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第二次创业要给他人带来价值
编辑:莲雾凝露 识别码:23-1104465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15 02:43: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第二次创业要给他人带来价值

第二次创业要给他人带来价值

十年前经历过一次“创业失败”的李虹,经过了八年的准备,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又开启了第二次创业历程,他希望自己创办的“小呆丫”,能够为他人带来价值

202_年5月17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末,临近下午两点,生活在北京不同区域的数十名青年男女,陆陆续续地汇聚到了东四环与东五环之间的一个小区里,在面积约为30多平米的一个房屋的客厅内,这些年轻的男士和女士们,在一个同样年轻的女主持人的带领下,做起了各种既有趣又有意义的小游戏。

第一轮“暖场”游戏,所有的男士站成一排,所有的女士则另外站成一排,一排男士和一排女士相向而立,男士和女士的人数必须相等,每个人的编号则有所不同,男士按照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顺序编号,女士按照英文字母从A开始顺序编号,站在对应位置的男士和女士要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编号,游戏开始后,主持人说出一个编号后,被叫到编号的人要说出自己对面的人的名字,对面的人则需要用手指一下对方。谁的速度慢了,谁就输了。

输了就要接受惩罚。但这里的“游戏规则”与其他很多地方的游戏规则都不一样,不需要唱歌、跳舞,或者学猫叫、学狗叫,而是需要认真地回答主持人的提问。“游戏设计者”将问题设计得“别出心裁”,或是通过“工作和生活哪个更重要?”这样的问题,温情地请受罚者道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或是通过“你相信一见钟情吗?”这样的问题,“八卦”受罚者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随着游戏的展开,陌生的青年男女们渐渐熟识起来,屋子里笑声不断。此时,还有一个看起来比大部分人年龄稍大一点的男士,独自坐在一张椅子上,关注着屋子里正在发生的一切……

他,就是李虹。那些熟悉他的人,以及不熟悉却愿意相信他并上门找到他的人,都称他为“李老师”。曾经,他真的是学校里很多年轻学生的“精神导师”,获得过“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现在,他不当老师了,但却成为了社会上更多青年人的“生活导师”,在全国各地,“李老师”和他的“小呆丫”,已经拥有了近30万的粉丝。

10年前经历的“创业必修课”

1977年出生的李虹是安徽人,在安徽的一所大学学习医学管理专业,202_年本科毕业后,他从老家来到北京,成为了北京大学的一家医学院的老师,负责本科学生们的教育管理工作。

在大多数人看来,高校教师的工作,既稳定又体面,让人羡慕不已,但拥有这样一份好工作的李虹却并不甘心――“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创业者。”李虹说,“我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我不喜欢平庸的生活。”

转眼间,李虹在高校里度过了三年。从202_年初到202_年底的这三年间,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平稳、高速增长的三年,政府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当时光步入202_年,一个“创业之年”在中国开启了。

“全球创业观察(GEM)202_中国报告”显示,中国的创业活动在202_年处于活跃的状态,“202_年,中国的全员创业活动指数为13.7%,即每100位年龄在18-64岁的成年人中,有13.7人参与创业活动。在202_年的全球创业观察成员中处于前列,排名第五位。”

这一年,心怀梦想、不甘平庸的李虹,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与理想,辞职创业了。

然而,辞职容易、创业难。在“创业界”,公认的说法是“失败,是创业者的‘必修课’”。被誉为“创业教科书”的《创业小败局》中,学大教育CEO金鑫说,成功是偶然的,有不可复制性。创业有N个环节,包括创业的时机、选择的方向、团队的组建、营销的手法、融资的节奏等,“只有所有环节都‘对’了,企业才具备成功的可能。”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初创企业在经营前五年内失败倒闭的几率高达50%。对于创业者,尤其是第一次创业的人来说,失败的几率甚至比成功的几率还更高一些。

知道“创业有风险”的李虹当时还“留了个心眼”,他并没有把自己准备创业的事情告诉远在家乡的父母和家人。“我是偷偷出来创业的。”李虹告诉《小康》记者。

少了家人的支持与帮助,首次创业的李虹便只能依靠自己和周围一些朋友的“判断”来选择创业的方向。

当年,比尔?盖茨、张朝阳、丁磊等人的成功,创造了“IT业速成富翁”的神话。从202_年下半年起,度过了几年“低迷期”的IT业开始出现复苏迹象,重新成为风险投资的“头号阵地”。IT业自然成为备受“创业大军”们瞩目的创业金矿。与此同时,“WEB2.0”的概念被提出后迅即深入人心,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激动不已,认定WEB2.0正是自己找到的下一个互联网金矿。然而,在这个公认的“互联网创业的春天”,李虹却选择另辟蹊径,他将目光投向了一些有发展潜力的新兴领域。

循着这样的思路和方向,李虹没有“跟风拥抱”互联网,而是成为了较早的一批关注室内微环境的人。

在李虹还未走出“象牙塔”的202_年,建设部于11月26日颁布了GB 50325-202_《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分别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在建筑和装修材料的选择、工程勘查设计、工程施工中有害物质的限量值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提出验收时必须进行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转年的11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又联合发布了GB/T 18883-202_《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微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李虹看好了这个时机,便在这一领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他开了一家公司,专注于做室内环境的检测与处理。

但在当时的中国,室内空气检测与处理还算是新兴事物,人们对于甲醛、苯等污染物危害的了解程度远不及现在,而且大部分人也并不知道还有一种叫做“光触媒”的技术,能够与室内空气污染相“对抗”。

最终,因产品质量问题等原因,注重诚信的李虹觉得不能再坚持下去了,便主动关掉了公司。他的第一次创业,以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必修课”而告终。

准备八年,二度创业

202_年,创业失败的李虹又重新回到了“体制内”,在北京大学的另一家医学院,他重拾“老本行”,负责学生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只不过这一次,他负责的是研究生教育。

李虹是一个做事情非常认真的人,总想尽自己所能、把事情做到极致。在学校里,他既是学生们的老师,更是学生们的朋友,工作开展得非常出色,学生们很喜欢这位亲切、随和,不仅在学习上帮助他们,甚至还会帮着他们“张罗对象”的李老师。

经历过创业磨练的李虹,重回高校教师岗位后,工作干得愈加如鱼得水,在“北京大学202_―202_年度优秀班主任”评选中,既有“成绩”、又有“人缘”的他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

干出了一些“名堂”的李虹却仍然没有忘记心中的梦想――创业。“说真的,我一直在做准备。”李虹坦言,202_年回到高校以后,他一直在从思想上为第二次创业做着准备。

这一准备,就是八年。

这八年间,李虹在和年轻的学生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年轻人都面临着择偶困难的问题,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谓的“剩男剩女”现象甚至都成了社会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问题的出现?同样也算是个“大龄未婚青年”的李虹开始关注、思考、研究这个问题,他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单身人士缺少互相认识的机会和平台。“为单身服务的机构太少了,少数几家婚恋交友网站,还都比较‘虚拟’,缺乏‘实体’机构。”李虹觉得,除了缺少机会和平台之外,大部分中国人都比较腼腆,“对于找另一半,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会有期望,单身的人憧憬着自己在公交、地铁上,或是在出差、旅行的路途上,邂逅自己的‘另一半’,但问题来了,这种想法往往只能装在心里,单身的人身上又没贴着标签,即便是有一天真的看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大部分人也不敢直接过去和对方说,因为自己根本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单身。”李虹想,要是能够给单身的人们创造一个在时间、空间上相遇的机会就好了。

直到202_年11月11日,李虹终于找到了灵感。那天被称为“双十一”,在不少商场和购物网站上,都掀起了“狂欢购物节”活动,看着满城疯狂购物的人们,李虹突然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前几年还无比火热的“光棍节”这几年摇身变成了无比疯狂的“购物节”――李虹暗自发誓:一定要把购物节给夺回来!不仅每年11月11日要做“单身节”,而且每个月的11日也都要做“单身节”。

有了“灵感”的李虹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往前想,他觉得,与其只做每月11日的“单身节”,不如每天每时每刻都能为单身们服务。“我要为单身的年轻人服务!”李虹决定了――第二次创业,就干这个!

诚信+价值,挖掘“线下”空间

说干就干。202_年6月,李虹再一次将稳定的工作辞去,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9月24日,李虹创办了“小呆丫”,当日,“小呆丫”微信公众账号正式推送了第一篇文章,在只有196个字的短文《小呆丫刚刚起航,信任让我们彼此连接!》中,“小呆丫”两次提到了“信任”,并承诺要为大家“创造好的服务和更高的价值”。

取名“小呆丫”,李虹颇费了一番心思,他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呆”一些,“呆萌”象征着诚信,“我们要诚信,同时我们也告诉别人要讲诚信。”李虹还为“小呆丫”设计了特别“呆萌”的形象,让人一看就觉得“小呆丫”憨憨的、很可靠。

“小呆丫”的形象和微信公众账号正式发布后,很快便受到了单身青年的关注和喜欢,上线第一天,4000多名单身男生和女生加入到“小呆丫”之中;第二天晚上10点,关注人数超越了1万人;现在,“小呆丫”已经拥有了近30万的粉丝。

除了强调诚信外,“小呆丫”还强调价值。“诚信和价值共同构成了‘小呆丫’的公司文化,诚信文化强调的是做事情要讲诚信,价值文化弘扬的是给他人带来价值的服务理念。” 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创业者的李虹,也同样一直坚信自己的人生“就是要给他人带来价值”。

不得不承认,李虹的第二次创业,又赶上了好时候。

去年3月,全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取消了企业的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只要花一元钱就能开公司,在中国创业已经接近“零门槛”;此外,政府还给出了税收、贷款、贴息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此后,中国出现创业热潮,平均每天就有1万多户新登记注册企业诞生。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时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并提出要为创业当中的失败者提供保障。

和李虹一样,无数心怀梦想、不甘平庸的中国人,在202_夏季达沃斯论坛结束后不久便投身到了创业的浪潮中,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在中国开启。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新登记企业84.4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8.4%,注册资本(金)4.8万亿元,增长90.6%。今年3月20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国家工商总局时表示,要让新登记企业“活下来、活得好”,这无疑又进一步提振了创业者们的信心。

对于自己的第二次创业,李虹感到很有信心,也很满意,他欣喜地看到很多很多的年轻人都非常喜欢“小呆丫”,粉丝日益增长的微信公众账号上,不时会有刚刚“找上门来”的新朋友询问,在自己所工作、生活的城市里,能不能找到“小呆丫”。

现在几乎每周,“小呆丫”都会举办数场活动,5月17日那天下午举办的是“高学历专场”活动,前一天下午是在两个不同的地点,分别举办了“男生土著专场”和“男生国企事业单位专场”活动。与其他大部分交友活动不同的是,“小呆丫”更加注重“线下”的活动空间,而“线上”基本上只是一个传播、推广的平台,“小呆丫”坚持打造“没有歧视、积极向上的单身联谊环境”,让具有同等文化背景的单身青年一起联谊,注重“轻松”、“眼缘”和“匹配度”,李虹充分发挥了自身从事过教育行业的优势,在“小呆丫”的很多游戏和活动的设计之中,加入了心理学的设计、测评手段,让大家更容易相互了解。每每看到单身青年们在“小呆丫”搭建的平台上有所收获,李虹都会很有成就感,因为自己给他人带来了价值。

李虹还有一个很大的梦想,在不远的将来,他要把“小呆丫”打造成一个青年生活服务的平台,真正做到“线上有人、线下服务”,到那个时候,“小呆丫”的线下活动就不仅仅和现在一样,只在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开展了,未来的“小呆丫”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只要认可诚信文化和价值文化,愿意为青年人服务,谁都可以参与,不仅仅开展单身邂逅主题活动,还会推出旅游、婚庆、母婴、亲子等一系列适合青年人的活动。“我要做青年人的代言人。”李虹说。而他所创办的“小呆丫”,也会“将青年生活服务做到极致”。

第二篇:E-learning能为企业带来哪些价值

E-Learning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ELN是E-Learning Network的英文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企业学习在线。它是由欧美国家自202_年推出的崭新的培训方式,是企业培训史的一次重大变革。据统计,截止到2O06年底已有60%的企业引入了ELN,根据联合国人力资源咨询管理委员会预测,到202_年,美国员工人数在500人以上的企业,其中90%都将会选用ELN,它将把企业的培训工作带入一个新的领域.我国的ELN发展与欧美国家相比要晚一些,是由时代光华自202_年最先研制开发的。截止到今年九月底全国已有两万余家企业引入使用,常州亦有近百家企业率先成为时代光华ELN用户。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培训当然也得顺应时代的潮流,ELN这个国外培训的主导方式,必然会成为国内培训的流行趋势,成为企业培训的新宠儿,也一定会为企业健康成长、科学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那么,ELN具体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什么问题?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帮助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工具

时代光华ELN是一个企业培训管理系统,是企业培训的有效管理和学习方式,学员通过各自的用户名、密码登陆互联网即可进行学习,打破了传统培训的“三规”模式(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学习规定的课程),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个性化的课程,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员工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推进企业迅速、方便地建立学习型组织。

二、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络大学

时代光华提供完善的ELN培训管理系统和课程体系,拥有近400门管理课程,涵盖企业战略、个人发展、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心理疏导、生产制造等十三个大类。十一月已新增几千门初、高中、大学四、六级以及商务英语课程.同时可以上传企业的内部课程,为企业迅速建立起没有围墙的网络大学。时代光华并为企业特制一块网络大学铜牌,如:『хх集团公司网络大学』 ELN网络大学的建立一定会得到员工的喜爱、领导的肯定、客户的赞赏.三、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企业信息化工作逐步得到重视和完善,例如企业综合管理使用ERP软件;财务管理使用金蝶软件;办公自动化使用OA系统;企业培训自然应运而生了ELN管理系统。ELN提升了企业培训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改变了传统培训的学员组织难、选择课程难、效果评估难、知识管理难、费用控制难以及个性化学习难。它实现了“名师课程面对面,培训管理背靠背”的现代培训的新理念、新方法。

四、解决了培训过程中的“学员管理”问题

传统的培训方式,培训主管自始至终需要做大量的学员管理和服务工作,而应用ELN后,对学员的管理就变得非常筒单和方便了,只要通过系统的主管帐号就可以一目了然的观察到所有学员的课程选择、学习进度、考试等情况;还可以根据学员的职务、岗位、工作标准等条件,通过系统的‘选课向导'自动推荐学员应学课程;按学员、部门、公司自动生成培训报告,可直接将员工的学习成长进行量化统计,便于企业与绩效挂钩考核;改变了主管以往培训实施中一系列事务性的繁琐工作。

五、解决了企业运营中的“工学矛盾”问题

企业的生产发展任务很重,但不组织培训又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培训方式需要学员集中学习,确实会影响工作,存在工学矛盾。引入ELN以后,员工可以利用在公司、在家或出差的任何空余时间进行学习,学完课程在线进行考试,系统自动记录学员学习情况。从而,既保证了培训效果,又解决了工学矛盾。

六、解决了企业培训难以考核的问题

每门课程都配备相应的题库,计算机随机生成不同的试卷,在线答题,自动阅卷。培训主管可随时调出学员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及学分情况。系统还配有360 0 改进,打破应试教肓的传统培训考核方式,真正检测出是否把培训知识转化为工作技能。

七、解决了企业培训中课程来源问题

ELN包括十三个大类369课程,每年至少新增100门。已新增英语课程,逐步还会增加计算机、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法律法规、行业类以及生产类通用课程。经过三年时间的不断增加更新课程,实现网络课程超市的目标,满足不同企业不同员工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八、提高了企业内部课程利用率

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一般都积累了一些行业知识、管理经验、质量手册、员工手册、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课程,通常使用效率较低或仅被部分员工所掌握,很难普及学习。ELN配有内部课程上传功能,从而提高了内部课程的利用率。

九、解决了企业发展中全员培训问题

企业传统培训一般侧重于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而人数最多的基层员工却很少接受系统培训,一般采用是应急培训。而ELN就比较容易实现全员培训,对没有电脑的基层员工可以集中起来,通过ELN糸统连接投影仪任意选择针对性的课程组织培训。

十、解决了企业新员工的入职培训问题

随着企业人员的频繁进出,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已经成为企业培训的日常性工作,因此,利用ELN对新入职的一个员工或十几、几十个员工同时分配必修课进行培训(包括ELN课程十本企业上传课程),既可以提高培训效果,又能提高组织培训的工作效率.十一、保证了企业培训费用的有效使用

传统的内训、公开课占用了企业有限的培训费用,为数不多的培训就消耗掉了全年大部分经费,因为是少部分人员学习,课程又相对单一,所以出现了培训费用高,学习效果差的现象。而真正企业高层的培训又得不到充足的经费支撑。ELN相对来说,课程多、范围广、反复学、易交流、效果好,性价比当然也就提高了,节约下来的经费更能保证企业高层的培训需求。

十二、解决了企业分支机构的培训需求

传统培训方式很难对分支机构的人员进行培训,集中起来开展培训很不现实。而通过ELN管理系统就能快速便捷的实施分支机构的培训与管理。

十三、促进了企业外部关系的提升

可以将ELN学习帐户分配给企业的客户、供应商、经销商使用,让他们及时的了解公司的服务体制、产品质量、发展规划、企业文化、新业务、新技术、新产品等信息,有效实现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共同成长。

十四、解决了企业知识升值和管理问题

为企业搭建知识记忆平台,迅速整合、分享、传承企业的智力资产。也可有效防止人才流失造成知识、经验的同步流失和损失。如企业外培学习材料、管理经验、公司制度、质量手册、公司战略等都可以制作成课程上传到ELN平台,形成公司的内部课程,从而有针对性的方便员工学习,系统还可以配置自主考试题库进行考试,以实现企业的知识升值与管理。

十五、形成共同的企业文化

企业通过ELN系统开展统一课程的培训,比较容易形成企业的共同文化和管理语言,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肓与提升。

十六、人性化的服务模式——ASP租赁模式

ASP租赁模式,即零投资、低成本、快速实施、便于管理。零投资--学习的平台、网络课件、服务器都由时代光华提供;低成本--企业仅需支付平台租用年费;快速实施--上网即用,无需调试;便于管理--无需配备IT人员进行专门维护。

十七、为企业引入了“视频图书馆”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头痛”的问题。有些工作明知存在缺陷及差距,却不知道如何解决。企业有了ELN,等于为企业引入了“视频图书馆”,很多问题有了对症解决的良方。

十八、帮助企业吸引留住学习型和创新型人才。

企业有了ELN可以满足员工全面的、个性化的培训需求,提升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科学设计职业发展规划,并打造企业学习文化。从而有利于企业招聘(吸引)和留住人才。

第三篇:创业的价值

创业的价值

李开复:

真的非常难得来做这样的演讲,真是非常感谢。说真的,创新工场过去这15个月,其实刚开始是走得比较辛苦的,因为我们走的是一条不同的路。

我一方面没有什么财务的背景,第二方面没有关系,第三没有热情,把一个公司做上市了是很有价值的事情。但是更有价值的是谁来创新,谁来创业,谁来让这个很辛苦的创业者走上创业的道路,这条路肯定是最辛苦的,更少人走的。但是适合走这条路的人,应该是一个在创新的公司做过,在业界里有一定的人脉,有一定的辅助和帮助的角色。确实,这条路很漫长,所以我们抱着坚持(的信念)来做。我认为,这个非常有意义,而且也非常有价值。我觉得创新可以大约分成三种,第一种就是唯利是图,用一切的方法赚到最多的钱。第二种,有商业模式,有学习也有创新,然后用这种更多的是创新的方法来打造一个对用户有价值,但是可能不是一个改变世界的创新。第三种是改变世界,我们现在定位应该是在第二种。

其实第三种突破式创新在这个阶段很有挑战,但是你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教育的模式。很多人对这个成功有一种非常迫切的渴望,更愿意投入,也愿意去冒险,但是各有利弊。我觉得刚才谈到的三种创新,如果你只是唯利是图,想最大化你每一分钟获利的话,那各种诚信也好,或者是违约也好,或者是签约的陷阱在里面也好,不断地会有情况发生。我们大环境里面需要大家有一种双赢的理念,有一种诚信的理念。我听说过一个例子,一个资深的投资人看好一个人,投资了钱,过了几年那个人根本没有创业,把钱挥霍掉了。另外一方面,机制也是很重要的,让那些投入的人在未来有一定保障的回报,要不然的话,以后谁来做投资。

在IT领域,你如果有一个好的点子,我打赌还有一百个人也想到了。真正的点子不是商业秘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需要从头做起,做下一个华为,做下一个百度。但同时要注意到文化的发展,至少走到第二种的创业,而不要只做第一种创业。

创业团队不要给自己设任何阻碍,不可以有内部斗争、创始人的不和,这都是有毁坏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有凝聚力,把这个团队推进。还有创业过程中有非常强的团队、公平的环境,让每个人觉得他是提供了很大的价值。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以身作则,你说再多话都没有用,一定要以身作则,靠这样的方法培养企业文化。

在世界经济危机之下,中国的独特的地位特别容易显现出来,别人都在衰退,我们还在成长。我觉得中国最大的几个优势,第一个就是中国内需市场非常大、成长非常快,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第二个,中国人工成本还是相当低的,无论是创新、创造、创业,还是

制造,都还是相当地低的,也许不是世界最低,但是已经可以做出好质量,相对低成本的产品。第三个,中国人成功的欲望还是非常强,因此非常努力地工作,所以中国人的这种艰辛的努力,不怕辛苦,这些我们在创业中可以看到。当然,你可以说90后是不是还是持续,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这三个财年之下,在传统企业也好,在IT、制药、生物科技、能源方面,我觉得遍地都是机会,今天真的是创业非常好的一个机会。

一个人在世界上的生存,所要追求的不是能拥有多少,而是他能留下多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人生在世其实是非常短暂的,如果这个世界因为有你而不同,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有很多人认为,我每天起来改变世界,要做巨大的革命,我觉得不是这样。每一个人的人生有不同的意义,让我的家庭更快乐,把我的花园打扫得更干净,这其实都非常微小。我们有幸生存在、活在中国崛起的时代,如果不做一点有价值的事情,我觉得其实太对不起自己一生在世。不是说每个人都一定轰轰烈烈,而是让自己活得有价值,让自己有更多的有价值的东西留给我们的后代,留给中国的后代。

第四篇:智能家居带来创业良机

智能家居带来创业良机

下班后回到家中,门锁自动开启,安防系统随之解除;廊灯缓缓点亮,空调启动,喜欢的背景交响乐轻轻奏响,只需一个遥控器就能控制家中所有的电器……这不是空谈妄想,而是网络化智能家居给生活所带来的小小便利。面对智能家居的诱惑,谁都无法抗拒。比如在寒冷的冬天,下班前在办公室通过电脑就可以打开家里的空调,回到家里便能享受融融的温暖;回家前启动电饭煲,一到家就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出差时打开电脑上网,家中的安全设备和家用电器也能随意控制。毋庸置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家庭已把追求这种住宅智能化带来的多元化信息和安全、舒适与便利的生活环境作为一个理想的目标。但是从目前来看,智能家居还是一个相对高端的市场,除了那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型城市中收入较高的家庭之外,其他中小城市一般收入家庭还没有能力直接购买系统化的成套智能化住宅。因此智能化家居扩展的改造一般通过用户自己购买相关产品来逐步完成,如灯光控制、空调控制、燃气泄漏探测器等这些最为实用的功能。而这些智能化家居产品在普通的电子市场上很难购买到,于是近期在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一种智能化家居产品专卖店,主要是面向那些智能家居改造用户,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各种用于智能化家居改造的产品。

◎ 什么是智能化家居改造项目◎

要做智能化家居产品生意,首先对智能家居有所了解。实际上智能化家居是一套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通过统筹管理,优化生活方式,让家居生活更加舒适、安全、有效。

家居智能化改造项目主要包括:家庭网络布线、家庭AV共享、家庭背景音乐、家庭智能遥控系统、窗帘、智能照明及智能安防、家庭宽带网络系统、家庭电话系统、家庭电视视频系统等。智能家居系统中包括对家用电器的监控,对热能表、燃气表、水表、电表的数据采集、计量和传送,还包括对照明设备、窗帘的监视、调节和控制、火灾自动报警、可燃气体泄漏报警、防盗报警,以及通风、除尘、加湿系统的操控。

◎ 经营范围◎

从结构上来看,智能家居由控制网和信息网构成。控制网主要实现对白色家电和设备的控制、调节和检测,如微波炉、灯光、电动窗帘、防盗报警、医疗急救报警、烟雾报警、温度控制和调节等。相关产品包括弱电箱、功能模块条、强电箱、面板和开关、无线报警、红外线对射&&栅栏、X10智能、数码遥控器、视频卡、监控器、镜头、感应门铃、定时开关、电锁、周边器材、门禁控制器、电话远程控制器、可编程定时控制器、集中控制器、门禁电源,以及其他周边器材等等。

信息网主要为黑色家电和设备沟通信息通道和必要管理,如电视机、摄像机、计算机、数码相机、DVD等。其相关产品有无线音视频线、VGA-AV转换器、电视盒、电视卡、集线器、网络线、发烧音响线、屏蔽音响线,以及其他线缆等等。

◎ 开店选址◎ 智能化家居产品专卖店可以考虑两种位置:一种是在电子产品集中的区域,一般进行智能化家居改造的用户要购买产品首先想到的是这里的市场,因此在附近开店的话比较容易找到客源,拓宽市场;另一种选择是开在档次较高一点的居民小区,尤其是年轻人和文化层次较高的居民区,这里的住户相对消费水平较高,注重生活水平和生活品位,对于高质量的家居生活比较舍得投入。把专卖店开在小区,这部分用户可足不出“区”,就能方便地购买到想要的产品。再就是店里有了新产品的话,便于向他们推广,因此也是较为理想的开店位置。

◎ 经营策略◎ 多渠道进货

进货是经营的关键环节,由于智能家居的技术和产品的种类范围非常广泛,造成目前国内智能家居市场上有不同技术的生产厂家同时存在,每个厂家均拥有不同种类产品。在进货形式上,如果成为某一智能家居产品生产厂家的独家城市代理,也许能拿到代理价,但根据代理协议,则只能销售这一家产品,其他厂家产品是不能再经销的。这样一来,对家庭用户没有产品选择余地,功能不完善、不全面,不能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无疑会丧失很多用户。其实任何智能家居厂家无论有多优秀,都不可能做全所有智能家居产品,更不可能做到所有产品都最优秀,只有尽可能多地集成市场上所有代表性的智能家居产品,结合它们的优势,才能满足所有家庭的需要。

了解基本智能家居材料

智能家居其实就是一种个性化生活的体现,就如一个喜欢音乐艺术的家庭可能对家庭影院、背景音乐、情景设置更关注;而一个现代SOHO者则可能会按办公休闲两不误的原则确定智能装修的内容。家庭网络材料主要有五类非屏蔽双绞线(UTP)、双向同轴电缆、AV线等。一般家庭每户需要20至30个信息点(信息点是电器产品与家庭总线的连接点,每个连接点上装有一个插座),而装备集洗碗机、抽油烟机、消毒碗柜、微波炉、电烤箱、电饭煲、电磁灶,以及红外线感应水龙头、烘干机等于一体的现代整体厨房的家庭,其信息点就要比普通厨房增加7至8个。作为经营者必须要熟悉这些基本智能家居所用的材料,以便于客户来咨询或者购买的时候向他们介绍。

根据不同户型推广

由于各个家庭的情况不尽相同,作为经营者来说,除了贮备齐全需求量大的货物之外,还要推广一些智能家居的解决方案。比如对于一个三居室的布局来说,如果选择基本型的智能家居产品,采用的方案是集中布线。它的特点是信号稳定而且传输距离非常远,不过造价相对高一些,只能用于新装修的用户,施工周期也比较长,整套安装下来大约需要4000元到5000元,这其中包括安防系统、灯光控制、家电遥控等。如果一些消费者认为房子已经装修好,再进行智能化改造会十分麻烦的话,可建议这部分消费者购买单独的家居无线智能系统产品,采用无线射频或者电力载波解决方案,特点是升级方便,通过射频信号来控制安防、灯光、电器等功能,这种方案的控制范围相对要小一点,因为射频会受到物体阻碍,一般只能穿透两层左右的墙体,比较适合小型的房子及单独客厅的灯或电器控制,这套产品的市场价格大约3000元左右。提供给用户这样解决方案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产品,做到既实用又经济。与智能家居工程商合作

除了DIY的家庭用户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想打造智能家居的用户由于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只有请智能家居工程商来完成。因此作为智能家居产品专卖店,与智能家居工程商合作也非常重要,两者的关系就好像建材公司与装饰设计公司,互相依托,互相发展。工程商可以给专卖店送来订单,专卖店也可给工程商带去客户。当然,实际的开拓市场精神才是机会的来源,客户关系的建立,关键还是在于市场开拓,得到客户后最重要的是建立相互信任关系。除了工程商之外,还应该与房地产开发商、装饰工程公司、灯饰及建材专业批发市场等保持融洽的关系,以多了解业内的一些信息,扩展业务。

◎ 利润收益分析◎

随着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智能家居产品的利润空间已经告别暴利时代,逐步走向成熟、合理的价位。不过相对于其他电子产品来说,智能家居产品利润还算不错,一般要占产品总值35%~50%之间。如一普通家庭智能建设工程,购买5000元的产品,利润大约在1750元左右,每月接到3~5个这样的订单,再加上其他一些零售收入的话,扣除房租、人员工资等费用,月收入大约在5000~8000元左右,效益还是比较可观的。

◎ 智能家居产品网店◎

在开设智能家居产品实体店的同时,还可以同步开设网店,通过网络销售产品,配以详细的产品介绍,让客户能够充分了解产品性能。如果网上销售经营得当,也会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下面看几家智能家居产品网店。

◎数字家庭中国网专卖店

数字家庭中国网专卖店是数字家庭中国网(http://www.teniu.ccsmart.net/b2c/

◎ 创业难点及应对策略◎

做过智能家居产品朋友可能有这个体会,看过的人中大部分也都说东西确实好,但是真的要他们买下来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愿意掏这个钱。因此给经营者的感觉就是客户没有完全相信这个东西值得他们掏钱买下来,想要把智能家居产品的销售做上去,关键就是要让顾客明白这是一个为改善他们的居住生活而设计的产品,这个东西能够带给他们超前的生活体验。一个新东西,你不让消费者体验,不让消费者明白是怎么回事,消费者是很难肯掏钱购买的。

要刺激终端客户的消费,光是给渠道压货而不帮他消化,市场就没办法真正运转起来。智能家居产品销售最关键的因素不是价格,而是诉求点,如果只把它描述成日用品,老百姓会认为它不值,而且出于对新技术的陌生,潜意识里又会或多或少有点恐惧感,排斥把自己无法完全掌握的东西带入最后的“避风港”——原本舒适、温馨、安逸的家,而如何打消他们这种顾虑则是经营者应该好好考虑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推行试用活动应该是比较有效的销售方法。把智能家居产品包装成体验式时尚好礼,让送礼的和受礼的都觉得这玩意儿既新奇又简单,既有高科技含金量又可以完全掌握于手心之中,那么相信市场会有改观。具体措施如安排有奖问答,奖品是免费安装一套智能照明系统,多送几户,然后再想办法把实际安装效果上当地的媒体报道,条件允许的话安排新闻台实地报道一下,趁热打铁激活市场;再如在逢年过节或是生日宴会上采用抽奖的方式给中奖者大张旗鼓地送上体验式智能大礼包一份,收礼者可以凭礼包内的某某卡要求销售方派专业的安装施工人员上门免费一个智能家居项目安装并终身维护,这样不仅让用户实实在在地体验了高科技省时省心省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打造出一个“样板间”,让其他消费者也能接受。而一旦开了先河,后面的生意就好做了。当然,这需要很周密的专业策划才能从里到外、从概念到装潢完成这漂亮的包装。

◎ 前景展望◎

虽然说智能家居行业还是处在起步推广阶段,运作起来可能不会像比较成熟的行业那样容易,但随着智能家居概念的不断推广,智能家居产品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欢迎。按照国内外业内人士统计估算,如果以建筑面积计,智能装修的投入约为50~80元/平方米。看来智能家居的门槛并不高,预计到202_年,我国大城市的家居智能化普及率大约会达到30%。有专家认为,目前智能家居用品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竞争阶段,所以在未来几年中,相关产业的利润会比较高,很有发展前景。当然目前消费者的生活品位提升空间还很大,当家居智能化变成一种生活必需的时候,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家居行业一定会得到飞速发展,智能家居产品专卖店的前景也十分美好。

第五篇:第二次创业读后感

三星集团

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是李秉哲,它是韩国历史上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家族财团之一。集团经营的产品多种多样,无所不包,小到饼干、糕点,大至汽车、飞机,几乎遍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三星集团的各公司还与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洛克希德公司和日本东芝、松下等公司联合,建立了多家股份公司或其他形式的联合企业。1987年李秉哲去世后,由三子李健熙继承大权。之后,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受过高等教育的李健熙就开始对三星集团进行大力改革,在短短不到6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三星电子公司成为世界上生产存储芯片的一流大公司。1992年,三星集团的德莱姆存储业务剧增35%,达12亿美元(比德莱姆存储器的竞争对手东芝公司还多6900万美元),从而使韩国公司的芯片销售总量增长了29%,达19亿美元。三星集团在质量和交货条件上可与日本公司相媲美,并在价格上压倒他们。三星公司约在1993年跻身于芯片制造的10强之列。在很短的时间内,三星集团的固定资产额增加了25倍,1992年销售总额达100亿美元,被《幸福》杂志列入全球500家大企业排行榜中的第18位。

三星集团的飞速发展,是李健熙进行大胆改革之后出现的现象,可以说,是改革推动了三星集团目前的发展,而这场改革目前仍在进行之中,其最终结果如何,人们拭目以待。

(一)李健熙的管理革命

李健熙早年留学国外,具有与其父严于律己迥然不同的个人风格。

在李秉哲创建并用铁腕经营三星集团达50年的时间内,三星集团建立了一套很类似于日本管理模式的森严的等级管理制度。在三星集团达到下一个水准之前,李健熙认为,必须把公司主管人员从先父的内向遗风中挣脱出来。51岁的李健熙说:“我告诉他们,除了怎样对待家庭不能变,其他一切都要变。”接手父业后,他逐渐开始规劝高级管理人员以身作则,积极发挥决策作用并把更多的权力授予下属。为了迫使手下的主管人员独自决策,他常在自己的宾馆工作,既不接听他们打来的电话,也不接待他们的来访。但多年的说服劝导似乎并未奏效,他说:“他们根本听不进去。”1993年6月,他的失望情绪爆发了出来。那个月在飞往法兰克福的途中,李健熙打开公文箱,发现一份值得依赖的日本顾问起草的报告,报告语气强硬,令人不安。这位顾问说:三星设计中心管理不善,既没有连贯的策略,内部交流也不够。这位顾问补充道:而且,中心没有一个人会听从他的建议。“董事长此时惊愕不已,”一个高级助手说:“他问为什么三星人不听从别人建议?这件事让他非常生气。”从这以后,他发起的管理革命才加速进行。

1.精简机构,权力下放。李健熙近年来采取的几大行动之一,就是要把至今仍高分散的从半导体到轮船乃至香肠样样都有的大杂烩压缩成电子、机械、化工和金融四个核心部门,每一部门由一位副总裁领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分权和提高效率。他说:“我们不得不在质量方面进行世界范围的竞争。除了质量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为了精简机构,他削减了某些食品处理、造纸和零售业务。三星集团目前的50家公司将在1998年以前减少至24家。准备精简的部门总销售额为25亿美元,大都是食品、纺织和服务行业。也许最令人瞩目的是三星集团管理方法的改变。就像李健熙的高级助手池胜林所说的:“我们对三星所属的公司都曾使用一个标准。但这样做是荒唐的,因为我们知道,一家化学公司和一家电子公司是大不相同的,需要有不同的管理策略。”所以,现在各位新的副总裁每个人都将有完全的管理和经营自主权,包括任命高级主管人。池胜林说:“这是三星公司管理工作的里程碑。”直到现在为止,哪怕是低级主管的任命都是总裁办公室所控制,而根据新的举措,李健熙只须检查副总裁们的表现即可。他也可凭兴趣为三星集团开发新的业务领域。

副总裁们现在有事可干了。例如,三星集团的电子产品能否在世界市场具有竞争力,现在完全由金光浩来负责。他说:“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是一位广播工程师,20年前是他建立了三星集团的第一家半导体工厂。三星集团虽然是生产存储芯片的第一流厂家,但它的家用电器却失去了竞争力。1993年,三星公司4年来第一次在国内份额方面让位于它的老对手金星公司而退居第3位。为了挽回损失,金光浩需要迅速将三星集团从生产简单的电视机和录像机转向生产高新技术领域的多媒体产品。至于三星集团的其他核心部门,池胜林认为化工和机械两个部门是有前途的,但要想成为世界级的竞争者,仍需要新的投资。

2.放眼全球,培训员工。像三星集团这种规模巨大的家族企业,多年来已成为当局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获得了随心所欲地打入工商业各个领域的权力,它们这种无所不在的垄断实力招致了各界日益强烈的反对。由于在国内受到激烈的抨击,同时也由于高劳动力价格、无法控制的利率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韩国的企业巨头越来越注重将生产扩展到海外。海外竞争力的状况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李健熙在改革中始终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如果不理解那些对高丽文化来说被认为是异域他乡的东西,“三星就绝对没有力量参与竞争”。他引述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家孙子的话说:“知己知彼乃是成为武士的先决条件。我的第一步就是要让我的手下人明白这一点。”

为达到这个目的,“培训”便成了三星公司的口号,最突出的就是所谓“CEO(高级行政官)学校”。这所学校创办于1993年9月,旨在让所有850名集团经理们接受6个月的重新教育,3个月在韩国,3个月在海外,后者主要针对外语学习。李健熙禁止CEO学校的学生在国外时乘坐飞机,他们必须乘小汽车、公共汽车或列车旅行,为的是让他们对所到国有更深切的体验。

李健熙强调国际经验的另一个体现是他实行3年的“地区专家计划”。三星集团每年给400名在公司呆满3年以上工龄者的手上塞满钱,然后把他们送出国去。在国外12个月,爱干什么干什么,没人过问。不过,李健熙期望他们回国时能对驻在国的语言和文化有相对详实的了解。回到韩国呆上几年后,他们就可以返回他们专攻的国家,推销三星集团的产品。这个五年计划一结束,三星集团将花费1亿美元培养202_名年轻的管理人员。

李健熙下达的命令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他的“七比四计划”。自从1993年7月以来,这位董事长要求三星集团每个部门的雇员凌晨7时上岗,4时下班。这对于一个白领工人上班时间一般为上午7时至傍晚8时,接着就是深宵赛酒的国度来说,真是不太合拍。不过,李健熙这样做是为了突出他所要求的变化,提高生产力,给自修课程留出时间。在新制度实施的最初几个月,他随意给各营业部门打电话,下午4时后要是还有谁回电话,就会受到严厉训斥。

最后,李健熙力图创造一种气氛,即让那些虽说有些捣蛋却不乏好点子的人去冲破公司统一的框框。跟竞争对手“乐喜金星”集团的随随便便的管理人员以及现代公司同行的粗犷朴实的形象相比,三星人以往一直显得有板有眼,没有半句废话。要和这些公司以及整个世界的对手竞争,黄经理说:“他需要‘捣蛋鬼’。”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三星集团放手让雇员们自由组合成“技术谷”。这是专为那些允许研究任何课题的小组取的名字。一个成果是一本由4个年轻职员合著的畅销书,名为“个人电脑是我的朋友”。另一个成果是在墨西哥销售电视机的新概念。设计一台电视机,在屏幕上方连续不断地播放由诸如可口可乐公司这样的赞助厂家提供的广告,三星集团以此为手段就可以比竞争对手低30%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这种“嵌入商业广告”的电视节目由赞助者提供补贴。身为三星集团最高首脑,致力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李健熙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是科学的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将来的竞争是科技与人才的激烈竞争,三星集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的挑战。除了上述的国际化培训外,平均每位雇员每年都要到三星集团开设的学校里学习16天,学习内容主要是技术培训,另外还学习高效谈判术和中国、日本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结构等课程。三星集团在汉城附近开办了“三星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要目的是培养职员的基本经营技术和对三星集团的奉献与忠诚。除培训外,三星集团还以优厚的报酬保证工人能有较高的生活水平,不使他们有被剥削之感。在三星集团内,工人全年工资收入有1.45万美元,各种福利津贴约有1.15万美元,相对于人均年收入6500美元的韩国来说,三星集团的劳动报酬不可谓不丰厚。正是由于“三星精神”和优厚的报酬双管齐下,保证了公司20万员工的团结,凝聚了人才,大大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二)三星集团的产业转变

李健熙1987年接手三星集团后,对集团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他毫不客气地将一些不重要的公司,如百货公司和造纸厂等,转卖给他人,将简单消费用电器的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他集中资金发展未来行情看好的业务,重点在本国生产制造高新技术产品,如计算机和航空工业。在生产领域,三星集团目前正全力以赴在技术创新和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部门夺得新的优势,占领国外市场的更大份额,为此甚至不惜人力、资金。李健熙提出“超过日本”的口号,奋力与日本一决雌雄。但他也十分明白,凭三星集团和韩国企业界现有的人力和技术,要在电器生产领域全面超过日本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某几项尖端产品方面与日本展开竞争尚比较现实。三星集团以全年销售收入的10%作为研究与开发基金,用重金聘请了十几名俄罗斯科学家,重点开发了几项前景看好的电器产品。

在过去的5年中,三星集团每年为新的设施投资5亿美元甚至更多——与规模比它大一倍的那些公司一样多甚至更多。1993年,三星集团投资9.8亿美元,仅次于世界最富有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而在其他任何公司之上。

1993年大部分的支出被指定用于能生产16兆比特德莱姆存储器的设施。这些能存储1600万比特以上的数据的存储量相当于700页纸的打字机。三星公司还预算将7亿美元用于可存储256兆比特的未来型芯片的研究和开发。当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东芝公司和西门子公司看到256兆比特芯片的设计后,估计需6亿美元,便有意与其合作以分担费用。但由于有500亿美元的母公司三星集团的支持,三星电子公司将独立单干。

为了获取最新技术,取得对美、日竞争对手的优势,三星集团甚至不惜重金买下了美国一些小型的风险资本公司。它的雄心勃勃的目标是,要在1988—1991年间使年销售额增长1倍,达到120亿美元。

这些咄咄逼人的投资已创下了一些惊人的里程碑。一个是在1990年,三星集团通过展示一块能全面运作的16兆比特芯片(这是第一个能全面工作的芯片之一)而博得了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数据设备公司和其他客户的热烈赞赏。从1992年开始它发运这些芯片的样品——首次跟日本同步推出了最新一代的德莱姆存储器。三星公司成为世界上半导体工业中最畅销产品——德莱姆存储器的供应巨头,在这项产品上三星公司获得了巨额利润。

(三)主要发展趋向

李健熙在加强三星集团的现有业务的同时,仍然向往着开拓新的事业。排在第一位的是汽车业。三星集团已和日本的日产汽车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准备在韩国生产客车。而韩国早已有了三家汽车制造商,其中现代集团占支配地位,大宇和起亚(Kia)无力与之竞争。汉城的Bwring证券公司分析人士金忠等人认为,三星集团有能力成为汽车业的主要挑战者。李健熙的出售资产的战略很可能促成他进入汽车生产领域。从一方面看,出售公司可以筹得现金,进入汽车业估计需要投入30亿美元;从另一方面看,他采取的加强三星集团的措施正好是政府对韩国一些最大企业集团的改革要求。李健熙这种顺从改革的做法,很可能使韩国政府批准三星集团兴办汽车产业。

(四)对李健熙改革的评价

对于许多三星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来说,李健熙的革命并未结束,还仅仅是个开始。“他们中大约5%的人根本没法转变,所以我将解雇他们。”李健熙说这话时显得冷酷而坦率,“另外25%~30%的人可能感到转变有困难,那么我就让他们少担些责任”,这意味着降级。他估计改组后的高层管理人员只有5%~10%的人留下来肩负重任。李健熙本人并不是一副“爱炒鱿鱼的人”的形象。他对客人和和气气,彬彬有礼,说话轻声细语,若有所思。他老是说:“我生性反感革命。”尽管他事实上正在推动着一场革命的进行。

在产业转变方面,李健熙也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改革的道路很长,三星公司75%的收入来自利润较低的芯片,因此三星公司的芯片生意比其他产品更容易受到时时打击本行业的价格波动的干扰。反之,美国和日本公司已经发展了多样化的、通常能获取稳定利润的微处理机和其他特种芯片。另外,韩国芯片生产工厂的设备有80%是进口的,其中大部分来自日本供应商。东芝公司存储器部门总经理汉人聪夫说:“这意味着三星公司依赖于日本技术来提高生产率。”与此同时,韩国同样面临着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正在崛起的现代化芯片工厂的日益增强的竞争——有些工厂有日本的投资。

李健熙在前期改革中,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他的产业和管理革命的政策、方法,人们的评价仍褒贬不一。

他的一些本国竞争者说,他的个人风格和管理技巧是非常危险的。“他干吗这样做?”大宇电子公司总裁裴顺勋说,“这是在冒很大的风险,你不能一天之内就让一个很大的组织面貌一新。”他认为李健熙给三星带来了“不稳定”局面,是在蛮干。

日本竞争者和三星在日本的联手公司却认真看待李健熙革命,尤其是由于他在半导体方面取得的成功。“我非常欣赏他的管理才能,”与三星公司在芯片方面有战略联盟关系的东芝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川西次良说,“特别是在电子显微领域,特别尊重他的领导时效和远见卓识。”

美国专家也相信三星集团的人事大改组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带来红利。“分散权力后他们的力量正在日益增强,而且公司内部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团结精神,因为人们感到自己就是参与决策过程的成员。”说这番话的是李健熙的导师、1994年1月访问过这家韩国公司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商业教授菲利普·格拉博。格拉博说,他的弟子正在进行人事改组的一个明显效果是三星集团更加善于瞄准具体的技术地位,如液晶显示屏,而不指望全方位参与竞争。三星集团的同行还看好数字录像机、尖端化学药品、高度计算机控制的机器等。如果李健熙能在这些21世纪的技术领域迅速取得长足进步,那么,批评他的革命的人只好收回前言了。

《第二次创业的难题》读后感

看完本篇文章我才知道“三星”这韩国历史上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家族财团也有过这样的企业“通病”——浪费、非计划、不能精益求精,还有具体性也不足,微观和宏观层次不能区分。

三星创始人李秉哲用铁腕经营三星集团达50年的时间内,三星已经建立了一套很类似于日本管理模式的等级管理制度。看似森严的日式管理在长时间的未整改的情况下却让部分管理层的思想变得滞后,即使下级有重要的事情汇报也不放在心上,对上级总是以太平盛世的态度总结工作。

1987年李秉哲去世后其三子李健熙继承大权,他与其父迥然不同的处事风格让“三星”刮起了改革之风,他宣布要进行第二次创业,意味着“三星”管理层的一大变动及管理革命的真正开始。从李健熙指示下级收集三星的日本技术顾问在公司工作的6点感受可以看出:

1、每个职员都很优秀,但研究成果不能得到传播。说明“三星”人才挤挤可惜层层都有屏障以致于好的研究成果不能流动起来。或者说公司没有行之有效的作业流程方案,所以每个员工的智慧都发挥不了,就像索尼公司的普通职员说的那样进入索尼时怀着很大的热情,工作一阵子后他意识到自己选择的公司并不是索尼而是自己的上级。所以管理层就是最大的屏障。

2、现在仍不能克服自以为是第一的骄傲自满情绪,不能迎接创造性的挑战。由于“三星”发展50年,公司内部确实也有不少的“功臣”认为自己的贡献如何如何!就对于新的制度新的方法就很难接受,按李健熙的话说,“他们中大约有5%的人根本无法改变,所以我将解雇他们。另外25%-30%的人可能感到转变有困难,那么我就让他们少担些责任,只有5%-10%的人留下来肩负重任。”我也非常赞同李会长的想法,因为他们的不改变只会把企业拖垮甚至拖死,改革必会淘汰一部分人,这是绝对的。

3、韩国企业不能未雨绸缪,一旦问题出现后只好用资金去补救。很多企业都是这样,事先不控制事后只好用钱去弥补去解决,就像一些工作特别是带有危险的操作性工种,事先没有岗前培训或没有作业指导书,员工一来就上操作台,碰运气过日子,没事还好,出个差错就得让工人吃上皮肉之苦给企业带来了损失,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还是很难做到。

4、三星的管理者目光短浅,只看到业绩和成果。其实业绩和成果虽然重要,但业绩和成果背后的支撑---过程,却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在过程中找到失败的原因、或是成功的因素,只有这样积累过程中的经验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能行之有效的进行,为以后能创造更好的业绩提供导航标。

5、身处富裕国家的日本职员也要为了生存,忘我的工作,经常在研究所挑灯夜战,都是工作狂,可三星的职员却并非如此。我也很敬佩日本大和民族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这小小的日本岛国成为经济强国。可惜中国人多地广,资源丰富就是缺少这种团队拼搏的精神。

6、幸运的是,韩国年轻一代充满活力,经营者的责任就在于让这些年轻人正常发展。就像李健熙说的那样,“除了家庭不能变,其他一切都要变”,经营者有责任让自己的员工正常发展,员工也有责任为公司的新目标作出改变!

针对上述6点及“三星”内部的各种滞流因素,李健熙推出了以下2大管理革命:

1)精简机构,权力下放。缩短了各项工作环节,每个部门由一位副总裁领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分权和提高效率,他说:“我们不得不在质量方面进行世界范围的竞争。除了质量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2)2)放眼全球,培训员工。身为“三星”的最高首脑,致力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李健熙清楚的认识到,21世纪是科学的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将来的竞争是科技与人才的激烈竞争,三星集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的挑战。所以培训员工是凝聚人才、带动团队、推动企业发展的首要条件。

我想,我们企业也一样,有“三星病”,其实发现有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病却找不到良药又无从下手,这样的话只能看着病痛纠缠着整个团队,而且愈趋繁多,后果不可想象。所以我们管理团队首先要从实际出发,从源头入手,才能把工作做好,把企业推上新的起点。

撰稿人:

202_年11月21日晚

第二次创业要给他人带来价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