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常用的乳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项目
编辑:独影花开 识别码:23-522390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13 22:07: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常用的乳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项目

常用的乳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项目

1.血清癌抗原15-3(CA15-3)

临床意义:①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检查血清CA15-3可作为一种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乳腺癌确诊的有效辅助手段。②CA15-3是目前监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情况较为理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往往在术前测一次CA15-3,以便与术后测的CA15-3做比较,若术前异常增高的CA15-3水平术后明显下降,则表明患者的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③CA15-3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如患者CA15-3水平持续升高,则表明病情继续发展,应全面检查,必要时开始或加强化疗、放疗或改用内分泌治疗等。

2.血清癌胚抗原(CEA)

临床意义:CEA是一种胚胎性抗原,存在于3~6个月正常胎儿的消化道内皮细胞中,在胚胎后期和婴儿出生后,CEA逐渐消失,而患癌后会在体内重新出现。它也是预示肿瘤可能复发或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上,常常和CA15-3联检用于乳腺癌的术后监测。当CA15-3和CEA的值同时持续升高并保持较高的水平时,就更应考虑乳腺癌有转移、复发的可能。

3.血清癌抗原125(CA125)

临床意义:CA125是一种卵巢相关抗原,可见于卵巢上皮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尽管其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不如卵巢癌,但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能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4.血清癌抗原19-9(CA19-9)

临床意义:CA19-9在胰腺癌、结肠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和乳腺癌时均出现异常升高。常常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

病理组织化验

临床上,在确诊为乳腺癌并进行手术切除后,需要对切除的组织做病理化验。常用病理化验“乳癌五项” 如下:

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基因

癌基因

ER(雌激素受体

PR(孕激素受体 得出的结果用阳性(+、++、+++、++++)和阴性(-)表示。其中ER、PR阳性说明是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有效率高,反之内分泌治疗的效果不好;而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P53基因、癌基因C-erbB-2这三项指标的阳性对于乳腺癌患者就不那么好了,它们的阳性加号越多,说明肿瘤的侵袭性越高,越容易复发、转移,预后也差。更多资讯咨询 ***

人参皂苷Rh2斩断乳腺癌魔爪

人参是自古以来研究较多的名贵中药材,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参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是人参皂苷。迄今为止,从人参中分离并确定了结构的皂苷有40余种,通过对各种人参皂苷抗肿瘤作用的比较发现,人参皂苷Rh2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的能力最强,是人参皂苷中的最主要抗癌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h2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癌细胞分化凋亡对多种肿瘤有效,也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武器。

朱君荣、孙建国等人研究了人参皂苷Rh2对雌激素依赖性人乳腺癌T47D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T47D细胞经Rh2作用后生长受抑制,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为 21.6 μg/mL;光学显微镜显示T47D细胞经Rh2作用后呈较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Rh2能在一定浓度 范围内诱导T47D细胞凋亡,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使Caspase-3表达增加。说明Rh2 能抑制T47D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对乳腺癌有效。

究所高峰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人参皂苷Rh2对正常小鼠和犬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这与其他抗癌化疗药物有明显不同。

正因为人参皂苷Rh2的高效、低毒,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不损害正常细胞,被称为“癌细胞狙击手”。同时它还是“免疫细胞激活剂”,可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功能,而发挥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清除,利于患者康复。

第二篇: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临床意义

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临床意义

全网发布:2011-02-28 07:56:57 发表者:许洪斌(访问人次:2708)长久以来,普通大众将恶性肿瘤冠以“不治之症”及“谈癌色变”之称号,同时也认为某项肿瘤标志物高就证明患了某种肿瘤。这些认知都已很根深根深蒂固了,但它却是极端错误的。

我们先看看近一个世纪来,医学对恶性肿瘤都做了些什么?

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恶性肿瘤曾作为“不治之症”的确在肆意吞噬人类的生命,而人类对它却束手无策。但时至今日,随着肿瘤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防治肿瘤的方法也逐渐增多,并日臻完善。医学家们已能很有把握地说:“恶性肿瘤是能够治疗的”。世界卫生组织顾问委员会早于1981年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的。可见治与不治要因病、因期、因人而异。切不可因对恶性肿瘤怀有恐惧心理而“讳疾忌医”,甚至即便已发现某些肿瘤的可疑征兆,也不愿往这方面想,有意回避医疗检查,最终导致延误病情,治之晚矣。这种惨痛病例比比皆是。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医学有了飞速的发展,在近20年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也使得环境、空气、食品、水的污染日渐加剧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导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急剧上升:据调查,20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发病人数由90万上升到130万,现有癌症病人200多万,预计到2025年时将上升至270万。卫生部公布2006年恶性肿瘤已成为城乡居民首要死因。它也可以称为危协生命的“头号杀手”。据研究表明:我国恶性肿瘤高发的三大主要原因:1 环境、空气和水的污染日渐加剧。2 食品污染严重。3 细菌、病毒性疾病引发恶性肿瘤。

由此可见,肿瘤的高发病率并非是医学的停滞,而是文明社会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恶性肿瘤成为危协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已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它如同我们身边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及其它良性疾病一样成为了常见病,而且大多数恶性肿瘤是可以治疗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回避恶性肿瘤,不但要坦然对之而且还应该积极了解各种恶性肿瘤的防治,并自觉参与支持环境污染的治理、保护我们的家园等社会公益活动。

恶性肿瘤虽然可以治疗,但要取得更好的疗效还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所以,有人会提出能不能发明一种检查,这种检查能很早的发现你是否患有癌症。其实,医学家们就是怀着这种朴素的想法一直在苦苦摸索这种神奇的检查――肿瘤标志物。不过,肿瘤标志物在目前阶段还达不到人们所想象的神奇高度,但已经有了可喜的发展。因此,我们对它要有正确的理解,合理地应用它,协助肿瘤的早期检出。

那么什么是肿瘤标志物呢?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肿瘤标志物又称为肿瘤Marker,它是在1848年首次发现,于1979年在英国正式命名使用,并确定它的概念:肿瘤标志物是癌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人体对体内新生物(癌)的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不存在于正常人体内,只存在于胚胎中,有的正常人体内含量很低,在肿瘤患者体内才出现高表达,含量超过正常人。肿瘤标志物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有上百种肿瘤标志物被发现并研究,尽管至今为止,具有明确诊断作用的标志物不是很多,能够成功应用到肿瘤临床诊断、治疗、追综复发转移的标志物只有20余种。这些被常规应用的肿瘤标志物是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意义和价值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肿瘤的肿瘤标志物:

(一)CEA(癌胚抗原)健康成年人血清中CEA浓度小于2.5μg/L。正常范围:<5.Oμg/L。

CEA是一种酸性糖蛋白,胚胎性抗原,它存在于消化道上皮组织、胰腺、肝脏、胆道、羊水、肺及乳腺等组织内,所以它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标志物,广泛用于消化道上皮肿瘤如:胃肠道腺癌(结肠癌、直肠癌、胃癌的)、胰腺癌、肺癌、乳腺癌、肝癌、肺癌。临床意义:当CEA大于60μg/L时,可见于结肠癌、直肠癌、胃癌和肺癌。CEA值升高,表明有病变残存或进展。如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和卵巢癌患者血清CEA量会明显升高,大多显示为肿瘤浸润,其中约70%为转移性癌。一般来说,手术切除后6周,CEA水平恢复正常,否则提示有残存肿瘤,若CEA浓度持续不断升高,或其数值超过正常5-6倍者均提示预后不良。连续随访定量检测血清CEA含量,对肿瘤病情判断更具有意义。因此,临床上用于结肠癌、直肠癌、胃癌的诊断及监测。

(二)CA19-9(糖类抗原)

正常人群的CA19-9血清含量为(RIA法)2-16kU/L。放射免疫法小于37000U/L。

CA19-9在多种胃肠道腺癌中显示敏感。在各种胃肠道肿瘤中阳性比例为:胰腺癌90%、胆管癌67%、肝癌49%、胃癌41%、结肠癌34%、食管癌22%。因此它又被称为胃肠道相关抗原。肺癌及乳腺癌中也有升高。CA19-9在一些良性疾病中也有升高如: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胆管炎、胆道梗阻等。临床意义:CA19-9是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血清CA19-9阳性的临界值为37kU/L。胰腺癌患者85%-95%为阳性。当CA19-9小于1000kU/L时,有一定的手术意义,肿瘤切除后CA19-9浓度会下降,如再上升,则可表示复发。结直肠癌、胆囊癌、胆管癌、肝癌和胃癌的阳性率也会很高,若同时检测CEA和AFP可进一步提高阳性检测率。因此,CA19-9常用于胰腺癌的筛查和监测胰腺癌的复发与转移。另外,CA19-9还会出现在有腹腔种植倾向的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腹膜假粘液瘤这些已经出现腹膜种植的肿瘤中。而这些已经出现腹膜广泛种植的肿瘤除了出现大量的腹水外,常规的检查是很难诊断出来的。所以,CA19-9应该在这些肿瘤的术后复查中列为常规,包括腹水中查找这种肿瘤标志物。便于了解是否出现了腹膜的种植。

(三)CA242(糖类抗原):参考值:0-12U/L

CA242也是一种唾液酸化的鞘糖脂类抗原,几乎总是和CA50一起表达。CA242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较新的一种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同CA19-9,CA242在肿瘤中阳性比例为:胰腺癌68-79%结肠癌55-85%、胃癌44%、卵巢癌、子宫癌、肺癌中也有升高。将CA19-9和CA242联合检测可提高25-40%的敏感性。临床上常用于胰腺癌、直肠癌的诊断分析。CA19-9和CA242联合检查已被证实对胰腺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作用。有资料显示,对胰腺癌的诊断,CA242优于CA19-9,敏感性可达66%~100%,对大肠癌的敏感性也达60%~72%。CA242的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为肝癌、胃癌、大肠癌、胰腺癌。食管癌的CA242敏感性仅为9.09%,表明该项标志物检测不适用于鳞状细胞癌的检测。CA242正常血清的上限为20000u/L

(四)POA(胰胚胎抗原)正常人群血清中RIA法测定小于7ku/L。

胰腺癌的POA的阳性率为95%,其血清含量大于20ku/L,当肝癌、大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时也会使POA升高,但阳性率较低。

(五)AFP(甲胎蛋白)健康成人血浆AFP浓度低于25μg/L。

AFP只存在于胚胎细胞中如睾丸、卵巢、胎儿中。原发性肝癌中70-90%有AFP的升高。临床证实AFP是原发性肝癌的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是诊断肝癌的最好指标。所以临床上将AFP用于原发性肝癌、生殖细胞癌和肝癌高危监测。血清AFP测定结果大于500μg/L以上,或含量有不断增高者,更应高度警惕。肝癌患者血清AFP含量变化的速率和程度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高低有一定相关性,分化程度较高的肿瘤AFP含量常大于200μg/L。

(六)AFU(α-L岩藻糖苷酶)AFU正常参考值(化学法)为324±90μmol/L。

AFU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新的诊断标志物,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类疾患(包括良、恶性肿瘤)。是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检测的又一敏感、特异的新标志物。血清AFU活性动态曲线对判断肝癌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和预报复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优于AFP。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血清AFU活力测定在某些转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或子宫癌之间有一些重叠,甚至在某些非肿瘤性疾患如肝硬化、慢性肝炎和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轻度升高,在使用AFU时应与AFP同时测定,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有较好的互补作用。

(七)CA125(糖类抗原)正常人血清CA125中的(RIA)阳性临界值为35ku/L。放射免疫法小于35000U/L。

CA125是一种与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相关的抗原。临床意义:CA125是上皮性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浆液性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输卵管癌及未分化卵巢癌患者的CA125含量可明显升高。当卵巢癌复发时,在临床确诊前几个月便可呈现CA125增高,尤其卵巢癌转移患者的血清CA125更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CA125测定和盆腔检查的结合可提高试验的特异性。动态观察血清CA125浓度有助于卵巢癌的预后评价和治疗控制,经治疗后,CA125含量可明显下降,若不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应考虑有残存肿瘤的可能。95%的残存肿瘤患者的血清CA125浓度大于35kU/L。然而,CA125血清浓度轻微上升还见于1%健康妇女,3%-6%良性卵巢疾患或非肿瘤患者,包括孕期起始3个月、行经期、子宫内膜异位、子宫纤维变性、急性输卵管炎、肝病、胸腹膜和心包感染等。另外,CA125还会出现在有腹腔种植倾向的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腹膜假粘液瘤这些已经出现腹膜种植的肿瘤中。而这些已经出现腹膜广泛种植的肿瘤除了出现大量的腹水外,常规的检查是很难诊断出来的。所以,CA125应该在这些肿瘤的术后复查中列为常规,包括腹水中查找这种肿瘤标志物。便于了解是否出现了腹膜的种植。

(八)CA15-3(糖类抗原)正常健康者血清CA15-3含量(RIA法)小于28kU/L。放射免疫法小于25000U/L。

CA15-3是一种与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相关的抗原。临床意义:30%-50%是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因此,CA15-3是乳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但在乳腺癌早期敏感性不高。早期阳性率为60%,转移性乳腺癌阳性率为80%,CA15-3也是术后随访,监测肿瘤复发、转移的指标。当CA15-3大于100kU/L时,可认为有转移性病变,增高:见于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宫颈癌等。乳腺、卵巢等非恶性肿瘤阳性率一般低于10%。

(九)CA50(糖类抗原)正常人群CA50(RIA法)小于20kU/L。

CA50是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因CA50广泛存在胰腺、胆囊、肝、胃、结直肠、膀胱、子宫,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所以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检出不同的阳性率。在胰腺癌、胆囊癌的阳性检测率达90%,对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肿瘤诊断亦有较高价值,在胰腺炎、结肠炎和肺炎发病时,CA50也会升高,但随炎症消除而下降。

(十)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在正常男性(RIA法、ElA法)含量小于2.5μg/L。40岁以下(含40岁)健康男性≤4μg/L;40岁以上健康男性97%为0~4μg/L,约3%在4.01~l0μg/L;以4μg/L为临界值作前列腺癌的诊断。临床意义: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也是目前少数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之一。前列腺癌血清PSA定量的阳性临界值为大于10μg/L,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达90%-97%。前列腺癌I~Ⅳ的阳性率分别为63%,71%,81%、88%;对其他癌瘤如胃肠道癌、泌尿生殖系癌、乳癌、肺癌等的阳性率为1%~7%;前列腺肥大的阳性率为20%;泌尿系炎症为7%。血清PSA除了作为检测和早期发现前列腺癌,还可用于治疗后的监控,90%术后患者的血清PSA值可降至不能检出的微量水平,若术后血清PSA值升高,提示有残存肿瘤。放疗后疗效显著者,50%以上患者在2个月内血清PSA降至正常。

肿瘤病人或者肿瘤高危人群在医院检查时经常会听到或被检查肿瘤标志物。他们对肿瘤标志物存在有一定的误解:认为某项肿瘤标志物高就患了某种肿瘤了,因此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恐慌,甚至拒绝作这样的检查。实际上某一肿瘤的诊断是根据病人的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各种影像检查后由医生综合分析后才能被确定。肿瘤的最高诊断依据是病理学诊断。所以某单项检查是不能确定肿瘤的。它们都是属于辅助诊断的。病人应该配合医生完成各项相关检查,以便及早做出正确诊断。

多多了解肿瘤相关知识,坦然对待肿瘤,同时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远离肿瘤。

第三篇: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x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1.甲胎蛋白(AFP)

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指标,适用于大规模普查,如果成人血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

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70~95%患者的AFP升高,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在转移性肝癌中,AFP值一般低于350~400ng/ml。

 妇产科的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AFP也会明显升高。AFP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HBsAg携带者。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AFP升高现象。孕妇血清或羊水AFP升高提示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atresia或多胎;AFP降低(结合孕妇年龄)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s综合征的危险性。

正常参考值:0~15 ng/ml 2.癌胚抗原(CEA)

在正常成人的血液中CEA很难测出。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高度阳性,在其它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肝癌(62~75%)、乳腺癌(40~68%)、泌尿系癌肿(31~46%)。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CEA的阳性检测率更高,因为这些肿瘤“浸泡液”中的CEA可先于血中存在。CEA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当发生肝转移时,CEA的升高尤为明显。

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各种肿瘤的治疗及随访,对肿瘤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CEA浓度进行连续观察,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及X光检查。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术前或治疗前CEA浓度能明确预示肿瘤的状态、存活期及有无手术指征等。术前CEA浓度越低,说明病期越早,肿瘤转移、复发的可能越小,其生存时间越长;反之,术前CEA浓度越高说明病期较晚,难于切除,预后差。在对恶性肿瘤进行手术切除时,连续测定CEA将有助于疗效观察。手术完全切除者,一般术后6周CEA回复正常;术后有残留或微转移者,可见下降,但不恢复正常;无法切除而作姑息手术者,一般呈持续上升。CEA浓度的检测也能较好地反映放疗和化疗疗效。其疗效不一定与肿瘤体积成正比,只要CEA浓度能随治疗而下降,则说明有效;若经治疗其浓度不变,甚至上升,则须更换治疗方案。CEA检测还可对经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使CEA恢复正常的病人,进行长期随访,监测其复发和转移。通常采用以下方案:术后第六周一次;术后三年内,每月一次;3~5年每三个月一次;5~7年每半年一次;7年后一年一次。若发现升高,两周后再测一次,两次都升高则提示复发和转移。

正常参考值:0~5 ng/ml

3.癌抗原125(CA125)

 CA125是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标志物,如果以65U/ml为阳性界限,Ⅲ-Ⅳ期癌变准确率可达100%。CA125迄今为止是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监测复发及转移的最重要指标。CA125测定和盆腔检查的结合可提高试验的特异性。对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乳腺癌和间皮细胞癌诊断的符合率也很高,良性病变阳性率仅2%。CA125水平的升高是女性生殖系肿瘤复发的信号。

动态观察血清CA125浓度有助于卵巢癌的预后评价和治疗控制,经治疗后,CA125含量可明显下降,若不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应考虑有残存肿瘤的可能。95%的残存肿瘤患者的血清CA125浓度大于35U/ml。当卵巢癌复发时,在临床确诊前几个月便可呈现CA125增高,卵巢癌发生转移的患者血清中CA125更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

 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中也可见CA125升高。CA125升高也可见于多种妇科良性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病、宫颈炎及子宫肌瘤、胃肠道癌、肝硬化、肝炎等。

正常参考值:0.1~35 U/ml 4.癌抗原15-3(CA15-3)

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30%~50%的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CA15-3动态测定有助于II期和III期乳腺癌病人治疗后复发的早期发现;当CA15-3大于100U/ml时,可认为有转移性病变。

 肺癌、胃肠癌、卵巢癌及宫颈癌患者的血清CA15-3也可升高,应予以鉴别,特别要排除部分妊娠引起的含量升高。 正常参考值:0.1~25 U/ml 5.癌抗原19-9(CA19-9)

 CA19-9是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的相关标志物。大量研究证明CA19-9浓度与这些肿瘤大小有关,是至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胰腺癌患者85%~95%为阳性,CA19-9测定有助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当CA19-9小于1000U/ml时,有一定的手术意义,肿瘤切除后CA19-9浓度会下降,如再上升,则可表示复发。对胰腺癌转移的诊断也有较高的阳性率,当血清CA19-9水平高于10000U/ml时,几乎均存在外周转移。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胆管癌、肝癌的阳性率也会很高,若同时检测CEA和AFP可进一步提高阳性检测率(对于胃癌,建议做CA72-4和CEA联合检测)。

 胃肠道和肝的多种良性和炎症病变,如胰腺炎、轻微的胆汁郁积和黄疸,CA19-9浓度也可增高,但往往呈“一过性”,而且其浓度多低于120U/ml,必须加以鉴别。

正常参考值:0.1~27 U/ml 6.癌抗原72-4(CA72-4)

 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28~80%,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CA72-4水平与胃癌的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在胃癌的Ⅲ-Ⅳ期增高。对伴有转移的胃癌病人,CA72-4的阳性率更远远高于非转移者。CA72-4水平在术后可迅速下降至正常。在70%的复发病例中,CA72-4浓度首先升高。与其它标志物相比,CA72-4最主要的优势是其对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极高的特异性,在众多的良性胃病患者中,其检出率仅0.7%。

 CA72-4对其他胃肠道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率。CA72-4与CA125联合检测,作为诊断原发性及复发性卵巢肿瘤的标志,特异性可达100%。 正常参考值:0.1~7 U/ml 7.癌抗原242(CA242)

 CA242是一种新的肿瘤相关抗原,当消化道发生肿瘤时,其含量升高。对胰腺癌、结直肠癌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有86%和62%的阳性检出率;对肺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用于胰腺癌和良性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也用于结直肠癌病人术前预后及复发鉴别。

CEA与CA242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与单独采用CEA检测相比,对结肠癌可提高40~70%,对直肠癌提高达到47~62%。CEA与CA242无相关性,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且二者之间具有互补性。 正常参考值:0~17 U/ml 8.癌抗原50(CA50)

 CA50是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是最常用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因其广泛存在胰腺、胆囊、肝、胃、结直肠、膀胱、子宫,它的肿瘤识别谱比CA19-9广,因此它又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CA50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检出不同的阳性率,对胰腺癌和胆囊癌的阳性检出率居首位,占94.4%;其它依次为肝癌(88%)、卵巢与子宫癌(88%)和恶性胸水(80%)等。可用于胰腺癌、胆囊癌等肿瘤的早期诊断,对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肿瘤诊断亦有较高价值。

 值得指出的是CA50在80%AFP阴性的肝细胞癌中呈阳性结果,作为手术治疗彻底与否的指标也有较大的正确性。另外,CA50对恶性胸水有很高的阳性检出率,而良性胸水尚无阳性报道,故CA50的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胸水亦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另有报导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液CA50的浓度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改变。通常认为萎缩性胃炎是癌前高危期,因此CA50可作为癌前诊断指标之一。在胰腺炎、结肠炎和肺炎发病时,CA50也会升高,但随炎症消除而下降。

正常参考值:0~20 U/ml 9.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CYFRA 21-1)

 CYFRA 21-1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尤其对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CYFRA 21-1也可用于监测横纹肌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程,特别是对预计膀胱癌的复发具有较大价值。如果肿瘤治疗效果好,CYFRA 21-1的水平会很快下降或恢复到正常水平;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CYFRA 21-1值的变化常常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检查。

 CYFRA 21-1与良性肺部疾病(肺炎、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的鉴别特异性比较好。

正常参考值:0.10~4 ng/ml

10.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 NSE被认为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60~8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NSE升高。在缓解期,80~96%的患者NSE含量正常,如NSE升高,提示复发。小细胞肺癌患者首轮化疗后24~72小时内,由于肿瘤细胞的分解,NSE呈一过性升高。因此,NSE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疗效与病程的有效标志物,并能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

 NSE也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尿中NSE水平也有一定升高,治疗后血清NSE水平降至正常。血清NSE水平的测定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的监测疗效和预报复发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比测定尿液中儿茶酚胺的代谢物更有意义。

 另外对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精原细胞瘤及其它脑肿瘤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正常参考值:0~16 ng/ml 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

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一种特异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诊断鳞癌的肿瘤标志物。SCC在正常的鳞状上皮细胞中抑制细胞调亡和参与鳞状上皮层的分化,在肿瘤细胞中参与肿瘤的生长,它有助于所有鳞状上皮细胞起源癌的诊断和监测,例如:子宫颈癌、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癌、食管癌、鼻咽癌以及外阴部鳞状细胞癌等。这些肿瘤患者血清中SCC 升高,其浓度随病期的加重而增加。临床上用于监测这些肿瘤的疗效、复发、和转移以及评价预后。

 对子宫颈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原发性宫颈鳞癌敏感性为44%~69%;复发癌敏感性为67%~100%,特异性90%~96%;其血清学水平与肿瘤发展、侵犯程度及有否转移相关。在宫颈癌根治术后SCC浓度显著下降;可及早提示复发,50%患者的SCC浓度升高先于临床诊断复发2~5个月,它可以作为独立风险因子加以应用。

 辅助诊断肺鳞癌:肺鳞癌阳性率为46.5%,其水平与肿瘤的进展程度相关,它配合CA125、CYFRA21-1和CEA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患者诊断的灵敏性。

 食管鳞癌、鼻咽癌的预测:阳性率随病情发展而上升,对于晚期患者,其灵敏性可达73%,联合检测CYFRA21-1和SCC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性。III期头颈部癌阳性率为40%,IV期时阳性率增至60%。

 其它鳞癌的诊断和监测:头颈癌、外阴癌、膀胱癌、肛管癌、皮肤癌等。

正常参考值:< 1.5 mg/L 12.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 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也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具有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血清TPSA升高一般提示前列腺存在病变(前列腺炎、良性增生或癌症)。血清PSA是检测和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血清TPSA定量的阳性临界值为大于10μg/L,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达90%~97%。TPSA也可用于高危人群前列腺癌的筛选与早期诊断,是第一个由美国癌症协会推荐用于筛查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 TPSA测定还可用于监测前列腺癌患者或接受激素治疗患者的病情及疗效,90%前列腺癌术后患者的血清TPSA值可降至不能检出的微量水平;若术后血清TPSA值升高,提示有残存肿瘤。放疗后疗效显著者,50%以上患者在2个月内血清TPSA降至正常。 正常参考值:0.01~4.0 ng/ml 13.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

 单项的血清总PSA(TPSA)测定不能明确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的前列腺增生,主要是因为在浓度2~20ng/ml范围内,二组病人有交叉。而FPSA/TPSA不受此因素及年龄的影响,通过FPSA/TPSA比值达到鉴别前列腺癌或良性的前列腺增生的目的。前列腺癌患者的FPSA/TPSA比值明显偏低,良性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FPSA/TPSA比值显著增高。FPSA/TPSA界限指定为0.15,低于该值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其诊断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88.6%,明显优于TPSA单独测定。

 FPSA检测主要适用于未经治疗、TPSA值为2~20ng/ml病人,当TPSA值低于2ng/ml或高于20ng/ml时,FPSA/TPSA比值并不能用于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的前列腺增生。

正常参考值:0.01~2.0 ng/ml ;FPSA/TPSA:> 0.15 14.α-L-岩藻糖苷酶(AFU)

 AFU是对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检测的又一敏感、特异的新标志物。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类疾患(包括良、恶性肿瘤)。血清AFU活性动态曲线对判断肝癌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和预报复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优于AFP。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血清AFU活力测定在某些转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或子宫癌之间有一些重叠,甚至在某些非肿瘤性疾患如肝硬化、慢性肝炎和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轻度升高,在使用AFU时应与AFP同时测定,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有较好的互补作用。

正常参考值:234~414 μmol/L

15.EB病毒抗体(EBV-VCA)

 EB病毒阳性、鼻咽癌家族史、鼻咽癌的高发区、身体免疫力低下,都可能是患鼻咽癌的高危因素。从理论上讲,如EB病毒检查阳性者,仅是代表患者以前曾经受过EB病毒感染,但它是否是鼻咽癌发病的直接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但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表明,阳性者患鼻咽癌的机会比阴性者大得多。

 鼻咽癌是最常见的EBV感染的上皮性肿瘤,几乎100%的非角化性鼻咽癌都有EBV感染。因此,在鼻咽癌要与鼻咽部的其他癌进行鉴别时,EB病毒血清学检测可帮助诊断。另外,当发现颈部淋巴结出现转移癌时,如果EB病毒血清学检测呈阳性,提示原发肿瘤很可能是鼻咽癌

 EBV在感染过程中形成的病毒特异抗原可以区分为早期抗原(EA)、病毒衣壳抗原(VCA)、核相关肿瘤抗原(EBNA)和膜抗原(MA)。检测这些抗原的相应抗体反应,有助于EBV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VCA抗原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最初感染EBV的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VCA-IgM,之后IgM抗体逐渐减少到无法检出的水平(正常情况下,IgM抗体持续不超过10周。滴度下降,有时起伏。任何急性感染的慢性过程是罕见的),几乎同时VCA-IgG逐渐增加,并可在正常人体内终生存在。若此试验阴性,可以排除EBV感染。

 EBV-VCA抗体临床意义:VCA-IgA≥1:10为阳性,说明感染过EB病毒(多在半年前或很久前),临床上与鼻咽癌、胸腺淋巴上皮癌、胃癌、直肠癌、类风湿性关节炎、非甲非乙型肝炎、红斑痕疮、干燥综合症、Burkitt氏淋巴瘤、免疫缺陷宿主的淋巴瘤等疾病有关。VCA-IgM≥1:5为阳性,说明有近期感染(感染后多在2~3周该抗体升高,在体内持续时间不等),临床上与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紫癜、抽风、川畸病、口腔脱皮等自身免疫病有关;VCA-IgG≥1:80以上者,说明EBV被激活或激活了其它病毒基因及某些细胞基因,可作为EBV或其它病毒感染的参考招标。

正常参考值:EBV-VCA抗体 阴性 16.肿瘤相关物质(TSGF)

 TSGF肿瘤相关物质联合检测(原名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是一种可以简便快速地用于恶性肿瘤早期辅助诊断的新型肿瘤标志物,对疗效观察、人群查体亦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由糖类物质构成的糖脂、糖蛋白、寡聚糖等广泛分布于细胞内外和各种体液中,在细胞发生癌变时其代谢紊乱可引起体液中的含量升高,是国际公认的肿瘤标志物;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也由于其瘤种特异性小而适用于普查筛选。几种小分子的肿瘤标志物组合在一起合称为TSGF,由于TSGF含量在肿瘤早期血清中即会明显升高,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广谱恶性肿瘤早期辅助诊断的理想指标。

 TSGF对癌症早期检测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人群防癌健康检查中应用TSGF的检测及动态跟踪,可有效排除假阳性的干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用以发现无任何症状的早期癌症或早期复发癌症患者,可用于人群健康防癌检查或高危人群筛查,通过定期检测,及早发现癌症,提高治疗效果。建议对自然人群特别是癌症高发区人群每年进行一次TSGF检测。 通过TSGF检测可筛选出的不同瘤种、不同脏器的常见恶性肿瘤多达几十种,表明TSGF是恶性肿瘤的广谱标志。

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SGF含量显著升高,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间差异不明显;而良性肿瘤与健康人群间无显著差异,TSGF是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指标,可在辅助诊断恶性肿瘤方面发挥作用。急性炎症、胶原病等良性疾病会出现一过性的TSGF值升高,经治疗或自然康复,TSGF值会随之下降,而癌症患者TSGF复查值呈现持续阳性,通过短期跟踪检测,即可排除假阳性干扰。临床病例统计表明2499例各类炎症疾病的假阳性为18.7%,随疾病的转归,绝大多数可在一个月内转阴。

 TSGF也是癌症病人治疗效果及动态随访指标,临床应用资料表明癌症病人治疗前TSGF检测值显著升高,经有效治疗后,患者血清中TSGF值明显下降,甚至降至正常水平;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复发或转移的患者,TSGF值反而上升。因此TSGF在疗效观察方面有重要价值,治疗过程中可根据TSGF的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部分急性炎症(肝炎、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等病症可产生交叉反应,引起假阳性。晚期癌症患者TSGF含量可能低于临界值。

 正常参考值:正常人TSGF浓度范围为47±17U/ml;<64U/ml为阴性; ≥64U/ml而<71U/ml为可疑;≥71U/ml为阳性。17.铁蛋白(SF)

 铁蛋白升高可见于下列肿瘤: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肺癌、结肠癌、肝癌和前列腺癌。检测铁蛋白对肝脏转移性肿瘤有诊断价值,76%的肝转移病人铁蛋白含量高于400μg/L,当肝癌时,AFP测定值较低的情况下,可用铁蛋白测定值补充,以提高诊断率。在色素沉着、炎症、肝炎时铁蛋白也会升高。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胞坏死,红细胞生成被阻断或肿瘤组织中合成增多。

正常参考值:男性:30~400 μg/L ;女性:13~150 μg/L 18.β2-微球蛋(β2-MG)

 β2-MG是恶性肿瘤的辅助标志物,也是一些肿瘤细胞上的肿瘤相关抗原。在恶性血液病或其它实质性癌瘤中,突变细胞合成和分泌β2-MG,可使病人血清中浓度显著上升,在淋巴系统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肉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中尤为明显;在肺癌、乳腺癌、胃肠道癌及子宫颈癌等中也可见增高。由于在肿瘤早期,血清β2-MG可明显高于正常值,故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有报道发现恶性疾病时β2-MG在腹水中与血清中的比例明显相关,若两者比值大于1.3时,即考虑为癌肿的表现。

 血清β2-MG不但可以在肾功能衰竭、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及炎症时升高,而且在多种疾病中均可增高,故应排除由于某些炎症性疾病或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所致的血清β2-MG增高。脑脊液中β2-MG的检测对脑膜白血病的诊断有特别的意义。

正常参考值:1.58~3.55 μg/ml 19.胰胚胎抗原(POA)

 胰胚胎抗原是胰腺癌的又一新型、敏感、特异的新标志物,胰腺癌的POA的阳性率为95%,其血清含量大于20U/ml;当肝癌、大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时也会使POA升高,但阳性率较低。

 正常参考值:0~7 U/ml 20.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

 胃泌素前体释放肽是一种新的小细胞肺癌标志物。PROGRP是脑肠激素的一种,是小细胞肺癌增殖因子胃泌素释放肽的前体。PROGRP作为小细胞肺癌标志物有以下特点:① 针对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性非常高;② 较早期的病例有较高的阳性率;③ 健康者与患者血中浓度差异很大,因而检测的可靠性很高。

正常参考值: 4~6 pg/ml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推荐方案(可大大提高肿瘤诊断的阳性率)

肿瘤类型 肿瘤标志物(按检测的顺序排列,如果已确诊,括号内的项目可不检测)肝

AFP + CEA +(AFU)结、直肠、胆道 CEA + CA199(+CA50)

CEA + CA199 + CA242(+CA50)胃

CEA + CA199 + CA72-4 食道

CEA + SCC 肺

NSE + CYFRA 21-1 + CEA +CA125(+CA50+CA199/SCC)乳腺

CA153 + CEA + CA125 卵巢

CA125 + β-HCG + CEA(+AFP+CA72-4)宫颈

CEA + CA72-4 + SCC+(CA125)子宫

CEA + β-HCG + SCC(+SF)肾

CEA + β2-MG 前列腺

FPSA/TPSA + PAP 甲状腺

CEA + TGA + TPOA(TMA)+ T3、T4、FT3、FT4、TSH(+CA199)鼻咽

CEA + SCC + EBV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早期筛查中的应用:

 对于无症状人群,由于多数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低,将其作为普查指标意义并不大。倘若我们用有脏器定位特性或肿瘤专一性的标志物来做普查,就像大海捞针,无从着手,而且费用极大。

 除AFP之外的各种标志物都因组织解剖的关系,在未突破基底膜侵犯粘膜下层之前,其抗原不能入血,所以在血液中Ⅰ期的早期肿瘤很难发现,能检测的都是Ⅱ期以上,并随着病期的发展而升高。不能用于早期诊断。 然而对于有症状的人或肿瘤风险人群,肿瘤标志物作为普查和健康查体的指标有一定参考价值,如甲胎蛋白升高对于曾患有肝炎,肝损伤的人群,将提示肝癌发生增加危险性。在老年人群查体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于男性前列腺癌发生也是主要参考指标。 临床上有肿瘤家族史或征象可疑者,特别是至少出现下述症状之一者都应立即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期尽早发现癌症。☆ 原因不明的疼痛及体重减轻;☆ 伤口长期不愈;☆ 疣或黑痣发生明显变化;☆ 持续性消化不良、便血、血尿;☆ 持续性嘶哑、干咳及吞咽困难;☆ 月经期异常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出血;☆ 耳、鼻分泌物带血、视觉障碍、听力下降、常出现耳鸣现象;☆ 出现肿块或可触及的硬结、硬变;☆ 肝硬化患者检测AFP;☆ 疑有胚胎细胞肿瘤检测AFP、hCG;☆ 男性大于50岁的前列腺腺瘤患者检测PSA;☆ 疑有甲状腺髓质癌或家族中出现过这类癌症的患者检测降钙素CT。

 对于肿瘤标志物初次检测结果阳性而未见任何异常的体检对象,建议每隔三至六周复检一次。若复检结果呈阴性,自然排除肿瘤的可能(可能是良性疾病的一过性升高)。若连续三次呈持续阳性,应引起高度重视,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并结合定位肿瘤标志物测定及各种影像学检查,以便进行肿瘤定位。持续阳性而一时查不出阳性体征者,应继续跟踪作定期复检。还可结合受检者肿瘤家族史和当地癌谱特点进行相关检查,并适当进行预防性阻断干预。

良性和恶性疾病的鉴别原则:

 某些非肿瘤的良性疾病的某些肿瘤标志物浓度也会出现升高,如部分急性炎症:肝炎、结核;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类风湿等;肿瘤标志物浓度在动态观察中一些良性、一过性升高者则会随病情好转而降至正常。相反,是肿瘤者不会下降或反而升高。这实际上是个逐步集中的过程。

 鉴于我国国情,建议初次发现肿瘤标志物检测阳性者,每六周复查一次,若连续二次即十二周(三个月)保持阳性,应进行肿瘤的定位检查。随访办法:至少在三个月内肿瘤标志物浓度已下降的病员,可自然排除肿瘤。

年龄对肿瘤标志物的浓度有显著影响:一项研究报道,通过检测66~99岁健康个体的CA 19-

9、CEA、CA 72-

4、CA 15-

3、AFP和PSA等肿瘤标志物浓度,发现至少40%的个体有一种肿瘤标志物浓度出现升高。

第四篇:肿瘤生物标志物共识

生物标志物共识

引言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相对少见的肿瘤。一些患者因过多分泌的激素而表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例如胰岛素瘤和胃泌素瘤。前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产生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从而产生多样的临床综合征。中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小肠及胰腺)也可产生生物活性的产物,称之为功能性肿瘤。非功能性肿瘤不表现为激素相关的临床综合症,但可产生局部症状,如梗阻、出血、肝衰竭等。

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管理的地域差异性,目前尚缺乏规范化的诊治标准。美国NCCN会议于2007年召开,讨论了临床所面临的问题及需求。

背景

本次会议达到10条共识,主要围绕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的肿瘤血清学标志物进行讨论。尽管影像学方法的发展,早期诊断仍是尚未解决的问题。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有赖于病理诊断,然而通过病理预测肿瘤的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病理基于生物多样性的组织学特征。病理分级包括核分裂象和ki-67指数。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因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的异质性而难以准确估测。NENs的5年生存率波动于15%到95%之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的原发部位、分级及肿瘤进展程度。

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放射性核素、生长抑素类似物、免疫治疗(干扰素)、细胞毒性药物、靶向药物等。由于治疗的昂贵价格及相关毒副作用,监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指导临床选择尤为重要。肿瘤的监测手段主要依靠影像学,然而NEN是相对惰性的肿瘤,尽管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仍然难以实现完全缓解(OR)。由于RECIST标准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迫切需求寻找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神经内分泌肿瘤生物活性及治疗反应。

一些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例如胰岛素瘤、胃泌素瘤及VIP瘤),生物标志物可预测肿瘤的活性,但应用范围局限。如表1.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生物标志物是CgA,然而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且受实验室抗体的差异制约。血清CgA的敏感性是60-90%,而特异性不足50%。血清CgA的监测受许多因素影响,如肾衰、心脏疾病及应用PPI等。

5-HIAA可在血中及尿中监测,可作为中肠类癌综合征的生物标志物。尿5-HIAA需要严格的饮食控制,对预后信息提供有限。

方法(略)

结果

对107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88(82%)个问题达到共识。背景

N NET的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满足临床需求? 17 敏感性是否应>80% 17 特异性是否应>90% 14 阳性预测值是否应>80% 14 阴性预测值是否应>80% 生物标志物样本收集应考虑安全性及简便性? 18 静脉血是最简易的样本来源? 16 是否必须收集肿瘤组织标本? 15 生物标志物应作为人群筛查项目? 17 循环生物标准物应提供多种信息? 17 0型代表肿瘤自然病程,对治疗有用? 17 1型代表干预影响,对NET有用? 15 2型代表临床终点,是NET的核心? 15 2型比1更重要? 2型比0更重要?

0,1,2型生物标志物是理想的? 17 生物标志物与正确诊断相关? 预测治疗有效性的生物标志物很重要? NET生物标志物用于量化肿瘤负荷程度有用? 提供多重信息(超过一种信息)? 15 那些信息应该包含? 肿瘤增殖 13 肿瘤分泌 肿瘤转移 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 16 肿瘤良性生物学行为

共识 95% 100% 78% 81% 76% 100% 88% 未达共识否,89% 100% 100% 100% 83% 未达共识未达共识100% 78% 72% 未达共识83% 76% 未达共识78% 94% 83%

目前生物标志物可提供多重信息?

可产生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应说明? 血液标本采集条件应说明? 诊断

循环生物标志物对诊断是必要的? 循环生物标志物对诊断是有用的? 能否用于确定肿瘤原发部位?

生物标志物应肿瘤类型特异性相关? 目前生物标志物对所有NET诊断有用? 是否应用于区别功能性和非功能性? 与肿瘤负荷相关? 与肿瘤分级相关?

可区别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肿瘤? 支气管肺NETs GEP-NENs生物标志物足够?

是否存在支气管肺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敏感性满足需求? 特异性满足需求? 应用

是否应用于肿瘤诊断? 是否应用于肿瘤治疗监测? 是否对确定治疗反应有用? 是否对应用于确定手术效果?

是否应用于评估肿瘤残余病灶的恶性程度?是否应用于监测微小病灶? 是否应用于定义治愈? 是否应用于预测复发? 是否应用于反应预后? 影像

影像是测量治疗反应的最佳手段? PET-CT最有用?

CT,MRI应作为常规手段 PET-CT是最敏感的检查?

影像作为治疗反应评估手段准确? 不同中心通过影像学监测疾病有差异 RECIST标准对NET适用?

影像学比循环生物标志物更有效?

循环生物标志物是影像学很好的辅助手段?目前生物标志物与影像具有一致性?

理想手段同时包含生物标志物和影像学? 组织化学

诊断NET组化CgA有用? 组化其他标志物有用?

组化其他标志物对诊断有用? 否78% 17 95% 17 100% 13 否75% 17 100% 15 否82% 15 81% 13 否76% 13 76% 未达共识16 否89% 15 否83% 13 否76% 16 否87% 16 否93% 16 否93% 16 88% 17 100% 15 83% 15 83% 16 89% 15 83% 15 86% 17 100% 17 100% 16 89% 未达共识16 88% 14 82% 未达共识14 82% 13 不:76% 未达共识17 100% 13 否76% 17 95% 17 95% 15 83% 17

100%

组化其他标志物对预后有用? 组化其他标志物对靶向治疗有用? NSE有用?

胰抑制素有用?

PHH3比核分裂像评价增殖更有效? 美国与欧洲Ki67检测相同? Ki67在不同实验室有差异? Ki67在不同观察者有差异? Ki67应人工测量? Ki67应眼测法? Ki67应图像分析? 一个肿瘤Ki67均一?

最高Ki67应作为一个增殖热点?

是否应多个活检以确定转移性疾病的ki67? 是否应超过4个活检以确定转移性疾病的ki67?Ki67随疾病变化而改变? 分级标准化是必须的?

根治术后G1和G2应治疗不同? 转移性疾病G1和G2应治疗不同 G3是非异质性肿瘤?

是否应将ki67>20%作为定义G3标准? Ki67用于残余肿瘤评估增殖活性重要? Ki67能预测微小转移?

KI67能预测人群肿瘤复发,但不适用于个体? 循环生物标志物应用于低增殖活性的肿瘤? 循环生物标志物与高增值活性肿瘤相关? CTC 目前CTC对于检测所有NET可靠么? CTC诊断所有NET是否灵敏和特异? CTC能否用于检测不同类型NET?

CTC诊断某种特定NET是否灵敏和特异? CTC与肿瘤负荷相关? CTC与小肠肿瘤负荷相关? CTC与胰腺肿瘤负荷相关? CTC与肿瘤分级相关? CTC可反应预后?

CTC可作为预后生物标志物? 新的生物标志物

新的生物标志物能否用于临床? 新的单组分分析方法应用于NET? 单组分分析不如多组分分析有效?

基因组学技术应用于选择新的生物标志物? 特定突变对于NET生物标志物足够有用? 甲基化模式对于定义NET有用?

未达共识

未达共识 15 否82% 16 否88% 未达共识

未达共识 16 94% 16 89% 13 否76% 14 否78% 16 89% 18 否100% 18 100% 未达共识 17 否100% 18 100% 18 100% 16 否94% 未达共识 16 否94% 未达共识

未达共识 16 否88% 14 81% 16 87% 16 否94% 17 否95% 16 否88% 17 否95% 17 否100% 未达共识 16 否88% 16 否94% 13 否76% 未达共识 15 否82% 13 76% 17 95% 16 89% 18 100% 16 否93% 17

否100%

循环DNA应评估?

miRNA作为循环生物标志物有用?

是否应用代谢方法筛选循环生物标志物? 13 17 75% 75% 95%

1、临床应用共识

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应敏感度至少80%,特异度超过90%,阳性及阴性的预测值至少为80%。尽管专家认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标志物不应该作为人群筛查指标,但他们也认为,生物标记物应尽可能地提供诊断和预后信息。Type0生物标志物(可反应疾病自然病程)和Tpye1生物标志物(表示干预作用)可用于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而Type2生物标志物(替代临床终点的生物标志物)是评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核心。总体而言,包括这3种类型才是理想的生物标志物。

有用的生物标志物应能辅助诊断及预测疗效。低瘤负荷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生物标志物。神经内分泌肿瘤生物标志物应提供多重信息(包括肿瘤增殖活性和转移能力)。专家认为,目前用于临床的生物标志物CgA、B、C、胰多肽和神经激肽A未能满足上述需求。并且,所有可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条件应明确,也应确立血液样本采集及含量测定的具体条件。

2、目前生物标志物的诊断

虽然循环生物标志物是有用的辅助诊断手段,但对于NEN的诊断不是必须的。目前临床应用的生物标志物包括CgA,胰多肽、神经激肽A、NSE、血清素、胃泌素、血或尿的5-HIAA,这些标志物对于确定肿瘤原发部位无提示作用。因此,循环生物标志物应具有肿瘤类型特异性,从而有助于诊断。专家也认为循环生物标志物的测定用于区分功能性和非功能性是有价值的,例如,面色潮红提示类癌综合征,腹泻提示VIP瘤可能。目前生物标志物用于肿瘤负荷、与肿瘤分级、区分恶性程度方面仍未达到共识。

3、支气管NET 专家组认为GEP-NEN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支气管NENs是不恰当的,此外,特异性支气管肺NEN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仍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4、临床应用

专家组认为循环生物标志物应包括多种信息,包括诊断、病情随访、治疗反应性等。此外,循环生物标志物的还应用于判断手术效果、残余瘤的恶性程度、微小病灶、判断手术根治情况等,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应能预测疾病复发及反应预后。

5、影像

影像是用于衡量疗效的最佳方式,而对于最佳成像方法以区分不同类型NENs尚无定论。专家认为CT/MRI与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结合是常规检查。对于部分有条件的医疗中心,PET-CT和68Ga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或18F-DOPA是神经内分泌肿瘤最佳成像方法。此外,不同医疗中心成像质量差异给疾病监测带来困难。RECIST标准用于评估NEN治疗反应是不适合的。循环生物标志物是影像的辅助手段,然而目前研究表明影像与生物标志物的一致性还不足80%。

6、病理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CgA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很有用,但是NSE和胰抑制素的价值不明确。PHH3作为生物标志物仍未达到共识。专家认为,有丝分裂纺锤体标记(mitotic spindle marker)可能比有丝分裂计数(mitotic counting)量化肿瘤增殖更好,但是它尚未广泛应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对美国和欧洲的ki67一致性存在分歧。Ki67可在不同实验室和观察者存在差异,准确界定增殖率仍存在问题。大部分专家推荐Ki67应通过数字图像分析来测量,尽管未普遍应用且仍未被证实优于手动计数,Ki67的眼测法是不准确的。核分裂象和ki67用于评价肿瘤增殖程度并非最佳的方法。整个肿瘤的ki67分布是不均匀的,应该以最高ki67水平构成的增殖热点来定义肿瘤分级。

虽然是否应采取多灶活检评估转移性疾病增殖活性仍未达到共识,但是专家推荐不应多于4个。Ki67指数在病程中会发生改变。分级系统的标准化亟待解决。关于评估术后残余病灶的恶性程度方面,专家认为ki67不能预测微小转移。尽管高ki67与高复发转移风险相关,但只适用于大部分人群,对于个体并不适用。总体而言,循生物标志物与增殖相关,但是目前标志物(CgA,5-HT)不能判断增殖活性及疾病严重程度。尽管ki67具有局限性,它仍然是肿瘤生物学的最好指标,应保留在肿瘤病理评估的项目内。

7、循环肿瘤细胞 许多技术可用于循环肿瘤细胞(CTC)的计数和分离,CellSearch系统是唯一被美国FDA通过的CTC测试系统。该系统通过使用上皮粘附分子作为选择标记物,目前应用于监测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研究表明,循环肿瘤细胞可用于转移性NEN的监测。但是,专家普遍认为,在CTC成为NENs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之前,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目前CTC用于监测所有NEN是不可靠的,CT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不够;此外,CTC也不能检测不同类型的NEN或NEN的亚型。CTC是否能反应肿瘤负荷、分级、预后仍未达到共识,有待于更多关于CTC应用的研究成果证实。

8、新的生物标志物

目前提出了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及组学方法(图3)。神经内分泌肿瘤新的生物标志物是最新的进展,包括针对于GEP-NENs的多组分算法分析全血RNA多基因信号。新的单组分分析应用于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单组分分析不如多组分分析有效,尤其是考虑到多基因信号敏感度和特异度高(>95%)。一致认为,基因组技术应该用于筛选新的循环生物标记物和循环DNA。miRNA是具有潜力的循环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的方法可用于筛选新的循环标志物。专家认为一些新的单组分分析,包括已被用于小肠的CCN2和PNMA2,尚不能用于临床。此外,NENs的突变和甲基化将限制生物标志物的开发及应用。

讨论

生物标志物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尚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包含多重信息的生物标志物将有利于诊断、预后及对治疗反应的评估。仅应用影像学监测疾病进展及疗效并不合理。循环生物标志物与影像相辅相成可提供更多的信息。基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对惰性特点,使得影像及病理用于评估预后有限。因此,临床医师需要通过生物标志物获得持续性实时的预测信息,用于评估肿瘤恶性程度及治疗效果。目前生物标志物存在局限性。首先,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第二,单组分分析不足以判断疾病进展程度、治疗效果和肿瘤生物学行为。最后,免疫组化、影像学证据及循环生物标记物信息之间的线性关系尚未确定。

新的生物标记物包括两类:多基因信号和CTC(循环肿瘤细胞)。具体而言,多基因信号是多组分分析生成分子数据,可提供肿瘤活性和治疗反应的实时信息。专家认为若能准确识别和通过基因组信息测量CTC,它将是最具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目前关于神经内分泌肿瘤CTC应用的研究较少。一项单中心研究表明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瘤负荷与CTC相关。专家认为,初步研究结果已证实CTC的生物学应用和前景,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CTC的单组分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灵敏度和特异度低且提供的信息不足。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于不同部位,除外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如胰岛素瘤或胃泌素瘤),单组分分析已不能满足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标准。

多组分算法分析基于多种变量的关联和标准化,并逐渐被应用于各种疾病。例如Fibro Sure、MammaPrint、Oncotype DX及MammoStrat等。

多组分分析因技术的复杂性,需要特殊的实验室设施。算法构建和分析有助于多基因检测结果的解码,运输和处理样品需要严格的标准。总之,多组分分析比单组分分析筛选生物标志物更为复杂,有必要开发更为完善的统计算法。多组分算法分析可用于评估疾病复杂的生物学特性。过去5年核酸为基础的技术获得发展,有赖于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异质性的深入理解。

专家组认为microRNA是有潜力的NEN生物标志物。miRNA的不重叠表达可用于筛选中肠(胰腺和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总体而言,血清和组织的miRNA表达的浓度之间有弱的关联。神经内分泌肿瘤miRNA表达浓度的上调和下调已经引起重视,但需要应用算法分析来确定临床价值。在2013年,美国临床化学协会(AACC)发现miRNA表达浓度检测和定量是并不强劲、快速、简便、准确,可重复性不高,且价格昂贵,不同检测实验室之间或同一实验室不同供应商试剂均有差异。

专家认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基因组学的多组分分析技术筛选生物标志物有效,尤其是NETest(一种基于51标记基因与算法的qRT-PCR分析技术,在GEP-NEN检测中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5%)。该检测可提供疾病状态的多重信息,并可反应NEN疗效。另外,它比其他单组分分析更准确,并不受PPI应用的影响。专家认为多组分算法分析对于非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如副神经节瘤)或混合上皮神经内分泌肿瘤(如前列腺)是否恰当仍不可知。专家建议实验室试验应首先在一个中心实验室进行。

基因转录多组分算法分析用于NEN的鉴别的数据不足,如激素过量(例如甲状腺和绝经期)、焦虑或高敏状态。多组分算法分析能否为影像提供辅助信息,或用于评价复发转移风险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同理,基因组多组分算法分析用于判断带瘤患者复发风险可指导治疗选择。因此,高危低瘤患者将被给予更多的积极治疗,包括手术和化疗。专家组认为NETest可确定肿瘤进展、药物疗效、评估原发肿瘤根治术效果,或减少肝切除或射频消融后的瘤负荷。

结论

目前神经内分泌肿瘤生物标志物有很多局限,临床迫切需求能反应疾病活性及疗效的循环生物标志物。多组分分析基因组学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如图4.虽然组织标本的生物标志物数据可以提供上述信息,但是血液标本因简单易得、重复性高、实时性而成为首选。NETest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大潜能,但是CTC和miRNA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迫切需要通过多组分算法分析的临床研究确定临床应用价值。专家认为,血液基因转录分析的临床试验应能识别适用于临床的最佳信息。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每3个月抽血进行检测可检测肿瘤进展程度。生物标志物可反应疾病进展程度及提供无效治疗的证据,其意义逐渐提高。

第五篇:肿瘤检查项目

肿瘤检查项目大全

肿瘤的诊断,除了病人的自我检查以及医生的视、触、叩、听等一般检查之外,临床上还需进行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波检查、内窥镜检查、手术探查等特殊检查。

食管癌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0 万人死于食管癌。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在40 岁以上。

早期无吞咽困难,但有的病例可有咽下食物梗阻感,胸骨后针刺样疼痛或烧灼和食管内异物感。随病情发展,症状逐渐加重。当癌肿引起的食管痉挛、水肿及炎症消退,或部分癌肿脱落后,梗阻症状可暂时减轻。持续胸痛或背痛多表示癌已侵犯食管外组织。如侵犯喉返神经,可发生声音嘶哑;癌肿侵入主动脉,可引起大呕血;如侵入气管,形成食管气管瘘,或由于高度阻塞致食物返流入呼吸道,可引起进食时呛咳及肺部感染。

【检验项目选择】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便隐血试验。

【检验结果判定】

(1)血红蛋白进行性降低。

(2)血钾、钠、氯化物减低。

肺癌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尤其在发达国家。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高峰发病年龄在60-79 岁之间。男女患病率为2.3∶1。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咳嗽、咯血、胸痛、胸闷、气急、发热、喘鸣、消瘦及恶病质等。

【检验项目选择】

血常规,尿常规,血沉,肝功能,肾功能,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转铁蛋白,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痰涂片、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脑脊液常规、生化找癌细胞(必要时),胸水常规。

【检验结果判定】

(1)痰涂片找癌细胞,阳性率可达60%-90%。

(2)血清转铁蛋白可降低。

(3)血清癌胚抗原可增高。

(4)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可增高。

胃癌

胃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癌肿,胃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差异很大。日本、智利、芬兰等为高发国家,而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则发病较低,两者发病率可相差10 倍以上。我国也属胃癌高发区,其中以西北地区最高,东北及内蒙古次之,华北华东又次之,中南及西南最低。本病的检出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胃癌多发于40 岁以上,41-60 岁者约占2/3,男女之比约为3.6∶1。

临床表现为早期有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厌食肉类,晚期有进行性消瘦、贫血、低热、食欲消失、低蛋白血症致全身浮肿。

【检验项目选择】

血常规,血沉,便常规、隐血试验,胃液检查,血清胃泌素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

【检验结果判定】

(1)血液检查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血沉大多增快。

(3)便隐血试验多持续阳性。

(4)胃液可混有血液或呈咖啡色样沉渣,乳酸、乳酸脱氢酶、β葡萄糖醛酸酶增高。

(5)血清胃泌素显著升高。

(6)血清癌胚抗原(CEA)可呈阳性。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可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混合型3 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为肝细胞型。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流行病学调查,肝癌的病死率地理差别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世界范围内肝癌死亡率列第五位。

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食后闷胀、腹内肿块、肝脾肿大、黄疸、腹水、尿黄等。

【检验项目选择】

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测定,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同工酶,血清铁蛋白(SF),α1 抗胰蛋白酶(α1-AT),甲胎蛋白(AFP),腹水涂片、生化检查。

【检验结果判定】

(1)甲胎蛋白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有较强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其阳性率为70%左右。

(2)血清铁蛋白虽非特异性,但除肝癌、胰腺癌中度升高外,其他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直肠癌均不升高,阳性率为66%。肝癌患者治疗有效者血清铁蛋白下降,而恶化和再发者升高,持续增高则预后不良,故血清铁蛋白测定可作为疗效监测手段之一,特别是对A FP 阴性的患者尤有意义。

(3)α1 抗胰蛋白酶(α1AT)测定,肝癌的阳性率为65%。

(4)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同功酶测定,肝癌的阳性率为50%。

(5)凝血酶原测定,肝癌的阳性率为72%。

心脏粘液瘤

心脏粘液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脏原发性肿瘤,多属良性,恶性者少见。粘液瘤可发生于所有心脏的心内膜面,95%发生于心房,约75%位于左心房,20%位于右心房,左、右心室各占2.5%。左心房粘液肿瘤常发生于卵圆窝附近,临床上常因瘤体堵塞二尖瓣口,导致二尖瓣口狭窄或关闭不全,粘液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中年,以女性多见。

【检验项目选择】

血常规,血沉,血清蛋白电泳。

【检验结果判定】

(1)血红蛋白降低。

(2)血沉可增快。

(3)血清蛋白电泳α2 及β球蛋白增高。

乳腺癌

乳房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系源于乳腺的上皮组织(乳癌),少数可源自乳房的各种非上皮组织(各种肉瘤),偶可见到混合性的癌肉瘤。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40-60 岁的妇女,30 岁以下的女性发病机会较少,20 岁左右的青年女子多数为良性纤维腺瘤。乳腺癌早期为无痛的单发小肿块、质硬、表面不平滑、境界不清楚、活动性差、或与皮肤粘连,使皮肤凹陷,乳头下陷或移位。晚期癌肿块侵入胸肌筋膜,并与之固定,肿块不易移动。进一步发展,形成皮肤水肿并呈橘皮样改变,以后发生溃破、出血,扩散至乳房及其周围皮肤、腋窝,锁骨上淋巴结则发生很多硬的小结节并肿大。

【检验项目选择】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清酸性磷酸酶(ACP),血清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抗原(TPA)。

【检验结果判定】

(1)血清酸性磷酸酶(ACP)可升高。

(2)血清癌胚抗原(CEA)可增高。

(3)组织多肽抗原(TPA)可增高。

大肠癌

大肠癌包括直肠与结肠部分癌瘤,直肠癌发生的原因,到当前为止仍然不十分明了,不过多数认为可能与食物或遗传有关。在食物方面,由于人们对肉类、蛋白质、脂肪的摄取量提高很多,大肠癌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遗传方面,肠癌病人的家族人群患癌的机会比一般人高。总之,肠癌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绝对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导致的,而且它是由多种步骤演变而成。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腹胀、腹痛、大便脓血或大便变形等。

【检验项目选择】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试验,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

【检验结果判定】

(1)血红蛋白可降低。

(2)定期做便隐血试验,对早期发现大肠癌有着重要的意义。(3)血清癌胚抗原(CEA)增高,原发性结肠癌阳性率为45%-80%。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有很大差别。欧美各国发病率较高,东方发病率比较低。但是,近几年,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临床表现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尿流变细变慢,严重时可出现血尿、尿痛、尿潴留等。

【检验项目选择】

尿常规,尿液涂片找前列腺癌细胞,前列腺液检查,血清酸性磷酸酶(AC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血清精浆蛋白(r-Sm)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 K-BB)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骨髓酸性磷酸酶(BMAP)测定。

【检验结果判定】

(1)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增多。

(2)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均可升高。

(3)血清精浆蛋白(r-Sm)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和转移时均可升高。

(4)血清肌酸激酶(CK-BB)89%可出现阳性,治疗后可消失。

胰腺癌

胰腺癌大约占人类全部癌症发病率的3 %,占全部癌病死亡率的5 %左右。多数胰腺癌发生在65 岁以后。吸烟是惟一已知的致病危险因素,可以增加胰腺癌的发病机会达2-3 倍。胰腺癌的发病还与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以及与接触环境中某些化学致癌物有关。病人可出现厌食、体重减轻、放射性背痛、黄疸、肝脾和胆囊肿大等症状。

【检验项目选择】

便常规、隐血试验,尿三胆,肝功能,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酞酶(γ-GT),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脂蛋白-X(Lp-X),血、尿淀粉酶,脂肪酶测定,血清胰腺转肽酶(PGGT)、总转肽酶(TGGT),血糖及糖耐量试验,糖抗原Ca19-9,胰胎抗原(PoA),胰腺相关抗原(PCAA),胰腺特异性抗原(PaA),血清癌胚抗原(CEA)。

【检验结果判定】

(1)便隐血常呈阳性。

(2)在阻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强阳性,完全阻塞尿胆原可为阴性,粪胆原减少或消失。

(3)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含量均升高,提示胰管梗阻合并胰腺炎。

(4)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酞酶(γ-G T)、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脂蛋白-X(LP-X)等均升高。

(5)血清胰腺转肽酶(PG GT)、总转肽酶(TG GT)之比>1,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较大。

(6)血糖及糖耐量试验升高,提示胰岛细胞被癌细胞破坏。

(7)血清癌胚抗原可升高。

(8)糖抗原被认为是诊断胰腺癌的重要指标,诊断正确率可达90%。

(9)糖抗原Ca19-

9、胰胎抗原(PoA)、胰腺相关抗原(PCA A)的阳性率在67%以上。(10)胰腺相关抗原(PCA A)与胰腺特异性抗原(PaA)联合监测诊断率可达成94%。

膀胱癌

膀胱癌是指膀胱原发的癌肿。依其浸润深度的不同,可分为原位癌或浸润癌,膀胱癌在泌尿系统各癌肿中,发病率较高。以间隙性无痛性肉眼血尿为特点,可伴尿频、尿急、尿痛等类似膀胱刺激症状,晚期有严重贫血。

【检验项目选择】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沉渣脱落细胞检查。

【检验结果判定】

(1)晚期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

(2)尿沉渣脱落细胞检查阳性率约在50%-70 %。

恶性葡萄胎

葡萄胎的水泡样组织已超过子宫腔范围,侵入子宫肌层深部或在其他部位发生转移者,称为恶性葡萄胎。5%-20 %的葡萄胎可变成恶性葡萄胎或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虽具有恶性肿瘤特点,但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较绒毛膜癌为好。临床表现为停经、阴道流血、子宫体异常增大,个别恶性葡萄胎病人,绒毛侵蚀穿破子宫肌层及浆膜层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腹腔出血,急性腹痛,出血多时可发生休克。

【检验项目选择】

血常规,血或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

【检验结果判定】

(1)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

(2)血或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含量较正常高,尿稀释试验常在1:500 以上仍为阳性,且停经12 周以后仍不下降。

常用的乳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项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