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数据库应用基础202_教学大纲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24-971464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2 15:15: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数据库应用基础202_教学大纲

《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BasicsofDatabase Application

课程编号:0411018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 全院各经济类专业

学时数:64学时(讲课:32学时,上机实践:32学时)

学分:4 执笔人:

尤传华

审核人: 唐济波 修订日期:202_年3月8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数据库应用基础》是经济类学生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它不仅是数据库入门理论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更是学生今后结合专业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使用Access 202_建立数据库、创建表、查询、制作报表、Web访问页等操作,掌握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过程,提高运用Access 202_对数据的综合管理能力,并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课程项目设计,真正提高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全书共12章。第1章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的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Access 202_数据库特点与功能,第3~9章介绍了Access 202_数据库的7个对象,第10章通过一个综合应用实例将第3~9章所建立的各对象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小型的Access数据库应用系统“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第11章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实例,第12章简述数据库的安全问题。

第一章 数据库基础(讲授2学时)

通过讲授数据库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数据模型、关系模型、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数据库规范化。并使学生了解课程研究对象、基本内容、重点及难点、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为后面

共6页 第1页

章节的展开做准备。

第二章 Access 202_数据库概况(2学时,第一周机房中上机课时讲授)了解 Access 202_的工作界面、主要特点、新增功能;熟悉Access 202_ 的启动、退出和帮助;掌握Access 202_数据库的创建和7种基本对象类:表、查询、窗体、报表、宏、模块、页;了解数据库的压缩与修复及密码设置。

第三章、表与关系(讲授6学时、上机6学时:包括一次关于表的上机考试)表是存放数据的地方,为应用提供数据源。本章包含如下内容:表的设计与创建、字段的类型及设置;使用表向导创建表、利用设计器创建表、通过输入数据创建表;表结构的编辑和修改;导入表和链接表;字段名、类型、长度和说明,字段的标题,字段的格式,掩码设置,字段有效性规则、有效性文本和字段的其他属性设置;主关键字和索引(主关键字的类型、主键的创建和取消,索引的创建和使用);关系的创建及应用(关系的种类、数据结构设计、建立关系、修改、删除表关系、子数据表的使用、关系的联接类型等);创建OLE字段(如何在表中建立图像字段、如何显示观看图像)。

通过多以上内容的讲授,使学生熟练掌握表的创建、维护与数据表的基本操作;并熟练掌握表间关系类型及建立方法;掌握数据的导入与导出等基本操作。

注:第四周要求各项目小组提交项目设计的开题报告

第四章 查询(讲授6学时,上机6学时:包括一次关于查询的上机考试)数据库的应用必须从表中提取数据,而查询则是应用的最基本操作,本章包括以下内容: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查询、使用“简单查询向导”创建查询、查询的几种视图、查询的条件及其他、建立带“计算字段”的查询、建立分组统计的查询、建立交互式“带参数”的查询、建立自动输入数据的“自动查阅”查询、使用“交叉表查询向导”、使用“查找重复项查询向导”、使用向导“查找表之间不匹配的记录”; 操作查询”的创建,追加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生成表查询;SQL查询的创建,SQL简介、SQL使用实例;“联合”查询的创建;查询的种类和属性,查询的种类、查询属性的设置、字段属性的设置等知识点。

共6页 第2页

通过本章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查询的概念、作用与分类;熟练掌握选择查询的创建与使用;熟悉交叉表查询的创建与使用;掌握操作查询的创建与使用;了解SQL查询的概念与建立方法;熟悉查询的种类和属性。

注:第七周对各个项目小组进行项目设计进展的第一次检查

第五章 窗体(讲授4学时,上机4学时)

窗体是人机交互操作的重要界面,用户通过窗体实现对数据的管理和操作。本章着重介绍如下内容:窗体的基础知识、窗体的种类、窗体的视图;窗体的创建,使用“自动窗体”新建窗体、使用“窗体向导”新建窗体、使用“设计视图”新建窗体、使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使用“数据透视表向导”创建数据透视表;窗体的布局及格式调整,选择对象、移动对象、调整大小、对齐、间距、外观、特殊效果、控件的选择和使用;改变窗体的背景,更换背景样式、以自选图片做背景、和取消背景图片、在“自动套用格式”中添加或删除自选图片的方法;窗体高级设计技巧,窗体中的图片与图像、控件工具箱的使用、子窗体;使用窗体操纵数据,使用窗体浏览/修改记录、使用窗体添加/删除记录以及使用窗体查找与替换数据的方法;数据的筛选,按选定内容筛选、按窗体筛选、输入筛选目标、高级筛选/排序、筛选用于表、查询、报表。

通过以上内容的讲授使得学生熟悉窗体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窗体创建与窗体设计过程;掌握窗体控件及其使用方法;熟练掌握三类不同类型窗体的应用;了解窗体实现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功能。

注:第九周对各个项目小组进行项目设计进展的第二次检查

第六章 报表(讲授2学时,上机2学时:包括关于窗体和报表的上机考试)报表是ACCESS中的一种输出方式。本章的内容如下:报表的结构;报表的创建,包括:使用自动报表创建报表,使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使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使用“标签向导”创建标签,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报表,使用“设计视图”修饰现有报表;报表的高级应用,包括:报表的排序,报表的分组,利用函数对报表进行统计汇总,域合计函数的应用;子报表;多列报表;交叉表报表;报表的打印和预览,包括:页面设置,预览报表,打印报表。

共6页 第3页

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报表的创建方法;掌握报表的分组、统计、域合计函数的应用;了解子表、多列报表、交叉报表的应用和掌握报表的打印应用。

第七章 数据访问页(讲授2学时,上机2学时)

本章内容有:数据访问页的创建步骤;数据访问页的发布、访问;实现Access数据库在Internet上的数据信息传递或发布。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访问页基本概念;掌握数据访问页基本创建方法;理解发布数据访问页、访问数据访问页的方法。

第八章 宏(讲授2学时,上机2学时)

在ACCESS中,宏是各个对象之间的纽带,通过宏把其它对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本章主要内容有:宏、宏组以及带条件的宏;宏的创建及编辑;宏的运行与调试;使用宏创建菜单(下拉菜单、热键与分割线、多级下拉菜单)。

通过本章的讲授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宏的定义、宏的概念与格式;掌握宏的运行;熟练地使用宏将应用系统集成;掌握利用宏创建菜单。

注:本章内容根据需要可与第六章内容交换讲授次序,可使学生及早实现课程设计项目应用系统的集成。

第九章 模块

由于课时有限本章不讲,但不会影响对本课程的学习和知识结构的构成,也不会影响对项目设计的开发和本门课程体系的理解。

第十章 利用宏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讲授2课时,上机2课时)本章讨论案例设计的全过程,主要内容是:根据“教务管理系统”案例,分析教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创建相关数据表,组织相关数据源;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总体功能设计、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界面设计、系统菜单设计;系统安全与自启动窗体的设置,数据库密码的设置。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使用ACCESS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共6页 第4页

掌握系统设计过程,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界面设计,系统菜单设计,系统安全设置等。

第十一章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实例(讲授2学时,上机2学时)本章以“教务管理系统”为例,着重介绍如何按照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开发软件。主要内容如下:介绍软件开发的一般方法;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及运行;需求分析。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概念模型,并将概念模型转换为数据库(数据表);系统设计。系统总体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界面设计(控制面板和菜单设计),特殊模块的详细设计;系统实现。功能模块的实现(采用宏或宏组命令),自定义菜单,设置自动启动窗体等。

通过本章的讲授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开发步骤。掌握各个模块的调试和系统整体联调,设置数据库密码。

注:第十四周要求各个项目小组提交设计结果

第十二章 数据库的安全(讲授2学时,上机2学时)

本章内容包括:数据库信息资料的安全管理、设置;对数据库访问用户进行权限、口令等设置的编辑操作;对数据库访问工作组的创建及权限编辑操作;对数据库进行加密编辑操作等操作。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用户密码的设置;了解工作组的创建及权限;了解编码数据库等操作。

注:第十五、十六周队各个项目小组的设计进行成绩评定

三、课程教学环节的安排和基本要求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但具有大量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概念,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数据库应用基础是计算机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应用性非常突出,实践性强是该课程的鲜明特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非常明确清晰,知识体系完整,知识框架符合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授课方式,配合多种形式的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教学辅助活动,达到比较理想的知识传授目标。通过各个环节让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把计算机科学发展

共6页 第5页

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新技术发展作为案例穿插到教学过程中,使得计算机科学人文教育得以充分体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入了“基础知识+项目驱动+过程控制+鼓励创新”教学模式,采用重点知识点与案例以及课本知识与项目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课堂讲授与互动讨论结合、讲授知识点与案例分析结合、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过程与项目设计过程控制等措施。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和3次随堂小考占总评成绩20%,项目设计占总评成绩的30%)占50%,项目设计成绩采用学生答辩,组间评定,组内成员评定与老师评定相结合,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50%。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经济类各专业计算机科学的主要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先行学习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在Windows环境中的基本操作。本课程为经济类各专业使用数据库知识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以后继续学习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网页设计打下基础。

五、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选用教材:数据库系统及应用,李梓,科学出版社,202_年8月

2、参考书目: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ACCESS第2版),沈祥玖,高等教育出版社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

六、必要的说明

本课程属于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用课件演示结合讲授,在讲授中随时融入数据库的最新发展,并且自始至终强调实践,要求学生必须上机动手操作,本课程上机操作课时的安排占整个课时的二分之一,结合课程案例理解相关知识点,用项目设计驱动教学全过程,最终完成自己的项目设计。

本课程的重点是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第三章表与关系、第四章查询、第五章窗体、第八章宏,这几章是本课程的主线,必须掌握好。

在上机时在Access2003环境中实现。

共6页 第6页

第二篇:数据库应用基础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一、实验一: 名称 创建数据库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内容和目的:

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创建数据库的方法及相关操作,并且创建一个包含五个表的数据库STUD:系别代码表 表名dep,教师表 表名teacher,学生表 表名stud,课程表 表名course,选课表 表名sc。

四、实验原理:

本实验主要是“ create table 表名

(列名1 类型1(not)null,列名2 类型2(not)null,……,primary key(列名));”语句的应用,来实现表的建立。同时还可能用到 “drop table 表名”,“alter table 表名 drop column 列名”等语句。

五、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操作系统:Windows 202_/XP 编程环境: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六、实验步骤:

具体步骤见实验指导书。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create table COURSE(CID VARCHAR(8)not null,CNAME VARCHAR(30)not null,CID_PRE VARCHAR(8),CREDITS NUMERIC(3,1)not null,primary key(CID));

create table DEP(DEPID VARCHAR(8)not null,DEPNAME VARCHAR(20)not null,primary key(DEPID));create table SC(SID VARCHAR(11)not null,CID VARCHAR(8)not null,TID varchar(8)not null,SCORE INTEGER,primary key(sid,cid,tid));create table STUDENT(SID VARCHAR(11)not null,SNAME VARCHAR(8)not null,sex char(2)not null,DEPID VARCHAR(20),BIRTHD DATETIME,SEMAIL VARCHAR(20),HOMEADDR VARCHAR(40),primary key(SID));create table TEACHER(TID varchar(8)not null,TNAME varchar(8)not null,TITLE VARCHAR(10),DEPID VARCHAR(20),primary key(TID));

八、实验结论:

心得体会和改进建议:确实可以用create table语句实现数据库表的创建,一开始就要想好各个表的分配和各种定义的合理性,避免以后大幅度的改动表。

一、实验二: 名称 备份和恢复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内容和目的:

向数据库中添加样本数据,学习DB2数据库的恢复和备份。

四、实验原理:

利用分离与附加实现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用“insert into 表名 values(列名1 类型1(not)null,列名2 类型2(not)null,……)”语句实现向表中添加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

五、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操作系统:Windows 202_/XP 编程环境: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六、实验步骤:

用附加命令载入数据库,然后在相应新建查询中用insert语句输入准备的数据。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insert into dep values('601','计算机科学与工程');insert into dep values('602','软件工程');insert into dep values('603','信息安全');insert into dep values('604','IS');

insert into teacher values('T01','教师1','教授','601');insert into teacher values('T02','教师2','工程师','601');insert into teacher values('T03','教师3','副教授','602');insert into teacher values('T04','教师4','讲师','602');insert into teacher values('T05','教师5','高工','603');insert into teacher values('T06','教师6','高工','603');

insert into course values('6001','计算机组成原理',null,3);insert into course values('6002','操作系统','6001',3);insert into course values('6003','数据结构',null,3);insert into course values('6004','数据库原理',null,3);insert into course values('6011','数据库应用开发',null,2);insert into course values('6005','Computer Network',null,2);insert into course values('6006','Objected JAVA',null,2);insert into course values('6007','Software Engeneering','6006',2);insert into course values('6008','UNIX Basic',null,2);insert into course values('6009','UNIX OS Design','6008',2);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601','张1','男','602','1990-10-20','587627416@qq.com','四川');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2406010103','张2','女','601','1991-06-10','123627416@qq.com','湖南');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2406030101','王1','男','603','1990-05-06','4827416@qq.com','新疆');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2406020105','王2','女','602','1990-07-15','90627416@qq.com','云南');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2406030110','吴1','女','603','1991-08-14','367627416@qq.com','广西');

insert into sc values('601','6002','T03',50);insert into sc values('2406010103','6002','T02',60);insert into sc values('2406030101','6001','T01',70);insert into sc values('2406020105','6004','T04',80);

insert into sc values('2406030110','6006','T06',90);

八、实验结论、心得体会和改进建议:

插入数据要仔细,以免不必要的麻烦。

一、实验三:

名称

数据库的完整性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内容和目的:

通过设置表的检查约束、外键约束体会数据库完整性的含义,约束条件下数据修改操作的限制,以及实现修改操作的技巧。

四、实验原理:

用“alter table 表名 add constraint 约束名 check 条件”,“alter table 表名1 add constraint 外键名 foreign key(列名)references 表名2(列名)”分别实现检查约束与设置外键约束的功能。以及用“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update 表名 set 列名=()where 条件”来删除和修改满足条件的数据。

五、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操作系统:Windows 202_/XP 编程环境: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六、实验步骤:

用附加命令载入数据库,然后在相应新建查询中输入相应代码。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alter table sc add constraint fk_sc_student_sid foreign key(sid)references student(sid);alter table sc add constraint fk_sc_teacher_tid foreign key(tid)references teacher(tid);alter table sc add constraint fk_sc_course_cid foreign key(cid)references course(cid);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constraint check_student_sname check(sname is not null);alter table sc add constraint check_sc_course check(score>=0 and score<=100);alter table student add constraint check_student_sex check(sex='男' or sex='女');alter table student add constraint check_student_semail check(semail like '%@%');

delete from sc where(sid='601');update student set sid='20060601' where(sid='601');insert into sc values('20060601','6002','T03',50);

八、实验结论、心得体会和改进建议:

注意按一定的习惯来书写约束名和键名,以便利于修改和删除。

一、实验四: 名称 数据的修改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内容和目的:

练习UPDATEV、DELETE命令的使用,实现对数据的修改和删除。

四、实验原理:

用“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update 表名 set 列名=()where 条件”来删除和修改满足条件的数据。

五、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操作系统:Windows 202_/XP 编程环境: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六、实验步骤:

用附加命令载入数据库,然后在相应新建查询中输入相应代码。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update dep set depname='Information' where(depname='IS');delete from sc where(sid like '%601%' and cid='6002');delete from sc where(sid like '%603%' and cid='6001');delete from sc where(sid='2406010103');update student set sid='2406030102' where(sid='2406010103');insert into sc values('2406030102','6002','T02',60);

八、实验结论、心得体会和改进建议:

对于要修改和删除的数据需要注意主外键。比如对于要修改被引用外键的数据,需要先删除被引用外键的数据,才能顺利修改或删除。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

一、实验五: 名称 简单查询、多表查询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内容和目的:

练习用SELECT查询语句,设置查询条件,实现单表查询。练习使用SELECT语句从多个表中查询数据,表的内连接、左外连接、右外连接的使用以及设置连接条件,理解连接条件和查询条件的目的和功能上的区别。

四、实验原理:

用“select 列名1(as 列名),列名2…… from 表名 where 查询条件”来实现有条件的简单查询。用“select * from 表名1 join 表名2 on 连接条件 having(where)查询条件”语句来实现多表连接查询。以及用union,except,intersect来实现查找结果的并、差、交操作。还有用“datediff(year,生日,现在日期)”语句实现年龄的计算。

五、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操作系统:Windows 202_/XP 编程环境: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六、实验步骤:

用附加命令载入数据库,然后在相应新建查询中输入相应代码。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datediff(year,birthd,'202_-10-7')between 20 and 22);select sname,datediff(year,birthd,'202_-10-7')as year,depname from student join dep on student.depid=dep.depid where datediff(year,birthd,'202_-10-7')between 20 and 22;select * from teacher where title='副教授';select sid,sname,semail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like '张%';select sid,cid from sc where score is not null;select student.*,sc.cid,sc.tid,sc.score from student join sc on student.sid=sc.sid;select student.*,cname,tname,score from((sc join student on student.sid=sc.sid)join teacher on teacher.tid=sc.tid)join course on course.cid=sc.cid where score<60;(select sid from sc where cid='6001')intersect(select sid from sc where cid='6002');

八、实验结论、心得体会和改进建议:

用union,except,intersect实现查询结果的并、差、交时,表的列数必须一样,结果列名显示前一个表的。查询时,是根据引用的表及算法得出的一个集合,原来的表没有任何变化。并且可以用“as 新列名”为查询结果的列重新命名。多表连接查询时,因为会有两行的连接条件,不要用它作查询条件。还有查询项可以是引用表的表达式或函数,查询条件一样可以。

一、实验六: 名称 分组统计查询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内容和目的:

练习使用聚集函数count(),max(),min(),avg(),sum()等在SQL命令中实现统计功能。使用GROUP BY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

子句实现分组查询,以及聚集函数在分组查询中的应用。体会分组查询的功能特点。

四、实验原理:

用“select 列名,聚集函数 from 表名 group by having查询条件”或“select 列名,聚集函数 from 表名 where 包含‘列名’的的查询条件”来实现分组查询。

五、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操作系统:Windows 202_/XP 编程环境: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六、实验步骤:

用附加命令载入数据库,然后在相应新建查询中输入相应代码。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select count(*)as '选修数据库课程的人数' from sc where cid='6003';select sid as '学号',count(cid)as '选课门数' from sc group by sid;select sid as '学号',sum(score)as '总成绩' from sc group by sid;select count(sid)as '选修数据库课且成绩分以上人数' from sc where sid in(select sid from sc where cid='6003' and score>=60);select score as '数据库课最高成绩',sname as '姓名'from sc join student on sc.sid=student.sid where score=(select max(score)from sc group by cid having cid='6003');select cname as '课程名',avg(score)as '平均成绩' from sc join course on sc.cid=course.cid group by cname;select cname as '课程名',count(sid)as '选课人数' from sc join course on sc.cid=course.cid group by cname;select sname as '选修5门课以上学生姓名',semail from student where sid in(select sid from sc group by sid having count(cid)>=5);

八、实验结论、心得体会和改进建议:

分组查询作为查询主体时,只能显现分组列名和聚集函数部分。把他放在条件位置,作为查询条件集合时,能够实现多列甚至是多表连接的多列的显示。另外聚集函数可以不显示,而作为查

询条件出现,跟在having后。

一、实验七: 名称 集合操作、子查询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内容和目的:

IN、EXISTS、NOT EXISTS 运算在WHERE子句中的应用;静态集合和由SELECT命令产生的动态结果集运算。

四、实验原理:

子查询即把查询的结果当做另一个查询的条件,通过嵌套语句来实现复杂的查询。因为子查询的结果很可能是一个集合,需要运用集合之间的运算,比如in、exists、not exists的运用。

五、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操作系统:Windows 202_/XP 编程环境: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六、实验步骤:

用附加命令载入数据库,然后在相应新建查询中输入相应代码。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select sname as '姓名',datediff(year,birthd,'202_-10-7')as '年龄' from student where birthd>(select birthd from student where depid='603' and sid='2406030101');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

select sname,depname,semail from student join dep on student.depid=dep.depid where sid in((select sid from student)except(select sid from sc));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id in(select sid from sc group by sid having count(cid)=(select count(cid)from course));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id in(select sid from sc where cid='6002' intersect select sid from sc where cid='6001');

八、实验结论、心得体会和改进建议:

对于子查询是集合的情况,是不能跟在=,>,<>等条件运算符后面的。对于聚集函数本身是查询结果时,where和having后面只能定义与聚合函数有关的条件。可以通过添加子查询的方式,来实现多条件查询条件。

第三篇:SQL Server数据库及应用教学大纲

《SQL Server数据库及应用》课程教学

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数据库开发技巧,选择前端开发环境与后端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的集成,使学生在数据库开发应用方面能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SQL Server 202_涉及的概念和范围较多较广,因此要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从更多的实践环节中理解SQL Server 202_的体系和特点。2.课程应注重Transact-SQL的教学和实践,在掌握SQL Server图形管理工具的同时,加强isql/osql公用程序的使用。3.本课程综合性较高,教学中可酌情安排一定时数的课程设计(结合前端开发工具),使学生对于SQL Server及其它数据库有更全面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开发以SQL Server 202_为后台的Windows数据库应用程序,具有分析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将德育教育寓于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自己的专业,刻苦学习,学风严谨,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SQL Server概述

1.教学内容:(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SQL语言的特点

(3)Microsoft SQL Server的特点 2.教学要求:

掌握Microsoft SQL Server的结构、功能和性能特点;理解SQL语言的特点;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SQL Serve的演变过程。

(二)安装SQL Server 202_系统

1.教学内容:

(1)安装预准备工作

(2)Microsoft SQL Server 202_的安装过程(3)验证系统是否按装成功 2.教学要求:

掌握Microsoft SQL Server安装的软、硬件要求及安装过程;了解 SQL Serve的版本类型。

(三)注册和配置服务器

1.教学内容:(1)注册服务器(2)配置服务器 2.教学要求:

掌握注册和配置服务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了解注册和配置服务器的作用。

(四)SQL Server的安全管理

1.教学内容:

(1)认证模式和认证进程(2)管理登录账号

(3)管理数据库用户账号(4)管理角色(5)管理许可 2.教学要求:

掌握设置认证模式技术、管理惧色、许可技术;理解数据库安全模式、认证模式及账号管理;了解许可类型。

(五)管理数据库

1.教学内容

(1)数据库对象(2)创建、删除、修改数据库(3)设置数据库选项 2.教学要求: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属性技术;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六)管理表

1.教学内容:

(1)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数据类型(3)管理表 2.教学要求:

掌握表的基本概念和系统数据类型,表的基本操作;了解自定义数据类型。

(七)操纵表中的数据

1.教学内容:

(1)插入、修改和删除数据(2)检索表中的数据(3)高级检索技术 2.教学要求:

掌握表数据的基本操作及各种检索技术。

(八)索引

1.教学内容:

(1)索引的类型和访问数据的方式(2)创建索引技术(3)维护索引 2.教学要求:

掌握创建、维护索引技术;理解索引的类型;了解索引的作用。

(九)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1.教学内容:(1)备份技术(2)恢复技术 2.教学要求:

掌握备份操作和恢复操作技术;了解备份和恢复的概念和作用;

(十)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1.教学内容:(1)视图(2)存储过程(3)触发器 2.教学要求:

掌握创建、修改和使用视图技术,创建触发器技术;了解视图的概念和特点,触发器的特点和作用。

(十一)Transact-SQL语言

1.教学内容:

(1)Transact-SQL语言的特点(2)Transact-SQL语言的组成元素(3)执行Transact-SQL语句的工具 2.教学要求:

掌握使用数据控制、定义和操作语言及T-SQL语句;了解Transact-SQL语言的特点。

(十二)SQL Server的并发性

1.教学内容:

(1)并发性的概念(2)事务(3)使用锁 2.教学要求:

掌握事务管理和锁技术;理解锁的作用;了解并发性的概念。

(十三)数据互操作性技术

1.教学内容:

(1)数据互操作性技术工具(2)数据转换服务 2.教学要求:

掌握使用DTS工具;理解DTS工具的特点;了解数据互操作性技术的概念。

(十四)数据完整性

1.教学内容:

(1)数据完整性的概念(2)约束管理(3)缺省管理(4)规则管理

(5)完整性技术比较研究 2.教学要求:

掌握如何选择数据完整性的方法,对象管理技术;了解数据完整性的概念和类型。

(十五)数据复制

1.教学内容:

(1)数据复制的特点

(2)复制代理、复制类型和模型(3)建立数据复制的各种技术(4)在异构环境中复制数据(5)监视和维护复制 2.教学要求:

掌握建立数据复制的各种技术和复制代理、复制类型和模型;了解数据复制的概念和特点。

(十六)管理作业和警报

1.教学内容:

(1)管理作业技术(2)管理警报技术(3)故障诊断 2.教学要求:

掌握作业管理、警报管理和故障诊断技术;了解任务自动化的原因。

(十七)性能监测和调整

1.教学内容:

(1)SQL Profiler(2)性能监视器 2.教学要求:

掌握使用SQL Profiler工具监视性能即T-SQL语句监视系统性能;了解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和监测工具。

(十八)向导和工具

1.教学内容:

(1)服务器注册向导(2)数据库类向导工具(3)系统管理类向导(4)数据转换服务向导工具(5)复制类向导工具 2.教学要求:

掌握数据库各类向导工具的用法;了解向导工具的分类。

(十九)管理ODBC数据源

1.教学内容:(1)ODBC技术

(2)配置ODBC数据源 2.教学要求:

掌握创建和配置ODBC数据源的过程;了解ODBC的概念和特点。

四、课时分配

总学时 授课时数 上机时数

(一)SQL Server概述 2 2

(二)安装SQL Server 202_系统 4 2 2(三)注册和配置服务器 2 1 1(四)SQL Server的安全管理 2 1 1(五)管理数据库 2 1 1(六)管理表 2 1 1(七)操纵表中的数据 2 1 1(八)索引 4 2 2(九)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2 1 1(十)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14 10 4(十一)Transact-SQL语言 12 8 4(十二)SQL Server的并发性 2 1 1(十三)数据互操作性技术 4 2 2(十四)数据完整性 4 1 1(十五)数据复制 2 1 1(十六)管理作业和警报 2 1 1(十七)性能监测和调整 2 1 1(十八)向导和工具 2 1 1(十九)管理ODBC数据源 2 1 1 机 动

4 0 合 计

45 27 序号

五、实践环节

1.实验(25学时,包含在上机时间内),可根据授课内容安排,建议项目:创建和使用数据库;创建和使用表;Transact-SQL;索引;视图;数据库完整性;存储过程;触发器;SQL Server的安全管理;数据备份与还原;数据转换;用ADO操作SQL Server数据库;VB的数据环境和数据报表;数据库系统设计实例。2.综合性大作业,可根据实际课时安排在实训内容来进行,建议1~2次。

六、大纲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高职高专计算机各专业使用。

2.本课程与其它编程语言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并且作为程序设计的提高课程,应在《程序设计基础》之后开设。

3.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60%。考核及格后获得3学分。4.参考教材:《SQL Server 202_数据库及应用》 徐人凤、曾建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自我介绍、点名

了解同学的计算机基础

提问:平时都使用计算机吗?

一般使用计算机干些什么?

可能有的同学会觉得这门课程的内容太基础了,开机关

机、上网打游戏,使用word、excel等这些内容每天操作好几遍,甚至几十遍,有什么好学的。那我问一下: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谁发明的?计算机由那几个部分

组成的?

经常使用excel的同学,怎么进行数据的函数计算、数据

筛选和分类汇总、作图?

《计算机应用windows and excel》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及任务

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基本技能。就像从前普及汉字,消除文盲一样,现在计算机盲也是不被社会所适应的。

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教育的一门公共课,是大专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处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Internet网使用和计算机安全知识,为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和计算机技术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打下基础,为将来运用计算机从事文字、表格处理和常规的网络信息检索、电子邮件收发、办公信息处理、和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书上的10张内容: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

今天稍后我们要讲述的第一张内容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分类和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数据与编码:了解计算机中的数制及其转换。

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了解微机的基本配置及性能指标

计算机系统安全概述:了解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意义、了解计算机系统安全的立法情况、掌握常见的病毒种类及防治方法。

如果时间容许的话,我们今天还要介绍Windows基本操作。

接下来每张内容的知识点我们都会在每次课前介绍。

三、课程学时分配

十章内容、根据你们的掌握情况进行详略设置,最后一节课考前指导和答疑。

讲课过程中也将根据你们的兴趣安排其他的内容:如word、ppt制作等。前提是书本的内容的掌握。

四、课程练习及作业要求

课程习题分为理论课习题和实验课习题。理论课习题根据当节课授课内容进行布置,使学生能够及时作到复习,要求学生独立、高质完成。

实验课习题应根据课堂讲述内容,在课后回家进行练习,最终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

五、考试形式及要求

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笔试)

平时成绩:出勤、随堂考核、提问、课堂纪律等

六、说明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也就是说上机的练习非常关键。但是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无法解决你们的上机问题,所以请你们回家后务必将本节课所讲的知识在电脑上联系一遍。另外,本门课程的讲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计算机室进行直观教学或现场教学,讲授操作方法、演示操作步骤和操作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目前组织单位正在积极协调,但如果不能满足多媒体,也请同学们谅解,并积极配合。

第五篇:可靠性工程基础及应用教学大纲

可靠性工程基础及应用教学大纲

第一章:可靠性概论(3h)

一、可靠性简史 1.1可靠性概念的提出 1.2可靠性理论奠基文件 1.3可靠性理论的发展 1.4可靠性理论在中国

二、概念与术语 2.1可靠性与可靠度 2.2失效与故障 2.3维修性

2.4保障性、可信性、可用性 2.5可靠性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三、可靠性常用特征参数 3.1可靠度及可靠度函数 3.2累积故障概率 3.3故障密度函数 3.4故障率函数 3.5寿命特征参数 3.6浴盆曲线

四、可靠性理论方法简介 4.1可靠性理论框架 4.2可靠性工程内容 4.3可靠性设计 4.4可靠性分析 4.5可靠性试验 4.6可靠性生产制造 4.7可靠性保障维护 4.8可靠性管理

第二章:可靠性系统与可靠性模型(1h)

一、系统与产品 1.1产品系统 1.2系统功能结构 1.3一般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二、系统可靠性模型 2.1串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2.2并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2.3混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2.4实例

三、系统可靠性分配与预计 3.1系统可靠性分配概念 3.2常用分配方法 3.3系统可靠性预计概念 3.4可靠性预计分类 第三章:可靠性设计(1h)

一、可靠性设计基本程序

二、可靠性设计准则

三、电子系统可靠性设计 3.1元器件选用与控制 3.2电路与系统可靠性设计

四、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 4.1机械结构的一般特性 4.2应力与强度分布 4.3安全系数与可靠性 5.维修性设计

第四章:失效模式、后果及危害分析(1h)

一、概述

1.1FMECA包含两部分 1.2发展过程 1.3现状

二、系统/产品失效模式 2.1失效模式 2.2典型的失效机理 2.3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 2.4常用失效分析技术

三、FMEA分析技术 3.1FMEA涵义 3.2失效分析技术 3.3FMEA特点 3.4分析对象、范围 3.5目的、作用

四、计划与输入 4.1FMECA计划 4.2FMECA的输入

五、FMECA的一般工作程序 5.1定义产品 5.2建立方框图 5.3确定最低约定层次 5.4 FMEA分析表 5.5 CA分析 5.6 风险评估 5.7 改进措施/优化

六、FMEA应用与案例

可靠性工程(下)可靠性试验

第一讲 环境应力筛选(2h)1.0 ESS 概述

2.0 ESS 原理

3.0 ESS 常用方法

4.0 ESS 实施

5.0 ESS 应用与发展 第二讲 可靠性增长(1.5 h)1.0 概述

2.0 可靠性增长试验

3.0 可靠性增长试验的实施

4.0 非电子产品可靠性增长试验

5.0 实例

第三讲 可靠性验证(1 h)1.0 概述

2.0 可靠性验证方法

3.0 可靠性验证实施 第四讲 可靠性评定(1 h)1.0 可靠性评定概述

2.0 单元产品可靠性评定

3.0 系统产品可靠性评定

4.0 单元产品可靠性评估实例 第五讲 维修性验证与评定(0.5 h)1.0 概述

2.0 维修性验证与评定内容

3.0维修性验证与评定的一般程序

4.0维修性验证与评定注意事项

数据库应用基础202_教学大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