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血泪闯关东(本站推荐)
血泪闯关东
这几日闲来无事,只是坐在电脑前看电视剧,突然想起了《闯关东》。第一,我喜欢李幼斌的表演。第二,我家先祖就是闯关东的,感觉很亲切。听爷爷讲,我家祖籍在山东,具体在哪里他也不知道。当年我的太爷爷的太爷爷和他的七个兄弟背井离乡来到了关东,到了一个叫什么河的地方,他们开了不少荒地,盖了八间房子,叫“八大户”。虽说不是什么钟鸣鼎食之家,也算得上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了”。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分家了。我的太爷爷的太爷爷就来到了咱大辽河边的深井子村(当时没这个名字啊)。后来就传到我这了。爷爷说我们这一支香火不太旺,剩下的几个弟兄,他们的子孙很多的,比我们多了二二辈。算起来我也是他们爷爷辈的人啦!哈哈!可以年头太早了,现在完全失去了联系。哎!如果有机会,我一定找到他们,因为我家里没有族谱(文革的时候烧掉了)。最好能找到当年的“八大户”。我还要翻修一遍,找到张氏宗亲,来到这里拜祭祖宗。我死后还要埋在那里,认祖归宗。
说起来很是轻松,似乎,他们是飞来的。看了《闯关东》,才知道世事无常,世道艰难。想象当年,战火纷飞,灾害频发,何等凄凉啊!如果不是没有生路,谁愿意去闯关东?看看这个“闯”字吧!何等的气魄啊!闯出一片天!山东人是很有豪气的,水泊梁山,义和团都是在那里闹起来的。中国那么大,他们只能去关东!因为关东人有霸气,和山东人意气相投。山东人又很精明,很仁义,因为他们的骨子里流淌着孔老夫子智慧的血液。所以,关东肥沃的黑土是给他们准备的。他们精心的盘算,哪里种烟,哪里种粮,养多少牲畜,雇多少长工,赚了怎么办,赔了怎么办。可是有几个人能幸运的称为地主呢?更多人只能去淘金,放排,伐木。看《闯关东》里的场景,真是让人震撼!一个个虎背熊腰的汉子,朝着老金钩虔诚地跪下,齐喊:“山神爷爷!保佑您的穷孩子吧!俺们给你上供了!”这种呐喊如此熟悉?在哪部书里看过?对了,《水浒传》里阮小七站在竹筏上大喊:“爷爷生在天地间!”这顶天立地的汉子无论走到哪里,干什么营生,豪气是不会变的。还有,伐木的时候,他们高喊:“顺山倒了!”这个习惯,现在的东北人还保持着,前几年回农村,伐木工人伐木,还要喊一声:“倒了!”因为此地是平原,没有山,就把“顺山”省略了。这可不是一种习惯,这是一种遗传,遗传的是一种气魄,一种精神!我写过许多关于关东的文字,所表达的就是这种气质,可是我的能力有限,只能粗笔勾勒出大框,挖掘细腻的东西,最本质的感觉,这是我最大的追求。
有人说:“闯关东是一部血与泪交织的历史。”血,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比从身上流淌的的更疼!山东年年受灾,哪个家乡人不心疼?又想起了老金钩,淘金的朝山东的方向跪下,祈祷:“保佑咱山东的亲人,都平平安安的!”这是撕心裂肺的呼唤!他们的心在流血啊!身上淌血了,能止住,能擦干,心里的呢?心里流血,又止不住,擦不了,只能变成泪,流淌,可是泪水,也是止不住的。故乡之思,亲人之思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淡,反而会像酒一样越酿越浓。用这种苦水酿出的酒浇愁,愁更愁!血泪打击下的山东人不会被打垮,他们唱,他们喊,在高山上,在大江上,在密林里,在雪堆上,任瑟瑟秋风吹散碰头,任潇潇暮雨打湿垢面。咱们选择了“闯”就敢斗天斗地,没啥好怕的!另外一个原因,怕有什么用呢?已经踏上了绝路了,回头是死,上前还有希望!人只有在绝路上,才能寻到希望,这就是所谓的“兔子急了跳墙”吧!跳墙还有不同的跳法。有的人跳错了墙!我不止一次写过土匪,他们中大部分是英雄豪杰,当然也有少数人是害民贼,他们中有一些也是闯关东的,可是他们干不动,闯不起,就干了土匪,欺负更弱小的人,这太不公平了!
闯关东,闯,豪气!霸道!
辽中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落苍烟
第二篇:闯关东读后感
闯关东读后感
篇一:闯关东观后感
闯关东剧情实际上分二部分,一是前25集讲朱开山一家在东北落家后农村的生活,种地、到老金沟淘金,以及老二朱传武娶妻秀儿后与亲家4的冤仇战。第二部分从25集开始讲散兵烧村庄后到哈尔滨开个山东菜馆,与商霸潘五爷的斗争,内部斗争终于是和解的,但是日寇进中国,即918时朱传武率兵战日本牺牲,一家后离开哈尔滨的事情。
农村事件与城市事情,内部的窝里斗的结局是和解,而与日本的斗争是残酷,即你死我活。
篇二:闯关东观后感
闯关东可以算得上21世纪中国产电视剧的精品,让大家为它振奋,为他欣赏。李幼斌扮演的朱开山充满硬汉气息,再看看剧中潘五爷的一句话吧:“朱开山这个名字真不错!”它从微妙的角度代表着《闯关东》这部电视剧是描写山东移民史的开山之作,朱开山的淘金经历,也表示着《闯关东》能成为漫长的历史隧道里一次成功的淘金。
此剧使用了闯关东成千上万人群中的佼佼者朱开山家族的创业史,光荣的描写着二千多万山东贫苦人闯关东的历史事件,并通过朱开山,朱传文,那文,鲜儿,震三江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歌颂了深深印刻在我们民族精神中伟大的忠义,善良与自强不息,那始终出现的“求生存,谋发展,促和谐”的闯字精神,今天看来仍有着不可磨灭的现实意义。而那令人遐思的神奇故事,还有那浓厚的民俗风情,就像打开了一本关于闯关东知识的百科全书。
这一次塑造草根英雄朱开山的人物正是惯于演绎硬汉型人物的大牌李幼斌老师,而在这次演出中,他表演上更加细腻、内敛、老辣,劲道全在眼神里,眼睛骨碌碌转动时是用智想辙,坦白时清澈的眼神就是心灵的直白,而愤怒时那双大眼珠子真能飞出刀子来。在戏中他是朱家当之无愧的核心和领军人物!也是山东移民的优秀代表。
而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会让人感觉每一个角色都不可或缺。朱开山一家成功的角色拿捏更是将骨血之情描绘的十分深刻,就连朱家的对手、敌人也十分出彩!
饰演反派的演员都是老戏骨,表现的都还不错。尤其是高明,这次出演一名出身复杂的集日本军人,间谍,商人于一身的反动派人物森田,不得不说的是他的演技好的让人咬牙切齿。粗呢和服,大大的胡子以及象牙烟斗的文雅造型还在其次,最关键的是演坏人坏得有深度,有个性,有自己独立的思维习惯和荒唐逻辑。森田想把山河矿业献给大日本帝国,用心真是良苦、很有耐心且再接再厉,但骨子中不可理喻的骄傲,也就是天皇子民的优越感使他注定要撕下卑鄙的伪装:当他把官司输掉时,他利用日军的大炮极力侮辱即将丧失主权的中国法庭,之后又来到朱家“拜年”(黄鼠狼拜年,不安好心),这场戏在同样题材的电视剧中是难得的扬眉吐气:森田得意得太早了点,因为当时日军还没有完全占领市区,乱世就用乱世的招数,谁叫这几个日本兵撞在鲜儿的枪口上!活该!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森田竟是被他费劲心血诱骗过来的朱家老大击中毙命的,可以说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而亲自送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由此可见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该剧大牌云集,在演技上无可挑剔,剧情方面也并不单薄。区区一个“闯”字就贴切地勾勒出了当年山东移民的奋斗历程。我也是山东人,作为晚辈,那些入刀山、下火海的山东祖先段不敢忘,同时借这个机会,向无数曾经闯关东者和曾帮助过他们的人致敬。
篇三:《闯关东》观后感
央视一套热播的52集电视剧《闯关东》已结束几天了,可我的心绪一直还萦绕于该剧情,各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角色仍历历在目。
真不愧为“一部意义深刻的史诗”,她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大民族迁移的历史;重现了具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壮烈场面。
尤其最后一集,传武顽强抵抗牺牲与鲜儿在战场的那一幕不禁令到我感动得潸然泪下。太久太久没有被电影电视如此震撼了,每每到电影院看过所谓的大制作打造的巨片,心中都不免有些抗议,都是靠一些人海的大场面,毫无思想意义可言,反而是亲人反目、争权夺利、手足残杀等阴暗消极场面唱主角。
从半途中才观看的这部《闯关东》带给我的不仅是情节上的吸引,还有视觉上的享受,人物造型与蓝天白雪的精美图像彰显了造型师与摄影师的高超技艺。
期待有更多的象《闯关东》这样,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思想积极深刻,宏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经典影视佳作地出现。
篇四:闯关东观后感
看完闯关这部连续剧时我感到很不错。
说实话,我还是最佩服李幼斌扮演的朱开山,他人很聪明,经常使用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计谋,在山东菜馆他经常被潘五爷所欺负。每次我都以为他要向潘五爷发火,可他总是彬彬有礼对待他,因此我很奇怪。但每次朱开山都能识破他的诡计。并经常让他的部下在众人出丑,但他从来都不让潘五爷出丑。朱开山说的我不想再和他人争斗了,争斗后只会两败俱伤,又有什么好呢?对于这句话,我还是不能完全领悟。不过朱开山还是用他的仁慈把很多潘五爷的手下给说服并和他成为很好的朋友。最后又用他的仁慈使潘五爷也和他成为朋友。嗨,真厉 害。
朱家老大朱传文是我不太喜欢的人,他因为胆小成了汉奸,并且还 很嫉妒山河煤矿的副经理朱传杰,面对他爹就相似个面瓜一样。那文嫁给他算是鲜花插在牛粪上了。不过他很老实在做菜上有那股钻劲儿很值得我们学习,并且他很爱家庭,就是因为家庭,他才作汉奸的。
老二朱传武很厉害,没过几年就当上了团长,起码比李云龙 强很多,他又会武功,人长的又帅。很受上级的喜爱。因此秀儿很爱他,但他是在不喜欢秀儿,只喜欢鲜儿。最后打算在一次战争后与鲜儿结婚,可他因炸坦克不幸牺牲……
老三朱传杰是朱家最有头脑的人,山河煤矿就是他建立起来的。但他很孝顺 把总经理的位置让给了他爹。虽然他爹刚开始很反对山河煤矿,但因他们的竞争对手是日本,憎恨日本的朱开山便坚决同意了。
龟田一郎因被朱家秀儿所救,最后便和秀儿结了婚,不过他却很可怜,因为他是日本人,应帮助山河煤矿的日本对手森田煤矿,但朱家又救过他的命,最后因不慎帮助了森田,遭到朱家的憎恨,便无奈自杀了。
该说的我也说了,你们喜欢闯关东这部连续剧吗,喜欢就给我留留言吧!
篇五:闯关东观后感
我决定趁着过年这几天在家的时候,就把闯关东看完!这部片子从架构到情节到思想到细节到演员的表演都非常不错。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能有这样的真诚来磨一部电视剧,很不容易了!
朱开山是一个传奇英雄。他是本部戏里当之无愧的男一号,他的一生,是起伏跌宕,惊心动魄的一生。这个人,几近完美。即使是在老年,除了在管理方式方面有点小不足以外,都是老而弥辣的。我尤为喜欢他在大金沟的那段不寻常的经历,活脱脱的一个中国版式的“越狱”!
看到25集了,继续说传武这个人,这个从倔强少年一步一步变成个顶天立地的汉子的人。敲到“倔强”两个字,传武真是个地道的犟种,十足的驴性。对于秀儿,传武真是软硬不吃。是的,秀儿她是一个善良的好姑娘,她也不丑,可是,他对她产生不了欲望。这个,相当相当的要命。在山东老家,朱开山和朱氏在朱传文面前评说三个儿子的时候,对传武薄待秀儿颇有微词,觉得这事简直透着邪性。是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传武都应该对秀儿好一点!在山场子这一段中,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传武对鲜儿那不一般的感情,尤其是在鲜儿离开山场子远走的时候,传武站在雪地里,竭尽全力地大喊的那一声:“鲜——儿!”这个称呼已经足以说明一切。说到这里,忍不住想说说少年的爱。很多人在比较年轻的时候会喜欢上某个比自己年龄大的女性,这个古今中外,从维特到传武都不是什么特例。这个现象的产生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可以扯上几千上万字,是非常自然非常正常的一种,实在不用多白话。我想说的,是少年的爱的单纯和执著。现在年纪越大,越发现要产生单纯而执著的爱情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几乎只是从理论上来说有成立的可能性。无他,因为心境不同。年少的时候,因为一无所有,连像样的经历都没有,也就无惧付出。传武那种在爱上面的豪情万丈,很难复制。
说道本戏中最具有悲情色彩的女性角色秀儿。秀儿为什么会这么死心眼呢?这同她的性格当然有关系。她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除了遗传和先天,还来自于环境。她父母的影响,她的见识,她的眼界,还有,就是放牛沟貌似只有朱传武这么一个成样子的男人,而她的世界,她的整个少女时代,就只有放牛沟。如果,如果她有玉书那样一个真正智慧的父亲,如果她有玉书那样的机会,受到教育,她的悲剧多半不会发生。所以女人一定一定要自己争气。首先,我们要自己对自己负责,负责自己的爱情,负责自己的心灵。我们爱,那是因为我们要爱。如果,我的爱成了你的负担,那我一定走开,走开以后我还一定要活得好好的,这个世界非常广阔,一定会有人象我爱你一样爱着我。
我尤其喜欢那文。并且,我知道,喜欢那文的不止我一个。貌似有好多人一看到那文出场就会在唇边扬起一个笑。在她身上,颇有喜剧色彩。除了这个,我喜欢她的聪明,她的随遇而安。一个整日里只知道琴棋书画,半辈子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王府格格,在时势变后,在穷途末路,下嫁到朱家,还能够把日子过得那般风生水起,就凭这一点,大家都仰慕她。
“你的怀抱温暖我冻烈的期盼——”戏还在继续着。
第三篇:《闯关东》观后感
《闯关东》观后感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山东人(以朱家人为例)从山东来到东北的艰难过程及来到东北以后的辛苦生活。其故事情节真实感人,情感真切可亲,激动人心。尤其是增加了抗日战争的故事情节,对现代人具有颇深的教育意义。以下是《闯关东》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闯关东》观后感
国仇家恨事,一段波澜壮阔的移民历史:白山黑水间,一首悲怆恢弘的浩然长歌。——题记
中视大观《闯关东》一经开播,便红遍大江南北,剧中不胃艰苦,誓不低头朱开山,性格泼辣,敢作敢当的谭鲜儿,知恩图报,豪爽大气的镇三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这部戏之所以成功,源于它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
从清朝末年开始,一批关内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背景离乡,到地域辽阔的东北谋生。这一持续百年的移民运动规模浩大,影响深远,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写下了壮丽的一页。《闯关东》就是这样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个人奋斗与群体奋斗相结合的创业史。剧作反映的是清末,一户山东人家,由于生活所迫,离乡背井“闯关东”,赤手空拳闯荡生活的曲折故事。电视剧以主人公朱开山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其国又穿插了朱开山的三个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的儿子在闯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在广阔地域,人生背景中发掘白山黑水间的民族英魂。
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公朱开山的忠厚,山东人的善良、朴实、仁义、刚烈,看到山东人参加义和团驱逐外敌时的一身英武;看到了朱开山含而不露、能屈能伸、百折不挠的男子汉气概。随着剧情的发展,你也会情不自禁地与朱开山同喜同忧。这条“北上”之路,虽是不得以而为之的无奈之举,却也是充满坎坷的求生之路。但是,在失落和辛酸之外,却有一种和观众心意相通的温馨和感动,那是主人公朱开山身上烙印的性格,那是主人公朱开山心里永远不能抹去的思乡情结。朱开山,在他身上最集中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鱼龙浑杂的国产电视剧中,《闯关东》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恢弘大气的曲折情节,永不放弃的主题思想,以及它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说明山东人不论是禀性还是文化上,在过去敢为天下先,在今天亦可领风尚之潮流。山东人自有山东魂,这魂也是中华民族的魂;朱开山的成长,就是中华民族历经坎坷而又勇敢向前的象征。
一部《闯关东》,一首民族精神的颂歌。
《闯关东》观后感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大活动“闯关东”“走西口”“下西洋”。最近我就读了一部《闯关东》,它是我吸收了精髓,也推动了我国历史的发展,对青年人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山东人(以朱家人为例)从山东来到东北的艰难过程及来到东北以后的辛苦生活。其故事情节真实感人,情感真切可亲,激动人心。尤其是增加了抗日战争的故事情节,对现代人具有颇深的教育意义。
参加国义和团的朱开山,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子从穷困的山东长途跋涉来到东北,为了生存,他去金沟淘金,冒着生命的危险,带着金子逃回家中,买来几亩地,打算安安稳稳得过日子,但是由于日本人侵入中国,打破了他们的计划。
这部作品,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就是日本人杀害了无数中国同胞,奸污了无数中国妇女之后,一个感染上传染病的日本男子仍被朱家人救下。中国人如此之大度,如此之慷慨,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心,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的人格尊严与人性美。
在朱家的三个儿子中,最有个性,我做喜欢的就是老二朱传武。他不听命运的安排,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面对爱情,他情有独钟,他爱的是仙儿,但他的父亲给他娶了秀儿。尽管如此,他仍不接受,选择离家出走,没和秀儿做过一天夫妻。而且国难当头,他说“我一个七尺男儿,应该为国家尽责。”于是,毅然决然的参加了抗日战争。凭着自己英勇杀敌得狠劲,打的敌人节节败退。但不幸的是,最后以身殉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不堪凌辱,勇于反抗的精神。这种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为国捐躯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学习。
朱开山的大儿媳妇,本是王府的格格,由于清政府败落,才下嫁一贫民。她虽然做不好洗衣做饭的事,但凭自己的学问开了家私塾,教了些农民和孩子一些知识。尤其是后期,面对自己丈夫的卖国行径,他痛恨到了极点。利用丈夫的关心,把菜刀藏在自己的袖子里,差点砍死丈夫。一个女人能有这样的胸怀,而且能做到“大义灭亲”是难能可贵的。她是中国妇女的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部作品,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使我们增强了民族责任感,是我们的内心充满爱与正义。
《闯关东》观后感
终于看完了这篇著作,闭眼沉思,你会发现一部闯关东其实就是一部人与命运的斗争史,可以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以主人公朱开山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期中穿插了他的三个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的儿子在闯关东道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力求真实,还原那段悲怆﹑恢弘﹑苍凉的民族血泪史,透射出闯关东的山东人为了生存“与天斗与地斗”的生活品质。
书中我们看到,在朱开山刚逃到东北时几乎一无所有,凭着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和坚忍,当他把一家人接来东北时,已经有了包括两饷好地和一个院子在内的大屯落,后来他金山淘金随吃尽了苦头但却完成了当时作为一个富裕农民的原始积累,他与人处事的原则一直坚持以义为先以情为重,当遇到自然灾害时,他奋力拼搏,当遇到人为压力时,他则隐忍为先,低调处置。欲除烦恼虚忘我,各有来由末妒人。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水为善下能成海,山不争高自极天。书中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尽力以邻为先与人为先的男子汉形象,表现了山东人在逆境下不像恶势力低头引人顽强的的精神品德。
朱光潜著《谈美》一书中认为,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业,现世是一个秘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然被厉害两个大字套住,在利害关系面前,人际关系最不容易协调,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皆根源于此,人生的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故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徳以成,无谓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真我无名,生育人身。真我无行,化生德行。真我无名,长养心身。每个人内心的自我和谐,是实现人与人和谐的前提。学得巍峨即是山,学得浩瀚即是海,学得广袤即是天。山之饿饿,海之渺渺,天之浩浩是人所不及也,然而善学者却可达到,高可比山,融可似海,广可如天的境界。
《闯关东》深刻提炼出并讴歌了一种值得后人永远珍视的闯关东精神,正如作者所说这里的闯关东精神指的是,敢于和磨难进行斗争的进取精神;无畏于任何阻力,为实现美好的人生追求,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搏精神;无畏于任何陈规陋俗的束缚,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积极倡行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人文精神;扶危济贫宽容大度和睦共处的人身准则,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
《闯关东》书中结尾介绍说东北人三千五百万人,其中移民过来的山东人占到两千万,这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啊!历史不能被忘记,那些人同样不能够被忘记!因为他们曾走过,哭过,笑过,感动过,叹息过。在座的战友们,有机会有时间去读一读《闯关东》,多闯闯是一种锻炼,是一种人生积累,更是你一生的财富!
《闯关东》再次告诉你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人挪活,树挪死。人生在世只有不断的去闯才会有进步,才会打开眼界,才会有出路。好日子是闯出来的,是斗出来的。保守残缺,固步自封只有死路一条。出则生,入则死。
第四篇:闯关东观后感
看完了荡气回肠的《闯关东》,合上书,书中铁骨铮铮的朱家男儿、剑胆琴心的朱家媳妇儿仍在眼前晃动,音容笑貌清晰可见。
《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以主人公朱开山的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其中穿插了朱开山的三个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的儿子在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在剧本策划阶段就将其创作定位为: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故事。“闯关东”这种民族行为是中华民族特定历史背景下被迫进行的民族大迁移,关东路上的闯荡需要经历一次次的波折磨难,包括土匪、官兵、土豪、乡霸、流氓、流民、善人、妓女、瘾君子、矿工等等各色人物将陆续登场,给山东大汉制造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苦难之下,朱家父子、兄弟、夫妻之间所产生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朱开山是我最佩服的一个人,他有勇有谋。对待洋鬼子恨之入骨,对中国人轻言轻语,好言相劝。朱开山讲道理,论事理,无论做任何事都会深思熟虑,我想如果我们中国人都像朱开山一样,那么外国人一定不敢再欺负我们中国了。在书的最后朱开山对着森田,掂了掂柳叶刀说:“森田总裁,你也是个喜欢做梦的人,梦想抢夺山河矿,梦想抢夺中国,梦想灭亡中国,你的梦今天可是真做到头了!不过,我不像你,不给别人留后路。”从这里就可以深深感受到朱开山的英雄本色。
另外,朱开山的二儿子——朱传武也是一个另人敬佩的英雄人物。他像他的爸爸一样,有着满腔热血,报效国家。朱传武对待上级忠诚,对国家忠诚,是一个上级满意的优秀将领。他可以为国家牺牲。最后,这位爱国军人与一辆装甲车同归于尽了。可以说,他是中国的骄傲!只用两个字来评价他:仁义。仁义之后,便是敢做敢为和勇猛了。从一开始,去和土匪打斗,在大哥娶亲时同谭家理论。总感觉那个有些冷冷的少年有着独特的地方。从小他受到父母责骂最多,却丝毫不顶撞,对比一下,后来的传文会成为叛徒,传杰会私自抵押山东菜馆,传武的鲁莽中透着令人佩服的理智。从军后的传武受到纪律的约束变得更加冷静与成熟,我觉得这个转型是很成功的,也将他的形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小时的他似乎是冲破不公平的化身,他的反抗只是“离家出走”,从军后的他则代表了军人爱国与勇猛的一面,从而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传武的品格还有执著,小说可以说讲述了传武的成长使,战斗使,情感使。在他同秀儿,鲜儿的关系中,我只看到了他对秀儿的冷漠,对鲜儿的执著。至于这里面的原因便不知了。后来母亲一直叫他“活兽”,但从母亲口里说出的“活兽”,是那样亲切,那样慈祥,那样感动,那样回忆。
传文娘就是典型的传统母亲的形象。除了把一片爱毫不吝惜地抛洒给每个孩子,即使是素不相识的人她也尽自己的本份去照顾。当家里没有了男人,她便是男人,守好家园,管好孩子,是她责无旁贷的本份。用一片浓浓的亲情去感化每一颗愁苦的心。与老英雄很般配。
现在说说闯关东的背景吧!
由于东北为流放地,禁垦,边墙西为蒙古贵族驻牧地。但覆灭的满清政府无力阻挡历史潮流,满清二百多年统治,倒促进了满蒙汉等族的大融合,即使“满
蒙独立”运动、“伪满洲国”等历史沧桑,都没能改变满洲人成为中国的满族人。山东圣人之乡心态乡土意识淡化,冒险精神增强最,促使流民春往冬归转变为在东北扎根。辛亥革命东北几千万关内汉人回到中国怀抱,“以至于人文地理学地图表明该地区完全是中国人的”(《草原帝国》,法国,勒内·格鲁塞)。
闯关东,是悲壮的历史,是一次移民壮举。存在特定的“闯关东”路线、存在“闯关东”的特定背景。因此,闯关东是一种社会历史移民现象,有自发的客观因素,有内在的政治影响深度。“山东人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 作为世界第一的大民族——汉族,几百年来人囗压力就使汉人不断向周边扩散:走西囗、下南洋,内蒙古和新疆也成为汉人移民地。那么,闯关东便成了人口与经济的平衡学。
十九世纪中叶,虚掩的山海关大门敞开,流民潮涌,汹涌澎湃。人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人的流动实际上就是文化的流动。“闯关东”浪潮叠起,意味着中原文化向关东地区大规模挺进,文化交流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果说“闭关”时代的文化交流表现为中原文化对满洲固有文化的“侵蚀”,受到“封禁”的人为干扰,那么,在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中原文化迅速在关东地区扩散,“喧宾夺主”了。“对绝大多数的山东移民来说,东三省无非是山东省的扩大”。
闯关东的人有那么多,但能像朱开山有那份家业的却是极少数,大多数人的目的是为了填饱肚子,以及有一个可以养活自己的环境,我想他们的生活也许会比在山东好些,但也会是艰苦劳累的。如果选一户平常人家记录那段历史,也许那样会更加真实,也不会有如此多的偶然,但定要索然无味,对于一本小说也就没有了意义。
《闯关东》里有诉不完的故事,数不清的英雄,道不尽的峥嵘岁月,说不完的人间沧桑。我是满怀着感动和震撼读完这部书的,无论是大英雄还是小人物,都让我感到荡气回肠,让我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坚强的脊梁和生生不息的斗志。这是民族的魂魄,实在让每一个中华民族子孙为之自豪!
第五篇:闯关东精神论文
闯关东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意义
关于闯关东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有历史记载以来,凡是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山海关到东北三省谋生,都可称之为“闯关东”。狭义上,“闯关东”仅指从顺治年间到民国初年,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百姓去东北地区谋生的历史
。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都是指狭义的。
一、闯关东精神的历史背景
闯关东是时间接续史。大规模的闯关东潮主要发生在1644年至1911年期间,总计约267年时间。这期间分为两个高潮期。一是1644至1667年间,《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23年间“鲁民移民东北者甚多”,许多地区因移民而“地利大辟,户益繁息”。二是1861至1911年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边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断侵蚀黑龙江边境,于1860年正式开禁放垦,清政府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的建议大批关内人民陆续向关外转移。闯关东是民族融合史。山东人、河北人、山西人、河南人是闯关东的主力,尤其是山东人最多。他们与当地的满族人、鄂伦春人很快地结为朋友,共同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民族融合,继承并发扬了东北地区的民风民俗,使东北地区形成了多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发展的局面。1929年,关内各地“闯关东”人数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山东、河北、河南。一般认为,闯关东的人口在3000万左右,而在闯关东的人群中,山东人占80%左右。据不完全统计,自清初至民国,闯关东的山东人达2500万人。高峰时,一年便有上百万人。闯关东的山东人是开垦东北的主力军,他们在白山黑水间放山、淘金、垦荒。同时,闯关东也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抱团性的鲜明特点。
由闯关东引发、衍生、凝练,加之白山黑水的孕育,从而形成了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闯关东精神。到目前为止,关于闯关东精神还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但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是被广泛认可的。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悲壮豪迈、又充满血泪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断与各种矛盾抗争的几千年奋进历史的一个缩影。在这场求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代历经磨难的闯关东人不仅将他们辛勤的汗水留在了黑水白山,而且将他们永不言败、坚强的性格刻在了龙江大地上,锻造了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闯关东精神。
二、闯关东精神的丰富内涵
闯关东精神就是敢为人先、勇于抗争的精神。即在艰苦的自然条件和残酷的生存环境面前,闯关东人所迸发出来的一种超前的意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勇气,敢于与命运进行抗争,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伟大精神。为了求取生存,获得发展,谋求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他们不等不靠,不安于现状,不听天由命坐以待毙,而是开拓探索,敢为人先,勇于同命运进行抗争。不管路途多么遥远,不管环境如何险恶,他们都能想尽种种办法,冲破清政府的封禁,通过“泛海”和冒险“闯关”进入东北,向艰险的地方闯,向有希望的地方闯,向未知的地方闯。
闯关东精神就是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即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实现美好人生追求,所体现出来的无畏于任何阻力、无畏于生死存亡,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奋发有为,在生死间挣扎、在挫折中奋进、在逆境中崛起,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搏精神。闯关东的人们将他们人生命运的赌注押进关东大地这片天涯洪荒。吃尽苦头不掉泪,撞到南墙不回头。脚到之处,就是安家之地。人到哪里,都能落地生根。正是有了这种百折不回、一往无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闯关东人才能在苦难与险境面前没有退缩,也没有绝望,而是执着顽强地去拼搏奋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来自自然界和社会的巨大困难,不断地开创生存与发展新局面,不断地从一个目标走向另一个目标。
闯关东精神就是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即在闯关东的历史过程中,闯关东人在各种千难万险中所迸发出来的自强不息、不畏艰险、挑战自然、勇于开拓的艰苦创业精神。闯关东人历尽千辛万苦,变榛莽为良田,初步开发了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松花江中游、牡丹江流域等农作物产区,为后来黑龙江的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闯关东人的开发中,除了较为原始的土地开发外,还勃生出一种更为旺盛的追求财富的实业开发。由于东北地处边陲,开发较晚,儒家“重义轻利”传统观念和中原相比较为淡化,从而为形成追求财富的实业开发提供了客观条件。据《东北近代史》资料显示,1912年至1919年,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东北的矿业、面粉、制油、纺织及其他部门的民族资本得到进一步发展,仅哈尔滨市就有4家面粉厂。哈尔滨的榨油工厂,1912年时只有2家,至1921年时已达40家以上。1904年以前,黑龙江省工厂只有49家,至1912年,已增加到142家,增长近两倍。这种追求财富的实业开发,使东北地区的铁路、工厂、商店、银行、火车、轮船、电讯、邮政等都有了较大发展,使东北大地焕发出一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闯关东精神的时代意义
闯关东移民在开发东北的实践中孕育出的闯关东精神,对于推动相对落后的黑龙江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片土地的开发,推动了黑龙江农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渗入,促进了社会形态的转化;人口的聚集,加速了
黑龙江城市化的进程;关内文化的融入,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繁荣进步;大批移民的到来,增强了对东北边疆的保护与巩固。
大片土地的开发,推动了黑龙江农业的发展。在“闯关东”之前,黑龙江的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大部分土地尚未开垦。那些流移在黑龙江地区的“关里人”,凭借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娴熟的种植技术,在天寒地冻的黑龙江地区开垦出4500多万亩土地,以后又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到建国前,已垦出耕地8000多万亩。在开发土地的过程中,闯关东人带来了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如玉米的种植和推广、大豆的增产和大幅度出口、柞蚕的生产等等,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黑龙江农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商品经济的渗入,促进了社会形态的转化。清初时,黑龙江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均处于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之中,是在关内移民的影响下,随着商品经济的渗入,氏族社会逐渐解体而步入封建社会的。首先,物物交换的商品经济的出现,对少数民族的自然经济结构起着强烈的分解作用,加速了少数民族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其次,先进的生产工具通过商品交换传入后,使少数民族内部与各民族之间出现了社会分工。第三,商品经济的渗入,使少数民族逐渐产生了货币价值的观念。清代中后期,在汉族商人的店号里出现了一种代货币的信用经济,这种代货币的纸票在少数民族的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人口的聚集,加速了黑龙江城市化的进程。随着逐渐增多的关内移民进入黑龙江地区,在十分荒凉的土地上兴起了一个个新的居民点和城镇,如肇州、泰来、巴彦等地。修通了连接各地的交通道路,建起矿山、林场、工厂。闯关东人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东北近代的城市化进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闯关东人中稍有经济实力或经商经验者,多留在大小城市从事工商业,成为黑龙江各城市中的新生力量。随着关内移民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这些移民自身身份的转变,也相对地提高了黑龙江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关内文化的融入,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繁荣进步。闯关东移民所带来的内地先进文化,对黑龙江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先进的生产技术得到传播与普及。先进的“休闲”、“轮作”二法的传入与木锨、木叉、镰刀、石滚子、镐、铁锹等农具的推广,使得耕作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改进,劳动生产率得到较大提高。其次,加快了当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闯关东人传播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在当地教书育人,普及文化,而且还教他们礼仪方面的制度,受到当地人的尊敬。第三,饮食和服饰也有了很大变化。同时,闯关东人的到来,增强了对东北边疆的保护与巩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制订并实施了向东北移民的计划。但闯关东人扎根在东北大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历史证明,当年正是有了这些历尽千辛万苦、百折不挠勇闯关东人开发了白山黑水,而正是有了这些移民在反抗沙俄和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的勇猛顽强,不怕流血牺牲,才保全了祖国的东北边疆。
闯关东人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神奇,也激励着龙江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建设大美龙江,为实现中国梦、龙江梦而继续不懈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