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如何和老外打交道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23-999653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8 13:25: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和老外打交道

和老外打交道

——和外国人交往的常识

第一幕: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老师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一脸难堪的样子。

文化差异: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词。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背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改成实际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比较下面改变措辞的介绍: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主观评论。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第二幕: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 Chinese: You look pale.What’s the matter? American: I’m feeling sick.A cold, maybe.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Drink more water.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Have a good rest.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 文化差异: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给对方出主意或提建议时,不能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美国人对上面第一句话的反应通常是“Take care of yourself.I hope you’ll be better soon.”不必教人怎么做。中国人则以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而且以兄弟姐妹或父母亲人的口吻,或以过来人的口气,这对美国人行不通。特别忠告:对病人表示关心,不必尽提建议。

特别成就感:(1)I’m sorry to hear that(you’ve got a bad cold).(2)I hope you’ll be all right very soon.(3)Take extra care of yourself.(4)That’s too bad.What’s the matter?(5)How are you feeling now? 第三幕:有空来坐坐

Chinese: You look pale.What’s the matter? American: I’m feeling sick.A cold, maybe.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Drink more water.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Have a good rest.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 文化差异: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给对方出主意或提建议时,不能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美国人对上面第一句话的反应通常是“Take care of yourself.I hope you’ll be better soon.”不必教人怎么做。中国人则以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而且以兄弟姐妹或父母亲人的口吻,或以过来人的口气,这对美国人行不通。特别忠告:对病人表示关心,不必尽提建议。

特别成就感:(1)I’m sorry to hear that(you’ve got a bad cold).(2)I hope you’ll be all right very soon.(3)Take extra care of yourself.(4)That’s too bad.What’s the matter?(5)How are you feeling now? 第三幕:有空来坐坐

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任教,中国同事总是对她说:“有空来坐坐”。可是,半年过去了,美国同事从来没有上过门。中国同事又对她说:“我真的欢迎你来家里坐坐。如果没空的话,随时打电话来聊聊也行。”一年下来,美国同事既没有来电话,也没有来访。奇怪的事,这位美国人常为没人邀请她而苦恼。

文化差异:中国亲朋好友合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喂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美国人则没有串门的习惯。一年内遇到大节日,亲朋好友才到家里聚一聚。平时如果有事上门,实现要有时间确切的预约。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随地随便上门时不礼貌的行为。因此,美国同事对“有空来坐坐”这句话只当作虚礼客套,不当作正式邀请。无事打电话闲聊也是美国人视为打乱别人私人时间和活动安排的毛是行为。若想邀请美国人上门,应当诚意的于对方商定一个互相都方便的时间。

特别忠告:有心约会要主动约时间地点

特别成就感:(1).I’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you.When will you be free/available?(2).Let’s get together some time next week.What date do you suggest?(3).How about coming to my place for dinner this Saturday?(4).I’d like to… What time would be convenient for you?(5).Would…suit you?(6).I wonder if we could arrange a meeting…(7).Do you happen to be free on…?(8).Have you got any plan for this weekend? How about…?(9).I am having some friends around during the weekend.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第四幕:亲密无间

一位美国教授来华任教,她主动让学生称呼她的名字Mary,声明不必以她的姓氏与头衔相称,如:Dr.Smith或Prof.Smith。不久,她和学生已相处很好,上门找她的学生络绎不绝,使她应接不暇,倍受侵扰。有的学生见面时,与她开玩笑说:“中国菜好吃吧?瞧你胖了不少呢!”在路上,一些陌生人也对她大大咧咧地喊声“Hello, Mary。”她渐渐地苦恼起来。

文化差异:在美国,教授对学生,老板对雇员,甚至长辈对晚辈,常常主动要求以名相称,以示关系随和。但这是在他/她本人允许的前提下,而且是表面形式而已。如果素昧平生,毫无往来,或只是初打交道,冒然称呼对方的名字,会给人“冒失鬼”、“粗鲁汉”的印象。另外,对方平等待人、不拘身份,不等于可以让人肆无忌惮,无拘无束,没大没小。相处时,嘴巴上以名相称,心中仍应记住对方的身份。在一些庄重场合,例如:老师和校长在一起时,学生对老师不能象往常那样直呼其名,必须以“某某教授”或“某博士”相称。英美人即使当关系变得很熟悉时,仍然不会亲密“无间”。他们对各自的隐私领地会保持距离。隐私包括私人时间、住所、物品、年龄、体重、长相等等。在上面的例子中,中国学生犯了三个忌:随处叫名、随时上门、随便评论体重。所以美国老师很不习惯。

特别忠告:称呼和上门要得到对方允许,交谈不要论及对方隐私。特别成就感:1)May I call you…? 2)Is it all right if I call you…? 3)You can call me John.4)Please call me Mary.5)I’d like you to call me Jim.6)I’d like to pay you a visit.When will you be free? 7)I’d like to drop in on you(tomorrow afternoon)if it’s all right with you.8)Shall I come over(this afternoon)? 9)Do you mind talking in your place? 第五幕:一概而论

一位中国人在与美国朋友交谈时说:“American young people are too casual about *..”(美国青年对性生活太随便.)美国人则回答:“Well…”

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当避免一概而论的偏见。“to be”这个动词有时会导致绝对的错误。因此,表示“是”的巧妙方法是在be 前加修饰词。如:可能、也许、似乎、我认为等等。上面那句话可以这么说:

As I know, some American young people seem to be casual about *.(据我所知,有些美国青年似乎对性生活很随便。)特别忠告:对人对事对现象不要一概而论,特别是对异国文化现象的评论。特别成就感:1)It seem to me that… 2)It appears that…

3)I have the impression that… 第六幕:还是不是好朋友

一位澳大利亚人找中国朋友帮忙,中国朋友的话令他有点摸不着头脑。Australian: Will you do me a favor? Chinese: Please help me out of a complicated problem that…I’m sorry to add the trouble to you.I’ll appreciate every thing you do for me.Chinese: Come on.Are we still close friends? 文化差异:在好友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中国人认为没有必要拘礼客套。他们很少相互称赞,也不会把道歉挂在嘴边。如果这样做的话,他们会感到很不自在。朋友还会以为双方关系有所淡化,俗话称“见外”,或者揣摩双方关系时候有了裂痕。在英语国家,情况完全不同。不论是谁,即使是家长对年幼的子女,只要他们帮了忙,效了力,都要道谢,他们把这种现象解释为“言传身教”和“*平等”。

特别忠告:随时道谢,对朋友的道谢不必神经过敏。

特别成就感:1)A: Could you do me a favor? B: I’d be glad to.2)A: 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with…? B: Sure, no problem.3)A: Can you help me? B: I’ll do my best.4)A: Will you do me a favor by(doing)something)? B: With pleasure.5)A: Thank you very much.B: Not at all.6)A: I can’t thank you enough.B: Don’t mention it.7)A: Thanks a lot.B: You’re welcome.8)A: I really appreciate it.B: It’s my pleasure.一位美国教授来华任教,她主动让学生称呼她的名字Mary,声明不必以她的姓氏与头衔相称,如:Dr.Smith或Prof.Smith。不久,她和学生已相处很好,上门找她的学生络绎不绝,使她应接不暇,倍受侵扰。有的学生见面时,与她开玩笑说:“中国菜好吃吧?瞧你胖了不少呢!”在路上,一些陌生人也对她大大咧咧地喊声“Hello, Mary。”她渐渐地苦恼起来。

文化差异:在美国,教授对学生,老板对雇员,甚至长辈对晚辈,常常主动要求以名相称,以示关系随和。但这是在他/她本人允许的前提下,而且是表面形式而已。如果素昧平生,毫无往来,或只是初打交道,冒然称呼对方的名字,会给人“冒失鬼”、“粗鲁汉”的印象。另外,对方平等待人、不拘身份,不等于可以让人肆无忌惮,无拘无束,没大没小。相处时,嘴巴上以名相称,心中仍应记住对方的身份。在一些庄重场合,例如:老师和校长在一起时,学生对老师不能象往常那样直呼其名,必须以“某某教授”或“某博士”相称。英美人即使当关系变得很熟悉时,仍然不会亲密“无间”。他们对各自的隐私领地会保持距离。隐私包

括私人时间、住所、物品、年龄、体重、长相等等。在上面的例子中,中国学生犯了三个忌:随处叫名、随时上门、随便评论体重。所以美国老师很不习惯。

特别忠告:称呼和上门要得到对方允许,交谈不要论及对方隐私。特别成就感:1)May I call you…? 2)Is it all right if I call you…? 3)You can call me John.4)Please call me Mary.5)I’d like you to call me Jim.6)I’d like to pay you a visit.When will you be free? 7)I’d like to drop in on you(tomorrow afternoon)if it’s all right with you.8)Shall I come over(this afternoon)? 9)Do you mind talking in your place? 第五幕:一概而论

一位中国人在与美国朋友交谈时说:“American young people are too casual about *..”(美国青年对性生活太随便.)美国人则回答:“Well…”

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当避免一概而论的偏见。“to be”这个动词有时会导致绝对的错误。因此,表示“是”的巧妙方法是在be 前加修饰词。如:可能、也许、似乎、我认为等等。上面那句话可以这么说:

As I know, some American young people seem to be casual about *.(据我所知,有些美国青年似乎对性生活很随便。)特别忠告:对人对事对现象不要一概而论,特别是对异国文化现象的评论。特别成就感:1)It seem to me that… 2)It appears that…

3)I have the impression that… 第六幕:还是不是好朋友

一位澳大利亚人找中国朋友帮忙,中国朋友的话令他有点摸不着头脑。Australian: Will you do me a favor? Chinese: Please help me out of a complicated problem that…I’m sorry to add the trouble to you.I’ll appreciate every thing you do for me.Chinese: Come on.Are we still close friends? 文化差异:在好友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中国人认为没有必要拘礼客套。他们很少相互称赞,也不会把道歉挂在嘴边。如果这样做的话,他们会感到很不自在。朋友还会以为双方关系有所淡化,俗话称“见外”,或者揣摩双方关系时候有了裂痕。在英语国家,情况完全不同。不论是谁,即使是家长对年幼的子女,只要他们帮了忙,效了力,都要道谢,他们把这种现象解释为“言传身教”和“*平等”。

特别忠告:随时道谢,对朋友的道谢不必神经过敏。

特别成就感:1)A: Could you do me a favor? B: I’d be glad to.2)A: 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with…? B: Sure, no problem.3)A: Can you help me? B: I’ll do my best.4)A: Will you do me a favor by(doing)something)? B: With pleasure.5)A: Thank you very much.B: Not at all.6)A: I can’t thank you enough.B: Don’t mention it.7)A: Thanks a lot.B: You’re welcome.8)A: I really appreciate it.B: It’s my pleasure.一位中国人在与美国朋友交谈时说:“American young people are too casual about *..”(美国青年对性生活太随便.)美国人则回答:“Well…”

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当避免一概而论的偏见。“to be”这个动词有时会导致绝对的错误。因此,表示“是”的巧妙方法是在be 前加修饰词。如:可能、也许、似乎、我认为等等。上面那句话可以这么说:

As I know, some American young people seem to be casual about *.(据我所知,有些美国青年似乎对性生活很随便。)特别忠告:对人对事对现象不要一概而论,特别是对异国文化现象的评论。特别成就感:1)It seem to me that… 2)It appears that…

3)I have the impression that… 第六幕:还是不是好朋友

一位澳大利亚人找中国朋友帮忙,中国朋友的话令他有点摸不着头脑。Australian: Will you do me a favor? Chinese: Please help me out of a complicated problem that…I’m sorry to add the trouble to you.I’ll appreciate every thing you do for me.Chinese: Come on.Are we still close friends? 文化差异:在好友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中国人认为没有必要拘礼客套。他们很少相互称赞,也不会把道歉挂在嘴边。如果这样做的话,他们会感到很不自在。朋友还会以为双方关系有所淡化,俗话称“见外”,或者揣摩双方关系时候有了裂痕。在英语国家,情况完全不同。不论是谁,即使是家长对年幼的子女,只要他们帮了忙,效了力,都要道谢,他们把这种现象解释为“言传身教”和“*平等”。

特别忠告:随时道谢,对朋友的道谢不必神经过敏。

特别成就感:1)A: Could you do me a favor? B: I’d be glad to.2)A: 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with…? B: Sure, no problem.3)A: Can you help me? B: I’ll do my best.4)A: Will you do me a favor by(doing)something)? B: With pleasure.5)A: Thank you very much.B: Not at all.6)A: I can’t thank you enough.B: Don’t mention it.7)A: Thanks a lot.B: You’re welcome.8)A: I really appreciate it.B: It’s my pleasure.第七幕:干吗数落他

一位加拿大男士想夸赞中国女同事丈夫。Canadian: Your husband is a sweet man.Chinese: Not at all.You don’t know what he really is at home.比较:加拿大男士夸奖该国女同事的丈夫 Man: Your husband is a sweet man.Woman: Thank you.I’m proud of him.文化差异:中国的礼节习俗之一是不宜口头接受别人的夸奖,即使对方的夸奖是符合事实的,也要尽量挑出毛病来说一番,可谓竭尽自贬之能事。当别人夸奖自己的配偶或孩子时,中国人往往尽可能用挑剔的言辞数落他们。在交际英语中,对夸奖的正确反应却是表示感谢。否定的语言会引起对方误会,以为被夸赞的人在暗中谴责他(她)说谎,或者会引起其他的猜测。在上面第一个对话里,加拿大人很可能意味这对夫妇关系不好,因为妻子说起丈夫来太不尊重。

两位中国朋友在对话。甲:你的发言真棒!乙:哪里哪里,您过奖了。甲:你的头发做得不错。乙:马马虎虎,还过得去吧。两位英国朋友在对话

A: Your speech is wonderful.B: Thank you.I did my best.A: Your hair looks nice.B: Thank you.特别忠告:对善意和符合实际的夸赞用Thank you做反应。特别成就感:1)A: Your presentation was very impressive.B: Thank you.2)A: I like your new dress.B: Thank you.I like it very much myself.第八幕:他想干什么

在公园里,一对夫妇正在逗孩子玩耍。一位外国游客走上前来搭话。Lovely child, isn’t he?(画外音:他想干什么?)文化差异:夸赞有时候可以起挑起话题展开对话的作用。在公共场合,想与不认识的人攀谈,最好的方法就是对他/她身边的东西或周围环境夸上几句。如果对方反应积极,就可以顺势往下谈。这种“无话找话说“的现象在中国也很普遍,通常是表现在打招呼上。例如: 甲:(正在看报)乙:喂,看报啊!

甲:(正提着餐具往饭堂走)乙:去打饭哪!

中英“无话找话”的现象差别在于:中国人用于打招呼,对方没有必要做出认真回应。英美人用于引起交谈,对方要是具体情况做出适当反应。另外,英美人用于引起交谈的评论不宜涉及隐私,通常以天气、环境为评论对象。

特别忠告:陌生人友好的搭话是想与你交谈。特别成就感:1)Lovely day, isn’t it? 2)The bus is late again.(at the bus stop)3)What a cute little girl she is!What is her name?(to someone with a daughter)

第九幕:正面回答与否

美国朋友从住所出来,中国朋友与她路上相遇,并与她打招呼。Chinese: Hi, Jean.Where are you going? American: Hi, Yifang.Chinese: Wow, what a special minority blouse(妇女的宽松衣服)you are wearing!I guess it’s made of silk.(feeling it)How much did it cost? American: I bought it in Yunnan and it’s worth the cost, I think.Chinese: Did you get it at a bargain(廉价品,特价品)sale? American: Oh, the bargain sale is really a scene(特色,风景).文化差异:英美人对于钱有关的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一般情况下,他们互相不问收入或价钱这类问题,问了也不会得到确切答复。关于价钱,人们不提是因为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财经状况和消费标准。中国人

喜欢嘘寒问暖,对个人隐私问长问短不足为奇。月薪收入和购物价钱更是朋友家必问的话题。对自己新买的东西,即使对方不问,有的人也会主动告知,或让对方猜价钱。对此,中国有句俗话“逢人减寿,见货添钱”,意思是猜年龄时往小数说,采购物价钱时往大数报。听的人就会有一种心理安慰和愉悦。对收入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会如实回答,坦率的互报家境。但如今收入差距拉大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含糊其辞,说些约摸大概的话。例如:

问:你现在每月挣多少钱? 答:大约…(真实数字)或答:不多,一般化。不如(某人)多,他/她能挣到… 不够你有本事啦。(哪有你能干啊)听起来不少,但我要支付… 大概…(少于实际数字)在上面的例子中,Jean对三个问题没有正面回答: Where are you going? How much did it cost? Did you get it at a bargain sale? 并对一个动作有反感:touch her blouse 中国人喜欢用“上哪去”打招呼,问的人并不真正关心对方上哪去,被问的人也无需认真回答去哪儿,通常说声“不去哪”或“有事去”。英美人不明所以,以为对方多管闲事,干预隐私。在英美国家,“Where are you going?”常常是警察查问可疑的人或妻子询问丈夫的行踪时间的。朋友之间的确需要了解去向,才问“Which way are you heading?”。中国人谈论对方的衣饰服装时,有时会用手去触摸,这也适应美人犯忌的行为。特别忠告:不要用“上哪去”打招呼;不要问与对方开支收入有关的问题;不要用手触摸对方的身体和衣物。

第十幕:打圆场

有时候在用英语交际时,双方因不适当的对话会引起别扭或误会。

文化差异:在用英语交际时,有些人尽管语音语调语法乃至措辞都没有错误,担任觉察双方之间有点别扭。这些别扭显然不是语言引起的,而是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差异的缘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道歉与解释打圆场。

特别成就感:当自己的问题令对方别扭时 1)I hope you don’t mind if…

2)Please let me know if I(embarrass you in any way…which makes you feel embarrassed)3)I’m sorry to have asked you such a question, I didn’t mean to offend you.4)Forget it if the question bothers you.In my culture, people… 5)In my country, it’s all right to… 当对方的问题令自己别扭时

1)I’m afraid I don’t care much about that sort of thing.2)It’s hard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for you.3)It’s a complicated matter, I think.要知道:时尚女孩最爱说的10句口语1.Yoba!对啊。

这是她们创造出来的语言,也是我最常听她们说的单字之一,基本上呢, Yoba 就是 Yes 的意思,比如她们会说, “Do you like to go swimming with us?” 我就可以回常,“Yoba!” 但是这不是正式的英文,纯粹是好玩下的产物。

2.Bam chi ga bon-bon.是不是干了什么好事。

这群女孩子没事就喜欢说,“Bam chi ga bon-bon.” 这是在 70 年代时*电影中都会有的一段旋律,所以大家都把它引申为跟性有关的一些事物。比如说要是有人跟我说他昨天带女朋友回家过夜。那我总不能明问,“Do you have * last night?” 所以这种情况下,我就可以开玩笑地问他说 “Bam chi ga bon-bon?”

这句话也可以当形容词或名词用,例如,“I have a girlfriend for 2 years, but no Bam chi ga bon bon at all.” 意思就是交了女朋友二年,却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另外有一个词 hanky-panky 跟 Bam chi ga bon-bon 很像, 同样是指一些暧昧的事, 例如: “There's something hanky-panky going on in the restroom.” 3.Damn-it boy 该死的男孩。

这群女孩子有一堆话来称呼男孩。例如,“Damn-it boy.” 就是常常可以听到的一个。另外我记得的还有, “You fool.”(你这个笨蛋), “You cheese head”(你这个没有大脑的家伙或是 “You stupid.”(你这个愚蠢的家伙),当然可以听出来打情骂俏的成份远多于真正责备的成份。4.He is not my type.他不是我心目中的类型。

俗话说一个女孩子想男孩子,二个女孩子谈男孩子,三个女孩子骂男孩子。当二个女人聚在一起总是会对周遭的男生品头论足啦,“He is not my type.” 是常用的一个句子,就相当于他跟我不适合啦。他不是我想要的那个类型。

5.He is a muscle man.他是个有肌肉的男人。

有些美国女孩子很欣赏那些肌肉很多的男人,她们称之为 muscular type.或是可以说 a muscle man, 或是 “He is beefy.” 关于这点,我就曾经犯了一个错误,因为我跟一个老美说,“I have no muscle.” 结果人家当然是有听没有懂啦…其实应该要说 “I am not a muscle man.” 才对。

另外有一个说法叫 semi-muscular.Semi-muscular 就是有点肌肉又不会太多,比如我可以说 I am semi-muscular with 6-pack ab“.6-pack ab 意谓著 ”six piece of muscle on the abdomen“ 就是有六块腹肌的意思,也可以说成 washboard ab.像洗衣板一样的腹肌。

6.I saw a girl throw herself on him.我看到有一个女孩对他投怀送抱。

我觉的这个throw herself on him 用的真是好啊…这就是指女生作小鸟依人状,把整个人靠在男生身上。有一次我听她们之间在谈我的室友就说了这么一句,”I saw her throw herself on him.“ 看来我室友也真是艳福不浅啊!另外一句很类,”That girl drapes herself all over him.“ 也是指整个人就趴在他身上。

7.You can go commando.你可以不穿内裤出门。

这是个很有趣的单字,美国有些人不爱穿内裤的,直接穿一件外裤就出门了,这种行为就叫 go commando.有一次我室友说他没有衣服可换洗了,他必须早点回家洗衣服,就有一个美眉取笑他说,”Don't worry, you can go commando tomorrow.“ 结果一夥人都笑翻了。Go commando 原来的意思是出危险的任务,或许是因为不穿内裤感觉上好像是在冒险,所以就叫 go commando。8.There is a big hole in my head.我什么也不记得了。

说错话怎么办?就装傻吧…这是我常听她们用的一个句子,意思是我的脑袋中有一个洞,很多原来贮存在这个区域的记忆都不见了。比如我问你昨天是不是跟某某人出去了啊?要是你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你就可以说, ”Oh!There is a big hole in my head.“ 有趣吧

有人说,男人最讲理。所以如果你有理,你就跟他讲道理。如果你没理,你就不要跟他讲道理,他对你一点办法也没有。像这句话就蛮适合在不讲道理时,例如他问你,昨晚跟谁出去了,你就回答,”There is a big hole in my head.“ 他对你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9.My aunt Flo is visiting.我的芙洛姑妈来拜访我了。

这里的 Flo 是 Florence 的缩写, 但其实 Flo 这里暗指 flow 的意思.所以大家应该不难猜到, 所谓的 ”My aunt Flo is visiting.“ 就是相当于中文里的, “我的大姨妈来了。”我想女生都应该知道这是指什么吧!男生在高中之后大概也就知道了吧!(给尚未成年的男生:这句话就是, 我的经期来了的意思.)10.I am not gossipy.我才不会长舌呢。

似乎爱说话是全世界女人的通病, 在美国也不例外.八卦在英语里面就叫gossip, 它可以指八卦新闻或是指爱说八卦的人.她们也常用这个字的形容词gossipy, 但像这么说只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而已.爱讲话的除了 gossipy 之外, 你也可以用, talkative, chatty, 或是loquacious.例如, ”You are

so talkative.I can't put up with you anymore.“ [转帖]看美片必备英语常识1.What the *** is going on?(到底他母亲的怎么回事?)

通常此话出于黑人之口,且口气最宜为疑惑,不解,愤怒等等。

若是白人则多数时候会说-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

意义相同而适用于更多场合。

说此话之人身份通常为上级,且相处较久。

不过如果你出差回家时看见老婆身边躺着个赤条条的陌生人,那它可就派上大用场了!2.You son of ***!(你个狗母亲养的!)

令人意外的是,最爱说这句话的往往是女性。

越高贵,越端庄的女性越容易在压力达到一定值时便会脱口而出。

万万不要和有文化的MM顶嘴,否则被骂了还以为受表扬了呢!3.All rise!(全体起立!)

国产英语老师最误人子弟的就是口语太差,爱说想当然口语。

从小学到高中英语课代表一直喊的是-Stand up!

当然没什么不可以,但为什么不说标准的话呢?就象我们朗读中文时说普通话一样!4.It's bullshit!(胡说八道!屁话!)

这句话一旦学会,包你用的乐不思蜀。

用途太广泛啦!

最绝是和老妈抬杠时搬出来,用你的眼睛直视她,以忏悔的口气恕秭。

什么?你老妈是外交官?

就当我没说过!不过……

你妈贵姓? 5.Damn it!(可恶!)

此句往往从某个孤胆英雄的嘴中冒出,发音要轻,然口气要重!

此英雄往往正面临生死抉择,例如是先剪蓝线还是先剪红线等。

说时要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势!

此句适合用在被MM拒绝时,向MM的背影恕秭!

万万不可忘记要配合以右手中指的朝天一刺!6.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关你屁事!)

此句已接近经典!

当你在网上浏览不健康网站遭到网吧老板的劝阻时,它往往能建下奇功!7.Come on!

此句因拥有太多含义,所以注释欠奉。

但它确实非常necessary!

所有的鬼佬一天不说个十七八遍就会浑身发痒。

它的经典之处你就好好体会吧!8.Ditto!(俺也是!)

本不是常用语,不过看过”幽灵“一片的人都染上了男主角的坏习惯。

从来不说I love you!

总是”俺也是,俺也是!“的把MM们气得口吐白沫!

实际上你也可以说”Me too!“或”Me also!",不过总是不够文艺腔!

差了那么一点点味道和情调。

9.How can I forget such a beautiful girl/*y boy?

此句在重逢某个你早已心仪的MM或GG是不妨拿来用用!

当对方还沉浸在陶醉中时,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想想对方的名字!10.I had no choice!(俺也是被逼无奈啊!)

第二篇:跟书打交道

记得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书籍是人类的阶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书,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也是我最亲密的伙伴。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和书打交道。当我还是一个光着上身蹦蹦跳跳而又不知羞耻的孩童时,一到夏日纳凉,我最喜欢靠在奶奶的肩膀上听她讲故事。讲了一个又一个,讲得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我听的常常忘记肚子饥饿。小时候觉得奶奶是个故事大王,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知道那么多故事。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至今还没有忘记。例如她讲的夸父逐日,传说夸父是大地之神的孙子,他为了赶上太阳,就在湖边喝水,后来还是没赶到,就在半路渴死了。又如奶奶讲到了愚公移山,说得是一位将近九十岁的老愚公要移动两座大山,乡亲们笑他愚蠢,但最终成功了。奶奶书房堆满了书,每次我缠着她给我讲故事的候,她总是一叠小本子的书来翻阅一会儿。因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便已懂的奶奶讲的故事一定都在这些小本子里。所以对这些小本子,我从小就生了神秘的感觉。

最初接触的书本是在我八、九岁的时候。一本叫做《安徒生童话》的书,在《丑小鸭》中,一个经历太多困苦和灾难的丑小鸭,在好心人的爱护帮助下,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天鹅的故事。一篇《皇帝的新装》,让我小小的心灵对统治阶级的愚蠢和丑恶的无情嘲弄而憎恨。在奶奶的影响下,我越来越喜欢看书、读书。我那时候最爱看童话书。上了中学,我结识的第一位朋友是《西游记》,它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的古代文学作品。我还钟情于外国文学,如《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 记得初次读后使我流泪的书是高尔基的《童年》,写的是高尔基亲身经历的一段童年往事,真叫人潸然泪下。正如此,我更加倍感自己童年的幸福。的确,书给我带来了苦与乐、忧与愁,在书中能发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精彩的人生。对于我来说,失去书籍,人生会失去不止一种乐趣;人不读书是生命价值的折损。因此,只有认真读书,才能品味到书中流淌的知识里蕴含的哲理。书中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有脍炙人口的文章,还有丰富生动的文字。因此,我们更要品味书籍。书简直可以说是至高无尚的

每到星期六或星期天,我都会抽空到图书馆去啃书,时常忘记吃饭。每当看到精彩部分,我都会随着主人公身临其境。我看书最夸张的是,会捧腹大笑,也会放声大哭,更会极度无奈。我是那种爱书如命的人。有一次,一只小狗叼着我心爱的小说到处乱扔,我立即火冒三丈,恨不得把这只动物踹到太平洋去喂鱼。

随时随地都在看书也是我的习惯,甚至有人在吵架或打麻将,我也可以看书。中国不是有一句老话?书中自有颜如玉。

第三篇:《和键盘打交道》案例

《和键盘打交道》教案

教学目的:

1、熟悉键盘的四个分区。

2、认识四对“双胞胎”键。

3、观察了解主键盘区的常用功能键。教学重难点: 目标

1、目标3。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这个高科技信息时代的上空,到处都弥漫着一种竞争的意识,电脑已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了!那么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意愿输送到电脑中去,和电脑进行交流呢?这就需要我们去问一问键盘,和键盘打一下交道了(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有关键盘的知识。

二、学生质疑

1、老师出示键盘,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2、请学生谈。“我想知道------”

(学生质疑时,老师适时板书出:多少键? 功能? 快速找?名字?然后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很好,带着问题去研究键盘)

三、解疑、探索新知(一)多少键

1、数一数,你们的键盘有多少键?

2、学生回答

3、教师总结,导出疑问:你们用的键盘的确是108键,不过,键盘也有101、104键的(出示101、104键的键盘给学生看)。小小的键盘上有这么多键,怎样才能找准其中的一个键?同学们想想有什么办法没有?

(二)键盘的分区。

1、邻座讨论:键盘可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的不同分法。

广泛请学生说出自己的分法,然后教师给予表扬,认为他们的分法都不错,究

竟怎样分,一起去请教电脑博士。

3、出示CAI课件

CAI的键盘分区法:分为四个区,分别是主键盘区、光标控制区、功能键区、小键盘区。

4、圈一圈。对照CAI,拿出准备好的红毛线,动手圈一圈键盘的四个区。

5、说一说。圈好后,关掉CAI,请两位同学举起键盘说出键盘的分区以及各 区的名称。

(三)主键盘区常用的功能键。

师:主键盘区的键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能不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1、“双胞胎”键

① 学生发现有四对一样的键

② 板书“主键盘区”图,请这位同学指一指,是哪四对? ③ 教师总结。这四对功能一样,样子相似,就像四对“双胞胎”一样,我们称之为“双胞胎”键。(板书)

④ 导思。除了发现四对“双胞胎”以外,还有什么发现呢?

2、双字符键,上档键。

① 学生发现,同时质疑。学生发现有些键上有两个字符。同时提出按击这些键,屏幕上会出现哪个字符,出现了其中的一个字符,又怎样才能出现另一个字符?

② 教师给予表扬,同时提示:要想双字符键上的字符都出现在屏幕上,少不了“双胞胎”键,究竟是哪对“双胞胎”能派上用场,请同学们试试。③ 请学生回答。

④ 请学生边说边演示。按这些键,屏幕上出现的是下面的字符,如果按住“双胞胎”键中的“shift”不放,再去按双字符键,输入的就是上面的字符。

⑤ 教师结论。这个能让双字符键上面的字符出现在屏幕上的这个键,我们称之为“上档键”。(板书)

3、写字母锁定键 ① 介绍“CapsLock”键。

请同学们按“CapsLock”键,看键盘上有什么变化?再按一下呢?(小键盘区上面的

“CapsLock”指示灯亮了,再按一下。灯灭了)

② 提问:灯亮时按键和灯灭时按键有什么区别呢?(灯亮时按键,输入的是大写字母,灯灭时按键输入的是小写字母)

③ 结论。我们称这个键是“大写字母锁定键”。(板书)

4、退格键、回车键。疑问一:想擦掉输入的字符怎么办?

① 学生尝试。请同学们按键,看有没有“擦子”功能的键。② 指着键回答: 具有擦子功能,把它按下,光标前面的一个字符就不见了。

③ 结论:这个键就叫做“退格键”(板书)疑问二:不想在第一行写了,想跳到第二行怎么办? ① 学生尝试:看哪个键具有这个功能。

② 指着键回答:“ ”这个键可以,按一下,就另起一行了。

③ 结论:这个键就叫“回车键”。(板书)

(四)试一试。

1、同学们试着填一填主键盘区图。

2、拼一拼。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拼主键盘区图。

3、点评。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获取了很多有关键盘的知识,不过,键盘只是电脑的一部分,电脑的知识是很多很多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共同努力,探索电脑世界的奥秘,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

柴青

第四篇:如何与上级打交道范文

如何与上级打交道

在职场中,有的人总到自己不受重用,有的人默默无闻而得不到合理的回报,有的人认为自己工作上级视而不见„..如果你留身边自己的同事,可以讲多数人不愿意天天受人管,事事受束缚。有少数极端分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认为所有上级都是贪得无厌、不学无术、平庸无能。在职场中,这种心态的人时常伴随的是抱怨、消极和上级的鄙视。

客观来讲,上级的确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从主观上讲,职场中人应该反省自己,如何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学会如何与上级交道。

我个人三十多年的职场生涯中,从国营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工作过,其中生产型、贸易型和科技型都有,而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与上级打交道都有共同要遵循的技巧。

一、千万不要轻易拍马屁

人人都喜欢听奉承的话,上级也不例外。但是如果你常用这招,只能管一时,久而久时在上级心中你是虚伪的,会贴上不可信赖的标签。

二、上级交办的事接受

这句话,有点武断,不合理不合法,但在职场生涯中,服从是必须的。上级只会用听自己话的,天天与自己唱反调谁会用?员工都指望上级大度,能容不同意见或者不同表达方式的人。其实不然。上级也是人,表面它能容忍,但从此有了心结,没有你的好果子吃。

什么话可听,什么事可办,这需要智慧和方法。

听话的人,会把你看成奴才。不听话的人,会把你看成叛逆。简单服从与拒绝都不可取。我们做部属的,要做到好像听话又好像不听话,说不听话好像又听话。简单的讲,你认可的事,提点启发性的建议,补充和完善地去执行。对于不认可的事,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提出一点“建议”,这种建议表面依然还要执行上级的决定,其它在执行中就改变了上级交办的内容和结果。

总之,上级交办的事要先接受,再进行补充、完善和修改。上级通常会喜欢并重用这种与自己同心并能够完善自己构想,避免失误的员工。

三、难言之隐一笑了之

刚才我们讲了,上级交办的事要接受,前提自己能办、可以办、并且通过自己努力能办好的事。对于不好讲、不好办、不能办的事怎么办呢?不做,也不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不能说,就是因为你认为这件后果不好,率先拒绝和抵毁,无论以后结果会如何,你都死得惨。因为后果严重,是你咒的结果。如果后果良好,你的消极行为反差会更大。

不能做,也是因为你判断后果会很严重。不做的结果是什么办?事情顺利,你的判断失误,小职员嘛,当然不如领导有远见也属正常,大不了说你保守。如果事情后果非常严重,与你无关。

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

四、请求要有方案 有职场中,我们常遇到这几种事。办不了事,或者执行中有问题怎么办?及时告诉上级,将问题交给领导,无论领导如何决定,后果不必你来承担。反之,如果捂着盖着,事情越来越严重,超出你的掌控能力之外,被动的让上级知道,上级将陷于两难的选择,对你都有怨气。

上月,供电公司通知临时第二天停电一天,行政文员遇到老板就问:“明天停电,是不是通知大家休息一天?”老板回答:“这天算不算工资呢?”文员噎得够呛,一时无语。事后来告诉我经过。

这类小事,文员本应来找我汇报,越级汇报本来错误,加之方法不对,今天无论她是否通知大家,都是错。于是,她告诉了我事情的经过。

平时这类的事,我直接处理就是,但事情复杂化了后,当然我要请求老板。“王总,明天停电,我准备调整作息时间,换休一天,可以吗?”老板只有一种回答结果:“可以啊,你决定就行。”

同样是停电休息一天,汇报的方式不同,结果就不同。至于这天发与不发工资,都不重要,因为大老板不会计较这些。如果每天将诸如此类的小事都交老板决定,老板请这么多员工做什么?

五、与上级保持沟通

许多员工很不喜欢与上级打交道,却认为上级高高在上,不关心员工,避而远之。久而久之,认为上级没有看到自己付出,职位、升薪、授权与自己无关,好像自己在一个被人遗忘有角落。

四川有一句话:要公道打颠倒。也许我们换们思考一下,其实问题出在员工自己的身上。

假如这个企业只有100人,如果管理者每月都要花半小时了解工作情况,需要一上班就谈话,谈它十天半个月,这样管理者只配当书记,重要事情都延误。

所以如果让上级知道你的工作情况,特别是你的工作业绩,需要方法。比如,楼道上遇见上级通常会问你在忙什么,你可以借机汇报。比如,上级通常都会注意你精神状态,如果遇见关心一下,无论的脸色是好是坏,你都可以借关心之时,顺便说你们在为某一件工作发愁或者干劲十足。如果上级与你见面少,隔得远,你可将工作情况或者建议用邮件发出,上级回复与否都不重要,重要是他知道你的工作情况,引起他的关注就行。

所以与上级的沟通很重要,不必等到领导来找你,机会总是厚待有心人。那怕逢年过节,上级个人遇到重大事情,发个关心问候祝福短信,远比当面拍马屁效果更好。

六、察言观色

许多人在职场中打拚许多年,从不认为察言观色的重要性,其实有的员工可能因此而在上级心中改变其形象,多年的光辉形象也毁于一旦。

02年我一家在一家贸易公司做总经理,当年与客户签订了一批标设备,合同额达七百万元,准备在美国和德国选择供应商,当时美国人民币报价每套三十五万,而德国报价每套三十万。有一天,一位采购经理与美国代表谈判,我与德国人谈判提出批量采购应下浮15%。采购经理突然走进谈判地点,我示意他,有事一会儿谈。他却不知趣的说:“我只担误你一分钟时间,是想告诉你美国人一分钟钱都不降。”说罢转身离去。

最近的结果如何,可想而知。公司因此损失近百万。老板承诺这批单做下来员工加薪二成也泡汤了,这位老采购员因此搞得自己灰溜溜地,老板员工都埋怨,所以学会察言观色很重要。

如果你细细观察,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

第五篇:如何与经销商打交道

如何与经销商打交道

一个销售性公司,与经销商(客户)打交道,是业务工作的经常性内容,也是业务人员包括一线管理干部(如经营部经理)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值得研究。现就结合本人在TCL四年来的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

厂商关系其实质,我认为是“经济利益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既有共同利益存在,同时又有各自不同的追求,可谓既有矛盾又有统一。

对于矛盾的一面,在处理时应注意几点:

一、坚持原则不让步。什么是坚持原则?见钱发货,不出卖公司的根本利益;对于客户的不合理要求,要一口回绝,态度坚决,不留余地。实质上,一些客户在提一些不合理要求时,也是半真半假,想试探我们而已。坚定的原则性,不仅不会影响良好的厂商关系,有时反而令客户对我们个人更加佩服。

二、常言避实就虚,厂商一家,有时客户会对我们的政策、我们的诚意有所怀疑。具体表现为在一些条件上谈来谈去。此时如果我们仅仅就事论事,争执不休,不但不会有结果,反而会损害厂商感情。我们可以暂时避开现在所谈的实际问题,向客户明确申明“厂商一家”的道理。这样往往可以使客户终于闭上那张喋喋不休的嘴,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比较销售量与利润两种指标。厂家在保证最低利润的情况下,更想追求一个量,而商家总想赚取一个高额的垄断利润。这势必造成一种矛盾。对此,我们厂家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推行我们的计划,不能允许“让市场不让利”局面的出现,另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地做客户的工作,阐明“薄利多销”的道理和丢掉市场的危险性。只有一家在卖TCL绝非好事,厂商之间更有许多利益一致之处,这正是厂商之所以定到一起的关键所在。

四、经常性的客户联系与定期的客户拜访。现代通讯极为发达,简单的一个电话,能起到多大的相互理解沟通作用啊。领导的定期客户拜访,会给以经营我们产品的客户一个很大的信心鼓舞。

五、当好客户经营销售上的参谋,帮助客户搞好管理与销售。我们不是把产品推出去卖给客户就算万事大吉了,产品还要在客户手里实现最终的零售。我们要与客户共担风险(至少在心理上),客户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帮助客户最终也是帮助了我们自己。

六、对客户的请吃、请喝、请玩和送礼等人情往来必须把握一个正确的度,俗话说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

七、言而有信,这一点对于我们做业务的人员非常重要。我们不必承诺过多(许多业务人员容易犯承诺过多的毛病),但一旦做出了承诺,就必须毫不犹豫地坚决履行。业务工作是要靠接触打交道的,要用嘴去做工作,一旦给客户留下无信用的印象,就没法再干工作了。

八、注意个人形象。个人形象不仅是代表个人,更重要的是还代表了你这个企业,你这个产品的形象。个人的仪表、谈吐、行为、习惯、修养都要提高。很难想象一个“浅薄、衣着不讲究”的业务员卖的能是高质量、高品位的产品。到客户那里,不能随便拿吃、拿喝,更不要与客户发生个人经济往来。对违反公司纪律,败坏我企业形象的要坚决清理出企业队伍。

九、要了解客户、理解客户。了解客户的困难所在,急人之急,解人之难。对客户关心的价格波动风险、售后服务、品种调换等问题,不能无动于衷,应积极迅速地帮助解决。

十、要善于做客户的思想工作,解疙瘩。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求得客户的理解,如价格变动、货源紧张、质量问题、价格问题等。

十一、分析了解客户的特点。有的客户文雅,有的粗俗,有的活泼,有的严肃,有的直爽,有的深沉。针对各客户的不同特点,应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与客户见面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十二、研究送礼的技巧。适当地动用送礼的手法,对搞好厂商之间的关系,能起到意想

不到的作用。正常的礼仪必须走到。生日的问候,婚礼的祝贺,病痛的探视等,可以让客户感觉到你“心中有他”。而适当动用一些小技巧可以让每个客户都感觉到受到了厂家的特殊关照,使小客户感觉到受到了特殊扶持,大客户也感觉到享受了特殊的待遇。

十三、分清国营单位客户和个体客户,应对方法应有明显差别,销售政策可以明显不同。

十四、充分发挥客户的重要信息源的作用。厂家往往陷在本身产品的圈子里,眼界有限;客户却是在第一线,很多客户本身就经营几个品牌,与客户交谈也是一个重要的收集信息的途径,我们可以鼓励客户谈自己所知道而我们想知道的,让客户兴奋起来。

十五、要有良好的耐心,应付脾气不好的客户,应知客户就是上帝,每人都有发脾气的权利,要耐心地听客户阐述自己的意见。■

S

如何和老外打交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