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丑石
丑石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贾平凹,掌握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中心。
4.加深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5.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6.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学习重、难点
1.加深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3.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4.体会丑石之美,提高对美与丑的认识。
学时划分
两学时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贾平凹,掌握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中心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人们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或许都有一时一地的感受,美好的事物常被作家所赞美,丑陋的事物往往受到人们的抵触、唾弃,甚至咒骂。贾平凹的作品《丑石》中有这样一块石头,它既不是用作雕砌琼楼的汉白石,也不是用作精美装饰物的玉石,而是外观有着无可言表的丑陋的石头。面对这样一块石头,作者有着怎样的情感态度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丑石》。
二、预习
基础知识:
1.审题:丑石—(丑陋的)石头(交待了文章主要写对象)
2.作者简介:贾平凹,生于1952年,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从事专业文学创作。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作品«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有«废都»和最近发表在«收获»杂志上的«秦腔»。散文集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其散文可以归为情绪小品、场景小品、人物小品、随笔和风物小品这五类。«丑石»发表于1981年,是一篇意蕴深厚、极具警策力的佳作。
(说明)介绍这些是为了让学生增长一些常识,同时拉近作者、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
3.文体:散文。
4.生字新词。
(1)识记: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黑黝黝()掮来()浣纱()繁衍()枝蔓()膝盖()庇护()翘望()憧憬()()陨石()錾()
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án
弃小心yìyì
遗hàn___ léng___角台jiē___ 细nì___ 坑wā___ zhòu___骂kē___破diāo___刻
(2)多音字:
()()()
磨 翘 蔓
()()()
(3)形似字:
陨()______
捶()______
损()______
锤()______
(4)解词:
细腻:细致滑润。
庇覆:掩盖;覆盖。
咒骂:诅咒谩骂。
讥讽:用尖刻的话指责对方的错误、缺点。
憧憬:向往。
寂寞:冷清孤单。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第二课时
三、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让我们再读课文,感受“我”对丑石态度变化的过程。
四、作业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1.加深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3.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4.体会丑石之美,提高对美与丑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
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来概括)
理解:先写了丑,又写了美。
2.速度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理解:从三个方面回答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说很暗,不着人喜欢);B、牛似的模样(从形状上说其蠢笨);C、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多碍地面(说其没来历,没人关心,还碍地面)。起到了总起的作用。
3.外在条件不好,就要从内在去弥补,那么丑石弥补了吗?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理解:突出了丑石的无用: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
理解:用比较的方式证明丑石的无庸,就连花都嫌弃它,只有杂草眷顾它,而孩子们也不喜欢它。
4.总之,不仅外表不好看,还这么地没有用处,这是不是就证明了丑是真的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呢?对,不是。终于被一个科学家慧眼识珠,发现了它的潜能,速读第六段,思考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中的“拉直”?
理解:眼光是无形的东西,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作用是写出了科学家那种意外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的活灵活现。体现了丑石的不同凡响和科学家的慧眼识珠。
5.“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
理解:丑石的价值体现。说明人们对这块丑石是非常爱护、珍惜的,与我们对丑石的态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6.“这使我们很惊奇”中的“者”指代的是什么内容?
理解: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结合上下文看)
7.作者对丑石的感情也有一个大的变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
这叫做“先抑后扬”。(作者本意是要赞扬“丑石”,但他并不急着赞扬,而是首先极写丑石的“丑”,写它无一用处,人们是如何的讨厌它,然后笔锋一转,说它原是一块非同凡响的陨石,进而盛赞它的美妙和伟大之处。那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提问了几个学生的看法,经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既吸引人,又能取得强烈的效果。)
8.分析了文章的思路与写法特点后,请学生思考并讨论:
讨论: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三、总结归纳
这是一篇托物寄意、抒写作者对生活哲理体验的散文。作者通过对一块“丑石”的描述,从人们对“丑石”认识的变化,生发出许多感慨,并由此推想到社会上的此类现象,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作业
1.本文最后一段,是作者的感悟。你能为本文另外协议各结尾,表达你对丑石命运的感悟吗?
2.片段练习: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一个片段。
五、当堂检测
①根据上下文,给下列词语注音 1.錾()
2.掮()3.凿()
4.陨()
②第(6)段中“小心翼翼”表现了()
A、先前不了解丑石的人们,现在改变了对它的偏见。
B、人们发现丑石并高度重视它的态度。
C、丑石不宜挪动,不同于一般的石头。
D、人们像先祖那样对丑石的向往、憧憬之情。
③第(5)段中“人都骂它是丑石,”是因为丑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5个字)
④对第(6)段中天文学家“眼光立即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明天文学家要再仔细、专心地研究一下这块石头。
B、表明天文学家发现这块石头时的惊喜。
C、表明天文学家以丑石为美,对丑石的欣赏。
D、表明天文学家对这块陨石躺在荒草中不被世俗所认可而感到悲哀。
⑤本文的线索同下列哪篇课文的线索有相似之处:()
A、《挖荠菜》
B、《荔枝蜜》
C、《小橘灯》
D、《社戏》
板书
丑石
贾平凹
先写了丑
无一用处——讨厌它
欲扬先抑
又写了美
非同凡响的陨石——盛赞 学后反思
第二篇:丑石
《丑石》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小学语文5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丑石》,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丑石》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他是一篇借物咏志的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美与丑”,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体现美与丑的。而本文讲述的是我家门前的一块石头因为长的丑,又没有任何用途而遭到所有人的嫌弃,最后得知它是一块陨石而让所有人都惊叹故事,体现了一种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的人生道理。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独特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发生对话,产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交对话,用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一个活泼生动充满活力与生命力的课堂,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会注重情境表演法,想象体会法和读写结合法。同时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品情悟情。
根据单元教学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为本课设定了一下三个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会读会写生字摊,腻,捶,槐,衍,奈,翘,陨。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哲学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的人生道理。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哲学道理。而引导学生体会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的人生道理则是本文的难点。
为此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以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我的教学。
第一环节 问题导入,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我将用多媒体播放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图片和贾宝玉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齐天大圣孙悟空吧?那他是从哪里出生的呢?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我们名著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前世有是什么呢?对的,是石头,今天我们将走进一块石头,看看它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用美丽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引出课题,既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
初读课文 质疑感知
学贵有疑,有了问题,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机和动力,为此,我将从本课的课题入手,将它以问题的形式抛给学生,组织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并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本课课题“丑石”又具有什么内涵。
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后,对本课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同时通过读书思考又会提出新的问题。一举多得。
第三环节,质疑解疑,整体感悟
感悟丑石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只做一个不一样的自我,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多次回顾中心句,品味中心句的含义,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品味课文,让读贯穿与整堂课的教学,为此,我将以课件的形式出示学习提示:
1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丑石丑,没用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并思考,如果你是丑石,被这样的讨厌,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2丑石的命运后来有一个怎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发生这个变化后,作者又有一个怎样的感悟?在文中找出,细细品读。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3理解重点词语,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含义,细细品读这句话的内涵,引导学生感悟出作者因为丑石而领悟到的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第四环节,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经过以上三个环节,学生们已经能理解丑石不丑,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内涵了,这时,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做一个小结,并组织一次活动:伟人曾经说过,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人也一样,没有完全一致的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我们可能没有漂亮的外表,可是我们有真诚的内心,我们可能没有万贯的家财,可是我们有可爱的亲人,我们可能没有显赫的地位,可是我们有无价的健康,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做好自己,像丑石一样,即使被人误解,也默默忍受,因为他知道总有一天会发光的!那么,如果,你是丑石,你会如何改变命运的,下面我们就以这个为题,进行小组交流,稍后,我们进行评比,看看那组说的最好!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的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即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第五环节 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应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事,物,老师希望同学们积极在生活中寻找,然后每人做一个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为主题的黑板报,之后我们会选择最好的一个,板书在我们的黑板上。
最后说说我的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记忆,理清文章的脉络。
总之,“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我想通过以上“目标的简明,环节的简化,内容的简约,方法的简便”,真正实现“简单教语文,完全为学生,扎实促发展。”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三篇:丑石
北师大版第十一册语文第二单元 美与丑
《丑石》导学案
主备人:黄 霞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熟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3、感受作者对那种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先抑后扬的表达方法,感悟文中的人生哲理。学情分析:
课前预习导学
1、读课文三遍,读通读熟,勾出词语,给生字注音,多读几遍。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批批注在书上)我不理解的词:(在书上做上符合)
3、再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写在题目上方)
4、弄清课文的脉络。
课堂学习研讨
1、检查课前预习:小组内交流检查、全班交流检查
2、自学研讨
⑴熟读课文,找一找描写丑石的样子的句子。多读几遍。
⑵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刚开始对丑石有什么看法?找出相关的句子,做上符合,写出自己的体会。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⑶后来,作者对丑石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思考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中的“拉直”?
⑷拓展,联系实际,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感受到了什么?讨论: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3、小组、全班汇报交流
4、总结全文
课内达标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í hàn hēi yǒu yǒu lãng jiǎo shí mî xì nì()()()()()
bì fù fán yǎn xián qì qiáo wàng yǔn shí()()()()()
shì sú jī fěng kě chǐ wù jiě jì mî yuànhân()()()()()()wú kě nài hã xiǎo xīn yì yì huàn shā chuí bù()()()
二、组词。
卧()滩()垒()淮()颐()摊()磊()滩()
嫌()覆()锈()班()衔()霸()绣()斑()
骂()讽()耻()码()饥()扯()
第四篇:丑石2
小学语文教案 主备人李炎鑫审核人
课题:丑石
第2课时
【课 型】新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悟作者的高尚情怀。
【重 点】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难 点】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预习检测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的强。
2)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
3)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
2.文学常识填空。
《丑石》作者是___,当代作家,作品有___、____《废都》等。
二、导入
老师谈话引入
三、文本解读(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
2.读第一段,思考: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3.外在条件不好,就要从内在去弥补,那么丑石弥补了吗?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4.总之,不仅外表不好看,还这么地没有用处,这是不是就证明了丑石是真的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呢?速读第六段,思考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中的‚拉直‛?
5.‚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 主备人李炎鑫审核人
6.‚这使我们很惊奇‛中的‚者‛指代的是什么内容?
7.作者对丑石的感情有一个大的变化,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
8.分析了文章的思路与写法特点后,想想: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
9.小结:这是一篇托物寄意、抒写作者对生活哲理体验的散文。作者通过对一块‚丑石‛的描述,从人们对‚丑石‛认识的变化,生发出许多感慨,并由此推想到社会上的此类现象,揭示出了 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巩固检测
1.学完课文,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怎样理解‚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3.本文最后一段,是作者的感悟。你能为本文另外写一个结尾,表达你对丑石命运的感悟吗?
4.片段练习: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一个片段。【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功与不足……)
审核签阅:
第五篇:丑石教案.doc
丑
石
贾平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并理解文章内容。b、明确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赏析丑石的美与高大。c、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
2、情感目标:
学习丑石的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
3、能力目标:
a、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分析文章内容,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b、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
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孙悟空图片,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那么你们知道图片上的是谁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化自一块集日月精华于一身的仙石,那么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课文也跟石头有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篇文章贾平凹的《丑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出生,代表作有《满月儿》《腊月·正月》《废都》等。(学生展示,教师归纳)
2、学生解决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錾子 掮客 浣纱 枝蔓 繁衍 绿苔 翘望 棱角 陨石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的什么,然后又写了丑石的什么?
(先写丑石的丑,再写丑石的美。)
三、重难点讨论分析:
(一)快速阅读(1—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形象写出丑石的语句。
2、丑石的无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1)写丑石外观丑陋的地方:黑黝黝的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不细腻、不光滑、不规则;长绿苔、黑斑。
(2)丑石的无用表现:垒山墙极不规则;压铺台阶也不行;洗石磨石质太细;不细腻,不可以“刻字雕花”;不光滑,不可以“浣纱捶布”。
3、想一想:第四自然段写鸡喝石凹坑里的水,小孩子站在上面看月亮,那么作者是想写丑石的“丑”还是“美”呢?
一是石上有个坑凹,雨天盛水后,鸡儿可以去喝饮;二是到了十五之夜,可以爬上去赏满月。间接描写丑石之“丑”,两点用处都是微不足道的,且第二点用处“爬上去赏月”,结果是摔下来磕破膝盖。归根结底,丑石确实无用。
到此课文来了一个小结,我让学生到出那个小结句子—— “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二)丑石是在什么情况下重新受人瞩目和“仰望”,重获灿烂的呢?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丑石,眼光立即就拉直了。”原来它是“陨石”,是几万年前从天上落下的稀世珍品!“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三)快速阅读7-15自然段,文章中描写丑石美的部分有哪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补过天、发过热、闪过光的。”“这正是它的美,它是以丑为美的。”“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这篇散文用象征手法和对比的修辞方法,通过对一块丑石的艺术刻画,表现了芸芸众生像默默无闻的丑石一样在寂寞生存中,甘于寂寞,不屈于误解的生存状态的伟大。
(四)理解文句:
(1)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中的“拉直”? 理解:眼光是无形的东西,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作用是写出了科学家那种意外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的活灵活现。体现了丑石的不同凡响和科学家的慧眼识珠。(2)“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
理解:丑石的价值体现。说明人们对这块丑石是非常爱护、珍惜的,与我们对丑石的态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3)怎样理解“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a.丑石虽有补天发热闪光的经历,却又默默无闻,不以外貌取悦于人,不屈于误解与寂寞,这才是真正的美。欣赏真正美的东西需要有识别的能力,欣赏的能力。
b.如果我们把丑石看做人类中的一些人,那是一些高贵而谦逊、甘于忍受误解和寂寞的伟大的人。
(4)为什么“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表明奶奶和“我”因只看到丑石的外形,却忽略了它内在的价值而自责、惭愧。
(五)作者写丑石的故事,就是为了要赞美丑石的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那么,作者为什么在课文第一部分写丑石的“丑”呢?
作者本意是要赞扬“丑石”,但他并不急着赞扬,而是首先极写丑石的“丑”,写它无一用处,人们是如何的讨厌它,然后笔锋一转,说它原是一块非同凡响的陨石,进而盛赞它的美妙和伟大之处。那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提问了几个学生的看法,经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既吸引人,又能取得强烈的效果。
(六)探究活动
活动:学习《丑石》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独立发言,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四、总结归纳: 这是一篇托物寄意、抒写作者对生活哲理体验的散文。作者通过对一块“丑石”的描述,从人们对“丑石”认识的变化,生发出许多感慨,并由此推想到社会上的此类现象,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作业布置:
请以学习这篇文章得到的启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板书设计:
丑 石 贾平凹
(抑)丑 外形丑陋、无用 讨厌
(扬)美 不同凡响的陨石 赞美
教学反思:
在《丑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适当做到了点拨和引导,只是一节课下来,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1、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了解不够,没能完全从实际出发,以至于没能很好掌握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给上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这堂课的容量相对来说还是有些大,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不能够完全掌握、完全吸收消化,教师应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3、在授课过程中讲授的过多,忽略了学生自我的文学素养,对学生的读没有监督,分工合作不明确,与学生的交流探讨过少,没能及时进行学习指导。
4、缺少激情,没有将课文的教授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对文本的主要内容挖掘的不够深,所以导致课文在讲授时没有深入扩展,并且在在方法点拨上还有所欠缺。
上完这节课,我深切地领悟到,要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必须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在课堂上为他们栽下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为他们创设一个挥洒自我的乐园,从而实现“我喜欢学,我乐意学”。
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这种对比说理的教学方法的好处所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犹如“灵秀之泉”,渗进他们的心田,对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创造性,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都有积极和推动的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做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同时,要学会学生的声音,不要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让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也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勇于创新的紧迫,提高课堂驾驭的能力,与学生同进步前进,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讲课人:王晓霞 日期:202_.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