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用批注法赏读现代诗的教学尝试
编辑:红尘浅笑 识别码:24-1063279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10 15:10: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用批注法赏读现代诗的教学尝试

用批注法赏读现代诗的教学尝试

【主题背景】

以往对于现代诗教学,我一般是采用这样的程序来操作——作者简介、字词疏通、背景链接、朗读品味、技法总结、同类拓展。但教学后,发现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从非常浓厚渐趋淡漠,我陡然惊觉,反思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流程可能会阻滞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因为欣赏一首诗歌,必然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及作品的时代背景;要分析内容、领悟主旨;要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语言;要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内容如何让学生落实呢?我在苦恼,我在反思。

今年十月份一堂用“批注法”教学散文的公开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是:“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我豁然开朗,诗歌与散文一样同是文学作品,也可以尝试着用批注法去赏读诗歌。

于是我深入了解、研究学生学习现代诗的情况,采用批注式教学手段,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评点、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初读感知整体——赏读探究范例——精读评点交流——美读提炼随笔为教学流程,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阅读,用灵敏的心灵潜心感悟,用驿动的心积极思考,用灵动的文字自由表达,最大程度的实现了教学目标。【案例描述】

片断一:欣赏范例,递出抓手

此课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已经解读了诗题和诗歌的内容,我便开始引出古人的评点范例。

师:评点是读书时常用的方法。唐宋以后,诗文评点即趋兴盛,明清以来的小说和戏曲批评中亦数见不鲜。如脂砚斋批注《红梦楼》,金圣叹批注《水浒传》,毛宗岗批注《三国演义》等,其中很多批注一语中的,见解独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王国维曾在著名的《人间词话》中这样评点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种抓住词语进行评点的方法,我们姑且名其曰“斟词酌句法”。

师:我们已经阅读了《杨修之死》,著名评论家毛宗岗是这样评点曹操梦中杀人一段的:“假梦、假睡、假问、假哭,一片是假。”。

生:这里一连用了五个“假”字,形象贴切的指出了曹操言行的狡诈。

师:是啊,看似真诚的行为却源自狡诈的内心,真是值得推敲的矛盾呀。这叫“矛盾推敲法”。

师:脂胭斋这样评点《红楼梦》中“探春”这一人物形象:“敏”

生:只用一个“敏”字就将探春的个性概括出来,非常准确。

师:这叫“归纳概括法”。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读金圣叹评《水浒传》的文字,也请你们评评这段文字的精彩处。

(生读“《水浒传》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性,李逵粗卤是蛮横,武松粗卤尚豪杰,不受羁拘,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处说,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

生:实在叫绝!金圣叹将个性同是粗卤的六个人进行比较,指出了他们同中之异。

师:这种评点方法叫“同类比较法”。(有许多学生接嘴,看样子都能概括得出来。)

师:(总结)学以致用,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评点现代诗《我用残损的手掌》。

师:(进一步启发)欣赏一首现代诗,你们说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批注呢?

生:可以从诗句表达的感情来批注。生:也可以从修辞方法的选用来批注。

生:老师,你以前不是说读诗要抓住意象吗,可以批注意象呀!

生:还有那些象征、对比„„(学生有些语塞)

师:(引导并小结)这是从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角度来欣赏。刚才同学们谈的较全面,从大的角度来看,可以从诗歌表达的

内在情感、表达的艺术手法(特别是语言的技巧)、蕴含的哲理寓意来评点诗歌。下面我发下评点的表格,同学们可以抓一字一句或一组诗句自主评点,可以借鉴名家的评点方法。

片断二:自主评点,绽放精彩

(教师发下评点表格,左列印有诗句,右列留白待生评点,请生自主选择三句评点。为降低评点难度,师先示范评点。)

师:如诗句“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从表达的艺术手法角度可以这样评点: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象征,用“广大的土地”象征整个中国。从情感角度可这样评点: “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写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是诗人一颗“赤诚的忠心”的物化,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所产生的种种感觉,其实是发自诗人内心的爱与恨,愁苦与希望。也可从一字一词来评点。如“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可以这样评点:“灰烬”“血”“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主评点,切入的角度可小可大,但评点的力度尽量深入到诗人的情感、诗歌的主旨中。

(生拿到评点表格后,全场静悄悄,或蹙眉苦思于心,或默默吟诵于口,或涂涂改改于纸。)

(教师全场巡视,适当指点。十五分钟后,大部分学生都作了评点。下面是全班交流时的几个片断描述。)

生1:(用男生特有的低沉的声音朗读)“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诗人由祖国残缺的土地联想到昔日家乡的美好,浓浓的哀愁蕴于其中,回到现实,荇藻和微凉的水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对侵略者的愤慨油然而生。

生2:此处不仅仅表达愤慨之情,诗人用“繁花”“锦幛”“芬芳”来表现家乡的美好、祖国的美好,可现在是“微凉”,诗人以回忆中的美好景象反衬了现实中国土沦丧的悲凉。

师:通过沦陷区今昔矛盾推敲,评点对比,领悟情感,好!其他同学还能再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评点吗?

生3:“该”字表明了作者不敢确定,他的家乡已经被蹂躏得连他也不认得,可见祖国已经被日本践踏得不成样子。“微凉”一词写出了水的冷,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家国遭到侵略的

沉痛心情。

师:三位同学结合诗句的内容,斟词酌句,矛盾推敲,评点出对比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并理解了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很有见地。“对比”这种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体现,请也是从这一角度评点的同学来谈谈。

(生沉默片刻)

生4: 长白山雪峰的“冷”,黄河的“水夹泥沙”,江南水田里生长的“蓬蒿”,岭南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给人的感觉有些凄凉有些阴暗。那“辽远的一角”,却是“温暖”“明朗”“蓬勃生春”,让人觉得很振奋,很有希望,也有对比吧。

师:有道理。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将祖国的辽阔土地受到侵略践踏和“辽远的一角”的生机和光明作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寄托深情。有没有从其他角度评点这句诗的,请交流一下对这两处诗句的评点,并用朗读把感悟读出来。

生5:(深情诵读)“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作者以从北到南的顺序,较具体的想象描写沦陷区凄凉的景象,“彻骨”的雪峰、夹着泥沙的水、蓬蒿与寂寞憔悴的荔枝花、苦水,所选取的意象是消极、冷色调的,呈现了一副荒凉破落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沦陷国土的苦楚心寒的情绪。

师(赞赏):聪明!善于从诗歌独有的意象入手欣赏,归纳概括沦陷区的特点,还能借鉴课后“研讨和练习”中的相关资料,斟词酌句,作出专业化的评点。

生6:诗人的“手掌”由北向南,抚过大片国土,这种“摸索”顺序正是随着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的路线而来,可以想象,日本铁蹄一路横扫,一片火光冲天,人的惨叫声伴随枪声响起,生命的尊严被残忍的践踏,所过之地,一片废墟,无限的悲凉和伤痛顺之蔓延开去。

师:通过联想想象取感知诗人的情感,很好。你就按你的理解把这几句诗朗读一遍。

(生读)

师(欣然):很好。善于抓住诗人选择的意象,体会诗人在其中寄予的情感。通过同学们的评点,读出了诗人借助忧郁的、冷色调的词语所表达的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说的感情。

请全体男生再一次用低沉、愁苦而悲愤的情绪朗读这几句诗。

(生动情朗读)

生7:我来评点下一句,我先读,(用稍显明快的节奏朗读)“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这些暖色调的词语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未来命运寄予的一种希望,体现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

生8:(深情朗读)“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诗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辽远的一角”的解放区比作恋人的柔发,给人亲近温馨的感受;再比作“婴孩手中乳”则给人备受庇护的感觉。作者用残损的手掌轻抚明朗、温暖的解放区,看出了作者对其寄予强烈的希望和爱,因为只有在解放区才能找到精神的慰藉。

师:斟酌句子所用修辞方法的效果,好。(补充)这是诗中第二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掌”字样,再次强调。因爱国而受到敌人迫害的“我”,在这块“温暖明朗”的土地上找到了安慰。“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意象用得恰如其分,唤起了人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

师:(及时肯定)刚才几位同学对诗句的评点有两点很值得赞扬,一是他们从语言角度深入评点,斟词酌句,善于抓一些起修饰作用的关键词,从这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入手,情感体味得也很深刻;二是紧扣修辞手法的运用,联想想象,品析意象的深层内涵,走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还有同学进行评点的吗?来交流一下。

生9:“那里是太阳,是春”这句诗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

生10:“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新生活。

师: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体会一下,想象一下,在电网的围绕之下,挂着日本人的太阳旗,电视上我们也看过“中国人和狗不准入内”的牌子,只有在解放区,才可以不用这样的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请继续评点。

生11:(用他独有的高亢的声调朗读)“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当时诗人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他无法亲历战

场,所以只能想象着用“全部的力量”“摸索”这中国的版图,“全部的力量”写出了诗人愿用自己的一切来拯救苦难中的祖国,一个“贴”字,表现了诗人对解放区的热切的信任和希望。

师:的确,这首诗全靠诗人用想像来完成。诗人身在牢狱,用心灵的手掌抚摸着祖国大地,抒发深沉的爱国情感,可以说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给我们奇妙的感受,应该学习这种大胆的想像。

片断三:随笔整合,加深感悟

在全班交流评点文字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评点的文字加以整合延伸,可从诗歌的情感性、思想性、艺术性中任选一个方面入手,可由一字引发,可就一句深入,也可选一组诗句重点切入,也可全文评悟,用随笔的方式加以表达。这里作为作业来完成。【问题讨论】

1、批注式阅读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以问题研究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研究的专题,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我们要关注的问题: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批注的方法有效地欣赏诗歌?

2、教师在确立评点要求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分析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对发言者应用心捕捉其闪光点,并应运用课堂机智,筛选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鲜活的课程资源,来建构的生动情境促进学习者进一步学习。只有有效利用好生成性教学资源,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姿多彩。因此,这里就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利用好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与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

3、以点促读,以评促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形成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摆脱语文教学,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束缚,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动脑思索,动手实践。由此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整合课堂上的点滴评点点滴理解,使阅读理解达到阅读感悟的境界,使外在的文字信息内化为学生的能力素养?

【反思研究】

一、构筑批注平台,点拨批注思路

认识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构筑自主批注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进入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使学生拥有和体验学习主体的尊严,享受探索的快乐,建立起自信和进一步对话的愿望。在交流评点结果的过程中,师生也能体验到一种心灵的自由与丰富,生命的创造与鲜活。

为了让学生形成自主评点的氛围,在课堂上我逐步构筑了四个平台。

(一)通过范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使学生有“米”可“煮”。

(二)共同探讨古人评点范例,探究评点方法,使学生有法可依。本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鼓励学生进行自己感悟和学会质疑,抓住诗歌重点或有价值的字词句及片断进行体验,发表自己的感想,促进阅读的深入推进,提升诗歌欣赏的水平与质量。因此便以古人评点为范例,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出可资运用地几种方法:斟词酌句、矛盾推敲、归纳概括、同类比较、联想想象、互文解读,使学生有法可依。

(三)评点伊始,教师先示范从多个角度评点一两句诗,使学生有章可循。其实评点课文的笔法与视点是千姿百态,其章法大致又二,一是粗笔评点,如:文章内容、选材特点、文中线索、过渡照应、人物风貌、作者手法、文章寓意等。二是细笔评点,如:炼字炼句、修辞手法、人物性格、景情关系、句段作用、文段技法等。在学生评点之前教师先作示范,一方面让学生明确评点方法是如何运用的,另一方面也发散学生思维,让生明白可圈可点的许多角度,使生有章可循,自然就不怕无处着手了。

(四)在自主阅读批注过程中,充分地展开合作。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同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汲取别人的见解,以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加的完善、具体;也可以从他人的表达中发现独特之处,使自己的批注更加的深入,切磋互进。教师可有重点地参与“薄弱小组”活动,并相机点拨、调整学生思路,使讨论朝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延伸。

二、捕捉有效批注,绽放教学精彩。

评点式教学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美国雷尼富勒所说:“如果我们固执地透过唯一一片滤色镜去观察智慧的彩虹,那么,许多头脑将会被误认为缺乏光彩。”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维,真正实现“我的评点”,使学生的评点少了许多限制,灵活自如,精彩纷呈。

但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能力的内在性,要注意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控制,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的预设,在课堂教学中闪现灵感,促进课堂教学资源的积极生成。理想的境界,是学生和老师在自然而然的交流中互相促进,同时,教师又不知不觉地引领着学生。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敏锐地发现学生评点中和文本重点以及教师教学意图地结合点和临界点!

三、点评衍化成文,强化赏读能力

学生在初步学会评点后,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强化有效点评,以提高点评的质量。训练提高的过程要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规律,严格把握“量”和“度”,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有所收效,逐渐形成能力,养成习惯,才会使点评法在阅读教学中施之有益,行之有效。因此,在课堂上自主评点后,我要求学生课后任选一个角度写随笔,将课堂上零星点滴的感悟汇成文段。

四、强化自身积累,点化胸有成竹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教师的深厚底蕴是进行评点式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学生是开展阅读批注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究文本的价值,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品读文本,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感悟和评价等。那么,如何唤醒学生的这种主动性呢?这就需要教师能对此进行有效地指导,以一种轻松、愉快、从容、洒脱的心态学习,解放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心灵从“金笼”飞向“林间”,才能真正步入文学的神圣殿堂和自由王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提高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①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选自《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湖南人民出版社

②对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李方 ③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 ④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第二篇:阅读批注法

批注式阅读法在初中语文教学

中的应用

沈 娴

摘要:

批注式阅读法对于学生积累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批注式阅读法在教学中应广为应用。首先,在批注前需要向学生明确批注的符号、如何做文字批注、批注的对象。其次,批注的方法有:问题式批注、感悟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补充式批注。再次,批注时需要注意对文本有一定的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应采用不同的批注方法,批注要写自己真实的体会最好能联系生活实际。

关键词:

问题式批注、感悟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补充式批注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阅读时必须记笔记作批注,才能积累知识。早在唐代,就有了诗文的评点,后来又出现了小说评点。张竹坡、金圣叹、李卓吾、毛宗岗父子以及脂砚斋等才子在明清时代大规模地评点小说,并且创下一门学派,留下千古妙语,珠玑灿烂,魅力四射,以至文坛上出现了无书不评的蔚然奇观。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是一部读书笔记式的作品。南宋儒家学者朱熹也有自己的读书治学的经验,即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这“手到”就是指读书需作批注。我中学时的语文老师就用了三年的时间不遗余力地培养我们养成这种习惯。直到现在我成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也在努力地培养我的学生。事实证明这 种方法对于积累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极有好处。教语文不仅在于带学生走入文本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更在于教会学生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唯有如此才能使语文能力得到真正地延伸。在此,我结合了自己的一些体会以及学习了胡德君老师所写的《批注式阅读方法摭谈》谈谈批注式阅读的方式以及作批注时要注意的事项等问题。

一、批注前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所谓“批注式阅读”,就是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感、所想。

1、批注的符号:

波浪线“~~~”或直线“——”。画在文章重要的语句下面,以便加深记忆、理解。圈点“〇〇〇”,标在文童的重点词或优美词语下面。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感叹号“!”用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2、文字批注 :

文字批注比较的自由,力求简洁明了,一般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即可。根据批注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简单地分为眉批、旁批、夹批、脚批等。眉批是为疑难问题的提出与理解,旁批主要批内容概括和写作特点方面,夹批为重点字词的理解与语境含义等,脚批为对思想内容的评价和想象拓展等.3、批注的对象: 文章的内容、段落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等。

二、批注的几种方式

1、问题式批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不理解或质疑的地方批注出来。可以是字词,也可以是对文本内容、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方面。例如:初中课本重要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东方朔”是何许人也?“确凿”是什么意思?鲁迅的先生为什么不肯回答“怪哉”虫的问题?又如萧红的《祖父和我》,为什么孩童时代的萧红会觉得和祖父在一起时的感觉是自由而轻松的?她的父母呢?正所谓“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带着问题读书才能真正走入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

2、感悟式批注:有疑才会有所思,有思才会有所悟。将阅读之时的心得体会、感悟随时记录下来,不仅是一种情感的碰撞,也是一种思想的律动、更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有同学在学习了《两小儿辩日》之后,对于孔子的“不能决也”写下这样的批注:“孔子是真正的君子,直面嘲笑不说假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不仅让我联想起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些伟人也是如此,周恩来、毛泽东无不谦逊谨慎。看来说真话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3、联想式批注:联想式批注一般基于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展开的。合理的联想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整合。如有同学在《凡 卡》一文最后一节: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梦见暖炕。爷爷。旁边作了一个批注:“苦难的孩子,万恶的社会!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小凡卡有着同样的悲惨命运。”我为我能生长在这样的好社会感到庆幸,我应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努力学习不浪费生命。由此可见,学生对学习做到了触类旁通,情感目标也得以实现。

4、补充式批注:这种阅读方法就是学生对文本的某部分情节、人物的命运、故事的结局进行补充或续写。它可以仿照作者的写作手法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合理地想象。此法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加深对文本主旨的认识。如《凡卡》的结尾是一个梦,学生作了这样的续写:凡卡被一记重重的闷棍打醒,老板声嘶力竭地责骂他浪费笔墨不好好干活。可怜的孩子蜷缩一旁瑟瑟发抖。老板娘冲了过来又是一记耳光。凡卡在每天的希望中等待,一天又一天,爷爷始终没有出现,凡卡终于绝望了,在这样的社会里,穷人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他的愿望犹如一场梦,梦醒之后痛苦仍在继续。

三、批注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批注必须基于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只有熟悉了文本,才能找出课文重点句段和精彩之处,才能有所感悟,有所联想。其次,不同类型的文章应采用不同的批注方法。在学习写人的文章时,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语言进行批注,把重点句子画下来,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去体会人物的品质及特点,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不会跑题。就拿张海迪的《口哨》来说,“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和小鸟一样唱歌啊!”可作这 样的批注:海迪的话让人感受到她是多么渴望拥有健康的身体,能和别的孩子一样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在学习写景的文章时,可指导学生从写景的顺序和角度以及修辞手法上着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美景的段落:“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可作批注:作者从视觉、触觉角度由低到高描绘出了百草园的美景比比皆是,美不胜收。

再次,批注要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并且联系生活实际。《为学》中“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我就引导同学将自己的学习条件和贫僧比,自己的学习意志和贫僧比,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感悟。我将批注纳入课前预习,让学生尽快养成批注的习惯。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我指导学生尝试在书上圈点勾画。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标划小节,圈画出内容上的迷惑之处。针对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预习提纲,诱发学生批注的意向,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学生的批注行为进行反复强化。要养成一个习惯,需要持续一定时间的训练,并以一定时间为间隔进行强化。所以一方面强调批注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意识上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检查,监督学生,对优秀的批注进行公布表扬,使之成为学生自觉、自动、自主的要求。

参考目录:

胡德君 《批注式阅读方法摭谈》

第三篇:罗布泊赏读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赏读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看到这个标题,我想读者的脑海中一定萦回的是河水丰盈,碧波荡漾的一座仙湖:那里的水平如镜,水草丰美,牛马成群、绿林环绕。在缓缓流淌的河水上,约几个挚友,驾一叶扁舟,品一壶香茗,“从流飘荡,任意西东”。小船边,时时有野鸭在湖面自由地嬉戏,有不知名的鱼鸥及其他小鸟在欢娱地歌唱„„何其自在,何其逍遥!

然而,读读文章,仅仅需要短短的一分钟,读者会猛醒──原来一切都是久远的梦了„„

如今的罗布泊却已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近半个世纪了,那里成了一个恐怖的地方──“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以至,“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这就是作者吴刚给读者描绘的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

在摆出恐怖的现实之后,作者从第四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追溯历史上的罗布泊美丽景象。在这一部分,作者先是引用《汉书·西域传》中的记载,让读者跟随西出阳关的张骞一起被“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惊呆,一起漫步在绵长的丝绸之路。接着作者又奉上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让读者在赫定对罗布泊美景的惊讶中,感受罗布泊的迷人魅力。两个富有说服力的历史资料,使这篇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得到足够的引证。

在历史与现实鲜明而残酷的对比中,我们深感痛惜,不得不扪心自问:为什么会这样?罗布泊怎么了?

关于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说的: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孔雀河从北面注入。呈葫芦形,面积3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沿岸盐泽广布。

在读者的疑惑里,作者用五个段落说明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随着作者的讲述,发掘人们自造悲剧,自讨苦吃的根本原因。细读第12.13两个自然段“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修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象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你会获得一些启示。

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这是开发,问题是当年的开发没有考虑水资源,简单的以为塔里木河有的是水,错误地以为水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结果,顾了上游不顾下游。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荒漠化。

由于可悲的“盲目”,“罗布泊消失了”。也许,作者以为文章开始处对罗布泊现状的描绘不足以震撼读者,于是他在“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再次具体展现了今日罗布泊的荒凉而悲壮的景象。

关于胡杨的描述似乎让我们听到那“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愤怒的呐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到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读到此处,读者一定为那千年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的胡杨林感动,那是胡杨林不痛苦的生命呼唤,也是罗布泊不屈的生命呼唤。我们也似乎走在了罗布泊的边缘,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看清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因为“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当你还在罗布泊的的悲剧中自责时,作者振起的一笔,实在是振聋发聩。“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最后,作者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全文充满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性造成的悲剧而痛惜。读之触目惊心,发人深省。深切意识到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必须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吸取深刻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但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不然,如果我们让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继续上演,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这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和思考。

从文体上看,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本文的真实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表现。一方面是真实的再现眼前的所见所闻。作者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可靠。文章从第十五自然段开始,引领我们看到“号称千年不倒的胡杨林”,看到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引领我们来到罗布泊的边缘,看到“大地裸露的胸膛”,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在作者的心被深深刺痛的同时,我们的心何尝不被深深刺痛?另一方面真实性表现在资料来源准确,内容准确无误,有一定的权威性。文章引用了我国了《汉书·西域传》及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两书中的有关资料。对比眼前的事实,我们只有痛苦:昨日的仙湖成了永远的、遥远的仙境,成了无法重温的梦„„

但是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它应该是是富有文学性的。而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必须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重温历史,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及对比等修辞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我们似乎可以听到胡杨林痛苦的呻吟,看到胡杨林无奈的挣扎。多想伸一下手,使出全身的气力,抓住那“求救的手”。然而,历史已然造就,除了深刻的反思,积极的努力,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接着,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裸露的胸膛,那是怎样的赤字之心啊?踏在这血肉之躯上,我们的心里涌动是无尽的罪过感。作者通过这些文学手段的运用,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既让我们感受到罗不泊今昔的巨大差别,令人痛惜。一气呵成的排比、强烈的对比、富有情感的拟人化描写,让读者受到强烈的震撼,从内心深处感受人类生存的环境、生活中的“朋友”的悲哀。篇末,作者大声疾呼:“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罗布泊百年的沧桑,月牙泉的悲剧,古楼兰的呜咽,久久萦绕在我们心头„„

第四篇:《诗经》赏读

《诗经》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有3种,通常称为:赋、比、兴。人们把《诗经》的内容编排和表现手法称为:风 雅 颂,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国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诗经》名篇

《关雎》(春秋)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qiú)。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

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译文】

贵人身材修长,穿绣花衣裙披外罩。齐王的女儿,卫王的妻子。齐太子的胞妹,邢王的小姨子,谭王是她的妹夫。

手指像柔软的初生草芽,皮肤像凝结的油脂。脖子像又白又长的小天牛,牙齿像洁白齐整的瓠子。螓一样的头蚕蛾一样的眉,乖巧的笑颜现出两个酒窝,秀丽的眼睛亮晶晶。

贵人身材高挑,停车休息在城郊。四匹驾车的雄马高大,红色的衔巾飘飘,野鸡翎装饰的轿车来朝见。大臣们该早些回去吧,不要叫国公太操劳。

黄河水浩荡,向北流去响声哗哗。撒下鱼网呼呼,鲤鱼、鲟鱼嘣嘣跳跃,芦苇荻花高扬。陪嫁的姑娘衣饰华贵,护送的小伙子威武健壮。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将士们)奋勇演练着刀枪。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惟有我随军远征到南方。跟随孙子仲(行旅奔波),平定(作乱的)陈、宋二国,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心中郁郁忧愁不乐,(我却)身在何方,身处何地? 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 到那(山间的)林泉之地。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可叹如今散落天涯,怕有生之年难回家乡。可叹如今天各一方,令我的信约竟成了空话。

《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恶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声传天边很整齐。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诗经名句赏析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经〃周南〃关雎〃序》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车辖》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第五篇:《论语》赏读

《论语》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

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译文: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多人行走,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

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理想,不也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用批注法赏读现代诗的教学尝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