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聚焦核心素养提升教育质量2[五篇材料]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24-950928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7 13:18:21 来源:网络

第一篇:聚焦核心素养提升教育质量2

聚焦核心素养 提升教育质量

——以语文质量监测为例

各位领导、校长们,大家好!我是教导处的吴碧云。周三一天的教研活动如果给大家带来的是高屋建瓴的理念冲击,那么上午的就是小家碧玉般的家长里短了。

上周与一位将近退休的教龄达近43的老教师在聊天,我告诉她陈校长要让我在这次的校长研修活动中做质量提升方面的汇报,我有些压力。经验丰富且平时看问题十分通透的他笑了笑说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以前是两基、双高普

九、后来提素质教育、现在又是核心素养、质量监测,工作吗,总会被这些特定时期的主导思想所影响,我快退休了,你不一样,要认准工作重点,好好干!这句看似轻松的话又让我感到压力山大。想想自己:到教导处7/8年,教导处工作本身就多而杂,常常忙于日常事务,让自己自己停下脚步看看落在后面的、心灵深处的东西好少。工作要汇报,汇报又有压力不正是自己缺乏提炼与思考吗?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教导处的中心工作,我们必须思考:教育质量的提升路在何方?质量监测背景下教育方式方法如何变革?扎实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上,这几年来我们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叶圣陶有一句教育名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育形式下的众多的教育问题与挑战,我们深知只有不断的思考与实践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下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校提升教育质量的一些做法与思考。(一、以质量监测工具为方向

二、以学科素养落地为抓手

三、以课堂模式改革为杠杆)

一、以质量监测工具为方向

有这样一张醒脑图(图片)告诉我们:方向不对,越努力越困窘。我们只有:“知道怎么测才能知道了一切”(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

1、明晰方向、统一认识

(1)成立八一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指导小组。陈妙洪校长亲自抓“提质”管理、协调、监督全面工作。教导处、教研室及相关人员负责质量提升的各项工作落实。

(2)成立质量监测攻坚小组.由教导处牵头,以四五年级语数老师为主力,召集全校在质量监测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组成攻坚小组,制定详实的质监迎考方案,拟好试卷,成立命题库,做好迎考工作。()

2、专家引领、研究走向。

陈校长参加省级名校长培养人学习期间,向我们教导处、教研室人员推荐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具研发》一书。并以各教研组为单位,一起学习和研究质量监测的内容与方法及数据和质量分析。学校组织老师们参加地、市级关于质量监测培训。(许发金PPT首页、志文、聚焦语文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活动照片)明晰语文质量监测内容、方向(图片)

(双向细目表图)1积累与运用模块

(1)提供具体的情境,考察在真实的情境中,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如,字:包括字音、字形

(2)重点检测独立识字能力(以形“会”义);词:包括词义、成语、谚语,重点检测在具体语境中的

(3)词语理解和运用能力;古诗文(句):包括词句的积累和在生活中的典型表达运用。(题型为客观题,如,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2阅读与欣赏(图)

(1)在真实的阅读材料情境中考察学生的阅读素养。素养的核心是能力,主要从识别与推论,整合与解释,评价与鉴赏这三个能力维度来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

(2)阅读测试的情境材料为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包括儿童小说、童话、记叙文、散文。实用类文本包括说明文、科普类小品文和非连续性文本(文字+图/表)。

(测试题型为客观题(选择题、判断题)和主观题(封闭性简答题和开放性简答题)。

3表达与交流(图)

检测在具体的真实任务或情境中(目的性、对象感)的书面表达能力 以202_年质量监测试卷为例:图 情境测试题评选。

3、讲究策略、分析得失。(1)数据分析补短板。

我们用数据说话,根据题型进行逐题分析卷面的得分情况,来考量学生的学业水平,从比较中寻求原因,补短板。(图表)我们进行横纵向的对比。

(2)学困生监控有措施。我校农民工子女占学生总数的七八十一,促学生生活环境不同造成学生参差不齐,“促两头,抓中间”一直以来是我校的狠抓质量提升的主方向。特别是学困生的跟踪工作,学校期末特设立爱心奖。要求每一位学科教师拟定好、学困生跟踪表,期末做好学困生总结,以计算公式:(本学期5﹪差生期末总分-接班时5﹪差生原始总分)÷接班时5﹪差生总分。评比出年段一名爱心奖,鼓励每位教师最大程度地关顾学困生的学习和生活,为提质保驾护航。

二、以学科素养落地为抓手

新课标指出一个概念,叫核心素养,把其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见,能力与品格是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同我校始终坚持做有品性、有质量的教育的“品质教育”追求是相契合的。

统编本”语文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用一家媒体的报道标题来说,就是“新教材专治不读书”。语言积累、阅读能力培养是语文不变的法宝。

1.呼唤课内语言的积累。以语文学科为例,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论断中有学者提出,在小学阶段,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构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体系,我们非常认同这一论述。语文课堂课程的落实仍应以:识字写字,阅读积累、习作与口语交际作为学科活动活动的主要方式。语文组团队将此内涵进行分解,细化各学段到中,以低年级语文课堂为例(附图表)。来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拓宽课外阅读量。我的导师陈智文校长常说:阅读的两双翅膀一个是构建能力的课堂,一个是拓宽课外阅读量。同样学科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语文质量监测越来越注重阅读量,我们一线教学需要调整思路,让课堂教学多往课外阅读延伸。作为学科的拓展、延伸,我们开设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1、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活动。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重点,围绕“三个贴近”(一是贴近中华传统文化;二是贴近生活百科;三是贴近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组织骨干教师编制命题库,成立校级汉字听写训练队。每周二到四下午第三节课进行集中训练。(照片)202_-202_年参加市级汉听选拔赛(奖状)

2、每学期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由年段确定共读书目,确定活动方案,一漂流的形式开展活动。先确立共读书目(本学期我们共读的书目是:

一年级共读书目:《落叶跳舞》、《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老鼠娶新娘》、《蚯蚓的日记》、《子儿,吐吐》 二年级共读五本书目:《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

三年段共读五本书书目是《宝葫芦的秘密》、《皮皮鲁传》、《时代广场的蟋蟀》、《夏洛的网》《安徒生童话》

四年级共读五本书书目:《马戏团的动物明星》、《皮皮鲁传》、《鲁西西传》、《乌丢丢的奇遇》、《高士其科普童话》

五年段“共读5本书”书目:《水浒传》、《昆虫记》、《草房子》、《西游记》、《海底两万里》

六年级共读五本书目:《鲁滨逊漂流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青铜葵花》 《稻草人》 及活动照片教案设计图)

老师们年段开设同读书目的阅读指导课。(图片)

3、依托校本课程《诵中华经典 扬八一风采》(书本图片)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活动。以学生自评、互评的形式,各班成立20人检查组跨班检查学生诵读情况。(刘艺同学事例)国防教育校本教材(图)

学生通过参加这些具有社会化色彩的阅读活动,将这些“精细化”学科知识成为学科素养的载体,促成学生知识向素养的转化,从而形成个人语文能力。

三、以课堂模式改革为杠杆

教育质量的提升,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指出:“学生课堂的学习状态(学习力)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还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告诉我们这三种能力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基石。我们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研究。

1、以改进课堂提问促深度思考。

老师们通过课堂观察发现,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因素影响,大多数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不思考”,造成学习能力欠佳,直接影响思维意志品质的形成。课堂中如何引领学生思维深度发生?我们从改进课堂提问方面进行了思考与研究。以语文课堂为例,我们提出指同高层级阅读能力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度阅读。将提问更多地指向运用、评鉴和质疑创新等高层级阅读能力,扭转阅读教学低层级问题泛滥的局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苏教版《人类的老师》为例,一文课后练习第五题是这样的:“你还知道哪些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搜集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在小组里同学交谈”。

这道题考的是学生的理解、记忆、平时的阅读量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并没有让思维真正发生。

但是,我们一位老师把问题设计成“你能否通过仔细观察某个动物,设想一个仿生学的产品呢?”这样的问题蕴含了运用知识和综合创新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向纵深推进。我校的一位老师张旭华(中学转岗)执教的六年级小小说《爱之链》。这是一篇讲述发生在乔伊、老妇人和女店主之间爱的传递的故事,小说最大的特点是每一个活动场景中都只有两个人,三个人物从没有一起会面。这就构成了小说本身的张力,给学习留下了思维的空间。

教学中,她并没有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一步步梳理每一个阶段发生的事情,并从中感受人物的特点,而是设计了“谁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这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很有难度。一是需要学生涵泳在文本中思考乔依、老妇人和女店主分别做了什么,二是需要搞清楚所有事情之间的联系,三是需要学生把相关联的事件组合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并明确的表达出来。要很好的完成这个问题,学生必须在文字中穿行,不仅要做到准确理解,而且要分析比较,同时还要发现联系,并准确表达。

同样教材中有一道作业练习题:以“乔依醒来,他看到……”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是典型的续写故事结尾,是大家习以为常的练习形式。

这位老师借鉴薛法根老师的做法,让孩子们围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一文章主题写一段环境描写。这一个角度的轻轻转变,带动了学生思维的转向,加大了学生思维的难度。

2、构建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导向的:“三行”课堂新模式。

我们在八一小学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质疑、导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提出“导行-思行-践行”的课堂新模式。导行环节我们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来启动学生思维。思行环节我们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技能。践行环节我们鼓励学生在由此及彼的实践中拓展思维的领域,培养具有独立个性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的创新性型人才。

以雾凇一课为例: 人教版《猴王出世》为例

聚焦内容,指向检素和理解能力。第一个问题:石猴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指向学

生检素能力的培养。第一个问题:石猴是怎么成为疾王的?这个问题指向学生的理解能力。在

这个能力训练上,陈校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学习单。号石猴特点

相关语句(在文中画出来)阅读感受

第()段,第()行到第()行 第()段,第()行到第()行 第()段,第()行到第()行 第()段,第()行到第()行 第()段,第()行到第()行

通过师生交流,学生概括出了石猴的出生不凡、交际不凡、心胸不凡、胆量不凡、本领不凡、口才不凡等特点,能石猴形象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同时训练了学生概括、解释、举例、比较 推论等阅读理解能力。

关注形式,指向评鉴能力的培养。陈校长关注了三个语言点。关注第一自然段中“那

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润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 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引导学生品析对仗的修辞手法,感受语言 的节奏美。得: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就叫经典。关注第二自然段中“连呼了三声,忽见从杂

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

泉中,忽睁睛拍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引导学生品析瞑、蹲

纵、跳等动词,感受作者语言的简练。得:什么是经典,添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换一字不

行,改一字不妥,就叫经典。关注第四段中描写石猴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石猴的“王者”

形象,得:什么是经典,刻画人物传神才叫经典三个关注,三个经典!这才是经典!

3、习得方法,指向运用能力的培养。陈校长设计了这样的运用练习:“美猴王后来离开

花果山,拜师学艺。他需要一封推荐信。请以花果山全体猴子的名义给善提祖师写一封推荐信。” 这样的设计既要求学生利用文本信思概括人物特点,还要求学生适当債鉴名著的语言来表达 这样训练直指学生运用能力的提升。

4、拓展比较,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陈校长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播放1986年版的《西记》第1集“称王”部分视频,让孩子们和课文进行对比,说说自己喜欢课文还是电视剧的

表达方式。孩子们七嘴八舌,畅所欲言,不仅说还演。这样的设计,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独 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整节课下来,每个环节都直指学生阅读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都直指学生阅读能力。这就 是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语文课堂。不仅如此,陈校长还拟定了一份这样的测试题

一.石猴是从哪儿来的?()检索10分

A.母猴生下来的B.石卵变成的C.水帘洞出来的 二.为什么石猴能成为猴王?请概括人物特点并结合课文重点词句说明。

(能写几点就几点)理解40分

请给猴王写一段人物介绍。(字数50个左右,不用写题目)运用20分

四.选文中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一处语句,摘抄下来,并说说好在哪里。评鉴20分

五.你喜欢猴王吗?为什么?质疑.创新10分 上完这样的一节课,相信学生对这份测试肯定十拿九稳。这样一节课,让我们不仅知道了 教什么,也知道了考什么。我校连续两次接收升省、地语数质量监测,均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教学质量的提升,得到领导们的肯定。教育教学本身具有长效性特点,考察教育教学质量就更不能急功近利。相比其他学校我们还有差距,还有目标还需要继续提升。我市上级主管部门连续两年提出了“全学科质量提升方案”“课堂教学行动年”也将是我们新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八一人将以“花开堪折直须折”的勇气与实践当担,以核心素养为纽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育质量监测为主线,继续不断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想。

第二篇:聚焦“语用”教学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聚焦“语用”教学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近几年,核心素养成为了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词,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遵循语言运用的规律,潜心引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那么,如何聚焦“语用”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笔者在此简介自己所采用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巧借汉字文化,说中提高识字能力

所谓汉字文化,是指汉字的起源、演变、构形等基本规律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笔者认为,教学时,应该以汉字本身部件为根本的出发点,巧借汉字文化,把本属于汉字的因素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来。如教学《青蛙写诗》中的“点”字时,首先,笔者引导学生观察甲骨文“点”的构成,让学生说说图片的含义,明白了“点”字表示烟火会一点点熏黑物体,表示黑点。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认识新偏旁“灬”,告知学生“灬”的名称,以及在古时,“灬”常表示“火”的意思。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哪些带有“四点底”的字。学生在交流中认识了“热”“蒸”“煮”等字。这样,在追根溯源中,引导学生体味汉字的内涵,了解汉字的演变,感受汉字所特有的魅力。同时在说话的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系统识字的能力。

二、关注词语内涵,悟中提高学生语感

语言文字的运用基本单位是词语,因此,准确地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基础。我们要引导学生自由地穿行在曼妙的词语密林里,体会词语的内涵,在感悟中提高语言的敏锐性,培养语感,在感悟中积累语言,并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教学《生命 生命》中“飞蛾求生”部分时,首先,引导学生找一找,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飞蛾的求生,从中引出“挣扎”一词;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挣扎”的意思,讨论飞蛾会怎么挣扎,会产生什么后果;最后,引导学生说说,从“一只小小的飞蛾仅仅只能活九天,但它还要挣扎着”中可以读出什么。此环节的教学,通过想象、品读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学生通过想象,眼前就会展开一幅又一幅的画面,而在这个过程中,词语的丰富内涵就会生动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这样,融情景想象与感情朗读于一体的教学,既深化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又让他们感受到了词语的魅力,体会到了词语的意境,提高了语言的敏感力,从而培养了语感。

三、捕捉语言特点,练中提高“语用”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教材中的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形式的重要资源,教师应该潜心会文,关注语言,捕捉语言特点,让学生借鉴文本的语言形式,有依可循、有例可鉴地进行语句表达的语言实践,以达到熟练运用语言的目的。

1.聚焦特色句式,习得表达方法。

句子是构成段、篇的基本单位。教材中,许多课文中都蕴含着优美的、精彩的句子,等待我们去挖掘、去细细地品味。所以,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聚焦“语用”教学,要聚焦文本中具有特殊表达的句式,让学生徜徉在表达有特色的句子里,通过揣摩、诵读的形式,学习句式的构成方式及其规律,从而迁移到写作,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第三自然段时,笔者首先请学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圆明园的建筑精美表现在哪里,让学生去发现作者是如何把这种美写出来的。学生发现,作者是通过“一大一小”“一动一静”“一仿一创”“一中一西”的强烈对比,然后用关联词“有……也有……”“……还有……”把这些建筑串起来,从而写出圆明园宏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去发现构段方式,明白作者是通过“观看到的景物+感受”的构段方式来表达的。最后指导学生运用这样的方式去尝试描写厦门的园博园。这样,教师有选择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写法的运用,学生就从文本中获取了习作表达的方法。学生不但从范例中获取了作者表情达意的?Z言模式,而且从中学习了句子的表达方式,提高了表达能力。

2.聚焦典型片段,习得表达特色。

所谓典型片段,就是文章中语言形式比较有特点的,对学生学习语言运用、学习写法有较大帮助的片段或者段落。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这些片段指导学生练笔,让学生经历“认识―理解―运用”的语言习得历程,习得文章的表达特色。如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第四自然段时,首先,笔者引导学生说说哪些是20世纪的“发现”,哪些是20世纪的“发明”,让学生探讨课文是如何将“发现”写具体的。学生很快就发现,作者从“高、深、远、小”四个方面来写20世纪的“发现”,从“通讯发达”角度来写20世纪的“发明”。教师接着引导:这是从内容上来说的,那么从表达上来说呢?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作者不仅准确搭配动词,还运用了举例子的表达方法。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有条理地说说21世纪的“发现”和“发明”。最后,让学生运用文本中的写作方法,写写21世纪的变化。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中的内容,还内化了文本中的表达特点,在运用中习得了文本的表达特色,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聚焦篇章结构,习得谋篇布局。

文章的结构是它的骨架和纲领。笔者认为,为了让学生感悟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让他们去发现文本中谋篇布局的奥秘,然后凭借文本中的范例,进行仿写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如教学《开国大典》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然后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点面结合,把典礼的经过写具体的;最后引导学生采用课文的篇章结构来写写学校的运动会,并注意点面结合。这样,学生在语言实践的活动中学习了谋篇布局,提高了“语用”的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在文本中寻找独特的语言,把握表达特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学习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提高“语用”能力,进而切实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第三篇:聚焦核心素养

聚焦核心素养,走进名师课堂

--赴桂林参加全国中小学核心素养下名师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凤阳县第五中学 郜振立

202_年8月1日至5日,在凤阳县教体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凤阳县第五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乃斌带领全校班主任20人,为了“成人、成长、成才、成功”,利用暑假并在烈日炎炎下走在一起,充满激情与梦想,来到了桂林市参加全国中小学核心素养下名师名家论坛,让我们大开了眼见,增长了见识,同时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班主任)肩上所承担的责任,需要我校各位同仁同心协力,共创“育人是根本,质量是生命”的校风。再次感谢教体局领导和张乃斌校长,让我们不虚此行,获益匪浅。

2日上午聆听李楠老师的《轻轻松松看电影,认认真真做老师》专题报告。李老师的报告,声情并茂,入耳入心,字字句句浸入心灵,打动人心。诠释了师德是什么?师德是向善向美的行为;师德是执着坚守的态度;师德是不忘初心的信念;师德是……我个人解读,师德就是“为人民服务”。作为教师主要表现就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

我个人解读师德不是“高大上”,就是我们身边最平凡的“小事”。主要是我们思想的认识,其次要端正学习教育态度,第三要经常对照师德检查自己的行为,第四是能把教育当成事业用心去做,最后要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

2日下午聆听李楠老师的专题报告《班主任科研意识的提升与专业成长》,班主任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具备信息阅读和收藏意识,要有随时积累资料的意识,材料的积累对于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班主任一定要做个有心人,还应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对待优等生和学困生,更应多加关注。要有终生学习的习惯,学习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阅读:经典教育理论书籍,杰出教育家的专著;国内外教育研究最新观点、教育期刊、反映学生的散文、小说等。

3日上午聆听了何汝玉校长的专题报告《让学校德育更有魅力、更有品味、更有实效--学校德育的软性管理》,感触最深的就是:师爱,成就孩子的未来;施爱,造就自己的成功。每个孩子背后都是一本书,都有一个故事。我个人解读为,要使孩子这本书的故事抓住读者的心,老师就应该用真情感化学生,用细腻的师爱可以唤醒孩子们美好的人性,满足孩子的幸福成长心灵的需要,从而唤醒学生懂的爱,懂的爱自己,懂的爱别人,从而会把爱传承下去。例如,我班学生赵楠楠,进入七年级,一个字都不会写,故小升初各科总分零分,再加上有些残疾,谁都不想要。进入我们班级后,事先和我班其他学生都打过招呼,我们要用爱去温暖他,用爱去感染他,用爱去激励他。在班主任我和全班同学的努力下,一年来,各科总分能考一百多分了。爱像一团火,一定能点燃师生心头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一定能打开师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只要我们肯付出“师爱”,就一定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校兴亡,我的责任。

3日下午聆听了黄亢美教授的主题报告《把汉字文化的根留住》。通过黄教授妙趣横生的讲解和丰富的肢体语言,阐述了中华汉字的独特魅力:形美以感目—形体美;音美以感耳—音韵美;意美以感心—意蕴美。前印度总理尼赫鲁对其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黄教授最后大声疾呼“语文教学要把中华汉字的根留住”。

4日全天参会代表交流分享。参会代表一百多人,我校教师全部积极主动与各位名师名家互动,积极发言,交流心得,分享收获。例如,秦玉芬老师发言的主题是“提升自己,用心授课”;吴兆文老师发言的主题是“教师要有爱心、善心、耐心、恒心”;赵开路老师发言的主题是“善良、智慧感召学生、唤醒学生”;李国祥老师发言的主题“好习惯是一生用不完的财富”;吕品老师的发言主题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推广导学案教学”;韩珍老师的发言主题是“团队精神和凝聚力”;韩红兵老师的发言主题是“教师如佛,传递真、善、美”;魏德芳老师的发言主题是“调整心态、改变思路、重拾初心”;缪昆仑老师发言的主题是“用最初的心,去做放大的事”等等。

最后,张乃斌校长总结发言,会上肯定了全体老师的发言,结合凤阳五中的实际情况,强调了“立德树人,立教圆梦”,从良好的习惯抓起,做到“学校的兴衰,我的责任”。思考怎样把凤阳五中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找到幸福感,把压力作为动力,创凤阳五中的春天!

5日举行了结业仪式,组委会为每位教师颁发了结业证书,会议圆满结束。

第四篇:聚焦核心素养学习观后感

“聚焦核心素养观摩研讨会”学习观后感

202_年4月15日、16日,我们一行四人受学校委派到平凉参加观摩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聚焦核心素养推进课堂改革转型暨小学语文教学提升观摩研讨”。研讨观摩会共有四位专家进行了讲课和研讨活动,参加完这次观摩研讨会,我们受益匪浅,现就这次的收获与感想向大家做一简单的汇报。

一、“语文核心素养”是我们这次学习多次听到的一个词,我回来后也上网百度了一下。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这告诉我们: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展的窗户。语文学科在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我们要形成一种大语文观,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短视,目光要长远,目光要宽阔,就像手电筒,既要能聚焦,又要能散射。

二、语文教学中要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这次学习给我们最大的震撼也许是讲课老师专家们的年轻、自信和活力,他们的心态年轻,他们的外貌更让我们感到年轻。记得一位从教三十四年的女老师讲完课让大家猜她的年龄时,参会的人员不约而同地说三十多岁,但是她却说她的从教时间是三十四年,这让我们惊愕不已。还有一位我们以为只有二十多岁的帅气小伙却说自己是三十五岁。在学习中,他们的激情和笑容感染着每一个人。这让我不由想起了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我们是该对学生严格要求,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也要解放自己,善于利用各种方法以使我们的教学效果最大化,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是不是可以变变呢?古人讲“变则通”,让我们变出一些新学生,变出一个新老师,变出一个新面貌。

三、我们要多读书,也要教孩子多读书,“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时专家们的睿智博学也令我们心生钦佩,而他们在研讨时也多次强调老师和学生都要多读书。我也在反思,信息化的今天,我们读的书的却太少,碎片化的阅读:微信、QQ等聊天社交工具占据了我们太多的时间,我们该给手机放个假,给自己的眼睛放个假,拾起书本,让书香墨味感染我们,也让书香墨味感染学生。

四、和学生做朋友,讲课的专家上课前都会和学生进行一些互动,了解学生,也让学生喜欢他们,他们的可也达到了较好的结果。上课的一位专家也说道,76%的学生喜欢语文这门课是因为喜欢这个语文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学生喜欢语文这门课,才能学好语文。当然我想着不仅局限于语文,所有的小学课程都应当如此。

五、注重朗读教学,专家们的上课中一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朗读。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孔子曾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我们不仅可以自己示范给学生读,也可以利用我们的多媒体进行朗读教学。

六、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生教生,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当然,此次学习中的《我的理想》作文教学、《将相和》文言文教学、《圆圆的世界》一年级整合课教学,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学习进步。感谢学校给了我们四人学习的机会。

最后,我用一句话来作结:教无定法、学无止境。谢谢大家!

第五篇:聚焦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参加“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专题培训心得

岳西县来榜中心学校 刘和恩

202_年4月21日至24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安庆市教育体育局协办的“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专题培训,感觉获益匪浅。在此,我借苏轼的《定**》聊表惬意。

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面临的机遇越来越多,教育需要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而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势在必行。

很多教育同仁和我一样,刚刚从应试教育的牢笼里走出,勇敢地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尝试,多少有了一些心得。自以为能在教学中兼顾三维目标,终于“跟上时代步伐”,却猛然间发现——“核心素养”一词,早已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新课改的主题,我们又坐井观天了。

本次培训让我重拾信心,豁然开朗:其实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从根本上推行素质教育。二者不仅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所以,当同事们还在继续一筹莫展之时,我已经在课改征途上“吟啸且徐行”。

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北京广渠门中学吴校长的报告深入浅出,他不仅指出了当前教 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发起“民族的基因我们传承了多少?”“我们的教育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等追问,而且还发表了“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教育工作就是把所信、所 想、所为身体力行地传给身边的人”、“教师最核心的素养是情感”等独到见解,给我莫大的启迪。

宁波镇海中学吴国平校长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校园文化建设》专题报告让我耳目一新,该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让我由衷敬佩。我曾经做过这一方面的研究,主持的课题《班级特色文化策略研究》也曾获得过安庆市一等奖,可镇海中学真正让我领略了名校风采,明白了“校园文化是一种物质积累、是一种校园生态、是一种制度规范、是一种历史传承与积淀,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我是农村教师,但也曾在市优质课大赛上崭露头角,我们学校的办学条件也算得上日新月异,“竹杖芒鞋轻胜马”,只要我们心怀“核心思想”,进一步坚定“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理想和信念,我们一定也能够在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早就听说要进行中、高考改革,可“为什么改、怎样改、如何有效应对”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让我觉得自己都在梦中。而中国教育协会会长钟秉林教授主讲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浙江省教研室张丰主任主讲的《转变育人方式促进实践学习》、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处王小虎处长主讲的《新高考背景下的大学招生改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方芳副教授主讲的《学生素养和评价改革》、华东师范大学朱伟强教授主讲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等一系列报告,科学准确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让我茅塞顿开。

安庆市教体局教研室主任孙彦老师在《追求更高质量教育均衡的实践探索》专题报告中,详细汇报了他们团队三年来丰硕的研究成果,让我们见识了大数据分析的威力,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杭州铭师堂教育的袁玥老师在《以互联网教育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专题报告中提到的——互联网授课育人模式、互联网心理辅导模式、互联网生涯规划模式、互联网励志模式等对于我来说,同样也是“微冷之时的山头斜照”。

马云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谈到互联网的未来时,笑着举了一个实例:杭州有个乞丐,身边放着二维码。乞丐尚且知道顺应时代潮流,我们做教育的,如若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无疑是一种悲哀。

四、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为期四天的培训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李五一博士的精彩 演讲中落下帷幕,我怀着对教育更大的热爱和更美的憧憬踏上了归途。非常遗憾没能和专家们一起实地考察安庆一中和安庆迎江区绿地实验学校,非常遗憾没能向专家们单独请教或进行更深入地交流„„离开安庆时,同行者问我:“可有收获?”我毫不迟疑地说:“有!”可问到有何收获时我竟然打不上来。渐近故乡时,我才想起东坡的那句词:“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权且以此作结吧。

202_年4月26日星期三

聚焦核心素养提升教育质量2[五篇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