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仇保兴副部长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编辑:寂静之音 识别码:23-1132966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09 18:50:4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仇保兴副部长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仇保兴副部长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首先我们感谢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和东城区委、区政府对这次会议给予的大力支持。今天我们在东城区召开这个现场会,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学习推广东城区依托信息化技术和体制变革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的经验做法,促进我们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也不断改观,但我们的城市管理工作与城市建设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要求和国外城市管理的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城市市容市貌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现阶段城市管理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模式,抓手在什么地方?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持续地进行研究,各城市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多模式进行探索。

北京市东城区从202_年4月份开始,研究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际运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东城区城市管理新模式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多项信息技术,在管理手段上实施“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二是对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以“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为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新体制。主要经验有:一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了城市精确管理;二是创新了管理体制,建立了监督和指挥两个中心,使几十个不同的城市专业管理机构形成了治理城市环境的合力;三是主要领导亲自研究、组织部署,有力地促进了该项工作的开展;四是进一步整合了现有管理资源,提高了管理效率;五是进一步发挥了市政服务热线电话与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有机组合,达到了相互强化的目的,形成了完整的监督反馈体系。下面我就这次会议的议题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有些地区的城市建设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人民群众对城市市容市貌的整洁、绿化、美化、卫生、有序等要求相比,我们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滞后。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大量的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和大批的农民进城务工定居。我前天刚从法国回来,在法期间,我与世界上最大的起吊机公司的总经理会谈过。这位总经理对我说,目前世界上塔式起吊机和履带式起吊机每年的市场总容量是16000台,而中国每年就用10000多台。全球一半以上的新建筑在中国。中国的一个大城市,如北京或上海每年的新建筑量,就相当于整个欧盟的建设总量。这样一来,我国现阶段几乎所有城市都成为空前绝后的建设大工地。这使得我们城市管理的任务空前艰巨。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共空间神圣不可侵犯的文明观念尚未真正树立。西方的城市化已经经历了几百年,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各地城镇中,乱搭乱建、乱扔垃圾、乱设摊到处都是以及破坏公物和公共环境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党政干部中,“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理念也没有树立,重建设、轻管理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顽症。

我讲这些的目的,是向大家传递两条信息,一是我们的城市管理工作,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运用,都已经滞后于现实;二是我们必须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体制创新来应对当前城市管理面临的许多难题。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运用新的体制和新的技术来解决我们面临的难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每个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人的发展必须相互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就是因为我们这两项职能与经济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相比显得比较薄弱。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认真研究解决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就必须从群众最不满意但是每天都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城市管理具体难题入手,实现城市的协调发展。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只有实现了城市的协调发展,才能确保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北京市东城区在202_年提出把城市管理的突破作为今后五年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正是基于对城市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城市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此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目前,我们的城市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管理信息获取滞后,对影响市容市貌问题的处理被动滞后。城市管理工作涉及面很广,在座的都有很深的体会。在任一个城市中,起码凡视觉范围内的公共空间都是城市管理的范围。按照我们现在的管理方式,发现问题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主动获得。各专业主管部门和城管执法部门在巡查中发现,但这种途径有个弊端,因为主管部门发现了还是要主管部门处理,发现问题越多,自己的工作量就越大,于是长期的工作积极性就打折扣。也就是说自已立案、自己办案和结案,本身就是体制的弊端之一。另一种是被动获得。群众发现问题后打电话、信访反映或媒体曝光,或者经过领导批示之后,专业管理部门才知道,这使发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所以我们有些同志抱怨,城市管理工作是“领导批评,群众埋怨”,就像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费力不讨好,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信息获得滞后,问题处理被动所造成的。

二是城市管理各专业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职能交叉,造成有的事情无人管,有的事情多头管。从事城市管理工作的部门众多,仅建设系统就分为规划、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市容环境、房产物业、建筑等多个部门,建设系统之外还有公安、环保、工商、卫生、爱卫会、人防等部门,各城市机构设臵不一,城市政府各部门之间、市政府与区政府之间职责不清,职能交叉,自然会造成有利的事大家抢着管,无利的事都不管,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应该说,城市管理专业化分工的细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上城市化起步最早的英国,在200多年前,城市管理机构只有一个部门,后来由于公共卫生问题的出现,才有了规划部门;紧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又有了环境保护部门。城市管理部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这是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的区别。专业化的分工越细,管理人员的知识积累、法律准备以及对人才的培训就越快。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专业化分工越细,部门与部门、部门与群众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就越来越严重,协调合作的成本也就越高。

三是管理方式上过多地依赖突击式和运动式管理,长效管理机制亟待进一步建立。由于缺乏对城市管理的系统研究,局限于就事论事,可以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热衷于搞运动,搞突击。例如井盖丢失伤人了,发生死人事故了,媒体报道了,于是领导批示,层层发文,层层开会部署,一个专项治理活动就开始了;“非典”发生了,才想起了城市环境卫生很重要,于是清理卫生死角,取缔城区非法废品收购点等等。这类运动表面上轰轰烈烈,但效果往往是前治后乱。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当然不是说专项活动不能搞,但如不是为了建立一套长效管理机制来解决长远的问题而搞运动,这类专项突击运动就会成为雷声大、雨点小,老虎头、老鼠尾,群众埋怨,效果不好。

四是管理粗放,效率低下。许多城市对自身的管理对象的底数摸不清,如某个区域内必须要实施现场管理的各类设施的数量是多少,地理位臵如何,管线什么走向,难以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并及时更新,更不要说出现紧急情况的对策了。这就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问题,导致我们的管理只能是粗放、低效型的。前一段时间,成都市的一条自来水管爆裂,结果导致整个街区水淹三尺。一个小时就是几千吨的自来水流失,如果在两个小时内发现和关闭相关的阀门,就不会带来此类的问题。相比英国伦敦这次突然的地铁爆炸,但是城市整体秩序还比较好,救护人员十分钟就赶到现场。我们有许多自来水管爆裂、电线杆倒伏现场几天也没人管。

五是缺乏合理的监督评估机制。由于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估机制,导致发现问题多少没人管,主动管与被动管、管好与管坏、管与不管一个样,处理问题是否及时没人管,是否高质量及时解决一个样,群众是否满意一个样等弊端,其结果就是导致了产生养懒汉的体制。就是为什么说体制的创新就是管理变革的内核。

六是缺乏统一调度,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从事城市管理工作的有那么多部门,由于各部门的工作侧重点和依据的法律也不同,往往是各行其是,协调配合不够,更谈不上建立相互之间的既监督又协同的关系,致使以收代管、以罚代管、只审批不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我们的城管执法工作由于专业部门和城管综合执法部门没有很好的配合,有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城管执法工作难以开展的情况。不少部门要钱要物、要编制、要级别积极性很高,但对其政绩考核难。在实际工作中甚至还出现问题越多的部门、机构级别越高、编制经费越多的怪现象。

以上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投资环境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绝对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的、必须让人民群众感受得到实际行动。我国长期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党夺取政权,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我们对城市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是在解放以后才开始,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管理只有10多年的历史。所以说,城市管理是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如果我们不下大力气解决城市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而放任管理体制僵化,执政成绩不能让群众满意,群众就会质疑我们的执政能力,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东城区新模式的实施,在提高当地党委和政府对城市管理方面的执政能力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有两点:一是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据东城区统计,新模式的实施,对城市问题的发现率和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处理时间由原来的平均7天提高到现在的12小时,一批群众反映存在多年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二是密切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城市管理监督员进入社区,与群众实现了“零距离”接触,居民身边的“琐事”通过监督员这个纽带及时成为政府案头的大事,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率。城市管理的效率提高了,人民就会拥护我们,市容市貌的改观就有了保障。我们各级城市管理者一定要从加强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将其作为巩固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的成果来抓,切实增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四)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是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对象的种类、数量纷繁复杂,管理问题层出不穷,瞬息万变的大量信息需要处理,常规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方式、手段进行创新。东城区创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通过应用GIS、GPS等技术,并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转变政府组织管理方式,是对城市管理的一次重大变革。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条:

一是管理从粗放转向精准。自从有了全球定位系统GPS之后,将此项技术运用于各行各业就应运而生了。例如精准农业,西方在农业耕作、播种、除草、收割等都依靠GPS技术,做到精准定位,机械化操作。农业都精准化了,我们城市管理还没有精准化,这个说不过去。过去,我们在城市管理上实际上采用的十分粗放的管理模式,对管理对象的空间位臵不准确、时间不准确、责任不准确,管理只能是低效率的。现在这个新管理模式通过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管理对象空间上、时间上和责任上的精确定位,使我们的城市管理由粗放转向了精准。

二是从开环转向闭环。原来的管理模式是领导发指示号召,口号不少,运动频繁,但有无长期效果就没有着落了。这属于开环管理,粗放而又没有效率。新模式建立了监督评价体系,尤其重要的是部署了信息监督员和动员了老百姓来监督各部门的工作成效,如任一管理部门发现问题后,处理没有着落或滞后处理,网络上就会有精确的记录,处罚和奖惩就有章可循,政府的官僚主义被短路了,管理系统也就实现了闭环。

三是从静态转向动态。原来我们整套系统是静止、被动的,出了什么问题然后再去抓什么问题。激励机制主要靠政治动员,我们这些分管的市长,甚至市委书记、市长,过年关的时候请环卫工人、现场管理人员吃年饭,或者是评劳动模范。正因为我们的系统结构上有问题,管理上有缺陷,激励模式单一,往往是出了问题之后再去被动地解决,见事迟、动作慢、效率低。而新的模式是主动发现问题在现场、处理在现场、监督在现场、反馈在现场、最后检验还在现场,真正做到了动态管理和及时处理惩罚。

四是从分散转向综合。过去说管理城市的部门很多,但七八顶大盖帽就是管不了一个破草帽,原因就在于大家都管,大家都不管。所以要采取综合执法体制。但这也有矛盾,因为把七八个大盖帽转为一个大盖帽,这必然违反了现代城市的专业化分工和现代法治进程。法治社会的法律必然会越来越多,执法主体的个数随之增加,涉及的技术越来越复杂,执法主体很难合并成一个或简单几个。我们不能退回到300年前的城市管理旧体制。而采用东城区的模式,不管你有多少个部门和执法主体,反正就两个工作轴,一个指挥,一个监督,把所有的部门都在指挥、监督的系统中整合起来,发挥了协同效应。不管你是中央部门,还是市、区单位,该系统都能适应,都能迫使他们尽心尽力去工作。区政府有限的权力就是监督。无论市区机构如何设立,这样一种新的模式的实施,超越了原来旧体制的局限性,超越了历史上机构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这样一种旧思路。这样对于解决我们城市管理的难题,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提高对于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工作的认识

一是要充分认识推广工作的重要性。现阶段我国正面临着城市化、工业化、机动化、全球化和市场化“五化”并存的现实,这“五化”都对城市秩序有极大的影响力,城市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对现代城市管理的研究深度和重视程度。如果我们不下大力气研究、去解决问题,从整体上、系统上寻找对策,就必然会导致每个城市竞争力的退化,进而会影响到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为此,我们今天在东城区召开现场会,推广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就是为了提高全国的城市管理水平,提高我们各个城市在全球化时代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是要充分认识推广工作的艰巨性。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寄希望于建立了信息化系统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国许多沿海城市花了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资金建立品种繁多的各类信息化系统,但是不顶用,有的建了,也抛在一边了。因为信息化系统需要人去操作,需要一个很好的人机之间的对话机制,需要一个较长的磨合过程。一方面,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既要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的技术创新,又要有城市管理部门体制创新,才能整合这两者的优势。另一方面,一些群众甚至包括部分城市的领导,重视、支持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还需要我们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以引起领导重视。所以这次现场会,我们要请部分大城市的分管副市长亲自到会,像深圳、杭州、成都、武汉等城市的分管副市长都来了,道理就在这里。没有领导重视,没法推动这项工作。同时还要让群众理解我们的城市管理创新工作,为推广新模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即使新的模式建立了,也不是说就一劳永逸了,新模式需要城市管理各个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高效联动,如果协调不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新模式的实施就会有难度。此外,城市管理涉及面广,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也需要对新模式功能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对此,在实施新模式的过程中,我们都要深入跟踪研究并保持清醒的认识和求实的精神,坚决避免出现新模式运行一段时间就搁臵一旁的局面,引发新的矛盾。

三要充分认识推广工作的系统性。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既有信息技术的应用,又有政府各部门人员、职能的整合,必须要采取完善法规的手段来推动。还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特别要调动社区居委会、物业小区业主委员会等基层群众组织的积极性来联动,单单依靠城市管理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具体来说,抓好这项工作,要坚持三个原则:

首先是政府主导。政府领导及各分管领导要发挥主管作用,对城市管理各个部门、职能、人员进行整合,同时要落实资金,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供资金保障。要像东城区那样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组织、亲自协调新模式的建立,才能使新模式顺利运转和不断改进。从事城市管理可以说是当今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只有在问题堆里成长出来的,在实践中解决难题,才能锻炼我们干部的领导能力。

其次是群众参与。群众的参与对于管理信息的收集、新模式效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广泛运用现有的市长公开电话或市政服务热线,要动员广大群众通过这些途径来反映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市(区)长或12319热线电话把群众和政府沟通联接起来,使它们成为促进新体制不断完善、不断反馈、不断改进的新途径。利用这个电话对新模式的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监督,使我们对信息采集实现最大化、评价体系科学化、奖惩措施合理化。

第三是技术支撑。市政监管信息系统运用了网络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多种数字技术,要做好管理维护工作,需要专业人才,要注意联合社会上的科研机构、专业公司,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系统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当然这些公司往往是良莠不齐,有的是真有真才实学,但也有的只是骗钱,要注意辨别。

三、统筹规划,周密部署,抓好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试点工作

对于推广工作,各地可先抓一、二个试点城市和城区,进一步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我部已经选定了10个城市(区)作为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试点城市(区),下一步各个试点城市(区)要在统一领导下,认真开展试点工作。我们学习推广东城区的经验,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要亲自抓。市长至少是分管城市管理的副市长要具体研究,布臵落实。各个建设厅的厅长,主管副厅长,要亲自抓本省区的试点推广工作。每个省区还可以设立二个以上的试点城市或城区。此项工作是检验我们领导的务实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是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城市管理新模式能否紧贴人民群众,能否有效地、持续地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难题,是检验体制创新和信息化成功与否的试金石。以前我们很多工作不是从问题导向,而是从某个概念导向,或者仅仅是从技术导向,有的信息系统技术上很先进,但是解决问题不着边,所以必须坚持从解决实际问题导向,脚踏实地来完善系统功能。东城区就是把多种简单的技术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系统但实用性非常强。

三是要从过去强调专业化分工、部门分割,转化为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各个专业部门紧密合作,形成综合、系统的管理新体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整合各种各样的管理资源,形成管理的合力。当前城市各类管理机构众多,法规也很多,要通过创新机制和手段将它们整合起来,协同服务。

四要把评价、监督各个城市管理部门的权力交给群众。我们推广和利用信息化技术,就是为群众监督政府提供快捷的渠道,就是为了消除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息鸿沟、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鸿沟。信息的不对称,最终还必须通过信息化来解决。从理论上说,所有的公共权力都来自于人民群众,政府权力的本源是人民。新管理体制就必须让群众方便监督我们的政府。不少城市以前搞了很多信息化系统,有的非常复杂和昂贵,但是汇总的信息只有领导知道和使用,群众不知道更不懂运用,整个系统就无效了。这也违反了权力来自于群众、城市管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检验标准的原则。

五是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应该把多个部门建立的各种系统归纳到新管理系统中,整合现有各种资源,实现设备、信息系统共享。例如治安和交通管理方面的电子摄像系统等都要整合到管理系统中去。大屏幕显示系统比较昂贵,其实可以用投影仪替代。

六要注意建成区与非建成区之间的区别。东城区是一个已经建成的区,建设量不大,大多数城市的“部件”是静止的。而绝大部分城市是快速发展的城市,所以城市管理“部件”还在不断增加,是动态变化的。城市管理中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发生,如临时工地、露天摊位等等,“事件”也是不断增加和变化的。所以,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要适应这种变化的情况。

七要调动条条和块块的积极性,实行多重反馈机制,建立无缝隙的城管网络。物业管理小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及各个专业化的城管部门内部都要建立多重的自我优化的监督系统,并把原来的12319,或者是市长、区长电话通过这个系统强化,形成多重的反馈机制,才能实现整个新管理体制的不断优化。应当鼓励各个子系统能主动自我优化,居民通过内部一个电话或区域网络系统就能及时解决管理问题。

八要坚持奖罚分明、公开公正、取信于民的机制。这个管理系统应采取标准化、公开化、实时化,让人民群众了解和支持我们的新管理系统的运行。要通过新闻工具,让人民群众知道这个新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面临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他们身边的难题,他们才能拥护这一变革。

九要坚持能进能出的新的用人机制。对城管监督员要实行及时的优胜劣汰。如果用老机制将他们变成了准公务员,再要他们每天骑自行车到负责的空间网格中细心巡视检查五次就难办了。

总之,我们要以问题导向为新体制构建的前提,其次是优化目标,根据目标和问题来设计和优化管理体制,再根据体制来优化管理,最后通过优化技术手段,采用适宜的信息化和网络技术支撑整个城市管理系统最优化。

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对促进各地城市竞争力的提高,促进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广泛的和基础性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信心,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切实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共同努力。

第二篇: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小城镇目前有十种发展模式:

发帖人: cplanning 点击率: 1229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小城镇目前有十种发展模式:

第一,城郊的卫星城镇。

充分利用邻近大中城市的优势,承接大中城市的技术、产业、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辐射,承担中心城市部分功能和作用。坚持充分利用近城区位优势,三类产业同步发展的优势和促进城镇建设上台阶、管理上水平的优势,从而取得发展上的优势。

第二,工业主导型。

中心镇已经初步形成了集聚规模效应,应该坚持走专业化的道路,实行一镇一品。集群化是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分工,能降低科技创新成本,以整体切入国内外经济大循环的新型产业组织。村镇企业集群是与新型工业化相对应的好路子,这在我国许多地方已经成功。

第三,商贸带动型。

用传统、新兴的商品集散地的优势,加上市场技术优势和管理,推动市场远近吸引辐射。以专业批发市场,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繁荣,服务工业、服务农业和建设城镇。这类城镇要十分注意培育交通优势,优化环境卫生和人居环境,把这三方面优化了,就可以把商贸兴镇的路子继续延续下去。

第四,交通枢纽型。

利用交通便捷、运输量大、信息快、流动人口多的特点,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实行交通促流通,以路兴镇,但也要防止出现沿着骨干公路建城镇,一条大马路,两排卷闸门。这种模式是很糟糕的,其结果是既造成了交通安全的恶化,又破坏了城镇景观,浪费了土地,所以这个问题要解决。

第五,工矿依托型。

为大中型企业协作配套生产。这些小城镇既要找到接续性的产业,又要做好原来的工矿

服务,这是很重要的。

第六,旅游服务型。

利用旅游资源的开发搞好旅游服务,实现“山上游、山下住”,既保护自然资源,又能够开拓发展第三产业的新路子,形成农民自我建镇、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局面,可谓一举两

得。

第七,区域中心型

特别是县城要依托有利的政治区位、资源区位、交通区位、技术区位、产业基础区位优

势,形成县、市的中心镇。

第八,边界发展型

利用省界、国界发展边际贸易,强化交通服务基础设施,聚集各方面的生产要素,构筑

边缘区的城镇化基点。

第九,移民建镇型。

要注重新建镇的规划和建筑质量。现在,有些移民镇的房子是当地的乡镇工程队承包的,建筑质量远比农民自建的要差,这就成为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事关农民兄弟的生命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有的是整体移民建镇、建村,更要注重工程质量和安全,绝

对不能搞成豆腐渣工作。

第十,历史文化名镇。

历史文化名镇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旅游镇,因为它的功能部分是重合的。所以,在这些村镇尤其要注意地脉和文脉的延伸,注重这两脉的保护。现在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每年都推选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此作为城市化过程中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已评上的要十分注意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对那些因保护不善使风貌受到破坏的,要给予除名。

总之,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务实创新,努力使村镇工作再上新水平。

第三篇:仇保兴副部长园林表彰会讲话

仇保兴副部长园林表彰会讲话

尊敬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乌云其木格副委员长,尊敬的全国政协周铁农副主席,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颁布实施五周年纪念暨园林绿化先进表彰大会。总结五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与任务。

众所周知,园林绿地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能够有效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市民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是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抓手之一。针对高速城镇化过程中大规模建设活动和城市人居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尖锐矛盾,国务院于202_年召开了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温家宝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在此之后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确定了二十一世纪前10年城市园林绿化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根据曾培炎副总理的指示,本次会议也是深入贯彻《通知》精神的大会,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过去五年,各地以创建园林城市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有效地改善了我国城市人居环境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城市绿化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意识、加大投资、完善管理,全面加快了城市绿化建设的步伐,并呈现出以下的时代特点。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工作。五年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按照国务院提出的目标要求,确定了本地区城市绿化发展目标和任务,制定了促进城市绿化工作的政策措施。山西、陕西、河南等省实施了城市绿化目标责任制,每年省政府都与各地市政府领导签订城市绿化目标责任书,把城市绿化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城市绿化建设任务的完成。浙江、河北、山东等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浙江”、“绿色河北”、“生态山东”的目标,在全省掀起了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热潮。福建、山西、海南等省连续三年开展“城市绿化建设年”、“公共绿地建设年”等活动,全面推动城市绿化建设。为强化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领导,很多城市都加强了园林绿化机构建设,明确了职能。

二是城市绿化投入大幅度增加。5年来,各地充分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化是公益事业,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方针。据统计,202_-202_年全国园林绿化维护建设资金支出1137.3亿元,比“九五”期间的总和还多603.5亿元;园林绿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084.1亿元,比“九五”高出682.8亿元。同时,稳定的、多元化的城市绿化建设筹资机制逐步形成,许多城市在保证政府投入的前提下,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公建民助、民建公助、捐资助绿、出让绿地冠名权和广告发布权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与此同时,管护城市一草一木的教育活动全面开展,群众性植树绿化蔚然成风,已成为城市绿化快速发展的有效形式。

三是城市园林设计建造水平进一步提高。各地在大规模进行城市绿化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园林建设的科学性、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植物搭配的多样性,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外园林艺术、生态景观理念和植物品种在园林建设中大放异彩,与我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更加紧密。传统园林艺术和园林文化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为加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颁布实施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技术导则》,先后评定公布了山东荣成桑沟湾等10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近年来,北京皇城根公园、深圳大梅沙公园、杭州太子湾公园、济南泉城广场、青岛东海路和五四绿化广场、威海海滨公园等一大批精品工程相继建成,展现了城市新风貌。

四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为保证城市绿化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建设部先后制定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试行)》、、《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等一系列的法规和配套性文件和标准规范。五年来,各地按照《通知》的总体要求,认真制定或修订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山东、浙江、河北等省都制定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管理办法》,使规划编制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全国60%的设市城市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其中江苏、浙江、广东、山东、河南、吉林设市城市已全部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江苏省还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组织编制了《苏锡常都市圈绿地系统规划》。

五是城市绿线管制制度逐步建立。建立“城市绿线管制制度”是为保护城市中现有绿地和规划绿地不受侵犯,而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五年来,各地方政府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绿线界定,加强绿线管理。山东、江苏、安徽、四川、新疆等推行了“绿色图章”制度,从审批管理入手,保证各类建设项目按规定建设绿地,实现了城市绿化建设从“见缝插绿”到“规划建绿”的转变;重庆市人大专门立法,政府实施了划定禁建区和控建区的举措,规定在禁建区内除绿化以外,不得进行任何建设;深圳市在全国首次建立和实施了基本生态控制线,对用于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的用地强制性地进行保护,遏制无序开发。

六是城市绿色产业发展迅速。五年来,随着公园绿地建设速度和管养分离、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工程监理等企业发展迅速。据统计,短短5年间,全国已有园林企业14000多家,年吸收农民工150多万人,年产值超过300亿元。这不仅带动了城镇周边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了城市整体发展环境,还有效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郑州、杭州、成都市等周边地区都形成了几十公里长的苗木花卉长廊,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七是城市绿化速度较以往明显加快。202_年-202_年全国新建城市绿地超过了45万公顷,是“九五”期间的1.8倍;新建公园1972个,新增公共绿地面积近11万公顷,是“九五”期间的2倍。到202_年底,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31.66%,绿地率27.7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39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末增长3.51个百分点、4.05个百分点和3.7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比“九五”末翻了一翻,年均增长速度是“九五”期间的5倍。

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之所以在推动城市绿化方面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关键在于在《通知》的指引下,各地不约而同地将争创园林城市和人居奖作为促进城市绿化的抓手,从而使城市绿化工作成为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监督、有科学评比、有管理机构和法规保障的系统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命名了国家园林城市83个、园林城区4个,今年新命名国家园林县城10个。此外,从202_年至今,共有12个城市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奖”,30个省(区、市)108个城市的153个项目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些城市已成为城市环境生态化、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集中体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卓有成效的创建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在以下四个方面提高了认识,从而形成了城市绿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首先,建设园林城市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最有效手段。202_年,国家园林城市的平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12%,绿地率33.92%,人均公共绿地9.54平方米,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46个百分点、6.2个百分点和2.15平方米。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是我国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开展得最好的三个地区,同时也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苏南地区通过园林城市创建,建成了国内较完整的园林城市群,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也成为外商投资吸引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园林绿化已成为新时期构筑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其次,建设园林城市是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市民生活居住环境的主要措施。各地在大规模进行城市绿化建设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园林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注重绿地规划的合理性、布局的均匀性、植物的多样性,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例如,北京市以“绿色奥运”为契机,从202_年开始启动了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工程,当年就完成绿化2667公顷。深圳市五年投入一亿五用于风景林地建设,新增风景林地和防护绿地6810公顷。此外,各地更加注重游园的便民性,加强中心区公园、游园绿地建设,方便了群众生活,增强了城市避灾功能。新疆的石河子市和库尔勒市,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都十分恶劣,近年来他们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园林城市为目标,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绿化活动,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人心向往的绿色明珠。

再次,建设园林城市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著名的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所说的那样,城市就像一本敞开的书,从中可以读出这个城市市民的精神情操。创建园林城市工作体现了从党委、政府到普通市民,从专业部门到全社会良好的精神面貌,激发了爱家乡、爱城市的高尚情操。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一些城市克服了物质条件还不富裕的困难,实现了建设园林城市的理想。新疆石河子市克服自然条件困难,形成了“军民团结奋斗,共建绿色家园”的革命情怀;宁夏贺兰在创建活动中“万人大签名,共建园林城”,体现了市民“爱自然、爱生活,向往美好未来”的理想信念;

河北唐山较好地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化腐朽为神奇”的抗震精神融合到创建工作之中。通过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经过艰苦努力,使精神得到了升华,困扰老百姓多年的环境问题得到了解决,政府的凝聚力、市民的向心力得到增强,促进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园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华民族历来具有植树种花的习俗,崇尚绿色,师法自然,讲究“天人合一”,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园林风格,塑造了东方特色的园林文化。园林城市创建中,各地保护和传承了历史文化,保护遗产和历史风貌,建设新的优秀园林,弘扬了历史悠久的中国古老的园林文化和园林艺术。例如,扬州在园林城市创建中,疏浚了瘦西湖,开通了古代先贤水上游览线,再现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意境。杭州实施了西湖西进南扩工程,使西湖的生态景观、西湖的历史文化得到充分挖掘和发展。

最后,园林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要途径。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维系任一个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些年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的大范围沙尘暴以及非典事件等,都危害到一些城市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城市公园、游园和绿地在群众健身、防治非典等公共突发事件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各地普遍注重城市生态与景观敏感区域的保护,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城市生态的改善与恢复,为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贡献。

同志们,五年的实践表明,国务院作出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践已经证明,过去的五年,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蓬勃发展的五年,是园林城市建设速度最快的五年,也是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改变最大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我们广大干部及园林绿化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再次向大家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城市绿化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从目标任务来看,城市绿量仍然不足、发展不平衡。很多城市还达不到国务院规定的指标,城市内部区域之间绿地不平衡,城市中心区和老城区绿量不足,西部地区园林绿化总体发展滞后。全国仍有76个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不足3平方米,其中36个城市绿化覆盖率不足10%。从领导机制来看,城市绿化目标责任制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有的城市对园林绿化公益性事业性质认识不清,片面地进行市场化运作,削弱了行业管理能力,造成城市绿化水平的倒退。许多城市还没有编制绿地系统规划,绿线管制制度没有得到落实。从生态状况来看,一些城市山体、自然林地、城市水系、城市湿地遭到破坏,城市生态安全面临威胁。比如,有些城市生物多样性得不到有效保护。一些城市一度出现了草坪风、大树古树移栽风、高档树种引进风、有的城市甚至出现了假花假树假草风;还有的城市盲目地砍行道树拓宽道路,大搞纯种林、单一林,植物单调,物种消失,病虫害严重,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正在消失。此外,大量的城市水生态和水景观的破坏。每年都有成千条的城镇河道被填埋,上万亩的城镇河滩、湖泊、海涂正在消失。河道、湖泊的硬质驳岸和砌底等人工化的简单做法,使原有江、河、湖中生物生境与自然生态群落遭到毁灭。从发展模式来看,园林绿化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科学技术对行业发展贡献较小。很多历史风貌、传统园林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破坏严重。很多地方不注重地方特色的塑造,断章取义,照搬照抄,贪大求洋,造成千城一面,难以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特征。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十一五”期间城市绿化建设,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今年4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参加首都植树时指出,绿化美化环境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持之以恒地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要通过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绿化工作提出的要求和标准,我们要在城市绿化建设工作中努力地贯彻执行。

“十一五”城市绿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绿化工作全局,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强化科技创新,全面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到202_年,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做好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十一五”城市绿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五项:一是进一步加快绿地建设步伐。设市城市要力争实现老百姓出行500米见绿的目标,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绿化要有大的改观,城市绿化隔离带、城市大环境绿化工程有效实施,道路、河边、湖边、海边全面整治绿化,城市绿化水平要有进一步提高。二是加强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快植物园和动物园等公园的建设步伐,要做到每个县城都有一个以上公园、每个城市街区都有一块游园绿地。三是有效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普遍建立城市绿线管制制度。要在编制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城市大环境绿化规划、公园发展规划、绿化隔离带规划、郊区(城镇)绿化规划以及建成区绿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已规划和建成的绿地全部实行“绿线”控制管理。四是注重和加强城郊绿化,要建成一批有规模、有效益的大型苗木花卉基地。城市规划区现有的林地、果园、茶园、草场以及河塘、水池等水面都要纳入防护绿地和风景林地统一实施规划与控制管理。五是继续深入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十一五”期间全国大多数城市要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对已经命名的国家园林城市要创造条件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县镇要开展园林县城和园林城镇活动,通过深化创建活动来促进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为实现“十一五”城市绿化工作目标任务,切实搞好城园林绿化建设,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统筹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工作全局。要以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工作,把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切实抓紧抓好。

一是统筹区域发展。当前,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要坚持树先种上去,先绿起来的方针,走先绿化后美化、先普及后提高的路子,多种一批适应性强的速生树苗,尽快把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城市绿化搞上去。现在还没有完成绿地系统规划的城市,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加快编制工作,争取在两年内完成任务。对于绿化水平较低的城市,特别是人均不足2平方米的城市要建立和落实责任制,使这些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迅速改观,为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创造良好的条件。东部地区和绿化条件好的城市,应在园林绿化整体水平和质量上下功夫,在绿地分布均匀性、物种多样性和园林的人性化等方面上水平,要在城市中心区、城郊结合部、入城口等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突破,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一项新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此,建设部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工作安排,目的是通过这项活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改变城镇的生态环境,让城市的文明和经济活力涌向农村,让农民也像市民一样享受到优良的生活环境。

三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生态意识和生态价值观,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达到“天人合一”、“诗意居住”的理想境界。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自然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把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湖、池塘坡地、沟渠、沼泽地、自然湿地、茶园、果园等生态敏感区域划入绿线管制范围,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在城市环境改造特别是水系统改造中,要坚决制止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生态的错误做法,把美好家园献给人民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

(二)因地制宜,贯彻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绿化方针。

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纠正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的弊病,开展节约型绿化建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一要注重节约资金。现在有的城市绿化建设中存在高价建绿的不良倾向,高价购买大树古树,动辄几万、十几万元,保证不了成活率,造成巨额的资金和生态浪费。下一步要坚决制止这种急功近利、贪大求洋的做法。坚持只用对的、不用贵的,多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明显的乡土树种,要用最少的钱,建更多的绿。二要节约用水。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十分紧缺,要坚持节约用水的原则,大力开展节水型绿化。多培育和种植一些耐旱的节水型植物,普及推广先进节水的滴灌技术,同时积极推行中水回用和雨、洪水的拦蓄利用,尽可能将城市绿化与扩大城市可渗透地面比率结合起来。三要节地节能。在保证城市绿化用地的前提下,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提高生态质量和环境质量上下功夫,走集约型的绿化道路。植物搭配上要实施复层种植,坚持植物造景为主,使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要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充分利用墙体、屋顶和桥体扩绿增绿。在建筑向阳面种植落叶乔木,推广墙体绿化;在停车场植树造荫,进行生态化改造;在道路绿化隔离带上种植乔木,造就林荫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以鼓励市民以步行和骑自行车的形式出行,就可节约大量的能源。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地域文化深厚。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推进园林建设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特别是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搞好城市绿化,形成各具特色的绿化风格和景观风貌。要全面分析当地的条件和特点,科学地确定绿化建设方案,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优先培育和种植区域适应性强、体现本地特色的树、灌、花、草。要把握地方特色,突出地域风格,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贪大求洋,也不能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盲目攀比,要鼓励在继承中求发展,鼓励创作有中国特色、地域文化、当地风格的优秀园林,少留遗憾,多留精品。

(三)加强领导,深化园林城市建设工作。

众所周知,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生态、景观、文化、科普、减灾避难等功能外。应该说,它还具有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典型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和受益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等三项特征,是少数几项无法用市场调节进行供给的优质公共品。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国务院《通知》的要求,强化政府的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建立健全市长负总责的城市绿化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城市绿化管理机构,建立完善考评奖惩制度,以法律法规的强制力和科学进取的态度来提升绿地功能和推进绿化建设。具体来说可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加强对园林城市的监管。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没有止境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奋斗和努力。应该说,现在已经命名的园林城市大部分只是在绿量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在园林的艺术、城市的文化、生态和景观效果还需要下功夫进行调整、充实、完善、提高。我们决不能认为拿到了国家园林城市的奖牌就万事大吉,无事可干了。要切实避免园林城市只重视命名前的创建工作,不注重命名后的巩固与发展工作;要研究制定严格的制度和长效管理措施,不断巩固和发展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根据已颁发的《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我们将对已命名的“国家园林城市”实行复查。复查采取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每三年复查一次。复查合格的,保留其“国家园林城市” 或“国家园林城区”称号;对创建园林城市工作停滞不前、发生重大侵占绿地、破坏城市绿化成果的城市,将撤销其“国家园林城市” 或“国家园林城区”称号。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不够重视的,没有建立城市绿线管制制度的,机构撤销、体制不顺导致维护管理水平下降的,以及侵占绿地、损坏城市绿化成果现象严重的,将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也将撤销其称号。

二是要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积极引导已经命名的国家园林城市向生态园林城市迈进。应该说,我国园林城市建设只是达到了一个基本目标,我们还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追求更高的目标。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就是要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充分融合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等因素,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有效防治和处理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首先,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重新审视、抓紧调整和完善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和生态园林城市指标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和更具可操作性,以便更好地指导创建工作开展。其次,是要确立一批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城市,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省情、市情的创建之路,更好地指导全国的创建工作。第三,各地要高度重视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逐项逐条研究创建标准,认真查找差距,制定创建目标,完善创建方案,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创建工作扎实开展。第四,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其内涵极为丰富,是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体。我们一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生态学与系统学的原理来规划、建设、管理城市,把城市放在更广阔的区域内审视其发展战略,统筹安排好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景观设施建设、生态文化设施建设、生态安全设施建设,促进传统产业向人力资源主导型、知识型和创新型的新兴工业化经济的转型,促进城乡及区域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活化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演变;促进城市居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向环境友好、资源高效、系统和谐、社会融洽的生态文化转型。

三是,还要继续做好“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评选工作,科学修订评选指标和主题,引导地方政府端正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改善我国的人居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同志们,在我们积极推进小康社会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伟大历史时刻,在全面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宏伟蓝图的实践过程中,继续以创建园林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构筑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伟大工程。我们

一定要振奋精神,团结协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战略的眼光,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投入,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城市绿化工作中来,努力开创城市绿化工作的新局面,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谢谢大家!

第四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 在202_年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几个部委一起召开202_年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会,主要是学习贯彻中央于农村危房改造及扩大试点工作的要求,部署今年的工作。

今年,中央在202_年末支持贵州省级危房改造试点2亿元的基础上,再拿出4亿元,补助改造近80万户农村危房。国家对农民住房改造建设这么大的投入,在建以来是第一次。中央资金的补助范围,经过反复的论证、协商,扩大到了中西部95个县,将近全国县(市)总数的1/2。当然,我国农村危房量大面广,改造任务十分巨,危房改造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所以今年的工作仍只立足于试点范围的扩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试点年工作的重要性,如果试点年的工作出现偏差,将会影响到年工作计划的制订和中央资金的后续投入。

当前,我国上下正在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在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都非困难的情况下,国家启动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项目,希望通过这项工作能够解决农村困农民住有所居的问题。中央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寄予很大的期望。在农村,有“三大山”的问题是贫困农民仅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决的。一是疾病问题,农民得了重病生活会非常困难,所以现在要进行医疗保障的城乡一体化改革;二是住房问题,少数

村贫困户可能一辈子都住不上比较坚固实用的房子,有的就是搭个棚子,居住条件非恶劣;三是自然灾害,一旦遇到自然灾害,一些农户可能就要返贫。国家推动医疗保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挑战之际会产生“一石三鸟”的用:一是搬掉“三座大山”的前两座,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二是能增加内需,拉动经增长;三是进一步推动农村民生问题的改善。

必须充分认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重大意义,要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兢兢业地把好事办实,让中央满意,让老百姓满意。要坚决克服过去和现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现过的问题,不要让老毛病重犯。我们在多次会议上都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央提出的重大方针,但不少地方的实践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原因在于,社会主新农村建设中的“新”,让不少基层领导误读误解:以为新农村就是要将村庄建成崭新面貌。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如果我们在农村危房改造中再出现急于求成、搞形象工程就会把好事办坏,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恐怕也难以继续深入下去。所以这次会议首要的解决统一思想的问题。

一、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及试点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

今年的这项工作,要具体把握好以下五个原则。

第一点,一定要按照最贫困、最危险的原则来严格确定补助改造对象。要把农危房补助改造的对象框定在比较小的范围之内。这个对象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

经济上最困难的农户,比如农村低保户、五保户;二是居住在最危险的房子中,按照《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经鉴定属于整栋危房(D级)或局部危险(C级房屋的。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如果仅仅是房子很破,但不是最贫困的农户,就能被列为补助对象。大家不要为了好开展工作,为了领导参观方便,就搞一个村一个的整村改造。这样做是滥用和浪费中央补助资金,要犯大错误。

农村危房改造绝对不能搞普惠制。我们为什么请民政部门帮助把关?原因是确定助改造对象,民政部门的资料比较准确。建设部门要尊重兄弟部门多年工作中积累的验。少数地方,一些本来有能力建房修房的农户,一听说中央有补助就停下不建了。来有能力修房的也不修了,把“等靠要”思想暴露到了极致。搞普惠制势必会激发农民等待、观望情绪,推迟自行的房屋改造和建设。如果是这样,那这个政策就起反作用了反而遏制内需了。一些老少边穷地区本来就有这种“等靠要”的思想,搞普惠制会进一助长“等靠要”,让艰苦奋斗靠边站了。还有的地方觉得政府补助资金比较缺,又急于形象,就擅做主张,改为补助经济实力中等的农户改造住房,觉得这样做短期内容易形象效果。但这些做法,跟中央政策的精神背道而驰,是完全错误的。

有些地方确定补助对象的工作做的比较好。例如,由民政部门确定对象并且全部网。农户姓名、家庭人口、房子改造前的照片等一系列的材料都在网上公布,改造以的照片可以对号入座。上网了之后人人都可以查询,等于信息公开,可接受社会监督如果这样做了,国家部委和地方监察部门随时可以核查改造的对象情况。

第二点,按照最基本的原则严格控制建设标准。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解决的是最困难农民最基本的居住安全问题,而不应理解为帮助困难农户全面改善居住条件。为什新建翻建住房标准确定为40平方米,而不是60平方米?道理就在这里。我们主张,府补助主要用来建一个较小面积、安全的框架结构平房。40平方米,每间20平方米可建两间。今后有钱了上面再加盖一层,再有钱了两边接出去。农村习惯上都是这样的,先做最基本的基础。维修加固的农房可将面积扩大到60平方米,但是新建的要制在40平方米以内。

这次我们提供图纸就是提供一个框架图纸,至于以后农民怎么盖难以预测。跟以的操作方法不一样。对于D级危房,我们要推荐的是单层框架图纸,特别在地震活区域要推荐有圈梁构造的框架房,让农民一看就明白的框架图纸,与当地农民传统建程序完全一致。以往的做法是发整套的设计图纸,让改造农户按这个图纸建房子,这做容易犯搞“跑步进共产主义”的老毛病,是绝对要防止的。通过推荐的框架图纸,让百姓自力更生一次性地建成40平方米的框架,至于框架里面是填充砖头、木头还是坯、稻草砖,由老百姓自己选择。以后顶上加房、两边建配房那也是农民自己的选择过早的提供全套的图纸农民也看不懂,也没有钱去那样做,更不是这次农村危房改造做的事情。

大家要注意在建设标准上不能走过了头。面积偏大或者建设标准要求太高,都可导致农民借高利贷盖房子,使贫困农民进一步陷入贫困的漩涡。这个错误以前曾经犯过北方某地急于出形象,县里、乡里干部要求农民房子必须要往高里盖,要建楼。但农 的经济能力只能盖到一层,结果在干部的强制要求之下建了很危险的“单坯墙”。“单墙”被风一吹,倒下来是要砸死人的。这里要再次强调,用有限的资金解决最困难农最基本的居住安全问题,不能搞条件扩大化,对象扩大化。

第三点,结合当地的实际确立改造的方式。传统工艺,传统风格,传统建材,这是农民建房最容易接受的。要用传统的农村个体建筑工匠,避免采用城市里的施工队帮助农民加固、维修危房。要尊重传统、地方、民族风格。西北地区农民传统上住窑里,不顾实际地要让农民从窑洞里搬出来是不对的。上次去延安考察,从窑洞里搬出的农民向我们反映,在根据县里的要求搬出窑洞后,仅冬季取暖费就增加了3倍,一农民一年最起码多支出1000-1800块钱,取暖费增加了,政府也不可能给予补贴。相反外面的旅游者却住进了窑洞,当地旅游公司把农民窑洞收购后,改造成宾馆接待外面游客。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给农民造成了很大损害。

农民跟市民不一样。市民有文化,有组织,信息又通,如果干部布置错了他们自就会纠正,或者不理睬。但农民却经常成为错误政策的受害者。过去的人民公社大办堂,农业学大寨,小四清,农业机械化都犯了错误,但农民没有能力纠正,就要受害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四点,坚决贯彻原址就近就地改造的方式。《关于202_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点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村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但是,村庄规和基础设施建设是长远的工作,这里要强调坚决贯彻原址加固,就地重建,就近翻建

方式,坚决防止趁机撤村并镇,大拆大建。在这点上,干部们有两个思想误区:第一误区是农村危房改造一定要让领导考察参观时能看得见“新村形象”,所以就把危房都中在一起重建。搞危房改造是惠及最困难的农民,而不是光顾着让干部看着舒服,否就是指导思想错误。第二个是把农民集中起来,把零散的村庄合并,还美其名曰节约宅基地,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这些干部可能是没有当过农民,没有在农村呆过。真当过农民的人都知道,农房边上的庭院是产出最高的,农民用来种蔬菜、种果树等,相当于农民的冰箱。零星的宅基地如果没有了,农民庭院经济不存在了,收入也会相减少。农民不同于城市居民,买菜都去小市场。如果把零星宅基地都变成了一排排农房前后都是道路,这对农民实际上是损失。

农村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重合的。农地、农房在空间上是合二为的,合二为一的模式最节约。如果一定要把农房集中,搞成城市建设模式,让生产空跟居住空间分离,这不仅导致农民生产生活成本大大提高,而且也使循环经济无法形成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为什么农户要分散居住?传统农居,院子旁边可以养两头猪剩菜剩饭可以喂猪,院子邻近农田,猪粪还可就近还田用作肥料,形成一个微型循环圈农房集中后破坏了原有的系统,农村就不再是循环经济模式了。在这方面,一些干部认识上有巨大的误区。北方有的地方把农村的危房改造搞成撤小屯建大屯,这就走错方向,不属于这次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的范围。我们再三告诫大家,在这些问题上绝对能犯这一类的错误。

原址就近就地改造还涉及到边境一线农房改造的问题。今年的试点范围包括了全

边境县,边境县的危房改造如果出现了让农民下山或者从边境一线退回来的情况,要报批评。所有国家都有边境安全方面的法律并鼓励农民到边境一线、到荒凉的小岛上住。边境线上是否有村庄、有人居住是涉及领土完整、国防安全的问题,是国家民族存命脉所系。最近西沙群岛的领土争议日趋激烈。如果这些小岛上原来都有我们的居居住,怎么会有现在的问题?过去黑龙江的珍宝岛事件,如果有哪怕一户居民在岛上住,也不会发生此类冲突事件。有些干部不知道边境安全的重要性,认为这些边远地基础设施配套难度很大,打着推进城市化的旗号,鼓励农民搬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家安全意识,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县委书记。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都有法律规定居民和村不能从边境线后撤并给予经济补助,因为这涉及国家领土安全问题。对此,有些干部想还缺少这根弦,需要强化这方面的意识。

为什么农村危房改造强调要通过规划来统筹?规划是统筹手段,有了合理的村庄划,县一级单位的统筹能力就强了。通过规划统筹就是要在危房改造过程当中,主动通过村庄建设规划协调水利、民政、农业、交通、卫生等等部门的资源,统筹推进危改造中的改水、改厕、沼气池建设等工作,把为最贫困农户办的好事办的更好。因此文件里要求统筹这些资源,这对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点,三北地区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筑节能示范工作。我国农村的生活用能近来急剧增加,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季取暖的能耗占到生活耗能的80%。在这方面,城市和农村的情况类似。三北地区建筑面积仅占全国建筑总量的10%,但城市、村镇冬季取暖占整个建筑能耗的40%。所以这次在农村危房改造中,要推进农房建筑节能的示

范工作,提倡使用草砖、草板、水泥空心砌块等对改造的农房进行节能保温处理。三地区改造费用高一些是必要的,因为要改造贫困农户住房的节能性能,长远看也是为们节约开支。这些贫困农户自己没有能力进行节能改造,冬天室内的温度仅有零上度左右,这样的室温下感觉会非常冷。与南方相比,北方的气候条件下对建筑节能保的要求更高。通过草板、草砖等改造提高农房的保温性是一项有益的探索。

一些地方的试点表明,农房通过草砖、草板、水泥空心砌块、聚苯乙烯板等节能料进行改造后,在保持室内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每户一个采暖季可以节约两吨标准煤。例如,北京郊区农户改造前每个采暖季最多用8吨煤,改造以后大大的节约了耗量,普遍可以节约2吨左右标准煤。按照现在的价格,2吨标准煤相当于每户每年节开支约1000元。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确实要多加重视。

二、下一阶段要抓紧做的几项工作

为了贯彻好前面讲的五项原则,下一阶段要抓紧做好四项工作:

第一项,抓紧编制本农村危房改造规划。会后,各地都要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抓紧核查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户危房底数,制订好今年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和实计划,并在6月20号前上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在6月将要对各地规划进行检查。各地注意不要按自己报的数,而要按中央下达的计划数去制规划。比如今年的计划试点县是改造占需改造农户总数10%左右的农村最贫困且居

住危房农户,但如果地方提出要改造15%,超出部分的补助资金由地方承担,中央将不会给予补贴。要防止“改造数量越多越好”的错误认识。我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果自行规划确定一个巨大的改造数量,那将超出国家现有的财力。在这个方面,绝对能犯基本错误。以前各地上报基本农田时有过教训,一些地方报了很大的数字,把盐地、滩涂地都报成了基本农田,结果没法落实,这个教训不要忘记。

第二项,抓紧落实配套资金。今年中央拿出40个亿,地方配套资金的规模也会应更大。今年又是近年地方财政最困难的一年,土地出让金、税费收入都是负增长。这种情况下,地方资金配套难度极大。各地制订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和计划时要充分考这一困难。凡是不能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的,中央补助就不予安排。过去有些地方通过项目做大套取中央资金。例如,污水处理厂本来是建5万吨的规模,上报的规模却变20万吨,中央补贴的一半实际就够整个工程的造价了。省级相关部门要认真核查,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地方一定要落实好配套资金。

第三项,抓紧落实技术服务工作。农房改造加固要采用地方工艺、地方工匠,要就地取材。各地要做好工匠培训和技术服务、指导工作,要结合历史文化名村,特色观旅游村的建设推进这项工作。加强农村个体建筑工匠的培训、管理和建设技术力量组织调集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些单位农房改造大量发放花花绿绿的图纸,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不能简单套用富裕户新建住房模式,套城市人的思维。农村危房改造要坚持本地材料、本地风格、本地工艺,要建设农民最要、最基础的房子。

第四项,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的督促检查。督促检查就是要查是不是符合前面说的五个原则。各地要定期组织对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对照改造农户的原有资料行过程跟踪。要在网上开辟专门的网站,把改造农户的相关材料补充进去,材料中起要包括三张照片,一张是改造前的,一张是建设中的,再有一张是改造完成后的。这方式有利于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三部委也将在下半年对各的督促检查工作进行抽查,对于疏于管理、进度缓慢、配套资金不到位的要进行通报评,对不符合前面说的五个原则的更要通报批评并限期纠正。这次抽查的结果将与20年的中央补助计划挂钩,我们绝对不能犯过去经常犯的低级错误。要贯彻落实好中央房改造工作的精神,为下一步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奠定基础。

最后,我非常诚恳地希望大家全力做好这项工作。建设部门这次牵头抓这项工作一定要避免犯过去非常容易犯、已经犯过的错误。不能再一心想着搞大工程,不能搞成片村庄推倒重新建设、集中建设,不能再一心想着出新面貌,迎合地方主要领导的人偏好。这些都是非常低级的错误,非常浪费的做法,这次一定要注意避免。这次如哪个地方再犯了这类错误,有关责任人就要引咎辞职。当然我希望不会出现一个人辞职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把好事做的更好。

第五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农村危房改造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农村危房改造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_年12月18日)

刚才,财政部、发改委的同志都讲得非常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形势很好。第一,成效明显。今年是第一年,工作部署稍微晚了一些,但试点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全年的任务可基本完成,成效非常明显。第二,前景良好。农村危房改造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后3到5年的重中之重工作,也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主要抓手之一。国家将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刚才财政部、发改委的同志都表态了,明年中央补助资金将有所增加。第三,大规模推进条件成熟。虽然今年任务下得较晚,各地也没有经验,但是任务一布置下去,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马上就动起来了,工作进展比较顺利。经过一年的实践,已经总结积累了不少经验。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跟其他部门不一样,行政和技术力量主要在基层,历来是基层比较出活儿,因为建国以来从工民建、建筑设计等专业毕业的五、六百万骨干绝大多数都在基层工作,基层力量特别强大。

总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已具备政治机遇、成效明显、前景良好、条件成熟等有利条件,大家明年要甩开膀子好好干,力求干得更好。对于明年的工作,必须进一步明确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明确责任

虽然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基层力量比较强大,但是也要认认真真地把责任非常明确地落实到人,也要把责任进一步明确到执行这项工作的有关县委、县政府。部里负责推动省里的工作,我们可以给省委书记、省长沟通,告诉他们本省现在工作在全国的位次、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存在什么样的偏差需纠正等等。刚才发改委的同志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同样是在国债盘子里面,其他省都能配套,为什么少数省就没有配?近些年,全国每年约有500万到1000万人口致贫返贫,最主要原因是三项:天灾、人祸、房倒。天灾,我们只能靠准确的气象预报。人祸,生病主要靠保险。房倒就是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事情了,也是确定的、可以纠正的因素。这既是政治责任,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所以必须明确责任。对于那些还没有把农村危房改造牵头责任明确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省,在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农民因倒房致贫返贫等方面肯定是个损失。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不是为了争这个事儿,而是要主动承担起这份责任。如果不明确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来牵头做,工作中将面临“三个没法”:一是没法实行统一、透明的直接到户的监管。现在我们对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非常透明,直接监管到户。比如张三本人和房子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的图片及信息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搜索到,各地、各部门都可以检查,并且永久性保留、不能作弊。如果由其他部门来负责,统一的信息录入、录入数据标准和质量都没法保障。二是没法保证建设质量。如果基层部门具体工作人员不懂农房质量安全管理,操作起来就不顺、与村庄规划也没有接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是专门管土木建筑、城乡规划的,具备实施和技术方面优势。三是没法统一各项标准。危房改造具有一定的技术性,需要严格掌握和执行抗震标准、建设和节能等方面标准和技术规范。

大家都知道,浙江的村庄整治在湖州交给了建设部门,而其它地方是农办负责。其他地方进展质量与湖州就有较大的差距,有的村没干别的,就主要建了党员活动室等这室、那室的,搞得有七、八个,但农民都认为不太需要这些。湖州市建设部门就做得很好,办法就是实行菜单式整治,由农民自主决定整治项目,需要修路的修路,需要自来水的接自来水,需要解决污水的解决污水。这样一年一进步,三四年后这些村庄就搞得好好的,现在湖州已是全国的典范了。最近浙江省已决定将全省的农房改造与村庄整治交给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但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上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此项工作。每个部门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民政部门对低收入家庭的情况就比较明了,残疾人管理机构对残疾农户需要哪些扶持也更清楚等等。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干部要谦虚地向他们学习请教,并接受他们的指导和监督。

二、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

各地刚才汇报了明年希望中央分配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计划,都比今年大大提高,有的翻了两番。刚才财政部、发改委同志的意见很对,我完全赞同。谁干得好就奖励谁,奖勤罚懒。明年任务分配将主要依据各地今年的实际完成任务量、实际配套能力和工作质量这三项指标。其中,工作质量包括农户档案信息录入完备程度、可检查程度等。我们也都知道,做得越好的地方因为经得起检查,越愿意把完整的信息录入进去,做得越不好的越羞羞答答。对农村工作而言,上级部门是最容易被忽悠的。基层经常有这种情况,就是同一个项目挂七、八块牌子,哪个部门检查,就挂哪个牌子出来。现在,我们通过信息系统把每户改造的情况、图片等录入信息统计、公布出来,就能杜绝这个问题,做成让各方面都放心的项目。因为中央和地方各级、各部门都可以随时核查,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掌握项目进展与动态。工作做得最放心的地方,我们就多给任务,进度质量不能保证的就少给。希望大家高度重视。

三、进一步明确对象

虽然大家有雄心壮志把农村危房一次性统统都解决掉,但是我认为当前农村危房改造的范围、对象原则上不能扩大,这是由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目前只能满足经济最贫困、住房最危险的农户,先解决他们最基本的安全住房需求。我在农村插过队,当过三年农民。当时我们住的房子面积都很大,一间房子放柴火、一间房子放粮食、一间房子养猪,还有两间住人。虽然面积大,但利用率很低。我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根据灾后重建和农村实际工作经验,农民盖房子一般都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如果能先给贫困农民提供40到60平方米的基本单元房,这个单元质量和抗震性能有保证而且可以延伸。农民有钱后,可以在上面再盖一层,也可以向两边扩建出去,一步一步来,像搭积木一样渐进性地进行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要符合农村的实际,顺应农村的需要,而且也只能做到最基本的保障。不能说一个地方要尽快统统改造完,我们不提倡各地都这样做,个别条件好的地方可以,比如云南的烟草产区、江浙富裕地区等,但其它地方确实没有这个条件。所以,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必须坚持“三个最”,就是经济最贫困、住房最危险、需求最基本,维护那些农村生活困难群众的居住尊严。能够把这“三个最”先解决好为他们创造安居乐业的条件就已经非常有成效了,下一步如何提高是未来的事情。在这里我们也要向贵州省委、省政府致敬,向该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全体同志表示感谢,他们的快速推进也是顺应当地农民呼声和符合实际情况的。

对农村危房改造的特殊对象也要有明确要求,比如要鼓励边境线上的贫困农民坚守原地务农致富。边境线上的任何贫困农民,不论是居住在高山峻岭中间,还是在道路都无法通达的地方,都不能后撤,更不能撤并自然村,这一点必须再次明确。因为这关系到国土安全保护,如果钓鱼岛、黑瞎子岛上要是有中国人住,就不会有纠纷。有的国家就很聪明,比如日本很早就颁布了国土保全法。除了游牧民定居以外,其它地区我们不鼓励农民搬迁,特别是边境地区。对这些特殊地区,特别是地处偏远、运费高、条件差的地区,更要加大支持和投入的力度,为农民的定居优化条件。

四、进一步明确工作方法

首先,要充分运用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统一平台和信息化工具。运用好了这个信息系统,就可以消除上下级之间、扶持单位与对象之间的信息鸿沟,避免过去许多“猫捉老鼠游戏”的弊端。前些年,有个省对困难农户危房改造进行补贴,上级部门想尽办法防止被基层忽悠。最后想出的办法是,凡接受补贴的,房子屋顶必须做成红色尖顶。于是上级派人到村里数数有几个尖顶,就知道补助了多少农户。但是,房子尖顶上面不能晒粮食,老百姓自然会把它卸掉。这次,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准确录入、永久性保留、开放性检查,就能较好解决这类弊端。今后,我看住房城乡建设部跟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合作的每一个项目,都必须采取这种措施。比如,污水管网以奖代补、廉租房建设、北方地区建筑供热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示范、屋顶光伏补贴,我们都准备采取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消除作弊,保证国家财政扶持资金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真正做成“放心工程”。基层有过把好几个部门的钱放到一个项目上或虚报项目规模、对象等办法来忽悠上面的现象,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杜绝这种不良作风、杜绝浪费、杜绝跑冒滴漏。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信息系统建设,加大投入和充分利用。

第二,要制造竞争氛围,激励进度较慢的地方。可以利用信息系统生成数据每月都给每位县委书记和县长,让他们对本县的进度和在全省的排位一目了然。这样,要是进度落后了或者政策执行得不好,县委书记和县长就能非常直观地从数据中看出来。浙江省县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非常扎实,就是用了这个办法。只要哪个县的污水处理厂进度缓慢,建设厅长就带队现场办公,同时还请组织部的副部长,以及新闻记者列席或参加。通过专项检查和舆论监督,县里的此项工作马上就能促上去。

第三,要加强督察而且奖惩分明。跑得快的马多喂草,而且喂到明处,这样就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就是以奖代补。我们将对全国此项工作的推进速度和质量各省动态排队,但主要还要调动县委书记的积极性。县委书记干事情总是一只眼睛看自己,另一只眼睛盯着别的县。我们要利用县委书记的这种心理,改进工作方法。开展检查也是一样的,可以把甲地的工程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去检查乙地,让他们互相挑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形成友谊竞赛。

第四,要加大基层资金的配套扶持力度。农村危房改造资金配套必须主要由省财政承担。省里主要负责配套资金,县里主要做好各类资金整合。现在农村的有些工作积重难返、欠帐极多,全国七十万个村庄中,真正比较像样子的只有十五万个。路是平的、电灯是会亮的、水还比较干净的村,也就占总数五分之一多点。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有的效果并不好,甚至浪费极大。有许多这方面的历史教训,县委县政府一定要做好整合工作,把土地出让金、环境保护、福利彩票、扶贫开发等资金统筹起来,发挥出综合效益。环保部门是裁判员,是负责监测环保项目成效的,现在负责实施村庄环境整治项目,变成运动员了以后怎么吹哨仲裁?而且有的部门下面没有“腿”啊,如果说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在下面有20名公务员,有的部门就只有1-2个人,完全不成比例。而且下面的许多部门是事业单位,很难开展工作。所以,我们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不求名、也不求利,就是帮他们干活,把钱整合起来使用。别再像过去那样,造了好多没有用的“面子工程”,老百姓最需要的却没去投资修建。这方面的教训很多。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支持县委县政府发挥整合作用,成绩多往其他部门贴,困难自己多承担,因为只有我们的专业技术储备、人才队伍、在县级较为坚强的组织机构,使我们有能力这样做。这一点上,必须站得高、看得远。

总之,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首先要经得起历史检验。要将农村贫困农民最紧迫的需要作为我们工作的着力点。每年都上一个台阶,坚持三五年。第二,要经得起新闻媒体的挑剔。因为我们的信息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既方便他们的检查,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免费信息”服务来改进我们自身的工作。激励和鞭策基层干部更加勤奋工作,减少偏差。第三,经得起审计部门的审查。要让人民放心、给钱的部门放心,这样我们将来开展工作就更顺了,路子会越走越宽。谢谢大家。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

关于本站联系我们隐私声明网

仇保兴副部长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