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五步法”让你升华为领导
编辑:梦里寻梅 识别码:23-1140852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6 01:07: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五步法”让你升华为领导

“五步法”让你升华为领导

大多数经理常常会发现自己处于这样的被动局面:有责任领导大家通过群体协作完成工作,却没有相应的权力——或许,你要带领的是跨职能团队,其成员不是你的直接下属;

或许,你要管理一群外部供应商;或许,你确实拥有名义上的权力,但发现自己的下属如软件工程师、信心火爆的新一代经销商等,不管是谁,他们对你发出的指令的反应,就像猫听到“打滚”命令那样无动于衷。

在所有这类情形中,直接发号施令都只能造成问题,却不构成解决方案。正如彼得。杜拉克所指出,“你必须学会在没有指挥权,既不受控制又不控制他人的情形中实施管理。”

怎么做才有效?恰好,几名研究领导力的学者概述了专门应对这种情形的办法。哈佛大学谈判专家罗杰。菲舍尔和他的同事阿伦。夏普将自己的模型称为“横向领导力”或“侧向领导力”。南加州大学商学院领导力研究所主任杰伊。康吉则倡导“说服式管理”。他指出,他在研究和咨询项目中观察到的最有效的是经理人“事实上回避发号施令”。无论具体情况如何,任何人,不管是不是上司,都可以学习并实践这些方法。

领导力的必备要素

当然,真正的领导力从来就不只跟正式的权力有关。只有当他人认可他们,认真聆听他们的想法,重视并遵循他们的行动建议,寻求他们的意见时,领导才会卓有成效。造就领导人的不是职务,而是令他(她)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的一系列特质、态度和习惯:

你是谁?大家都熟悉“天生”就有感召力的领导人。但大多数有志成为领导的人所需要的不是感召力,而是更为朴实的美德,比如勤奋工作的名声以及为人正直。康吉问道:在同事眼里,你是否总是说到做到?他们是否把你看作“始终说真话并勇于承认错误的人”?当然,光有这些特质不足以让你成为领导,但缺少它们,你肯定会被淘汰出局。

你知道什么?你曾看到过这样的情形:会议漫无目的,结果不明确——突然,有个参会者带来了新的重要事实或见解。哇!信息来得正好。有时候,信息的提供者比其他参会者更聪明或更有经验,但是更多情况下,是因为他事先做了准备,所以知道别人不了解的东西。一贯孤陋寡闻的人极少会被群体认可为领导。

你如何跟人交往?你是否老想指使别人做事?除非你真正处于主管地位,否则你很难争取到合作——的确如此,同事抗拒你的指令,可能就是因为你不是他们上司,他们不想受你指使。菲舍尔和夏普建议,不要用指使方式,而是通过提问征求他人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想法作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并且做些事情,以示范或展现你希望出现的情形。例如,你正在倡议削减成本,就可以花点时间研究某个特定成本项目,并提出降低成本的若干途径。

应用领导技能“五步法”

显然,除了上述三个行为习惯,领导力(即便是横向领导力)还包含更多的内容。菲舍尔和夏普列出了一个有用的“五步法”,用以指导如何成为横向领导人。这种方法可应用于几乎任何你所参与的项目、团队或会议。

1.确立目标

人们有了一系列清晰的目标,才会取得最大成绩。因而,任何组织的首要任务都是先写下它究竟希望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如果有人提出——“我们能否先在此明确自己的目标”,随后带领大家讨论并制定那些目标,那个人就自动担当起了领导角色,不管他(她)的职位是什么。

2.系统思考

观察你的下一个会议:人们通常是一头扎入当前议题,开始争论该做什么。与此相对的是,富有成效的领导人懂得如何作系统思考——也就是收集并安排好必要的数据,分析问题的起因,根据这种分析结果,提出行动的建议。在组织中,领导会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帮助参会者始终关注会议的要点。

3.从体验中学习——趁热打铁

团队往往在某个项目结束时进行回顾,以领会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但边做边学的效果更好,这就意味着,团队的一部分日常工作是对目前为止的工作开展小型评审,并做出任何必要的中途纠正。为何这种随时随地的过程比行动结束后的评审更为有效?因为大家对数据资料还记忆犹新。在这里,让团队关注定期评审和学习的人,事实上也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

4.让他人参与

高绩效团队让每个成员都在其中付出努力,而富有成效的团队领导人,则探索成员的爱好、跟需要完成的任务之间最佳的配合。建议列出任务清单,并将任务与个人或小组进行匹配。如果没有人愿意从事某项特定任务,可以通过脑力激荡,想办法让任务变得更有趣味或更具挑战性。可帮助群体中较为沉默的成员开口发言,这样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总体项目的一部分。

5.提供反馈

假设你不是上司,你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反馈?有一样东西始终受人看重,那就是简单的赞美,比如说“我认为你这一点做得非常棒”。有时候,你还可以通过教练式的指导,帮助人们改进绩效。卓有成效的教练会提出许多问题(譬如“你觉得自己在项目这部分做得怎么样?”)。他们认识到,人们有可能努力尝试,但结果还是失败了,他们会提出若干改进建议,仔细讲解那些建议背后的观点和道理。

指望仅凭做好份内之事,无须带动他人就能一路升迁到领导职位的日子早已过去了。如今,无论身处何地,你都必须着手领导他人。这样,你和公司都将受益。

第二篇:领导讲话记录整理五步法

领导讲话记录整理五步法

收藏人:成牧87

领导在现场办公、深入基层调研、召开一般性工作会议等情况下不会书面讲话,而是根据大政方针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即兴讲话。然而,这些讲话对工作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很有必要进行整理后印发相关领导和部门,以指导工作实践。譬如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不仅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著作,也是一篇领导讲话记录整理的典范例文。如何整理好领导讲话记录?根据实践,笔者认为必须紧紧抓住五个环节。

第一步,常常有备无患,做好整理准备。

作为秘书,跟随领导下去,或者参加会议,都要做好整理领导讲话的准备。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器材的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条件的,最好准备一台袖珍录放机及空白录音磁带、两对新的高能电池。现在市场上有新款笔型电子式袖珍录音机,没有磁带式那样累赘,也便于在计算机上播放整理。要熟练录音机的操作,并时常检查磁带、电池等是否备置妥当,不要到用时变成“哑巴”机子。同时,要准备好记录本和笔。记录本最好用大32开、两栏式内页,也可以自己用白书写纸制作。还要有一至两支备用笔。

另一方面,要在思想意识上有所准备。一是学一点速记方法。尤其是基层办公条件相对较差的同志,更要学点速记。专业速记如果不行,可以自己创立,如用拼音“d”代替“的、地、得”及所有谐音字,用行、草书符号代字,用简省符号“马――”代表“马克思主义”等等,只要自己认识就行。二是注意熟悉领导讲话特点和了解相关情况。领导下去调研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领导到会指导讲话,会议主题是什么?秘书平时要熟悉领导讲话风格,尤其是语言风格,并提前了解一些相关的方针政策、实际情况和外地经验教训。当自己对相关问题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就容易领会讲话意图,整理也会快一些。

第二步,保持原汁原味,如实记录讲话。

有了录音机,只是为了我们复制领导讲话原稿、补充漏记、记录遗忘部分提供了方便。要使讲话整理更加快捷、优质、高效,还必须做好“听、记、录”三项工作。

听,就是聚精会神聆听讲话。要像学生听讲那样,自始自终认真听领导讲话,深刻领会领导讲话的意图。要边听边记边思考。

记,就是认认真真做好笔记。不管是否有录音机,尽可能地记下领导的原话。记录时记一行空一行,右边空一小半。空白处留作重复听录音以及补记内容用。

录,就是完整准确地记录原话。由于领导讲话语速快于记的速度,加之记录时其实也不可能做到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肯定会有漏记和没听清记不下来的现象,会后要及时把笔记与听录音结合起来,在笔记空白处进行记录。没有录音设备的,就只好根据记忆进一步补记了。

第三步,领会讲话精神,提炼思想观点。

记下领导的讲话,为我们整理提供了一个“毛坯子”。为了使整理工作传神达意,首先要反复听录音或看记录,深刻领会领导讲话的精神实质,提炼主题思想。对于专题性讲话,一般来说主题鲜明、集中,只要在文字提炼上做到精辟、深刻、准确就行了。如某领导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的讲话,讲了优化环境要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处理到位,就可以《坚持三个到位,优化经济环境》为主题进行整理,把这一思想贯彻全篇。对于工作性讲话,大多是安排性的,应以主要措施、要求和工作目标作为主题。

其次,确定讲话的结构,实现“造型”与“造魂”的统一。大多数情况下,领导讲话思路清晰,论述充分,要求具体,结构上不需要作大的调整,但有时为了更好地体现主题,对讲话结构还是要作适当的调整,尤其是领导下基层指导工作、现场办公和调查研究,困为大都是即兴发话,也有必要在结构上适当调整。结构调整主要有四条基本要求:一是对领导讲话实行定性分类,区分属于“问题结构型”还是属于“事件结构型”,确定结构类型。所谓“问题结构型”,是指讲话的主题思想不是通过一件完整的事件,而是许多零散事例来体现和论证的。这种讲话的结构是按照思想脉络构成,在结构调整上,以“层层深入的递进式”,或“逐次展开的并列式”或“轻重分明的主次式”等为结构模式。所谓 “事件结构型”,是指讲话反映的是一个事件完整的产生发展过程,通过对这个过程的讲述和剖析来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讲话的结构一般是“顺理成章的自然式”结构,可以时间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或以空间位置变换顺序调整结构,或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时空纵横交织安排层次。还可以用“总分式”安排调整讲话结构。二是对讲话内容采取“合并同类项”的办法进行分类、分块、分段,确定成几个部分,并在整理稿上用序号明显标注出来。三是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先后顺序和启承转合的过渡。四是依据讲话主题思想的需要,确定内容的重点,初步安排详略。

再次,根据整理的内容制作标题。重点是小标题的提炼。提炼标题的基本方法是:一要找出讲话各部分的主要事实,作为提炼标题的基本内容;二要依据主要事实抽出主要观点,作为提炼标题的基本线索;三要协调大小标题之间的关系,联成合理的思想脉络;四要逐字推敲斟酌,锤炼标题的吸引力。提炼标题的要求是,内容实在,思想深刻,逻辑严谨,语言生动。

第四步,反复精雕细琢,完善表达效果。

玉不琢,不成器。要使整理出来的讲话至善臻美,必须精心修改,将“毛胚子”中存在的不协调的东西删去并加以改正,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精品力作。修改的要求是“增、删、改、调”,修改的范围包括调整主题、修正观点、增删材料、优化结构、润饰语言和校对标点等。由于领导讲话意图已现实存在,加上前三个步骤的工作,修改整理稿的重点应落在增删材料和润饰语言上。

对材料的增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增添材料,使讲话更加完整、全面和充分地表现主题与观点。如领导平时强调的观点与本次讲话观点相似的,要以最能体现领导思想的观点为准。又如,领导讲话不完整或不全面的要充实观点、事例或数据。二是删减材料,使讲话的观点更加突出显露。要勇于对整理的讲话初稿进行“减肥”手术,根据“立言之本意”的原则,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减头绪、去枝蔓、删臃肿、削事例,使讲话的观点从纷繁杂乱之中突显出来。三是调换材料,使讲话的观点更加具体准确,更加富有新意。

对语言修改润饰的主要任务是将不甚得体的语言修改成得体的语言,将含混不清的歧义语言修改成准确无误的语言,将啰嗦累赘的语言修改成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华丽的辞章和生僻的词汇修改成文风朴实的语言,将沉闷抽象的字句修改成形象生动的语言,将轻浮的文字修改成庄严的语言。一般而言,修改润饰语言主要从行文表达、语言运用、语体和文风等几个方面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在修改整理稿时,要将初稿中的“神采”之处、“点睛”之笔、“气韵”之体保留下来,这也是领导讲话风格的体现。

第五步,统揽全篇讲话,按序送达审定。

在对讲话进行一番精心整理后,还要统揽全篇,再作一次修改,统一全篇风格。具体要求是:要善于从整体出发,从全局着眼,以纲为目,胸怀全局,先在关系到整体和全局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修改。在对主题、观点、思想等大处上统稿后,再在局部、材料、形式等小处着眼推敲、修改。讲话稿整理完后,必须按办文程序逐级送呈领导审定、签署、印发。对于领导亲自审核把关的,印发时注明“根据录音(或记录)整理,已经本人审阅”;对于未经领导亲自审定的,印发时要注明“根据录音(或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第三篇:课堂教学五步法

课堂教学五步法——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小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以前的语文课堂,会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回答问题,不愿做习题。有些问题、练习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为此,小学语文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提出,并力图改变语文教学时学生被动的局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其今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基础,真正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高。

一、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目标及构想

为提高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特提出“课堂教学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可包括“情趣导入—自读质疑—细读研讨—练习运用—拓展延伸“五个步骤。简称“课堂教学五步法”。在充分掌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不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教学民主,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二、研究实施

(一)按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实施

1、情趣导入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2、自读质疑 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的同时,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好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差生提供达标的辅助台阶。

3、细读研讨 在自读后,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是怎样弄懂的。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并主动积累语言。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组或同桌;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老师的设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教师应重视集体开窍反应,注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联系,以读为本,精讲善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和激励,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以读促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练习运用 练习是指阅读课堂中的练习。这种练习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进行重点项目的基本功训练和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以表扬为主及时评价。

5、拓展延伸 有资料表明,学生语言的积累来自课外。可见,课外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参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读书、读报、视听或参观、访问、调查、做实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操作方法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不同的学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模式。为此我们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设计了基本模式,并提出适应具体课授课情境的调节方法。

1、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

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

2、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三、具体课例

以三年级第四单元17课《可贵的沉默》为例。第一课时

1、导入课题,激趣引入。

2、初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围绕课题提出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

3、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情况,注重从生字的音、形、义方面着手。1)、给生字组词和扩词训练。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相关的词语。

3)、指导写字,把相同规律的字归到一起有重点地指导写字。

4、检查读课文情况,把课文读正确,注意对多音字的指导。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

5、把课文读流利,读不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1)、自己提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2)、小组内讨论推荐本组最有价值的问题。

3)、全班内交流确定本课最有价值的问题,供下一节课研究学习。

6、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2)、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句段。

7、检查本课学习的生字词。第二课时

1、导入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观察书上的插图描写了什么内容,理请文章的条理。

3、学习热闹的情景。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2)想象自己过生日时的快乐情景。

4)读出自己的快乐心情。练读——指名读——对比读——齐读

4、学习沉默时的可贵。1)读课题,提出问题。

2)体会沉默的可贵,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3)感受前后“热闹”的不同。

4)指导读出自己的体会。

5、读写结合

1)、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请以“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

2)、课后把自己说的写在日记本上。

四、研究结论

1、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人际关系。教师应主动改变角色意识,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注意挖掘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与最高原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创造性能量的释放。教学模式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自发性学习过渡。

3、学贵质疑,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激发学生的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疑难问题,并指导学生无疑处生疑,产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欲望。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用课堂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通过“读”与“思”、讨论交流,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要树立全局观念,瞻前顾后,各年段的要求不同,要抓住教学重点不放,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语文阅读教学任务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篇:五步法调研

把握“五个环节”

专题调研是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式,也是开展工作、推动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各部门科室创新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科学把握专题调研的“五个环节”。

一、科学选题是前提

选题是否科学,将直接反映着专题调研质量的高低。科学选题主要是回答好“选什么”、“怎么选”两个基本问题。

选题首先应准确把握“需要做、可以做、做得到”三要素的结合。“需要做”考虑的主要问题是上级党委宣传部门以及本级党委政府要求我们做什么,希望做什么,群众期盼做什么。这样做既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又体现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性原则。“可以做”是指客观条件是否具备,人力、物力、财力、群众心理承受力是否允许。客观条件不具备的事情,就是不可以做的事情。“做得到”是宣传思想战线能力所及。做到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那些经过努力能够做、做得好的题目。

这次的选题是上级部署与自我申报相结合的。

二、组建队伍是关键

调研要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组建一支智能结构合理的调研队伍。针对调研课题的不同,调研队伍的构成应分别具备以下特点:

精干、高效、协调。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要发挥大家的智慧。

三、深入调查是基础

调查情况真实丰富直接关系到报告的质量。为此专题调查的基础性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点:一是通过调查使占有材料具有丰富性。深入基层实际,深度考察调查,广泛收集材料,梳理、归纳、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二是通过调查使占有材料具有真实性。调查的情况真实可靠,才能作为认识事物的依据,否则,只能导致不确切的结论。

在当前假情况、假数字、假政绩屡禁不止的情况下,必须改进宣传文化部门的调研工作,通过多种调查方法的交叉运用,充分听取不同意见(包括反面意见),收集到丰富而真实的材料。

四、创新研究是主线

创新研究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个人准备。课题组每个成员都应当将调查中得到的大量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分析综合、梳理提炼,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实现个人潜在智能的跃升。二是集体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虚实结合,既注意深层次的理性分析,又重视提出创新型的实际措施;远近结合,既注意从发展趋势上分析问题,又重视近期实际问题的对策;点面结合,既注意从面上判断情况,又重视从点上剖析问题,使意见、建议具有较高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评估研究。对调研结论要组织有关人员和经验丰富的人士,反复评估论证,力求准确无误,拿出调研成果精品。

五、成果转化是目的宣传文化部门专题调研所形成的成果只有转化为党政决策,或变成有关职能部门工作行为和社会实践,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五篇:材料议论文五步法

材料议论文结构五步法

引——析——例——联——结

第一步:“引”——引用所供材料,提出观点。第二步:“析”——根据所提供材料分析论述,具体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三步:“例”——例举事例,并加以分析,进一步论证观点。第四步:“联”——联系社会现实论证观点,使文章具有现实针对性。第四步:“结”——照应开头,重申论点,提出希望。

材料1:

春秋时期,孙叔敖曾任楚国令尹,颇有美誉。据说,孙叔敖少年时,在出游的路上看见一条双头蛇,他听说看见双头蛇的人会死去,为了不使别人看见,便追上去杀了这条蛇,还把它深深的埋掉。回家后,他向母亲说了这件事,还为自己看见双头蛇而即将死去向母亲诀别。母亲告诉他:“做善事的人会得到善报,你不会死的!”后来,孙叔熬果真以仁义之名,享誉乡里。

例文

从孙叔敖打蛇说起

孙叔敖,楚国令尹,少时路遇一条双头蛇,他听说见双头蛇的人会死去,为了不让别的人再看见,便追上去杀了那条蛇。孙叔敖这种关心他人,勇于自我牺牲的高尚情操,令人肃然起敬。(引)

我们今天自然知道,看见双头蛇并不会丧命,但我们不能指责几千年前的孙叔敖太过迷信。在他看来,看见双头蛇就会遭灭顶之灾,然而他不顾自己的生死安危,毅然杀死了双头蛇。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样做?这种力量决不仅仅来源于孙叔敖的勇敢,而是升华到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那就是舍己为人的精神。倘若换了一个自私的人,恐怕早就被双头蛇吓得魂不附体,或为自己的不幸呼天抢地,甚至巴不得全世界的人都和自己一起死去,哪里还能做出这样的壮举!

(析——因果、假设、对比)

一位诗人说过: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衡量一个人品质的高低,取决于他是否具有牺牲自我幸福他人的精神。亘古至今,曾经涌现出一大批孙叔敖一样的人物:大禹为大众的生存而献身,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谈;谭嗣同为理想信念而献身,吟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悲壮的诗句;鲁迅为拯救国民精神而献身,树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雄心壮志。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够摆脱奴役,洗刷耻辱,能够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蓬勃发展,日益走上繁荣富强之路,能够深深根植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了在不同时期具有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精神的人物。(例——引证、例证+分析)

如今社会上流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腐朽人生观,有些人甚至把“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当作处世哲学,奉为圭臬。这种扭曲、颓废、腐朽的思想散发着自私自利的恶臭。面对这些情况,一大批品质高尚的人率先发扬了自我牺牲的精神:有时时命悬一线也毫无怨言的王百姓,有用尽心血、值得患者“托付生命的人”——华益慰,更有青岛市民组成的 “微尘”爱心群体……是他们,净化心灵,美化社会,让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春天般的气息。(联——对比)

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舍己为人的精神显得日益重要,它将成为衡量一个人品质高低的准则。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做一个中国新时代的“孙叔敖”,让精神文明之花处处开放。(结——提出希望,照应前文)

材料2:

清末封疆大使左宗棠告老还乡,在长沙大兴土木,为子孙后代留下豪华府第,他总怕工匠偷工减料,亲自拄着拐杖到工地督工,这儿摸摸,那儿敲敲。有位老工匠看他如此不放心,就说:大人,放心吧。我活了这么大一把年纪,在长沙城造了不知多少府第,从来没有倒塌过,但屋主易人却是经常的事。左宗棠听了,不觉满面羞愧,叹息而去。

例文 “造屋”不如“树人”

清末封疆大使左宗棠告老还乡之后,为子孙建造豪华府第,他怕工匠偷工减料,府第造得不坚固。一位老工匠对他说:“在我手上造的府第,从来没有倒塌过,但屋主易人却是常有的事。”这段话使我们领悟到一个深刻的哲理:“造屋”不如“树人”。引——恰当概括原材料,引出观点

左宗棠满腹经纶,雄才大略,但在给子孙留下什么遗产的问题上却显得老愚昏聩,远不如一介布衣老工匠的世事洞明。从秦始皇到清末,有多少封建帝王、达官贵人、富商豪绅为子孙造屋,又有几个子孙守住了?秦始皇平定六国,大兴土木,修建连绵三百里的阿房宫,指望传给子孙万代,结果二世而亡,成为千古笑柄。盐商巨贾在扬州营造的徐园、个园、何园,想遗泽子孙,结果园主多易,已成梦幻。

析———对分析材料,阐述观点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现代许许多多的人在教育后代上远比左宗棠高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不为儿女“造屋”,而是身教言传,赋诗叮咛,教导儿女严于律己,学习马列,精通业务,努力工作,为国效力。现在的山西省委书记胡国富,教育儿子不图享受,深入基层,埋头苦干,建功立业。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子孙“造屋”,着力“树人”,为广大人民群众作出了榜样,受到了大家的称赞。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教儿孙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学习,勤勤恳恳工作,让儿孙早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教儿女自立成材,已成为时代的主流。

例——列举事例,分析论述,印证观点

当前,仍然有一些人思想糊涂,继续步左宗棠的后尘。有些领导干部为子孙寻求舒适豪华的居室,谋求轻松愉快的工作,选择丰厚实惠的单位;有些刚富起来的人为儿女建造高楼大厦,购臵高档物品,准备大量钱财。但是,他们的子孙,有的好吃懒做,随意挥霍,成了败家子;有的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变成社会渣滓;有的凶狠蛮横,欺压百姓,成为地方恶少。做父母的,只顾“造屋”,不知“树人”,结果祸及子孙,贻害无穷!联—由此及彼,联系现实,深化主题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这是至理名言。在为儿孙留下什么的问题上,明智之举是“树人”不“造屋”,多留精神财富,少留物质财富,教育子孙明辨是非,识别真伪,积善养德,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益 于社会的人。结—呼应前文,强调观点,提出希望

如何引“材料”

“早”——一般在文章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自然地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让读者很快知道作者要讲什么道理。这就做到了切题快,扣题紧。“精”——篇幅不能太长紧扣观点突出材料中某一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使材料得到精当的运用。

“活”——灵活,不能照抄照搬,要根据自己所提炼的观点,有所侧重,有所取舍,要把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引”与“议”结合。

以《伤仲永》为例,叙述材料,引出观点

观点1:成才离不开后天的努力

说起成才,很自然地想到了方仲永的悲剧。他天资聪颖,五岁便能作诗,被视为神童。但因其父“不使学”,使幼慧的仲永后来未能得到应有的学习,以致到成年时,“泯然众人矣。”方仲永的结局从反面启示人们:人的成才固然与先天有关,但后天的努力更必不可少的。

文章要论述的观点是“成才要有后天的努力”,复述时着意揭示材料在这方面的因素,突出“不使学”所带来的后果。

观点2:不要把天才捧死

五岁就能“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后来竟“泯然众人”,这是谁之过?他自己有责任,他父亲有责任,这自不必说;那些旁观捧场的“邑人”难道就没有责任吗?当方仲永在众人面前“作诗”的时候,当其父“曰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的时候,有哪位“邑人”曾提醒过他们要注意后天的学习啊!“邑人”们在欣赏神童诗的时候,只是一味称颂,“或以钱币乞之”,使方氏父子陶醉飘然。可见,方仲永后来之所以成为平庸之辈,与“邑人”的捧场是密切相关的。

扣住材料中含有的“捧场害人”的消极因素,通过分析,指出“邑人”“只是一味称颂,”的错误做法,从而提出“捧场害人,害才”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观点3:切莫贻误子女前途

五岁儿童作诗能一挥而就,实在令人羡慕,但最后仍“泯然众人”,不免令人惋惜,尤其是仲永之父把儿子当作摇钱树,“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而未能让儿子继续学习,活生生贻误其前程。作父母的切不可断送后代的前程啊!

抓住“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的举动来复述,从而得出“不可贻误子女前途”观点,从另一个角度精当地运用了所给材料。

“五步法”让你升华为领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