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科学发展观现场授课教案(仅供参考
编辑:清香如梦 识别码:23-952222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8 13:00: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科学发展观现场授课教案(仅供参考

科学发展观教育授课教案

(授课时长约15分钟)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战友们:

大家好!

根据今天赛程的安排,下面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一些知识。由于水平有限,讲得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敬礼!)

(授课目的)希望通过今天的授课,使大家对科学发展观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提高大家运用科学发展观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促进部队建设和消防工作水平更上新台阶。

(主要内容)今天的课将从三个方面来讲: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二是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和根据;三是官兵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教学重点)在授课中,要求大家重点把握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即“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授课时间)大约15分钟。首先我们讲第一点——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确切的讲,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十七大报告对于科学发展观,作了新的、更精辟的表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可以这么说,新内涵不但纠正了那种认为科学发展观只是单一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片面认识,它还反映了当今世界主流的发展观。

好,我们刚刚简要的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那么,科学发展观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它的形成有什么样的背景和根据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讲第二点——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和根据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理论地位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由启发认

知、到摸索、再到理论成熟并确立的过程。

要说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这还得从202_年的非典说起。202_年4月“非典”疫情蔓延期间,胡锦涛在广东考察时就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努力促进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是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提出发展观的概念。随后,在一系列的重要会议中,胡锦涛总书记又多次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重要的论述。一直到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其理论地位得到了基本确立。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的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好,这里我们就基本国情、发展实践、国外发展经验等展开来重点讲一下。

1、关于国情根据的理解。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 义。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理解科学发展观,首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实事求是地科学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而我们的基本国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是: ——令人可喜的方面

※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神七问天更是将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展现的淋漓尽致。

※202_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居世界前三。※外界评价:

“中国奇迹”如何解读,已成为思想界的顶级课题。世界转向中国式社会主义是未来可能发生的意外之一。——还要努力的方面

※现实情况:在202_年世界发达国家新32个名单中,中国不在其列。※中国离发达国家还有多远?我们来听听海归派的说法——指标一:一楼不装防盗窗;指标二:祖国何时像花园;指标三:派业余选手参加奥运会;指标四:时不时有人得诺贝尔奖;指标五:超市里自己称菜;指标六:农村生活是享受。

——客观的国情情况

※(原)世行行长沃尔福威茨的看法:“每当我们谈到中国,我们往往只想到上海和摩天大楼,只想到贸易顺差和快速经济增长,尤其想到显著的扶贫成就——这些形象都是真的,但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温总理定论:在202_年达沃斯论坛上,总理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这就是我们当前的基本国情。

2、关于我国发展实践中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我国长期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发展中我们遇到很多的、错综复杂的问题,但最主要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

一是在创造和积累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出现了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的问题;(资源环境问题)

目前有3亿农民饮用不合格的水,4亿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70%死亡的癌症患者与污染相关。

二是在克服平均主义的同时出现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差距问题)

※ 漫画《城乡之差》

※在202_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按基尼系数从低到高排序,中国在12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到第85位,已经与后面35个社会分化非常严重的国家的水平相接近。

报告结论认为,中国制度转型造成的贫富鸿沟在世界上是十分惊人的。所以,这样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一边是矿工明知危险仍然抱着“炸死比饿死强”的心态下矿,而另一边是黑心煤老板在北京车展会上叫嚣:“信不信连售车小姐一起买走!”

讲到这里,我们在感概煤老板暴富过分的同时,看到的是什么,看到的是社 会成员收入差距之大,大到连人都可以买走。

三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社会发展问题)

202_年,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也警告,中国当前社会形势是“总体在不断恶化,局部有所改善,形势十分严峻”。

3、关于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

举例:国民收入培增计划造就日本的黄金时代。(日本在1960年实施了一个“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他们把经济发展的目标,确定在全民的收入增长上,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结果在1960年至197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50%,国民收入增长率为340%。实行并实现了国民生产与国民收入的同歩增长,真正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

成功的例还有瑞典、新加坡等其他一些国家。

而我国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据研究,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间,在GDP高速增长的时期,工资总额的增长却在下降。——宋晓梧。

鉴于这种情况,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提出了自已关于增加国民收入的浪漫设想:

※“应将国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分给老百姓,给老百姓一只下蛋的母鸡。”“国有上市公司拿出40%股份,外汇储备拿出1万亿(到09年3月为19537.41亿美元,该数字甚至超过了世界主要七大工业国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的总和。)两项加起来一共是13万亿人民币,发到每个人手里是1万块钱,五口之家将分到5万,这将有非常大的财富效应。”

如果真有这么一天,那多好啊,我们得首先感谢张维迎院长了。

总之,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上述背景和根据中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核心是实事求是,立足点是对国情的科学而辩证的把握,同时又积极借鉴国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一条科学的道路。

三、官兵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我认为,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一条要求就是——学以致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今天在座的领导和战友很多都是基层消防部队的党委书记(支部书记),是把握基层部队建设发展方向和大局的领导,借此机会,我想引用《从政之基》一书中所读到的四句话,与大家共勉:

“开展工作要有激情;谋划工作要有思路;推进工作要有魄力;落实工作要有力度”。

这四句话很好理解,希望这四句话能够为大家在实际工作中更好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部队建设和消防工作全面发展提供一点有意义的参考。

课的最后,给大家布置一道讨论思考题:浅谈在部队建设和消防实际工作中,官兵应该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

我的讲课完了,讲得不好,请见谅,谢谢大家!(敬礼!)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教案

科学发展观

一、导入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仔细聆听,透过一幅幅的画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

总结:同学们说的真棒!是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一切都归功于发展。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聊一聊发展为我们带来哪些变化 齐读课题:看变化 谈发展

一、学文明理

谈变化

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用五方面看看改革开放前后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吧!

(一)师:老师发现今天同学们的衣服都很漂亮,样式各种各样,颜色也丰富多彩。那同学们知道以前爷爷奶奶穿什么样的衣服吗?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穿补丁衣服,一件衣服兄弟姐妹都穿过………..)好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小结:从单一的麻衣粗布到多样的时尚服装

(二)师: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我们经常听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受他们那时候吃的如何如何,和现在比有什么不同?有么有关于吃的小故事呢?就让我们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粗粮:窝窝头(出示课件

图片),地瓜干,各种野菜………….小结:从吃饱到吃好(出示课件)

(三)师:相信同学们现在都有自己的小卧室,对么?那我们的爸爸妈妈小时候是不是也这样呢? 让我们看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住房发生了那些变化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出示课件

对比表)

(四)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说交通的变化

同位交流(出示图表)

全班交流(出示课件

图片)

(五)现在我们家里用的应有尽有,尤其是家用电器,看一下这一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全班交流(出示课件)

说发展

学生说:通过这些变化你感受到了什么?

总结

二、拓展延伸

展开你的想象力,去畅想一下你的家乡未来会是什么样的?那么你又可以为祖国的发展做些什么呢?(从身边的小事谈一谈)

第三篇:科学发展观教案

第1课:科学理论引领前进道路

教学目标: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2、让学生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及其重大作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教学重点: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及其重大作用。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解法相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

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

当前,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国际环境中不稳定因素、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复杂多变。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时代的呼唤 发展的要求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社会主义又是新生事物,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直在摸索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与强国富民之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我们必须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东西。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它进一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增添了全新的深刻内涵。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积极深化改革开放。⑷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学生进行自由讨论。

四、老师让学生还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感受。

五、总结本课内容。

六、布置作业:谈一下自己学习本课的感受。

第2课: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教学目标:

1、发展中的问题。

2、如何发展才能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学重点: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是根本。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检查上一节课的内容进入新课。

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发展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让学生回答202_年发生的大事。特别是引导学生体会北京奥运会和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引导学生体会“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怎样才能解决我国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这些情况表明,转变发展观念仍然十分艰巨。

五、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活力”?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从全人类的角度看,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从中国的特殊国情看,发展则是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发展观问题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当前,中国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成就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难题前所未有,中国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又处在一个发展的矛盾凸显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

六、老师就“朝核问题”和“军舰护航”让学生体会我国在世界舞台上起的作用。

七、学生进行自由讨论。

八、布置作业。

第3课教案: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教学目标:

1、如何理解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如何如何理解小康社会?

教学重点: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学方法:讨论法和对比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谈一下身边的变化引入新课。例如:村里路的变化、家中电器的变化等。

二、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2、看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图片,谈感受。

3、从汽车、手机、电脑的变化谈感受。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中国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在这个阶段,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践表明,虽然经济发展不是发展的全部内涵,但经济发展却是整个发展的核心内涵。没有经济建设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其他各方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如果说当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前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要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解决好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等问题。

三、时不我待,加快发展

1、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使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富裕

在多媒体上放国家大剧院、鸟巢、三峡大坝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发展。

2、由青藏铁路建设,让同学们体会国家的实力。

3、老师讲解: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任务;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对于我国来说,能不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问题。

四、让学生谈一下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怎样的?

五、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华西村的图片,谈感受。

六、布置作业。

第4课教案:坚持又好又快发展

教学目标:

1、“快”与“好’的关系是什么?

2、现在的发展方式有什么好处? 教学重难点:如何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展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有滨州的发展状况,引出来。我们滨州发生如此变化的奥秘是什么?

二、老师讲解: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要又好又快发展,既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更要求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快”与“好’的关系:又好又快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好”与“快”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起大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同时,快也是好的必要条件,较快增长本身就是较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持较快的增长,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使经济增长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好与快的辩证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吉利汽车、海尔创新、联想集团等。

3、为什么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但总的来看,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

五、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然而现在离节能减排的目标还很远,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还十分严峻。

六、让学生为节能减排进一言。

七、作业。

第5课教案:发展为了人民

教学目标:

1、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含义?

2、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教学重难点:如何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歌曲《为了谁》引入新课。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1、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2、由网上热议的“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让学生议论。这是郑州市规划局分管信访的副局长逯军说的。试问局长:你是替谁说话的?是替党,还是替老百姓?如果你是替党说话的,那你就该知道“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句话,你做到了吗?如果你是替老百姓说话的,那么面对经济适用房用地被挪为他用的情况,你怎么还能漠然视之,还会对记者的采访不以为然?

3、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自己的利益。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三、为民发展 造福人民

1、坚持以人为本,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2、让学生谈一下电视剧《闯关东》在全国热播的原因是什么?

3、把发展为了人民落到实处。

4、让学生讨论: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儿童医院查看甲流防控情况说明了什么?

四、讲解:始终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兼顾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创造财富和公平分配的协调。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五、总结。

第6课教案:发展依靠人民

教学目标:

1、广大人民群众在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国家领导人为什么重视倾听群众的呼声? 教学重难点:人民群众在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展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本课。

二、什么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决定力量,坚持人民群众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主体地位,必须遵循推动发展依靠人民这个路径。只有建立在人民群众热情参与和支持基础上的发展,才是持续与长久的发展。

三、让学生体会,第十一届全运会主题口号: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在全运会的过程中你做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四、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主体。广大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他们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强大力量。因此,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就成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五、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1、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市长电话热线、民生热线、举报电话等。

2、讲解:温家宝总理一再引用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倾听如金的真话。

3、老师问计于学生,如何管理好我们班级?学生自由发言。

4、最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群众是先进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创造者,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无穷智慧,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最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广泛地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把群众的根本意愿作为科学决策的基础。

5、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讲解: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走共同富裕道路,切实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六、学生自己体会。

七、作业。

第7课教案: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

教学目标:

1、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2、如何理解当前社会公平?

教学重难点: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教学方法:讨论法和展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背诵语文课文《大道之行也》进入新课。

二、财富共创,成果共享

1、讲解: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价值追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追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公平地享有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

2、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3、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5、学杂费的免除、一免一补、防疫针的免费注射等都体现了成果共享。

三、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2、由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说起:彰显了人民代表具有广泛代表性这一政治特性。人民代表理应来自人民群众,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生活在社会的最基层,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从很大程度上可以折射出社会阶层的发展现状。选举农民工为人大代表也是尊重人大代表来自各阶层,有利于国家整体上对各阶层利益的调配,从而使国家宏观决策更趋科学与合理。

3、完善分配制度,注重社会公平。

讲解:“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4、保障改善民生,解决热点问题。

四、作业:请你围绕“科学发展与社会民生建设”这一主题,拟一条标语。

第8课教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2、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重难点:人的全面发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从历年奥运会看中国人的进步和发展引入。

二、讲解: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单项发展、片面发展和畸形发展,是指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社会关系、个性等方面自由充分的发展。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就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即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二是物质生活的全面富裕。三是精神文明生活的极大丰富。四是民主政治的充分享有。人们能够当家作主,共同管理社会事务,享有平等的权利。五是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解放,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人能够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充分地发展,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贡献于社会。六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统一的不断提高不断完善永无止境的过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既着眼于这个目标,又要尊重客观实际,从现实着手,逐步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

三、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坚持落实党的富民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2、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发展的着眼点集中在如何大力开发人的智能,发展人的才能和创造性上。人的全面发展与每个人自身的客观条件有密切关系,人所具有的体能、智能等无疑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对个体人以及群体人的性格、情操、心理等内在素质的形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影响。

4、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四、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将来报效社会。

五、作业:谈一下如何提高自己的全面发展?

第9课教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1、如何理解发展要有全面性和整体性?

2、为什么说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教学重难点: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上一节课的内容进入新课。

二、全面发展关全局。

1、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2、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从昆山市的发展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协调发展求和谐。

1、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

2、莱芜市的“四个一体化”: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城乡建设管理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

3、协调解决好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

4、如何解决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

四、可持续发展重长远。

1、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就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2、为了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3、想一想,怎样才能根本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五、《寂静的春天》一书给我们的认识。

六、总结这课内容。

七、作业:为滨州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科学发展观教案

黄升中学

第四篇:设计公司现场管理知识授课教案

设计公司现场管理知识授课教案

授课对象:设计公司设计一室设计人员

授课人:设计公司 米振宇

授课目的: 现场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传统国企落后意识的直接冲突,设计公司全体职工要端正心态,深刻领会推行现场管理对集团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使全体职工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学习也是一种工作,是未来开展好工作的基础,通过对现场管理知识的再次巩固学习,并对一年来设计公司在现场管理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与存在不足的回顾,不断进一步深化现场管理工作,提高全员认识,加强效能建设,使设计公司现场管理工作向系统化、深入化、素养化推进。

授课过程:

大家上午好!自202_年6月集团公司开展现场管理工作以来,我们就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了全体职工学习集团公司《现场管理推进方案》,并建立推进小组组织机构,制订设计公司现场管理推进计划,制作宣传看板,有效稳步的推进了现场管理工作。今天,我们这堂课将继续巩固学习现场管理相关知识,并对一年来设计公司在现场管理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与存在不足进行回顾,不断提高认识,使现场管理工作在今后能够更加稳步的在设计公司展开。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现场管理一些相关知识

在巩固学习知识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6只猴子关在一个实验室里,头顶上挂着一些香蕉,但香蕉都连着一个水龙头,猴子看到香蕉,很开心去拉香蕉,结果被水淋的一塌糊涂,然后6只猴子知道香蕉不能碰了。

然后换一只新猴子进去,就有5只老猴子一只新猴子,新来的猴子看到香蕉自然很想吃,但5只老猴子知道碰香蕉会被水淋,都制止它,过了一些时间,新来的猴子也不再问,也不去碰香蕉。然后再换一只新猴子,就这样,最开始的6只猴子被全部换出来,新进去的6只猴子也不会去碰香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培训学习的重要性。把好的经验传给大家做好培训,让大家共享,培训好了,可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大家都会向同一个方向,也是正确的方向使力,这样的团队或公司才能不断的得到进步,稳定的发展。

一、现场管理知识

(一)什么是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的概念,只要在百度上一搜,就马上可以找出:是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概念是很好找,但有多少人可以理解其真正内涵:有什么重要意义、为什么要推行、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并用行动去完成,才能使现场管理真正的取得实效。

(二)那我们就一个个来解答这些问题。

集团公司开展现场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夯实集团公司管理基础,转变和提高职工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促进集团公司在增加收入﹑节约开支﹑减少浪费﹑提升职工素养﹑改善工作效率﹑加强工作创新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通过对职工进行职业化的训练,调节员工行为,进而达到调整思维的目的,促使员工行为由习惯化,转变为性格化,真正形成优质﹑高效﹑创新﹑和谐的企业文化,最终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

为什么要推行现场管理:

1、现场管理是提高企业形象的有效手段,生产现场和办公现场环境管理对任何企业都很重要的,现场管理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一套全面而系统的环境管理规范,良好的现场管理环境可以提高人们对(供水)产品质量的一个信赖,同时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在整洁的工作环境中可以提高职工被赞扬被肯定的荣誉感,从而促进组织团队精神力量的提高。

2、现场管理是降低成本的利器,因为现场管理是以“6s”为工具,而“6s”本身是从零基管理出发的,从而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最终达到生产时间的节约。

3、现场管理是建立标准化的推动者,通过习惯的纪律要求,每位员工正确的执行任务,并且任何一位员工到任何一个场所都能立即展开作业,随时向零浪费目标推进,只要推进现场管理,都能创造令人满意的工作场所,同时,带动全组织进行改善的气氛,职工认为自己有示范作用,就更会有改善的意愿,达到全员参与现场管理的目的。

4、现场管理是高素质人才的孵化器,通过实施现场管理的相关活动,也能培养一批有计划有能力以及自主管理的干部和职工,通过现场管理还可以加强内部沟通,让职工树立积极的心态,发挥自律精神,从而使业务蒸蒸日上,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而我们在集团公司推行现场管理的过程中是怎样做的能?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下面我们进入第二部分:

二、总结经验,查找问题

(一)在现场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的职工做到了积极配合,按照定置管理办法摆放物品,并严格遵守了《设计公司卫生管理制度》,使现场管理工作有效地在设计公司展开,坚持每月巡检,设计员工素质明显提高,办公环境更加的整洁舒适,工

作效率也不断得到了提升,有效地推进了现场管理工作在设计公司稳步的展开。

(二)在集团公司现场管理考核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未及时签到等,大家都及时进行了改正,整体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作为各科室负责人,要善于发现职工的优点和成绩并给于表扬、奖励,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改变你们的心态。适当、适时的认可和激励,会让你们整个科室的工作瞬间就变得简单很多。

(四)大家一定非常熟悉短板理论吧,就是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在现场管理工作中,不同时期,需要我们经常关注我们最不足的地方,去提升它。

不同的地方,现场管理就有差别,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各科室去结合实际,总结经验,在基本的现场管理思想上,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现场管理方法和风格,在实践和发展中调整、提高自己,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共同努力,领导班子及各科室负责人在现场管理推进过程中,要切实起到表率作用,积极参与,带头学习,将现场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教案1

第1课科学理论引领前进路

第1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深化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了解科学 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衍进,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并就科学 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给予方法论指导,从而厘清形势与责任,在实际工作学习中能 够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教学重点】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涵义

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衍进

3、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教学手段】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时数】2课时 【导入新课】

观查教材中的几幅图片,思考:你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

【教学组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开创之作,“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这一理论体系的 重要创新成果,它们相互贯通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党理论创新成 果的科学性体系和阶段性成果的内在统一。科学发展观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 新的历史背景下关于中国发展道路提出的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继承发展了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体现。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回答的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根本问题。本专题针对什么是 发展、四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问题 展开教学。

一、什么是发展

1、发展的内涵与本质

2、什么是发展观

二、建国以来四代领导集体对发展的阐述(理解“一脉相承”!)

1、毛泽东论科学发展(板书)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针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发表《论十大关系》(1956),提 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强调发展是基础。

(1)发表背景:国内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苏共20大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 ;复杂的国际情况使中国共产党必须探索中国式的发展道路。(2)指导思想: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

(3)十大关系::①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②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 系;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④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⑤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⑥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⑦党和非党的关系;⑧革命和反 革命的关系;⑨是非关系(人民内部关系);⑩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是我国社 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个问题,是在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和苏联经验 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邓小平论科学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是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有力地推动 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主要观点有:(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理。“两手抓”。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等。

3、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深刻分析世 情、国情和党情、民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主要观 点包括:

(1)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2)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一条主 要经验。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个文明”等。

4、胡锦涛论科学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202_年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到广东考察,在广州首次提出 科学发展观的命题。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综合比较如下:)(1)关于对发展地位的认识:从“硬道理”、“第一要务”到“第一要义”---扭住发展不动摇。

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邓选》中“发展”一词出现1066次。江泽民202_年“5.31”讲话:“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在党16大后多次强调: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 主题,否则就失去意义。

(2)关于对发展内容的认识:从“两手抓”、“三个文明”到“四位一体”---越发注重全面性。

邓小平认为现代化建设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 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三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锦涛明确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四位一体”;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关于对发展方法的认识:从“先富带后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到“统 筹兼顾”---整体布局求协调。

邓小平提出“两个大局”思想,即东部地区要加快发展,中西部要顾全这个大局 ;当发展到一定时期,东部要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 这个大局。

江泽民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 区发展差距”方针,并作出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决策。

胡锦涛强调“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开发海西等重大战略决策,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 调发展。

(4)关于对发展目的的认识:从“富起来”、“人的全面发展”到“以人为本”---落到核心抓根本。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们富起来,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

江泽民强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 要求。

胡锦涛明确指出发展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突出了发展的本质,坚持了经 济建设这“一个中心”,强调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基本特征”,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 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 俱进的关系,最根本的是建立在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科学发展观现场授课教案(仅供参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