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论文——数字智慧健康管理是健康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编辑:雪域冰心 识别码:23-971827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2 19:54: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论文——数字智慧健康管理是健康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智慧健康管理是健康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冯 莹

目录

1.国内外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我国的优势.................................................................................................1 1.1.1.1.1.1.1.2.1.2.1.3.健康管理概述..........................................................................................................................................1 健康管理的内涵:..............................................................................................................................1健康管理的意义:............................................................................................................................1 国内外健康产业的发展..........................................................................................................................2 中国的传统医学是我国的优势:..........................................................................................................2

2.中西医在健康管理理念和方法上的优点与局限性:.............................................................................2 2.1.2.1.1.2.1.2.2.2.2.2.1.2.2.2.2.3.2.3.1.2.3.2.数据采集:..............................................................................................................................................2 西医数据采集的优点与局限性:......................................................................................................3 中医数据采集的优点与局限性:......................................................................................................3 数据分析和健康评价..............................................................................................................................3 西医思维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3 中医思维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4 健康决策和干预:..................................................................................................................................4 西医健康干预策略的优点与局限性:..............................................................................................4 中医健康干预策略的优点与局限性:..............................................................................................5

3.结合中西医思想的数字智慧健康管理将是健康管理发展的未来.........................................................5 3.1.3.2.3.3.建立资料更完整,数据更准确的个人健康档案数据库......................................................................5 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整合分析数据,建立自我学习型智慧健康管理模型......................................6 利用云服务器帮助健康管理师(医师)进行更准确和有效的健康管理..........................................7

4.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的启示:.........................................................................................................8

数字健康管理是健康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 要: 我国的健康管理产业正在逐步形成和兴起,目前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传统医学积累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本文分析了中西医理论和思维方式在健康管理上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基于大数据和云技术的数字智慧给中西医健康管理带来的融合、变革、创新的可能。文章最后指出数字智慧健康管理是健康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并简述了这对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发展战略的启示。

关键词:健康管理 数字智慧 中西医比较

作者: 冯莹 世健联39期高级健康管理师培训班学员

1.国内外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我国的优势

随着我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健康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在逐步形成和兴起。对比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中国的传统医学在理念上与现代健康管理理念其实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独特资源和优势。1.1.健康管理概述 1.1.1.健康管理的内涵: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中遗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条件占7%,而60% 取决于个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就是说,健康掌握在个人的手中。健康管理新理念就是变人类健康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并帮助人们科学地恢复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健康。[1] 个体从疾病到健康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发生发展过程(图1)。传统的被动管理模式注重临床干预,即在疾病发生后干预和治疗。现代健康管理模式将重心前移,采取预防干预,在疾病发生之前就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控制,通过调整个人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减缓和逆转疾病发展方向,促进健康。这一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掘了个人在健康维护和促进中的巨大作用,同时不再局限于疾病治疗,而是关照人的整个生命周期。

图 1健康管理与临床医疗的范畴

1.1.2.健康管理的意义: 2 数字健康管理是健康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病已成为人们健康的重大威胁。WHO总干事指出,202_年全球5800万个去世的人中,约3600万人是死于慢性病,也就是说,每5位死者中有3人是死于慢性病。而健康管理正是应对慢性病的一剂良方。在发达国家,健康管理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结果和实践模型已有40多年的历史,对于疾病的控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表1)。[1] 1.2.国内外健康产业的发展

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超过10%。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2] 发达国家的健康服务是由健康管理来统筹发展的,健康管理实现了“提高国民健康素质、降低社会医疗开支”的双重收益,并带动了整个健康产业的形成和迅速的崛起。健康管理最早出现在美国,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形成成熟的模式,日益完善。目前,每10个美国人就有7个享有健康管理服务。美国的健康管理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医生作为健康管理的负责人;第二类是以雇主、管理者作为健康管理的负责人;第三类是私人、个人化的健康管理。在美国,健康管理的应用主要是三个领域:医疗保险领域,个人或单位职工健康保证以及新药研发。[1] 我国的健康产业二十年来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2] 开始的十年处于初级阶段,其特点是散在的没有整合的松散型结构和并不清晰的概念。后来进入健康产业起步阶段,其特点是逐渐清晰的概念和开始成长的服务。体检中心开始出现,并带动其健康咨询服务的诞生。当前健康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出现了健康管理、集成式医疗保健等,健康产业链逐步形成。

总体来看我国的健康管理产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格局。我们应该在充分借鉴国外模式的同时,融入中国传统医学的健康管理理念和方法,创造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加速发展健康产业。

1.3.中国的传统医学是我国的优势:

早在2千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指高明的医生能在病情潜伏之时掌握病情病早期治疗,若病患已经发生才给予治疗,就如同口渴了才挖井,临到打仗才铸造兵器,为时已晚。[3] ”治未病“的思想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传承到今天。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思想殊途同归。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治未病“的方法和实践经验,这是我们发展中国特殊健康管理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以中西医结合为基础,创新健康产业;同时以健康产业发展为契机推动中医的普及和发展,让中医走向世界。

2.中西医在健康管理理念和方法上的优点与局限性:

健康管理的基本程序是采集健康管理信息,整合和分析信息做出健康评估预测健康风险,进而建议健康干预。中西医学理论和实践是有效的健康管理的基础。目前中西医在健康信息采集,数据整合分析和干预措施决策上都有各自的局限性,需要创新,变革和融合。2.1.数据采集: 3 数字健康管理是健康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优质充分的数据是我们正确评估健康状况做出健康决策的基础。根据中西医理论基础的不同,中西医采取的数据有很大不同,但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2.1.1.西医数据采集的优点与局限性:

西医的数据采集方式主要是调查问卷/问诊,实验室检查,仪器检查,影像检查等。西医非常注重数字证据,强调能够观察(如解剖学的肉眼观察和细胞学、细菌学的仪器观察)、能够化验(要求拿出化学成分、化学分子式,让数据说话)、能够反复实验(通常是在割裂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就某一种因素的反应进行实验)。[4] 因此,西医数据采集大多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现代医学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为近百年来西方医学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西医数据采集也有很多局限性。西医检测大都需要依靠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完成,因此大多数数据只能在医院获得。而且由于资源的有限性,除体检外,通常只有在有疾病症状就医时才采集数据,这就导致:

a)数据的不连续性: 由于没有日常数据的监测,难以判断所采集数据相对正常值的变化。b)无法实时取得数据:有时病情是间歇发作的,发病过程只有几分钟,很难在此期间及时采集数据,等病患赶到医院检查,数据已不能反应发病时的状态了。

c)数据的不全面性:由于西医学科划分较细,检查种类繁多,病人不可能每项检查都做,通常是头痛查头,脚痛查脚。因此可能导致一些重要数据的遗漏。

d)数据的滞后性:疾病发生后才采集数据,不能在疾病发生前及时有效的反馈,导致一些本可避免的疾病的发生。

e)院外数据的不准确性:随着健康管理的发展,人们开始收集一些院外的健康相关数据,例如通过膳食调查分析个体和人群的营养状况。而这些数据的获得大多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询问被访者以取得数据。数据的准确性依赖于被访者的短期记忆和对问卷的理解,因此准确性较差,对高龄老人和儿童更不具可操作性。

2.1.2.中医数据采集的优点与局限性:

中医察舌、切脉、望神、问诊等诊察内容,也是中医学的长处和优势。舌诊、脉诊简便易行,无创获取信息,舌象和脉象反映出整个人体生命活动中的生物信息,对病证的诊断具有肯定的价值。[4] 中医传统的四诊虽简便易用,但操作运用起来却显得模糊,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看法。而且由于个体差异,感官灵敏度等限制,存在主观性强、缺乏量化等缺陷。[4] 试想对同一个病人进行中医基础信息采集,如果因为数据采集人的不同,得出的数据就会有很大差异,那么我们自然会对根据这一数据基础做出的分析判断及决策产生怀疑,这也是为什么中医的科学性一直存在争议的原因之一。2.2.数据分析和健康评价

数据分析和健康评价的过程是医师或健康管理师根据采集的数据,采用中西医的理论对数据进行推演并得出诊断或健康评价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关键是数据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我们来分别分析一下中西医数据(思维)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 2.2.1.西医思维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 4 数字健康管理是健康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西医的思维方式,基本上属于直观的、线性的思维方式。它把动态的生命过程静止在一点上,忽略了自然因素的影响,简化其研究条件,借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对人体之结构及各个结构之功能借助仪器进行周密细致、系统的观察和纵深研究,提高了研究速度,一大批前沿性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从而加速了医学科学化的进程。[4] 西医把人体划分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若干系统,再分别将各个系统划分为若干器官。这实质上等于把人体看作一台由各种部件、诸多零件组合起来的复杂的机器设备。随着学科的不断细分,西医医师往往只熟悉某一系统的专科,而对其它系统专科缺乏了解;在临床上,也往往只注意本专科的病变,而对其它方面的病变不闻不问。[4] 这种基于简化模型的研究方法在一定阶段可以加速医学的发展,但器官必须要回到主体与其他系统联系相互作用;生理的研究需要回到复杂的人的层面包括心理、运动、营养;个体的研究需要考虑整体动态作用条件如遗传、气候、地域、生活工作环境等等。因此随着西医研究的越深入,其进程越艰难。

2.2.2.中医思维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

中医的思维方式,基本上属于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中医学之研究对象偏重于人与自然之关系,中国古代先哲认为人类生存的目的是适应自然,而不是关心是否能认识到物质世界之深层结构、形态,并不离开实际情况去思考问题。认为一切脱离相对关系之个体,以及脱离整体的部分,是毫无意义的。中医注重于整体恒动的观察,研究自然、社会与身心一体化的人,从整体上把握生命与疾病的运动,又从运动中诊察人体内部以及人与自然的联系。中医诊断还有超前诊断的特点,能根据自然气候的变化预测疾病的发生演变规律和特点,对未发疾病进行预测。[4] 中医诊断学对疾病现象的认识面广而不精深。中医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等,但都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指标上,造成了现代的中医没有自己的客观化、具体化的诊断体系和指标。诊断方法与现代科技脱节,有的疾病实验室检查异常,但临床缺少主观症状,导致无症可辨,无法做出中医诊断。

这种主观评价体系引入了医师个人因素的巨大影响,新的经验知识也很难客观化,指标化,不易推广和传承,这也是中医多年来很难突破的重要原因。

2.3.健康决策和干预:

根据数据分析和健康评价的结果,医师或健康管理师就可以提出健康干预方案帮助患者或客户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由于中西医理念的不同,在干预方案上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各有特色,各有利弊。借鉴和融合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2.3.1.西医健康干预策略的优点与局限性:

基于西医的线性思维模式,西医所采取的临床干预措施也往往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例如杀菌、杀死癌细胞、切除癌变部位。这些都是西医直观与线性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4] 以细菌引发感染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西医干预措施的特点。疾病的产生是在细菌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当免疫反应不能快速充分应对细菌时,机体表现出炎症反应,出现局部炎症,发 5 数字健康管理是健康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烧等症状。西医的干预措施主要目标是对抗外来因素、消除症状,所采取的药物以杀灭细菌,消除炎症和退烧为目的。

这样的措施在症状改善方面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因此很受患者认同。但是这一措施忽略了患者生病的本质原因是免疫能力的不足或波动。同样接触细菌,为什么有的人就病了,有的人没有病?接触同样的细菌为什么平时都不生病,这次却病了? 采用西医的对抗式干预措施,虽然快速的解除了一次的症状,可是细菌再次入侵时,如果患者体质没有改变,很可能会再次感染。而且由于抗菌素的大量使用,细菌也在不断进化适应,可能成为更加难以对抗的敌人。

西医的线性思维特点也体现在西药的研发思路上。西药大多为小分子化学合成单一化合物,有明确的作用对象和作用机理,其代谢和毒理也较明确,还可利用制剂等手段调节释放的位置(靶向)和速度(缓释)。因此药物作用明确,起效快速准确,副作用可控是西药的巨大优点。但是,将线性的思路在复杂体系中应用必然导致高失败率,一个西药的研究通常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高额的研发费用最终转化为高额的专利费和昂贵的药价,限制了药物的快速推广,也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2.3.2.中医健康干预策略的优点与局限性:

中医的思维模式讲求顺应自然,不采用对抗方式,而是首先强健自身-养生,其次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动调节自身以避免疾病的发生-预防。

还以细菌引发感染为例,中医不会以对抗外界的细菌为治疗方向,而注重判断身体调节机能的不足,调节身体免疫机能,以期通过自身适应和抵抗能力的增强而自然的战胜细菌,正所谓“邪不干正”。而这一调整过程通常比较缓慢,需要几个疗程,医师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的变化多次调整药方。这样的干预手段虽然针对根本,但是起效慢,需要病人的充分信任和良好的依从性,因此接受程度没有西医对抗疗法广泛。

在药物的应用方面,中药也贯彻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用药讲求“君臣佐使”,采用多种天然药物炮制混合而不是用单一化合物。由于成分复杂,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多样,中药的作用机制很难用现代药理学明确解释。而且由于中医讲求一人一方,我们很难用西医的临床试验方法评价其药效。目前中药主要是采用“验方”,基于以往的经验评价药物的药效和毒副作用,根据经验确定药方。中药除珍惜药材外通常成本低廉,价格容易为大众接受。

3.结合中西医思想的数字智慧健康管理将是健康管理发展的未来

随着信息数字化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的数字信息采集方式不断涌现,信息分析和计算能力更是不断超越我们的想象,这使我们完全有可能重新审视我们目前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局限性因素,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和发展中西健康管理方法,实现质的突破,开创健康管理的新纪元——数字智慧健康。

3.1.建立资料更完整,数据更准确的个人健康档案数据库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推广个人健康档案,但其数据的主要来源是病人生病就医时的数据,不能有效的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实时监控已达到预测风险,及时进行健康干预的目的。许多IT企业已瞄准这一商 6 数字健康管理是健康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机突出了各自的可穿戴产品和健康档案平台。如Google Health、微软的Health Vault,苹果的Health kit等。这些应用使我们有可能对个人健康全周期管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访问相关信息,从而保证了健康信息的一致 性、连续性。分析人员能够有效地对个人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以便在身体处于非健康状态时得到及时的干预。[5] 可穿戴式设备使我们不必再局限于从医院获取数据,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传感器和无线互联技术来帮助监测用户的重要体征。现阶段可以利用的体征数据传感器包括:①体温传感器;② 热通量传感器:用来监测热量消耗能力,可以用于血糖辅助计算和新陈代谢能力推算;③体重计量传感器:用于计算BMI指数;④脉搏波传感器:推算血压、脉率等数据;⑤生物电传感器:可用于心电、脑电数据采集,也可用来推算脂肪含量等;⑥光学传感器:推算血氧含量、血流速。

除体征指控监测和传统的电子监控档案内容,更完备的个人健康资料还可能加入: a)个人基因信息,家族健康信息,以便分析遗传因素的影响 b)运动信息:便于分析个人运动习惯及其对健康促进的有效性。

c)饮食营养信息:通过图像捕获和图像分析的方式记录更加准确的饮食信息。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甚至可以轻松跟踪到食物的产地,获取准确营养成分等信息。d)心理特征信息:可以通过一些标准的心理测试方式了解个人的性格特点,评估危险因素,并进行定期的心理状态监控。e)中医诊断信息:现代的数字成像和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已经完全可以实现中医诊断数据的标准化和数字化。其信息量和可靠性甚至高于人工诊断数据。f)其他相关应用信息,例如有美容需求的人群可以加入皮肤美容院质量分析数据,运动增肌的人群可以加入肌肉含量和形态分析数据,等等

个人健康档案信息 物理信息 基因信息 运动信息 饮食营养信息 心理特征信息 医院诊疗信息 中医诊断信息 相关应用信息 …… 3.2.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整合分析数据,建立自我学习型智慧健康管理模型

面对复杂庞大的数据,以前我们可能会束手无措,但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看到了无限的机会。在保证数据质量基础上建立的大数据库将是我们发掘不尽的智慧金山。我们可能极大程度地减少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力物力,而不必担心没有合适的对照样本,大数据使我们能更方便的根据我们的需要选择研究数据。我们将有可能对各种类型的数据归纳,整合,分析规律,生成新 7 数字健康管理是健康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的智慧。而在分析过程中我们有高度的可控性,可以设定模型和参数的简化程度,既可以采用线性的模型,也可以建立高度复杂的模型。这就为中医理论的验证提供了有利的工具,也为进一步修正和创新中医理论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会是一个医学变革的时代,是一个健康知识爆炸性发展的时代。

3.3.利用云服务器帮助健康管理师(医师)进行更准确和有效的健康管理

随着个人健康信息的完善和健康医疗知识的飞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问题是,健康管理师(医师)如何面对如此多的信息,从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即使在今天有限的信息量的基础上,这已经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以最简单的发热为例,可能涉及的疾病超过四万种,医生会根据经验有侧重点的询问和检查,而不可能获得所有检查数据,并一一与可能疾病对照。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模式是有效的,但误诊漏诊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案例:发热

发热涉及的可能疾病超过4万种!

仅仅在美国,报道的误诊率就高达15%,考虑到我国的医疗发展水平和医疗资源的充分性较美国都有一定差距,这一比例可能更高。鉴于此,一套智能的能给予健康管理师和医师有效指导的软件系统显得尤为必要。它可以整合各种信息,比较评价,提示可能性和需要排查的因素,从而使我们的健康干预方案更加准确。8 数字健康管理是健康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健康干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执行的依从性和有效性。智能软件可以根据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建议更容易执行的干预措施,并且根据个人的心理特点有效的提醒和督促方案的执行。有了良好的依从性,我们就能够更加准确的评估方案的有效性。对于营养调节,中药调节这样的长期干预手段,这一意义尤其重大。跟踪长期效果,合理的有效性评估将能验证,修正和创新我们的传统中医理论,给中医带来长足的发展。

4.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的启示:

数字智慧健康管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带来巨大的知识财富、物质财富和推动生产力。我国在健康管理产业是后来者,但是我国有着大量的计算机和网络人才,又有着中医这一独一无二的知识宝库积累,我国应该成为未来数字智慧健康管理的领导者和创新者。

当然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政府牵头领导,整合最优资源尽快开展攻坚研究和产业开发: a)信息和系统构架的规则制定上,Google, IBM等公司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我们要快,要取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正在建设推广中的医疗信息化系统应以数字智慧健康管理为长远构架目标。b)在中医信息采集和分析集成方面应该综合已有研究成果,通过国家级科研立项尽快形成统一数字化标准,确立集成分析的重点方向。

c)在产业链方面,鼓励和促进在数字健康管理方面的投资,重点扶持信息平台搭建,和中医数字化领域的投资,鼓励终端平台和应用软件的开发。

参考文献:

[1] 张晓燕,唐世琪,梁倩君.美国健康管理模式对我国健康管理的启示.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_年10月第4卷第5集, P315 [2] 国内外健康产业现状 百度文库

[3] 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_年版,P3-4.[4] 唐云.中西医比较.百度文库

[5] 许德泉 杨慧清.大数据在医疗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2_年8月第10卷第4期 P301-304 [6] 黄枫.医疗大数据.百度文库

第二篇:中小学社会化管理是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论文

[摘要]随着西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的管理与社会的联系呈更加密切的趋势,他们更加重视家长的参与及作用的发挥,更重视社区等社会组织团体的协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融合的必然趋势日益显现,这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中小学;社会化管理

一、西方中小学社会化管理

西方中小学社会化管理,是指在国家有关法律制度的框架内以政府办学和管理为主导、社会各方依法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共同具有学校管理权力和责任的管理制度。1西方中小学社会化管理,是在西方特定的社会背景中形成的学校管理理念和制度,是学校与外部社会关系的反映。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相继制定了法规,以法确定了在国家、地方和学校层次上建立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的体制,形成了社会团体、私人、财团等在国家的管理和制度约束下以一定的形式参与学校办学和管理的新机制,至此形成中小学社会化管理制度。20世纪末期,为了革除中小学管理中的“官僚”弊端,美国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创新,进一步扩大社会参与的程度,如特许学校和认养学校等。开放学校理论主张,打破学校中心和封闭性,建立和发展向社区开放的学校。学校直接由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区决定。近几年,教育质量备受各国家的重视,为提高教育的质量,教育管理的质量也必须提高,因此提高管理质量也成了各国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研究热门。中小学社会化管理的趋势程“加强与社会的直接联系,并重视家长的参与及作用。”

二、中小学社会化管理的必然性

(一)学校教育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

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四个方面是社会构成的最基本方面,学校教育与它们之间存在直接和间接的、正向和反向的、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学校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它只是把社会活动的各环节简化并净化,然后再呈现给学生。所以说学校教育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既然如此,学校的管理当然也少不了社会的参与,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会使学校的教育功能与社会脱钩,这不符合教育学提到的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

(二)中小学管理提高和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学校管理十分重视效率、质量,从而往往忽视了教师之间的情感问题,这给学校对教师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民主意识不断增长,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单位中的权威影响力也在不断下降。学校领导集体权威的影响力若不足,那么它在学校管理中所起的影响力也会降低,易造成秩序混乱、管理质量下降等问题。在校长负责制发挥其良性作用的同时,为方便管理,事无巨细一律找校长,有的事都要求在校长会议上表态、拍板,校长从无奈到习惯,无意中助长了校长的专制及权力的扩张,并且加重校长管理的负担。美国的中小学是由董事会管理的,参与的人员有社区的居民、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医生、律师等。各类不同职业的代表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监督,使问题的解决更加全面有效。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学校管理能提高管理决策的民主,提高管理的效益,同时也能减轻学校管理的负担,节约管理费用。多方面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必将减轻学校管理者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使学校管理更全面更到位,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使中小学管理更加富有弹性和活力。

(三)弥补学校资源不足的需要。

众所周知,我国对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根据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2_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为31142383.3万元,小学的预算内经费为10473153.2万元,占预算内经费的33%。202_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为34538582.6万元,小学的预算内教育经费为11566847.3万元,占预算内经费的33.5%。国家教育资金的投入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但是在比例上仍处于原有水平状态。事实上,初等教育的对象数量庞大,需要的各项经费不会比高等教育所需经费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第十五条中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研究表明,城乡发展存在差别,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长期困扰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要想让民间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中,那就必定要投资者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这样投资者才会觉得投入有所值。据调查显示,中国民间资金目前大约有12万亿元人民币,中国民间财富的总额已超过国家生产总值。①

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农村学校缺乏相应的条件,城市学校因推诿各种责任让校外良好现成的条件搁置,造成不应该资源浪费。实现中小学社会化管理能为学校利用社会资源提供良好的途径,从而很好地巩固课堂成果。社会参与学校管理也能使学校教育目标与社会所需保持一致,同时也拓宽了教育施展的平台。

总之,教育作为事业已经不再是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事,是一种公共事业。以往学校作为独立个体存在,没有外界参与管理,学校只能是社会中的一块“净土”,学校的发展容易与社会脱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逐步重视,教育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将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周在人改革中小学管理的几点思考[N]云南教育,1999(7、8):18-19.[2]张捷陈铭当今国外学校管理改革的新趋向[N]外国教育研究,1998(3):54-56.[3]李平对当前中小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索与思考[J]山西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版,202_.3:6-7.[4]王强单中惠,西方中小学社会化管理及其对我国中小学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三篇:健康管理文档

概述

若想要理解健康管理公司,首先要理解健康管理这一名词。健康管理: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因此,顾名思义,健康管理公司,就是以“健康管理”为目标的赢利性企业。该类企业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但今时今日,中国大陆的健康管理公司仍然是以中高收入人群为目标客户。也有人误以为健康管理公司 = 体检机构。

“为民众提供科学的观念、产品、服务和工具,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是这类机构的口号 起源

健康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末最先在美国提出的概念(Manage Care),其核心内容是:医疗保险机构通过对其医疗保险客户(包括疾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开展系统的健康管理,达到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显著降低出险概率和实际医疗支出,从而减少医疗保险赔付损失的目的。此时还没有专门的公司来独立处理此项业务,操作健康管理的,是保健公司的某些部门。

美国最初的健康管理(Manage Care)概念还包括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签订最经济适用处方协议,以保证医疗保险客户可以享受到较低的医疗费用,从而减轻医疗保险公司的赔付负担。随着业务内容的不断充实和发展,健康管理逐步发展成为一套专门的系统方案和营运业务,并开始出现区别于医院等传统医疗机构的专业健康管理公司,并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与医疗保险机构或直接面向个体需求,提供系统专业的的健康管理服务。健康管理业务由部门业务,分化成熟为企业——专业化、营运 发生发展

我国健康管理行业发展异常迅猛,在国内超过3000家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中,有数家已经获得数千万美元巨额投资,而境内外资金预计有超过10亿美元会投入国内的健康管理行业。迄今为止,国内已设立了六家国家级的健康管理协会或学会,从北京到海南,也先后纷纷成立了数十家健康管理学会或协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正式创刊,“健康管理师”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得到了劳动部、人事部、卫生部的高度重视。健康管理作为一种最具活力的健康服务模式,已越来越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越来越深入人心,被主流社会认可和接受,越来越得到了体检中心、保险公司、健康产品厂商等上下游的关注,并逐渐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运营体系。健康管理行业已经成为国内继IT行业后又一个新的增长点,不久的将来,“健康管理”将成为国人健康服务的主流。截止至202_年12月,国内已有健康管理公司约3000多家。其中不乏高端体检机构如爱康国宾、第一健康、慈铭等。

目前国内所谓健康管理公司多数涉及产业链的一小部分,比如做体检,做体检等数据的信息体统,或者是偏重健康管理的某个环节,比如营养配方等。也有一些公司在服务和产品设计覆盖了健康管理的各个环节,但也在探索阶段。

在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等地,各健康管理公司都蓬勃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鱼龙混杂。主要表现为:

1、以体检服务代替健康管理;

2、部分商业化行为的渗入给一些体检机构带来了巨额利润,造成非良性竞争,同时由于行业特性造成的医疗信息不对称性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于202_-10-26向所属卫生主管部门和部直属医疗单位下发了关于“《体检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相关材料意见的通知”[5],卫生主管部门委托中国医师协会组建了《体检办法》起草专家委员会,经专家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后才起草完成征求意见稿。这是国内第一部体检行业的准入管理规范。

202_-01-22,北京市正式出台《健康体检机构管理办法》[6],对体检机构、人员资质、仪器设备等一一进行规范,其中要求医疗机构要在健康体检公共区域公示体检项目及收费标准。该办法自202_年2月1日起实施。

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健康管理的实践、立法、监管方面,需要继续努力。产品服务

不同的健康管理公司,有其自己的产品套餐。但万变不离其宗,其表现形式可能是:

1、相对直观:

A、健康观念教育:主要是改变更新观念,发现顾客生活中观念上存在的问题。B、关于生活品质提升的产品系列:为顾客提供观念、产品、服务和工具。未来对生活品质要求会越来越高。C、科学生活的方案。

D、通过各种手段为顾客提供绿色通道。

E、健康促进工具将成为最主要的产品和服务。

2、相对文艺一些: A、体质维护系列 B、生活管家系列 C、方案促进系列 D、生活秘书提示系列 现实问题

目前,健康管理对于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事物。我国第一家以健康管理注册的公司出现在202_年.目前这类的公司已有约200家。虽然已有一定的规模,但总体来说,健康管理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健康管理政府支持有待加强。

二、健康管理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

三、健康管理的运作机制不成熟。

四、健康管理公司发展模式还有待探索。[7]

国内健康管理行业运营模式简析

(202_-02-01 16:50:36)

中国“健康管理”的提出发展至今接近10年,但是健康管理在中国尚为雏形阶段,目前健康体检服务为健康管理中的主导,健康咨询、就医指导和健康教育讲座为后续的辅助支持服务,而具有真正中国特色的系统完整的健康管理机构仍未诞生!

对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现况分类分层予以分析:

(一)医院服务模式(公立医院开设的体检中心或体检科)

功能设置:与健康体检行业发展迅猛,其经营模式最成熟,最容易复制,最容易被客户所接受,以及检测设备先进齐全、专业技术水平高、专家资源丰富,人群需求大,利润高,现金流回收快,为医院创收的新途径、就医便捷等因素有关。

目前现状:以体检为主导,检后就医服务(专家特诊、住院、手术协调等)为辅助,少部分开展了健康风险评估与干预管理服务。日前大部分医院体检中心已看准健康管理市场的发展前景,正在帷幄运筹开发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干预技术手段,处于筹划启动服务阶段。

(二)专业体检中心服务模式(民营企业创办的体检中心或门诊部、疗养院)功能设置:与健康体检行业发展迅猛,其经营模式最成熟,最容易复制,人群需求大,利润高,现金流回收快,有利于企业加盟连锁发展、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采集健康数据提供实体平台等因素有关。

目前现状:以健康体检为主导,检后咨询指导与健康教育讲座为辅助,为了充分挖掘客户资源的消费潜力和维护客户体检的忠诚度,一部分体检中心开展了健康风险评估与专项的健康管理服务。

(三)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服务模式(公立综合一级医院)功能设置:预防、保健、医疗、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康复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目前现状:主要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中老年人四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进行疾病管理。定期开展健康宣教,如健康知识讲座深入各居委会开展卫生服务义诊活动和疾病咨询服务。

(四)第三方服务模式(公立、民营健康管理服务机构)

包括健康技术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服务公司、健康咨询公司、健康保险公司、保健品公司、美容保健中心、养生馆、足疗、按摩中心、健身康体、健康管理、俱乐部等服务公司。

功能设置:以自身专业特点开展相关健康管理服务。

1、信息技术服务为主导:利用IT技术研发健康管理软件服务工具(健康体检系统管理软件、健康信息档案管理软件、健康风险评估系统软件),在互联网信息平台上为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机构提供健康信息数字化管理服务;

2、网络信息服务为主导:利用现代通信设施,在信息化网络平台提供健康资讯服务、就医导航服务挂号、预约专家服务;

3、健康产品服务为主导:以产品使用服务为核心(保健品、功能食品、美容用品等),为特定人群开展健康咨询与保健指导服务;

4、健康检测服务为主导:亚健康检测、基因检测技术、动脉硬化检测、电子扫描代谢分析系统、人体成分分析、心率变异分析系统-精神压力分析、红外线热成像检测等,进行相关疾病早期预测与分析评估服务;

5、健康干预技术服务为主导:能量监测仪、睡眠监测仪、健康体适能等干预技术,实施单项干预管理服务;

6、专项健康保健服务为主导:以某项(美容、足疗、按摩、健身)康体保健服务为导向,实施单项干预保健服务;

7、增值服务为主导:以健康为基础为保险公司、银行、各种类型俱乐部等提供附加值的服务,提升对方的服务品质等。

8、健康管家或私人医生服务为主导:广泛整合医疗资源,配备专属的健康管家或私人医生为中高端人群提供一对一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目前现状:整合可利用的资源,发掘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空白点,以健康信息问卷调查、健康风险评估、健康信息咨询与指导、就医导航、预约专家门诊、特诊陪诊服务,开展健康管理中的某项或多项服务。

从以上四类服务模式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处于哪种类型的健康管理机构,其共同的特性,就是以健康体检为基础,以促进健康,维护健康,传递健康,方便快捷,就近省时,健康生活,改善健康为核心。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第四篇: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考查卷

专业: 医学检验学号:43411102姓名:韩曼曼得分:

健康管理对慢性病防治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人口老龄化及城市化的进程,人类疾病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慢性病作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目前已成为全球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约80%的脑中风、心脏病、II型糖尿病及40%左右的肿瘤是能够防治的。

慢性病的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肝硬化;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晚期;红斑狼疮;帕金森综合征;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其特点主要是常见、多发,起病缓、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显著,有些几乎不能治愈,增长幅度快、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现在慢性病已经成为居民的主要疾病,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糖尿病患者9240万人,其中1亿4千万人的血糖还在增高;心血管疾病超过2亿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1/3。

当前慢性疾病的发病原因,遗传因素只占据很小部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膳食不合理、经常酗酒抽烟、心理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等都容易让现代人患上慢性病。这些慢性病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健康管理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群体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认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解决健康问题),之后再不断进行监测,评价,干预的循环过程。

美国一个博士曾经对美国将近40年资料进行分析,然后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如果健康素养低就会出现健康状况差、急诊室就医多、住院率高、死亡率高。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睡眠不规律、饮食失衡。

饮食失衡里边常见的问题一个是不良的嗜好、过营养现在说的热能过多、饱和脂肪酸过多等、海洋营养缺乏,比如膳食纤维不足、微量营养素不足等都是常见的饮食失衡的问题。因而医护人员要加强疾病宣传,积极宣扬正确的生活习惯,指导居民摒弃不良行为习惯,忌烟戒酒、平衡膳食,少摄入高动物脂肪食物,平时坚持训练,放松身体,适当体力劳动,工作之外不要久坐,保持愉悦的心理。教导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及时治疗,降低由于疾病导致的死亡与致残情况的发生。

影响健康的不良因生活因素在生活方面吸烟占到最高,其次是作息不规律,第三个是饮食失衡、嗜酒、最好是缺乏运动,也就是我们中国人不良因素普遍存在的,特别是年轻人人群里边更是普遍。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包括积极休息和睡眠、平衡膳食、戒烟限酒、体力活动、积极心理应对。只要有效的控制行为危险因素,包括不合理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减少40%~70%早死,三分之一急性残疾、三分之二慢性残疾,所以生活方式习惯对我们健康影响非常大。

然而因慢性病病情隐匿,一旦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才去就诊,而且慢性病即使诊断出来以后,病人也多选择长期服药,去医院定期检查的人越来越少,居民选择自我医疗的比例越来越高。不过长期用药也得随医嘱,慢性病知识不健全、用药不规范往往容易延误治疗,加重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重视高危人群,强化预防性干预措施

第五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论文(范文)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

【摘 要】ISO9000、ISO14000、OSHAS18000三大管理体系的建立、认证和持续改进,已成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特别是我国入世后,企业能否在全球经贸活动中生存、竞争、发展,质量(Q)、环境(E)及职业安全健康(OSH)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难点,也是必须克服的重要障碍。在QMS、EMS、OSHAS三大管理体系推行、建立、认证和持续改进的实践中,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组织或用人单位)、咨询及认证机构,还是政府主管部门,可能都在深思,怎样才能减少三大管理体系建立中的交叉、重叠、重复、资源(人、才、物)浪费,管理效率、效益不高的问题。笔者提出了QMS、EMS、OSHAS三大管理体系整合及其一体化的问题;探讨了整合与一体化的背景和良好条件;分析了整合与一体化面临的困难;给出了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建议;展望了现代企业管理及其体系整合一体化的前景。

【关键词】质量 环境 职业安全健康 管理体系 整合 一体化

Discussion on the possibility for Integrating and Unit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s of Quality, Environment, and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bstract: Implementation, accreditation and continuous perfection of three management systems, namely ISO 9000, ISO 14000 and OSHAS 18000,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landmark for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s.Especially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issues of quality, environment, and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become unevadable for the existence, compet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s in their global economic and trade activities.No matter they are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consultant,accreditation or governmental agencies, they all are thinking deeply as how to avoid those unnecessary intersection, overlapping, and repetition among these systems, so that the resources could be fully utilized, and the management could be much more efficient.Authors consider that these systems might be integrated and united.The background and circumstances for integration and unification are discussed, and drawbacks are analyzed.Suggestions for integration and unification are made, and the prospective is looked forward to.

Key words: Quality Environment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Integration Unification 前 言

随着ISO9001∶202_的推行,202_年12月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出了公告(202_年第30号)即发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1],以及ISO14000∶1996系列标准

在全国不断地推行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AS)方面进入一个新阶段,为企业在入世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在推行、建立、认证和持续改进的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就减少QMS、EMS、OSHAS三大体系在建立和实施中的交叉、重叠、重复,人、财、物、时间的浪费,管理绩效和效益不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三大体系整合与一体化的背景和面临的难点;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展望其发展前景。QMS、EMS、OSHAS的整合与一体化的有利条件和时代背景

随着202_年版ISO9000的宣贯,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OSHAS18000的试行[2],最近,国际劳工组织ILO/OSH2001的出台,我国国家经贸委发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大大地推进了现代企业管理改革步伐,使三个体系标准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更加完善。但在实践中,从不同角度都发现了三者的个性和共性的差异和要素的交叉、重叠问题,使一些实践者和管理专家、学者开始深思,是否有可能寻求设计一个新的构架?而在1999年笔者也有类似的萌想[3]。

至今,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组织)、咨询及认证中介机构、相关方面、政府主管部门都积累了经验,在某些领域取得共识,发现了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加上市场经济主导和经贸活动发展的需要,促使三个体系的各方,加强彼此间的学习和研究,进行对照、对比,进行结合与交叉,通过咨询和认证实践,都不同程度表达了希望整合或一体化的意向,似乎说话的底气更足,依据更多,条件更有利,时机也更成熟了。下面简述QMS、EMS、OSHAS(OSHMS)三个管理体系有可能整合以及一体化的背景和良好的基础。

(1)三体系寓于全面管理体系之中

QMS、EMS、OSHAS(OSHMS)均属于全面管理一体化系统(Total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TIMS)的主要成分,其总目标、特点、共性都有其内在有机联系和互补性,可以认为三个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是以Q、E、OSH为核心,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国际管理性标准为框架,融合其他管理要求的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4],也可以视为是系统(分系统)与总系统的关系。三个子管理体系是全面管理总体系的组成部分,并交融于一体。

(2)三体系咨询认证对象的需求

被咨询、认证的单位(对象)为了建立QMS、EMS、OSHAS三个管理体系,要分别组织三个专业性管理队伍,分别经历3次大动荡、大改革、大投入,事后整改、持续改进、抽查、复审等,并非一劳永逸。当前,企业需要用更多的精力、时间和资金,投入市场的竞争和自身发展,若能帮助企业同步建立和实施三个管理体系或建立一个包含Q、E、OSH管理的综合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是企、事业单位(对象或用人单位)举双手赞同的事情。

(3)咨询认证中介机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无论是QMS、还是EMS或OSHAS的咨询机构、认证中心,都在拼命的扩大现有的业务范围,都千方百计的要同时拿到ISO9000、ISO14000、OSHAS18000的体系标准咨询或认证的资格证书,这些中介咨询或认证机构正在培养和选聘身具这三个体系认证资格的外审员或主任审核员。其目的是适应企业咨询或认证市场的需求,这些中介组织开始联合咨询,实施联合审核,在国内开始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4)有效管理提高效益,急需管理体系整合与一体化

由于ISO9000、ISO14000及OSHAS18000的体系标准问世时间的差异,按各自的对象和目标,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管理体系标准。通过实施和实践,人们已发现,无论在咨询以及认证过程中,有许多要素交叉、重叠,给组织(用人单位)带来工作重复、资源浪费、管理效率及效益低下,违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解决的有效办法就是需要寻求一种综合的方法,将三体系整合或综合一体化。

(5)三套标准的兼容性为其整合与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个管理体系的内容(要素)多数是相同或相似的。例如:ISO9000∶202_标准,在其附录A中给出了ISO9001∶202_与ISO14001∶1996标准的各要素对照表,大大地改善了兼容性;在OSHAS18001∶1999标准的前言里,强调与ISO9001∶1994、ISO14001∶1996的相容性;ISO14001∶1996与OSHAS18001∶1999的相容性;在202_年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GB/T28001—202_《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的附录A中,即GB/T28001与GB/T24001-1996、GB/T19001-202_之间章条对应关系,以充分体现了三个标准体系的相容性,为职业安全健康、环境和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提供了内在联系和应用的理论基础。甚至在国际劳工组织(ILO)202_年颁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中,在202_年12月国家经贸委发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的条款中,都充分的体现了三个标准体系的相容性。

(6)三套标准的管理原理相同,模式相似

QMS、EMS、OSHAS均以戴明原理为基础,遵照pDCA循环原则,不断提升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三者都运用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分目标相似、总目标一致;三者都是为了满足顾客或社会、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推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和取得最佳绩效。

(7)ISO14001与OSHAS18001整合已取得成功经验由于EMS与OSHAS的管理体系运作模式及标准条款名称基本相对应,形成了兼容或整合或一体化天然良机,在国内外石油、天然气行业,甚至海事领域的远洋运输管理中,都建立了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相融合的HSE管理体系,并取得了成功经验。

(8)企业文化建设为三套体系建立或整合奠定了基础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无论是企业质量文化、企业环保文化、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及其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都为三套标准体系的整合或一体化提供了人文及社会环境和技术支持[4],关爱人的生命,保护人的生存、生产、生活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推崇质量安全文化、环保文化、减灾文化、安全文化,给三者标准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重要体现。

(9)三体系的整合及一体化已成为国际发展趋势先进工业国倡导Q、E、OSH的高品质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一切以人为本,追求ISO9000、ISO14000、OSHAS18000三个体系标准的整合或一体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需求,获得最佳经营绩效的成功途径。据报导,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及台湾地区,在进行QMS、EMS、OSHAS三体系的整合及一体化尝试,无疑,国内外成功的经验预示着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将已成为国际化发展趋势、成为国际管理及认证领域的重要拓展方向。整合与一体化面临的困难

由于三个标准体系出台的时代背景不同,对象、目标、适用范围差异较大,要进行整合或一体化,必须克服一些障碍,认真深思,系统策划与设计,处理好交叉、融合、综合各要素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严肃认真、科学务实的思想

要组织人力深入研究三个体系的异同,联合专业咨询和认证机构共同策划与设计,结合企业实际,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试点、实践。处理好整合及一体化体系与QMS、EMS、OSHAS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与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关系;处理好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推行整合与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与理念,必须使全员理解、全员参与、全员支持,方能持续改进,成为永恒的动力。

(2)严防机械拼组和各自为政的凑合要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获得最佳绩效,推动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为目标,从战略上和战术上深层考虑。要顾全大局,消除各为中心,着眼于世界,立足于发展,尽量减轻对企业带来人、财、物、时间、资源浪费的负担,科学地解决三体系间的接口问题,系统地建立新型的综合管理体系。严防拼组与凑合,这样做是适得其反,必须严禁发生。

(3)坚持戴明原理和三论方法

戴明原理、pDCA循环原则、持续改进和不断提升的目标是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的核心,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其方法是实现整合及一体化基础理论和运作方法,也是策划、设计和制定综合体系标准指南和规范的基本原则。

(4)持谨慎态度、要稳重行事

已建立ISO9000、ISO14000或OSHAS18000的单位,是否立即建立三体系的整合或一体化体系,应认真分析和考虑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未建立QMS、EMS、OSHAS的单位,要稳重行事,要认真咨询和请教已建立三体系的单位及对三体系整合有成功经验的国家认可的中介组织。当前出现的联合审核行动仅是一种探索和尝试,要建立和实施三体系整合或一体化的体系,真正做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间互认,还有很多需要创新并负出艰辛劳动的工作,正等待人们去开拓、探索和开发。谨慎与稳重行事是十分必要的。关于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建议

建立涵盖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要求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开展一体化认证,是诸多企业(组织)的共同需求,也是中介认证机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拓展、新选择。无疑,它标志了当今国际现代管理及认证领域出现了新潮流、新需求。为促进国内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三体的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三方携手整合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有计划地组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国家环境管理体系及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指导委员会,并分别吸收三方的政府主管部门、国内知名的认证机构、大中型企业(组织)的资深人员参加,申请在国家立项,分若干专题研究,最后起草一份整合与一体化管理标准。

(2)认真总结国内经验

开设专题课题,吸收国内实施联合审核、H.S.E(健康.安全.环境)认证、海事H.S.E.(健康.安全.环境)认证的整合经验,经提升、优化,结合企业(组织)实际,为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和成功可行的经验。

(3)跟踪国际的整合与一体化动向

ISO9000、ISO14000或OSHAS18000已成为入世后,各国工农业产品能否真正进入世界贸易市场的瓶颈问题,也是企业能否有资格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活动的入场券,先进工业国早已按这三个标准在运作,例如:英国的BS5750(为ISO9000所引用),BS7750(为ISO14000所引用),BS8800(为OSHAS18000所引用)早已在英国建立、实施,也是国际上公认的较好标准,已为有关组织和国家原则上照搬或适当修改成自己的标准。更为关心的三个管理体系建立、整合及其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和地区的工农企业,都想借推行和建立QMS、EMS、OSHAS来提高自己的现代管理水平和国际经贸活动中的地位。据有关信息资料报道,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韩国及我国的香港地区、台湾都在三体系的建立及其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方面正在尝试或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因此,跟踪国际发展动向,与国际接轨,以及调整经贸对策,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掌握国际动态和最新信息是极为重要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的手段。

(4)试点和推广

三体系的整合及其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否达到科学、实用、提高管理绩效的目标,要经过试点来考核,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特别要抓认证机构的试点经验,联合审核经验、整合试用的绩效、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经验;综合协同后,逐渐推广、改进;最后为一体化管理体系标准提供最科学、最实用的依据。

(5)坚持自愿、推荐的原则

三套管理体系标准的推行和实施,均以自愿为前提,这种管理性、推荐性的标准,对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是十分重要的,但必须坚持企业自愿的原则。充分相信企业的自我意识和觉悟,不靠政府命令,而靠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经济变化和需求,让企业在其生存和发展中领悟,让市场经济规律去推动,让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贸经济活动促进,靠企业内外人员的支持,使企业自觉的认识到QMS、EMS、OSHAS的建立以及进一步的整合与一体化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经之路,是企业全面管理的基础。当然,人做出这种选择与企业的经济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决策人的素养和水平紧密相关。一切不能勉强,顺其自然,靠市场经济运作,顺昌逆亡。

当然,是否自愿、自觉推行和建立三个管理体系,涉及到企业文化氛围和企业员工科技文化素质问题外,还有一个经济基础问题。聪明人一点自明,早投入早受益。虽面临困难,但不能失去发展机遇和提高效益的良机,企业不积极、不主动改革,就很难挣脱经济逆境给企业带来危运。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建设

笔者认为,探索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设计及其建立和实施课题是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大事。企业的全面管理体系逐渐完善,而Q、E、OSH的管理体系是其中的核心问题。而以人为本的管理,以人为本,保护自然环境,关爱生命,珍惜人生的企业文化就包含了企业质量文化、企业环境文化、企业安全与减灾文化[5]。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精神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深层次的资源来源来自企业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及其相应的技能。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才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先进的管理体系一定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因此,没有现代科技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不断提升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是企业兴衰的根本。管理是调整人与物的关系,使企业安全、高效的运转,创造最佳绩效达到预期目标 的方法,管理不是目的。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建立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简便、有效运作的手段,综合、科学、高效是其发展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全体员工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三个体系整合及一体化建立的人文条件和技术基础。寄语与展望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前主席蒙尔曼先生和ISO14000标准起草人——沙拉米都先生曾多次强调:“如果不是单纯为了认证注册,组织完全可以将ISO9001、ISO14001标准结合起来实施。这样既可以减轻组织负担,又可以统一考虑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同步建立及实施。”[4]实际上,OSHAS18001∶1999与ISO14001∶1996的兼容性,202_年版ISO9001的修改与ISO14001∶1996的兼容性,已为三个体系的同步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天然合理的兼容基础。

值得笔者可喜的是有幸亲自参加了由《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杂志社、《中国ISO14000体系认证》杂志社及《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杂志社,于202_年1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市长之家”联合举办的《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实施联合审核》高级研讨会,200余名专家、学者,三个体系的咨询、认证机构人员、相关的大中企业代表,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从认真交流、热烈讨论的气氛中,笔者欣慰地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期望:企业现代管理水平提高,需要三个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认证及咨询机构、中介组织受市场需求的吸引和冲击,也急待寻求三个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法;更希望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三个国家级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能关注、支持和引导这项具有全局性、决策性的管理体系的创新工作,同时要求其组织力量跟踪、分析、研究国际整合与一体化的动向,为国际间互认创造条件。

笔者相信,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会出现“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实行联合审核”的浪潮,随后就会出现值得推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试点新模式,最后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联合Q、E、OSH三个国家级的管理体系指导委员会公布三个体系的综合管理体系的指南和规范,并与国际接轨。这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和管理体系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发展和时代新标志。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公告202_年第3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2_.12.20.徐德蜀.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及其标准化.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9(增刊).徐德蜀,金 磊.Q.E.&OSH管理体系的交融与整合.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_,10(2).杨德生,虞旭清.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及设计初探.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2_(2).徐德蜀.ISO9000—ISO14000—ISO18000—科技进步与安全文化发展的必然.企业安全文 化建设概论.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7.3.

ww w.Y k j.CoM文

章 来源

论文——数字智慧健康管理是健康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