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本科(金融)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5篇可选)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24-88731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6 13:13: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本科(金融)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宏观经济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分数: 3 课程学时数: 54 适用专业: 金融学(本)开课教学单位: 经济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在学科体系中起着衔接微观经济学和国际贸易业务课的作用:一方面将一般经济理论引向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对宏观经济进行理论性分析。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整体为对象,研究其中一些最重要的经济总量,如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危机等经济现象发生 的原因和变化过程;同时还研究政府基于上述因素所应采取的财政金融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可能影响。一个优秀的人才只有熟谙宏观经济大环境,才有可能把握好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方向。

二、先修课程的衔接

《宏观经济学》课程以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学科内容为基础,知识体系涉及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政策机制与运用等内容。它是联系一般经济理论与具体经济制度和政策的桥梁,它使一般经济理论具体化,又是具体经济制度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下列几个方面的基本知识:

1、系统了解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中的主要分析方法和基本模型;

3、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理解。

4、对宏观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运用理论基础知识来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导 论(6学时)

基本内容:主要阐述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要 求:

1、通过教学,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不同之处。

2、理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3、明确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4、明确为达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主要政策工具。

5、了解20——21世纪的一些主要经济事件。

6、了解凯恩斯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发展的贡献。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宏观经济政策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2、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

3、流量与存量

4、利率与贴现

5、预测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6学时)

基本内容:主要介绍了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指标GDP的衡量与宏观经济均衡。要 求:

1、清楚的解释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2、掌握GDP计量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3、了解中间产品的概念。

4、理解GDP、GNP、NI、PDI等概念的区别。

5、掌握宏观经济均衡的概念。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衡量

1、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2、用总支出衡量的方法

3、用总收入衡量的方法

4、用总生产衡量的方法

5、GDP衡量中的其它问题 第二节 价格指数与失业率

1、名义GDP与实际GDP

2、价格指数

3、失业的计量

4、奥肯定律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1、国民收入的生产

2、国民收入的分配

3、国民收入的消费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均衡

1、产品市场的均衡

2、金融市场的均衡

3、财政政策的作用

4、投资需求的变动 第三章 失业(3学时)

基本内容:主要介绍西方有关失业的理论模型及治理 要 求:

1、了解失业的类型。

2、了解奥肯定律。

3、区分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4、理解中国的待业、下岗现象。第一节 失业的类型和自然失业率

1、失业的类型

2、自然失业率

第二节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1、基本概念

2、职业搜寻理论 第三节 实际工资刚性

1、最低工资法

2、效率工资理论

第四节 失业的构成和治理政策

1、短期失业和长期失业

2、失业人员的构成

3、自然失业率上升及其原因

4、中国的失业现象、特征及治理

5、失业治理政策

第四章 通货膨胀(3学时)

基本内容:主要介绍货币的性能、职能、货币数量论、利率与通货膨胀及通货膨胀的成本。要 求:

1、能够描述通货膨胀,了解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反通货膨胀、反通货紧缩的区别。

2、了解中国的改革后中国的通货膨胀史。

3、理解通货膨胀的效应。

4、掌握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第一节 货币的概念

1、货币的职能

2、货币的类型

3、货币的数量 第二节 货币数量论

1、数量方程式

2、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

3、古典两分法 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利率

1、实际与名义利率

2、事前与事后利率

3、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1、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2、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3、恶性通货膨胀

第五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9学时)

基本内容:本章重点讲授总需求与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要 求:

1、了解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AD—AS模型。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

2、总需求曲线的变动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1、长期总供给曲线

2、短期总供给曲线

3、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第三节 宏观总量的短期均衡

1、短期均衡与经济波动

2、总需求冲击

3、总供给冲击

第六章 总需求理论(12学时)

基本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模拟,重点讲授IS——LM模型。要 求:

1、理解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掌握IS—LM模型的内容及意义。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计划支出线

2、国民收入的决定

3、收入利支山的变动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

1、货币的需求

2、货币的供给

3、利率的决定

4、利率的传导机制 第三节 IS——LM模型

1、IS曲线

2、LM曲线

3、均衡的利率与国民收入

4、利率的传导机制

第四节 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

1、财政政策的影响

2、货币政策的影响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4、IS——LM模刑与总需求曲线 第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9学时)

基本内容:本章主要讲授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其运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深化研究。要 求:

1、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概念。

2、理解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活动的机制。

3、了解改革后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 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工具

2、自动稳定器

3、赤字政策与公债 第二节 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工具

2、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深化

1、主动性政策和被动性政策

2、有规则和无规则

3、经济波动理论的最新发展

五、课内实践(实验)教学安排

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上机实验占用6课时。

六、课程考核方式

课堂参与 课堂内、外作业

课程结束考试 70 % 100 %

七、主要参考书 主要参考书目:

①(美)曼昆 著,梁小民 译 《经济学原理》版社,202_年。

②(美)奥利维尔·布兰查德 著,钟笑寒等际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2_年。③(美)迈克尔·帕金 著,梁小民出版社,202_年。④ 罗宾·巴德、迈克尔·帕金 著,张弘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_年。⑤ 黄景贵 编著,《现代经济学——小品、习题与案例》,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海南大学MBA教育中心,⑥

高鸿业 著,《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⑦ 卢锋 著,《经济学原理》中国版,北京大学出版社,⑧ R.多恩布什,S.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⑨ 课外阅读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等。执笔: 汤伶俐

2版(国

202_年。年。% 20 %

(原书第3版),机械工业出

译 《宏观经济学》第

译 《宏观经济学》第5版,人民邮电

译 《宏观经济学原理》第 202_年。202_

1997

审阅:

第二篇:《宏观经济学》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工商管理系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课程编码:1111203 学分:3分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 适应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执笔人: 审订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宏观经济学》是经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经济学,是现代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的总体结构、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不同学派等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现实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运行的基本趋势进行初步的分析。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所运用的基本方法,以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同时也了解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为学生将来的实践和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6学时)

本章为宏观经济学的导言,简述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问题,讨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分析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本章重点要求学生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一些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与难点:

1、定义和衡量总产出或总收入的五个总量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2、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

3、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投资--储蓄恒等式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6学时)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只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被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本章介绍凯恩斯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讨论短期内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分析政府收支(财政)对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提出乘数原理。本章的内容,要求学生作为重点掌握。

本章重点与难点: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

2、均衡国民收入及其决定因素

3、财政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原理。第一节投资与储蓄的相等

第二节消费函数

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节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和乘数论 第五节三部门和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6学时)

现代市场经济中同时存在着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它们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强调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并非相互独立,货币对经济非中性,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本章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引进货币市场因素,讨论两个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情况下,总需求水平和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建立起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的核心工具之一:IS—LM模型。本章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包括模型的推导)模型的基础之上,初步练习运用模型。

本章重点与难点:

1、投资需求函数;

2、IS曲线的含义和性质;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以及 LM曲线的含义和性质;

4、IS—LM曲线的含义和性质。

第一节投资的决定

一、投资与利率;

二、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

三、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四、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第二节IS曲线

一、IS曲线及其推导;

二、IS曲线的斜率;

三、IS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利率的决定

一、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二、货币需求动机;

三、流动偏好陷阱;

四、货币需求函数;

五、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LM曲线

一、LM曲线及其推导;

二、LM曲线的斜率;

三、LM曲线的移动

第五节IS—LM分析

一、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二、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

(6学时)

宏观经济政策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西方国家进行总需求管理的两大基本经济政策,其理论基础是IS—LM模型,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其效果。并从实践方面讨论西方国家如何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考察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些内容也是财政学和货币银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其效果分析,掌握诸如政策目标、各种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了解各种经济政策的适用条件及其局限性。

本章重点及难点:

1、财政政策的运用及其效果分析;

2、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其效果分析;

3、两种政策的配合使用;

4、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5、财政政策工具及其实施;

6、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7、各种经济政策的适用条件及其局限性。

第一节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及影响;

二、财政政策效果和“挤出”效应;

三、西方国家财政的构成;

四、财政政策工具;

五、自动稳定器与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六、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

七、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第三节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含义及效果分析;

二、银行和存款创造;

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四、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节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演变 第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4学时)

价格水平同产量(收入)水平密切相关。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和IS—LM模型假定价格水平是不变的,没有讨论价格水平同产量(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总需求(AD)—总供给(AS)模型则取消了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着重说明价格水平和产量(收入)水平的决定。AD—AS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解宏观经济学中一些重大问题的基础。本章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包括模型的推导)模型的基础之上,初步练习运用模型。

本章重点及难点:

1、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及其推导;

2、总供给函数和总供给曲线、长短期的区别AD—AS模型及其政策含义。

第一节总需求函数及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一、宏观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

二、劳动市场均衡理论 第三节长期总供给曲线

第四节短期总供给曲线

第五节长短期曲线的同时使用及其政策 第六节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数学小结 第六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3学时)

前述各章讨论的是封闭型经济,但在现实世界中,任何一国经济都是或多或少对外开放的,即所谓的开放经济。因此,西方宏观经济学也必须分析和说明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运行和调节。本章介绍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目的是为分析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运行和调节提供理论准备。本章内容是国际经济学和国际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重点及难点:

1、国际贸易理论;

2、国际贸易组织;

3、国际贸易政策;

4、国际金融体系。

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

二、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三、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四、约翰.穆勒的国际价值理论—相互需求说;

五、马歇尔的国外贸易需求曲线;

六、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七、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第二节国际贸易组织 第三节国际贸易政策

一、关税及其经济效应;

二、非关税壁垒;

三、当代世界贸易政策

第四节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制度

一、外汇与汇率制度;

二、国际货币体制的演变 第七章开放经济理论(5学时)

本章介绍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论述用来解释经济贸易余额和汇率的IS—LM—BP模型,分析贸易政策的宏观经济影响,讨论国际经济对一国经济的作用。本章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包括模型的推导)模型的基础之上,初步练习运用模型。

本章重点及难点:

1、BP曲线 IS—LM—BP模型;

2、开放经济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一节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节经常项目与宏观经济理论体系

第三节资本项目与宏观经济理论体系 第四节国际收支的平衡

第五节调整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的政策

第六节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数学小结 第八章通货膨胀理论与失业理论

(5学时)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经常出现的两种现象,不利于市场经济健康运行。本章介绍西方通货膨胀理论,考察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分析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讨论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以及介绍西方失业理论,考察失业形成的原因,分析失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效应,讨论治理失业的政策。

本章重点及难点:

1、通货膨胀的定义和分类;

2、通货膨胀的成因;

3、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4、菲利普斯曲线;

5、奥肯定律。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种类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起因及其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起因;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三节价格调整曲线或菲利普斯曲线

第四节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率 第五节其他对付通货膨胀的办法 第六节失业概述

第七节失业的经济影响及奥肯定律 第八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九章经济增长及经济周期理论

(5学时)

经济增长理论及经济周期理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介绍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考察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其贡献,讨论理想的经济增长率以及实现理想经济增长率的途径以及有关经济周期一些基本概念。本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模型(包括模型的推导)及其理论含义。

本章重点及难点:

1、经济增长的源泉;

2、哈罗德—多马模型;

3、新古典增长理论;

4、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5、经济周期理论;

6、乘数—加速数模型。

第一节经济增长的源泉 第二节哈罗德—多马模型 第三节新古典增长模型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二、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三、增长率的分解

第四节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一、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第五节最优经济增长途径简述

第六节经济周期理论概说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三、经济周期理论概说 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学时)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是沿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三条线索发展的。本章介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学术观点和政策主张,目的是使学生概略了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动态。

本章重点及难点:

1、货币主义(新货币数量论);

2、自然率假说;

3、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4、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5、粘性价格理论;

6、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波动理论

第一节三个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三节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概述

第四节新增长理论概述 第五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

三、教学基本要求

宏观经济学是经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所运用的基本方法,以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

四、大纲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经贸及管理类本科各专业。教学总学时数为48学时。课堂教学以参考书为参考材料,按照本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本课程宜安排在学生学完微观经济学之后的第二学年上学期。

五、教学参考书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_年.

[2][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第十九版)(中译本)[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_年.

[3][美]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中译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年. [4]宋承先,许强.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_年.

六、学习网站

[1]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网址:http://www.teniu.cc/ [2]人民网,网址:http://www.teniu.cc/ [3]新华网,网址:http://www.teniu.cc/ [4]中国经济网,网址:http://www.teniu.cc/

第三篇: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类别及性质: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学时学分:54学时(教学:54 实践:0)3学 分

四、教学对象: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第三学期)

五、课程教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亚历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_

六、开设系(部):经济管理系

七、先修课:微积分、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教学目的】

宏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财经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是我系各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为适应学院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经济管理专门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实务工作所必须的经济学知识,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和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本课程以传统的和当代的经济学已取得的成果依据,借鉴国内外科研成果,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是本课程显著的特点,注重思维方法和分析方法的训练应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4课时)基本要求:(1)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3)了解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4)理解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5)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本章难点: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二章 衡量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4课时)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衡量(2课时)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2)掌握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3)理解掌握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4)了解GDP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

第二节 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1课时)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两部门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

(2)理解掌握三部门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3)理解掌握四部门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

第三节 收入恒等式(1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两部门经济收入恒等式:C+I=C+S。

(2)理解掌握三部门经济收入恒等式:C+I+G=C+S+T。(3)理解掌握四部门经济收入恒等式:C+I+G+X=C+S+T+M。

本章重点: 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国民收入恒等式。

本章难点:支出法,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国民收入恒等式。

第三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6课时)第一节 总支出构成及其决定(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两部门经济模型的基本假设。

(2)理解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3)了解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第二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2)理解掌握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3)了解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三节 乘数理论(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乘数的定义和乘数效应的形成机制

(2)理解掌握三部门的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和转移支付乘数

(3)理解四部门的进出口乘数

本章重点: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原理,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本章难点: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原理,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第四章 IS-LM模型(8课时)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2课时)基本要求:(1)了解实际利率与投资。

(2)理解掌握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和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的内容。

第二节 IS曲线(1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IS曲线及其推导。

(2)掌握IS曲线的斜率。(3)理解掌握IS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2课时)基本要求:(1)理解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2)理解掌握货币需求动机。(3)理解掌握流动偏好陷阱。(4)理解掌握货币需求函数。

(5)理解掌握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 LM曲线(1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LM曲线的推导。

(2)理解掌握LM曲线的斜率。(3)理解掌握LM曲线的移动。

第五节 IS—LM分析(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2)理解掌握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本章重点: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的内容,IS曲线及其推导,IS曲线的移动,货币需求动机,流动偏好陷阱,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LM曲线的推导,LM曲线的移动,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本章难点:资本边际效率曲线,IS曲线及其推导,IS曲线的移动,货币需求动机,流动偏好陷阱,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LM曲线的推导,LM曲线的移动,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IS-LM模型的运用(6课时)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2课时)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理解掌握财政政策。

(3)理解掌握货币政策。(4)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

第二节 财政政策(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财政政策效果:IS—LM图形分析。

(2)理解掌握凯 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3)理解挤出效应。

第三节 货币政策(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货币政策效果:IS—LM图形分析。

(2)理解掌握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3)了解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各种配合及其效果分析

本章重点: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本章难点: 财政政策效果:IS—LM图形分析,货币政策效果:IS—LM图形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各种配合及其效果分析。

※第六章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6课时)第一节 开放经济中的基本概念(2课时)基本要求:(1)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

(2)掌握汇率的基础知识。(3)了解汇率的决定理论模型。

第二节

开放经济中的IS-LM分析(2课时)基本要求:(1)理解外在均衡及外在均衡曲线(BP)。

(2)掌握BP曲线的移动。

(3)理解掌握IS-LM-BP模型的运用效果

第四节 开放经济和宏观政策(2课时)基本要求:(1)掌握一国的政策选择。

(2)理解固定汇率下的内外均衡。(3)理解浮动汇率下的内外共同均衡。

本章重点: 国际收支与外汇市场,汇率的决定理论,外在均衡及外在均衡曲线(BP),内在外在的同时均衡,固定汇率下的内外均衡,浮动汇率下的 内外共同均衡。

本章难点: 国际收支与外汇市场,汇率的决定理论,外在均衡及外在均衡曲线(BP),内在外在的同时均衡,固定汇率下的内外均衡,浮动汇率下的内外共同均衡。

第七章 AD-AS模型(8课时)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2)理解掌握由IS—LM图推导总需求曲线。(3)理解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4)理解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总供给、总供给曲线和总供给函数。

(2)理解掌握从劳动市场推导总供给曲线。

(3)理解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掌握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决定。

(2)理解掌握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影响。

(3)理解掌握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影响。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波动(1课时)

基本要求:(1)了解1984-1994年的三次通货膨胀及其宏观调控。

(2)了解1997-1999年的通货紧缩及其宏观调控

(3)了解202_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波动与政策调控

本章重点:IS—LM图推导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总供给和总供给曲线,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决定,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影响,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影响。

本章难点: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影响。

第八章 失业及其与通胀的关系(6课时)第一节 失业(2课时)

基本要求:(1)识记失业的定义与失业率的测量。

(2)理解失业的分类。(3)理解掌握失业的影响。

(4)理解掌握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的概念。(5)理解掌握反失业的政策。

第二节 通货膨胀(2课时)

基本要求:(1)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其衡量

(2)通货膨胀的分类及其原因

(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2课时)

基本要求:(1)理解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2)理解掌握理性预期和政策无效的命题。

本章重点:失业的分类,失业的影响,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的概念,反失业的政策,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理性预期和政策无效的命题。

本章难点: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的原因,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理性预期和政策无效的命题。

第九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6课时)第一节 经济周期(2课时)

基本要求:(1)识记经济周期的含义与阶段。

(2)理解经济周期的类型。(3)掌握经济周期的解释。

第二节 经济增长(4课时)

基本要求:(1)识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关系。

(2)一般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

(3)理解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4)理解掌握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

本章重点:经济周期的含义与阶段,经济周期的类型,经济周期的解释,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

本章难点:经济周期的解释,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

【教学方法】

板书为主和多媒体为辅相结合的方式讲授、课堂练习与课后复习、练习相结合。课堂与课后时间比约为1:1。

1、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经济学的实用性。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2、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对于课本中涉及到的高深经济原理,一般不予深究。讲授时,尽可能借助一些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旨在开拓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经济方法的具体应用上。

3、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4、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依据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及纪律情况打分,占20%;

2、期中考试:闭卷考试,占20%;

3、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60%。

【主要参考书目】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_年

2、博迪,《投资学》第七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2_年

3、黎诣远,《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年

4、郭树华,《宏观经济学》,云南大学出版社,202_年

5、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八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_年

6、宋承先,《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7、曼昆,《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_年

【有关说明】

由于本教学大纲是统一编写,各专业对于相关专业知识要求水平、内容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标注※的内容课已有选择的取舍,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适当调整。

【后注】

执笔人:韩小刘 日期:202_年8月26日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第四篇: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考试大纲

(红色部分不考)

《宏观经济学》考试课:3学分,有计算题;2学分,没有计算题,其余内容一致。

第九章

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经济的均衡

一、宏观经济学循环流程与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二、储蓄、投资、政府预算与对外贸易 第二节 经济活动水平的衡量

一、衡量经济活动水平的指标

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三、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两种常用的核算国民收入方法

二、以GDP为核心核算国民收入的缺陷

复习要求: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即投资储蓄恒等式,掌握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以GDP为核心核算国民收入的缺陷。

第十章

总需求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均衡产出、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一、总需求与均衡产出

二、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第二节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政府部门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 第三节 乘数作用

一、投资乘数

二、政府购买乘数

三、税收乘数

四、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五、平衡预算乘数

六、税收随收入变动条件下的乘数

七、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

复习要求:总需求、总产出、消费函数、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乘数的含义以及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

第十一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和IS曲线

一、投资函数

二、产品市场的均衡和IS曲线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和LM曲线

一、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函数

二、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函数

三、货币市场的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四、货币市场的均衡和LM曲线

第三节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一、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决定

二、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

第四节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复习要求:投资函数、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的推导、货币需求、流动偏好陷阱、货币供给、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的推导、IS-LM模型、均衡国名收入和利率是如何变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第十二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第一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和汇率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汇率和汇率制度

三、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第二节 引入对外贸易后的宏观经济运行

一、影响出口的因素和净出口函数

二、开放经济中均衡产出的决定和开放经济乘数 第三节 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平衡

一、国际资本流动和利率水平:净资本流出函数

二、国际收支平衡函数

三、国际收支平衡与BP曲线

第四节 宏观经济的内外部均衡和失衡

一、经济的内外均衡和IS-LM-BP模型

二、经济的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

复习要求:汇率及其标价、汇率的决定、净出口函数、国际收支的平衡、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IS-LM-BP模型、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

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工具和类型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工具和基本类型 第二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

一、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

二、货币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 第三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

一、财政政策的效应和财政政策乘数

二、货币政策的效应和货币政策乘数 第四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综合运用的必要性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

第五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国际传导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传导

二、溢出效应和回振效应

复习要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财政与货币政策内在稳定器、货币政策及其基本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乘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

第十四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和总需求函数

二、总需求曲线和总需求函数的推导 第二节 劳动市场的均衡与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和劳动市场

二、劳动市场的均衡和总量生产函数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AD-AS模型和经济波动

一、AD-AS模型

二、用AD-AS模型说明经济波动

复习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的含义及其推导、长期和短期的总供给曲线、需求冲击、供给冲击、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第十五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三、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三、结构性通货膨胀 第三节 失业与奥肯法则

一、失业和失业的经济影响

二、奥肯法则

第四节 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

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二、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 第五节 反通货膨胀的政策

一、用经济衰退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

二、收入政策

复习要求:失业的含义、自然失业率、失业的经济学解释、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含义与描述、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经济后果、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第十六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源泉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

三、内生增长理论

第三节 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和制度创新

一、促进资本积累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政策

二、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

三、增加劳动供给的政策

四、制度创新

第四节 短期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

一、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的类型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类型

三、经济周期的原因

复习要求:经济增长的含义、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政策、经济周期的类型特征与原因。

第五篇: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及考核方式

一、课程目标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该课程通过对各种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的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提高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宏观经济问题与经济政策,指导社会实践的能力,为后续开设的专业课程打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完成规定的授课学时、作业,要求学生掌握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及运用经济模型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分析的学习和借鉴。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本章重点难点:国民收入的一些重要核算指标、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0.5学时 2.国内生产总值 0.5学时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总产出、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关系。

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1学时 用支出法核算GDP、用收入法核算GDP。

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0.5学时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5.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学时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6.名义GDP和实际GDP 0.5学时 名义GDP与实际GDP、GDP折算指数。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本章重点难点:均衡产出的概念;消费理论;乘数理论。

1.均衡产出 1学时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均衡产出的概念、投资等于储蓄。

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2学时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3.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1学时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4.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1学时 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5.乘数论 6.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1学时 7.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 1学时 8.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决定 1学时

第三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本章重点难点:IS 曲线;LM曲线;IS-LM 曲线分析。

1.投资的决定 1学时 实际利率与投资、资本边际效率的含义、资本边际效率曲线、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2.IS曲线 2学时 IS曲线及其推导、IS曲线的斜率、IS曲线的移动。

3.利率的决定 1学时 货币需求动机、流动偏好陷阱、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4.LM曲线 2学时 LM曲线及其推导、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的移动。

5.IS-LM分析 1学时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6.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1学时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

本章重点难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分析,如何正确使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把宏观经济政策应用到实践中的分析。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1学时 2.财政政策效果 2学时 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挤出效应。3.货币政策的效果 2学时 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4.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2学时 5.经济政策目标 1学时 6.财政政策 2学时

财政的构成及财政政策工具、自动稳定和斟酌使用、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

7.货币政策 2学时 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第五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本章重点难点:需求曲线的推导;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不同形状及原因;用AD—AS模型分析一些简单的宏观经济问题。

1.总需求曲线 0.5学时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2.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0.5学时 宏观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劳动市场。

3.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 1学时 4.古典总供给曲线 1学时 5.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1学时 6.常规总供给曲线 1学时 7.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1学时 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第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本章重点难点:通货膨胀的原因;菲利浦斯曲线。

1.失业的描述 0.5学时 2.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0.5学时 3.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1学时 4.通货膨胀的描述 2学时 5.通货膨胀的原因

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

6.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学时 7.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学时 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 线。

第七章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本章重点难点:绝对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国际贸易组织、倾销。

1.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 1学时 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规模经济理论。2.国际贸易组织 1学时 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世界贸易组织。

3.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 1学时 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货币体系的演进。4.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及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 1学时 倾销的含义、国际贸易政策、外汇市场干预。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本章重点难点:新古典增长理论;乘数—加速数模型。

1.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1学时 2.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3.新古典增长理论 2学时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稳态分析、储蓄率的增加、人口增长、资本的黄金率水平。

4.内生增长理论 2学时 5.乘数-加速数模型 1学时

四、考核方式

该门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占20%,包括上课考勤、平时作业、课堂互动等;期末采取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80%。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时,学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本课程是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宏观经济系学的基本理论。

六、教材与参考书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格里高利•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学生关注的经济实际问题、思想中存在的疑惑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现实经济生活的关注,并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

本科(金融)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5篇可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