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盘点202_两会热点教育话题(小文档推荐)
编辑:梦里寻梅 识别码:24-906568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1 18:38:19 来源:网络

第一篇:盘点202_两会热点教育话题(小文档网推荐)

盘点202_两会热点教育话题

实现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教育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正在迈向纵深,许多问题盘根错结。比如教育公平,如何弥补短板?如何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问题?资源配置如何更好地向薄弱地方和弱势群体倾斜?比如教育质量,如何提高?整体又如何协调发展?比如教育改革,如何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是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1.公平,如何弥补短板?

教育投入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没有较大的教育投入,教育公平无法实现。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教育经费的使用要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率。

西北大学党委书记

刘基代表

给予西部高校更多支持

“投入不足”、“债台高筑”、“人才流失”,是制约西部高校发展的三大瓶颈。建议国家给予西部地区高校更多倾斜。出台诸如“走一补一”的补偿政策,让西部高校用补偿资金重新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提高化解地方高校债务的奖补资金标准;将西部高校基本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所需资金纳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葛剑雄委员

义务教育还需完善

政府应针对各地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如师资、校舍、教学设施、膳食、交通等,制定、完善最低标准,并要求限期达标。对留守儿童、孤儿、弃儿、流浪儿,当地政府要保证他们能够正常接受义务教育。对家庭或个人生活水准低于一定标准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给予充足的生活补贴。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委员

关注留守儿童的安全和幸福

留守儿童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应建立情况登记、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责任、情况报告等制度,把教育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学校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聘用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及时发现和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

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

孙鹤娟代表

优化投入结构

扩大教育投入范围,同等关注国民教育体系和非国民教育体系的各类教育。中央财政要更好地运用“均衡性转移支付工具”,以更大的力度支持中西部的教育,支持农业大省的教育,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国民教育体系,优化投入结构。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陈联群代表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

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对实践教学条件要求很高,办学成本比普通大学高很多。目前高职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必要增加高职高专院校的生均经费。

河南大学副校长

宋纯鹏委员

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建议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由中央财政设立重大专项。在优势特色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学科带头人引进和培养、学位点及博士招生指标分配、生均经费拨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刘焱委员

保障公办幼儿园的运行开支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虽然将拿出500亿元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但是重点是支持中西部、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在“公办幼儿园建起来了以后怎么办”方面考虑还不多。如何有效保障公办幼儿园经费的来源和投入,关系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尽早规划。

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

游吟歌代表

大学生就业应设专项经费

国家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一般高校毕业生没办法直接使用。高校承担了毕业生就业的繁重责任,但因为财政投入渠道不畅,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起来存在困难。建议从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列支专项资金,直接下拨到高校,用于大学生就业。

2.质量,如何提高?

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各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共进。当各类、各级教育实现协调发展的时候,才会出现我们期望的高质量教育。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代表

扶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要加快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保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序进行。从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组织协调和信息服务,以及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进行扶持、引导和规范。政府要“搭台”构建校企合作的公共网络信息平台,顺畅校企合作的信息交流,支持校企双方在合作中互利共赢。

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局长

毛杰代表

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教育均衡化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但也要谨防误区,均衡化不是千校一面,应鼓励各类学校办出特色。我们关注教育的公平、均衡和普及,但也要承认学生个性和天赋的差异,正确理解“有教无类”,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在强调教育均衡化的同时,建议扩大高中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

关爱和代表

高校要注重道德教育

高校的道德教育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所谓“顶天”,即高校对道德建设认识要到位,立意要高,要从培养社会主义祖国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角度出发。所谓“立地”,即要求师生积小善成大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实事求是地为道德建设目标定位,选择小切入点,从小处着手,注重实效。

民进吉林省副主委

秦和委员

对民办高校实施分类管理

对民办高等教育实行分类管理,关键是围绕保障和促进教育的公益性,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改善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的政策环境,使营利性民办高校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在各自定位上健康发展、充分发展。特别呼吁,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教师纳入事业编制人员统一管理。建立和落实公共财政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制度,设立民办高等教育专项资金。

民盟中央副主席

徐辉委员

民办学校应重视提高质量

民办教育向优质教育发展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许多民办学校仍然以扩张规模求发展,对内涵质量重视不够,缺乏应有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民办学校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必须从注重规模发展转变到提高质量上来。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民办学校,衡量其办学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就业率,因而在专业设置上必须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教务科副科长

李小燕代表

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我们的经验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学规律,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通过招生,教师走千山万水,进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加强了和家长的沟通,更多地理解了学生,也体会到招生中的一些难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学生也会感受教师的责任、努力和爱心,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教学效果也容易上去。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黄河委员

真心关爱高校青年教师

对于高校来说,教育是否能够持续良好发展,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让青年教师在生活上确实感到政府与社会的真心关爱,他们才能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聪明才智专心致志地投入科研教学工作中。

3.改革,应遵循怎样的规律?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也都有其各自特点。尊重规律,合理规划,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钟秉林委员

取消硕士生专业课统考

探索多样化的人才标准和选拔方式,是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而部分硕士生专业课仍然实行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建议取消部分硕士生专业课全国统考,将更多的人才选拔权和质量建设权下放给高校。

九三学社中央

加快推进高校信息公开

202_年9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明确规定高校信息应对社会公众公开。虽然高校按照《办法》要求设立了相关机构,也制定了一些制度规范,但缺少实质性的行动。建议:要着重针对财务信息公开问题,督促高校首先必须做到在教代会上翔实公开,在此基础上逐步向社会公开,使之处于教职工和社会监督之下。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细化的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议、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

民盟重庆市主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陈万志代表

改革考评机制是“减负”根本

无论是地方政府考核教育部门,还是教育主管部门考核学校,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升学率,而学校考核教师主要依据也是学生成绩。这样会出现表面上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暗地里却认认真真搞应试教育的怪象。因此,改革当前的考核评价机制,是给学生“减负”的根本之策。

西安外事学院院长

黄藤代表

鼓励民办教育多样化发展

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民办教育领域,首先要进一步加大民办教育的发展力度,要改变现有的政策导向,支持鼓励民办教育多样化发展。民办教育的出现,本身就是社会发展多样化的直接反映。现有政策中还存在这样的导向:一个是引导民办教育公有化,另一个是限制投资民办教育的回报,这样不利于民办教育的发展。

东北大学校长

赫冀成代表

做到敢评估、真评估

教育部应加大对高校进行绩效评估的工作力度,要做到敢评估、真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现有评估办法不够合理、各类社会高校排名层出不穷、高校搞“学术GDP”等问题,使高校教育返璞归真。

海南大学校长 李建保代表

要让大学生安心到基层去

国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走向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一是要制定上岗的最低工资标准,使大学生能够安心去基层。二是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要有一定比例面向大学毕业生。三是对在艰苦环境工作满三年以上的大学毕业生,给予进修学习或异地交流的机会,在报考研究生时给予一定的加分。

农工党中央

公开遴选方式选聘大学校长

改革目前的校长产生方式、取消大学领导的行政级别,对加快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建议,应通过真正的公开遴选方式来选聘大学校长,让师生代表参加整个遴选过程,真正体现大学师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竞聘演讲和遴选答辩等过程,更加明确大学发展路线,有利于选择更合适的领头人。

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

梁丽萍委员

高校承担文化传承创新重任

大学应当更加坚定不移地担当起保存、传承和创造优秀文化的重要责任。建议教育部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高等学校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从而推动高等学校主动积极地服务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民进中央副主席

蔡达峰委员

加强人文教育

加强人文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建议教育部门从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确立基本要求和目标。目前,中国历史和地理、宪法法律、文学艺术等教育还较单薄。建议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探索行为养成、道德理解、思想探究等适合不同阶段的公民素质培养方式。

民进中央常委、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

黄震委员

实行真正意义的申请入学制

建议进一步明确将高校招生分为两个模式:自主招生录取和统一高考录取。授予试点和试验高校更大的自主招生权,学校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实行真正意义的申请入学制。进一步扩大试点和试验高校自主招生规模,让更多具有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的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高校。

阜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卢凌代表

健全大学生村官相关机制

统一大学生村官选任机制、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出台大学生村官回城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健全大学生村官任职指导机制和就业技能指导机制。

第二篇:盘点202_两会热点教育话题

盘点202_两会热点教育话题

实现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教育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正在迈向纵深,许多问题盘根错结。比如教育公平,如何弥补短板?如何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问题?资源配置如何更好地向薄弱地方和弱势群体倾斜?比如教育质量,如何提高?整体又如何协调发展?比如教育改革,如何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是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1.公平,如何弥补短板?

教育投入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没有较大的教育投入,教育公平无法实现。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教育经费的使用要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率。西北大学党委书记

刘基代表

给予西部高校更多支持

“投入不足”、“债台高筑”、“人才流失”,是制约西部高校发展的三大瓶颈。建议国家给予西部地区高校更多倾斜。出台诸如“走一补一”的补偿政策,让西部高校用补偿资金重新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提高化解地方高校债务的奖补资金标准;将西部高校基本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所需资金纳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葛剑雄委员

义务教育还需完善

政府应针对各地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如师资、校舍、教学设施、膳食、交通等,制定、完善最低标准,并要求限期达标。对留守儿童、孤儿、弃儿、流浪儿,当地政府要保证他们能够正常接受义务教育。对家庭或个人生活水准低于一定标准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给予充足的生活补贴。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委员

关注留守儿童的安全和幸福

留守儿童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应建立情况登记、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责任、情况报告等制度,把教育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学校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聘用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及时发现和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

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

孙鹤娟代表

优化投入结构

扩大教育投入范围,同等关注国民教育体系和非国民教育体系的各类教育。中央财政要更好地运用“均衡性转移支付工具”,以更大的力度支持中西部的教育,支持农业大省的教育,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国民教育体系,优化投入结构。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陈联群代表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

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对实践教学条件要求很高,办学成本比普通大学高很多。目前高职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必要增加高职高专院校的生均经费。

河南大学副校长

宋纯鹏委员

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建议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由中央财政设立重大专项。在优势特色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学科带头人引进和培养、学位点及博士招生指标分配、生均经费拨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刘焱委员

保障公办幼儿园的运行开支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虽然将拿出500亿元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但是重点是支持中西部、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在“公办幼儿园建起来了以后怎么办”方面考虑还不多。如何有效保障公办幼儿园经费的来源和投入,关系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尽早规划。

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

游吟歌代表

大学生就业应设专项经费

国家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一般高校毕业生没办法直接使用。高校承担了毕业生就业的繁重责任,但因为财政投入渠道不畅,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起来存在困难。建议从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列支专项资金,直接下拨到高校,用于大学生就业。

2.质量,如何提高?

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各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共进。当各类、各级教育实现协调发展的时候,才会出现我们期望的高质量教育。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代表

扶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要加快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保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序进行。从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组织协调和信息服务,以及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进行扶持、引导和规范。政府要“搭台”构建校企合作的公共网络信息平台,顺畅校企合作的信息交流,支持校企双方在合作中互利共赢。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局长

毛杰代表

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教育均衡化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但也要谨防误区,均衡化不是千校一面,应鼓励各类学校办出特色。我们关注教育的公平、均衡和普及,但也要承认学生个性和天赋的差异,正确理解“有教无类”,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在强调教育均衡化的同时,建议扩大高中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

关爱和代表

高校要注重道德教育

高校的道德教育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所谓“顶天”,即高校对道德建设认识要到位,立意要高,要从培养社会主义祖国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角度出发。所谓“立地”,即要求师生积小善成大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实事求是地为道德建设目标定位,选择小切入点,从小处着手,注重实效。

民进吉林省副主委

秦和委员

对民办高校实施分类管理

对民办高等教育实行分类管理,关键是围绕保障和促进教育的公益性,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改善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的政策环境,使营利性民办高校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在各自定位上健康发展、充分发展。特别呼吁,将非营利性民办高

校教师纳入事业编制人员统一管理。建立和落实公共财政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制度,设立民办高等教育专项资金。

民盟中央副主席

徐辉委员

民办学校应重视提高质量

民办教育向优质教育发展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许多民办学校仍然以扩张规模求发展,对内涵质量重视不够,缺乏应有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民办学校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必须从注重规模发展转变到提高质量上来。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民办学校,衡量其办学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就业率,因而在专业设置上必须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

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教务科副科长

李小燕代表

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我们的经验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学规律,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通过招生,教师走千山万水,进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加强了和家长的沟通,更多地理解了学生,也体会到招生中的一些难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学生也会感受教师的责任、努力和爱心,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教学效果也容易上去。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黄河委员

真心关爱高校青年教师

对于高校来说,教育是否能够持续良好发展,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让青年教师在生活上确实感到政府与社会的真心关爱,他们才能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聪明才智专心致志地投入科研教学工作中。

3.改革,应遵循怎样的规律?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也都有其各自特点。尊重规律,合理规划,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钟秉林委员

取消硕士生专业课统考

探索多样化的人才标准和选拔方式,是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而部分硕士生专业课仍然实行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建议取消部分硕士生专业课全国统考,将更多的人才选拔权和质量建设权下放给高校。九三学社中央

加快推进高校信息公开

202_年9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明确规定高校信息应对社会公众公开。虽然高校按照《办法》要求设立了相关机构,也制定了一些制度规范,但缺少实质性的行动。建议:要着重针对财务信息公开问题,督促高校首先必须做到在教代会上翔实公开,在此基础上逐步向社会公开,使之处于教职工和社会监督之下。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细化的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议、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

民盟重庆市主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陈万志代表

改革考评机制是“减负”根本

无论是地方政府考核教育部门,还是教育主管部门考核学校,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升学率,而学校考核教师主要依据也是学生成绩。这样会出现表面上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暗地里却认认真真搞应试教育的怪象。因此,改革当前的考核评价机制,是给学生“减负”的根本之策。

西安外事学院院长

黄藤代表

鼓励民办教育多样化发展

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民办教育领域,首先要进一步加大民办教育的发展力度,要改变现有的政策导向,支持鼓励民办教育多样化发展。民办教育的出现,本身就是社会发展多样化的直接反映。现有政策中还存在这样的导向:一个是引导民办教育公有化,另一个是限制投资民办教育的回报,这样不利于民办教育的发展。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代表

做到敢评估、真评估

教育部应加大对高校进行绩效评估的工作力度,要做到敢评估、真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现有评估办法不够合理、各类社会高校排名层出不穷、高校搞“学术GDP”等问题,使高校教育返璞归真。

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代表

要让大学生安心到基层去

国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走向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一是要制定上岗的最低工资标准,使大学生能够安心去基层。二是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要有一定比例面向大学毕业生。三是对在艰苦环境工作满三年以上的大学毕业生,给予进修学习或异地交流的机会,在报考研究生时给予一定的加分。农工党中央

公开遴选方式选聘大学校长

改革目前的校长产生方式、取消大学领导的行政级别,对加快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建议,应通过真正的公开遴选方式来选聘大学校长,让师生代表参加整个遴选过程,真正体现大学师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竞聘演讲和遴选答辩等过程,更加明确大学发展路线,有利于选择更合适的领头人。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

梁丽萍委员

高校承担文化传承创新重任

大学应当更加坚定不移地担当起保存、传承和创造优秀文化的重要责任。建议教育部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高等学校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从而推动高等学校主动积极地服务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民进中央副主席

蔡达峰委员

加强人文教育

加强人文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建议教育部门从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确立基本要求和目标。目前,中国历史和地理、宪法法律、文学艺术等教育还较单薄。建议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探索行为养成、道德理解、思想探究等适合不同阶段的公民素质培养方式。

民进中央常委、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

黄震委员

实行真正意义的申请入学制

建议进一步明确将高校招生分为两个模式:自主招生录取和统一高考录取。授予试点和试验高校更大的自主招生权,学校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实行真正意义的申请入学制。进一步扩大试点和试验高校自主招生规模,让更多具有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的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高校。

阜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卢凌代表

健全大学生村官相关机制

统一大学生村官选任机制、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出台大学生村官回城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健全大学生村官任职指导机制和就业技能指导机制。

第三篇:202_两会热点解读教师教育话题

提案聚焦:学位制度改革

建议实行单一学位证书制度

在民进中央向大会提交的39件提案中,《关于深化国家学位制度改革,释放研究生教育活力的提案》格外受人关注,其中一项值得关注的建议便是实行单一学位证书制度,劳动人事和组织部门在劳动人事和干部信息登记表中应相应地取消“学历”登记,实行统一的“学位”登记。

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姚立迎介绍,198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2_年修订)以来,我国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国家学位制度。“然而,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国家学位制度一些具体政策的不适应性日渐突出,亟需深化改革,重点突破,综合创新。”

姚立迎介绍,民进中央的这件提案建议回归学位本质,明确我国学位授予单位在学位授予工作中的主体资格,学位是具体的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学位,而非“国家学位”,明确质量保障和促进方面的主体责任;放松学位授权管制,重视学位授权标准体系建设,统筹新增学位授权点评审与现有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充分发挥第三方组织的职能和作用,引入国际同行评价;取消研究生招生计划,全面落实学位授予单位招生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设定研究生招生的基准条件,高校或科研机构确定招生计划,自主增加投入,吸引优秀生源,并以招生计划数作为标准划拨教育财政经费。

“同时改革学历、学位证书两证制度,实行单一学位证书制度。劳动人事和组织部门在劳动人事和干部信息登记表中应相应地取消„学历‟登记,实行统一的„学位‟登记。”姚立迎表示,国家应支持国内外联合学位授予工作,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开展试点工作,给予试点院校充分的自主权与有效的政策支持。

提案聚焦:教师流动

轮岗可与职业生涯发展挂钩

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具体实施意见已于202_年正式出台,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目前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

然而,民进中央在全国范围内的调研发现,这项缩小区域、校际教育发展水平差距的交流轮岗政策在具体执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民进中央负责人介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配套措施缺位,部分区县敷衍政策,甚至有区县抵制或架空政策,政策执行不力;第二,部分城镇学校选择表现不佳或新任教师交流轮岗,部分学校甚至将支教或交流作为惩罚手段,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第三,流入学校对交流轮岗教师管理乏力,交流轮岗教师工作态度消极,反而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第四,交流轮岗周期一般为一年,时间过短,使教师、学生难以适应。

为此,民进中央将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提案,建议有效结合教师的初次配置与二次配置政策,初次配置强调均衡,二次配置试行全员双向交流轮岗;将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与其业绩考核、职业生涯发展挂钩;制定交流轮岗校长教师工作评价标准,强化流入校管理权限;依据教师层次和学科特点,丰富交流形式,骨干教师主要负责指导流入校教研和教学,一般教师负责正常教学活动,小学科教师采取“巡回走教”;充分考虑薄弱校、农村学校对教师的学科与数量需求,制定工作计划;增加农村教师岗位津贴、补贴力度,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增强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

第四篇:202_年地方两会关注热点教育话题

202_年地方两会关注热点教育话题

2月下旬,随着因疫情延期召开的天津市两会闭幕,202_年全国31个省份两会全部闭幕。与往年一样,“教育”依然是各省级两会上广受代表委员关注的民生议题。

截至2月24日,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共监测到366012条与202_年地方两会教育议题相关的网络文章。综合媒体报道评论、业界声音及网友意见,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双减”、家庭教育、学校托管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产教融合、“双一流”建设等25个方面,涵盖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这些教育热点如何解读?地方两会代表委员有何见解?各省级政府将如何精准施策?

重难点:

“双减”最是牵动人心

要问今年地方两会哪个教育话题最热,首次进入地方两会舆论场的“双减”,热度呈“断层式”领先,高居榜首。

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地方两会期间有28777条关于“双减”的网络文章,在热度榜上遥遥领先,家庭教育(10445条)、学校托管服务(9955条)位列第二、第三,还有“五育”并举(4213条)、协同育人(3006条)、教育评价改革(2406条)等。

“双减”政策实施已半年有余,截至目前,线下培训机构已压减92.14%,线上培训机构已压减87.07%,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开展课后服务。如何进一步落实好“双减”,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减压减负,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在地方两会上引起热烈讨论。

“双减”后如何解决学生课内“吃不饱”“吃不好”问题?河北省政协委

员、邯郸市广平县第二中学校长冷继英介绍了学校的尝试:学校兜底,每周进行学情分析,组织优秀教师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免费服务;教师们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减负后,教师负担加重怎么办?天津市人大代表、河西区平山道小学校长韩洪涛建议,构建市级课后服务智慧平台,减轻教师统计学生申报、变更等压力,同时探索弹性工作机制,探索将课后服务的收费用于保障班主任弹性工作机制的实施路径。

谈及学生对课后辅导的需求依然客观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南宁市桂雅路小学校长陈一璐认为,很多培训机构转型,富余出不少专业能力较强的辅导教师,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引导这部分教师参与到学校的课后服务中来,解决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至于课后托管服务,山东省临沂市政协委员、临沂一小教师杨竹贵呼吁,把课后服务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实行课程化运作。积极动员学生家长、志愿者、高校优秀大学生、“五老”人员、文体工作者、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艺人等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托管服务。

随着“双减”的深入推进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施行,“家庭教育”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安徽省台盟的政协委员集体提交《关于“双减”带来的现象及思考的提案》,提出要让家庭教育尽快成为校园外教育的第二阵地。安徽省政协委员苏文芳说:“要努力激发孩子爱学习的内生动力,让充沛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提升在校的学习效率。”

与减轻课业负担相对应的,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深化教育评价和育人方式改革,让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重庆、湖南、新疆等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深化、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地方两会代表委员关于“五育”并举的建议也很多。民进广东省委员会提交《关于以“双减”推动“双增”

全面加强和改进我省中小学音体美教育的提案》,其中写道,广东中小学音体美教育存在师资配备普遍不齐不强、器材设施场地保障不足、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和艺术教育有落入应试教育的趋势等问题,亟待解决。

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正是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

记者梳理发现,31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双减”工作,并将持续推进、巩固“双减”成果等列为202_年工作重点。其中,上海提出,健全义务教育“双减”长效机制,提高课堂教学、课后服务、课业辅导等校内教育质量,完善培训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山东计划加强家校共育,巩固“双减”成果,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福建提出持续加大“双减”政策落实力度,总结推广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升教学质量的经验。

新方向:教育综合改革在路上

“双减”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绝对热点,其他教育话题在地方两会期间也有充分的讨论,这当中很多是探讨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未来方向。例如,职业教育方面,产教融合(8329条)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719条)备受关注;高等教育方面,“双一流”建设(7119条)热度最高。此外,教育信息化、中高考综合改革等话题也获得较高关注。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扩招、职教“双高”计划的开展,职业教育热度不断走高。地方两会期间,海南省人大代表、五指山市第一小学教师黄宇倩建议,针对部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不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

力较弱等问题,要畅通职业教育发展渠道,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机制。

贵州省人大代表、安顺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敏建议,开办职业本科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抓住专业特色优势,倾力与对口行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天津市人大代表、武清区职教中心实训科科长罗洋建议,在产教城深度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思政教育、劳动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

职教热也体现在各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精准施策。例如,内蒙古要求,实施职业教育“双高”“双优”计划,推动部区共建“技能内蒙古”,对接重点产业和市场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西提出,将加快建设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和19所职业教育“双高”学校,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拓宽职校毕业生职业上升渠道。浙江则明确,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深化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2月中旬,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迅速引发社会热议。湖北、吉林、四川、河北等多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有针对性地加强、支持“双一流”建设。例如,河南提出“量身定制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辽宁要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分类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山西提出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率先发展。

此外,中高考改革事关千家万户,讨论度也较高。如江西省政协委员、九江一中副校长周明学认为,“新高考”的配套不是基层学校能独立完成的,需要财政、人社、编办、发改等相关部门动起来,支持高考综合改革,加强顶层设计。他还建议省里发布“新高考”选科指南,帮助学生和家长研判。

老热点:常年上榜始终值得关注

还有一些似乎是老生常谈,但情况不断在发展变化、始终值得关注的教育话题,也在今年的地方两会教育热度榜上。比如:高校毕业生就业(7491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6989条)、学生心理健康(7209条)、教师队伍建设(6674条)、乡村教育(6633条)、新增幼儿园中小学学位(4493条)、普惠性学前教育(4260条),等等。在多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202_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回应。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曾是202_年地方两会热度第一的教育话题,202_年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人,又创新高,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就业形势十分复杂严峻。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文继荣建议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各高校充实就业辅导队伍,帮助应届生对个人能力进行评估,在应届生入职后1—3年进行跟踪辅导,持续指导帮助。四川省人大代表、泸州市政协副主席刘旭晴呼吁,建立高校毕业生需求预测发布机制,逐步建立就业对教育的反馈机制,推动高校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计划。谈及新职业、新业态带来的灵活就业机会,江苏省政协委员、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爱蓓建议尽早考虑从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地方立法先行先试,完善不同业态的劳动保障。

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疏导造成的惨痛后果屡见报端,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委员、兵团第一中学教师马衍波建议,教育部门定期委派督导评估和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融合力度,有效提升青少年群体的身体素质和心理

素质。山东省淄博市人大代表、淄博市第四中学校长朱文玉建议,将在校中小学生心理筛查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选内容,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专业机构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必要的危机干预。

围绕育儿成本高、入园入学难等呼声较高的民生问题,多地表示将继续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并提出增加中小学学位,新建、改扩建中小学用房。北京提出支持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个。河北定下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0%的目标,并提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教学用房15万平方米,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广西计划新建中小学幼儿园85所,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重庆将规范和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力争学前教育普惠率巩固在90%以上,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浙江将大力推动普惠性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扩容,补齐学前教育短板。

第五篇:202_年全国两会关于教育热点提案话题

202_年全国两会关于教育热点提案

话题

是最新发布的《202_年全国两会关于教育热点提案话题》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

一周前,湖北日报的读者、网友们就摩拳擦掌,纷纷通过湖北日报微博、微信和动向新闻APP“我给代表委员捎句话”互动平台表达诉求、传递呼声。以下为新媒体平台上最“热”的话题

期待出台二孩配套政策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预计三五年后,幼儿数目将几何式增长,就医、教育等都将成为十分现实的问题,网友们期待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出台。

专家预测,下一个人口高峰将在

202_年前后到来,意味着新一波入学高峰也接踵而至。建学校容易,办好学校难,深层次的原因还是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校均衡发展,大家呼吁教育部门抓紧研究、提前应对。另外,妇产科、儿科医生的培养,也十分紧迫。有网友说,“每次产检就像打仗”、“产科、儿科‘一床难求’”。还有网友呼吁,为二孩家庭减个税或社保费,缓解“生得起、养不起”。

希望反腐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本报开通互动通道后,每天推出《微观“两会”》栏目。整理大家的留言,反腐是提得比较多的关键词。

这一年,各种“老虎”“苍蝇”被不断打下,符合网民期待。网友“静夜思”叫好:惩治腐败,拿下贪官,为民除害,百姓齐赞。网友“季敏”说:坚决拥护将反腐进行到底,还大家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大家希望反腐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也有网友呼吁不要因此削减职工正常福

利,期望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合法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

基层公务员何时涨工资

动向新闻APP推出《动动拇指,动向帮您捎话“上”省两会》报道,阅读点击量很快逼近8000次。“搭建民意平台,动向走心了”、“这个好,范文内容地图我也来当一次代表委员”,网友们点赞。

其中,网友“落拓书生”的留言因关注度最高,被系统自动置顶。这位网友说:我和爱人都是基层公务员,每人每月到手202_元出头,现在孩子刚8个月,感觉孩子都快养不起了,能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么?不少网友跟帖,希望在新一轮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中,多多关照基层。

另外,城市下岗职工也期待更多惠民政策向他们倾斜,他们以上世纪50后、60后为主,没有固定生活来源,医疗、养老负担很重。

“去库存”会不会让房价下跌

房价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家最关注“去库存”会不会带来房价下跌,以及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开发商跑路、延迟交房的问题。

前段时间,武汉出现雾霾,网友对“政府在采取什么措施改善空气质量”、“武汉雾霾究竟怎么回事”非常关注。有网友呼吁,在农村也要禁鞭,每当婚丧嫁娶或逢年过节,有的地方就烟雾弥漫、废纸遍地。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网民对农村生活环境也有了新要求、新期待。

另外,拥堵、停车难、城郊公交少出行难等问题,也是大家热议的焦点。

各种APP上线监管何时”刷新”

互联网开始颠覆生活各个领域。“低头一族”的出现,带来许多安全隐患。网友呼吁,严禁过马路、开车时玩手机,将其同酒驾、闯红灯一样,作为违法交通规则予以严惩。

这一年,还出现了很多民间理财、民间投资公司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这些理财机构是否合法合规?老百姓的理财如何更有保障?网友期待得到回应。

各种APP如雨后春笋般上线TOP100范文排行,动动拇指,可以打车、拼车,或者把钟点工、修理工、按摩师傅等请上门,生活更方便的同时,也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同时,如何对这些APP运营公司适时适度监管?都是管理部门面临的新考题。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主要描述网友、大家、期待、呼吁、生活、政策、基层、动向,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盘点202_两会热点教育话题(小文档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