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仪礼-乡饮酒礼 原文及其翻译
乡饮酒礼》记述乡人以时聚会宴饮的礼仪。乡饮酒约分四类:第一,三年大比,诸侯之乡大夫向其君举荐贤能之士,在乡学中与之会饮,待以宾礼。第二,乡大夫以宾礼宴饮国中贤者。第三,州长于春、秋会民习射,射前饮酒。第四,党正于季冬蜡祭饮酒。《礼记·射义》说,“乡饮酒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乡饮酒义》说:“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君子之所谓孝者,非家至而日见之也,合诸乡射,教之乡饮酒之礼,而孝弟之行立矣。”乡饮酒礼的意义要在于序长幼,别贵贱,以一种普及性的道德实践活动,成就孝弟、尊贤、敬长养老的道德风尚,达到德治教化的目的。
乡饮酒之礼:主人就先生而谋宾介(1)。主人戒宾,宾拜辱。主人答拜,乃请宾(2)。宾礼辞,许。主人再拜,宾答拜。主人退,宾拜辱。介亦如之。
乃席宾、主人、介。众宾之席,皆不属焉(3)。尊两壶于房户间,斯禁(4)。有玄酒,在西。设篚于禁南,东肆(5),加二勺于两壶。设洗于阼阶东南,南北以堂深,东西当东荣。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
羹定(6)。主人速宾,宾拜辱,主人答拜,还(7),宾拜辱。介亦如之。宾及众宾皆从之(8)。主人一相,迎于门外(9),再拜宾,宾答拜。
拜介,介答拜。揖众宾。主人揖,先入。宾厌介,入门左(10)。介厌众宾,入。众宾皆入门左。北上。主人与宾三揖至于阶。三让,主人升,宾升。主人阼阶上当楣北面再拜。宾西阶上当楣北面答拜。
主人坐取爵于篚,降洗。宾降。主人坐奠爵于阶前,辞,宾对。主人坐取爵,兴。适洗,南面坐奠爵于篚下,盥洗。宾进,东北面辞洗(11)。主人坐奠爵于篚,兴对。宾复位,当西序,东面。主人坐取爵,沃洗者西北面(12)。卒洗,主人壹揖、壹让、升。宾拜洗。主人坐奠爵,遂拜,降盥。宾降,主人辞。宾对,复位,当西序。卒盥,揖让升。宾西阶上疑立。主人坐取爵,实之。宾之席前西北面献宾。宾西阶上拜,主人少退。宾进受爵以复位。主人阼阶上拜送爵,宾少退。荐脯醢。宾升席自西方。乃设折俎(13)。主人阼阶东疑立。宾坐,左执爵,祭脯醢。奠爵于荐西,兴;右手取肺,却左手执本(14)。坐,弗缭,右绝末以祭(15)。尚左手,哜之,兴,加于俎;坐捝手(16),遂祭酒,兴。席末坐,啐酒。降席,坐奠爵,拜。告旨(17),执爵兴。主人阼阶上答拜。宾西阶上北面坐,卒爵,兴。坐奠爵,遂拜。执爵兴。主人阼阶上答拜。
宾降洗,主人降。宾坐奠爵,兴,辞,主人对。宾坐取爵,适洗南,北面。主人阼阶东南面辞洗。宾坐奠爵于篚,兴对。主人复阼阶东,西面。宾东北面盥,坐取爵,卒洗,揖让如初(18),升。主人拜洗。宾答拜,兴,降盥,如主人礼(19)。宾实爵,主人之席前东南面酢主人。主人阼阶上拜,宾少退。主人进受爵,复位。宾西阶上拜送爵。荐脯醢。
主人升席自北方。设折俎。祭如宾礼,不告旨(20)。自席前适阼阶上,北面坐卒爵,兴。坐奠爵,遂拜,执爵兴。宾西阶上答拜。主人坐奠爵于序端,阼阶上北面再拜崇酒(21)。宾西阶上答拜。
主人坐取觯于篚,降洗。宾降,主人辞降。宾不辞洗(22),立当西序,东面。卒洗,揖让升。宾西阶上疑立。主人实觯酬宾,阼阶上北面坐奠觯,遂拜,执觯兴。宾西阶上答拜。坐祭,遂饮,卒觯,兴。坐奠觯,遂拜,执觯兴。宾西阶上答拜。主人降洗,宾降辞,如献礼,升,不拜洗。宾西阶上立。主人实觯,宾之席前北面。宾西阶上拜。主人少退,卒拜,进,坐奠觯于荐西。宾辞,坐取觯,复位。主人阼阶上拜送。宾北面坐奠觯于荐东,复位。
主人揖降。宾降立于阶西(23),当序,东面。主人以介揖让升,拜如宾礼。主人坐取爵于东序端,降洗。介降,主人辞降,介辞洗,如宾礼。升,不拜洗。介西阶上立。主人实爵,介之席前西南面献介。介西阶上北面拜,主人少退。介进,北面受爵,复位。主人介右北面拜送爵,介少退。主人立于西阶东。荐脯醢。介升席自北方,设折俎。祭如宾礼,不哜肺,不啐酒,不告旨。自南方降席,北面坐卒爵,兴。坐奠爵,遂拜,执爵兴。主人介右答拜。
介降洗。主人复阼阶,降辞如初(24)。卒洗,主人盥。介揖让升,授主人爵于两楹之间。介西阶上立。主人实爵,酢于西阶上,介右坐奠爵,遂拜,执爵兴。介答拜。主人坐祭,遂饮,卒爵,兴。坐奠爵,遂拜,执爵兴。介答拜。主人坐奠爵于西楹南,介右再拜崇酒。介答拜。
主人复阼阶,揖降。介降立于宾南。主人西南面三拜众宾,众宾皆答壹拜。主人揖升,坐取爵于西楹下,降洗,升实爵,于西阶上献众宾。众宾之长升拜受者三人(25),主人拜送。坐祭,立饮,不拜既爵(26)。
授主人爵,降复位。众宾献,则不拜受爵,坐祭,立饮。每一人献,则荐诸其席(27)。众宾辩有脯醢(28)。主人以爵降,奠于篚。
揖让升(29),宾厌介升,介厌众宾升,众宾序升,即席(30)。一人洗,升,举觯于宾(31)。实觯,西阶上坐奠觯,遂拜,执觯兴。宾席末答拜。坐祭,遂饮,卒觯兴。坐奠觯,遂拜,执觯兴。宾答拜。降洗,升实觯,立于西阶上。宾拜。进坐奠觯于荐西。宾辞,坐受以兴。举觯者西阶上拜送,宾坐奠觯于其所(32)。举觯者降。
设席于堂廉(33),东上。工四人,二瑟,瑟先(34)。相者二人,皆左何瑟,后首,挎越,内弦,右手相(35)。乐正先升(36),立于西阶东。工入,升自西阶,北面坐。相者东面坐,遂授瑟,乃降。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37)。卒歌,主人献工。工左瑟,一人拜,不兴受爵(38)。主人阼阶上拜送爵。荐脯醢。使人相祭(39)。工饮,不拜既爵,授主人爵。众工则不拜受爵,祭饮。辩有脯醢,不祭。大师,则为之洗(40)。宾介降,主人辞降。工不辞洗。
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41)。乐《南陔》、《白华》、《华黍》(42)。主人献之于西阶上。一人拜,尽阶,不升堂(43),受爵,主人拜送爵。阶前坐祭立饮,不拜既爵,升授主人爵。众笙则不拜受爵,坐祭立饮。辩有脯醢,不祭。
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44)。
乃合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蘋》(45)。工告于乐正曰:“正歌备。”乐正告于宾,乃降。
主人降席自南方,侧降(46),作相为司正(47)。司正礼辞,许诺。
主人拜,司正答拜。主人升,复席。司正洗觯,升自西阶,阼阶上北面受命于主人。主人曰:“请安于宾(48)。”司正告于宾,宾礼辞,许。
司正告于主人。主人阼阶上再拜,宾西阶上答拜。司正立于楹间以相拜(49)。皆揖,复席。
司正实觯,降自西阶,阶间北面坐奠觯。退共,少立(50)。坐取觯,不祭,遂饮,卒觯兴。坐奠觯,遂拜。执觯兴,盥洗。北面坐奠觯于其所,退立于觯南。宾北面坐取俎西之解(51),阼阶上北面酬主人。主人降席,立于宾东。宾坐莫觯,遂拜。执觯兴,主人答拜。不祭,立饮,不拜。卒觯,不洗。实觯,东南面授主人。主人阼阶上拜,宾少退。主人受觯。宾拜关于主人之西。宾揖,复席。
主人西阶上酬介。介降席自南方,立于主人之西,如宾酬主人之礼。
主人揖,复席(52)。
司正升相旅(53),曰:“某子受酬(54)。”受酬者降席。司正退立于序端,东面(55)。受酬者自介右,众受酬者受自左(56)。拜、兴、饮,皆如宾酬主人之礼。辩,卒受者以觯降(57),坐奠于篚。司正降复位(58)。使二人举觯于宾介(59),洗,升实觯。于西阶上皆坐奠觯,遂拜,执觯兴。宾介席末答拜。皆坐祭,遂饮,卒觯兴。坐奠觯,遂拜,执觯兴。宾介席末答拜。逆降(60),洗,升实觯,皆立于西阶上。宾介皆拜。皆进,荐西奠之,宾辞,坐取觯以兴。介则荐南奠之,介坐受以兴。退,皆拜送,降。宾介奠于其所。
司正升自西阶,受命于主人。主人曰:“请坐于宾(61)。”宾辞以俎(62)。主人请彻俎,宾许。司正降阶前,命弟子俟彻俎(63)。司正升,立于序端。宾降席,北面。主人降席,阼阶上北面。介降席,西阶上北面。遵者降席(64),席东南面。宾取俎,还授司正(65),司正以降,宾从之。主人取俎,还授弟子,弟子以降自西阶,主人降自阼阶。介取俎,还授弟子,弟子以降,介从之。若有诸公大夫,则使人受俎(66),如宾礼。众宾皆降。
说屦(67),揖让如初,升,坐。乃羞(68)。无算爵,无算乐(69)。
宾出,奏《陔》(70)。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宾若有遵者,诸公大夫侧既一人举觯,乃入(71)。席于宾东,公三重,大夫再重(72)。公如大夫入,主人降,宾介降,众宾皆降,复初位(73)。主人迎,揖让升。公升如宾礼,辞一席(74),使一人去之。大夫则如介礼,有诸公,则辞加席,委于席端,主人不彻(75)。无诸公,则大夫辞加席,主人对,不去加席。
明日,宾服乡服以拜赐,主人如宾服以拜辱(76)。主人释服,乃息司正(77)。无介,不杀,荐脯醢,羞唯所有(78)。征唯所欲,以告于先生、君子可也(79)。宾介不与。乡乐唯欲(80)。
[记]乡朝服而谋宾介,皆使能,不宿戒(81)。
蒲筵,缁布纯(82)。尊绤幂,宾至彻之。其牲,狗也,亨于堂东北(83)。献用爵,其他用觯。荐脯,五挺,横祭于其上(84),出自左房。
俎由东壁,自西阶升(85)。宾俎:脊、胁、肩、肺。主人俎:脊、胁、臂、肺。介俎:脊、胁、肫、胳、肺(86)。肺皆离。皆右体,进腠(87)。以爵拜者不徒作(88)。坐卒爵者拜既爵,立卒爵者不拜既爵。凡奠者于左;将举,于右。众宾之长,一人辞洗(89),如宾礼。立者东面北上,若有北面者,则东上。乐正与立者,皆荐以齿(90)。凡举爵,三作而不徒爵(91)。乐作,大夫不入。献工与笙,取爵于上篚;既献,奠于下篚。其笙,则献诸西阶上。磬,阶间缩霤,北面鼓之(92)。主人、介,凡升席自北方,降自南方。司正,既举觯而荐诸其位。凡旅,不洗。不洗者不祭。既旅,士不入。彻俎:宾、介、遵者之俎,受者以降,遂出授从者;主人之俎,以东(93)。乐正命奏《陔》,宾出,至于阶,《陔》作。若有诸公,则大夫于主人之北,西面。主人之赞者西面北上,不与,无算爵,然后与(94)。
【注释】
(1)此节述主人谋宾、戒宾之仪。主人:乡大夫。先生:致仕而任教于乡学、州学者。宾:将贡于君的贤者。介:辅佐宾行礼的人,亦乡中贤者。就先生而谋宾介:至先生处与之商定宾、介的人选。
(2)请宾:告请宾,即上文戒宾。但又略有不同。上戒宾,指主人前往戒宾的行为,此请宾则是指主人致辞相请。
(3)此节述乡饮酒的陈设。众宾之席,皆不属焉:属:相连接。不属:谓众宾皆独坐,其席不相连接。
(4)两壶:酒与玄酒各一。斯禁:一种其下无足的承放酒尊之器。
(5)东肆:肆:陈。朝东陈放。
(6)此节述主人速(召请)宾,迎宾之仪。羹定:肉已熟。羹:肉。定:成、熟。(7)还:犹退。
(8)宾及众宾皆从之:宾和众宾随后而至。从:随。
(9)主人一相,迎于门外:相:傧相,主人之吏。谓主人于群吏中,立一人以相礼,与之迎宾于乡学门外。
(10)厌(y@):长揖。
(11)此节述主人献宾之仪。进:向东前行。
(12)沃洗者:古人盥洗,用人执器浇水,下有器(洗)接脏水。沃洗者,即执器浇水侍候盥洗的人,亦主人之群吏。
(13)折俎:牲体肢解,节折盛于俎。
(14)却左手执本:左手掌朝上执肺的根部,却左手:仰其左手。本:肺根,肺的厚大一端。
(15)弗缭,右绝未以祭:缭:缭祭,古代九祭之一,即以右手从肺根部抚摸至末端,断绝肺尖以祭之。绝:绝祭,亦九祭之一。缭祭有两个动作,一是“缭”,一是“绝末”。绝祭则直接断取肺尖以祭,故说是“弗缭,右绝末以祭”。
(16)捝(shu@):擦拭。
(17)告旨:称美酒。旨:美。
(18)此节述宾酢主人之仪。揖让如初:指像献宾时那样一揖一让。
(19)降盥,如主人礼:指像主人献宾时那样的从降、辞对之仪。
(20)不告旨:酒乃主人自己之物,故不告旨。
(21)崇酒:即充酒,添酒。
(22)此节述主人酬宾之仪。宾不辞洗:此杯为主人自饮,故宾不辞洗。
(23)此节述主人献介之仪。宾降立于阶西:主人将献介,宾须候于堂下。
(24)此节述介酢主人之仪。降辞如初:指与宾酢主人时相同。
(25)此节述主人献众宾之仪。众宾之长升拜受者三人:众宾之长,指众宾中年长者。
(26)不拜既爵:干杯后不拜。众宾地位低,礼从简。既爵:即卒爵,干杯。
(27)每一人献,则荐诸其席:每一人,指众宾之年长者三人。
(28)众宾辩有脯醢:辩:遍。此众宾指年长者三人之外的众宾,其位在堂下。每献一人,亦荐脯醢于其位。
(29)此节述一人举觯之仪。揖让升:是说主人与宾揖让而主人先升。
(30)众宾序升:众宾:指众宾之长三人,堂上有其席。序升:依次序而升。(31)一人:主人之吏。举觯于宾:举:郑注:“发酒端曰举。”此处赞者举觯于宾之仪,乃下文旅酬(宾主及众人依次相酬)的开端,故称“发酒端”。
(32)奠觯于其所:所指荐西稍南的地位。
(33)此节述乐工升堂歌三终及献工之仪。设席:为乐工设席。堂廉:堂的侧边。(34)工四人,二瑟,瑟先:工:乐人。四人,二瑟:四人中,二人鼓瑟,二人唱。瑟先:依序,瑟者在前,歌者在后。
(35)相者:扶工的人,为宾中年少者。工皆盲者,故需有人相扶。左何瑟:以左手持瑟。后首:瑟首(可鼓部位)在后。挎越:越:瑟下孔。挎越即以手指伸入瑟下孔中持之。内弦:弦向内,即弦朝身体一面。右手相:以右手扶工。
(36)乐正:乐官之长。正即长。《周礼》有大司乐、乐师之职。此乐正为诸侯之官。
(37)《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皆《·小雅》中诗篇。
(38)一人:工之长,亦即四工之内为首者。
(39)使人相祭:人:上相者。相祭:相其祭酒祭脯醢。
(40)大师:亦工,依郑注,大师乃君赐与大夫之乐人。
(41)此节述笙奏三终及献笙之仪。笙:吹笙者。磬南:在击磬者之南。
(42)《南陔》、《白华》、《华黍》:此三篇均属《小雅》,但存目录而无诗。(43)一人:吹笙人中之长者。
(44)此节记间歌三终。间歌,一歌一吹,交替进行。《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皆《小雅》诗篇。《由庚》、《崇丘》、《由仪》三篇,《小雅》有目而阙诗。
(45)此节述合乐及告乐备之仪。合乐:堂上歌瑟、堂下笙磬共奏此诗。《关雎》、《葛覃》、《卷耳》为《诗·周南》诗篇,《鹊巢》、《采蘩》、《采蘋》为《召南》诗篇。
(46)此节述立司正、安宾之仪。侧降:主人一人降,宾介不从。侧:特。
(47)作相为司正:作:使。此相即上文与主人迎宾于门外的“一相”。上称相主相礼,今称司正,意在监酒。
(48)请安于宾:安:止。因宾欲去故止而留之。
(49)相拜:此相亦赞相、辅助之义。
(50)此节记司正表位。共:拱手。
(51)此节述宾酬主人之仪。此宾酬主人,为旅酬的开始。俎西之觯:即上文一人举觯,奠于荐西稍南之觯。
(52)此节述主人酬介之仪。
(53)此节述介酬众宾,众宾旅酬之仪。旅:序。旅即旅酬。下文介酬众宾、众宾又依次序相酬,即所谓旅酬。
(54)某子:某指受酬者之氏。
(55)司正退立于序端:司正命受酬者后,退立于西序端。酬毕,又升相酬,命受酬者。如此一一命受酬者。旅酬毕,司正方下堂复位。
(56)受酬者自介右,众受酬者受自左:众宾中首一人受介酬,自介右受酬;第二人以下受前一人酬,皆自酬者之左受酬。介右:介东。受自左:在酬者之西受之。凡授受之法,授者在右,受者在左。受酬者自介右受之,乃尊介在左之意。
(57)辩,卒受者以觯降:辩:遍。谓旅酬遍及众宾,最后一位受酬者执觯下堂。(58)司正降复位:复堂下觯南之位。
(59)此节述二人举觯于宾介之仪。二人:亦主人之吏。礼,凡二人举觯,为无算爵之始。下文撤俎、脱屦、升坐后,宾介即取此二觯以酬主人与众宾,宾主燕饮,爵行无数,醉而后止,执觯者皆与,即所谓无算爵。
(60)逆降:二人下堂时的先后次序与升堂时相反。
(61)此节记撤俎之仪。请坐于宾:自此以前皆站立行礼,未得安坐饮食,人已倦怠。以下乃安坐燕饮。
(62)宾辞以俎:即宾以俎辞主人请坐之命,谓俎尚在,不敢坐。俎为肴之贵者。无算爵,礼较前为轻,故必先撤俎而后安坐欢饮。
(63)阶前:西阶前。弟子,宾党之年少者。
(64)遵者:仕至大夫的本乡人,今来助主人乐宾,主人以为荣而遵法者,因以为名。
(65)还授司正:还通旋。即向席取俎,然后转身以授司正。
(66)使人受俎:方苞说,此“人”当为公士,与主人、介以弟子受俎异。
(67)此节述安坐燕饮之仪。说屦:即脱屦。此前立而行札,下当燕坐,故脱屦于堂下。
(68)羞:进。所进肴为狗肉醢。
(69)无算爵:算:数。从上至下,从始至末,爵行无数,唯醉乃止。无算乐:上奏乐,或歌三终,或间歌三终,或合乐,皆有定数,此处则无数,或间或合,尽欢而止。
(70)此节述宾退之仪。《陔(g1i)》:即《陔夏》,古乐名,为《九夏》之一。《周礼·春官·钟师》:“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骜夏。”郑注引杜子春说:“祴读为陔鼓之陔。”又:“客醉而出奏陔夏。”
(71)此节述遵者入之仪。诸公大夫则既一人举觯,乃入:即诸公大夫(统称遵者)在一人举觯毕才入内,为的是不影响主宾献酢之礼。
(72)三重、再重:即三层席、两层席。
(73)公如大夫入:如:若。此言公与大夫一样,其入时降迎的仪式相同,都如下文所说。
(74)辞一席:公席三层,大夫席两层。辞一席,与大夫相同,是自谦的表示。
(75)大夫则如介礼:公如宾礼,则大夫如介礼。其入门、升堂、献酢皆与介礼同。辞加席,委于席端,主人不撤:谓公在,大夫自谦,辞上一层席,卷而放置于席端,主人不使人撤去。
(76)此节述宾拜赐,主人犒劳司正之仪。乡服:乡饮酒所服之朝服。拜赐:拜谢乡大夫饮己之礼遇。
(77)息:慰劳,取息其劳而犒劳之之义。
(78)不杀:不杀牲,市买之,无俎。羞唯所有:当下有什么就进什么。
(79)征唯所欲:征:召。所要请的客人亦较随便。告:请。君子:国中有盛德者。可:意即请与不请亦随其所欲。
(80)乡乐唯欲:《国风》中诸诗篇,因其所欲而歌之,没有预先规定的节次。
(81)乡:指乡大夫。皆使能,不宿戒:乡饮酒礼,宾介皆贤能之士,故不必宿戒。
(82)此节记器具牲羞之类物事。筵:即席。纯(hǔn):缘、镶边。
(83)亨:烹。
(84)挺:量词,取其挺直貌。五挺,即五条脯。横祭于其上:脯本五条,横置人前,另有半条横置其上,以供祭祀。
(85)俎由东壁,自西阶升:狗肉烹于堂东北,载于俎,陈于东方,用时则由东壁适西阶,升设席前。
(86)肫(ch&n)、胳(g6):牲体后胫骨的两个部分。
(87)进腠(còu):腠:肌肉的纹理。进腠即肉皮向上。
(88)此节记礼乐仪节隆杀及面位次序。以爵拜者不徒作:作:起。言拜既爵者不空起立,起立必酢主人。
(89)众宾之长,一人辞洗:众宾之长三人,其中尊者一人辞洗,余二人不辞洗。(90)乐正与立者,皆荐以齿:乐正与堂下众宾皆依序受酬、荐脯醢。
(91)凡举爵,三作而不徒爵:谓献宾、大夫、工,皆有脯醢。
(92)阶间缩霤(liù):在东西两阶之间,与屋檐相纵向设之。缩:纵。霤:屋檐。屋檐以东西为纵,故磐之设为东西向。鼓:击。
(93)主人之俎以东:主人之俎,不出授人而藏于东方。
(94)不与:与:及。不及即不献酒、不酬酒。
【译文】
乡饮酒的礼仪:主人至先生处商定宾、介的人选。主人前往告请宾;宾拜谢主人屈尊驾临。主人对宾答拜,于是致辞请宾赴席。宾推辞一番,许诺。主人两拜,宾答拜。主人告退,宾拜谢主人的屈尊来临。主人请介的仪式亦与此相同。
于是为宾、主人、介布席。众宾之席,相互独立,不相连接。在东房与室两户间布设两只酒壶,壶下以斯禁相承。玄酒在西边。在酒禁南朝东设置一篚。两只壶上各放置一只酒勺。在东阶的东南方设洗,洗南北的长度与堂深相等,东西与屋的东翼相对。水设置在洗东边,篚在洗西边,向南陈放。
肉已煮熟。主人前往召请宾,宾拜谢主人的屈尊驾临,主人对宾答拜。退出时,宾又一次拜谢主人的屈驾来临。召请介的仪式亦与此相同,宾和众宾随后面至。主人与一位相礼人到乡学的大门外迎宾,对宾两拜,宾答拜。拜迎介,介答拜。又对众宾一揖。主人揖请诸宾客后,先进大门入内。宾长揖请介,从门西侧入内。介对众宾长揖,进门。众宾都从门西侧入内。以北为上首。主人与宾相对三揖,到达阶前。相互谦让三番,主人上堂,宾亦上堂。主人在阼阶上方对着屋前梁的地方面朝北两拜。宾则在西阶上方对着屋前梁的地方面朝北答拜。
主人坐下,从篚中取酒爵,下堂洗爵。宾亦下堂。主人在阶前坐下,把酒爵放置地上,辞谢宾下堂,宾亦致辞作答。主人坐下拿起酒爵,站起。到洗跟前,面朝南坐下,把酒爵放置于篚下,盥手洗爵。宾向东前行,面朝东北辞谢主人为己洗爵。主人坐下,把爵放置于篚中,站起来对宾作答。宾复归原位,在对着西序的地方面朝东站立。主人坐下拿起酒爵,沃洗人面朝西北为主人浇水盥洗。洗爵完毕,主人与宾相对一揖,谦让一番,然后上堂。宾拜谢主人为己洗爵。主人坐下,把爵放在地上,对宾一拜,下堂洗手。宾下堂,主人辞谢。宾对主人作答,复归原位,站在对着西序的地方。主人洗完手,与宾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堂。宾在西阶的上方凝神端正站立。主人坐下取爵,斟满酒,到宾的席前面朝西北献宾。宾在西阶上方拜谢主人,主人稍稍退后,宾前行接过酒爵退回原位。主人在阼阶上方拜送爵,宾稍稍退后。有司把脯醢进置席前。
宾从西边即席。有司设折俎于席前。主人在阼阶(东阶)东边端正站立。宾坐下,左手持爵,(右手)祭脯醢。把爵放置于脯醢西边,站起;以右手取肺,左手掌朝上执肺根部。然后坐下,不做“缭”的动作,右手直接断取肺尖以祭肺。左手向上举,尝肺,站起,将肺放置俎上;坐下,把手擦拭干净,继而祭酒,起立。在席的尾端坐下,尝酒。下席,坐下把爵置于地上,一拜。口称美酒,手持爵站起。主人在阼阶的上方对宾答拜。宾在西阶上方面向北坐下,干杯,起立。复又坐下将爵放置地上,随即一拜。然后手持爵起立。主人在阼阶上方对宾答拜。
宾下堂洗爵,主人随之下堂。宾坐下将爵置于地上,站起辞谢主人,主人对宾作答。宾坐下取爵在手,至洗的南边,面朝北方。主人在阼阶的东边面朝南致辞,谢宾洗爵,宾坐下把爵置于篚中,站起致答辞。主人回到阼阶东边,面朝西站立。宾面朝东北洗手,然后从篚中取爵在手,洗爵完毕,像主人献宾时一样,与主人相互一揖一让,上堂。主人拜宾对它的洗爵表示感谢。宾答拜主人,站起,下堂洗手,其仪节与主人献宾时相同。宾斟满酒,至主人席前面朝东南酢主人。主人在阼阶上方拜宾,宾稍稍后退。主人进前接过酒爵,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宾在西阶上方拜送爵。有司把脯醢进置主人席前。主人从北边即席。有司将折俎进放主人席前。祭酒、祭脯醢之仪与宾相同,不称赞酒美。主人从席前至阼阶上方,面朝北坐下,干杯,站起。复又坐下放爵在地,随即一拜,然后手持爵起立。宾在西阶上方答拜主人。主人在东序端坐下,将爵放置地上,在阼阶上方面朝北两拜,把酒壶添满。宾在西阶上方答拜主人。主人在篚中取觯在手,下堂洗觯。宾随主人下堂,主人辞谢宾。宾不辞谢主人洗爵,在堂下对着西序的地方面朝东站立。主人洗觯完毕,与宾相互揖让上堂。宾在西阶上方端正站立。主人斟酒酬宾,在阼阶上方面朝北坐下,放觯在地,随即一拜,然后手持觯起立。宾在西阶上方答拜主人。主人坐下祭酒,然后饮酒,干杯后站起。坐下,置觯在地,随即一拜,手持觯起立。宾在西阶上方答拜主人。主人下堂洗觯,宾随之下堂并辞谢,其仪式与献礼相同,上堂,不拜谢主人洗觯。宾在西阶上方站定。主人斟满酒,到宾席前面朝北站立。宾在西阶上方拜主人。
主人稍稍后退,待宾拜毕,前行,然后坐下,把觯放置于脯醢西边的地上。宾致辞谢主人,坐下,取觯在手,回到自己的位子。主人在阼阶上方拜送觯。宾面朝北坐下,把觯放于脯醢东边地上,然后回到自己的位子上。
主人揖宾,下堂。宾下堂站立在西阶西侧正对西序的地方,面朝东。
主人在东序端坐下,取爵在手,下堂洗爵。介下堂,主人辞谢介下堂,介辞谢主人洗爵,都与献宾之仪相同。介不拜谢主人洗爵。介在西阶上方站立。主人斟满酒,到介的席前面朝西南献介。介在西阶上方面朝北拜主人,主人稍稍后退。介前行,面朝北接爵,回到自己的位子,主人在介右边面朝北拜送爵,介稍后退。主人站立于(堂上)西阶东边。有司把脯醢进置介的席前。介从北边即席,有司设折俎。介祭脯醢、祭肺、祭酒,与宾仪节相同,但不尝肺,不尝酒,不称赞酒美。从南边下席,面朝北坐下,干杯后起立。坐下,置爵于地上,随即一拜,手执爵站起。主人在介右边对介答拜。
介下堂洗爵。主人回到阼阶的位置,下堂辞谢,其仪节与宾醉主人时相同。介洗爵完毕,主人洗手。介与主人一揖一让上堂,在堂上两楹之间把爵授与主人。介立在西阶的上方。主人斟酒,酢于西阶上方。主人在介右边坐下,把爵置于地上,随即一拜,手持爵起立。介答拜主人。主人坐祭酒,随即饮酒,干杯后起立。坐下,把爵放置地上,随之一拜,执爵起立。介答拜主人。主人坐下,把爵放置于西楹南边,在介右边两拜,往壶中添酒。介答拜主人。
主人回到阼阶的位置,揖,下堂。介下堂站立在宾的南边。主人面朝西拜众宾三次,众宾皆答主人一拜。主人揖,上堂,在西楹下坐下,取爵在手,下堂洗爵,然后上堂斟酒,在西阶的上方献众宾。众宾中年长者三人上堂拜受爵,主人拜送爵。这三人坐着祭祀,站立饮酒,干杯后不拜,将空爵还授与主人,下堂回到原位。主人献众宾(三人以下),众宾则不拜而受爵,坐着祭祀,站立饮酒。主人对众宾年长者三人中每一人献酒,有司都要把脯醢进置其席前。其他众宾亦都要荐脯醢。主人持爵下堂,把爵放置篚中。
主人与宾揖让上堂,宾长揖请介上堂,介亦长揖请众宾(即众宾之长者三人)上堂,众宾依序上堂,即席。主人之吏一人洗觯,升堂举觯授宾。举觯者斟酒,在西阶上方坐下,放觯在地,随即一拜,持觯起立。宾在席末端答拜,举觯者坐下祭酒,然后饮酒,干杯后站起。夏又坐下,放觯在地,随即一拜,执觯站起。宾答拜。举觯者下堂洗觯,上堂斟酒,站立在西阶上方。宾对他拜谢。举觯者前行至宾麻前。把解放置于脯醢的西边。宾辞谢,坐下接受觯,持静起立。举觯者在西阶上方拜送觯。
宾坐下,把觯放置于脯醢西边。举觯人下堂。
在堂的侧边设席,以东为上首。乐工四人,其中二人鼓瑟,鼓瑟者在前。相者二人,皆左手荷瑟,瑟首在后,把手指伸进瑟下孔中持瑟,瑟弦朝里,以右手扶持乐工。乐正先上堂,站立在西阶上东边。乐工入内,从西阶上堂,面朝北坐下。相者面朝东坐下把瑟授与鼓瑟的乐工,然后下堂。乐工演唱《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演唱毕,主人向乐工献酒。乐工把瑟放在左边,乐工中为首者一人拜主人,不起立,受爵。主人在阼阶上方拜送爵。有司把脯醢进置其席前。使相者赞助他祭酒、祭脯醢。乐工饮酒干杯后不拜,把空爵还授主人,其余众乐工则不拜,受爵,祭酒后饮之。每人献时都有脯醢,但不祭脯醢。其中若有大师,则为他洗爵。宾介要随从主人下堂,主人辞谢宾介下堂。乐工不辞激主人洗爵。
吹笙人入内,站立在堂下击磐者南边,面朝北。吹笙人演奏《南陔》、《白华》、《华黍》。主人在西阶上献吹笙人。吹笙人中长者一人拜谢主人,上到最上一级台阶,不上堂,接过酒爵,主人拜送爵。在阶前坐下祭酒、祭脯醢,站起饮酒,不拜,干杯后上台阶把空爵还授主人。其余众吹笙人接爵不拜,坐下祭酒,起立饮之。献其余众吹笙人时都要进脯醢,但不祭脯醢。
接着,演唱与吹奏交替进行:演唱《鱼丽》,吹奏《由庚》;演唱《南有嘉鱼》,吹奏《崇丘》;演唱《南山有台》,吹奏《由仪》。
然后,堂上歌、瑟,堂下笙、磬一齐演奏《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和《召南·鹊巢》、《采繁》、《采蘋》诸诗篇。乐工报告乐正说:“正歌已演奏完毕。”乐正以此告宾,然后下堂。
主人从南侧下席,独自一人下堂,使相行司正之事。司正推辞一番,答应了。主人拜谢,司正答拜。主人上堂,回至席上。司正洗觯,从西阶上堂,在阼阶上方面朝北接受主人的命令。主人说:“请宾安止。”
司正告知宾,宾推辞一番,许诺。司正告知主人。主人在阼阶上方两拜谢宾,宾在西阶上方答拜主人。司正在堂上两楹间站立相拜。主人与宾相揖即席。
司正斟酒,执觯从西阶下堂,在两阶之间面朝北坐下,放觯在地。
退后拱手站立片刻。坐下取觯在手,不祭酒而饮之,干杯后站起。坐下放觯在地,随即一拜。执觯起立,盥手洗觯。面朝北坐下,把觯放置在其位地上,然后退后在觯南边站立。
宾面朝北坐下,拿起放置于俎西边的觯,在阼阶上方面朝北酬主人。
主人下席,站立在宾的东边。宾坐下将觯放置在地上,随即一拜。持觯站起,主人答拜。宾不祭酒,立而饮之,不拜。干杯,不洗觯。然后斟酒,面朝东南将觯授与主人。主人在阼阶上方拜谢宾,宾稍稍退后。主人接受觯,宾在主人西边拜送觯。宾揖,即席。
主人在西阶上方酬介。介从南侧下席,站立在主人西边,其仪节与宾酬主人相同。主人揖,即席。
司正上堂主持旅酬的仪式,说:“某某先生受酬。”受酬者下席。
司正退后站立在序端,面朝东。受酬者在介东边接受介的酬酒,以下众受酬者则在酬者西边受酬。其下拜、起立、饮酒,都与宾酬主人的仪节相同。旅酬已遍及众宾,最后一名受酬者执觯下堂,坐下将觯放置篚中。司正下堂,回到他原来的位置。
使主人之吏二人举觯授宾和介,洗觯后,上堂斟酒。举觯者都在西阶上方坐下,放觯于地,随即一拜,持觯起立。宾和介在席尾端答拜。
举觯者都坐下祭酒,然后饮酒,干杯后起立。坐下放觯于地,随即一拜,执觯站起。宾和介在席末端答拜。举觯者下堂,次序正与其上堂时相反。洗觯毕,上堂斟酒,都站立在西阶上方。宾和介皆拜谢。举觯者一起前行,一人至宾席前将觯放置于脯醢西边,宾辞谢,坐下取觯在手起立。
另一人则至介席前把觯放置于脯醢南边,介坐下接受觯,站起。举觯者退后,皆拜送觯,然后下堂。宾把觯放置于其席前脯醢西边,介则把觯放置于其脯醢的南边。
司正从西阶上堂,至主人前受命。主人说:“请宾安坐。”宾以俎未撤为由推辞。主人请求撤俎,宾许诺。司正下堂至西阶前,命弟子准备伺候撤俎。司正上堂,站立在西序端。宾下席,面朝北方。主人下席,面朝北立在阼阶上方。介下席,在西阶上方站立,面朝北。遵者下席,面朝南立于席东边。宾取俎,转身授与司正,司正持俎下堂,宾亦随之下堂。主人取俎,转身授与弟子,弟子持俎从西阶下堂,主人则从阼阶下堂。介取俎,转身授与弟子,弟子持俎下堂,介亦随之下堂。如果有诸公大夫在场,则使公士接俎,其仪节与宾彻俎时相同。众宾都下堂。
众人在堂下脱掉鞋子,像开始一样,宾主揖让升堂,坐下。有司摆上菜肴。宾主欢饮,爵行无数,歌乐不限,尽欢而止。
宾退出,奏《陔夏》。主人送至大门外,两拜。
来客中如有遵者,行礼至“一人举觯”后,诸公大夫可以入内。在宾席的东边为遵者设席,公席三层,大夫两层。公与大夫一样,入内时,主人下堂,宾介下堂,众宾都要下堂,回到原来的位子。主人迎于门内,相互揖让上堂。公上堂,其仪节都与宾相同,公辞去一层席,使一人撤下。对大夫的礼节,则与介相同。如有诸公在场,大夫则要辞去上一层席,卷而放置于席端,主人不使人撤下。如无诸公在场,则大夫辞上一层席时,主人作答,不撤去其上一层席。
第二天,宾身穿朝服至主人处拜谢主人对自己的礼遇,主人身着与宾相同的礼服拜谢宾屈驾来临。主人卸去朝服而服玄端,于是犒劳司正。不用介,不杀牲,有脯醢,菜肴视其所有而进,客人因其所欲而请。乡中致仕的卿大夫、盛德的君子,邀请与否亦随其所愿。宾和介不参加。
《国风》中诸篇,亦可因其所欲而演唱。
[记]
乡大夫身着朝服(前往先生处)议定宾、介的人选,因宾介都是乡中贤能之士,因而不必预告习礼。
设筵用以黑布镶边的蒲席。酒尊上盖粗葛布盖巾,宾到时撤去。牲用狗,在堂外东北边烹煮。献酒用爵,其他用觯。所进脯五条,另有半条横置其上以供祭祀。脯预先陈放在东房中。俎,用时从东壁移至西阶,从西阶上堂设置于席前。宾俎所载的肉食有:脊、胁、肩、肺;主人俎所载的肉食有:脊、胁、臂、肺;介俎所载的肉食有:脊、胁、肫、胳、肺。肺都要割离开。牲都用右体,肉皮向上。
为干杯而下拜者不空起立,起立即要酢主人。坐着干杯的人干杯后要拜;站着干杯的人干杯后则不拜。大凡酒杯不用,放置于左边;将要举以献酬,则放置于右边。众宾长者三人之中,只有一位尊者辞洗,其仪节与宾相同。堂下站立的众宾,面朝东,以北为上首,如有面朝北站立的,则以东为上首。乐正与堂下众宾皆依序受酬,进脯醢。凡举爵献宾、献大夫、献乐工,都要进脯醢。已开始奏乐,大夫便不可再入内。
给乐工和吹笙人献酒,要从上篚取爵;献毕,要把空爵放在下篚中。主人献吹笙人,在西阶上拜送。磬,东西向设在两阶之间,击磬人面朝北击磬。主人、介,都从北侧即席,从南侧降席。司正既举觯旅酬,要把脯醢进置其位。凡旅酬,不洗觯。不洗觯则不祭酒。已开始旅酬之仪,则士便不可再入内。撤俎:宾、介、遵者之俎,接俎的人持俎下堂后,即出门授与他们的随从人员;主人之俎,则由弟子至东壁收起来。乐正命奏《陔夏》,宾告退,宾退到台阶时,《陔夏》乐声起。若有诸公在场,则大夫的位置在主人北边,面朝西。主人的赞者面朝西,以北为上,不献酒,不酬酒,至无算爵之后,就可以参与饮酒了。
第二篇:《饮酒》原文及翻译
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诗酒关系有如血肉关系密不可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饮酒》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饮酒》原文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译文
早晨起来深感缺少乐趣,离座而起打开清酒一樽。
先举杯祭酹造酒的祖师,是他留下美酒给我驱逐忧愁和烦闷。
一会儿感觉便大不一样,顿觉得天地之间热闹非凡。
连绵的高山改变了原来的幽晦,碧绿的流水把温暖的气息包含。
南门城外的一片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叶茂枝繁。
清凉的树荫可以庇护自己,整天都可以在树下乘凉谈天。
即使喝醉也不要推辞,美好的芳草可以供我们躺卧。
即使是那些富比晋楚的人,恐怕也未必知道饮酒的快乐?
注释
(1)酹(lèi):以酒洒地,表示祭奠或立誓。先酒:指第一个发明酿酒的人。相传杜康是我国酿酒的创始人。
(2)须臾(yú):一会儿。殊:不一样。
(3)喧:热闹。
(4)幽晦:昏暗不明。
(5)函:包含。晏温:晴天的暖气。
(6)蔼蔼:茂盛的样子。陶渊明《和主簿》有“蔼蔼堂前林”诗句。南郭门:指永州外城的南门。郭,外城。
(7)何:多么。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8)清阴:指草木。
(9)竟夕:整夜。
(10)偃卧:仰卧。芳荪:指草地。
(11)晋楚富:《孟子·公孙丑下》说“晋楚之富,不可及也。”这里指财雄一方的富豪。
(12)此道:指饮酒之乐。
第三篇:饮酒陶渊明原文及翻译
《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组诗《饮酒二十首》第五首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饮酒陶渊明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气息与傍晚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追求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依据。拿陶渊明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生命存在找到新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否定。开头说,自己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人家门庭若市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态度,所住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人群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从本源上说,人生命是自然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毫无真实价值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清淡而闲适状态,也是山静穆而自在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乐曲。所见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岚气,在夕阳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美,而成群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语言来表达。实际意思,是说人与自然和谐,根本上是生命感受,逻辑语言不足以表现它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开头四句,以具体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很有理趣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任真自得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
第四篇:饮酒陶渊明原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饮酒陶渊明原文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陶渊明《饮酒》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字词注释
结庐 :构筑房屋。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尔:这样。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陶渊明《饮酒》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非常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饮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佳句。因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饮酒》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与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第五篇:《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饮酒》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追求思想感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1饮酒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在人境]: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君:陶渊明自谓。
3、[尔]如此、这样。
4、[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5、[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6、[见]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àn。(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如:风吹草低见牛羊)
7、[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8、[日夕]傍晚
9、[相与]相伴
10、[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11、[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2、[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
13、[佳]美好。
14、[山气]指山景。
15、[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16、[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翻译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朗读节奏划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写作背景】:
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只是到了他这一代,这个家族已经衰落了。他也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无奈靠山不硬,脾气却分外高傲,玩不来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终于回家乡当隐士去了。《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简析】: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这是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诗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读者喜爱它,不仅仅因为它语言浅近,结构巧妙,写景如画,意境高远,还由于它所蕴涵的深刻哲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心为行役”的“物化”。诗的前四句袒露了诗人能够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后六句写隐逸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
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陶渊明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陶渊明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陶渊明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陶渊明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陶渊明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陶渊明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陶渊明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陶渊明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陶渊明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陶渊明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陶渊明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陶渊明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陶渊明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陶渊明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赏析
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追求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与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依据。拿陶渊明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生命存在找到新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否定。开头说,自己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人家门庭若市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态度,所住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人群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与自然统一与与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与宇宙而存在。从本源上说,人生命是自然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毫无真实价值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所以接着四句,诗人还是写人物活动与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清淡而闲适状态,也是山静穆而自在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旋律从人心与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乐曲。所见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岚气,在夕阳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美,而成群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语言来表达。实际意思,是说人与自然与谐,根本上是生命感受,逻辑语言不足以表现它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开头四句,以具体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很有理趣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任真自得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2饮酒·其一
魏晋 陶渊明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译文
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
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
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
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注释
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
代谢:更替变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每:每每,即常常。兹:此。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会:指理之所在。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忽:尽快。筋:指酒杯。持:拿着。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3原文:
饮酒·幽兰生前庭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译文:
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分明。
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注释:
(1)这首诗以幽兰自喻,以萧艾喻世俗,表现自己清高芳洁的品性。诗末以“鸟尽废良弓”的典故,说明自己的归隐之由,寓有深刻的政治含义。
(2)薰:香气。
(3)脱然:轻快的样子。萧艾:指杂草。屈原《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4)行行:走着不停。失:迷失。故路:旧路,指隐居守节。“失故路”指出仕。任道:顺应自然之道。
(5)鸟尽废良弓:《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比喻统治者于功成后
废弃或杀害给他出过力的人。
赏析:
其十七(1)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2)。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3)。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4)。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5)。[注释](1)这首诗以幽兰自喻,以萧艾喻世俗,表现自己清高芳洁的品性。诗未以“鸟尽废良弓”的典故,说明自己的归隐之由,寓有深刻的政治含义。(2)薰:香气。(3)脱然:轻快的样子。萧艾:指杂草。屈原《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4)行行:走着不停。失:迷失。故路:旧路,指隐居守节。“失故路”指出仕。任道:顺应自然之道。(5)鸟尽废良弓:《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比喻统治者于功成后废弃或杀害给他出过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