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用测量学教学初探
应用测量学教学初探
从应用测量学培养目标和测绘学科的发展出发,对应用测量学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从拓宽基础,加强实践环节和增加测绘新技术知识、应用新仪器等方面提出改进应用测量学教学的设想与尝试。
提纲
一、当前教学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成绩:
1.培养了很多工程测量技术人员,为社会输入了大量可用可造之材 2.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教师队伍
3.在社会实践侧面上使测绘学与工程实践有机统一 4.在应用性测量理论研究上硕果累累,奇葩不断涌出 不足:
1.教学不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一般而言,教学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在反而成了科学技术的阻碍。
原因有1.学校没有资金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项目。2.没有资金引进先进仪器。3.部分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老教师不愿意放弃自己已有知识,拒绝尝试新的理论、新的仪器、新的教学手段。4.教学与生产单位、科研单位、企事业之间的互动很少了,直接导致了教的不但落后了,而且这些落后的教学果实也没有机会在实践中检验。
2.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教学远远落后后实践、甚至教学再扯实践的后退 一个是教师队伍问题、另一个是教材问题 3.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的矛盾 4.对学生的要求也大打折扣
二、解决问题的方案 1.教师队伍 2.教材 3.社会实践 4.科技的推进
三、方案的论证 1.2.3.应用测量学教学初探
摘要:从应用测量学培养目标和测绘学科的发展出发,对应用测量学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从拓宽基础,加强实践环节和增加测绘新技术知识、应用新仪器等方面提出改进应用测量学教学的设想与尝试。
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对21世纪的应用测量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受到强大的冲击。本文指出了应用测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测量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通过对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依赖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条件逐渐成熟,指出实现网络教学应该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有益的结论和建议。
分析现行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确定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和任务,提出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体现为教学内容,必须体现教学内容服务的思想 多媒体教学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必须围绕教学内容开展 应用测量学教学内容—测、算、绘原理、知识、方法
二、应用测量学教学内容改革面临的挑战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应用测量学是受新技术影响最大的传统学科之一。
3s技术—GPS、GIS和RS的不断发展、成熟与应用的日益普及,应用测量学教学内容—测、算、绘崭新的诠释
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是教材
教材改革应研究,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 如何淘汰陈旧知识? 新技术怎样进教材? 哪些新知识进教材? 如何解决新技术实训?
三、应用测量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引入测、算、绘新技术目的—提高测量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注重测、算、绘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渗透,不孤立看待 新的应用点往往产生在三者的结合部
绘作为应用测量学的重要内容之一,AutoCAD与数字化测图软件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教师的知识更新非常紧迫。
充分考虑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环境—PC机与校园网的逐级普及
四、计算新技术的引入
五、数字测图新技术的引入 数字测图的关键是数字测图技术
国内主流数字测图软件—CASS、SA300、SCS 共同特点—在AutoCAD上二次开发的 进入测量教学的问题—正版价格昂贵
一、当前教学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 成绩:
1.培养了很多工程测量技术人员,为社会输入了大量可用可造之材 2.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教师队伍
3.在社会实践侧面上使测绘学与工程实践有机统一 4.在应用性测量理论研究上硕果累累,奇葩不断涌出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坚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吸取同行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持续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1.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本位,提高素质。提高素质、能力培养是本科教育教学的主要原则,教学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打破传统的强调理论知识体系完整性的教学思路,以职业能力和技术运用为中心来设计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结构
2.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就业为导向,体现知识的应用性。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是面向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及维护人员,在教学中既考虑到工程实践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同时充分考虑目前企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产学结合”,注重课程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应用的结合。
3.适应现代科学发展,体现教学的先进性。在教学中处理好传统知识、技术与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关系,跟上技术进步的节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实际工作中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做好基础工作。
4.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教学中强调教学内容编排与学生思维认知规律的统一,整个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两大部分,教学的重点是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强调知识的应用。
二、教材内容的优化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四、逐步推行考证制度
五、考试方法的改革
成功的教学改革会为培养新世纪所需人才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如何使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与测量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今后需要长期探索和改革的目标,我们要深入的研究,认真的实践,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应用测量学实践教学的现状背景分析
1.实验实习内容与工程实际和测量科学的发展相差甚远
在应用测量学中,测量学起着为其相关提供采集、整理、管理空间点位数据的功能。目前的教学实验实习中,多以用经纬仪、水准仪测地形图为主,而随着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测绘技术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地形图的测图大都采用航测图和数字测图的方法。控制测量采用GPS,碎部测量用全站仪,地形图测绘采用数字内外业一体化成图。另外,非测绘专业毕业生在生产中大都测图较少,而以用图、测设为主,可见,以传统方法测图为主的实验实习模式与以识图、用图及测设为主的非测绘专业的生产实践严重脱节。
2.实验设备陈旧、短缺又落后
由于在非测绘专业中,测量学居于非主干课的地位,致使许多院校内购置新仪器受到经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对测量学的投入不足,测绘仪器等教学条件远远落后于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测绘仪器更新往往滞后于生产单位和科研单位,给开发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随着目前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的实验实习量在增加,势必造成小组人数过多,而精密贵重的仪器,如GPS接收机、全站仪等仅能进行参观性实习,根本不能用于测量实习的要求。而由于课程的特点,实验室还会出现高峰时不够用,低峰时大量闲置的现象。
3.实验基地建设不完善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1.根据生产实践逐步改善教学内容
2.加强实验室基础实施建设,建立开放式、自助式实验室 3.建立规范化的实验实习场地
4.改革考核方式、加强技能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对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否胜任工作中的测绘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实践环节的教学又与很多客观因素息息相关。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努力提高其教学质量,才能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摘要:测量学是中职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实习改革两方面,探讨了中职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关键字:中职 测量学 教学改革
测量学是工程类学校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各专业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根据近年来的现场反馈情况,结合各种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遵照学校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中职测量课程教学应进行大胆的改革,以便更好地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一、测量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及改革必要性
对中职教育而言,测量课程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测量基本原理,包括地形图、测量选线、测量放样、数据解算等知识;二是测量实践技能,包括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各种测绘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及测量实习的开展等。中职测量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让学生懂得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并熟练掌握常用的测绘仪器设备,培养其开展实际测量任务的能力。
在以往的中职教育中,课程设置多而全,理论学习课程偏多,重理论、轻实践,每门课都要维护本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造成学生“了解的”知识多,“会用的”知识和技能少甚至没有。在当前社会需求对实践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中职教育应改变原有的思路,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加大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二、测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测量教学的基础,在课时相对较少、内容较多,且较抽象的情况下,有效利用有限课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授测量基础理论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紧跟最新技术,改革教学内容
在测量技术飞速发展、仪器设备性能快速提高的今天,测量学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及时引进新知识、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方法,以保证课程教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课堂教学要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测量学基础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抽象、枯燥,在教学时应突出重点,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并将繁杂过程分解,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圆曲线测设中,在介绍圆曲线的元素后,再分解为主点和细部曲线、缓和曲线几个层次,说明其相互关系、作用及实际应用,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测绘仪器设备比较具体,但与操作密切相关,且仪器种类繁多,型号各异,操作各有差异,课堂教学中,应重点讲解仪器原理、构成、使用和操作步骤等基础,到实践课时再针对具体仪器讲解实际使用,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教学实践目标。
2)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测量在实际实施中条件和环境各异,没有“通用、万能”的模式,这就要求测量人员要积极思考,应对不同的测量任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多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或穿插即时问答,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用偏角法进行圆曲线细部测设视线受阻时的处理方法”这一内容时,可以先画出草图,给出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利用现代技术,形象展示知识
多媒体技术、视频、动画等技术,为抽象的测量知识教学带来了便利,且易于为中职学生所接受。比如高斯投影的方法、高斯坐标、等高线的概念、水准仪和经纬仪的结构等内容,传统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黑板上画大量的图,但还是难以表达,学生也难以理解。利用图像、视频、动画就能生动、直观地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仪器结构透明化,教师容易表达,学生易于接受,且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文件等,还便于学生课后进行复习,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课程实习和实践的教学改革
测量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实习和实践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起着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课堂教学的作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结合实际应用项目,确定实践内容
测量学的课程实习和实践内容通常包括地形图测绘、施工放样、道路测量等。在具备条件的中职教育中,实践内容的确定可以与一些项目、工程结合起来,使其更加接近实际应用。要改变课程实习与实践的原有观点,将其由“复习课程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可以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地形图测绘为项目,分组开展实习,最终绘制出完整的校园图,让学生具有成就感;或结合校园建设(如修路),就地开展相应的测量实践,让学生理解测量的实际应用。
2)科学安排实践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测量学的课程实习和实践,应合理安排时间,最好是有独立的时间进行系统实习,提高实习效果。实习过程要突出学生的能动性,将学生合理分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习任务,由实习小组独立编写实习方案,确定实习步骤,选择所采用的方法和仪器,制定数据记录表格,检查实习成果误差等,教师只是在旁边指导和辅助。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测量理论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操作仪器的水平,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业务组织能力,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团结互助的精神,从而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3)融入职业技能鉴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中职测量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测量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及测、绘、算等基本功的训练,掌握各种常规测绘仪器的操作,具备开展测绘工作和应用测绘成果的能力。为此,实施测量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所谓职业技能鉴定是指按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从业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在中职测量实践教学中开展测量工职业技能培训,目标明确,适用性强,效果极佳,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就业及今后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小结
在中职测量课程教学中,应以社会用人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生素质培养要求,大力进行教学改革,紧跟测量技术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缩小课程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近年来,根据我校测量教学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课程实习等的改革进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0%的学生顺利取得中级测量工职业资格认定,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胜任测量工作,并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
摘要:分析了当前城市规划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优化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在教学中优化的内容。
关键词:城市规划专业;测量学;教学优化
近年来,教育部对高校各专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不断改革更新,教学目标更加具体,要求也更高。《测量学》课程作为城市规划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学生测图、读图、用图等方面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任务。面对着规划测量作业的创新与发展,传统教学中某些不适应性及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因此,有必要尽快优化、整合《测量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对于测绘的需要。
《测量学》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必要性
《测量学》作为一门传统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其课程内容已经延续了几十年。虽然近几年对该课程的内容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改革,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仍在继续。当代测绘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化测图技术、空间定位技术、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3S集成技术等为代表,使得测绘的作业方式、生产手段、数据采集和处理向一体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标志着测绘科学技术已从手工机械时代向电子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时代挺进。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测量学》课程体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测量学》课程之所以先于规划类专业课程开设,是由于地形图是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底图,学生应该在具备正确识读和应用地形图能力的基础上开展规划设计工作。目前,总规和详规设计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底图均为数字化地形图(矢量图),规划测量作业也在向数字化测量方向转变。而传统教学中的光学仪器及“白纸测图”方法已经无法和规划实践中的新仪器、新技术相衔接。此时,所学的测量专业知识陈旧、不适应专业需要等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容易造成学生的不满,从而影响到测量教学的可信度。所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实现代测绘技术,使传统内容与现代新技术的应用有机结合,是当前课程优化的重要工作。
《测量学》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稳中有增,但课时数量不断压缩面向21世纪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使大学本科教育的重心向基础课转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已成共识。在总学时数和周学时数的限制下,规划专业《测量学》课程的学时不断减少。各高校该课程的学时数在202_年时,总学时数为84,周学时数为6;而202_年以后压缩到平均总学时数为56左右,每周平均仅仅3“4学时。除去12”16个学时的课内实验,课堂教学时间非常紧张。而教学内容在不摈弃传统内容的前提下,又要增加新技术、新知识。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课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将新的测绘技术融入教学内容以及删减传统内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经费有限,先进的实习仪器设备配备不足今天,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生产单位设备更新速度普遍高于高校。教学经费决定了重点高校的教学条件和设备优于普通院校,本科院校优于专科院校。新仪器如全站仪、GPS接收机等价格昂贵,动辄数百万元的投入。而学院扩招后,更是没有足够的测量仪器,教师只能在课堂上空洞地向学生讲述新技术、新仪器的基本原理,有的教师甚至放弃讲解,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测量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内容优化的目的是服务于学科及人才培养,强调基础,突出应用,加强测绘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教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
(一)传统内容合理保留,优化整合 传统的测绘仪器和测绘方法不能简单地全部摈弃。高校的仪器设备更新并未满足实际要求,而中小型单位现在仍然使用着普通经纬仪和水准仪。不过,经典测量方法在内容的讲授上一定要精,占用课时要少,仅以掌握技能为主。这需要教师按照教学优化的思路和自己对于知识的把握对课程体系进行整理。
讲好绪论并不能因为存在课时少而内容多的矛盾,就将绪论一带而过。绪论的重要作用是让学生入门,从总体上对《测量学》课程有所认识,了解本门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包含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等。另外,教师在绪论中应当把授课体系讲解清楚,使学生能对该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勇于打破各章节的顺序和界限有机地安排授课内容,例如可以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合并为一章——“测绘基本技能”,突出原理、操作和计算讲解。淡化仪器内部的结构、检验与校正介绍以及测量误差分析。一些内容可以不讲或让学生自学,例如水平角测量误差、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和测距仪内部工作原理等;“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可以只用一个学时对误差的来源、分类、偶然误差的特性、衡量精度的指标做介绍;“小地区控制测量”一章中有关小三角测量的内容可以删去,只保留前方交会法部分,重点讲解导线测量;将“地形图测绘”内容适当压缩,与“地形图应用”内容合并为“地形图测绘与应用”章节,重点讲述经纬仪法测绘地形图。在应用中,教师可以从各方面、多渠道搜集资料,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点讲解地形图在城镇规划中的应用,如“地形与建筑群体布置”、“地形与服务型建筑的布置”、“地形与道路布置”、“地形与建筑风向”、“地形与建筑日照”等针对性强的知识。经过优化,能够节省较多的课时,用于“现代测量技术”的介绍。
(二)让出空间,使“现代测量技术”地位升格
面对新旧仪器与技术都需要讲解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处理好主次、轻重和先后的关系,让出一定的空间,使新仪器、新技术的介绍从次要、从属地位升格为“现代测量技术”。教师可将其作一总结,内容包括全站仪及数字化测图技术、GPS原理、测量方法与数据处理及GIS基本知识。笔者认为,本章的讲授应当注意讲清基本原理,重点在于使用。先进仪器往往具有原理复杂而操作简单的特点,而本章的教学困难在于没有足够的仪器做演示或供学生实际操作。这个困难目前只能采用一定的教学加以弥补,如现场示范、动画演示、参观教学等。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教学优化的重要内容。(1)加强情境式教学,尽可能把仪器带入课堂,把传统的“灌输式”转变成“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分别采用讲解、回答问题、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授课内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讲完水准仪的使用后,当堂抽选学生进行现场练习,由其他学生评定优劣,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提升课堂活跃度,又可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和理解。(2)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功能,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这些在各高校已经受到相当的重视,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各院校多媒体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上。利用课件教学的效果如何,关键是看课件制作得是否贴近教学,是否紧密配合教师的授课,是否具有美观大方的界面,是否真正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目前教师制作的课件大部分仅仅利用了文字和少量的图像进行说明。要想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最大化,仅仅这些是不够的,它还同作者投入的精力和水平有关。课件应当真正灵活地运用多媒体,增加录像、动画、声效等,将实物图形、空间概念、定位原理等口述难以说明的内容清晰直观地演播给学生。
实验和实习的优化
《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有关《测量学》课程的实验和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和纽带。实验和实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实验内容优化该课程实验的课时数约占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1)对常规操作性实验应建立标准实验基地,以杜绝实验操作的随意性,实验成绩应作为该课程评定平时成绩的主要参考。(2)建立实验室开放体系。可以解决精密贵重测绘仪器数量少,学生多,难以在集中时段进行分配的问题。因此,通过此项措施,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新仪器掌握的能力。同时,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任务的个别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到实验室借助仪器补做。另外,定时组织学生到仪器公司参观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3)集思广益,开展综合创新性实验。鼓励学生设计综合创新性实验以及参与测量的实际工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建立测量实验能力指标体系,如仪器操作能力指标、计算能力指标等,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科学地确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实习内容优化 目前,规划专业测量实习一般独立安排一周进行。学生除掌握测图的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基本的应用技能。《测量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往往以“测图”为主,对“用图”内容不够重视,讲解简单。学生在实习中也往往忽视“识图、用图”环节,经过繁忙的测图作业后,认为任务已经完成,而实际的工作却往往以识图用图为主。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学生应加强地形图特别是数字化地形图在工程中应用的练习。同时,应建立测量实习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对规划专业设计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实习内容。另外,应当完善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保证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实习任务。
总之,《测量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教学仪器设备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因此,除上述内容外,还要解决好影响教学优化的其他几个问题,如领导重视、资金投入、软硬件设备增加、教师的责任感和热情等。
第二篇:0 高等应用测量学-教学大纲-工程硕士
高等应用测量学
Advanced Applied Surveying
课程编号:041201
学分数:3
开课单位:土木工程学院测量工程系
课内总学时:51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范东明教授
教学方式:讲课、研讨、实验 开课学期:Ⅱ
教学要求及目的
本科程是本科阶段《工程控制测量》的后续课程,主要学习大地测量及大型精密工程控制测量中空间控制网(区别于传统的2维水平控制网+1维高程控制网)这一代表本学科的主流发展方向的建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大地测量学、椭球大地测量学、大地天文学、空间大地测量学中基础而实用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为将来从事各类工程勘测实践、多源地理信息(不同的数据来源于不同的坐标系)的融合、“数字地球”中区域性地理空间信息定位基准建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一、绪论、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综述
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 2.大地测量学基本体系和内容 3.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及展望
二、地球的运转、时间系统、坐标系统
1.地球的公转 2.地球的自转 3.时间系统 4.坐标系统
三、物理(理论)大地测量
1.地球重力场及地球形状的基本理论 2.EGM96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球谐函数表达 3.EGM96地球重力场模型的计算及可视化 4.地球重力场模型在测绘中的应用
四、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
1.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 2.精密角度测量 3.精密距离测量 4.精密水准测量 5.重力测量 6.GPS测量方法
五、大地天文学的基本知识
1.基本术语 2.天球、天球上的主要点和弧 3.天文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 4.天文坐标系统 5.天文观测简介 6.定位三角形的解算
六、椭球大地测量
1.大地控制测量和工程控制测量的比较 2.地球椭球 3.地球椭球常用坐标系、坐标系换算 4.地图数学投影变换、柯西-黎曼方程、高精度高斯投影计算 5.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
七、深空大地测量简介
1.深空探测概述 2.深空探测基本技术简介 3.深空测控网 4.行星大地测量简介
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孔祥元.大地测量学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2_ 2.孔祥元、梅是义.控制测量学(第二版)(上、下册).武汉大学出版社.202_ 3.武测、同济.控制测量学(上、下册).测绘出版社.1986,1988 4.陈健、薄志鹏.应用大地测量学.测绘出版社.1989 5.陈健、朝定波.椭球大地测量学.测绘出版社.1989 6.熊介.椭球大地测量学.解放军出版社.1988 7.Raymond E.Davis act.Surveying Theory and Practice, 6th Edition,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81 8.Petr Vanicek, Geodesy: The Concepts,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1982 9.G.Bomford, Geodesy, 4th Edition,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83 10.陆楷书.大地天文学.测绘出版社.1987 11.董鸿闻等.地理空间定位基准及其应用.测绘出版社.202_ 12.梁振英、董鸿闻、姬恒炼.精密水准测量的理论和实践.测绘出版社.202_ 13.边少锋等.大地坐标系与大地基准.国防工业出版社.202_ 14.宁津生、刘经南、陈俊勇、陶本藻等.现代大地测量理论与技术.武汉大学出版社.202_ 15.胡明城.现代大地测量学的理论及其应用.测绘出版社.202_ 16.施一民.现代大地控制测量.测绘出版社.202_ 17.胡明城、鲁福.现代大地测量学(上、下册).测绘出版社.1993,1994 18.陈永奇、吴子安等.高等应用测量.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19.Seeber, Gunter(德).赖锡安等译.卫星大地测量学.地震出版社.1998 20.沈镜祥等.空间大地测量.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 21.A.J.Anderson等.空间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解放军出版社.1990 22.管泽霖、宁津生.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上、下册).测绘出版社.1981 23.管泽霖、宁津生.地球重力场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测绘出版社.1990 24.王竹溪、郭敦仁.特殊函数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 25.陆仲连、吴晓平.人造地球卫星与地球重力场.测绘出版社.1994 26.黄谟涛等.海洋重力场测定及其应用.测绘出版社.202_ 27.李建成等.地球重力场逼近理论与中国202_似大地水准面的确定.武汉大学出版社.202_ 28.瞿国君、黄漠涛等.卫星测高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测绘出版社.202_ 29.焦养泉等.地学空间信息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科学出版社.202_ 30.祝永刚、徐正扬.惯性测量系统的理论与应用.测绘出版社.1989 31.欧阳自远.月球科学概论.中国宇航出版社.202_ 32.陈鑫连、黄立人、孙铁珊、薄志鹏.动态大地测量.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 33.Hans Pelzer、张正禄.现代工程测量控制网的理论和应用.测绘出版社.1989 34.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地壳形变数字观测技术.地震出版社.202_ 35.F.K.布伦纳.大地测量的折射问题.测绘出版社.1988 36.管泽霖.局部重力场逼近理论与方法.测绘出版社.1997 37.史謌.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 38.滕吉文.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地震出版社.202_ 39.Helmut Moritz著,陈俊勇译.地球形状——理论大地测量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测绘出版社.1992 40.王家映.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41.北大、武测、中科大.重力与固体潮教程.地震出版社.1982 42.卓健成.工程控制测量建网理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43.朱华统、杨元喜、吕志平.GPS坐标系统的变换.测绘出版社.1994 44.宋文瑶、张儒杰.现代时间系统及参考坐标系.测绘出版社.1990 45.边少锋等.计算机代数系统与大地测量数学分析.国防工业出版社.202_ 46.宁津生等.地球重力场模型理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 47.朱华统.常用大地坐标系及其变换.解放军出版社.1990 48.朱华统.大地坐标系统的建立.测绘出版社.1986 49.朱华统、黄继文.椭球大地计算.八一出版社.1993 50.陆仲连.球谐函数.解放军出版社.1988 5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等编.测绘基准.北京.1997 52.郝岩.航天测控网.国防工业出版社.202_ 53.郝岩.深空测控网.国防工业出版社.202_ 54.李济生.人造卫星精密轨道确定.解放军出版社.1995 55.刘林.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6.党诵诗.物理大地测量的数学基础.测绘出版社.1988 57.独知行、卢秀山.基于力学模式的大地测量反演理论及应用.地震出版社.202_ 预修课程:测量学、测量平差、控制测量、卫星定位技术及应用 适用专业范围:测绘科学与技术
第三篇:测量学
《测量学》读书笔记
学院: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班级:安全工程101班
学号:20104670144姓名:许松林
前言: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空间位置的一门科学,其任务包括测绘和测设两个方面,是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课,既是深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又具有自身的理论和方法。测量学课程,不仅可以在学习测绘知识的基础上,丰富我们对测绘学科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因此,测量学既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又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动手技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测量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的教材主要介绍了普通测量学和部分工程测量学的内容。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我们学生应系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平面位置与高程测量的初步原理与基本方法,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着重掌握经纬仪、水准仪及测距仪等主要测绘仪器的操作方法,对于我们建筑安全方向的学生还需要掌握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应用,施工放样,变形观测,竣工测量,初步了解与测量方面相关的国家与行业技术标准,为测量学及后续各专业课程打下专业技术基础。
正文:
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作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而我们所学的课本是属于普通测量学,也是测量学里面最基础的知识。
我们学习理论课是在教室内上的,有大部分是有关仪器的使用,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首先,从第一章开始,老师着重给我们介绍了测量学的简介,测量坐标系与地面点位的确定和测量工作的概述。确定点的球面位置的坐标系主要与有地理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而地理坐标系有分为为天文地理坐标系和大地地理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主要是高斯平面坐标系,这里特别要注意投影带号的计算:统一6°带投影中已知地面任一点的经度L,要计算该点所在投影带号N的公式为N=Int((L+3)/6+0.5);统一3°带投影中的公式为n=Int(L/3+0.5)。测量工作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测量的内容是水平的测量,距离的测量,高程的测量。
第二章主要讲的是水准测量和水准仪的使用。首先讲了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测出两地面点之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的高程和高差,推算出另一个点的高程。接着,讲了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我们实验中使用的为DS3级微倾水准仪,结构组成为望远镜水准器基座三部分构成。其中水准仪的使用,包括安置水准仪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和精平与读数。
第四篇:测量学
云南农业大学
测量学实习报告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指导教师:
学 号:
姓 名:
201
3年_12_月_26_日
前言
一.实习时间
202_年12月17至27号 二.实习地点
云南农业大学新校区 三.实习目的:
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2、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钢尺)和工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与计算方法,掌握地形测量的测、算、绘技能;
4、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四.实习要求
要求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检验和校正的方法;掌握测绘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作业能力;学习和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五.实习任务
1.小组上交成果及资料:
1)导线点及水准路线示意图及野外记录;
2)水准测量及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原始记录本; 3)内业计算及精度评定说明书;
4)指定实习范围的一幅标准图幅的1:500地形图。
注意:外业观测原始记录及地形图绘制一定要使用2H及以上铅笔 2.个人上交成果:实习报告一份
第一章
测区概况
一.测区地理位置: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山东科技大学测图实习基地之场地三。位于山东科技大学校园内,东以J6-5教学楼东侧的南北路的东边界,东大约至J3楼西边的南北路,北大约到J1教学楼南侧的墨水河
二.测区气候特点:青岛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3℃降雨量年平均值680.5mm,全年雨量集中在7、8两个月,终年多东南和西北两个风向。年平均风速4.9m/s,各月平均风速以3月最强为5.6m/s,9月最弱为4.1m/s。第二章 选点 一.选点要求
安全性。便于安置仪器,考虑地面湿滑、来往车辆等对人身和仪器安全的影响。
实用性。点位间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
便利性。导线点选好后须做好标记,便于寻找。二.导线布设
以已知点I116点为1号点,导线边在80~150米范围内,均匀分布各区,便于控制整个测区。并使相邻边长之比小于3:1 导线点的标志是画红油漆于固定点处,在点旁边注明点号,1号点为D2-4-1表示地质工程专业2班4组1号点,依次点为D2-4-2,D2-4-3……。根据要求我们一共选了10个控制点。
三导线布设示意图
第二章
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节 仪器工具
DJ6经纬仪一台,脚架1个,花杆1根,测钎1副,钢尺1把,皮尺1把 第二节 水平角测量 1.
经纬仪的安置
经纬仪的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两个内容 安置方法:
①用三角架架腿对中
使架头大致水平,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标志,先在适当位置踩实一条架腿,两手分别握另外两条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从光学对中器的目镜中观察,使对中器的十字丝中心对准测站标志为止。②用三角架腿粗平
伸缩三角架的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使基座圆水准泡居中,使照准部大致水平。③脚螺旋精平,平移基座精确对中
④照准部大体水平后,可旋动脚螺旋使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居中,使照准部精确水平,检查仪器是否对中,如不对中,则平移基座,精确对中,在调脚螺旋进行照准部精平,如此反复直到精确对中和照准部精确水平为止。2.测回法测水平角
①经纬仪安置好后,先将经纬仪竖盘放在盘左位置,松开水平制动扳扭,转动照准部,使望远镜大致瞄准A点上的标杆,然后,拧紧水平制动扳扭,用微动螺旋使望远镜精确的瞄准A点(一般瞄准标杆的底部)读取水平读盘读书a1,记入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内
②松开水平制动扳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上述方法精确瞄准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1,记录,即完成半个测回。
③倒转望远镜,使竖盘位于盘右位置,这次用望远镜先精确瞄准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2,记录
④松开水平制动扳扭,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望远镜精确瞄准A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2,记录。完成一个测回。
⑤进行第二个测回,盘左,用望远镜瞄准A点后,转动水平度盘使读数比原来读数增加90度,再按上述方法再测一个测回。这样可以减小由于水平度盘不平整所造成的误差。3.水平角作业要求
测回数两个,半侧回归零差18″,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24″,盘左盘右较差不能超过40″导线方位角闭合差40(n为测站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3000.测水平角的测角中误差不能超过40″,若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则需重测.4.评价:在进行水平角测量时,每个测站保证每个车站的精度,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是我们顺利一次测完达到要求的法宝。第三节
距离测量 1.仪器:钢尺
2.直线定线:当两点间的距离大于钢尺长度时,需分段丈量,故量距时和水平角测量同时进行。
3.量距:丈量工作由三人完成,两人拉钢尺一人记录。往返丈量各两次,其相对误差1/202_,互差3mm。
第四节 内业计算 一,导线点坐标计算
注意事项:在内业计算前,先进行角度闭合差检验,根据各测回成果计算的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不得超过40 ″ 1.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2计算角度改正数: 3计算改正后的角度: 4推算方位角: 5计算坐标增量:
6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7计算全长闭合差及其相对误差: 8精度满足后,计算坐标增量改正数: 9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10.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二.评价
在进行内业计算时,角度的改正数往往不能整除,所以改正数就不能平均分配,我们遵守的原则是大角度配大改正数,小角度配小改正数。
内业计算一定要认真,我们在计算时就由于抄错一个数导致后面描图出现大的误差,检查了很久才检查出来,是前面一个数据错了,并导致后面全错了,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内业计算一定要认真,仔细。第三章
高程控制测量 一.仪器:Ds3水准仪
二.方法:双面尺法以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三.水准测量原理
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求出待测点的高程。四.水准仪的使用 步骤
1.安置水准仪
在定点1和定点2之间安放水准仪,使仪器至电1和点2之间的距离之差不超过5米 2粗略整平
先用双手同时内(外)转动一对脚螺旋,使气泡未居中而位于脚螺旋之间,再转动另一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3.瞄准水准尺
①在瞄准水准尺之前,先进行目镜对光,使十字丝成像清晰
②松开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利用望远镜筒上的缺口和准星,瞄准水准尺,然后再拧紧制动螺旋
③转动物镜对光螺旋进行对光,使尺子的影像看的十分清晰,并转动微动螺旋,使尺子的像靠近十字丝竖丝的一侧,以便于读数
④消除视差 为了检验对光质量,可用眼睛在目镜后上下微微晃动,若发现十字丝与目标影像有相对移动,则须重新进行对光,直到眼睛上下移动而水准尺上读数不变为止 4.精确整平5.读数
读数按照后黑——前黑——前红——后红的顺序读数 四.水准测量的检核
同一同一水准尺的红面与黑面读数(加尺常数后)之差不超过4mm,黑红面高差之差(在 红面所测高差上减或加100mm又不超过5mm,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站的观测高差。五.水准测量的内业 1.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 2.高差闭合差的允许值 3.水准路线闭合差的分配 4水准高程点的计算 第四章
地形图测绘 一.仪器
经纬仪、小平板仪、半圆仪、皮尺等 二.方法
极坐标定点法施测碎部点 三.步骤
1.测图前先准备好图纸,将聚酯薄膜图纸用夹子固定在图板上,按本图幅西南角坐标值在图上标出各坐标格网线的坐标,并展绘控制点。
2.在测站(假定测站的高程)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选择起始方向(零方向),并将水平度盘配置为0°00′00″;
3.在图纸上找出测站位置,确定方向线,用小针将半圆仪圆孔中心钉在该测站点。标尺员按一定路线选择地形特征点并竖立视距尺,观测员瞄准标尺读出视距、中丝读数、水平度盘读数和竖盘读数。距离测量时,比较近的距离直接用皮尺量取水平距离。记录员算出水平距离、高程并报告给绘图员。绘图员根据数据绘出碎部点位置。地貌点的测定要求:点与点之间的间距约10米。
4.及时将所测碎部点,连接绘成地物,勾绘等高线。对照实地进行检查。5.按地形图图式的要求,描绘地物和地貌,并进行图面整饰、清洁。第五章 实习感想
为期10天的测量学实习已经结束。回顾这两周的实习生活,虽然不得不接受黑色肤色的自己,不得不感受精疲力竭的真谛,可是我们在收获一种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段值得回味的经历。
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虽然我们在学校有过类似的测量,但是难度根本无法与野外相比,我们的目的在于在测量实习中巩固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解决遗留的问题,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弥补遗漏掉的知识点。
每天早晨,我们抗拒疲劳,披星戴月,踩着朝露,扛着仪器,大刀阔斧的走向我们的实习基地;烈日下,我们挑战极限,在酷暑中,我们挥洒我们的汗水,展示我们的风采;晚上,我们整理内业,相互交流。我们的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的精神,来自与我们对知识的渴望,来自与我们对建设祖国的强烈愿望。
通过这次实习我充分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理解理论并不代表能充分使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经过我们的摸索,很多都克服了,不能独自克服的,我们也通过寻求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克服了。可以说这次实习不仅锻炼了实际的动手能力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充分加强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感情。我相信这一次实习一定会成为我们大家在大学生活中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第五篇:测量学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括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测设是指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2、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与水准面想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用数学式表示的几何形体(即地球椭球)来代替地球的形状作为测量计算工作的基准面。选择【陕西泾阳县永乐镇某点】为大地原点
3、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称海拔。我国采用“1985高程基准”青岛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60m。地面点到某一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假定高程,即相对高程
4、六度带计算L0=6N-3,三度带L=3n5、测量应遵循的两条原则:
一、从整体到局部,它可以减少误差积累,保证测图精度,而且可以分幅测绘,加快测图速度。
二、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测量工作,它可以防止错漏发生,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6、【高程、测角和测距】测量的基本工作,【观测、计算、绘图】是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
7、测量地面上各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气压高程测量。水准测量是利用一条水准视线,并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这样就可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水准测量仪器【水准仪】,工具为【水准尺和尺垫】
8、十字丝交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或视线。水准仪的使用包括仪器的【安置、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粗平和读书】。气泡的移动方向和【左手大拇指的运动方向】一致。
9、表2-1表2-3表3-1表3-4表6-610、在观察过程中,点1、2、.......4仅起传递高程的作用,这些点称为转点。
11、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
一、仪器误差,二、观测误差
1、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
2、读数误差
3、视察影响
4、水准尺倾斜影响
三、外界条件的影响
12、经纬仪的使用
一、对中,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的中心和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二、整平,是指利用基座上的三个角螺旋是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居中,从而导致竖轴竖直和水平盘水平。
三、瞄准(先盘左后盘右)
四、读数
13、视距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直线定位:把多跟标杆标定在已知直线上的工作。
14、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度。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角值0-360。
15、测量误差,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 变化的误差。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处理方法:
1、用计算的方法加以改正。
2、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
3、将系统误差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偶然误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若误差出现的符号和大小均不一定的误差。特性:
1、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
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 出现的概率相同。
四、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零
16、衡量精度的指标:
1、方差和中误差
2、相对误差
3、极限误差
17、控制网建立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网。
18、图跟点: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
19、导线: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20、导线布设形式:
1、闭合导线:起屹于同一已知点的导线。
2、附和导线:布设的两已知点的导线。
3、支导线:由已知点和已知边的方向出发,既不附和到另一已知点,又不回到原起始点的导线。分为一级导线、二级导线、三级导线、图根导线等几个等级。
21、导线测量的外业;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坐标、两边、测角和连测】实地选点注意事项:
1、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3、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
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殊情形外,应大于350m,也不易小于50m。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盘左盘右误差不超过【40秒 】
22、坐标正算: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已知边长和已知坐标方位角计算待定点坐标的方法。坐标反算:如果已知两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反算其坐标方位角和边长。
23、地图:按一定法则,有选择的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图。
地形图: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比例尺: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
24、分幅方式:一类是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度分幅法】,另一类是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
25、地物符号:【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线性符号)、地物注记】
26、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点所连接而成的连续闭合曲线。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等高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登高平距越小,地面坡度就【越大】,则坡度【越小】;坡度形同,平距相等。
27、典型地貌的等高线:山丘和洼地、山脊和山谷、鞍部、陡崖和悬崖。
28、等高线的特性:
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这必在图外闭合。
3、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
4、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
5、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成正交。
29、视距测量原理:
1、视线水平时的距离和高差公式P134,2、视线倾斜时的距离和高差公式P135。30、碎部点的选择:对于地物,碎部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对于地貌来说,碎部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31、碎部测量:经纬仪测绘法:
1、安置仪器,安置仪器于测站点上,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薄。
2、定向,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度00分00秒,后视另一控制点B。
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立尺前,立尺员应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选定立尺点,并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目标的标尺
5、读数记录,将测得的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依次填入手薄。
6、计算,依据视距Kl,竖盘读数L或竖直角a,计算出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
32、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1、求图上某点的坐标和高程。
2、确定图上直线的长度、坐标方位角及坡度。
3、按一定方向绘制纵断面图。
4、在地形图上按限制的坡度选定最短路线。
5、在地形图上确定汇水面积
6、地形图在平整土地中的应用(进行挖土方量的概算)
33、测设的基本工作是【测设已知的水平距离、水平角度和高程】测设平面位置的方法: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P173】、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34、建筑基线:布置一条或几条基线,作为施工测量的平面控制。建筑长度=(l+0.240m)
35、当安置一次仪器校正几根柱子时,仪器偏离轴线的角度最好不超过【15度】。高层建筑物轴线的投测,一般分为【经纬仪引桩投测发和激光铅垂仪投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