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如何对一年级进行养成教育
编辑:眉眼如画 识别码:23-1103665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14 14:11: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对一年级进行养成教育

1、新生的养成教育先要进行适应教育

根据新生的现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适应教育

1让孩子爱老师、爱学校。在开学初,我就带学生参观校园,生动的向他们介绍校史,还告诉他们,学校里的几十位老师都是他们的老师,都乐意和他们成为好朋友。这样,孩子们觉得能够成为师大附小的一名学生,特别光荣,爱学校,爱老师,乐于接受老师教导。

2培养意志力。学校讲求纪律和规范,我经常就通过活动训练孩子的自控力和意志力,特别是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如让孩子全班静坐,比一比谁坐得好;分组进行排队比赛,看看哪一组做到快静齐。

3让孩子学会专心倾听。新生老师平时要非常注意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懂、表达得清”。如经常让学生来重复老师的作业要求或同学的回答,回答问题要求举手一个人来说,不滥竽充数,听广播通知时,要求孩子认真听,再给孩子提提问题,看他听懂了没,表达是否清楚,口齿是否伶俐。

4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一个思维懒惰的孩子,不可能成才。因此,老师对于在课堂上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孩子给予充分的肯定,每节课都大约统计一下学生的发言,根据发言次数、发言质量给予不同的奖励。

5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老师经常利用活动课找一些图书给孩子看,经常念一些有趣的内容给孩子听,并告诉他们只要认真学习,书本还会我更多更有趣的知识,激发孩子对书的渴求。

6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为了让孩子适应突然变得紧张的小学生活,老师一开学就提醒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定时看书、喝水、如厕的习惯,这样将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建议家长要适当地减少孩子的睡眠和游戏时间,延长学习时间,使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与学校的作息制度保持一致,以免因不适应而损害健康。

2、养成教育以训练为主

养成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培养孩子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单凭热心和干劲是不行的。养成教育还是以训练法为主,然后配合其他多种方法。实践证明,真正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在于训练,可以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在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俗话说: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孩子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需要长期抓。比如说要培养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每节课我都提前到班上检查学生课前是否按照各学科老师的要求准备好学习用品,每一节都不放松,包括活动课。为了培养学生举手发言的习惯,不论问题是难是易,老师都要求学生知道答案要先举手,老师请到的再说。为了培养学生及时整理书包的习惯,每天放学前都要求学生整理一遍,直至养成习惯后再放手。

2训练必须严而又严。训练就要有狠劲,不见实效不收兵。星期三下午一年级上三节课,和其他年级一起放学,有的时候老师为了避开放路队高峰,学生排队纪律不好就将就一下,经常这样,就很难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

3训练中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在接受训练时往往会有逆反情绪,你越严我就越不按照你说的去做,所以在训练中还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比如可以在训练中增加一定的游戏,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每天颁发“端正之星”“响亮之星”“进步之星”等“奖状”,在集体中树立榜样。

3、养成教育要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学生要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力量,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来说,家庭的教育力量在养成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家长来自于各行各业,文化层次、个人修养、心理差异很大,教育孩子的方法各种各样,有“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民主型”等。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期望也是多种层次的。他们可能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卷面成绩,而忽视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的家长教育理论懂得挺多,但在实际操作中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新生刚入学的几天,就通过阅读书面材料、交谈、观察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行为,通过观察、交谈、调查搜集学生现有习惯的表现情况,结合自己几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家长会上对家长提出以下建议:

1把一年级教育的主要任务定位在良好习惯的养成。

2和孩子共同准备学习用品。书包的颜色要鲜艳、醒目,便于汽车司机识别,让孩子过马路时更安全。文具盒,简单为好,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3适当的行为规范训练。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的分科课程代替。孩子能否静心坐下来,是许多家长担心的问题。建议家长适当布置一些家庭小“作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行为规范,比如手工小制作、看有趣的图画书、绘画等,并要求孩子在做这些事情时不讲话,不时常站起来走动。不要强求孩子非得安静地坐满40分钟,只要孩子神情专注,感觉有趣味就可以了。开始的时间可以是20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时间。

4生活上,营造孩子自己的小天地。固定孩子摆放物品的位置。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柜子,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分类摆放,在柜子上方贴上一些卡通图片,营造出孩子自己的“小天地”。同时,刚入学的孩子最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在“小天地”里布置一个荣誉栏,孩子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家长不妨也以小红花、小红旗或其他小玩具鼓励孩子再接再励。培养孩子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教会孩子每天按照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开始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

5孩子爱看电视是天性,家长不要因噎废食。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丰富的家庭业余生活,培养孩子更广泛和健康的兴趣;如引导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看图书、玩积木、学唱歌等,从而转移孩子的兴趣。

6在家里,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如爸爸要严管,母亲要溺爱;父母要严教,爷爷奶奶要娇惯。这样使孩子无所适从,有的孩子还学会了钻空子,甚至制造矛盾。出现这种情况,家庭一定要统一教育思想,家庭成员之间要主动配合,出现矛盾后也要在孩子背后协调,切不可把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尤其不要把孩子当作筹码去责备对方。

7父母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情,在这过程中,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起一种责任意识,促进其责任心的发展及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篇:如何对一年级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如何对一年级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由于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新生,入学后,他们首先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开学前几周,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伙伴、新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异常兴奋。原来幼儿园一直窝在教室里分不清楚上下课的他们,仿佛终于尝到了什么是自由的滋味。每到下课,他们就冲出教室,如同出笼的小马在操场狂奔,结果可想而知,重则头破血流,轻则大哭小叫。下课是这般模样,那上课呢?有的自由漫步,有的大声交谈,有的嘴里吸着什么,有的才坐下又像弹簧一样跳起来冲了出去,原来他刚想起来要上厕所了。他们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外面的铃声,从外面走进来上课的老师,他们全都没有看见没有注意,或者说看见了还是继续他们的事。

一、养成教育要坚持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这些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很简单,可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做好并不容易。小孩子看懂了,学会了,还不等于他们会按要求去这样做。要想让他们养成习惯,必须经过长时期的坚持才能形成,还要经常检查,经常指导,力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习惯成自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作为一年级孩子的班主任,我们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我们需要经常在孩子们耳边耐心唠叨,并且以身示范,让孩子们耳听目染,学会跟着做。看不懂的就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可不能灰心无辄。要知道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就好似一个漫长的较量的过程。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有的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有的学生握笔姿势错误,屡教不改;有的学生坐立不稳,东张西望;有的学生喜欢吮吸手指;还有的喜欢课间追跑„„这些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过来,是不可能的。往往你刚提醒,转身之间他又那样了。又比如扫地,有些孩子直着腰,拿着扫帚满地乱划拉。我就告诉孩子们,扫地要弯下腰去,用扫帚的整个斜面接触地面,按顺序从后向前扫。小角落就把扫把竖起来扫。抹灰时,有些孩子抹布上的水太多,在门上、讲台上留下一道道脏水印。我就教孩子们,抹布拧干再擦。排课桌要横里竖里一起看。劳动的程序讲得越清楚,指导越具体,孩子学会、学好的可能性越大,成功机会越多,就越能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所以,我们要在平时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励,多表扬,多示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一定能看见成效和回报。

二、养成教育要方法多样

1、以儿歌规范学生的言行

一年级学生刚开始学的是汉语拼音,其中就有不少关于学生养成教育的,如“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学生通过读这个儿歌,就能知道要爱护文物,爱护公共物品,这比老师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地讲要好许多倍,再比如讲握笔姿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头正、肩平、脚着地,一寸、一拳和一尺。”学生一下子就加深了印象,在平时写作业的时候也注意到互相提醒了。

2、以故事指导学生的言行

时间一长,就免不了产生矛盾,有的时候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老师就忙于解决这些事情,非常费神。虽然在晨会课上,我多次给他们学习《小学生守则》,学生学完了也知道要友好相处,互相帮助,但他们毕竟年龄太小,一遇事就又不知该如何做了。这时,我便找来王二小、小萝卜头、邱少云、雷锋的故事,利用晨会、班会课时间给学生讲。通过讲故事,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以榜样感染学生的言行

模仿是一年级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他们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对周围的人和事很关注,尤其崇拜自己的班主任。所以,老师的言行对于引导一年级的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说至关重要。平时在和学生、家长和其他人的交流中,我经常有意识地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当发现包干区有纸片时,我总是立即拣起;教室桌椅不齐时,我总是轻轻地摆放整齐;讲台不干净时,我总是及时清理干净„„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会学着去做。有的时候老师怎么说学生也记不住,这就要求老师抓典型事例,加深学生印象。

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起点要低要从最根本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要求抓起,扎扎实实地为学生打好基础,如儿童入学第一周就要教他们坐、站、听、写和答等要求,教师要一边要求一边指导儿

童做,在此基础上,经常进行强化训练,正确的坐姿、站姿、听姿、写姿和答姿就养成了。

二、坡度要小抓行为教育,就从容易做到但又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的小事抓起。教学生懂得,“在学校”进办公室或与老师说话要“轻声”,不要妨碍其他老师办公;“在家庭”如有人工作、学习、生病或睡觉时,说做要“轻声”。这种小坡度的要求和训练,即培养了小学生讲文明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三、做事就近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坚持从小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做了就能见效果的事情做起。如教学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首先要教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穿衣、穿鞋、洗手绢等,逐步养成自我服务的好习惯。逐步树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抢着做”的初步概念。

四、要求要细对小学生提出的每一点要求,都应该是具体的,让他们听得懂,学的会,记得住。如教小学生认真听课,可编成顺口溜:“要想学习成绩好,认真听讲很重要;课前准备要做好,眼看前方坐端正;不玩东西不说话,举手回答声音响”。

五、重视实践养成教育的关键要导之以行,把说理和指导实践结合起来。要使行为教育做到“可见、可学、可仿、可行”。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命脉,其根本目的是更有效地教育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快速成长。而游戏、玩耍、活动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天真,可塑性强,开展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活动,花力不多却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何乐而不为呢?班级活动就像是催化剂,让学生活泼向上,让他们充满活力与朝气,摆脱学习沉重的束缚,让他们享受快乐,享受蓝天阳光。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我们一年级的老师要抓住新生入学这个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强化训练,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第三篇: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202_——202_学年第一学期)

镇巴县兴隆初级中学 李莹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使其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是教育工作者神圣而光荣的职责。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树立榜样示范,带动养成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学生们应该怎样做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使教育形象化、具体化。

1、教师示范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一个谈吐文雅、穿戴端庄、对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教师对班内学生提出一大堆卫生方面的要求,而自己的办公室却脏、乱、差;教师不让学生随地吐痰,自己却在校园内随地吐痰;不让学生说脏话,自己有时却说脏话,这样的教师又如何反过来教育学生呢?即使去做了,教育效果也可想而知。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时时事事树立文明礼仪形象,当好文明礼仪标兵,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我们的文明礼仪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示范。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身边的学生榜样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身边的学生榜样是土生土长的,同学之间最了解,最容易理解和接受;身边的学生榜样离自己最近,摸得着,看得见,容易学习。身边的学生榜样与自己所处环境相同,条件相当,人家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到,人家能做好我为什么不能做好?所以用身边的学生榜样可以营造出一种文明向上的氛围,置身其中,便能产生直接的激励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谁都不甘落后的向上风气。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我利用班上现成的榜样教育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在班里评出了“文明礼仪之星”,根据获得“文明礼仪之星”同学的事迹,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评一评,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训练,自我完善,促进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身边的学生榜样力量是巨大的,他能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二、丰厚礼仪文化的底蕴,构筑育人环境的和谐

1、通过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营造情景陶冶人性

“孟母三迁”的故事很好地表明了我们的古人早已注意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环境因素的种种变化,都会在它上面留下痕迹,对身心产生不同的效应。”所以我们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室、图书馆、体育馆、办公室、食堂、厕所、围墙、走廊等校园文化设施的设计布局,通过张贴图片,撰写宣传语句,布置校园的绿化和美化,培育礼仪文化教育的有效氛围,让学校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让每一根草都能育人,让每一个场所都折射出礼仪文化的光辉,飘溢礼仪文化的馨香,使得整个校园就是一个礼仪文化教育的大课堂。通过这些特殊的人文情景的设置,集中体现学校的礼仪文化的内在精神,使得育人的校园环境熏染我们学生,起到一种“无声语言”的隐性教育,是一部天天进行礼仪宣传教育的隐性教材。

2、通过礼仪文化课程的建设,规范行为渗透价值 我们要从课程建设的高度去认识、整理符合学校发展的礼仪文化读本,并且发到每位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手里,引导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家长要对礼仪文化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明白学校在大力倡导的礼仪文化的内容准则,清楚我们在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渗透我们的礼仪教育的主流价值。在课堂上有意识去渗透一些礼仪知识和礼仪习惯,如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课前要做好上课准备,不迟到早退,使得我们礼仪教育生活化。积极倡导家长要规范自己子女的日常行为,教育子女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上课迟到要喊“报告”;乘车不要抢座位,要为老人、孕妇和病人让座;独立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等。通过这些细节去规范我们的一言一行,提升我们的文明素质,实现立体式的礼仪教育。

3、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渠道: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是为人的根本。新学期开始,我上了一节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礼仪课。课上我为大家讲述真实、生动的孝敬父母的事例,接着讲述不孝敬父母的事例,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播放天下父母心歌曲,请每一位同学闭上眼睛回忆父母做的最感动他们的一件事,分别讲给大家听有的说自己生病时父母每夜轮流守护悉心照料非常感动;有的说小学时,母亲顶风冒雪接送自己上下学很辛苦;还有的说和父亲一起骑车外出遇到险情,父亲用身体挡住了撞向自己的三轮车,自己安然无恙父亲却摔伤了同学们讲述着自己的感动,同时倾听着他人的感动,感受着自己的父母及他人的父母那种博大而又无私的爱。那一刻,我看到了他们眼中深情的泪水,这是他们真情的流露。我也难以抑制感动的热泪夺眶而出。我抓住时机让每位学生写一封《致父母的信》,内容可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对父母工作辛苦的理解,与父母争执后的道歉或是与父母某件事不同看法的交流等诸多方面。我把每位学生的信收好,在家长会上一一递到家长手中,许多家长看信时流下了热泪,场面十分感人。七年五班的李慧同学是个单亲家庭,几年前父亲因车祸去世。记得她的母亲曾对我讲:由于她工作忙又要照顾家很辛苦,就有意识地锻炼她的独立能力,因此对她要求比较严格。而女儿却误认为是妈妈不够疼爱她,经常和她争吵,时间长了母女产生一种隔阂。一次,她感冒发烧,没有按时做熟饭,孩子回家后不问原因反而饭晚了大发脾气,使她非常伤心。通过这节课李慧对母爱有了新的理解,懂得了母爱的无私与博大,体会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她在信中这样写到:亲爱的妈妈:我有些话一直想对您说,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今天我借这封信全部对您说了吧!我曾埋怨您对我不够疼爱,一些小伤病您都不理睬,总是让我坚强点;您让我做家务我很不高兴,同学们在家都不做。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您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不容易呀!可是以前的我却经常让您生气着急,实在是太不懂事了,在这里我用几句简短而朴实的语言来表达对您的愧疚和感激之情,如果现在让我说出这个世界上我最爱谁?那我将毫不犹豫地大声说出:我最爱我的妈妈!妈妈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殷切期望,我要和您一起撑起这个家。家长会上李慧的妈妈看到女儿的信后泣不成声,泪水让母女俩的心贴近了。由于和母亲的关系融洽了,李慧的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在356名同学问卷调查中,能准确写出父母生日的占总人数的,而写出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生日的同学更是凤毛麟角仅占总人数的。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出家人的生日。我欣喜地看到在学生和父母之间彼此关爱的同时又多了一份理解和一份责任

三、组建礼仪文化的活动,提高育人载体的效益

1、规范日常行为习惯,礼仪教育生活化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道德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灌输和挤压是不能深入人心的。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积极倡导师生们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点点滴滴的小事如春风化雨,谱写着校园礼仪文化建设中美丽动人的和谐音符。

平时日常行为教育中,我们要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争当“礼仪”小标兵,实施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的管理制度。评比过程要充分发挥评比的导向引领功能,做到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班级投票相结合,从而产生标兵,并为标兵佩戴荣誉标志,既能激发标兵的荣誉感,又能对标兵产生自我约束,从而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平时我们加强视导工作,做到“三勤”:眼勤,勤观察,要主动去发现问题;口勤,勤谈心,多交流,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脑勤,勤思考,细分析,面对问题要探究症结在哪里,要思考解决症结的方法在何方?通过这些日常行为的实实在在落实,训练学生明确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提倡同伴间相互友好提醒与督促,通过时间的洗礼,强化落实的进度,强化落实的质量。有了质量就有了持久性,就能内化他们的自觉行动,达到礼仪教育的生活化,提高礼仪教育的有效性。

2、规范重大仪式程序,礼仪教育情境化

学校管理者要依据教育规律所精心安排的学校常规仪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节日庆典、入队仪式、运动会”等重大的活动仪式,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通过这些仪式,对师生们进行潜移默化地熏染,明白什么是庄重、严肃,什么是规范、得体,进而在思想上认同,从而在行动中体现共同的信念。例如严格升旗程序,规范升旗仪式,抓好以升旗仪式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礼仪教育;通过开学典礼和校庆纪念日,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引导学生积极为校争光;通过运动会,要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班级,积极为班级争光,渗透同学间要相互帮助,互相鼓励的良好品质的养成。规范学校常规仪式活动程序,加深学生对“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辨别能力,形成良好礼仪习惯,不断地约束自己,超越自己。

3、规范主题活动载体,礼仪教育平台化 我们精心组织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将那些抽象的礼仪文化语言和礼仪行为文化信息转换成生动具体的实际行动。抓住各种主题活动为契机,进行良好的礼仪文化知识传授和教育。日常规范关注的是师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主题活动则是主动拓展礼仪教育的空间、提升礼仪教育的境界。例如“我和礼仪交朋友”、“礼仪之泉濯我心”等主题班会活动,通过情景熏染,达到既交流礼仪知识,又增强学生对美与丑的辨别能力,达到知行合一。开展“告别零食”“拾起眼前一片纸屑”的活动,师生均养成了良好的校园卫生习惯,使得学生了解自己老师的辛勤付出,引导学生由衷地热爱老师、尊敬老师。另外,节日文化应成为学校礼仪教育的有效窗口,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并且都逐步积淀为学校的一种传统文化,渗透礼仪教育极好机会。

四、加强道德修养,深化养成

人们所以讲究文明礼仪,并非只因为喜欢它的表面形式,而更看重其中所包含的道德内涵。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内在的道德修养。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普罗提诺说:“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质。”道德修养是根,礼仪是盛开的花,若是无本之木,花又能开多久?如果对礼仪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层是远远不够的, 礼貌言行和道德修养表里一致的道德礼仪才是现代文明礼仪发展的方向,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将文明礼仪教育与道德修养相结合,坚持标本兼治。

“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至善的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当今这种传统美德正面临丢弃的严重局面,所以我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时就以“孝敬父母”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鼓励学生坚持开展家庭“感恩”活动: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经常给爸爸、妈妈写封信,交流交流思想感情;经常为爸爸、妈妈等长辈制作生日卡、节日卡等;在双休日想方设法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扫地、洗碗、拖地、烧饭、做菜等;经常为父母做一些侍奉性的事,帮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擦擦汗等;遇到大事难事主动与父母商量,多向父母学习,并尽可能尊重父母的意见。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孝敬行为习惯,并把“感恩”的真情实感由父母到了老师、同学以及全社会成员,让他们学会了爱与被爱,学会感动,学了会感恩。由于加强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就非常顺利。让我们在教给学生所有“文明礼仪技能”的同时,也教会他们唱“道德美”这样一首歌吧!让他们不仅“秀外”而且“慧中”,成为“内在美”和“外在美”和谐统一的人!

五、建立学校、社会、家庭联动教育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教育网络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社、家联动教育活动,积极召开家长会,取得了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学校特聘请派出所侯警官为法制辅导员,坚持每期到学校进行一次法制讲座,通过学法活动进一步地规范了学生的行为。

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教育原则一致,内容互补,时空充实。因此,在礼仪教育中,我们多次向家长明确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家庭礼仪规范内容,使家长懂得良好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掌握礼仪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家长们都能自觉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总之,我们通过礼仪教育,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发展,对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礼仪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02_年10月19日

第四篇: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摘要】: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不是先天就有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和长期自我修养的过程,才能养成。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

【关键词】: 文明礼仪 养成教育 实施途径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使其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是教育工作者神圣而光荣的职责。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树立榜样示范,带动养成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学生们应该怎样做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使教育形象化、具体化。

1、教师示范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一个谈吐文雅、穿戴端庄、对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教师对班内学生提出一大堆卫生方面的要求,而自己的办公室却脏、乱、差;教师不让学生随地吐痰,自己却在校园内随地吐痰;不让学生说脏话,自己有时却说脏话,这样的教师又如何反过来教育学生呢?即使去做了,教育效果也可想而知。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时时事事树立文明礼仪形象,当好文明礼仪标兵,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我们的文明礼仪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生示范。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身边的学生榜样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身边的学生榜样是土生土长的,同学之间最了解,最容易理解和接受;身边的学生榜样离自己最近,摸得着,看得见,容易学习。身边的学生榜样与自己所处环境相同,条件相当,人家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到,人家能做好我为什么不能做好?所以用身边的学生榜样可以营造出一种文明向上的氛围,置身其中,便能产生直接的激励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谁都不甘落后的向上风气。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我利用班上现成的榜样教育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在班里评出了“文明礼仪之星”,根据获得“文明礼仪之星”同学的事迹,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评一评,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训练,自我完善,促进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身边的学生榜样力量是巨大的,他能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二、丰厚礼仪文化的底蕴,构筑育人环境的和谐

1、通过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营造情景陶冶人性

“孟母三迁”的故事很好地表明了我们的古人早已注意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环境因素的种种变化,都会在它上面留下痕迹,对身心产生不同的效应。”所以我们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室、图书馆、体育馆、办公室、食堂、厕所、围墙、走廊等校园文化设施的设计布局,通过张贴图片,撰写宣传语句,布置校园的绿化和美化,培育礼仪文化教育的有效氛围,让学校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让每一根草都能育人,让每一个场所都折射出礼仪文化的光辉,飘溢礼仪文化的馨香,使得整个校园就是一个礼仪文化教育的大课堂。通过这些特殊的人文情景的设置,集中体现学校的礼仪文化的内在精神,使得育人的校园环境熏染我们学生,起到一种“无声语言”的隐性教育,是一部天天进行礼仪宣传教育的隐性教材。

2、通过礼仪文化课程的建设,规范行为渗透价值 我们要从课程建设的高度去认识、整理符合学校发展的礼仪文化读本,并且发到每位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手里,引导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家长要对礼仪文化知识的了解和学习,明白学校在大力倡导的礼仪文化的内容准则,清楚我们在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渗透我们的礼仪教育的主流价值。在课堂上有意识去渗透一些礼仪知识和礼仪习惯,如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课前要做好上课准备,不迟到早退,使得我们礼仪教育生活化。积极倡导家长要规范自己子女的日常行为,教育子女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上课迟到要喊“报告”;乘车不要抢座位,要为老人、孕妇和病人让座;独立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等。通过这些细节去规范我们的一言一行,提升我们的文明素质,实现立体式的礼仪教育。

3、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是为人的根本。新学期开始,我上了一节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礼仪课。课上我为大家讲述真实、生动的孝敬父母的事例,接着讲述不孝敬父母的事例,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播放天下父母心歌曲,请每一位同学闭上眼睛回忆父母做的最感动他们的一件事,分别讲给大家听有的说自己生病时父母每夜轮流守护悉心照料非常感动;有的说小学时,母亲顶风冒雪接送自己上下学很辛苦;还有的说和父亲一起骑车外出遇到险情,父亲用身体挡住了撞向自己的三轮车,自己安然无恙父亲却摔伤了同学们讲述着自己的感动,同时倾听着他人的感动,感受着自己的父母及他人的父母那种博大而又无私的爱。那一刻,我看到了他们眼中深情的泪水,这是他们真情的流露。我也难以抑制感动的热泪夺眶而出。我抓住时机让每位学生写一封《致父母的信》,内容可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对父母工作辛苦的理解,与父母争执后的道歉或是与父母某件事不同看法的交流等诸多方面。我把每位学生的信收好,在家长会上一一递到家长手中,许多家长看信时流下了热泪,场面十分感人。七年五班的李慧同学是个单亲家庭,几年前父亲因车祸去世。记得她的母亲曾对我讲:由于她工作忙又要照顾家很辛苦,就有意识地锻炼她的独立能力,因此对她要求比较严格。而女儿却误认为是妈妈不够疼爱她,经常和她争吵,时间长了母女产生一种隔阂。一次,她感冒发烧,没有按时做熟饭,孩子回家后不问原因反而饭晚了大发脾气,使她非常伤心。通过这节课李慧对母爱有了新的理解,懂得了母爱的无私与博大,体会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她在信中这样写到:亲爱的妈妈:我有些话一直想对您说,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今天我借这封信全部对您说了吧!我曾埋怨您对我不够疼爱,一些小伤病您都不理睬,总是让我坚强点;您让我做家务我很不高兴,同学们在家都不做。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您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不容易呀!可是以前的我却经常让您生气着急,实在是太不懂事了,在这里我用几句简短而朴实的语言来表达对您的愧疚和感激之情,如果现在让我说出这个世界上我最爱谁?那我将毫不犹豫地大声说出:我最爱我的妈妈!妈妈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殷切期望,我要和您一起撑起这个家。家长会上李慧的妈妈看到女儿的信后泣不成声,泪水让母女俩的心贴近了。由于和母亲的关系融洽了,李慧的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在356名同学问卷调查中,能准确写出父母生日的占总人数的,而写出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生日的同学更是凤毛麟角仅占总人数的。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出家人的生日。我欣喜地看到在学生和父母之间彼此关爱的同时又多了一份理解和一份责任

三、组建礼仪文化的活动,提高育人载体的效益

1、规范日常行为习惯,礼仪教育生活化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道德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灌输和挤压是不能深入人心的。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积极倡导师生们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点点滴滴的小事如春风化雨,谱写着校园礼仪文化建设中美丽动人的和谐音符。

平时日常行为教育中,我们要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争当“礼仪”小标兵,实施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的管理制度。评比过程要充分发挥评比的导向引领功能,做到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班级投票相结合,从而产生标兵,并为标兵佩戴荣誉标志,既能激发标兵的荣誉感,又能对标兵产生自我约束,从而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平时我们加强视导工作,做到“三勤”:眼勤,勤观察,要主动去发现问题;口勤,勤谈心,多交流,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脑勤,勤思考,细分析,面对问题要探究症结在哪里,要思考解决症结的方法在何方?通过这些日常行为的实实在在落实,训练学生明确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提倡同伴间相互友好提醒与督促,通过时间的洗礼,强化落实的进度,强化落实的质量。有了质量就有了持久性,就能内化他们的自觉行动,达到礼仪教育的生活化,提高礼仪教育的有效性。

2、规范重大仪式程序,礼仪教育情境化

学校管理者要依据教育规律所精心安排的学校常规仪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节日庆典、入队仪式、运动会”等重大的活动仪式,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通过这些仪式,对师生们进行潜移默化地熏染,明白什么是庄重、严肃,什么是规范、得体,进而在思想上认同,从而在行动中体现共同的信念。例如严格升旗程序,规范升旗仪式,抓好以升旗仪式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礼仪教育;通过开学典礼和校庆纪念日,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引导学生积极为校争光;通过运动会,要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班级,积极为班级争光,渗透同学间要相互帮助,互相鼓励的良好品质的养成。规范学校常规仪式活动程序,加深学生对“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辨别能力,形成良好礼仪习惯,不断地约束自己,超越自己。

3、规范主题活动载体,礼仪教育平台化 我们精心组织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将那些抽象的礼仪文化语言和礼仪行为文化信息转换成生动具体的实际行动。抓住各种主题活动为契机,进行良好的礼仪文化知识传授和教育。日常规范关注的是师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主题活动则是主动拓展礼仪教育的空间、提升礼仪教育的境界。例如“我和礼仪交朋友”、“礼仪之泉濯我心”等主题班会活动,通过情景熏染,达到既交流礼仪知识,又增强学生对美与丑的辨别能力,达到知行合一。开展“告别零食”“拾起眼前一片纸屑”的活动,师生均养成了良好的校园卫生习惯,使得学生了解自己老师的辛勤付出,引导学生由衷地热爱老师、尊敬老师。另外,节日文化应成为学校礼仪教育的有效窗口,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并且都逐步积淀为学校的一种传统文化,渗透礼仪教育极好机会。

四、加强道德修养,深化养成

人们所以讲究文明礼仪,并非只因为喜欢它的表面形式,而更看重其中所包含的道德内涵。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内在的道德修养。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普罗提诺说:“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质。”道德修养是根,礼仪是盛开的花,若是无本之木,花又能开多久?如果对礼仪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层是远远不够的, 礼貌言行和道德修养表里一致的道德礼仪才是现代文明礼仪发展的方向,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将文明礼仪教育与道德修养相结合,坚持标本兼治。

“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至善的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当今这种传统美德正面临丢弃的严重局面,所以我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时就以“孝敬父母”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鼓励学生坚持开展家庭“感恩”活动: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经常给爸爸、妈妈写封信,交流交流思想感情;经常为爸爸、妈妈等长辈制作生日卡、节日卡等;在双休日想方设法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扫地、洗碗、拖地、烧饭、做菜等;经常为父母做一些侍奉性的事,帮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擦擦汗等;遇到大事难事主动与父母商量,多向父母学习,并尽可能尊重父母的意见。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孝敬行为习惯,并把“感恩”的真情实感由父母推广到了老师、同学以及全社会成员,让他们学会了爱与被爱,学会感动,学了会感恩。由于加强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就非常顺利。让我们在教给学生所有“文明礼仪技能”的同时,也教会他们唱“道德美”这样一首歌吧!让他们不仅“秀外”而且“慧中”,成为“内在美”和“外在美”和谐统一的人!

五、建立学校、社会、家庭联动教育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教育网络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社、家联动教育活动,积极召开家长会,取得了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学校特聘请派出所侯警官为法制辅导员,坚持每期到学校进行一次法制讲座,通过学法活动进一步地规范了学生的行为。

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教育原则一致,内容互补,时空充实。因此,在礼仪教育中,我们多次向家长明确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家庭礼仪规范内容,使家长懂得良好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掌握礼仪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家长们都能自觉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总之,我们通过礼仪教育,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发展,对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礼仪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英 加强礼仪教育 塑造现代公民德育202_ [2]陈鸣鹤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3]吴玮琳 家校互动 合力育人小学德育

[4]王艳艳浅谈中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点滴做法

第五篇:幼儿养成教育该如何进行

幼儿园如何进行幼儿养成教育?

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捷学网认为,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在线课堂认为幼儿养成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要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提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有的幼儿大小便在身上,还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教师的爱还不仅是这些,还要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

二、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而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有些老师就直说经常提醒,其实,捷学网养成专家建议,可试着换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这时候幼儿会特别感兴趣。当然也可以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这样不仅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收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效果。

三、耐心说服、充分鼓励和肯定,正面引导幼儿

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比如小班幼儿在吃饭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建议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他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我们来请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饭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所以,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四、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幼儿洗手后经常不擦干,针对这个问题,正巧前段时间感冒生病的幼儿较多,我就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洗澡。我说:“小手洗过澡,不擦干会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幼儿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五、为幼儿树立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

六、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丁玉婷小朋友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七、重视和建立幼儿家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刚入园的幼儿,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捷学网建议可以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如何对一年级进行养成教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