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反思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框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即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力量即中华民族的三力。处理好这三部分内容及之间的关系是处理好该框的关键。
我认为首先是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发现对博大精深的理解各不相同,有老师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体现博大,古代科技体现精深;有老师认为独特性体现精深,区域性和民族性体现博大,等等。我认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既体现了博大又体现了精深。对于博大可以从数量上或涉及的面上来理解,因此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在数量或涉及面上都是非常丰富广泛的。对于精深可以从质量上或深度上理解,难道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在质量和深度上不够吗?因此,我认为中华文化的这三个特征既体现了博大又体现了精深。这样在处理该部分内容时难度很大,因为中华文化的内容太丰富了,在有限的几十分钟内,关注了博大就容易忽视精深,我在处理该课时就出现了这一失误,致使整个课堂显得泛泛,浅、薄,没有深度,这样就需要在深度上进一步挖掘,加强。
让学生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前提。在感悟文化过程中贯穿对
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理解,并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在认识上得到提升,从而为学习中华文化的力量做必要的铺垫,避免跨越性大,使课堂教学更顺畅,避免突兀。同时也能更好的体现课标要求,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我在讲课时就没有处理好这一内容,没有很好的突出体现这一重点。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是博大精深的原因,也是源远流长的原因,在处理上一定注意这一点。我在处理时虽然是从博大精深引出来的,但在讲述过程中不断强调是两者的共同原因。另外,注意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与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最后有一个疑问请教一下,课本上提出的三力,是中华文化的三力还是中华民族的三力?尤其看了郭淑杰老师的板书后更是疑惑,我记得她设计的板书:中间是中华文化,左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右边是三力。这样就意味着三力是中华文化的三力。而我个人的观点是中华民族的三力。依据是,其一,课本第67页在讲科学技术时最后一句话,“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其二,第70页正文第一段最后一句“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其三,第70页最后一段第一句“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另外中华民族的三力可以在这三处加以挖掘深化。
我个人的观点,不成熟,恳请指正。
第二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课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教材分析】
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围绕着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作用、地位和特点讲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通过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特征,讲述形成这些不同特征的原因以及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通过了解各民族的文化,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分析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及其作用。说明中华文化的作用。
【学情分析】中华文化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问题,但是他们对此却很少做一些深层次的思考。从深层次上讲,本课涉及区域文化关系、民族关系以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所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理性思考和辨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2)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能力目标】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在文化心理、文化传统和思想情感上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活动过程
一首意境优美的青花瓷,让我们再次欣赏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知道中华民族已经悠悠度过了5000多年的岁月,而在这五千多年中,我们的中华文化也犹如一条灿烂的长河始终奔腾不息……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文化的这一特点的话,可以说我们的文化是——源远流长(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如果从时间上来说我们的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那么我们再从内容上看,我们的中华文化有丰富多彩,绚烂多姿。所以,如果我们想再用另一个词概括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的话,那就是——博大精深。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走进生活:
(教师讲述)首先让我们走进生活:给大家介绍一位外国朋友——汤姆,他是我的美国网友。我们俩经常在网上聊有关美国和中国的风土人情。过两天他将来到中国旅游。在来之前,想让我再次详细地给他介绍一下中国,并且为他的旅程提些建议。今天,我想让大家和我一起出谋划策,给汤姆提更多、更好的建议。让他的中国之行更加充实、更加完美!
下面,先让汤姆给大家做一段自我介绍:
幻灯片:Hello, I am Tom.I am from the USA.大家好,我是TOM.我来自美国.I like China very much, especially its culture.我非常喜欢中国,尤其喜欢中国文化.Several days later, I am going to China.Can you tell me how I can make this trip worthwhile and fruitful.几天后我要去中国,你能告诉我怎样使得这次旅行丰富多采吗? Before going there, I have learned that China has a very long and brilliant history.So from what aspects can I learn about China?去之前,我了解到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我应该从哪几方面了解中国呢? 在汤姆的介绍里,大家看到,他对中国的什么非常感兴趣?——文化
教学互动,合作探究
1.汤姆的第一站将来到山东,你建议他去哪些地方旅游?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从地域上来说,我们山东属于什么文化?——齐鲁文化。我们山东的风景名胜很多,但是我们可以把它浓缩为三个简单的词,这几个词足以体现我们齐鲁文化的特色。——一山(泰山),一水(黄河),一圣人(孔子)(边说边展示图片)
从意境上说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厚重、大气、豪迈、热情、粗犷(幻灯片)
2.除了山东之外,汤姆还想去别的地方看看,你建议他去哪里?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同学们列举了很多地方。有人说道有苏州园林,那大家知道,从地域上来说,它属于什么文化吗?——吴越文化。
我刚好也制作了个有关吴越文化的短片,想传给汤姆看看,那么先让我们一睹为快吧。(视频播放短片)
吴越文化从已经上有带给我们另一种感受:温婉、清秀、恬静、阴柔、精细(幻灯片)从通过比较说明: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幻灯片)
(一)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1.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思考:
(1)教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学生回答、总结:由于受到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2.形成原因: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2)大家能说说我们不同区域的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里可提示,如我们齐鲁文化中,有没有吴越文化的特色?)
3.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总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第一个表现:区域性
教学互动,合作探究
汤姆还想借这次旅行,学习一些中华文化,回去好向自己的朋友介绍和展示一下。
4.汤姆还想学习一些中华文化,你建议他学那些?为什么? 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总结:
大家刚才给汤姆提了很多建议,如学习书法、国画、京剧等等。那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艺术在国外有吗?——没有。这就说明我们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也就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这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第二个表现。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幻灯片)
(一)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二)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大家刚才提到的书法、国画、京剧等都可以归为文学艺术这一类,而文学艺术是中华文化独特性的第一个表现。分析、总结文学艺术的特点、作用和地位。1.文学艺术
(1)特点:(让学生分析再总结)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独特、鲜明。教师:前不久,我们刚刚度过了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我想,大家在八月十五的晚上,都会不由自主地抬头望望月亮吧?看着月亮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起过与它有关的诗词歌赋?(出现图片)大家现场能说上几句吗?
展示诗词句(略)(可朗读其中几段)而我想起了这样一首诗:余光中——乡愁
我是从外地来济南工作的,从上大学开始,就没有在家过过中秋节,每当中秋团圆时,我总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这首诗,(富有深情地读诗),我想不光是我,当每一个远离故乡的人读到这首诗时,可能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这说明诗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而其它的很多文学艺术也是如此,说明文学艺术——
(2)作用:反映精神生活,展示精神世界。(3)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教师:我们国家一直被称为文明古国,那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会被称为文明古国?除了有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之外,还有什么表现吗?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科学技术
教师:(1)大家能举例说明我国古代都有哪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学生回答略)
(2)如果没有了这些先进的技术,我们还能不能被称为文明古国?大家都不敢肯定,说明 2.科学技术
(1)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而科学技术是我们中华文化独特性的第二个表现。那么,为什么说我们的科学技术具有独特性呢?它独特在那里?下面就让我们一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例,看看它体现了我们科学技术的什么特点: 幻灯片展示,分析、总结:(2)特点:实用性和整体性。
(3)意义: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教师:刚才大家在建议汤姆去旅游的地方时,有人建议他去云南、新疆。在这些地方的文化不仅有独特性和明显的区域性,还有一个特征,大家能说说是什么吗?这也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第三个表现——民族性(同学们可以答上来)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幻灯片)
(一)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二)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
新疆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有13个世居民族,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维吾尔族。除此之外还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俄罗斯、塔塔尔等其他少数民族。
教师:那么你们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吗?我很乐意给大家介绍。
就以维吾尔族为例,这个民族已形成了上千年,在这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文学的体裁、内容都十分丰富,如流传至今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等。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丰富多彩。流传极广的“阿凡提的故事”,至今为人们喜闻乐见。古代维吾尔族史诗——《十二木卡姆》,集传统音乐、演奏音乐、文学艺术、戏剧、舞蹈于一身,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维尔吾族能歌善舞。明快活泼、深情优美,步伐轻快灵巧;饮食文化:抓饭、拌面、揪片子、大盘鸡、馕,巴达木、葡萄干、杏干、沙枣、甜瓜、哈密瓜、伽师瓜…..手工艺品:维吾尔小花帽、造型独特富伊斯兰风格的铜器、精美锋利的维吾尔小刀、珠光宝气的首饰、质优柔软的皮毛、上好的织锦地毯……
当然,我们的新疆其他少数民族,也有自己优秀的文化。比如柯尔克孜族的唱片英雄史诗《玛纳斯》,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在那遥远的地方》;塔吉克族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乌孜别克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等。
除了新疆的少数民族外,我们还有很多的少数民族,他们也都有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幻灯片)
利用歌词分析民族性的表现: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体现地位)一想到花,大家能想到什么?美丽、绚烂、鲜艳。那用花来形容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说明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也都像花一样美丽、我们的文化也都像花一样优秀!也就是说,我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停顿一下,让学生说),我们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的——骄傲(停顿一下,让学生说),我们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也都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中华民族之骄傲!失去了哪一个民族的文化,我们的中华文化都不会像今天这样等富多彩,异彩纷呈。
五十六组兄弟姐妹是一家:(说明关系)我们虽然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的特性,但是我么却能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不断地交融、促进,发展文化,并共同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说明我们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用我们第二单元将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来说就是)共性和个性、整体和部分(要解释)。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说明意义)反映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离不开民族文化,同时民族文化也不能离开中华文化。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 2.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共性和个性,整体和部分(解释)3.多民族文化的意义: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过度:我们刚才说过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大家知道,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几个文明古国?——三个。他们和中国有什么不同吗?对,他们的文化因为种种原因都消失了或者中断了。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只有我们化文化能源远流长,从未中断?我们刚才又看到了我们的文化丰富多彩,(幻灯片)我们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但同时却又能和谐相处,彼此交流、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那么大家有没有又想过,我们的文化为什么能在存在差异的前提下,相互吸收,彼此促进,共同繁荣?也就是说,我们的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博大精深? 教学互动、合作探究5:
你能给汤姆解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吗?(这也是汤姆曾经问过我的问题)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幻灯片)1内涵:
(1)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2)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作用:
(1)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2)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教师:正是这种包容性,使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也正是这种包容性,使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又像一条纽带一样,连起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心。就像前不久刚刚度过的中秋节,它不仅是我们大陆人民的节日,同时也是海峡两岸同胞的节日,更是我们全球中华儿女的节日!民族节日使我们的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我相信,去年的汶川地震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那段时间我也经上看电视,每看一次,我就震撼一次、感动一次,我被一种精神所感动着,震撼着。我相信,在坐的每一个人都跟我有着同样的感受,那就是一种我们中华民族的无私、博爱、奉献的精神!而在去年的奥运会上我们又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团结、友好、拼搏、顽强的精神!那么这些精神从那里来?就是从我们灿烂的文化中来,就是从我们的中华文化中提炼、凝聚出来的!所以我们说:(幻灯片)
三、中华文化的作用(幻灯片)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知识梳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表现:区域性、独特性、民族性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
三、中华文化的作用
回归生活,判断运用
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她那灿烂的成就,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起步,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美国汉学家德克—卜德说:中国文化西传的结果,甚至“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了我们整个现代文明的基础。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说:在中世纪时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中国的科技常常为欧洲人望尘莫及。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高度称赞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据说日本企业成功靠的是《论语》加算盘。新加坡的繁荣得益于重视儒学教育,那里的中小学普遍设有儒学课,讲授“四书、五经”。
问题思考:
据材料回答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体现在什么方面?
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第三篇: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品教案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解读课标
1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运用具体事例说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2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博大精深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认识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和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2能力目标:
引领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提炼解读有效信息,整合分析不同学科知识,并联系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引领对中华文化价值的认同。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加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在收集与筛选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设计理念:
(1)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特别重视乡土资源的挖掘。
本节课除了充分重视历史学科、地理学科、语文学科等学科资源外,更重视充分挖掘山东乡土资源,增强同学的直接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感悟,让学生在探究、体验、感悟中成长。(2)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合作展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3)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
1.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主题为出发点,以达成基本观点为落脚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自主获取新知的能力。
2.坚持启发式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手段,关注过程,实现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
3.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遴选知识点作为讲点,把握其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视频:以李清照《一剪梅》作词的歌曲--《月满西楼》。导入:清新绝美的歌词是我们济南人的骄傲---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今天就让我们从品味古诗词开始,一起走进意蕴深远、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来领略他的价值和魅力!
◆
一、感受并领悟: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1品味古诗词:
(设计意图:以小见大,通过品宋词品出中国文学艺术的特点作用,感悟到文学艺术引领精神向往和追求。)
引入:婉约的宋词是一杯线装的酒,一醉千年至今流韵悠悠。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让我们走进女词人—李清照的情感世界。出示:ppt《声声慢》。找学生有感情的诵读。
问: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学生都能说出“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创作背景说出词也暗含着对国耻民难得愤懑和批判,书写种种哀愁时也显示出某些与险恶命运抗争的意念。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依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补充。(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相思闺怨,对爱的渴求,对自然的喜爱(<<如梦令>>)后期:(南渡后)怀念故土(忧国忧民).孤独,凄凉(<<声声慢>>)之后:不仅我们读出了李清照的愁,就连一位法国诗人克洛岱也读出了李清照词中的愁,并且还把《声声慢》改写成了一首法国诗。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他的这首《绝望》。出示ppt 问:这首诗翻译得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改写的诗,简直就是一种发泄。直白浅露,没有意境,毫无美感可言。)而《声声慢》: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含蓄的,更多的是借助一些意象来传递愁情,有一种含蓄、蕴藉的美。即便是直接抒情的句子,也不像克洛岱那样直白浅露。)(此处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过程中适当补充。)问:从两者的对比中谈谈你对中国文学艺术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 生:(会谈到内容的丰富,形式的独特、展现了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等等)
师:肯定总结并引领:从西周时期的《诗经》算起,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无不以其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这种精神时至今天仍在引领着我们,并已经熔铸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2 探秘都江堰: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都江堰的核心秘密了解古代科技的特点,并感受民族创造力和生命力。)
过渡:文学艺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许多景观因为有了文学的濡染而更具有了丰富的神韵。有这样一首诗:鱼咀分江内外流,宝瓶直扼内江喉。成都坝仰离堆水,禾稻年年庆饱收。谁知道是指哪??(都江堰)师:都江堰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确仍在造福人类的古代水利工程,而且是以无坝引水为主要特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距离2008年汶
川大地震中只有短短的20公里却完好无损。都江堰 这个两千多年的不坏金刚,他为什么能够穿越20多个世纪而坚如磐石,到底它什么样的原理让全世界的专家如痴如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解密都江堰的过程中自豪并骄傲着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播放视频:《都江堰》
师: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并与你前后同学合作,仔细阅读课前发给大家的材料。探讨:都江堰的核心秘密是什么?从都江堰的核心秘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有怎样的认识。合作探究:(3-4分钟)
生回答:问题一:都江堰的核心秘密?
师:肯定并补充学生的解释。(三大核心主工程,鱼嘴四六分水并能做到二八排沙、飞沙堰为内江也就是流入成都平原的水泄洪并排沙,内江的水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从而实现二次分水和排沙。宝瓶口(形状似瓶)控制水流量。)
问:从都江堰的核心秘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有何认识? 生:(特点实用性整体性,处于世界前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
师:对学生的回答肯定并补充。出示PPT: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又一次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师:(话锋一转)大家知道古代的科技辉煌至宋代发展到最高峰,但盛极而衰,落后的封建制度、腐败无能的封建统治、妄自尊大、闭关锁国错误行径等原因,使近代中国科技衰微、国力渐弱。可喜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民族振兴为己任,励精图治,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引导学生一起说)出示ppt图片:师解说:
新中国成立后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证明了我们在原子能、火箭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航空航天领域迎来了两座新的里程碑: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之一;而“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银河系列计算机、生物工程如杂家水稻、人类基因组图谱序列的完成、水利工程、建国60周年的军事成就无不向世界宣示着一个强大中国的崛起,无不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
二、感受并领悟: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比较区域文化:
过渡: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但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且呈现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出示ppt).“坐地日行千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让我们先来走进江南水乡,感受一下它的湿润和柔媚。播放视频:《江南水乡》。
师:看到同学们陶醉和向往的表情,但是我还是要把你们再拉回齐鲁大地上,再过几天,我们就要迎来一场盛事---全运会。全运会也是展现齐鲁文化的一个契机,我们来猜想一下,全运会开幕式会展现哪些齐鲁文化的元素? 生:略。
一山一水一圣人已成为我们齐鲁文化的的符号,虽然都是与水结缘的文化,但是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不同,谁来说说?(比较差异)生:(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的特色、精致淡雅、流动开放、齐鲁文化总体上天下意识浓厚,常以苍生为念、大气磅礴、厚重内敛)师:肯定并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呈现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出示地图)
这些不同区域,你喜欢哪里的文化?可见,不同区域文化不同,然而,他们却能互相包容、互相借鉴、和谐共处。体现了一种包容性。全运会期间
我们就将敞开怀抱,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在借鉴与交流中共谱和谐社会的旋律。而今天,来自济南中学的我也同样感受到了历城二中的热情。
◆
三、感受并领悟: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领略民族瑰宝:
过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种区域性无不与各自的民族特点有关,使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的文化异彩纷呈,景象万千。
下面请大家浏览教材并搜索记忆,我们来一个现场知识竞赛:民族文化知多少。(1分左右看书时间)
(设计意图: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结合教材的介绍,以知识小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结合教师重点介绍的民族歌舞这种艺术形式,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多彩,领悟到民族的凝聚力!)
活动开始:(师问生抢答,答对者奖励小粘贴。)
1请说出闻名中外的三大石窟艺术? 2请说出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诗?
3请说出四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4请至少说出三种极富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 5请至少唱出三首民歌?
表扬学生的表现!
师:能歌善舞是少数民族的特性,歌曲舞蹈也是少数民族典型的艺术形式。为大家介绍少数民族极具特色的歌曲和舞蹈。
①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有一种中国民歌一经亮相,便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那就是侗族大歌:
侗族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侗族大歌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参加演唱的人越多,效果越好。10月3日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②听说过刘三姐吗?唱山歌?
壮族山歌具有一挥而就、出口成章的特点,所以壮族歌手们对唱几天几夜而不重复。当我们走进广西壮族,就会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情不自禁地投身到这片歌的海洋中去。
③有一个少数民族是能歌善舞的佼佼者,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被称为“歌舞的民族”,他就是朝鲜族:
被称为“歌舞的民族”。朝鲜族舞蹈的特点是动律优美、细腻、柔和而悠长,动中有静。表现形式多样,长鼓舞、扇子舞、顶水舞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
④出示图片。看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很明显的新疆舞)
维吾尔族舞蹈的主要特点是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微颤(膝部)、旋转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富有特色的表演风格。
问:面对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经典,你有什么感悟?
生:(共性,个性,都为中华文化的而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肯定并总结引领。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都为中华文化的而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这56种斑斓的色彩织汇成中华母亲身上这多彩的衣襟,沉淀为同宗同祖的标识,才让它在六十华诞的日子里盛装上演!当总书记和少数民族演员牵手共舞的温情场面出现的时候,当56根擎天的团结柱成为最耀眼的风景时,还有谁能不为这样的家庭庆幸并欢呼?
小结: 我们一起从三个方面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前面一框从文字和史书典籍又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是对中华文化最大外延和最深内涵的阐释。那么,中华文化何以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就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出示Ppt.请同学们看教材70页。师引领提升 融情于理:
显然:中华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的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
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永远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60年国庆阅兵庆典,让我们心潮滚滚,出示ppt:回顾自己近十来年成长的记忆,结合60年阅兵庆典的感触,给祖国签写一份成长档案.并畅想下一个十年的庆典,我们将为祖国献上什么样的贺礼?
第四篇:思想政治③必修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西 宁 十 四 中
教师:金梅山电话: ***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名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理解不同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因、相互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明白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教学难点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实例,设计课堂讨论题目,制作课件等 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华文化有两大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节课,我们跨越千年,体味了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领略华夏神韵,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新课教学
中华文化内容极为丰富,既体现在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特别提示:源远流长是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说的,博大精深是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前者侧重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来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后者侧重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来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
下面我们从三个主要方面来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视频《苏州园林》依据时间节选播放
教师设问:参考上述事例,结合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可否对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包括界的贡献作出描述? 学生讨论,提问
教师归纳引导
设计意图:目的让也学生知道中华文化辉煌灿烂,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即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通过讨论,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并通过组织归纳,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留给学生想学习的“悬念”。
学生: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根据自己的搜集资料的的结果,介绍中华文化的内容及对世界的贡献。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她那灿烂的成就,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
学生成果展示;从瑰丽奇特的远古神话到《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此起彼伏,高潮迭起,连绵数千年。其中一幅一PPT展示.学生补充:中国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而且有独特的魅力。展示四大名著、皮影戏、双簧。教师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文学艺术成就? 学生回答:略。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中国文学艺术的作用、特点、地位。
PPT引出中国文学艺术的作用、特点、地位。
(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总的说来,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哪些特点?
(2)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学生成果展示:作为文学艺术中的东北“二人转”,可谓家喻户晓。按照美学家王朝闻先生的说法,二人转“好像一个天真、活泼、淘气、灵巧、泼辣甚至带点野性的姑娘,既很优美,又很自重,也可以说是带刺儿的玫瑰花”。“二人转”从白山黑水的东北黑土地上热热闹闹地一直走到今天,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东北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足见其群众基础之深厚。它那粗犷、通俗、火爆的表演风格,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和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感,以及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舞蹈,正是二人转艺术别具一格的魅力所在。
(3)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师补充 :文学艺术,不仅仅包括文学,还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曲等多种形式。
点拨:相关链接说明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内容博大,语言雅俗共赏,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皮影戏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组成部分,反映中华民族丰富的创造力。
如果说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堪称独树一帜,那么我们的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更是当之无愧的“独领风骚”。
2.中国科学技术成就独领风骚
PPT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分析出 : 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长期处在世界的前列,对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读,写,练的综合能力 PPT展示都江堰
(1)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相关链接”和教材第68页小字体,感悟中国古代科技的巨大成就。
(2)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学生成果展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发现的数以万计的青铜兵器虽埋在地下两千多年,但挖出来后,仍然寒光闪闪,锋利无比。经过考古人员的现代技术分析和检验,发现兵器表面有一层致密的含铬化合物的氧化层,具有良好的防腐蚀功能。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区域文化的绚烂多彩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1.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1).我国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中国南北文化大致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的属于北方文化,长江以南的属于南方文化。北方崇尚简朴,南方追求华美,很大程度上也是地域特点造成的。北方冷而干燥,把毛毯、彩染布挂在墙上,显得温馨暖和。南方则挂不出这种效果,看了会浑身燥热,还老去闻是不是一股可疑的霉味。北方人睡坑,南方人睡床。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各区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题材丰富、风格多样的各地民歌,共同组成了中国民歌的宝库。正因为各个区域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才使得中华文化宝库的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带有明显自然环境特色和社会人文特点的地方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例如,戏曲文化也是呈现鲜明的地域性,海南主打琼剧,北京的京剧,河南的豫剧,广东的粤剧,陕北则是信天游,而各剧种之间又是相互借鉴吸收,取长补短。
具体表现PPT: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点拨:“相关链接”说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不同,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受自然条件和多民族社会历史条件影响较大。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博大的特征。
课堂探究:(1)你能从“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的意义上,说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吗?(2)如果把这些文化与你的家乡文化相比较,你还会发现什么新的特点吗? 学生分组讨论
师生总结:(1)受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说的就是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地处华东的江浙,由于地处水乡,区域内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吴越地区典型的开放性水乡文化特征。云南、贵州等地,由于区域内多山,加上云贵高原地势险峻,区域内生活着多个民族,造成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具有多样性、内敛性的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2)这些文化与我们家乡相比较,其特点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特点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区域风情。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既分裂又融合,形成了今天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视频播放:依据时间节选《龙门石窟》
对此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你的观后感是什么? 学生成果展示:略 教师设问: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舞蹈吗?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列举一些少数民族的著名曲目以及演奏的乐器吗?教材第70页课堂探究。
小组成果展示:分析讨论苗族芦笙舞;土家族──摆手舞;傣族──孔雀舞;哈萨克族──筷子舞。西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演奏乐器是手抓鼓;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演奏乐器是那依;彝族民歌──阿诗玛;高山族民歌──阿里山的姑娘,演奏乐器是鼻萧。
教师活动:播放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感悟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1.中华文化的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例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是古代的汉族、鲜卑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2)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例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为三大英雄史诗。
注意: 民族文化深深地体现着各民族的风俗和精神面貌,通过一定的物质展现,可以表现在建筑、民族文学、舞蹈、习俗、信仰、衣着等方方面面。
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PPT:引出以下内容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地位:它们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4)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多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之所以为中华,已不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它彰显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课堂探究:(1)你还知道哪种少数民族舞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你能列举一些少数民族的著名曲目及演奏的乐器吗?
小组交流发言:(1)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活,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北疆以伊犁为代表,它的赛乃姆舞蹈,吸收了一些其他民族的舞蹈成分,动作潇洒豪放,轻快利落,不时出现戛然静止和幽默风趣的小动作;东疆以哈密为代表,这里的赛乃姆音乐比较缓慢,节奏中保留了不常见的节拍,它的舞蹈动作稳重,手腕的变化不大,基本是半握拳式,在头上左右摆动,单步较多。由于各地区的赛乃姆风格特点不同,所以群众习惯在赛乃姆前面冠以地名以示区别,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手鼓在赛乃姆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掌握速度,又以响亮流畅的鼓声渲染气氛,鼓舞人心。
(2)蒙古族音乐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头琴,代表曲目《马头琴》。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民间音乐向套曲形式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一部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古典叙咏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蹈乐曲和器乐曲340多首,长期流传于南北疆各地。维吾尔族的古老乐器是弹布尔,主要曲目为《乌扎
勒》。哈萨克族著名的《玛依拉》《我的花儿》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民族文化,通过学生自己的查阅,学生除了可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还可以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加强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实现了《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发展的重要标识的目标。
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教师提问: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原因是什么?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 PPT展示(1)含义
A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B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包容性不仅表现在善于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精华,中国古代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互相驳难,却又互相吸收,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体现了总揽百家的思想;还表现在对外域文化,能敞开胸怀,批判吸收,如在中国古代,儒、释(佛)、道三者的神可以并祀于一堂。即使是近代,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学习西方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且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如汉代北方民族的器用杂物、乐器歌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司马彪:《续汉书·五行志》)。
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时期,充满生机的北方民族精神,为中原农耕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漠北淳朴之人,南入中地,变风易俗,华洽四海”(《魏书·崔浩》)。盛唐是中国古代最为开放的时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发挥得尤为淋漓尽致,“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元稹:《法曲》)。首都长安更是“胡化极盛一时”,胡汉文化互相融合,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生机勃勃。(2)意义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拓展思考: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谈一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力量有何新的理解?(3)中华文化力量的表现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练习:PPT
三、课堂小结
本框题主要从三个方面(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明确中华文化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因为它具有包容性特征,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无法比拟的,它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一定要继承好,发展好伟大的中华文化。
第五篇:思想政治③必修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理解不同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因、相互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明白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教学难点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分析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华文化有两大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节课,我们跨越千年,体味了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领略华夏神韵,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新课教学
中华文化内容极为丰富,既体现在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特别提示:源远流长是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说的,博大精深是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前者侧重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来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后者侧重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来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
下面我们从三个主要方面来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课堂探究:参考上述事例,结合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可否对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作出描述? 探究提示:(1)中华文化的特色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内容既反映上层人们生活,也贴近百姓;园林设计上呈现地域差异,南方园林多体现居者闲适心境,北方园林多呈现皇权的尊荣显贵;传统科技发达,许多古代科技居世界前列,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实现了科技划时代的发展。
(2)对世界的贡献: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及传播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宋元时期中国三大发明先后西传,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改造旧社会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马克思说过: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中国造纸术的西传结束了欧洲用羊皮纸的历史,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文艺复兴成为可能。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可以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个主要方面得到有力的证明。
1.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她那灿烂的成就,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从瑰丽奇特的远古神话到《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此起彼伏,高潮迭起,连绵数千年。中国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而且有独特的魅力。展示四大名著、皮影戏、双簧。
教师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文学艺术成就? 学生回答:略。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中国文学艺术的作用、特点、地位。
(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总的说来,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哪些特点?
(2)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例如,作为文学艺术中的东北“二人转”,可谓家喻户晓。按照美学家王朝闻先生的说法,二人转“好像一个天真、活泼、淘气、灵巧、泼辣甚至带点野性的姑娘,既很优美,又很自重,也可以说是带刺儿的玫瑰花”。“二人转”从白山黑水的东北黑土地上热热闹闹地一直走到今天,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东北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足见其群众基础之深厚。它那粗犷、通俗、火爆的表演风格,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和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感,以及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舞蹈,正是二人转艺术别具一格的魅力所在。
(3)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注意:文学艺术,不仅仅包括文学,还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曲等多种形式。
点拨:相关链接说明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内容博大,语言雅俗共赏,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皮影戏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组成部分,反映中华民族丰富的创造力。
如果说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堪称独树一帜,那么我们的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更是当之无愧的“独领风骚”。
2.中国科学技术成就独领风骚
(1)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相关链接”和教材第68页小字体,感悟中国古代科技的巨大成就。
(2)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3)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例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发现的数以万计的青铜兵器虽埋在地下两千多年,但挖出来后,仍然寒光闪闪,锋利无比。经过考古人员的现代技术分析和检验,发现兵器表面有一层致密的含铬化合物的氧化层,具有良好的防腐蚀功能。可见化学镀铬技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经产生。而且青铜剑的锋利程度简直让人难以想象。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青铜宝剑,有人曾作过实验,在桌子上放一叠纸,然后轻轻将剑从纸上拉过,一次居然划透19张纸。这把剑是用铜、锡、铅等金属制成的,各种金属的比例掌握得恰到好处,从而使秦剑坚硬锋利而富有韧性。中国古代的兵器制作技术在当时来说处于领先的地位。
课堂探究:选择你最熟悉的一项,谈谈自己的见解。
探究提示:从初创于商代、到真正创制于东汉时期的中国瓷器,是中国人为世界文明史的又一重要贡献。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我国的陶瓷业至今仍兴盛不衰,质高形美,其中比较著名的陶瓷产区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江苏宜兴、河北唐山和邯郸、山东淄博等。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气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般更适用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在华夏大地上诞生的中华文化受特定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方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色。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区域文化的绚烂多彩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1.我国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中国南北文化大致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的属于北方文化,长江以南的属于南方文化。北方崇尚简朴,南方追求华美,很大程度上也是地域特点造成的。北方冷而干燥,把毛毯、彩染布挂在墙上,显得温馨暖和。南方则挂不出这种效果,看了会浑身燥热,还老去闻是不是一股可疑的霉味。北方人睡坑,南方人睡床。
多媒体展示:民居建筑:福建土楼、蒙古毡房、陕北窑洞。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各区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题材丰富、风格多样的各地民歌,共同组成了中国民歌的宝库。正因为各个区域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才使得中华文化宝库的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带有明显自然环境特色和社会人文特点的地方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例如,戏曲文化也是呈现鲜明的地域性,海南主打琼剧,北京的京剧,河南的豫剧,广东的粤剧,陕北则是信天游,而各剧种之间又是相互借鉴吸收,取长补短。
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点拨:“相关链接”说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不同,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受自然条件和多民族社会历史条件影响较大。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博大的特征。
课堂探究:(1)你能从“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的意义上,说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吗?(2)如果把这些文化与你的家乡文化相比较,你还会发现什么新的特点吗? 探究提示:(1)受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说的就是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地处华东的江浙,由于地处水乡,区域内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吴越地区典型的开放性水乡文化特征。云南、贵州等地,由于区域内多山,加上云贵高原地势险峻,区域内生活着多个民族,造成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具有多样性、内敛性的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2)这些文化与我们家乡相比较,其特点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特点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区域风情。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既分裂又融合,形成了今天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56个民族56朵花,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师设问: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舞蹈吗?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列举一些少数民族的著名曲目以及演奏的乐器吗?教材第70页课堂探究。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苗族芦笙舞;土家族──摆手舞;傣族──孔雀舞;哈萨克族──筷子舞。西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演奏乐器是手抓鼓;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演奏乐器是那依;彝族民歌──阿诗玛;高山族民歌──阿里山的姑娘,演奏乐器是鼻萧。
教师活动:播放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感悟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1.中华文化的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例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是古代的汉族、鲜卑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2)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例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为三大英雄史诗。
注意: 民族文化深深地体现着各民族的风俗和精神面貌,通过一定的物质展现,可以表现在建筑、民族文学、舞蹈、习俗、信仰、衣着等方方面面。
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地位:它们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4)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多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之所以为中华,已不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它彰显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课堂探究:(1)你还知道哪种少数民族舞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你能列举一些少数民族的著名曲目及演奏的乐器吗? 探究提示:(1)新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活,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北疆以伊犁为代表,它的赛乃姆舞蹈,吸收了一些其他民族的舞蹈成分,动作潇洒豪放,轻快利落,不时出现戛然静止和幽默风趣的小动作;东疆以哈密为代表,这里的赛乃姆音乐比较缓慢,节奏中保留了不常见的节拍,它的舞蹈动作稳重,手腕的变化不大,基本是半握拳式,在头上左右摆动,单步较多。由于各地区的赛乃姆风格特点不同,所以群众习惯在赛乃姆前面冠以地名以示区别,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手鼓在赛乃姆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掌握速度,又以响亮流畅的鼓声渲染气氛,鼓舞人心。
(2)蒙古族音乐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头琴,代表曲目《马头琴》。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民间音乐向套曲形式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一部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古典叙咏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蹈乐曲和器乐曲340多首,长期流传于南北疆各地。维吾尔族的古老乐器是弹布尔,主要曲目为《乌扎勒》。哈萨克族著名的《玛依拉》《我的花儿》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
(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教师提问: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原因是什么?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1)含义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包容性不仅表现在善于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精华,中国古代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互相驳难,却又互相吸收,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体现了总揽百家的思想;还表现在对外域文化,能敞开胸怀,批判吸收,如在中国古代,儒、释(佛)、道三者的神可以并祀于一堂。即使是近代,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学习西方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且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如汉代北方民族的器用杂物、乐器歌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司马彪:《续汉书·五行志》)。
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时期,充满生机的北方民族精神,为中原农耕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漠北淳朴之人,南入中地,变风易俗,华洽四海”(《魏书·崔浩》)。盛唐是中国古代最为开放的时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发挥得尤为淋漓尽致,“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元稹:《法曲》)。首都长安更是“胡化极盛一时”,胡汉文化互相融合,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生机勃勃。(2)意义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拓展思考: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谈一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力量有何新的理解?
(五)中华文化力量的表现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三、课堂小结
本框题主要从三个方面(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明确中华文化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因为它具有包容性特征,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无法比拟的,它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一定要继承好,发展好伟大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