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蛰龙飞起舞东方教案
编辑:夜幕降临 识别码:24-689544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2 09:59: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蛰龙飞起舞东方教案

蛰龙飞起舞东方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黄河》、《光明行》、《台湾舞曲》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近现代音乐作品并初步知晓这些作品所蕴藏的历史意义

2、能背唱熟记《送别》、《卖步谣》这两首历史歌曲

3、初步领略19世纪后中国音乐的变化。教学难点:作品的情感把握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强烈的爱国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惊蛰”——反映教学内容:自然物候现象,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蛰龙”——表示惊醒的龙的腾飞,表达了人们对中华民族崛起的意愿。、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学校和歌曲的名称,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和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

2、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掌握作曲法的人非常少,所以拿他国的曲调填上本国的歌词,结果繁衍成广泛流行的本国歌曲。

3、主要内容为反映人民要求“抵御外侮、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思想。宣传女子自强、男女的平权思想,宣传自由民主、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反映学生生活等

二、新课

(一):欣赏《黄河》--沈心工

1:作者介绍:沈心工,1870年生于上海,原名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1890年中秀才,1895年应聘约翰书院执教中文。1902年留学日本期间组织了“音乐讲习会”并开始了学堂乐歌的编创,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从1904年起,他先后编辑出版了《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心工唱歌集》,翻译出版了《小学唱歌教授法》一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音乐教育家。

代表作品:《男儿第一志气高》、《竹马》、《铁匠》、《革命军》、《黄河》等等。

2、聆听曲目

(二):二胡独奏曲《光明行》

1、乐曲简介:作于1931年春。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铿锵有力,气势豪迈,节奏富有弹性。乐曲敏捷欢快,生气勃勃,表达了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除引子和尾声外,共分四段。引子:节奏有力齐整犹如步伐,小军鼓敲击节奏。

第一段:坚定有力充满激情,表现追求光明者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气概。旋律优美流畅,运用内外弦不同的特性在G、D调上分别重复主题,使音乐形象更为饱满开朗;

第二段:乐曲主旋律舒展流畅、柔美亲切,表现了满怀信心的内心世界。

第三段:多次转调节奏短促而富有弹性。似人们并肩前进,结尾声势浩大,展示人们向黑暗势力冲击的顽强奋斗精神。

第四段: 以军号的自然泛音5135 四个音为要素,采用主旋律变奏手法发展而成。音乐铿锵有力,豪放雄壮。

尾声: 利用颤音的特殊效果再现第二段的主题并加以扩展,最后又出现模拟军号声的主三和弦分解旋律,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乐观精神和探索光明的坚定信念。

主部主题:在弦乐拨奏的舞 蹈节奏背景上,由木管奏出。这个主题先后三次出现,将全曲统一在民俗的风格上。

2、分段聆听乐曲

(三):《台湾舞曲》

1、乐曲欣赏解析

第一插部: 同形象的对比性乐段。在铜管的节奏引导下进入。第二插部:富于歌唱性。具有山地民歌高亢、嘹亮、质朴的特点。

三、四插部:呈现出不同色彩的迷人图景。

尾声:主题在弦乐与钢琴、钢片琴的背景上再次出现,使乐曲获得完美的统一。结尾将人们带人一个新的意境。结束在一个七和弦上,这象是在水沫泡影上反射出的奇恃光彩,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乐曲聆听

三、课堂小结:

每首好的音乐作品无不刻上一个时代的印记,这些作品折射出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怀!作品中既反映了深沉的忧国忧民情绪,同时充满了对中国未来美好前景的向往和憧憬!

第二篇:蛰龙飞起舞东方教案

蛰龙飞起舞东方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近现代音乐作品并初步知晓这些作品的历史意义.2、能背唱、记熟《送别》、《卖布谣》这两首历史歌曲.3、初步领略从19世纪后中国音乐的变化.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对这一时期的音乐进行探究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中国开始进入到近代社会.社会形态也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反抗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制度,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音乐在唤起民众,凝聚民心,改造中华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音乐史。

二、新课教学:

A、清末民初,一些爱国人士为振兴中华,纷纷到国外寻求救国真理,其中有少数学者,将日本、欧美的一些歌曲的曲调填入富国强兵、抵御外侮,宣扬自主自由、提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反对封建迷信、宣传妇女解放等内容的新词,并在新式“学堂”的“乐歌”课中教唱这些歌曲,称为“学堂乐歌”。代表性人物有李叔同、沈心工。

B、作品欣赏:《黄河》、《送别》

1、沈心工与《黄河》

据钱仁康先生考证,我国的第一首学堂乐歌是始作于1902年的《男儿第一志气高》(原名《体操—兵操》),相对于古文,它的歌词通俗亲切,具有生动的形象性.便于理解.这首歌也是沈心工先生留学东京时借鉴日本歌曲《手戏》曲调作词.1904年出版后不胫而走,传遍全国.李叔同撰文写道:“学唱歌者音阶半通,好高唱《男儿第一志气高》之歌;学风琴者手法未谙,即手挥'5566553'之曲.”

2、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1)音乐家,戏剧活动家.原名广候,字息霜, 浙江平湖人.1898年入上海南洋公学.1905年起在日本学习西洋画和音乐.并创办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1910年回国,先后在天津,上海任音乐,美术教员.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除音乐戏剧外,在书法,绘画篆刻及诗词等方面均所擅长,被丰子恺称为“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乐歌代表作品:《春游》,《西湖》,《春景》,《送别》,《忆儿时》,《早秋》

歌曲 《送别》李叔同作词,曲调源自美国作曲家奥德威的歌曲《梦见家乡和母亲》(也有一说是由英国音乐家奥特威在1913年来中国学习东方音乐时与李叔同合作写成的歌曲).C、欣赏歌曲《卖布谣》

讨论分析:

1、请根据这首歌曲内容暗示来讨论该歌曲反映的社会状况。提示:“土布”代表什么样的经济形态?“洋布”又代表什么样的经济形态?

《卖布谣》中有些歌词就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如“土布”代表了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洋布”代表了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受外贸经济的冲击,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其中受外贸影响最大的是手工纺织业。歌曲从一个侧面勾画了当时洋货倾销,农村经济破产的图景。

2、师生共同探究赵元任先生注重民间音乐与西方作曲技巧有机结合的创作风格。

赵元任以其独到的艺术手法,对歌词作了成功的处理。本来,歌中频繁出现的“卖”和“买”,以及“落肚”、“裤破”、“没布补裤”等词,在谱曲时语音极易混淆,曲作者运用自己在语言学方面的渊博知识,采取“平声字用平音”、“仄声字用变度音”、“平仄相连,平低仄高”以及“加一点很快的花音”(即装饰音)等方法,使整首歌曲词曲相配、声韵清晰,并从歌词语调中自然地引出了纯朴、生动的

3、通过完整演唱歌曲,仔细体会词曲相配、声韵清晰、质朴生动的创作风格:

(1)5/4节拍是采用中国古代吟诵四言诗的韵律节奏。

(2)乐句“3 #4 #5 6— | 2 #3 #4 5—”的旋律是根据内容出发巧妙地运用西洋音乐的旋法与和声连接。

(3)以“卖布买布”为例探究曲调与歌词声韵的完美结合。

4、歌曲《卖布谣》介绍: 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十农业和手工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农业手工业.歌曲《卖布谣》作于1922年.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最广的一首独唱曲.词作者刘半农是“五四”时期白话诗创作的先行者之一.它以质朴的歌谣体,叙说劳动者的辛劳悲苦,从一个侧面勾画了当时洋货倾销,农村经济破产的图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织土布卖不出去,生计维艰,挣扎在饥饿线上的农村手工业者的深厚同情.D欣赏歌曲《开路先锋》 a、聂耳电影歌曲

聂耳原名聂守信,字紫艺.云南玉溪人.1912年生,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0年到上海,次年加入明月歌剧社.1932年入上海联华影业公司.1933 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进百代唱片公司,组织百代国乐队.1935年1月重入联华影业,任音乐部主任.4月取道日本,准备去苏联及欧洲学习.7月17日,在日本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身亡.聂耳的音乐创作几乎全是为电影和话剧,舞台剧配乐,并且是一位多产,创作成功率极高的作曲家.他先后为 8部电影创作了20首歌曲,这些歌曲主要是群众歌曲和抒情

歌曲.b,(投影)电影《大路》序歌《开路先锋》

剧情介绍:《大路歌》是聂耳1934年为电影《大路》写的主题歌.影片通过对筑路工人顶着严寒酷暑,冒着敌人的炮火修筑“自由大路”形象的描绘,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齐心要求抗战的愿望.单三部曲式结构加上“哼呀咳嗬”的衬词以及粗犷,刚劲的旋律,把我国工人阶级坚强意志和抗战到底的决心表达出来.创作过程:1934年夏,聂耳为影片《大路》作曲时,编导孙瑜希望主题歌能写得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那样深沉有力.为此,聂耳先到上海郊区的筑路工地与工人们一起拉压路的大铁磙,体验他们的劳动生活,并就自己创作的《大路歌》,《开路先锋》征求意见,反复修改.10月中旬,聂耳又随电影摄制组到无锡拍摄外景.当时,无锡鼋头渚后山正在修一条公路.一次,工人们请聂耳唱歌,聂耳站起来说:“好吧,我就唱一首大家用血汗所谱写的《大路歌》吧.”歌声使一个个筑路工人听得出了神,有些老工人流出了热泪.当时,聂耳一行就住在鼋头渚后山北麓的陈家花园.解放后,无锡市人民为了纪念聂耳和他的《大路歌》,便把这里一座简朴的亭子命名为“聂耳亭”.c,1934年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为影片《桃李劫》创作的《毕业歌》等以其进行

曲的速度和坚毅,果敢的气魄鲜明地反映和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决心和热情.(投影《义勇军进行曲》歌谱)采用主导动机贯穿发展的手法,以引子中的大三和弦分解的号角式的音调作为全曲旋律发展的基础,带有呐喊的旋律造成了一种特有的紧迫感,尽管歌词用散文式的自由体写成,但聂耳还是创造性地把它谱成了一首传遍中国和世界的民族解放的革命战歌,这首歌在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战争中,以其巨大的号召力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正因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定为国歌,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中国人民,有着巨大的感染力.d、拓展欣赏《义勇军进行曲》 D、二胡曲《光明行》

1、二胡介绍(出示实物)二胡的构造

①琴筒 用红木,紫檀,乌木,花梨木制作.呈六方形, 前口蒙蟒皮,后口置木或骨制,雕有镂空纹饰之音窗.②琴杆 多用黄杨木或黄檀木制作,顶端为琴头,常雕成龙首或呈弯月形,上端装两个弦轴,下端插入琴筒.琴杆是张弦的支架,也是演奏者持琴运指的支柱.③弦轴 是一对木制的圆椎体,.起系弦和调整琴弦张力的作用.④千斤 用软丝弦绕扎而成.⑤琴码 用松节木制或竹制, 千斤和琴码限制并确定琴弦的有效长度,琴码还作为传导体把弦的振动传导到蟒皮上.⑥琴弓 用江苇竹(笕竹)作杆,全长76厘米,上系马尾而成.⑦琴弦 用丝弦,钢丝弦或尼龙缠钢丝弦.二胡的音色既柔美圆润又刚劲豪放,表现力丰富.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主要代表乐器.现在的二胡已发展到大型协奏曲(如:长城随想曲),甚至演奏现代派的音乐.技巧可以与小提琴相媲美,同时又是自我修养中特别有韵味的乐器.欣赏二胡独奏曲《光明行》

①,作于1931年春.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铿锵有力,气势豪迈,节奏富有弹性.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②,乐曲敏捷欢快,生气勃勃,表达了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引子:节奏有力齐整犹如步伐, 小军鼓敲击节奏.①,第一段:坚定有力充满激情,表现追求光明者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气概.旋律优美流畅,运用内外弦不同的特性在G,D调上分别重复主题,使音乐形象更为饱满,开朗;②,第二段:乐曲主旋律舒展流畅,柔美亲切,表现了满怀信心的内心世界.③,第三段:多次转调,节奏短促而富有弹性.似人们并肩前进,结尾声势浩大,展示人们向黑暗势力冲击的顽强奋斗精神.④,第四段的音乐是以军号的自然泛音5135 四个音为要素,采用主旋律变奏手法发展而成.音乐文件有力,豪放雄壮.尾声: 利用颤音的特殊效果再现第二段的主题并加以扩展,最后又出现模拟军号声的主三和弦分解旋律,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乐观精神和探索光明的坚定信念.三、课堂小结:

音乐先辈们在社会变革中学习和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也正是他们不懈的努力,我们今天的音乐才会发展得如此丰富多彩!

第三篇:蛰龙飞起舞东方教案

蛰龙飞起舞东方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近现代音乐作品并初步知晓这些作品的历史意义。

2、能背唱、记熟两首历史歌曲。

3、初步领略从19世纪后中国音乐的变化。教学难点:

对近现代音乐这一时期的音乐进行探究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中国开始进入到近代社会。社会形态也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反抗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制度,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而音乐在唤起民众,凝聚民心,改造中华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音乐史。

二、新课教学

A、清末民初,一些爱国人士为振兴中华,纷纷到国外寻求救国真理,其中有少数学者,将日本、欧美的一些歌曲的曲调填入富国强兵、抵御外侮,宣扬自主自由、提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反对封建迷信、宣传妇女解放等内容的新词,并在新式“学堂”的“乐歌”课中教唱这些歌曲,称为“学堂乐歌”。代表性人物有沈心工和李叔同。B、作品欣赏:《黄河》、《送别》

1、沈心工与《黄河》

在学堂乐歌里也有少量词曲均为国人创作的歌曲,《黄河》便是最具 代表性的一首。曲作者沈心工填词创作了大量乐歌,特别是儿歌,《黄 河》是沈心工依词谱曲的代表作。歌曲按词的意思可分为上下两段。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个作品。

2、李叔同与《送别》

接下来的一个作品呢,是大家都熟悉的一首歌曲《送别》。歌曲《送 别》李叔同作词,曲调源自美国作曲家奥德威的歌曲《梦见家乡和母亲》。

C、欣赏歌曲《开路先锋》

1、聂耳与《开路先锋》

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比欧洲晚,但从出现工人以来就身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在中国,聂耳是第一位称得起为工人阶级作曲家的中国音乐家,他的歌曲,体现了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民族精神。聂耳创作的《开路先锋》正是这样的心声。《开路先锋》是聂耳1934年为电影《大路》写的序歌。影片通过对筑路工人顶着严寒酷暑,冒着敌人的炮火修筑“自由大路”形象的描绘,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齐心要求抗战的愿望。整首歌曲自始至终充满了有力的节律。歌曲加上“轰轰轰”“哈哈哈”的衬词以及粗犷,刚劲的旋律,把我国工人阶级坚强意志和抗战到底的决心表达了出来。D、二胡曲《光明行》

1、欣赏二胡独奏曲《光明行》

①曲作者刘天华作于1931年春,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铿

锵有力,气势豪迈,节奏富有弹性。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

②,乐曲敏捷欢快,生气勃勃,表达了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2、乐曲分析:

引子:节奏有力整齐犹如步伐, 扬琴在敲击伴奏。

①第一段:坚定有力充满激情,表现追求光明者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气概。

②第二段:全曲主题所在乐段。旋律舒展流畅、柔美亲切,表现了满怀信心的内心世界。

③第三段:多次转调,节奏短促而富有弹性,似人们并肩前进。结尾声势浩大,展示人们向黑暗势力冲击的顽强奋斗精神。

④第四段的音乐是以军号的自然泛音5135 四个音为要素,采用主旋律变奏手法发展而成。音乐稳健有力,豪放雄壮。

尾声: 利用颤音的特殊效果再现第二段的主题并加以扩展,最后又出现模拟军号声的主三和弦分解旋律,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乐观精神和探索光明的坚定信念。

三、课堂小结:

音乐先辈们在社会变革中学习和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也正是他们不懈的努力,我们今天的音乐才会发展得如此丰富多彩!

第四篇:龙飞随笔

今日心情烦闷,天空阴雨缠绵

不经意间触动那根烦心的弦

弧度未满,绷紧的神经却告诉我你有可能会毁在张弛之间

刻意的去做些事

却掩盖不了内心的孤独

记忆擦拭不了往日的伤痛

今晨却又如烈火般来袭

沐浴在蒙茫的岁月里

只有时间是真实存在也许某一刻是清醒

才发现,如暮鼓晨钟

可人生已渐到晚年

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心态

有人是风烛残年,有人是晚霞满天

可谁又会记得那些没有风景的流年

是谁在风中独立

是谁在雨夜潜行

忘不掉那苍白誓语

不忍弃那一身行囊

不知何时

是雨水还是泪水打湿了你的脸庞

却冲洗不掉那一脸的沧桑

有时悟了却是非

有时惹了是非也是悟

可笑人生,人生可笑

人生一点也不可笑

只有经历过绝望

才知道什麼叫无助

只有经历过消沉

才知道什麼叫日月如梭

只有经历过心焦

才知道什麼叫度日如年

人生的苦,有泪相伴

人生的笑,有喜悦缠绵

可又有几人真正懂得

吃得苦中苦,方为甜上甜

回头看看,都当做笑谈

调整心态,携着苦,带着笑

揽着清风,遨游天地间

第五篇:起舞飞扬(定稿)

起舞飞扬社团管理制度

为加强舞蹈室的管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现做如下规定:

一、舞蹈室供以舞蹈训练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及相关课外活动使用,由专人负责管理。

二、学生必须在老师的组织或允许下才能进入本室听课或活动,不能将易燃物及食品带入室内。

三、凡需使用舞蹈室的,须经本室的管理人员批准。

四、学生要遵守秩序,服从教师的管理。学生进入舞蹈室应更换专用舞蹈鞋,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

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爱护公物,不准在课桌、展柜和墙面上刻画。

六、师生不得擅自挪动展示柜及插拔硬件设备,如发现教学设备有技术故障应及时向本室责任人反映情况并由专人及时处理,如故意造成设备损坏者要按价承担经济赔偿。

七、课后,要切断电教设备的电源,摆齐桌椅,关好门窗,搞好室内卫生,才可离去。

八、室内设备要分类编号,建账造册,做到帐、册、物相符。每要清点财产上报。

起舞飞扬社团辅导员职责

一、舞蹈活动室是学生舞蹈活动的教学和实训场所,辅 导员要负责舞蹈室设备正常运行、学生安全、卫生,辅导员 是舞蹈室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二、辅导员要按照要求使用舞蹈室的设备,努力提高教 学和学生实训的能力和效果。

三、辅导员在每次活动要提前5分钟进入舞蹈室。

四、辅导员负责舞蹈室设备、物品的管理,做好设备、耗材的登记入帐工作。

五、辅导员做好活动记录,详实记录每次活动的人数、内容等,登记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

六、辅导员负责舞蹈室的消防安全管理,活动期间指导 教师不能离开舞蹈室,活动结束,打扫卫生,关好门窗。

蛰龙飞起舞东方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