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语论文
元旦日本元旦的由来
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除邪恶,元旦的由来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一好梦。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1—3日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新年还是个“吃”的节日,各国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元旦的由来日本人在“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现代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匀惯,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有的还摆上一些松竹,叫做“门松”。许多公司大厦门口和街头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的牌楼,以示庆贺。元旦的由来人们还将鹤、龟等象征长寿的动物剪纸贴在住宅内外,祈祷平安。同时还根据十二生肖,刻个年肖,相互赠送。邮政省还大量发行绘有年肖的“贺年邮票”。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之间,互赠贺年片成了最热门的祝贺方式,日本人称它为“飘舞的风筝”,遥致深情。在新年里收到谁收到的贺年片多,谁就会感到新的一年前途美好,财运亨通,格外喜悦。元旦的由来新年里,街坊四邻、亲戚朋友、孩子之间拜年的习惯仍然盛行。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恭贺新年”。
习俗【日本】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除
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一好梦。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1—3日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新年还是个“吃”的节日,各国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日本人在“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现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匀惯,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新年里,日本各户门口上方往往都拉起一条草绳或用草绳编的圆圈,称为“注连绳”或“注连饰”。有的还摆上一些松竹,叫做“门松”。许多公司大厦门口和街头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的牌楼,以示庆贺。人们还将鹤、龟等象征长寿的动物剪纸贴在住宅内外,祈祷平安。同时还根据十二生肖,刻个年肖,相互赠送。邮政省还大量发行绘有年肖的“贺年邮票”。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之间,互赠贺年片成了最热门的祝贺方式,日本人称它为“飘舞的风筝”,遥致深情。在新年里收到谁收到的贺年片多,谁就会感到新的一年前途美好,财运亨通,格外喜悦。新年里,街坊四邻、亲戚朋友、孩子之间拜年的习惯仍然盛行。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恭贺新年”。
元旦的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样,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拆开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
在中国,元旦这一名称,都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据《史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秘密日本新年都要用松树作为装饰,有了装饰才有新年的气象,因为有了门松才会有年神降落,门松也是门神降落地点的标志.但是很多日本都不知道,门松的装饰只能在12月13-28日装饰,30日是正式装饰,但是29日与31日都不允许装饰,因为29日在日本神道上是苦日子,31日是一夜装饰,非常的不吉利,所以这两个日子都一般不装饰门松.但是现在日本的建筑外观,居住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门松的装饰已经没有以前那样的复杂简单了很多,甚至有的家庭还把圣诞节的装饰作为门松,这些都被日本人接受了.神社门口的门松
日本新年装饰除了在门外的门松,其实还有在室内的装饰.从古代开始上至天皇下至一般的大户(大名)开始,都会在新年向日本的神奉献日本年糕(镜饼),这个由来就是日本天皇的三种神器:神镜,玉,剑.日本天皇没有所谓的玉玺,而只有从古代传下来的三种神器,天皇家族在一段时代内内部争斗很激烈,由各自武士集团支持下争夺皇位,当一方失败后交出的权利象征就是三种神器:神镜,玉,剑.三种神器只有天皇家才有,一般家庭怎么办?日本古人就想出来用其他东西代替,神镜是年糕(镜饼),玉是桔子,剑是晒干的柿干.而主要的就是镜.镜饼意味着可以给家庭带来好运,这样两块镜饼叠在一起是两重的意思,还有阴阳相辅好上加好的意思.镜饼的周围装饰还有很多好运的解释有以下几点:
一.镜饼的白色是长寿与夫妻圆满 二.镜饼上的海带是喜悦的意思 三.镜饼边上的桔子是代代繁荣 四.镜饼边上的串柿是获取好运
五.镜饼上的树叶是家族一直持续下去 „„„„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处于萌芽阶段。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是后来新年习俗的雏形。
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习俗在唐代发生裂变。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习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习俗到明清时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平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新年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人们更倾向于将元旦假期作为休息娱乐放松的好时间,看电视、看电影、短线旅游。下面就简单看一下目前通用的元旦习俗之三大庆祝方式:
元旦习俗之庆祝方式一: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习俗之庆祝方式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三天的假期,而元旦前夜收看央视和省级卫视主办的跨年晚会逐渐成为这两年的娱乐趋势。
元旦习俗之庆祝方式三: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一、拜神与祭祖
古代而来的过年风俗源于远古农耕民族的“腊祭”。“腊祭”是古人“神先享用”意识的体现,人们习惯“索鬼神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享之”,形成“岁终出祭”古俗。由于宗教、风俗本身的保守性及历代统治者的倡导,这种原始时代的“敬神”礼俗代代相袭,并逐渐演化为祭灶神。民谚曰:“三祭灶,四扫屋……”即指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祀灶神。灶神,俗称灶君、灶爷、灶王爷,自灶神产生开始,老百姓就顶礼相拜。人们想祈福禳灾,便对灶王爷恭恭敬敬。
“二十三,糖瓜粘”,说的便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爷升天禀报一年情况时,人们要祭灶,麦芽糖和酒必不可少,酒是为让灶王爷喝得晕头转向,麦芽糖甜而粘,灶神嘴吃甜后只能说好话。民间百姓把“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用在对灶神的供奉上。宋代范成大《祭灶诗》即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祭灶风俗伴随社会的进步而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则是祭祖。过年祭祖,既是对祖先一个悼怀,也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祭祖一般在年三十,一般百姓人家在扫房子、净庭院、易门神、换桃符、贴春联之后,或举家去给祖先上坟祭拜,或把先祖的遗像挂在中堂正壁墙上,摆上祭品,点上香烛,让后辈祭拜。晚上那顿准备多日的团年饭,大都也是先请祖先“前来”享用后方可开席。各地祭祖形式虽不尽相同,但“祭祖祈福”的含义大致一样。
二、团年饭守岁
据民间相传:“年”原是太古时代的一种怪兽,每届寒冬将尽新春来临之际,便四出噬人。古人为防御“年”的掠食,便聚集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竹子使其爆裂出巨响,把“年”吓跑。既然“年”怕火光、爆响,人们每逢除夕便贴红对联、燃放爆竹,在烛火通明中聚集守更待岁。于是,便形成吃团年饭与除夕守岁的风俗。
“团年饭”又称“年夜饭”、“分岁饭”。根据《荆楚岁时记》记载,至迟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团年饭的习俗。除夕守岁也是从吃团年饭开始,这顿饭常常得准备好几天,是农家一年中最丰盛的阖家团聚之宴,一般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一直吃到深夜。可见这顿“团年饭”是何等重要。“团年饭”南北风俗各异,但大都有所寓意。北方人喜欢包饺子,意即“更岁交子”;南方人喜欢打年糕,楚地人喜欢做鱼肉糕,“糕”与“高”谐音;红烧全鱼则是祈祷“年年有余”。
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南北朝时期就有文字记载。“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不催。”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除夕之夜,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共叙亲情中辞旧迎新,寄托了人们对来年年景的美好期望。
三、恭贺拜大年
《北平年谣》有“三十日,黑夜坐一宿;大年初一,出来扭一扭。”新年正月初一,人们早起后穿上崭新的衣服,放过“开门炮”便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古代通常的“拜年”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不同的讲究,一直拜到正月十五,这年才算拜完了。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则是平辈间相互道贺。在宋代,亲朋好友之间会相互送帖恭拜新年,这大概是早期的贺年片。至明代,贺年片设计更加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有“新年快乐”、“吉祥如意”之类的祝辞。
四、压岁钱祈福
过年时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要将事先备好的“压岁钱”赐予晚辈,寓意“压岁祈福”。相传“压岁钱”能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故又称“压祟钱”。晚辈得到“压岁钱”即可平安度过新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清人吴曼云《压岁钱》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民间百姓将“压岁钱”放置孩子枕头下,正是为了“压祟”,期望在恶鬼妖魔或传说中的“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当然,这也是长辈们希望孩子们在来年平安健康的美好祝愿。
1月1日元旦在日本有着特殊的意义,虽然过去在元旦举行的大多数宗教活动现在已消声匿迹、但其风俗习惯却还深留民心。明治维新前,日本人也过旧年,后改为过新年。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装饰品,把象征天神降临的来年丰收和家庭幸福的松树,装饰在门前,这个叫做“门松”或称“松饰”。这是在800年前平安朝末期,从中国传来的一种风俗习惯。装饰镜糕的风俗也是代代相传,日本的年糕是指用糯米蒸的糕。年糕中有水稻的神灵,很久以前人们就相信吃了年糕,就会获得一种神奇的力量,因此作为一种特别的食品或者供品,在祭祀和节日庆典时必不可少。一般的镜糕为圆形、上下底部平整的形状,从江户时代起,一般把2个圆年糕重叠起来使用,现在仍然沿用当时的习惯。
当然也不能忘记屠苏酒、年夜饭、杂煮。屠苏酒是由山椒、肉桂等中草药调制好后,将其提炼成酒,1月1日—3日3天内喝。屠苏酒要用上等的瓷器等特别的容器盛装,杂煮,简单说来就是年糕汤。元旦吃杂煮的习惯始于中世纪初,有清汤式、酱汤式、还有加入甜甜的赤豆的。根据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放在杂煮内的年糕有方形、圆形之分。
新年菜肴一般盛在漂亮的套盒内,如果是5层的套盒,第一层放黑豆沙丁鱼干、晒干的青鱼子等庆祝节日的菜肴;第二层放鱼糕、鸡蛋、鱼肉蛋卷、甜食(山药或白薯泥加栗子的一种甜食)等小拼盘;第三层放蘸糖色烤的师鱼、加盐烤虾、松叶烤乌贼等烘烤食品;第四层放白萝卜、红萝卜、牛蒡、藕、慈菇等需要慢慢炖煮才会入味的食品;第五层放由红、白萝卜点缀的大马哈鱼,以及醋拌凉菜,例如醋拌藕。最近,多数家庭都使用3层套盒,一般第一层放祝贺节日的饭菜,第二层放烧烤食物,第三层放炖煮食品。选用的材料各自都有其特殊含义,例如青鱼子象征人丁兴旺,海带卷象征生活美满,黑豆则是双关语,代表勤勤恳恳工作。
贺年卡与压岁钱也是新年的一大特色。用贺年卡向平时难以见面的朋友寄上一份自己的新年问候与祝福。不过日本的贺卡与中国不同的是,大家用的都是邮局发行的50日元的有奖贺卡,不用特殊的东西,故此日本也没有人专门去印制高价的贺卡。邮局一般要大家12月25日前寄出,到1日早上统一送到各家。到5号前,你还可以根据收到的贺卡,看把那个朋友忘了,再补发一次。孩子们则可以从长辈那里拿到压岁钱。据说以前是给小孩年糕,现在基本上都是把现金装在“红包”内送给小孩。99年平均每个孩子收到26790日元的压岁钱,由于经济不景气,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大多数孩子们在圣诞节时已经收到最想要的东西,所以据说一般都把压岁钱存起来。
提到新年,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有放风筝、拍羽毛毽子、玩纸牌、跳加官,拍羽毛毽子时,输了要用墨汁在脸上画道道,所以只有在过年时能看到这种一脸黑的怪相。过去还可以看到舞狮子,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了。而且,过去直到1月7日搬走门松,这七天内一直都是新年的节日气氛,现在最多3天,马上又回到正常生活。但是,在新年时,确实有很多人感到神清气爽,这种感觉在其他时候是没有的。
日本的元旦日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明治时期以前,日本人把农历12月 30日 称 为 大 晦 日(Omisoka),也就是除夕日;但明治以后,大和民族就把年转移到阳历12月31日。从此日本人把每年的12月29日至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
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Hatsumode)。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除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一好梦。
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新年还是个“吃”的节日,各国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
日本人在“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现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习惯,改在“除夕夜”吃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
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要旨
中国と日本は古くから習俗の文化の上で密接な関係と交流を維持してきている。しかし、時が経つにつれて、両国は祝日の習俗の上でもいくつか変化が発生して、そこでたくさんの共通点と相違点が現れた。その中、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の習俗の上からの比較を明らかにすることによって、いっそう明確に両国間の文化の吸収と融合、融合と発展の特徴を究明することができる。
キーワード:起源 習俗 言語
数字 伝統文化
初めに 昔から、中国と日本は習俗の上ですべて深い関係を持ち、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における習俗の上でたくさんの共通点と相違点が存在している。何故このような情況が生じたか。私は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の起源、習俗、言語、数字、伝統文化などの比較を通して、明確に両国間の文化の吸収と融合、融合と発展の独特な特徴を理解することが出来ると思う。
1、新年の起源
夏朝以前に“年”の概念があった。その時の農業は多毛作ではなく、1年にただ1季の作物だけを植えた。だから、穀類が一回1年で熟して、人人が農作物を再び収穫するように、いずれも祝い活動を行って、大衆は神の恩に応えて、同時に来年天候が順調なことをも望んで、災害を避けて魔をよけるのが春節の起源だ。日本の元旦は中国の春節に相当するが、それは新年の形式が中国古代から形成され広く伝わっていたので、その祝日の意義は中国の春節と同じでは、すべて来年の好運を切に願うためで、良い新しい意味がある。
2、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の習俗の上の違同点
2.1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における習俗の上の共通点
2.1.1 中国の春節は日本の元旦と同じく全て楽しく祝って、昨年に別れを告げ新年を迎える祝日の雰囲気に満ちている
例えば、大掃除をしたり、家を飾ったりすゐ;ある地方は提灯をつるし色絹を飾って、都市と農村の各地はすべて飾られて新しくなゐ。商業区は華やかで、色とりどりで美しい;機関、学校、病院、会社、大通りなどには、全部国旗、彩色旗が掛かって、祝日のスローガンを貼って、大部分の表門は生花あるいは盤桔を飾り付ける。要するに、何所でもお祝いの雰囲気に満ちあふれる。
2.1.2 中国の春節は日本の元旦も全国的な祝日である
中国の春節の休日は普通は旧暦の1日から7日まで、全部で7日の祝日がある。日本は全国の休暇日は毎年12月29日から1月3日にかけて、全部で5日である。
2.1.3 中国の春節にと日本の元旦には除夜があり、夜を徹し新年を迎えるもちを食べ、一家団欒の食事、お年玉をもらうなどの習俗がある。例えば、祝日の時に、全家族が集まって、除夜の一家団欒の食事を食べて、酒を飲む;親友は新年の挨拶をする方式を通して互いにお歳暮を送って、友情と感情を深める;目下の人は年長者に向ってお辞儀をし、年長者は目下の人にお年玉などにあげる。
2.1.4 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には人人が未来への願望と目的を切に願うという点では同じだ
例えば、中国では祝日に門の上に門を守る神の画像、軒の下に灯籠が掛けるのに对して、日本では入り口の扉に門松をかけて、門の上に藁縄などに掛けることはすべて災害を避けるための魔よけで、来年の四季の平安、幸運の願望と目的を享受出来ように切に願う。
だから、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は習俗の上の共通面から中国と日本は両国習俗の文化の上で吸収と融合の関係が存在していることを知ることができる。
2.2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における習俗の上で違う方面
2.2.1 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の娯楽と食事
中国では新年が到来すると、どの家でもドアを開け,まず、爆竹に火をつけて放ち、パンパンという爆竹の音で古いものを除いて新年を歓迎する。日本は元旦の期間爆竹をならさないで、どの家もひっそりと静かに新年を祝うのだ。中国の春節は普通は除夜の晩に全家族はギョーザを食べる。いくつかのギョーザの中に小銭などがあって、それを食べたら幸運があるという。除夜の晩に全家族が囲んでいっしょに長い麺を食べて長寿を祝り日本の元旦は新年を祝る。
2.2.2 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の期日
中国の春節には旧暦の正月1日で、日本の元旦には西暦の1月1日である。
2.2.3 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の期間の家屋の装飾
中国は春節の時に赤色の春聯を貼って、来年の祝福を表現する;年画を貼って、旧年に別れを告げ新年を迎えることを示す;“福”の字を貼って、“福が着く”を示して、人々が来年幸せな生活の良好な願望を求めることを体現している。日本の元旦は藁縄を掛けて、扉に門松をかけて祝賀するので、元旦の期間、日本人はよく門の上に1本の藁縄を掛けて、門前に門松を插して、それから縄の円環の上にダイダイ、ミカン、コンブ、ロブスターなどを掛ける。門松の飾物は普通の竹の葉、松の枝、ミカン、藁縄、ロブスターなどで、來年幸福と家族が長生き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ことを示し、百歳まで長生きして魔をよけることを切に願う。
2.2.4 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の習俗の上の守岁中国の春節には全家族が夜を徹して眠らないで、談笑したり楽しんだりして、中央テレビ放送による春節聯歓晚会を見て、夜を楽しく過ごす。日本の元旦は新年を迎える時は全家族がストーブの側を囲んで座って、静かに寺院の108の鐘の音を鳴るのを待って、日本の男女のグループに分かれて紅白の歌合戦を行うテレビで過ごす。
2.2.5 以上の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の習俗の上で違いからは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が節日習俗の文化の上で独特な特徴を持ち、親しくても離れて、融合と発展の特徴を持っていることがわかる。
3、言語の比較から見る 3.1 文字言語の使用
3.1.1 共通の祝い言語
文字言語の共通の使用の上で、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は共同の言語が“新年おめでとう、よいお年を、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裕福になれますように、財產がたまるように喜びましょう、萬事如意、五福臨門、新春大吉、五穀豐收、財源廣進、財運亨通、金玉滿堂、千金白順、財を成し豐かになることから家族の幸せと、願い事がか
なうように、自分が思った通りの一年を、自分が思う事が實現出来るように”などがある。
3.1.2 忌讳の祝い言語
両者は生、死、病、残、破、苦、空、割、砕、終、絶、亡、失など緣起のわゐい言葉は口にしてはいけない。例えば中国の春節で“不運で、運が悪くて、破れる”などの語句の使用を避けて、日本の元旦の期間は“落ちる、離れる、失う”などのフレーズを使うことを避ける。
3.1.3 私達は文字言語の使用を通して、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には人人は言語の上で縁起が良い語句を使うことを好み、縁起の良くない言語を使うことを避けることを知ることができる。
3.2数字の比較から見る
3.2.1 数字“4” の比較
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の習俗の相違は数字の上でも体現している。中国で、“4”は“事”と発音が近く、“44”は“万事”のことを連想し、“万事が思うままだ”という意味を表す。しかし、日本語の “4”の発音は“死ぬ”と同じだ,“14”の発音は“重く死ぬ”と同じだ,“42”の発音は“死ぬに”(死に行く)と同じだ。日本人はこれらが“4”あるいは“4”の数字を含むことからは同音の語句を連想するので、とても縁起が良くないことと感じる。そのため、“4” を避けゐのだ。
3.2.2 数字“9” の比較
中国で、“9”と“久”との発音は近くて、幸福の祈祷に用いて長くて好運が切れないことを表すことができる。だから、春節の時に“9”の数字を持っている言語を使うことを好む。しかし、日本語の中のでは“9”の発音が“苦しみ”と同じなため、日本人は“4989”(“四苦八苦)と“3396”(散散苦労する)の組合せの数字をタブーとする。だから、祝日の時にはほとんど“
4、9”の言語をくわえた言葉を使用しない。
だから、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は“4”と“9”の数字比較の禁忌を通じて、中国と日本は祝日の習俗における数字言語の発展に各各の独特な特徴が存在していることを見抜ける。
4、伝統文化の比較から見る
4.1 中国の伝統文化が東アジアの文化の中心
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は祝日の習俗の上でどうして多くの相違点が現れたのか。湯重南先生は《日本文化現代化》という本の中で中日の伝統文化に主な特徴があることを言及する。東アジアの文化は中国で源を発して、中国は東アジア文化センターで、中国の古代文化は5千年の歴史を持っていて、その周囲の地区と民族の古代の文化に対して巨大な影響を及ぼした。
4.2 日本が中国の伝統文化を吸収した
日本は地理上大陸と断絶した西太平洋の島国で古代の文化は立ち後れて、西暦紀元のくらいから、大量に中国の古代の先進的な伝統文化を吸収し、模倣主義をとり、中国の伝統の文化を取り入れ、当民族の伝統文化として広く信じられている。それで、日本がこれらの思想を受け入れたため、旧正月前後に行った活動は中国の伝統の文化の大部分そのまま取り入れたものである。
4.3日本が中国の伝統文化を革変する
いかなる文化の融合にもすべて次のような1種の現象を持つ:自己の文化を変えないで別の文化を少しずつ受け入れて、受ける側の主体性は種々の条件から選択し、変形しながら、次第に受け入れる。だから、日本の伝統文化にとっては、日本人は積極的に中国の伝統文化を吸収すると同時に、中国の伝統の文化を革新改造して、中国の伝統文化の母体の上で、新しい文化子体を育成した。この種類の新しい文化子体は更に新しい生命力を持つ。総じて言えば、中日両国の伝統の文化は同根だが、異なっている果実を結んだ。
4.4 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は中日の伝統文化の範疇の力強い現れだ
私達はその上から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は発展の過程で吸収と融合、融合と発展の特徴を持っていることがわかる。
おわりに
要するに、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間の起源、習俗、言語、数字、伝統の文化の上の比較から見ると,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は習俗の上でなぜたくさんの共通点と相違点が現れるのかというと、主に中日両国の人民はずっと友好的な交流と接触を続けていて、祝日の習俗文化の上で、吸収と融合、融合と発展の特徴を持たということだ。そして、私達言語の学習者にとって中国の春節と日本の元旦における習俗比較を通して、もっと良く中日の間の伝統の文化を理解することができ、日本言語を学ぶのにたいへん役に立つ。それによって中国と日本の伝統文化の上で、中華民族の優秀な文化の伝統を発揚するように、日本の民族文化の長所をくみ取り、内容と形式上で積極的に革新することによって、中国と日本の伝統文化とが互いに交流したり、融合したりすることを促進することができる。
第二篇:日语论文
长春工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从《一个人的好天气》来看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计:学位论文表
格
——一部“飞特族”女孩儿的成长笔记
页
0 个
摘要
《一个人的好天气》(202_)是日本当代女作家青山七惠(1983-)创作的第二部作品。该部作品于202_年获得了日本最高文学奖项--芥川奖。小说紧紧扣住了时代的脉搏,从主人公知寿身上,可以看到日本现代年轻人的普遍特征。因此,这部作品也成为了“飞特族”的代表作品。
本论文通过对知寿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以及成长历程的深入探讨,总结出当代日本青年的心理和价值观。便于更好地了解日本年轻人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自我封闭、受伤一族、飞特族、青春成长史
要 旨
『一人日和』(202_)は日本現代女性作家青山七恵(1983-)によって作られた二番目の作品である。この作品は202_年に日本最高文学賞の芥川賞に受賞され、社会で大騒ぎをした。小説は時代に合わせて、新世代の人生を反映したリアリティーを持っている。主人公知寿の身の上から、現代日本の若者が共有する特徴が見られる。そのゆえ、この作品はフリーター族の代表的なものとして受け入れられたのである。
本論は知寿の性格特徴、心理活動および成長する過程にもとづき、現代日本の若者の深層にあるものを検討けんとうしようと思っている。さらに日本の若者のカルチャーにたいして、より深ふかく理解するようになる。
キーワード:自己的閉鎖 傷をつける一族 飛特族 青春的成長する歴史。
目录
前言
1.知寿的性格.......................................................1 1.1“受伤一族”性格的形成...........................................1 1.2知寿与母亲......................................................1 1.3知寿与吟子......................................................2 1.4知寿与三个恋人..................................................2 1.5“彻罗基们”与知寿的交友观.......................................3 2.知寿的成长过程...................................................3 2.1封在自我中的满足................................................3 2.2第一次失恋前后的季节............................................3 2.3来自吟子的暗示..................................................3 2.4 自我觉醒........................................................4 2.5性格的缺陷......................................................4 2.6第二次失恋后的物是人非..........................................5 2.7正视离别,走出自我..............................................5 2.8对幸福生活的勇敢追求............................................5 3.“飞特族”的文化圈................................................5 注 释…………………………………………………………………………..……7参考文献………………………………………………………………..…………..…8 谢
辞………………………………………………………..…………………..… 9
从《一个人的好天气》来看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一部飞特族女孩儿的成长笔记
1.知寿的性格
本文通过对《一个人的好天气》进行分析。总结主人公知寿的性格特点和其成长经历。并联系现今日本社会上的年轻中特有的“飞特族”盛行的现象,分析当代日本青年的心理和价值观,从而对知寿的性格进行总结。
1.1“受伤一族”性格的形成
本文的主人公知寿是一个典型的“受伤一族”,她受过伤害,也害怕受伤,在这种潜意识的影响下,她的个性变得自我封闭。她不善与人交往,也不愿与人交往。长此以往,只生活在一种寂寞、空虚的状态中。知寿是敏感、脆弱的。她常常无视于别人的好意与关怀。可在潜意识里,她又是依赖这种关怀和温暖的。在这部小说中,知寿的性格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她对生活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漠然而倦怠的,带着一种消极与自我否定来看待自己以及周围的事物。那种对于未来的迷惘与无助被他转化成一种自我反叛与自我批判。甚至觉得“生活是残酷的,一不小心就会堕落。”是她在生活中带有一种麻木与随波逐流。她向往着幸福,但不敢面对生活带来的挫折与打击,让她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无意义”的。稍受挫折就“不想活了”。
知寿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高中女生,没有去找成为正式社员或上大学。而是选择成为一名“飞特族”。寄宿在远亲吟子家中。这种无压力、无责任的生活,正是知寿生活理念的写照。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知寿来说,未来是充满未知的。在寄宿打工期间,知寿经历了两次失败的恋爱。也正是这两次恋爱,使知寿从迷惘无助的生活中解脱,走出了自我封闭的圈子,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并且在痛过之后。真正的走向独立。找了一份正式工作,搬离了吟子家,住到了职工宿舍,但找了一个“有妇之夫”。虽然这段新的恋情是十分极端的。但对知寿来讲,已经是她能所踏出的最大的一步。所以说,知寿的性格,是在受伤后,自我治愈、自我反省的一种成熟。
1.2知寿与母亲
知寿的父母在知寿5岁时离异,之后的知寿与母亲过着单亲生活。知寿在这件事上是受
伤的。她想将这种无法言语的伤痛归咎于父母,却又因为难以启口而作罢。这是知寿自我封闭的开始。她对于父亲可有可无的对待也可以看出,知寿心里的“家庭”已经完全被“母亲”所替代。而面对母亲,知寿也是疏远的。特别是在母亲远行中国之后,知寿觉得在她心里,已经无法把母亲看作是最亲近的人。而是一位干涉她生活方式,对她的想法不屑一顾,甚至拿女儿去履行“约定”的人。知寿的母亲是一位很普通的日本中年女性,她年轻时离异,独自抚养自己的女儿,有自己的教职。她对知寿,有着作为母亲的关怀,也有着作为一个中年人,对知寿这样的年轻人未来的打算与指导。
知寿了解母亲的关怀,却无法消除母女之间的隔阂。她明白母亲从小到大抚育她的辛苦。却将这种辛苦转化成钱财的回报,甚至在与母亲相处时,因为无法还清而觉得生分、不自然。得知了母亲的新恋情,正是知寿第二次失恋后,看着母亲幸福的样子。知寿的心情是复杂的,为母亲不必孤单而高兴,却又觉得母亲要离开自己了,再也感受不到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而心情微微发酸。
而知寿所感觉到的母亲“好像生日宴会上的主角”一样的快乐时,让她更看到了自己失恋后的孤独、寂寞。这种无法对母亲言说得清的痛苦,使她开始思考一个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她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并且将她的想法说给吟子听,并最终让她明白了自己的缺陷,使她真正成长起来。
1.3知寿与吟子
作为寄宿家庭的主人,吟子与知寿,是人生中的两个极端。一个是风华正茂一个则已垂暮年。而知寿在吟子同住的这段时间里,既没有年轻人浮躁的习性,也没有感受吟子有老年人特有的不好相处之处。平淡而真实的生活,就这样一点点铺陈开来。而吟子在知寿的成长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知寿在东京的打工,就是从吟子的家开始的。刚开始对于吟子“热情的接待,殷勤的招呼”有点不太适应的知寿,后来渐渐地感受到老人不修边幅、大而化之,却又在生活中透露出老人家的智慧积极的处事哲学。知寿在一开始对这种智慧是不屑一顾的。在知寿眼里,吟子有些事情做的是毫无意义的。就像她看见吟子化妆时一样。觉得“都没人会看,化来干什么呢”但在相处中,知寿渐渐感到吟子的“独到之处”。
在知寿所经历的两次失败的恋爱中,吟子一直都陪伴在知寿身边,在知寿觉得孤独、迷惘时,她在知寿的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是她在知寿的人生道路上推了一把,而她与芳介的黄昏恋,一直或多或少的影响着知寿。在内心深处,知寿是羡慕着吟子的爱情的。他一直将吟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看在眼里。甚至问出“一个人真的可以一下子用完他一生所有的恨吗”这样的问题。可见,知寿是希望了解进入吟子的精神世界的,特别是在她失恋时,她在吟子那里找到许多的安慰与陪伴。
与知寿的母亲相比,吟子在知寿的成长中,成为知寿的领路人。相较于母亲的幸福,吟子的恋爱更让知寿有所触动。知寿在这两种不同的幸福的感召下,开始正视这种从前从未考虑过的生活方式。也是吟子在与知寿的闲聊中,通过一种极温柔的方式,让知寿了解到“大家都会走的。”“没有人会一直陪在你身边”这样一种道理。而正是这种体悟,让知寿真正尝试着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走出失恋的悲伤。也是吟子,在知寿搬到宿舍住的前一天,告诉知寿“趁年轻的时候多吃些苦头。”这是吟子最为语重心长的一句叮咛了。而这也是知寿性格的致命缺陷。吟子用她老人独特的“慧眼”找到了知寿的症结所在。寥寥几句话,却比知寿母亲长篇大论的更加贴近知寿的所求。所以说,说吟子至于知寿,是人生导师一点也不为过。
1.4知寿与三个恋人
知寿的两次恋爱,均被贴上“失败”的标签。由它们所组成的荆棘痛苦的成长之路的开端,知寿与阳平相恋。这也是知寿成长的开端。知寿是喜欢阳平的,可这段恋爱却是没有结果的。知寿将他们恋爱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两人之间已经可有可无的需要感。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分手是必然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分手,该怎么分手”而只好“顺其自然”了。但这种“顺其自然”,是知寿消极、敏感的体现。她无法正视与阳平之间逐渐转淡的感情,没有最初那种愉悦之后,在知寿眼里,就只剩下分手一途。她在潜意识里已经决定了要分手,而这种消极和敏感,也在她的第二次恋爱中得到体现。在他与藤田的恋爱逐渐失去新鲜感时,这种“预感”又出现在知寿的头脑里。而这些完全推动了她对藤田的有意无意的疏离。阿丝的到来则是给了知寿放弃的一个好的借口。最后,藤田与知寿的恋爱走到了尽头。但是在知寿心里。她还是爱着藤田的,她心中对藤田的不舍让她做出了最后的挽留。可藤田与阳平如出一辙的冷漠使知寿无法再靠近,却也无法摆脱藤田走后无法排遣的寂寞与痛苦。这次失恋带给知寿一个很大的伤口。她辞掉了工作、买醉、落泪,甚至发出了“我的人生没有意义,即使我死了也不会有人为我流泪”的悲叹。也觉得“再也不会有这样全心全意、不顾一切的恋爱了”。
这段恋情发掘出知寿不为人知的世界,却也动摇了这个世界。她无法再在自己惯有的圈子里去寻找自己想要的幸福。所以说,这两次痛苦的恋爱,是知寿成长的主要原因。即使后来的知寿,十分极端的找了一位有妇之夫。知寿对于爱情和生活,则真正有了认知和体会,就像她“列车载着我,飞速朝有个人等着我的车站驶去”。可见,知寿对于生活,还是有她的期待和希望。唯一与从前不同的是,她可以正视生活的失败和伤痛、相逢与离别。
1.5 “彻罗基们”与知寿的交友观
知寿房间里的“彻罗基”们,不单单是一群已死的猫咪。它们不论在吟子心中,还是素未谋面的知寿心中,都有着很深的魔力。吟子的心中,它们每一只都与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岁月,而这岁月也继续传承着。而知寿心中的“彻罗基”,则是她所能看见和怀念的一种代表。这代表知寿对于从前的无法割舍。她觉得回忆是承载在物品中的,所以她将自己的“顺东西”,看作是一种对于失去的人的怀念。并以此来排遣寂寞。而在吟子眼里,照片只是一种纪念,而真正作为回忆保留的,其实就是回忆而已。这是一位年逾百岁的老人的人生体悟。她甚至不在意自己走后是否有人记得她。对于知寿把她挂在墙上的建议也不甚在意。知寿理解中的回忆,是需要媒介的。这也是知寿孤独敏感的体现。恐怕对于知寿,她生命中的“彻罗基”,不单单只是她鞋盒子里的那些而已,那些她未曾在意的人,也就是那样悄悄离去。再无踪迹可寻。
2.知寿的成长过程
这部小说以心理描写见长。在短短的一百多页,四十个小节的故事中,心理描写占了大部分。而在这些心理描写中。知寿的变化清晰可见。
2.1封在自我中的满足
知寿来到东京,正好是一个冬末春初的开始,也是她高中毕业,走向社会的开始,更是她母亲远行中国、寄宿在银子家中,与阳平的恋情明朗化的开始。这些开始,在文中,通过短短三四个小节就叙述的很好。可见,知寿的生活圈子是极其狭小、自我的。
2.2第一次失恋前后的季节
知寿搬到东京之后第一次与阳平的会面。是挫败的。“走在通往车站的樱花行道树下,白色的花瓣飘落在身上,我不禁烦躁起来。”这样的知寿是敏感的,“我一听人家说是樱花怎么怎么美,款冬花茎、菜花、新鲜的洋葱头怎么怎么好吃,我就来气,”“真想给他们一句‘有什么可显摆的。’我才不会为这些个东西瞎激动呢”而这种焦躁,在知寿看来。是周围环境的不是,她希望夏天赶快到来,让她可以沐浴在阳光下。而不是现在这种瑟瑟的寒风之中。而在她与阳平分手的那天,风和日丽又成了一种错误。她觉得自己“宁愿将全身暴露在仿佛要毫不留情夺走皮肤脂肪的严冬的寒风中,也不要这样的风和日丽。”对于自己的悲伤,外界一无所知,这样的体认给了知寿一种孤独的焦躁。并使她憎恨起天气来。
2.3来自吟子的暗示
知寿在于吟子的谈心中,看到了吟子作为一个老人的生活经历。并意识到“可能的话,我还是愿意永远这么年轻,不经受实施磨难,静静的生活下去。”虽然她也知道“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却也将知寿害怕受伤的心理描写出来。而紧接着,知寿“对于将来和梦想,以及刻骨铭心的恋爱等等,即使描绘不出来,我也朦朦胧胧怀有这样的期待。”“希望做一个像样的人,度过一个像样的人生;想尽量锻炼自己的肌肤,成为一个能够经受任何磨难的人”这样对自己的鼓励和期冀。也直白的“说”了出来。将一个平凡但认真的知寿刻画的生动传神。
看到吟子与芳介恋恋不舍的告别,她是羡慕的,却无法坦率的说粗自己的羡慕,只好说“没完没了的挥手,让人担忧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这之后的很多次会面,知寿都会在心里对这对黄昏恋人产生一些“恶毒”的想法。无法坦率说出自己羡慕的知寿,也是别扭可爱的。
“和吟子面对面吃饭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的岁数倒比她大得多。”“活到了这个岁数的人面前。恍惚觉得对方不会再继续老化,只有自己朝着前方的苍老飞速的坠落下去。”面对淡然却滋润的吟子,知寿有这样的焦躁无可厚非。在知寿的心中,吟子的生活其实是她一直想要的生活。她向往着这种平静,也看到了她与吟子之间的差别。吟子已经走过了她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的沉淀给了知寿一种美的感悟。而知寿本身的生活是流动而活跃的,在这种焦躁中,知寿不止一次想要“成为”吟子一样的老人。在情人节那天,知寿一边咬着巧克力,一边想:“真想穿上她的裙子照张相,五十年以后在拿出来看。”吟子的魅力在知寿的眼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苍老。
2.4自我觉醒
“我感觉那里面的东西在逐年退色,气味也在消失。难道是我变了吗?”这是知寿在与藤田恋爱后的整理自己的鞋盒子是发出的疑问。是知寿变了吗?我觉得的是的。知寿与藤田的恋爱和与阳平的恋爱不同,已不再是学生时代的恋爱了。知寿更多的关注着外界。这使作为知寿回忆媒介的旧物渐渐无法排遣知寿的寂寞了。作为回忆的东西,渐渐的失去了从前的熟悉感,知寿正在逐渐的将自己剥离封闭和回忆。
“今天这里可能是最后一次了,他这么想,也就不回头看我了。我懒得去收拾他作个的坐垫和嘴巴碰过的马克杯,就当这一切都没发生过吧。作为交往过的男孩子之一,应该几十年后与藤田有关的所有一切都埋到记忆深处去,像门楣上那些消除了个性的死去的彻罗基们一样。”知寿在与藤田分别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她房间里门楣上的彻罗基,她希望自己在分手后可以平静的接受这个事实。就像那些已经失去的曾经。她可以像看到彻罗基们那样回
忆自己的过去。不为这次失恋而伤心。但事实是相反的,知寿的这次失恋时伤痛的,她觉得自己“无可救药了”。
2.5第二次失恋后的物是人非
而吟子,则用开玩笑似的方式说出“人早晚都得走的,”这样的话来,这句话不仅点出知寿害怕孤独寂寞的内心,也使知寿在内心真正了解到“没有人会一直陪伴着你”的道理。让知寿下定决心“该离开这个家了”。
“我好想做不到将他人和自己紧紧地联系到一起。我也想尝试一个人生活。我希望能有一次,不是别人离开我,而是我离开别人。”这样的知寿终于了解到,自己的人生是孤独而封闭的。在她的生活中,一直重复着与人相遇,却又与人别离,在原地的只有自己。别动的看着别人来来去去,这种深入骨血的孤独,让她明白,如果自己不摆脱自我封闭的境况。那么她的人生将是一个怪圈。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重复着一直看着别人来来去去。直到生命结束的悲惨境地。让她恍然发觉,自己是依赖着吟子的温暖和关怀的。可是如果一直依赖,不去为自己一人打算的话。她的人生将是一塌糊涂。
“早晚有一天,吟子也会成为彻罗基的一员吧,想象着她的相片挂在墙上,早晚有一天吟子也会像那些彻罗基们失去个性吧,不会再有人谈论起她,吃过什么穿过什么,这些日常琐事就像原本不存在似的,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知寿想象着吟子离开后的场景,这样的场景让她难受。她发现,一直在自己身边陪伴自己、照顾自己的吟子,也会在不久的将来离她而去。她终于下决心离开自己眷恋的地方,去自己生活,她所追求的幸福不是看着别人离开。而是真正能在分别时,独自品尝留下的美好回忆。使她不必再为孤独恐惧。
“我以后也能像她这样吗?到了七十岁还爱打扮,住在自己的小房子里,情人节去买巧克力。我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吗?”知寿终于看到了吟子所阐释的幸福。她不禁想到,自己是否也可以这样生活,一辈子努力生活,经历过爱恨,经历过波折,到老了还能遇到爱情,情人节去买巧克力。这些最最真实,最最令人感动的人生体验。是知寿向往的,却一直求之不得的快乐。她要的不是身心的苍老。即使苍老是必经之路。她要的是心灵的归属。
2.6正视离别,走出自我
“电车经过车站时,我忙低下头。说一千道一万,我还是没有勇气毫无顾忌地环视车站。我不想看见藤田和阿丝。有多长时间没见了,他们还记得我吗?” 分手后第一次路过拥有回忆的车站,知寿是无法面对的。她无法面对的是曾经的爱恋和伤痛。她不想去直面自己的失败和受伤。她将自己缩回了壳里。而等到她再一次路过这里,是她作为正式员工搬离了吟子家之后。这一次的知寿,看到了熟悉的景象一一流过“小卖店依然在,站在那里的协管员我都不认识。藤田、阿丝、一条也没看到。”物是人非,知寿终于将这段伤痛作为一种回忆保留在心底,她真正从伤痛中走了出来,也真正从自我中走了出来。
2.7对幸福生活的勇敢追求
“即使我走到站台上大喊一声‘喂’,这声音要传到那个院子里,也仿佛要好几年。”对于一切物是人非,知寿的感觉都不尽相同,但在路过吟子家时,对于曾经在这里所经历的一年,还是充满着怀念和伤感的。再放开自我以后,知寿对于自己曾经的孤独和敏感,还有自我封闭的岁月,有着淡淡怀念和忘却的疏离。知寿真的成熟了。就像他最后所说“电车载着我,飞速朝着有个人等着我的车站驶去。”
3.“飞特族”的文化圈
本文的作者青山七惠,是一位“80”后作家。她笔下的知寿,也是日本目前许多年轻人的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部小说自然平淡,却又在无声细微之处发人深省,令人回味。特别是因子与知寿的几番对话。更体现出一个老人一生的生活经历和态度。发人深省。她笔下的知寿、知寿的母亲与吟子,是在一个时代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代表。他们对于人生不同的对待和理解。代表了日本不同年龄段的日本女性所经历的人生际会以及不同的人生体会。吟子是传统女性的代表,知寿的母亲则是一个典型的职业女性。而知寿,则代表了当代最为流行的“飞特一族”。
飞特族的定义是,在18岁到34岁之间,没有固定工作,靠打零工来维持生活的年轻人。而本文的另一大特点,则是知寿作为体现当前社会上典型的“飞特族”中的一员。“飞特族”的出现,是日本年轻人特有的自我封闭与自我否定的体现。随着离婚率的升高,晚婚晚育、少子无子化的影响,新一代的日本青年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增强,而他们对于家庭、事业、人生、的思考与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害怕受伤而不敢碰触。已经成为年轻人性格的一种特征。
文中的知寿正是这类年轻人的典型代表,她作为“飞特一族”,从她对工作、人生的态度就可以看出。知寿的性格是自我的,这种自我成为年轻人新的象征。知寿的母亲与知寿之间淡淡的隔阂,就是中年人对青年人的这种自我的不了解与不尊重。也正是这种不了解和不尊重,使这些青年对社会产生了一种不被接纳的感觉。这也是“飞特族”出现的另一大原因。而知寿最终走向成熟,脱离了“飞特族”,成为一名正式的社员,却还是没有放弃自我的理念和生活的信条,就是为了自己而生活,为了幸福而生活。这样的知寿,是成熟了的,但并不是失去个性的。尽管她在最后找了一个有妇之夫,但是她对于幸福的憧憬和追求却没有改变。
所以说,这部小说可以说是知寿,作为一个“飞特族”女孩的成长自白。
注
释
1飞特族:所谓“飞特族”,实际上是Freeter的音译,是英文“自由”(free)○与德文“劳工”(arbeiter)的组合字。Freeter代表的是一种自由的工作方式
2彻罗基:文中吟子所养的第一只猫,剩下的猫咪死去后都叫“彻罗基”○。
参
考
书
目
1.《日本文学》 肖霞 山东大学出版社 2.《日本文学》(修订版)刘利国 北京大学出版社 3.《日本文学教程》吴鲁鄂、王净华 武汉大学出版社
4.《日本文学研究:历史足迹与文学现状》 谭晶华 译林出版社 5.《20世纪日本文学史:以小说为中心》 谢志宁
浙江大学出版社 6.《日本现代文学选读》(下卷)(增补版)于胜荣 北京大学出版社 7.《日本近代文学名著欣赏》 谭晶华 译林出版社 8.《日本现代文学选读》(上卷)(修订版)于胜荣 北京大学出版社 9.《鲜活与枯寂——日本近现代文学新论》 刘振生 吉林大学出版社 10.《全球化语境中的日本女性文学》 肖霞山东大学出版社 11.《日本文学名著日韩对照系列丛书》 吉林大学出版社 12.《日本文学于文学批评研究》 刘利国 外文出版社 13.《日本当代小说导读》 刘家鑫 南开大学出版社 14.《日本文学选集》 赵晓柏 凤凰出版社
15.《日本文学翻译读本》 阎萍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6.Modern Japanese Literature 商务印书馆
17.《日本文学名作选》谭晶华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8.《日本近代文学》 王之英 重庆出版社
谢
辞
向教导我论文的林老师表达最深切的谢意,她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百忙之中帮助我改写论文,分析文章。给我提供了很多意见和便利。十分感谢林老师。
老师们总是悉心的教导我,经常抽出课余时间给我补课。在准备论文的过程中,各位老师的宽广的胸怀、严谨的学术作风让我深深的感动。在此,向各位老师以及教导我的老师们表达我真诚的感谢和无限的敬意。
第三篇:日语论文
我眼中的日语与日本文化
姓名:钟艳
学号:20086284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一
日语
日语一共有五十个音图,其中44个主要音节。日语中使用的文字有“平假名”“片假名”“汉字”三种。平假名可以书写所有的日语发音,主要用于表现具有语法功能的词,汉字用于表现实物的名称或动作。片假名用于书写外来词,拟声词,拟态词和一部分动,植物的名称。此外,还使用罗马字,但多用于招牌或广告,一般文章中较少使用。
二
日本文化
说起日本的文化,就不由让人首先想起有名的银座,银座(日语:银座;平假名:ぎんざ;罗马拼音:Ginza;英语:Ginza)是日本东京中央区的一个主要商业区,以高级购物商店闻名,是东京其中一个代表性地区,同时也是日本有代表性的最大最繁华的街。象征日本自然,历史,现代的三大景点(富士山,京都,银座)之一的银座,与巴黎的香谢丽大街,纽约的第五街齐名,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之一。银座是通过不断填海造地才逐步形成今日之构架。
其次是日本良好的环保习惯,日本人民养成将垃圾分类并且装好只在特定的日期与时间将其带出放在特定的地方,而且会把自己在外制造的垃圾带回家,这是值得每个国家的人民学习的好习惯。
再次是日本的完善的养老机构,他们为老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与保障,使老人能够好好享受晚年;接着是日本的寒暄礼仪,日本人相互见面多以鞠躬为礼。比较熟悉的人见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钟为宜;如果遇见好友,腰弯的时间要稍长些;在遇见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和长辈的时候,要等对方抬头以后把头抬起来,有时候甚至要鞠躬几次。他们在社交场合上也施握手礼。
通过这门选修课的学习,更增加了自己学习日语的兴趣。呵呵。。ありがとう。
第四篇:日语论文
学习《初级日本语》课程的体会
数学与信息技术系黄鸿华 200511120
3现在大学校园里出现了学习小语种的热潮,大部分的同学都想利用大学时期多掌握一门语言以便为以后开拓一条更宽更广的就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有很多同学对日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同学学日语是因为对日剧和漫画感兴趣,有同学是因为想了解一下这个邻居,有同学是想参加国际日语能力考试以增加竞争力等等。刚开始我自己对日本的时尚科技和日剧比较感兴趣,所以在这个学期的选修中选了日语,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也打算在以后学到一定阶段去参加能力等级考试了。在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日语后,对学习这门语言初级阶段的总结。
日语学习的第一个门槛是五十音,这一关可以顺利地通过的话,日语入门就不会有太多问题了。日语中使用的文字有平假名、片假名、汉字三种。
在选修课开始正式上课之前,我自己通过一些课文教程学习了五十音,根据教程和自己学习的体验,我觉得在学五十音图时一定要平假名和片假名相对应着记忆,很多同学虽然学习了很久,但还是不能识记清楚片假名,这就是因为刚刚开始学习假名时的方法不正确,没有遵循一一对应的思路造成的。刚开始我每天只学习两到四行,第一天学习あ行五个和か行五个,反复书写、反复诵读,熟能生巧,就这样一个星期后五十音图已经能够相当熟悉了。在学习到了一定的行数之后,还可以找课文里的单词,自己组成词写,比如わたし,あなた,这样边练习假名的书写记忆,边熟悉一些日后要学习的单词。而到了正式上五十音的时候,老师教的比较快,由于自己有先学过并不感到困难,倒是其他同学两节课是短时间记住了,但是课后没有多放时间巩固,导致没几天就忘光了。
总之,五十音是学习日语基础中的基础,在初步学习日语阶段应该还要注意以下一些知识点:日语的发音:包括元音(单元音、元音的连续、元音的清化),辅音(清音、浊音),拗音,拔音、促音和长音,外来词专用音节;日语的文字和书写方法:日语的文字,假名(平假名、片假名、假名的由来),日语汉字,长音的书写方法,日语的标点符号;日语发音须注意的问题:声调、语调和一些重要的区别。
学习完五十音,就可以拼一些简单的单词和句子了。日语中使用的文字有平假名、片假名、汉字三种。平假名可以书写所有日语发音,主要用于表现具有语法功能的词;汉字用于表示实物的名称或动作;片假名用于书写外来词、拟声词、拟态词和一部分动物与植物的名称;罗马字一般多用于招牌、广告,文章中很少使用。但是因为以前学过英语,认为语法才是比较基础的,于是在课外时间自己开始学习基本的语法,刚开始比较简单,只是一般的判断句,而日语与汉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日语的谓语动词往往放在句末,这是最特别的一点。比如说“我去学校”,在日语里面说成わたしは学校へ行きます,把“去”这个动词放在最后。其次,日语是以其格助词为关键的,如“に”、“を”等,每一个就有很多种用法。比如“を”,它就有表示对象的用法,如本をよむ;还有表示起点的,如家を出る;还有表示在某一范围内移动的,如海を泳ぐ。而汉语里则简单得多,没有这么多的格助词。另外,日语里有许多时态,而这些时态是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如て形,た形等等。但汉语里则没有这么多词形变化,只是通过加上一些如“了”、“曾”、“过”等副词来表示。同时日语中的这些形相当难记,而
且很容易忘。但是如果掌握了规律,就很容易记了,而且可以举一反三。
至于选修课上老师讲的语法比较简单,都是课本上有说明的,而且毕竟只是选修,一整个学期也就十几次课,也就没有讲得那么详细了。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日语之后,有些电视或者歌曲的意思听得懂了,当然歌词要是都有标假名的话唱也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只是把时间放在语法上,很多汉字都不知其假名拼法,但意思可以从汉字中估计出来。当然有些汉字的意思与中文却完全不一样,印象最深刻的是“勉强”,在日语中是学习的意思。
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要我帮他写一份自我介绍,借助工具书帮他写了一篇,虽然字数不多,对于刚学日语不久的我已经很不容易了。内容如下: 呉先生:
こんにちわ。私は林楽松です。ずっとあなたの配慮を受けています。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私は物理学部の学生で、私の専攻はネットの工事です。私の趣味はコンピュータ、デジタルとネットで、これらも私の技能です。私は新しい技術を勉強したいと思います。日本の科学技術はとても進歩していると思いますから、わたしは日本語を勉強します。日本語の勉強は難しいです、おもしろいです。わたしはしっかり勉強します。
结果那天他就说错了三处,但总体还算不错的,修改之后如下:
>呉先生:
>こんにちわ。私は林楽松です。
>世話を受けています。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私は物理学部の学生で、私の専攻はネットの工事?です。
>私の趣味はコンピュータ、デジタルとネットで、これらも私がもっている今後私は新しい技術を勉強したいと思います。日本の科学技術はとても進歩していると思いますから、わたしは日本語を勉強します。
>日本語の勉強は難しいです、おもしろいです。わたしはしっかり勉強します。经过这次之后也给自己一些信心,毕竟这是自己写的第一份比较完整的文章。
转眼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其实能在选修课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很多同学都是刚开始有兴趣就去上课,但是渐渐的人去得也少了。我认为这门选修最好是能够连续上两个学期或者是更长的时间,可以让学过一学期的同学能够继续深入学习,不过很多人都并不重视这门课,也就致使在上过几节课之后不感兴趣了。假如只有一个学期的课,倒不如介绍一些日本文化习俗,因为要靠十几次课来学日语基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只能讲一些发音之类的知识。总的来说,这门课还是很不错的。对于要真正学好日语还是要靠自己努力,和学习英语时一样,适当的背诵课文也是非常必要的,牢记初学日语所背诵的句子,它们将成为未来口语脱口而出的重要来源。只有靠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真正学好一门语言。
第五篇:日语800字论文
日本茶道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日本本土,但吸收了中国的茶文化,且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日本茶道分为四个时代:
(一)奈良、平安时代,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主体,以弘仁年间(公元810-824)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
(二)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期,日本吸收反刍中华茶文化,民族特色形成,日本茶道完成了草创。
(三)江户时代,江户时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抹茶道、煎茶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光大了中国茶道。
(四)现代时期。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还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除了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
茶道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热情相送。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联系起来,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主要是通过茶会和学习茶礼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的目的。
繁复而熟练的礼法是为了使人超然物外,浓如苦药的茶汤正如人生,别出心裁的插花显示有限的生命背后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棒喝的偈语告诉人处处是真理。日本茶道,是用一种仪式来向人讲述禅的思想,正如参禅需要顿悟一样,其中蕴涵的那些人生的经验,需要饮茶者用生命的一段时光来领悟。
09电气二班
周雪燕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