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编辑:眉眼如画 识别码:24-797569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5 13:07: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学习动机强烈,就会激发积极主动的学习愿望,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就会有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重要,老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作为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了解一下学生的需要,看看学生的需要在哪一个层次,然后根据学生的相应的需要进行适当的满足,从而激发学生更高一级的需要。

一辆车动力系统的好坏直接决定它的车速和持久性。我们每天的学习也有这样的动力系统,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动力,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对学习的态度,也间接影响着我们的学业成绩。想象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有一个发动机,一旦启动就会给你的学习带来动力,它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带给你动力的程度,由大到小罗列出来。然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写的内容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如学生写的是“学习的动力是不被父母打?”显然学生的需要层次停留在“安全的需要”这一层面;若写“学习的动力是获得老师表扬和父母的奖励或同学的认可”这是“归属与爱的需要”;若写“学习的动力是得到他人尊重或者提高自己的自尊感或地位”这是“自尊的需要”;若写“学习的动力是学到新的知识或做出难题后获得的巨大成就感”这是“求知的需要”;若写“学习的动力是实现自我价值,让自己生活得更有意义”这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而且,在老师们了解每一个学生需要的时候,可以大致了解学生大体集中在哪个需要层次。一般而言,在学校中学生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归属与爱和自尊。然后,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在集体层面做一些工作。如老师营造一个安全、包容、和谐的班级学习氛围,能让学生觉得安全自在,自己的所作所为,被人理解和接纳,不会因为自己出了差错而受到嘲笑甚至惩罚,那么学生将更加渴望学习,乐于创造和冒险,敢于接受新观点,就能成为自我指导的学习者,也就是追求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即求知的需要。在集体层面做些工作后,在根据个别学生的个别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1.了解学生的需要层次,满足学生的相应需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2.教师适当地掌握评分标准,最佳成功概率为 50% 左右。这样使学生感到,要得到好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3.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协助学生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

4.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看到学习动机的发展空间。

自我决定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尤其重要。因为,孩子正处于成长的阶段,给他们自我决定的空间,提高孩子对学习生活的控制能力,对于提高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自尊感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让他们选择的机会,如他们可以选择作业的形式(写论文或现场呈现)、与其合作的同伴、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去图书馆查文献,或上网咨询)、呈现学习结果的方式等。5.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成为具有自主支持性的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恰当调节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唤醒水平。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好奇心。

(1)制造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没有确定答案的假设上。这样的学习任务能让学生在寻求挑战性的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比如在上课之初,不要马上说出自己本节课的授课内容,而是通过一个小活动(小故事、小游戏、小谜语等)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好奇心,迫切关注本节课所要将的内容。

(2)让学生猜测,教师提供反馈。老师介绍主题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猜测,问题要与重要知识有机结合,且能引发多种回答,以便大部分同学发现他们只回答对一部分(鸟的根本属性是什么,有羽毛,会飞,还是恒温动物)。如果学生的猜测错误,这将激发他对正确知识的好奇心,促使更为执著的了解。

(3)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当学生具备了大量该主题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故意提出一些难度更大的题目,这种知识的再度空白会重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引起争议。教师让学生对有争议性的问题(外星人是否存在)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他们通过长期的讨论解决这些意见和分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查询各种资料,以获得足够的知识。好奇心,并表现为求知欲。关于教学的研究也发现,变化教学的方法和任务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这就是因为这种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7.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8.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稳定,比较笼统、模糊,易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并从中得到满足,任何新颖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因此,小学课堂教学更应注意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以及教具的新颖具体。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明显分化并趋向稳定,其学习兴趣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表现为对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的兴趣增强,开始注重学习内容。他们的学习兴趣已减少了与学习形式的直接联系,而逐渐被学习的内容所左右。即对复杂的疑难问题、对较高的智力活动产生兴趣。所以,在对年级较高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方法的生动活泼,而应注意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深度,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开动脑筋的智力活跃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对严重偏爱某一学科的学生给予恰当引导,一方面使其在对某一门学科兴趣的基础上培养起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应以此为中心兴趣,指导学生涉猎更广泛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以此为自己的志趣甚至是一生的事业。9.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校中,几乎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学习成绩优秀、知识基础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具体地说:(1)教师应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使其认识到,只要付出努力,同样可以获得好成绩,从而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教师还应鼓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为他们推荐有价值的课外书

10.让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感受兴趣带给自己意义和力量。

对于狭义的学习来说,除了学习兴趣外,学生对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感兴趣。让学生广泛地探索一下自己的兴趣,对学习动机的激发也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作业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作业

学生厌学与家庭教育

这次学习,我记住了以下观点: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忽视的子女的教育,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得不到满足的,或过高期待,使得孩子感到力不从心,都会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的产生。有道是,“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逼他喝水。”这几句话让我感触颇多。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

1、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

有一部分生活富裕而父母文化较低的家庭,在他们身上,丰厚的物质财富与贫瘠的文化素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们中有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来自这一类家庭的厌学学生比较重物质享受,追求吃喝玩乐,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2、要求过严、期望过高或态度粗暴

有一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

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对策:

1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方法,建立家长学校

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订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

折,培养自控能力等,我认为可以从每个班中选出一些有教育方法或不懂如何教育子女的家长代表,定期让他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些辅导和咨询。

2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第三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如下困难:教师的情绪感染,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和效果;学生的学习辛苦、紧张、竞争激烈,再加上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自身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常常会出现对立消极的情绪;学生已有的内敛、闭塞、依赖、只求稳准不求冒险的性格;有些学生只会按照老师、家长的命令、指示行动,要让他(她)自己开展活动,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

一、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学科上了。达到好的效果。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学科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如数学学科,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要通过参与式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属于追求成功的学习者,因此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到达成功。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很低时,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很高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弱;当问题的难度系数适中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是去学习力不能及的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

它。因此,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如果完全适合(太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呢?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动机。

多媒体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优化教学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直观手段以图象、动画、影象、声音等多种媒体来反映事物本质,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四、正确、妥善组织竞赛,激发学习动机。虽然大量研究表明,竞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完全取消竞争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如何正确使用竞争手段。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当然,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影响不同。对于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为这种人通过努力可以不断提高名次。而对成绩极优或极差者,学习竞赛的影响甚微。因为优等生每次都取得好名次,从而认为自己无须努力也能成功,故激励作用不大;而差等生从来没取得过好名次,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成功的希望,故竞赛对他们也没有什么作用。并且,学习竞赛往往是对不合作的一种无形的鼓励,不利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建立。总之,学习竞赛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我们既不能简单的全盘肯定,也不能简单的全盘否定。如果在竞赛中不注意思想教育,把竞赛仅作为激励学生个人自尊心与荣誉感的措施,势必会产生消极影响;相反,如果能在竞赛中结合思想教育,使竞赛成为激励学生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的手段,则是可取的。当然,要想发挥其积极作用,在竞赛标准上应体现出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尽量多用集体或小组竞赛,而少用个人竞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这样,有利于使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团结友爱向前进;有利于防止自卑心理、骄傲情绪和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哪种教学手段、哪种教学设备,这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教师们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

第四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看法 学生是我们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动机是影响的学生学习的因素,所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生学习动机

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因为我所在学校的生源并不是很好,学生做起作业有些困难,单纯让他们做学校订的练习,根本都不会做,我们高一备课组根据学生的学情采用自己编写练习,经过我们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地被激发出来,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2、体验成功,增加学习成就动机。我们高一元素化合物有很多关于物质的性质,单纯我们老师的讲解和演示,有些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个时候,最好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做,不仅验证了书上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让他们体验了成功。这样他们有了自信,对你所教的课程有了兴趣,成绩的进步就不在话下啦。

3、教师采用创新、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自己本身也应该不断更新自己,并不能原地踏步,要了解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兴趣,了解这段时间社会出现了什么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最近就比较流行《江南style》,你也可以以此参加到的你课堂的内容,尽量使内容生活化,简单化。此外,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不同 的教学方法,不要意味自己讲,你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上来讲,做小老师,让其他的同学来点评学生自己的方式。

学习动机不仅利于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还可以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可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更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动机,注意调节,使具有长久性意义的学习动机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第五篇:激发学习动机

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热情

太和县宫集镇中心学校 宫保中

目前,多数老师埋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不主动,不配合,上课发言不积极,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缺乏学习热情。我也感触颇深。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以来是广大教师所困惑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取代学生学习的过程,“满堂灌”教学模式一直被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被“多情的老师”慢慢地扼杀了。结果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教育教学效果不见成效。《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合作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那么,如何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热情呢?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

1、教师更新理念是关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学习的过程真正还给学生。教师如果课堂上一个劲的讲,看起来很卖力,却不给学生一点点时间去思考、去消化、去理解、去探究、去交流。他们哪来的时间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呢?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也就慢慢地被扼杀了。因此,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切实做到与时俱进。

2、大胆改革,积极尝试

说实在的,以前我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是情有独钟的,总是舍不得放弃,平时使用习惯了,教学过程容易操作,也不想尝试其它的教学模式。自从参加太和县举行的导学案模式的学习,我的思想彻底解放了。开始就现学现卖,不大习惯,不过现在好多了,对于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已经熟练掌握。

导学案模式确实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它的基本流程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课堂检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也就没有学习激情。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流于形式,他们就会用心去研读教材,仔细去思考每一个问题。当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个很简单,可以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拿出来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单个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在班内统一解决。合作探究的过程,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大环境的影响下,即使开始不积极不主动,慢慢地也就潜移默化,深受感染。交流展示的过程就是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大舞台,学生参与更精彩。这样,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受到表扬,一方面体现出自身的能力,另一面对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教学模式,老师解放了,学生学习动机也被激发了,学习

热情就不用说了。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3、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内在因素,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也外在因素,如教师的语言艺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材内容的枯燥无味等。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如果单纯的讲解书中的大道理,学生没有学习动机也是很正常的事。

其实,教育是艺术,艺术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学手段上多下一些功夫,不能只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案就万事大吉了。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精心制作实用的课件,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如我在教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开始备课时,我很困惑,本框理论性太强,单纯地讲解学生根本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就根据教材内容制作一个精美实用的课件。导入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江涛演唱的《愚公移山》,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就很快进入学习情境。讲解第一目《代代相传的精神》时,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大禹治水、长征会师、延安大生产运动等画面,让他们看看在艰苦的岁月里,人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然后教师适当点拨,其实这种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本框教学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画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又是错误的,然后

让学生从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总结一下应该这样做?写在纸上,让学生展示交流。教师再作适当小结评价。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任务,他们就不会无事可做,学习动机也就被激发,学习热情也就高了。

总之,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热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做教学的有心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成问题!

以上观点只是个人教学实践的一点感悟,不妥之处,敬请辅导老师和同行批评指正!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