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东西方艺术的交融
编辑:眉眼如画 识别码:23-588711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20 15:38: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东西方艺术的交融

在美国,6月是青春洋溢梦想放飞的毕业季。早几年我参加过儿子的大学毕业典礼,今年又有了一趟难忘的毕业典礼观摩:外甥杰杰三年前从杭州来,就读美国首屈一指的艺术院校――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of Design),现在毕业。中国论文网

典礼上的中国嘉宾

美国高校的毕业典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罗德岛设计学院毕业典礼正式开始,照例是校长致辞、嘉宾致辞以及杰出教师获颁奖、杰出毕业生致辞。作嘉宾致辞的是2012年度普利茨克建筑奖得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他的讲话受到师生们的倾力喝彩。这位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得主、以唤起“场景与回忆之间的共鸣”、倾注“对时间的诗意体会”于设计作品、崇尚“建筑师首先要是个哲人”的新一代大师,在他绝不陌生的罗德岛设计学院的毕业典礼上,面对数千听众用英语演讲,从容地阐释了自己对建筑的理解以及建筑设计理念,仿佛是一次东西方文化以及设计理念、创意极其默契、融洽的交流。在这个大典上,王澍被授予罗德岛艺术学院荣誉博士(Honorary Doctor of Fine Arts),这是一所美国最佳艺术设计高等学府对来自中国的一位设计大师的崇高敬意。

在王澍之前,还有另一位同样来自中国杭州的嘉宾致辞,他就是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他以汉语致辞(一位年轻人即时翻译),推崇中国美术学院与罗德岛设计学院近年来的良好互动与合作,并就技术时代艺术何为等话题作了阐述。许江在被邀作这番艺术领导能力和远见(Leadership and Vision in the Arts)的演讲之后,被罗德岛设计学院授予“荣誉院长”称号(Presidential Honor for Distinguished)。

王澍和许江的演讲都不期而然地获得了全场听众的掌声与欢呼。亲临其境,让我尤其感慨的是,这两位特邀演讲嘉宾不仅都来自东方,且同样来自我的家乡杭州,来自中国美院这座中国顶尖艺术学府。亲切感和与有荣焉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当然,我更清楚,王澍和许江亮相美国一流艺术院校毕业大典,也正是他们在艺术领域的杰出成就,让世界认识到今日中国的艺术及其创新理念,不仅紧追时代的步伐,也不啻引领时代的潮流。西方与东方,只有在生活中在艺术中更容易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融合。我的感悟还包括:东西方世界,尤其是中国和美国在各个领域正在相互交融。在文化教育艺术领域,中美文化之间的互动互补互惠的交流与合作,更加深入人心。这种趋势与发展,不仅是两国人民的幸运,是人文艺术的福祉,也是地球村融合发展的基础。

拥有两所名校的普罗维登斯

罗德岛设计学院在普罗维登斯的市中心。我们坐在图书馆的圆顶大厅休息,翻阅资料知道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上面几层楼兼作学生宿舍。我看到大厅门外有搬移学习、生活用具的学生,他们需要在暑假暂时或者永久离别这里。

普罗维登斯是美国最早的城市之一,早在1636年就有英国人来此开拓定居,目前依然是全美最大的珠宝首饰、银器设计和制造中心之一。早期移民发展的布朗家族,催生有常青藤高校联盟的布朗大学。布朗大学与罗德岛设计学院交错相挨,一起融入普罗维登斯这座精致的小城,和谐又亲切。这座州府小城由于有两所名校而益添光彩。其实,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所在的波士顿近郊剑桥镇,斯坦福大学所在的北加州帕洛阿托市,加州理工学院所在的南加州帕萨迪纳市,无不兼具这样相得益彰的传统与功能。

普罗维登斯堪称一座传统底蕴深厚的新英格兰城市,人文艺术兴盛,博物馆很多。街道、小巷纵横交错,颇具欧洲城市风韵。与城市同名的普罗维登斯河穿城而过,各种历史时期、风格的建筑沿河而建,极富灵气,生动别致。

我们到市内的会议中心,熟悉将要举行罗德岛设计学院毕业典礼的场所,隔壁的展厅已经布满了各个系科毕业生的实习作品。该校的专业课程繁多,硕士课程在全美艺术学院与耶

印刷包装公司www.teniu.cc bzh 鲁大学并列第一,其中杰杰所读的平面设计及工业设计相当著名,为顶尖科系。匆匆观摩展品,已然体察到无论是建筑、绘画、雕塑、珠宝、玻璃、陶瓷还是摄影、数字媒体等各种平面、立体的设计作品,无不时尚、前卫、新潮,当然也注重实用结合;每一件作品都浸透了毕业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投入。

全城瞩目的毕业典礼

罗德岛设计学院这个一流的艺术类院校尚欠缺一座足以容纳大型活动的体育馆或者礼堂,不过,普罗维登斯市的会议中心这些年几乎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罗德岛设计学院举行毕业典礼的最佳场所。这使我回忆、比照起先前不同的经历与观感。斯坦福大学每年的毕业生动辄六七千名,除了上午在学校万人体育场举行毕业大典外,各院系下午都还会自行举办相应的典礼,毕竟,向毕业生发证书之类的程序只能分开进行。而加州理工学院属于袖珍型精英大学,每年毕业的学生也就两三百人,学校园区内的大草坪正好布置成毕业典礼的舞台与坐席。由于小而精,相应的程序设计也很温馨,典礼前一天下午,是校长开放自己的官邸,毕业生和亲友们次第到访,在校长家的后花园享受加州阳光下的派对时光,品尝美味小吃和红酒。类似的暖身活动还有正式晚餐与毕业生表演的晚会。

那么,罗德岛设计学院的毕业典礼又会呈现怎样的新鲜感呢?

我们参观了杰杰在工业设计系老楼的工作室后,就一门心思赶赴这场全城都瞩目的大典――罗德岛设计学院毕业典礼。

市区的人流几乎都涌向会议中心。沿楼梯步上二楼,典礼大厅门前区域早已熙熙攘攘,毕业生和亲友有说不完的话。鲜花已经售罄,气球也很走俏。

与会者除了亲友,都是当地各界人士和居民。大会堂中间前端的几百个座位是留给毕业生的,观礼者都在前端两侧和后面落座,主席台右侧已有当地的知名乐队现场演奏,热情欢快。仪式开始前,先是穿戴各种博士服的学院教师们排队鱼贯而入,接受公众的掌声与欢呼,并在主席台就座,他们中不乏当今时尚设计界的先锋人物甚或大师。接着,各院系的硕士毕业生、学士毕业生依序列队进入会场,除穿戴学士服、硕士服之外,不少学生也标新立异,披挂起各种奇装异服和帽衫,甚至打扮成不同的卡通或动物,雀跃着行进,赢得一片呼声不绝。通例的程序一一走过。毕业生挨个上台,从校长手里领受毕业证书。典礼宣布结束的一刹那,毕业生欢呼雀跃,嬉闹玩笑,却没有出现通常向高空抛帽子的景象,也许这些天之骄子们也舍不得自己荣誉的象征。毕业生与亲友不停地拍照留念,从会议大厅直到大厅门外,延续着毕业大典的荣耀与喜悦。

我们与身着硕士服的杰杰穿街走巷,不时有路人向他祝贺。因为全普罗维登斯城的居民都知道,今天是属于罗德岛设计学院的日子。

(本文图片由作者和达飞?提供)

Witnessing My Nephew’s Commencement in Rhode Island

By Que Weihang

A few years ago,I attended my son’s college commencement ceremony,which turned out to be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The past June I attended another equally unforgettable commencement ceremony.Three years before,my nephew Jiejie came from Hangzhou,the capital of eastern China’s coastal Zhejiang Province,to study at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one of the best design institutions in America.This past June,he graduated.June 2,2012 was a big day for Rhode Island,as 645 graduates of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RISD)would attend the commencement ceremony and officially graduate from the prestigious school.Like me,thousands of well-wishers and family members flooded into Providence,the capital of Rhode Island,to witness the

印刷包装公司www.teniu.cc bzh spectacular day.The city proper hosts the campuses of five colleges including Brown University and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two high-profil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America.Altogether,176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448 bachelor’s degree recipients would officially graduate that day.As the campus of RISD does not have such a big space for the commencement ceremony,the Rhode Island Convention Center had served as the venue for the big event.Before I went to the Convention Center,I visited a display room at the Industrial Design Department situated in an old building where Jiejie had studied.After the visit,I was on my way to the center.The people I saw on the street were mov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 toward the same destination: the Convention Center.After I walked up to the second floor,I saw crowds in front of the hall where graduates and their families chatted.Fresh flowers had sold out.Balloons were on hot sale.Before the ceremony,I visited an exhibition in the center where graduation designs were on display.The exhibition was a feast for eyes.RISD ranks with Yale University side by side as America’s number one art schools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graduate courses in design.The graphic and industrial design course at RISD,which my nephew took,is quite renowned in the United States.I went through the exhibition hall at not a too slow pace,feeling dazzled by the galaxy of exhibits: the designs covered architecture,painting,sculpture,jewelry,glass,porcelain,photography,and digital media.The artifacts looked both avant-garde and pragmatic.The convention hall was packed.Participants included family members,local residents and representatives from all of walks in Providence.The hundreds of seats in the middle were preserved for the graduates.Spectators sat in the seats behind them and on the two sides.A locally well-known band was playing music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rostrum,adding a touch of festivity to the big day.Before the commencement ceremony,teachers donning doctoral costumes filed in,among loud cheering of the public before they sat down on the rostrum.Of the staff were illustrious fashion designers and masters.Following the teachers were 176 graduate students of master degrees and 448 bachelor’s degree recipients.Many of these young people were dressed in master and bachelor’s costumes whereas some sported strange-looking costumes and headgears and some even displayed cartoon and animal images.While they filed into their seats,we spectators cheered loudly.The commencement unfolded as usually as I had known.The president and honored speakers spoke.Graduates came on the rostrum one by one to accept the graduation certificate from the president.What caught my eyes were two guest speakers from Hangzhou,the capital of Zhejiang,China.One was Wang Shu,a professor of Hangzhou-based China Academy of Art and 2012 Pritzker Prize-winning architect,seen as the Nobel Prize for architecture in the world.Wang delivered the Commencement Address.He spoke in English about his own approach to the architecture,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design in China and the disbelief among his countrymen that he had actually earned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for his work in the form of this year’s Pritzker Prize.At the commencement ceremony,Wang received the title of Honorary Doctor of Fine Arts.The other speaker from Hangzhou was Xu Jiang,president of China

印刷包装公司www.teniu.cc bzh Academy of Art.Addressing the audience on the subject of leadership and vision in art,Xu talked through an interpreter about the interaction and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cademy of Art and Rhode Island School of Art in recent years and about technology and modern art.He received the Presidential Honor for Distinguished.I felt honored partly because they came from Hangzhou,my hometown,and mainly because their presence at the commencement ceremony of RISD meant the global recognition of their achievements in arts.Hearing the conclusion of the commencement ceremony,the graduates cheered,laughing,hugging,and shaking hands,but they did not throw their hats into the air.The graduates and their families took photo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hall.Jiejie,dressed in the master’s costume,and I and other family members walked in town.Now and then someone came up and congratulated him.All the people in Providence knew that the day belonged to Rhode Island School of Art.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印刷包装公司www.teniu.cc bzh

第二篇:在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

在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理念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双重影响,合理吸收其精华,再融入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结合国内相关实际,将有利于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特色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与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概念最早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于20世纪70年代逐步传人中国。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也更加重视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着诸多相通之处,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认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及创新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与模式,均有重要意义。

一、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相通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基本定型,其五大主流派别分别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农家,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但在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就占据了支配性的地位。作为一种成熟的观念形态,儒家思想源于孔孟,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确有其不容置疑的成就和价值,它重道、明德、信义、崇礼,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

儒家创始人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爱人”,是孔子确立的最高道德准则。他还系统阐述了所向往的理想君子人格,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人格修养方法。《论语·雍也》记:“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道出了孔子所向往的人格形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个人修养看,一个品格高尚、礼仪修养高雅的人必须具备两种素质:文与质。但并不是说只要具备这两种素质就可以了,而是要使这两种素质协调得恰如其分,才能成为君子。那么二者应如何调配呢?“质”即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质朴无华的天性,所谓“文”是指人的外表的修饰,及后天的“诗书礼乐”教养,是对人与生俱来的天性的修饰。“质胜文则野”说明,这种与生俱来的质朴天性中有好的素质,也有不好的素质,所以需要后天的“文饰”来弥补其不足。如果后天“文饰”不足,就会将先天本性中不好的一面暴露,使人看上去比较粗野、鄙俗。“文胜质则史”说明,后天的文饰也应有一定分寸,而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后天文饰彻底掩盖了先天本性,那么这将遮蔽人性本有的质朴纯粹的良好素质。因此,要做一个有修养、有品格的人必须达到“文”与“质”的恰当协调,实现二者的最佳结合。“彬彬”即文质的协调配合。“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认为一个人应该做到“文”与“质”的完满统一,其言谈举止应该与内在的美好品质达到统一,“质”和“文”两者都不可偏废。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才能体现出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呢?孔子在《论语》中有大量关于内返“质”,外修“文”的言论,并要求将这些思想贯穿君子的言谈举止和立身行事中。《论语·卫灵公》云:“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一个君子要将“义”作为他内在的人格操守,要以“礼”来约束、调节自己的外在行为,学会反思和自省,要以“谦逊”的方式与人言谈,要以“诚信”的态度与人相处。只有做到了这几个方面,才真正称得上是君子。可见,孔子理想的君子人格是将“道义”作为自身内在的“本性”,将文明规范的礼仪作为行为的外在“文饰”和约束标准,谦逊而忠诚地持守这种道义,并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实践它。

具体到君子如何与他人相处,孔子在《论语·阳货》中又提出了“恭、宽、信、敏、惠”。孔子认为,恭敬他人就不会受到侮辱;对他人宽容厚爱,人们就愿意亲近他,与他共事;诚信待人, 就会取得他人的信任;反应敏捷,则容易成功;帮助他人,则容易团结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恭、宽、信、敏、惠的内在品格,他的外在行为才是适宜而恰当的,他也才能成功地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实现自我的工作目标。

儒家的思想,虽然是针对特定时代和特定情况提出的,但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洗礼,依然和现代精神具有诸多相融相通的层面。这是由于儒家思想具备人类恒久的思想魅力和精神追求,一直受到不同时期思想家的重视并不断获得新的阐述和弘扬,与新时代有更多的契合。正因为如此,20世纪60—70年代,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飞速发展的新加坡,就曾从儒家思想中吸取营养,并受到世界的密切关注。如今,中国正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在这一社会转型与企业转制的态势下,儒家思想的内核与价值并未锐减,而是依然对现代企业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儒家思想中的重道、明德、信义、崇礼,与现代企业精神是相通的,与现代企业管理也是相融的。这是构筑起历史与未来的桥梁。现代企业的发展,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化传统而有不同的模式。同样,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可以有多种模式。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意义,这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能的,由此可以形成和提供与西方企业不同的、中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资源及科学模式。

二、儒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正面意义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儒家理想的人格思想,也是具有活力和积极意义的文化基因。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几个核心要素:规范力——约束人,从心理上、行为上促使员工遵章守纪;导向力——号召人,引导员工把个人理想凝聚成企业同一目标;凝聚力——团结人,人际关系和谐有序,内聚力强,员工精诚合作;激励力——鼓舞人,提升员工成就感与责任感,激励他们努力工作,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格的培养为追求。这几个要素,从儒家的理想人格思想中都可以找到线索。

(一)对人认识的殊途同归

儒家对人的认识,最先开始于对人性的假设,孟子和荀子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发展了“性相近”的观点。

孟子提出了人性具有善端的“性善说”,他的成长理论的重点是如何不失善端并不断扩大善端。由于人的道德属性“善”已包含在人自身之中,因此“寻善”不是向外部觅寻,而是反身而诚,内心的修养便成为修养的重要环节。这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是有借鉴作用的。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依赖于外在因素的调动,关键在于主体的自觉自愿。

荀子则以“性恶论”为出发点,提出了“注重习俗,积善成圣”的成长之道。显然荀子与孟子不同,他较注重的是“修习”过程,强调习俗环境和修行,这是他对孔子“习相远”的发展。“注重习俗”和“积善而不息”的成才环节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现代企业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和提高员工的素质,正是上述两个环节的体现。

无论是孟子主张的“性善论”还是荀子倡导的“性恶论”,最终的目的还是向善,要人们能够成为君子,这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均有启发意义。

(二)对人的要求和管理组织中的以和为贵

儒家思想非常重视人伦和谐,如何处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把和谐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及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

对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而言,以和为贵、和谐是追求真善美过程中的动态平衡,是企业伦理道德的理想境界,也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准则。当今企业道德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管理者与下属之间,企业内部各成员之间亲密无间、友爱互助,这与儒家的“人和”思想一脉相承。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凝聚力”的体现。与人相处的仁爱之心

孔子认为,想成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具备“仁者爱人”的素质。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我们可以突出强调人的仁爱之心,并以一定规章制度及奖惩方式号召员工之间互容互谅、团结友爱,用高尚文明的思想教导员工,提高其思想修养和道德境界,从开始的“管理育人”向“服务育人”慢慢转化,使企业上下形成良好的同事关系,友好和谐地相处和协作,使整个企业成为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力资源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来带动公司的其他员工,对待别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团结公司各层员工,使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这一点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导向力的最好说明。

在一个群体中,上行下效是一种普遍的心态,一个严于律己、胸怀宽广、睿智而宽容的领导者不仅能赢得下属的敬重和信赖,还会对员工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具有众多美德的管理者,将决定企业群体的良好品格素质,左右着员工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也预示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说到底,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性的管理、对心灵的管理,是对人类美德和智力的开发,以德行影响员工、以真诚感化员工、同员工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是企业高速发展,产生奇迹的催化剂。在中国特殊的国情、文化背景下,最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就是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管理,以德行影响人、以真诚感化人,建立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贵“义”轻“利”的价值观

孔子关于义与利的名言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君子讲究的是义,小人讲究的是利。他还说:“见利思义,义然后取。”(《论语·宪问》)即要用道德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财富该取的才取。把孔子的全部言论联系起来看,他并不完全否定物质利益,但认为获取物质利益一定要遵守一定的道德原则。并认为“义”重于“利”,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价值,要重视道德境界追求,重视人格尊严和气节。

这些都是古人对君子的要求和管理,但对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遇到义与利的抉择时如何调整心态,在公私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发挥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都有启发意义。君子讲求“诚信”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孔子主张做人要诚信无欺,把“信”作为人的立身之本,将其看成社会关系中一种最起码的道德原则。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会寸步难行,讲究诚信是基本的做人道理。此外,儒家还认为,诚信是立国之本,是治国的重要原则;诚信是完美人格的道德前提;诚信是沟通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精神纽带。

在企业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也应该建立起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员工对企业忠诚,企业对员工信任,大家一心向着企业的发展,增强对企业的责任感,努力工作,为公司谋得最大的利益。注意礼义廉耻和正身自律

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德行需要靠“礼”来约束。“知礼以立”、“克己复礼”,“礼”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制度化体现,主张在等级秩序之下协调人们的行为。孔子认为社会要安定团结, 个人要发展完善,没有礼的约束熏陶是不行的。“礼”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礼”既有威猛的一面又有柔和的一面,它讲究先以善恶美丑礼义廉耻教化人,从内心激发人的自觉和主观能动性,再辅以法律。儒家的这种礼法观念对于今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才的教育与组织很有借鉴意义。企业要想有战斗力就必须有凝聚力,而凝聚力产生于统一的管理和纪律,统一的思想和部署。而以往管理工作,要么强调以严格死板的制度规范强化人的思想和行为,要么放任自流顺其自然,事实证明这两种做法实际上是走了两个极端,应该是刚柔并济,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者,要想维系人际关系的和谐,必须明确员工各自在企业中的位置及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并将其以适当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确立下来。

儒家思想中的“礼”,还有促进正身和自律的作用。“礼”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纯粹依靠强加的外来压力,而是也很注重内部的自省。“礼”的约束性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正身和自律来实现。孔子在《论语·颜渊》中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正身和自律是一种自觉的道德行动,是“仁”的表现,它出自人心灵的规定性和自觉性。人力资源管理中强调的规范力,也应该用这种思想教化员工,使之从内心深处加强正身和自律,不断地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加强自我修养。领导者注意正身和自律,就能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勇于进取,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被管理者做到正身和自律,就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任务。一个注重正身和自律的集体可以节约很大的管理成本。

(三)适应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

孔子所要实现的君子人格,内要以“仁义”为本质,外要以“礼仪”为行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养成“恭、宽、信、敏、惠”的优良人格品质,才能在具体实践中进退有度。儒家这种文质并重、内外兼修的君子理想对人力资源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一个有着良好人格修养和高尚情操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必然能在千变万化的现实工作环境中,体现出良好的应变能力,合宜适当的行为礼仪。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它的工作对象是“人”,这种被传统文化影响、感化、教育、塑造并规范 的个体。最终,对人的理想管理方法是实现人的自我管理,单纯依靠任何一种外在的强制约束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所谓人性中的弱点。作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其扮演的不仅是管理者的角色,也同时是被管理者,要对公司的所有员工负责。首先,要能够协调公司各部门和人员的组织关系,做到部门与部门、人员与人员之间和谐统一,对于高层管理者可以偏重于道德约束,对于基层人员可以偏重于行为。其次,人力资源工作也是一个决策性的服务工作,它的职责是为企业挖掘优秀员工,不仅要知人善用,了解每一位员工的特点,将其用在最合适的岗位,更要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同时,为企业创造积极向上、团结敬业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要不但是最好的聆听者和艺术的沟通者,还是严谨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者。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工作者要比其他员工有更强的自律和自省意识,用更加严格和苛刻的行为准贝崃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既不能脱离员工,以管理阶层自居,也不可以成为员工的附庸,无原则地附和与迁就。此外,人力资源工作者手中掌握着公司的诸多内部信息,公司的重大决定也是先于实施前知道。因此,还一定要严守公司秘密,不可随便传播公司未公布的任何信息。

另外,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世故的国家,它的管理应该更加注重人治,而人治则依据的是一种理情兼顾的精神。如果一个企业只把员工当做被管理者来看待,而不是以人与人的关系来处理各级员工之间的关系,该企业就容易出现人的异化。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刻,中国的企业管理更是如此,在探索新发展的进程中,儒家文化无疑是可资利用的深厚的资源。

三、儒家理想人格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负面影响

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格,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迫从的,然而,它同时也有着缺陷和不足:它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会与当代科学管理中的某些观点相悖逆,对中国当代经济转轨中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重均同而轻个性的偏向

儒家理想人格思想强调文质彬彬,认为只有懂得仁爱,重视礼仪,讲究情义,外在和内在相互协调统一,才可以成为真正的君子,但这忽略了个人的需求,缺乏对个体地位的认同。它虽然处处讲人,但真正重视的是人所属的团体。在“均同”思想影响下,总体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个体则是卑微的、微不足道的。这种总体对个体的排斥,构成了中国儒家管理思想的本质。这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具体表现为:第一,人力资源部门在制定管理制度和方法上趋于共同,缺少特点。第二,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上,更讲公平,不讲效率。工资水平分配上各岗位工资基本相同,不按贡献拿工资,造成员工工作积极性减退。长期以来这种“求和去异”的儒家思想,造成了人们根深蒂固的依附性和均同性思想,顽固地保护着人们的心理长城。第三,以往在企业职工个性上,共同性胜于特殊性,群体性高于个性,使职工个性长期处于抑制和闭锁状态,个人需要绝对服从组织的利益,排斥任何的“个人主义”。结果,使一些企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二)重传统而轻变翠的偏向

由于儒家理想人格思想讲求“忠孝、礼义”,“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思想,使得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容易重传统而轻变革,传统意识潜移默化地决定着管理者们的思考方向和界限。因此,在培训员工时,应克服儒家思想的负面影响,鼓励员工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敢于突破传统模式,勇于尝试在变化中求发展。

以上两个方面也可以引申出入力资源在管理中的另一个问题:文化的包容性。这对于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美国能在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成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世界第一流大国,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以全球化方式引进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人力资源。美国以全球化方式引进的人力资源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要为中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找一条科学管理之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管理思想能独霸历史领先地位直到永远。尽管中国儒家的理想人格思想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但实际上它无法摆脱历史的沉重羁绊和局限。当历史站在工业管理文明大门之前的时候,我们发现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知识的更新和西方工业社会产生的巨大变革,已经使人们越来越渴望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来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新问题。这种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向应是:应变、求实、进取、创新、攀高。因此,革除儒家思想中的负面影响,是当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当仁不让的历史责任。

综上所述,中国伦理道德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文驱动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民主化、人本化趋势实质上是伦理化趋势,人的行为受伦理道德的制约和影响。

因此,儒家理想人格思想中许多好的要素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中包含着许多被国人认为不能违背的人生价值、处世态度、理念追求„„今天,我们通过对儒家理想人格思想的解析,扬弃、革新其中陈旧、落后的部分,将其合理成分和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科学精神相融汇,结合中国现实,将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特色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与科学模式。

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地位是举世公认的。它所强调的“天”、“地”、“人”三才,最关键的、也是最不易把握的是“人”.相对于西方系统的、并在某种程度上已开展的计量努力,儒家思想更注重人的自我约束、自身的修身养性,通过高度的自律适应自然。

人类赖以生存的两个基本要素中,一个是人自身的求生功能,另一个是人类生存的外在环境。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所以要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就要一方面改变生存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能力。所谓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能力,就是要开发人自身的生存潜能。如果我们不能开发人自身的生存潜能,我们就可能不能适应新的生存资源;如果我们不能开发新的生存资源,我们就不能为人自身的生存潜能的开发创造更好的条件。

实践告诉人们,再健全的道德约束,也不能彻底消除不道德现象的发生,否则道德约束是不必要的。同样,设计近乎完满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只能一定程度上起到对员工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督和激励,否则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犹如一纸空文。这也是西方现代企业理论一直争论的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人总会有偷懒的时候,当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可能出现有损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无论双方事前签定的合约如何的完备,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合同就总是不完备的,只要存在不完备合约,道德风险在所难免。对这一现象给予比较令人满意回答的是东方文化强调的修道思想。单纯的依靠任何一种外在的强制约束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所谓人性中的弱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再次将目光投向太平洋的西岸--这片散发出古老的自身修炼思想的土地。

人类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标志就是在东西方文明相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人的自我解放。全球化的发展就是在对人类文明进行全面的基础上的发展。新的发展难以切断人们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全球化的发展就是能更根本地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发展。目前以西方文明为主流的社会发展模式造成了危害人类生存的副作用,即,这种社会发展模式没有处理好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没有认清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也正是这些原因,促使世界人民重新认识以人文文化为特色的东方文明的价值:人类可以人文化地更好地处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最终我们会发现,理想的对人的管理是实现人的自我管理,这是管理的本质所在。

现代西方企业的管理特色不仅在于其企业制度的理性化、法治化,更在于其企业家的人格风范所体现出来的所谓资本主义精神。这种建立在新教伦理上的资本主义精神是其企业制度的核心,即涉及到西方人宗教道德中传统的生命信仰形式和价值理念。在学习西方的企业制度时,可以学习其理性化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但很难通晓其企业制度的核心,即西方人建立在新教伦理基础上的生命信仰形式和源自其宗教道德传统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在学习西方的企业制度时,东方企业的制度硬件可以是西方的,但是,企业制度的软件“人”,则只能是东方的。

所以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硬件内容中国有企业家可以从西方移入,并依照中国的国情综合改造为我所用;但中国企业家的生命信仰道德精神和人格风范是不可能从西方移入的,这是必须在所属文化传统的熏习中积淀下来的。这并非易事,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在中国近百年来不断升级的反传统思潮冲击下已衰落势微。因此,重塑中国企业家的人格风范成为建立中国式企业制度的紧迫要求。儒商正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被称为近世儒商的日本企业家涩泽荣一要求的具体体现。被称为近世儒商的日本企业家涩泽荣一在其所著的《论语与算盘》中,称义利合一是儒商的经营原则。义,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利,是指企业的经营效益。义利合一是指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企业的经营效益相互依存。从儒家的企业伦理来看,义是利的基础,利是义的结果;义是利的指导,利是义的实现。义是企业通过其正当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为社会谋福利,利是社会获得企业满意服务后以利润形式给予企业应有的回报。在涩泽荣一看来,记载儒家道德教训的经典《论语》代表义,精确计算企业成本效益的工具算盘代表利,一个企业家必须做到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必须坚信“《论语》中有算盘,算盘中有《论语》”,即,必须坚信义中有利,利中有义,义利合一,不可分离。“打算盘是利,学《论语》是义,应不断根据《论语》之义得出算盘之利,又从算盘中悟出《论语》具有真正的致富之道。”义利合一在涩泽荣一看来包含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以公益为利,利即是义,义利不分。他对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解释为:只要对国家公众有益的事业必定可久可大,应该出于义的考虑去做,即使是眼前有所亏损也在所不辞,而对国家公众无益的投机之利必不久远,不应该出于私利的考虑去做。另一层含义是,承认工商谋利活动有其正当的价值,不应该否定,但必须用道德对其进行规范指导,使符合伦理的目的。所以,《论语》中“放于利而行,多怨”是指如果只考虑他人的利益而不考虑自身企业的利益,是宋襄之仁,宋襄之仁是毫不利己的最高之仁,但是不适用于工商领域,因为追求利润是企业存在的前提。

企业家作为一个阶层兴起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世界各民族和国家用他们不同的历史文化熏习染濡出人生信仰、行为方式和宗教道德多样化的企业家,因此世界上不存在一个在学理上抽象推断的无文化特征的企业家,只存在具体的企业家,即生活在不同文明中、体现特定文化特色的企业家。西方管理重法治,中国管理重人治。法治依据的是一种唯理的精神,而人治则依据一种理情兼顾的精神。理性倾向公正,感情偏向自私,所以为防止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感情因素出现偏私,就必须预先用制度与章程将理性固定下来,进行管理过程时,只要按照事先规定好的制度与章程管理,就能排除感情的干扰,实现理性的公正。这种唯理重法的管理思想仍是现代西方管理模式的主流。东方管理思想虽不反对法治,但更重人治。如果一个企业只把企业员工当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来看待,而非人与人的关系来看待,该企业就容易出现人的异化。现代文明是工业文明,现代社会是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经济生活成了人类生存的主要形式。本来人类寻求自然欲望的满足与物质生活的富足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以压倒人类其它生存活动的趋势而走到极端。人性萎缩在紧张卑琐的利欲活动中,丧失了全面健康的发展。这正是韦伯试图证明的现代社会特征是工具理性压倒价值理性。人类充实光辉的生命被束缚在某一具体的过程或操作技术上,异化为某一制度框架内形式理性的呆板执行者,降为机械的、被动的、涉小的、萎缩的存在。

儒商作为东方企业家的人格理想模式,强调的是人内在的生命实现人类存在的极致、生命的最高意义与价值。这是儒家讲的内圣,即立人极之人,达天德之人。内圣是人类存在的本然之性,每个人生命中都具有圣性。同时儒商应具备商才,即,实现以国家天下为己任的道德精神所必须的商业才干,也就是说,从事实际工商经贸活动所必须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正如孔子所言“志于道,据于德,义于仁,游于艺”,用通俗的语言来讲,就是德才兼备,道义两全。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刻,中国的企业制度更是如此,中国企业制度的性质及其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性质及其发展,最终会影响到东方工业文明的形成。在这一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在创造一个新文明的千秋伟业中,儒家文化无疑是可资利用的深厚的资源。历史是人创造的,只要造就一代儒商,中国式企业管理模式就应运而生,必能在中国创造出新的东方文明。

儒家伦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党群部综合科 张剑

对于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人力资源可以说是所有资源中最可宝贵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曾指出:美国的最大资本是其人力资源,而非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国家的发展要靠人力资源,企业要想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也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虽然已经有了许多理论研究成果与成功的实践案例,但作为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领域,人力资源管理依然是极富挑战性的。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人们总结了很多技巧。但对于不同企业、不同场合以及不同的沟通对象,这些技巧的应用结果并不是完全一样的,甚至会截然相反:有的会比较成功,有的则会完全失败。所以说,这些所谓的技巧也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我在中海集运从事企业内部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绩效考核)过程中,也遇到过这个问题,也曾试图从相关理论、前人经验以及一些讲座推荐的管理技巧中寻求帮助,但效果都不大。通过公司组织的学习培训,加上对《论语》的一点初步了解,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不可否认,《论语》中的一些观点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这反映了孔子对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的认识上的欠缺。我们在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中,需要予以区别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但总体而言,我认为儒家伦理思想不仅对企业员工个体来说,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游)”,等等。而且,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儒家伦理思想更是大有可为的,它对加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树立共同价值观、充分用好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下面,我将就自己对儒家伦理思想的一点粗浅认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它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与帮助。

一、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儒家伦理思想的原因

管理科学侧重于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手段来调节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人事矛盾,理顺人际关系,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而伦理学侧重于从道德意识的高度去处理人际关系,通过充分发挥人们的道德自觉性来调整社会关系中的矛盾,达到控制社会系统的目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与单纯地做事或者理论研究相比,跟人打交道是最复杂、最困难的事情。员工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管理很难用1+1=2的定量化方法来解决。即使企业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岗位说明书、工作流程与绩效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也无法仅仅依靠这些书面约束与激励来达到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投入企业发展之中。管理科学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这一不足,已经为众多的企业管理实践所证明。

我认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儒家伦理思想与前面所说的书面约束与激励相结合,能够更好地调和企业中人与人的矛盾,培育共同价值观,调动员工积极性,整合员工合力。

二、儒家伦理思想的新内涵 在《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儒家伦理思想博大精深,但上面这句话中的仁义礼智信可以说是其精髓所在。我认为,对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来说,仁义礼智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有其新的内涵: “仁”——企业真诚关爱员工,员工之间互助友爱;

“义”——以义统利,企业有社会责任感,员工有工作责任心;

“礼”——以道德规范为基础,对内遵守规章制度,对外竭诚服务客户、服务社会;

“智”——重视人才,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与锻炼,通过提高员工素质来增强企业智慧;

“信”——立信守诺,以信誉为企业立身之本。

三、儒家伦理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作用

1、加强企业凝聚力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在孔子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中,“仁”占据了中心地位,是含义很广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仁”的基本内涵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仁”的思想通过推动、引导企业真诚关爱员工,鼓励员工互助友爱,可以非常有效地加强企业的凝聚力。

举个例子,2002年初,由于市场环境恶化,中海集运遭受巨大亏损,仅2002年上半年就亏损近7亿元毛利,几家大银行停止贷款,员工的现金流压力非常大。

在这生死存亡关头,公司所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挺过困境、逆势扩张,更是如何保护员工利益。公司领导层曾内部开会,特别强调不管公司如何困难,也要坚决做到员工收入水平不下降,要优先保证员工切身利益不受影响。与经营上的大手笔、大气魄相比,中海集运在生死一线之际,不裁员、不降薪、不牺牲员工利益,其中所闪现的人性光辉无疑更加令人感佩、叹服。

公司在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候,也许并没有什么有意识的理论支持,但这一行为背后,无疑是儒家“仁”的思想的体现。正是这以人为本的仁爱真情,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使中海集运上下团结一心,共渡难关,也为公司日后的大发展保住了一支充满朝气与凝聚力的宝贵人才队伍。

“仁”的内涵除了相亲相爱,还有很多,如孔子所说:“刚、毅、木、讷近仁”(刚强不屈,果敢坚毅,质朴老实,言语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2、提高员工职业道德

如前所述,光靠制度、流程、岗位职责与质量标准等硬性约束,很难真正调动员工尤其是管理岗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必须结合应用儒家中“义”和“礼”的思想。在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院训中,有“以义统利”这四个字。我想它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要见利思义,取利有义,不能用不道德的手段去谋求物质利益;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还要帮助企业的客户、合作伙伴等获取利益,达到多赢的结果。孔子也曾经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礼”的思想,对现代企业中的员工来说,可以理解为秉持社会认可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在企业内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对外交往中竭诚服务客户、积极回报社会。

通过在员工中熏陶、提倡“义”和“礼”的思想,可以提高员工职业道德,培养爱岗敬业精神,从而很好地解决跨部门协作中的推诿扯皮和客户服务中的拖延敷衍等现象——这些现象往往都很难用规章制度等影响约束办法来解决。

对于如何更好地做人做事,儒家伦理思想也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如: “乡愿,德之贼也”(全不得罪人的好先生,是败坏道德的人)——说明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能一味圆滑不得罪人,满足于做一个好好先生。“道听途说,德之弃也”(听到传闻不加考证而随意传播,这是应当抛弃的一种品行)——告诫我们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不要传播小道消息,谣言止于智者,要杜绝“地下组织部长”现象。

“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这是典型的两面派作风,希望我们自己能够避免成为这种人。“无求备于一人”(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心胸要包容,眼光要开阔,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在看到他人缺点的同时,更要挖掘、发挥其优点。

通过这些做人做事信条的熏陶,对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好好先生、小道消息、两面三刀等痼疾都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也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树立共同价值观

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取得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二是自己对别人讲信用。在这里,我所取用的是后者。

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这说的是信用对个人的意义。孔子还说过:“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这讲的是取信于民对政府的重要意义。对于孔子说的上述两句话,我们同样可以引申为取信于客户、取信于社会对一个现代企业的重要意义。现代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信誉无疑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绝大多数现代企业的价值观内容之一。长荣曾经为了不失信于客户,而用飞机将一个海运集装箱紧急空运至目的地。虽然付出数倍于正常运输的成本,但却成功赢得客户的信任,这对于它的长远发展的收益,肯定远远大于空运本身的成本。可以说,“信”的思想已成为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准则之一,其意义已经超越自觉约束自身行为的道德范畴,而成为企业安身立命并实现远景目标的更高层次的关键性要素。

企业是由员工组成。通过在员工中灌输“信”的思想,使员工在内部工作中以及服务客户等对外交往中讲信用、守承诺,必将在提高内部工作效率的同时,促进企业信誉的提高,树立企业的守信品牌,为企业赢得更有利的竞争优势。

4、知人善任,充分用好人力资源 在现今竞争极其激烈的市场大潮中,合适的、契合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不是仅指优秀人才)已成为企业赢取胜利的力量源泉。但在现实中,许多企业都存在人力资源的不平衡现象,即某些部门虽不断加人依然有人手不足的感觉,某些部门虽然人员较少,但对于同样的工作却表现得游刃有余。除了信息系统、制度流程等方面的原因外,有关的管理者是否能做到知人善任也有着很大关系。

在与樊迟关于什么是“智”的问答中,孔子说“智者知人”。意思就是“有智慧的人,了解别人”。简而言之,“智”,就是“了解人”。在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智”的思想尤其重要,企业各级领导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部门必须要能够知人善任,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最大能力。

同时,在制度方面,为了使员工和岗位达到最佳匹配,可以尝试建立一个柔性的内部人才市场,通过公司内部公开招聘的方式,满足空缺或新设置岗位的需要,还可以对薄弱岗位实施竞聘(中海集运已在这方面开始了初步的尝试,在今年初拿出六个副科级干部岗位进行内部公开竞聘)。

建立内部人才市场的初衷,实质上就是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通过发挥员工的爱好、兴趣、长处、优势,使之匹配最合适的岗位,达到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双赢。

完善的内部人才市场实现了员工与岗位的“双向选择”,也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它不仅可以使员工队伍合理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还可以最大程度地释放员工的潜能,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智”的思想同样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如孔子所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其中的含义,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对员工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岗位、不同资质、不同教育背景的员工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比场面热烈的一刀切培训,这样的“小班教学”模式相信会更具效果。

四、如何将儒家伦理思想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领导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在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院训中,除了前面提到过的“以义统利”这四个字外,还有“正己安人”四个字。在翻阅《论语》的过程中,我看到在子路问君子时,孔子先后用“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和“修己以安百姓”来回答子路。我想,这应该就是“正己安人”四字的原始出处了。而它的含义,我认为就是要求“君子”在带动他人的时候,首先要以身作则。

在将儒家伦理思想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的各级领导尤其是高管层是否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就显得特别重要。孔子曾经曰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位置居上的人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发布命令,人民也会照着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否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自身不能端正,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2、进行专项培训 在网上,我查到了一条关于日本的松下电器商业学院把中国的儒家哲学与现代管理熔为一炉的教育方法。每天早晨,全体学员集合,各自面向自己的家乡,遥拜父母,心中默念《孝经》。然后,每一个学员,正襟危坐,双手合十,口诵“五观之偈 ”,进行自身反省。松下就是用这样通过抓住“孝者,德之本也”这一基本思想,来培养人的仁德,实现自己企业的有效管理,实现自己的企业理想。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还很难做到象松下这样的规模和层次,但依然可以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儒家伦理教材,作为新员工入司教育与员工提升的必修科目,进行专门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避免流于形式和走过场。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还应有员工的上级管理者的参与,帮助员工认识儒家伦理的实际意义,以及自身与企业的关系等,真正使培训内容在员工中入耳入脑

3、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 光有领导的重视、带头以及专项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儒家伦理思想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切实发挥作用,还必须充分融入招聘、考核、薪酬、晋升、培训和奖惩等各个环节中。一方面要以儒家伦理思想来指导上述各环节的工作开展,比如将第2点的专项培训结果与员工晋升相结合,以及将中低级管理者的晋升与他们知人善任、培养下属的成果相结合,等等。另一方面,要将是否合乎儒家伦理思想作为评判各环节工作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之一。例如,因为部门间推诿扯皮而导致工作差错,或者因为员工在客户服务中责任心不强造成客户的损失,给企业信誉造成负面影响,都要有相应的制约。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儒家伦理思想都是指经过选择的、切合企业实际、有企业特色的儒家伦理思想精髓。

五、结束语

在韩国、日本等“儒家思想圈”的国家中,已有了很多成功的将儒家伦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的经验。但在儒家伦理思想发源的中国,除了香港、台湾的企业做得较好外,在这方面还没有成规模的、有意识的、上层次的、有普遍意义的成功经验,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摸索,使我国的传统文化精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生机,有如美酒佳酿一般,历久而弥新!

第三篇:东西方艺术的差异1

从东西方绘画的融合谈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

中国风景油画无论在制作范围的技术、手段方面,还是在精神内容方面,比起西方来说,都还有距离,因此,要发展中国风景油画就必须也只有在中国山水画丰富内涵的优势下,扬长避短,努力借鉴西方油画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段。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前辈画家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吴作人、吴冠中等大师的试验、探索和研究,充分显示了中国风景油画的潜力,近几年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的暧昧现象和观念的模糊更证明了在现阶段探索东西方绘画的结合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

带有很强装饰性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二人的青绿山水画派及吴道子,王维笔简意远的水墨山水画派。经历了五代两宋的南北山水画风格。如荆浩、关仝、董源、巨然、范宽、郭熙等。北宋郭熙说:“笔迹不浑成谓之疏,疏则无真意:墨色不滋润谓之枯,枯则无生意。”经历了元以后的文人化阶段,如黄公望的水墨画。从发展的轨迹看,中国山水画自李唐李思训父子金碧山水采用重彩晕染表现对象后,后人没有走上与西方类似的道路。而是沿着线、笔、墨的方向不断突进,形成自己独特的趣味体系。

尽管中西方在以自然景色为内容的绘画作品中,几乎都同样抒发对自然的一种热爱之情,但中国特有的老庄哲学却使中国艺术家们往浑朴自然的境界追求,向往既丰富又平淡的效果。艺术家们简淡、玄远的美感、艺术观,奠定了一千五百年来中国山水画的基本趋向,使中国绘画在世界上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清代方薰有论“墨法,浓淡、精神、变化、飞动而已。”中国山水画家通过用笔的轻重、提按、缓急、顿挫、含水量的多少等,使笔痕墨色交融渗化在宣纸上,而笔墨的节奏、韵律和情趣,使“墨分五色”的要求得到充分发挥。强调造化与心源、形与

神、似与不似等范畴的对立统一而西方风景画从作宗教画的陪衬开始,经历了在普通的生活场景中发现美,用自然景色表现不平凡的自然美的荷兰画派时期。如十七世纪荷兰画家霍贝玛的《林间小道》作品如同一首乡村牧歌,优美宁静,令人陶醉,散发出淡淡的泥土芬芳的气息,洋溢出一种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欢快情调。经历了表现一种田园诗一般恬静优雅的境界。给欣赏者以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的巴比松画派时期。如十九世纪法国画家柯罗的《蒙特枫丹的回忆》,大自然优美的景色意境清幽,具有梦幻般的美感。经历了表现画家主观感觉的印象派时期。如凡高的《星月夜》,莫奈的《印象,日出》,充分发挥艺术家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感情,意识到并把握住艺术形式的独立价值,开始从东方艺术中吸取营养。进人二十世纪后,西方的风景油画在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化下,充满了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和风格流派纷纷出现,成为当代西方艺术的主要潮流。西方风景油画在几个世纪的画家的探索和创新过程中,绘画的语言更加丰富。但无庸置疑,十九世纪后期法国的印象主义艺术是西方传统的追求客观再现的艺术的发展顶点,同时这一时期也孕育着追求主观表现的现代艺术的萌芽,这种局面的形成原因应归之于东西文化的交融,尤其是日本浮世绘及中国书法等东方艺术对西方绘画的影响。

不注重线自身的变化性,只是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全面影响后,西方油画线的作用才引起重视,出现了马蒂斯的线的简练,单纯的概括美:米罗的线的天真,纯朴美。西方风景油画的色彩表现理性较强,按照普列汉诺夫的说法,西方直到十九世纪,“人们才开始为风景而珍视风景”。如英国的著名风景画家透纳,康斯泰勃尔,他们的风景作品一扫古典派的棕褐色调,显出一派清新的大自然气氛。

十九世纪的印象派画家则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在受到巴比松画派和英国风景画家户外写生的启迪后,大胆走出画室,面对大自然进行写生创作,在风景油画的色彩把握方面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实现了传统艺术模仿写实中更真实地从光和色的角度认识和再现对象的目标,由原有传统艺术的只注意对象的明暗变化转到了研究光在物体上造成的丰富色彩效果,西方风景油画色彩的表现在尝试中找到了突破口。

中国传统山水画则强调高深旷远,超凡脱俗的艺术意境,追求人格精神的象征和寄托,这来自中国传统哲学重视人格精神自由探索的基本观点,中国山水画以线造型,是线的绘画,但中国绘画的线,更着重表现线自身的变化所产生的趣味,因为线条对于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运载比用面来表现要自由尽兴得多,特别是线条在表现客观物象时所特有的虚拟性,提示性,联想性及象征性更符合中国艺术思维重神,重意,重表现的特点,中国画的线比西方的线内涵更丰富,是以再现物象本质为载体,表现人的主观精神的。中国画线条发展的主流始终贯穿着形体本质的再现和主观精神相结合的辩证思维。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意识和审美趣味也与西方不同,空间意识方面更突出全面视境,把动与静辩证地结合,消除了观察的片面性,从而能够冲破表面现象,还物以真实。如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将不同时空条件下的不同物象作理想化的营造,给人以充分的联想余地。审美趣味方面更着意于形式的含义,更注重虚实相生,使笔墨形式与内容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形成含蓄、空灵的神韵之趣。中国画的传统色彩更注重写意,注重自己的主观感受,理性较弱,象征意义较强,更多的是以固有色来表现,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追求的是简约、概括之美。和西方写实绘画相比较,中国画追求所谓的“意足而神现”,在色彩上并不追求视觉上的真实,这种特

点和中国画传统重结构,重本质,重意象的表现一致,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只是墨和线的从属,是线和墨的补充,画论中讲的“春山艳冶,夏山苍翠,秋山明净,冬山渗淡”是一种类型化的山水色彩,传统山水画中分为青绿,金碧,浅绛等着色方法,是典型的“随类赋彩”,而非真实的变化无穷的大自然的色彩,这与古代中国视色彩为艳俗(特别是宋以后文人)有关,与 传统的透视法有关,同时与中国绘画的工具材料的不宜涂改有关。

综观本世纪的中国风景油画,有识之士早已在身体力行中西融合的道路,采用中西艺术结合的作品已不断涌现。如刘海粟的《黄山云海》,用浓重的色彩表现壮丽的大自然风光,气势磅礴,博大雄浑,具有一种与西方油画艺术不同的意境和韵味:如吴冠中的《山居》,画家追求中国写意山水的作风,大笔挥写,色彩渲染,线条有如中国书法用笔的效果,不去着意精细描摹而是创造出一种充满中国水墨山水画意境的效果。《夜咖啡》作品采用线条和色彩造型,将大写意,大概括与抽象手法交互使用,追求一种充满诗情画意,好像中国水墨写意画又有西方现代艺术点、线、面的表现风格。近几年来,中国画坛上的中国油画在传统与创新的喧嚣中涌现了一大批中青年画家,但中国的风景油画如果一味跟在西方那些大师后面,东施效颦,那么,中国风景油画创作将永远没有新路可言。日本画家东山魁夷说:“风景画之美。不仅意味着自然本身的优越,也体现了当地民族文化、历史和精神。谈论中国风景之美,同时也是谈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之美。”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艺术长期的接触、交流、融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入,任何只注重技法而不重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浮躁情绪或空谈精神内容,死抱传统规矩的陈腐滥调都不能产生划时代的作品。

在西方,写实的油画在十九世纪已经登峰造极,中国油画的写实能力与之相比望尘莫及。表现性的,抽象性的现代油画,西方在吸取东方艺术营养以后已风格流派纷呈,而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历来是不可低估的民族文化遗产,中国书法这种姐妹艺术的价值也还有待发掘和发扬光大,假如中国风景油画的美术教育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人手,再把本民族的文化精神融会进去,进而学习西方油画技法,全面熟悉材料手段,相信我国的美术界会出现更多的世界级的油画家,同样也可以创作出世界上最美的风景画,中国的油画事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第四篇:东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当今世界插花流派众多,然而,从总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中国、日本等国为代表的东方风格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风格的插花。这两种插花风格有着较明显的区别。

西方风格插花特点:

西方风格的插花,注重色彩的渲染,强调装饰得丰茂,布置形式多为各种几何形体,表现为人工的艺术美和图案美。它的特点有:

1.用花数量比较大,有花木繁盛之感。一般以草木花卉为主,如香石竹、扶郎花、百合、菖兰、菊花、马蹄莲和月季等。

2.形式注重几何构图,比较多的是讲究对称型的插法,有雍容华贵之态。常见形式有半球形、椭圆形、金字塔形和扇面形等大堆头形状,亦有将切花插成高低不一的不规则变形插法。

3.色彩力求浓重艳丽创造出热烈的气氛,具有豪华富贵之气。花色相配,较多采用一件作品几个颜色,每个颜色组合在一起,形成多个彩色的块面,因此有人称其为色块的插花;亦有将各色花混插在一起,创造五彩缤纷的效果。

东方风格插花特点:

中国和日本等国的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朴实秀雅,富含深刻的寓意。其特点为:

1.使用的鲜花不求繁多,只需插几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造型较多的使用青枝绿叶来勾线、衬托。常用的枝叶有银柳、十大功劳、火棘、八国金盘、棕榈和松树等。

2.形式是追求线条、构图的完美和变化,崇尚自然,简洁清新。造型构图讲究丽姿佳态,达到虽有人作,宛如天成之境。或似幽静绝妙的风景小品,或成一幅折枝花卉图。排列处置就像绘竹那样:“只需三两杆,清风自然足”,要求删繁就简,并确立了三大主枝构成不等边三角形的定位方法,高低横斜遵循一定规则,但又不拘成法。

3.插花用花朴素大方,清雅绝俗,一般只用两至三种花色,简洁明。对色彩的处理,较多运用对比色,特别是花卉利用容器的色调来反衬,同时也采用协调色。这两种处理方法,通常都需要用枝叶衬托。

东、西方插花风格评析

东方和西方插花的形式,之所以有着明显的区别和特色.这是各民族所具有的特性决定的。欧美人性情奔放热烈,喜欢一些能够直接表露的东西,而东方人的性格与其相反,比较内向稳重,喜欢较含蓄的东西。如菲律宾报纸对此曾评述道:“英、美两国以插成大堆头为尚,亦以豪华色泽为主.万紫千红的花朵,争研斗丽地映入人们的眼帘,表现出那种豪华富贵的气氛.尤其适合用于圣诞、新年、生日、结婚、感恩节日。法国人素来是罗曼蒂克的,所以他们的插花是抽象的,以印象派来表现他们的民族性。中国人以风雅见称.有人用„一枝独秀‟来比喻花的美;又说„莲之出于污泥而不染‟,„桃李争春‟;又用松竹梅来代表寒冬三友;中国人用诗情画意来插的,这也是代表中国人的民族性。”

由此可见.插花艺术的表现.在较大的程度上受到民族习惯的影响.自然也使东、西方的插花各具特色。人们把西方大堆头的插花称为块面式插法.又把东方以勾线来表现插花的形式叫作线条式插花。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往,各种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地被人们认识和吸取.东、西方插花出现了相互渗透的局面,彼此取长补短,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

C.十种常用插花花材:马蹄莲 百合 茶花 非洲菊 兰花 鹤望兰 郁金香 紫藤 霞草 菊花 D.十种衬叶:苏铁叶 针葵叶 鱼尾叶 散尾叶 巴西木叶 剑叶 八角叶 春芋叶 蓬莱松 尤佳丽

第五篇:东西方插花艺术特点的比较

东西方插花艺术特点的比较

当今世界插花流派众多,然而,从总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中国、日本等国为代表的东方风格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风格的插花。这两种插花风格有着较明显的区别。

西方风格插花特点:

西方风格的插花,注重色彩的渲染,强调装饰得丰茂,布置形式多为各种几何形体,表现为人工的艺术美和图案美。它的特点有:

1.用花数量比较大,有花木繁盛之感。一般以草木花卉为主,如香石竹、扶郎花、百合、菖兰、菊花、马蹄莲和月季等。

2.形式注重几何构图,比较多的是讲究对称型的插法,有雍容华贵之态。常见形式有半球形、椭圆形、金字塔形和扇面形等大堆头形状,亦有将切花插成高低不一的不规则变形插法。

3.色彩力求浓重艳丽创造出热烈的气氛,具有豪华富贵之气。花色相配,较多采用一件作品几个颜色,每个颜色组合在一起,形成多个彩色的块面,因此有人称其为色块的插花;亦有将各色花混插在一起,创造五彩缤纷的效果。

中国和日本等国的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朴实秀雅,富含深刻的寓意。其特点为:

1.使用的鲜花不求繁多,只需插几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造型较多的使用青枝绿叶来勾线、衬托。常用的枝叶有银柳、十大功劳、火棘、八国金盘、棕榈和松树等。

2.形式是追求线条、构图的完美和变化,崇尚自然,简洁清新。造型构图讲究丽姿佳态,达到虽有人作,宛如天成之境。或似幽静绝妙的风景小品,或成一幅折枝花卉图。排列处置就像绘竹那样:“只需三两杆,清风自然足”,要求删繁就简,并确立了三大主枝构成不等边三角形的定位方法,高低横斜遵循一定规则,但又不拘成法。

东方风格插花特点:

3.插花用花朴素大方,清雅绝俗,一般只用两至三种花色,简洁明。对色彩的处理,较多运用对比色,特别是花卉利用容器的色调来反衬,同时也采用协调色。这两种处理方法,通常都需要用枝叶衬托。

东方和西方插花的形式,之所以有着明显的区别和特色.这是各民族所具有的特性决定的。欧美人性情奔放热烈,喜欢一些能够直接表露的东西,而东方人的性格与其相反,比较内向稳重,喜欢较含蓄的东西。如 东、西方插花风格评析

东西方艺术的交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