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小编推荐)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24-931503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2 01:12: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小编推荐)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初探

促进思想道德的发展是美术教育包括的功效之一。现在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德育教育已被列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美术学科思想性强、知识面广,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强有力的学科之一。它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巧,更重要的是能提高认识、开阔视野、塑造灵魂、陶冶情操。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发挥美术课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潜移默化渗透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是德育教育的主旋律,历来是激励和鼓舞人们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知识,把爱国主义教育巧妙融合在知识的讲授中,以激发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中国绘画源远流长,不论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还是建筑艺术引领世界。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美术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从古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洞穴壁画,等等展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欣赏国内著名作品,各民族的建筑、绘画、工艺品、服饰,各时代的艺术瑰宝,不同地域的民俗民风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以及世界上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内容和特点,使他们对我国及世界上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和现代 艺术理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上欣赏课的时候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分析创作背景,手法等。

通过影像资料的回顾,再通过美术作品的分析,学生对我们的历史会更加深刻,时刻不忘国耻,让学生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应该努力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欣赏罗中立的《父亲》时,让学生仔细参阅作品,让学生讨论分析画面的创作背景。同学们能够从表面说出父亲这一形象生活的艰辛,与此同时,教师补充说明:作品的感人之处是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农民父亲的形象,黝黑的、古铜色的脸布满皱纹,长满老茧的双手捧着一个粗瓷大碗,显示了他勤劳的一生,慈祥的面容,厚厚的嘴唇透漏出他的质朴和善良;画家浓厚的油彩和西方现代超写实的手法,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淳朴憨厚的父亲形象,生动感人。教师的补充加深了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对于父亲的关爱。现在好多学生不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尤其是一些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不能够 体会父亲的艰辛,随意挥霍父母给的生活费,还不好好学习,对于这些孩子,我会讲一些深层面的道理,让学生知道父母的用心与付出,让学生知道“感恩”这样更让学生有了德育教育也更能让作品加深印象。

二、挖掘教材中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新课标中对于美术课的要求是: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因此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闪光点,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习中国画的水墨技法、体验笔墨韵味,了解中国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特色,感受松的坚毅。剪纸课也是很好的素材,剪纸被誉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在学习中通过剪、刻,增强学生的民主自豪感。《中国结》作为北京申奥成功的主题课,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结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学生在制作中国结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更加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结合传统节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需要有一种感恩的心,随时需要一颗感恩的心。伟大的诗人泰戈尔有这样一段名言:“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而我们教师做的是叶的事业,每个教师都象是一片绿叶,在党的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孕育着花,孕育着果,孕育着神 州大地的万千桃李。光我们做老师的有感恩之心还不够,我们还要教会我们的学生感恩。那么通过什么途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

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放过我们传统的重大节日,比如,母亲节、父亲节了、让学生亲手做一个贺卡,制作一朵玫瑰花,康乃馨送给自己的父亲、母亲,我在今年的母亲节前夕就教给学生一些纸玫瑰,纸康乃馨的做法,同学们一听可以在母亲节时送给妈妈,学的非常认真,课堂上我讲了母亲节的由来,我让同学们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敬佩之情,从生活中的小事谈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同学们能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认识。

重阳节、教师节也是很有力的契机,让学生在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上写上发自肺腑的话语,对老师的祝福,对老师的尊重也是一种感恩,现在的学生很叛逆,难于管理,经常发生与老师顶牛事件,所以我们要抓住这时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感恩不一定要多隆重的形式,不是要多么昂贵的礼物,要的是一份心情,一份理解。学会倾听,学会尊重,能够读懂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这也是感恩。感恩,让生活美丽;感恩,使人生精彩。学会感恩、善于感恩,将使我们的灵魂得到洗礼,心态得到调整,境界得到升华。陶醉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欣赏着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所谓德育教育不仅是爱国教育,感恩教育,还要懂得尊重的养成,我身为一名教师,我以身作则,让学生受我感染懂得尊重,尊重家人,老师,与同学。因为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现在的社会 如果没有尊重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不仅是尊重,有些学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自私的性格,对于这种状况,我会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作品来讲,从而启迪他们。例如:《我最熟悉的人》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最熟悉的人物形象的描绘,那我在讲解这一课时,首先通过搜集的一些同学们的生活照片,“猜猜他是谁”“说说他的相貌特征”等等,加深同学之间的了解,导入新课。在同学们轻松接受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懂得我们都生活在校园、生活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彼此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相互团结,不能自私,任性,哪位同学有困难我们应该主动帮助,学习好的同学要帮助那些差一点的学生,相互进步,让学生树立集体意识。

四、走出课堂,融入自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无限遐想,拿起手中的画笔,绘制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让孩子们在自然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秋天来临时,可以带着孩子们去捡树叶,然后进行树叶贴画,感受秋天的韵味。只要你,善于发现,美无处不在,在班级里、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里,在自然里。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途径很广泛,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把握契机对学生加以引导,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因势利导,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做到耐心、细致,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相信在我们全体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美术学科中的德育渗透会在“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中顺畅地完成的。

第二篇: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潜移默化渗透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是德育教育的主旋律,历来是激励和鼓舞人们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知识,把爱国主义教育巧妙融合在知识的讲授中,来激发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不论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还是建筑艺术都能引领世界。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美术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从古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洞穴壁画,等等都展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欣赏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上欣赏课的时候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分析创作背景,手法等。我在给学生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的时候,先给学生播放了开国大典的实况录像: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世界。通过影像资料的回顾,再通过美术作品的分析,学生对我们的历史会更加深刻,时刻不忘国耻,让学生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应该努力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结合传统节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需要有一种感恩的心,我们要教会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放过我们传统的重大节日,比如,母亲节、父亲节、让学生亲手做一个贺卡,制作一朵玫瑰花,康乃馨送给自己的父亲、母亲,我在今年的三八节前夕就教给学生一些纸玫瑰,纸康乃馨的做法,同学们一听可以在三八节时送给妈妈,学的非常认真,课堂上我还讲了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由来,我让同学们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敬佩之情,从生活中的小事谈谈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这样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认识。重阳节、教师节也是很有力的契机,让学生在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上写上发自肺腑的话语,对老师的祝福。对老师的尊重也是一种感恩,现在的学生很叛逆,难于管理,所以我抓住这时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一定要多隆重的形式,不需要多么昂贵的礼物,要的是一份心情,一份理解。学会倾听,学会尊重,能够读懂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这也是感恩。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途径很广泛,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把握契机对学生加以引导,灵活运用,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样美术学科中的德育渗透会在“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中顺畅的完成。

第三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内容提要: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中,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各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开创学校德育教育新局面。关键词: 德育现状 渗透点 渗透方法 渗透度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在古代教育中,礼(德育)是“六艺”之首。在当代,“以德治国”是我国的大政方针之一。学校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道德教育的先行者,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对塑造学生美好人格,培养优秀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我们要树立“实实在在,时时刻刻”不走形式、不作秀的德育教育理念。

一、认真研究德育现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大量研究发现,当代少年儿童身上具有很多优良品质,如:乐于接受新事物;法 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较强的公民意识;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环保意识;相信事实;做事认真;兴趣爱好广泛等。但在重智轻德的人才观、文化产品审美错位,互联网繁杂信息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未成年人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功利思想明显,价值取向扭曲;缺少公德意识,生活行为失范;缺乏进取精神,贪图享乐;沉迷于网络,生活虚幻„„

二、分析教材,找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

认真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分析中。千万不能脱离教材,随意发挥,如果不能将德育内容和教材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就会给人牵强附会的感觉,就会让学生觉得有强加的意味。我们的学生不但聪明,而且“反侦察能力”特别强,这样很可能会牵动他们的“逆反神经”,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要充分驾驭教材,探寻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即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做到“润物细无声”。

德育的特点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在找到合适的渗透点后,还要注意渗透的方法、形式和时机等,才能创造最佳的渗透范围,达到最佳的渗透效果。虽然我们时刻都要保持德育教育理念,但并不是每门学科每节课都必须有德育教育的内容。没有突破口,联系德育现状比较困难,不具备渗透时机的就不要牵强,只要与学生一起上好课,学好知识即可。我是一名电工专业的老师,在几年的教学生涯里,我觉得电工专业中的德育内容隐形的多,显性的少,因此就需 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形成一系列德育渗透要点,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其思想品德,团队合作意识,良好道德习惯等的培养。现代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需的从业能力,它应该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专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方法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价工作结果的方式等。社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职业道德,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协商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学生学会”做人”比让他们学会“做事”更为重要,所以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我们就要适时地把德育培养目标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例如在《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的授课中,通过章节内容的整合、实训技能的强化,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式学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特别是社会能力的培养,在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团队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比如在照明线路安装中:让学生自由结合,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让他们相 互配合,体验了分工协作的高效性,在布线阶段,让他们知道节约的重要性,在最后的试验阶段,则可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所以德育内容要及时捕捉,及时融入教学中,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融入教学,掌握“渗透度”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卓有成效地落实道德教育,如何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一项重大的课题。

“一切事物都是特定质和量的统一,都有自己的度。一旦超过这个度,事物就会发生质变”,事与愿违也就不难理解了。从我个人亲身体验来看,在教学中有效地灌输德育教育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渗透度,俗话说:“世界上最难掌控的是人心,最难拿捏的是分寸”。要想把事情做得完美,就必须要在最难掌控的事物之上,做好最恰当的拿捏。所以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处理专业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关系,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给人自然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千万不能为了加强德育教育喧宾夺主,这样就会显得矫揉造作而使学生厌恶。安全用电是电工专业中比较容易融入德育的一门课程,例如:在触电原因的讲述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讲述在生活中遇到的或了解的触电事故,并总结触电的原因,从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安全用电的意识并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建立严格遵守制度杜绝事故发生的理念。但不能每次课都面面俱到,一定要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有机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情操陶冶与一体,真正寓德于教中。

四、及时总结,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我觉得教师绝对不是一桶水这么简单,而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溪流。我认为,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拥有的知识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怜的“一桶水”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家庭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出现,使网络遍及了人类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一定要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我们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只有掌握好计算机技能,熟悉了网络,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才能有效地管理学校、班级的网络设备,才能有条件去了解学生的网络意识和心理。才能随时随地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动态。

我们和学生交流的话题不仅仅是这个电路图怎么画,这个线路怎么连接,电路中出现了什么故障,我们还可以谈论最新的游戏,谈论谁的空间里感人的日志,谁的微博更新了什么新内容,要让学生看到我们不仅有严谨的作风、得体的穿着、文雅的举止,更有渊博的学识,以及和他们沟通的能力,时刻彰显为人师表的力量。让他们想要和我们沟通,学会倾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未来的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就有了人生前行的方向。所以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经常浏 览德育教育网站,借鉴最新教育理念,坚持不懈地把德育的精髓贯彻教学始终。

有位优秀的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所以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地发展。

第四篇: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敦煌莫高窟》教案

标签: 202_ 分类: 教学交流 202_-07-31 20:09 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敦煌莫高窟》教案

题记: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或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将美术视为是一种文化的学习,进而通过学习,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下面的美术教学教案中,我们可以充分体现这一点。

课题:敦煌莫高窟

课型: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教材分析:

人美版美术教科书第十六册以《敦煌莫高窟》为教学的出发点,并联系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艺术放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情境中,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敦煌艺术所处的地理位置,初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

2、能力目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能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及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和艺术价值。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教学重点:

认识敦煌艺术中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兴致和爱国热忱。教学难点:

感悟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教学手段采用:

1、倡导“表现性学习”,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容量,加强课堂的直观性与趣味性。

3、采用欣赏优秀作品与德育渗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来组织教学。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1、组织教学,诱导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的四大石窟艺术。

2、学生回答后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对石窟中彩塑和壁画作品有一个初步的直观感受。教师提问:你看了以上作品后谈谈你对它们初步感受(考查直观感悟的能力)、欣赏、评述。学生回答:纷纷对彩塑的外在形象谈看法。如身姿显得较丰腴。耳垂都较大,神色都较慈祥等,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比较流畅。

3、幻灯出示课题——敦煌莫高窟

二、新授

1、学生自主探究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发展过程和艺术特色。(通过学生自主的整理归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佛教与石窟艺术的关系,以及石窟艺术的时代背景及发展过程。)

此环节学生掌握敦煌莫高窟如下知识信息:

A、地理位置:敦煌在今甘肃省西北角,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南北长1680米,高50米。

B、发展过程: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引入乐傅和尚的故事),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C、艺术特色: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与准备材料,进行探讨交流和总结。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验证学生们的探究结果。

2、分析讨论:敦煌艺术中建筑、壁画、雕塑的整体特点,升华对传统艺术的情感。(师生互动完成)

【幻灯链接】 :(辅助资料)

建筑: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

壁画: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瑰丽华艳,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雕塑: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高深,而且与壁画相融相衬,相得益彰。

学生活动:结合课前预习,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敦煌艺术特点,谈出自己认识和感受。教师活动:结合学生的谈话,进行补充讲解。同时渗透和强化我国优秀美术传统的历史渊源和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结合欣赏归纳几个重要时期的主要艺术特色, 理解敦煌艺术,全面认识和学习石窟艺术。(强化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作品的热爱,深化爱国思想。)

教师活动:用幻灯片出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类敦煌艺术形式(以壁画、雕塑为主),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尝试归纳其艺术特色。学生活动:讨论、探究不同时期敦煌艺术的特色。【幻灯链接】 :(辅助资料)

a、北朝时期:共有36个,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塑像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

b、隋唐时期(重点探究分析):现存洞窟有300多个。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肥,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内容主要有佛像、经变、佛教史迹、佛教故事和供养人等。

c、五代和宋:这一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

d、西夏和元代: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教师活动:结合以上内容对学生讨论进行点评和补充。学生活动:分组探究,交流成果。

4、敦煌艺术中彩塑艺术及壁画艺术的赏析。

(丰富学生认识,进一步加强对美术传统的艺术特色的理解。结合讲解有关故事,创设互动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九色鹿” “尸毗王”、“经变”、“本身”“佛传”故事。)教师可通过课堂调查的形式引导个别学生给大家将与之相关的故事,但要注意把握时间。教师在讲述中要注意选择造型生动、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作品,使学生易于接受,且易于比较,避免面面具到。

教师活动:幻灯展示典型图片,讲解升华。答惑。

学生活动:讲自己知道的相关故事或聆听他人讲故事,并把自己不懂得或者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分享。

5、藏经阁的发现和失窃历程。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幻灯链接】 :莫高窟被盗事件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教师活动:幻灯展示以上内容,引导学生列举与之相似的例子,同时进行德育渗透:爱国爱传统。

学生活动:例举、谈感受,并谈一谈自己今后应该怎样做。

三、教师小结: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古代美术的重要宝藏之一,也是世界佛教的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在1987年12月,甘肃敦煌莫高窟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相信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将会一直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还要珍爱和学习我国传统艺术,并立志保护和发扬我国传统艺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为振兴我们伟大祖国而努力奋斗。【课外拓展】:

1、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在课外搜集有关敦煌艺术的图片、视频、资料和相关事件等,并将你的收获和感受与大家分享。

2、对有关敦煌莫高窟中文物的流失状况做一调查,并以总结或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学反思】:

本课知识容量大,学生对内容也比较陌生,因此,学生的课前准备相当重要,特别是资料的收集,应在课前做适当指导和安排。

上课过程中必须要突出内容的典型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等特点,结合学生的探究过程,把敦煌艺术放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情境中,渗透德育,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升华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样以来,看似轻松活泼的双边活动,却比任何一种说教更为深刻,更教育人!其德育教育的效果实在令人震惊。

另外,在课堂双边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也应尽可能的深化学生的探究过程,采取分组、竞答、整合思路等多种形式,课堂效率也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第五篇:在美术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之我见

在美术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之我见

德育是当前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而实施德育教育途径很多,其中通过各学科教学使德育与教学相结合,用知识本身去吸引、教育、影响学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必要性和实效性。那么如何利用美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产生良好效果呢?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美术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

一、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和评述能力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利源泉。”因此,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美术欣赏课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脸谱、年画、泥塑、建筑等。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欣赏并与当地历史、民俗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为贴近生活实际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中,即让小学生幼小的心灵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又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如在欣赏《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中国古代建筑》时,经过教师的指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良好思想品格;通过欣赏《泥巴真听话》、《自己的事自己干》,培养学生爱清洁、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渗透德育

美术课有的课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显而易见,有的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在上《飘香的瓜果》一课时,让学生先总结形状特征,然后告诉学生做人也要站得正,行得直,堂堂正正,又要像圆形稳稳当当,踏踏实实,不干坏事儿;在教《漂亮的建筑》、《新疆美丽的风景》时让学生受到爱祖国家乡、爱父老乡亲的教育;在教《妈妈和孩子》、《卡通明星总动员》时,让学生理解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辱、对与错的真正内涵,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在关注美术学习结果的同时,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三、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渗透德育

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很多,这不仅要教学生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养成勤于观察?p敏于发现还要对学生进行爱艺术、爱劳动及爱集体的高尚情操的培养。如在《美丽的天空》《五彩路》一课中,赏美景后通过用色彩纸剪贴风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普通大众用双手辛勤创造的,为了更加幸福、灿烂的明天,我们应该爱劳动、爱人民、爱艺术,刻苦学习,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动手创造美好未来。

四、在美术校本课程中渗透德育

美术校本课程它有着浓郁的区域特征、地方特色、民俗民情。适时对学生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的教育,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结合学校实施的《陶泥乐》美术校本课程教学,自然得体,有许多闪光的珠子串起点点滴滴的感悟。

首先让学生从中自己“领悟”,而不依赖“说教”,它以其感人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对学生身心发展,创造培养有潜在的积极作用。只要充分挖掘资源,大胆应用,面对实际,提倡孩子们用手工成型的方法进行,这样即达到泥料可以反复利用,让孩子们动手能力提高的目的,又让孩子们借助简单工具体验劳动的乐趣。孩子的作品不像成人那样刻意追求某种高难度的技艺,没有任何理性的束缚,心灵是自由的、开放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内心经验和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运用身边信手拈来的工具和材料进行最率直的表现。取而代之的发动学生使用的是木筷、小刀、树枝、粗布、塑料管、一次性筷子及各种废弃的生活用品等。反而正是这些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灵感,并且能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各种工具材料带来的特殊效果,赋予作品更多的创意,又培养了学生利用废品的环保意识。

其次,《陶泥乐》校本课程中充分运用感官去沟通与表达意念和思想,思维和情感,使他们学会运用知识、技能发展等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与新疆地域文化欣赏结合,用更多的生活源泉地方特色的人文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如讲新疆花帽、陶罐、艾得莱丝绸的故事;与学校活动结合,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满足孩子们学陶玩泥的信心。在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校本教研日中开展玩泥比赛精品课展示,与活动相融,达到1+1〉2效果。让孩子们说了许多话,问了许多问题,了解陶、泥的许多故事。用他们的小手去做,用他们的心去领悟,去探究,使学习成为轻松又愉快了的事情。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美术教学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个性化发展空间。把目标趋向与过程趋向相结合,以孩子参与活动中的态度、兴趣、能力、创造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为主,与孩子的进步发展相融,用发展的眼光采用多种评价手段进行,采取了动态多样化的评价。在孩子们的作品中多了些自然,流露出纯朴率真的审美情趣及对生活、自然的关爱。课堂语言中更多的是“对你的作品想说些什 ?”“想听听大家是怎么说的?”“可以推荐你喜欢的作品吗?”“作品别具匠心有自己的个性、视觉效果好。”……通过阶段性教学实践反馈可看出喜欢陶泥校本课的学生达到100%,对自己作品满意的达96.3%。把自信、真诚、爱等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孩子是天真地、纯洁的,和艺术一样爱说“真话”“心里话”。在同学的周记中写到:“陶泥课是快乐的一节课,因为我用泥条做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杯子,老师说“做得很好”。下课,我走在校园里都在想陶泥教室里的美好事,越想心里越快乐。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了学习的兴趣,这让人想起了一句话:“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是的,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上述教学片断中学生的出色表现不正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示吗?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中的直接说教,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它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因此,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的,它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神奇作用,让祖国的花朵在艺术的小摇篮里,不但能够调剂学生的精神和智力,在整个学习中的状态,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更主要的是起到陶冶其情操,优化其精神生活的作用,引发和培养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对“美”的事物与“美”的境界追求的欲望和能力。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小编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