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夏感》教案
编辑:落日斜阳 识别码:24-1013895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9 00:27: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夏感》教案

13、夏感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的内容,感悟夏天的景美和人勤。

2、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现实,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感知文章的内容,感悟夏天的景美和人勤。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现实,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天百花胜开,给人一种万物苏醒的愉悦,春天绚丽多彩,让人目不暇接,心 旷神怡;秋天果实累累,给人成熟的满足,秋天落叶飘零,使人的心绪得到 淋漓的宣泄。因此,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描写夏天的 风情,(板书:夏)这是为什么?(板书:?)

(炎热的天气,知了很厌烦,忙碌„„)

夏天有哪些好处呢?

(可以吃冰棍儿,荷花盛开,可以„„游泳)

是啊,夏天有它的烦恼,但也有它的快乐,对待遇事物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 观点.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欣赏梁衡的《夏》。(教师板书:梁衡)

二、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完成黑板上的问题:

夏天是一个()的旺季。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的旋律。

(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紧张、热烈、急促。)

2、第一句话在文章的第几段?划出来。

齐读黑板上的两句话。

3、为什么说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用文中语句回答。

(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4、承前启后是什么意思?

(过渡)

5、夏天是什么季节的过渡?

(春和秋。)

6、为什么说”“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热烈、急促的旋律?首先,哪些语句体 现了紧张?(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 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7、哪些句子或词语特别能体现“紧张”?

(早起晚睡,快割快打,赶快,绷紧。)

8、农民们白天很累了,晚上又怎么样?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9、这段文字引用了哪句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10、大家知道这首诗的出处和作者吗?

(白居易的《观刈麦》。)

11、让我们再来看看,问中哪些句子能体现出“热烈”?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 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12、哪些词语很有代表性?

(旺盛、迸发。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13、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14、你知道比喻的作用是什么吗?

(生动形象。)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 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哪里是重点?(扑打、烘烤。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 动,在天地间升腾。)

哪些词语是重点?(滚动、升腾、磅礴。)

15、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急促”?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 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16、除了农民收割的急促,还有什么急促?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17、在和哪个季节对比?(春)

18、“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 黛色长墙。”“黛色”是怎么回事?

19、文章哪一部分写夏天的紧张、热烈和急促?(2、3、4段,)20、那么第1段的作用是什么呢?(总起)

21、一齐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下,想一想,最后一段写了什么?(赞美。)

22、最后一段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总结。)

23、文章第二部分2—4段写景美,人勤。

24、作者描绘的夏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有活力,有生机,万物迅速、蓬勃生长的季节,浸泡在汗水里的季节,繁忙„„)

三、请同学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带着你对夏天的感觉,齐读全文。

(学生齐读课文)板书设计:

夏 感

一、紧张、热烈、急促(总领全文)

景美

二、(2—4)

人勤

三、赞美(总结全文)

第二篇:《夏感》教案

夏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品味文章语言,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夏天的热爱之情,形成对劳动人民的尊重与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欣赏了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之后,我们一起来走进另外一个季节——夏天,进入我们新的一课——《夏感》。夏感,顾名思义,夏是指夏天;感,感觉,感受。夏感就是对夏天的感觉和感受。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下,你们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觉,或者说夏天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样的?(请三到四位同学简要回答,教师走进一步归纳总结。)这些都是我们对夏天的感受,那么作家梁衡对夏天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和我们对夏天的感觉一样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夏感,一起去品味作者笔下的夏天。

二 作者介绍

对于作者,不打算重点介绍。

三 整体感知(以检查预习作业的方式)

(一)关于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随机点学生朗读课后生字词及部分重点词语解释。

(二)自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 作者对夏天的整体感觉是什么?

2.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

3. 作者对夏天的态度是什么? 三 段落分析

(一)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在对这些景物进行描写的时候,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

景物:芊芊细草 黛色绿烟 烦人的蝉儿 火红的太阳 翻滚的麦浪 浮动的热气 麦子的香味等。

修辞:比喻 拟人

(写作手法:虚实结合)

(二)1为了说明夏天的色彩,作者在这一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对比 拟人

2“收获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是指什么?

明确:

收获:麦子已经成熟,收获。

希望未尽:棉苗 高粱 玉米 瓜秧

(三)在这一段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夏天的紧张旋律的?

明确:从收获和田间管理两个方面直接说明,“他们早期晚睡亦够苦了„„天空可是遮上了云。”一句是从侧门来说明农民的紧张。

修辞:引用

“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一句说明了作者对农民是什么的态度?(悯农的思想)

(四)1在第五自然段中,作者既然要赞美夏天,为什么还要说“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明确: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苦涩的汗水”体现在哪里?

明确:主要体现在第四自然段,收获和劳动的紧张与辛苦。

作者为什么还要赞美这“浸在苦涩汗水”里的夏天?

明确:作者主要是赞美劳动人民。四 佳句赏析

(一)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明原因,并和同学分享。在默读的时候勾画出自己不明白或者是有疑问的地方,同学之间共同交流。(1)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具有视觉效果,与文章第一句话相照应。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通过用比喻的手法,就化抽象为具体了;同时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2)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这儿的“烦”,通过蝉鸣,显示着夏的热力,传达着夏的喧闹,毫无燥乱的踪影。树间的声声长鸣,映衬着夏景的明快色泽,烘托着一种“蝉噪林逾静”的氛围,也更加表现出夏日大地的充实、厚重和沉稳。)

(3)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比喻手法。“公路上的汽车”,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而且“麦浪”“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是虚写。)

(4)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由具体描写进到概括性描述,写景视野的不断开阔,语言逐渐大气起来,“磅礴”“滚动”“升腾”等词用在这里都显出大气。)

(5)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拟人。“挑”字,仿佛让人感受到有力的喘息;一个“举”字,体现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 “匍匐”,同样体现了瓜秧的腰肢抖动,蜿蜒蛇行。一切都是充满活力的。)

(6)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正面描写。用白描的语言来描写质朴的农民,把农民弯腰收割,汗流浃背展现在读者面前,四个“快”字突出了农民渴望收获的急切心情。)

问题探讨

为什么作者认为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夏天旺盛的生命力;2 劳动人民的勤劳的品质;3“收获已有而希望还未尽”。五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夏天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季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的悯农之情。

六 板书设计

紧张 热烈 急促

————总

夏天的自然景物

夏天的色彩

————分

夏天的旋律

赞美夏天

————总 七 作业布置

(一)仿照句式,发挥想象,另写一组描写四季的句子。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二).积累:搜集关于四季的古诗。

第三篇:夏感 教案

《夏感》教案

王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体会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特点,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3、通过对优美词句的赏析,感知作者喜爱夏天,赞美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

强化诵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抓住优美词句赏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朗读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炎热的夏天刚刚离我们远去,现在我们已经迎来了凉爽的秋天,那么我们对夏天的感受是否还是记忆犹新呢?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学生发言),那么我们来看看当代作家梁衡先生对夏天独特的感受是什么?我们今天来学习《夏感》。

二、作者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主要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扫清文字障碍

教师朗读“读一读,写一写”词语,让学生注音,强调“贮满、匍匐、芊芊细草”,然后学生齐读全部词语。

四、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前的导语)这段话告诉我们文章的语言是热情洋溢的,所以我们就要来品位这热情洋溢的语言;那我们就作者到底有什么内心的感觉、体验要表达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这篇文章。

2、听录音朗读,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和轻重缓急。

3、仿照音频中的朗读全班一起有感情读一遍文章,读出热情洋溢的情感。

4、①读完文章,我们了解到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呢?(夏天的特点是“紧张、热烈”而又“急促”的。)提醒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出来。补充说明文章的第一段是总写夏天的特征。总领全文。(旁批)

②请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致的?我们一起来一段一段地分析。

③分段品析:(注意激发学生联想)第二段:是如何描写夏天的景物呢?采用比喻拟人。那些句子采用了比喻拟人,找出来赏析。此段的最后一句的“磅礴”“滚动”“升腾”体现出大气的阳刚之气。显示出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归纳:这一段是在写夏天的自然景色。

第三段:联想画面,春之色和秋之色。(幻灯片播放图片),夏之色的金黄,此段中哪句话给这个“金黄”下了个定义呢?(收获之有而希望还未尽„„旺季)这一段在写季节的色彩的片段是十分精彩的,一起读一下“春之色为冷的绿„„标志着事物的终极”,仿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之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夏之色为暖的红,如火焰,如太阳,贮满温暖之情。

夏之色为晶莹的蓝,如蓝天,如海浪,充盈着清凉。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梨花,满含着纯净。

冬之色为寒的银,如月光,如白雪,纯洁了整个世界

冬之色为静的白,如雪原,如雾凇,蕴涵万物的静谧

除此之外还有拟人句,找出来。归纳:这一段是在写夏天的色彩。

第四段:这一段主要是在写人还是写景呢?通过写农民劳作的景象来体现紧张的旋律。教师追问:文中那些语句体现了农民劳作的辛勤与紧张?

辛勤:弯着腰、流着汗、早起晚睡、半夜醒来

紧张:绷紧、快割、快打、又得、赶快去

赏析“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学生联想画面,有动作,有形象,有节奏感。体现出农民的辛勤和忙碌。)归纳:这一段写夏天的旋律。

第五段:一起来朗读一遍,这一段是在写景呢还是抒情?“苦涩的汗水里”表明作者怀有一种“悯农”的情感。哪一句最能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一句)作者只是赞美的夏天吗?

(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对夏天的情感态度,赞美夏天,更赞美勤劳的劳动人民)

5、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作者到底有什么内心的感觉、体验要表达呢?(答案同上)

五、品位语言

1、从文中找出你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觉得写得十分好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示例:我喜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句子,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提醒学生不仅要找写景的,还要找写人的)

六、体会情感

作者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着力表现出了夏天的紧张、热烈和急促,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绚烂的夏之图画,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自然景色之美、色彩之美和劳动者的勤劳之美。抒发了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对辛勤劳动者的赞美。

六、作业: 金牌学案写完

第四篇:《夏感》 教案

《夏感》教案

一、教学背景: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上初中,大多拥有一颗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像《夏感》这样优美的散文,很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但是,由于七年级新生知识的储备有限,生活经历有限,对写景抒情类的散文接触较少,虽然刚刚学完《春》和《济南的冬天》,但学生对景中情、情中景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审美意识还有待加强,我就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理解文章自然美中所蕴涵的生活的美和情感的美。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我准备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要教学方法,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教学理念,结合多次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总体上感知作者的语言魅力,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羽翼,在美文中畅游 领悟 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夏感》 教材分析:《夏感》主要是通过对夏季景象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夏季独有的热爱。作者写夏天,不是抽象的概述,而是用具体生动的描写给人以深刻印象。教学本文应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真切感受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听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体会作者的情感。

收集有关夏天的美文、美句。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的方式,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

五、教学难点:

运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的特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幻灯片1-5)欣赏完这组荷塘风光图,我想到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知道,是哪首诗呢?(播放幻灯片6)这首诗写的地点,季节?

刚刚欣赏的是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的北国之夏吧。(播放幻灯片7)

二、作者简介

(播放幻灯片8,提示学生划横线内容做笔记。)

三、初读感知(播放幻灯片9)

1、学生听配乐朗读,欣赏《夏感》(5分39秒)。

2、思考各段 段意。

四、研读课文

1、(播放幻灯片10),学生读第一段,结合课文回答提出问题。

2、(播放幻灯片11),回答第二段提出的问题,播放幻灯片12-18,用图片展现夏季的特有景物。

3、(播放幻灯片19-21),讲解感觉器官相关知识。

4、(播放幻灯片22-23),回答第三段提出问题,讲解对比的运用。

5、(播放幻灯片24-25),学生自读第四段,回答问题。

6、(播放幻灯片26),思考第五段写作手法并讲解。

7、梳理文章结构,理出结构图。(播放幻灯片28-29)

8、学生填空,读出文章的主题。(播放幻灯片30)

五、品味句子

1、依据所罗列的句子,品味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播放幻灯片31-33)

2、总结作者描写夏季的写法。

六、课外拓展

1、诗中夏

2、名言

七、作业布置

1、仿写句式

2、第十三课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我认为在本堂课教授过程中,最大的亮点是用色彩鲜明的图片展现夏季的特色,学生更加的乐于进入课堂。此外,在赏析美文环节,看到学生在配乐朗读的感染下,萌发出的对夏季的热爱对农民伯伯由衷的赞美,正是我的用意所在。学生通过听读进入文本中来体会作者,会更直接更深刻。在研读课文环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尤为突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而不足之处是在品读句子环节,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入学,这方面基础欠佳,学起来有些吃力。今后在品读这一环节,我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先铺基础,再在其基础上提高以致应用。

第五篇:《夏感》教案

《夏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诵读课文,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的字词;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2、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尤其是比喻和拟人),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夏景,夏民的炽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强化诵读,感知内容,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三、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善于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对写景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一年四季里,有人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有人喜欢硕果累累的秋天,有人喜欢银装素裹的冬天,而夏天却少有人热情地去赞颂。那么同学们,你们对夏天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各抒己见)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对夏天的总体印象是炎热不堪,使人焦灼难耐,没有美感。那么夏到底是不是这个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梁衡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夏感》。看看他笔下的夏天又是怎样的,以及通过他的描写想表达什么感情呢?

(二)了解作者

(三)落实基础

学生自读课文,老师板书出重要字词并让学生齐读并掌握:

芊芊(qian qian)

黛色(dai)

磅礴(pang bo)匍匐(pu fu)迸发(beng)澹澹(dan dan)

轻飞曼舞

春华秋实

闲情逸致

(四)学生初次齐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作者眼中夏天的的特点是什么?(即在作者眼中充满夏天的旋律是怎样的呢?)关键词:紧张、热烈、急促

2、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用怎样的手法描写夏天景致的?(提示:分别从第2 3 4自然段去找具体的语句并概括出来)

答案要点: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与其他季节的对比。3.通览全文,总结出作者对夏天怀有怎样的情感? 答案要点:作者对夏天、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五)再读课文,感受夏之美

1、精读2--4段,分成四个学习小组讨论思考五分钟。并请各组代表回答,同学补充,教师明确。

画出第二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答案要点(天气炎热或火热的句子:火红的太阳,热风浮动着 主要写:细草、树林、蝉声、太阳、麦浪、山、云等)②找出第三段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 作者为什么觉得夏天是一个“旺季”? 答案要点(夏于春华秋实间,应了中性的黄色/ 金黄的,更是一种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颜色/ 收获之已有的麦子,希望还未尽的棉苗,高粱,玉米,瓜秧等)③说说第四段写了农民哪些活动?让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 答案要点(割麦,打场,给秋苗追肥、浇水/《悯农》)

2、第五自然段结尾作者仅仅是在赞美夏天吗,回答并说明原因?

赞美农民的勤劳,赞美一种力量。一种什么力量(奋斗,拼搏,努力,进取之力,向上之力)

如果没有蓬勃旺盛的夏,就不会有秋的丰硕。如果春天是播种,那么夏天则是耕作,秋是收获,冬是贮藏孕育。如果用一生比喻四季,那么春是少年,夏是壮年,秋是老年,冬是晚年。

【设计宗旨:通过细析全文,掌握文章整体写作结构思路及技巧,了解作者对夏及农民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辛勤劳动人民的热爱,培养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六)三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语言是思想的华裳,一篇好文章往往用精美的语句表达其思想感情。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同学们仍然分四小组讨论,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说明你推荐的理由。体会优美语句中重要词语运用的精妙之处。

比喻句示例

①“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这里将“公路上的汽车”比作“舰船”,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麦浪比喻海浪,写出麦子之多,说明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礴之气。

②“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

拟人句示例:

①“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曼舞”是想象,将蝶舞想象成了人优美的舞姿,用了拟人写法,很生动。③“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七)拓展延伸:

1.关于四季的古诗有哪些?

【设计宗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名句。】

2.仿写:仿照以下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师生一起总结全文,结束新课。人生之秋的收获来源于夏的不断耕耘,人生之秋的丰硕源于夏的不断积累,耕耘。愿你经过夏的积淀能够收获一个沉甸甸的秋。

《夏感》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