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教案:机器兵
编辑:平静如水 识别码:24-1045717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2 19:01: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教案:机器兵

教 案

执教者:星雨幼儿园

郭静 活动名称:机器兵(中班语言)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欣赏,引发问题讨论,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

2、画画自己会做的事情,为自己能做很多事而高兴。活动准备:教学课件、小手印、力所能及的事(简笔画)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1、观察机器兵的特征(PPT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机器兵,你们瞧瞧他们是怎样的?(突出高高的、矮矮的、胖胖的)

二、欣赏、理解故事

1、欣赏故事第一段(……我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心里真开心啊)

师:有一个小朋友,他的名字叫林林,他就有这么三个机器兵……我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心里真开心啊!幼儿边听故事,边观看PPT2 问:三个机器兵帮林林做了哪些事情?他们的本领大吗?

讨论:你们想不想有这样的机器兵帮你们穿衣服,穿鞋子,喂你吃饭呢?为什么?

2、欣赏故事第二段(……啊呀真是糟糕透了!)

师:可是有一天,糟糕了!你们瞧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幼儿观察PPT3)师:机器人都失灵了呀,这时候,林林应该怎么办呢?(自己穿衣服……)

3、经验迁移

师:这些事情你们会吗?除了自己穿衣服,穿鞋子,自己吃饭,你们还会做些什么呢?(幼儿说到的本领,教师用简单图示出示在黑板上)

三、画画、说说自己的本领

1、幼儿绘画

要求:a画一件你最想让别人知道的本领。

b画出来的图画要让别人看的懂。

2、交流分享

师:还有哪些事情我们会自己干?(幼儿看着自己和同伴的绘画作品,说说自己的本领。)师:那么多的事情你们都会自己干,你们真棒,真能干!那么是你们的本领大还是机器兵的本领大呢?为什么?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穿衣、穿鞋、吃饭,还是自己行!

第二篇:机器兵正

一、出示图片,引发兴趣

1、出示三个机器兵图片,提问:

(1)今天有新朋友来我们这儿做客,瞧!谁来了呀?(2)它们长得怎么样?

2、幼儿讲述

3、小结:个子最高的叫高高,个子比高高矮一些的叫矮矮,还有这个身体最胖的叫胖胖。

过渡:他们都是林林的朋友,林林可喜欢这三个朋友了,因为他们可能干了,会做很多事情。你们猜猜它们会做些什么事呢?

二、诗歌理解,播放课件

过渡:三个机器兵和林林一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1、播放课件,教师念诗歌前半段(从“我叫林林”——“胖胖的机器兵喂我吃饭。”)提问:

(1)你们听到了什么?

(2)你们觉得林林有三个机器兵,他会觉得怎么样?(3)如果你有机器兵,你想让它做什么?

2、播放林林的哭声和林林不开心的幻灯片(1)提问:林林为什么会不开心?(2)幼儿讲述

(3)播放诗歌后半段(从“想不到有一天”——“把饭菜塞向我的眼睛”)(4)小结:原来是机器兵失灵了,他们再也不听林林的命令了,所以才会发生这些糟糕的事情。

3、播放课件并倾听(“现在我才知道:穿衣、穿鞋、吃饭,还是自己行。”)小结:现在林林总算知道了,原来自己的小手也很能干的,他决定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个能干的孩子。

三、经验迁移,交流讲述 提问:

1、你们的小手会做哪些事?

2、幼儿讲述

3、教师总结

第三篇:怀兵教案

赛马(何怀兵)

教学内容

一、基本技术:跳音、轮指

二、乐曲:赛马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跳音的弹奏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轮指;能准确地演奏《赛马》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试唱、表演、对比等方法,让学生准确理解音乐,从而能更好的弹奏《赛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带领学生欣赏二胡曲《赛马》,表演并弹奏钢琴曲《赛马》,使他们感受乐曲热烈奔放的情绪,领略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重点

1、跳音的准确弹奏

2、乐曲的准确表达

教学难点

1、左手把位的地控制及跳音

2、装饰音(前倚音)的弹奏

3、渐快的适宜控制

教学工具

电钢、多媒体

教学形式 集体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旧课:请学生拔掉耳塞,齐奏两遍能检需弹奏的乐曲《飞鱼》。要求:第一遍中速,第二遍较快,注意不要越弹越快(不要抢节奏)。

三、新课教学

1、引入新课:

大家刚才弹奏了《飞鱼》,大家见过会飞的鱼吗?(没有!只见过会跳的鱼),那大家见过奔驰的马吗?至少在电视中经常见到吧!如战争电视剧中骑兵骑马飞奔,香港赛马场赛马情景等等。除了以上场景外,在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族人民会举行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在那达慕盛会上最热闹、最刺激的是赛马活动,大家想感受感受蒙族人民的赛马盛会吗?(想啊!)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蒙古族,去领略蒙古大草原的美妙风光,去感受热情奔放的蒙古人民骑着骏马在草原上飞奔的赛马场景吧!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二胡曲《赛马》(出示课件)大家认真听,听后回答:

1、听了这首乐曲后有什么感想?

2、这首乐曲共有几段,有联系吗?(第三段和第一段相同)还想再听一遍吗?这一次,要求大家闭上眼睛,用心灵去体验音乐,同时要求用手模仿拉二胡曲《赛马》,听完后回答:乐曲主要用了哪些节奏来表现音乐的?为什么要用这些节奏?()带领学生一起来学习这些节奏,这四种节奏中哪种最简单啊?带领学生用中速逐渐加快的感觉击这种节奏。知道吗?就是用这一种简单的节奏也能表现赛马的场景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钢琴曲《赛马》,(出示课件)这首乐曲,班上c组的10来个同学在上学期期末考试时就已经弹奏过这首曲子,但是我只是教了弹奏方法,没有细讲很多内容。今天还需要和大家一起仔细学习学习,同时还希望大家起好示范作用,带领整个班级进步。

2、示范一遍(给学生一个初步映像)

3、介绍作者

这首乐曲是美籍华裔作曲家梁雷所作,梁雷生于天津音乐家庭,十二岁时师从著名钢琴教师周广仁学习钢琴,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这首乐曲时,梁雷才十四岁,还是一青少年,比在座各位都还小,所以整首乐曲的音乐形象很单纯,这也与他的年龄相符。

4、分析乐曲

结构:ABA单三部曲式,(和二胡曲《赛马》一样。)

技法:跳音、轮指、装饰音(倚音)

速度:中速 加快

5、试唱乐曲

要求用手一边击拍一边唱。(两遍,第一遍匀速,第二遍逐渐加速)

6、老师分段分句教授:

1)跳音 2)轮指

3)句子讲解(短音跳,长音要站住,手腕放松下沉)4)倚音 5)左手

7、学生练习三分钟(老师下去观察学生学习情况)

8、找C组的两个学生再给大家做示范。

9、学生练习:C组的学生为自己指定的帮助对象进行指导。(四分钟左右)

10、齐奏加表演:上课开始时我们进行了《飞鱼》齐奏,效果还不错,大家想听听《赛马》齐奏的效果吗?那下面就请C组的学生齐奏,其他的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拍手、跺脚、舞蹈等)来表现一下《赛马》好吗?

11、欣赏马头琴曲《万马奔腾》:我们今天听了二胡曲《赛马》、也初步学习了同名钢琴曲,当然很多同学根本还不会弹,下去慢慢练,你们也会像C组的同学一样能准确弹奏这首乐曲的,大家还想听听另外和马有关的音乐吗?请听

四、小结

通过对二胡曲《赛马》和马头琴曲《万马奔腾》的欣赏,我们感受到蒙古大草原上美丽的风景及赛马奔腾的景象,这对我们学习钢琴曲《赛马》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但是,钢琴的学习,不仅需要对音乐的理解,更需要花时间去练习,一边练习,一边思考,怎样弹才能准确的表达音乐的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弹奏等等。希望大家下去后多多练习,积极思考。

五、作业

1、准确的弹奏《赛马》

2、为曲子填上合适的歌词(以小组为单位,给大家打分)

3、用舞蹈来表演这首曲子

第四篇:菩萨兵教案

7、菩萨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故事背景,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重点:初读课文,了解故事背景,学习生字新词 难点:读好课文,理解大致内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投影,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

2、板书课题,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 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生字词,不懂的词语用线画出来。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2)齐读词语。

(3)说说不懂的词语的意思。糟蹋:侮辱。

热火朝天:比喻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

3、分段指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一天、第二天、几天以后)根据这些词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1)(2-5)(6-7)(8-9)想每段告诉我们什么?

4、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读。

2、从这一段中,你们读懂了些什么?(指导写“藏”)(1)理解“休整一段时间”(部队进行休息、整顿和训练,目的是恢复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以便再次战斗。)

(2)藏族同胞为什么要躲红军?

从哪个词看出反动军队十分可恶?联系资料和电视里看到的情景,说说反动军队进村后会做些什么?

藏民对反动军队害怕到什么程度? 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藏族同胞对红军存在着深深的误会!(指导朗读)(3)面对这个情景,朱德怎样?怎么 “急坏了”? 朱德会急得怎么样?动作?表情?(指导朗读)

从朱德这么着急的情形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朱德对藏族同胞十分关心。

3、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小结:朱德对藏族同胞十分关心,他们表现出了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书后第三题。

板书 7、菩萨兵

一(1)

二(2-5)有一天 三(6-7)第二天

四(8-9)几天以后

第五篇:菩萨兵教案

《菩萨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王立甫

【教材解析】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这句话,体会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设计理念】

首先本课的课题很值得关注,首先它是重点,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其次它是难点,“菩萨兵””一词平日少见,也许师生均是第一次接触。读懂课文,应从读懂课题开始,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语文的教学中,如果把表演带入课堂,一改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主动参与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展示学生的才华。

【设计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写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烟弥漫的军事斗争,而是写的红军与反动军队的民心之争,虽然情节并不跌宕起伏,但故事却生动感人。所以,教学设计中抓住一个“情”字入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首先,介绍相关背景材料,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感情。其次,反复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中体会感情。第三,围绕主线问题积极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七课《菩萨兵》。“菩萨兵”是一个了不起的美称。让我们带着称赞、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初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悬念: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设计意图: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是能否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一环节就是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猜测和满含感情地读课题,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

二、读文质疑:

1、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跟老师先来研究一下第一个问题呢?

三、学文感悟:

(一)探讨: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1、自读课文2~5自然段,你能从朱德总司令和翻译的这两次对话中感受到什么?

(1)“这么多天了,藏胞们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换个说法怎么说?哪种说法效果更好,更能表达出这是朱总司令着急的心情?谁会读

长时间呆在深山,吃住条件都十分恶劣,朱德同志担心藏胞们受不了。说这句话时,朱总司令带着什么样的感情?(着急、担心、关切)

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感情。

你能试着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吗?(2)听了这样的话,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山去找藏民们,过了大半天才回来。他对朱总司令说了什么?指名读。

翻译为什么要叹气?(没有成功劝他们回来)为什么会说藏胞“真糊涂”?(不知道红军跟反动军队不一样)

“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句话怎么理解? 藏民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当红军到来时他们又误认为是反动军队又回来,藏民对红军不了解。

(3)当翻译回来报告说,藏胞一见红军就跑,埋怨他们糊涂时,朱总司令有没有责怪的意思(没有)朱总司令不仅没有责怪藏胞,而且还表现出深深的体谅。他是怎么说的?

(4)这些话里的那一句能看出朱总司令很理解他们?(这也怨不得他们……)

(设计意图:课文的2到5自然段,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在写,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二)探讨: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1、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

A、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B、想象说话: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从你看过的电视电影作品中,想想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哪些苦头?

(设计意图: 阅读要学生如同亲临其境,就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激活相似见闻,展开类比联想。因此,我在此处的教学中,让学生回忆看过的电视电影作品,说说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苦头。相信在他们已有知识的引导下,能真切感受到反动军队的可怕,由此能把藏胞的害怕也体会的很到位。)

2、后来为什么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我们的红军和欺压百姓的反动军队是不一样的,为了让藏民们能回来,为了能改变藏民们对红军的认识,朱德总司令动员红军战士们为藏民们进行春耕。在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说了这么一番话:(指名读)

(1)自己读一读,你觉得可以怎样读?并且说出你的理由 A、“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朱总司令要求红军把藏族同胞当亲人一样看待)

“尽心尽力”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度?(在春耕时不能有一点马虎,要非常认真)

把这些词去掉能体现出这种感情吗?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更要把感情投入进去。

B、“要让红军的种子~结果……”这句话表面上是在指什么?(春耕)

但又不仅仅是指春耕,还指什么?

通过自己的行动是藏族同胞消除误解,从而支持和拥护红军,使红军真正把根扎在藏族同胞的心上。

这里用上省略号有什么意义?(永远长存,不会消失)(2)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引读)

“热火朝天”是一种什么景象?你能使使用这个词说句话吗?(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

(3)师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还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激朱德和红军战士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表演,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的资源。维果茨基说过“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意识。” 在此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藏胞激动的心情。)

师述: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师动情述说,引导学生读好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三)探讨:为什么称朱德和红军为“菩萨兵” ?

这些种子终于发芽了,这在藏族同胞眼睛上的乌云也被红军的真诚所驱散了。

1、齐读8、9自然段

2、当他们看到红军所做的一切,终于留下了感激的泪水。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此时此刻,他们的心里会想什么?

3、引读:他们说:……

庙里的菩萨是什么样的?(善良、慈祥)藏民们大多是信佛教的,菩萨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

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敬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藏民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这是他们由衷的话语,让我们好好的把这句话再读一读,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设计意图:电教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得当,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情感与情景相伴,触景自然生情。在画面、声音的渲染下,读好课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4、师述:藏民们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的,这是他们的由衷之言,让我们好好地再读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四、拓展写话:

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请你们代藏胞们给朱德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学生练写,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用写信的形式体会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军民鱼水之情。)

五、总结课文

藏族同胞之所以称红军是“菩萨兵”,是因为他们发现红军与反动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红军为他们耕种土地、打扫院子,对他们像亲人一样,所以他们发自内心地感激红军,称红军是“菩萨兵”!

六、作业:

1、将《菩萨兵》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2、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跟同学交流。

教案:机器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