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访谈:十年,我在变化地走过[共五篇]
编辑:落花时节 识别码:24-249547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30 02:38:56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访谈:十年,我在变化地走过

题记——

昨日,黑林小学接到县教育局韦科的通知,市电视台、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等媒体要来我们这儿进行采访活动,主题为中心校、完小、教师等“10年变化”专题,我被指定为教师采访对象。1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10年,足以改变一个人;10年,变化太多!该从何说起……领导说要回顾小事件,从不同角度看“变化”。国家、教育的大事俺说不清,就说说俺小老百姓的小事吧。题为:10年,我在变化中走过。

10年,我在变化中走过

从2002年的十六大到即将在今年11月8日召开的十八大,经历了10年时间。10年,一个不长也不短的日子,10年,我们见证着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年,我们经历着新课程改革的迷茫和困惑,也感受着课改带来的缕缕春风,收获着课改的喜悦和成功; 10年,山区教育逐步得到了政府、教育部门的重视,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10年,我已步入了中老年教师的行列,脸上写满了沧桑,皱纹爬上了额头,白发依稀可见;10年变化太多,唯有一腔赤诚在心间。

“补课”时代一去不返

10年前,当课改的春风吹来,我懵懵懂懂地涌进了新课改的行列,拿着新版教材,看着花花绿绿的例图,欣喜若狂。“情境教学法”、“数学生活化”等新课改理念几乎在每节课中都得到体现。但处于试验结段的我同样抵不住“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每天除了上课,还要想方设想法挤时间为学生补课。比如,每天下午12点半到1点半这段时间语、数教师争着给学生补课或面批作业等,周末双休日更是教师给学生补课的好时机。记得那几年,我们从没休过周六,这天成了教师自发上课的时间。星期天补课没有报酬,但老师们毫无怨言。在“成绩唯我”的那几年里,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确掌握得非常扎实,有的班级期末统考成绩竟达到99分之多。如今,一学期只准组织一次考试,成绩不再是评价教师的唯一方法,应试教育逐步被素质教育所替代。学生不仅可以照课表上足上齐各门课,还额外增加了1小时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学生有了体育锻炼和个人特长培养的时间了。“补课”成了禁令,老师们把提高课堂效率的功夫下在了备课设计和教学技巧上。

“钢板刻字”成为过去

2004年前,我们所有的单元试卷和期末复习试卷都是教师自己用钢板刻,至今还记得在蜡质上刻字那握铁笔的手指被捏瘪的情景,也忘不了油印试卷后,弄得满手墨汁,只有“洋油”才能洗掉的尴尬。一晃几年,我们的钢板、铁笔不见了,复印机、一体机出现了,我们终于告别了钢板刻字的时代。近两年,省教育现代化创建,学生电脑、教师笔记本、网络多媒体普及每一所校园中,我们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走进了现代信息时代。还记得前几年我们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教师要想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就得排队等候。如今,班班有了多媒体设备,每个教师都备配了笔记本电脑,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现代化教具上课。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查找网络资料、网上学习带来了便利,农村偏远地区的教师、学生享受到了现代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别。

和“邮电局”渐行渐远

10年前当课改来临时,我也开始了“写稿”之旅。当然,多是写点辅导类小稿子。那时,没有网络,我只能找到学校仅有的小学生数学报和几份教育报刊的地址,在稿纸上工工整整地写好稿子后,再到邮局寄稿,邮局也就成了我的常到之地。2003年我们学校有了学生机房,我好奇地走进了网络世界,在网上,我神奇地发现小学生数学报还有邮箱,试着把电子稿发过去,没想到没几天就发表了出来。从此,我告别了邮局,开始了网络邮箱投稿,如今,很多杂志可以在线投稿,能及时地看到编辑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稿的状态。信息时代,让我们走进了虚拟却又真实的另一个世界。

网络的兴起,现代技术的发展对我们农村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传统的教研活动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教师成长的需要,我们开始了网络教研,在网上听名师的示范课,在群中讨论教育教学方法,在论坛中进行教研沙龙,接受专家引领,在博客中书写自己的得失。我们不再满足只写几篇小稿发表,课题成了我们现在的研究热……

仅仅几年的时间,蜗居在山村里的“土教师”看到了外面那精彩的世界,当年的“井底之蛙”重新看到了希望。

县委书记到我家 2008年教师节来临之际,县委书记王加培专程来黑林到我家慰问,王书记问寒问暖让我深受感动。当他看到我家居住房间很简陋,看到我们山区教师条件较差时,王书记感慨地说,山区教师为教育付出了很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表态,一定在一年内解决山区教师的住房问题,给山区教师增加山区补助。当时,我们以为领导只是说说,至于什么时候能实现只是一个梦想而已。没想到第二年一开春,我们的30户教师宿舍楼就动工实施了,2010年暑假我家就搬进了“样板房”。看到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别提有多高兴了。2010年教师节王加培书记再次来我家慰问,给我送来了慰问金,亲切地询问我对住房满不满意,工作和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还能说什么呢,领导对我们山区教育的重视、对山区教师的关怀,让我们感觉心里暖暖的。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山区的父老乡亲,才能不负领导的重望。

我们住上了暖心房

2010年11月,我们30户住家全部搬进了教师公寓,100平三室一厅的楼房住着格外舒心。30多平的汽车库用起来特方便,小区配了专职务业管理员、安装了防盗摄像头,保障了我们的生活安全。最满意的是主卧室里那大大的漂窗,我们不仅可以在窗台上养花种草,充足的阳光还能直射到床上,在床上晒太阳,享受阳光的沐浴,这是最幸福的事了。想当年,我们住的房子是两小间瓦房,一到阴天下雨,我们做饭都没地方去。大前年暑假雨水大,有一天夜里水冲进我们房间,淹没了一尺多深,我们只得站在床上躲水,床成了临时避难的小船。短短两年,我们由瓦房变成了楼房,我们由床上躲水变成了床上晒太阳。住进新房,冬不怕冷,夏不怕热,一年四季心暖如春。

我在变化中成长

十年前,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小学教师,只讲奉献,不图回报,一门心思教好学生。那些年,我所带的班级成绩基本每年都是全镇第一,在县里的两次抽考中,我班的成绩,也都名列前五名,那时我以教学成绩好为自豪。十年后的我,紧跟课改步伐,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何激活学生思维,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我希望学生能够成绩与能力同步发展。十年前,我只有两篇论文在县级获奖,十年后,我有三十多篇文章发表;十年前,只有本镇的教师认识我,十年后,我们全县的教师几乎都认识了我;十年前,我只面对学生讲课,十年后,我可以面对数百名教师作报告、讲座;十年前,我只是镇里的骨干教师,十年后,我成了县名师、市骨干教师、省爱生模范;十年前,我只关心自己班的学生,十年后,我能配合学校做关爱学生的系列活动;十年前,我只为自己的教科研成绩喜悦,十年后,我更希望黑林小学的教科研工作出成效……

十年,我在变化中走来,在变化中成长。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音符,下一个十年又能奏出怎样的一段乐章,我遐想万分……

第二篇:走过十年

走过十年

沐浴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台州市实验小学昂首阔步走过了十个春夏秋冬。这十年,是在各级党政组织领导下,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断研究、认识教育规律的十年;是在“三个面向”的指引下,高起点、高标准、创特色的十年;是坚持各项教改实验、进行多项教学研究、培育众多优秀教师的十年;是坚持改革、开拓前进、成绩显著、硕果累累的十年。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台州大地。借台州市撤地建市之东风,1995年3月台州市实验小学着手筹备,1996年9月,一座现代化的学校,矗立在新台州的大地上。它是经台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市教育局批准创办的全日制六年制普通小学。占地41.8亩,建筑达面积19000多平方米,规模24个班级。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设施齐全。有电视直播中心、电脑微机室、课件制作室、语音实验室、书画室、少先队活动室、舞蹈厅、琴房、棋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二十多个活动室。学校创办第一年共招进学生278名。一年后,学生数猛增至793人。至今在校生已达1158名。班级数从原来开办的9个班扩展到目前的29个班。教职工也从原来的62名增加到现在130名。

办学十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与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全校教师员工发扬“吃大苦、创大业、负重拼搏争一流”的精神,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定而有力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穿过时空,放眼未来。从昨天的殚精竭虑求发展,到今天的豪情满怀追卓越。短短的十年内,学校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业绩,关键在于办学者具有创新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并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一、构建优良的育人环境

本着“建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创办现代化学校、输送跨世纪人才”的初衷,在建筑风格上努力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使孩子们置身其中就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其宏大的规模、亮丽的色彩、独特的风格令众多行家刮目相看。98年,浙江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明龙教授参观了我校以后,他作了这样的描绘和感叹:“你看,门厅两旁大台阶的对称,墙面色块的节奏,厅堂楼室的秩序,长廊与曲径的对比,教学区跟生活娱乐区的呼应,绿化带与

建筑群的均衡,校园东西南北中整体的和谐,几乎每个视觉都透出特有的美感。这是一个美的世界,它由一系列学童能够体味的美学概念铺砌而成。它将唤起孩子们在美中求善的欲念,它将启迪孩子们在美中求真的兴趣,它将使学生的创造力在美的沃土里成长。你再看,直刺苍穹的火箭钟塔引发的遐想,独具匠心的组合楼群引发的冥想,心旷神怡的屋顶花园引发的畅想,几乎每个形体点面都蕴藏着想象。” 的确如诗如画的校园,就是学生栖息诗意的家园。

每当夜幕降临,美丽的夜空下,宁静的校园里,草坪、花园、广场上的彩灯就会在绿化丛的掩映下,建筑群的衬托下,发出迷人的光芒,尤如群星闪烁,不禁使人想起这里升起的将是璀璨的希望之星,这里闪烁的是新台州的希望之光。难怪,中央教科委郝家杰硕士看了校园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我跑遍中国那么多名牌小学,这么漂亮、宏大的校园,还是第一次看到”。

二、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建一所好学校,离不开一批好教师。台州市实验小学从一开始就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常抓不懈。学校以实行双向聘任制,来保持教师队伍的先进性和稳定性。全校73名专任教师是从3000多名应聘教师中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大专及以上学历占 98%,80%的教师荣获过县、市、省和国家级各类荣誉。学校对教师每年聘任一次,每次均有2%——8%的流动性,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不断提高和相对稳定。2001年开始学校实行骨干教师年薪制,激发教师奋勇争先。近十年中,教师参加台州市及以上各类教育教学技能竞赛获奖者达上百多人次,其中台州市语文教学大比武一等奖,数学教学大比武一等奖,常识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青年教师书法竞赛一等奖,普通话演讲比赛一等奖等,都有我校教师。学校现有省级教坛新秀2名,台州市名师一名,台州市级教坛新秀和优秀教师13名„„

学校积极参与“师德行风”建设,加强师德修炼。以“拜名师、结对子、订规划”为突破口,以评选“爱心大使”为激励机制,在“重师德、讲奉献、树师表”上下功夫,形成具有“勤奋敬业、观念一流、善教能改、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台州市实验小学教师精神。博采众长,精益求精。在实施教师业务素质提升工程上,学校坚持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十年来,全校教师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的专题报告会、观摩课、研讨会、教研活动等达500

多人次。学校制订了鼓励教师学历进修的奖励政策,鼓励教师参加自考、函授等形式的学习,至今全校教师已有25%达到了本科学历。同时,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通过集体备课,主题教研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重视专业引领,有计划地邀请有关教育专家来校传经送宝,提高校本培训的效度。加强校际联谊,积极地为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展示的舞台。狠抓教师基本功,要求100%的教师基本功达标,每两年开展一次教师基本功大比武,努力实现一专多能。要求全体教师参加教改实验,边行边思,在研究中成长。十年来,《小学活动课程的实践与探索》等十多项课题被列为国家、省、市级重点或规划课题,并取得了“省人民政府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好成绩。正是有了这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紧紧吸引了全市各地的莘莘学子。

三、倡导大胆实践的探索精神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光求生存,不求发展,必然会被淘汰;只有放手改革、大胆实验,办出自己的特色来,才会有生命力。台州市实验小学自1996年创办开始,就把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实验作为办学宗旨。针对应试教育“忽视了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压抑了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弊端,提出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改革课程结构为核心,实施寄宿与走读混合编班具有个性化教育模式的改革总思路。

优化课程结构。台州市实验小学课程结构分四大板块:一是学科课程,按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足开好所有课程。二是活动课程,这是学校的校本特色课程。自96年开设,经过十年的实践证明,符合学生个性化教育,学生的个人志趣和特长在这里受到了进一步的尊重和充分发挥。三是生活课程,由生活指导老师实施。教学内容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等。教育内容在各年级段有所侧重。四是隐性课程,涵盖“校容、校风、校训、校规”的建设。以“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为理念,以创建绿色学校为抓手,发挥其育人功效,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倡导个性化教学风格。高举个性张扬的大旗,实现生命的课堂,快乐的课堂,这是实验小学教师不变地追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深入浅出的教学设计、亲切风趣的语言风格、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和爱如春风的人格魅力,契合着学生的心灵,激荡着学生的情怀,启迪着学生的智慧。“轻负担,高质量”这是社

会对我校一致的赞誉。十年来,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级各类竞赛活动,共有400多人次获奖。2003年毕业的学生吕如羽,在临近毕业时结集出版了《飞翔如羽》一书,以回报母校老师对她六年来的培养教育。学校为全市各初级中学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仅为省级以上各重点中学,如上海外国语学校、杭州外国语学校、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西城外国语学校„„,输送了吕如羽、徐燕妮、林新驰等36位学生。学校不求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但求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建立四人捆绑小组管理模式。学校单独设立了德育处,建立了四人捆绑小组。即由班主任牵头+课任老师+校中层领导+生活指导老师,共同管理一个班级,负责所在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学习方法指导等;共同填写每两周一次的家校联系本,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两周来的各方面表现。这种人人参与管理的模式,目的在于让老师能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才能,给以及时地辅导,同时也减轻了由班主任一人管理班级所带来的沉重压力。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著名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台州市实验小学面向全体学生,为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首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创办初期,校级领导在充分认识“素质结构”和“素质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改《学生成绩报告单》为《学生素质报告单》。把着眼点、落脚点放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上,在“全面呈现”上花力气下工夫。《学生素质报告单》内容包括品行鉴定项目、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奖惩情况、学业成绩、健康状况、班主任附言等。每一栏目由班主任依照学生的表现和其他教师的反馈,认真填写。许多学生在包含真、善、美的评语导向与激励下变得更加自信、乐观与积极向上。2002年,在实施新课程中,学校又将学生评价改为《学生成长手册》,着重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过程,力求体现了追求思想素质、知识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它强化了素质的整体性,育人的全面性,引导师生和家长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

四、开辟全面发展的活动渠道

学校把“开发智慧潜能、提高整体素质、让孩子健康成长”作为对社会最

真诚的承诺;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建体、学会创造”作为育人目标。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个体才能的平台。每年举办一次校园吉尼斯竞赛、校园田径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年级段书画大赛、语数联赛、英语演讲比赛、学生生活自理小能手比赛„„;连续五年和贫困山区——三联小学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不定期组织师生送教下乡、为贫困山区学生颁发“星星奖学金”,共捐资现金2万多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举办以“全体参与、展示自我、协作共进、享受快乐”为主题的大型艺术节活动;和美中教育与文化交流中心合作举办的UCE夏令营活动。在精彩纷呈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充分张扬,学生的创造力在这里得到尽情挥洒。五(4)班的王博文家长反馈说:“学校各种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自理自立能力,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培养创造力的环境,引导了‘创造力也能教’的教育理论,也让我感受到了素质教育真真实实在台州市实验小学。”„„

汗水和智慧铸就了辉煌。台州市实验小学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鼎立相助。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佩云、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原国家教委基教司副司长王文湛、副总督学郭福昌;省委副书记夏宝龙、省教育厅厅长候靖方等领导先后来校视察,并对我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给以了充分的肯定。每年“六一”节,市委、市府等四套班子领导都相继来校慰问,他们对学校所取得的成绩作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钱江电视台《今日浙江》影视栏组专程来校采访,报道了学校的素质教育实施状况;中国《儿童文学信息》报对台州市实验小学的素质教育作了专版报道;国务院新闻办“中国黄河电视台”,在美国SCOLA卫星电视网播放了我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交往的专题片《在台州的日子》;《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台州日报》《台州晚报》等对我校的办学成绩作了多次报道。05年,学校跻身于全国先进民办学校行列,台州市实验小学以骄人的业绩回报着台州人民对她的厚爱。

目前,台州市实验小学正朝着《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的宏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学校强调以精细的管理造就教育精品,做到行政管理精雕细刻、教育教学精耕细作、学生管理精心细致、财务管理精打细算、全面质量精益求精。在管理中,突出对教育过程的评价,把学校软件建设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注重学校的教师队伍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进一步发挥党、团、工会等组织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力求更上一层楼。

台州市实验小学——一所在市中心区的特色学校,一颗台州教坛明珠,满载荣光与希望在台州璀璨的夜空中明亮地升起!

第三篇:10年,我在变化中走过

10年,我在变化中走过

从2002年的十六大到即将在今年11月8日召开的十八大,经历了10年时间。1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10年,我们见证着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年,我们经历着新课程改革的迷茫和困惑,也感受着课改带来的缕缕春风,收获着课改的喜悦和成功;10年,山区教育逐步得到了政府、教育部门的重视,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10年,我已步入了中老年教师的行列,脸上写满了沧桑,皱纹爬上了额头,白发依稀可见;10年,变化太多,唯有一腔赤诚在心间。

“补课”时代一去不返

10年前,当课改的春风吹来,我懵懵懂懂地涌进了新课改的行列,拿着新版教材,看着花花绿绿的例图,欣喜若狂。“情境教学法”、“数学生活化”等新课改理念几乎在每节课中都得到体现。但处于试验结段的我同样抵不住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观。每天除了上课,还要想方设法挤时间为学生补课。比如,每天下午12点半到1点半这段时间语、数教师争着给学生补课或面批作业等,周末双休日更是教师给学生补课的好时机。记得那几年,我们从没休过周六,这天成了教师自发上课的时间。星期天补课没有报酬,但老师们毫无怨言。在“成绩唯我”的那几年里,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确掌握得非常扎实,有的班级期末统考成绩平均分竟达到99分之多。如今,一学期只准组织一次考试,成绩不再是评价教师的唯一方法,应试教育逐步被素质教育所替代。学生不仅可以照课表上足上齐各门课程,还额外增加了1小时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学生有了体育锻炼和个人特长培养的时间了。“补课”成了禁令,老师们把提高课堂效率的功夫下在了课前备课设计和课堂教学技巧上。

“钢板刻字”成为过去

2004年前,我们所有的单元试卷和期末复习试卷都是教师自己用钢板刻,至今还记得在蜡质上刻字那握铁笔的手指被捏瘪的情景,也忘不了油印试卷后,弄得满手墨汁,只有“洋油”才能洗掉的尴尬。一晃几年,我们的钢板、铁笔不见了,复印机、一体机出现了,我们终于告别了钢板刻字的时代。近两年,省教育现代化创建,学生电脑、教师笔记本、网络多媒体普及每一所校园中,我们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走进了现代信息时代。还记得前几年我们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教师要想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就得排队等候。如今,班班有了多媒体设备,每个教师都备配了笔记本电脑,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现代化教具上课。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查找网络资料、网上学习带来了便利,农村偏远地区的教师、学生享受到了现代教育资源,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别。

和“邮电局”渐行渐远

10年前当课改来临时,我也开始了“写稿”之旅。当然,多是写点辅导类小稿子。那时,没有网络,我只能找到学校仅有的小学生数学报和几份教育报刊的地址,在稿纸上工工整整地写好稿子后,再到邮局寄稿,邮局也就成了我的常到之地。2004年我们学校有了学生机房,我好奇地走进了网络世界,在网上,我神奇地发现小学生数学报还有邮箱,试着把电子稿发过去,没想到没几天就发表了出来。从此,我告别了邮局,开始了网络邮箱投稿,如今,很多杂志设置了“在线投稿”平台,在这里能及时查看编辑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稿的状态。信息时代,让我们走进了虚拟却又真实的另一个世界。

网络的兴起,现代技术的发展对我们农村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传统的教研活动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教师成长的需要,我们开始了网络教研,在网上听名师的示范课,在群中讨论教育教学方法,在论坛中进行教研沙龙,接受专家引领,在博客中书写自己的得失。我们不再满足只写几篇小稿发表,课题成了我们现在的研究热„„

仅仅几年的时间,蜗居在山村里的“土教师”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当年的“井底之蛙”重新看到了希望。

县委书记到我家

2008年教师节来临之际,县委书记王加培专程来黑林到我家慰问,王书记问寒问暖让我深受感动。当他看到我家居住房间很简陋,看到我们山区教师条件较差时,王书记感慨地说,山区教师为教育付出了很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表态,一定在一年内解决山区教师的住房问题,给山区教师增加山区补助。当时,我们以为领导只是说说,至于什么时候能实现只是一个梦想而已。没想到第二年一开春,我们的30户教师宿舍楼就动工实施了,2010年暑假我家就搬进了“样板房”。看到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别提有多高兴了。2010年教师节王加培书记再次来我家慰问,给我送来了慰问金,亲切地询问我对住房满不满意,工作和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还能说什么呢,领导对我们山区教育的重视、对山区教师的关怀,让我们感觉心里暖暖的。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山区的父老乡亲,才能不负领导的重望。

我们住上了暖心房

2010年11月,我们30户住家全部搬进了教师公寓,100平三室一厅的楼房住着格外舒心。30多平的汽车库用起来特方便,小区配了专职务业管理员、安装了防盗摄像头,保障了我们的生活安全。我最满意的是主卧室里那大大的漂窗,我们不仅可以在窗台上养花种草,充足的阳光还能直射到床上,在床上晒太阳,享受阳光的沐浴,这是最幸福的事了。想当年,我们住的房子是两小间瓦房,一到阴天下雨,我们做饭都没地方去。大前年暑假雨水大,有一天夜里水冲进我们房间,淹没了一尺多深,我们只得站在床上躲水,床成了临时避难的小船。短短两年,我们由瓦房变成了楼房,我们由床上躲水变成了床上晒太阳。住进新房,冬不怕冷,夏不怕热,一年四季心暖如春。

我在变化中成长

十年前,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小学教师,只讲奉献,不图回报,一门心思教好学生。那些年,我所带的班级成绩基本每年都是全镇第一,在县里的两次抽考中,我班的成绩,也都名列前五名,那时我以教学成绩好为自豪。十年后的我,紧跟课改步伐,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何激活学生思维,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我希望学生能够成绩与能力同步发展。十年前,我只有两篇论文在县级获奖,十年后,我有三十多篇文章发表;十年前,只有本镇的教师认识我,十年后,我们全县的教师几乎都认识了我;十年前,我只面对学生讲课,十年后,我可以面对数百名教师作报告、讲座;十年前,我只是镇里的骨干教师,十年后,我成了县名师、市骨干教师、省爱生模范;十年前,我只关心自己班的学生,十年后,我能配合学校做关爱学生的系列活动;十年前,我只为自己的教科研成绩喜悦,十年后,我更希望黑林小学的教科研工作出成效„„

十年,我在变化中走来,在变化中成长。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音符,下一个十年又能奏出怎样的一段乐章,我遐想万分„„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柏纪荣

第四篇:我与企业共同走过这十年

我与企业共同走过这十年

各位领导、同事们、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我叫王遥,来自云南大丽项目部,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与企业共同走过这十年》,主要讲述我们大丽项目部的一位老员工从2001年开始就跟随公司工程建设走南闯北,见证公司的辉煌变迁史,伴随着公司的逐步状大,见证了许多公司人如何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价值观,推动着公司一直走向辉煌。由于他本人因工作原因不能参加本次演讲,我来代表他进行演讲。

我是2001年来到公司的昆石高速阳宗隧道项目部办公室工作,在那工作的两年中,我用相机记载着许多公司人那种敬业精神和崇高品质,那一幅幅现在还清晰的照片讲述着当时不平静的施工场面。2002年的4月12日,阳宗隧道掘进到750米,一个巨大的溶洞出现了,它就在掌子面的上方,一个很小的洞口里面却是有80平方的大大溶洞,在我摄像机里看到是,不时的从洞口滚落出巨石,当时在场的许多人只能看着巨石的滚落,神情紧张,现场也只有巨石滚落的声音,但当时的项目经理徐冬青、书记吴卫东的眼神里没有紧张却是思索着如何快速处理,不至于发生更大的险情,在巨石滚落暂停的间隙,仍有零星的碎石和泥土塌落的情况下,我们看到项目经理徐冬青、书记吴卫东、工程部长张镇国从狭小的洞口,冒着危险进洞查看溶洞情况,并立即组织风枪班的职工向洞身喷射混凝土,初步稳住下落的泥土和碎石。就在仍有风险的现场,几位工程领导和当时代班的刘继鹏等商讨解决的技术方案,很快搭108管稳固,打管鹏注浆的方案就获得全体通过,并立即得到实施,在处理这件事情的24小时里,几位领导没有合眼,没有离开过掌子面,一面指挥抢险,一面观察险情做出判断,直到险情全部排除。从这张画面,我们看到了他们在困难面前坚毅的神采,这也是我们当今的职工所追求的毅志。在阳宗隧道洞口的连接带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连接曲线符合设计要求,工程部长张镇国带着杨勤利等技术员,现场精确测量,回来画图,为了一个曲线点,他们从现场到图纸再到现场、图纸,整整花了两天的功夫才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他们追求的是什么,是精品,也是人品。这两张照片是我们公司人精品、人品同在的很好的诠释。他们的工作作风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直被传承下来,成为我们公司现在的价值观。阳宗隧道最终获得了鲁班奖,这也是对我们公司人人格的丰厚回报。当时的项目经理就是我们现在的公司董事长徐冬青,书记就是我们现在的公司副总经理吴卫东,总工程师就是我们公司的副总工程师吴太华,工程部长就是我们现在的总经理助理张镇国等。

2003年,我参与了公司的庆元二级公路的施工,公司由中铁建国内工程部变身为中铁工程有限公司桥隧处,公司吸收了一部分学校毕业的学生,补充了新鲜血液。涌现出邓先峰、解维建、魏东等技术全面,俱有创新精神的新生代职工。

2007年,我来到了重庆,参与渝隧高速公路的施工,我负责全部七公里的征地拆迁,项目经理是现在的公司副总经理施德旭。在2008年8月份路基验交的一个月时间里,公司人的吃苦耐劳、追求精品的创业精神再一次向前延伸。指挥部要求我们必须在一个月内把路基验交完毕,当时的情况是,前有老百姓阻路,后有重庆四十度高温考验,每天天未亮,项目经理施德旭还有李猛、冯鹏、王肃良等和项目部职工一道就出发来到工地,测量、试验、机械全部上,一百米一百米的往前验交。在那段时间里,衣服没有干过,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5小时,天还在黑的时候,我们已经在现场施工了,天还在黑时候,我们还在工地没有回来。指挥部的张泽副总在领我们会见重庆政府官员的时候,指着我们说:“你看他们像从非洲回来的,多憔悴,他们是全线第一个完成全部路基验交的单位,所有的工程都一次性验收合格,他们是用心在做工程,他们的人品和精品都会留在这条渝遂路上,镌刻在重庆人民的心中”。业主的一番评语代表我们公司人在追求精品、人品、诚信方面得到的最好的答案。

2009年,对我们公司人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它经历了两次践行企业价值观的重大事件,一是迎接建国六十周年京承高速的通车;另一件是由中铁建组织的广州新客站万人施工抢工期大会战。这两件重大事件均由我们公司董事长徐冬青亲自坐镇指挥。京承项目部要在10个月的有限时间内完成1.8个亿的施工产值,才能确保10月1号前通车,完成向国庆60周年的献礼。那段时间里,董事长带领项目部一班人奋战在施工一线,并举全公司之力全力支持京承的建设,公司的各部门负责人放下手头的工作,响应公司的号召,聚集在京承参与施工,在这里没有职工、干部之分,没有时间、空间概念,只有的抢工期、建精品、保安全的意识充溢着,当北京市长郭金龙的手握在公司董事长徐冬青的手上时,公司人践行价值观、提升软实力的努力都有了结果。12月份,广州新客站工期告急,董事长徐冬青、副总经理刘治宝、工会主席陈平,还有倪振利等坚决响应总公司的号召,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先后从京承、京津调集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300多人,轻装机动来到广州新客站参与由总公司组织的抢工期大会战,在总公司刘汝臣、张蕃奇等领导的亲自指挥下,我们公司领导的靠前指挥,奋战在一线,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两幅挂孔梁的施工,取得了挂孔梁施工的全面胜利,并被总公司载入史册。项目部的李帅同志还被党支部火线吸收入党。

在公司的十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十年,我把青春献给了企业,企业也给予我践行价值观的平台,我亲眼目睹了公司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辉煌变迁,见证了公司人的敬业精神和奋斗历史,见证着鲁班奖、国家优质奖在我们公司人手中熠熠闪光。对我来说,我与公司一起走过了十年,十年无悔,无悔十年。

大丽项目部

二0一0年七月二十日

第五篇:三年大变化十年大跨越

三年大变化十年大跨越——《关于促进阳江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摘要

【关键词】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发挥我市区位、资源和后发优势,对接珠三角、联动大粤西、辐射大西南、衔接泛北部湾,加快“全省双转移示范基地、沿海临港工业基地、中国刀剪产业基地、国际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环珠三角现代农业基地和广东宜居创业滨海新城”的建设步伐,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关键词】发展目标

努力实现“三年大变化,十年大跨越”。到2012年,全市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改善,现代产业有较大发展,宜居城乡建设有较大变化,民生社会事业有较大进步,地区形象有较大提升。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2000元(折合4600美元),年均增长11.5%。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000亿元,年均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达70000元(折合10000美元),年均增长11.5%。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城乡一体、生态文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广东新能源基地

加快推进阳江核电建设,争取6台机组在2017年前全部投入商业运行;争取省支持阳江建设核工业园;继续跟进大唐国际粤西电力能源项目,争取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推进广东华厦阳西电厂建设,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力促南方电网公司尽快启动阳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支持鼓励小水电实施兼并重组。

大力发展临港工业

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机械装备、食品加工、合金材料、海洋生物等临港工业。推进高新区化工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精细化工等产业。加快推进阳西丰头船舶修造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嘉吉粮油二期工程建设,打造粤西粮油加工业基地。

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

加快国家刀剪及日用金属工具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打造中国刀剪产业基地。以汽车轴承、汽车空调设备、各类水泵、电梯设备等主要机电产品发展为重点,推动机电企业做强做大。以阳春海螺水泥、华润水泥为重点,扩大水泥生产能力。提升纺织服装业,振兴阳江服装。

打造现代滨海旅游胜地

继续抓好海陵岛旅游环境整治工作,加快建设一批精品景区景点和五星级酒店,把海陵岛打造成为国际旅游休闲岛。以“南海Ⅰ号”发掘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成开馆为契机,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旅游环境,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

加快推动阳江区域性保税物流中心、成品油、天然气仓储批发中心、粤西建筑材料物流中心、卷烟配送中心等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运输、仓储、货物装卸、中转、配送、加工、代理等物流业务。加快建设粤西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阳江刀剪五金商贸城。

打造环珠三角现代农业基地

打造珠三角及港澳地区“菜篮子”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现代物流基地和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建成环珠三角及广东省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建成若干个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国家级海洋渔业基地,重点抓好远洋捕捞、近海养殖、海产品深加工。【关键词】基础设施

做好与珠三角交通对接

加快云阳高速阳阳段建设,争取2010年开工建设阳云高速公路阳春至云浮段和沿海高速铁路阳江段,规划建设阳江海陵湾大桥,努力推动江门至阳江城际轨道交通尽快建设。加快阳江港开发建设,到2012年,建成7个以上5-10万吨级的多功能码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500万吨。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高起点、大规模建设省示范性转移园区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并以此为引领,全面加快其他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做好园区的发展规划,加快工业园区的土地征用工作,为项目进园预留充足的空间。科学规划布局园区主导产业,每个园区突出发展1-2个主导产业。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和农田灌渠的改造,重点推进万亩以上海堤达标加固工程建设。继续实施漠阳江及各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工程。继续抓好渔港建设,推进东平、溪头等渔港升级改造。加大田林路综合治理力度,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完善农村电网改造。

【关键词】发展活力 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合作

主动融入珠三角,谋划一批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争取纳入国家或省的盘子。加强与珠三角各市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促进珠三角产业向我市转移。输送农村劳动力到珠三角和本地园区就业。

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加强同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省属企业以及知名民营企业的联系,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财税贡献大的项目和企业。实行大项目招商领导负责制,全程跟进,一抓到底。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招商人员管理和激励机制。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通过创建“阳江刀剪”国际出口区域品牌的示范带动,催生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出口名牌。引导、组织相关企业广泛参与各类国际经贸交流、产品展示及交易活动,推进我市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做大做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创建自主品牌。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实施“回归工程”,鼓励海内外的阳江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

促进城乡消费持续增长

培育教育、文化、体育健身、娱乐休闲、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提高中心城区、城南新区等核心商圈的经营档次,引进国内外一流品牌入驻。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连锁超市、大卖场、专营店、购物中心等现代商贸业态。

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巩固以大部制为重点的政府机构改革成果,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县域行政体制综合改革,发展壮大县域经济。2012年前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

【关键词】宜居城乡 加强城乡规划管理

完善阳江市城市总体规划、海陵岛总体规划和高新区总体规划的修编。抓好城南新区、长洲岛、金朗岛和银岭工业项目用地等分区规划及城南新区、三江岛等控规的编制和完善,推进县(市)、镇、中心村总体规划修编,做到全市城乡规划全覆盖。全力提高城市化水平

以建设宜居创业滨海新城为目标,推进“一主(阳江市江城区、阳东县城)三副(海陵岛、阳春市区、阳西县城)”的城市体系建设。到2012年,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65平方公里以上,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54.2万人以上,全市城市化率达55%以上。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生态环境、卫生保健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认真抓好农村环境建设,到2012年,全市村庄规划编制率力争达到70%;推动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整治村容村貌,完善村民自治。

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加强漠阳江、那龙河、大河水库等生态敏感区保护。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工程配套设施,到2012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力争达到65%。到2012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力争达到75%。到2012年,市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建立以生态公益林为主体的绿色生态屏障。

【关键词】社会事业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建立健全人口与计生工作机制,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以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为抓手,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整治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人口素质,到2012年,各县(市、区)人口计生工作均达到一类管理水平。

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

到2010年阳江市第一中学和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成招生,到2011年各县(市、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推进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机构建设和研发投入,加大对独立建立研发机构企业支持力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挖掘和开发阳江特色历史民俗文化资源。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推进贫困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完成泥砖危房改造任务。统筹好城乡各类群体劳动者的就业。加强城乡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发展残疾人事业。用3年时间完成38个镇卫生院、10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批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参合率巩固在98%以上。

着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涉枪、涉爆、黑恶势力等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狠抓重点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提高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着重解决征地拆迁和退役军人、转产转业渔民、水库移民的就业、医保等热点难点问题。

【关键词】扶持政策

用好省的扶持政策,深刻学习领会省委、省政府《意见》精神,切实把省的各项扶持政策转化为阳江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强与省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衔接,提高工作执行能力、协调能力,确保省的扶持政策在我市落到实处。用“大视野、大策划、大政策、大干劲”做好各方面工作,争取省对我市振兴发展的更大支持。

【关键词】组织领导

坚持德才兼备原则,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培养、引进和使用好阳江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经济和技术人才。坚持重视基层干部的导向,鼓励和引导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加强部门协作,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监督、考核措施,强化工作问责,推动工作落实。整理/梁宗具

访谈:十年,我在变化地走过[共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