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九一八
编辑:深巷幽兰 识别码:23-884389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4 01:04: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九一八

牧牛镇纪念九一八“活动流程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发生83周年,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广泛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我镇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培养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镇团委协同我镇中小学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为“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九一八”事变纪念活动。

参加本次活动的有人大主席:刘文凯同志、政法委书记:许大为同志、副镇长:潘玉同志、武装部长:吴平同志、团委书记:赵德慧同志、妇联主席:张春利同志、中学校长:马永艺同志、支部副书记:于永德同志、小学校长:王兆伟同志、书记:颜廷富同志。

本次活动有六项活动内容:

1、下面进行第一项升旗仪式(主持人宣布)

2、请人大主席刘文凯同志讲话

3、请教师代表讲解展示板块

4、下面进行第四项请教师代表致辞、中学生代表致辞、小学生代表致辞

5、进项活动第五项,请所有参会领导及师生在题为“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理性爱国、圆梦中华”的条幅上签名。

6、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缅怀了革命先烈,追忆了他们所体现出的不畏艰险,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为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让我们从此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准备为祖国、为人民贡献一切。本次活动到此结束,请领导退场。

第二篇:九一八

九一八

每年的九月十八日的晚上,沈阳的上空都会响起警笛声,目的是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九月十八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深刻铭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们永远忘不了:1931年9月18日,正当中国发生大面积水灾之时,日本关东军按预谋将沈阳北部柳条湖附近一段铁路炸毁,并诬陷是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挑起事端。当天夜里,日军占据北大营中国军队驻地,进而占领沈阳。此后,又占领了抚顺、营口、铁岭、本溪、长春以及吉林、齐齐哈尔、锦州、哈尔滨、承德以至全东北。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敢于肆无忌惮地大肆侵略中国,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科技落后、人民愚昧、国力不强,使日本侵略者有了可乘之机。如果我们国家科技发达、实力强大,日本就不敢贸然侵犯中国。今天,我们的国家正不断的发展壮大、繁荣富强,正向世界强国迈进。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但它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建设和保卫,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让全民族的文化素质都提高起来。到那时,我们中间会出现众多的科学家、经济学家、建筑师、工程师以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在拉响九。一八警笛的时候,我们会自豪地说:我们不再落后,中国正屹立于世界的强国之林。

六年级:潘俊达

第三篇:九一八

“九一八”及钓鱼岛事件演讲稿

吴志光

202_年9月18日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202_年9月18日,81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它的梦想,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出兵攻占我国的东北三省。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许抵抗,致使东北三省128万平方千米、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物资资源、面积是日本三倍的美丽富饶的地方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沦为了亡国奴。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清朝末代皇帝在沈阳成立伪满洲国,对我国东北三省的资源疯狂掠夺,对我东北三省的同胞任意欺凌。

日本人并不满足现状,于1937年7月7日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展开全面的侵华战争,企图把中国列入日本帝国主义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妄想长期全面侵占我国。日本仔在侵华期间犯下滔天罪行,在侵占区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在八年的抗战中,有202_多万的同胞被日军杀害。仅南京大屠杀就有30万同胞被日本鬼子杀害,日本鬼子把中国的老百姓当练枪的靶子,用刺刀刺,活埋,还用老百姓来进行细菌试验,甚至连小孩和老人都不放过。日本鬼子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数不胜数,是一段血与泪的悲惨历史。

英雄的中华儿女并不向残暴的日本鬼子低头,而是奋起抗战,经过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在1945年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从此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但日本的右翼分子并不死心,近年来不在中国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制造摩擦,202_年9月10日也就是8天前,日本政府宣布签订购岛条约,把钓鱼岛列入日本国有化,企图侵占我国的钓鱼岛。

钓鱼岛位于台湾省的东北方向,距台湾省的基隆市约190千米,是中国人最早发现、最早命名的,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1895年,日本通过中日甲午战争,强逼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不合理的《中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周围的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归还台湾回中国。但日本仍想长期霸占钓鱼岛,时常就钓鱼岛问题向中国政府发难。

历史已翻开新的一页,中国已不再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上升,我们绝不答应日本鬼子的无理要求,我们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要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尊严,钓鱼岛属于中国的。

日本是一个弹丸小国,领土面积不及我国的三十分之一,人口不及我国的十分这一。如此一个小国,为什么如此嚣张,敢经常欺负我泱泱中华之大国,是因为日本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日本人工作是最卖力的,经济发展也是最快的。160多年前的日本也和清政府一样闭关锁国,1858年美国首先打破它的大门,也被西方列强瓜分,但日本在1867年实行了明治维新,仅仅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日本就敢在1894年发动中日黄海大战,历史上称为甲午战争,打败了腐败的清政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是战败国,战争使日本国力衰败,但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日本又成为了世界的经济

强国。日本鬼子虽然可恶、可恨,但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学习他们工作卖力的精神,学习他们的生存忧患意识。我们要战胜敌人,就要了解敌人,更要向敌人学习,才能战胜敌人。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勤勤恳恳工作,我们的国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悲惨的历史会重演,落后就会挨打。梁启超先生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说过“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同学们,我们一定要不怕苦、不怕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阳西县织篢镇太平小学

吴志光

*** 3

第四篇:九一八

这堂课在由《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举办的高效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请学员们在收看案例的过程中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如何提升教学主题。

本节课教学内容涉及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段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也是比较明显的,学生的积累相对较多。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难题是怎样在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做到合理的挖掘,深化教学主题,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在这个方面,史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这样的问题在实践中是相当普遍的,是一个考验我们教学功力的问题。

第二,如何展开和深化问题分析。

一般来说,设计问题组的形式,即设计一个内含思维逻辑顺序的问题组,通过逐层推进的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同时,在解决问题时,科学运用史料,发挥史料的史证价值,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也就是说,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不仅是突破教学难点、深化课程理解的需要,也是综合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增强学生史证意识的重要途径。

第三,如何把握好课堂节奏,有效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多方面的准备和努力,如挖掘教学内容、联系现实问题、分析历史事实、史料烘托主题等,同时,控制课堂节奏,调动学生内在情绪,也是培育学生情感的重要的一个方面。史老师采用讲史实、用史料、提问题、辨真伪、谈感受等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凝聚学生情感,体现的是老师教学的功力。我们要认真研究。

【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培养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内容和意义

本课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第一课。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送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仅四个多月,东北三省沦陷。而九一八事变是近代中日关系的转折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骤。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并成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的发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预示联合抗日局面的到来,是中华民族的大兴。

2.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通过音乐、电视和图片等资料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过感受历史;通过补充九一八事变背景的文字资料,重新整合课本内容,使历史事件完整。通过层层设问,分组讨论,前后联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通过阅读教材和补充材料,辩论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当时时局的重大影响,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难点得以突破。

教学对象分析

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对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理解,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而学生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了解比较少,因此在教学中引用一些视频资料是有必要的。而面对初二学生在思维上较于简单,归纳能力还不高的情况下,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尽量结合直观教材,通俗的讲授,同时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通过此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培养学生从情境中感知历史的能力,从而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通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境,重温历史事件,感受历史。2.问题教学法: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环环相扣,调动思维,温故知新。探究新知。

3.小组合作法:分组合作探究,思维碰撞,同时伴以老师引导,培养团队精神。4.史料教学法:通过提供史料,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202_年9月18日《新闻联播》中新闻报道:《各地纪念“九·一八”事变79周年》:在沈阳,12位爱国志士得后代将一份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罪证材料的副本捐献给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为纪念“九·一八”,今天,全国各地纷纷拉响警报:天津、西安、安徽宿州、四川泸州等城市拉响警报,提醒国人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教师:同学们,一个优秀的民族必是一个牢记历史的民族,到底79年前的9月18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它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哪些沉重灾难?对当时中国的政局有哪些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走近《难忘九一八》来寻找答案。

[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的原因(背景)

教师:在79年前的9月18日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0页第一段文字,了解整个事变的基本过程,找出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具体地点和策划者。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沈阳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策划者:日本。

教师:那么为什么日本侵略军要发动九一八事变来侵略中国?同学们请看一组材料:请同学们从中提炼出主要观点,概括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学生:(1)日本很早就作好了侵略中国的准备;(2)三十年代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3)蒋介石忙于在南方“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教师:同学们的归纳很全面了,下面我把这个问题展开讲一下。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一个重要步骤。早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开始制定对中国的侵略扩张政策,强调日本未来“权利上扩张方向应为中国”,并逐渐形成以灭亡中国为首要目标,进而吞并亚洲的大陆政策。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定了“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由日本来参与该地的主权,并由日本担当该地的治安工作,”以建立全国侵华阵地的侵华方针。东方会议后,日本首相田中在向天皇上呈的秘密奏折(即所谓《田中奏折》)中,又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基本国策,露骨地表示了狂妄的侵略野心。1929年下半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政治经济困难,决心乘欧美各国忙于内部事务和南京政府忙于扩大“剿共”内战之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准备活动。他们大造侵略舆论,宣称:“满蒙并非中国的领土”。叫嚷:“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日本本部和关东军曾先后多次以“参谋旅行”为掩护,到我国东北进行军事侦察。并以我国东北资源丰富,土地辽阔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以取得日本各界对侵华战争的支持。1931年6月,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规定一年为期对华“采取军事行动”。与此同时,加紧扩军备战,1931年,日本政府军费开支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0.8%,到“九一八”前,已拥有现代化装备的军队达23万人,举行全国总动员演习,加强全国军需生产。由此可知,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课件展示柳条湖的地理位置)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日本侵略军侵略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请同学们观察柳条湖的地理位置思考一下。

学生:(1)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这是日本蓄谋已久的。(2)给侵略战争制造一个借口,以便师出有名。(3)为了欺骗世界舆论,给人造成一种是中国军队挑起事端的假象。(4)柳条湖距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很近,离东北重镇沈阳也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教师(小结):柳条湖事件就是日本为了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而制造的一个借口。而沈阳是当时东北三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东北军主力的驻地,这些使其成为首要中的首要。

教师(过渡):九一八事件以后,全国要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学生:抵抗日本侵略。

教师:可是这时,南京政府、蒋介石的态度是这样吗?他们作出了什么决定?请同学们看一段有关这方面材料:

学生: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及其后果

教师:那么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给东北、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灾难性后果?(课件展示图片:东三省沦陷过程、伪满洲国的建立)

学生:东北三省沦陷,东北人民过上了亡国奴生活;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教师(小结):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仅仅4个月的时间就被日军夺取。并且,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128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相当于3.5个日本领土,从此沦入敌手。东北人民逃到关内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36年,西安一位教师张寒晖目睹了西安街头同胞的凄惨,感受到民族灾难的深重,写了一首歌,名字叫做《松花江上》,让我们一起从歌声中聆听历史感受历史。(课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展示一些日军在东北的罪恶行径的图片)

教师:这一曲《松花江上》既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怒,我也相信这首歌一定唱到同学们的心里去了。教师: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是否其他社会阶层也在坐以待毙呢?我们说不是,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对应的是,九一八后,全国很快掀起了一个全国性的抗日高潮。我们来看一看东北的抗战。

3.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三段大字内容和嫩江大桥大战的内容,当时东北的抗日军队主要由那些队伍组成。

学生: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课件展示杨靖宇、马占山、赵一曼的图片)

教师:那有没有同学来帮我们介绍一下杨靖宇将军事迹? 学生:(介绍杨靖宇将军)

教师:那还有没有同学来帮我们介绍女英雄赵一曼的事迹? 学生:(介绍赵一曼)

教师:在我看来,赵一曼就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而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展开,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教师:中华儿女齐抗战,共同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中华民族的抗战没有阻挡日本步步紧逼的侵略,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进逼华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民是该站起来了,同学们,请听:(课件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我们大家一起唱。(学生齐声高唱国歌)教师:大家知道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是谁创作的吗? 学生:聂耳。

教师:伟大的音乐家聂耳就是在这个时刻,这个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候创作了这首《义勇军进行曲》,这是一首中华民族的民族赞歌。那么在这个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

学生: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教师:那么蒋介石这个时候仍然执行什么政策? 学生: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教师: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且也感动了国民党内部的两名将领,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学生:张学良、杨虎城。

教师: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联手发动了西安事变,我们先来观看一段有关西安事变的视频资料。

(课件播放有关西安事变的视频)[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的原因

教师:我们已经看完了有关西安事变的全过程,首先了解几个基本知识点,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主要人物和目的是什么?

学生: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主要人物是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目的是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教师:那么老师有一个疑问,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提示从中华民族危机,大众呼声,张、杨二人自身的爱国品质以及蒋介石的态度等方面来分析。

学生:(讨论)

学生:(1)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民族危机加深。(2)东北军将士身负国仇家恨,不愿意和共产党作战,他们希望上前线抗日。(3)蒋介石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4)全国人民的抗日呼声高涨。

„„

教师(小结):同学们讲得都很好,我们把大家说的合到一块,做一点简化处理。西安事变的爆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直接原因在于蒋介石既剿共又妥协的反动政策。教师:张学良、杨虎城把蒋介石捉起来后,每个派别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你希望怎么样处理蒋介石,到底是杀了他还是放了他。我们通过分组分别代表不同政治集团的利益来讨论一下该怎么办:第一大组代表日本侵略者的利益;第二大组代表国民党内部亲日派的利益;第三大组代表国民党内部亲英美派的利益,第四大组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讨论)。

学生:(1)代表日本小组回答:杀掉蒋介石,国共之间又会发生大规模内战,那只会对日本有利。(2)代表国民党亲日派回答:杀掉蒋介石,亲日派何应钦好取而代之。(3)代表国民党亲英美派回答:不能杀蒋介石,如果杀掉蒋介石,国共之间又会发生大规模内战,那只会对日本有利。(4)代表中国共产党回答一:杀掉蒋介石,因为从1927年开始,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死在了他的屠刀之下。(5)代表中国共产党回答二:和平解决,逼迫他答应抗日,因为当时中日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

„„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那么,西安事变到底是怎样解决的呢?下面我们看一下具体内容。

2.西安事变的结果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最后一段内容,了解西安事变解决的真相及意义。教师:西安事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教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谁在中间起到了关键作用? 学生:中国共产党。

教师: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什么?

学生: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占主导地位,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的目的也是逼蒋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教师(小结):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挽救了中国的时局,也挽救了中国的命运。在民族大义面前,国共两党终于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共赴国难,中华民族在大敌之前表现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

教师:对于张学良将军,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张学良逝世的时候曾这样评价他:“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说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3.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教师(小结):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在于它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本课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到,九一八事变以后,面对日本的侵略,国共两党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一直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才终于达成一致,共同抗日,实乃民族大幸。而历史不容忘却,面对历史,相信大多数人的心情难于平静,对于抗日烈士们!我们应深深地缅怀他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前仆后继,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祥和的生活。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死者的血,生者的泪,提醒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历史的屈辱,并在铭记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

板书设计 一、九一八事变(1931·9·18)

1.原因:1)侵华是日本的基本国策(大陆政策); 2)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3)蒋介石政府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2.过程:柳条湖事件(借口)—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3.后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4.影响: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二、西安事变(1936·12·12)

1.原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直接原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目的:逼蒋抗日 3.结果:和平解决

4.意义:(1)十年内战基本结束(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教学反馈

在本课教学中,我针对本课的三维目标,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在导入的时候采取了一段新闻视频,而在本课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当讲到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凄惨的亡国奴生活时,我采用了歌曲《松花江上》,并且制作了几张日军暴行的图片伴随音乐展示,在讲台上,我隐约看到了有些同学眼中闪着泪花;在从九一八事变过渡到西安事变的时候,我采用了国歌,并且和同学们一起高唱国歌,在这个时候,我看到同学们都很自然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一目标我觉得是完成的比较出色的。莅临指导的老师都感觉这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非常出色,尤其是对两首歌曲的运用,并且和同学们一起高唱国歌,这是很多老师没有尝试过的,反响非常好;而对于西安事变的内容采取了两个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尤其是在分析对蒋介石的处理的时候,学生讨论非常激烈;当然这堂课也有些不足之处,在讨论之前的准备工作上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是指示,略显唐突。

【案例评析】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应该说这两个事件是紧密相关的,在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这样理解:“九一八”事变是因,西安事变是果,他们之间存在因果联系。所以,本课的线索是非常清晰的。

还有,本课内容和现实联系比较密切(“九一八”事变就是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另外,一些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电影、电视、书籍等),对这一段历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因此本课的教学难度不是很大。

所以,对于这样一节课,教学节奏、环节还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要上出新意,不太容易。

在本课教学中,史老师力图体现这样一个目的: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实现本课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特点: 第一,教师能把握住本课教学中心

本课的中心话题是民族危机。“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逐渐加深,西安事变就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爆发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华民族形成团结抗战局面有着重要意义。从史老师的教学设计看,史老师抓住了这个中心,教学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和后果,二是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和解决的过程及其影响。

第二,注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在本课教学中,史老师比较关注学生的参与。在讲“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史老师展示一些材料,引导学生讨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在学习西安事变这个内容的时候,把学生分成四大组,分别代表日本、国民党内亲日派、国民党内英美派和中国共产党,组织学生讨论,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解决西安事变。

第三,重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达成教学目标

在本课教学中,史老师使用了两段音乐材料,两段视频材料,还有一些文字材料。可以说史老师的资源意识、课程意识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些材料的使用对实现教学目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们看两段视频材料的使用:

在导课环节,史老师使用了一段视频材料,即“九一八”爆发79周年之际的一段新闻背景材料。通过这一段视频材料,建立起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把学生带入到“九一八”事变发生的那个年代,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在学习西安事变这个知识的时候,史老师没有去讲述西安事变的过程,而是组织学生看了一段关于西安事变的视频。这样做,避免了空洞的语言讲述,以影视材料的方式,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知历史、了解历史。

我们再看两段音乐材料的使用:

在讲述“九一八”事变后果的时候,史老师播放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用音乐所独有的震撼力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感受“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和民族伤痛。在组织学习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的时候,史老师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并且带领学生一起唱,使学生深刻体会当时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为学生理解西安事变的爆发做了铺垫。应该说这些材料的使用的还是比较恰当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和资源的使用,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历史。

所以,从总体上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比较顺畅,教学节奏控制的也比较好,教学线索也很清晰。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史老师的潜质是相当不错的。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视野很重要。我们应该看到,“九一八”事变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它是日本长期以来侵华的事件的一个步骤。如果把这一事件和近代以来日本侵华事件联系起来,对学生理解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就更容易。史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如果能稍微展开一下,效果也许会更好。

本课教学史老师重视材料的使用,这是历史教学的一个基本常规和要求。教师在使用材料的时候,应该注意材料的准确性、重视材料的“原生态型性”。例如,在讨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原因的时候,史教师提供了这样一段材料:

“材料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阶级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兵力“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

这两段文字是历史材料还是历史结论,恐怕是可以商榷的。所以,历史材料要尊重其真实性、客观性。

历史教学需要细节。在本课教学中,不妨可以安排这样的一些细节。如关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具体情节,这方面有日本当事人后来写的回忆录,还有中国当事人后来写的回忆录。通过比较,或许更有利于揭示一个真实的“九一八”事变。还有,关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安排学生讨论是不错的,但能否再微观一些,如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延安,延安最初的反应是什么?后来又怎样?转变的原因是什么?更好的突出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的胸怀。还有,南京的反应、东京的反应、华盛顿的反应等。让学生讨论这些“反应”,也许对理解西安事变更有意义。

近年来关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研究材料很多,在教学中,教师不妨涉及其中一二,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多元意识。

第五篇:九一八、九一八

篇九:满铁调查与日本侵华战争

满铁调查与日本侵华战争 1906年,日本侵略者在我国大连设置了一个叫做“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的组织。它虽对外宣称是一个民营企业,但实际上它与关东军司令部过从甚密,而且“肩负着政府所赋予的使命”,它不仅是日本对中国实行经济掠夺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一个为日军收集我国政治经济情报的特务组织。日本侵略者凭借它在我国东北地区各方面搜集到的情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成立了伪“满洲国”;随后,关东军又委派它到华北地区刺探情报、建立公司,为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和全面侵华创造条件。大量事实可以证明,满铁特务组织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急先锋和智囊团。

一、满铁调查与伪“满洲国”的建立日本侵略者早就对中国虎视眈眈,时刻梦想把中国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占为己有。而他们设立满铁,正是实现这个梦想的重要步骤。满铁首任总裁后藤新平正是担负着这样一个重要使命走马上任的。他认为,要想有效地统治中国,首先应当充分了解中国的风土民情,尤其是对于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一定要掌握和了解其农村的现状,这样才能为决策者们提供最佳的统治依据。1907年4月,满铁成立调查部,并立即开展对中国东北地区农村现状的调查。第二年,又从日本国内调来了一批农林专家,开始有重点地对当地的农业资源、生产状况、农村人口等进行大规模的实地调查。由于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满铁的调查大多进行得比较认真,调查活动的规模都比较大,而且取得的成果也比较多。仅1912年至1925年,满铁在中国东北农村所作出的各项调查报告就有约50余种。满铁的这些经济情报刺激了日本政府的侵略决心,为其决定以武力吞并东北提供了依据。1927年4月,日本政府由田中义一组阁,并于6月27日至7月7日在外务省召开了东方会议,决定了《对华政策纲要》。会上,田中义一提出:“关于满蒙,尤其是东三省,因与国防及国民生活具有重大利害关系,我国不仅要特别注意,而且对于维持该地和平、经济发展,作内外人安住之地,身为邻邦,深感有责任”。〔1〕同时,他还向日本昭和天皇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侵略野心的大暴露,也是企图依靠军事力量大举入侵中国的一个危险信号。从此,日本军方对满铁更加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功能的措施。首先,加强领导,扩大机构。1927年7月,山本条太郎与松冈洋右分别就任满铁总裁和副总裁,11月又成立了直属于总裁的“临时经济调查委员会”,委员会下设:第一部(司交通、港湾、工场、电气)、第二部(司实业)、第三部(司资源关系)、第四部(司社会、地方系统)及庶务。从此,在满铁这个所谓“民营企业”中又建立了一个机构庞大、分工细致的专事经济情报的特务组织。其次,贯彻日政府侵略意图,扩大深化调查内容。山本和松冈上任后,明确要求“满铁所属各机关毫不停留地发挥功能”,配合好军方的军事行动。1931年,关东军司令部的石原莞尔亲自到满铁,透露出日本政府将在东北地区建立满洲新政权的意图,并向满铁的宫崎正义和奥村慎次提出:“为了满洲新政权各种政策的立案,关东军当局拟成立一个组织,然而人材由满铁供应,形式上隶属满铁,实质上应在军部指导下进行活动。”〔2〕按照这一要求,满铁开始组织大批具有实地调查经验的专业人员,对东北各地进行规范化、系列化的调查。这些调查的特点是:以自然村为单位,以农户为调查对象,逐家逐户地作全面的经济调查。在调查当中,满铁编制了统一的调查程序和调查项目,设立了专门的调查班子,而且与关东军联合组成了一支机构庞大的调查队伍,有针对性地选点入户进行调查。这期间有两次调查内容最为详

细:一次是“满洲土地旧惯调查”,包括:“一般民地”、“蒙地”、“皇产”、“内务府官庄”、“典地习惯”、“押地习惯”、“租权”等专题;另一次是在满铁调查部直接控制和指导下,由伪“满洲国实业部临时产业调查局”主持进行的,调查范围涉及到了伪“满洲国”全境的数十个县(村),调查内容共分为三个大类:即以县为单位的“农村实态一般调查”;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农村实态户别调查”;“农村实态专项调查”(包括租佃关系、农具、农家生计、农家经营、农村社会、土地关系等)。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共编纂出调查报告约50余册。〔3〕这些调查材料,为日本侵略东北和进行殖民统治提供了参考资料。“九?一八”事变后,满铁又在沈阳设置了“奉天出张所”。这时,关东军对满铁更加注重,并向满铁提出了“为了新国家的建设及其健全发展,无论在政治、经济、外交或文化上,必须给予周详的指导及援助”的要求,而且认为有必要再设立一个“调查有关满蒙各项情事、并在提供建设方策及计划的研究立案等方面,能应军部咨询并与合作”的强而有力的综合调查研究机构。〔4〕满铁应此之要求,便于1932年1月21日又成立了一个叫做“经济调查会”的组织,该组织负责筹划全东北的经济建设计划,并负有开发东北及东亚经济、完成伪“满洲国”国策等各项事业的任务。“经济调查会”设有六部一室,分别负责调查农林、水产、畜产、工矿、交通、商业、金融、法政、劳工、外事等方面的情况。到伪“满洲国”成立之前,日本统治东北的各项政策和计划,几乎都是由满铁的“经济调查会”起草的。

二、满铁调查与日本侵略华北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后,就准备开始实施他们全面占领中国的第二个战略步骤--取得华北和华中等战略要地的控制权。1933年9月,广田弘毅就任日本外交大臣,他在10 月的内阁会议上表示,“满洲国”建立之后,日本要在远东地区建立起新的霸权,他还表示中国必须从属于日本,而且强调对中国要首先进行经济侵入。当时,日本政府制定的《方策要纲》中,也提出要积极扩张日本在华的各项权益,还提出华北如何脱离中国中央政府而独立,然后由日本单独统治的设想和实施步骤。日本政府的这一态度,表明了其对华北和华中觊觎已久的野心。为适应日本政府全面侵华的方针,满铁在华北的经济调查活动迅速加强。1933年11月,满铁的“经济调查会”提出了“设置华北经济工作调查机关计划”,并制定了《设置华北经济工作调查机关要项》,其中提出:“立足于日、满、华的经济协调,主要为了求得华北的经济工作的进展,要对华北及长江流域的资源、矿山、工业、交通、一般经济及利权进行调查,并收集情报和资料”,“要同在华参谋本部特务机关及领事馆协调,达到其目的。”〔5〕1933年12月,满铁又完成了《对华经济调查机关设立计划案》,这是一个企图在华北以至华中、华南普遍设立“经济调查会”分支机构,从而对中国关内经济状况实行全面调查的计划。1934年10月23日,日本驻天津的“中国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给满铁总务部长石本宪治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对满铁在华北的调查提出了更为详细而具体的要求。酒井隆指出:“为了促进帝国对华经济的发展,以及使战时我国国防所缺少之资源易于得到充实,应将重点置于为扶植、增强帝国在华北的经济势力,以及促进日满华经济区的结成,进行必要的准备”,〔6〕为达到这一目的,“应根据对华北的产业、经济、金融、交通等各个部门的基础调查,研究具体的方案。为鉴于非武装地带--即由日、中两国规定的特殊地区的有关地带--的施策比较容易实行,应首先从有关该区的事项的调查着手。”〔7 〕酒井隆在信中还详细列举了要调查的事项范围,包括:对中国回收利权运动的对策,华北煤矿开发、华北铁路、港口、平绥铁路、龙烟铁矿、华北的金融现状,华北的棉花、羊毛、皮革和石油、华北的盐,日本在华企业及日、满、华北经济集团等问题。信中最为强调的是:“我国为解决国家百年大计之燃料问题,以我日本之力量开发华北煤矿乃是绝对的要求。”〔8〕这说明,日本侵略者最为关心的是作为能源的煤炭,他们对华北的关注也正是从企图掠夺煤炭开始的。可见,日本侵略者已经把入侵华北正式提到了日程上,他们对华北经济情报的急切需要,说明他们正在谋划具体的实施方案。

针对此信,满铁于1935年3 月在其《对华经济政策的根本方针》的报告中作了积极地回应:“现今世界列强正围绕着残留在世界上唯一的拥有最丰沃的资源和最大购买力的中国,在经济上把它当作商品市场和廉价的原料生产地,从而在政治上正进入所谓战争的最后阶段。一般来说,各自都是迫不得已而采取设定区域圈的孤立政策。这是实际情况。但这并不否定何处有好的协调对手就同他结合的政策的妥协性的存在。”报告认为,占领“满洲”是“结成亚洲区”的第一步,而第二步是“使华北独立(所谓华北是指陇海铁路以北,所谓独立是南京政府和外国势力不侵入该地区)。但这决非意味着放弃对华中、华南乃至全亚洲的关心,而始终是以'阶段性'的政策为特征。事实上在'现在'要想在一个早上在中国全国建立日本的经济力量乃至关系,在国际上是近乎不可能的。因此,作为当前的政策,首先应当获得认为可以置于日本的统治之下的地方及各种关系。如果连这一点也踌躇不前,在上述的国际形势下是必将落在后面的。”〔9〕这个报告还根据满铁所调查到的情报,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认真地分析了日军所面临的形势,并提出了以下的结论:“外国势力进入华北还未像华中、华南那样错综复杂”,日本“如果能挽救中国,使它脱离国际列强把它当作'食物'的危险,日本的大陆政策最后将是可行的。……所以应当首先使华北独立,这样多少可以防止欧美各国分割中国”;“华北的当权者历来孤立,与国民政府相比,力量甚弱。但事实上对国民政府亦无好感。因而日本如能给予援助,把他们纠集在一起,也会拥有足以对付国民政府的实力”;“从防止和压制共产势力来说,华北独立也是必要和可能的”;华北“地理邻近满洲国,是扩延经济区的好条件,这是自不待言的”,如果能够占领华北,则其“地理上与日满两国接近带来了有利性,在投资额上仅需要欧美各国的1/10就已足够; ”“华北资源丰富,对其进行干涉,足以使其独立。而且所有之资源及居住人民可提供成立日本市场的充分价值”;“如把华北置于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之下,华北决不能发展产业。因为国民党政府是建立在地主、军阀、商人(银行家、资本家、买办)这个大杂烩阶级之上的政府”,而且“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目前正拼命地诱导外资,这意味着日本对华投资有可能性,也意味着如踌躇不前则有投资落后(被列强抢在前面)的危险,决不应犹豫”;“美国资本(在现代是最可怕的)在数量上正加大步伐迅速侵入华中、华南,特别是想依靠航空权和在福建省设立根据地,向华北扩张其势力,因而同日本发生严重的对立,现在如不驱逐和根绝其势力,将来想驱逐必然会徒劳无用”;“如使华北独立,将便于利用日满合作来发展经济,这是无需多说的,反之,华北如被美国等列强控制,日本的大陆政策将有意外不测。”〔10〕从这个《根本方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日本侵略者为什么在占领“满洲”之后要分离华北,日本政府所主张的“日满华经济区”到底是什么货色。在《根本方针》中,满铁还提出了分为两个阶段的工作建议:第一阶段要驱逐英法等在华北的势力;尤其要彻底驱逐美国的势力;日本要获得华北的铁路、河川、飞行航线等交通权,并可以对其贷款;华中、华南是日本对华贸易的中心,对华北应将重点放在投资企业和经济开发上,设立日满华合办的交通产业会社;设立中央银行;诱导华侨资本;大力进行资本输出,资本输出要优先于商品出口;清理贷款,如可能,将其充做上述产业会社的资金;获得华北的矿山投资权以及棉花、羊毛等的改良权;扩大华北驻兵权。第二阶段:组织满华经济统制委员会,就经济统制进行协议;完善中国经济研究机构;制定日满华互惠关税;对华企业国家应予以统制,资本势力由于企业竞争而分散,无益有害;不要忘记配合企业投资进行文化投资。〔11〕满铁的这份报告,详尽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并提出了有关的实施方案和步骤,对日本侵略军来说,是一份重要的决策参考。1935年11月,满铁又在天津设立了“天津事务所”,并把其调查工作的重心由北平转移到天津。“天津事务所”下辖“天津分室”、“北平事务所”、“济南分室”等,并在郑州、青岛、太原、张家口、绥远、多伦等地设驻在员。“天津事务所”的主要任务是为日本侵略军拟定占领华北后的殖民政策。“天津事务所”除负责调查活动外,还和天津日军一起支持兴中公司的活动,向“冀察政务委员会”强行索取沧石铁路的铺设权和龙烟铁矿的采掘权等各种权利。它在日军对华北的经济侵略和军事侵略方面起了重要作用。1935年12月,满铁在华北设立了臭名昭著的兴中公司,这一公司的主要任

务,是替日本政府将华北的主要产业统制起来,加紧掠夺华北地区的铁、煤、盐、金矿、皮革、羊毛、铝钒土、石英、棉花等日本紧缺的战略物资和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等资源。冀东地区蕴藏有大量丰富的高矾粘土资源,是炼铝和生产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1937年6月,兴中公司通过华北通州日军特务机关操纵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取得了“统一管理开发”冀东粘土的特权,然后把59处矿区占为己有。当时日本的工业用盐需求量很大,急需用华北盐取代万里迢迢的北美、北非和地中海等地的进口盐。于是,兴中公司在1936年一年即向日本国内运送了7万吨长芦盐,以后更加变本加厉,从1937年到1939年,每年分别向国内运送21.5、37和40万吨长芦盐。位于华北察南的龙烟铁矿,铁矿石的埋藏量达上亿吨。1936年8月,日本政府决定由满铁协助兴中公司,获取龙烟铁矿的经营权。由于当时“冀察政务委员会”已决定龙烟铁矿收归国有,并任命陆宗舆为恢复委员会督办。对此,兴中公司竭尽全力,以天津的日本军部为后台,强行策动“中日合办”。后来,龙烟铁矿便被关东军强行占领。据统计,仅1939年一年,龙烟铁矿向日本国内供应的矿石就达40余万吨。当时华北的煤炭无论是储量还是产量都居全国之冠,尤其是山西的煤,已探明的储量即占全国的一半,而且开滦、井陉和正丰煤又都是非常适合于炼铁的粘结性煤。于是,兴中公司首先计划把井陉和正丰的经营权抢到手。到日本侵略者占领华北以后,兴中公司已经控制了华北大部分的煤矿。仅据统计,1939年兴中公司产煤409万吨、1940年产煤738万吨,绝大部分都运到了日本。

三、“七?七”事变后的满铁“七?七”事变后,整个华北沦陷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整个中国被日军的烧、杀、抢、掠暴行所笼罩,满铁的经济调查也由秘密或半公开的特务式活动转为完全恣肆的公开活动。1939年初,满铁采用在华北的调查方法又对华东农村进行了大面积的经济调查。这次调查活动共分为两个进行。第一次是于1939 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分别对嘉定县、太仓县、常熟县的部分村子作了实地调查。第二次是在1940年下半年,分别对松江县、无锡县、南通县的部分村子进行了实地调查。两次调查都将有关资料整理汇编成册。为了给日本当局提供更多的殖民政策依据,满铁又决定从1940年开始对华北再开展一次大型的被称做“中国农村惯行调查”的活动。这次调查计划分为两期,预定调查的范围包括河北、山东、山西、绥远、察哈尔、江苏、浙江等地。第一期调查计划预定为10年(1940-1949),预算经费约为557万日元。1940年11月,满铁开始对河北的昌黎、顺义、良乡、乐城及山东的恩县、历城等6个县实施了调查。但到了1944 年的8月,由于当时的战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节节胜利,日本侵略军失败情形已成定局,使得满铁的调查计划无法再继续下去,只好把已得出的调查资料编为114份专题报告带回了日本。当然,满铁在关内的调查除了华北、华东等地外,还在西北的新疆、内蒙、华中的湖北、湖南、华南的广东、海南等地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在调查内容上,有以村庄为主要调查对象的各类实态调查,也有大量的区域经济、专项经济以及自然资源、社会人口、民俗调查等,形成了多种调查报告。日本侵占中国,满铁是竭尽全力并立了犬马之功的。但是满铁是靠着关东军的扶植发迹的,它的主要根据地是在中国的东北地区,虽然根据1936年10月日本“中国驻屯军”与“冀察政务委员会”达成的经济协议,它在进入华北后可以统制和垄断涉及到金融、交通、通讯、发电、矿产、冶金、盐业乃至关税等各个重要部门,但由于“七?七”事变后,日本国内的各种经济势力紧跟着日本侵略军后面,竞相挤进中国内地,大肆争夺侵略果实,捞取经济权利,而满铁自认为是国家资本,在华北进行经济掠夺具有优先权,不允许日本其它财团染指华北,从而使得日本“国内资本家拼命反对满铁垄断大陆”,尤其是日本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要“自由进出”中国,还提出如果由满铁在中国实行垄断性经营,进行统制,“必然要带来不利于提高开发能力的后果”,“妨害企业充分发挥创造性”,“从而也就束

缚了日本的资本家对华的经济掠夺”的要求,这就使得日本政府左右为难。考虑到侵略战争的庞大开支都需要日本国内各个垄断资本集团的支持,所以日本政府不得不重视这些资本家们的要求,最后还是决定由内阁企划院拍定方针,对大陆重要的经济产业经营权进行了重新划分。划分后,在众多的经济产业经营权当中,满铁只争得了交通运输业的经营权。再加上满铁与驻天津日军矛盾日益激化,华北又是天津军的势力范围,因此其后满铁在华北的势力逐渐有所减弱,满铁在华北的兴中公司也只好逐步地把其各部分的权力移交给了由天津军支持的“华北开发会社”,后来兴中公司也成为了“华北开发会社”的一个子公司。1945年8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满铁这个专事情报活动的特务组织,终于随着日本侵略者的无条件投降而归于覆灭。满铁从1907年起到1945年日本战败,在我国进行了长达38年的情报活动,它所调查的内容都是为了向日本侵略者提供在中国进行殖民地建设的“立法和行政上的参考资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无数罪行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明火执杖的武装入侵一样,是对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侵犯。我们在回顾满铁在侵华战争中所进行的经济侵略的同时,对于满铁在日本侵华中的战略作用,亦应当有一个历史的分析与认识。

九一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