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揭秘美国最好的中学
《揭秘美国最好的中学》:
精英王国背后的故事
编者按:不少人认为美国的高中生很幸福,轻轻松松就能考上好大学。事实果真如此吗?当我们把视野触及美国最好的中学时,才发现这些学生充满激情与泪水、坚定与迷茫、自由与束缚的青春画卷之上,同样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和残酷的竞争。
当我们惊叹于这所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所取得的令人羡慕的成就时,我们又从中得到了什么?对于这片探索之地,那些无形的教育秘密至少可以为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拓宽视野,提供一个思路。重要的不是看到了什么,而是借我们看到的自省吾身,深入思考我们的教育存在的问题。
斯蒂文森高中是美国顶尖的公立高中之一,每年大概有26000名学生报名参加该校的招生考试,其中只有大约800名学生被录取,录取率仅有3%。
当下的利益还是永恒的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 马蕾
斯蒂文森高中在校生每年产生的国家荣誉学者的人数在全国名列前茅,该校校友中除4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外,还有奥斯卡金像奖得主、艺术名家、政治精英、成功企业家、杰出作家以及体育明星等。虽然不能说他们的成功完全是由斯蒂文森造就的,但他们在斯蒂文森度过的岁月,无疑为他们以后的阳光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原因成就了这些聪颖的学生?这样一所学校究竟有什么奥秘?我对这本书的翻译正是从这种好奇和追问开始的。
何谓精英教育
精英的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所具有的含义不尽相同,就斯蒂文森高中所秉承的精英观来看,精英是那些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引领社会发展潮流的人。精英除具有优异的才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责任感、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和民主意识等。这一精英教育的理念体现在斯蒂文森高中多方参与的学校管理方式、丰富的课程设置以及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课堂教学等过程中。优秀,已经成为这所学校的一种习惯。在这里,一名普通学生的理想也会是“我想拯救世界”。
社会责任感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是社会这座大厦的基石。教师所担负的这种责任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动,这里有对17岁吸毒女生不离不弃的英语教师,有为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勇于打破常规的副校长,有在地铁里还不忘跟学生交流人生意义的实习教师。这些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学生的信号是:你们是国家的主人,你们是这所学校的主人,你们是自己的主人!做一个勇于担当的人,是你们一生应该追求的目标。
独立精神意味着勇于承担选择,选择、独立与责任连在一起。当一个人有自主权时,才会全力以赴地选择并规划人生。以斯蒂文森高中的一名普通学生凯蒂为例,她当初在父亲的强烈反对下选择了斯蒂文森,4年的高中生活进一步历练了她的果敢和对未来的规划能力。毕业时,当同学们都锁定常春藤盟校时,她却坚定地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哈弗福德学院(Haverford College),并赢得了父亲的支持与肯定。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社会,必须经过选择才能找到通向未来的道路,然而我们的教育是否为孩子提供了这样的历练机会呢?
自由思想是以独立精神为基础的,这种自由决不允许隐藏在权力的监控或监督之下,而是来源于人性自身的愿望。因此,我们才能够读到一个与毒瘾抗争的17岁才女信手写出的优美诗篇,尽管它们充斥着自虐、颓废和厌世,但她的名著赏析课老师却为她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所折服,因为他深信:如果一个人缺乏创造性,成功之门永远不会向他打开。
传承民主意识也是斯蒂文森高中所承载的一种文化责任。在斯蒂文森,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领导都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平等参与者,大家通过校务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学校事务,选举活动的场面堪称国家民主选举的缩影,围绕学校事务展开的多方讨论不亚于辩论赛场的激烈程度。
谁来培养精英
精英教育的成功实施得益于学校、社区、教师、家长、学生团体和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若没有学校给予学生优越的物质条件、充分的自由以及对学生享有这份自由的鼓励,恐怕这里不会成为学生的学习“城堡”、探索之地和“避难所”,学生也不会把自己当成这里的主人。若没有社区的配合和支持,恐怕学生不会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从附近大学中选修到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大学课程,像罗密欧这样的学生也不会与纽约大学的那位老教授共同揭开核聚变的奥秘,学生们在毕业典礼现场也不会聆听到著名的电视喜剧演员科南•奥布莱恩的精彩致词。若没有那些敬业且乐业的学校管理者和特立独行的教师,恐怕这里也不会成为10岁的天才学生米洛的容身之地,更不会有学生如此渴望知识、追求自由、不畏权威的精神气质。若没有那些渴望子女成龙成凤、笃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的家长一直以来的热情参与,恐怕学生们也不会有如此大的驱动力,家校合作的开展也不会如此顺利。当然,精英的养成同样离不开个人的艰苦努力以及与同伴的合作。
精英教育指向何方
精英教育究竟指向何方?借用该书结尾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胸怀未来。的确,教育不应该让人失去希望和梦想,精英教育一定是关涉未来的。然而,这里的未来究竟是多远的未来?是当下的利益,还是永恒的价值?教育者也好,准精英也罢,还有那些怀着精英情怀的家长,是否能从整体意义上真正理解精英教育的内涵与指向?要知道,在浩瀚的宇宙中,生命如此伟大而神秘,如果我们活着仅仅是为了一份工作,而没有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我们离精英教育真正要达到的塑造灵魂、追求恒久性与终极性价值的目标将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尽管目标不能决定一切,但是它就像一艘航船中的罗盘一样,如果一艘航行中的船没有罗盘,它就不知道朝什么方向航行,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到达。当我们看到船上的罗盘,无论路有多远,我们的心都在不断地向往和期待,总有一天我们会抵达。
[亲身经历]
我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博采众长,不断创新,使学生享受学习、爱上学习
美国学生的忙碌让我惊叹
北京八中 慕悦
我初中就读于北京八中,初三毕业时,我有幸得到一年赴美学习交流的机会,切身体会到了中美高中教育的巨大差异。
首先,美国的高中教育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极其重视参与交流和实际应用。我参加过一次名叫“总统课堂”的活动,几百名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各异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在一周的时间里,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探讨许多世界重大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这对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是很好的锻炼。在美国,这样的机会还有很多,而中国这样的由高中生参与的活动非常少,即便是有,也很难形成规模,因为放弃一周的学校功课,对很多中国高中生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我们不得不在教室里循规蹈矩地听老师讲课。
其次,美国的高中教育极具选择性和自主性,丰富的供给满足了多样化的需求。美国的高中生都很忙,只是他们努力的方向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我认识一名高中生,她所参与的活动之多、任务之重,连我都感到惊讶。她选了6门文化课程,始终保持着全A的好成绩,她还担任学校秋季话剧的主演,参加了学校的网球队,学习过钢琴、击剑、足球、水彩画,另外参加了一个叫YLI的培养学生领导力的活动项目。这些无一例外地都是她自己提出要做的,因为她觉得有用。相比美国高中生,中国高中生忙碌的重点则是紧紧围绕着学校里的功课,我们可以自主安排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极其有限,因为面前不断晃动着“高考指挥棒”。美国高中生的忙是自己选择的,做的都是自己认为对成长有帮助并且又愿意去做的事,虽然忙碌,但乐在其中,自己觉得是一种享受。中国学生的忙,经常是外在强加的、自己感到无可奈何,忙得不情愿,是一种痛苦。
再其次,美国的高中教育注重发掘潜能、培养特质、张扬个性。我刚到美国不久,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homecoming week(与橄榄球有关的一个传统活动)。根据惯例,一周里每天都会有一个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这个主题在穿着打扮上自由发挥,越独特越好。学生们会将最不和谐、最疯狂的衣服穿到学校来。在中国,高中生大都穿着统一定做的校服,连男女生之间都没有区别。
我希望我们的教育也能博采众长,不断创新,使学生享受学习、爱上学习,发扬个性,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让忙碌变得更有意义。
我体会到的自由与实用
美国根斯维尔高中 万珺
我现在就读于美国中南部密苏里州的一个叫根斯维尔的学校,这里总共不到600人。我们教室里有削铅笔刀、饮水机、纸巾和各种学习用品,上课的时候可以随时站起来使用。喝水、吃东西,嚼口香糖都是允许的,只要不发出太大的声响就行。遇上同学过生日,如果老师同意的话,大家会带上各种食物在那堂课上开派对。
根斯维尔的课程安排和中国学校完全不一样。每天的课程都是一样的,以1/4学期为一个周期,要是不喜欢某些课程可以向老师申请换课。每天7节,要求理科一节,文科一节,剩下的课学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时候修,主课只要在毕业前全都通过就可以。这样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安排学习,让每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有创业课、市场课、个人经济课、家庭课等,教的都是很实用的东西。我在上课的时候,学会了怎样最快地打字,怎样写论文,怎样用商用计算机,还学会了怎么制作陶器,学到了一些不可能在国内学校接触到的知识。
我们每周都有考试,考试前老师会给学生一个学习指导,只要按照老师的指导看,考试是非常简单的。要是你没准备好或是考得太差,可以向老师提出申请,他会让你再考一次。美国老师不像中国的老师喜欢出难题,老师以鼓励为主,如果学生的成绩不好,说明老师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平时认真记笔记并且仔细听讲的同学来说,考试是非常简单的事,要想得100分是很容易的。
我的学校虽然很小,但有很多俱乐部,这些俱乐部每周都会组织活动。我在一个与未来的美国商业领导有关的俱乐部,每周都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卖东西来增加学校经费等,就算我们不卖东西,也会分组作活动计划。我们每年都会有一次大的比赛,我在今年的计划中负责世界商业,在地区性校际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
[教师观点]
现行教育体制内缺失的正是最贴近教育本质的“人”的教育,我们对于中国式精英教育的讨论是个必须延后的命题
再沉重的翅膀也要学会飞翔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中 张颖立
“我就是要把你们培养成做题机器!”一位中学化学老师神情激昂地说。
“你们就是要做题、学语法,至于口语、会话能力等先放到一边去!”一位中学英语老师在课堂上抛出这样掷地有声的一句。
当我在学生随笔中看到这样的话语时,不禁怀疑:这些话确实是来自一所开始实施新课改的示范性高中吗?这种指导思想下培养出来的“做题机器”可以称之为精英吗?
新课改实施已有多年,虽然新课改提倡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但高考这把宝剑始终高悬,教育资源与教育水平的不均衡短时期内仍难改变,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也难以改变,人们所谓的精英,往往还是指学习阶段的“应试机器”和择业时期的“就业机器”。
不是吗?就像我们惯于把跨入高等学府看作学生“成人”的标志一样,许多人眼中的精英,往往指穿越重重题海、考入重点大学的人——如果他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那他就是精英,就是天之骄子!谁会介意他进入名校后发展如何,会不会成为“啃老族”,会不会沦为“就业机器”?我们再看看美国的斯蒂文森等学校,它们并不以考入更高一级的学校为最终评定标准,而是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探索自己的专长,以一系列较为人性化的措施鼓励学生沿着自己选定的人生方向努力前行。虽然斯蒂文森的学生也在巨大的压力与竞争中痛苦不已,虽然他们高中4年苦学的近期目标也是踏入优秀高校的大门,但他们更多的是在这样的奋斗过程中,对自己的梦想、兴趣和特长有所体认,可以尽可能地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且得到来自学校的尊重与支持,更不必说他们的校内音乐剧演出、名目众多的社团活动了。他们也是苦读而有所成的学子,但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沦为机器。正因如此,他们才可以被叫做精英。
今年“两会”期间,又有许多关于教育公平的议案和言论出现:取消重点小学,取消高考,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关于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争论依旧喧嚣。这些问题并非不重要,但几乎所有这种争论总难免再次展开对教育制度、教育体系等层面的猛烈批判。可是,当这一轮批判的硝烟散尽之后,留下的会是平地而起的高楼吗?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现行教育体制内缺失的正是最贴近教育本质的“人”的教育,所以,我们对于中国式精英教育的讨论是个必须延后的命题。
必须承认,新课改的宗旨是要努力塑造“全人”,它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内容也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而是包含并突出品德修养层面的。最能让教师与学生感受到它的魅力的,在于它的新评价体系,它注重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这些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接轨的内容如果能够顺利实施,学生将真正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充分感知学习的乐趣,明确自己的定位。但是,只要高考犹在,新课标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依然是包在应试教育下的怪胎,所谓新的评价体系依然是看上去很美的一纸空文,学生依然是“做题机器”,老师依然是“教书机器”。最令人为难的是: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和难以均衡的教育资源分布,高考在现阶段还不能取消。所以,本文开头的两句话听起来很刺耳,与新课程标准很不和谐,但“越改越„应试‟”确实是实施新课改之后我们必须面对的尴尬局面。如此局面,教师应当如何面对?
身为普通的一线语文教师,我了解现行教育体制下存在的诸多弊病,也发出过愤怒的声音,面对新课程理念与现实的距离,我更愿意用美国演讲家雷斯•伯朗的名言来平息心中不时涌起的疑惑与不平:“向月亮射击,即使不能瞄到月亮,也会射到某一颗星星。”
我决不相信我们的教育制度就是为了折腾、戕害幼小的生命,更不认为学生、教师、家长把责任往教育制度上一推就可以解决问题。我内心一直把新课程理念的目标当成雷斯•伯朗口中的月亮,不管它有多遥远,只要向着它努力的脚步不停止,就有可能踏上梦想的另一高处。事实上,现阶段我们最起码可以做到的是,尽可能让教育多一些人性,把教学双方都看成人,在这个层面上谈论中学的精英教育好像才可以顺理成章。以我的亲身实践来说,我一周的课时数比新课改规定的多几节,我就在教授学生必修内容之余添加适当的欣赏和拓展内容,尽可能带这些普遍重理轻文的学生亲近母语、亲近文学。我贯彻这样一种观念:最能实施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的随笔绝对要重视起来,让学生在用文字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体会到文字的奇妙。另外,语文课外活动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无论是诗歌朗诵,还是话剧表演,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文学和自信的双重收获。就像我的学生在随笔中写的那样:“突然觉得,平常我并不喜欢的诗歌在轻轻流淌的音乐声中从同学口中吟出之后,变得很美很美,我甚至能够听到每一个字背后作者的心跳声:怦怦,怦怦……”
在我心中,说下面这段话的人或许算得上是精英:“我将以沉静的心努力做到文理兼修。我曾经听语文老师读过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写的诗,看过著名画家吴冠中表现现代物理学概念的抽象画,令我惊讶的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以这样的方式完美地交会!我希望可以尝试用我的笔、我的二胡来表现这种交会的美。在我向往的本、硕、博学业的计划中,还包括对文理兼修的向往,我希望这种尝试会让我的大学生活,除了有年轻人的热血与活力,更多一些属于自己的荡气回肠,希望我的二胡,会像爱因斯坦的小提琴一样,奏出自己人生乃至科学史上的动人乐章!”这段话出自我的一位学生去年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的个人陈述,3年的师生缘让我知道这些话出自内心而非矫饰。后来他如愿考入北大,与我告别时,我的叮嘱只有8个字:“麦克斯韦、文理兼修。”他懂得,并且我知道他会这样去努力,而这也正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最希望从学生身上看到的。我希望看到他们沿着自己的喜好,真正在人生这个舞台上奏出属于自己的完美乐章,无论这些乐章的音符是否与精英有关。
2009年03月26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第二篇:揭秘衡水中学
揭秘衡水中学:参观要交钱 学生除学习各种不能
“一本上线率86.6%,二本上线率99.3%,10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包揽全省文科、理科状元,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这是2014年河北省衡水中学竖在学校门口的高考喜报。如此成绩让人可惊可叹,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惊呼,这是一所“成批成批的像韭菜一样批发生产状元的学校”。
“衡中模式”在连战连捷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其“高考流水线工厂”的质疑。在这里,每个人的学习生活按部就班,就像钟表一样精确。时间被一张精确到分钟的《生活作息表》分割成细小的段落,每个段落都有规定的内容,一段连着一段,犹如齿轮一样机械前行。这种密不透风的时间控制弥漫在整个衡水中学,在此驱动下,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条件反射。
“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常化”。如此高压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得到高考的高分数的同时,孩子们还失去了什么?
校门外令人瞩目的“英才路”
11月27日上午,河北衡水冬雨淅沥,雾霾围城。校门上方“建中华名校,育民族英才”的大标语也在雾霾中渐渐隐没。衡水中学铁门紧闭,站铁门外向里望去,安静的校园雨雾弥漫,法国梧桐落叶满地。
一对中年夫妇踩着泥水,走到衡水中学侧门小心翼翼地问门卫:“我们从冀州来的,孩子被衡中录取了,我们想先来看看学校,了解一下生活环境和住宿情况。”门卫检查了录取通知,与相关老师电话核实了情况,又让二人填了一份出入登记表,才开门放人。
这对夫妇的孩子李晓,今年读高一,成绩拔尖,在父母眼里“肯定能考上好大学”。但李晓的愿望是上清华。令父母忧心的是,这两年当地高中考上清华、北大这两所一流名校的简直是凤毛麟角。几番辗转,他们决定送孩子到衡中上学。
“转学到衡中读书,孩子上清华的把握就大了。”父亲李泽章说。
衡水中学位于衡水市东南部,校门对面,是一溜儿低矮老旧的平房,分布着一些小商店和地摊。看上去,这所学校并不起眼。
令人瞩目的是校门外叫“英才路”的那条小街。路两边的围墙上,贴满了今年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以及奥赛获奖学生的照片,横亘百米,蔚为壮观,黄底红字,一片“辉煌”。
校门口则是一幅巨大的展板,显示着今年的高考成绩,上面的数据令人可惊可叹:2014年,衡水中学一本上线率86.6%,二本上线率更是达到惊人的99.3%。
共有104人考上清华、北大,2人进入中科大,16人进入香港大学等港校,51人被哈佛大学等国外名校录取。1335人被“985”高校录取,2631人进入“211”高校。
另外,今年的河北省文、理科状元均被衡中包揽,并有9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6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河北省文科前100名,衡水中学包揽了67人,理科则为51人。
也就是说,整个河北省所有的高中加在一起,也比不上衡水中学这一所学校。就连衡水中学自己,也在网站上贴出了“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的喜报,宣告着衡水中学在河北全省一家独大的局面。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惊呼,这是一所“成批成批的像韭菜一样批发生产状元的学校”。在学生中,也流传着“超级高考工厂”、“神一样的学校”等说法,也正是这声势浩大的“高考最强军团”,吸引着周边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来“投奔”。
门难进的衡中
冷风裹挟着细雨,针刺一样打到人的脸上。衡中校门外,一位父亲正在风雨中撑伞守候。“孩子感冒了,我给他送点药过来。等了快半个小时了,等一会儿孩子下了课我才能申请进去送药。”
要想走进衡水中学,并不容易。学校大门口铁门紧闭,只有一旁的侧门供人出入。来者必须与学校相关人员约定,由校方发开门指令给保安,在填写完登记表后方可进入校门。
见到记者后,保安警惕地把记者挡在门外,并拒绝提供学校相关负责人的联系方式。记者拨通学校办公室的电话,希望与负责相关工作的副校长王建勇对话,电话那头说王校长不在学校。而就在5分钟前,记者见到有人在门卫处登记约见王建勇,并得到了王建勇的开门指令。
记者数次拨打衡中办公室提供的另一个所谓负责相关工作的电话,截至发稿日该电话并无人接听。
学校的老师们对外界也保持着一种“默契”。衡中校门外,记者遇到了几位衡中老师,大都称“工作太忙”而匆匆离去,偶尔有人聊几句,也会警惕地保密自己的姓名职务。
一位衡中的大胡子外教,在课间匆忙走出校门,来到对面的小超市买了几个小蛋糕果腹。当记者表明身份和采访意图时,他笑了笑说:“抱歉,在这里,一切采访必须经过我们校长的允许。”
随后记者来到衡水市教育局了解情况。在表明采访意图后,一位王姓办公室主任称,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和新闻发言人均不在单位,并“说不准什么时间回来”。在记者提出电话采访后,他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并称只接受当地宣传部安排的采访。
记者了解到,衡中不定期设有开放日,但需要提前预约,提交单位证明种种。只有在那一天,外人才能走进校园一探究竟。曾有媒体报道,虽然衡水市的GDP常年徘徊在河北末3位,但衡水中学十年中接待访问人数达17万。参观衡水中学并不免费,那些以研讨会的名义来到衡水的老师们,每人还需要缴纳600元的“会务费”。
这里,除了学习,其他都是“各种不能”
外人想进入衡中很难,里面的学生要想从衡水中学出来,也很难。
“别看我在学校门口摆摊,但生意并不好做。因为平时根本看不到学生出来买东西。”校门对面的摊主告诉记者。
衡水中学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除了学校特批的几位身体有特殊状况的走读生,无论本地或外地的学生平时都严格禁止出校门。学校3周放假一天,学生若想在非假日出校门,需要班主任开条子,而且“除因公或违纪回家反思出校门外,每班每学期不超过2张”。
“虽然我离家才15分钟的路程,但一年也回家不了几次。”一位本地学生表示。
在校期间,学生的言行举止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从起床到睡觉,成绩、德行、卫生全部纳入量化考核。
学校甚至对带入学校的零食种类也做出限定:除牛奶、饼干、苹果、梨、橘子、香蕉之外的食物,以及手机、MP4、复读机、录音机、收音机、电子词典等产品,卡通画、球类、小说、杂志、画报等“与学习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校园。
根据该校《关于学生违纪行为处理的试行办法》,异性之间互相陪护去医务室看病、互相追逐打闹、互相请客、互发短信、互赠礼物、一起进餐等行为被归为“男女生非正常接触”,会被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回家反省1~2周,并全校通报。
教室里的摄像头,居高临下地监控着学生们的一举一动。所有老师可以控制各摄像头并录制视频留下“违纪证据”。
“我们自习课不能喝水,不能与同桌讲话,不能往教室后门看,不能照镜子,不能大声笑,不能走神,不能咬笔,短裤和裙子不能高过膝盖,不能留怪异发型,女生不能佩戴首饰„„总之就是各种不能。”一位衡水中学的毕业生如此回忆曾经的衡中生活。
惩罚的大棒往往不可思议地砸在一些“小事”上:一名高一女生因为感冒嗓子疼,在自习课上喝了一口水,班主任便通知其远在邢台市的母亲来校,女生则含泪站在保安室写作业;一位学生因被发现桌斗里有半根没吃完的火腿肠,就被勒令回家反省;一名女生因为胃疼,在开大会前依靠着同学的肩膀,被班主任视为有损精神风貌,要求其回家反思。
“在衡中生活了3个月,才明白什么是人间炼狱。”
19岁的闫静是衡水中学一名高三在读学生。2012年,她考入衡水中学。当时班里排27名,她的学号便是27号。以后的学号,则根据每学期末或学期初的考试成绩重新排定,以此刺激学生间的竞争。
闫静告诉记者,在衡水中学,每天的第一课就是清晨5点30分开始的晨跑。自此开始,学生们便以“分钟”为单位开始了紧张的生活。
记者拿到的一份《衡中生活作息表》显示,衡中学生每天10节正课,加上一节早读和3节晚自习,一天要上14节课,每天学习时间近10个小时。晚上10点,教室熄灯。10分钟后,学生必须躺到床上休息。
在这里,每个人的学习生活按部就班,就像钟表一样精确。时间被一张精确到分钟的《生活作息表》分割成细小的段落,每个段落都有规定的内容,一段连着一段,犹如齿轮一样机械前行。这种密不透风的时间控制弥漫在整个衡水中学,在此驱动下,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条件反射。
在闫静眼中,衡中有一种“气场”。只要走进去,便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跑步前进的学习状态中。“连教学楼的台阶上,都贴有动能定理等数理化公式。在这种环境下,想不好好学习都不行。大家已经习惯利用每一分钟来学习了,即使是跑步,同学们也都在列队间隙看看书,上厕所也会带着书记几个单词,这都是我们的生活常态。”
衡水中学官方微信发的《如果你的孩子在衡中上过学》写道:“我们每天5点半起床飞奔到操场,只为了抓紧跑操前的几分钟记住几个单词、几首诗;我们打饭排队时拿着小本子,只为了能不浪费一分一秒;我们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常化;我们开会前做着数学题,升旗前读着语文素材,看新闻时写着学案„„”
但这种紧锣密鼓的学习以及框架中的生活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适应的。衡中的一名学生说:“每天5:30起床,5:45之前必须离开宿舍,拿着书到跑操地点集合。跑操结束后,所有班级必须跑步上楼早读,6:38,班里的80多个人全部离开教室的时间甚至可以用秒来计算,为的只是能吃到早饭,因为7点前要回到教室上自习。如果去晚了,在楼道堵5分钟,排队5分钟,来回7分钟,最多只能有3分钟早饭时间„„在衡中生活了3个月,才明白什么是人间炼狱。”
三年做过的卷子摞起来两米多
时间在这里被精确分配到每一分钟,生活则是一场接一场的考试。每个学生都在高考“指挥棒”下被题海战术“拧紧了发条”,像陀螺般高速旋转。
在衡中,到高二结束,课程基本都已经学完,高三全年都在复习,同时会做大量的模拟考题。每天14节课,正课由老师上课讲解;自习课时间则用来做题、考试,学生们称之为“自习考试化”。
网络上流传的一位2011年从衡水中学考入香港大学的女生保存了从高一到高三所做过的卷子,摞起来有2.41米高。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衡水中学学生长期高强度的“题海”重复训练,被视为衡水中学提高升学率的一大法宝,也是老师提高各班成绩、提升量化考核的重要手段。
除了上课、备课,老师的主要精力就是琢磨高考试题,不仅自己出题,还要做题,以便了解各种习题深度,“甚至比学生做的都多”。
对于题量,曾经有个说法:如果一套题70%的学生答完了,那就是不合格的,因为这说明很多学生的时间被浪费了。很多老师甚至在开会的时候,也会在底下偷偷地做题、判卷子。
“从应试考试的角度,题海战术还是有效的。”衡中一位老师表示。衡水中学历年的高考录取率印证着这一事实。
然而前校长李金池离开衡中后坦承,当时搞的是题海战术,拼学生、拼老师,“做了不少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有些老师甚至体罚学生,采用棍棒教育,学生累得发昏,老师累得吐血。
三周休假一天,当地旅店人满为患
41岁的刘花,是衡水中学对面一家小超市的售货员,一个月领着700块的薪水,交着400元的房租。
每当空闲的时候,她便望向路对面校门口的展板上那张考上清华、北大学生与校长的大合影。她希望明年在这里也能看到女儿的身影。
自女儿进入衡水中学那天,她便离开了老家、丈夫和土地,来到这里陪女儿读书。女儿今年在衡水中学读高三,“知道她平时学习压力很大,但是再苦也就苦3年,熬过这3年,考个名牌大学,毕业找个好工作,这辈子就享福了。”刘花笑着告诉郑州晚报记者。
刘花说,有一位40多岁的山西母亲,不惜辞去一份体面的工作,跟随孩子来到衡水中学做了一名保洁员。“为了孩子,也是值得了。”
在家长眼中,衡水中学这种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和精确到分钟的作息,让他们觉得“学校老师很负责,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很放心”。
在衡水中学,学生们三周休假一天。无论家在本地还是外地,只有在这一天,他们才能走出校门。这一天,外地学生家长纷纷拥入衡水,上千辆小汽车拥堵在校门外。衡水交警部门甚至为此专门制订了《关于衡中放假期间联勤工作方案》,以保证交通通畅。
为之欢欣鼓舞的还有衡水的旅店业。因为家在外地,一天时间不足够往返,蜂拥而来的外地学生家长几乎承包下衡中附近所有的酒店宾馆。
“很多学生家长走之前,会把下次放假时间的房间给订好,怕到时候订不到房间。”衡中附近一家宾馆的服务员告诉郑州晚报记者。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两眼一睁,学到熄灯。”
“信心百倍、斗志昂扬、全力以赴、助我辉煌!”、“XXX班,如日中天,团结一心,共享苦甘”、“自强不息,志与天齐!”
每天早上5:45和上午10:05,伴随着广播里的冲锋号声音,衡中操场上便会传来近万名学生跑操喊口号的嘶吼声,如龙吟虎啸,震撼人心。这种场面曾引得一些参观者潸然泪下,并感叹学生们有种“压倒一切的气势”。
“在那种氛围里,这些口号能喊多大声就喊多大声。算是减压,更是激发自己一天的动力。”闫静告诉郑州晚报记者。
喊口号和贴标语,是衡中的“老传统”。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两眼一睁,学到熄灯。”“今日疯狂,明日辉煌。”“为校争光,我的责任!”在校园路上,教学楼里,教室以及学生宿舍,甚至连学校印刷的笔记本上,都印有衡中的口号标语。
“我来学校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贴在教学楼大厅的这个标语被称为“每日三思”。在高考前20天,班级里激励标语则是“20天大于3年,20天约等于一辈子”。
在一则2014年衡水中学高考百日誓师大会的视频中,学生们声音嘶哑地大喊着“专注、投入!”“我行!我行!我行!”,情绪极为高亢投入。
在外人看来,这场百日誓师更像是一场成功学的讲座。有教育界人士表示,很多学校用近似传销式的心理暗示,以呼喊口号等方式不断给学生强化、灌输“高分”意志。学校成为“高考梦工厂”,学生则成为这个工厂里的“考试机器”。
小崔说农村教育:
农村孩子找不到风口,吹不起来
北京昆泰酒店二楼A厅,两会期间很“热”。因为敢说的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在这组,没事还拿出自拍相机在现场晃悠。
但就因为这自拍,昨天小崔还当众“谢罪”,为自己没征得现场委员们的同意,就直接拍照上传说“对不起”。
这时,坐在小崔右边的陈道明笑着说了句,“你就没征求过我的意见。”
全国政协委员陈道明,是这个会议厅“很热”的另一个原因。最近,一篇新华社女记者采访他的手记在朋友圈里疯转,甚至还有粉丝为他写了《史记·陈道明传》。
不过,这一切的娱乐元素都不是昨天下午的亮点。昨天下午的话题,现实又沉重。因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王尚旭的一个“农村孩子进城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感概,引发现场多名委员大讨论。
陈道明早早地来到小组讨论现场,还是戴着一顶黑色鸭舌帽。一身黑衣黑裤黑鞋,就连围巾都是黑色的。
临小组讨论开始前,小崔夹着一个深蓝色文件袋,拿着一个粉色保温杯,穿着一双布鞋,慢悠悠地晃了进来。
他拉开陈道明左边的椅子,边聊边坐了下来。看得出,他俩关系不错,小崔一脸笑容。
前20分钟,现场的气氛相当沉闷。不过,当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王尚旭拿到话筒时,气氛就陡然变了。“他还挺敢说的。”记者边上,一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悄声说道。
从农村高考跃“龙门”进京城,又从事教育行业,王尚旭对教育感触颇深。每年上两会,他的话题都不离教育。这次,他选择向农村城市教育差距“开火”。
“农村城市的教育差距正在逐渐拉大。”王尚旭直言。他记得自己高中毕业后,就有两名班主任被调到城里好的学校教书。
“现在,农村的教育质量和城市的简直没法比。农村偏远地区考上大学的人数与城市的相比,在急剧下降。”他说。言及此,现场有委员轻声地说了句“对”。
但是,考大学偏偏又是农村孩子入城的唯一或者说是非常主要的途径。但这条路,在王尚旭看来,已变得越来越窄。
他认为,现在该是“还债”的时候了,还上从农村拿走的资源。“只有改变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低、农村经济落后的面貌,才会对社会发展起更大的推动作用。
王尚旭说,这些话已憋在他的心里多年,不吐不快。
王尚旭:农村孩子的进城路,越来越窄了
“本来没想发言,被你们的一番话勾起来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主任彭旭峰拿过话筒,抢着想说两句。因为,他念的中学就离衡水中学不远,感触颇深。
他说,多年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河北一个上二本学校的分数在北京却可以上北大清华。”
“我一直没搞懂,曾经问过在教育部工作的朋友,他们说了半天也没有把我给说服。”彭雪峰坦言。
他自己琢磨着,这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所致。怎么才能让农村的孩子受到相对公平的待遇,应该给予重视。
这时,小崔又接过了话茬,“不这么玩命高考,还有别的出路吗?”
“所谓的出路就是,不这么拼命地学习,那就在家务农,或者找一个好点的乡镇企业打工。这至少能生活下去。”彭雪峰回应。
“要彻底从这个环境走出来,目前看来,高考是唯一的路子。”他坦言。
小崔接过话茬,从他去河北衡水中学做一档讨论教育话题的节目开始。
小崔称衡水中学的纪律比军营还严格:严格规定了各项动作时间,比如大厕3分钟,小厕1分钟。晨跑人手一本书或一张卷子,只为在停下来休整或等待之时,看课文背单词。
在他看来,最严重的问题在于,为了节约时间,保证上课不迟到,有男生和女生和衣而睡整整3年。
“教育学者看了痛心疾首,这样能培养出人才来吗?”崔永元反问。
制作这档节目时,小崔发现,这类学校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并不只河北一处。
他还对衡水中学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毕业生做了回访,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几乎99%的孩子都表示,如果让他们再做选择,还会去这所学校,他们对学校根本没有“怨恨”。
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当他们处在农村偏远乡村时,想要离开只有走这条路,没有别的选择。
在小崔看来,现在教育差距的漏洞靠小修小补已不能解决。特别在这个新媒体时代,农村孩子包括老乡们,对优质资源有些遥不可及。
城市的孩子有多个选择,遇上了时下最好的创业环境。他们可以从零开始,一下子就能开拓新的领域,甚至走到国际科技的前列。站在风口,猪都能吹起来。但农村的孩子,甚至找不到一个风口,很难被吹起来。
小崔希望,今后每年两会在研究大的政策时,能再为农村孩子的切身利益考虑。
他还建议在场的委员做今年的调研时,能去农村偏远学校看看。
彭雪峰:怎样让农村孩子受到公平待遇,值得引起重视
崔永元:农村孩子找不到风口,很难被吹起来
记者:为什么城市农村间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
崔永元:实际就是好的教育资源不够。
过去,老喊重视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但事实上,我们教育穷的年头太长了,投入的还不够。
我从小就在北京长大,眼见着城市建设不断投入,我觉得这就挺够的。如果教育这么投入,结果肯定不一样。
这就像切蛋糕,给你多切点,其他的就得少点。大家肯定都会同意给教育多点,但最难的是,给谁切少点呢?
记者: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差距是否会拉大?
崔永元:农村和城市孩子在可获得机会的差距上更大。虽然城市现在的就业也困难,但城市的机会成倍数地增加,那边农村的机会还是传统的选择,去乡镇企业或是开个养猪场。为什么农村的孩子就不能飞起来呢?。
第三篇:大学转学美国推荐信揭秘
大学转学美国推荐信揭秘
摘自北京金东方美国留学部网站
大学转学美国推荐信具体有哪些作用。如果你认为你即将前往的学校不符合你的心愿,如果你认为你还有潜力可待挖掘,在前往美国读书之前就要将转学的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下面为大家带来转学申请书推荐信的作用。
美国名校要求来自中国的转学生必须具备托福和SAT两个成绩,考生不要以为转学就不需要SAT考试成绩了,排名前50的大学,对转学生的要求等同于对新生的要求,不会有所降低。美国院校很看重学生的推荐信,考生一定要找了解自己的人写推荐信,写出亮点,用真实的细节打动招生官,除了这些,美国高校申请中必不可少的个人陈述、简历、短文,转学生也一样不能少。
在教授面前多表现,才有人帮你写美国转学推荐信,并写出满含溢美之词的推荐信。千万不能象在中国这样,见着老师绕着走,教授对你没有印象,美国转学推荐信都不会同意帮你写。通过EMAIL、教授接待日,多向教授请教学术问题,上课多发言,加深教授对你的印象。美国是一个鼓励挑战权威的国度,教授很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他们认为这是创造力的源泉,所以无需恐惧,大胆表达自己。
美国转学推荐信在美国大学的录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转学生也不能忽视了Essay的写作,总之从这些申请材料中,学校需要看到你的激情、你的梦想,你能给课堂带来什么?未来你能给学校贡献什么,给社会创造什么?这是美国名校的评判标准,也是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以上就是北京金东方留学美国部总监张伟用老师大家带来的大学转学申请书推荐信的作用的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四篇:揭秘主宰美国的四大家族
奥巴马拥抱爱德华・肯尼迪,在本次大选中奥巴马得到肯尼迪家族成员爱德华・肯尼迪和卡罗琳・肯尼迪的支持
环视世界各国的政治舞台,人们不难发现,同一家族“前赴后继”参政的比比皆是。新加坡的李光耀父子、印尼的苏加诺父女、印度的尼赫鲁―甘地家族、斯里兰卡的班达拉奈克家族„„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政治世家也是非常普遍。研究表明,过去400年,英格兰基本控制在1000个家庭手中,2500个家庭则“操纵 ”着整个英国。早在1937年,费尔南德.伦德伯格就在《美国六十个家族》一书中,阐述美国由60个最有权势的家族“掌控”着。美国政坛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四大家族”―――亚当斯家族、罗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BBC著名主持人帕克斯曼在其专着《政治动物》中指出,政治上成功的第一法则是:选好父母!
作为西方“民主国家的典范”,美国的家族政治势力相当庞大。克林顿前脚刚离开白宫,他老婆希拉里随后就当选了参议员;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多尔竞选失败,多尔夫人随之当选参议员,并参加了2000年的总统大选。有统计显示,目前有17%以上的国会议员来自议员世家。美国有700多个家族每个至少向国会输送了 2名家族成员。名列前茅的主要有:哈里森家族(8名)、弗里林海森(6名)、肯尼迪家族(6名)。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帕特里夏.佩洛西也是美国前众议员托马斯.佩洛西的女儿。亚当斯、汉密尔顿、塔夫脱、哈里森、罗斯福、肯尼迪、洛克菲勒,这些姓氏伴随着美国 200年历史。
美国四大政治豪门
塞缪尔.亚当斯、约翰.亚当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美国第六任总统)
在诸多的政治世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四大家族。按照时间排列,分别是:亚当斯家族、罗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
第一位是美国建国之初的亚当斯家族。这个家族中的约翰.亚当斯和约翰.昆西.亚当斯父子俩先后担任过美国第二任和第六任总统。亚当斯家族与美国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塞缪尔.亚当斯亲自参与了美国独立革命的发起和组织工作;约翰.亚当斯,是美国《独立宣言》的四个起草人之一,曾任第一届副总统,第二届总统;而约翰.亚当斯的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在美国独立后曾先后任驻普鲁士、荷兰和俄国的大使,众议院的议员,国务卿,后成为美国第六届总统。有人戏称亚当斯家族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这并不为过,因为能与之相比的只有华盛顿、富兰克林、杰斐逊等三位美利坚合众国的创始人,但他们都没有男性的合法继承人。
第二大家族是罗斯福家族。罗斯福家族在美国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当然,众所周知的有来自该家族的2位美国总统。这个家族中先后有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叔侄两人担任过美国总统。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任总统,年仅43岁。1905年他连任总统。著名的 “胡萝卜加大棒”的扩张主义政策就出自老罗斯福之手。富兰克林.D.罗斯福是其远房侄子,他则更为人们熟知,他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 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
富兰克林.D.罗斯福出生于纽约。父亲詹姆斯.罗斯福是一位百万富翁。母亲萨拉.德拉诺比父亲小26岁。小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 年因患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致残。1928年担任纽约州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他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 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采取不介入政策,对希特勒采取绥靖态度,但以“租借法”提供武器物资给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小罗斯福两次代表美国参加同盟国“三巨头”会议。小罗斯福63岁时由于脑溢血死在任上。
除了在政治上获得成功以外,罗斯福家族在商业领域同样声名显赫。在纽约建立之初,从美国的曼哈顿第22大街到第46大街,从第5大道到哈德逊河的地产大部分都是罗斯福家族的物业。在美国众多大都市均见以罗斯福家族命名的道路、高速公路和大厦,其中还包括在美国海军有名的罗斯福号航空母舰。自在19世纪,罗斯福家族在金融和投资方面开始发展并获得了重大的成就。罗斯福家族除了管理自己家族的资产以外,同时也管理来自他人委托的资金。罗斯福信托基金已有超过 100年历史,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投资。
第三个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肯尼迪家族。肯尼迪家族是从爱尔兰来美国的移民后裔,肯尼迪的曾祖父是爱尔兰威克斯福德人,当过马萨诸塞州的议员。肯尼迪家族兴起于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时期。肯尼迪25岁时就担任波士顿一家银行的总裁。等到他娶了波士顿市长的女儿,便开始进入当地政治的核心圈子。后来由于支持富兰克林.罗斯福成功当选总统而得以出任美国驻英大使,他共育有子女九人,四男五女,约翰.肯尼迪是次子。肯尼迪家族有一个长久怀有的梦想:总统之梦,这个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为美国的总统。约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祷时曾发誓:我已登上了财富的最高峰,我要让儿子登上权力的最高峰。约瑟夫.肯尼迪的四个儿子,除了大儿子早年飞机失事身亡之外,其余的三个儿子都是政坛显赫一时的人物。约翰.肯尼迪先是担任参议员,1961年当选美国第35任总统,1963年 11月22日遇刺身亡。罗伯特.肯尼迪则先后担任参议员和司法部长,1968年6月5日早晨在洛杉矶一家旅馆内遭到枪击而死亡。最小的爱德华.肯尼迪也是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在1962年当选为参议员,至今当选美国参议员长达四十六年之久。美国历史上有五位参议员担任参议员的时间超过四十年,爱德华.肯尼迪就是其中之一。爱德华.肯尼迪是肯尼迪家族中看上去最有前途的一位,却没有成功的竞选上总统。不过美国政界人士却认为这也许是他的幸运,因为他是三兄弟中唯一活下来了的人。正如有些人说的,他如果选上总统(甚至哪怕是获得提名去竞选总统),他也很可能步两位哥哥的后尘。
肯尼迪家族的下一代情况不太妙,有好几个人是疯狂吸毒的“瘾君子”,罗伯特.肯尼迪的儿子博比1983年因吸毒被判刑。他的弟弟戴维更糟糕,第二年因吸毒送命。本来这个家族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小约翰.肯尼迪身上。他仪表堂堂,很有人缘,有振兴肯尼迪家族的实力。可是一次空难事故断绝了肯尼迪家族最后的指望。或许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要把重新崛起的希望寄托在后一代的身上。1960年美国《幸福》杂志把肯尼迪家族列为美国第十二大家族,估计拥有资产2―4 亿美元(约合现在的70亿美元)。据统计,目前肯尼迪家族共有26人活跃在美国政界。
第四个家族就是布什家族。布什家族从政至少可以追溯四代。布什的曾祖父塞缪尔.P.布什是钢铁石油大亨,曾担任过全美招商协会的会长、胡佛总统的顾问。第一个在政坛站稳脚跟的是布什的爷爷普雷斯科特.布什,他先经商后从政,当联邦参议员多年,结识了艾森豪威尔总统,为后辈从政打下了基础。普雷斯科特之子乔治.布什先后担任过国会议员、驻联合国大使、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等要职,在里根政府时期连任两届副总统,1989年当上美国总统。时至今日,乔治.布什的两个儿子又成为美国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长子乔治.沃克.布什的发展轨迹与父亲十分相像。他耶鲁大学毕业后,进入石油业发展,后来担任得克萨斯州长,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二儿子杰布.布什连任两届佛罗里达州州长。布什家族的下一代也热衷拓展家族政治版图。
欧美政治家族有多少
作为英国二战名相温斯顿.丘吉尔的独子,伦道夫.丘吉尔曾回忆道:“记得我21岁时,倘若有人对我说,我无法成为议会一员,我会觉得那是天大的笑话,因为我是来自那样的家族。”而作为父亲,丘吉尔似乎也满怀使命感,他说:“我们可是在政界有成就的家族„„现在即将有第三代政治家产生了。”丘吉尔父子的这番表白或许正是西方家族政治盛行的写照。埃奇坎伯家族便是一个典型的英国政治世家,在1945年前,这个家族就几乎从未间断地向议会输送了20多名议员。曾三度出任保守党首相的索尔兹伯里勋爵,其家族从1868年至1955年间向英国政府贡献了1/10的内阁大臣。
直到今天,家族政治仍是英国政坛的一大特色。目前在布莱尔政府任国际开发事务大臣的克莱尔.肖特,其父亲、祖父和曾祖父都是议员。英国第一位女议员南希.阿斯特是与其丈夫双双当选下院议员的,而她们的3个儿子后来也都步入议会。实际上,英国议会至少有12对夫妻议员,双胞胎议员、兄妹议员和母子议员等早已不是新闻。英美也许有一脉相承的传统,“政治王朝”现象或许不足为奇。然而在拥有200多年民主革命历史的法国以及意大利和希腊等其他欧洲国家,政治世家的踪影仍随处可见。法国女权运动的代表人物戴巴纳.菲欧女士就出生于政治世家,其父亲曾担任法国的部长,而她本人则拥有部长、国会议员及大使的资历。曾在若斯潘政府中担任社会事务部长的玛汀.奥伯利则是前欧洲委员会主席戴洛之后。此外,墨索里尼的孙女现在是意大利国会议员,雅典第48届市长多拉.帕科亚尼是希腊前总理康斯坦丁诺斯.米佐塔基斯的长女。
精英和金钱政治造就政治世家
除了家族本身的因素之外,更深层的因素则是西方社会的政治体制为家族政治打开了方便之门。其中,精英政治和金钱政治模式造就了家族政治。美国政治学家指出,治理美国的是精英,而不是民众。“民主国家的生活和极权社会一样,也是由一小撮人决定的。精英是有权的少数;民众是无权的多数。”因此有人辛辣地指出,美国实际上是由富人来制定规则,维护富人利益的社会。
“金钱是美国政治的母乳”。在目前的竞选体制下,没有金钱作后盾,没有良好的家族背景,没有大财团的支持,要问鼎高位,简直难以设想。当年西奥多.罗斯福竞选的后台是摩根财团,还得到了铁路大王哈里曼的支持。对于布什家族与财团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前共和党竞选战略家菲利普斯在《美国王朝:贵族统治、财富和布什家族的欺骗政治》一书中,揭示了布什家族通过强大的关系网、巨大的财富赢得了白宫宝座,并认为布什家族和金融、石油、军工企业以及情报机构结成了无形的同盟关系,进而影响
到美国内外政策的制定。“政治世家”和“家族王朝”任人唯亲,最典型的就是布什政府。从切尼、拉姆斯菲尔德、鲍威尔到赖斯,清一色是老布什的手下。美国民众非常担心,也很反感,认为这种政治垄断与美国的民主精神背道而驰。
盘根错节的家族利益网
政治世家何以在西方社会生根?英国女议员、下院前议长贝蒂.布思罗伊德对此称:“政治流淌在一个家庭的血液中,就像煤垢永存在矿工家族的指甲缝里一样”。政治世家的“经营模式”同豪门巨贾的家族生意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一代又一代地“复制”政治家,把政治变成“家族事业”。
英国前首相张伯伦的父亲是位资深政治家,当自己的首相梦破灭后,他便将希望寄托在儿子张伯伦身上,并最终将儿子送入英国首相府。丘吉尔也是步父亲后尘,先入议会后进首相府。布莱尔则表示,是“父亲病重后把他的政治理想传给了我”。希腊前总理康斯坦丁诺斯任总理期间,对女儿多拉雄心勃勃的政治目标和每一次成功都给予全力的支持和鼓励,并助她赢得雅典市长的宝座。
政治世家的下一代受到上一代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小对政治有着更多的兴趣。小亚当斯14岁就到驻外使馆历练。而富兰克林.罗斯福正是受到叔叔西奥多.罗斯福在政界辉煌一时的鼓舞,很早就投身政界发展。肯尼迪的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对政治怀有浓厚兴趣。他不想让子女经商,而是从小就给他们设定一些标准,引导他们走仕途。在这样的家族中,下一代对于政治谋略和手腕,有着更深的理解,也有着较普通人更多的参政意识,自然而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政治世家的传承还受到经济基础的支撑,一些政治家庭本身也是富商巨贾。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是该国首富,其个人资产多达110亿欧元。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父亲是位银行家,肯尼迪的父亲也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富商。
政治世家一般财力雄厚,其子弟往往受到良好教育。亚当斯父子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老罗斯福毕业于哈佛大学,富兰克林.罗斯福也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肯尼迪则先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布什家族三代都是从耶鲁大学毕业。在英国,从入读公学到上牛津和剑桥、最后走向高位的三步曲,据认为是英国政治世家子弟成长的一般规律。20世纪70年代,英国陆军中将以上90%为公学毕业生,80年代英国法官也有90%毕业于公学。就拿最有名气的伊顿公学来说,就有着“政治训练场”的美誉,英国皇族后裔多数毕业于此。
牛津和剑桥被很多英国人看作是通向权力顶峰的主要途径。一位当代史学家曾说,在这些学院一同成长起来的伙伴,许多“日后会成为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与他们私交深厚,将大有裨益。”相似的家庭背景,加上相似的成长经历,使政治世家的子弟进入社会后形成一张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相互照应,“一荣俱荣”。事实上,这些政治世家的名望本身就是一种资产,容易取得上流社会和民众的支持。时至今日,肯尼迪家族在美国政坛仍有着不可小觑的实力。好莱坞硬汉施瓦辛格当选加州州长,个人明星魅力固然重要,但妻子来自名门望族肯尼迪家族的事实使得他更易被主流社会所接受。
亚当斯家族塞缪尔.亚当斯 美国开国元勋,亚当斯家族缔造者约翰.亚当斯 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独立宣言四个起草人之一约翰.昆西.亚当斯 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长子,曾任美国国务卿托马斯.B.亚当斯 约翰.亚当斯的三子,马萨诸塞州法院法官乔治.华盛顿.亚当斯 昆西.亚当斯的长子,马萨诸塞州立法会成员罗斯福家族艾萨克.罗斯福 美国银行家,纽约州参议员,罗斯福家族缔造者西奥多.罗斯福 美国第26任总统,连任两届富兰克林.D.罗斯福 美国第32任总统,连任四届,西奥多.罗斯福的第五个侄子苏珊.罗斯福 美国国会中国委员会总法务长肯尼迪家族约瑟夫.P.肯尼迪 肯尼迪家族缔造者,波士顿银行总裁,老婆是波士顿市市长女儿约翰.肯尼迪 美国第35任总统,曾先后任众议员和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1964年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1962年当选为马萨诸塞州参议员卡罗琳.肯尼迪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女儿,卡罗琳基金会创办人玛丽亚.施莱佛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侄女,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的老婆布什家族塞缪尔.布什 布什家族缔造者,美国现任总统小布什的曾祖父,钢铁石油大亨普雷斯科特.布什 小布什的祖父,美国共和党参议员,与艾森豪威尔总统过从甚密
乔治.H.沃克.布什美国第51届总统,里根政府两任副总统,中央情报局局长芭芭拉.皮尔斯 小布什的母亲,美国第14届总统弗兰克林.皮尔斯的直系后裔乔治.沃克.布什 美国第54、55届总统,俗称小布什,曾任得克萨斯州州长杰布.布什 老布什的二儿子,1953年生,两次当选佛罗里达州州长。有3个子女尼尔.布什 老布什的三儿子,1955年生,职业银行家,石油商,有2个子女马文.布什 老布什的四儿子,1956年生,商人,投资顾问,有2个子女多萝西.布什 老布什的女儿,1959年生,一直致力于布什家族史研究
第五篇:揭秘主宰美国的四大家族
奥巴马拥抱爱德华・肯尼迪,在本次大选中奥巴马得到肯尼迪家族成员爱德华・肯尼迪和卡罗琳・肯尼迪的支持
环视世界各国的政治舞台,人们不难发现,同一家族“前赴后继”参政的比比皆是。新加坡的李光耀父子、印尼的苏加诺父女、印度的尼赫鲁―甘地家族、斯里兰卡的班达拉奈克家族„„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政治世家也是非常普遍。研究表明,过去400年,英格兰基本控制在1000个家庭手中,2500个家庭则“操纵 ”着整个英国。早在1937年,费尔南德.伦德伯格就在《美国六十个家族》一书中,阐述美国由60个最有权势的家族“掌控”着。美国政坛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四大家族”―――亚当斯家族、罗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BBC著名主持人帕克斯曼在其专着《政治动物》中指出,政治上成功的第一法则是:选好父母!
作为西方“民主国家的典范”,美国的家族政治势力相当庞大。克林顿前脚刚离开白宫,他老婆希拉里随后就当选了参议员;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多尔竞选失败,多尔夫人随之当选参议员,并参加了2000年的总统大选。有统计显示,目前有17%以上的国会议员来自议员世家。美国有700多个家族每个至少向国会输送了 2名家族成员。名列前茅的主要有:哈里森家族(8名)、弗里林海森(6名)、肯尼迪家族(6名)。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帕特里夏.佩洛西也是美国前众议员托马斯.佩洛西的女儿。亚当斯、汉密尔顿、塔夫脱、哈里森、罗斯福、肯尼迪、洛克菲勒,这些姓氏伴随着美国 200年历史。
美国四大政治豪门
塞缪尔.亚当斯、约翰.亚当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美国第六任总统)
在诸多的政治世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四大家族。按照时间排列,分别是:亚当斯家族、罗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
第一位是美国建国之初的亚当斯家族。这个家族中的约翰.亚当斯和约翰.昆西.亚当斯父子俩先后担任过美国第二任和第六任总统。亚当斯家族与美国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塞缪尔.亚当斯亲自参与了美国独立革命的发起和组织工作;约翰.亚当斯,是美国《独立宣言》的四个起草人之一,曾任第一届副总统,第二届总统;而约翰.亚当斯的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在美国独立后曾先后任驻普鲁士、荷兰和俄国的大使,众议院的议员,国务卿,后成为美国第六届总统。有人戏称亚当斯家族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这并不为过,因为能与之相比的只有华盛顿、富兰克林、杰斐逊等三位美利坚合众国的创始人,但他们都没有男性的合法继承人。
第二大家族是罗斯福家族。罗斯福家族在美国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当然,众所周知的有来自该家族的2位美国总统。这个家族中先后有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叔侄两人担任过美国总统。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任总统,年仅43岁。1905年他连任总统。著名的 “胡萝卜加大棒”的扩张主义政策就出自老罗斯福之手。富兰克林.D.罗斯福是其远房侄子,他则更为人们熟知,他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 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
富兰克林.D.罗斯福出生于纽约。父亲詹姆斯.罗斯福是一位百万富翁。母亲萨拉.德拉诺比父亲小26岁。小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 年因患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致残。1928年担任纽约州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他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 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采取不介入政策,对希特勒采取绥靖态度,但以“租借法”提供武器物资给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小罗斯福两次代表美国参加同盟国“三巨头”会议。小罗斯福63岁时由于脑溢血死在任上。
除了在政治上获得成功以外,罗斯福家族在商业领域同样声名显赫。在纽约建立之初,从美国的曼哈顿第22大街到第46大街,从第5大道到哈德逊河的地产大部分都是罗斯福家族的物业。在美国众多大都市均见以罗斯福家族命名的道路、高速公路和大厦,其中还包括在美国海军有名的罗斯福号航空母舰。自在19世纪,罗斯福家族在金融和投资方面开始发展并获得了重大的成就。罗斯福家族除了管理自己家族的资产以外,同时也管理来自他人委托的资金。罗斯福信托基金已有超过 100年历史,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投资。
第三个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肯尼迪家族。肯尼迪家族是从爱尔兰来美国的移民后裔,肯尼迪的曾祖父是爱尔兰威克斯福德人,当过马萨诸塞州的议员。肯尼迪家族兴起于约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时期。肯尼迪25岁时就担任波士顿一家银行的总裁。等到他娶了波士顿市长的女儿,便开始进入当地政治的核心圈子。后来由于支持富兰克林.罗斯福成功当选总统而得以出任美国驻英大使,他共育有子女九人,四男五女,约翰.肯尼迪是次子。肯尼迪家族有一个长久怀有的梦想:总统之梦,这个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为美国的总统。约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祷时曾发誓:我已登上了财富的最高峰,我要让儿子登上权力的最高峰。约瑟夫.肯尼迪的四个儿子,除了大儿子早年飞机失事身亡之外,其余的三个儿子都是政坛显赫一时的人物。约翰.肯尼迪先是担任参议员,1961年当选美国第35任总统,1963年 11月22日遇刺身亡。罗伯特.肯尼迪则先后担任参议员和司法部长,1968年6月5日早晨在洛杉矶一家旅馆内遭到枪击而死亡。最小的爱德华.肯尼迪也是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在1962年当选为参议员,至今当选美国参议员长达四十六年之久。美国历史上有五位参议员担任参议员的时间超过四十年,爱德华.肯尼迪就是其中之一。爱德华.肯尼迪是肯尼迪家族中看上去最有前途的一位,却没有成功的竞选上总统。不过美国政界人士却认为这也许是他的幸运,因为他是三兄弟中唯一活下来了的人。正如有些人说的,他如果选上总统(甚至哪怕是获得提名去竞选总统),他也很可能步两位哥哥的后尘。
肯尼迪家族的下一代情况不太妙,有好几个人是疯狂吸毒的“瘾君子”,罗伯特.肯尼迪的儿子博比1983年因吸毒被判刑。他的弟弟戴维更糟糕,第二年因吸毒送命。本来这个家族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在小约翰.肯尼迪身上。他仪表堂堂,很有人缘,有振兴肯尼迪家族的实力。可是一次空难事故断绝了肯尼迪家族最后的指望。或许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要把重新崛起的希望寄托在后一代的身上。1960年美国《幸福》杂志把肯尼迪家族列为美国第十二大家族,估计拥有资产2―4 亿美元(约合现在的70亿美元)。据统计,目前肯尼迪家族共有26人活跃在美国政界。
第四个家族就是布什家族。布什家族从政至少可以追溯四代。布什的曾祖父塞缪尔.P.布什是钢铁石油大亨,曾担任过全美招商协会的会长、胡佛总统的顾问。第一个在政坛站稳脚跟的是布什的爷爷普雷斯科特.布什,他先经商后从政,当联邦参议员多年,结识了艾森豪威尔总统,为后辈从政打下了基础。普雷斯科特之子乔治.布什先后担任过国会议员、驻联合国大使、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等要职,在里根政府时期连任两届副总统,1989年当上美国总统。时至今日,乔治.布什的两个儿子又成为美国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长子乔治.沃克.布什的发展轨迹与父亲十分相像。他耶鲁大学毕业后,进入石油业发展,后来担任得克萨斯州长,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二儿子杰布.布什连任两届佛罗里达州州长。布什家族的下一代也热衷拓展家族政治版图。
欧美政治家族有多少
作为英国二战名相温斯顿.丘吉尔的独子,伦道夫.丘吉尔曾回忆道:“记得我21岁时,倘若有人对我说,我无法成为议会一员,我会觉得那是天大的笑话,因为我是来自那样的家族。”而作为父亲,丘吉尔似乎也满怀使命感,他说:“我们可是在政界有成就的家族„„现在即将有第三代政治家产生了。”丘吉尔父子的这番表白或许正是西方家族政治盛行的写照。埃奇坎伯家族便是一个典型的英国政治世家,在1945年前,这个家族就几乎从未间断地向议会输送了20多名议员。曾三度出任保守党首相的索尔兹伯里勋爵,其家族从1868年至1955年间向英国政府贡献了1/10的内阁大臣。
直到今天,家族政治仍是英国政坛的一大特色。目前在布莱尔政府任国际开发事务大臣的克莱尔.肖特,其父亲、祖父和曾祖父都是议员。英国第一位女议员南希.阿斯特是与其丈夫双双当选下院议员的,而她们的3个儿子后来也都步入议会。实际上,英国议会至少有12对夫妻议员,双胞胎议员、兄妹议员和母子议员等早已不是新闻。英美也许有一脉相承的传统,“政治王朝”现象或许不足为奇。然而在拥有200多年民主革命历史的法国以及意大利和希腊等其他欧洲国家,政治世家的踪影仍随处可见。法国女权运动的代表人物戴巴纳.菲欧女士就出生于政治世家,其父亲曾担任法国的部长,而她本人则拥有部长、国会议员及大使的资历。曾在若斯潘政府中担任社会事务部长的玛汀.奥伯利则是前欧洲委员会主席戴洛之后。此外,墨索里尼的孙女现在是意大利国会议员,雅典第48届市长多拉.帕科亚尼是希腊前总理康斯坦丁诺斯.米佐塔基斯的长女。
精英和金钱政治造就政治世家
除了家族本身的因素之外,更深层的因素则是西方社会的政治体制为家族政治打开了方便之门。其中,精英政治和金钱政治模式造就了家族政治。美国政治学家指出,治理美国的是精英,而不是民众。“民主国家的生活和极权社会一样,也是由一小撮人决定的。精英是有权的少数;民众是无权的多数。”因此有人辛辣地指出,美国实际上是由富人来制定规则,维护富人利益的社会。
“金钱是美国政治的母乳”。在目前的竞选体制下,没有金钱作后盾,没有良好的家族背景,没有大财团的支持,要问鼎高位,简直难以设想。当年西奥多.罗斯福竞选的后台是摩根财团,还得到了铁路大王哈里曼的支持。对于布什家族与财团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前共和党竞选战略家菲利普斯在《美国王朝:贵族统治、财富和布什家族的欺骗政治》一书中,揭示了布什家族通过强大的关系网、巨大的财富赢得了白宫宝座,并认为布什家族和金融、石油、军工企业以及情报机构结成了无形的同盟关系,进而影响到美国内外政策的制定。“政治世家”和“家族王朝”任人唯亲,最典型的就是布什政府。从切尼、拉姆斯菲尔德、鲍威尔到赖斯,清一色是老布什的手下。美国民众非常担心,也很反感,认为这种政治垄断与美国的民主精神背道而驰。
盘根错节的家族利益网
政治世家何以在西方社会生根?英国女议员、下院前议长贝蒂.布思罗伊德对此称:“政治流淌在一个家庭的血液中,就像煤垢永存在矿工家族的指甲缝里一样”。政治世家的“经营模式”同豪门巨贾的家族生意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一代又一代地“复制”政治家,把政治变成“家族事业”。
英国前首相张伯伦的父亲是位资深政治家,当自己的首相梦破灭后,他便将希望寄托在儿子张伯伦身上,并最终将儿子送入英国首相府。丘吉尔也是步父亲后尘,先入议会后进首相府。布莱尔则表示,是“父亲病重后把他的政治理想传给了我”。希腊前总理康斯坦丁诺斯任总理期间,对女儿多拉雄心勃勃的政治目标和每一次成功都给予全力的支持和鼓励,并助她赢得雅典市长的宝座。
政治世家的下一代受到上一代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小对政治有着更多的兴趣。小亚当斯14岁就到驻外使馆历练。而富兰克林.罗斯福正是受到叔叔西奥多.罗斯福在政界辉煌一时的鼓舞,很早就投身政界发展。肯尼迪的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对政治怀有浓厚兴趣。他不想让子女经商,而是从小就给他们设定一些标准,引导他们走仕途。在这样的家族中,下一代对于政治谋略和手腕,有着更深的理解,也有着较普通人更多的参政意识,自然而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政治世家的传承还受到经济基础的支撑,一些政治家庭本身也是富商巨贾。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是该国首富,其个人资产多达110亿欧元。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父亲是位银行家,肯尼迪的父亲也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富商。
政治世家一般财力雄厚,其子弟往往受到良好教育。亚当斯父子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老罗斯福毕业于哈佛大学,富兰克林.罗斯福也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肯尼迪则先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布什家族三代都是从耶鲁大学毕业。在英国,从入读公学到上牛津和剑桥、最后走向高位的三步曲,据认为是英国政治世家子弟成长的一般规律。20世纪70年代,英国陆军中将以上90%为公学毕业生,80年代英国法官也有90%毕业于公学。就拿最有名气的伊顿公学来说,就有着“政治训练场”的美誉,英国皇族后裔多数毕业于此。
牛津和剑桥被很多英国人看作是通向权力顶峰的主要途径。一位当代史学家曾说,在这些学院一同成长起来的伙伴,许多“日后会成为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与他们私交深厚,将大有裨益。”相似的家庭背景,加上相似的成长经历,使政治世家的子弟进入社会后形成一张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相互照应,“一荣俱荣”。事实上,这些政治世家的名望本身就是一种资产,容易取得上流社会和民众的支持。时至今日,肯尼迪家族在美国政坛仍有着不可小觑的实力。好莱坞硬汉施瓦辛格当选加州州长,个人明星魅力固然重要,但妻子来自名门望族肯尼迪家族的事实使得他更易被主流社会所接受。
美国政治家族简录 亚当斯家族
塞缪尔.亚当斯 美国开国元勋,亚当斯家族缔造者
约翰.亚当斯 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独立宣言四个起草人之一 约翰.昆西.亚当斯 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长子,曾任美国国务卿 托马斯.B.亚当斯 约翰.亚当斯的三子,马萨诸塞州法院法官 乔治.华盛顿.亚当斯 昆西.亚当斯的长子,马萨诸塞州立法会成员 罗斯福家族
艾萨克.罗斯福 美国银行家,纽约州参议员,罗斯福家族缔造者 西奥多.罗斯福 美国第26任总统,连任两届
富兰克林.D.罗斯福 美国第32任总统,连任四届,西奥多.罗斯福的第五个侄子 苏珊.罗斯福 美国国会中国委员会总法务长 肯尼迪家族
约瑟夫.P.肯尼迪 肯尼迪家族缔造者,波士顿银行总裁,老婆是波士顿市市长女儿 约翰.肯尼迪 美国第35任总统,曾先后任众议员和马萨诸塞州参议员 罗伯特.肯尼迪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1964年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1962年当选为马萨诸塞州参议员 卡罗琳.肯尼迪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女儿,卡罗琳基金会创办人 玛丽亚.施莱佛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侄女,加州州长施瓦辛格的老婆 布什家族
塞缪尔.布什 布什家族缔造者,美国现任总统小布什的曾祖父,钢铁石油大亨 普雷斯科特.布什 小布什的祖父,美国共和党参议员,与艾森豪威尔总统过从甚密
多萝西.沃克.布什 小布什的祖母,出身于华尔街金融巨头沃克家族 乔治.H.沃克.布什美国第51届总统,里根政府两任副总统,中央情报局局长 芭芭拉.皮尔斯 小布什的母亲,美国第14届总统弗兰克林.皮尔斯的直系后裔 乔治.沃克.布什 美国第54、55届总统,俗称小布什,曾任得克萨斯州州长 杰布.布什 老布什的二儿子,1953年生,两次当选佛罗里达州州长。有3个子女 尼尔.布什 老布什的三儿子,1955年生,职业银行家,石油商,有2个子女 马文.布什 老布什的四儿子,1956年生,商人,投资顾问,有2个子女 多萝西.布什 老布什的女儿,1959年生,一直致力于布什家族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