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习题[★]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24-1130145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07 14:46: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习题

第13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起义是()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北伐战争

2.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是(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3.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A.陈毅 B.朱德 C.方志敏 D.毛泽东

4.秋收起义中起义军公开打出的旗号是()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人民解放军 C.中国工农革命军 D.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二、双项选择题:

1.1928年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的是()A.邓小平B.朱德 C.刘少奇 D.陈毅

2.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有()A.湘赣 B.湘鄂赣 C.赣南 D.闽西))

三、填空题: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这就为中国革命从__________转入_________,创建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揭开了序幕。2.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将两军改编为_______军。___________任军长,___________任党代表。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四、识图题:

观察下图,请回答:

(1)上图揭露了当时社会上的什么问题?(2)当时广大中国农民的迫切要求是什么?(3)简述立地革命的内容和它在当时起的作用。

五、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请回答:

(1)这是什么时期的歌谣?

(2)这首歌谣说明了什么?它反映出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一、1.B 2.B 3.D 4.C

二、1.BD 2.CD

三、1.城市农村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2.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朱德毛泽东

四、(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很少的贫瘠的土地,还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国民党的压迫,生活异常困苦。

(2)他们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

(3)内容: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废除农民欠地主、富农的债务。作用: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广大贫农翻了身,在农村建立了革命政权,生活得到改善。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积极参加红军,支援革命战争。

五、(1)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产生的歌谣。

(2)说明当时在井冈山的斗争生活非常艰苦。反映出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仍然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二篇: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麻阳苗族自治县锦江中学

王景勇

接县教育局通知,经县教育局、县纪委及县主管领导的同意,我与吕家坪中学校长黄生好、隆家堡中学校长黄前进在教育局王副局长的带领下,同市教育局组织的怀化市中学校长学习考察团(一行共92人)于三月二十三日至三月三十一日赴山东、河北、湖北等地学习考察,先后参观了山东杜郎口中学、河北邯郸第二十六中学、汉光中学、广泰中学等四所知名学校,现将考察收获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当地政府和人民重视教育,投入大、设备好。

1、山东杜郎口中学是茬平县最东部的边远乡镇中学,当年曾是远近闻名的薄弱学校,学生厌学思想严重,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据记载,1998年春初三年级曾经60名学生的班级,中考前只剩下21名学生);教师情绪浮动,教学秩序混乱,师生关系紧张,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几乎天天发生,县里已将这这所学校划入了撤并学校的行列。面对混乱局面和被撤厄运,杜郎口中学校委会一班人决定从整顿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入手,使学校由乱到治,摆脱被撤的厄运。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校长崔其升天天拎着凳子挨个教室听课,与教师沟通思想,商讨教改大计。崔校长认为学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上演的是教师独角戏,教师口讲、手扳书、学生耳听手录,被动地学习,这是导致学生厌学、其至辍学的重要原因。

教学教改始于1998年,先由县教研室领导蹲点考察,集体探讨教改方案并付诸实施,陆续得到镇、县、市、省甚至中央等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加大学校投入,现学校占地107亩,建筑面积2万m2,在校学生700余人,24个教学班(每年级一栋),学校建有高标准的办公楼、报告厅、实验楼、图书馆、餐厅、学生宿舍楼、电子备课室、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教室全部安装多媒体,到目前为止,全国各省市及部分外国专家领导教师到校参观、学习考察已过20万人次。

2、邯郸市第二十六中学始建于1980年,地处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52

第三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假如我是一束星光,那像我这样的星光在祖国大地上还有千千万万。

假如孩子是一束星光,那像这样的星光在祖国大地上也还有千千万万。

不管是我们,还是孩子。假如我们都是火花,而这星星点点的火花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必然可以燎原。

一、火花的闪现——国培之旅开始

作为一名九零后的新教师,我有幸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器重和栽培。在我短暂的教学生涯中,我参加了一个又一个培训。而最让我难忘和受益匪浅的就是202_年11月去上海参加的国培计划。为期十天的培训,可谓让我脱胎换骨。在同行的十个教师中我拿到了唯一一个优秀学员的荣誉证书。在我自豪的同时也把这份荣誉化成了今后前行路上的动力。

依稀记得,那年十月,我惴惴不安的离开了我的学校,我的学生。踏上了去上海的新征程,同行的还有松滋的其他英语教师。他们个个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有来自麻水小学的温柔可亲的双双姐姐,有来自沙道观的幽默风趣的易老师,还有来自万家的事无巨细的爱琼老师。他们是那么优秀,那么可敬。和他们朝夕相处,共同学习,让我成长了很多,进步了很多。我们每天一大早就起床走上半个多小时去华东师范大学。身旁的年长的易老师,总是笑着说:“就当散步了。挺好!”我们一路有说有笑便到了听课的位置。我的短暂的离开让不更事的孩子们似乎明白了想念的意义。在我学习的日子里,每到夜晚,总会有孩子给我发来慰问的短信。虽然我也很惦念孩子们,但是我更想带着他们的牵挂和爱好好地学习,好好地聆听教授们的知识盛宴。

我的国培之旅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学习时间虽然短暂,却让我结识了很多学识渊博的教授。一进教室,我发现,我们原来是这么大的一个班级。有来自湖北各地的一百多个老师。我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每天开课之前都会进行自我介绍。就这样慢慢的我们彼此熟识了。我们每天都会进行讲座和交流,他们都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我们的第一堂课便是分组交流,我被分到第三组,带领我们的是一个温文儒雅的年轻教授。还记得,那时的我们围坐在一起,我呢?选了一个挨近教授的最左边的位置。心想:这下可以好好听听呢!教室里格外的安静,大家都分外的认真。我们按照顺序,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就开始提问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都非常活跃,把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抛向教授和在场的每一位老师。紧挨着我的右边的是一个年过半百、头发花白的老教师。他穿着一件半旧的类似中山装的老式上衣和一条纯黑色布织毛裤,脚上穿着一双黑色旧布鞋。他笑容可掬,神态自若的问到:“我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今天我就西红柿这个读音来质疑,到底是读[tə'meitəu] 还是读[tə'meto]呢?”说完立马就有人给解答了。心下不由得佩服这位老教师的尽职尽责,一丝不苟。这样年纪大的教师都还在不断学习,不断质疑,我又怎能停下学习和探索的脚步呢?交流将近尾声,年轻教授开始说话了,当然在咱们质疑的同时他也会时不时答上几句。我只能以我浅薄的视角去谈谈我对他的认识。我不得不敬佩他高雅的言谈举止,也许曾经的我还有那么些文气,如今的我简直一点儿文气都没有了,说话粗声大气。和他身上的气质那可不是差的一星半点。因为我离教授比较近,所以我更能很好的观察他,他没有一句话是语速很快的会让你难以听懂的,他没有一个词语用的尖锐刺耳会让你难以接受的,他也没有一个动作是矫揉造作让你难以适应的。心想:这是得读了多少书才沉淀出来的一种气韵呀,佩服!静下来学习的时候时间总是那么不经用!恍惚间,交流就结束了。可那年轻教授的风度翩翩还是让我如沐春风沉醉其中。忘不掉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文学气带给人的魅力。

华东师范大学的学习之路还在继续,让我感谢和难忘的还有那位风趣幽默的王老师。他大约40来岁,有着这个年龄段男人独有的人格魅力。一进教室便做了个自我介绍,他说:“你们可知道老王?”我们异口同声的答道:“不知道呀!”他扬起声调说:“咱们不用拘谨,也千万别叫我教授,就叫我老王吧!”说罢,便滔滔不绝、妙趣横生的讲起了他对于英语教学的思考和建议。和以往的教授不一样,他不会像他们那样儒雅的理性的娓娓道来,而是三步一走,两步一停的变换着调子,那样子颇像电视里的角色在精彩的表演着。显然,这样的课程让疲惫的我们精神起来了,我们听他的课不会无趣,不会觉得死板。记不清他具体讲了些什么,时间一长现在我到也忘记了。只是依稀记得,那时我听的很认真,还不由自主的拿出手机拍了一个多小时的视频直到手机没电。也正是因为他的课程,让我的培训之路燃起了火花!今天我们在华东师范学到的东西,兴许过段时间就忘记了,也或许在实际中确实也用不到什么,但是那些积累和沉淀,那些见闻和实践总会丰富我们的内涵,从而影响我们的孩子。所有的教授似乎都有一种从内心里散发出来的自豪感和欢悦感。他们想要展示自己的才识,想要我们领略魔都的繁华。而我们呢?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村人,即使我们在用华衣装饰自己,也无法掩饰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短见、浅薄。于是我们张开渴求的双臂,热情拥抱他们所给予我们的知识也好,见识也好。我们满载而归,他们甚感欣慰。

二、火花的点燃——国培之旅结束

归去来兮,楚师得兮。访沪之行圆满的充实的结束了。带着学到的看到的种种,我们回来了。此时的我们,仿佛出了远门重归故里的游子。欣喜若狂,切切真情,不言而喻!我们想着要把那些从名师,教授,高校里面窥探到的秘籍至宝倾囊相授!可是我们可以做到吗?事实摆在眼前,显然不能!就连教授也感叹到,今日之中国,城乡差距只会更大!而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将一次次暴露无遗!我们在上海用了足足一天来参观闵行区实验小学。看到的一切,简直让我瞠目结舌。人文气息上,他们有文化墙,文化墙上展示的都是孩子们的作品,有书法,有绘画,有剪纸,有手工……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在校园的某一个角落,会有读书长椅,旁边会放置一些书籍,以供孩子们阅读;会有艺术小殿,木质的雕刻花纹的桌子上会有摆放的古筝、二胡、长笛等乐器,以供孩子们演奏;会有红领巾广播站,现代化的书桌上有专门存放文章作品的盒子,以供孩子们及时投稿朗读;也会有绿色家园,竹质的藤椅旁摆弄着各种各样的盆栽植物,千姿百态,以供孩子们观赏品鉴。而这样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我们乡村小学可以做到吗?我的回答可以斩钉截铁!当然,除了这些我所能看到的校园环境之外,我能感受到的人文气息,也是足以让我折服。我们进校伊始,就有一队站得笔直的带着鲜艳红领巾的孩子们向我们敬礼问好,他们的声音清脆悦耳,他们的语调宛转悠扬,听着别提多舒心了!

再看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吧,一个个意气风发,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还记得我们听的是四年级的一节英语课,老师全程用英语交流,孩子们也全程用英语交流,没有一个孩子说错,没有一个孩子怯场。课上,老师介绍的是中国的茶文化,年轻的教师给孩子们播放全英文的视频观看,看完便让他们回答问题,孩子们对答如流,别提多积极了!

后来我们也学习了她们是如何进行评课的,教研组长,会毫不留情的说出你的缺点,同组的老师们也是直言不讳,一针见血的指出你的欠缺之处。他们将进行修改的课件、教案、作业……会整理成资料,以便于下次上同节课的老师使用。这样的方法既减轻了备课的负担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可谓是一举两得!后来在我的了解下,知道了执教本篇课文的小学老师是某重点大学毕业的研究生,而这些孩子们早已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习英语了。由此可见无论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们的学生都跟我们农村的老师,农村的孩子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当然,有很多教授在和我们的交谈中流露出了对我们农村教师的敬佩之情。他们说,你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带大,而爷爷奶奶忙于农活,疏于管教,把很多教育的重担压在了你们老师身上。因此你们肩上承受的压力远比我们要大好几倍,我觉得你们好不容易!

掐指一算,如今我已来这个单位三年了。这三年,我到底学会了什么,成长了多少,我时常会默默的问自己。在没有去华东师范培训之前的我碌碌无为,忙不知所以然。出了趟门,学了点知识,回来,总该有点收获吧。果不其然,我还是有所长进的。我似乎学会了如何上好一堂课程,刚开始我好像并不懂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而今,我不仅有了自己的思路,还想着通过自己的力量或多或少去改变些什么。其实我不大懂些人情世故,我只知道傻傻的干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而我最认为对的事情,便是好好教育孩子。我不想的成为的,我就坚决不能让孩子们成为那样的。我不认为对的,我就坚决不让孩子们去做。时刻牢记自己是祖国花朵的灵魂工程师!我在这条路上走的久了,也便习惯了,我把教育孩子当成了我唯一可以做唯一能做好的事。虽然这条路上鲜花甚少,掌声甚少,清苦更多,牺牲更多。当我冷静下来思考的时候,我好像舍不得这样的生活了,我喜欢孩子们,喜欢教育他们,喜欢看到他们幸福的表情。有时候会想,自己是不是太傻了,是不是太无私了些。其实想想不止我,在这条道路上奔走的执着的人好多好多。他们都和我一样,对待孩子们付出了自己的真心,从不求回报!

而我们在这偏远的农村,在这落后的乡镇,要面临好多好多问题。比如:我们师资力量的薄弱。像我们这样的镇小缺老师已经成为一种严峻的形势。偌大一个镇小,只有三十几个老师。年轻教师屈指可数,年老的教师都快退休,缺年轻人,缺中间力量,缺战斗力。这些人员的稀缺,导致学校在课程分配上不太合理。体育老师来当数学老师,音乐老师来当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又去当英语老师,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这样的严峻的形势你能怪领导吗?怪不了?因为这样的分配导致我们擅长的技能不能得到发挥,我们的才能不能得到施展。久而久之,退化、遗忘、不复存在!很多人常说:“小学嘛,一个老师就应该是全能的,应该要能教数学,能教语文,能教英语。”而我却不敢苟同,学科之间是有普遍性存在的,当然也存在矛盾性。这时你会说咱们可以让矛盾性普遍性统一嘛,一棵树你能让他变成一根草吗?显然不可能嘛!顺其自然才是事物本身应该有的规律。咱不能揠苗助长,操之过急!而此时呢,形势逼着我们去成长,逼着我们去顺应,有的呢?习惯了也就好了。有的呢?没习惯也就走了。这也是乡村之所以缺人的原因,因为这里不能提供他们需要的养分,不能提供他们需要的肥沃土壤。良禽择木而栖嘛!

单单只有这个问题吗?不是!比如: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农村学校里面的孩子大多数是爷爷奶奶照管的,留守儿童居多。他们缺乏父母的疼爱和管教,娇惯溺爱是他们的通病。由着娇惯溺爱滋长出来的病就是懒惰!他们很依赖于爷爷奶奶,很多孩子读四年级了都不会洗澡,住宿了也不会洗衣服。这样普遍懒惰的孩子你指望他能如何好好的配合你学习呢?而懒惰延伸出来的便是,老师们常常闲聊时说的一句话——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这样的话听起来似乎有点心酸又有点可悲。心想: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我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可是我又能做些什么呢?我能做的只是去影响我能教到的孩子们!我想大声告诉他们:你们必须得努力,你们必须得学习,必须得勤奋!不然……否则……我们的农村小学之所以和城市上的小学千差万别就是这样形成的。我既然有幸能去外面看看,就应该要把外面看到的带回来!即使我能做的少得可怜,我也应该做。不为自己,就为孩子!我在心里告诫自己:你必须得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变,就和当初在学校里的自己一样去对待教育对待孩子!勿忘初心!而我能够做好的就是让这个世界少一个误入歧途的孩子,多一份纯真和正义,多一点阳光和能量!如果我能影响他,影响他们,那我希望我的影响是积极的,是可以启迪他、他们一辈子的!

三、火花的照亮——国培之旅影响我

或许这火花还有点亮!或许这火花还在燃!我的这帮孩子,勉勉强强也带了将近三年了。我对于他们的熟悉和爱好像我自己都无法摸清。至于他们,兴许还是爱我的!起初看到他们都还是小小的,矮矮的。如今他们有的比我还要高了。有个男孩还笑着跟我说:“老师,我觉得你应该多喝牛奶,你比谁谁谁都要矮!”你不由得感叹时间过得真是快极了!这几年,我似乎所有的生活都是围绕着他们的,可喜我是真的喜欢孩子。我觉得他们比谁都要可爱,比谁都要天真。看着他们,我好像什么忧愁都忘记了。如果你问我当老师开不开心,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当老师真的是太开心了。我认为老师是这世界上最有情趣最有爱意的工作。夸了这个职业这么久,我想和大家聊聊我的班级,我的孩子们了。五一班,一个自由、阳光的班集体!现在有42个孩子,女生居多,男生较少。和很多班级一样,女生大部分懂事听话,只有少数男生调皮懒惰。对于管班治理班级,其实我并不算内行。我只是觉得,我小时候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而自己也要努力成为那样的老师。于是我很愿意和他们交谈,我没把他们当成小孩,我想和他们对话,显然,这样的做法和想法还是挺有用的。孩子们似乎听得懂我说的话,会想方设法的和我对话,想方设法的满足我提出的要求。我觉得我和他们在一起特别轻松,我也并不用过多的花些力气去制服他们。他们似乎能好好理解,好好消化。我们班这个学期的清洁区任务有点重,孩子们刚接手的时候并不能做的很干净很彻底。有一天早上,我骑车来到校园,和往常一样我进校的第一件事便是检查卫生。我看到清洁区并不干净,于是很烦躁,把孩子们集中在一起发了脾气,发完脾气,他们好像也知错了,这时我再耐心教他们,好好和他们说。第二天,我同样的来检查,发现孩子们把清洁区打扫的相当整洁了。我回到教室表扬了他们,从那以后他们的卫生我不用再操心了每次他们都能给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也许俯下身子和孩子们做朋友真的有用,我班上的一个孩子有一次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觉得你好爱笑呀!”当你真正和孩子们成为朋友的时候那就是你离他最近的时候了,他会愿意听你说的话,他也不由自主的信任了你,这时正是你帮助他养成好习惯的大好时机。孩子们逐步变成了一朵朵火花。而我们这些火花又可以去塑造更多的火花!无数的火花聚在一起,燃烧,是那样明亮,那样有力量!

但愿,培训的火花延续在我的教育之旅;知识的火花点亮我的教学生涯;星星的火花照明祖国的未来!

第四篇:习题: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 A.南昌起义

C.百色起义

B.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

2.“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引自毛泽东1927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

A.上海工人起义

C.湘赣边界起义

B.南昌起义 D.广州起义

3.与南昌起义相比,秋收起义的突出特点是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

B.开始了中共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新时期 C.以夺取城市为主要目标

D.余部转向农村创建革命根据地 4.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是 A.南昌起义

C.三湾改编

B.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5.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给共产党最重要的启示是 A.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中国革命必须坚持武装斗争 C.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革命必须由城市转向农村

二、材料解析题

6.下列材料是周恩来在一次起义欢庆胜利时的讲话: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请回答:

(1)这次起义发生在何年何月何日?

(2)这次起义的地点在什么地方?(3)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4)为什么说“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 7.看图回答问题:

(1)图片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图片中握手的人物是谁?

(3)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4)该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三、问答题

8.简要分析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

测验评价结果:_________;对自己想说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A

2.C 3.D 4.C 5.D

二、6.(1)1927年8月1日。(2)南昌。

(3)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4)1927年蒋汪背叛革命,发动政变,屠杀革命者,而革命者没有革命的武装进行反抗,终致大革命失败。

7.(1)井冈山会师。

(2)朱德和毛泽东。(3)1928年,井冈山。

(4)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三、8.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附近农产品丰富,便 于筹粮筹款;群众基础好;革命力量可以影响到四个省。

第五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书笔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书笔记

1930年一月,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城乡的中国,毛泽东公开发表了一封关于当时中国革命前途的信,这就是后来被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毛泽东同志撰文指出了“中国革命不仅必然会迎来高潮,而且很快会走向高潮”,纠正了部分同志对中国革命形势的错误估量,指引了全国革命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定了全党全国群众争取伟大胜利的立场和信心。本文为全国人民指引了黎明的曙光。

要理解一篇伟大的文章甚或一个伟大人,在历史上的意义,理解他们是如何推动历史进步的,就必须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环境做充分详尽的了解。

1927年大革命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之多,全党党员人数由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多人,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消弱,工农运动走向低落,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问题。虽然如此,共产党人却并没有被严峻的考验吓倒,他们领导了武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开启了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篇章。中国革命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十年内战时期。

但是党内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对时局存在错误的估量,对形势产生悲观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也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他们持有一种“在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错误理论,这种理论并没有认清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的客观事实,并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的国家性质。

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对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以及社会各阶级的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后指出:党内出现的错误思想皆源于主观和客观的脱离,根子在于缺乏对国情的认识和了解。毛泽东同志认为,只要通过发动农民,集中优势兵力,实现红色割据,革命力量一定会逐步壮大,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时安定了不知多少党内的同志,使他们看

到了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特征: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的出发。认识指导实践,在认识上不囿于条条框框,不先入为主,对周围的情况作深入、全面的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代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表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

面对这些会影响中国革命前途的错误认识,随着红军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扩大,毛泽东在本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的中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异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并且指出要判断中国政治形势,需要认识四个要点。总结为:

(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

(二),大革命剩下的革命力量的发展将是很快的,将具有“星火燎原”之势;

(三),对反革命力量也要从本质上去估量,切不可产生政治上的盲动主义或悲观主义;

(四),不可只观察当前表面现象不观察实质,将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

结合以上四点,毛泽东又充分分析了帝国主义相互之间、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之间、帝国主义和它们本国的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发展。指出帝国主义争夺中国一迫切,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者相互间的矛盾,就同时在中国境内发展起来,促使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产生军阀混战,促使赋税加重,令广大的负担赋税者和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工业的矛盾日益明显。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商品侵略更加深刻化。致使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通过认识这些引起革命高潮的各种矛盾向前的发展,就知道了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皇皇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处在怎样一种混乱状态之下。就知道了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样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会要到来。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指出“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证实了这个

“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在反革命潮流逐渐低落的形势之下,党的战斗力组织力恢复一定很快,党内干部分子的消极态度也会迅速消灭。群众是一定归向我们的。屠杀主义固然是为渊驱鱼,改良主义也再不能号召群众了。群众对国民党的幻想一定很快地消灭。在将来的形势之下,什么党派都是不能和共产党争群众的。在大混乱的现局之下,只有积极的口号积极的态度才能领导群众。党的战斗力的恢复也一定要在这种积极态度之下才有可能。而奠定了群众基础就等同于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这篇文章不仅反驳纠正了党内对革命前途的错误认识,更优先于很多人开始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况,是在党内盛行的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维埃精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领导中国革命的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并成熟的突出表现。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以一种遗世而独立的姿态,在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上孤身超出其他很多人很远,他引领着身后人民群众的行动和思想,迎着革命胜利的东方曙光前进,这曙光将他并不孤独的背影拖的很长、很长,那伟岸的身影撑起了一个民族的独立与自强。

文章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文章的发表也标志着中国革命从理论上放弃苏俄的“城市道路”,开始在理论上探索自己的道路,是马克思理论和中国实践成功结合的开始,马克思主义开始中国化。文章的发表也初步奠定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显示了毛泽东必将成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革命严重转折关头,毛泽东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造才能,探索出复兴和发展中国革命的道路,这是与他一贯坚持调查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一条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分不开的,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读过此文之后,我觉得我们应该努力学毛泽东光辉思想,用他的思想辩别是非,在现实与理想探索出一条开启理想的大门。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从点滴做起,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习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