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5篇
编辑:水墨画意 识别码:24-896870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3 01:02:3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进一步体会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欣赏作品展现的民风民俗图景和生动传神的语言。

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

二、生动传神的语言。

三、线索清晰,结构严谨。教学设想:

一、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文章,通过查字典解决生疏的字词,为理解课文清除文字障碍。可多种途径查找一些常熟本地的民俗,做好资料贮备,课堂交流。

二、教学方法:启导法、谈话法。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常熟好地方》flash(点击PPT课件第一页绿色方格),让学生在收听中了解有哪些常熟的民俗文化,展现了哪些乡土风情。(学生交流)那么你了解常熟还有哪些民风民俗。(学生交流),教师导入(并板书课题:本命年的回想):

确实,中华大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前面我们在鲁迅先生的《社戏》里观看浙江绍兴的社戏,沈从文先生的《 端午日》里了解了湖南湘西一带的端午习俗划龙舟,今天让我们走进刘绍棠先生的《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了解京郊东北运河农村的过年风俗。

二、释题引入内容,学习首末两段。

1、师:首先看题目《本命年的回想》,先来说说“本命年”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解释。

明确:见课文下注释,略。

2、师:第一个本命年是几岁?(12岁)第二,三,四,五„„(24,36,48,60„„)。

3、师:我们班有12岁的吗?谁知道本命年有什么讲究?为什么?

学生回答:穿红内衣,红袜子等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为了辟邪祈福,保平安。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习,是老百姓最朴素情感的表现。

4、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多大年龄?(60),你怎么知道?(末段)

5、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6、作者60岁,恰逢他的本命年,他回忆起什么往事?(过春节或过年)

7、春节是二十四节之一吗?(不是)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第一段)明确:作者先用诗化的句子写出四时二十四节气,让读者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华夏文明,以此来烘托春节。虽然二十四节气色彩缤纷,但跟春节相比也只是小巫见大巫,一个对比,就把春节作特写镜头隆重推出。作家构思之妙,可见一斑。

8、点名读第一段。

教师提示:“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节之外的春节。

三、学习第二至第四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思考:同学们能不能从第三段中找出能体现运河父老乡亲过年感受的四个词语?

(预热——增温——红火——发烧)

四个词语程度逐步加深,递进,用来表现作者对过年的感受最恰当不过。

3、齐读第四段。

感受火热的春节气氛,看看从腊月初一就开始忙,他们在忙什么呢? ① 划分层次,归纳每个层次的主题词(用动宾结构:动词+名词的形式)PPT投影(点击第三张PPT中国结),并播放十幅场景图片,背景音乐播放。讨论交流,归纳明确:

炒年货,吃腊八粥,买糖果,挑绒花,宰牲畜,备食物,送灶王,换门神,除夕守岁,拜新年。

②这十件事线索清晰,如数家珍,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③第四段描写过年的风俗和过年的热闹气氛,你认为哪些词语很有表现力,哪些语句生动传神,即仅用不多几笔就把某一生活场景描述出来了?仿照老师举的例子,请你也找些词语来赏析一下,看看你是否独具慧眼,写得与众不同呢。

例:A写“土炕烫得能烙饼”,可见烧了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货。

学生思考分析

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交流 明确: B、“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引用炒年货歌(学会引用生活中的谚语、民谣。)C、“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既侧面写“大吃大嚼”的情景,也增添了几分幽默的情趣。(民俗风景图)

D、课后练习二:腊八粥由“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可谓营养丰富;“占全了色香味”可谓达到了食品的高境界;“舍不得吃”而又吃起来“没有个够。——(十分富于情趣)

E、“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似有点同情

肥鸡要被“开刀问斩”——似有点从严宣判(很有点人情味)

F、从糖果上抠下几块糖黏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虔诚的愿望寄托于愚昧的举止之中,如实写来,自有幽默在其中,表现了父老乡亲的可爱又可笑。

G、换门神的细节描写同样具有虔诚和愚昧两个侧面

教师小结:文章对过去的每一点回忆,都是一幅民风民俗的风景画,生动而传神,能激起我们的生活经历和相关感受。

四、思考,延伸并拓展

1、刘绍棠的文学创作,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这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京郊运河的父老乡亲过年的浓厚气氛和情景,为什么他们过年这么隆重呢?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PPT投影):

A辛苦一年,欣喜五谷丰登,享用劳动果实。

B展望未来,祈求来年好运,祝愿平安幸福。

C合家团聚,增进亲人感情,和睦人际关系。

2、比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我们过年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PPT投影):放鞭炮烟火,拿压岁钱,吃年夜饭,看春节晚会,外出旅游,电话短信拜年„„

3、与文中的习俗相比现在过年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变的是形式,如过节形式多样化,某些事情推迟,年货从市场上采办,年货质量提高,人们对过节的重视程度降低,过年和平时差别减小。

不变的是人们的心愿和美好的祝福。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生活更加美好,更加期盼美好的未来。

教师总结: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能把所有中华儿女的心,一颗颗联串起来,它是每个炎黄子孙心目中最神圣的日子。家,故乡又成为每一个龙的子孙情感的归宿,所以,春节这种民俗文化归根结底又是家的文化。

4、还有三个月我们将要送别虎年,迎来兔年,今天我们却要提前过大年,接下来分组活动,老师布置四项任务,看哪组同学完成得又好又快:

第1组 写一幅春联

第2组 绘一幅年画

第3组 写一条拜年短信

第4组 给春晚推荐一个常熟的过年民俗节目

学生交流,教师PPT投影

五、小结

读《本命年的回想》,你一定能感受到作者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你一定能感受到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你一定能感受到作者对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的讴歌。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的话:

愿甜蜜伴你走过新年中的每一天、愿温馨随你走过一天中的每一时、愿平安同你走过每一时中的每一分、愿快乐同你走过每一分钟中的每一秒!

六、作业:

①除了常熟外,你还了解哪些外地的民风民俗?世界各国的民俗风情,你知道吗?课后查找资料与同学们交流。

②选择本地的一个民俗,进行片段仿写。

附:板书

见投影

第二篇:本命年的回想的教案

本命年的回想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创作的一篇文章,写的是京郊运河家乡过年的情景。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本命年的回想的教案,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本命年的回想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

《本命年的回想》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刘绍棠所写的一篇记叙文。这篇文章十分朴实的展现了春节的风貌。文章虽没有华丽的词汇,但记叙简朴浓厚,所表现的春节场景栩栩如生。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民族风格、地方色彩的感受。

教学目标

1.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含的乡土风情,进一步体会民俗文化和丰富内涵。

2.品味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3.体会父老乡亲的纯真可爱及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或者说我们的家乡)有哪些节日吗?你们认为最隆重的节日是什么呢?为什么说这个节日最隆重呢?春节,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呢?民俗作家刘绍棠在他60岁高龄时回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仍是津津乐道,这又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命年的回想》,去感受那浓浓的年味儿吧!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生字词。

灶膛 zào 烙 饼 lào 簸箕 bò ji 晾 liàng 生疮chuāng 穿梭 suō 糖黏儿nián

糁儿shēn 涿州zhuō 吆喝yāo he 疙瘩鬏gē da jiū 秫秸棒shú jiē 鬼祟sui

大吃大嚼jué 渍酸菜zi 阖家hé

2、了解“本命年”、介绍作者

本命年: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

刘绍棠:现代作家。40多年的文学生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读一读:正确流利

想一想:写了几件事

比一比:哪一组概括得正确又简洁(如:吃腊八粥)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3、自主思考,写了几件事。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圈点批注,理清条理,加以概括。

4、小组合作,集中各成员的概括,并交流明确。

四、深入探究:

春节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1、媒体出示送灶图和包团子图,这些习俗包涵了人们的哪些期盼?

(学生答:平安、团聚……)

2、课文中还有哪些习俗分别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

(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大致能回答:健康、幸福、美满、来年丰收、邻里和睦……)

五、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师引导生体会父老乡亲的纯真可爱,热爱生活。(图片导引)

2.引导生体会习俗中所寄托的期盼。

六、拓展延伸

1、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的感受。

2、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过年习俗已消失或被发扬光大了?

3、现在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

七、布置作业:

在家长帮助下收集家乡春节的习俗材料,通过回忆,写一段自己在春节所见所闻所历的文字(要注意写出民俗风情)。题目自拟。

本命年的回想的教案二

学习目标:

1. 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2. 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学习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的独特感受。

教学方法:

1、在教学中,主要运用情景教学、对话教学等方法。

2、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3、坚持以“读”为本,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学会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

媒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包括文本、影音、动画等。

教学设想:

教学程序总体设计按纵横结构展开。即以“过去—现在—未来”为“纵线”,由对文中所写旧时习俗的了解,引起对现今过年习俗的思考,进而激发对未来过年方式的憧憬。“横”则指以知识、能力、情感目标为主题构成的概括习俗、比较异同、探究联想三大板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播放《新年好》,师生同唱导入新课。唤醒学生对过年生活的情感体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媒体出示图片,启发学生谈过年感受,产生了解过去过年情形的欲望,自然引入本文教学。

二、出示课题和作者

三、第一板块教学:研读课文,了解过去

(一)、媒体显示学习目标1:正确、简洁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学生齐读)

1、整体感知课文,教师指导阅读的方法(媒体出示):

读一读:正确流利

想一想:写了几件事

比一比:哪一组概括得正确又简洁(如:吃腊八粥)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生字词相互质疑。

3、自主思考,写了几件事。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圈点批注,理清条理,加以概括。

4、小组合作,集中各成员的概括,并交流明确。(实物投影各小组归纳的几件事,学生点评,评出最佳。媒体显示教师归纳的十件习俗,供学生参考)

(二)、放影片《祝福》片段(出现祭祀用的鱼,画面静止):要求学生同样能用正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影片中反映的习俗(能力迁移);说出鱼所寄托的寓意(学生:年年有余)。点年年有余的动画图,引出本板块的难点。

(三)、深入探究:春节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1、媒体出示送灶图和包团子图,这些习俗包涵了人们的哪些期盼?(学生答:平安、团聚……)

2、课文中还有哪些习俗分别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大致能回答:健康、幸福、美满、来年丰收、邻里和睦……)

3、媒体出示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用含义深刻的对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深入探究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四、第二板块教学:拓展延伸,比较今昔

媒体出示学习目标2: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齐读)

(一)、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过年习俗已消失或被发扬光大了?

现在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媒体重现十件过年习俗)

(同桌讨论、学生交流:挑绒花、除夕夜等等变化比较大;新的过年方式如:网络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外出旅游……)

(二)、针对这种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1、课文作者刘绍棠对过去的过年有着怎样的感受?(学生答:留恋、怀念)要求找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的感受。

2、快速阅读、跳读《饺子过年》、大学生谈过年等拓展性资料,找出作者对过年感受的句子,使学生自主加入探讨。(学生交流,媒体显示)

3、教师充当主持人,以“过年大家谈”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切身体会,学生展开辩论。学生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寄托的文化内涵谈感受。

教师小结,强调习俗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吸收其中的精华,启发学生追求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并自然转入第三板块的教学。

五、第三板块教学:激发创新,畅想未来

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畅想未来的年会怎么过。(媒体显示节日图片)

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小组作班级交流。

六、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春节哪些方面的知识?你对春节感兴趣了吗?你还想知道有关春节的哪些知识呢?

七、激发问题意识,形成探究课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对过年的哪些问题产生了兴趣,还形成了哪些新的问题?(学生大致想知道的有:过年的由来,春节的传说,其它的春节习俗,本地的春节习俗,不同民族的春节习俗,过年的饮食文化……)

并进而指出产生问题即形成了课题,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揭开课题研究的神秘面纱。并将此作为一个中长期作业。

探究方法指导:媒体显示有关图书资料和网址(超级链接,打开网页,让学生浏览);询问身边的人。

八、结束教学。(媒体播放新年钟声,投影出示: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学生即兴发言,教师赠言:愿同学们每一天都象过年一样精彩、快乐!

第三篇:《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悟生活,品味语言,学习课文生动传神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2、了解关于春节的民俗知识,在讨论春节民俗的变化中,学生感悟到中国节日的内涵。【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味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鉴赏品读生动的语言,感受民族文化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

掌握中国文化魅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味文章语言,进一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情感。

2、体会民族文化的内涵。

第2课时

互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视频播放《过大年》。

老师提问:刚才这首歌活力四射,激情奔放,歌唱了过年的哪些风俗?(挂红灯,挂中国结,放鞭炮 看春晚 串亲戚 拜神仙 守岁 发压岁钱 贴春联.打电话,发短信)

《本命年的回想》写了老北京过年的那些风俗?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在《本命年的回想》中是如何称赞春节的?(“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同学们,毛泽东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爱默生告诉我们: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你们相信自己吗?跟我说:我能行,我很棒!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1、感悟生活,品味赏析,学习课文生动传神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2、了解关于春节的民俗知识,在讨论春节民俗的变化中,体会中国节日的内涵。

二、互动探究

(一)品味生动语言,感受文化内涵。

作者运用丰富的群众语言,把过年的生活情景勾勒得生动传神,体现了春节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揭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分组合作完成:

1.本文语言看似平淡朴实,实则韵味无穷,试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或事件,从“用词,感情,修辞或其他角度”赏析

2.过年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哪些美好愿望?作者通过回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要求:

(1)每个小组经商讨从第4段中选出

一、两句话作为赏析的对象。(赏析要点:列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词、句,分析出课文所展示的画面内容及蕴涵的感情。)

(2)将本组发言的内容记录下来,整理成提纲,以备交流。

(3)各组推举

一、两名代表在全班交流本组的赏析成果。(交流时先朗读后赏析)

(二)交流展示

1.春节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喜庆丰收,尽享果实;

热爱生活,祈求平安;

增进亲情,密切邻里。

(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大致能回答:健康、幸福、美满、来年丰收、邻里和睦„„)

2.情感:

赞美父老乡亲的淳朴善良、真诚可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怀念和热爱之情。

三、课外延伸:

1、多媒体展示:

韩国成功申报江陵端午祭为联合国无形文化遗产(202_年11月27日11:2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27日电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对此,吉林延边大学朝鲜和韩国问题研究所所长高敬洙教授在接受中国华艺广播公司访问时指出,这一事件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对无形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2、合作探究

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似乎渐渐离我们远去,过年的年味儿也越来越淡,甚至有些年青人已经不知道有这样传统的节日,倒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这样的洋节成了年青人常过的时髦节日。针对这种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要点:1.洋节时尚,浪漫,刺激,快乐,有趣-----送玫瑰,点蜡烛,品红酒,收礼物。2.传统节日实惠,热闹,温馨,体现着民族情怀,也不缺乏浪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3.许多外国人过春节,学汉语,唱中国歌曲,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4.我们在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精髓的同时,不能忘记传承中华传统民族文化。5.保持和发展传统的民族节日文化,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社会责任。

四、总结:

传统的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里回归了,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知道民族的讲究,祖国的传统。这正是作家刘绍棠要告诉我们的。

多媒体展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刘绍棠

五、课后巩固:

1、描写你家乡过年的情景。

2、完成课后探究五。

第四篇:《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学习目标:

.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2.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学习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的独特感受。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主要运用情景教学、对话教学等方法。

2、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3、坚持以“读”为本,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学会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

媒体的运用:多媒体。包括文本、影音、动画等。

教学设想:

教学程序总体设计按纵横结构展开。即以“过去—现在—未来”为“纵线”,由对文中所写旧时习俗的了解,引起对现今过年习俗的思考,进而激发对未来过年方式的憧憬。“横”则指以知识、能力、情感目标为主题构成的概括习俗、比较异同、探究联想三大板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媒体播放《新年好》,师生同唱导入新。唤醒学生对过年生活的情感体验,创设和谐的堂氛围。

2、媒体出示图片,启发学生谈过年感受,产生了解过去过年情形的欲望,自然引入本文教学。

二、出示题和作者

三、第一板块教学:研读文,了解过去

(一)、媒体显示学习目标1:正确、简洁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教师指导阅读的方法(媒体出示):

读一读:正确流利

想一想:写了几事

比一比:哪一组概括得正确又简洁(如:吃腊八粥)

2、学生大声朗读文,生字词相互质疑。

3、自主思考,写了几事。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圈点批注,理清条理,加以概括。

4、小组合作,集中各成员的概括,并交流明确。(实物投影各小组归纳的几事,学生点评,评出最佳。媒体显示教师归纳的十习俗,供学生参考)

(二)、放影片《祝福》片段(出现祭祀用的鱼,画面静止):要求学生同样能用正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影片中反映的习俗(能力迁移);说出鱼所寄托的寓意(学生:年年有余)。点年年有余的动画图,引出本板块的难点。

(三)、深入探究:春节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媒体出示送灶图和包团子图,这些习俗包涵了人们的哪些期盼?(学生答:平安、团聚……)

2、文中还有哪些习俗分别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学生阅读文,抓住关键句,大致能回答:健康、幸福、美满、来年丰收、邻里和睦……)

3、媒体出示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用含义深刻的对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后深入探究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四、第二板块教学:拓展延伸,比较今昔

媒体出示学习目标2: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齐读)

(一)、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过年习俗已消失或被发扬光大了?

现在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媒体重现十过年习俗)

(同桌讨论、学生交流:挑绒花、除夕夜等等变化比较大;新的过年方式如:网络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外出旅游……)

(二)、针对这种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文作者刘绍棠对过去的过年有着怎样的感受?(学生答:留恋、怀念)要求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的感受。

2、快速阅读、跳读《饺子过年》、大学生谈过年等拓展性资料,找出作者对过年感受的句子,使学生自主加入探讨。(学生交流,媒体显示)

3、教师充当主持人,以“过年大家谈”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切身体会,学生展开辩论。学生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寄托的文化内涵谈感受。

教师小结,强调习俗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吸收其中的精华,启发学生追求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并自然转入第三板块的教学。

五、第三板块教学:激发创新,畅想未来

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畅想未来的年会怎么过。(媒体显示节日图片)

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小组作班级交流。

六、师生共同小结通过本的学习,你知道了春节哪些方面的知识?你对春节感兴趣了吗?你还想知道有关春节的哪些知识呢?

七、激发问题意识,形成探究题。

通过本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对过年的哪些问题产生了兴趣,还形成了哪些新的问题?

并进而指出产生问题即形成了题,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揭开题研究的神秘面纱。并将此作为一个中长期作业。

探究方法指导:媒体显示有关图书资料和网址(超级链接,打开网页,让学生浏览);询问身边的人。

八、结束教学。(媒体播放新年钟声,投影出示: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学生即兴发言,教师赠言:愿同学们每一天都象过年一样精彩、快乐!

第五篇: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本命年的回想

一、导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剪不断少年欢乐事,理不完老年怀旧梦。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刘绍荣的《本命年的回 想》

二、辨体析题:

从标题看,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从 花甲之年追忆少年十二年的生活往事。之所以 如此追忆,是因为少年过年的童心和童趣可以 帮助作者寻找到人至暮年的生活情趣。

三、梳理思路,寻找结构

作者既然所述内容是少年过年的风俗民情 和乡土风味,必然起笔点出所写的是春节风俗,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至年根下。”也确如 作者所讲“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 之感”。作者之所以把过年的旧俗写得如此细 腻,如此热闹和如此和谐,既是对往事的追忆,也是对人情的渴望,更是对故乡风俗的眷恋。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回归朴素本真的幸福往事,弘扬团圆、和谐、欢乐和昂扬的生活方式。

四、品评语言,培养语感

例如“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至年根下”形象传神而又节奏紧凑。

以诸多节日中的人们的行为方式为主要生 活情趣,以作者的十二岁之际的童心感觉编织,杂乱纷繁的回想,所以该文做到杂而不乱,细而不粗,展示出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画卷。

2、作者为什么六十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 返老还童之感?

作者以老年之心忆少年之事,生活乐趣扑 面而至,人情关系亲切本真,生活状态自由自 在。毫无疑问,作者感叹古朴淳厚的传统文化 渐渐失落,哀伤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渐趋衰落。作者之所以突出往事返老还童之感,其目是 为了重建理想生活方式和重塑正常人情关系。

七、练一练,想一想:

以“XXX的回想”为标题展开课堂讨论,比 赛看谁的想象更具体和更真实。附板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荣

过年旧俗

{腊月初一:炒花生 {腊月初八:喝粥

过年民俗{ {腊月二十三:送灶王 {腊月三十:守岁 {正月初一:拜年

过年感觉:返老还童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