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编辑:静水流深 识别码:24-58919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20 21:44: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课题:中国古代花鸟画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花鸟画是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花鸟描绘的对象,实际上不仅仅是画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按传统的分法,可分成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畜兽等类。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的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兽,而是集中的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的反应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中国花鸟画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现存唐代韩湟的画来看,此时兽畜画已相当成熟。经五代直至宋元,花鸟画与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主流,这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是不多见的。概括说来可以分成工笔和写意两大类;从色彩上的差异,可以分成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等。教学目标: 1.教学目的:

A.知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绘画传统,写生的绘画传统,让学生细致观察画家生活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托物言志的绘画传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2.重难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的中国知识自主分析。

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和提问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美术教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3分钟)

利用多媒体教学放映一些不同的画让同学们欣赏,并且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引入新课:(5分钟)三:讲授新课:(30分钟)

1.中国花鸟画的写生传统:

A.中国花鸟画萌芽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了,都经常出现花鸟禽兽、虫鱼、龙凤等纹样。)

B.唐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

问题1:欣赏韩湟《五牛图》看看他们是什么动作? ——步者、正躇而鸣者、冠首而躇者。

总结;结构准确,造型生动,形貌真切,写实技巧高超,画风工整朴实。源于画家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花鸟画写实基础的传统。

问题2:画家表现了牛的什么特性?——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习性特征。总结:写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表现出花鸟虫兽的生命力及其各不相同的特性。

C.北宋

问题;猜猜这只蝴蝶是真是假?

这是赵昌所画的《写生蝴蝶图》花卉用笔简单,变化自然,碟用笔精确。北宋——北宋后期,由于宋嶶宗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建立画院,倡导写生,花鸟画进一步向工笔写实发展,笔法工整细腻,使工笔花鸟画达到巅峰水平。

D.南宋

南宋小品画出现一早一花,一鸟一鱼,树枝秋草,一湾流水,一瓶花卉题材小不见奇,但精心工巧没有意思疏忽。对生命的尊重。追求意境,画面细致。

2.中国花鸟画的托物言志的传统: A.元代: 提问思考:《墨梅图》王冕元,寻找花鸟画的另一个传统是什么? 花鸟画的第二个传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托物言志——抓住动植物与人物之间的遭遇,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通过有生命力个象征性的花鸟形象表达画家寄托在花鸟的情感与思想。明清

花鸟画是发展变化的,到了明清时期,更多的强调抒情言志。明代徐渭为代表的大写意花鸟兴起后,花鸟画在造型上就不再拘泥物象的形似。甚至追求“似与不似”“不死之似”。欣赏徐渭《墨葡萄》——半生落魄已成翁,酣畅淋漓。此图构图奇特,信笔挥洒,死不经意,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用笔墨发出自己的感慨和愤怒。正在比喻自己想野葡萄一样被长在野腾上。人们说,这幅画的墨点就如同徐渭辛酸的泪珠。三:课堂总结:(2分钟)

这节课大家了解了中国古代画家的绘画表现手法和一些意境,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回顾一下花鸟画历史以及发展。四:作业布置(练习):

1.用概括的语言分别描述一下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给你带来的不同感受?

2.中国花鸟画家为什么钟情于表现“四君子”?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一、欣赏作品

二、不同时期画家介绍: 1.唐代——韩湟《五牛图》

2.北宋——赵昌《写生蝴蝶图》 3.元代——《墨梅图》 4.明清——徐渭《墨葡萄》

三、总结

四、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第二篇: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中国古代花鸟画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

李永成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 第七讲

二、设计思想

本章教学的设计思想是突出自主、探究、合作,实现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整合,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及工笔与写意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区别。

2、对重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感受力。

3、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注意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五、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六、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教室和课件

七、教学过程: 课前投影:美术欣赏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世界美术领域之中,中国古代绘画独树一帜,自成为一个体系。这里说到这个古代绘画,它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三大系科。在座的同学们是否知道可分为哪三大系科?(让学生集体回答。)出示画面:人物、山水、花鸟画。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系科。出示:中国古代花鸟画。

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作品。出示:《五牛图》。提问:这幅作品是不是中国画?(是)。是不是人物画?(不是)。那是不是山水画?(不是)。那它是什么画?(花鸟画)。是花还是鸟?(都不是)。(学生集体回答。)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并非仅仅局限于花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

像这幅作品只是花鸟画中的一个类别,那么中国古代花鸟画可分为哪几个类别呢?出示:类别。从流传后世的作品来看,中国花鸟画可以说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刚刚欣赏的《五牛图》就可以说明,我们再一次来欣赏这幅作品。出示:《五牛图》。[这里一共画了五头牛的形象,有的独立、有的回首、有的昂首嘶鸣、还有的做擦痒之状,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尤其是把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特征描绘的十分传神。]同学们,看一下这幅作品是属于花鸟画中的哪一类绘画?(畜兽类)说明此时的畜兽画已相当成熟,由此开始,经五代至明清,中国古代花鸟画如同中国古代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主流,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多种的画法和艺术风格,概括地说可分为两大类。出示:一类是工笔画、一类是写意画。(这种结构严谨、用笔工整细腻、设色艳丽、渲染精到的为工笔画;这种简练概括、粗放洒脱的画法为写意画。)下面我们来看两幅作品,哪一幅为工笔画,哪一幅为写意画?出示:《猫》。同学们都看到了,这两幅作品同样画的猫的形象,而表现手法却不同,看一看哪一幅为工笔画,哪一幅为写意画?这里有两个答案,第一个:A为工笔;B为写意。第二个:A为写意;B为工笔。看一看第一个正确还是第二个正确?(找学生回答。)我们来看一下他回答的是否正确:电击鼠标,如正确,应说“回答正确”!若回答错误,则说“很遗憾,回答错了,同学们说应该是第几个?”(学生集体回答。)对了,应该是第一个,A为工笔画,B为写意画。这是从技法的不同分为工笔和写意,我们再从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可分为:出示:色彩划分的种类。(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和没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是相对“白描”而言的着色中国画;水墨花鸟画是指以墨色或以墨色为主加少许颜色的花鸟画;泼墨花鸟画是指纯以水、墨来表现水墨淋漓的那种花鸟画;白描花鸟画指纯以线条勾勒而不着色的花鸟画;没骨花鸟画是相对勾勒着色视线条形象为骨而言的,是不采用勾勒,全依靠晕染和色彩对比来进行造型。] 我们由上面所欣赏的作品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花鸟画自有它自己的艺术体系,但更重要的是与这体系相适应的是它独特的艺术传统,那么(出示:艺术传统)这就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拖物言志为目的的传统。[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并不是仅仅为了准确的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因此,这里所说的写生,也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客观的花鸟,而是要求在真实地描绘客观对象的同时能表现出花鸟的生命力。那么,所谓借物抒情、拖物言志:原指什么的基本性能和特点?(学生回答)[原指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性能和特点。例如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莆,当他处于国破家亡之时,写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师生一起背诵)的名句,事实上作者这就是在?(借物抒情)(学生回答)。再如李白身处逆境之时,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师生一起背诵)的名句,表明他远大的抱负,这实际上作者是在?(托物言志)(学生回答)。]当然,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并不是硬加在作品上的,就是要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而给以突出的夸张、强调。例如中国古代花鸟画家喜欢表现的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出示:梅、兰、竹、菊作品。这里说它们是“君子”,已经把它们拟人化了,说明它们的特点与人们的思想感情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先看梅花,梅花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不怕寒冷,能在严风霜雪中开放)(学生回答),正如毛泽东诗词中所形容的“梅花欢喜漫天雪”,借此歌颂一种不怕困难、不畏强暴的精神。兰花,自屈原《离骚》以来,兰花即常被比喻为高洁的君子,这是因为兰草生长在深山幽谷之中,花气清劲幽香。竹子因其“未出土时便有节,直至凌云尚虚心”,古人将其比作君子的坦直、忠诚、坚贞。菊花是在白花凋零的秋季开放,独自傲霜,所以古人把它比作清高拔俗的君子。]这是描绘的梅兰竹菊。还有一些其它的动植物也是画家常常描绘的对象。出示:动植物作品。[虎的凶猛奔突;牡丹的富贵;松的岁寒磊落;马的矫健骏勇;牛的任重致远]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被赋予“夺造化而令人移情遐想”的这样一个审美境界。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作品。出示:《墨梅图》。(这是一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的《墨梅图》,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横斜在画面中间,已开和未开的梅花正洋溢着一种蓬勃的生机,显得十分清新可爱,画的左上角有画家的一首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诗和梅花一样,是充满着生气的。这也表明了作者在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的年代里,不甘心受民族压迫,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政治态度和自己的远大抱负。)这实际上就是作者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学生回答)。

当然,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这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传统,并不是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如同中古古代山水画一样,某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写生,抒情言志的成分并不明显;有时则更多地强调抒情言志。尤其是当明代大革新艺术家徐谓运用新的绘画方法,也就是,出示:徐谓作品。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兴起之后,中国花鸟画在造型上就不再拘泥于物象的形似,甚至追求一种“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以便来更好地抒情言志。他这种画风,对后世的像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影响极大。特别是对齐白石的影响更大。齐白石在他的艺术理论中曾主张:“绘画贵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他说)太似则为眉俗,不似则为欺世。”像齐白石老先生画的《虾》就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主张。出示:《虾》。同学们看一下,这幅画上的虾,与现实中虾的形象可以说是相去甚远,但齐白石先生笔下的虾的形象,用一句通俗的话说,比真虾还要“虾”的多,也就是说在这儿画出了虾独特的艺术情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下面我们以宋代花鸟画和明清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具体实例来分析写生与抒情言志。

宋代,出示:标题、宋徽宗像。是中国花鸟画繁荣时期,作为这一时期花鸟画的主流,是强调写生,追求细节的真实。这位是宋徽宗像,在宋徽宗赵佶控制宫廷画院的时候,他曾要求画院的画家研究孔雀升墩是先抬左脚还是先抬右脚;画月季花要画出不同时间的各种不同变化,可以说对动植物是研究的相当真切。下面我们来欣赏他的一幅作品。出示:《芙蓉锦鸡图》。[这里画了一只美丽的锦鸡落在芙蓉花的枝头上,压得芙蓉花不停地摇曳,可以说被描绘地相当生动。] 我们再来欣赏宋代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几幅作品。出示:《寒雀图》。[画面上画了一枝偃仰曲折、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说明这已经是隆冬季节。但是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似乎并不感到冬天的寒冷,依然在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好像一个个活泼而又顽皮的孩子。它们不仅情态各异,而且活灵活现,充满生活情趣,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活力和生机。这说明画家很善于把欣赏自然美时所引起的感触巧妙地给予表达出来。]这是崔白的《寒雀图》,我们再欣赏另一幅作品,出示:《花篮图》。[这幅画很像西方近代的静物画,但它要比西方静物画早五、六百年的历史。它虽然也是由茶花、蜀葵、萱草等花卉组成的一组“静物”,同样以写实的手法,但它更强调这些花卉的生命力,而不像西方静物画那样只是强调形体与质感的真实与否。也就是说,这组花卉不仅形似,而更具神似,也就是极具生命力。]这儿还有一幅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出水芙蓉图》。请同学们带着这样两个问题来欣赏这幅作品:这幅作品画了什么内容?给你怎样的艺术感受?请同学们相互讨论。(2分钟)提问学生:下面请哪位同学毛遂自荐来回答?[运用没骨画法,画了一朵娇嫩雅洁的荷花几乎是布满了整个画面,浅粉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似乎还带着拂晓的露珠,那种一尘不染、雅洁妩媚的花资,正直育苞初放的最佳时刻。充分表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上面这几幅作品是宋代的花鸟画,主要是注重于写生,追求细节的真实性,那么与宋代强调写生的花鸟画相比,明清两代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就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了。出示:标题。中国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成熟,应归功于刚才我给大家提到的明代著名画家徐谓,他是一位具有相当革新精神的艺术家。在他之前,虽然也有苏轼、文同、沈周、唐伯虎等用纯水墨画竹石、花鸟,但都还没有达到放纵不羁的大写意,只有到了徐谓,出示:作品。才真正出现了水墨淋漓、恣肆豪放、大刀阔斧的不求形似、不拘成法,强调抒情言志的水墨大写意的画风。他这种画风的形成,与他的身世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作者简介:徐谓自幼相当聪颖,多才多艺,但屡遭不幸,怀绝世之资而遭遇不偶,有济世之才而无以施展,加之以修养广博,尤擅狂草,所以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能够空诸倚傍,别开户牖,来抒发“英雄失路,拖足无门”的悲愤与历却不磨的旺盛生命力。)这是他的一幅代表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全卷共画有13种花果树木,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我们这儿是其中的一个局部。这里有淋漓的荷叶;厚实的石榴;丰润的牡丹;孤傲的秋菊等等等等,所有这一切,虚虚实实,浓浓淡淡,形成了墨的旋律,使人看了心旷神怡。这种墨汁淋漓、风驰雨骤的艺术效果,充分抒发了作者的内心激情。] 这是明代徐谓的作品,到了清代具有革新精神的艺术家像朱耷、石涛、郑板桥等,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徐谓所奠定的水墨大写意画的传统。首先,我们来欣赏朱耷的作品。出示:《荷花水禽图》。(作者简介:朱耷,明朝宗室后裔,19岁遭国破家亡之痛,为了逃避政治上的迫害,同时也表示对清朝统治者的仇视,不久便削发为僧,后又当过道士。像他这样“金枝玉叶的老遗民”起伏跌宕的身世和经历,决定了他的绘画具有强烈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成分。)《荷花水禽图》为他的代表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作品。[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败叶,一只缩着脖子、瞪着白眼的水鸟蹲在这个摇摇晃晃的大石头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画家的自我写照。画上暑款“八大山人”连缀在一起,既象“哭之”,又象“笑之”,充分体现了作者处在当时的社会之中哭笑不得的愤懑心情。全画用笔奇简冷逸,并且留有大片空白,这样更增强了全画悲凉的气氛,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下面我们再来欣赏清代另一个著名画家郑板桥的作品。出示:郑板桥像。[这是郑板桥的画像,他原名郑燮,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他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到了50多岁才做了山东范县的一个县令,又因后来开仓赈济救灾,而被罢官,以后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他并擅三绝,尤长于墨竹,画竹能经眼前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幻化过程。在郑板桥辞去县官时,别时生情,照例画上数干修竹,并题诗曰:“乌纱掷去不为官,曩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干。”来表明他的政治态度。画竹寄情,借竹咏志,在郑板桥之前已是故风,但他却赋予竹更广阔的内涵。有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另有“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俾下有何高。”故能别出新意。]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丛竹图》。出示:《丛竹图》。[此画写一丛墨竹,老干新篁,浓淡相间,重叠错落,疏密有致,劲拔挺秀,老嫩分明。又作长跋于竹枝之间,别有一番情趣。] 好了,我们以宋代和明清的花鸟画实例向同学们分析了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这就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的传统)(师生一起回答)。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刚才我们欣赏的花鸟画中,有很多作品不仅只是画,还有什么内容表现在作品中?像这一幅作品。(指屏幕上的《丛竹图》。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我们再看其他的作品。出示:《墨竹图》、《兰竹图》、《墨梅图》。这是郑板桥的《墨竹图》和《兰竹图》,这是刚才大家欣赏的王冕的《墨梅图》。同学们看一下,这些作品,除了画面,还有用书法写成的诗文以及印章。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出示:标题。诗书画印的综合运用。尤其是在写意花鸟画中这种形式表现更为显著。[画上题诗充实画意或表达观点。题款,或点题或借以抒情。使诗情画意相辉映。像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师生一起背诵)就是郑板桥画兰题诗。这一经题诗,画意更深了一层。中国画本来就讲究书法用笔,题款诗文的书法之美又丰富了审美内容。篆刻一方,起到点缀提神和均衡构图的作用。诗、书、画、印的综合不仅丰富了欣赏的文化内涵,也丰富了审美内容和什么情趣。] 课堂小结:

好了,我们就讲到这儿,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出示:总结内容。(作课堂小结。)

下面出示一幅作品,出示:徐谓《墨葡萄图》。请同学们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欣赏方法来鉴赏这幅作品。(简要介绍作品:徐谓《墨葡萄图》,诗文内容:“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掷闲抛野藤中。”根据诗意,分析作品。)同学们自由讨论。(2分钟)好,同学们先欣赏到这,在这儿呢,我就不一一让同学们来回答了,课后请同学们写一篇“徐谓《墨葡萄图》”鉴赏心得,交给语文老师,我想,同学们一定会写的不错。

通过这节课学习,主要是让同学们掌握欣赏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方法,并不是局限于哪几幅作品。就中国古代花鸟画可以说浩如烟海,我们这节课欣赏的犹如沧海一粟,让我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去欣赏更多的中国古代花鸟画作品。好,下课。

八、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花鸟画》案例分析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方面的几点尝试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结合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教学大纲》中的一些精神,就所讲的《中国古代花鸟画》一课谈谈自己在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落实素质教育方面的做法及其感受和体会。

首先在本案例中,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运用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一是强调了美术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使美术课程不在只是“制度课程”,而是真正的“教学课程”;美术教学也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成为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的过程,并使之在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是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案例中在刚开始讲授新课时的一连串提问;作品《猫》的辨析;“四君子”的品格;《出水芙蓉图》的学生感受;对《墨葡萄图》的分析理解等多处均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美术体验性教学,密切学生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梅兰竹菊”这“四君子”教学中;王冕的《墨梅图》分析中;《花篮图》的赏析中;《出水芙蓉》的感受中;八大山人的身世介绍中;郑板桥的简介中等多处体现这一教学理念。

四是充分发挥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一个新的学习共同体。在案例中的引入新课;对花鸟画的定义分析;《五牛图》的所属类别;《猫》的表现形式鉴赏;杜甫、李白诗的寓意;对“四君子”的阐述;《虾》的表现形式;“八大山人”的艺术书写;诗书画印的综合体现等都是紧密围绕着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理念。

五是让学生走向自主创新学习,使学生真正具有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空、自我评价反思基础上的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案例中的《出水芙蓉图》的赏析;《墨葡萄图》的鉴赏等多处均体现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六是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案例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加大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增强了美术作品的直观性,对学生起到了刺激——强化作用,又注重了学生内在因素的激发,充分发挥了学生多种感官功能去认识和理解艺术作品。

其次,在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中,还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注重情感教学,使师生的角色不断转变,学生的注意不断转变,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掌握知识。案例中的引入新课部分;对于花鸟画的定义这些教学中,教师就象一位节目主持人,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去提问,到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结果,逐步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师生这时融为一体。对于本案例中的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划分类别、艺术传统的教学,教师这时则如同一位解说员,把一些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娓娓道来。学生则跟着教师的思维去认识、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在讲解“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诗书画印的综合运用”时,教师和学生已不分彼此,一起参与其中,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得以充分体现。在对于《杂花图卷》、《丛竹图》这两幅作品的赏析中,教师则如同一位评书艺人,神采激扬,让学生仅从教师的神态中就可去体会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那么在赏析《出水芙蓉图》时,学生这时则如同主持人一般,你下台来我登场,发表看法,提出质疑,课堂气氛得到空前的活跃,对作品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在本案例的教学中,姊妹艺术充当了很好的配角。课前大屏幕上的“美术欣赏”四个大字的动画效果,电脑制作的水印效果绘画背景,优美的民族音乐,渐渐把学生带入本课的艺术氛围之中;在课堂上多次对作品的欣赏均配以悠扬的民族管弦音乐,让学生进入艺术的天国;课后学生在欢快的《喜洋洋》乐曲中意犹未尽离开美术教室。除了音乐,具有“书画同源”的书法艺术也得到充分展示。用隶书写出课题,楷书书写大标题,行书书写小标题,整个板书如同一幅书法作品,让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除此之外,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我在本案例中也得到了很好地运用。象谈话法、讨论法、问题分析法、讲解讲授法、比较法等一直贯穿于整堂课之中,也同样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在执教《中国古代花鸟画》时所做的几点尝试,谈不上创新。通过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我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并把它落实到每一节课当中,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任务。

第三篇: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

教学目标:

1、分析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简要了解花鸟画的发展过程。

2、通过观察、讨论,初步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所表达的对自然界、客观实际的体验和认识,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

4、感受花鸟画的艺术魅力,热爱祖国传统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简要了解花鸟画的发展过程。教学难点:

花鸟画 “以情感人”的审美特点、情感特点。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老师想让大家轻松一下,先来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描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表示对爱情的追求;

中国人的联想就是丰富,听到鸟鸣,看到沙洲上成双成对的鸠鸟,就能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中国古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一花一鸟联系起来了。中国古人不仅善于“写”,还善于“画”,利用画笔同样能够把一花一鸟中传达出来的无限气象和情思描绘出来,所以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画科——花鸟画。

二、走近“花鸟”

1、什么是花鸟画?

顾名思义,就是以花和鸟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画。

花鸟画的题材不仅仅只局限于花和鸟,鱼、虫、禽、兽、瓜果、蔬菜等都是花鸟画表现的题材。

2、花鸟画“以情感人”的特点

花鸟虫鱼,都是属于自然之美。自然中的动植物千姿百态,纷繁复杂。怎样才能把千姿百态的自然之美变成触动心灵的艺术之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出示照片《梅花》与王冕《墨梅图》

自然中的“梅”与《墨梅图》中的“梅”有什么区别?(1)借物抒情

古人云“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须两三枝”,只要选取能表现梅花“凌寒开放”的神韵气节的那“两三枝”并进行夸张,就能传情达意了,其他“不美的”、“分散的”、“多余的”“千万朵”统统都不要。

再看画中的梅与照片中的梅相比,侧重点不是以“形似”为满足的,更追求对象之“神”,所以这“两三枝”是在紧紧抓住对象内在的神韵气质的基础上进行取舍和夸张。因此也就有了花鸟画 “以形写神” 的特点。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这是人们称赞王冕品格的一句话。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凌寒独自开”。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王冕画 “梅”不仅仅是画梅花的品格,更是在画自己的淡泊名利的胸襟、在画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操守。这就是“借物抒情”。

小结:

“以形写神” “借物抒情”,是中国花鸟画的一大特点,一幅优秀的花鸟画并不是花鸟的单纯描绘,而是借助于花鸟的描绘,表现画家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所以花鸟画是画家抒情达意的载体。

当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表现对象的神韵气氛交融在一起时,画面就产生了一种动人的境界,意境之美。

(2)笔墨寄情。

王冕画梅为什么只用墨不用色?不知道了吧?(那画家是怎样利用“墨”来表现情感的呢?)

因为中国画的技法即笔墨技法,中国画追求“笔墨”意趣。“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就是指毛笔在宣纸上描画留下的的痕迹,必须是经过精心提炼和高度概括,并能充分表现对象的“笔”,有中锋、侧锋、逆锋等用笔方法,进入初三我们将学习体验;“墨”是指墨色的变化,不能死墨一块,而是要有干湿浓谈的墨彩变化。

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其擅长画墨梅。这幅由淡墨画成的《墨梅图》,外表虽然并不如设色的梅那么娇妍,但经过画家浓淡相宜的 “笔墨”处理,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更是把梅花端庄清幽的内在气质跃然纸上。再加上劲挺有力的用笔,独特的顿挫勾花方法,即使不加颜色,依然能把梅花的“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出来。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哪怕只有淡淡的“笔墨”也能散发出清香,留存于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花鸟画的情趣就这样体现在了笔墨之间——落墨成象,笔笔含情,笔墨相映成趣。只有掌握了运笔的轻重、浓淡干湿的千变万化,才能形成美仑美奂的节奏韵律,才能表现人的丰富情感。这是“笔墨寄情”。

这也是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3)诗情画意(诗书画印的结合)

中国画家在画完一幅画之后,还要在画面上题款、盖章,这件作品才算最后完成。诗、书、画、印包含了四种独立的艺术种类(文学、书法、绘画、篆刻),把它们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艺术品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是中国绘画在形式上的传统特色。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画家题在这幅画上的诗。

苏东坡说过“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画家通过“诗”这种文学语言与“梅”这种艺术形象的结合来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留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卓尔不群的气概。

宋代文学家张舜民也说过:“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问:我们如何理解花鸟画的特点? 师:不管是艺术形象的处理、笔墨的表现还是诗画的统一,都是在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古人有云:“色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这句话是对花鸟画特点的最好的诠释。花鸟画所表现的是画家最空灵的精神世界,是心灵与自然的完全合一。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切近自然的、最心灵化的艺术。

三、“花鸟”探源

千百年来,中国花鸟画历经了从“写生”到“写意”的重大历史演进,审美理想得到不断的拓展升华„„

下面我们就乘着时光穿梭机回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去感受一下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出示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五代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徐熙的《雪竹图》,宋代崔白的《双喜图》,文同的《竹》,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清代朱耷《荷花小鸟》,以历史为线索,通过对比的手法探讨花鸟画的艺术传统进程。

A、这些作品在画法上有什么不同? 分析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 B、花鸟画起源于什么时代?

C、各个时期的花鸟画有什么特点?体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后发表观点。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归纳:

(一)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

1、工笔画: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层层染色,最后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据说五代画家黄筌画的禽鸟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一只老鹰以为是真的直扑上去。可见工笔画的“工整细致、形神兼备”足可以以假乱真。

2、写意画:

写意画用简练、概括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往往用挥洒自如、墨彩飞扬的笔墨来描绘景物的神韵,讲究“落墨成象,笔笔含情”的笔墨情趣,较工笔画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二)花鸟画的发展

1、花鸟画的起源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用什么方式“记录”周围事物吗?(生:绘画)对人类从动物界脱化出来,有了初步理性意识后,便会观察并“记录”周围事物,把旦夕所见人物、动物、植物和天文等形象、图腾崇拜等,涂绘在洞穴古壁及悬峭崖壁上。这就是最早的绘画。

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鸟图腾观念虽然日趋淡化,但把人的思想、情感与动物联系起来的现象,却一直渗透到唐以来日益成熟的花鸟画中。

2、花鸟画在唐代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

花鸟画在唐代兴起后,于五代十国期间初试身手,产生了黄筌、徐熙两位大画家,他们创立各自画风,确立了两种花鸟画审美风范,画史上称为“徐黄异体”。

黄筌、徐熙,开启了中国写意和工笔花鸟画的先河。出示《写生珍禽图》和《雪竹图》 你能说说这两幅画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感受,回答问题。黄筌,西蜀宫廷画家,出入皇家庭苑,作画多取材于宫庭奇花异草、珍禽瑞石,造型工致,设色华丽;

徐熙,往来于南唐山野村溪,所画自然为园蔬药苗、杂花野竹,造型纯朴,用笔简率。所以有“黄家富贵,徐家野逸”之说。

黄筌的画,结构准确,造型生动,形貌真切,写实技巧高超,画风工整朴实。创工笔花鸟画基本格法。

徐熙的画,造型纯朴,用笔简率,墨法为主,设色为次,意不在似,开水墨写意花鸟画先河。

3、宋代的作品重视写生,追求细节的真实。

绘画具有感化功能,经常用来为其政治服务。所以,历史上有不少朝代设立画院,两宋最为兴盛。原西蜀画家黄筌父子转入北宋后,其工整富丽、形神兼备的画法正合皇家口味,统治者以此格式要求画师,刻画物象尽精入微,生动逼真,形成院体花鸟画风格特征,成为后世工笔花鸟创作典范。

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建立画院,倡导写生,花鸟画进一步向工笔写实发展,笔法工整细腻,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颠峰水平。

在工笔画盛行的同时,由五代徐熙开启的写意一脉亦有文人水墨画兴盛于朝野,苏轼、文同等文人墨客以梅、兰、竹、菊等为创作题材,为“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元、明、清文人画发展的先导,一直影响到今天。

4、元代的花鸟画清淡自然。

元代皇室废弃画院,院体花鸟画在元代备受冷落。所以水墨梅竹风行一时。

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更是将花鸟画推向写意的航道。

所以元代的花鸟画不再取悦于工丽,以清淡的水墨写意为主。元以后的明、清两代是中国写意画真正确立和大发展的时期。

5、明代 以徐渭为代表的强调抒发情感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开始兴起。徐渭,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才气横溢,曾作浙闽军务总督胡宗幕僚,后胡入狱,惧祸而狂。中年始学画,擅长花鸟,作画时常把情感泻於笔锋,水墨淋漓,浓淡相间,变化万千。是明代中期文人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杰出代表,并对以后大写意花卉发展影响巨大。

《墨葡萄图》是最能代表徐渭大写意花卉风格的作品,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你能不能说说这幅画有什么特点?

构图奇特,串串果实倒挂枝头,形象生动,鲜嫩欲滴,有不经意间信笔挥洒的效果。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酣畅淋漓,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

自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一生坎坷怀才不遇,借用笔墨发出自己的感慨和愤怒。比喻自己像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所以人们说,这张画的墨点就如同徐渭辛酸的泪珠。

徐渭的画以狂草笔法纵情挥洒,泼墨淋漓,“不求开似”,借物抒情,韵味无穷,把大写意花鸟推向至高境界。

6、清代花鸟,追求笔墨意境,继承和发扬了徐渭所奠定的水墨大写意画传统。

清代名家辈出,明末清初,有两位明皇室后裔,国破家亡,未能享受荣华富贵,但却在绘画上取得了成就,那就是八大山人与石涛。

《荷花小鸟》就是八大山人的作品。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是明朝献王朱权的九世孙,19岁,国破家亡,装痴扮傻,佯作哑子。性孤僻,借诗文书画排遣郁闷。顺治五年(1648年)22岁削发为僧,顺治十年(1653年)在弘敏门下为徒。从此开始他的艺术生涯。弃僧还俗后取号八大山人。

这幅描绘的又是怎样一幅景象?

《荷花小鸟》画中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画家的自我写照。

正如郑板桥所评价的那样:“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朱耷继承和发扬了徐渭所奠定的水墨大写意画传统,他的画极富个性,其花鸟画简练、夸张,大多缘物抒情,如画鸟、鱼,作 “白眼向人”状,表现出他对异族统治的蔑视和仇恨,署款“八大山人”,连笔如“哭之笑之”,寓“哭笑不得”之意。

朱耷这种独特的风格是特殊时代背景下造成的个性心理的一个反映,也是他孤傲性格的一种体现。

问:中国花鸟画家想要营造的是怎样一个世界? 当我们回顾花鸟画历史的时候,可以看到一切有成就的花鸟画画家,莫不得力于生活实践,常于寻常的生活中体悟生命之大美,在有形中体验无形的生命感悟,那变化丰富的花鸟画正是画家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世界。

中国花鸟画的世界是一个人造化的理想化的精神世界。

第四篇: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教学设计

冕宁中学 姚翥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是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一年级第一期第九课的《中古古代绘画欣赏》中的教学内容。本课为欣赏内容,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易懂,利用多媒体教学特点,准备的欣赏作品图片清晰。本次教学要把握住中国花鸟画的特点,注重学生对古代花鸟画的认识、体验等心理活动。

美术课强调的是视觉的感受,本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古代花鸟画的经典作品。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古代绘画的学习有强烈的兴趣,应该把握住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学会欣赏。

二、教学目标

现行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开设了中国花鸟画的欣赏课,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花鸟画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现。学习中国花鸟画的意义重大,作为国人对自身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高中阶段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认识,有所了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融入到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中。

三、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着重描绘动植物的生命力以及趣味性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要学生理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五、教学准备

中国古代花鸟画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经典作品。提出问题:“这些作品中描绘的动植物与现实生活中的动植物有何区别?”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基础是对物写生(对大自然的深刻认识),再在其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提炼。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

二、什么是中古古代花鸟画,看图片归纳终结,中古古代花鸟画是以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为描绘对象的一个传统绘画种类。

三、引导学生进入本课重难点

以梅兰竹菊君子四友发问,要求学生回答为何这些动植物会成为古代无数画家毕生专画的题材,代代相传,乐此不疲?为何观画者也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引导学生发现中古古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便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人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自然之中某些动植物与人情感的联系,给予艺术的加工,赋予其生命,使观者一看便能引起巨大的精神共鸣。梅花迎风傲雪,“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意象深刻。兰花蕙草幽香,清静自然。竹子枝杆挺拔,修长青翠,凌霜傲雨。菊花秋天盛开,不与他人争艳斗美。他们都与君子的品性有着某种意象的精神联系,历代文人画家无不喜爱之极并将其称为“君子四友”。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紫藤的清雅灵动,松树迎寒冒暑立山冈,四季葱茏傲碧苍,造化之中每种生命都与人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造就了花鸟画抒情言志的独特特点。观八大山人的鸟鱼虫兽残荷枯叶,尽是“白眼”之态,当他过着国破家亡,削发为僧,云游四海的生活时,“白眼” 之态却又是他心话的真实体现。

四、带引同学们走进观影绚丽的中古古代花鸟画世界之中,欣赏课件中准备的历代花鸟画作品。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认识到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学生对学科兴趣的挖掘。随着学生知识水品的增长,他们的审美认知结构也有很大的变化,作为美术老师有责任在树立正确审美观上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以培养学生欣赏能力为主。我们作为现阶段的美术教师,应该多积极的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本,研究学生,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服务于平时的教学中。

第五篇:2016安徽教师考编美术教案《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及工笔与写意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区别。

2、对重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感受力。

3、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注意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教室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 课前投影:美术欣赏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世界美术领域之中,中国古代绘画独树一帜,自成为一个体系。这里说到这个古代绘画,它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三大系科。在座的同学们是否知道可分为哪三大系科?(让学生集体回答。)出示画面:人物、山水、花鸟画。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系科。出示:中国古代花鸟画。

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作品。出示:《五牛图》。提问:这幅作品是不是中国画?(是)。是不是人物画?(不是)。那是不是山水画?(不是)。那它是什么画?(花鸟画)。是花还是鸟?(都不是)。(学生集体回答。)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并非仅仅局限于花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

像这幅作品只是花鸟画中的一个类别,那么中国古代花鸟画可分为哪几个类别呢?出示:类别。从流传后世的作品来看,中国花鸟画可以说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刚刚欣赏的《五牛图》就可以说明,我们再一次来欣赏这幅作品。出示:《五牛图》。[这里一共画了五头牛的形象,有的独立、有的回首、有的昂首嘶鸣、还有的做擦痒之状,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尤其是把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特征描绘的十分传神。]同学们,看一下这幅作品是属于花鸟画中的哪一类绘画?(畜兽类)说明此时的畜兽画已相当成熟,由此开始,经五代至明清,中国古代花鸟画如同中国古代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主流,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多种的画法和艺术风格,概括地说可分为两大类。出示:一类是工笔画、一类是写意画。(这种结构严谨、用笔工整细腻、设色艳丽、渲染精到的为工笔画;这种简练概括、粗放洒脱的画法为写意画。)下面我们来看两幅作品,哪一幅为工笔画,哪一幅为写意画?出示:《猫》。同学们都看到了,这两幅作品同样画的猫的形象,而表现手法却不同,看一看哪一幅为工笔画,哪一幅为写意画?这里有两个答案,第一个:A为工笔;B为写意。第二个:A为写意;B为工笔。看一看第一个正确还是第二个正确?(找学生回答。)我们来看一下他回答的是否正确:电击鼠标,如正确,应说“回答正确”!若回答错误,则说“很遗憾,回答错了,同学们说应该是第几个?”(学生集体回答。)对了,应该是第一个,A为工笔画,B为写意画。这是从技法的不同分为工笔和写意,我们再从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可分为:出示:色彩划分的种类。(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和没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是相对“白描”而言的着色中国画;水墨花鸟画是指以墨色或以墨色为主加少许颜色的花鸟画;泼墨花鸟画是指纯以水、墨来表现水墨淋漓的那种花鸟画;白描花鸟画指纯以线条勾勒而不着色的花鸟画;没骨花鸟画是相对勾勒着色视线条形象为骨而言的,是不采用勾勒,全依靠晕染和色彩对比来进行造型。] 我们由上面所欣赏的作品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花鸟画自有它自己的艺术体系,但更重要的是与这体系相适应的是它独特的艺术传统,那么(出示:艺术传统)这就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拖物言志为目的的传统。[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并不是仅仅为了准确的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因此,这里所说的写生,也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客观的花鸟,而是要求在真实地描绘客观对象的同时能表现出花鸟的生命力。那么,所谓借物抒情、拖物言志:原指什么的基本性能和特点?(学生回答)[原指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性能和特点。例如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莆,当他处于国破家亡之时,写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师生一起背诵)的名句,事实上作者这就是在?(借物抒情)(学生回答)。再如李白身处逆境之时,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师生一起背诵)的名句,表明他远大的抱负,这实际上作者是在?(托物言志)(学生回答)。]当然,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并不是硬加在作品上的,就是要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而给以突出的夸张、强调。例如中国古代花鸟画家喜欢表现的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出示:梅、兰、竹、菊作品。这里说它们是“君子”,已经把它们拟人化了,说明它们的特点与人们的思想感情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先看梅花,梅花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不怕寒冷,能在严风霜雪中开放)(学生回答),正如毛泽东诗词中所形容的“梅花欢喜漫天雪”,借此歌颂一种不怕困难、不畏强暴的精神。兰花,自屈原《离骚》以来,兰花即常被比喻为高洁的君子,这是因为兰草生长在深山幽谷之中,花气清劲幽香。竹子因其“未出土时便有节,直至凌云尚虚心”,古人将其比作君子的坦直、忠诚、坚贞。菊花是在白花凋零的秋季开放,独自傲霜,所以古人把它比作清高拔俗的君子。]这是描绘的梅兰竹菊。还有一些其它的动植物也是画家常常描绘的对象。出示:动植物作品。[虎的凶猛奔突;牡丹的富贵;松的岁寒磊落;马的矫健骏勇;牛的任重致远]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被赋予“夺造化而令人移情遐想”的这样一个审美境界。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作品。出示:《墨梅图》。(这是一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的《墨梅图》,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横斜在画面中间,已开和未开的梅花正洋溢着一种蓬勃的生机,显得十分清新可爱,画的左上角有画家的一首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诗和梅花一样,是充满着生气的。这也表明了作者在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的年代里,不甘心受民族压迫,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政治态度和自己的远大抱负。)这实际上就是作者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学生回答)。

当然,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这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传统,并不是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形成的,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如同中古古代山水画一样,某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写生,抒情言志的成分并不明显;有时则更多地强调抒情言志。尤其是当明代大革新艺术家徐谓运用新的绘画方法,也就是,出示:徐谓作品。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兴起之后,中国花鸟画在造型上就不再拘泥于物象的形似,甚至追求一种“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以便来更好地抒情言志。他这种画风,对后世的像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影响极大。特别是对齐白石的影响更大。齐白石在他的艺术理论中曾主张:“绘画贵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他说)太似则为眉俗,不似则为欺世。”像齐白石老先生画的《虾》就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主张。出示:《虾》。同学们看一下,这幅画上的虾,与现实中虾的形象可以说是相去甚远,但齐白石先生笔下的虾的形象,用一句通俗的话说,比真虾还要“虾”的多,也就是说在这儿画出了虾独特的艺术情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下面我们以宋代花鸟画和明清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具体实例来分析写生与抒情言志。

宋代,出示:标题、宋徽宗像。是中国花鸟画繁荣时期,作为这一时期花鸟画的主流,是强调写生,追求细节的真实。这位是宋徽宗像,在宋徽宗赵佶控制宫廷画院的时候,他曾要求画院的画家研究孔雀升墩是先抬左脚还是先抬右脚;画月季花要画出不同时间的各种不同变化,可以说对动植物是研究的相当真切。下面我们来欣赏他的一幅作品。出示:《芙蓉锦鸡图》。[这里画了一只美丽的锦鸡落在芙蓉花的枝头上,压得芙蓉花不停地摇曳,可以说被描绘地相当生动。] 我们再来欣赏宋代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几幅作品。出示:《寒雀图》。[画面上画了一枝偃仰曲折、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说明这已经是隆冬季节。但是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似乎并不感到冬天的寒冷,依然在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好像一个个活泼而又顽皮的孩子。它们不仅情态各异,而且活灵活现,充满生活情趣,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活力和生机。这说明画家很善于把欣赏自然美时所引起的感触巧妙地给予表达出来。]这是崔白的《寒雀图》,我们再欣赏另一幅作品,出示:《花篮图》。[这幅画很像西方近代的静物画,但它要比西方静物画早五、六百年的历史。它虽然也是由茶花、蜀葵、萱草等花卉组成的一组“静物”,同样以写实的手法,但它更强调这些花卉的生命力,而不像西方静物画那样只是强调形体与质感的真实与否。也就是说,这组花卉不仅形似,而更具神似,也就是极具生命力。]这儿还有一幅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出水芙蓉图》。请同学们带着这样两个问题来欣赏这幅作品:这幅作品画了什么内容?给你怎样的艺术感受?请同学们相互讨论。(2分钟)提问学生:下面请哪位同学毛遂自荐来回答?[运用没骨画法,画了一朵娇嫩雅洁的荷花几乎是布满了整个画面,浅粉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似乎还带着拂晓的露珠,那种一尘不染、雅洁妩媚的花资,正直育苞初放的最佳时刻。充分表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上面这几幅作品是宋代的花鸟画,主要是注重于写生,追求细节的真实性,那么与宋代强调写生的花鸟画相比,明清两代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就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了。出示:标题。中国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成熟,应归功于刚才我给大家提到的明代著名画家徐谓,他是一位具有相当革新精神的艺术家。在他之前,虽然也有苏轼、文同、沈周、唐伯虎等用纯水墨画竹石、花鸟,但都还没有达到放纵不羁的大写意,只有到了徐谓,出示:作品。才真正出现了水墨淋漓、恣肆豪放、大刀阔斧的不求形似、不拘成法,强调抒情言志的水墨大写意的画风。他这种画风的形成,与他的身世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作者简介:徐谓自幼相当聪颖,多才多艺,但屡遭不幸,怀绝世之资而遭遇不偶,有济世之才而无以施展,加之以修养广博,尤擅狂草,所以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能够空诸倚傍,别开户牖,来抒发“英雄失路,拖足无门”的悲愤与历却不磨的旺盛生命力。)这是他的一幅代表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全卷共画有13种花果树木,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我们这儿是其中的一个局部。这里有淋漓的荷叶;厚实的石榴;丰润的牡丹;孤傲的秋菊等等等等,所有这一切,虚虚实实,浓浓淡淡,形成了墨的旋律,使人看了心旷神怡。这种墨汁淋漓、风驰雨骤的艺术效果,充分抒发了作者的内心激情。] 这是明代徐谓的作品,到了清代具有革新精神的艺术家像朱耷、石涛、郑板桥等,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徐谓所奠定的水墨大写意画的传统。首先,我们来欣赏朱耷的作品。出示:《荷花水禽图》。(作者简介:朱耷,明朝宗室后裔,19岁遭国破家亡之痛,为了逃避政治上的迫害,同时也表示对清朝统治者的仇视,不久便削发为僧,后又当过道士。像他这样“金枝玉叶的老遗民”起伏跌宕的身世和经历,决定了他的绘画具有强烈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成分。)《荷花水禽图》为他的代表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作品。[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败叶,一只缩着脖子、瞪着白眼的水鸟蹲在这个摇摇晃晃的大石头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画家的自我写照。画上暑款“八大山人”连缀在一起,既象“哭之”,又象“笑之”,充分体现了作者处在当时的社会之中哭笑不得的愤懑心情。全画用笔奇简冷逸,并且留有大片空白,这样更增强了全画悲凉的气氛,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下面我们再来欣赏清代另一个著名画家郑板桥的作品。出示:郑板桥像。[这是郑板桥的画像,他原名郑燮,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他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到了50多岁才做了山东范县的一个县令,又因后来开仓赈济救灾,而被罢官,以后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他并擅三绝,尤长于墨竹,画竹能经眼前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幻化过程。在郑板桥辞去县官时,别时生情,照例画上数干修竹,并题诗曰:“乌纱掷去不为官,曩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干。”来表明他的政治态度。画竹寄情,借竹咏志,在郑板桥之前已是故风,但他却赋予竹更广阔的内涵。有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另有“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俾下有何高。”故能别出新意。]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丛竹图》。出示:《丛竹图》。[此画写一丛墨竹,老干新篁,浓淡相间,重叠错落,疏密有致,劲拔挺秀,老嫩分明。又作长跋于竹枝之间,别有一番情趣。] 好了,我们以宋代和明清的花鸟画实例向同学们分析了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这就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的传统)(师生一起回答)。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刚才我们欣赏的花鸟画中,有很多作品不仅只是画,还有什么内容表现在作品中?像这一幅作品。(指屏幕上的《丛竹图》。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我们再看其他的作品。出示:《墨竹图》、《兰竹图》、《墨梅图》。这是郑板桥的《墨竹图》和《兰竹图》,这是刚才大家欣赏的王冕的《墨梅图》。同学们看一下,这些作品,除了画面,还有用书法写成的诗文以及印章。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出示:标题。诗书画印的综合运用。尤其是在写意花鸟画中这种形式表现更为显著。[画上题诗充实画意或表达观点。题款,或点题或借以抒情。使诗情画意相辉映。像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师生一起背诵)就是郑板桥画兰题诗。这一经题诗,画意更深了一层。中国画本来就讲究书法用笔,题款诗文的书法之美又丰富了审美内容。篆刻一方,起到点缀提神和均衡构图的作用。诗、书、画、印的综合不仅丰富了欣赏的文化内涵,也丰富了审美内容和什么情趣。]

课堂小结:

好了,我们就讲到这儿,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出示:总结内容。

通过这节课学习,主要是让同学们掌握欣赏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方法,并不是局限于哪几幅作品。就中国古代花鸟画可以说浩如烟海,我们这节课欣赏的犹如沧海一粟,让我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去欣赏更多的中国古代花鸟画作品。好,下课。

作业布置:

下面出示一幅作品,出示:徐谓《墨葡萄图》。请同学们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欣赏方法来鉴赏这幅作品。(简要介绍作品:徐谓《墨葡萄图》,诗文内容:“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掷闲抛野藤中。”根据诗意,分析作品。)课后请同学们写一篇“徐谓《墨葡萄图》”鉴赏心得,交给语文老师,我想,同学们一定会写的不错。

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