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植物提取物工艺及检测技术
编辑:红尘浅笑 识别码:23-1021706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04 01:04: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植物提取物工艺及检测技术

植物提取物技术工艺

编著:魏少东

第一部分 主要的工业提取技术

一、常规提取物方法

1、煎煮法:

简介--水做溶剂,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但又对有效成分不清楚的,且对热较稳定的药材;缺点—用水煎煮,浸提液中除有效成分外,往往杂质较多,尚有少量脂溶性成分,给精制带来不利。

2、浸渍法:

分类--按照提取温度和浸渍次数分为冷浸渍法、热浸渍法和重浸渍法。缺点—静止状态,不宜用水做溶剂,通常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密闭浸渍,此法不能制得高浓度的制剂。

3、渗沥法

4、回流法:

简介—用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提取药材成分,将浸提液加热蒸馏,其中挥发性溶剂馏出后又被冷凝,重新流回进出器中浸提药材,这样周而复始,直至有效成分回流提取完全。

二、超声波提取

三、微波提取(非电离的电磁辐射)

四、酶解细胞壁提取

主要的工业分离技术

1、树脂分离技术

2、工业萃取技术:①有机溶剂萃取技术;②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③微波萃取;④新型氯氟碳溶剂萃取—例如英国最近发明的Klea惰性溶剂,可以在低压室温下萃取,节省能源,又避免热破坏。

二、功效成分的含量检测方法(2种)

1、分光光度法(例如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此法在国内普及较早,对于某类物质的检测都有一些经典的方法,如总黄酮的芦丁比色法、总多酚的盐酸-香草醛法、多糖的硫酸苯酚法等等;但是由于分光光度法自身的缺陷,如不能检测出总含量中各具体成分的含量比例,也不能检测出是否添加了化工合成产品,而且易受提取物中其他杂质含量影响等,其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是一种正在普及的检测技术,在植物提取物行业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主流手段,特别是近年来指纹图谱概念的兴起,使得更多的厂家把高效液相法作为含量测定手段,并制定HPLC指纹图谱。

第二篇:植物提取物原花青素提取工艺

--巴科医药

植物提取物原花青素提取工艺

原花青素可以显著提高机体抗衰老能力,改善心血管功能,预防高血压,增强人体抗突变反应能力,甚至对动脉硬化、胃溃疡、肠癌、白内障、糖尿病、心脏病、关节炎等疾病都有治疗作用。追本溯源,原花青素最重要、最根本的作用是清除体内多余自由基,其他功能应该说都是它的衍生功能。

葡萄籽愿花青素的提取和分离可采用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较大的溶剂冷浸,提取物用乙酸乙酯等溶剂萃取,萃取物用柱层析法分离,可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手性吸附柱层析、高效液相层析等。在原花青素中,以低聚原花青素(OPC)特别是二聚体抗氧化性最强,因此低聚原花青素在葡萄籽提取物中的含量已成为产品质量的最关键指标。

1.原花青素的提取

葡萄籽是葡萄酒的副产品,占整粒葡萄的4%~6%。葡萄籽壳中原花青素含量比仁中的要高很多。目前普遍采用先脱脂后提取工艺,脱脂方法对原花青素的提取率和质量会产生影响。脱脂方法有压榨法、溶剂法和超临界C02萃取法等。压榨法因其提取率低,浪费大,现已不多见。溶剂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成本低廉,且提取率也可观。另外,用超临界C02萃取,因为没有光和空气的干扰,可以减少在其他提取方法中遇到的聚合度降低的现象。Tipsrisukond等报道,用超临界C02萃取法得到的提取物比用传统方法所得到的抗氧化性高很多,且提取物无须浓缩。但该法对工艺要求较高,目前还不易于推广。

油脂分离之后,一般采用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来对籽壳进行萃取,得到的壳渣经加热脱除溶剂,溶剂可以循环使用。萃取液

经过滤、喷雾干燥,即可得到原花青素粗品。

2.原花青素的提纯

原花青素粗提物的精制可采用溶剂萃取分级、活性炭吸附分离、大孔树脂吸附层析分级等方法。另外还有醋酸铅沉淀法,聚乙烯毗咯烷酮(PVP)吸附法等精制方法,但前者须脱铅,繁琐费时,脱铅不完全还将影响食用;后者价格昂贵,不经济。而溶剂萃取法简便,省时经,是精制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较好方法。吸附层析法则可使溶剂洗脱产物纯度提高到90%以上,洗脱物比粗提物更适用于功能性食品和医药。

溶剂分级精制

取一定量粗制原花青素,加入醇水配制成溶液,然后用乙酸乙酯进行分级萃取,比例为1: 3.5(原花青素溶液:乙酸乙酯)。水层则再用正丁醇进行萃取。经测定,乙酸乙酯萃取液

--巴科医药

A1、正丁醇萃取液A2和正丁醇萃取后的残液A3经真空干燥后,得到的萃取物A1、A2和A3的原花青素含量分别为4.85%、3.56%和3.34%。

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不吸附物中的原花青素含量很高,但是其抗氧化作用远不如溶剂分级精制法中的乙酸乙酯萃取物。

第三篇:植物提取物抗氧化成分及研究进展

植物提取物抗氧化原理及成分研究

抗氧化是抗氧化自由基的简称。因为人体常与外界接触,平时的呼吸、外界污染、放射线照射等因素会导致人体内产生自由基,过量的自由基会导致人体癌症、衰老和其它疾病,而抗氧化自由基(以下简称“抗氧化”)可以有效克服这些危害。因此,抗氧化已成为保健品和化妆品市场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从多种类植物提取物抗氧化成分及其原理出发,阐述了各界近年来利用植物对抗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一、植物提取物抗氧化原理

不同的植物提取的有效成分不尽相同,同样,抗氧化作用的植物提取物也有很多不同成分,其作用机理也有所区别,西安源森生物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

(一)作用于与自由基有关的酶

与自由基有关的酶类分为氧化酶与抗氧化酶两类,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体现在抑制相关氧化酶的活性和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两方面。1.抑制氧化酶的活性

生物体内许多氧化酶,如P-450 酶、黄嘌呤氧化酶(XOD)、脂氧化酶、髓过氧化酶(MPO)和环氧酶等,与自由基的生成有关,能诱发大量的自由基。

另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缺血再灌注时活性增加,产生大量NO而导致氧化损伤。

研究表明,许多植物提取物对上述各种氧化酶有抑制作用,从源头抑制自由基生成。黄酮类化合物中的槲皮素、姜黄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可抑制 iNOS 的活性,从而起到抗氧化作用;绞股蓝皂苷可以降低异常增高的XOD 和MPO 的活性,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氧化应激,延缓肾脏损害的进展。2.增强抗氧化酶活性

机体存在具有防护、清除和修复过量自由基伤害的抗氧化酶类,如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等。SOD 是体内超氧阴离子的主要清除者,将其催化分解为H2O2,但H2O2也具有氧化损伤作用,CAT 将其转化为O2和 H2O。同时 H2O2也可通过 GSH-Px 的催化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反应生成H2O,同时生成氧化型谷胱甘肽。

许多研究表明,植物提取抗氧化成分不仅能防护体内抗氧化酶,还能增强机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如黄酮类中的槲皮素能减少胰岛β细胞的氧化损伤,同时还能恢复Fe2+致肾细胞损伤动物的SOD、GSH-Px 和CAT 的活力;皂苷类物质对氧自由基本身影响较少,但大多能提高体内 SOD、CAT 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强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

此外,一些天然物质可在基因与转录水平上诱导体内抗氧化酶如 SOD 的表达,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二)抗氧化成分之间互补和协同作用

植物提取物抗氧化成分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关系,在体内通过电子和 / 或质子转移、作用于氧化酶和抗氧化酶、螯合钝化过渡金属离子、影响基因表达等途径联合发挥抗氧化作用。

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和西洋参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并且随着浓度上升,协同增效作用也相应增强。VE 和VC对鹰嘴豆抗氧化多肽的还原能力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且VC与鹰嘴豆抗氧化多肽的协同作用较VE更强,所有的协同作用随添加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三)直接清除或抑制自由基

植物提取物能够作为氢质子或电子的供给体,直接猝灭或抑制自由基,终止自由基的连锁反应,发挥抗氧化功能。1.提供质子

大部分抗氧化成分都是氧自由基清除剂,如多酚类物质、甾醇、VE等,原因之一是其本身可以释放出体积小、亲合性很强的氢质子,捕捉高势能的极活泼的自由基使之转变为非活性或较为稳定的化合物,同时自身转变成较氧化链式反应生成的自由基更稳定的物质,从而中断或延滞链式反应。2.提供电子

植物提取物发挥抗氧化作用的另一个原因是通过电子转移直接给出电子而清除自由基,如多酚类、植物多糖、维生素等。β-胡萝卜素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能通过提供电子抑制活性氧的生成达到清除自由基的目的;而VC是通过逐级供给电子而转变成半脱氢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以实现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目的。

(四)螯合钝化过渡金属离子

过渡金属离子(如 Fe2+、Cu2+等)在氧自由基产生过程中是必需的,如 F e2 +既能介导脂质过氧化,也是•OH 等自由基产生的催化剂。

植物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4-酮基,5-羟基的分子结构,且B 环3′和4 ′位的连位羟基含有孤对电子,因而能螯合金属离子。能通过配位电子螯合钝化促氧化金属离子的抗氧化成分还有单宁、多糖、活性肽、植酸、柠檬酸等。

二、植物提取物抗氧化成分研究

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皂苷类、维生素类、多酚类、多肽类和多糖类等,这些成分大多从谷物、中草药、蔬菜、水果、植物饮品和香辛料提取而来。西安源森生物就以上几类物质的抗氧化性进行说明:

(一)生物碱类

生物碱(alkaloids)是一类大多具有复杂含氮环状结构、显著生理活性的有机化合物,绝大多数分布在高等植物中,尤其是双子叶植物,如毛茛科、罂粟科、茄科、芸香科、豆科等。影响生物碱抗氧化活性的结构因素主要是立体结构和电性,杂环中氮原子越“裸露”在外,越有利于充分地接近活性氧并与之反应,抗氧化效果就越好;供电子基团或者能使氮原子富有电子的结构因素也可增加其抗氧化活性。

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生物碱类有马钱子碱、苦豆碱、四氢小檗碱、去甲乌药碱、木兰碱、川芎嗪、小檗碱、海罂粟碱、药根碱、番荔枝碱等。

(二)皂苷类

皂苷(saponins)是中草药中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根据苷元的化学结构不同分为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两类,前者多存在于百合科和薯蓣科植物中;后者多存在于五加科和伞形科等植物中。

近年研究表明,大多数皂苷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包括:五加科皂苷(包括人参、西洋参、刺五加)、豆科(包括黄芪、大豆、甘草)等。绞股蓝、红景天、灯盏花、七叶、柴胡、苦瓜、虎杖、罗汉果、油茶等所含的总皂苷成分也具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西安源森生物公司给i以五加科皂苷、豆科皂苷和红景天、虎杖、苦瓜提取的总皂苷成为作为抗氧化类主打产品。

(三)维生素类

维生素(vitamins)既是不可少的食品营养素,也是人体最重要的抗氧化物质。植物中的抗氧化维生素主要有VE、VC 和胡萝卜素,但它们在特定情况下也可成为促氧化剂。1.V E VE 是各种生育酚的统称,其中α-生育酚生物活性最大,若以它为基准,β-生育酚、γ-生育酚和δ-生育酚的生理活性分别为 40%、8% 和 20%,其余活性极其微弱。在大多数情况下,VE 的抗氧化作用是与脂氧自由基或脂过氧自由基反应,向它们提供氢离子,使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中断,是最重要的脂溶性断链型抗氧化剂。2.VC VC 又称抗坏血酸,是含有 6 个碳原子的α-酮基内酯的酸性多羟化合物。具有可解离出氢离子的烯醇式羟基,是最重要的水溶性捕捉型抗氧化物,能通过逐级供给电子而实现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还能保护 VE 和促进 VE 的再生。3.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共有600余种,均为具有11 个双键的类异戊二烯结构,β-胡萝卜素是典型代表。研究发现有显著抗氧化性的还有叶黄素、玉米黄质、番茄红素和虾青素等。

β-胡萝卜素是VA 的前体,由4 个异戊二烯双键首尾相连而成,分子两端各有一个β-紫萝酮环,主要有全反式、9-顺式、l3-顺式及 l5-顺式 4 种形式。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能通过提供电子抑制活性氧的生成达到清除自由基的目的。

叶黄素共有 8 种异构体,主要存在于甘蓝、菠菜等深绿色蔬菜及金盏花、万寿菊等花卉中。玉米黄质主要存在于枸杞子、玉米、菠菜和亚洲柿子等食物中。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总是伴生存在,作用也十分近似,主要表现在抗氧化方面,能减少氧化胁迫对眼睛的伤害,即对视网膜黄斑部由光线所诱发的氧化作用有抵抗能力,能够预防因视觉斑降解引起的衰老。另外还能预防晶状体中蛋白和脂质的氧化,从而降低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

番茄红素是一种无环类胡萝卜素,化学结构是一个非环的、含有11 个共轭双键和 2 个非共轭双键组成的线性全反式结构。能接受不同电子的激发,生成基态氧或三重态氧番茄红素,一个三重态氧番茄红素可猝灭成千上万个单线态氧自由基,抗氧化能力是 VE 的100 倍、VC 的 1000 倍,是自然界最强的延缓衰老的抗氧化剂。

虾青素是一种特殊的氧化型类胡萝卜素,不仅同其他类胡萝卜素一样在分子中有很长的共轭双键,而且在其两个紫罗兰环的 3、4 位上各有一个羟基和不饱和酮基,这种相邻的羟基和酮基可构成α-羟基酮。这些结构都具有比较活泼的电子效应,能向自由基提供电子或吸引自由基的未配对电子,极易捕获自由基,因此虾青素具有较一般类胡萝卜素更强的抗氧化性。

(四)多酚类

植物多酚类抗氧化物质就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鞣质、类黄酮、酚酸3 大类。1.鞣质类物质

鞣质类又称单宁(tannins),在植物中广泛分布,通常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在 500~3000 的植物多酚。根据分子结构不同和水解难易可分为 3 类:水解鞣质(如没食子单宁、鞣花单宁)、缩合鞣质(如原花色素、低聚原花色素)、缩合鞣质与水解鞣质中的葡萄糖以碳键连接而成的复合鞣质(如山茶素 B、番石榴素 A)。

影响鞣质类抗氧化活性的因素有3个:单元的结合方式;羟基是否游离;六羟基二苯甲酰基(HHDP)、没食子酰基(gall)、脱氢六羟基二苯甲酰基(DHHDP)基团的种类及数量。当单宁结合单元(如儿茶素)以可水解的酯键、苷键结合时,分子的抗氧化能力增强,而以碳碳键结合成缩合型时,分子抗氧化能力大大下降;酚羟基游离时有利于活性上升;HHDP、gall、DHHDP 基团的活性顺序为HHDP > gall > DHHDP,在结合单元中,这 3 个基团数目越多,活性越大。

2.类黄酮物质

类黄酮(flavonoids)也称为黄酮类化合物,在多酚类物质中种类最多,几乎所有植物的所有组织均含有这类天然产物。泛指两个苯环(A -与 B -环)通过中央三碳键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可进一步分为黄酮类、黄酮醇类、黄烷酮类、二氢黄酮醇类、黄烷-3-醇类(也即儿茶素类)、异黄酮类、查尔酮类及花色素类等亚族。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抗氧活性,其抗氧活性的大小与化合物的结构密切相关。酚羟基及其取代基位羰基、羟基成苷、羟基甲基化和Δ2(3)双键)的位置和数量是确定其抗氧化活性的重要因素。

一般认为,B环上的邻二酚羟基对黄酮类抗氧化活性起主要作用;一个环上的邻二羟基与另一个环上的对二羟基产生很有潜力的抗氧化性,A 环上的 5、7、8 位增加羟基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抗氧化能力。许多黄酮类化合物显示出明显的抗氧化特性,代表性的有刺槐素、槲皮素(栎精)、柚皮素、黄杉素、茶多酚、大豆异黄酮、三羟基查尔酮、矢车菊色素等。3.酚酸类物质

酚酸是指同一苯环上有若干个酚性羟基的一类化合物。自然界植物中发现的具有抗氧化性的酚酸类物质可分为 3 类:第1 类是羟基苯甲酸及其衍生物,如原儿茶酸、没食子酸、丁香酸等;第 2 类是鞣花酸及其衍生物,如3-羟基苯乙酸;第3 类是羟基肉桂酸(羟基苯丙烯酸)及其衍生物,如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迷迭香酸、香豆酸、芥子酸等。

酚酸类物质的抗氧化能力,在化学结构上的规律与黄酮类一样,即凡在苯环上具有相邻酚性羟基者,比没有的要强得多,如具有联苯三酚结构的的没食子酸及其各种衍生物,比只有两个羟基的强。而具有邻苯二酚结构的如绿原酸、咖啡酸、迷迭香酸,其抗氧化能力远比只有一个羟基的阿魏酸、芥子酸强。

(五)活性肽

具有抗氧化性质的多肽类物质被称为抗氧化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s)。国内外研究人员已从不同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中提取到各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肽类物质,然而能了解细致分子结构,并进行相关机理研究的天然抗氧化肽仅限于谷胱甘肽,更多的是各种天然蛋白酶解物中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低分子混合肽,如大豆肽、玉米肽、小麦肽、米糠肽、花生肽。此外,在黑米、菜籽、灵芝、桂花、枸杞等植物蛋白质原料中均获得了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活性肽。西安源森生物实验室研究表明:构成肽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及氨基酸排列顺序决定着肽的抗氧化能力。具有抗氧化能力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半胱氨酸、组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精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5-羟色氨酸等。

(六)多糖类

多糖(polysaccharides)是由10个以上多种单糖聚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物质。近年来,人们对多糖及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作用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识。

已有大量研究指出,从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抑制亚油酸氧化等抗氧化作用。枸杞多糖、金樱子多糖、黄芪多糖、油柑多糖、牛膝多糖、大蒜多糖、三七多糖等 100 多种植物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植物多糖不断被发现。

(七)其他类

还有许多成分如萜类(苍术酮、生姜单萜)、醌类(丹参醌、大黄蒽醌)、褪黑素等均为有效的植物源抗氧化成分。

三、结语

研究资料显示目前大多数抗氧化研究均采用体外实验,整体或在体实验资料较少,难以系统、准确地反应天然成分抗氧化作用的全貌。以整体实验为主,体外实验为辅,综合酶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建立一套全面客观、高效快速的动物实验模型来综合评价物质的抗氧化性是以后研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为保健品市场提供有效应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帕金森症、老年痴呆等病症的优质抗氧化类植物提取物之外,西安源森生物公司已将“安全抗氧化植物提取物的营养保健食品应用”列为主要研究课题之一,以紧抓《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所带来的市场机遇。

第四篇:植物提取物产品功效与归类

植物提取物 产品功效

(1)芦荟提取物:有很好润滑和保湿作用,还可消炎、抗炎和促进损伤皮肤愈合。

(2)积雪草提取物:具有杀菌、消炎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厚度,用于粗糙、干裂皮肤和唇的护理品。抗皱化妆品。

(3)人参提取物:具有促进肌肤功能、增加皮肤活力、保护皮肤等功能。中医认为,人参有养颜润肤、延年益寿的功能。用于皮肤,具有抗衰老、抗皱的效果。特别适合干性与过敏皮肤。(4)葡萄柚提取物:具有清新、镇静、舒缓等功能。

(5)山楂提取物:具有活血、活化肌肤、滋养收敛、促进肌肤功能的作用,特别适合油性皮肤。(6)啤酒花提取物:具有镇静、放松、滋养皮肤的功能,特别适合于中性与易过敏性皮肤。(7)七叶树提取物:具有活血、促进吸收、增强皮肤活力的功能,特别适合中性与油性皮肤。(8)马尾草提取物:具有收敛、促进强化皮肤功能的作用,特别适合于油性与过敏的皮肤。(9)鼠尾草提取物:杀菌消炎、镇静、止痛、调节月经周期。

(10)猕猴桃提取物:富含天然果酸、无机盐、矿物质、糖、维生素C等,具有保湿、护理皮肤等功能。

(11)柠檬提取物:抗菌、美白、收敛。

(12)柠檬提取物:粉状,水溶性产品,富含维生素VC、VB族、天然果酸及矿物质,具有收敛、抗菌、美白、清爽、保湿等功效。

(13)燕麦提取物:具有止痒、活血、镇静、营养、促进皮肤活力的功能。

(14)木瓜提取物:天然木瓜中提取,具有促使皮肤再生、紧肤、护理皮肤、保湿美白等功能。(15)桃子提取物:具有清新、抗炎症、紧肤、保湿、促进皮肤再生等功能。

(16)迷迭香提取物:无色产品,具有保护皮肤、活血、强化皮肤、促进皮肤机能等作用,特别适合干性至油性皮肤。

(17)海藻提取物:具有镇静、滑爽润肤的功能,并有瘦身减肥功效,特别适合中性至干性皮肤。(18)当归提取物:具有活血、补血、养血的功能,常用于女性滋补,可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滋养、美白肌肤。

(19)金银花提取物:具有祛痱止痒、清热解毒、抑菌、抗粉刺、抗炎等功效。

(20)葛根提取物:具有清热、解酒、延缓衰老等功效。含丰富的黄酮类物质、护理皮肤。(21)甘草提取物:具有抗炎、舒缓、解毒、抑菌、促进免疫、美白、抗粉刺、抗衰老等功效。(22)槐花提取物:含丰富芦丁,具有止血、收敛、抗炎、抗辐射、防晒、防冻伤、治疗牙龈出血等作用。

(23)佛手柑提取物 : 提神醒脑,调节皮脂分泌,适合油性、暗疮皮肤使用,止痛抗菌、除臭、镇静(刺激敏感皮肤,不能照射阳光)。

(24)花青素提取物:高活性产物,迄今为止最高效的抗氧化物,除自由基剂,被眷为“生命青春素”,相对VA,VE,抗氧化自由基的功效强20-50倍。

(25)茶多酚提取物:从绿茶中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能很好地调节皮肤的酸碱度,抑制皮脂分泌的多余油脂,并能与皮肤表面的油脂发生脂解及氧化反应,使多余油脂分解代谢,因此具有深层去油作用,同时,茶多酚有很强的供氧功能,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杀灭暗疮棒状杆菌。(26)薄荷提取物:止痛、消炎抗菌、收敛、退烧、收缩血管、清凉、清除黑头粉刺

心脑血管方面

白藜芦醇98% 橙皮苷90% 95% 98% 淫羊藿甙98% 柚皮甙98%

做皮素95% 西番莲提取物3%黄酮

葛根提取物40%葛根异黄酮,80%葛根素

娑罗果提取物 18%,20%七叶皂甙 UV/HPLC 生姜提取物5%姜辣素

欧洲樾橘提取物 25%花青素UV检测 37%花色甙HPLC检测

第五篇:射线检测工艺

射线检测工艺

1目的:为保证射线检测操作的规范性、底片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信特制定本工艺,本工艺规定了射线检测人员资格、所用设备、器材、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底片评定等内容。2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在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全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和γ射线检测。对钢制和镍及镍基合金,适用厚度范围为2-250mm ;对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适用厚度范围为2-80mm;对钛及钛合金,适用厚度范围为2-50mm。3编制依据

本细则引用标准未注年号的,应使用最新版本。3.1 JB/T4730.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3.2 JB/T4730.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3.3TSG R7001-202_《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3.4《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 3.5其他有关规范、规程、标准

4检测质量控制和底片评级:检测技术等级根据有关规范、标准及设计图样的规定选择;检测质量控制和检测级别评定依照JB/T4730.2标准进行;合格级别应按照相应安全技术规范与标准确定;检测部位和比例,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和本中心有关检验规范的要求。5检验前准备

5.1检验时机:按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相应条款执行。

5.2现场条件:设备内气体分析合格,有关手续齐备方可入罐;脚手架搭设应牢固;保温层应拆除;工作表面应清理干净。根据射线防护要求设置安全警戒区域。5.3人员要求

5.3.1检测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该项目的无损检测资格,并从事与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5.3.2检测人员每年应检查一次身体.其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5.4设备要求:检测所用设备完好且校验或自校合格。5.5检测准备

5.5.1 检测人员应详细了解受检工件的制造、使用及历次检验情况。5.5.2检测部位:

5.5.2.1压力容器重点检查以下部位:丁字口、封头与筒体连接焊缝、错边量和棱角较大的焊缝、局部变形的焊缝、多次返修的焊缝、检验员有怀疑的部位等;

5.5.2.2压力管道重点检查以下部位:与压缩机、泵进出口连接焊缝,表面检测发现裂纹的焊缝,错边量、咬边和棱角严重超比的焊缝,支吊架损坏部位附近的焊缝,异种钢焊接的焊缝,硬度检验发现异常的焊缝,使用中发生泄露的部位附近的焊缝,多次返修的焊缝、检验员或使用单位有怀疑的部位等。

5.5.3 透照方式选择:外径≤100mm的管子对接焊缝采用双壁双影法,其它采用单壁透照或双壁单影透照,为提高成像质量,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单壁透照。环缝照像时,优先选择源在中心的周向曝光法。

5.5.4 一次透照长度的确定:可通过计算得出。

5.5.5 其他透照参数的确定:焦点一工件表面距离L1、管电压、曝光量等均应满足标准要求。

5.5.6 设备器材的选择:使用X射线照相,应采用T3型或更高类别的胶片;使用γ射线照相,应采用T2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增感屏采用铅屏,前后屏厚度应符合标准要求。5.5.7 射线检测的底片编号:底片编号的有序性是保证检测可追踪性的重要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底片编号按以下规定执行;纵缝采用Z为代号;环缝采用H为代号。如: Z1-1 第一道纵缝的第一号片,H2-4 第二道环缝的第四号片。检测人员也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决定底片编号的方式,原则是简洁、明了、可追踪性强,并将编号方式在底片评定记录(或布片图)中注明。6检测现场透照

6.1划线、编号、布片图:在工件上按照规定的一次透照长度划线,注意内、外线段对齐;在工件上写明焊缝和底片编号;在布片图上注明各张片的位置。

6.2 像质计和铅字标记摆放:像质计和各种铅字标记的摆放应符合标准要求。铅字标记包括产品编号、底片编号、透照日期、中心标记、搭接标记(抽查时,称为有效区段透照标记。下同)。中心定位标记:一个箭头指向焊缝,另一箭头指向大号的方向;搭接标记:在双壁单影法和源在内且L大于R的单壁透照中放胶片侧,其余放射源侧。背散射“B”标记放在暗盒背面。

6.3 贴片:注意在焊缝长度方向上不要错位,在焊缝宽度方向上应保持焊缝、热影响区、各种铅字标记均能在底片上成像。

6.4 对机:焦距应准确,注意射源中心与胶片中心一致,射线束方向与工件表面垂直,特殊情况下,射线束可能与工件不垂直,此时应在工艺卡上注明。6.5 曝光:曝光前应检查X射线机是否规定按进行了训练,γ射线是否装配好、操作是否灵活、现场人员是否撤离。上述检查完成后开始曝光。

各曝光参数应准确控制。曝光时,检测人员应注意自身防护,γ射线探伤时,必须携剂量报警仪。

6.6 取片:取片时应小心,防止胶片受折受摔,曝光后的胶片应及时冲洗。6.7暗室处理

6.7.1暗室可利用现场条件布置,但应保证遮光性能良好,有足够的空间,必要的电源,充分的水源。

6.7.2 显、定影液应按胶片说明或公认的、成熟的配方配制。

6.7.3 处理胶片时,显、定液的温度应控制在说明书或公认的范围内,如不能保证时,应采用必要的加温或降温处理,或采用特殊处理手段,应注意时间、搅动等对冲洗效果的影响,保证底片的冲洗质量。

6.7.4 定影结束后,底片应得到充分水洗。7检验技术

按射线源,工件和胶片三者间的相互关系,透照方式可采用单壁透照的纵缝透照法,环缝周向中心曝光法和环缝外透法以及双壁透照的双壁单影法、双壁双影法。

只要实际可行应采用单壁透照技术,当单壁透照技术不可行时,方可采用双壁透照技术。7.1单壁透照(包括纵缝透照、环缝外透照和环缝周向透照等)。7.1.1 纵缝透照

纵缝单壁透照一般f≥2L3,当胶片长300mm时,一次透照长度L3=250-260mm。中薄板焦距一般用600mm,对于厚板用增大焦距来满足标准的要求。7.1.2 周向中心曝光

源置于圆筒形容器环焊缝的中心,一次曝光检测整条环焊缝,焦距F为D/2+2(mm),当胶片长300mm时,一次透照长度L3选用250-260mm。7.1.3环缝外透法

采用外透法透照环缝时,一次透照长度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CosD0.21T1.1D

Sin'RSinL1R

'

L3R1807.2双壁透照 7.2.1双壁单影透照

7.2.1.1能量的选择按JB/T4730.2中第4.2条的规定。

7.2.1.2在满足K值的条件下,为了使一次透照长度L3增大,应尽可能地缩短f(不得低于最小f)。

7.2.1.3一次透照长度L3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CosD0.21T

1.1DSin'RSinL1R

''

L3R'

1807.2.2双壁双影透照

7.2.2.1 能量的选择按JB/T4730.2中第4.2条的规定。

7.2.2.2 像质计按透照厚度选用应符合JB/T4730.2中第4.7条的规定。

7.2.2.3 环焊缝采用双壁双影透照,射线束的方向应满足上下焊缝的影像在底片上呈椭圆形显示,影像的开口宽度在1倍焊缝宽度左右。只有当上下焊缝椭圆形显示有困难时,才可垂直透照。

7.3 管道的透照方法和最少透照次数

7.3.1外径D0≤100mm的钢管,当同时满足T(壁厚)≤8mm、g(焊缝宽度)≤D0/4,采用双壁双影法透照。

7.3.2 对需100%检测的焊缝:采用倾斜透照椭圆成像时,当T/ D0≤0.12时,相隔90透照2次。当T/ D0>0.12时,相隔120或60透照3次。采用垂直透照重叠成像时,一般相隔120或60透照3次。

7.3.3 由于结构原因不能进行多次透照时,在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缺陷检出范围,保证底片评定范围内黑度和灵敏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椭圆成像或重叠成像方式透照一次。75.3.4 D>100mm时,采用双壁单影法,按照K值的要求计算一次透照长度和最少透照次数。оо

о

о

о8结果的判定与处理 8.1 评片人员

底片的评定由Ⅱ级以上人员进行。8.2 底片的质量

8.2.1 底片黑度(包括胶片本身的灰雾度)。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的黑度应在2.0-4.0之间。

8.2.2 每张底片应测定四点,即:中心标记处焊缝两侧母材的黑度和搭接标记处焊缝中心无缺陷处的黑度。

8.2.3底片上的像质计和识别系统齐全,位置准确,且不得掩盖受检焊缝的影像。8.2.4 底片上至少应识别丝号要满足JB/T4730.2中表

5、表

6、表7规定,其长度不少于10mm。

8.2.5 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不得有胶片处理不当或其它妨碍底片准确评定的伪像。8.3底片评定 8.3.1底片质量要求

在有效评定区域内,底片黑度值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像质计影像的位置正确,要求达到的应识别丝号影像清晰、长度足够;铅字标记齐全且不掩盖焊缝影像;在焊缝有效评定区域内,不应有妨碍缺陷评定的假像。

8.3.2当底片质量不能满足上述指标且妨碍底片评定时,不应对该底片进行评定。8.3.3对因受现场条件限制,其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的底片,缺陷评定结果仅作参考,但应在探伤报告中说明。

8.3.4焊缝质量评级按标准进行,评片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射线Ⅱ级以上资格。

8.3.5当检测工作无故中止时,检测人员应重新进行准备工作。

8.3.6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仪器、仪表有误,则应分析原因,确定是仪器、仪表有问题,则应更换仪器、仪表,重新进行检验和记录数据。

8.3.7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产品有一般质量问题时,可以依据规程、标准以及受检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如果产品有严重问题时,检测人员必须向质量技术负责人汇报后,进行处理。

8.3.8检测结束后,应出具检测报告。9记录与报告 9.1记录、报告格式 9.1.1记录格式见附件1射线检测记录。9.1.2报告格式见附件2射线检测报告。

9.2检测原始记录、评片记录应清晰完整,定位图准确,各项数据完整,缺陷位置、性质、大小、评定级别均应填写清楚。

9.3检测报告内容应符合标准要求,其编制、审核、批准按《检验报告控制程序》执行。9.4检测报告、评片记录、布片图,底片等应一起归档保存,按《档案管理规定》执行。10对本工艺不适用的特殊材料和特殊工件检测,应另行编写专用工艺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使用。

附件1:SDTJ/JLJ-WS-02-01射线检测记录 附件2:SDTJ/JLJ-WS-02-02射线检测报告

植物提取物工艺及检测技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