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我国与印度资源环境的比较
编辑:暖阳如梦 识别码:23-216384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7 05:34: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国与印度资源环境的比较

我国能源与印度能源比较

(一)、印度资源的概况

1、水资源概况

印度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 694 亿m3;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1 220 亿m3, 约占水资源总量的60.0%, 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6 900 亿m3 , 约占36.9%;可更新的地下水资源量为4 320 亿m3 , 约占23.1%。印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印度拥有世界越1/10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平方米,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灌溉用水主要靠恒河。印度地下水平均开发利用水平位53.2%,其中哈里亚纳邦84%,大约80%的农村生活用水和50%的城市用水依赖地下水。(1)、水资源短缺

2009年印度人口约11.66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6%,而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603立方米,切主要分布在人口较少的北部喜马拉雅山地区,如果不包含布拉马普特河水资源,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101立方米。由于水族时空分布不均、人口快速增长和水污染加剧,导致水资源供需不协调。目前许多地区水资源不能满足需水要求,尤其是印度半岛内陆地区。

印度为满足国家和粮食安全,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如克拉拉邦西高止山流域,森林砍伐和毁林造田导致大规模的水土流失和河流淤积,使7条原先永久性河流近10年变为季节性河流,改邦其他5条河流也在步入后尘。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越来越大,造成水资源压力很大,在未来二、三十年中,印度将面临更加严重的水资源短缺。(2)、水污染

由于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导致印度几乎所有的河流都受到污染。恒河是印度最大的流域,养育着去昂近40%的人口。由于人口增长和工业生产活动,恒河面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影响沿岸亿万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即使印度政府采取了“恒河行动计划”控制河流污染和改善水质,但实际仅处理了约35%的污染负荷,收效不大。(3)、地下水超采

印度超过2000万的农民依赖地下水灌溉种植农作物,在过去20年中,新增的灌溉面积84%依靠地下水进行灌溉。在泰米尔纳德邦地区,由于农业灌溉严重超采地下水,近10年地下水位已降25~30m。包括首都新德里在内的印度西北部拉贾斯坦邦、哈里亚纳邦等地地下水水位平均每年下降0.3m。沿海地区因地下水超采造成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环境恶化。

2、解决方法

印度政府近年来开始限制使用造成水污染的不良化肥、农药,对属于“排污大户”的工业企业也发出了限期整改的通知。印度环境部及地下水资源管理局还有权审查所有矿业和基建项目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作为政府审批项目的参考。此外,通过构筑简易堤坝、改造河床等方式减缓河流流速、促进雨季降水向地下蓄水层的自然渗透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印度矿产资源有丰有欠,主要矿种以短缺为主。印度矿产资源比较齐全,但人均矿产资源量不高。煤、铁、锰、铝等矿产储量丰富,是重要的出口矿产。与其它国家一样,印度也有一些急缺矿种,如石油、磷、硫、钾及部分有色金属等。总而言之,印度的煤炭资源丰富,黑色冶金矿产资源条件较好,有色金属较差,石油资源不佳,农用矿产资源缺乏。

印度经济增长较快,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对进口依赖性较强。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矿产资源的消费,短缺矿种供需矛盾突出,对国外矿产品的依赖程度加大。(1)、煤的开发利用状况

印度煤层主要位于晚石炭世-侏罗纪的冈瓦拉煤系,在西部新生代盆地中还赋存有大量的褐煤。目前拥有深度1200米以上的煤储量2087.5 亿吨。2004年煤炭产量3.84亿吨,比上年增加6.37%。约390个煤矿隶属印度煤炭公司(CIl),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印度煤炭高灰份,低热值,不能用于炼焦碳。因此,印度严重短缺炼焦用煤。印度政府对8个煤层气区块勘查和开发进行招标。(2)、石油的开发利用状况

印度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孟买高、阿萨姆、康贝湾、拉贾斯坦邦、特利普拉邦、马哈纳迪、克里希纳-戈达瓦里和高韦里盆地。印度石油采收率平均为3 0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印度石油公司(ONGC)正在孟买高海域油田进行提高石油采收率研究。目前印度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在70%以上,随着印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印度石油需求量将持续大幅度增长,石油供需缺口将可能继续扩大。印度进口石油主要来自沙特阿拉伯、伊朗、阿拉伯酋长国、科威特和卡塔尔。(3)、石油的开发利用问题

印度的石油开采缺乏高新技术和巨额资金投入, 导致油田开发利用率不高。由于印度石油上游产业链(油田的勘探、开发和生产)的“先天性”缺陷,油田开发利用率处于中下水准, 从市场上获得高质的原油未能得到保证。尽管政府对石油开采投资增大,但是远远不能满足资金上的需要。与此同时,印度的石油需求不断增加,供应跟不上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了严重的供需缺口,对外依存度也增大。(4)、解决方案

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为了鼓励国内的石油勘探开发, 印度政府早于2000 年出台了新的勘探许可政策,对外资和私人企业开放油气勘探领域并给予税收上的优惠, 如零附加税率、石油勘探和生产可享受7 年的免税期等。

加速石油行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面对石油消费量急剧攀高的情势, 印度石油公司依托国内丰富的知识资源及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 研发高新技术, 并加快新技术在勘探、开发及加工领域的应用, 降低石油勘探生产的成本,扩大石油开采量, 提高油气加工综合利用率, 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尽快完成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为实现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努力寻找海外石油投资的合作机会, 实现共赢。中方经营着苏丹最大的尼尔油田, 印方从中国油田中购买了25% 的股份, 同时中方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建造一个炼油厂, 印方则建设一条石油管道, 把提炼好的产品输送到附近的港口出口。

(二)、中国资源的概况

中国占有世界上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资源。但我国确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多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数的四分之一。中国煤炭剩余储量900亿吨,中国石油剩余储量23亿吨。2008 年煤炭保有资源量 10345 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 13%,位居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 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 发电量为 6.19 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 1.76 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 资源量的 12%列世界首位。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15 左右。

1、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我国水资源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我国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全国陆域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万亿立方米,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只拥有世界淡水量的7%,人均水资源量约24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88位,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之一。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问题(1)、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量较少,淡水资源较为缺乏。在时间上,降水主要在夏季;在空间上,降水主要是南多北少。正是这种水资源的分布不均使得我国各地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也差别较大, 在南方多水地区,水的利用程度较低。在北方,主要是利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2)、水污染严重

水污染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一方面我国水污染源于城市工业,工业污水不经处理即排入河道,给周边的居民、生物带来了伤害,全国目前有381座城市面临水污染威胁,76个城市地下水受严重污染,水质恶化加剧供水困难。另一方面,我国居民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了水污染,同时农村地区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使一些化学物质渗透土壤,造成了地下水的污染。(3)、水浪费严重

我国用水浪费严重, 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目前, 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率仅为40 %~50 % ,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约0.4。不少地区种植业采用大水漫灌,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工业方面,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 仅为20 %~40 % , 单位产品用水定额高, 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91 m3, 是发达国家的十倍以上;居民生活方面,人们思 想认识模糊, 缺乏危机感, 节水意识差, 城市生活用水、家庭用水浪费现象普遍。

2、解决方案

转变观念:

水不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水是一种资源, 淡水更是一种极其有限的资源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护。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 改变人民的用水习惯, 培养个人良好节水习惯, 形成全民节水的风尚, 避免用水浪费。另外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 也是缓解人类对水需求紧张形式的必然选择。

跨流域引水及长距离调水:

跨流域引水及长距离调水可大大改善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跨流域引水已成为我国干旱缺水城市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之一, 长距离调水是一种开源, 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中的补充措施。同时跨流域引水及长距离调水还会大大提高全国范围的抗洪、抗旱能力, 缓解水、旱灾压力。

发展污水处理新技术, 减少污水排放量:

建设污水处理厂, 提高污水处理率, 以减少污水及其污染物的排放量, 保护现有可利用的水资源不被污染破坏;发展污水处理技术, 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降低处理净化成本。同时,实现污水资源化,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三)、中印两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比较

1、相同点 中印两国国情有许多相似之处。同居亚洲, 为世界人口大国, 是发展中国家, 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人均GDP 不高。在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方面, 都面临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严重、水质污染加剧、地下水超采、农业用水比例占大多数、灌溉用水效率不高和污水处理率低等问题。

2、不同点:印度的水利灌溉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印度农业灌溉有着悠久的历史, 灌溉渠系网络纵横交错, 灌溉系统发达, 尤其是在恒河流域, 表明印度历来对农业灌溉十分重视。印度还计划实施规模宏大的“ 内河联网工程”, 希望把全国的主要河流都联接成网。

印度在解决邦际河流水事纠纷时, 主要是遵循1956年实施的《邦际水事纠纷法》, 通过水事法庭来裁决。而在我国, 由于没有相关的规律法规来规范, 在省际之间发生水事纠纷时, 基本是通过中央政府的行政调解加以解决。在跨界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方面, 印度通过与邻国订立分(用)水条约, 遵循公平分配、合理补偿等原则, 依靠国际合作解决国际水纠纷。我国也有许多跨界国际河流, 但在跨界国际河流水资源共享方面, 还没有订立相关双边和多边条约。

按照资源总量计算,我国是资源大国,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全国已经发现20多万个矿产地,有矿产l71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l55种;已探明矿产储量丰富,40多种主要矿产探明储量的经济价值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有l3亿人口,按人均拥有矿产资源量计算,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居世界第8l位。许多矿产品位低,而且,中小型矿多,人矿少;矿产共生、伴生的综合矿多,单一矿少,与国外富矿比较,我国矿产的冶炼难度大大提高。矿产安全问题严重,资源全面紧缺我国矿产资源形势的另一个特点是资源全面短缺。

1、煤炭的开发利用状况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分布广泛。全国32个省(区、市)中除上海市外,都有煤炭资源,但区域分布不均衡。总体特征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山西和西北地区最富集。根据国土资源部《二○○六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截至2006年底全国煤炭保有储量为:资源储量11597.79亿吨,资源量8262.99亿吨,基础储量3334.8亿吨,储量1825.39亿吨。我国谋炭产量和消费量都占世界第一, 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我国煤矿众多, 特别是近三分之二的县有小煤矿。我国煤炭消费结构呈多元化的格局, 煤炭热效率低, 污染严重。、煤炭的开发利用问题

煤炭资源理藏较深,我国煤炭资源大多理藏较深,开采条件不太理想,开采技术落后,开发利用程度低,埋深在600 m 以内的煤炭保有储量为2 505 亿t , 其中适合露天开采的只有375 亿。故我国主要以矿井方式开采, 露天开采只占原煤产量的3.5%;相反世界露天煤矿产量的比重平均占45%

资源的分布不均,煤炭资源北富南贫、西多东少的分布不平衡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煤炭产量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而煤炭的消费则是东耗西供、北煤南运的局面。因此煤炭的基本流向将长期保持由北向南、自西向东。但我国铁路运力的不足则是导致西部产煤省区煤炭普遍积压、以运定产, 制约了煤炭生产和转化利用。

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污染。煤炭在开采利用过程中对矿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如燃煤烟尘、煤矸石、粉煤灰对大气的污染、采煤引起的地表塌陷对地表及农田的破坏, 矿坑疏排地下水对矿区水文环境的影响等。

3、解决方案

国家将从完善规划指导、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准入门槛、淘汰落后能力和加强环境保护等入手,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按照稳定东部生产规模、加大中部开发强度、适度加快西部后备区资源开发的原则,搞好开发布局,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各地煤炭经营监管部门要按照保障供给、加强环境保护等要求,制订煤炭经营企业合理布局和总量调控规划。各地对已经形成的老矿区生态环境污染和破环,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加强对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形成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中小煤矿协调发展的格局。要做到“三个严禁”:严禁擅自开办煤矿、私挖乱采;严禁“批小建大”,擅自提高开发规模;严禁把整装煤田化整为零,“大矿小开”。

(四)、石油的开发利用状况

据资料统计,中国目前的人均石油占有量为17.lt/人, 居世界第34位。截至2009 年底,中国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7.9 亿t,较2008 年的21.9 亿t 增长27.2%,成为为数不多的剩余可采储量增长的国家,占全球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855.23 亿t 的比重为1.2%,居世界石油资源的第13 位。2009 年中国石油产量1.89 亿t,占全球石油产量35.25 亿t 的5.18%,居世界第5 位。中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储采比为14.8。我国油气资源相对贫乏,石油资源储量品质较差,在剩余可采储量中,优质资源不足,低渗或特低渗油、稠油和埋深大于3500 m 的石油资源超过50%;

1、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后备可采储量不足,开采技术水平不高特别是我国的优质石油可采储量不足,缺乏战略接替区,西部区域的勘察一直未能取得战略性的突破。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难度的加大,对于科技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深水钻探等,更高储量开发技术有待突破。

环境问题严重,为得到充分重视。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长距离运输以及其加工过程中都会对环境带来破换和影响,有的甚至致使土质严重酸碱化、水质问题和空气污染,影响了局部地区的土壤和生态环境。在勘探开发中有效的保护环境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2、解决方案

中国油气发展的总体战略是:“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多种形式、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以满足中国经济对油气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当前与今后几十年中国油气资源需求的缺口有4 种海外途径获得,第一是海外油气产业的份额油,第二种是石油贸易,第三是“贷款换石油”,第四种是“市场换资源”。总之是“多渠道、多角度、多目标、多形式”寻找国际石油资源,而不是单纯被动“买油”。

采取一切行动控制能源需求增长,一是开展节油行动,首先更新观念,改变消费习惯,向日本、欧洲学习,争取在汽车上实现低排量;其次是改进技术,这方面潜力很大,日本经济每增长100 个点,石油消耗才增长10 个点,而我国达到80 个点。二是燃油替代,进行技术攻关,包括非常规石油的提炼,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在研发和探索中选准技术方向,发展最具长期效益的可替代能源,建设必备的生产设施。这是当前和今后的方向。三是石油产品价格要跟踪国际市场,减少价格管控以反映价格波动和走势,将节约或寻找替代石油的压力传导到企业和民众。

(五)、印度的解决方案对我国的启示

修复体制上的缺陷。目前, 国内的石油运行体制还存在诸多弊端, 制约了石油工业的发展。首先, 要彻底打破垄断市场, 适应对外开放的要求。石油工业有着完整的产业链, 政府应在开放下游市场的同时,适时开放上游勘探开发领域, 多元化的下游投资主体(炼厂、经销商)才能从市场上得到油源的保证。其次, 建立行业信息服务系统。以往三大石油公司彼此信息不共享, 严重影响企业资源的整合, 因而国家应该统一掌握地质资料等基础数据和信息, 建立信息服务系统, 为石油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帮助, 引导企业形成合力, 增强国际竞争力。建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制定能源独立战略。为规避大量进口石油所面临的风险, 避免在石油供应突然发生中断或油价大幅度波动时, 危及到国家的经济政治安全, 我国政府正筹划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制定能源独立战略。在提高国内石油产量的同时, 加快海外石油投资, 尽快形成稳定的石油供应源。

具体到我国能源特点及应对策略: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1 我国能源现状

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可以说是对我国能源情况最好的说明。煤炭已探明储量为1.5万亿吨,居世界第三位;石油为7.0Gt,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气为33.3T立方米,居世界第十六位;水力资源及水电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导致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能源工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供给能力明显提高。能源节约效果显著。消费结构有所优化。科技水平迅速提高。环境保护取得进展。市场环境逐步完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重大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2 应对策略

中国能源发展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能源发展道路,最大程度地实现能源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应对策略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节约优先。中国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鼓励节能技术研发,普及节能产品,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不断提高能源效率。中国全面落实能源节约的措施是:推进结构调整、加强工业节能、实施节能工程、加强管理节能、倡导社会节能。

多元发展。中国将通过有序发展煤炭,积极发展电力,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鼓励开发煤层气,大力发展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科学发展替代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多能互补,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因地制宜因用制宜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依靠科技。中国充分依靠能源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突破能源发展的技术瓶颈,提高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制造水平,开创能源开发利用新途径,增强发展后劲。

保护环境。中国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积极促进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在发展中实现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的态度,与国际能源组织和世界各国加强能源合作,积极完善合作机制,深化合作领域,维护国际能源安全与稳定。完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对外合作、鼓励外商投资勘探开发非常规能源资源、鼓励外商投资和经营电站等能源设施、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加强开发利用的互利合作、形成先进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维护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需要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在能源发展方面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能源发展不仅满足了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力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积极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严格能源项目的环境管理。

互利合作。中国能源发展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坚持以平等互惠和互利双赢的原则,以坦诚务。

参考文献

钟华平, 王建生, 杜朝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1 2 李莹莹

中国航海

2010 12 王瑗.盛连喜.李科.孙弘颜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8 6 陆书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7 3 肇启伟.周金秦

南亚研究季刊

2007 苗素生.成玉琪.叶显彬

煤炭学报

1994 8

第二篇:浅析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李晓敏

2010级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浅析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其增长令世界瞩目。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属于粗放型经济。资源环境是制约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暴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其主要是来自工业的排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巨大,废气、废水与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加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生产力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科学发展观追求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即在发展经济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实现自然资源持久利用,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可持续的绿色循环经济为基本模式,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考虑环境代价和资源承受能力,评价经济增长程度要用绿色GDP,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 资源环境 和谐 协调 节约 友好 正文: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年均GDP增长达到9.7%,远远超出世界平均发展水平,成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从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10%以上。按照这样的速度,中国经济今后保持平均以7.2%的速度持续增长,就可实现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目前,中国GDP已经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有人估计40年左右超过美国(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英赶美”,对中国人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梦想。2001年至2005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5%,比世界平均水平(3.8%)高出5.7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1%)高出7.4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8%)高出3.7个百分点,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时期增长最宽的国家。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的平均贡献率为14.3%,仅次于美国,排在第二位。

中国高速增长延续时间之长、速度之高,已经超越了战后全球经济中最受瞩目的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战后的“经济起飞”,如果说存在着“东亚奇迹”的话,那么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增长就是真正的“中国奇迹”。

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

(一)我国从总量上是“地大物博”,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战略意义的土地、水、矿产和森林等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二)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少、优质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资源少。各种非农使用使良田大幅度减少,基本没有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的目标;

(三)水资源紧缺已影响到生产和生活。河流断流、泉水干涸、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质污染更加剧了缺水危机。

(四)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用量矿产,如富铁矿、锰、铜、石油等,储量不足,供给愈来愈依赖于国际资源的利用;

李晓敏

2010级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五)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资源浪费问题严重,农业上大水漫灌较为普遍;工业耗水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三倍。

总体来说,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资源种类齐全,但资源质量不高,自然生产力低。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之间不匹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后备资源供给不足,潜伏着更大的资源危机。如果不能在地质勘探方面强化投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石油、天然气、关健矿产资源将严重衰竭。

随着人均收入从低水平向中等水平迈进,各类人均资源消费需求量不可抑制地迅速扩张。人口持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供水能力紧张,能源紧缺愈加深重,矿产资源不足,后备资源基础薄弱,资源总需求迅速扩大,各类资源供应长期紧缺,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矛盾的基本格局,资源短缺将长期成为遏制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资源环境现状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应该从辩证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看待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下面我将阐述两者之间相互的影响。

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是自然演化的产物,人的生命活动归根结底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经济的发展更离不了自然。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原料,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渔业,都依赖于环境资源。尤其是现代社会,机器工业所需的各种能源都来源于自然。没有能源经济无法发展。总体讲我国是地大物博而这些条件无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反之,资源环境破坏对经济发展有严重阻碍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资源数量问题:相比我国的地大物博,各种资源占有总量的优势,我国的人口数量巨大,从而导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人口众多,意味着对环境及资源的消费量巨大。例如:石油储备量巨大,但是我国每年还需要大量进口石油用于消费。由此可见,在我国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约束。

(二)资源浪费问题:在我国,长期以来经济的粗放式发展,以及人们的资源节约和保护意识差,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例如,一方面面临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另一方面大量耕地被闲置荒废。再如,一些地区出现水荒,水资源严重短缺,而其他地区农村采用原始的大水漫灌的浇灌方式。其他洗煤、纺织染色、纸浆等行业也属于水资源密集型产业,工业用水约占水资源需求的五分之一。

如此种种,导致原本短缺的资源进一步的浪费。

(三)环境污染阻碍经济发展。

环境污染会影响人的健康和生存,造成了对生产力的直接破坏。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对人的身体心理,乃至下一代都会产生影响。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其主要是来自工业的排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巨大,废气、废水与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加。

环境污染会影响区域甚至是国家间的争端。严重的事态又会造成战争,影响着人类的和平和安全。环境污染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包括两部分,一是因为污染破坏生态平衡而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二是为了恢复破坏的环境要花费人力,财力进行治理。治理污染的消费要远大于预防。

另外,环境污染还会造成对生物、对气候的影响而间接的影响经济的发展。

李晓敏

2010级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和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恰是这一规律的客观反映。

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只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环境;积极保护环境的零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发展第一的经济决定论”还是“零增长的环境优先论”,都是孤立、静止地看待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把二者简单地对立起来、割裂开来。

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和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主要困难和突出矛盾。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新的发展观。它主要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面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如今的现状,为了使两者和谐统一,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同时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不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不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不仅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必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此必须转变关于发展的传统观念,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 李晓敏

2010级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相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文明既包括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和探索的认识成果,又包括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态观念的增强。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二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四是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必须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更加科学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既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全社会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氛围,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

综述: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对环境的依赖。合理利用当前的自然环境及资源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特别重视环境保护及治理。不能片面发展经济导致环境恶化,危机后代。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地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1.《浅析自然环境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2.《我国当今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与污染问题的研究》 3.《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李晓敏

2010级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第三篇:资源与环境

资源与环境—人类生活的保障

人类自诞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上的大气、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组成了错综复杂而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长期以来,人类把文明的进程一直滞留在对自然的征服掠夺上,似乎从未想到对哺育人类的地球给予保护和回报,在取得辉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却使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满目疮疤,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多,也对环境造成冲击,给环境带来压力。

众所周知,人类是以自然环境为生存,延续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自然环境却遭受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陆地污染。。。以至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块净土。

或许你会想,想在重要的是发展科技,科技发达了之后在去环保也不迟,那你到时候可要后悔了。如果我们现在过分陶醉于对抗大自然的胜利,认为我们取得了什么了不起的成就,那我们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有毒废弃物,野生生物灭绝,以及大气、水污染等,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连串全球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我们现在还只是学生,不可能为全人类的环境作出特别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环境做起,从保护学校的环境做起,例如: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饮料杯、饭盒、塑料袋,用纸盒等代替,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减轻垃圾处理工作的压力,爱护花草树木,少赠送贺年卡,保持校园清洁等。

以上这些虽是小事,但是,只要大家动手,一起努力,从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着手,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一份贡献。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的小主人。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为21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特别是西部地区缺水非常严重,一些山区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

我国的用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比如:用完水后,要拧紧水龙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如果发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避免损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别小看废弃的电池,因为一粒纽扣电池会污染600吨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将无法饮用。我们应该把电池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这样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电池得到回收,一举两得。

不仅仅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省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的61.52%;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

这就是森林资源向我们发出的警报!我们要节约利用森林资源,首先,不能乱扔稿纸,也不拿没写过的纸张折飞机之类的小工艺品,更不要乱砍乱伐,任意践踏花草树木,要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如纸杯、木块等等。在学校,我们要建立“绿色银行”,捡起以前丢弃的纸屑、小手帕等。外出就餐时,自带勺子、筷子。同学们,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利用我们有限的森林资源。

尽管我们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可在一些地方,乱占乱用农地和基本农田的事,还时不时地发生;我们大大小小的城市,由钢筋混凝土铺就的“大饼”,仍在一个劲儿地向四面八方扩张,吞噬着周围的万顷粮田……

尽管矿产资源供给已经成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瓶颈,可在一些地方,以浪费和破坏资源为标志的无证小矿山,仍在不停地乱采滥挖;即使在大矿山,“吃一半扔一半”的粗放开采方式也还在继续;乱堆乱放的尾矿,不但使本来可以利用的矿产资源惨遭抛弃,还可能在雨季形成泥石流,变为摧毁田地、庄稼和百姓生命财产的杀手;矿山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不但使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也威胁着他们的居住安全;我们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可生产和生活用水还在被随意地挥霍着,珍贵的地下水被过量开采或者污染着;我们的能源已经十分短缺了,可雨后春笋般新建住房的粗放供暖,仍在浪费着油和煤炭资源……

第四篇:我国的资源环境国情

1、我国的资源国情是什么?严峻

2、大小相对;大,低

危害

3、我国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资源的基本国策;制定完善法律,依法保护资源环境;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民的环保资源意识,应用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浪费;(转变经济整张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等)

4我共开展节能减排、无车日、限塑令一系列保资源活动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此项活动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环保资源意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缓解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目标)。

5我国开展节能减排、无车日、限塑令一系列保资源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开展此项活动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环保资源意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缓解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6在此项活动中青少年能做哪些贡献(答全关键词)?

生活中你能做些什么?(具体举例子)

第五篇: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人口大国。我国人口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人口基数庞大,增长速度较快。二是农农业人口比重达,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三是年轻人口多,人口金字塔呈增长型。四是人口老龄化初现端倪。五是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

新时期我过人口可持续发展的要点包括:搞好计划剩余,控制人口数量。落实计划剩余政策以及各种配套措施。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发展国民教育,提升人口素质。推进城镇化进程,优化人口城乡结构。改革户籍,人事管理制度,促进合理的人口流动。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国家也应投入更多的力量关注老龄社会。建设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

资源可持续:加强资源勘察马蹄糕资源开采率。从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控制资源、能源高消耗型工业的总体规模。对现有工业装备和民用取暖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构建高效益的产业链,提高资源型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科技含量。加强产业集聚和写作,以此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水平。

土地资源是各种土地的数量与质量得总称,包括已经利用的土地和尚未开发的土地两大类。土地资源既包括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土地的社会属性,它是人类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节约利用和集约利用土地,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提高我国土地承载力的策略包括:一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重点保护基本农田,协调好开发建设与农田保护的关系,力求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二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确保每年有足够的农田生产粮食以及人民生活必须的农产品,针对粮食生产实行一定的政策优惠。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加强土地集约经营和中低产田改造,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努力提高粮食单产。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的全部空间以及其中一切可以影响人的生活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与人工改造过的自然要素的总称。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由: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毁坏森林,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过度开发,酸雨危害,自然灾害肆虐。

我国与印度资源环境的比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