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辽大故事
编辑:平静如水 识别码:23-907420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2 12:48: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辽大故事

辽大故事

身处辽大,对辽大的辽历史知之甚少,经过一番了解,辽大的发展历程可分为“筚路蓝缕,学基初奠”、“不畏时艰,风雨前行”、“致力建设,不断壮大”、“锐意进取,跨越发展”。这四部分深刻道出了辽大从建辽宁大学初创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建校之初即招收四年制本科生。要知道,在当时能有这个资质的学校全国都屈指可数。1958年9月15日,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和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朱德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遒劲有力。经过几代辽大人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发展,辽大已经成为辽宁省省属唯一的一所涵盖文、史、哲、工、管、商等专业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在最新的全国高校排名中,辽宁大学经济学专业排名全国第十。这与世代辽大人笃行“明德精学,笃行自强”的校训是分不开的。同时,辽大也为共和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这其中不乏共和国革命事业的领军人物。比如经济管理1986年毕业生大连万达地产董事长王健林、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年至1988年历任辽宁大学经济系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经济学院院长王文元、物理系1978本本科1982年硕士毕业生,现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王恩哥等等。都是我们辽大培养出来的。作为一名辽大的学生,我很光荣能到辽大来,很光荣我是一名辽大人。但同时我也很有压力。我会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力争当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辽大学生。尽可能的为辽大争光。

第二篇:辽大校史官观后感

校史馆参观观后感

身处辽大,对辽大的辽历史知之甚少,参观完校史馆,才对辽大有了一个简要粗浅的了解.惊喜的发现,原来辽大还有那么多我还不知道的秘密和故事。

校史馆的参观分为四部分,分别是“筚路蓝缕,学基初奠”、“不畏时艰,风雨前行”、“致力建设,不断壮大”、“锐意进取,跨越发展”。这四部分深刻道出了辽大从建校初期的艰辛,经历十年**的坎坷历程,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再到现在辽宁大学取得的辉煌成就,这都是辽大人不懈奋斗的结果。

宁大学初创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建校之初即招收四年制本科生。要知道,在当时能有这个资质的学校全国都屈指可数。1958年9月15日,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和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朱德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我在校史馆看见的第一幅题字就是朱德同志为辽大题写的校名。仓健有力的字体就注定了辽大一定是不平凡的学校。

经过几代辽大人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发展,辽大已经成为辽宁省省属唯一的一所涵盖文、史、哲、工、管、商等专业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在最新的全国高校排名中,辽宁大学经济学专业排名全国第十。这与世代辽大人笃行“明德精学,笃行自强”的校训是分不开的。

同时,辽大也为共和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这其中不乏共和国革命事业的领军人物。比如经济管理1986年毕业生大连万达地产董事长王健林、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年至1988年历任辽宁大学经济系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经济学院院长王文元、物理系1978本本科1982年硕士毕业生,现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王恩哥等等。都是我们辽大培养出来的。

作为一名辽大的学生,我很光荣能到辽大来,很光荣我是一名辽大人。但同时我也很有压力。我会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力争当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辽大学生。尽可能的为辽大争光。

第三篇:我的辽大,我的梦

我的辽大,我的梦

人,大多时候不喜欢意外,而人生中的意外似乎无时不在。你也许抱怨,这次意外改变了我下一步计划,改变了我的人生规划。但当你静下心来,细细回味时,你却惊奇的发现,你的人生因这一次次的意外而丰富多彩。

人生是一次奇幻的旅程,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意外也许下一秒到来。

想来,我已在辽大的校园里沐浴了半载晨曦,但我可以坦诚的说,辽大并不是我自小梦寐以求,魂牵梦绕的大学,但人生的意外,却将我带到了这里,却将一个高考估分估高了30的学生送到了新华。当我得知这一事实时,我没有因为没有考入理想大学而懊悔,而是庆幸.毕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来到新华,这一个充满国际性教育气息的学院,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在只高出录取分数线一分的情况下来到这个更适合自己的学院的。但是我也感到彷徨,也为我的学分并不高,成绩并不出色,害怕会在同学中因能力不足而自卑。

从我踏入这里的那一刻,我就感觉到,这里,和我想象的并不一样。楼,形状各异;人,洋溢热情。一种从未有过的氛围将我紧紧包裹。在这里我遇到过无数困难,坎坷,但直至今日,我从未感到过真正的孤单与无助。

来到新华上课的第一天,一上午的全英课程几乎把我推到崩溃的边缘。仅仅半天的全英课程就让我从自认为的“英语高手”一下落到了“英语白痴”。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不一样的教学内容,让我清醒的认识到,这才是大学生活,这才是我所向往的。我不在乎自己的发音多么的不标准,也不在乎在听不懂外教说什么的时候反复询问。这种开放,自由的教学,让我热血沸腾。12年的填鸭式教育,12年的中国教育的禁制,让我在新华学院彻底的解脱出来。不夸张的说,是一次在心灵上的解放与升华。

当然自由式的学习方式也让我在某些时候开始给自己加些“空闲”时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我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非学习的活动中。但是我在那段时间却没有感觉的充实,而是无尽的空虚与迷茫。后来当上到英国大学学习方法课时,我被惊醒,霍老师以3三个问题开始了我们的课程。你们为什么来到这里?来到这里要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直至今日,这些问题我还在思考,并且我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问题的答案一直在变。我不在每天和室友将时间投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也不再为了虚无飘渺的感情生活而烦心。我开始和我的室友一起上自习,去图书馆。因为新华学院并没有像其他学院那样强行要求上晚自习。所以我们有更多时间交给我们来自由支配,每当我们选择出去自习或看书时,总会在路上感慨我们的心情变得截然不同。每天白天的课程如此之多,让我一刻不得闲,以前的同学日日出去玩,我却只能乖乖地在自习室里,图书馆中,沾染书香。但我不曾抱怨,因为我渐渐意识到,在这里,我将用4年的时间,将学到别人6年的课程。不但如此,我们的课程内容,教材,科目完全不只局限在教育部规定范围,我们有好多课别的学院,别的学校听都没听过。这些课程不止局限在知识学习范围,更多的是培养了我们的技能,让我们从中养成一种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这是再多的知识都换不来的。

师资配备也让我惊奇不已,当拿到校历时,我惊讶了。我发现教授我们课程的老师竟都是如此优秀,教授,博导竟然给我们大一的学生上课。我非常兴奋,因为我很清楚,能做到这样的师职配备是多么不易,我也知道,人在大学4年里将改变很多,学到很多,而耳濡目染是学习的最容易的环节,而在这样的氛围里,无论思想,还是行为,都会受到一次重大的影响,他们的一句话,也许让人受用一生。

我在这氛围中学习到了太多太多,他们的一句话曾让我夜不能寐。环境给了我模板,让我思考。我应该如何去做,学业,交往,生活方式,以及人生态度。能在这样的氛围中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四年,对未来,对人生,无疑是巨大的帮助。

而让我惊奇的还有管理体系,这里没有了课代表,转而代之的是TA,又多了从未听过的行政助理,林林种种,异于他院的职务融入平日,充实着我们的学习,生活。让我们体验到其中的意义,从而学习其中,受用一生。

都说大学其实就是社会的小缩影,以前我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但当我加入了院学生会的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大学确实是社会的缩影,但是并没有社会那么复杂。以前在网上看到过有人抱怨学校也不再纯洁,学生会也存在着各种黑幕,各种“官官相互”的情况。可当我进入学生会了以后,我并没有发现这些。就拿我加入的分团委宣传部来说,这个部门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宣传新华

院上不遗余力,新华达人秀有我们的身影,院刊的创办也有我们的存在。我在这里,看到了大家都在尽职尽责的履行着自己的责任。当新华达人秀即将在第二天举行时,突然发现大标题做的不尽如人意,我们部的成员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连夜赶出了整个任务。当学院需要2天后完成一张纸质的板报时,同样是我们同学牺牲周末休息时间,查阅近期事件,精心设计,尽最大努力展现出新华的风采。而且,在奖励上,都属于“按劳分配”,只要你干的活多,完成的漂亮,我们的部长们都会尽可能的鼓励我们,根本不存在什么黑幕之类的。

在这里,我经历了太多,收获了又太多。这些深深印刻在我内心中的记忆,已无法仅用文字书写,它们不会随时间的洗礼,悄然逝去。转眼又一次喷泉喷出强劲的水柱,仿佛把我带到了去年的九月,一样的喷泉,一样的美丽,确是不一样的我,不一样的心。

我的辽大,我的梦。

第四篇:辽大导师及专业简介

国际贸易

每年最火的专业,但是绝对值得去拼一下。随着中国入世,最近几年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更是增大。学科带头人是崔日明,我的国际贸易实务就是他上的,教材也是他编的。很有文采的老师,上课旁征博引的,很厉害的一位老师,也是我们的副院长。据说在外面还有不少兼职。导师有教授:

崔日明

崔日明,1963年4月出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民盟盟员,沈阳市政协常委。教育部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邀专家。

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和政策、跨国经营与管理教学研究工作。出版《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学术著作1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美贸易摩擦转向升级与对策研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财政学

现在也有叫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国家的财政收支、税收调整等政策。念过经济学的同学都清楚,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的两大政策。据说北京现在高收入的人都要自主纳税了,税收是越来越重要了,说不定你毕业时会正赶上税收用人的高峰。值得一提的导师是杨教授,我给我上过的课里最好的老师。公费都是他带的。你考上了你都不用去找的,因为他会主动找你,还会问你的发展方向,然后给你一些建议。念研究生导师太重要了,能根这么认真负责的导师应该是福气吧。我不少同学都是冲着他去报财政的。就业据说也不错,去银行,政府公务员,公司的都有。强烈推荐下吧

杨志安,经济学博士,教授,现任辽宁大学教务处处长,财政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生于1963年1月;1986年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1年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财政学专业,获天津财经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年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2_-202_年在东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读博士后;1994年在上海财经大学参加税收高级研讨班学习。

主要社会兼职:辽宁省财政学会理事,沈阳财政学会副秘书长,沈阳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1999年5月获沈阳市“五四”奖章,被中共沈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202_年被评为“辽宁大学十佳教师” 西方经济学

研究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大家学的课程就有,属于基础学科,微观方向就是去企业,宏观就是去国家研究机构。每年留校当老师的也不少。导师黄教授是海归,也是我们每年专业课考试的命题人

黄险峰,1964年4月出生四川南江,经济学博士、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1984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1989年毕业于辽宁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5-202_年在辽宁大学经济研究所在职攻读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曾分别于1993-1994和202_年在荷兰社会学院和荷兰提尔堡大学学习。1989年至今,先后在辽宁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人口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和经济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先后为本科生主讲了“经济计量学”、“预测与决策”、“数理经济学”,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设了“经济计量学”、“数理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等课程。

近年来,完成了多项课题的研究,并在《经济学家》、《中国人口科学》等国家级刊物上

发表论文十余篇。同时,翻译出版了《宏观经济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反思》(商务印书馆)等四部译著。

汤吉军,男,满族,1971年11月生于辽宁凤城蓝旗镇,毕业于凤城通远堡高中。1991-1995年辽宁大学经济学系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1998年辽宁大学经济研究所获得西方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202_年辽宁大学经济研究所西方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学位。202_年12月至202_年11月,吉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_年1月至8月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202_年晋升副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和经济思想史专业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自1998年在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任教以来,讲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西方经济学流派等课程,长期从事西方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结合我国体制转轨的经济现实,不断修正现成的西方经济理论,从沉淀成本角度研究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国有企业改革、区域经济发展、国际贸易投资等问题,曾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科学》、《当代经济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财经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近30篇,参译著一部,参与国家级课题两项,主持辽宁大学“211”工程辽宁城市经济子课题一项。荣获202_-202_、202_-202_辽宁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2_年获得辽宁大学首批中青年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金融学

辽宁大学金融学获批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按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教育部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调整国家重点学科结构的需要,经过同行专家认真评议,顺利完成了国家重点学科的考核评估和增补工作。同时,为促进学科交叉,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完成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认定工作。教育部已于日前公布了国家重点学科名单。我校“金融学”专业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本次评估工作,充分反映出我国高等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进一步推动了各校的学科建设工作。教育部已制订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对今后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同时,要求有关高校和学科制订各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规划,以此促进各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提高其学科水平和建设成效。

辽宁大学金融学科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建立国际金融专业和保险专业开始的。在学科创建阶段,1940年代留学国外的彭清源、陈家盛、李靖国、纪河清、李松操以及吴耀宗教授等前辈学者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奠定了金融学科的坚实基础,使之成为当时在全国同行中特色鲜明、有较大学术发言权和重要影响力的学科点之一,也是1980年代中期少数几个获得国际金融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全国第三个获得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一直是学校和辽宁省重点学科,也是辽宁大学“九五”、“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如今,我校已拥有金融学、政策性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四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金融学、政策性金融学、金融工程三个博士学位授予权,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多层次衔

接,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的“大金融学”学科群。

我校金融学科在长期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逐渐形成“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政策性金融理论与实践”、“金融体制比较”和“法金融理论与实践”四个研究方向,并在这些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这四大研究方向的共同特征是:办学理念先进、哲学与人文关怀积淀深厚、方向明晰而持续稳定、极富时代特性和创新性,为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别的就不说了,辽大第3个国家重点学科。而且在学金融的,毕业后在银行,证券,企事业单位都比较吃得开。辽大金融分不高,据说是国家线。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很宏观的,研究区域产业、区域发展、区域经济政策等。国际关系学院也有几个经济学专业也来简单说下吧 转轨经济学

好像辽大校长程伟是研究这个的,蛮有中国特色的专业。毕业帮国企改革下。世界经济

国家重点专业,不多说了。全国就4家:

复旦大学

辽宁大学

南开大学

武汉大学

不知道考上后,会不会跟着导师去世界各地走走做个实地研究。哈哈~• 比较经济体制学

有个导师也是海外回来的,是个女的,名字记不清了。

基本上写得差不多了。其实想告诉大家的是其实经济学毕业时就业都差不多,有的公司和企业来招人,只写一个招经济学相关专业。所以大家就业时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更多的是看个人的能力,要看你考上后,这3年的努力程度。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往太热门的高分专业挤。而且现在的热门很可能是3年后的冷门。

金融

辽宁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谷明淑 副教授:谷明淑

谷明淑,女,1965年生。1987年7月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名中央财经大学),国际保险专业,并到辽宁大学任教。现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

主要讲授《财产保险》、《再保险》、《保险学原理》、《保险专业英语》、《海上保险》等专业课。

研究方向为金融保险学。参编二十一世纪全国金融类统编教材《财产保险》(副主编)、《再保险》(副主编),此外还参与《保险大辞典》、《海商法大辞典》等多部工具书的编写,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此外还参与完成了多项课题研究。副教授:王立军

王立军

别:男

出生年月:1963年12月24日

称:副教授。

务:经济学院副院长

历:198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数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金融学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

工作简历:自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保险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讲授课程:《保险学概论》、《人身保险学》、《财产保险学》、《海上保险学》、《责任保险》、《社会保险学》、《寿险数学》、《保险险种设计》。

科研成果:

1、教材专著类:《社会保险学》(个人专著)、《社会保险》(统编教材)、《财产保险学》、《保险统计》、《保险大辞典》、《加入wto后的中国金融业》等。

2、学术论文类:《保险资金的投资与运用》、《简身险滑坡的现状与对策》、《人身险防灾初探》、《社会保险资金的管理》、《保险欺诈的黑洞》、《中国存款保险模式探索》等。教授::唐晓华

唐晓华,男,广西桂林人,1956年8月18日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辽宁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辽宁大学产业经济学学科点学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的“百名层次人才”入选者,兼任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理论、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和教材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教育部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省级课题项目9项;主持横向应用类课题研究项目5项。获国家或省级科研成果奖励10项。

主要代表性论著:《西方企业兼并浪潮的特点及成因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10期;《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5期;《我国产业组织的进入与退出壁垒分析》,经济管理,202_年6期;《装备制造业r&d投入强度、创新动力及合作趋向研究??以辽宁省为例》,社会科学辑刊,202_年3期;《集群企业合作隐性契约的博弈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2_年9期;《产业组织与信息》(合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2_年3月。

目前主要在研课题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振兴装备制造业研究》(主持,202_年);国家国土资源部基金项目《辽宁工业发展与产业集群研究》(横向课题,202_年)。副教授:崔万田

区域

崔万田,男,1973年5月出生,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1992年--1996年在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读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96年--202_年在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院先后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202_--202_年在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先后在《经济学动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当代经济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发展中国家电信业竞争优势路径选择》、《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永远的公理体系》等多部,承担科技部重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基金项目、辽宁大学“十五”“211工程”子课题项目等国家、省、市课题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经济学等。

主要社会兼职: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辽宁省青年联合会委员。

先后被评为中国首届杰出管理研究者、第十三届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沈阳市优秀知识分子。区域经济学 教授:张 舒

张舒,女,1962年3月生,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1989年同校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人文地理专业,生产力布局方向)。202_年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国生产力研究会理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辽宁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生产力研究会常务理事。

张舒教授从教20年来,先后为研究生、本科生讲授“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中国经济地理”、“生产布局学原理”、“建筑工程概预算与决算”、“公共关系学”、“物业管理”等主干专业课和选修课。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主持承担国家、省级课题20余项。公开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城市管理系统研究》(专著)、《中外大城市群研究》》(专著)、《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专著)、《区域经济管理学》(面向21世纪统编教材)等,在《东亚经济研究》(日本)、《经营经济论集》(日本)和《经济学动态》(北京)、《日本学刊》(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北京)、《国外城市规划》(北京)等中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50余篇,多次获国家、省级科研成果奖励。副教授:汤吉军

西方经济学

汤吉军,男,满族,1971年11月生于辽宁凤城蓝旗镇,毕业于凤城通远堡高中。1991-1995年辽宁大学经济学系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1998年辽宁大学经济研究所获得西方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202_年辽宁大学经济研究所西方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学位。202_年12月至202_年11月,吉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_年1月至8月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202_年晋升副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和经济思想史专业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自1998年在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任教以来,讲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和西方经济学流派等课程,长期从事西方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结合我国体制转轨的

经济现实,不断修正现成的西方经济理论,从沉淀成本角度研究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国有企业改革、区域经济发展、国际贸易投资等问题,曾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科学》、《当代经济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财经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近30篇,参译著一部,参与国家级课题两项,主持辽宁大学“211”工程辽宁城市经济子课题一项。荣获202_-202_、202_-202_辽宁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2_年获得辽宁大学首批中青年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本人爱好广泛,不仅偏好经济学授课,而且也偏好各项体育锻炼 教授:韩毅

韩毅,男,1958年生,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外国经济史学会会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史学和比较经济史。主要著作有《历史的制度分析--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新进展》(专著)、《历史嬗变的轨迹--美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专著)、《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历史演进:评价与思考》(论文)、《文化传统与制度变迁--热那亚与马格里布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论文)等。曾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辽宁大学振兴奖。目前承担的课题有《西方新经济史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传统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等。

辽宁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袁国敏 教授:袁国敏

统计

袁国敏,男,辽宁普兰店人,1963年12月生,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 统计学系副主任。

从事统计学、国民经济学及数量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辽宁省统计学会理事、辽宁省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沈阳市统计学会理事兼高校分会秘书长、沈阳市价格协会理事等职。现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毕业于辽宁大学,分别于1987、1995、202_年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2_年晋升为教授。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合著与教材14部,主持和参与完成科研课题18项,科研成果多次获省市政府及部门的科研奖励。先后为校内本科生和研究生系统讲授过“统计学”、“社会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管理统计学”、“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经济系统分析”、“商务与营销统计”、“统计分析软件”等课程,曾获校教学优秀奖。

马树才,1945年8月出生,辽宁省岫岩县人。1969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留校任教。1995年被破格聘任为教授。1997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国民经济学专业、统计学专业、数量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专业与研究方向为统计学与数量经济学及其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从教以来,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20几门课程。1993年曾荣获辽宁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在统计调查、分析、预测等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上,数量经济学模型建立、估计及其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上成果显著。

政治经济学

孙丽娟,女,汉族,1953年2月11日出生,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辽宁省沈阳市人。

197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并留校任教,198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后读辽宁大学国民经济学研究生,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202_年晋升为教授。现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经济学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兼任沈阳市经济学会理事,省生产力经济学会常务理事。202_年受聘于澳门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孙丽娟教授,从教二十多年,先后为校内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政治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专题、房地产投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等多门课程。曾荣获辽宁大学“教学优秀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教育系统“九五”主人翁工程“岗位标兵”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是经济学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主持承担国家教委、省教委社会科学资金项目研究课题多项,参加省市政府主持的国企改革的社会调研项目。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和杂志社公开出版学术著作、教材、工具书等二十余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并荣获国家级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和省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多篇。

发几个老师介绍仅供参考 有问题的可以跟帖 或者加我QQ

第五篇:辽大15级本科毕业典礼

辽宁大学202_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

202_-07-02

校长潘一山在典礼上讲话

副校长马凤才宣读《辽宁大学关于202_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及学士学位授予情况的报告》

法学院党委书记杨松代表教师发言

校友代表、84届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北京天圆集团董事长左安一发表寄语

商学院202_级学生宫颖代表毕业生发言

学位授予仪式

典礼会场

6月30日,辽宁大学202_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蒲河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校长、博士生导师潘一山教授,党委副书记郭长义研究员,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穆怀中教授、徐平教授、陆杰荣教授、马凤才教授,副校长孙士国教授,副校长级总会计师、博士生导师赵德志教授,校友代表左安一以及各学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了典礼。校长潘一山教授致辞,副校长马凤才教授宣读《辽宁大学关于202_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及学士学位授予情况的报告》。典礼由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韩雪松主持。

校长潘一山教授代表学校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圆满完成学业的全体毕业生表达了最热烈的祝贺和最殷切的期望。他深情地对毕业生表示,过去的四年里,是你们用激情和汗水谱写的一曲曲华美的乐章,用青春描绘的一幅幅精彩的画卷。从你们的身上看到了“明德精学,笃行致强”的辽大精神。他列举了三个充满正能量、充满爱、充满活力的班集体和几位优秀毕业生,讲述了他们无限精彩、绚丽的青春故事,并为他们的出色表现感到骄傲和自豪。他寄语毕业生们,面对经济社会改革不断深入、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时代,要想飞得更高,在事业发展上做出成绩,一要志存高远,怀揣梦想;二要锲而不舍,持续创新;三要摒弃浮躁,脚踏实地;四要担当责任,记住我是辽大人。他以王文元、孙春兰、王恩哥、王健林、冀玉华、田溯宁等知名校友的成功之路激励毕业生们向前辈看齐,汲取榜样的力量,心系母校,自觉传承辽大精神,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佼佼者、领头羊。全场毕业生深受鼓舞,用热烈的掌声与校长的致辞进行心灵的对话。

校友代表、辽宁大学84届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北京天圆集团董事长左安一先生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毕业31年的体会,讲述了他成功而多舛的人生历程。他的励志经历,朴素、真挚而接地气的语言,让在座毕业生十分动容,演讲被数次掌声和喝彩声打断。

法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松教授和商学院202_级学生宫颖分别作为教师代表和毕业生代表发言。杨松教授希望毕业生们能够保持创新求变的思维,拥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懂得包容、宽厚和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未来所钟爱的事业中去。宫颖同学与毕业生们共同许下厚重的承诺:定会让辽大人这个名字叫的响亮,不负青春,不负使命。

上午10时30分,毕业典礼圆满结束,学位授予仪式正式开始。在慷慨激昂的乐曲声中,4034名毕业生们井然有序地走上主席台,接受学位学士学位证书,并与导师亲切合影。

辽大故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