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编辑:紫芸轻舞 识别码:24-953084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9 01:17:5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当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重视也在提高,作为家长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孩子都成了家里的小皇帝,而导致幼儿遇到事情总是依赖大人、或是容易放弃、缺乏坚持性、怕挫折、做事比较被动的现象。特别是在学习方面,总是听到老师、家长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躁动。而孩子们以后要面对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力和挑战的时代。在工作中需要他们有高度的坚持性、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创设环境,是培养幼儿注意力的必要手段。

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引发问题,引导孩子探索。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说:“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 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索幼儿园环境的设置。音乐欣赏是一种抽象的音乐活动,一首乐曲如果没有环境的支持,单靠教师的传授,幼儿的注意力得不到集中,更谈不上坚持了。倘若我们在环境设置中结合与教育有关的事物,常常以问题情景的设置形成幼儿的认知冲突,并激励幼儿深入探究的兴趣。幼儿通过对环境中的探索理解问题情景中隐含的条件,从而去关注很多事物的因果关系、寻找各样的解决办法。在这探索、解决的过程中孩子要始终投入、注意力集中最后注意力也得到了发展。在音乐欣赏《水族馆》的活动中,我在活动场地上创设了水族馆的情景,让幼儿扮成小鱼,边欣赏音乐边引导幼儿观察环境的设置,幼儿就提出了很多问题,水草为什么会动来动去的?水草在跳舞、水草好像在说:“我要快快长大”等等,小朋友发现所设置的环境中事物,就提出问题,并积极地探索。就因为有了这种认知的冲突,才让小朋友从一而终地进行学习。

二、设施功能的挑战性,幼儿以小步递进的形式自我发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里有这样一句话:“跳一跳,让孩子摘到苹果”这体现了将教学建立在幼儿原有经验上重要性。激励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正是具有了这种挑战性又可以找到答案的做法,才能激发幼儿的不断关注。在音乐欣赏《瑶族舞曲》在幼儿对第一段乐曲熟悉的基础上,我让小朋友们进行创编舞蹈,刚开始孩子们很感兴趣,都编出了很多动作,跟着音乐表演。表演了两遍就发现有些小朋友不感兴趣了,注意力的不能集中,这时我领会到第一段音乐相对于大班孩子的发展水平相对显得简单,于是我引导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并鼓励幼儿继续进行创编,孩子们这会就来劲了,注意力集中,每个小朋友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进行表演。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环节幼儿的注意力就从中得到了发展。

三、利用丰富有趣的材料,促进幼儿注意力的发展。

现代教育法要求在每个活动中都要做到让幼儿有材料操作、并引发幼儿进行探索操作、创造性地操作。音乐欣赏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很多有:乐器、手花、图谱、标志、等等。还可根据音乐的性质、内容进行选择。例如在一次音乐欣赏《单簧管波尔卡》的活动中,刚开始时老师利用图谱组织幼儿欣赏乐曲,孩子们看到了音乐的图谱,很感兴趣,跟着音乐欣赏了两遍后,有部分幼儿不感兴趣了、注意力不集中、又讲不出乐曲的性质。就在此时我及时地提供了新材风车和彩带,同时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边玩风车边学着风车转动,(滚动)到柳树下就引导幼儿拿着彩带学着柳树摇摆(流畅)。孩子们说:音乐跟着风车滚动起来了,柳条和彩带也跟着音乐的跳舞。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乐曲的旋律,很快就说出了乐曲欢快、流畅的特点。

四、积极的情绪参与活动,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是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有效途径。

有人认为审美的知觉,就是一种情绪的知觉。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往往是从作品具有一定的情绪体验开始的。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在音乐活动《迷路的小花鸭》这一教学中,教师带来了一只小花鸭,并和小朋友谈谈小鸭子,让幼儿说说有关小鸭的事,充分调动孩子门的兴趣,让孩子们带着愉快、积极的情绪参与活动。由于孩子们都喜欢可爱的小花鸭,看到小花鸭迷路时伤心地哭着找妈妈,孩子们也跟着伤心地哭了起来。并一直关心着小花鸭。“我们一起帮小花鸭找妈妈吧”“小花鸭,伤心,我会照顾你的”等等。孩子们关心照顾小花鸭的着急劲,说明了他们积极投入的情绪已深深地受到作品情绪的感染。所以积极投入的情绪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急小花鸭所急、想小花鸭所想,想办法帮助小花鸭找妈妈,在不知不觉中幼儿的注意力就得到加强。

五、不断创造、表现自我是培养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源泉,是民族发展的灵魂”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当然,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音乐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幼儿去模仿,幼儿的参与也只是短暂,更谈不上坚持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分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只有不断的创造和表现自我才能让幼儿坚持到底。在音乐欣赏《单簧管波尔卡》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用各种创造性的身体动作,表现滚动、流畅的运动方式。孩子们不断的用自己的动作进行表演。有的用手抱着脚学着风车滚起来了、有的变成蝴蝶跟着音乐的重音跳起而后旋转起来。平时注意力难集中的伟强小朋友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把自己像车轮滚动的动作表演了。之后他又想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动作教其他小朋友。在活动结束时孩子们却提出了在表演一次的愿望。只有让幼儿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愿意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学的投入。才能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尽管幼儿的表现还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在不断的创造和自我表现过程中注意力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了。

幼儿期是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时期,是一个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具有很强可塑性的生命阶段。在这重要的时期,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更需要对幼儿的一生做好启蒙教育,使幼儿从小知道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幼儿都是团体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坚守自己“岗位”的同时,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以后面队的各种挑战、打下良好的准备。

第二篇: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我们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得有专注之心。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人们进行学习和探索活动的心理基础。《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而幼儿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形成之中,注意的范围很小,而且稳定性差,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注意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纲要》中还指出:幼儿活动要丰富多彩,以游戏为主,这也有利于幼儿注意的集中与稳定,在教学活动中,我具体的做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加强语言的艺术性和教学基本功,促进幼儿有意注意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教师要善于利用特殊的刺激物——语言,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地听,并使之有常听常新之感。因此,教师语言必须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切忌信口开河,无中心,絮絮叨叨,致使孩子因为厌听而分散注意力。由此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对幼儿有意注意的形成很重要。如:音乐教师要具有熟练的键盘指法,能流畅地弹奏乐曲,演唱富有表现力,并要有饱满的情绪。这能唤起幼儿学习的愿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语言活动的讲述技巧也很重要,语调要有变

化,声音抑扬顿挫,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对于个别注意力极易分散的幼儿,教师可用暗示、提问、转移注意等方法稳定其注意力,切忌大声呼喊幼儿姓名,或中断教学等方法,否则会使全班幼儿注意分散。

二、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具,减轻幼儿的智力疲劳,有助于注意的稳定。

为幼儿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要适合幼儿接受水平,具有新奇感。如:带幼儿认识南极北极,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南极没人住?”“南极、北极各有什么动物?”等,幼儿学习中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争着发言(因课前布置幼儿回家查了有关南极北极的资料)。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的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进行,提高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在一次大班故事“小苹果树找医生”的教学中,我出示了几幅图让幼儿观察,他们看到画面很漂亮,有苹果树,也有啄木鸟,很感兴趣,于是当我讲了第一遍故事后,孩子们意犹未尽地盯着图片,一致感出:“老师,我还要听”。第二遍的时候,伴随着有关的教具的演示,孩子们静静地听着、看着、想着、记着。最后,我遮掩教具,让幼儿随老师一起讲故事,达到了随意注意替代不随意的目的。

三、为幼儿创设合适优美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幼儿的注意易被新鲜、强烈多变的刺激物所吸引,要防止多余的刺激引起幼儿的注意分散,应将活动室布置得醒

目、整洁、美观,而不能过于华丽、繁杂,使人眼花缭乱。要根据幼儿知识范围用季节特征布置、美化环境,这样会使幼儿既受到教育,又获得美感,感到舒适。日常生活中,注意室内教玩具的收藏,分门别类放置、井井有条,教师的服饰要美观、得体,动作要适度,肢体语言应优美、准确,才能感染幼儿,在室内不能大声喧哗,还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这些排除了引起幼儿注意力分散的内外因素十分有利于幼儿的心理稳定。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的注意力受直接兴趣和情绪状态的制约,常常对他们喜欢的活动表现出长时间的注意,要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每一位幼儿融入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如“汽车上”的游戏,幼儿须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参与活动,边唱边做动作,一段完毕马上换座位,在这样全体都集中注意,全神贯注地投入中,幼儿的游戏能很完整地完成,这其中注意力直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篇:如何培养幼儿注意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前郭镇中心校 钱秀红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由于幼儿所处的环境、家庭等各方面的不同,幼儿在课堂上所表现的各异,如:因势利导去注意力集中或注意力不集中,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一)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去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许多实例证明,强烈、新奇、富于运动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会动的玩具,会自己走路的机器人等玩具调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观察、摆弄。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类似的玩具,用来训练他集中注意力。利用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去培养注意力。

(二)兴趣与注意力相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孩子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结合起来。

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所以教师、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并以此为媒介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三)在游戏中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能引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心情愉快。家长应该有选择性地与孩子一同开展游戏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四)让孩子明确活动目的,自觉集中注意力

孩子对活动的目的意义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力就越集中,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也就越长。

当然,培养儿童专注力的方法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和家长可根据孩子专注力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只要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第四篇:科研论文:浅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科研论文:浅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科研论文:浅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内容提要】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灵。针对幼儿注意的特点,我先找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然后,针对日常教学中幼儿注意力的培养,教师要掌握灵活的方法,发挥机智,勇于创新,把培养孩子注意力与兴趣结合起来,其次制作新颖、直观的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再次运用情感生动的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

【关键词】幼儿 兴趣 注意力 有意注意

古往今来的成才者,无一不是注意力集中、精力十分投入的人。在幼儿期,幼儿注意力的培养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幼儿智力的发展将会带来很大影响。

一、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分析

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幼儿阶段, 注意的稳定性差、范围小。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如果再加上教师教育上的疏忽大意,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分散现象。

1、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由一名教师组织集体活动,班上教师若接电话,孩子们会跟唱老师的电话铃声,或教师随意在活动室走动,有的班级经过窗户,正在活动中的孩子们会情不自禁的和窗外的小伙伴打个招呼。

2、组织活动教师的疏忽,也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在一节语言课《我和小猪》中,活动导入出示小猪手偶,其次教师播放PPT讲故事时手偶却一直在手里,导致孩子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防止多余的刺激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分散。

3、教师的授课方式古板,导致幼儿疲劳。幼儿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中或参与单一的教学活动,或在活动中幼儿面对困难时,教师没能及时的鼓励引导引起注意力涣散。

二、防止幼儿注意力分散的方法

1、排除干扰,引导幼儿积极动脑。

在教育活动中,周围的环境要保持安静,布置整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同时注意动静结合,积极的智力活动和实际的操作活动也有利于保持注意力。例如:在活动中会讲到一个水果或是一只动物,教师可以用谜语的方式,让孩子们开动脑筋猜,会引起幼儿强烈的兴趣。

2、灵活的、交替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1)不断地变换孩子的两种注意,使幼儿的大脑活动有张有弛。据调查显示,小班幼儿一般只能稳定的集中注意五分钟左右,中班幼儿可达到十分钟左右,大班幼儿可延长到十五分钟。特别是3—6岁的孩子由于心理特点,很难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教师必须灵活地掌握方法,既能达到活动效果,又不至于活动疲劳。

案例:在小班教学活动《我和小猪》的语言活动中,我出示了自制大绘本让幼儿观察,他们看到上面画得很漂亮,很感兴趣。于是当我讲了第一遍故事后,孩子们意犹未尽地盯着绘本,一致喊出:“还想听一遍”。第二遍的时候,伴随着有关教具的演示,孩子们静静地听着、看着、想着。最后,我遮掩教具,让幼儿随老师一起复述故事,达到了随意注意替代不随意的目的。为使幼儿随意注意不感到疲劳,结束部分我设置了歌表演《快乐小猪》。整个教学活动,幼儿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2)合理的教学环节,保持有意注意的稳定性。

为幼儿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要适合幼儿接受水平,具有新奇感。如幼儿认识《香香的蔬菜》,组织幼儿讨论“你认识哪些蔬菜?”“他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我们要多吃蔬菜?”幼儿学习中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争着发言。之后,可组织幼儿蔬菜印画游戏,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对事物产生兴趣、产生有意观察,这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

三、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注意力

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我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经验,并基于幼儿观察事物的特点发展幼儿的注意力。我总结出以下方面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1、创设良好学习环境,避免注意力分散。

1、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被新鲜、多变的刺激物所吸引,所以说,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孩子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方面,尽量做到手机关闭,其她教师不可在活动室随意走动或打扫卫生等,避免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

3、好的学习氛围能帮助孩子成为主导者,从而享受学习的快乐,避免注意力的转移。例如,教学活动中要对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及时表扬和鼓励,并告诉大家要向他学习,这样孩子们心中有了评判的标准。对于个别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也可表扬他身边认真的孩子,用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来鼓励他迅速集中注意力,在鼓励中促进孩子的成长。

(二、)教师语言艺术性,激发注意力兴趣。

1、“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幼儿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总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即使疲倦和辛劳,也会心情愉快而兴致勃勃。

2、教师要善于利用特殊的刺激物—语言,引起幼儿的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地听,并使之有常听常新之感。如在讲故事的时候,语言必须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不仅教师的声音要高低起伏,还需要音色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利用新奇学习材料,保持注意力稳定。

教师可利用课件或课程辅助材料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对眼睛所触及的事物都感到新鲜和好奇,教师便会成功地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例如:动态的事物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在科学活动中利用实物,在语言活动中利用一个活动的手偶或一个活动的课件都利于让幼儿产生兴趣。

(四、)要求明确学习目的,发展培养有意注意。

专家研究认为,有意注意在注意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一种最有效的注意培养,所以,要让幼儿有效的集中注意力,必须使幼儿明确任务,即在做一件事情之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使孩子能不断积极、主动、自觉地保持注意力。

案例:小班操作课《漂亮的小鱼》,我们尝试先不给孩子们发书,先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出示没有涂颜色的三条鱼,“大家看来了几条小鱼朋友?”齐声“三条”,“看到它们你想到了什么?”“老师,它们是三个好朋友”“它们在做游戏”孩子们说什么的都有,这时,梦晨着急的说:“老师,它们没有漂亮的衣服,怎么开心?”此刻,我及时把掌声送给了她,巧妙的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啊,它们没有漂亮的衣服正着急呢,谁来帮帮它们?”所有的孩子都抢着要帮助小鱼,先让孩子们表达它们的想法,打算怎么装饰,下面讲要求,教师用有趣的语言感染孩子,“大家要让小鱼的衣服穿得刚刚好(不涂到外面),涂了的地方反复涂会让小鱼受伤的,大家要注意喽!(不涂破书)”,在明确任务后,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动手涂色。

个人启示:操作活动中,要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引导孩子在学的时候有观察的兴趣,在操作时又专心的动力,这样,孩子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明确,对某一事物的兴趣越浓厚,越容易形成稳定和集中的注意力。

当然,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方法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总之,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持久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对孩子浸入更多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只要你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发展心理学》 陈帼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学前心理学》 陈帼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幼儿教育概论》 刘焱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4}《幼儿教师教研活动及写作指导》 王萍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五篇: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是需要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融入游戏化音乐,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充满好奇与探究。在宽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从而培养幼儿产生新设想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能产生新成果的创造技能。

幼儿期是创造力的萌芽时期,是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各种创造因素潜能培养的最佳时期,是个性发展的奠基时期。中班是幼儿期全面发展的关键期;中班幼儿在音乐发展中已有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表现能力,对他们来说,音乐活动是他们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但在中班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发掘幼儿的潜能,从而促进中班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纲要》中倡导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而我们的教育出发点也应从幼儿长远利益出发,激发兴趣,注重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探索为前提,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和能力的非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为手段,从参加有趣的创造力音乐活动为基础;在宽松、自由、安全、和谐的环境中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去培养创造力,这也是发挥咱未来人才的根本保证。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音乐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良好途径。首先孩子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其次,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孩子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了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的重点。特别是引用国外的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方法,通过音乐教育,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幼儿从音乐中享受喜悦、乐趣,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幼儿运用音乐的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它认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

在实践中,为了帮助幼儿获得心智的满足,感受和体验音乐创造的快乐,发展创造能力,我们尝试在歌唱活动、律动、节奏性活动及欣赏活动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都相应的融入创造性的教学,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让幼儿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使我们的音乐活动真正的“活”了起来。

一、创编歌词,让歌唱活动更具生命力。

实践中我们发现,以往单纯的教师唱一句,孩子跟一句的模唱形式常常会使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更有一些“历史悠久”或“脱离生活”的歌唱作品让孩子“心不在焉”;而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自编的童谣式歌词,配以优美的旋律,却重新赋予了歌唱活动以新的生命力。

首先,对带有知识经验成分的歌曲,我们可以启发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幼儿对熟悉的歌曲创编歌词并不难,并且喜欢同伴把自己所想的内容唱到歌里去,这样他便有成就感,也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期望他人接纳并得到赞许。例如:在组织幼儿学习《丰收节》的歌唱活动中,幼儿主要是学会用答唱形式替换水果名称来演唱。教师先唱:“丰收节你带来了什么?”幼儿答唱:“丰收节你带来了××。”幼儿多数答唱的是常见的水果名称,如:苹果、香蕉。在不断答唱的过程中,通过替换不同的水果名称,幼儿不但丰富了各种水果名称的知识,而且增添了唱歌的兴趣。当教师启发幼儿“丰收节不但有水果丰收,还有粮食丰收”后,幼儿便想出用“鲜花”、“大米”以及各种蔬菜的名称来答唱。由此看出,知识与创新之间有着互动性。在以后的类似活动中,每个孩子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

另外,我们在学习一些季节性的歌曲中,如《雪花和雨滴》、《秋叶》、《春天》等,都可以启发孩子根据季节的特点和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进行歌曲歌词的创编。还有一些具有可迁移性的歌曲,如《颠倒歌》、《勤快人懒惰人》、《走路》等,就更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了。

我们看到,幼儿的创编基本上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主。他们在创编的过程中,不仅开发了创造潜能,还学会了观察生活、积累经验,更多的是他们开始去发现生活,创造性地表现生活。

二、动作造型,在律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最初,我们把一味的模仿做各种舞蹈动作堪称为“律动教学”。其结果是,幼儿虽掌握了某个动作和造型,而单一的模仿却大大的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渐渐地我们发现,在律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尊重幼儿的想象和表达,让幼儿自由的用身体动作反映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或提供主题音乐鼓励幼儿进行动作创造,提倡幼儿同伴间的合作。音乐活动的律动其实可以为孩子发挥创造力培养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机会。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去感受种种自然的动作,如走、跑、跳。在音乐中,孩子们可以将这些平时看似最最普通的动作创造成带有稚趣,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例如同样的走,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可以蹲着、踮着、像棉花似的飘着、像机器人般颠着等等。

教师也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些特定的情景和角色,如“秋风中的小树叶”、“暴风雨中的树苗”、“水族馆里的鱼”、“微波炉里的爆米花”、“沸水里的面条”等等,让他们根据生活经验自由得去联想,尽情的去表现和发挥。我们会看到“孩子的世界”。

我们还可以将好的歌曲与律动结合起来,给孩子更深的体验和创作的空间。例如歌曲《喂小鸟》,学习完歌曲,教师先指导孩子们随着音乐的节拍做小鸟飞的动作,待基本掌握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想象,刮大风了小鸟可以做各种鸟飞的姿势。我们在活动中看到,小朋友能根据音乐知道刮大风了,“小鸟”们到处飞来飞去,做各种四散飞翔的动作,但是还是很勇敢的与大风搏斗,坚持飞行,做各种各样鸟飞的姿势……孩子们积极的联想,伴随音乐,身临其境的表现着。幼儿自然而极富创造性的动作造型让我们的音乐也随之更具童趣和音乐性了。

三、节奏性创编,让音乐活动乐趣无限。

以往的节奏性活动,只要求幼儿掌握最基本的节奏音型,认识和掌握最基本的几种打击乐器的演奏。如今我们发现,在节奏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各种乐器,感知不同音色;让幼儿学习各种乐器的敲击方法,并尝试制定配器方法,创造性的选择乐器;引导幼儿发现和探索身体上的乐器、天然的乐器和自制的乐器;鼓励幼儿进行即兴创造伴奏,积累幼儿演奏的经验,大胆合理的进行创作。为此,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1、营造自由创造的氛围。在活动中,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为幼儿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鼓励幼儿利用已经有的经验展开想象,自由的表现。如:在一次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和设计了教学活动的内容《迷路的小动物》,开始我们设计的是让神奇的音乐召唤迷路的小动物。可是在讨论活动中,幼儿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是将这些动物根据不同叫声、跑步的声音分好类,用适合的乐器双响筒、双响梆子渲染其跑和叫的声音,最后教师加上了幼儿的意见,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了。

2、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表现。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而音乐创造活动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如在《小看戏》节奏性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孩子依据自己的意愿尝试敲击鼓的不同部位,设计不同的节奏音型,摆放教学图谱,选择演奏的姿势。在摆放教学图谱时,不光让孩子们打击出多数孩子的摆放的效果,还给少数孩子的想法也留下尝试的余地,真正的让每个孩子的意愿都被表现和表达。

3、将节奏性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生活中其实到处都存在着生动的音色和节奏:雨声、雷声;拍手声、跺脚声;用勺子和筷子敲打小碗的声音,用积木敲击塑料瓶的声音;将皮筋绑在纸盒上弹拨的声音,将废水桶制成小鼓敲击的声音等等。孩子们对它们很熟悉,很好奇,很喜欢。所以,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那么我们的节奏性活动就无处不在。在节奏性活动《敲小鼓》中,孩子们首先在身体上找“小鼓”,原来小鼻子,小脚和小屁股都可以做小鼓;接着在生活中找“小鼓”,原来桌子,地板,水杯,饭锅,鱼缸,铁盒等也都可以做小鼓;最后我们自己做“小鼓”,把废旧的小水桶翻个个儿就是小鼓,把纸板盒糊一糊就是小鼓……活动中,孩子充分的了解了乐器的特性,挖掘了孩子的创造力,全面的发挥让我们的孩子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音乐活动的无限乐趣,并找到了属于他们的音乐。

四、欣赏音乐,表现充满个性的音乐

学会倾听和欣赏音乐,是音乐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们感受美、创造美和表达美的综合体。在欣赏活动中我们采用以下方法。

1.倾听声音以后让幼儿用身体、日常用具去表现周围环境的声音,根据声音的变化想象和讲述声音所表达的有趣情景。

2.分辨音乐力度、速度的变化,引导幼儿用语言、身体动作或打击乐器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3.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并通过扮演一些动物,模拟一些现象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孩子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孩子都喜欢在音乐中遨游。因为音乐可以让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解释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它具有特殊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以创新为特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已成为教育的重大问题。许多研究表明,儿童身上存在着创造力,作为幼儿教师就要循循善诱,耐心的为幼儿创造条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结合《纲要》精神,以新的教育观潜移默化的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真正的让幼儿走进音乐,融入音乐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