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围填海的利与弊
编辑:夜幕降临 识别码:24-275464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1 08:39: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围填海的利与弊

围填海的利与弊

---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分析

填海是指因为土地使用出现紧张或者因需配合规划等原因而需要将海岸线向前推,用人

1工建设的方式扩充土地面积。历史上我国曾经经历了3次大的围填海热潮:第一次是1949年至20世纪60年代。在这一时期,从辽东半岛到海南岛我国沿海12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盐场分布,初期围海晒盐成为沿海滩涂利用地理环境发展盐业加工的重要方式。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一时期的围填海项目主要应用于围垦沿海滩涂扩展农业用地。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海产养殖在这一阶段发展尤为迅速,表现之一是围海养殖热潮的兴起。

2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人类未来生存发展的希望。目前世界各沿海国家,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都在向海洋要土地,围填海开发成为海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增长压力的日益增大,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海洋进行围垦己经成为各国沿海地区拓展土地、空间,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纵观国内外围填海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围填海造地有利也有弊。利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方面,而弊主要体现在自然和生态环境方面,累积性负面影响更集中表现在资源影响上。

24围填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弊的一面:

(1)围填海工程降低了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围填海后使得海洋潮差变小,潮汐的冲涮能力降低,港湾内纳潮量减少,湾内水交换能力变差,使得近岸海域水环境容量下降,削弱了海水净化纳污能力,加剧海水富营养化风险,增加大规模赤潮事件发生概率。沿海沼泽地、珊瑚礁、上升流与红树林并称四大最富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生态系统,它们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海水和预防病毒的作用。近年来,沿海地区的围垦、填海、筑坝、取沙、造塘、建港和石油开采等工程,造成河道港湾淤塞,滩涂湿地面积锐减,致使沿海滩涂生态环境恶化,工程完工后没有采取相应的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措施及办法,再加上海洋捕捞过度、大量陆源污染物未达标排放等因素,致使渔业资源萎缩,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大规模围填海造地发展海水养殖、建设港口、工业化和城镇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生产和生活污水入海量,也是导致沿岸水质、尤其是垦区直排口附近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同时,围垦的土地绝大部分依然在种植户和养殖户手中,他们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及排放的污染物,也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

(2)围填海工程导致潮滩湿地生境退化,降低了海域的环境容量

由于生物只能适应某些自然条件,故在决定生态系统内种群结构时,自然条件往往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围海工程极大地改变了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从而致使围海工程附近海区生物种类多样性普遍降低,优势种和群落结构也发生改变,这一点不管在表层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还是在底栖生物调查中都得出同样的结果。

在陆地和大海之间的滩涂起到环境容纳与自净的作用。污染物质在流到大海之前,有一个缓冲和稀释的过程,许多有毒物都是吸附在沉积物的表面上或含在粘土的分子链内的。在许多湿地中,较低的水流速度有助于沉积物的下沉,也有助于与沉积物结合在一起的有毒物的储存与转化,使海洋生物有一个适应过程,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植物物种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

(3)围填海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围填海占用的海域,其底质环境完全被破坏,绝大部分底栖生物被掩埋、覆盖而死亡,对潮间带和底栖生物群落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围填海工程建设期使海水中悬浮物增加,海水透明度下降,不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抑制浮游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降低单位水体内浮游植物的数量。同时悬浮颗粒会黏附在浮游动物体表面或者适当粒径的悬浮颗粒被虑食性生物摄食,干扰其正常生理功能。(4)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围填海占用的海域,降低了浮游植物的数量,导致该水域内初级生产力水平下降;同时降低滩涂湿地物质生产功能;改变了湿地的自然属性,导致其提供气候调节、水文调节、防灾减灾、污染物净化及提供生物栖息地等功能丧失,对滩涂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很有可能导致:渔业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对鸟类迁徙也有一定影响;造成红树林、珊瑚礁、海岸滩涂、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的减少、甚至消失;诱发洪灾、风暴海啸等灾害以及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海水自净能力减弱,导致水质日益恶化引发赤潮等等。(5)海岸自然景观破坏

良好的海岸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围填海后,人工景观取代自然景观,降低了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很多有价值的海岸景观资源在围填海过程中被破坏。同时为了降低工程造价,目前市内许多围填海项目的填海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取海岸后缘的山体或土体直接作为填海材料,这样往往造成海岸原始景观的破坏,很多山体被挖的千疮百孔,而且这种对沿岸景观资源的破坏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很难被恢复。利的一面:

(1)在自身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具有环境净化功能

作为海陆交错地带,潮滩对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净化能力,是处置陆源污染物的良好场所之一。在目前垃圾处理无害化的规模和技术尚未根本解决的前提下,潮滩填埋垃圾成为近年来中国东部沿海城市解决垃圾问题、处置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途径,归宿于滩地沉积物的污染物并没有对滩地环境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2)避免或缓解了海洋灾害的袭击

围填海和海堤修筑,有效地挡住了海潮的侵袭,可使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改善滩涂生境。沿海许多地区都是海洋自然灾害的频发区,海岸经常会受到台风、海啸、海流的袭击、侵蚀和冲刷。而通过围垦工程和岸线整治,可以有效防御风暴潮袭击,避免或缓解海蚀作用的影响,改善岸线景观,对海岸带及海岸工程、浅海域生态和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保护作用。围填海的同时如果能同时重视新海堤的植树造林和绿化,既能保护海堤,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起到抵御台风暴潮灾害方面的重要作用。保护海塘,减少风浪侵蚀。

(3)河口围填海工程还可能有稳定流路,集中水流,刷深航道的效应。河口围垦有效阻挡江河来沙,减少入海江水的含沙量。

(4)同时也可御咸蓄淡,咸水变成了淡水,提供或补充淡水供应,成为更适宜人类生存的土地。

以胶州湾围填海造地为例具体说明。围填海造地概况

胶州湾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区内,湾口宽约3.14 km,南北长33 km,东西宽28 km,现存面积388.12 km2,其中水域面积302.91 km。随着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胶州湾面积不断减小,从1928年的560km2至今,水域面积减小了30%。其中,1950年以前河流输沙是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1950年以后人为影响成为主要因素。据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胶州湾年仅缩小0.018 km2,而近50年来,年均缩小3.77 km2,是自然状态下的210倍。特别是近10年,随着城市扩张的需要,围填海造地速度加快,围填海成为海湾面积减小的最主要原因,并引发了一

25 系列的生态问题。

如下表:

胶州湾围填海面积及其占海湾面积比例的变化

围填海造地引起的胶州湾生态环境问题

(1)海湾纳潮量减小,水动力强度减弱,导致水体交换和携沙能力下降。青岛市的6个区和2个县级市环湾而建,环湾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船舶含油废水以及养殖池的污水都排入胶州湾。20世纪40年代以前,通过涨、落潮,水体交换,污染物几乎全部扩散到湾外,胶州湾基本处于稳定平衡状态。而现在,由于纳潮量减小,海湾自净能力变差,湾内污染严重。

(2)生物多样性丧失。围填海造地使得潮间带滩面消失,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首先,滩涂生物种类锐减。历年调查资料表明,20世纪60年代沧口潮间带的生物种类有141种,70年代减为30种,80年代只剩17种,至90年代生物种类则少于10种。其次,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胶州湾是黄海经济鱼、虾类洄游产卵、育幼的重要场所,大规模的筑港、筑路,围滩建养虾池等工程严重破坏了鱼、虾的产卵育幼场。另外,常年定居胶州湾的鱼、虾、蟹失去了安全栖息和成长的场所,沿岸滩涂湿地的迁徙性鸟类的生境也遭受破坏。

(3)富营养化及重金属超标。一方面,胶州湾潮下带湿地无机氮、无机磷含量超标严重,导致赤潮频发;另一方面,经取样测定,胶州湾内汞污染比较严重,铅污染最为严重。东部、北部潮间带湿地底质中铅和锌含量则分别超标1.12倍和1.55倍。2008年6月,胶州湾周边出现浒苔大量爆发的现象,直至奥运临近前采用人工捕捞的方式才临时解决。虽然政府部门对于浒苔爆发的具体原因有多种解释,但与湾内营养盐含量高,水交换能力弱有关系。

1,2,4综上围填海项目在解决用地紧张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我们也不能一味禁止填海,海洋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摇篮,海洋既是生命的诞生地,又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海洋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和财富。因此我们要有效的利用海洋资源,所以我们要走围填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6例如:(1)合理规划。从围填海带来的利与弊综合考虑,提出最优的围填海项目方案。构建多级围填海造地规划体系,并明确各级规划的法定地位,提高各级政府对围填海的宏观调控能力。防止海域资源的粗放利用和浪费。(2)严格审批。各级海域管理部门都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要求,认真履行管理职责。(3)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围填海项目跟踪监测制度,将监管工作延伸到围填海管理的全过程。(4)优化海洋产业布局结构。合理用海,促进海域使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5)建立完善补偿机制。尽快出台海域使用金的征收、使用、减免政策。

参考文献:

[1]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NO.5.2011 《 谈规制围填海项目的政策路径》 初敏,王辰良子。(中国知网)

[2] 研究生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 《围填海造地及其管理制度研究》 胡斯亮(中国知网)[3] 海洋通报 2010年12月第29卷第6期 《围填海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法研究》 刘述锡,马玉艳,卞正和。(中国知网)

[4] 研究生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 《围填海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路径探讨------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兰香。(中国知网)

[5] 海岸工程 2010年3月第29卷第1期 文章编号:1002-3682(2010)01-0022-08 《山东省围填海造地管理浅探———以胶州湾为例》 刘洪滨,孙丽,何新颖。(中国知网)[6] 中国水运 2009年5月第09卷第5期 《围填海开发对海洋产业的影响分析》 兰香。(中国知网)

第二篇:广东省围填海案件行政执法工作规定(试行)

广东省围填海案件行政执法工作规定(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围填海案件行政执法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海洋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海监机构查处违法围填海案件的活动。

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是海洋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各级海监机构以同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名义实施违法围填海案件查处工作。

第三条

违法围填海案件实行属地管理,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查办,上级海洋行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指导。

对于案情重大、复杂和无正当理由超过办案期限的案件,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指定其上一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立案查处,或者直接立案查处。

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管辖或者直接立案查处的,应当经厅务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并书面通知被指定管辖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违法行为发生地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条

案件承办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案件报备制度,自立案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登陆中国海监海洋违法案件立案报备系统进行网上报备。市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收集汇总本市所有违法围填海案件情况,每月五日前将上月案件查办情况报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

有管辖权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出现下列情形不能行使管辖权的,可以按程序报请上一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辖:

(一)违法主体为本级政府部门的;

(二)案情复杂或者情节恶劣的,需要上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查处的。

第六条

对存在管辖争议的案件,报请共同的上一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管辖。上一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指定管辖申请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作出管辖决定。

第七条

对情节复杂或违法行为造成后果特别严重等特殊违法围填海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制度。挂牌督办案件依照有关规定对外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第八条

案件承办单位对《海洋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重大海洋违法案件以及情节复杂的案件,应当在调查终结和拟处罚意见提出之后,组织案件会审。

案件会审会议听取案件承办机构汇报案件的查处情况,并对案件进行研究和审议。主要审议违法事实是否清楚、认定违法行为的证据是否确凿、拟给予的行政处罚适用法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处罚裁量是否得当等内容。

案件会审应当参照《海洋行政执法法律文书基本格式》中关于《案件讨论(会审)记录》的格式,制作会审记录。第九条

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成立海洋违法案件审核委员会,负责审核本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查办的围填海案件。

第十条

重大围填海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组织听证。其中,对公民的违法行为处以5000元以上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处以5万元以上罚款,当事人依法申请听证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

第十一条

重大围填海案件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在签发前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进行法制审核。案件承办机构应当对法制审核建议作出相应的处理。

对重大围填海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应当经本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二条

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省人民政府和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定以及其他相关规定,正确行使海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第十三条

海洋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作出决定后七日内依法送达当事人。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四条

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制度,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按照国家和省关于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双公示”规范要求,在门户网站、信用网站公开行政处罚信息。

第十五条

上级海监机构经同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对下级海监机构的海洋行政处罚行为进行监督,并协助行政监察部门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各级海监机构应当向同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行政执法情况。

第十六条

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海监机构以及工作人员涉及围填海案件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的,应当承担纪律责任,报请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依法依规对有关单位及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有围填海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移送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广东省海洋行政执法办案工作暂行规定》(粤海渔函〔2012〕204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海洋局将严禁超计划指标审批围填海项目

海洋局:将严禁超计划指标审批围填海

项目

http://.cn2011年12月28日01:16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日前在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表示,明年将严禁超计划指标审批围填海项目,对超额使用指标的地区按照“超一罚五”的规定核减下一指标。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预计,区域用海门槛将在“十二五”期间持续提高。国家海洋局相关人士27日向记者透露,这是海洋局首次提出“超一罚五”,“比如某省今年按计划有1000公顷围填海指标,但年底如果超了1公顷,明年围填海计划就要扣5公顷指标‘超一罚五’可以逐年累积,一直扣下去。”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名誉主任丁德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区域用海门槛提高,码头、石化等填海项目将受到较大影响。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王琪向记者表示,围填海一直存在很多问题,从今年年初开始更是从北往南出现了一波“用海高潮”,此时出台“超一罚五”的规定,将对用海行为起到规范作用。同时,也将对港口、跨海大桥、跨海隧道甚至石化、房地产、旅游等项目开发造成一定程度的制约。

致公党中央此前发布调研报告称:“海洋环境形势严峻,特别是填海用地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以浙江省为例,据2010年监测结果,该省4.75万平方公里近岸海域中一半以上为劣四类海水,这些严重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杭州湾、浙江的舟山群岛和乐清湾等海域。

对于区域围填海乱象的动因,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王建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地方上“围而不填”、“填而不建”的情况特别普遍,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或者为招商引资储备土地。

在区域用海的产业新政方面,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还指出,要继续强化区域用海管理,规范区域成片开发用海活动,实行“控制规模、严格审查、加强监管”三项措施,全面推进海域动态监视监测,严格控制区域用海规划范围外的围填海活动。加强对重大项目用海的审查,着重规范新项目用海预审,严格禁止不符合产业政策、不满足用海管理要求的项目在海上布局。

丁德文对此表示,由于海洋具有流动性、联动性、叠加性,即便一个海区(如渤海海区)内的所有省份(如环渤海三省一市)的项目环评都合格,但整个海区的规划环评仍可能不合格。

王建国举例说,长三角某地港区建了8个吞吐量在1000万吨的集装箱泊位,不到200米的另一个港区又建了6个同吞吐量的集装箱泊位“根据环渤海某省规划,未来10年要填海500平方公里,另一个省也跟着提出未来10年要填海800平方公里。”刘赐贵在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说:“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对海域空间资源的刚性需求会持续上升,海域、海岛、海岸线等空间资源的稀缺性逐步显现,行业用海矛盾将日益突出。”

第四篇:填海诗歌

她和海水玩得正开心的时候

海把她收了去

让这瞬间的欢笑波光粼粼地展开

鸟困了梦见她

羽毛凌乱地裹起赤裸的身子

云在海上投下阴影

遗恨青春不能常在她用翅膀扑打阳光

她用委婉的叫声把时辰弄弯

鸟儿徒劳无益地梦见了她

从此鸟把她带在心上

像一只篮子在光中摇荡

在透亮的林子里睡

从雾中醒来

教她于山海之间投掷发光的石子

溅开黎明敲响黄昏

中午圆满地安静下来

她梦见自己的身子成了洁白的石头

端庄地站在阳光里有多好

蓬松地在风中流动有多好

岩石裂开果核裂开

她终于成了另一个,成了一只鸟

白羽毛,衔着光洁的石头

她飞得很高

像一个黑点儿,一个浮动的字

海平静地等着一个岛溅落

第五篇:国外填海造田

荷兰日本放弃“填海造田”

全球围海造陆最成功的范例当属荷兰,他们围海造陆已有800年的历史,有1/4(约7000平方公里)的国土是从大海里“夺”过来的,被公认为是人类战胜自然的壮举;在亚洲,陆地资源贫乏的沿海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韩国也都曾重视利用滩涂或海湾填海造地。而现在这些当初热衷围海造田的国家发现围海造田已经威胁到海洋生态和海岸线存亡的时候,就陆续放缓甚至放弃这项工程,开始让近海环境休养生息。全国湿地减退过半:荷兰将300公顷土地还给大海

荷兰占国土面积20%(约7000平方公里)的陆地是通过填海造陆形成,荷兰1950年到1985年间湿地损失了55%。湿地的丧失让荷兰在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的功能上出现许多环境问题,如近海污染问题、鸟类减少。1990年,荷兰农业部制定的《自然政策计划》,花费30年的时间恢复这个国家的“自然”。位于荷兰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将被推倒,一片围海造田得来的300公顷“开拓地”将再次被海水淹没,恢复为可供鸟类栖息的湿地。

荷兰政府将围海造田的土地恢复成原来的湿地,这项方针就是要保护受围海造田的影响而急剧减少的动植物,并通过使过去的景观复原,为老百姓的生活增添亮丽的风景线。计划里的“生态长廊”,是要将过去的湿地与水边连锁性复原,建立起南北长达250公里的“以湿地为中心的生态系地带”

荷兰西北角邻北海局部地图:Markermeer和IJsselmeer原是北海的一部分(图1),自从2条红线的拦海大坝建成,北海海水对荷兰内陆的侵袭大大减少,M和I也由原来的咸水海逐渐变成淡水湖。

国土狭小的日本也有悠久的填海造地史。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东京地价暴涨导致填海造田工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据估算,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日本沿海城市约有1/3的面积都是通过围填海获取的。大规模填海造陆,破坏了生态环境,纳潮量减少、海水自净能力减弱导致海水水质恶化、海洋生物资源退化,此外还导致日本一些港湾外航道明显减慢,天然湿地减少,海岸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湿地破坏更严重,明治时代九成以上湿地已经丧失,95% 的海岸线变成人工岸线。

由于日本的城市和工业基地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许多城市只有向海洋要地。日本通过填海而造陆地高达1500平方公里以上,相当于20个香港岛。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日本一共从海洋索取了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东京湾填海造地工程、神户人工岛和关西国际机场等都是日本引以为豪的填海造地工程。

日本环境厅曾经发表的调查数字显示:自1945年-1978年,日本各地沿海滩涂减少了约3.9万公顷,后每年仍以约2000公顷的速度消失。很多靠近陆地的水域里已经没有生物活动,因海水自净能力减弱赤潮泛滥认识到问题后,日本人用种种办法来改变和修复环境,开始审视填海建设,每年投入巨资设立专门的“再生补助项目”,希望找到一些恢复生态环境的方法。目前,日本围填海总面积已经不足1975年的1/4,每年填海造地面积只有5平方公里左右

2007年8月2日历时10余年、累计投资9000亿日元(约600亿人民币)填海建造的日本首条4000

米民航机场跑道正式启用。

在东京、大阪等港口地区,由于海岸线被垂直建筑取代,使可以平衡海洋生态的海洋生物无法栖息在海岸边,这样的情况在日本全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另外,由于工厂和城市长期排放污染物使硫酸还原菌等细菌大量滋生,日本海底更是完全变了模样,不但生物不能生存,更大量出现“赤潮”。

由于过度的填海还导致日本一些港湾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天然湿地减少,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日益恶化等原因倒是海岸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现在,日本的各种海洋环保研究机构已经不断在进行各种实验,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恢复生态环境的好方法,这些实验包括人造海滩、人造海岸、人造海洋植物生存带等。日本政府邀请的世界各地的海洋、环保学者正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验。但是,这是一项非常漫长的工作,而且所需要的资金和各种投入也是非常巨大的。

其他国家围海造地

新加坡已经围海造地100多平方公里。世界最大、最壮观的机场之一——樟宜机场,工业区裕廊镇等地都是填海而建,所需的泥沙大部分来自邻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韩国仁川国际机场是围海填沙营造而成的。位于韩国东南端的釜山,能够同时停靠30艘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釜山新港也是填海而建。

中国式填海造田充满风险 珠三角早在近代就因围海造田有过沉痛的教训。从清朝中后期就出现“围海造地”对珠江三角州滩涂进行垦殖。到今天,汕头港由于围海填海,港口越围越狭窄,纳潮量不够,造成内河严重污染,代价沉重。近10年来,中国因围填海失去了近50%的湿地;2002年-2007年,湿地消失速度从20平方公里/年增加到134平方公里/年。近海富营养化加剧,海洋生态灾害严重。有害赤潮频发,有毒种群不断出现,大规模大型海藻(浒苔)逐年暴发性生长,大规模水母逐年泛滥成灾。

岛屿消失、海岸线改变:易引发洪灾和海啸

2011年初,一份历时6年的中国908专项海岛海岸带调查曝光,中国海岸线因填海造地导致逐年减少。在过去20年间共700多个小岛消失。其中,浙江省海岛减少200多个,广东省减少300多个,辽宁省消失48个,河北省消失60个,福建省海岛消失83个。

围填海造地最大的弊端是人为改变了海岸线的位置,而这些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在千百万年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一种理想的平衡状态,海岸线附近的湿地、近海生物等也受益于这种平衡。一旦人为地将海岸线前移,这种平衡便被打破了。如果作为屏障的小岛都消失了,沿海湿地更易受影响,甚至会引发赤潮、洪灾和海啸。

德国并没有完全依赖雨污分流工程,而是因地制宜地采纳适合当地条件的不同排水方案,保留大量的合流制(约占70%左右)。

生物多样性降低、渔业资源减少:白海豚几乎绝迹

据国家海洋局统计,2010年中国填海造地面积达13598.74公顷,其中建设填海造地13454.91公顷。近海滩涂、红树林、潮间带等湿地,是陆地与海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对海岸带的开发会导致来自陆地的营养物质不能入海,威胁那些在海岸带生存的海洋生物,从而影响海洋食物链和渔业。广西自50年代初以来的海岸带开发使得70%的红树林丧失,红树林的大面积消失,使许多生物失去栖息场所和繁殖地,海岸带也失去了重要的生态防护屏障;厦门海域污染令白海豚几近绝迹,辽宁庄河蛤蜊岛 “中华蚬库”不复存在。

不利于泄洪,引起城市地面沉降等问题

围填海还引发洪水、地面沉降等灾害。如,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城市用地不断向位于洪水位以下的低洼地区扩展,导致这里洪水灾害日益增多,洪泛平原和回填土地的地基承载力较差而且不稳定。对中国沿海城市而言,围海造地使岸线缩短、湾体缩小,阻塞了部分入海河道,影响了洪水的下泻;围海同时又使部分天然泄洪出口受阻,使更多的地表水下渗到地下,造成局部地区的地下水位上升。近年来,广州、深圳等地不少楼房地基受地下水浸泡,地下室进水、楼房开裂,都与地下水位上升有关。

围填海还引发洪水、地面沉降等灾害;近年广州、深圳等地不少楼房地基受地下水浸泡,也都与地下水入

侵有关

填海造田应需科学审慎态度 做好围海造陆的前期规划

各沿海地区应对围海造陆建设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效益及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广泛全面的研究,为规划提供科技支撑,保证规划的超前性和科学性。研究内容包括海岸线演变及泥沙运动规律,风暴潮、洪水灾害评价,生态环境影响等

严格控制填海造地规模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日益关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省不再轻易批准各地要求围填海的报告,围填海规模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韩国,自1998年以来开始实施谨慎的围填海政策,进行围填海总量管理。政府多次对《公有水面围填法》进行修订,并要求制定和公布《公有水面围填基本计划》,经审批获得许可后方能填埋。

改进填海造地方式

人工岛式围填海是目前国外的流行趋势,虽然会增加围填海成本,但是具有十分明显的优点,例如在一定程度上仍能维持水体交换和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生态影响相对小一些。正基于此,日本围填海已很少自岸线向外延伸、平推,而是通常建成人工岛。神户的港岛和 六甲岛、东京湾内的扇岛、长崎市的香烧岛、大阪市的钢铁净岛等,都是十分知名的人工岛。

人工岛式围填海是目前国外的流行趋势,虽然会增加围填海成本,但是具有十分明显的优点,例如在一定程度上仍能维持水体交换和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生态影响相对小一些。

填海造田并非完全杜绝,但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本着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海岸和自然资源的原则,从三方面对围海造陆进行统筹考虑,不能放任自流、盲目围垦,忽略对海洋及陆地环境的保护,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换取经济繁荣。围填海布局设计应首先尊重自然规律,必须以保证海域资源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沿岸景观建设、开发利用效率等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前提。

围填海的利与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