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大班数学活动:比一比
编辑:无殇蝶舞 识别码:24-752434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6 15:58:0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大班数学活动:比一比

大班数学活动:比身高

活动目标:

1.通过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高矮的相对性。2.使用身高测量表,通过测出的身高数据进行比较。3.体验自己长大的快乐情感。活动准备:

1.记录表格,笔 2.幼儿分成3人一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两两比身高。

师:我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老师发现你们都长高了,那到底有多高呢?请你和旁边的一位小朋友比比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二、理解高矮的相对性。1.幼儿自主提出比较的方法。

师:你们两个人已经会比了,那如果你们现在3个人一组,你们会比吗? 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3名幼儿一组,小组内2名幼儿比高矮的时候,另一名幼儿做“裁判”,将结果记录下来,并且每次把比高矮的结果说出来。比如:xx比xx高,xx比xx矮。长得高的幼儿把名字写在一边,长得矮的把名字写在另外一边。每个人都必须和自己小组的每个成员进行比较。

2.幼儿3人一组展开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记录每一次的比较结果。

3.互相讨论,交流分享。

小结:原来和不同的人比高矮,结果是不同的。

三、使用测量表测量身高,通过测出的身高数据进行比较。1.测量身高。

教师提出相应要求:两位幼儿帮助另一名幼儿测量身高,被测量者需要站成“立正”姿势,挺胸收腹,双眼平视,下巴不能上翘,以测得头部最高点。测好之后,把名字写在一边,测出来的高度写在另外一边。3个人的身高测好后可以根据右边的图示排一排。

2.交流分享,展示比较的结果。小结:测得的数字越大,身高越高。

四、结束活动:联系生活。师:我们通过身高测量表可以来测身高,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测量长度的测量工具,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第二篇: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说一说》

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说一说》

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说一说》

教学目标:

1.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感知它们的相对性。

2.大胆讲述比较的结果,获得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1.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些粗细、宽窄不同的物品,如:绳子、平衡板、圆柱积木等。

2.课件、《幼儿画册》。

知识准备:

能够说出不同事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比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能正确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宽窄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操作练习法、观察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好朋友,来看看都有谁?

二、播放课件,观察比较。

1.师:大象和长颈鹿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幼儿回答。我们的腿也有粗细吗?我们教室还有什么东西也有粗细的?

小结:原来有的东西粗一点,有的东西细一点。

2.师:老师还有一张照片,请小朋友们看看图片上的两个积木板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回答。找找看我们教室中还有什么也是有宽窄的呢?

小结:原来有的东西宽宽的,有的东西是窄窄的。

三、组织操作,比比说说。

1.师:现在老是要给小朋友们每人发张操作纸,上面有几张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找一找图片中比较粗的或者比较宽的东西,用笔把它圈出来。可以吗?那就动手吧。

2.巡回指导,个别展示并讲评。

3.师:都完成了吗?老师挑选了几张小朋友们的操作纸,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有没有找对。

4.师:看一看自己的操作纸,都找对了吗?没有都找对的,把它改正确。

四、结束活动。

刚刚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找到了很多粗细的、宽窄的东西,现在跟老师一起到教室外面也去找找看吧。

第三篇:比一比,量一量——大班科学语言活动

比一比,量一量——大班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和同伴合作测量,体验测量的乐趣

2、感知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乐于交流讨论

3、进一步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活动准备:

各种铅笔、筷子、水彩笔若干;每组长度相同的绳子一根、记录纸一张 活动过程:

1、探索测量方法

——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没有任何工具,这样知道桌子有多长、多宽?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然后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量一量。

——交流探索过程:你测量了什么?是用什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思考:除了身体以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利用工具)

2、合作测量

——认识桌上的测量工具,操作后讨论:运用工具怎样才能量的更准确?

——讲解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被测量的一端开始,沿着直线连续移动测量工具,使前一次测量的终点成为下一次测量的起点。测量一次数一次并记录最后量了多少次。——幼儿以组为单位,商量选择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量桌上的绳子。——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并讨论:同样长的绳子为什么有的组量的次数多,有的组量的次数少?(引导幼儿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自选工具进行测量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测量活动室内的物品,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相互交流记录的结果,想一想并说一说怎样让别人看懂自己的测量记录。活动建议与提示:

1、在区角提供一些测量记录单,供幼儿学习和参考,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记录测量的方法。

2、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进一步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体验测量的乐趣;难点是感知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生活中教师可以随机引导幼儿进行测量活动,让幼儿熟练地掌握多种测量方法,发现更多的量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秘密,加深对各组物体量的认识

4、建议家长启发孩子运用身边的各种物品作测量工具。对家中的家具等物品进行测量,激发孩子对测量的兴趣。

第四篇:中班数学比一比说一说

中班数学:比一比 说一说

设计意图:

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和量打交道了,如:大小、多少、长短等,这些量基本都可以通过目测的手段来比较得出结论。新《指南》指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本次活动选择的内容是通过游戏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并让幼儿用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本次活动设计了粗细、宽窄两个游戏让幼儿从游戏中区分,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进来。活动目标:

1、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

2、愿意用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3、在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活动准备:

1、粗细、宽窄不同的物品(纸棒、长方形纸条)若干。

2、PPT课件。

3、《幼儿画册》第三册P32,《有趣的数学》P15。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比较物体的粗细与宽窄。难点:愿意用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儿歌:“草儿细,萝卜粗,马路宽,小道窄。”你听到了什么?

二、比较粗细

师:儿歌中有“草儿细,萝卜粗”,下面请小朋友来比一比、说一说图上的物体哪个粗,哪个细?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比较粗细。

图一,大象和小鹿的腿,谁的腿粗?谁的腿细? 图二,红色的绳子和蓝色的绳子,哪一根粗,哪一根细? 图三,三棵树桩,哪一棵最粗?

图四,红色的铅笔、黄色的铅笔、蓝色的铅笔,哪一根最粗?

2、巩固。听口令举纸棒。

师:好,接下来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请小朋友从小椅子底下拿出两根纸棒,先看看这两根纸棒有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下面我要请小朋友来听口令举纸棒。老师说:粗(细),请把粗(细)的纸棒举起来。看看小朋友能不能举对!

3、找找身上哪个地方粗,哪个地方细。

小朋友很能干,现在我们在自己身体上找一找不同粗细的地方吧。我们身上有手啊、腿啊、脖子、腰等很多地方都可以比。

三、感知宽窄。

1、马路和小道比宽窄。

师:刚才的儿歌中除了讲到粗细之外,还有“马路宽,小道窄”。(出示马路)在宽宽的马路上,有很多汽车在路上都可以一起开。(出示小路)可是这条路呢,只能开一辆汽车。

一起说一说,哪条路宽,哪条路窄。“马路宽,小道窄。”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比较粗细。

出示图五,两条围巾:哪一条围巾宽,哪一条围巾窄? 出示图六,两本书:哪一本书宽,哪一本书窄? 出示图七,三张椅子,哪一张最宽? 出示图八,三把尺子,哪一把尺窄?

3、巩固。听口令举纸条。

师:请小朋友从小椅子底下拿出彩色的纸条,先看看这两张纸条有什么不同?(一张宽,一张窄)

下面我要请小朋友来听口令举纸条。老师说:宽(窄),请把宽(窄)的纸条举起来。看看小朋友能不能举对!

四、练习巩固

师:这里还有好多物品,请你们来比一比,说一说。

1、圈起来:请1、2、3、4组的小朋友圈出每组中粗的物体。

2、打钩:请5、6、7、8组的小朋友将每组中宽的物体打钩。

3、使用铅笔请注意安全。

4、做完了将铅笔插进笔筒里,然后跟你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谁最粗,谁最宽。

幼儿分组进行习题巩固,教师巡回指导。

5、点评练习,加深印象。

五、结束活动。

师: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的物品比较宽,比较窄,比较粗,比较细,请小朋友们到外面去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张文华

第五篇:大班数学活动

大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

设计者何利英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奇妙的书”(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四只绿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苹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几组图片(从儿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从树芽到小树再到大树;从鸡蛋到小鸡再到母鸡,等等)。

2、学具准备:操作纸、记号笔、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范例条○□○□○□,提问:有哪些图形在排队?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后面还可以怎么排?它们排列得很整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引导幼儿用AB ABA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2)出示范例条○□□○□□○□□,提问: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引导幼儿ABB ABBAB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3)同样,出示范例条○□△○□△○□△,引导幼儿小结ABC ABCABC排列的规律。

2、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页码猜个数,按彩虹颜色来猜水果颜色。)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书,发现书中的规律。(个数跟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到紫。)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操作活动(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1)看图形找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2)按照排列规律粘贴图形。

3)按照动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4)按照植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4、幼儿展示操作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简单的规律,这些简单的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让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规律,好吗?

大班数学活动:比一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