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逻辑相关知识(概念)(精选多篇)
编辑:月落乌啼 识别码:24-70791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2 04:19: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逻辑相关知识(概念)

逻辑相关知识(一)一、概念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需要借助于语词才能传达,语词是语言的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而语词是表达概念所依赖的的物质形式。

语词中实词一般具有实在意义,表达一种概念;而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表达概念。但是有些虚词也是表达概念的,如连词“如果……那么”、“只有……才”、“并且”、“或者”等。这些虚词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因此表达概念。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如“北京”和“中国的首都”,“父亲”和“爸爸”,“医生”和“大夫”。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眼花缭乱”和“花香鸟语”中的花表示不同的概念。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

例如:“三角形”的内涵是指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其外延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三)概念的种类 1.根据概念外延的数量不同,可以将概念分为单独概念、普遍概念、空概念。

① 单独概念是外延中只包含一个对象的概念。如“中国”、“亚洲”、“秦始皇”等。

② 普遍概念是外延至少包含两个对象的概念。如:“三角形”、“动物”、“中国人”等。

③ 空概念是指外延不包括任何对象的概念。如:“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2.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性质不同,可以将概念分为实体概念、属性概念与关系概念。

① 实体概念是反映具体事物的概念。如“书”、“大海”、“电视”。② 属性概念是反映事物属性的概念。如“拥挤”、“华丽”、“可爱”。③ 关系概念是反映事物之间各种关系的概念。如“大于”、“在……之上”。

3.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可以将概念分为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

肯定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也称为正概念。例如“金属”、“党员”、“合理”等。

否定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也称为负概念。例如“非金属”、“非党员”、“不合理”等。

在汉语中,否定概念一般用带有“非”、“不”、“无”、“没”等否定词的词或词组表示。

4.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以将概念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就是反映由若干个别事物构成的集合体的概念。例如 “森林”、“联合国”、“人类”等。

构成集合体的个别对象不必然具有集合体的性质。集合体的这个根本特征,决定集合

概念只反映集合体,不反映构成集合体的个体。如“中国人是勤劳的。”,其中“中国人”是一个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具备的性质,不要求每个中国人都具备。

非集合概念就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构成非集合体的对象必然具备该非集合体的性质。如“牛有四条腿。”中“牛”是非集合概念,这里牛具有的性质,要求每头牛具备。

1.中国人是勤劳的 2.中国人是亚洲人 3.今天我读了一本书 4.书可以让你充满智慧。5.杭州人是秀气的。6.老王是杭州人。7.顾客是上帝

8.丽丽是这个商场的顾客。9.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1.鲁迅的小说是一天内读不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小说,所以,狂人日记》是一天内读不完的。

2.我们班同学做了很多好事,小明是我们班的同学,故小明做了很多好事。3.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是人民的一员,所以,我是国家的主人。4.顾客是上帝,我你们的顾客,所以,我是你们的上帝。5.杭州人是秀气的,老王是杭州人,所以,老王是秀气的。6.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瞎子阿炳是群众,所以瞎子阿炳的眼睛是雪亮的。

7.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猪八戒是中国人,所以,猪八戒是勤劳勇敢的。

例题1.鲁讯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因此,《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下列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上述推理的逻辑错误?

A.偷换概念

B.自相矛盾

C.以偏概全

D.倒置因果

E.循环论证

例题2.克鲁特是德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北极熊,北极熊是北极名副其实的霸主,因此,克鲁特是名副其实的北极霸主。以下哪项除外,均与上述论证中出现的谬误相似?

A.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小雅是儿童,因此,小雅是祖国的花朵。B.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祝福》是鲁迅的作品。因此《祝福》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C.中国人是不怕困难的,我是中国人。因此,我是不怕困难的。D.康怡花园坐落在清水街,清水街的建筑属于违章建筑。因此,康怡花园的建筑属于违章建筑。

E.西班牙语是外语,外语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必考科目。因此西班牙语是普通高等

学校招生的必考科目。

例题3.小李将自家护栏边的绿地毁坏,种上了黄瓜。小区物业人员发现后,提醒小李:护栏边的绿地是公共绿地,属于小区的所有人。物业为此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小李限期恢复绿地。小李对此辩称:“我难道不是小区的人吗?护栏边的绿地既然属于小区的所有人,当然也属于我。因此,我有权在自己的土地上种瓜。” 以下哪项论证,和小李的错误最为相似?

A.所有人都要为他的错误行为负责,小梁没有对他的错误行为负责,所以小梁的这次行为没有错误。

B.所有参展的兰花在这次博览会上被定购一空,李阳花大价钱买了一盆花,由此可见,李阳买的必定是兰花。

C.没有人能够一天读完大仲马的所有作品,没有人能够一天读完《三个火枪手》,因此,《三个火枪手》是大仲马的作品之一。

D.所有莫尔碧骑士组成的军队在当时的欧洲是不可战胜的,翼雅王是莫尔碧骑士之一,所以翼雅王在当时的欧洲是不可战胜的。

E.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当今世界的所有知识,地心说不是当今世界的知识,因此,有些人可以掌握地心说。

例题4.公达律师事务所以为刑事案件的被告进行有效辩护而著称,成功率达90%以上。老余是一位以专门为离婚案件的当事人成功辩护而著称的律师。因此,老余不可能是公达律师事务所的成员。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指出了上述论证的漏洞? A.公达律师事务所具有的特征,其成员不一定具有。B.没有确切指出老余为离婚案件的当事人辩护的成功率。C.没有确切指出老余为刑事案件的当事人辩护的成功率。D.没有提供公达律师事务所统计数据的来源。E.老余具有的特征,其所在工作单位不一定具有。

例题5.舞蹈学院张教授批评本市芭蕾舞团最近的演出没能充分表现古典芭蕾舞的特色。他的同事林教授认为这一批评是个人偏见。作为芭蕾舞技巧专家,林教授考察过芭蕾舞团的表演者,结论是每一位表演者都拥有足够的技巧和才能来表现古典芭蕾舞的特色。以下哪项最恰当的概括了林教授反驳中的漏洞?

A.他对张教授的评论风格进行攻击而不是对其观点加以批驳。B.他无视张教授的批评意见是与现实相符的。C.他仅从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的角度加以反驳。D.他依据一个特殊事例轻率概括出一个普遍结论。

E.他不当的假设,如果一个团体每个成员具有某种特征,那么这个团体就总能体现这种特征。

(四)概念之间的关系

1.根据概念的外延是否有重合,概念间的关系可以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① 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② 北京和中国的首都 ③ 偶数和能被2整除的数 ④中国人和北京人 ⑤马和白马 ⑥学生和小学生 ⑦男人和老人 ⑧教授和科学家 ⑨2的倍数和3的倍数

① 机动车、非机动车② 广东人、非广东

反对③ 黑、白④ 湖北人、湖南人

指出或画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手、手指 2.中国、北京 3.中国人、北京人 4.志愿者、大学生 5.土豆、马铃薯 6.中共党员、法官 7.女人、男人 8.朋友、敌人

例题6.老虎:大象

以下哪项中概念间关系与以上两个概念的关系相同? A.教授:科学家 B.志愿者:大学生 C.土豆:马铃薯 D.检察官:法官

例题7.概念A与概念B之间有交叉关系,当且仅当,(1)存在对象x,x既属于A又属于B;(2)存在对象y,y属于A但是不属于B;(3)存在对象z,z属于B但是不属于A。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中加点的两个概念之间有交叉关系?

(A)国画按题材分主要有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等等;按技法分主要有工笔画和写意画等等。

(B)《盗梦空间》除了是最佳影片的有力争夺者外,它在技术类奖项的争夺中也将有所斩获。

(C)洛邑小学30岁的食堂总经理为了改善伙食,在食堂放了几个意见本,征求学生们的意见。

(D)在微波炉清洁剂中加入漂白剂,就会释放出氯气。(E)高校教师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等。

例题8.出席学术讨论会的有3个人是足球爱好者,4个是亚洲人,2个

是韩国人,5个是商人。以上叙述涉及了所有晚会参加者,其中韩国人

不经商。那么,参加晚会的人数是: A.最多14人,最少5人。B.最多14人,最少7人。C.最多12人,最少7人。D.最多12人,最少5人。E.最多12人,最少8人。

例题9.陈先生要举办一个亲朋好友的聚会。他出面邀请了他父亲的姐夫,他姐夫的父亲,他哥哥的岳母,他岳母的哥哥。陈先生最少出面邀请了几个客人?

A.未邀请客人 B.1个客人 C.2个客人 D.3个客人 E.4个客人

例题10.在某校新当选的校学生会的七名委员中,有一个大连人,个北方人,一个福州人,两个特长生(即有特殊专长的学生),三个贫困生(即有特殊经济困难的学生)。假设上述介绍涉及了该学生会中的所有委员,则以下各项关于该学生会委员的断定都与题干不矛盾,除了:

A.两个特长生都是贫困生。

B.贫困生不都是南方人。

C.特长生都是南方人。

D.大连人是特长生。

E.福州人不是贫困生。

例题11.所有的灰狼都是狼。这一断定显然是真的。因此,所有的疑似SARS病例都是SARS病例,这一断定也是真的。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题干论证的漏洞?

A.题干的论证忽略了:一个判断是真的,不等于具有该判断形式的任一判断都是真的。

B.题干的论证忽略了:灰狼与狼的关系,不同于疑似SARS病例和SARS病例的关系。

C.题干的论证忽略了:在疑似SARS病例中,大部分不是SARS病例。

D.题干的论证忽略了:许多狼不是灰色的。

E.题干的论证忽略了:此种论证方式会得出其他许多明显违反事实的结论。

(五)定义

1.定义(下定义):是指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对语词的涵义予以简要的说明或解释。定义由被定义项(Ds)、定义项(Dp)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

定义的一般形式: 被定义项Ds 定义联项就是Dp。定义项

定义可分为实体定义和语词定义。实体定义就是对概念内涵揭示的定义。

语词定义就是对语词涵义进行说明或规定的定义。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消费者一般是指为了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个人或单位。

GDP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2.实体定义常采用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具体可分为性质定义、发生定义、功能定义和关系定义。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概念(种差指区别于同一属概念中其他种概念的属性)

矩形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性质定义)

圆是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发生定义)

笔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功能定义)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关系定义)

质数指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大于1的自然数。(关系定义)(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错误。

笔是用来写字的工具。(定义过窄)商品就是劳动产品。(定义过宽)人是两足独立行走的动物。(定义过宽)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错误。

例如:

麻醉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同语反复)原因就是引起结果出现的现象。结果就是原因引起的现象。(循环定义)

甲:什么是生命? 乙: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甲:什么是有机体? 乙: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循环定义)(3)定义联项应当是肯定的。否则,就犯了否定定义的错误。例如:无机物不是含碳的化合物。(否定定义)商品不是供生产者本人消费的产品。(否定定义)

(4)定义项应当比被定义项更清楚确切,不能使用含混的言辞或比喻。例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用比喻代替定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纽约太阳报》19世纪70年代的编辑主任约翰•博加特

例题12.在某次思维训练课上,张老师提出“尚左数”这一概念的定义:在连续排列的一组数字中,如果一个数字左边的数字都比其大(或无数字),且其右边的数字都比其小(或无数字),则称这个数字为尚左数。根据张老师的定义,在8、9、7、6、4、5、3、2这列数字中,以下哪项包含了该列数字中所有的尚左数?

A.4、5、7和9 C.3、6、7和8 E.2、3、6和8 B.2、3、6和7 D.5、6、7和8

例题13.“平反是对处理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说明上述定义的不严格?

A.对案件是否处理错误,应该有明确的标准。B.应该说明平反的操作程序。B.应该说明平反的主体及其权威性。

D.对平反的客体应该具体分析。平反了,不等于没错误。E.对原来重罪轻判的案件进行纠正不应该称为平反。

例题14.甲:什么是战争? 乙:战争是和平的中断。甲:什么是和平? 乙:和平是战争的中断。上述对话中的逻辑谬误也类似地存在于以下哪项对话中?

A.甲:什么是人? 乙:人是有思想的动物。

甲:什么是动物? 乙:动物是生物的一部分。B.甲:什么是生命? 乙: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甲:什么是有机体? 乙: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C.甲:什么是家庭? 乙: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 基础的一种社会群体。

甲:什么是社会群体? 乙:社会群体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单位。

D.甲:什么是判断? 乙:判断就是用语句表达的判断。

甲:什么是判断? 乙:判断是对事物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六)划分

划分是根据一定标准把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个种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如:三角形按角度大小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人按性别不同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

概念的划分由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标准三部分组成。

1.二分法和多分法

三角形分为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腰三角形。(二分法)学生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多分法)2.一次划分和多层次划分

3.单角度划分和多角度划分多层次划分

三角形按角度大小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的关系

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腰三角形。(多角度划分)(1)各子项的外延之和等于母项的外延。(2)每一次划分只能按同一标准进行。(3)子项间不得相容。

注意区分:分解与划分,分解不是划分。分解是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如:树可以分为根、干、枝、叶、花、果。(分解)地球大陆可以分为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美洲五大洲。(分解)

判断以下划分是否正确

(1)大学生可以分为男生、女生、理科生、文科生。(2)三角形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3)男人分为帅男人、有钱男人、有才男人、坏男人。

例题15.我最爱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英国的、法国的、古典的,我都爱读。上述陈列在逻辑上犯了哪项错误?

(A)划分外国文学作品的标准混乱,前者是按国别的,后者是按时代的。

(B)外国文学作品,没有分是诗歌、小说还是戏剧的。(C)没有说最喜好什么?

(D)没有说是外文原版还是翻译本。

(E)在“古典的”后面,没有紧接着指出“现代的”。

例题16.某校以年级为单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分为优、良、中、差四等。在一学年中,各门考试总分前10%的为优;后30%的为差,其余的为良与中。在上以学年中,高二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优的学生。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高二年成绩为差的学生少于高一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B.高二年成绩为差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差的学生。C.高二年成绩为优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良的学生。D.高二年成绩为优的学生少于高一年级成绩为良的学生。E.高二年成绩为差的学生多于高一年级成绩为中的学生。

例题17.某综合性大学只有理科与文科,理科学生多于文科学生,女生多于男生。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关于该大学学生的断定也一定为真? Ⅰ文科的女生多于文科的男生。Ⅱ理科的男生多于文科的男生。Ⅲ 理科的女生多于文科的男生。A.只有Ⅰ和Ⅱ。B.只有Ⅲ。C.只有Ⅱ和Ⅲ。D.Ⅰ、Ⅱ和Ⅲ。E.Ⅰ、Ⅱ和Ⅲ都不一定是真的。

例题18.参加某国际学术研讨会的60名学者中,亚裔学者31人,博士33人,非亚裔学者中无博士学位的4人。根据上述陈述,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的亚裔博士有几人?

A.1人 B.2人 C.4人 D.7人 E.8人

例题18.参加某国际学术研讨会的60名学者中,亚裔学者 31人,博士33人,非亚裔学者中无博士学位的4人。根据上述陈述,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的亚裔博士有几人?

A.1人 B.2人 C.4人 D.7人 E.8人

第二篇:辨证逻辑概念

研究人类辩证 思维的科学,即关于辩证思 维的形式、
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把概念的辩证运动以及如何通过概念
反映现实矛盾的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认识科学
中一门关于思维辩证运动的逻辑。恩格斯最早明确地把这种
逻辑称之为辩证逻辑。辩证逻辑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发
生于思维中的抽象形式,对外部世界作出概括的、近似的然
而却是本质的反映。它的基本特征是把对象看作一个整体,
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其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结中考察
对象。这种逻辑既不同于把对象看作是静止、孤立的形而上
学思维方式,也有别于以既成的、确定的思维形式从静态角
度认识对象的传统逻辑(见形式逻辑)。科学的辩证逻辑的
产生既是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革命,也是对传统逻辑观念
的突破。它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见辩证唯物主
义认识论),与形式逻辑,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由此构
成它自身所特有的性质和作用。
辩证逻辑与辩证法、认识论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辩证逻辑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它通过自
身的范畴表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辩证逻辑又是逻辑科
学本身发展的结果,它在研究辩证思维如何反映外部世界的
运动、变化和发展时,侧重于揭示辩证思维本身所特有的规
律性。辩证逻辑与认识论既统一又相区别,一方面,它所研
究的辩证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是从人类认识的历史中
总结出来的,从这点上说,辩证逻辑就是认识论;另一方面,
它主要是研究理性思维的辩证运动,如概念、判断、推理等
的辩证关系,而不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的形成以及它们与
概念的关系在内的整个认识的辩证运动。
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两者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式研
究思维。形式逻辑主要从形式结构上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
是对既成的、凝固的、间断的认识成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只
是反映客观对象间最普通、最简单的关系。辩证逻辑并不纯
粹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而是从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上,
从表现在思维形式之中的认识内容、结合人类的认识过程来
考察思维形式的联系、运动、发展和转化的规律。辩证逻辑
与形式逻辑具有不同的逻辑功能,各有其适用范围。这就需
要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共同作用于人
类思维的过程。
基本内容 辩证逻辑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
在推演、变化中的规律性、特点及其体现在思维方法上的辩
证关系,它通过自身特有的逻辑范畴建立逻辑体系。辩证逻
辑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规律、形式、方法以及逻辑范畴等。
①规律。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在思维中的具体表现。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贯穿于辩证思维
过程的始终,表现为概念、判断、推理的矛盾运动。概念的
联系、转化达到具体的同一,就是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在概
念中的体现;具体概念的展开,就是判断的肯定和否定的矛
盾运动;判断从肯定到否定,再从否定到肯定,以至最后得
出结论的统一运动过程,就是判断展开为推理和论证的运动。
在思维中所进行的概念、判断、推理的推演和变化等一系列
矛盾运动,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最终是由实践来证明的。
因此,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不仅要求辩证思维的逻辑进程必
须以客观现实的矛盾运动为前提和出发点,而且要求辩证思
维过程的每一步都用实践来检验。实践是逻辑思维的基础,
也是检验思维正确与否的标准。逻辑思维本身随着实践的发
展而发展。辩证思维遵循着逻辑的基本规律而展开,在反映
客观现实矛盾的基础上不断前进。
②形式。辩证逻辑把思维形式看作是与内容,即与思维
所反映的在现实中客观存在着的事物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形
式。概念是辩证思维的最基本形式,辩证逻辑把对概念的辩
证本性的研究作为前提和基本任务,它研究概念的形成、发
展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概念在反映客观现实时,具有一个
从抽象向具体发展的过程,只有在概念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真正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必然联系时,才会达到主
观与客观、普遍与特殊的辩证统一,从而形成具体概念。从
抽象概念到具体概念及概念之间逻辑

1联系的过程,是概念展
开为判断、推理的运动。原先蕴涵在概念中的矛盾,在判断
中以进一步展开的形式显露出来。辩证逻辑正确区分了思维
中的逻辑矛盾和客观现实中存在的辩证矛盾,认为判断必须
反映客观现实中的辩证矛盾,把判断看作是反映这种矛盾的
必要的思维形式。判断形式由单一性判断到特殊性判断和普
遍性判断的运动,是思维为了认识事物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的
一种运动形式,从而也是科学认识的一般规律。辩证逻辑从
认识内容的变化、发展的实际过程为依据去研究推理。它并
不否定在人类思维的发展中形成的并为形式逻辑所概括的精
确、严密的推理形式,但它同时认为,归纳与演绎在人类思
维过程中是辩证统一的。思维借助于这些推理形式,从已知
到未知,获得关于事物的具体真理性的知识。在确定推理结
论的真实性时,辩证逻辑则要求用实践去检验。在辩证逻辑
中,逻辑证明和实践证明是相统一的。辩证逻辑推理的一个
主要特点,是把推理过程看作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
③方法。辩证逻辑的方法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工具,是人
们对辩证逻辑基本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是科学研究中不可缺
少的理论思维手段。辩证逻辑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从抽象上
升到具体、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以及逻
辑的与历史的统一。这些方法既不能相互代替,又相互联结,
共同作用于人类辩证思维的全过程。
④逻辑范畴。逻辑范畴是从各门具体科学中概括出来的
最一般的概念,是思维把握真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辩证逻
辑的范畴,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具体等等,
是辩证思维的基本环节,也是构成辩证逻辑体系的纽带。它
具有认识与思维方法的功能和特点,是在各门科学中发挥着
普遍有效的逻辑方法和工具的作用。辩证逻辑的范畴是对客
观世界辩证运动的本质反映,又体现着辩证思维的基本特性,
同时还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因此,要立足于辩证法、认
识论、逻辑三者一致的基础上考察逻辑范畴。辩证逻辑主要
从逻辑功能这一侧面研究范畴,说明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它既研究各门科学所共同使用的范畴,又研究自身的范畴体
系,揭示客观现实的最一般联系以及人们对其认识发展的最
一般途径。建立辩证逻辑的范畴体系是科学发展的需要,它
有利于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的系统化。
辩证逻辑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一方面,它需要不断总
结人类思维发展的材料,认真研究整个人类认识史,研究个
体思维发展史,概括、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的新成果;另一方
面,它又起着指导和帮助人们自觉进行辩证思维的作用。辩
证逻辑的方法是各门科学普遍适用的方法,它的各个范畴和
规律都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篇:逻辑谬误的概念

逻辑谬误的概念

谬误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中所产生的一切逻辑错误。

逻辑谬误是削弱论证的那些缺陷。学会在自己以及他人的文章中找出逻辑谬误,可以提高对自己的、读到的、听到的论证的评判能力。关于逻辑谬误,重要的是应该认清两点:首先,存在逻辑谬误的论证实在极为常见,且可能显得非常令人信服,至少对于那些诱因读者或者听众是如此;在报纸、广告及其他信息源中,都可以找到众多存在逻辑谬误的实例。其次,有时很难判断某论证是否存在逻辑谬误;某一论证实际上可能非常无力、有些无力、有些有力,或者非常有力;包含若干步骤或者若干部分的论证,可能其中某些章节很有力,而另外一些则很无力。因此,本文的目标不是教人如何给论证贴上逻辑谬误或者逻辑严密的标签,而是教人如何审查自己的论证,然后使其从“无力”变为“有力”。逻辑谬误的判别

以下介绍的每一逻辑谬误,都分别给出了它的定义或解说、示例,以及论证中可以如何避免的建议。滑坡谬误

定义:声称某事之后将会发生一连串通常是可怕的后果,但却并无充分证据支撑该推论。这样的推论断定,如果再往前一步踏上“滑坡”,就必定会一路滑跌到沟底,亦即假定我们不可能中途停住。

示例:“动物实验有损对生命的尊重。如果不尊重生命,即可能越来越容忍诸如战争及杀人等等暴力行为。那么,社会将很快就会沦为战场,人人都会时刻担忧自己的生命。这将是文明的末日。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可怕结果,应当立即宣布动物实验为非法。”由于动物实验为合法存在已有相当时日,而文明也并未面临末日,因此似乎非常明显:这一系列事件未必就会件件发生。即使认同动物实验的确危及对生命的尊重,而不尊重生命可以导致容忍暴力,但到此也可能就到了滑坡事件的终止点:我们也许不会非得一路滑跌到文明的末日。因此,并没有充分的理由让我们接受“必须宣布动物实验为非法”的结论。

与“事后归因”类似,“滑坡”谬论迷惑性也很强,难以识别,因为有时的确可以预知某事之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请看一个似乎并无谬误的例子:“如果我英语101课程不合格,就不能毕业。如果不能毕业,可能就找不到好工作,因此明年我也就很可能只能打零工或者做汉堡了。”

建议:检查论证中属于“如果甲,那么乙,而如果乙,则丙”之类的连锁引申,确保事件系列关联合理。以偏概全

定义:依据不充分的例证(通常不具代表性或者过于琐碎)得出普遍的结论。诸如“大学男生联谊会的人都是醉鬼”以及“大学生都很书呆子气”等等成见,就是“以偏概全”的很好例子。

示例:“我的舍友说她的哲学课很难,我的哲学课也很难,因此,所有的哲学课必定都很难!”本例的依据仅为两个人的感受,是不足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建议:检查所选用的例证:是否只有不多几个人的观点或者经历?如是,则应考虑是否需要增加证据,抑或缩小结论涵盖范围。(注意:本例结论若改为不那么绝对的“某些哲学课对某些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则不属于“以偏概全”。)乐队花车效应/诉诸公众

定义:人类经常会有一种倾向,去从事或相信其他多数人从事或相信的东西,就是所谓的“乐队花车效应”。为了不让自己在社会中孤立,所以社会个体常常不经思考就选择与大多数人相同的选择,而这种乐队花车效应,就是乐队花车谬误及乐队花车宣传法的基础。

乐队花车直接翻译自英文的bandwagon,也就是在花车大游行中搭载乐队的花车。参加者只要跳上了这台乐队花车,就能够轻松地享受游行中的音乐,又不用走路,也因此,英文中的“jumping on the bandwagon”(跳上乐队花车)就代表了“进入主流”。

乐队花车谬误: 从乐队花车效应衍生出乐队花车谬误,又常称为“诉诸大众的谬误”或“从众谬误”,也就是将许多人或所有人所相信的事情视为真实,例如“大家都这么说,一定不会错”!

但许多事实证明,多数或所有人相信的事情,在当下或经过时间的演进,并不一定是对的事情。例如在18世纪,美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世界上可以有奴隶存在,但在今日美国有这样想法的人已经很少了。或是有人可以宣称“因为有那么多人吸烟,所以吸烟是健康的”,但事实上许多医学证明指出吸烟有害健康,所以应该说:“吸烟有害健康,虽然有那么多人吸烟。”

乐队花车也常常与其他的手法合并使用,例如在广告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每五个医师中就有四个推荐某种牌子的口香糖……”的文案,这种文案同时利用了乐队花车及“诉诸权威”两种宣传手法或谬误。

建议:确保没有要求读者因为其他所有人都相信、所有冷静的人都相信、相信就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如此等等,所以他也应该相信你的结论。谨记:流行的观点并非总是正确!虚假两分

定义:“虚假两分”指设法让人认为只有两种选择,然后排除其中之一,于是便剩下似乎是唯一的答案,亦即论证想要的首选答案。但是,实际上往往存在很多其他选择,而不仅只有两个;如果我们一一都考查一下,也许就不会那么快就选择论证所想要的那一个了。

示例:“Caldwell Hall大楼状况很遭,我们要么把它拆掉重建,要么就只能继续拿学生的人身安全冒险。显然,不应拿任何人的安全冒险,那么就必须把它拆掉。”这里的问题在于没有指出还有这种可能:我们可以维修该建筑,或者采取某种措施保证学生安全;例如,如果只有若干教室破损,那么我们也许可以不给这些教室排课。

建议:注意检查在声称只能二者选一的时候,是否真的如此,是否还有其他选择没有提到;如果有,就不应略去不谈,而应该也给出排除的理由。同理,让人认为只存在三个、四个等等选择这样的谬误,虽然还没有正式的术语以名之,但是如果实际存在的选择不止那些,则与“虚假两分”性质相同,也应避免。草人谬误

定义:增加论辩力量的方法之一是预测可能的驳论然后先发制人。而“草人”谬误则是先把对方的观点变成一个容易推翻的版本,然后将其驳倒而得分;但是,这如同一拳击倒一个草人或者吓唬小鸟的假人,影响实在有限,因此,击败对手已遭扭曲的观点,影响也同样十分有限。

示例:“女权主义要求全面禁止色情作品,而且,凡阅读色情作品者都应受到处罚!但是,这样严厉的举措无疑是不稳妥的。因此,女权主义是错误的,不应干涉色情作品及其读者。”这里,女权主义的观点经夸大而遭削弱——实际上,多数女权主义者并不主张完全“禁止”色情作品或者惩罚仅仅阅读的人;女权主义主张的更多乃是限制诸如儿童色情这些东西,或者是主张受到色情作品伤害的人士为索赔而起诉相关出版商或者出品人,并非起诉读者。因此,这种论证并不能真正得分,其中存在逻辑谬误。

建议:面对对手要宽容厚道。陈述对方的论辩时应该尽量做到同样有力、准确,并且能够将心比心。如果能够驳倒对方观点最为有力的某种辩驳,则属真正有所成就。人身攻击

定义:“人身攻击”及“你也一样”类似“诉诸权威”,也是将人们的注意引向人身而非论证或者论据。这两类谬误的结论通常都是“不应相信某某人的看法”之类,而不能相信的原因则要么是因为某某乃是一个坏人(人身攻击)或者伪君子(你也一样)。涉嫌人身攻击的论证,针对的乃是对手本人而非对手的论证。

示例:“Andrea Dworkin出版了若干专著,认为色情会伤害女性。但是,Dworkin是个丑陋的怨妇,因此不值得相信。”这里对Dworkin的长相和性格的刻薄描述,与她的论证是否有力毫无关系,因此,依此为论据乃是逻辑谬误。

“你也一样”谬误是指责对手实际上也做了他自己所反对的事情,因此他的论证不听也罢。试举一例:假定父母对你讲明了不能吸烟的道理,列举了很多非常好的理由,例如有损健康、费钱等等,而你则回答说:“你说的我不能接受,因为你在我这个年龄也抽烟。你也是这样!”但是,即使父母在过去也做过他们现在反对的事情,这一事实也无损于他们的论据(吸烟有害健康而且费钱),因此,你的回答存在逻辑谬误。

建议:务必专注于对方的论证,而非对方的品格。(当然,如果的确是在讨论某人的品格,则应例外:如果你认为“克林顿总统不值得信任”,那么证明他不值得信任的言行的那些论据就是与论题相关的,不属于逻辑谬误。)红鲱鱼

这个是最流行的一种谬误,但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宣传策略。叫做“红鲱鱼”,源于农民的保护庄稼的一种策略,农民怕野狗抓小动物的路上糟蹋庄稼,于是就在庄稼地里面放置烟熏或者腐烂的红鲱鱼,达到扰乱野狗嗅觉的效果,让野狗无法进入庄稼地里捕猎。这个的引申义就是在辩论或者公关上,论据匮乏的一方会找出很多误导思路的话题,比如说,李刚为了转移公众视线,创造了360和QQ的矛盾,等等。推不出

定义:给出的论据的确能够支撑某种结论,然而却非欲论证的结论。示例:“惩罚的严厉程度应当与违法的严重程度相吻合。现如今,对酒后驾车的惩罚也许不过只是罚款。然而酒后驾车乃是非常严重的违法,可以导致无辜行人的丧命。因此,酒后驾车应当适用死刑。”这里的论据实际上可以支撑若干结论,例如“对酒后驾车应当严惩”等等,但是就本例而言,却不能支持适用死刑的正当性。

建议:分清论据与结论。检查论据,看它们可以客观地给出什么结论。检查结论,看它需要什么论据作为支撑,然后检查实际是否给出了这样的论据。“推不出”的逻辑谬误往往发生在结论过于宽泛或者过于绝对之时,因此,如果所提主张较大,则应特别小心仔细。

谬误的排查

以下是查找论证中逻辑谬误的几个方法:

站在反对相关结论的角度,反观论证中哪些部分比较可疑,哪些部分最为薄弱,然后重点加强这些部分。

列出论证的各个要点,在其下方分别列出相应的证据,这样也许就会发现某个提法并无过硬证据,或者可以更为严格地审查所采用的证据。

了解自己特别容易发生哪些逻辑谬误,检查自己的文章中是否出现这些谬误。有些人频频“诉诸权威”,有些人则更容易“类比失当”或者发生“草人”谬误。重读一下自己以前的文章,看看是否存在今后需要注意防范的某种逻辑谬误。

注意宽泛的说法,它们较之有所限制的说法需要更多的证据。说法中若有涵盖全部的词语如“所有”、“非”、“无”、“每个”、“向来”、“从不”、“无人”、“人人”之类,虽然有时是合适的,但较之不那么绝对的词语如“有些”、“很多”、“不多”、“有时”、“通常”等等,需要给出多得多的证据。

检查并复核涉及他人品格的用语,尤其是涉及对手品格的用语,确保这些用语准确、得当。

第四篇:浅析概念知识的逻辑展开与司法质量

174.139.208.168

浅析概念知识的逻辑展开与司法质量

论文摘要 概念的规定性和科学性,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确定而清晰的思维基础;立法和司法皆需要最严密的思维,其活动须臾离不开概念知识的逻辑展开与司法运用。在司法实践中,准确地掌握概念知识,对于提高司法工作质量极其重要。

论文关键词 概念知识 规定性 科学性 司法实践

一、走近逻辑的“象牙塔”,从“名”的角度认识概念

什么是概念?逻辑学家认为:“概念是反映对象或现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笔者以为,概念是反映事物或现象本质属性的规范载体,它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中相互约定俗成的指称一个个事物或现象的“名”。我们接触到一个“名”,就接触到了一个概念,从而能认知这个“名”隐含的内容。这种“名”,它在逻辑学上是“概念”,在语言学上是“实词”。在人类的思维与交流中,词为表、概念为里,词为声、概念为意,词为形、概念为魂,词为前台表演者、概念为动作规定者。两者总是配伍在一起,好比一对亲不可分的表兄弟。我们要认知某一个概念,则首先找到相应的词,然后通过快速的思量,才可以认识到一个具体的概念。例如,人们听到或见到书写的“司法”和“司法机关”是什么?稍加思索,就会理解到:普通的“司法”乃“掌管、运用、执行法律之活动”;世界各国国情不同,司法之概念。即定义是有差别的。“中国式‘司法’应为国家的诉讼职能活动”,“中国的司法机关为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豍。这样,大家对“司法”和“司法机关”就明析多了,普通的行政执法不属于中国法语境下的“司法”,只有具有诉讼职能的国家机关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才是“司法机关”,其开展诉讼活动及其决定才能称之为“司法”,而隶属于政府序列的公安局、司法局,都不是司法机关,其活动不是中国语境下的“司法”。所谓司法局,亦只是广义上的称谓。其职能是为与世界接轨而设立的法律宣传、法律服务监管、判决执行、以及国际与地区间的司法协助等等,不具有国家的诉讼职能。

词是直白的,概念是隐涵的,隐涵着的概念需要直白的词来承载,可见词是概念的坚实载体。所以语言和逻辑学家认为:词是语言材料,它表现为一串声音或一组笔划(字形);概念是隐涵在词背后的事物和现象,也就是人们所探究的词之“意”。概念的产生和存在必须依附于语词,运用概念来进行的思想交流也须借助于有声的或有形的词语。概念就象小鸟依人般地依恋、依附于词。一般来说,找到一个词,就会找到一个概念。当然,概念与词间也不是绝对的“一对一”的亲恋关系,也有多角多向的互恋关系。有时一个词隐涵着多个概念,如:“给力”一词,就可能承载着众多的概念:有为他人鼓劲的“加油”,有反映精神状态的“勤奋”、“勤快”,有说明效用的“有帮助”、“很有用”、“很实惠”,有情绪体验性的“带劲“,有评价性的“很棒”、“很好”、“很精彩”、“很牛”等等。有时可能多个词指代的是同一个概念,如:“番茄”、“西红柿”两个词,反映的是同一概念,即:成熟后为红色、微酸微甜的小球状果菜(或能生长红色、微酸微甜小球状果菜的植物)。语文课中的“多义词”与“同义词”,与逻辑老师讲的一词反映多个概念和多词反映同一概念,其实是相通的,只不过是从研究的不同角度讲的,都是揭示人类认识与思维以及交流规律的。辨析词义的过程,就是认知概念的过程。

自从人类有了意识、有了语言,“概念”家族就得以应运而生。每个概念的诞生,都是大脑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认知、整理、辨析、提炼以及归纳与抽象的结果。对于“概念”是如何诞生并服务于人类思维活动的,早期的人类显得熟视无睹,使用“概念”,乃是于自觉与不自觉之中,对其并无清醒的认识,也没有给予其在思维领域中应受重视的位置。直到公元

174.139.208.167

前300多年,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等同辈人创立了“形式逻辑学”学科之后,概念作为思维的基础体,才堂而皇之地在欧洲得到人们重视。在古中国的同时代,诸子百家,流派甚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们为了雄辩的取胜,亦想法研究思维的规律,将概念推当了形式逻辑的火车头,它才得以在《墨辩》(取实予名、察实分物而后有名)和《旬子·正名》这些“辩学”中以崭新的面貌问世。可见,那时的华夏先人不把它称之为“概念”,而是叫作“名”。只到明清时代西方的形式逻辑学科传至华夏大地,中国人才清楚地晓得“名”和“概念”原来是同族!

人们认识“概念”家族后,对它作了这样的定性与定位,即:“概念是反映对象或现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亦即中国古人所讲的“名”:乃准确观察分析事物后得出的“正名”。例如“贪污”这一概念,就是人们长期观察分析了“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占有公共财物”的现象后,对这类现象所起的“名”。所以,逻辑学家说:概念与感觉、知觉和印象有着质的区别,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正是概念具有的这种清晰性地普遍性,为立法的规范性、司法的严密性提供着基础。

二、明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提高认定罪名的准确性

形式逻辑学者研究的所谓“内涵”与“外延”,即是每一概念与另一概念在反映事物和现象本质属性下的差异性。逻辑研究者认为:“概念是反映现象或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共同的思维中约定俗成地赋予每个概念不同的“内涵”与“外延”,以解决认知世界具体事物如何更好地达成共识,从而更好地沟通与交流。所谓“内涵”,是指人类所认识到的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词的角度讲,则是一词的准确含意);所谓“外延”,即是人类认识到的某类或某一事物的外部界限,包括其反映对象或现象的总和(从词的角度讲,则是一词所指的范围)。每个事物的特有本质属性即“内涵”都由“概念”家族中的一个具体成员来“正名”,每个事物的外部界限与范围即“外延”都由“概念”家族中的同一个具体成员来管辖。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里就拿概念家族中某概念来举例说明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中,概念是如何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为人类作出界定的。拿“刑法”这个概念来说,它的内涵是“国家专门制定的保护特定权益、以及侵犯这些权益之行为所应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其外延则包含了所有的这类规范:即刑法典、单行刑法条例、其它部门法中的刑罚条款。再如“抢劫”这个概念,它所反映的是“以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其外延则包含着所有的这种行为,不分是男人所为还是女人所为之,亦不分老、中、青、少何者所为之。可见,概念的内涵反映着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则涵盖着同类的所有对象。

罪名概念指的是刑法设定为犯罪的各类、各种行为的名称。不同的罪名概念反映了不同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即一罪区别于它罪的本质特征,它规定了此罪与彼罪不同的内涵与外延。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如果对罪名的内涵把握不准,认定犯罪性质就会出现偏差,就会影响定罪量刑而办错案,最终乃至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笔者以李阳疯狂英语原事业部总监张宇盗用李阳名义办理信用卡透支48万元案来予以说明。2008年至2010年间,张宇利用在北京爱国者理想飞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便利,偷偷留存了李阳的身份证复印件,伪造了李阳的收入证明、房产所有权证、机动车驾驶证等证件,以李阳的名义向六家银行申领了信用卡,随后将信用卡套现,按期限还款或部分还款。李阳的妹妹发现后向张宇质询,张宇承认自己冒用李阳名义办理了多张信用卡。2009年,张宇将信用卡透支的钱部分还清并办理了销卡。2011年3月张宇案发,银行信用卡欠款已近48万元,张宇在家属的帮助下

还上了一部分欠款。检察机关起诉认定张宇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法院审理后认为,尽管被告人张宇冒充李阳的身份,办理了多张信用卡透支消费,但在案发之前始终为这些信用卡还款,现有证据很难证明张宇具有使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的犯罪故意,因此不宜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其行为符合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并据此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作出判处张宇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的较轻判决。很显然,法院认定罪名把握准确。

在司法工作中,明晰概念特别是明晰罪名概念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当十分地重视它,提高我们学习概念知识并将之运用于司法活动的自觉性。

三、正确把握概念间的关系,防止混淆不同性质的行为和现象

众多概念千差万别,构成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区别性,能够让我们有效地防止个人思维和群体交流的混沌不清。正确地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在司法活动中透彻地分析不同性质的行为和现象。以外延的分类,可分为单独概念、普通概念,它们之间有一种从属关系。在同一属性的概念中,外延大的为“属”,外延小的为“种”;“种”归于“属”,“属”包含“种”。以外延与内涵相结合的方式分类,概念成员可分为“相容概念”与“不相容概念”两大类。这种分类对司法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1.相容概念。对所反映的事物和对象之间不排斥、具兼容的一类概念。这类概念彼此间亲密合作,协同力强,似亲人,如战友,至少也是好同事。细细分来,其中有的是“同一关系”,有的是“从属关系”,有的是“交叉关系”。同一关系的概念间最为亲密,两个以上的“名”同心一致地完成着同一个任务、反映着同一个对象,说明着同一的事或物。如,就地域而言,“京陵”、“石头城”、“南京”反映的都是现在的南京城之地域,就人而言,“鲁迅”、“周树人”反映的是同一个人。同一概念都具有单独完成任务的能力,却又是能够全面合作的战友或同事。从属关系的概念间最为紧密,两个以上的概念之中,有一个领导者即“属概念”,其余则为服从者即“种概念”,属种概念间表现出鲜明的组织构架和领导与服从的关系,种概念总是在属概念所规定的范围与范畴之内尽职与履责;种概念绝对服从属概念的管辖与领导,协助属概念去涵盖、表达所反映的事物和对象,从而协助属概念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不会跳出属概念所画的圈圈。就是说,种概念的外延总是在属概念外延的圈子之内,为属概念的外延所“包被”。例如:“法律”这个属概念包被着“宪法”、“民事法律”、“刑事法律”、“行政法律”、“经济法律”这些种概念。有了这种关系,人类在对事物进行归类、或者寻找其源头的时候,就方便多了。交叉关系的概念间也算融洽:概念间交叉关系表现这看似不相干的两个概念之间,有时所涵盖的对象却有着偶合性,即在外延上偶然地发生交叉。例如:“共产党员”、“干部”、“作家”、“检察官”就会在不同的人之间发生部分的重叠;又如:“女干部”、“检察官”、“博士”、“教授”,等等,也会在不同的成员间发生重合。

2.不相容概念:这类概念之间,对所反映的事物和对象之间不兼容、不服从、不合作,是一种不相容的关系。具体说来,依不相容的程度,可分为并列关系、对反关系。并列关系的概念之间,好比一个领导下的相安无事的两个下属,他们地位平等互无干涉,彼此既不相互结盟、又不相互对立。逻辑学家认为:“并列关系的概念是包被在同一个属概念下的两个种概念,他们的外延大小相等”。如在“刑事法律”这个属概念下的“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在这里,属概念下的种概念,共同地从属于一个概念,相互不打搅、不干涉、亦不对立。反对关系的概念之间,是严重对立的关系,他们之间不仅不合作,而且走向对抗,成为天生的“抬杠者”乃至成为对手、敌人。逻辑学家认为:“反对关系的概念外延彼此相互排斥、内涵相互对立”。如:“先进”与“落后”,“有罪”与“无罪”,“爱”与“恨”,等等。这些反对关系的概念,各自反映的对象间互不交汇、各自表达意思之间完全相互反对,好比一对“老冤家”。他们是相互对立的,却又是相互依存的。正是这种鲜明的反差,帮助了人

类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正确地认识到概念家族中的相容与不相容关系,有利于在认识事物、利用概念反映对象时的划分和归纳,避免把不是从属关系的概念混为从属关系、避免把不是同一关系的概念视为同一概念,避免我们在司法实践中混淆不同性质的行为和现象,防止在研判案件时出现错误。

司法实践中,应当充分注意司法工作的两组概念关系问题:其一,“证明”与“证实”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属”与“种”的关系,“证实”是“属概念”,其外延大于“证明”,“证实”包括着“证明”,N多个“证明”才能“证实”某个案件事实。所以,办案人员不能动不动就说某个证据“证实”了什么案件事实,只应说某个证据“证明”着案件中的某一事实情节。经某个证据“证明”的案件情节,遇有相反证据是可以推翻的,而经N多个证据形成证据链“证实”的案件事实是推翻不了的。其二,嫌疑(被告)人的“辩解”与“狡辩”只是一种交叉关系、而不是同一关系。嫌疑人、被告人有辩护的权利,他们的“辩解”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辨析案件性质,防止罪及无辜、防止定性错误;嫌疑人、被告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决定了他们在“辩解”的过程中,也可能“狡辩”——偷换概念、混淆是非、无理辩成有理,力图把司法官的思维引入歧路,以逃避法律的惩处。尽管如此,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笼统地把辩解者不分清红皂白地认定为“不认罪”、“无悔罪表现”,不重视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而应在充分地重视“辩解”的前提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重视定义的重要性,强化司法判断能力

人们在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必须确定对象是个什么“概念”——本质特征如何;在交往的过程中,需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意思,即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概念家族的每个成员,亦不能自己说明自己、自己证明自己,这就需要概念间相互“给力”地介绍来达成。逻辑学家将这种“介绍”称之为下“定义”或理解“定义”。下“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定义”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被“定义”的概念在前面,处于被介绍、被说明的位置,下“定义”的概念有N多个,以介绍、证明、评判者的身份对前者进行客观公正的说明、解释、肯定或否定。

下“定义”须“定义概念”对“被定义概念”能够起到“介绍、证明、评判者”的作用,这需要我们认真观察事物、找准彼此之间的本质联系、实现从“个别”到“一般”抽象概括。如:中国的“小金库”盛行,它是个什么东西呢?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以前,人们没有清楚地认识它、介绍它、表述它。当时的中国财政学词典说:“小金库”又称“小钱柜”,反过来又说“小钱柜”亦称“小金库”。这样翻来复去不知所云,就犯了循环定义的毛病。后来,人们认真地研究后说:“‘小金库’是一切单位为逃避财务检查和监督而设立的隐蔽地‘帐外帐(资金)’。”这就抓住了“小金库”的本质,为大家正确认识“小金库”,并同利用“小金库”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提供着有益的帮助。

明晰和理解一个个法律概念、特别是准确地搞准一个个刑法概念,对于准确地适用法律,避免错误,实在是太重要了。单就刑事司法来说,我们远远不能拿“犯罪构成四要件”来对待复杂的定罪量刑工作,而应准确地掌握犯罪概念内涵即犯罪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具体罪名内涵是什么,抓住它们的本质特征去鉴别嫌疑行为是否与之完全相符。对罪名不符合实际的定义和过时的定义,要有鉴别和修正的勇气和能力。下面以三种罪名定义予以说明:(1)抢夺的传统定义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这个定义与现实的犯罪就不相符,因为骑着摩托车,“乘人有备”时去夺取他人财物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乘人不备”,应从抢夺罪的定义中去掉。(2)盗窃的传统定义为:“以秘密手段非法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现在的根据犯罪发展的现实,修正为:“行为人在未得到他人许可的情况下,以自以为不会

被他人及时发觉或者及时维护的方式取得财物的行为”。(3)合同诈骗罪。其现有的定义为:“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此定义适用于普通的合同诈骗犯罪的认定,但它却适应不了特定情形下的商业诈欺行为。如某土地使用权者甲急于尽快开发,在各种准建手续尚未办理到位的情况下,委托中介人乙推荐建筑商前来投标、订立建筑合同。乙找到建筑商丙,但是乙隐瞒了准建手续尚未办好、垫资可能存在巨大风险的事实。丙见该条件优惠,应允若能促成合同的订立,愿给乙中介费。在乙的促成下,丙最后中标,与甲订立了建筑合同。工程开工不久,主管部门勒令停工。由于甲的努力,三个月后拿齐了各种批文,但丙因停工三月而损失80余万元。工程结束后乙如约收到工程款共计1.35亿元,实现利润2000万元。乙向丙索要中介费余款35万元,丙以自己因停工损失了80万元为由不付。乙转而向法院起诉,丙则向公安机关经济侦查部门举报乙在中介合同订立过程中隐瞒重要事实骗取巨额中介费构成合同诈骗罪。显然以传统的诈骗罪定义认定乙构成诈骗罪,有悖公允。合同诈骗罪的本质特征在于:行为人在交易中诱使对方为取得财物或者服务时,付出极不恰当的对价,并因此令其财产整体减少或者精神愉悦不能增加。如果被欺诈后,财产总体上不仅不减少反而能大幅增加、或精神愉悦增加的话,一个希望财富增加或愉悦精神的人,就会希望别人天天来诈骗自己!可见,对现行的合同诈骗罪的定义还应进行某些限定。可以修改为:“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诱骗他人交易,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巨大的财物,并令其财产最终实质减少或精神愉悦不能实现的行为。”

五、结语

正确地认识和握住不同概念各自的内涵和外延,理清概念间的关系,对于准确地掌握法律、准确地判断案件性质,是有极大益处的。司法工作者们理应走近逻辑学的“象牙塔”,强化对概念知识的学习钻研,并升华为自觉提高司法质量的使命!

第五篇:物理概念的逻辑分类

物理概念的逻辑分类

刘延2013101787

【摘要】:处于青少年期的初、高中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抽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这一时期如果能够使物理教学过程与学生思维发展过程良性互动,利用物理学科知识和物理学科体系的建立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充分发展的抽象思维能力反过来促进物理课程的学习,不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学生的未来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物理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传授有关思维发展的专业知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物理概念 逻辑学

一、思维的内涵和分类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简洁、概括的反映,是组成人智力的核心。1由于思维任务的性质不同和问题解决的方式不同,可以将思维分成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语词逻辑思维。直观动作思维依托于具体动作,例如口渴了,拿起水杯喝水,水喝完了,动作停止,这种思维也停止了。具体形象思维依托于直观形象和表象,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例如,教幼儿数苹果个数,幼儿需要看到苹果实物才能进行思考。语词逻辑思维是指依托于具体的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进而得出规律或解决问题的思维。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就是运用这种思维。语词逻辑思维又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二者是思维由低级到高级连续发展的两个阶段。形式逻辑思维是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抽象理论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思维对感性认识材料初步加工,形成反映事物抽象规定的概念,即抽象概念或一般概念。辨证理论思维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过程,是在形式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将事物的个别性、差异性和普遍性的统一,反映事物的全面性、抽象性和具体性。

二、初、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初、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语词逻辑思维占主要优势。初中生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但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赖于感性经验的支撑。高中生逻辑思维更加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基本形成。具体表现为可以运用假设进行思维,推理能力不断提高,辩证逻辑思维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着思维的深刻性与表面性共存,导致虽然思维的概括能力提高但是容易被表面特征迷惑。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导致不能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和处理问题。

三、利用物理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物理学是建立在大量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出物理本质,形成物理概念、判断、推理、规律以至整个物理知识体系。概念作为物理学的基石,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是学好物理学的先决条件。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逻辑学知识对物理概念1 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进行分类,帮助学生认识到概念反映物理本质的视角可能存在的差别,那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众多概念形成知识框架,更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物理概念的内涵指的是该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机械运动概念的内涵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在改变”。力概念的内涵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些概念已经撇开了一个个具体的运动形态或具体的相互作用形式,概括出了同类物理事件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即概念所反映的全部对象。例如,机械运动概念的外延反映的是具有“物体间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这一本质属性的各种运动形态,如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内涵的多少和外延的大小呈反方向变化的趋势:即内涵越多的概念其外延越小,内涵越少的概念其外延越大。

2、物理概念的形式逻辑分类

(1)普遍概念和单独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的数量不同而划分。在中学物理中,“力”就是普遍概念,它反映了一切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特定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只有一个单独的对象。力学中的“重力”、“惯性质量”、“引力质量”等都是单独概念。

(2)实体概念、属性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是对象本身,还是对象的属性的不同划分。实体概念是反映具体事物的概念。例如:导体、光子、棱镜、参照物、电场、磁场、重力场等都是实体概念。属性概念是反映事物属性的概念。它反映的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事物的各种属性。例如:质点、点电荷、电场强度、大气压强、密度、电力线、电势等都是属性概念。

这种划分方式对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有很大帮助,例如在学习质点概念时,许多学生将质点理解成实体概念,将课本和练习题中常提到的具体事物理解成质点。教师帮助学生将质点划分为属性概念后,排除了具体形象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加深了学生对质点概念本质的理解。

(3)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

根据反映对象的形式不同(是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划分。肯定概念是反映事物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的概念,如:晶体、保守力、弹性碰撞、可见光等。否定概念是反映事物不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的概念,如:非晶体、非保守力、非弹性碰撞、不可见光等。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对比着教学更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4)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事物是否构成集合体而划分。集合概念是反映由若干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是由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作为集合体中的每个个体不一定都具有该集合体的属性。例如:气体是由许多气体分子组成的集合体。它的外延不包括每个气体分子,而包括每一种气体。并且气体对盛装它的容器壁有压强作用,但单个气体分子不具有这种性质。非集合概念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

(5)真实概念和虚构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是不是具有真实性来划分。真实概念是反映一切实际存在或者具有可能性与必然性、能够转化为现实性的事物的概念。如:光心、焦点、超导体等。虚构概念是反映非客观存在的或根本不具有现实性的虚假事物的概念。如:理想气体、绝对真空、光滑平面、惯性力等。反映人类科学探索过程中由于认识错误而虚构的东西又叫做虚假概念,如燃素、永动机等。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把理想气体、绝对真空、光滑平面等称为理想模型,如果从形式逻辑的角度加以辅助说明“这些概念是反映非客观存在的科学的虚构概念”,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6)定量概念和非定量概念:

定量概念是指其内涵通过量化语言进行描述的物理概念。定量概念不仅揭示了认识对象所具有的某种物理属性,而且精确揭示了认识对象具有该属性的程度。例如,“电流强度”的概念,其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横截面的电量”。非定量概念是指其内涵只揭示认识对象所具有某种物理属性,而不去描述认识对象具有该属性的程度。

(7)形象概念和非形象概念

非形象概念指其内涵仅仅用词汇进行描述而无法形成形象化物理表象的物理概念。例如:容抗、感抗、电动势等。形象概念是指能够形成形象化物理表象的物理概念。如:质点、光线、点电荷、光滑平面等。初、高中生的形象思维发展的很好,有时会将形象概念理解为具体实物,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有些形象概念同时也是属性概念,例如:质点,点电荷。

3、物理概念的辩证逻辑分类

思维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这就是逻辑矛盾和辨证矛盾。逻辑矛盾,狭义是指具有对当关系中矛盾关系的两个思想之间的矛盾,其矛盾的双方不能同真,必有一真一假。这种逻辑矛盾的双方不能同真,却可以同假。辨证矛盾是指正确反映现实事物统一整体的对立规定性的思想所构成的矛盾。辨证矛盾的双方同时都是真的。“光既是粒子又是波”就是典型的辨证矛盾。它是现实事物统一整体对立规定性的正确反映,矛盾的双方同时是真实的。

(1)具体概念的涵义

具体概念是以凝缩的形式反映事物内外整体的本质规定的思维形式。例如,“质量”的概念包括:“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惯性的量度”;“受到和产生引力大小的量度;“物体所蕴涵能量的量度(E=mc)”。

(2)具体概念的理解

具体概念是对物理概念的全方位、多角度、深刻的反映,明确辩证逻辑的具体概念和形式逻辑概念的不同,有利于学生明白物理知识的发展是动态的、变化的,不是对之前学习过的概念的否定,而是概念的升华与深化,有利于学生建构物理知识体系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

四、小结

2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的基石,对物理概念的准确理解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前提。由于初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学生能够较好地接受和理解物理概念教学中对概念的逻辑学分类。同时对概念的划分使学生明白物理概念反映物理本质的角度和层次并不相同,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仅要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要理解概念描述的视角。对物理概念的逻辑分类有利于学生理清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脉络,消除理解障碍。

参考文献:

1、王双维《物理教学逻辑讲义》东北师范大学

2、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逻辑相关知识(概念)(精选多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