈老多食果菜,少食肉类;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季老每天饭菜必食七粒花生米,两个西红柿,这是他们对养生的关于饮食的追求,对此,我们不会照搬,但可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供有意向有饮食着手养生的人参考。
“药食同源”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特色,食物的摄人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紧密的关系,这是历代养生家的共识,可见科学饮食的重要性。
孔子的《论语》中提到科学丰富的饮食养生论,包含食的规矩、动作,食物的选择,食品的卫生标准以及食的心情氛围等。“食不语”已成了人人遵从的进食之训。而“九不食”更堪称食品营养与卫生法典。用当今的饮食原则来解释孔子的“九不食”就是: 食品卫生标准:粮食陈旧变味,鱼不新鲜,肉腐烂,不能吃;食物的颜色不正常,不能吃。烹饪加工标准:不按正确方法烹饪加工的食品,不能吃;时令标准:不到成熟季节的粮、果、菜,不能吃。食品搭配标准:不偏食,吃肉食的分量不能超过主食;6
调味标准:凡伤人胃肠的辛咸酸甘苦宜慎食,调味用的酱、醋放得不适当,不能吃。
三、适时适量的锻炼
这里所说的锻炼,并不是在体育场或健身房里见到的那样大汗淋漓的锻炼,而是舒心舒意的锻炼,既有身体上的锻炼,又有脑力、意志的锻炼。偶尔的按摩,闲时的善思,亦或是对凡尘俗事的遗忘,都将让我们拥有更健康、舒适的生活。
这是引自袁顺兴的养生十八法的运动养生十八法,供大家参考:(1)发常梳。两手十指自然微屈成爪形,从头部前面向后方轻轻地梳发,反-复做36次。能防治高血压、头晕头痛,提高智力。
(2)目常运。两眼睁开,眼珠慢慢地向左右、上下、远近各活动18次,再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转动18次。能防治眼病,提高视力。
(3)面常浴。两眼轻闭,先将两手掌前后搓动24次,随后将两手掌面从鼻旁两侧向上按摩到前额,又向两侧分开按摩到太阳穴,再向下按摩到下颌,反复浴面18次,最后两眼睁开。能防治面部疮疖,消皱美容。
(4)鼻常揉。用两手中指指面放在鼻孔旁的迎香穴上,轻轻地揉按48次。能防治感冒、鼻炎。
(5)齿常叩。先叩上下门牙48次,后叩两侧大牙48次,叩的力量不宜太大,以轻轻作响为度。能防治牙痛,提高智力。
(6)舌常搅。口唇轻闭,先将舌头放在牙齿外面,嘴唇里面,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慢慢地转动,各做9次。能防治牙周炎,提高语
言能力,增加唾液。
(7)津常咽。当口腔中唾液较多时,要分三次,用意念诱导慢慢地吞咽到小腹部。能防治口腔炎,帮助食物消化吸收。
(8)耳常弹。口腔微闭,将两手掌心捂住两侧外耳道,十个手指放在后脑部,用食指指面压在中指指背上,轻轻地滑弹后脑部24次,可听到咚咚响声。可防治耳病,提高听力
(9)头常抬。头部由前向后慢慢抬起,反复做24次。能防治颈椎病、头晕头痛。
(10)胸常撸。两手掌面在胸部自上而下反复撸胸24次。能防治咳嗽、喘症、心脏病、忧郁症。
(11)腹常摩。两手掌心重叠放在肚脐中央,先在肚脐周围按顺时针方向小范围摩腹12次,再大范围摩腹12次。随后按逆时针方向大范围摩腹12次,再小范围摩腹12次。能防治肝、胆、胃、肠、胰、盆腔诸病。注意:便秘宜顺时针摩腹,腹泻宜逆时针摩腹。
(12)腰常转。将两手掌心轻轻地放在两侧腰部的肾俞穴上,指尖朝下,慢慢;地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旋转三次,随后以脊柱为轴,再向左侧和右侧各转腰三次。能防治腰椎病、腰肌劳损、肾脏病。
(13)丹常养。两目轻闲,两手掌心重叠放在肚脐下方小腹部,意念轻轻地集中在小腹部约5分钟。能提高人体的精力、体力、智力、免疫力、活力。
(14)肛常提。吸气时慢慢地收腹提肛,呼气时慢慢地鼓腹松肛,反复做20次。能防治痔疮、尿频尿急、小便失禁、大便失禁。
(15)肩常摇。两手臂由下,向后、向上、向前,再向下摇动做20次。能防肩周炎、上肢酸痛麻木。
(16)膝常蹲。两膝稍屈、伸直,上下蹲膝反复做20次。能防治膝关节炎,增强下肢肌力。
(17)腿常跷。一侧下肢着地,另一侧下肢伸直上跷,固定在一定高度,约5 分钟,两腿交替。能防治下肢肌肉萎缩,增强下肢活动力量。
(18)跟常颠。两脚跟慢慢踮起后用力下颠,反复做7~10次。能防治多种慢性病,提高体力、智力。
这是根据前面五位大家养生方法,结合有关资料总结的养生秘诀,希望可以对有志于养生的朋友们提供些许借鉴。
四、内容小结
学了一年的体育养生,使我对养生的认识改变了很多。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养生就是对于那些老年人老说的,像我们这些年轻力壮的青年人,还不不到考虑养生的时候。其实,我发现我错了。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个机器吧,现在的我们正是刚刚出厂,投入运营的初期,即使有一小点的瑕疵,也不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但这些小瑕疵,如果不加以保养,将会在不久的将来,给我们毁灭性的的打击。我们的身体也需要我们时常对它进行保养、打理,而这就凸显了养生的重要性。于是,我想到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写一篇养生与健康相关的论文,对像我一样对养生存在片面理解的人以建议。
在着手这篇论文写作之前,我思考了很久,我要用怎样的写作布局,才能让我的读者们很好的理解我的想法以及很好的接受我的建议。我想到先查阅目前的养生现状,使人们对广泛的养生误读有一初步了解。然后,再列述一些大家都很熟悉的人物,通过对他们养生的描述,使人们对养生有些微的感触。紧接着就是提出相应的养生建议。在这些养生建议的提出时,因自己平常也并不注重养生,因此,不能提出具有说服力的意见。就在先关文献中,查阅了一些养生专家们对养生的建议。对这些建议进行初步的分类汇总后,找到普遍提出的部分,进行描述。
因首次写养生与健康方面的论文,在整体的把握上还是不够全面与具体。但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对此有更加深刻地理解。
五、参考文献
[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现状及对策研究, 伍西安,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 2012年10月.113P [2] 人生百岁不是梦, 陈寿根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06.186P-188P [3] 大学体育理论教程,薛春林,王旭东,刘巍副主编.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8.138P.[4] 新概念大学体育,薛斌,王昆来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08.13P-14P 10
第二篇:体育养生论文(模版)
体育养生论文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我们从小到大听过无数次,身边关心你的人也时时不忘提醒你注意自己的身体。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对健康,养生却知之甚少。为了解更多,我选修了《体育养生》这门课,老师知识渊博,讲课风趣幽默,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对养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1.顺其自然2.形神兼养;3.动静结合;4.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而养生之术,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选药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
而这其中与我们生活联系最紧密,也是我们最容易把握的就是“食养”。所谓“民以食为天”。然而随着现在社会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西方快餐的涌入,传统的与我们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一日三餐”越来越不为人所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处在所谓“亚健康”状态。而我所希望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人都可以健健康康的,所以我学了,并且时刻提醒他们。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解了许多关于养生的相关知识,使我受益匪浅,其中包括了少儿养生,青年养生和老年养生。当然了,还有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但是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食物养生。因为现在的人们大多数都是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去做一些体育锻炼,甚至一些简单的运动。随着现在社会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西方快餐的涌入,传统的与我们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一日三餐”越来越不为人所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处在所谓“亚健康”状态。而我所希望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人都可以健健康康的,所以我学了,并且时刻提醒他们。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现在的这个时代,食物养生还是能普遍被人们所接受,而且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的。
为此,我也查阅了许多资料:我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也就是说,不但要吃,还要知道吃什么,怎么吃才会让身体健康。《黄帝内经》上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为养—人吃五谷杂粮,也就是说“食常杂”即每日能够食用谷类及薯类、豆类及其制品、、纯热能食物,达到合理、健康之目的。要求每日吃不同的食物。食常杂的核心是坚持膳食的营养平衡和合理搭配,并持之以恒。粮谷类及薯类含有水化物、蛋白质、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豆类含有脂肪、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五果为助——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在肠道内不易被消化吸收,能增加肠蠕动,有预防肠癌的作用。
水果中含果胶多,这种可溶性膳食纤维有降低固醇的作用,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
水果中含有容易消化吸收的糖,可直接被身体吸收,有利于中老年人大脑能量的补充。
水果中的名种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能刺激中老年人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除此之外,我还列举出几个典型的水果:
龙眼:龙眼味甜,主要功效可开胃益脾,养血安神,补虚长智,在《神农本草经》望还说可怕五脏邪气,厌食、除虫毒等等。芒果还具有药用价值:患慢性咽喉炎、音哑,用芒果煎水,代茶饮用,可去炎消哑,使嗓音甜润;取芒果2~3个,煎汤口服,可治疗疝气
菠萝的果肉中菠萝:含有一种独特的酶,能分解蛋白质。吃了大量肉类菜肴后,嚼上几片鲜菠萝,对消化吸收帮助很好。
桃子:性温,味甘酸,能消暑止渴、清热润肺,有 “肺之果 ” 之称,适宜肺病患者食用。桃子果实营养丰富,尤其铁的含量较丰富,是缺铁贫血患者的理想食疗佳果。此外,桃子含钾多,含钠少,适宜水肿患者食。炎夏食桃,可养阴生津,润肠燥。等等.不胜枚举。
当然想真正做到养生,还要从饮食,运动,心理等各方面进行训练。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不过自从上过这门课,我正在努力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并试着影响身边的人。现在的我每天早晨刷牙前喝杯水。中饭前喝口汤。饭后尽量保证半个小时的午睡。晚上少喝水,白天多喝水。临睡前一杯牛奶。然后经过了一个安逸的睡眠之后,早晨醒来时要先躺半分钟再起床。经常买些水果吃。经常打打球,踢踢足球。效果很明显,精神好多了。
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正确的方式,我的身体会越来越强壮,同时也希望身边的同学都可以健健康康的度过大学四年以至以后漫长的人生。
环工0901王俊杰 200912002
第三篇:养生课论文
健康长寿——从现在做起
一、听理论课的感受
上完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课之后,我受益良多。来大学之后,我渐渐的养成了饮食没有规律,不运动等坏习惯,也比较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但是之前一直都没有在意过。自从上了民族传统体育养生之后,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自己经常会注意老师上课说过的一些对健康不好的习惯,比如说饮食要有规律,室内环境要良好,适量的运动,注意自己的情感变化。
理论课上,老师先给我们总体地介绍了养生,然后再从几个方面详细地给介绍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在这里,我接触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比如天人合一,小周天,大周天„„同时我了解了很多养生要注意的细节,这些细节将会在我以后的生活中不断的告诉自己如何健康地活着。
二、练习健身方法的感受及其日常应用
1.情景体验
老师经常带我们上室外课。练习健身方法的环境非常重要,记得第二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到一食堂前面停顿了会,如果在那样的环境下健身,我想很多人都没什么兴趣了。但是到操场边的花树边上,我的心情一下子就开朗了,健身的兴趣也一下子提了起来。老师这些健身方法,运动量都很适宜,没有一次运动结束后会感觉到累,但是健身的效果确确实实是达到了的,每次练习完之后,整个人的感觉都会不一样。
2.放松法
放松法能够很好地缓解我的疲劳,也能很好地缓解我烦躁的心情。有的时候,学习任务比较重,连续几天都不能好好地休息,要是再碰上一些烦心的事,自己就会觉得特别的烦躁。这个时候,我会练习天人合一,放空自己的意识。练习之后,就会觉得自己的心静下来了,也能够理性的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3.晨起15分钟健身法
早上起来先在自己的床上对自己的牙齿、舌等各个部位做下锻炼,这样对自己的身体好处特别大,但是这些好处都是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体会到。我大概坚持了1个半月的时间,我的体会就是早上起来特别有精神,不会像以前那样无精打采的。
4.“8”字走跑健身法
有几次下课的时候我练习过“8”字走跑健身法,发现练完后精神会好很多。首先,我不得不说这个“8”字特别好,它让我们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很好的锻炼;其次,它的运动量很适宜,不会有一种累的感觉,但又确实是锻炼了我们的身体,在操场上跑步往往会感觉到累;最后,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我放松自己,能够很好的缓解压力。
5.“8”字桩健身法
很多人锻炼身体都是锻炼自己的手和脚,对身体的其他部位就很少关注了。人是各个部位的一个结合体,任何一个部分出了问题,对健康长寿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而“8”字桩健身法很好地锻炼了那些很多人平时不注意的部位。所以,我觉得“8”字桩健身法是一种对大多数人都很需要的健身方法。
6.“拍打”健身法
长时间地坐着,手脚会感觉到不舒服。这个时候站起来,拍打自己的双臂和双腿,能够很好地舒展筋骨、关节、疏通经络气血。平时有时间的时候,也可以随时随地的练习“拍打”健身法,不仅可以加强自己的体制,而且能够有效的预防很多疾病。
三、如何应用
老师教了许多的健身方法,这些方法对我来说都是很有用处的。比如说放松法、“8”字走跑健身法,试想一下当我整天呆在一个办公室,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我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练习着“8”字走跑健身法,也可以坐在沙发上进入天人合一的状态,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但是适合每个人的健身方法是不尽相同的,老师已经把养生的这种意识交给了我们,并且传授了很多的知识和经验。我需要做的是在以后的生活中,把健康和长寿作为自己的目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更加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当然了,老师的这些知识和经验一定会让我在今后的生活中事半功倍的。
四、课外学习有关知识的论述
人要健康长寿,应该做到:少怒,少欲,少色,少言,少食,少卧。
人的身体依赖于它存在的环境。如果一个人的饮食从很差转变到很好,或者从很差转变到很坏,对人的身体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另外,人的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对人体也会带来伤害。
五、对本课程的建议及看法
首先,我觉得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这门课非常好,它在向我们传递一种养生的意识,而这在我们大学生里面是比较淡薄的。就我认识的同学来说吧,很多人都有不吃早点的习惯,不少人学习之余都是宅在宿舍打游戏,很少运动,更加不会去关注健康长寿的问题。所以,就这点来说,我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来学习这门课。另外,老师带着我们上过不少室外课,我觉得这也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以实践课,让我们能够更好的感受健身方法。但是可能是课时有限的原因,我觉得似乎实践的次数还是有些不够。
六、健康长寿的良好环境和个人行为
人要健康长寿,必须要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居住环境、安定繁荣的社会环境。充沛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良好的植被,幽静秀丽的景观是人们理想的生存环境。城市住宅小区要建有街心花园、喷泉、假山、影背、植物绿化、保证楼群间适当空旷地带,形成人工景观。乡镇、县城住宅应当选择依山傍水的地势。建房的最佳座向是座北朝南。住宅的设计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活习惯和物质条件,设计不同风格的房屋结构。个人的养生不能脱离社会环境。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要有利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和谐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文明建设要有利于人类道德水平的提高。
人要健康长寿,应该做到:心胸开朗,待人宽厚,性情温和,知足常乐;无不良习惯,少喝酒,不吸烟,适量饮茶;生活起居有规律,坚持早睡早起;居住环境好,无污染,空气新鲜,饮水洁净;家庭和睦;
第四篇:传统体育养生课
传统体育养生课
贾 亮
一、健身气功的概述
(一)健身气功的概念
气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许逊所著的《灵剑子》,而在宋代的《云笈七签》中,气功才第一次作为术语出现。1996年8月,为了促进气功事业朝着管理规范化、制度法制化、习练科学化 的发展,经中宣部、国家体委及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气功管理的通知》,第一次提出了什么是社会气功、什么是健身气功。200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对健身气功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界定,指出“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健身气功的健身特点
注重整体锻炼:人的生命是意识与肉体的统一体。健身气功就是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整体观出发,强调主动地、内向性地运用意识,通过调整人体内在潜力,从而改善和增进人的整体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运动风格绵缓:健身气功在外形肢体、思想意识、呼吸吐纳等诸多方面都要求体现出轻松自然、舒展大方、轻飘徐缓的风格特点。
养生作用明显:健身气功在外形肢体、思想意识、呼吸吐纳等诸多方面都要求体现出轻松自然、舒展大方、轻飘徐缓的风格特点。
(三)健身气功的时代价值
社会价值:健身气功对于落实党“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具有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文化价值:健身气功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结晶,是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正式开展的第62个体育运动项目,其深受我国古代“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等哲学观念的影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明。
体育价值:健身气功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祛邪扶正的健身功能,并以其自身套路结构简单、单式动作易学易练、对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要求较低,且健身效果显著,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二、健身气功的历史渊源
中国气功的起源时期,至今仍没有直接的实物记载。但根据1975年,出土于青海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罐表明,中国气功至今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中国气功经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三个时期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发展至隋唐时期,达到了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1840
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统治下,中华民族的经济与文化备受摧残,中国气功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新中国的建立,使古老的气功获得了新生。在解放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气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1956年3月,刘贵珍所著的《气功疗法实践》的出版,1959年唐山市气功疗养院组织撰写的《内养功疗法的》的问世,这两部著作的出版与发行,对推广普及健身气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健身气功的练功要素
调身、调息、调心是健身气功锻炼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调身是基础,调息是中介,调心是主导。
(一)调身: 所谓调身,是指练功者对基本身形和肢体运动的调控,使之符合练功量度的要求,又称为身形合度。
(二)调息:调息是习练健身气功的重要环节和方法,所谓调息不仅是指呼和吸的过程,而且还指一呼一吸之间的停顿,是指主动地、自觉地调整和控制呼吸的次数、深度等,并使之符合练功的要求和目的。
(三)调心:调心是调身和调息的核心,所谓调心就是指练功者在健身气功锻炼的过程中,对于自我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进行调整和运动,已达到练功的要求和目的。
(四)如何培养自身的涵养道德
树立正念:健身气功练习者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树立正确的练功观,端正习练动机,以强身健体、养生康复为目的;
陶冶性情: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会遇到种种矛盾,而这些矛盾往往会招致情绪和感情的变化,骚扰精神,使之不得安宁。经常习练健身气功可有助于人们七情的平衡,从而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
对治习气: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受后天主客观环境的影响,逐步沾染了各种习气,而这些习气种有好有坏,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经常习练健身气功有助于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克服不良习气的形成。
增益禀赋:所谓禀赋就是禀性,包括人的性格和脾气,它有遗传的基础,也有实践的烙印,可以说是先天与后天的统一体。习练健身气功可以弥补改善自身禀性中的不足之处。
克己奉公:所谓是“公”是道赋予人类的“玄德”的体现。古语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固然是古人对于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习练健身气功时要达到的高尚精神境界。如果能以天下为公规范自身的行为,使其生命运动符合自然规律,从而真正的进入真善美的境界。
四、健身气功的锻炼要领:松静自然、动静相兼、练养结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五、健身气功的竞赛组织机构:秘书处(或办公室)、竞赛委员会、竞赛监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裁判委员会;
六、健身气功•五禽戏
(一)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功法源流
五禽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远古时代。对华佗创编五禽戏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当中只有有对于五禽戏戏名的记载,但没有其他具体动作的引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与需要,国家体育总局在原有古籍文献记载的基础之上,结合当下群众的生活特点,创编出健身气功•五禽戏。
健身气功•五禽戏:是指根据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特点,并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功能所创编的一套具有民族风格的健身气功功法。
(二)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功法特点
安全易学,左右对称; 引伸肢体,动诸关节; 外导内引,形松意充; 动静结合,练养相兼;
(三)健身气功•五禽戏的习练要领
形:即练功时的姿势。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说明了姿势对在练功过程中的重要性。神:即神态、神韵。养生之道在于形神合一。在习练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五禽”的神态,并进入其意境,神韵方能体现出来。
意:即意念、意境《黄帝内经》指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五脏六腑皆摇。这里的心指的就是大脑,是人的思维意识。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排除杂念,创造一个美好的内环境,以求达到意、气、形三者合一,以此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
气:即指练功时对呼吸的锻炼,是练习者有意识地注意呼吸调整,不断去体会、掌握、运用与自身状况或与动作变化相适应的呼吸方法。习练中应注意由浅入深和因人而异两个方面。
(四)、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动作说明
1、基本手型
虎爪:五指张开,虎口撑圆,第一二指关节弯曲内扣;鹿角:拇指伸直外张,食指、小指伸直,中指、无名指弯曲内扣;
熊掌:拇指压在食指指端下,其余四指并拢弯曲,虎口撑圆;猿钩:五指指腹捏拢,屈腕;
鸟翅:五指伸直,拇指、食指、小指向上翘起,无名指、中指并拢向下;握固:拇指抵掐无名指根节内侧,其余四指屈拢收于掌心;
2、基本步型
弓步:两腿前后分开一大步,横向之间保持一定宽度,右(左)腿屈膝前弓,大腿斜向地面,膝与脚尖上下相对,脚尖微内扣;左(右)腿自然伸直,脚跟蹬地,脚尖稍内
扣,全脚掌着地;
虚步:右(左)脚向前迈出,脚跟着地,脚尖上翘,膝微屈,左(右)腿屈膝下蹲,全脚掌着地,脚尖斜向前方,臀部与脚跟上下相对,身体重心落于左(右)腿; 丁步:两角左右分开,间距10至20厘米,两腿屈膝下蹲,左(右)脚脚跟提起,脚尖着地,虚点地面,置于右(左)脚脚弓处,右(左)腿全脚掌着地踏实;
3、基本平衡:
提膝平衡:左(右)腿直立站稳,上体正直,右(左)腿在体前屈膝上提,小腿自然下垂,脚尖向下;
后举腿平衡:右(左)腿蹬直站稳,左(右)腿伸直,向体后举起,脚面绷平,脚尖向下;
(二)、动作的易犯错误、纠正方法及功理作用 起势调息
易犯错误:向左开步时,两膝过分挺直,身体左右摇晃;两掌上提下按时,运行路线直来直去,两肘尖外扬,肩膀上耸;
纠正方法:开步前,两膝先微屈,开步时,身体重心先落于右脚,左脚提起后,再缓缓向左移动,左脚掌先着地,使重心保持平稳;意念沉肩,再两臂起动,肘尖有下垂感觉,两掌上提、内合、下按,运行路线成弧线,圆活自然; 功理与作用:排除杂念,诱导入静,调和气息,宁心安神;吐故纳新,升清降浊,调理气机; 虎
戏
1、虎
举
易犯错误:手直接由掌变拳,虎爪状不明显;两掌上举时,身体后仰,呈反弓状;
纠正方法:手指撑开后,先依次屈扣第一、二节指关节,再紧握成拳;两掌向头部正上方托举,身体与地面保持垂直;
功理与作用:两掌举起,吸入清气,两掌下按,呼出浊气,一升一降,疏通三焦气机,调理三焦功能;手成虎爪变拳,可增强握力,改善上肢远端关节的血液循环;
2、虎
扑
易犯错误:虎爪和握拳两种手型的变化过程掌握不当;身体由折弯到展开不够充分,两手配合不够协调;向前迈步成虚步时,重心不稳,左右摇晃;
纠正方法:两手前伸抓扑时,拳变虎爪,力达指尖,由柔转刚,两掌向里划弧回收时,虎爪屈拢,轻握空拳,由刚转柔;身体前挺展开时,两手要注意后伸,运行路线要呈弧形,协助身体完成屈伸蠕动;迈步时,两脚横向间距要保持一定宽度,适当增大稳定角度;
功理与作用:虎扑动作形成了脊柱的前后伸展折叠运动,尤其是引腰前伸,增加了脊柱各关节的柔韧性和伸展度,可使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弧度;脊柱运动能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对常见的腰部疾病,如腰肌劳损、习惯性腰扭伤等症有防治作用;督脉行于背部正中,任脉行于腹部正中,脊柱的前后伸展折叠,牵动任督两脉,起到调理阴阳、疏通经络、活跃气血的作用; 鹿
戏
1、鹿
抵
易犯错误:腰部侧屈拧转时,身体过于前倾;身体侧屈幅度不够,眼看不到后脚跟;
纠正方法:后腿沉髋,有助于上体正直,可加大腰部拧转幅度;重心前移,增加前腿膝关节弯曲度,同时加大上举手臂向后下方伸展的幅度;
功理与作用:腰部的侧屈宁转,使整个脊椎充分旋转,可增强腰部的肌肉力量,也可防治腰部的脂肪沉积;目视后脚脚跟,加大腰部再拧转时的侧屈的程度,可防止腰椎小关节紊乱等症;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尾闾运转,可起到强腰补肾强筋健骨的功效;
2、鹿
奔
易犯错误:落步后两脚成一直线,重心不稳,上体紧张歪扭;背部“横弓”与躯干“竖弓”不够明显;
纠正方法:脚提起后,向同侧肩部正前方跨步,保持两脚横向宽度;
加大两肩内旋幅度,可增大收胸程度,头、髋前伸,收复后顶,可增大躯干的后弯曲幅度;
功理与作用:两臂内旋前伸,肩背部肌肉得到牵拉,对颈肩综合症、肩关节周围炎等症有防治作用,躯干弓背收复,能矫正脊柱畸形,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向前落步时,气充丹田,身体重心后坐时,气运命门,加强了人的先天与后天之气的交流,尤其是重心后坐,整条脊柱后弯,内加尾闾,后凸命门,打开大椎,意在疏通督脉经气,具有振奋全身阳气的作用; 熊
戏
1、熊
运
易犯错误:两掌贴腹太紧或主动划圆形成摩腹动作,没有随腰、腹部的转动协调地进行划圆摆动;以腰胯为轴进行转动,或身体摇晃幅度过大;
纠正方法:肩肘放松,两掌轻附于腰腹,体会用腰腹的摇晃来带动两手运行;
相对固定腰胯位置,身体摇晃时,在意念上是做立圆摇转,因此当向上摇晃时,做提胸收腹,充分伸展腰腹,向下摇晃时,做含胸松腹,挤压脾胃肝等中焦区域的内脏器官; 功理与作用:活动腰部关节和肌肉,可防止腰肌劳损及软组织损伤;腰腹转动、两掌划圆、引导内气运行、可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运动腰腹摇晃、对消化器官进行体内按
摩、可防治消化不良、腹胀纳呆、便秘腹泻等症;
2、熊
晃
易犯错误:没有提髋,直接屈膝提腿,向前迈步;落步时,脚用力前踏,髋关节处没有震动感;
纠正方法:可先练习左右提髋;提髋,屈膝,身体重心前移,脚自然落地,体重落于全脚掌,同时踝、膝关节放松,使震动感传至髋部;
功理与作用:身体左右晃动,意在两肋,调理肝脾;提髋行走,加上落步时的微震,可增强髋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平衡能力,有助于防治老年人下肢无力、髋关节损伤、膝痛等症; 猿
戏
1、猿
提
易犯错误:脚跟离地后,重心不稳,前后晃动;耸肩不够充分,胸背和上肢不能充分团紧 ;
纠正方法:头部百会穴上领,牵动整个身体垂直向上,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以胸部膻中穴为中心,缩项、夹肘、团胸、收腹、可加强胸背和上肢的团紧程度。
功理与作用:“猿钩”的快速变化,意在增强神经---肌肉反应的灵敏性;两掌上提时,缩项、耸肩、团胸吸气,挤压胸腔和颈部血管;两掌下按时,伸颈、沉肩、松腹,扩大胸腔体积,可增强呼吸,按摩心脏,改善脑部供血; 提踵直立,可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平衡能力;
2、猿
摘
易犯错误:上下肢配合不够协调;摘桃时,手臂向上直线推出,“猿钩”变化的时机掌握不准;
纠正方法:下蹲时,手臂曲肘,上臂靠近身体,蹬伸时,手臂充分展开;向上采摘,手的运行路线呈向上弧形,动作到位时,手掌才变猿钩状;
功理与作用:眼神的左顾右盼,有利于颈部运动,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动作的多样性体现了神经系统和肢体运动的协调性,模拟猿猴在采摘桃果时愉悦的心情,可减轻大脑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对神经紧张、精神忧郁等症有防治作用; 鸟
戏
1、鸟
伸
易犯错误:松紧变化掌握不好;单腿支撑时,身体重心不稳;
纠正方法:先练习两掌相叠,在体前做上举下落动作,上举时收紧,下落时放松,逐步过渡到完整动作; 身体重心移到支撑腿后,另一腿再向后抬起,支撑腿的关节挺直,有助于提高动作的稳定性;
功理与作用:两掌上举吸气,扩大胸腔,两手下按,气沉丹田,呼出浊气,可加强肺的吐故纳新功能,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的症状;
两掌上举,作用于大椎和尾闾,督脉得到牵动,两掌后摆,身体呈反弓状,任脉得到牵拉,这种松紧交替的练习方法,可增强疏通任督两脉劲气的作用;
2、鸟
飞
易犯错误:两臂伸直摆动,动作僵硬;身体紧张,直立不稳,呼吸不畅;
纠正方法:两臂上举时,力从肩发,先沉肩,再坠肘,最后提腕,形成手臂举起的蠕动过程,下落时,先松肩,再沉肘,最后按掌合于腹前;两臂上举吸气,头部百会穴上领,提胸收腹,下落呼气,松腰松腹,气沉丹田; 功理与作用:两臂的上下运动可改变胸腔容积,若配合呼吸运动可起到按摩心肺作用,增强血氧交换能力;拇指、食指的上翘紧绷,意在刺激手太阴肺经,加强肺经经气的
流通,提高心肺功能;提膝独立,可提高人体平衡能力; 引气归元
易犯错误:两掌上举带动两肩上抬,胸廓上提;两掌运行路线不清;
纠正方法:身体重心相对固定,两掌上举时,注意肩部下沉放松;
两掌在体侧向上做立圆和在腹前向前划平弧时;意念要放在掌心;
功理与作用:引气归元就是使气息逐渐平和,意将练功时所得体内、外之气,导引归入丹田,起到和气血、通经脉、理脏腑的功效;通过搓手、浴面,恢复常态,收功;
第五篇:心理养生浅谈(论文)课稿
调养心灵健康,造就身体健康
------浅谈现代养生新概念之心理养生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注重心理养生。本文从实际出发,就心理养生这一健康养生新概念作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健康 现代养生 心理养生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健康成为了现代社会人人追求的共同目标。什么是健康呢?健康(health)一词源于1000年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族,其词义为:安全,完美,结实。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是:“无病、无残、无伤”。现代意义上的“健康”,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综合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健康是:“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完美状态。”也就是说,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没有不舒服,也不是仅仅指体格健壮,它分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人际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这么四个层次。现代健康是这四个层次的良好和完满状态,这就好比一层层向上的金字塔,是全方位的概念。可以看到,从躯体到心理的健康,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一个人心灵高尚,心理就平衡;心理一平衡,生理就稳定;生理稳定了,病理就不发生,即使发生也好得快。可以说,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而社会适应性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强壮的体魄,以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蚀,还应具有健全的精神状态心理平衡和调节能力,以应付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维持身心功能的协调、稳定、和谐地发展。才能随时驱除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世纪是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对现代人的心理素
质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可以说,人类已进入情绪负重的非常时代。60%~80%的现代疾病,都是由各种压力、烦恼等心灵问题造成的。有学者断言:随着中国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人们的生理疾病。身体再好,心态不好,还是病人。健康不是医生的恩赐,不能单纯依靠运动和保健品来获得,而要我们自己去创造。必须具有身心合一的健康观,通过调养心灵的健康,来造就身体的健康。养生的核心是“养心”,养身是术,养心是道,因此,心理养生必将成为现代人追求的健康新方式。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提高健康水平,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人类心理活动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的心理活动,中医学将其统称为情志,或叫做情绪,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情志养生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理卫生保健,却深刻得多。所谓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七情)。《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说明这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忧)、(惊)恐为代表,称为“五志”。
传统中医学认为,人的情绪体验,都和内脏反应紧密相连,当情绪发生变化时,会直接损伤内脏,对人的健康影响最大,严重危害人的身体。而现代医学研究结果也表明,情绪的变化能直接影响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不良的情绪状态,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的后果。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早就指出“一切顽固沉重的忧郁和焦虑,足以给疾病大开方便之门。”过度的、强烈的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会使情绪失控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烦闷、懊悔、愤恨、焦虑、忧伤等等不良情绪是产生疾患的内在因素。持久或过度地沉浸在这些不良情绪中,就会使机体能量耗竭,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使机体衰老进程加快,从而各种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使肿瘤的发生率上升。《养性延命录》说:“喜怒
无常,过之为害”。所谓“喜怒不节则伤脏”,中医理论《黄帝内经〃素问》里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的说法。在临床医学上,过度的情绪反应并非是一情只伤一固定脏腑,既可一情伤几脏,又可几情伤一脏。
1、喜则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与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心主神,人如果过分激动,不能控制好情绪等就会伤到心,具体表现为心神不宁、心慌、睡眠不安、消瘦、毛发枯悸、憔悴无精神等。许多心脏病人,往往就是过分激动,导致心肌梗死发作。如小说《隋唐演义》里说了一位唐朝大将程咬金,就是因战争胜利而过分高兴笑死的。
2、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并走于上。临床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至于昏厥卒倒。肝主魂,人生气发怒、抑郁、悲哀会伤及肝脏,引起肝郁气滞,魂不内守,失眠、心烦、头痛、造成胁肋区疼痛,筋骨失养。常见的病征表现为肝炎,关节炎,抑郁症、精神病、失眠等。如《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就是被诸葛亮激怒,怒气伤肝而亡。
3、忧、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导致气机郁结。古人认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故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会影响脾胃,气机郁结阻滞,脾的运化无力,胃的腐熟失职,便会出现纳差、脘腹胀满,便溏等。
过度忧愁会引起脾运化水湿障碍,胃的消化功能不好,人就会食欲差,胃胀、浮肿、面色差、糖尿病等。关于这一点老百姓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可以见到,人一忧愁了就不想吃饭。
4、悲、思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悲伤肺,长期悲伤、思虑过度,性格过于内向,就会伤及肺引起咳嗽、气喘、面部长痘等。如小说《红楼梦》里所写的林黛玉就是悲思过度使肺经阴阳平衡失调而伤了肺,抑郁咳血而早逝。
5、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以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骨痠痿厥,遗精等症。肾藏精,惊恐伤肾,人受惊吓恐惧后,肾不能藏精,人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就下降,就会发生早衰、骨关节酸疼、腿脚软冷,夜尿多,生育能力下降等。
6、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六神无主。
情绪直接伤人引起各种疾病,同时当内脏因情绪伤害而劳损虚弱,人更容易受外界六淫的侵犯。所以中医认为一个人的情绪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合理摄取营养,适当运动是养生,而情志养生才是更高境界的养生。正如老百姓所说的,治病救人,治心才是最高境界的医生。能达到治心水平的医生,能治国也。所以古人有“不为良医,便为良相”之说。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养生关键在于养心(理),有很多疾病都是由心理引起的,一个人的情绪好坏对生命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控制情绪的能力不同,对于人们的养生结果也会不同,因此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拥有健康的生命!由此看来,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就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心理状态,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评价人体健康的几大指标之一,有专家预计: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
这里的养心贵在一颗平常心,也就是好的心态,平衡的心理状态。所以,我们说心理养生的关键在于心理平衡。只要做到心理平衡,就是掌握了健康养生的金钥匙。一个成熟的人会把握住自己快乐的金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而正确对待和处理外界刺激,是保持心理平衡、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轻松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在我国长寿保健谚语中有很多是与心理保健有关的,如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口常开、青春常在;遇事不恼、长生不老等。都是让我们放松心态,开怀欢笑。面对生活中的浮沉和起落,尽量调节自己的情绪,平和自己的心态。
那么,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养生”呢?心理养生,最主要是做到“八戒”和“四要”
心理养生“八戒”:
一戒疑。疑心病者,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一言一行都得提防,因此坐立不安,经常失眠。
二戒妒。妒忌别人的成就,不考虑怎样奋起猛追,却希望别人栽跟头。
三戒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及旁人,在人前仿佛矮三分。不喜欢和人共事,愈来愈孤僻脾,越来越古怪。
四戒傲。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周围的人对他敬而远之,他却自鸣得意。生活空虚,无所寄托,缺少乐趣。
五戒躁。容易发脾气,脸红脖子粗或吵或闹,甚至骂人、打人、毁坏物件,然后心理上得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
六戒愁。整天生活在忧虑之中,愁容满面,心事重重。七戒慎。时时提心吊胆,怕说错活,怕做错事,怕得罪人。八戒悲。一生当中,一些不幸的事常常浮现在眼前,不觉悲从中来。
心理养生四要素:
一要善:即善良。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助人的过程可以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助人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你帮助了别人,你的心灵得到愉悦,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总之,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若心存恶念,必将引起身体不良的变化。所以,心存善良,不仅能使我们的精神愉悦,更能使我们的身心健康。只有心地正直而善良的人才能因常养心养德而长寿;那些为了一己的功名利禄,不惜昧良心、使毒计妄图算计无辜者的恶人,因为其居心叵测,设阴谋、放暗箭、唯恐天下不乱,身心惶惶不可终日,无一刻安宁,这又怎能谈到养心、养德而延寿,因此《增广贤文》中曾总结了一句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助人之心不可无”,这是我们养心养德的至理名言。由此可见,善良是人的基本素质和美德。一个善念如万两黄金难求;一句善言如滋润心灵的甘露;一项善举如永恒的春天。善良是做人的成本,是生
命的原色,是人生的本能,是古往今来一个永恒的话题。所以,我们说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
二要乐:即快乐。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举世皆从愁里老,乐观才是长寿药。在磕磕绊绊的人生旅途中,也许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坎坷。境遇是改变不了的,唯一可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是我们自己的心情!人对社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永远用乐观的、积极的态度看世界,另一种是用用悲观的消极的态度看世界,你若用积极的、乐观的态度看世界,这世界很美好,你如果用悲观消极的态度看世界,这世界很可怕。快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了乐观的心境,就能得到快乐的因子。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尽可能的去想一些美好的事情,去寻找能让自己快乐的理由。“笑一笑,十年少”,笑是最优美、最自然、最良好的自我保健运动。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乐观精神是自疗心病的无形妙药。医学家们认为,乐观、开朗、愉快、喜悦的情绪,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功能和整个神经系统的张力,促使皮质激素与脑啡肽类物质的分泌,脑内吗啡分泌时,能极大地活跃体内的免疫系统,从而有利于防病治病,使机体抗病能力大大增强,维持身体健康。“笑是一种原地踏步的运动,能使人延年益寿。”这就是说,用乐观的精神取代不良情绪,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同时也说明,除了快乐的情绪可以悦心而外,没有一种药剂是可以通心的道理。如果你是一个达观者,那么你是一个精神充实,生活充满快乐的人,必然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而心理健康即是生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拥有快乐,就等于拥有健康。
所以,我们说,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三要宽:即心宽。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生坎坷,有喜有忧。只有心胸宽阔的人,气量最大,心态最好。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宰相肚里好撑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心宽是福,古人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心宽的人“看人看事”都是往好的一面看,从不钻牛犄角。我们应该事事拿得起放得下,不跟事情较劲,不跟别人较劲,更不跟自己较劲。心宽了,眼前总是海阔天空,脚下总是平坦大道,心中总是阳光明媚。心宽的人偶有伤心寂寞的浮云,也会很快被微风带走,微风过后留下一片光明、一丝清凉、一阵轻松。有句话说的好: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是句经典的良言,“向宽处行”是至理,只有把心放宽,道路才不会拥挤,血脉才不会堵塞,生活才不会失意。心宽是一种良好心态,是一种崇高境界,也是一种人生智慧。要做到宽容就要有容人之量,要珍惜时间和精力,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 做到情绪平稳,心胸宽阔,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四要淡:即淡泊淡定。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清代文学家纪晓岚有一对联说得好:“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联说:“无求便是安心法”; 当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认为“人到无求品自高”。这说明,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是一种境界,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的人是无法“淡泊”的,他们眼中的淡泊不过是种“平淡”和“玩世不恭”;淡泊是一种胸怀,锱铢必较、气量狭小的人是无法“淡泊”的,自私自利思想太重的人又怎能奢谈淡泊呢?淡泊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心态,有所求而亦无所求;淡泊更是种信仰,公而忘私的人甘于淡泊,敬业奉献的懂得淡泊,节操高尚的人向往淡泊。在竞争日益激烈,诱惑日趋繁华的社会里,固守节操,淡泊名利并非易事。因此淡泊是福,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所以说,淡泊、淡然、淡定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
以上的“八戒”“四要”,总而言之,其实就是简简单单的这两点:
1、知足常乐:现代人为什么烦恼多,就是因为太往外追求了。古代人为什么烦恼少,都是因为他向里追求,追求身心的那种修养。所以古代人他就没有这么多的烦恼,现在我们向外追求的东西太多了。五子登科,妻子,房子,车子,票子,这些统统都要。其实人的生存是很容易满足的,但是人的欲望是太不容易满足的。归根到底,人都是为了:“利”而气。古人有一副对联,说的非常好,上联: “有良田千亩,每餐不过一碗饭”;下联是:“有广厦万间,每日只睡八尺床”。满不满足,全在我们自己的心态。
2、正确认知:我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人们思想的总开关,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心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一个人认知正确了,心理就平衡;心理一平衡,生理就稳定;生理稳定了,病理就不发生,即使发生也好得快。换句话说,有和谐正确的三观,才会有平和健康的心态。有平和健康的心态,才会拥有全面健康的人生。
俗话说“上医治心”。积极的心态,高尚的情操,饱满的精气神,就是我们身体最好的保障。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才能拥有快乐、幸福、成功的美好人生。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 梁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