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谈谈个人华工金砖经验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23-484942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24 15:40: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谈谈个人华工金砖经验

本帖最后由 huoboyizhilang 于 2013-4-2 17:47 编辑

楼主是2013年考上华工金融专硕的,目前已录取,所以现有有点时间可以写点东西给后来人参考参考。当年准备初试时,发现网上华工431金融学综合的资料太少了,对华工这门专业课实在不太了解。现在考过了,也希望后来人能多一点信息。楼主431金融学综合110+,分不算高,大神勿喷,就当是抛砖引玉,也希望后面有人可以给出更好的补充。

首先说说参考书目的问题。

华工官方这几年给出的是:黄达,《金融学》;胡庆康 主编,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四版);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和赵锡军,荆霞,《公司财务》(第二版)。

这几本书里头,黄达和胡庆康基本都差不多,重点把胡庆康的认真看看就好,黄达的太简单了,在胡的书里基本都写到了。胡庆康买第三、第四版差别都不大,主要内容还是一样的。

至于国际金融部分,个人觉得看姜波克没什么太大必要。楼主本科也是金融,就把自己本校的教材拿出来用了。姜波克的书难度比较大,而且偏理论,华工专业课考这么深的可能性不高。所以这个各位可以随意选择,不必纠结姜氏书里那些复杂的模型。

公司金融部分,我就觉得华工指定的参考书目有点坑爹了。第一是一般书店都买不到,我还特地去网上买一了本。之后按着考纲看了一遍,觉得实在是写的有点浅,自己也不敢只看这本书。之后还是按罗斯那本公司金融来复习的。最后试卷也证明,光看指定书目的下场是很悲惨的。

431金融学综合的考纲都是一样的,基本对照考纲复习问题应该不大。但偶尔也会出现超纲的情况,比如今年就出了道营运资金管理的题。当时也都没看这部分的,答得就很水。

其次说说复习策略。

近几年华工431金融学综合的题型是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计算题 和论述题。也就是说是没有单选、多选这样的客观题的。我们复试的时候就不必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做纠缠了,比如像算升贴水、三条套汇这样的知识点,大概知道怎么回事就好了,能做名词解释,毕竟这样的小知识点拿来考大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

试卷里面简答和论述是重点,考的点基本也是书上的重点篇章。找出前几年的试卷也可以看出,试卷的题目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

个人推荐翔高编的那本金融学综合复习指南,里面对知识点的总结还是比较到位的。也有人看以前金融联考的书,当然看看也好。我只是觉得华工出题一般不会出那么深,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参考。翔高复习指南还有本配套练习,当时我也买了,翻了一遍之后觉得意义不大。因为里面以客观题为主,对不考客观题的华工来说就没多大价值了。

华工431出题一个很大特点就是贴近实事,光看书本上的理论还是不够的。找出近几年的试卷就能看出,最后一道论述题,100%都是要联系中国实际的。了解实事的一个办法看新闻,特别是中央2套。经常关注网站的财经板块也是一个好方法。可能会有人说了,我们是在准备考试啊,哪有这么多时间来看电视、上网呢?

没错了,当时我准备这部分的时候,每天看那些的东西都不超过十分钟的。这里就要为大家推荐一个威力大、花费小、基本没有副作用的好东西,就是央行在每季度末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这份东西可谓居家旅行必备良药,里面会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央行货币政策的执行状态,对宏观的把握是很到位的,毕竟这是代表官方的东西。里面还会有一些热点专栏,专门介绍当今的热点话题。把近一年的执行报告认真看几遍,还会有什么实事题会有问题呢? 计算题货币银行学出的都挺基础的,公司金融部分今年就考了个外部融资需要量,要没看罗斯的书哪能做出来···计算题准备还是那句话:抓重点。

再次,要说说考场上的策略。

记得那时候坐我后面一哥们也是考华工金融专硕的,考前就问我:“你背了吗?”当时我就觉得黑线都要掉下来了……这问题问得也太不专业了吧,还有几分钟就考试了,怎么就能问出这么没技术含量的问题来……

考上了最大的感觉就是时间不够用,因为都是主观题,都得靠自己写。这样的答法就得把名词解释当简答做,简答当论述做,论述当小作文做。不然阅卷老师看到一大片空白的,想给你同情分的空间都没有了。

最后还有五分钟交卷的时候,论述还有三分之一没写完(今年论述有点变态,明确说明至少写3000字),看看实在没时间了,只能迅速把最后交待一下,写个总结什么的。

而考前那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哥们,看样子的确没太多技术含量,居然提前了20分钟就交卷了。

最后,祝下一届的学弟学妹431金融学综合能考出好成绩了。

P.S 以上的经验都是根据12年考纲写的,如果今后考纲变化或者出题老师不小心看到这篇帖子改变了出题风格,楼主就概不负责了···也欢迎大神们批评指正。

第二篇:华工材料物理与化学考研经验分享

最近空闲时间比较多,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13年的考研复习经验吧,希望能给师弟师妹们带来一点帮助。

大概说下我的情况吧,我是材料物理与化学的应届毕业生,考的也是本专业,不过因为目标是985和211的华工,难度还是有的。其实我很早之前就决定考华工了,从12年3月份开始,便全面投入紧张的复习中去了,课基本上都逃掉了,辛好老师也比较好搞定。其他的事情能简单办就简单办。暑假回家待了10天左右,就立刻回学校继续学习。平时有时间就去学习,当然有事可以放松一下,一星期一晚上或一天,看自己情况。有一点要切记,就是玩的时候就要尽情,但是复习的时候就要全身心投入。

闲话短说,下面就谈谈如何复习吧。

一、英语

一直以来英语都是我的强势学科,所以用的时间也不是很多。这跟我平时喜欢翻字典不无关系,词汇量还算过的去,所以嘛,英语单词真的是关键,不背好单词,其他的都是浮云。单词搞定了,英语再怎么变都没关系,第一遍做真题的时候我就比周围的人错的少很多。说到真题,大家千万有重视,我觉得没有时间模拟题压根就没有必要去做,毕竟不够权威。还有就是,英语这东西,说到底就是要勤练勤记,所以难还是容易,在于你自己的努力程度了。

二、政治

网上很多人讲,政治报一个班就可以不怎么管了,按照辅导班的进度来就可以了。去年我就报了一个班,觉得没有想象中作用那么大。而且后来我发现我同学在硕考商城报的一个政治视频版,价格特别便宜,效果跟报面授班木有什么两样。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别报班了,如果要报的话,这样既便宜,还不用大热天在外面赶公交去上班。

三、数学

对于数学,应该是最不需要讲的,网上的复习经验都差不多,基本上就是把那几本烂透了的书看几遍做几遍。不过提醒大家,数学复习最少需要约4个月时间,现在考研数学越来越重视对基础的考察,所以基本概念,基本的公式,基本的理论必须掌握的扎扎实实。

四、专业课

我专业课选的是金属学,华工出题的风格就是变化多样,所以大家一定要先把融会贯通基础。然后再通过做题进行查漏补缺。在参考书的选择上,除了指定书目,我还选择了《华南理工大学金属学考研复习精编》作为辅导书来帮助我复习,《复习精编》是专门根据这个专业而编订的复习用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阅读复习精编前,你也可以把精编后面带的历年真题先看

一、两年的,熟悉一下考试的题型,出题的特点等。

这只是我的一点点看法,写的也很粗略,希望对考研的你们有所帮助。

最后,祝君金榜题名!

相关链接:

华南理工大学考研专业课高分必备指南

华南理工大学各学院真题汇总

华南理工大学各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汇总

华南理工大学考研研究生报录比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完全备考手册

公共课(政治、英语、数学)下载

第三篇:华工

华工:

1机械类创新班(本硕、本博连读班)

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熟悉本学科发展的方向;熟练地运用一门以上外语;掌握现代化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胜任机械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教学或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等工作。本硕连读学习年限为6年,达到相关的要求后授予工学硕士学位;本博连读学习年限为8年,达到相关的要求后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在创新班学习的6年或8年中,本硕连读,前三年为机械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习阶段,1年为机械类的专业课程与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最后2年为研究生课程学习及硕士学位论文工作阶段;本博连读,前三年为机械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习阶段,1年为机械类的专业课程与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最后4年为博士学位论文工作阶段。本科阶段主要课程: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测试技术、机械设备数控技术、CAD/CAM等。

硕士阶段主要课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数值分析(科学与工程计算基础)、实验技术及数据处理、现代控制系统、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等。

博士阶段主要课程:现代机械设计和制造理论、方法与控制技术、微机电系统设计理论、高等摩擦学、现代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等。

毕业去向:可到工厂企业、高等学校、研究设计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相关领域的设计、生产制造、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2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机械设计、制造、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从事机械装备、机械制造自动化、工程设计研究、运行管理及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应掌握把机、电知识综合应用和解决机械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能力;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及经营销售等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测试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设备数控技术等。

毕业去向:可到工厂企业、高等学校、研究设计、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相关领域的设计、生产制造、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同时,本专业是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单位,旨在培养未来工程研究和实践中产品创新设计的主动探索和执行者、基于知识表达的财富创造者,或者实践创新提升竞争力的领导者。规模为每年30人,从本专业学生中选拔并单独编班。

恪守“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理念,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4+2”(本科+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企业课程”为逻辑体系的人才培养。其中,本科阶段采用“3+1”模式,前三年为学校基础课程学习,后一年为企业实践课程学习(实践学习基地:广汽集团等);工程硕士阶段采用“1+1”模式,第一年为学校创新课程学习,第二年为企业创新实践学习。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学生可获得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相应的学士或工程硕士学位。

毕业去向:可到工厂企业、高等学校、研究设计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相关领域的设计、生产制造、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突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综合素质、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应用和独立解决电气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领域有关的、宽口径的复合型高层次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电机学、电器学、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直流输电、电气传动控制、电气测试技术、变频技术。

毕业去向:可在电力系统企业、发电厂、电力设计单位、电力设备设计与制造企业、建筑电气设计单位、高校及科研单位从事生产、管理和科研工作。4自动化创新班(本硕连读)

为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广东省本科名牌专业,开设自动化本硕连读班,培养适应我国自动化以及相关领域工作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自动化高级优秀人才。

创新班的培养模式为“3+1+2”,前三年为自动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中间一年为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与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后两年为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阶段。在第三学年,学生可以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相关专业选择继续连读硕士学位或本科毕业(选择本科毕业的学生在完成本科培养计划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后授予该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本-硕连读创新班中进入连读硕士的学生再完成硕士培养计划和硕士论文后授予硕士学位。

自动化本硕连读班将建立分流机制,学生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将转到本院普通本科自动化专业继续学习:①本科阶段(前三年)有1门及1门以上必修课不及格;②第七学期前(不含第七学期)全国英语四级水平考试成绩未达到500分以上、英语六级成绩未达到426分以上。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自动检测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及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过程控制仪表及装置、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电气控制与PLC、系统工程导论、智能控制、模式识别及应用,以及创新实践课程等。

毕业去向:可到各种企业、研究所、高校、IT行业、金融、商业、政府机关、军队等工作。5建筑学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本科教育由通识和精专两个阶段构成,其目标是培养知识广泛,基本功扎实,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发展潜力的建筑学科复合型专门人才。作为建筑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本专业培养在建筑设计方向精专,具有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素养,具有广泛职业适应能力和专业研究潜力的建筑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学习前半段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及景观建筑设计三个专业基本同步的学科通识课程,后半段是专业拓展课程,强调坚实广泛的学科基础及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并提供学生自我兴趣发展的广泛空间。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景观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的课程。

毕业去向:可就业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部门,房地产开发、咨询部门,相关科研和教学部门及政府管理部门,也可攻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等方向研究生。6工程力学创新班(本硕、本博连读)工程力学创新班给予对力学学科感兴趣的优秀学生一个平台,使得他们在经历严格的本科训练后将继续深造,接受硕士、博士阶段的培训。学生能利用较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良好的创新意识,研究新型交叉的工程科学问题,成为可以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合格人才。

创新班培养模式是“3+1+2”和“3+1+4”两种模式。对于普通优秀学生采取“3+1+2”模式,前三年为力学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中间一年为力学类的专业课程与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后两年为硕士学位论文工作阶段;对于特别优秀学生采取“3+1+4”模式,前三年为力学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中间一年为力学类的专业课程与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后四年为博士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学生在本科阶段第一学年末实行导师制。为了鼓励学科交叉和人才交流,允许有一定比例的创新班学生免试交换到相关专业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主要课程:力学概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及工程软件、实验力学、振动理论、高等结构力学、板壳理论、结构工程塑性力学、力学基础知识综合强化训练、数值方法、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系列课程、混凝土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结构CAD、现代测试技术、科技文献检索等。

毕业去向:可在道路、桥梁及工民建等土木工程部门,及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从事设计、计算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7化学工程与工艺

要求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工艺和设备的特点和规律,培养从事化工生产、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管理、营销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系统工程、精细化工、化学工艺学、生物化学工程、现代分离技术、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新材料导论、化工商务、现代化工物流技术、化工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毕业去向:可在基础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轻工、冶金、能源、环境、化工物流、化工贸易等部门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产品开发、管理、教学、营销等工作,也可到金融、商检、外贸、海关、公安、政府部门等从事相关工作,或攻读更高的学位。

第四篇:华工 文档

华南理工大学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华南理工大学校徽

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被誉为中国“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华南理工大学是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学校分为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五山高校区,南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北校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绿树繁花,香飘四季,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南校区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学校主页:http://www.teniu.cc/ 中文名:华南理工大学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现任校长: 王迎军

外文名:

Technology 知名校友: 李东生、黄宏生、张志东、朱江洪

简称: 华工大 所属地区: 中国广东 校训: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土木与

主要院系:

创办时交通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

1952年

间: 国家重点

12个

类别: 公立大学 学科: 学校类硕士点: 204个

工科

型: 博士点: 110个 主管部院士: 27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门: 博士后流

24个

学校属动站:

211工程、985工程

性: 目录 学校地位 排名情况 历史沿革 目标定位 学校概况

巍巍学府,伟人遗芳 珠水泱泱,源远流长 自强不息,名校风范 前贤创业,后人图强 培育栋梁,桃李芬芳 乘风扬帆,追求卓越 校容校貌 师资力量 现任领导 院系设置

广州天河区五山校区 广州番禺区大学城校区 科研机构 重点学科 学校领导 学校文化

校徽 校训 校歌

知名校友

经国之才 实业栋梁 学界泰斗 文体名宿 学校地址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 大学城校区 北一门 北三门 工会

社团联合会 东一门 东五门 北四门 东二门 东四门

近年华南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 展开 学校地位 排名情况 历史沿革 目标定位 学校概况

巍巍学府,伟人遗芳 珠水泱泱,源远流长 自强不息,名校风范 前贤创业,后人图强 培育栋梁,桃李芬芳 乘风扬帆,追求卓越 校容校貌 师资力量 现任领导 院系设置

广州天河区五山校区 广州番禺区大学城校区 科研机构 重点学科 学校领导 学校文化

校徽 校训 校歌

知名校友

经国之才 实业栋梁 学界泰斗 文体名宿 学校地址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 大学城校区 北一门 北三门 工会

社团联合会 东一门 东五门 北四门 东二门 东四门

近年华南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 展开

编辑本段学校地位

华南理工大学[1]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及国家首批“2011计划”、“211工程”和“985工程”系列的重点大学,是国家“111计划”,“卓越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亦是“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成员,“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千人计划基地)高校之一和教育部批准的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知名高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全国34所研究生入学考试自主划线高校[2]。是我国著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3] 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华南理工大学进入世界大学学术500强。[4]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提出的2013年中国一流大学的标准中国内地有19所大学入选中国一流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入选中国一流大学。[5] 编辑本段排名情况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提出的2013年中国一流大学标准是:“在中国大学评价中,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大学:

1、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居全国大学前25名。

2、教师绩效居全国大学前25名。

3、本科毕业生质量居全国大学前25名”。按照此标准,2013年中国内地有19所大学入选中国一流大学。[6] 2013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共19所)

2013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共19所)

二、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华南理工大学进入世界大学学术500强。[7]

三、中国校友会网公布最新的2013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华南理工大学名列第六。校友是大学最杰出的产品、最得意的佳作、最自豪的财富;“校友捐赠”是欧美世界著名大学的常态,是对大学教育成果的重要检验,已成为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和检验校长执行力的重要标准。[8] 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20强

2013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20强

四、研究型大学是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大学、中国高等教育的脊梁。2013共有36所研究型大学。[9] 201336所研究型大学名单(按科研得分排名)

201336所研究型大学名单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华南理工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陆续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2000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年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1952年,华南理工大学(前华南工学院),由当时的(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私立)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私立)岭南大学工程方面的系科、(省立)广东工业专科学校4院校为基础,会同(国立)湖南大学、(国立)广西大学、(国立)南昌大学、(公立)武汉交通学院、(私立)武昌中华大学及华南农学院等六个院校中与工科相关的专业组建而成。这些院系汇集了华南地区理工科教育的精英,同时,这些院校也是早期中国南方培养工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基础和推动民主科学思想的策源地。

华南工学院虽然组建于 1952年,但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乃至清末时期。中山大学工学院源于1931年成立的中山大学理工学院,1934年8月建立,9月随中山大学整体迁入广州石牌现华南理工大学校址办学;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由1930年成立的广东国民大学工学院和1940年成立的广州大学理工学院合并而成;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岭南大学工学院;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简称“工专”)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史称“甲工”),最早可追溯至1910年清政府创办的教育机构——广东工艺局,“工专”几经变迁,历经勷勤工学院(1933年)、勷勤大学工学院(1934年)、并入中山大学工学院(1938年),于1943年夏复办。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工学院的土木工程系、电机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以及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化系农产加工组;华南联合大学工学院的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农机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及土木专修科、建筑专修科;岭南大学工学院的土木工程系、电机工程系;广东工业专科

华南理工大学

学校的机械工程专修科、水利工程专修科、化学工程专修科;湖南大学化工系;广西大学化工系;南昌大学化工系;武汉交通学院桥梁专修科;武昌中华大学化学系(部分)等9所院校的工学院和有关系科合并成立华南工学院,校址于中山大学原址(石牌)。院系调整后,实行专业设置,全校共设15个专业、14个专修科,分为6个系: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水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和化学工程系,以轻工为主,又以化工见长。1952、1953年经院系调整,华南工学院的水利学科、专业、师生和设备调入组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年合并到武汉大学)1953年,华南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热力发电厂装置专业、电机工程系的发电厂配电网及配电系统专业、水利工程系的中小型水力发电站专业、电机系发电站变电所电机专修科调至武汉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

1953年,华南工学院铁道专业调至长沙组建长沙铁道学院(2000年组建合并成立中南大学)1954年,华南工学院无机物工学专业调至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前身)1954年,华南工学院水利系(科)调至武汉组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2000年合并到武汉大学)1955年,华南工学院测绘专业的师资、设备调往武汉组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0年合并到武汉大学)1956年,由当时的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交通大学三所院校的电讯工程专业合并在四川成都组建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前身)1952年至1956年,武汉大学、武昌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南京工学院、江西省陶业专科学校、西南农学院、四川化工学院及成都工学院等7院校有关专业又陆续并入。前后计有机械、电机、土木、建筑、水利、化工共6个工程系15个专业。至今,在学校的办学史上,先后有中南、西南及华东3区,两广(广东、广西)、两湖(湖南、湖北)、两江(江西、江苏)及四川7省,一共18所院校相关专业与系组建或合并到该校。

1958年,由我国著名电子学专家冯秉铨教授、徐秉铮教授及部分师生,恢复建立华南工学院电讯工程系(无线电系)1958年8月,华南工学院被拆分成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化工学院

1960年10月,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3] 1962年8月,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化工学院合并为华南工学院

1970年10月,华南工学院再次被拆分,分为广东工学院和广东化工学院 1977年10月,广东工学院恢复为华南工学院 1978年2月,华南工学院和广东化工学院均位列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俗称的88所)

1978年7月,华南工学院和广东化工学院重新合并为华南工学院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 1988年,华南工学院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 1993年在全国高校开部省共建之先河

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3] 1995年,广东电力专科学校并入华南理工大学

1999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同年,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3] 2000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2005年,教育部、广东省政府决定在“985工程”二期建设中继续共建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价[3] 2010年,教育部、广东省决定继续重点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进程。编辑本段目标定位

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10] 编辑本段学校概况 巍巍学府,伟人遗芳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校园风光(11张)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在广州全境拥有两大校区。五山校区坐落在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址之上,校园内湖光山色、绿树繁花,老国立中山大学的建筑大气恢弘,与现代化楼群交相辉映,错落有致,文化底蕴深厚,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大学城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立足于创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建校之初就以建立花园式大学为目标,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两个校区联系紧密,协同发展,交相辉映,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3] 珠水泱泱,源远流长

华南理工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是以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工科系及专业、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为基础,调入湖南大学、武昌中华大学、武汉交通学院、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5所院校部分工科系及专业组建而成,1988年改为现名。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作为组建基础的中山大学工学院源于1931年成立的国立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由1930年成立的私立广东国民大学工学院和1940年成立的私立广州大学理工学院合并而成;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岭南大学工学院;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其历史可追溯至1910年清政府创办的广东工艺局。这些院校是早期中国南方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和民主科学思想的重要策源地。[3] 自强不息,名校风范

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1999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同年,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2000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2005年,教育部、广东省政府决定在“985工程”二期建设中共建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价。[3] 前贤创业,后人图强

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成为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共设有25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广州学院);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1个博士点,200个硕士点,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3个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12个二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有工程博士(2个领域)和工程硕士(25个领域)、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风景园林硕士、法律硕士等1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有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8个本科专业。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十位,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一。

华南理工大学在国内不断取得辉煌的同时,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日益增大。2012年,在上海交大“世界大学排名”中,我校位列世界500强名校之列,其中工科排名更是进入前150名,化学学科的排名进入前200名。同时,我校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物理学5个学科跻身ESI前全球前1% 排名。2009年以来,本科生共有35人次以共同第一作者或署名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 等国际顶尖科研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7篇。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现有固定资产93.7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45.63亿元。校舍总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校内设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南网络中心、广东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学校教学实验设备齐全,建有机械基础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及十大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一批现代化实验中心。图书馆面积6.4万平方米,藏书333万册,数字资源量33561GB,已初步建设成为数字化图书馆。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高标准的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各类场馆,学生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游泳队、乒乓球队等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比赛并取得优良的成绩。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发展,特色鲜明,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学校拥有一批有较强实力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其中包括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企业合建)、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5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8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10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部省级以上科研机构85个,以及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众多重点科研基地,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市的重点科研任务,形成了多学科门类、多专业联合攻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一条龙的科研格局。学校坚持科学研究面向市场、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2011年学校实到科研经费突破10亿元,有效专利总量居全国高校前六名,是全国第一批企事业专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3] 培育栋梁,桃李芬芳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4639人,其中专任教师257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24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研究生导师184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54人)。2012年有各类学生9189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8567人,本科生24906人,继续教育在校生46748人,留学生1672人,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治学严谨,秉承“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坚持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现有18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21门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及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等。2011年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9.46%,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9.42%。建校6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26万多人,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3] 乘风扬帆,追求卓越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技工作为重点,努力把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3] 编辑本段校容校貌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坐落在原国立中山大学的石牌校址之上,校内丘壑起伏,东湖,西湖,北湖,南湖环抱,一座座独具岭南风格民国时期的建筑矗立其间,古朴典雅,蔚为壮观。其中,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坊,原国立中山大学校训石,五号楼(原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楼),七号楼(原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楼),八号楼(原国立中山大学机械工程系教室),九号楼(同八号楼),十二号楼(原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楼)相继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内,以建筑红楼,工商管理学院楼,公共管理学院楼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老建筑群与新建的逸夫人文馆,励吾科技大楼等现代化建筑群交相辉映,其气魄令人感叹。[11] 2002年,华南理工大学经过全校师生的投票,华工十景之一:灵石育英(致远石)选出了“华工十景(五山校区)”:北湖晚照(北湖)、凤山雅筑(12号楼)、西湖岛影(金银岛)、古石生辉(校训石)、灵石育英(致远石)、伟人英姿(中山像)、黉门晨光(南门)和平湖钟声(人文馆)。

“致远石”置于逸夫科学馆旁边的草坪上,该石是1996年春华工建筑设计院建造新楼时从地下挖掘出来的,由于刻上篆体“致远”两字,赋予石头“育人”的生命力。“致远”二字出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谓含义深广。激励着华工人勇往直前,拚搏无止境。石前湖水漫漫,碧波荡漾;石后绿树环绕,百花争艳。四时风光,尽入石眼。12号楼位于华南理工大学北校区半山西路西侧,是原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故址(今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学、科研之所),原为纪念海外国民党人士及侨胞捐资而建,华工十景之一:凤山雅筑(12号楼)由岭南近代著名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林克明教授设计。工程始建于1934年10月,竣工于1935年11月,总投资造价为39.8万元国币,总建筑面积为3972平方米。这是一栋传统的中国古宫殿式的三层建筑,绿色的琉璃瓦双层重叠,凝成飞檐屋顶,显得俏丽而飘逸,屋檐下绘制精美的洗石米彩画和屋脊上栩栩如生的脊饰,充分展现了古式建筑的神奇魅力;正面红砖墙上间隔镶嵌着十根厚实的圆柱,直达二层,稳重而坚实。正门口上方“法学院”三个遒劲的大字,以及大门西侧下方奠基石上镌刻的“海外同志、海外侨胞,捐资纪念”,均出于时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之手。整个建筑掩映在一片绿树丛林之中,给人以古朴典雅之感。[12] 华工北校区正门中山路北端校园中轴线上的中山广场,华工十景之一:伟人风姿(中山像)

耸立着一尊孙中山先生塑像。这是中国著名雕塑家尹积昌先生等在1958年创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尊室外孙中山先生混凝土塑像,曾获1987年全国首届城市雕塑优秀奖。塑像高5.3米,重约8.7吨,原立于广州中山纪念堂,1999年9月迁至华南理工大学。金银岛位于华南理工大学北校区西湖中,伴随着学校几十年的沧桑历史,金银岛也经历了由简单到丰富的巨变。国立中山大学在广州石牌办学时期,金银岛这一名称已有之,但当时的小岛只是浅浅水塘中一个杂草丛生、灌木葱茏的孤岛。1948年5月11日到6月14日,中大学子为加强游泳锻炼,用锄头和箕畚,凭着冲天的干劲,将西洞庭湖(即西湖)掘深、拓宽,历时1个月,建成了洞庭湖泳场。同学们将掘出的淤泥堆积在金银岛四周,扩张了岛的规模。岛上绿树成荫,小鸟鸣唱,石桌石椅相间其中,四周碧水荡漾,曲桥卧波,风景宜人,是同学们晨读、休憩的好去处。[13]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华南理工大学建校之初就拥有一批资历深、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如建筑、造船、飞机设计专家罗明燏,电子专家冯秉铨,建筑工程测量专家陈永龄(以上均为一级教授),化学家康辛元,硫酸专家李敦化,造纸专家王宗和,制图学专家徐学澥,建筑学家陈伯齐,陶瓷专家张光,机械学专家余仲奎、朱惠照,食品工学专家余蔚英,电子专家林为干,力学专家周履(以上均为二级教授),还有古建筑史专家龙庆忠,名画家符罗飞,建筑设计专家林克明、夏昌世,土木结构专家罗崧发、谭天宋,化学家邓颂

九、誉文德,数学家卢文和力学专家方棣棠等。

截至2012年6月,华南理工大学有教职工4481人,其中专任教师229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27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教学名师7人,长江学者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研究生导师145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95人)。

第五篇:教育随笔经验谈谈

教育随笔:

因为要写,所以要阅读;因为要写,所以要实践;因为要写,所以要思考。写作,是一种拉动自己读,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为教师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师行为研究的最好依托。

随笔是最适合教师创作使用的一种形式。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其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像朋友之间的抵膝而谈,不求全面,不求“客观”,不求严谨,甚至也不求理论的“公允”、命题的科学;只求遣一己之意趣,痛快淋漓的嬉笑怒骂。它不奢望成为重大决策的依据,也不企望成为学术积累的文献。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

教育生活五彩斑斓、多姿多彩,如何做个有心人将教育教学中不断演绎生成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记载下来呢?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教育随笔。目前教育教学研究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理论越来越抽象,与教育实践的联系越来越少。而教育随笔就是一种倡导教师立足实践、及时整理和记录自身的实践感悟的教育叙事研究方式。

一、教育随笔的概念及其特点

什么是教育随笔?教育随笔有何特点?随,随便,有不加约束,不加限制的意思,也有随手、随时的意思;笔,笔录,记载。那么随笔就是指随手随时随性的笔录。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

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主要是写教育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感悟等。它的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总而言之,它特点主要体现在“随”字上。

1.随手随时

教育随笔往往记录的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或看到事件发生后当时产生的想法,那种想法也许如昙花一现,若不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就很有可能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被忘记。如随记《唐朝的对外交往》: “玄奘为何西游而不南游呢?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授课老师对此问题也没有深入的思考或研究过,因为从学生的反应看,学生并不认同老师的解释法。”这则随笔就是一位老师在一次随堂听课时随手记下,回来后翻看听课记录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于是在查阅了自汉到隋唐时期的不同史书里的历史记载,以及今人对这一段时期的研究,最后完成了《玄奘为何西游而不南游?》一文,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随性随心

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文字也可长可短,从内容上看,有关于教学的、有关于教育的;从形式来看,或议论,或叙事,或抨击,抑或简单的随堂记录;从记录时间来看,有事后记,有及时记;从篇幅来看,有长有短。可见,教育随笔的写作可以随心所欲,不受约束。同时,教育随笔重在及时记录一刹那间的思想的火花,有没有理论支撑,有没有很深入的思考并不是最重要的。

二、为什么提倡教师写教育随笔

熟悉李镇西的老师也许了解,受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李镇西一直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手记和教育随笔。不仅他如此,大凡在教育教学上略有所成的名家名师大多如此。可见教育随笔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何等重要。

1.培养自省精神

自省对于治学、修身、处世均十分重要,作为教师,更需要有自省、反思的精神。教育教学中常常会有一刹那间的思维火花,这些火花稍纵即逝的,如同流星一般。教育随笔中看似非常简单的自省、反思,但若真正每天坚持写,教师便可养成自省、反思的习惯,从而培养教师的自省精神。2.保持独立思考

保持对教育的热爱,保持人格的独立,追求精神的自由,这也许是很多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的原因所在。独立就是鲜明的个性,就是思维的创新,就是要在学习他人做法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我们知道,其他教育文体的选材较严格,组织结构也较严密,老师们往往难以坚持,而且为了写得深刻一些,往往会首先去网上查一查其他人对此问题的观点或看法,在借鉴他人思考的基础上再写。而教育随笔却没有文体的限制,又没有篇幅的限制,也不非得需要寻找什么理论依托,只要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值得一记的东西都可以及时记下,这对于一线老师们来说是属于“跳一跳就摘得到的桃子”,在这种情况记下来的东西往往都是老师们自己的思考。写教育随笔实际上是个思考与积累的过程。由于我们身在教育的第一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育心路,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无疑是有帮助的。3.提炼教学反思

“撰写教育随笔,记录个人成长的所感所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重温旧事,回想教育成效,教师常常会品尝理性的感受,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这有利于教师提高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引自:http://)要写就要去要阅读;要写就要去思考。写作,是一种拉动自己读和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最贴合教师实际的最好的教育研究。而在这个撰写随笔的过程中,教师撰写教育论文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辛苦耕耘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常常掌握了大量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常常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若在教学之余及时把这些记录下来,边做边思、边思边写、边写边做,如此螺旋前进,相信每个老师必定大有所获。

三、写教育随笔要注意的问题

教育随笔,因其篇幅的短小,也无需上升到多高的理论层面,因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要把教育随笔写好,应该要注意一些问题。1.要注意切入的角度

“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注意切入的角度要不同于以往,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而且让别人看后也觉得耳目一新,教育现象是纷繁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眼睛,能及时准确的捕捉到教育活动中有价值的东西。只有要做到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才能诱人阅读。

比如,河北抚宁县教育局教研室的陈利国在研究小学语文教材时对《鸟的天堂》一文中“不可计数”的“数”字读音产生想法。他发现,小学生词语手册都认为“不可计数”的“数”应读“shù”。作者认为“不可计数”的“数”应读作“shǔ”,于是写成了一篇不足七百字的教学随笔,谈得有理有据,观点鲜明,严谨精当,体现了“以小见大”。2.要勤于思考并善于思考 勤思善悟方可得章法得学问。如果我们能时时留意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细节与现象,并常常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它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教育规律?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自己的观点有没有轻易被人家左右?有思考的随笔才会让人觉得好看、耐看、值得一看。有感而发是随笔的主要特征。而发出的感想是否精华,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理论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直接相关。有的人只追求随笔的数量,不关注随笔的质量,几十篇下来,风格一个样,语言一个样,甚至连描述的教学情节也差不多,每天坚持写这样雷同的教学随笔价值是不大的。写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化过程,要使外化质量的提高必须有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把他人的观点,知识,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观点,知识,方法,才能不断地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随笔。3.要保持勤练笔的习惯

勤练笔是写好文章的不二法门,教育随笔同样如此。随笔长短不限,可以是三五句,也可是长篇巨论,所谓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三五句若是发现了教育教学中问题,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并提醒自己要改变,这样的随笔即有价值又容易写,对一线教师来说是很有裨益的,随笔越写越活,文章自然也是越写越好。很多人说,要我反思一下教学没问题,但要写成一篇反思随笔,则有了压力。其实也没有人规定过教学随笔的长短和是否深刻。如果是你深思熟虑后的五句话也是好随笔。

比如有一篇随笔是这样写的:今天的导入不够理想,因为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选择的素材太陈旧了,时间也用的太多了,今后我得改变。

这是五句话的教学随笔,我觉得就是一篇好随笔,可能它不适合发表,但教师写教学随笔主要不是用于发表的,而是对自己教学的改变,是为了自己的提高。这随笔虽然是五句话,但发现了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并提醒自己要改变。而且这样的随笔对工作忙的教师来说,更符合实际。所以随笔的长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时间则长无时间则短。等有时间了,有了更多的感悟,还可以不断地修改随笔和完善随笔。就拿上面那五句话的随笔来说吧。可以补充一下这样的内容:如何导入才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什么样的素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第二堂课的导入是如何做的?这样使问题深入化,再加上正反的两个导入实例,不就形成了一篇好文章了吗?

4.要掌握写作的方法。

标题:教育随笔的标题为求新颖、传神、有趣,这样才能有吸引力。拟教学随笔标题的方法很多,主要依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和作者的风格。如果以议论教学问题为主,常把论点概括成短句或词组作标题,如《诗的节奏不容忽视》;如果以议论事件为主,则可把事件归结为标题,如《刮刮老师的鼻子》。你拟标题时既可以借修辞手法,如《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冷思考》,又可以引用名言、警句、俗语,如《条条大道通罗马》,也别有韵味。

表达:教学随笔的语言质朴、洗练。不宜刻意雕琢,要尽量保持原滋原味。表达形式有3种。其一,先叙后议。把记叙教学事件放在前边,记完事再集中议论。如果侧重记事,则详细记叙事件发展过程,并有细节描写,议论可简要些,点击到观点即可。如果侧重对教学现象发议论,则简叙现象,如同写小议论文。其二,先议后叙。开篇即阐述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观点,然后再记叙现象,现象是对观点的印证,是由观点联想到的。所以先议论,是因为作者的某种观点是自己长期认识的积淀,不吐不快,只有快吐才尽兴。记叙完例证后再回到话题上来,以简要议论作结。其三,议叙融合。在典型事例记叙中融入议论。这种写法要求作者选准议论点。要有感而发,在哪个环节有感触就在那里发议论,议论后继续记叙。有时,还可夹入少量的抒情语言。5.注意保持持阅读的习惯 “腹有诗书气自华”,工作之余读一点书,比如含义深邃的哲理小品、文笔犀利的杂文短论,以及教育类的书刊杂志,以及众多教育大家的教育专著,你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你的见解和视野也才因此而更加开阔。读书滋养了你的底气和灵气,撰写教育随笔时也能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读李镇西、肖川等名家随笔我们常有口齿生香之感,这与他们平时的广博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所谓“厚积方可薄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与其“临渊羡鱼”,羡慕他们的妙语连珠、智若泉涌,“不如退而结网”,开始自己的阅读人生。掌握写作的技巧。【案例1-4】

《将心比心,与学生交换位置----我的班主任随笔之三》(李镇西)早晨来到学校,学生们已经在操场集合了,许多学生陆陆续续朝操场走。我看到已经有一个班的男生站好了队列,心里想,那个班如此自觉呀?走近一看,嘿嘿,正是我班男生。我走到他们面前,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伸出手翘起大拇指朝他们扬了扬!他们都自豪地笑了!那天,我给学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们都说做李老师的学生很幸福,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你们做李老师的学生也很不幸。因为李老师太忙太忙,不可能时时守着你们。我除了教你们班的语文和做班主任,我有许多社会活动,比如在教师节前后,李老师要参加一些表彰活动,另外,我还承担了四川师大和四川省教育学院的新课程培训任务,市内一些学校还常常请李老师去做培训报告。我还承担了一些课题,这些课题都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做。等等等等。

因此,我不可能像其他班主任一样,时时守着你们。如果那样,我会很累很累。但是,如果你们自觉一些,我就不累了!因为你们不需要我时时守着你们,你们会自觉上好课,做好卫生,做好课间操,上好自习,等等。如果那样,我会很感谢你们!”昨晚上,我有意提前离开了学校。但从铁皮鼓发的短消息中,我了解到昨晚不少班的自习都闹哄哄的,我心想,学生毕竟是学生呀!

今天早晨我来到学校,碰到王晓丹老师,便问:“昨晚我班自习课怎样?”她说:“很好呀!”我心想,可能是她怕我操心吧!于是我专门去问铁皮鼓,他说的几个班都很闹包不包括我们班。铁皮鼓说不包括,因为他没有看到我们班晚自习的情况。

我还是有点不放心(呵呵,骨子里面还是对学生不够信任),正好这时,一位其他班的老师过来了,他风风火火地说:“哎呀呀,李校长,你班的娃儿就是乖!昨晚上自习课的时候我从你们班教室门口过,里面硬是安安静静的!” 我一阵感动:学生们实在是太可爱了!

根据学生的自荐,我班七位同学组成了临时班委。我对全班同学说:“这只是个‘临时政府’相当与伊拉克临管会。呵呵!”学生也笑了。“但是,我希望这七位同学也能非常认真地为同学服务,争取在一个后的大选中获胜!当然,其他同学在一个月后的选举中也可以参与竞争。” 课间,我召集临时班委的同学开了一个会,我强调了工作原则:第一,服务性。要随时想到,班委就是服务,而不是管人。第二,主动性。要在积极地动脑筋开展各种工作。第三,创造性。要想方设法是我们班的工作与其他班不一样,要在工作中体现出我们的智慧。

晚上自习开始了,我有意迟到了五分钟才到教室,因为我想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很自觉。结果到了教室一看,果然鸦雀无声。

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呵呵,有点徐志摩的味道)我在心里说―― 谢谢你们,亲爱的懂事的同学们!

读李镇西老师的文章总会给人一些小小的感动和一些触动。

此文文笔也很朴实,既无华丽的辞藻,也无生动形象的描写,就如素描一般,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娓娓道来,而这平淡中却蕴藏着一个班主任老师的智慧。李老师讲述的事情很小,就是作为教师的你我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怎样才能让班上的学生更自觉?也许有人为此殚精竭虑,最后还一无所得;也许有人事必躬亲,却深感黔驴技穷。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既是管理的艺术,更是为人的艺术。“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班主任最好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居高临下的进行空洞说教,而是通过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李镇西老师正是深刻领会了这一点,一招组建“临时政府”便轻轻松松的化解了班主任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的体现了一个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智慧,而这一招折射的也正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和深刻理解。

也许,我们老师中有更高明更智慧的招数。然而,再智慧再高明的招数一旦只能为自己所用,其价值必然大打折扣。李镇西老师愿意为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想办法,更愿意把想到的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写随笔、写教育日记等方式记录下来,这种不断的累积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还能为他人所借鉴。处处留心皆学问,正是这种一点一滴的积累,才使李镇西成功成为一个智慧型班主任的典范。正如李镇西本人所说:“我曾想,如果我单纯搞写作,很难成为优秀的作家;如果我单纯搞教育,也未必成为优秀的教师。现在我当然也不能说我是‘优秀的作家’或‘优秀的教师’,但是,会点儿写作同时又懂点教育,我就成了作家中会教书的,也是教师中会写作的。”

谈谈个人华工金砖经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