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跨国公司信贷风险的防范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23-828187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8 01:04: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跨国公司信贷风险的防范

我行也有跨国或跨地区的客户,本文的风险防范控制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跨国公司信贷风险的防范

本文通过对三宝电脑(沈阳)有限公司的经营发展及各商业银行对其提供信贷融资的描述,同时对三宝电脑给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造成损失的原因进行深刻分析,从而总结出三宝电脑破产案带给商业银行的启示,并提出商业银行防范跨国公司信贷风险的具体措施。规模庞大、发展稳健的跨国公司是各家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然而在跨国公司给银行带来较大利益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风险。由于商业银行对跨国公司信贷管理的风险意识较为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商业银行对跨国公司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等现象,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导致商业银行不能按时收回授信本金及利息。沈阳三宝电脑破产案对我国现实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和警示。

连续五年出口额列沈阳市第一位的三宝电脑(沈阳)有限公司为韩国三宝(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之一,2l世纪韩国企业集团的代表)的全资子公司,1999年成立,属于两头在外型企业,从其母公司进口计算机零部件,组装后再出口,资金往来均通过其母公司实现。2005年5月中旬,韩国三宝公司由于无力承担对下属两家从事通信网络行业的子公司8亿美元银行负债的担保履约,向政府申请托管,实行破产保护。这将直接导致沈阳三宝4200万美元对母公司的应收账款变成呆账,由此将造成沈阳4家银行4845万美元授信资产的风险。

一、案件分析

(一)在理念上对三宝电脑的“迷信”

2004年沈阳8家商业银行为三宝电脑提供将近1l亿元的授信额度,各大银行之所以争抢三宝这块蛋糕,无不是被三宝电脑耀眼的光芒所迷惑。各家在激烈地争夺三宝电脑的信贷份额时,并没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考虑信贷风险防范问题。各家商业银行仅凭对其的良好印象而放松调查其有关信息,只是简单地根据其是连续五年是沈阳出口创汇第一名,其母公司在韩国是著名的上市公司,外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降低了审查标准。因为同业竞争,在放贷过程中并没有坚持全面、客观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而是放弃了审查的基本原则。

(二)沈阳三宝与韩国三宝的关联交易 沈阳三宝电脑大量的应收、应付账款主要来源于与韩国三宝和其他子公司的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有其好的一面,它可促进公司规模经营、减少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但是,关联交易也有“恶”的一面。不公平的关联交易,可能会侵害交易对方、债权人、股东的合法利益。沈阳三宝之所以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不得不宣布全面停产,与其与韩国三宝电脑之间的巨额应收账款有关。韩国三宝电脑一宣布破产,沈阳三宝的应收账款立即变成呆账,资金链断裂,企业所面临的只能是停产。

(三)对三宝电脑的超额授信

三宝电脑以同一的贷款申请书同时向各家商业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商业银行为了获得能从三宝电脑得到的利益,稳定客户,即便是在知道其他家银行的授信额度已经能够满足其经营需要的情况下,仍然对三宝电脑“有求必应”。

(四)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2005年1月至4月,三宝电脑的财务状况迅速恶化,韩国证券市场于3月11日发出信息:如果三宝电脑的财务情况没有实质性好转近期将摘牌。沈阳三宝电脑不会对此事没有察觉,当年4月份该公司组织沈阳多家银行人员到韩国参观考察其母公司时,还给人一种形势大好的假象。就在各家银行5月13日知道韩国总部宣布破产前一周,沈阳三宝还在不断地向各家银行筹借资金,最终把风险转移到了银行。三宝电脑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以及银行业同业竞争和授信管理不完善的缺陷,以一种资金需求从多家银行获得贷款,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法,以满足银行授信或开立信用证的条件,将大量资产通过在内部关联方之间不按市场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一旦发生风险,逃废银行债权。

二、案件启示导

致三宝电脑贷款造成损失原因是多样的,教训也是深刻的,留给银行业值得去思考的地方很多。该案例再次提示我们银行风险管理在信贷文化建设中的莺要作用,并由此引发我们许多思考,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了解跨国公司的风险特点

1.风险爆发具有突然性,影响范围波及全球。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必然使其与世界经济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世界经济周期性的 特点,决定了跨国公司的风险在较长一段世界经济繁荣时期内不被察觉,一旦世界经济出现问题,跨国公司的风险就会凸显,并且具有突然爆发的特性,其影响也是全球性的。

2.风险主要源自高负债和快速扩张。跨国公司随着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的资金,必然要在全球资本市场以发行债券、股票、票据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并且操纵子公司在东道国银行大量借贷。由于资金跨国界流动,使银行等债权人对其债务的监管产生重大困难。

3.母公司任意剥夺所在国子公司的利益,转嫁风险。随着三宝电脑在华业务的不断上升,巨额利润被总部以各种方式转移到境外,截至三宝总部申请破产时,韩国三宝占用沈阳三宝3亿元巨额资金。

(二)认清跨国公司授信风险 1.应摒弃对跨国公司的“迷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跨国公司的信用管理问题。在审查过程中,应该坚持全面、客观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因为同业竞争而放弃审查的基本原则。

2.应关注过度授信风险。为了扩大整个公司的融资能力,母公司往往会动员子公司及其不同层级的下属公司到银行借款。这样,常常使得银行贷款的承贷主体与用贷主体分离,从而导致银行过度授信风险。

3.关注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联交易。由于跨国公司内部通过关联交易来粉饰财务,往往成为公司利润的调节器和逃废银行债权的常用手段。关联交易客观上存在不公平及滥用的巨大风险。

4.信贷资金挪用风险分析。在跨国公司中,子公司以自身名义获取的贷款往往被控股股东挪作他用。这不仅为违规经营提供了土壤和手段,也难以真正体现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了解信息不对称对银行信贷的影响

1.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信贷资源的运行效率。信息的不对称。是导致大量不良资产滋生的主要根源,加上少数以贷谋私者的助长和纵容,使得银行面临巨大的风险,严重影响了信贷资源的运行效率。

2.信息不对称不利于正常银企关系的建立。由于信息不对称在信贷市场上的广泛存在,导致银企关系扭曲,银行陷人两难困境。一方面,由于借款人信用低下,信息成本增加,信贷风险上升。银行不得不通过提高利率水平来增加期望收益;另一方面,贷款利率高,又会带来诱使借款人选择更高风险的投资,或者在制度监控不力的情况下,转移贷款用途。其结果是还贷概率的降低。

(四)重视对跨国公司贷前审批的管理 对跨国公司的贷前审批应认真分析贷款的真正用途。贷款用途不真实容易导致银行贷款的前提条件缺失,将直接决定借款单位的还款能力,威胁银行信贷资金安全。认真分析企业报表。会计报表几乎囊括了银行需要的全部信息,但是。在日常的信贷管理中对借款人的会计信息收集、运用和分析不够。注重第一还款来源,落实有效担保措施。企业第一还款来源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且是银行信贷安全性的核心保障。笔者认为,在担保条件下,应更多地采取资产抵押方式。因为在目前社会信用缺失的环境下,抵押方式至少可以增大担保人的心理压力,减少其擅自转移资产的可能性。

(五)注重对跨国公司的贷后管理 在跨国公司关联交易较隐蔽的情况下,贷款风险往往难以被及时发现而得到控制;而信贷人员未按规定作贷后检查,未发现借款人违约挪用贷款,未及时报告借款人因经营出现重大变化导致经营状况恶化的情况,对企业改制、重组、重大诉讼事件等不利于银行资金安全的事项未能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未发现借款人逃废商业银行债务,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全资产,未采取相关措施中断诉讼时效等因素,也是导致商业银行贷款丧失时效,失去法律保障,形成不良贷款的原因。加强贷后管理将成为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途径之一。

(六)加强银行人员的风险意识

银行经营的业务本身就是高风险业务,银行的风险管理是现代银行的基本功、看家本领。银行从业人员要树立足够的风险意识,特别是客户经理要树立信贷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观念。不要迷信规模大、背景好的公司风险就小。要有极强的风险意识。

三、防范措施

(一)加强基础人才的培养

银行的发展是同客户的成功密切相连的。银行的经营者必须独具慧眼,要有深刻的洞察力。这样就要求银行的经营者特别是一线的信贷人员,本身具有很广泛的知识和很高的专业水平。因此银行要花大力气培养基础人才。

(二)加强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当前各商业银行都加强了信贷风险管理,但是尚未形成一套完整而且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不能做到适时准确地监控风险,在风险产生之后,又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以将风险的损失 降到最低。因此,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实时预警和及时决策,是争取时间减少信贷风险的重要措施。

(三)强化授信管理

防范信用膨胀对跨国公司进行调查评估,根据其所处行业和经营能力,确定合理适度的授信额度,是商业银行防范跨国企业风险的关键措施。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强化“三查”监控等措施,使商业银行更加注意控制对集团客户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的风险,使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资源向高效安全的客户流动,从而实现社会信贷资源的有效配臵。

(四)加强沟通,共同防范信息不对称

要减少信息不对称,沟通是唯一的手段。只有跨国公司充分披露信息,银行实现信息共享,才能使信息不对称降到最低程度。这需要同业之间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监控借款人的所有借贷行为,做到客户信用等级等信息资源共享,预防和减少有严重道德风险倾向的不良客户利用银行间的业务竞争重复借贷或多头骗取银行资金现象的发生。

总的来说,风险管理最大的难度在于对未知的风险进行预报捕捉,对已知的风险迸行防范、排解,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揭示测算。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高风险行业,应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要将其作为贯穿商业银行所有经营领域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要将风险管理作为信贷文化的核心内容。

第二篇: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一、加强学习做好贷款尽职调查

作为信贷部长需要具备和掌握多种知识,不仅要精通信贷业务,熟知贷款操作规程,从大方向还需要掌握会计方面的知识,掌握企业的财务知识、成本核算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等。把握准市场行业整体走向,培养预防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做到具有及时发现风险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能够关注影响贷款偿还的最本质因素。一是贷前调查要深入,对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要分析判断准确,借款人经营项目市场前景是否看好,借款人信誉、负债情况都要做深入细致调查;抵押物调查要能够合理判断抵押物市场价值,地理位臵是否位于繁华地段,而且要易于变现,闲臵租赁房屋要多加关注,发放贷款不能只片面注重第二还款来源(即借款抵押物的变现处理)。

二是对抵押形式贷款,在实际操作中,对抵押物的价值评估偏高或对有权部门评估的权利价值认可比例过高。要特别注意在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不够处臵抵押物时,其变现价值是否能够抵偿贷款本息,一旦付出风险时有的甚至还要付出昂贵的资产保全和执行费用。所以对这类贷款抵押物要格外慎重;考察贷款时要对有抵押、担保人的能力调查要翔实,同时要避免出现一人多保、交叉互保等情况,对借款人的基本情况所知甚少,难免会造成决策失误,致使贷款形成风险。

三是尽职调查的要点:借款人基本情况、资信水平;借款人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情况;借款交易合同、协议,借款用途;借款人还款来源、还款能力及还款方式;保证人担保意愿、担保能力或抵(质)押物价值及变现能力;其他需要调查或核查的事项。

二、严格认真把好贷款审批关

严格把好审批关,高度责任心、事业感,高度认真负责审批每笔贷款;基层信用社受理的超过授权范围的农户贷款,由联社审批的对同意贷款的,快速及时在第一时间反馈到基层社,对不同意贷款的、未获批准的,及时通知基层社,调查人员应及时告知借款申请人,将有关材料退还,并做好解释工作。对须补充材料的,调查人员应及时补充材料后继续按本操作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审查、报批,对审批通过的,经有权签字人在借款申请书上签署审批意见后,进入贷款发放程序。对一些大额贷款必须坚持实地考察,以免减少决策失误,从上到下都要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切实从信贷流程上保证信贷资产质量。

三、要时刻保证做好廉洁放贷

我们要时刻在放贷过程中,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做好廉洁放贷,我们在发放贷款中从中取利,就会对借款人形成一种义务感,对借款人来说,他会感觉到你必须有义务为我们办每一笔贷款,你容易被人牵鼻子走着走,不能做到严格把关,严重容易丧失工作原则。作为信贷人员你要时刻树立勿以钱少而不廉,长此以往你会因小失大,你得到眼前利益你会失去长远利益,不能有攀比之心;与高收入者攀比,就会心理不平衡,感到“寒酸”,这样不仅会伤害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可能会导致走向犯罪的道路,想象着那些犯案人的监狱生活,一堵高墙,两个世界。自由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一定要珍爱这美好的生活,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能为私利而触犯国法,一定要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在工作中抵御各种诱惑,经受起各种考验,保持廉洁放贷的好作风;勿以官小而不廉,无论信贷人员、还是贷款审批环节,都不能因为职位高低而不能廉洁放贷;勿以事小而不勤,无论你是哪级领导怎么忙,贷款都要亲力亲为;只有廉洁方能聚人,职工都在关注你领导,只有做到廉洁放贷职工能够拥护你,说话有底气、有力度;严于律己方能服人,把握好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别人才能服气;身正方能带人,一身正气才能带动身边的人,领导好身边的人;无私方能感人,心的无私的人你会感动很多人;心底宽广,做好廉洁放贷无论何时你才能问心无愧!

四、不断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要不断采取专项检查、突击检查和上级检查、自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防范信贷业务风险。今后对贷款检查按照市联社要求,今年要加大检查力度,通过检查规避风险、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通过检查对贷款业务也能够起到很好指导作用。结合下一步信贷业务风险排查过程中,对信贷人员执行鼓励自查、自报、尽职免责的责任追究政策。对被动发现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和案件,以及反复发生同质同类问题的,按照省市联社要求必须从严、从重处罚,不惜一切代价,提高信贷风险管控的有效性。

五、做好信贷队伍辅导新业务培训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新特点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即面临发展过程中严峻挑战,做好信贷培训意义重大,尤其贷款新规是信贷系统的一次新的革命,做好全辖信贷培训至关重要,要让全辖熟悉掌握信贷各项业务,防范信贷风险,减少资金损失则无旁贷。

六、严格掌握政策确保全辖稳定经营

由于农民民主意识、权利意识的提高,以及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发放已经臵于各方的关注监督之下,这就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按照信用等级评定及其它贷款条件选准贷户,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让无论得到贷款的农户还是没有得到贷款的农户都能心服口服。测算好全辖贷款投放速度,分解好各社的工作量。工作中切忌简单、粗暴、矛盾上交,信用社能解决的不交给联社,我们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避免越级上访,更不要惊动新闻媒体,扰乱我们的正常工作。

同志们,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新特点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即面临发展过程中严峻挑战,但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攻坚克难,以此加快信用社发展,让我们广大员工共享发展与改革的成果,为早日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是给信用社造成危害

风险贷款产生,大大降低了贷款质量,给经营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一旦引起法律纠纷,由于操作不规范,存在法律漏洞,容易引起法律纠纷,一旦对簿公堂极有可能处于不利的法律地位。教训比较深刻是在法院已经立案的贷款,存在有争议的是在其他联保小组不知情情况后添加借款人,贷款到期后导致下甩诉诸法律引起纠纷,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问题贷款风险,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的后果是资金损失和风险增加。

二是对自己家人伤害

试问,人一辈子辛辛苦苦工作,图的是什么?从大方向为国家做贡献回报社会,从家庭说为养家糊口过上富裕小康生活。人活在世上品质信誉是无价的,企业信誉品牌、是企业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创造高额利润,个人品质信誉也是无形资产,我们在提拔干部、使用干部,重点以德为先,有些人托关系、找人但为什么没有得到提拔重用,有些人没有找关系,没有花钱却得到提拔重用,因为我们重点考察一个人道德品质,有些人心眼比较多,办每件事情以利益为先,可能你会得到短期效益,但你会失去长期效益。如果我们因为一时的贪念,断送了前程,丧失了尊严,一旦犯罪,得到的是别人的蔑视、指责;甚至是牢狱生活;同时失去会是体面的工作、丰厚的经济收入,就目前我们信用社去年对外对外“新老交替”价格已经上涨30万元左右,这也是一笔无形资产;一旦由于自己违规操作自身贪欲,经济上会造成损失,牢狱生活让自己失去人身自由;一旦犯罪还将失去幸福美满的家庭,让家人蒙羞受辱对子女影响会非常深刻。心理阴影会影响孩子学习、工作,为自己为家

人我们必须放好每一笔贷款,我们要树立信用社是我们事业之根、衣食之源,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匆匆过客,信用社兴衰成败,与我们每个人命运,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

三是对他人造成伤害

从各类贷款形成风险看,无论是信贷人员无知,或非主观性引起的贷款风险,均是无视各项规章制度的存在。相关人员明知不对或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或怕得罪人不敢纠正和制止,甚至碍于情面协助办理。相互之间不负责任,无疑助长直接责任人行为。一旦问题暴露,追究法律责任影响同事,上下不同程度都受到牵连,回想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历历在目,教训也非常深刻。

第三篇:浅谈信贷风险防范

浅谈信贷风险防范

来源:网络 作者:编辑部| 中瀚石林-您值得信赖的中国业务顾问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1.产权不明确,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四大国有银行产权模糊,非人格化的资本,很难独立的所有权和管理权,从而导致不明确的责任和权利,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运营效率和效率低下等。

2.政府职能尚未转变。

3.分散信贷风险观念不强,对集团客户多头授信。

4.计提的呆账准备金比例偏低,严重不足,抗风险能力低。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对策

1.资产置换,“改存为股”。

2.提高资本充足率。一是可以增加公司的资本,二是可以减少风险资产。

3.分类计提呆账准备金。中央银行应该要求在一个统一的分类指导的原则下,根据五级分类结果,对各类不良贷款提取适度水平的专项呆账准备金。

4.调整信贷投资的发展方向,发展银团贷款业务。为我们的客户和长期过度投资行业和地区的贷款严格控制信贷。

5.适度利用破产方式。

6.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系统。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建议

大力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

信贷资产证券化处理风险的方式。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的风险体现在贷款从一家商业银行报表隔离出来。信贷资产证券化后,发行基于信贷机构的贷款不再吸收产生的全部风险。贷款不再仅仅集中在发行贷款金融机构的报表上,而是通常分为同质化的投资组合,然后出售给信托或其他特殊用途。这种资产集中首先方便了保险公司等担保机构分析他们的风险,促进评级机构和信用增级机构的第三方审查并加强安全的决定;其次,信贷资产证券化,制定更加透明的贷款和减少资本市场投资者的风险。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贷风险通常分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部分,并指派给他们能够吸收的最好的部分组织或个人投资者。

第一部分覆盖正常或预期的信贷组合损失率相关的理性部分的信贷风险。在此限制下的所有的损失,应当由发起人承担。但发布者是不适合非正常贷款组合的风险责任。这种风险来自于发起人试图在一个特定的行业或地区的操作和缺乏多样化的最佳组合。通过将发起人的风险限制在一个上限的第一损失,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减少多样化带来的风险。

第四篇:信贷风险防范工作(推荐)

今年以来,泰安工行坚持市场拓展与风险防控并举、防范风险与积极化解并重的策略,进一步转变思想,改变观念,增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加强对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掌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取得较好效果。

健全风险流程控制建设,促进信贷业务健康发展。通过进一步健全风险流程控制建设,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确保贷款资产质量,促进信贷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信贷管理,防范潜在风险发生和不良贷款上升。认真落实贷款风险监测分析制度,建立了风险预警分析例会制度,通过信贷风险预警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处理问题。及时有效地防控大额风险,增强大户风险动态管理,防范潜在风险发生和不良贷款上升,为安全经营和效益提高打好基础。

加强信贷资金管理。对每一笔贷款资金流向进行跟踪监测,一经发现企业违规使用信贷资金,立即要求有关支行必须强制收回。随时掌握和分析借款人资金走向,及时改进风险防控措施。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定主责任人和责任人,对不及时准确采集风险预警信号的,或因拖延、隐瞒上报风险预警信息,以及未及时处理风险预警信号或处理不当,造成风险加大或损失的,追究相关主责任人和责任人的责任。同时纳入行长绩效考核。

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打造素质过硬的风险管理队伍。广泛依托业务培训、定期考试、课题调研等各种方式,切实提高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适应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要求。

风险是指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概率性危险与损失,《巴塞尔协议》明确指出,银行业经营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风险。作为农村基层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目前仍主导着整个业务经营格局,因此,值此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信社信贷工作如何转变长期积聚的重经营轻管理思想,逐步摆脱不良资产困扰,进一步防化各类风险,降低信贷危险与损失的概率,已成为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农信社信贷工作存在的问题

1、行业风险预警应急机制匮乏。一是农信社缺乏专业的行业风险评估人才和研究机构,贷款行业统计缺乏专业性,整体信贷工作风险指导和早期预警滞后,风险防范不及时,行业综合性贷款风险危险性比较突出。二是风险防范制度不健全。缺少行业风险防化制度与统一方案,风险防化措施实施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彻底,以致商业银行信贷限制或禁止的行业贷款项目较多流入农信社,这些贷款潜在风险较大,严重威胁着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

2、贷款“三查”制度执行弱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贷前调查意识差,只片面强调贷款抵押担保,有抵必贷,对借款人品质、能力、资本、抵押、环境“5c”系统缺乏科学的调查,还款来源重视度主次颠倒。且不少信用社在办理抵押(房产)过程中缺少风险意识,未充分考虑最近司法解释关于借款人最低生活保障和贷款到期利息、诉讼、财产处置费用实现等因素,对抵押物未实行保险,贷款按评估价足额发放,加大了贷款风险概率。二是贷时审查把关不严。下列问题值得关注:第一,在强调审贷分离制度时,重程序轻实质,片面认为程序 “合法”的贷款就是“合规”的贷款,忽视贷款“三性”原则。第二,贷款审批表决人情化,贷审会成员通常碍于情面,随大流签字表决。第三,会计人员缺少独立监督权,对信贷手续合法合规性监督、制约不力。三是贷后检查讲形式,只对借款人名义资产变动等表象作粗略检查,而忽视借款人生产经营、资金动向、贷后担保、诉讼等情况跟踪调查,检查方式单一,不深入,未能实质性发现问题。

3、贷款变相垒大户。金融界有句格言“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是一切投资必需遵循的风险原则。然而当前在基层各信用社贷款发放过程中,借款人利用各社间信息不对称,通过各种关系在社社之间“交叉贷款”、“借户冒名贷款”,违规垒大户,出现了贷款风险社社连锁、变相集中。

4、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资源浪费严重。一是贷款档案资料不齐全,“三查”记录不详细,导致信贷员调动时借款户经营信息在前后信贷员间衔接不充分,给后续信贷员信贷风险评估、预警及贷款管理带来障碍。二是档案信息利用不充分,未建立借款人借款史档案库,目前,农信社尚未实行贷款网络管理,电子化程度低,信贷档案装订成册并归档后基本不用,信息资源浪费严重。

5、资产质量反映不实。随着农信社不良贷款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贷款“双降”取得了较大进展,整体资产质量有所提高,但是仔细分析,部份资产质量仍不容乐观,管理未实质性收效。一是抵贷资产价值抵而不实。目前,许多信用社抵债资产市场价值低于待抵偿贷款本息,抵债贷款实际质量要远低于帐面质量。二是操作规程未严格执行。贷款在办理收旧贷新、借新还旧时具有随意性,不良贷款未真正按五级分类认定,为完成各类考核目标,一些信用社在贷款尚有欠息情况下为借款人办理贷款转期,造成资产质量与收息率提高不同步,掩盖贷款管理实情。

6、信贷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责、权、利不对等。部分农信社只强化对信贷员贷款管理考核,未实行或完全实行对联社贷审机构、业务部门及信用社主任信贷管理责任考核。按照目前农信社信贷管理权限,信贷员作为贷款的具体经办者,只具备调查权,真正的信贷决策、审批权微不足道,主要集中在上述部门和人员手中,这种考核机制造成实际信贷工作上的责、权、利不对等,农信社一级法人改革后,这种不对等的状态仍在理事会、联社贷审机构、基层社主任、信贷员之间延续,严重影响贷款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7、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在信贷管理上未有效利用。一是在工商企业贷款管理上,未很好地将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和企业征信系统有机结合,在对企业评估缺少完整、独立的评估依据情况下,一些企业提供如虚假的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骗取农信社资信;二是信贷登记系统覆盖不全,信息来源有局限。第一,现行的企业征信系统只涵盖借款人的直接负债和对外担保,对借款人的家庭负债及成员债务履约情况未征信登记。第二,广大农户及其他自然人借款信息尚未纳入信贷登记系统征信范围。征信系统的应用范围不广或信息不全面,引发信贷决策失误。

8、信贷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低。由于农信社信贷工作长期受粗放经营思想的错误指导和干扰,且人事改革滞后,信贷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在经营意识上,一味追求规模,重投放轻管理,贷款放后不管、缺管、少管,信贷规模扩大和资产质量提高不同步,管理效益低;在信贷工作中,不少信贷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和进取心,面对困难,止步不前,特别是对历史遗留的各类不良贷款,清收乏术;信贷制度、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松懈,从业人员多数已远远不能适应信贷业务电子化管理和金融业务创新的需要,专业知识和业务的不精通,导致经常性的信贷违规违章操作。

二、防范信贷工作风险的方法与途径

1、规范风险指导与控制流程,健全贷款进退机制。一是按照评估、分解、执行三大控制流程,由省市一级农信社管理机构建立风险研究评估部门,出台信贷投向指导意见;县(市)农信社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指导意见,分解部门责任,根据自身区域经济特点,落实产业信贷政策;各信用社按照县(市)联社制定的产业信贷政策,把握好客户取向、品种取向,实施信贷营销。二是做好行业信贷投量的统计工作,落实专业统计人员,提高统计质量,为信贷风险调控提供完整、准确的参考资料。三是健全信贷进退出机制,在信贷工作中,要一手抓开拓,一手抓风险防范,放得开、管得住、进得去、退得出,按照“重点支持、适度支持、限制和退出”的原则,抓住行业发展的周期性规律,逐步健全阶梯式、程序化的贷款进退出机制。

2、实行贷款二级审查制度,提高贷款质量。一是有效发挥法律事务部门在贷款审查中的支持保障作用。要保证法律事务部门对信贷业务审查的全面性、前置性和相对独立性,做到全过程的法律把关。实行法律审查“一票否决制”,对经审查存在法律方面问题的信贷业务,一律不能办理。并积极落实对客户、保证人的主体资格、担保的合法性及信贷合同、法律文本的完备性、有效性的法律审查,同时强化贷后管理的法律审查。二是赋予会计人员独立监督职能,强化其对信贷手续合规性的独立监督、制约作用,全面落实对贷款资料及合同要素完整性的审查。

3、培育信贷文化,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信贷执业观上,强化教育,培养信贷从业人员吃苦耐劳精神,提高敬业意识,民主决策,同时加强对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与调查,强化对抵押物的保险作用,切实转变贷款工作对抵(质)押物的过度依赖思想,积极营造“敢贷不滥贷、慎贷不惜贷”的信贷氛围;在信贷人员任用、选拔上,要加强全方位考核,把好“三关”,营造从业人员“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氛围。一是把好道德关,端正从业人员工作作风,要任用一批年富力强,有进取心,能吃苦耐劳的员工充实信贷队伍。二是把好能力关,在信贷人员选拔上要重业绩、重能力,注重个人的管理与营销能力。三是把好专业素质关,完善信贷员资格审查制度,加大对信贷从业人员的计算机、信贷政策法规、法律等知识考核,提高信贷从业人员对不断发展的金融业务和管理创新的适应能力。

4、加强档案管理,实现信贷管理电子化与网络化。一是要完善对信贷档案的管理,建立信贷员档案管理责任制和考核制,并加强对档案真实性的审查与监督,提高档案信息的质量。二是持续不断地推进信贷工作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在实现信贷资源共享的同时,提高信贷操作的透明度,有效防止借款人在系统内“交叉贷款”、“借户冒名贷款”等垒大户行为,制止贷款在社社间发生连锁风险。

5、搞好信贷登记系统征信工作,扩大征信覆盖面。一是以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为主导,建立起更加完整、准确的客户信息档案,在客户资料中,要增加其家庭成员的负债履约情况和或有负债记录等信息,进一步充实登记系统内容,防止借款人利用公司财产责任的有限性在家庭成员间转移财产套取银行信用。二是以高科技技术为支撑,扩大银行信贷登记系统的征信范围,逐步建立以自然人为主体的征信体系,结合企业、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提高系统的应用效率。三是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对在多个行发生信贷关系的贷款大户,加强监管,定期召开各行长(信用社主任)或各单位主管信贷员联席会议,相互交流信息,商讨对策,共同加强对借款人的信贷管理。

6、健全贷款形态内外部监督机制,提高管理绩效实质。一是按照《贷款通则》、《贷款分类指导思想》等有关制度规定对贷款严格实行五级分类,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特别是对办理收旧贷新、借新还旧或展期的贷款,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凡是生产经营不正常、担保抵押不足值、不能偿付所欠贷款利息的,一律不得为其办理收旧贷新、借新还旧或展期。二是建立和规范贷款质量信息披露制度。按照农信社改革的实质,规范信贷经营行为,实行贷款质量信息披露,把贷款的实际经营情况置于广大社员、公众的监督,切实改变当前农信社贷款质量只有农信社信贷部门及少数决策人员知情和操控的状况,增加信贷管理的透明度。

7、分清贷款决策、发放与后续管理责任,实行严格的信贷问责制。一是针对贷款风险的滞后性,农信社应实行信贷从业人员离任后续审计制度,时间可为一年,以进一步明确贷款决策、发放者和后续管理者间的责任。二是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根据农信社改革后的信贷管理模式,应建立四个层次的问责制:第一,理事会、高级管理层决策与执行问责制。第二,贷审会、业务部门和信用社主任审批问责制。第三,信贷从业人员执行操作问责制。第四,监事会、审计部门监督问责制。在贷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实行严格的失误追究制,实现制度约束与贷款控制并重。

【内容摘要】随着国际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能力提出越来越成为影响商业银行生死存亡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机制较为落后。2006年底,我国入世后对国有银行业的保护期己结束,我国商业银行直面激烈的国际金融业竞争。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应对国际银行业的激烈竞争,要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就必须积极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全面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风险控制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信贷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有损失的一面,也有盈利的一面:狭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只有损失的一面,这正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本文所研究的也正是这种狭义的信贷风险。本文所研究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子(利率和汇率)的不利变化或由于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信贷资产价值的损失,因为产生信贷风险的原因不同把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区分为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信贷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子的不利变化而导致的信贷资产价值损失的大小,其市场因子主要有利率和汇率:而商业银行信贷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违约而带来信贷资产价值的损失,银行从诞生起就一直面对信贷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承担者是与其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实体,如居民、企业、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等。

第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其收益是成正比例的,风险愈高,蒙受经济损失的概率愈大,但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第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可以与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使经济系统形成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机制。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信贷前调查

目前,我们部分商业银行在信贷之前存在调查不全面、资料收集不全等现象;轻易采用企业或个人提供的报表数据,核实不认真、具体,缺乏对假信息、报表的防范;存在由社会上不正常现象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对企业信誉及个人信用调查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借款人注册资金未到位或抽逃公司注册资金及个人不良信用等。有可能导致贷前调查报告流于形式,失去保证贷款安全性的意义。

(二)关于信贷时审查

由于我国各商业银行之间的无序竞争,造成商业银行对所谓的开户信贷审查时不严,未能严格执行信贷制度,这种制度的倾斜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例如,一些商业银行对这些客户不敢去严格管理,严格审查其财务状况,结果一些大企业集团由于经营不善倒闭,导致大量贷款变成呆账,事实上,集团客户或关联企业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其所造成的较大连锁反应和连带风险已给商业资产质量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信贷审批机制尚不完善,轻信信贷调查结论,对信贷主体的资格、资质、信用、财产状况缺乏全面系统的审查,让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或个人轻易过关获得了信贷资格。

(三)关于信贷后检查

重信贷营销轻信贷后检查管理一直都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积弊,信贷出去了,任务就完成了。因而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对前台客户营销配备人员较多,对信贷后管理人员配备较少,信贷后管理工作薄弱,管理责任制不落实,风险预警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风险追究不落实,因而造成新的不良贷款继续产生。事实上,不良贷款的形成大多与信贷严格管理有关,这一点与企业的应收账款非常相似。不加强管理,款项拖的时间越长,不确定的因素就会增加,款项收回的可能性将会降低,因而,需要在信贷后落实管理责任制,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全程管理。

(四)关于客户评级授信制度

关于客户信用评级风险主要来自于借款人的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这是商业银行信贷的基本风险,也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点。据调查,我国商业银行每年因客户的失信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千个亿。银行从事贷款或投资活动时,都应对借款人未来的还款能力作出判断,但是目前,由于我国没有完善的征信系统和个人信用制度,银行缺乏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因此无法对借款人财产收入和纳税状况等信息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真实性进行评估,加大了银行信贷的风险,从而使一些道德水平不高的人有机可乘,导致各种恶意欺诈银行骗取资金或不按期还款的事件时有发生。客户分组不细,针对性不强;客户的评级授信额度与客户的实际需求或风险承受能力存在差距;客户评级授信的范围有待扩展;信息采集手段落后,难以从整体把握借款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态情况,对授信资产的风险预警反应迟钝。

(五)关于信贷队伍不稳定

随着国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不断发展,非常多的优秀信贷工作人员为了追求高薪和较好的职位纷纷跳槽,造成了银行信贷工作人员的大量流失,而信贷岗位新员工的增多,因为缺乏对业务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对所在银行信贷政策的了解,从而导致各种贷款风险。同时,内部就业现象较为普遍,外来优秀人才进入的不多,造成办事效率低下。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的匮乏,又使得商业银行缺乏风险管理理念。由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综合性和专业性从而无法保证客户信息连续性和完整性,增加了维护客户关系的成本,要求从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而且经受过严格的金融专业训练。

(六)关于信贷品种盲目增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品种不断增加,但尚未达到多样化的水平。商业信贷在我国产生之时,商业信贷用途基本上是只限于住房消费的,形式也只有抵押信贷一种(信用卡的正规化始于1999年3月《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的实施),而且还受到诸多限制。近几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汽车、教育、耐用消费品等多种信贷品种,还有个别银行推出“个人综合消费贷款”这种不硬性规定信贷用途的品种来迎合广大消费者的需要,而且各商业银行在信贷最高限额、贷款利率及还款期限等方面也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住房消费信贷业务开展的较早却并不完善,其他像针对汽车、教育等开展的消费信贷业务仅处于起步状态,还有一些消费热点根本就没有信贷业务涉足。从形式上来看,抵押贷款之外,信用卡透支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从以前几乎没有信贷功能的借记卡发展成为“准贷记卡”和“贷记卡”,信用卡的信贷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育不足,使用机制尚未建立,以致信用卡目前仍处于萌芽状态,其消费信贷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走的是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忽视质量和效益的“粗放式经营”之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需要商业银行承担风险、控制风险并在风险管理中获得收益,不断提升控制风险和管理风险的能力是商业银行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随着资产规模日益膨胀,业务品种成倍增加,商业银行的不良比例急剧增加,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企业经营困难,这些都严重威胁信贷资金安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凸显,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和防范迫在眉睫。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形成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

(一)完善并强化信贷风险内控管理机制

1、营造信贷风险管理的内控环境,在建立“现代商业银行法人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健全真正法人治理机制的步伐,建全法人责任和利益之间的制衡关系,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控机制的建立提供基本条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优化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体系,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提升风险控制技术水平。

2、完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风险控制应贯穿于办理信贷业务的整个过程,制定贷前调查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标准,制定专门贷后管理制度和办法,完善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实现贷款风险管理规范、监控到位、竞争高效。要要确定风险管理战略,提高持久的风险掌控能力,建立覆盖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风险评估、监测及拨备计提制度和体系,培育科学、审慎、全面的风险管理文化。在商业银行内部,要逐渐树立“大风险管理”的观念,即风险管理是每一个银行员工的职责,而不单单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任务。

3、健全客户统一综合授信制度。对客户的授信,做到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统一管理,本币业务与外币业务统一管理。注意控制整体风险。同时要加强授信知识培训,提高授信人员业务水平。实施客户授信管理,就是收集市场动态和客户经营情况,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充分评定客户的偿债能力和意愿,审慎地确定授信额度,以减少信用风险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客户信用等级的测定和客户授信额度的确定。事实上,贷款前对客户信用等级的测定和客户授信额度的确定是前移风险关口,再加上贷款后的跟踪管理,这样既保证了银行风险管理的统一性和独立性,又从业务风险产生源头就进行了有效地控制,实现风险管理理念在业务部门的前移并保证风险管理意识到位。

(二)综合治理不良资产化解存量信贷风险

1、降低不良资产占比。从实际出发,继续通过以资抵贷、债务重组、法律诉讼、呆(坏)账核销及资产剥离等有效办法盘活不良资产存量,把己经形成的不良资产逐步压缩至可控的限度内。

2、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在目前情况下,不良资产的处置仍显复杂,必须在观念、机制、手段上追求创新,以便高效化解。此外,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可在结合投资银行机构,充分利用二级市场,吸引社会资本甚至外资收购不良资产方面开展更为广阔的尝试。

3、积极参加企业改制,促进银行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监督,积极参与企业的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对企业原有财产进行彻底清查评估。暂时困难但前景看好的企业,应适时雪中送炭,帮助企业摆脱资金困境,尽快实现扭亏为盈;对一些产品结构老化、资金利税率低下的企业要控制信贷投入。

(三)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入

1、围绕重点企业及项目,优化投向。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加强对相关产业和行业政策的研究,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信用等级高、经营效益好、履约能力强、所属行业持续景气的客户,找准投入点,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支持风险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企业,稳妥支持特色产业和行业,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贷款投放力度。

2、关注行业风险,做好客户结构调整。目前,国家仍把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作为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要加强行业调查研究,紧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做到反应灵敏,分析全面,预测准确。

3、为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和效益,银行贷款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坚决杜绝人情贷欲,遵免风险贷款,应以“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为原则,走市场化道路,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向,把握行业生命周期。银行要把信贷资金投向确保能够按期还本付息的企业和项目,尤其要增加对科技含高、信誉优良、产品有市场、经营效益好、经营规范、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信贷投人。

(四)加快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步伐,从体制上严防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产生

1、要尽快建立规范的商业银行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制度,引进国内外战略,不断优化组织体系,建立科学的信贷决策体系和风险管理体制,建立审慎的会计、财务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关键是建立权利制衡机制,对审贷权利加以制约,同时强化外部监督的透明。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督职能。必须重新界定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政府职能是弥补市场缺陷、维护社会公平,着力为企业经营提供必要的经济环境,同时支持并配合银行防范和制止企业逃废债务,确保金融资产的安全运行。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全社会信用是提高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保证。恶意逃避银行债务、恶意欠款的单位必须受经济和法律制裁。作为政府部门,央行应对企业改制中兼并、重组、破产等跟踪监督,协助金融机构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应健全企业信息披露制度,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严格规范企业会计信息和信息处理标准化,并提高信息公开程度,以降低银行系统风险。

3、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我国目前在金融方面虽有《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担保法》、《中国银行(601988行情,股吧)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为加大信用立法和执法力度,并尽可能地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在《刑法》等相关法律中增加对不讲信用、恶意逃债、赖帐等给国家或个人造成损失行为的定罪量刑条款,对逃废债、恶意拖欠贷款本息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增加企业的逃废债成本。

(五)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及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

1、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信贷综合管理。通过系统对业务的前期调查、复查符合、审查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业务分析、档案管理都设定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将信贷政策的制度固化到相应的计算机系统中,如果违章操作,系统会自动拒绝,避免了人为因素。

2、要充实完善各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建立可靠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息系统,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信贷担保制度,以实现与国际上商业银行管理信贷均采取合法的贷款担保制度向接轨,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还可以把信贷与保险结合起来,依靠保险适当化解银行的经营风险,实现信贷风险的合理有效转换,避免恶意逃废债现象的发生。

(六)建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信贷文化 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经验表明,当文化与其他产业形成共栖、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动关系时,将形成强大的经济竞争力。因此,构建优良的信贷文化成为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和竞争中的现实抉择。

1、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信贷业务和管理中,人才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商业银行同国外相比,人才相对不足,尤其是风险管理的高级人才相当匮乏,这制约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强化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及执行效果。解决这一问题,要构筑以人为本的理念,健全贷款责任制度。一方面应加紧人才的引进,充实风险管理的各个阶层,不能因为种种原因降低信贷岗位专业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要提高现有职工素质,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通过以老带新、奖惩制度等方式明确信贷工作岗位责任制。这样,就能建立一支优秀的队伍,再配以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良贷款的产生将会更难,而其清收将会更易。

2、应突出体现责任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对信贷风险的敏感性,将风险意识贯穿于所有信贷人员的自觉行动中去。培育团队精神要把其宗旨、内容、形式、载体等具体化。在员工中树立敬业精神与大局观念,营造互信、协作的氛围,消除各自为战、缺乏沟通或配合所带来的弊端。建设信贷管理文化要着重建立与信贷文化的内涵与要求相统一的、科学的规章制度。把文化中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等“软约束”,融入到硬性的规章制度中,增强全员防范信贷风险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刘光前、孟庆国,《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现代商业,2008年18期。

2、钟俊,《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与管理》,中国工商出版社,2005。

3、谢罗奇,李小林,《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其防范对策探析》,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4)。

4、张同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金融学院,2006。

5、王绍林,《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和防范》,金融时报,2007。

6、李子百,《投资银行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王爱俭,《信用风险理论与信用风险防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8、李炳炎、徐银,《金融深化改革与金融风险防范对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9、陈浪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10、张国容,《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思考》,《新金融》,2003年04期。

11、李剑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职业圈》,2007年06期。

12、孔艳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研究》,《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论文 》,2004。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浅析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心得体会 西城信用社

根据县联社安排,我社组织学习了中国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同志在2010年案件防控工作长沙会议上的讲话摘要、关于转发《沧州银监分局关于转发<河北银监局关于进一步防范变造银行承兑汇票诈骗犯罪风险的通报>的通知》的通知、以及《沧州银监分局办公室转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徐州地区信用卡套现案件的通报>的通知》等相关文件,通过深刻学习,我对其中涉及的信贷风险防范有以下几点认识,总结如下:

信贷资产质量是农村信用社的生命线。防范信贷风险,提高贷款质量,是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历代农信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为了加强防范信贷风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员工教育,防范道德风险

防范信贷风险,首先要筑牢信贷人员的思想防线。信贷人员只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廉洁自律意识,才能在信贷活动中主导自己的行为,自觉规避和防范信贷风险。不可否认,目前,在信贷人员中,服务意识淡薄、营销观念较差的现象还较为普遍,部分信贷人员没有把客户当作互惠互利、平等的合作伙伴来对待,更有的把手中的信贷权利当成了捞取个人私利的资本,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乱办事,导致超权、跨辖、垒大户、顶冒名等违规违纪贷款时常发生,形成了较大风险隐患,有的已造成了资产损失。这些都是职业道德缺失、法纪观念淡薄的集中表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信贷人员“三个方面”的教育。

(一)职业道德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任何岗位工作的保证,对信贷人员尤为重要。要从熟悉业务、顾全大局、秉公办事、恪守信用、忠于职守、廉洁奉公等六个方面对信贷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并将这些职业道德规范自觉融入信贷管理工作、贯穿贷款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

(二)遵纪守法教育。积极开展“每月一法”教育活动,重点学习金融违法犯罪的种类、构成要素、处罚及量刑,使信贷人员明白哪些信贷行为是违法犯罪,触犯了会受到怎样的刑罚,达到不越“雷池”的目的。

二、提升员工素质,防范操作风险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决定了信贷风险的分散性。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的不可预见性,也决定了信用社信贷风险防控的艰巨性。这就要求信贷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增强专业技能、政策法规水平和驾驭市场的本领,把操作风险放到信贷风险防范的突出位置。

(一)加强基础工作,提高防控水平。一是建立健全信贷管理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成立相对独立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贷后检查的信贷职能部门,严明各部门、各岗位职权,进一步完善信贷行为问责和奖励机制,健全信贷管理规章,约束、规范信贷行为。二是完善农户、个体工商户小额贷款以及民营企业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评级授信、实行贷款上柜台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和贷款营销氛围。

(二)做好贷后回访,掌握风险状况。市场行情风云变幻。特别是随着“地球村”的逐步成型,一国经济极易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发展走势的影响。比如,去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产生了较大不利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为信贷资金安全增添了变数。因此,建立客户回访制度,加强贷后检查,及时掌握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收益水平,对当前防范信贷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贷后回访检查频率,要根据贷款的额度、项目生产周期、市场波动幅度大小等因素合理确定,必要时,要实行蹲点续时观察制度。对发现的风险隐患,会同客户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协助解决生产经营、产品营销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经营陷入危机、濒临破产的企业,要果断处置,保全资产,防范信贷资金损失。

--------------------------精品

文档-------

跨国公司信贷风险的防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