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蝉和狐狸 教学案例
编辑:星月相依 识别码:24-1037217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16 01:26: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蝉和狐狸 教学案例

《蝉和狐狸》教学案例

南小恒盛 彭洋洋

一、引言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内容,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蝉和狐狸》一文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每则寓言都以篇末的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二、案例分析 教学片断:

1、过渡:请同学们回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说一说与《蝉和狐狸》有什么相同点。

2、生:狐狸为了表达不可告人的秘密说奉承话。

师:那个词说明狐狸说假话? 生:圈套 师:什么意思? 生:阴谋诡计、计谋、骗人的手段 师:请联系上下文解释意思。

生:狐狸想把蝉从书上骗下来吃掉它所用的计谋。师:他用的是什么计谋呢? 生:用甜言蜜语来打动蝉。

师:找出狐狸说的话,用“_____”画出来,读出狐狸赞美的语气,生练习读文。

生默读第三节,看这是一只怎样的蝉,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交流:

生1:这只蝉太聪明了,他识破了蝉的嘴脸。

生2:这只蝉真是绝顶的聪明,他识破了蝉的计谋,先用一片树叶来试探他。

生3:通过读这一段话,我体会到坏人说好听的话,是因为他急于做坏事,急于想得到结果,太低估了对手的能力。师:那么,你是说坏人要隐藏险恶用心还得沉住气吗? 生:不是,我是说可以利用坏人急于求成的心态,稍微动点心思,便可以识破他的阴谋。

师:蝉是怎么察觉其中有诈的呢?

生1:我从这句话看出来“你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蝉在树上唱歌,狐狸也能听见,不需要下来。

生2 :狐狸说“你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我们都知道蝉总是“知——知——”叫,非常难听,只有黄莺、百灵鸟等才有美妙的歌喉。

生3:我联系上下文,看到最后一段的“自从看到你的分辨力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就对你怀有戒心了”,说明蝉新新观察,善于分析问题。

三、案例反思:

1、进入高年级了,要改变词语教学的方式,既要让学生预习时通过查字典弄清词语的意思,又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试着理解词语,因为这是阅读理解题目中常常要考察学生的。如:“圈套”一词,我先让学生解释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解释,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预设加生成是学生思维解放的保证,是课堂精彩的源泉,课堂问题的作用一是过渡,一是引导,而引导性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如:“蝉是 怎么察觉其中有诈呢?”这一问题的设计,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能够从狐狸说的话入手找破绽,如:“不需要下来唱歌、蝉唱歌不好听”等,还会联系下文,找到蝉从狐狸的粪便中看到同类翅膀便洞悉一切。

第二篇:蝉和狐狸

蝉和狐狸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寓言《蝉和狐狸》

3.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形象,感悟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面的两个小寓言,它们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请同学来回忆一下。

2.嗯,同学们说得非常棒,复习工作做得非常细致。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一个小故事。

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得《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请一位同学来讲讲这个故事。

3.《狐狸和乌鸦》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呀?

(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4.我们都知道狐狸是十分狡猾的,今天,我们的大忽悠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那这次有没有上当呢?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走入第三个小故事——蝉和狐狸。(板书:蝉和狐狸)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主人公是谁?讲课什么故事?(狐狸用骗乌鸦的方法骗蝉,但是蝉没有上当。)2.弄清情节:设置骗局——巧妙设计——揭示缘由

三、精析课文

1.分析狐狸形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用精辟的四字词语形容狐狸 A(贪婪狡诈)的狐狸

(1)设下圈套

“圈套”指什么?使人上当受骗的计策,阴谋诡计,坏主意,本文指将蝉从大树上骗下来,然后吃掉。(2)它怎样骗蝉的?找出狐狸骗术高明的词语,想象一下狐狸赞美蝉时神态是怎样的? a“您”——尊重蝉

“多么美妙”、“真是天才歌唱家”——能用上的好词都用上了 b想象神态(满脸堆笑、虚情假意)

c试着练一练,男女生比赛读,看谁能读出狐狸的狡猾劲。

(3)每当炎炎夏日,我们都听过蝉的叫声,同学们,你们觉得蝉的声音如何啊?(难听,叫人觉得烦躁)

(4)那狐狸真的是在赞叹蝉声吗?哪些词一针见血的说出了“不是”?(故意 赞叹)那它的目的何在?(吃蝉)

(5)学到这里,面对这只贪婪狡猾的狐狸,同学们有没有想到些成语或歇后语呢?(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居心叵测、口蜜腹剑)B(愚蠢凶狠)的狐狸

(1)树叶扔了下去,狐狸以为是蝉,以为蝉上当了,就飞下来了,可以看出它的愚蠢。(2)“猛扑”体会出什么了吗? a迫不及待 b扑——速度快 c像饿极了的疯狗

d若真是蝉就真的成了每餐了

e愚蠢——它以为是蝉,“猛扑”说明它的愚蠢,机关算尽,说了半天好话,只抓到一片树叶。

2.分析蝉的形象 用精辟的四字词语形容蝉 A(聪明机智)的蝉(1)察觉——思维缜密(2)“扔”——试探,警惕性高

(3)蝉说的话,以及“掺杂”、“怀有戒心”体会到蝉因为同伴的受害对狐狸早有警惕。(4)除了这些,哪些地方也体现了蝉的机智?

——还体现在对待狐狸的态度上,面对用心险恶,要吃掉自己的狐狸,在生死一线之间,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朋友”委婉巧妙,彬彬有礼,但外表下包藏着锋芒。

B想象一下,如果这是一只虚荣心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喜欢听奉承话的蝉,可能会怎样想,怎样做? 想: ①人家赞美我,我不下去,那多不给人家的面子啊!

②很少有人说我歌声美妙,没有人夸我是“天才的歌唱家”,今天难得狐狸夸我。③狐狸说了那么多的好话,给它看看又何妨。做:昂起头,挺起胸,慢慢往下爬。C这只蝉在扔树叶之前,会想些什么?

①狐狸很狡猾,很多人被它骗过,老虎大王都被它耍过一次,我要小心。

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不能被花言巧语所迷惑,成为被人耻笑的“乌鸦接班人”。

③万一狐狸改邪归正,不理它不是不礼貌吗?

④我不妨“扔叶试路”,看看狐狸是不是真的赞美我的。D蝉看到狐狸迫不及待地凶神恶煞样,又怎样想? ①好险啊,幸亏我考虑周到。②果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四、感知寓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狐狸,女生——蝉,老师——旁白)

2.在你听过的故事或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人的错误或失败给我们提供教训的呢?(故事:拔苗助长、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守株待兔„„)(生活实例: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迷信手机中奖等)3.你知道哪些相关的名言呢?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英)罗素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人迅速成长起来。

五、总结: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虽然很小,但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就像机器猫的任意门,让我们了解到许多做人的道理;也有人说寓言像一座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也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寓言这座桥上走来走去,既可以看见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也可以发现生活的意义。课后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伊索寓言》。

六、作业设计

1.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2.搜集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狐狸

设置骗局

巧作试探

扔叶试路

猛扑中计

第三篇:蝉和狐狸

《蝉和狐狸》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一、导入课文。

先指名说说《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概括《蝉和狐狸》的主要内容。

3、想想这两则寓言有哪些相似之处。(相似之处: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

三、细读课文,体会寓意。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怎样骗的?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歌声多么美妙”、“天才的歌唱家”、“动听的歌喉”,“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朗读狐狸的话。)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表现了蝉在狐狸面前,头脑清醒,保持警觉,并当机立断进行试探。)

4、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5、这是一只的怎样的狐狸?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说明狐狸露出了真面目,也充分显示了蝉的智慧。)

6、细读蝉对狐狸说的话,抓住“掺杂”、“怀有戒心”来体会蝉因为同伴受害而对狐狸早有警觉,善于观察、思考。)7.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8.理解寓意。

(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4)学习名言: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部分。——罗索(英国哲学家)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四、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

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五、写话练习:乌鸦听说了蝉和狐狸的故事后,很佩服蝉,特地登门拜访。围绕 “受骗”这个话题,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乌鸦说:

蝉 说: 乌鸦说:

蝉 说:

五、总结: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启发学生从文章结构和寓言寓意等方面谈收获。)

六、出示《伊索寓言》其中的故事,编写寓意。(出示文章或者视频)

七、交流课外阅读《伊索寓言》的收获。

八、介绍书籍,课外延伸。

1、制定读书计划。(一个月内完成)

2、做读书笔记:摘抄《伊索寓言》故事中点名寓意的句子。

板书设计:

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狐狸:阴险狡诈、爱说奉承话、假惺惺、口是心非、心怀鬼胎、口蜜腹剑

第四篇:《蝉和狐狸》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

《蝉和狐狸》教学反思

商南县城关小学:朱艳丽

《蝉和狐狸》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伊索寓言》中的一则,主要讲述了狐狸花言巧语想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但聪明的蝉十分善于观察、保持警觉,没有上狐狸的当。这个故事生动有趣、跌宕起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故事结尾,一句精辟的话语道出寓言的深刻内涵,引发学生去思考,去回味。为了能使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上进一步提高对寓言的理解能力,提高在学习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1、理论联系生活,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依附于课文载体实现的。需要老师为学生创建感悟的平台,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促使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抓住了课文与学生的情感契合点。在学生学完了这篇寓言的寓意后,我趁热打铁,设计了开放性谈话:“生活就像一个大舞台,每天都上演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遇到诱惑和欺骗,遇到挑战和危险,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是如何面对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体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畅所欲言说到了:“不要向《牧童和狼》里的牧童学习,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要做一个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人„„”。还有的学生想到了:“闯红灯引发交通事 故,考试不检查丢分,迷信手机中奖” 等生动的事例,情感教育得到了升华,把课堂氛围也推向了高潮。这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决不能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题的归纳上,而应该面向生活,走进社会,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今后还应该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能使语文课成为学生体验社会、展示特长,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舞台。

2、巧妙设置情景,恰当运用表演,为学生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寓言故事的短小,也就常常会有一些可供学生进行想象的空间存在。在分析狐狸和蝉的形象时我预设了两个情景想象话题:“想象一下狐狸赞美蝉时神态是怎样的”;“如果这是一只虚荣心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喜欢听承话的蝉,如果在听到美言后,可能会怎样想的,又怎样做的?”学生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讨论的气氛变得异常火热。

学生的想象力是让人欣喜的,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学生眼中狐狸和蝉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为了进一步突破难点,升华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我精心设计了“奇思妙想、创编寓言”,“舞台表演、情景再现”和“答记者问、现场采访”的环节。在绘声绘色的课本剧表演和精彩不断的现场采访中,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狐狸的奸诈狡猾和蝉儿的聪明机警,肢体语言传递出的是他们对狐狸的谴责,对蝉儿的赞美,不知不觉中对寓意的理解就由书本上升到了生活的层面。当有学生说到:“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英俊 狐狸先生,你坑蒙拐骗的伎俩已经被揭穿了,今后你可要自食其力,不要再欺负小动物了„„”“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换取丰收的果实„„”这一句句闪耀着光芒话语,不正是孩子通过学习体验情感,感受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3、有效互动,积极评价,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氛围。

本节课上,我与学生一直处于“对话”的状态,与同学们一起朗读体会狐狸的狡诈,想象蝉的内心活动,我觉得只有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真正的民主课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当然,在某些环节的处理上,我认为还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讲课时,感情的投入与感染能力还有待加强。在这方面,我还应该不懈努力,不断锤炼驾驭课堂的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保驾护航。

第五篇:《蝉》教学案例

《蝉》教学案例分析

煤山中学

一、主题与背景

《蝉》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

结尾,作者写自己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照应到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但已经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文虽短而理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为促进结对学校之间资源的互通性,同时提高本校语文教学质量的,长兴实验初中与长兴煤山中学特别组织了校际共建“名师示范课”活动。实验初中的名师邱静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趟精彩的公开课。

二、课堂与反思

邱静老师的课生动易懂,让我之前的疑惑全都涣然冰释了。让我感触最深的主要有四点:

(一)注重朗读,从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邱静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非常注意朗读。在文章的最开始,邱静老师先作了示范阅读,并对学生作了明确要求:

1、读准字音;

2、注意哪些字会出错。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字音,注意字形。紧接着,请两位学生分别对1、2自然段和3、4自然段进行朗读,在学生朗读结束后,进行评价,一起分析该如何朗读,从中穿插入朗读课文的注意点,注意轻重音,注意声调。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邱老师对“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等句子的朗读要求。在朗读中学会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培养素养。

(二)鼓励阅读,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此处的阅读并非狭义上的阅读文章,而是指一切可以提供学生知识的学习途径,包括书本、电视、大自然等。在拓展延伸部分,邱老师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文章的主题,很多学生都积极发言,其中一名男生讲述了海伦·凯勒的故事,并讲解详细。邱老师便借此提醒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强调读书的好处,而这位同学在此次课堂上的表现也成为众多同学自主学习的一个契机。此外,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请学生朗读课文过程中找易错字这一环节。一般课堂教学,教师都会采用投影或者小黑板或者PPT的形式来呈现易错字,包括拼音、字形,但是这次,邱老师居然采用学生自主寻找的方式。这一环节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新课改中所谓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堂让给学生这一新主张。学生自己居然能找出这么多的字词,然且所指出的错误也都是非常典型的,让我十分吃惊,原来学生的能力是这么强的!

(三)知识迁移,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邱老师这堂课之所以成功,不得不提导入和知识迁移这两个环节,恰当适时的引入课外知识。使得学生对本文的主题意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首先,刚开始的导入很贴近农村的小孩,农村的学生(特别像我们这边的小地方)大都捉过蝉,对蝉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一开始的导入就很好的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为整个课堂的成功开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在知识迁移部分,邱老师简单地给学生讲明蝉的一生,让学生对蝉的生命历程有所了解。学生在了解了蝉短暂的一生后,真正理解了蝉以它短暂的一生顽强执著的生活着,明白人的一生不在于多长多久,而在于精彩的活着,热爱生命,充实生命的意义。在邱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面对《蝉》豁然开朗了。

(四)点评到位,让学生及时准确的定位自己。

初一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中,还是非常喜欢举手发言的,因此,对于发言学生的点评是非常关键的。首先,对于整个班级而言,对发言学生的点评势必会印象到其他同学,因为初一学生还小,他们也想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夸奖,看到发言同学有单独让老师点评的机会也会让他们有举手发言的冲动。其次,对于部分发言的学生而言,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可能是他们经过长期的思想斗争才敢做的事,那么老师的一句鼓励就会成为他下次发言的动力。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是生来就比较喜欢举手发言的,甚至有时候不经过自己大脑思考就胡乱瞎说的情况也有,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给予及时的恰当的点评,让他及时准确的定位自己,下次不再口无遮拦,而是经过仔细思考。

在邱老师的课堂上我就听到了这样的评语:

“读得很认真、很谨慎”——说明该学生读书的态度是好的,但是过于谨慎,有些地方就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感情了。

“有点羞涩”——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要拘束。“很好,找的很齐全”——充分肯定学生的阅读能力。“胆大一些”——明确提出要求。

这一系列的评语都体现出了邱老师及时、适时的有效评价,对学生来说,受益颇多!

蝉和狐狸 教学案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