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老人与儿童教案
编辑:独坐青楼 识别码:24-891068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9 13:17: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老人与儿童教案

《老人与儿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老人与儿童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演绎着多彩和生命。老人与儿童在生活中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孙子(女)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特别亲近,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学生对这些发生在自已身上的事情都非常熟悉,创作起来得心应手,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尊敬老人传统美德的教育,我在上这一课主要时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比较来讨论老人与儿童的特点。根据自已的经历或想象描绘一幅关于老人与儿童的绘画作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工具,材料、手法进行表现。体验绘画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特点,让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表现。

2)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创设老人与儿童在一起的情境,让学生体验美术的乐趣。难点是老人与儿童的表现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老人的道具。

学生准备:有关老人与儿童的图片,各种工具、材料。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人与儿童》这一课导入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的枯燥、单调的平铺直叙式的导入揭题,同时教师也以“朋友”的角色参与整个活动。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走上讲台。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化妆成老爷爷走进教室)

小主持:请同学们做好,今天我们班将来一位客人,大家猜猜他是谁呢?(教师利用人造动物毛,假发、及时贴等化妆成老人走进教室)‘ 教师:大家好!(模仿老人的语调)(同学们嬉笑,议论,有的同学模信老人的神态„„)教师:猜猜我是谁啊? 学生:老师!

教师:顾老师已经不是以前的老师了,变成爷爷。看看我今天有什么变化? 学生:胡须、白发、皱纹„„

教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老师现在是一个老人而你们是儿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学习老人与儿童。

[评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化装成老人与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直观的认识,近距离的接触,而这一“离奇”的教学环节设计使学生整节课兴趣盎然。

(二)、激趣欣赏、分析讨论

新课标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将“课堂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唤醒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己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同学互动、与以往旧知识互动能力,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和活动的能力,达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教师:老师是一个冒牌的老人,大家想不想认识一下真正的老人呢? 学生:想!

教师: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图片拿出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图片上老人与儿童,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小组讨论一下。

(生学欣赏图片,小组讨论)。

学生:老人有皱纹,头发也白了而且还有长长的胡须,儿童的皮肤光滑、细嫩„„

教师:下面我想请大家也用课桌上的材料把你的同桌化装成老爷爷、老太太或者是弟弟、妹妹,好不好?

(学生化装表演)„„

教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笔下老人与儿童,看一看他们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分组讨论。教师:哪组同学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教师:你们组先来说说。

学生:这幅图片是油画棒画的,表现的是爷爷和孙子两人间的亲昵„„ 学生:这幅是用毛笔画的。

教师:为什么说它一定是毛笔画的? 学生:我感觉它的线条粗细变化多„„ „„

学生:我觉得它是用小棉棒蘸墨画的。

教师(我听了以后感到非常吃惊):为什么你会认为它是用小棉棒画的呢? 学生:因为它的线条粗细比较均匀,而且线条比较短。教师: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因为小棉棒的吸墨少,画起来„„ 教师:你以前小棉棒画过画吗? 学生:画过!

教师:你分析的真好!我们可以利用各种不 的工具、材料、手法来进行表现自己的作品。大家给他鼓励一下!

[评析]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他们的积极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被重视,极大的压抑了小学生内心丰富而好动的内心世界和创新意识。而在这节课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的小群体进行学习,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他们在课外收集所需资料,课堂中进行自已讨论、发言、化装、表演等。在一定意义上说,这节课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实现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相互适应和完善统一。

(三)学生作业、赏评交流

社会的丰富多彩就是因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一个个人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没有个性的存在,没有个性表现的自由,就不会有创造力。美术教学中也应不能忽视学生不同的个性。让学生在更大的自由空间中充分的展示自我、表现自我。

教师:你想表现一幅什么样的作品呢? 学生:我想把我和爷爷间的小秘密画出来。学生:我想画我小时候爷爷背着我的情景。

学生:爷爷的胡子好硬啊!我准备画的这幅画就是《爷爷的胡子》。„„

教师: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自己手里照片或记忆创作一幅关于老人和儿童的作品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大家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

(学生利用各种材料(素描纸、宣纸、废旧报纸等)、工具(一次性筷子、毛笔、水粉笔、小棉棒、手指等)、手法(印、涂、抹、擦等)进行创作。)

„„

教师:画好的同学可以把你的作品拿上来给大家欣赏一下,好吗?(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送上讲台,作品丰富多彩,形式、手法、内容各不相同,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教师:同学们画的真棒!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你画的什么内容?用什么材料画的呢?

学生:„„

教师:大家觉得他画的怎么样?

(通过师生、生生和学生自我进行评价,对于学生不足的地方要提出来,让学生自我完善,对于好的地方予以肯定和表扬)。

„„

[反思]艺术不是技艺,他是艺术家体验了感情的表达。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尝试各种工具、材料、手法,尽情涂抹,大胆表达,自主创造。这是本节课学生自由发挥、享受快乐的中心环节。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人,所以我们的教育是“人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师把这种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活下有效学习,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评课: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首先,李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在课堂上,李老师以他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李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为角色扮演这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李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

第二篇:《老人与儿童》教学设计概要

《老人与儿童》教学设计

执教:杨敏

一、课题:老人与儿童

二、教材: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美术第三册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学生分析

孩子们非常喜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他们的年龄特征比较熟悉。本课将老人和儿童进行对比,让学生很容易深层次地了解和表达老人与儿童的不同特征,让学生自然、有情感的和老人“面对面”地交流。

五、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

(2)认知目标:了解老人与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法。(3)能力目标:大胆画出和制作出老人与儿童的外形特征及活动情景。

2、教学重点

老人和儿童不同特征的刻画。

3、教学难点

刻画老人和儿童时线条、色彩的运用。手工制作中老人和儿童不同外形特征的刻画。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欣赏资料、图片若干,相关陶艺作品若干

2、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课程导入

先给同学们看几张图片(展示图片)

(图1)

(图2)

(图3)这些图片中有什么呀?(老人 儿童)

你们是怎么看出来他们是老人与儿童的呢?我们看这幅图片,哪个是老人?哪个是儿童?(出示图1)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他们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总结:老人与儿童有着明显的区别,那么这节课呢,我们就要来学习研究“老人与儿童。(板书:老人与儿童)

2、讲授新课

(出示图2)这一幅,哪个是老人?哪个是儿童啊? 这个老爷爷和小男孩在干什么啊?(玩电脑)

(出示图3)这一幅上面的老爷爷和小女孩又在干什么呢?(在做游戏)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老人与儿童在一起非常的开心。

据老师了解,很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小朋友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对不对啊?那么你们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肯定也发生过许多有趣的、难忘的事情啊,有谁可以来说一说?

(学生举例)

那么你能不能来模仿一下你爷爷或你奶奶当时的动作、表情和声音呢?再请一个小朋友来跟他配合一下演小孩,小孩是要比你们年龄还要小一点的,想想应该怎么演,要更加的天真、活泼对不对?

(请两组小朋友分别来模仿爷爷、奶奶)

点评:他们的动作、表情模仿的还是很象的,但老师觉得对老人的模仿还是缺少了点什么,老人最明显的特征应该是什么呀?(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

我们来看一看这两幅图,对比一下,老人与儿童有什么不同?(出示老人与儿童的对比照片)

(眼睛、眉毛、胡子、皱纹、粗糙或是光滑的脸、头发、皮肤的光泽等)老人的脸上满是岁月的刻痕,儿童却像幼芽一样稚能嫩,老师这里还有几幅描绘老人与儿童的绘画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第一幅作品)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小孩,知道他是用什么方法画的吗?(铅笔、素描)

(出示第二幅作品)这一幅描绘的是什么呀?他们的外形又有什么特点?猜猜这位老爷爷在干什么呀?

(出示第三幅作品)这一幅作品是用什么材料画的?画面上这位老爷爷手里拿着什么呀?(拿着烟斗和扇子在树底下乘凉)

(出示第四幅作品)这一幅和前面几幅有什么不一样?画面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布置作业

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来表现这样一幅老人与儿童的作品呢?

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来画一幅我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的这么一幅画,注意在画作品的时候要有故事情节。

4、作业展评

介绍一下你画的是什么? 他们在做些什么?

5、课后拓展

从儿童到老人,展示了生命的历程。下节课我们将用陶泥来表现老人与儿童,希望小朋友们能用陶泥将这生命的历程塑造的更加生动。(第二课时)

1、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用画笔描绘了老人与儿童,那么这一节课呢,我们将用手中的陶泥来塑造老人与儿童。

2、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看一看书上的几幅作品,小朋友们来说一说,这几幅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呀?或者你觉得他们在做什么呀?

3、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就用陶泥来塑造老人与儿童,可以分小组合作,一个做老人,一个做儿童。要做出他们的动作、神态,要看得出他们在干什么。

4、作业展评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做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小朋友们觉得他们的作品怎么样啊?

老师喜欢比较有特点的作品,比如瘦瘦的老人、胖胖的老人、大笑的老人、做的很夸张的老人,或者正在生气的小朋友、正在玩耍的小朋友,总的来说小朋友做的都非常的不错。

5、总结

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是在家人无微不至地呵护下成长的,当我们渐渐长大的时候,他们却在慢慢地变老。所以,面对老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关心与帮助,以回报他们曾经对我们的付出!

八、板书设计

老人与儿童

老人的特点:皱纹、白发、朴素的衣着…… 儿童的特点:活泼、表情夸张、皮肤嫩滑…… 作业题目:我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

第三篇:留守儿童与老人联欢晚会策划书

晚会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在西峡县,丹水镇,六里村有这样两个特殊群体:孩子们的父母外出打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但是孩子们却被父母留在农村,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屈指可数;老人们面对岁月的渐渐流逝,孤独感越来越重,却因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合适的消遣场所,他们最多的只是相互的串门和聊天。在“三下乡”活动期间,我们将在此举办儿童与老人联欢会。

二、活动主题

大手牵小手,快乐你我他

三、活动地点

丹水镇,六里村小学

四、活动对象

六里村所有老人和孩子

五、活动目的传递关爱,让孩子们心向阳光,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传递温暖,让老人们感觉到被需要,不再孤单。

六、活动准备

1、宣传晚会,邀请村民参加;

2、7月21日下午鼓励村中小朋友踊跃报名参加活动并表演节目;

3、队员排练节目;

4、准备奖品,及布置会场的物品。(气球,彩带等;奖品主要是毽子、笔记本等)

七、活动内容

1、孩子们合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开幕;

2、队员合唱《相亲相爱》;

3、成语连珠游戏 ;

将老人,孩子,和志愿者们分成三组,先由主持人说一个成语,然后各组按顺序用最后一个字接成语。如果哪一组未能接下去,将惩罚该组成员表演一个节目,直至共有三个节目。

4、豫剧联唱(邀请村民表演);

5、儿歌串烧(小朋友表演,且每人得到一个奖品:喜羊羊与灰太狼贴画一张)

6、流行歌曲串烧(志愿者表演);

7、踩气球游戏;

将小朋友们按刚才的三组依次站好,每组发10个气球。小朋友只能用脚把气

球踩爆,踩爆一个记一分(用其他方式或者他人帮忙均算违纪,不予计分),在一分钟内得分最高的一组获胜,奖品是每人一个毽子,其他组的小朋友各自得到一个笔记本作为鼓励奖。

7、合唱 晚会结束

八、活动后续工作

1、分组送老人和孩子回家;

2、打扫场地卫生;

3、整理当晚拍摄照片,写出晚会感想。

第四篇:《老人与苹果树》教案

江园小学 葛平芝

《老人与苹果树》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给别人带来快乐,同桌自己也就快乐了。教育学生要为他人着

想,无私奉献。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1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读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接揭题 1.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题。3.出示“苹”“果”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4.指名读课题。5.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把生字拼一拼,读一读。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看谁读得更好。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集体纠错,集体读。(2)全部开火车读。

(3)学生自由地说说怎样识记这些生字。(4)玩摘苹果的游戏,加深巩固。3.教学学生无法拼读的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教学生跟读。(2)指名反馈读。(3)齐读。

(4)学生反馈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三、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听。2.再次播放,学生跟着轻声读一读。3.学生试着读一读课文。4.同学间互相读一读。5.指名读,其他评议。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老人和苹果树间的什么事?

2.教师出示老人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上一个怎样的老人? 3.你们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平时都做些什么呢? 4.可是这篇课文中的老人他年纪也不小了,可是他却在干什么? 5.指名反馈。

6.这个老爷爷都这么老了,他种树干什么? 7.教师出示文中的句子,帮助理解。8.指导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4.老人与苹果

pínɡ苹 ɡuǒ果 wèn问 děnɡ等 jiǔ久 xiē些

cái才

jié结 chī吃 bié别

shí时 hòu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总结全文,让学生懂得给人快乐,同时自己也就快乐了,教育学生要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用生字组词,复习词语。3.请小朋友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引导想像,总结全文

1.一年一年地过去了,苹果树长大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小朋友们,如果你吃到了这又红又大的苹果,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2.我们假设爷爷现在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想跟爷爷说什么呢? 3.想一想,这一位种苹果树的老人听到大家刚才说的话心情会怎样?

4.小朋友们,学了这篇课文,看到老人为大家做的这件事,你们有什么收获或是感想呢? 5.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小结,教育学生。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今天要写字卡片,学生认读,并进行组词练习。2.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应注意些什么。3.教师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要点及写字姿势。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5.集体反馈,评析。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4.老人与苹果树

老人→苹果树→吃不着别人吃

第五篇:关爱留守老人儿童

关爱留守老人儿童,共度“三·八”国际妇女节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旧州镇乐源乐社区组织开展了关爱留守老人儿童,共度“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

3月6日下午,在旧州镇乐源乐社区大门口格外热闹,不时传来一阵阵欢呼声、掌声。社区开展了关爱留守老人儿童活动,在活动中老人和孩子们自编自演自己拿手的节目,其乐融融,7615

老人与儿童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