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111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24-780886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03 00:53: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111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教育内容: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了六个教学步骤:

1、(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这六个步骤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多向性信息交流,构成媒体运用、学生协作学习的动态组合,从而在一课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

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接着播放录像。(课件展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调查统计中,从无数悲切的场景中转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

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题目: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教学目标:

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教学内容:

1、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2、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有劣迹,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总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教学过程:

1.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

图片:“三缺一,凑个手” 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 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

学生分析,老师归纳,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伤害。2.学生分组讨论:

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

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如果要制止这些现象,必须通过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教学目的:通过案例分析和测试,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刀

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

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

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

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绝对值增加,近几年每年查获15万。比1986年增加1倍,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这方面来说,也必须加强立法,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

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我国现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所以,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

(1)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板书)

(2)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板书)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板书)

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救济、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不上保护。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板书)

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第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教育原则。(板书)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道理: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两个具体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四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典型例题

1.四川省成都市某镇的经济状况不差,但每到开学之际,总会出现学生流失现象。这年秋季开学后,又有6个该上初三的学生没有到学校上课。学校先后出动数十人次给家长及学生本人做动员工作却毫无效果。为孩子们的前途忧心忡忡的学校再三考虑,将这6名学生家长推上被告席,请求法院判令这些家长承担让孩子接受教育的责任,并缴清拖欠的书本费和杂费。

阅读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

(2)为了解决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我国颁布了哪些相关法律? 分析与解答:

为了考察学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这一教学重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设立此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材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迫切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国家给予特殊关注。事实证明也只有法律才能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2)为了打击一切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

不和烟酒交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学生自己周围人的吸烟状况和有关资料的学习,了解我国面临着“烟民”人数多,危害大的问题。

2、通过学生的环境调查---选择学校附近的某一区域或某一公共场所,看一看有多少烟头,了解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学会思考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3、懂得酗酒的危害,吸毒的危害,并学会抵制一切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行为,并能对自己周围的人产生良好的影响。

4、了解国际上对禁烟、禁毒的一些积极行动和有力措施,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宣传不和烟、酒、毒品交朋友。

教学重难点:

懂得酗酒的危害,吸毒的危害,并学会抵制一切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行为,并能对自己周围的人产生良好的影响。

教学准备:

1、进行有关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并进行整理。

2、准备有关录像、录音资料、设备。

3、彩笔、白纸。

4、准备有关图片宣传资料。

5、设计禁烟广告宣传标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调查结果展示与讨论(机动)或调查学生家庭中爸爸(爷爷、外公)抽烟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家人的态度等。

1、将学生课前调查资料的整理结果进行展示。

(1)统计

被调查对象年龄段:青少年()人;成年人()人。

烟龄:1—3年()人,3—5年()人,5-10年()人,10年以上()人。

患病情况:何种疾病:()()()()

抽烟时间:()()()()

被调查人对吸烟的态度:

(2)结论与启示(由同学们自己填写)

2、分小组讨论结论与启示。

3、每个小组在白纸上写出本组同学的主要观点和理由。

4、交流各个小组的观点。

(二)结合书本资料及课前调查情况讨论“吸烟的危害知多少”。

1、学生阅读书本资料P8-9。

2、同座位同学相互讨论。

3、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你知道吸烟有哪些危害吗?

4、说一说:(1)课本第9页的漫画是什么含义?

(2)如何看待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三)画一画,你能将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或对环境的危害画出来吗?

1、分小组讨论、设计。

2、展示设计结果,并向全班同学说明设计意图。

(四)谈一谈,吸烟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

(1)阅读课本第十页小资料---危害知多少,(2)同学自由发言谈感受。

(五)模仿表演

1、阅读P11,由一组学生扮演走进吸烟误区的学生,另一组同学扮演心理医生。

2、互换角色表演。

3、比一比,哪组同学心理处方最有效。

4、教师总结,引导。

(六)怎样帮别人戒烟

1、阅读课本中有关资料。P12-13

2、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方法多。

3、说一说:你有帮助别人戒烟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做的?

(七)世界无烟日的宣传

1、阅读课本收有关世界无烟日的小资料。P14

2、设计“无烟学校”宣传语。

3、在班级的宣传栏里贴上禁烟标志。

4、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禁烟标志的?

(八)法律宣传员

1、阅读课本第14页“法律看台”。

2、说一说有没有违反这些法律条文的现象,应如何对待?

3、设计一段小品宣传“法律看台”中的内容。

(九)课后作业。

根据课文中提供的戒烟方法,帮吸烟的爸爸(爷爷、外公)戒烟,帮身边的人戒烟。

第二课时

(一)汇报、交流

1、你是怎样帮助周围的人戒烟的?

2、别人怎样对待你的戒烟帮助?

3、你觉得你的做法成功吗?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通学习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吸烟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行动宣传戒烟,除了吸烟以外,还有很多人有着另一个不良的嗜好,这就是酗酒,据统计,我国每年酒的消耗量相当于一个西湖,十分惊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酗酒的危害有多大。

(三)大家谈---我见过的醉酒人

1、同学们家庭及父母的朋友中有没有酗酒者,他们造成了什么不良影响?

2、自己有没有饮酒的经历?

3、用一句话说明酗酒的危害。

(四)相声欣赏或表演

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形式,目的就是寓乐于教,使学生在欣赏节目的同时知道酗酒的危害。

4、分工---绘画小组和文字抄写小组

5、如果当堂课内完成不了,可在课后继续完成。

(五)远离毒品

1、我们了解了吸烟、酗酒的危害和应该采取的措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另外一种更可怕的东西---毒品。

2、放有关资料录象片或图片展片:吸毒的悲剧下场。

3、展示毒品危害的统计数据(参见课本第16页有关资料)。

(六)了解毒品是什么

1、什么是毒品?

2、毒品有哪些危害?

3、殷汉林的悲惨遭遇告诉我们什么?

4、为什么说毒品是“白色瘟疫”?

(七)想一想,说一说

1、你还知道哪些吸毒危害的事例。

2、你知道为什么一日吸毒,终生想毒吗?

3、给大家介绍一下“国际禁毒日”的由来。

4、你知道有关禁毒英雄的故事吗,向大家说一说。

(八)表演

1、分组根据课文中“科学告诉你”编制节目――如何拒绝“毒招”。

2、表演、欣赏、点评(由学生自己完成)

2、教师总结、引导。

(九)课后作业——做一个远离烟、酒、毒品的社区宣传员。

1、漫画、标语设计:主题――远离毒品或毒品的危害;要求:主题突出,简洁明了;

2、大家一起出黑板报:主题:我们对烟酒亮“红灯”。

板书设计:

2.不和烟酒交朋友

吸烟的危害

为酗酒者醒醒酒

远离毒品

小学六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题:

1、讲究仪表美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仪表和仪表美。

2、使学生知道怎样从个人卫 生、着装以及坐立走的姿势,语言行为举止等方面讲究仪表美。教学

重点使学生知道怎样从个人卫生、着装以及坐立走的姿势,语言行为举 止等方面讲究仪表美。教学

难点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怎样讲究仪表美。

教具(课前准备)教师:观察学生在仪表方面做得好的地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学生:想想自己在讲究仪表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想法和问题。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1、什么是仪表?你认为人的仪表重要吗?要不要讲究仪表美?

二、学习新课

1、讲故事:《里和丈》。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条到第5条,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怎样达到仪表美?我做得怎样?今后打算怎么做?

3、交流。

(1)怎样做到头发整洁?为什么不要留怪异的长发?

(2)课文提到口腔卫生,牙齿洁白,这里包括了哪些要求?

(3)手脚的卫生方面怎样做才有助于仪表美?

(4)请女同学说说戴头饰应注意些什么才有助于仪表美?

(5)为什么青少年特别要强调坐立走的姿势?

4、仪表美不仅有外在的表现,它还有哪些内在的表现呢?

5、评比推荐我们班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同学,请他们谈谈体会。

6、小结:同学们,经过热烈的讨论,我们对讲究仪表美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当然光了解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平时的行动!我们可以比一比,看谁做得最好。其实,我们讲究仪表美,不仅是关系到个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我们班级的形象,关系到学校的形象,甚至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板 书

1、讲究仪表美

仪表:仪态、外表

保持个人卫生 服装整洁美观 语言美行为美 坐立走姿势正确

反 馈 检 测

1、什么是仪表?为什么要讲究仪表美?

2、仪表美主要指哪些方面?联系自己的情况说说怎样达到仪表美。小学六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课题:

3、游泳的卫生和安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游泳是一项非常有益于增强体质的运动。

2、让学生了解游泳时应该注意的各种事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游泳时的有关注意事项。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游泳时的有关注意事项。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评选班级游泳小能手。

2请学生谈谈游泳的体会。没有参加游泳的学生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总结大家的看法,肯定游泳对健身的好处,并要求大家积极参加游泳活动,人人都来做个游泳小能手。)这次游泳活动是全班集体进行的,也是我们提倡的,知道为什么吗?

在游泳前,要求做准备运动,要求认真做,这又是为什么?

2、有谁遇到过抽筋的现象吗?有什么体会?是怎么解决的?(学生自己谈体会)

3、大家游泳时特别高兴,结果就在水中哄闹,这样做好吗?为什么?是不是游的好的同学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游,什么也不用管呢?

4、不管游泳水平有多高,都应该了解水情,弄清楚哪里是深水区,哪里是浅水区。如果在河里或池塘里,更要了解水情,以防发生意外。(介绍当地由于不了解水情而发生的意外事故。)

5、游泳除了要注意安全,还得注意什么?

6、!对游泳的卫生也是不可忽视的。请大家看看课文的第1、2点项和第7点项,说说怎样注意游泳卫生。(学生看书,议论,大组交流。)

7、大家的看法很对,游泳前,应该请医生检查身体,得到医生的同意才能游泳。否则,既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别人,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除了注意自己的卫生外,再就是要注意水的卫生。水质不好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8、课文最后再一次强调了预防血吸虫病,这一点大家千万得注意。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游泳的卫生和安全知识,希望大家能认真对待,重视这些问题。

板 书

3、游泳的卫生与安全

游泳值得提倡:锻炼肌肉 培养勇敢精神

游泳必须注意:生病不游泳 集体前往 游泳时不哄闹 预防血吸虫病

反 馈 检 测

课 后 小 结

小学六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课题:

3、预防血吸虫病课时:1 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血吸虫的大小和形状及其一生的变化。

2、知道 什么是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对人的危害以及怎样预防这种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对人的危害以及怎样预防这种 病。教学难点:了解血吸虫病的危害。

教具(课前准备)教师:放大的寄生虫生活史挂图,以及有关血吸虫病的录象和资料。学生:询问了解有关血吸虫病的知识。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几种有关寄生虫病的知识,谁能说说记得哪些?寄生虫病的特点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板书:血吸虫病。

问:这种病你听说过吗?从名称看,你们认为这种病会和人的哪部分有关系。

2、师介绍什么叫血吸虫病。

3、读课文,说说血吸虫是什么形状的,大概有多大(取出细线剪成长约1厘米左右的线头若干段,分发给学生传看。)

4、出示挂图,阅读课文,讨论:

(1)了解血吸虫的生长发育史以及血吸虫的生长发育中需要哪些生长条件?(2)血吸虫病的症状是怎样的?

5、过渡:血吸虫病不是一般的寄生虫,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既然血吸虫病危害这么大,我们怎样预防它呢!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血吸虫的生活史,请大家说说怎样做可以破坏它的生存条件?

6、讨论:如何预防血吸虫病?如果得了血吸虫病该怎么办?

7、水灾地区政府都要安排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到灾区进行广泛的宣传示范,知道为什么吗?

8、小结: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大家都来预防和杜绝血吸虫病。

板 书

2、预防血吸虫病

生活史:卵(粪便)—毛蚴(水、钉螺)—尾蚴(水)预防:管好水源,粪便 消灭钉螺 积极治疗 不喝生水

反 馈 检 测

1、什么是寄生?什么是寄生虫?血吸虫的形状、大小?

2、简述血吸虫的生活史以及血吸虫病的症状。

3、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参 考 资 料

小学六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课题:

4、毒蛇咬伤的防与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在什么地方容易被蛇咬伤。

2、使学生初步了解无毒蛇和毒蛇咬伤的判断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毒蛇咬伤现场处理的简单办法。教学难点:了解无毒蛇和毒蛇咬伤的判断方法。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蛇的录象或投影片)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动物?他们生活在哪里?你见过吗? 二、学习新课

1、外出旅游是我们大家非常喜爱的活动,请大家说说你们都到过什么地方旅游?(学生介绍自己旅游的地方)

2、旅游点的环境怎么样?很多旅游点都树多草密,这些地方也是蛇喜欢出没的地方。所以,外出旅游,不小心就有可能被蛇咬伤。当然,蛇分毒蛇和无毒蛇两种,无毒蛇咬伤一般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如果碰到毒蛇咬伤,那可就不是小事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

3、毒蛇咬人时,它的牙会分泌出毒汁,毒汁随着人的血液流动,就会使人中毒,这是很危险的。那么,怎样知道是不是毒蛇咬伤的呢?(出事毒蛇和无毒蛇咬伤的痕印图)一般地说,无毒蛇咬的牙痕呈圆弧型,较浅。而毒蛇咬的牙 痕呈三角形,较深。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来区分。毒蛇另一个特点是被咬的地方很 21

快就红肿、胀痛,然后就是感到浑身无力,神志不清,这就肯定是毒蛇 咬伤的了。大家看看课文还介绍了毒蛇咬伤有什么症状?

4、当然,等到这些症状出现再作判断,那就来不及了。真正发生了被蛇咬伤 的事故,往往也来不及等到中毒症状表现出来再作判断,所以,只要发现被 蛇咬伤,就应用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不要耽误。那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出示课文插图)采取这些紧急措施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5、为了防止被毒蛇咬伤,到郊外旅游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6、万一被蛇咬了,除了做捆扎外,还应该注意什么?

板 书

4、毒蛇咬伤的防和治

防:带棍子 带蛇药 治:捆扎 挤压 立即送医院

反 馈 检 测

参 考 资 料

小学六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课题:

5、预防狂犬病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狂犬病是一种很危险的急性传染病。2使学生知道家畜都可能带有狂犬病病毒。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狂犬病的一般症状。教学难点:了解狂犬病的一般症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听说过有人被狗咬伤的事情?

(介绍一两则报纸上投诉被狗咬伤的报道)被狗咬伤的事时有发生,而且常会引起大家的反感,这是为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大家可能都知道,被疯狗咬了才会得一种病,叫什么病?这种病严重吗?

2这种病只有被疯狗咬了才会得吗?怎样就会得这种病?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二小节。

3、大家必须记住,只要被家畜咬伤或抓伤,都有可能被感染。(介绍某人感染后的状况以及发作后死亡的势力,帮助学生了解狂犬病的潜伏期以及死亡率)所以,感染上狂犬病毒是非常危险、非常可怕的事情,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那么,怎样预防狂犬病呢?请大家阅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3、第一条说的是什么?你逗引过狗、猫或别的家畜吗?家畜再好玩,毕竟是

畜生,避免不了会抓人、咬人。动物园里有些平时温顺的动物,也会突然发作伤害游客。所以,还是不要逗引的好。

4、第二条说的是什么?回去以后,了解一下你家周围的家犬有没有饲养证?有没有注射狂犬疫苗?如果没有做,要劝他们去做。你家里如果养了狗,也要做好这些事情。第三条说的是什么?

5、捕杀无证家犬是当地有关部门的事,小学生只要反映情况,不能参加。病畜必须捕杀,并且焚烧、深埋,绝对不能食用。最后一条说的是什么?

6、万一被家畜咬伤或抓伤,必须立即按照课文上指出的:

一、挤出伤口中的血液;

二、清洗消毒伤口;

三、赶紧到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板 书

5、预防狂犬病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毒

狂犬病毒在哪里? 犬 猫 牛 羊…… 反 馈 检 测

参 考 资 料 课 后 小 结

小学六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课题:

6、预防疥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疥疮是由疥虫引起的传染病。

2、使学生了解疥虫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及一般生理特征。

教学重点:了解疥疮的一般症状,知道疥疮的传染方式和治疗疥疮。教学难点:了解疥疮的一般症状。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听说过“疥疮”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它。

二、学习新课

1、(出示疥虫的挂图)这个挂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上面画的就是疥虫,这种虫的繁殖能力很强,你知道它有多大吗?

3、疥虫虽小,但它对人的危害可不小。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三小节,然后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

4、看了关于疥虫的介绍,大家都会感到浑身不自在。的确,感染上疥疮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为什么疥疮的痛苦总是总是表现在皮肤上呢?课文第四小节向我们作了解释。请大家看书。

5、疥疮的特征是什么?它主要生长在什么部位?疥疮既然是传染病,它的传染途径是什么呢?

6、从课文上给我们介绍的来看,疥疮是接触传染还是空气传染?

7、预防疥疮首先就要从接触上入手,严格把好接触这一关。那么,应该怎样 做呢?请大家看课文最后一小节中,哪几条是关于预防疥疮的要求?

8、对,第一、二和四条都是关于避免接触的措施,第一条很明确,就是不接触生病的人和物。第二条是高温消毒,病人的东西必须消毒以后才能接触。第 四条是通过隔离来避免接触。那么第三条为什么要求一人有疥疮全家都治疗呢?

9、对,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一些接触,因此,同时治疗,预防在先 是很有必要的。最后一条说的是哪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具体怎么做呢?

10、治疗疥疮的药物也很普通,但关键是要按照第五条要求,同时遵照医生的嘱咐,认认真真地坚持去做,才会有效果。

板 书

6、预防疥疮

什么是疥疮 疥疮的发病部位

疥疮的预防:不接触病人 不接触病人的东西 煮沸消毒 一人得病全家治疗 隔离 科学用药

反 馈 检 测

课 后 小 结

小学六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课题:

7、预防烧伤和烫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和开水、火打交道不小心就有被烫伤或烧伤。

2、让学生知道烧伤或烫伤的几个主要原因。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烧伤或烫伤的几个主要原因。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烧伤或烫伤的几个主要原因。

教具(课前准备)教师:放大的课文插图,收集的有关烧伤和烫伤的资料。学生:回忆自己或周围人烧伤或烫伤的事例。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自然课里学过,开水的温度是多少?

火的温度要比开水的温度高好几倍,和它们接触肯定有危险。那我们能不能不和它们打交道呢?如果非打交道不可的话,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

1、讲故事(介绍有关被烧伤或烫伤的材料)。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小结:我们虽然没有像材料里讲的那样被严重地烧伤或烫伤,但如果不注意,也有可能发生类似的事情。请大家谈谈,你有没有被烧伤或烫伤的经历?

发生这种事后,给你带来什么痛苦和不便?

3、烧伤也好,烫伤也好,不论严重不严重,都会造成损失和不便,所以要积极预防。课文从四个方面给我们找了原因,请大家读读,同座位的可以议议。

4、指名学生全班交流。

5、师小结:找到了原因,请大家回去碰到实际情况时,注意尽可能地避免。在家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是好的,但一定要实事求是,要注意力所能及。不能太勉强。尤其是倒开水或热水时,最好是放在水池里慢慢地倒,避免溅到身上。当揭锅盖时,应该注意朝着手臂相反的方向,同时脸和身体要尽量离锅远一些。端烫的稀饭或汤时,一定要用厚布隔着。凡是在或上烧的东西,都不要轻易去摸,否则很不安全。

6、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大家再说说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板 书

7、预防烧伤和烫伤

开水的温度 100度

火的温度 1000度

反 馈 检 测

1、开水的温度是多少?火的温度大约是多少?

2、举例说说怎样预防烧伤和烫伤? 参 考 资 料

1、烧伤:是高温物质接触人体后引起皮肤病理性改变的一种急症。轻的皮肤表皮发红发热,火辣辣地痛,皮肤有点肿。重的会起水泡,疼痛厉害;严重的会发生皮肤组织坏死。

2、烧伤:一般指人体接触了温度超过100度的热源而引起的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坏死。

课 后 小 结 小学六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课题:

8、烟酒对人的危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烟里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对人的危害很大。

2、让学 生知道过量的酒对人的脑、肝、胃都有伤害作用。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烟里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对人的危害很大。

2、让学 生知道过量的酒对人的脑、肝、胃都有伤害作用。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中小学生绝对不能吸烟、喝酒。教具(课前准备)

有关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和世界“无烟日”的宣传资料。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宣传世界“无烟日”的有关材料)国际上为什么要定出一个全世界的“无烟日”?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讨论一下这个课题。

二、学习新课

1、阅读介绍吸烟有害呼吸道的资料。思考问题:

(1)吸烟对人体有害吗?

(2)吸烟主要危害人体的哪些器官?

(3)长期吸烟,这种危害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4)在你的观察中,吸烟的人有些什么表现?

2、学生交流讨论。

3、香烟中有害成分是尼古丁,它的毒害程度是什么呢?(介绍关于尼古丁的材料)吸烟的人无疑会受到尼古丁的伤害,那么对周围被动吸烟的人有没有伤害呢?

世界定了一个“无烟日”,它的意义是什么?在哪一天?

4、小结:酒是用粮酿制而成的,成年人少量地饮用是有好处的,所以,医学上还用它制成药酒治病强身。但是,如果大量地喝酒,就会损伤脑、胃、肝等内脏,长期大量饮酒,课文上介绍会有更大的伤害,是什么?

三、总结: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更不能喝酒。过年或过节,有时大人一高兴,也会让小孩喝酒,其实,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少年儿童自己也要自觉地抵制,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好玩而无所谓。大家一定要记住,烟酒有害健康。

板 书

8、烟酒对人的危害

吸烟的危害(尼古丁 气管 肺)喝酒的危害(脑 胃 肝)

反 馈 检 测

1、烟里含有哪些有害物质,它的毒害程度怎样?吸烟由于哪些害处?

2、酒对人有什么不良影响?

3、中小学生为什么不能喝酒?应该怎样做?

参 考 资 料

1、关于尼古丁。

9、毒品的危害

教学目的要求

1、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毒品的危害。

2、让学生初步了解毒贩们的狡猾手段。

3、使学生明确了解我国政府禁毒的立场,并教育学生坚决拥护我国政府的禁毒立场。教材重点难点

面对毒品的进攻,如何保护自己

教 具和学 具

有关禁毒的宣传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五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过一篇关于毒品的课文,大家还记得内容吗?(学生回忆,回答)

师: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毒品危害性的知识。

2、学习新课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开始的第一小节,上面有联合国公布的两个数字,对这两个数字,你们是怎么看的?

(学生讨论,回答)

师:这两个数字对于全世界的总人数来说,还只是一个小部分。但竟有这么多人遭受毒品的危害,已经是触目惊心了。为什么这两个数字会引起如此的震惊呢?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毒品的危害。

请大家先通读课文中论述毒品危害的三个部分,边读边想为什么毒品会“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学生阅读,讨论)

师:为什么毒品会“毁灭自己”?你有没有这方面的材料,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举例,介绍)

师:我这里也有一些例子介绍给大家。(介绍毒品危害家庭的案例)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吸毒者完全不能自拔,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什么都能做得出来,为了毒品,他们可以不顾一切。因此说毒品会害一个家庭,根本不足为奇。

师:可以说毒品一旦进人人体,就会对人体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部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当然这种打击不是在瞬间完成的,而是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

为什么又说毒品“祸及家庭”呢?(学生举例,介绍)

这样一讨论,大家对于毒品“危害社会”的说法应该就不难理解了吧?(学生举例,介绍)

师:吸毒者必须走上犯罪道路,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请大家说说这方面的事例。(学生举例,介绍)

师:我这里也有一些例子介绍给大家。(介绍吸毒者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

所以说“吸毒已成为社会的痼疾,在全世界蔓延,人类社会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毒品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大家可能认为毒品离我们还很远,其实在全国各地都有贩毒分子在推销毒品,他们利用各种手段,不仅拉拢吸毒的人,而且还把目光投向不吸毒的人,尤其是年轻幼稚的青少年。在全世界各地,每年都有一些青少年上当受骗。总结各地贩毒分子的各种手段,不外乎课外介绍的几种。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中贩毒分子的五大“毒招”,并相互交流一下看法。

(学生阅读,议论)

师:当然,贩毒分子拉拢人,不会像书上写的这样,背诵给你听,但基本就是这样遗像手段,因此我们应该提高警惕,提防贩毒分子的各种卑鄙手段。

毒品还曾经是外国侵略者入侵我国的武器,谁给大家介绍介绍林则徐的故事?(学生介绍)

师:解放后,中国政府经过不长的时间,就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毒品。现在毒品再次侵入我们国家,我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又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阅读,回答)

师:那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加入到毒品斗争的行列中来呢?(学生回答)

师:对,我们从小就要利用法律这个武器,坚决的毒品做长期的斗争!

10、预防肺结核

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认识到肺结核是由于肺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肺部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2、使学生了解结核病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方法。教材重难点

认识结核病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方法 教 具和学 具

显微镜一架(含结核杆菌的观察玻璃片),有关结核病的挂图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我们曾经学习过《预防脊柱弯曲异常》,有谁知道造成脊柱弯曲异常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脊柱弯曲异常?

(学生回忆并回答)

师: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与大家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一课,预防肺结核。(板书:10.预防肺结核)

2、讲授新课

师:课前我要求大家去作调查,查一查在自己家里或周围邻居中有没有人患过结核病,都有什么症状,大家调查了没有?

生:我调查过。我爷爷曾经得过肺结核病。当时他整天咳嗽,还不停地咯血。我妈妈说这种病非常容易传染,所以不让我到他屋里去玩。

生:我们一楼有一个人曾经患过骨结核,十分痛苦,开了好几次刀也没治好。

师:是啊!得了结核病的人不仅十分痛苦,同时也会严重地影响工作和学习。为了给病人加强营养,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有哪位同学知道结核病是怎样传播的吗?

生:吃了病人污染过的东西,就会得肺结核病,师:你讲得是对的,但还不完全,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空气中的结核杆菌。通过人的呼吸进入人的肺部,在那里繁殖,生长,这样人就会被传染上肺结核,另一种是血液传播。就是说原发肺结核病灶迅速发展,结核杆菌进入血液并随之扩散到全身各个器官,发生肺外结核,如淋巴结核,骨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等疾病。大家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患肺结核的病人,有哪些主要症状呢? 生:咳嗽,咯血,天天下午发低烧。

师:很好!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浑身没有劲,软绵绵的,人渐渐消瘦,晚上睡觉常常盗汗,面部潮红,下午低烧,胸口发闷,严重的时候还会咯血。这时病的传染性很强,因为病人咳嗽的时候,空气中会有许多结核

杆菌,所以,前面××同学讲他爷爷过去得了肺结核,妈妈不让他到爷爷的屋里去玩是有道理的。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过去,我们国家的医疗水平很落后,得了这种病的人,只有等死。现在不同了,我们国家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肺结核病也不那么可怕了。只要我们平时注意预防,就不会传染上肺结核。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们平时如何预防呢?

生:不吃肺结核病人吃剩下的东西,不到他的屋里去玩。生:平时要多吃好的,增强自己身体的抵抗能力。

师:这两位同学讲的都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一起朗读“预防的措施有”下面的一段话。(学习朗读)

11、正确对待残疾人 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由于身体不健全,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都很不方便,其中的痛苦是正常人难以想象和无法体会的。

2、让学生了解一些残疾人身残志坚,为社会服务,为祖国争光的典型事迹。

3、让学生知道健康人应该尊重、关心、同情、爱护和帮助残疾人。教材重点难点

了解残疾人,尊重、关心、同情、爱护和帮助残疾人

教 具和学 具

挂图、录像带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残疾人的残疾表现在多方面,在我们身边也会经常见到残疾人,他们身体不健全,因此他们的不幸的。那么,作为一个健全的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残疾人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11.正确对待残疾人)

2、学习新课

师:残疾人由于身体不健全,在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等方面面临很多不方便。比如对聋哑人来说,世界一片黑暗。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吗?

(学生回答)

师:他们又是怎样学习,工作,活动的呢?(学生回答)

师:根据刚才同学讲的事实,让我们想象一下,他们有哪些不便和困难?有哪些痛苦? 生:聋哑人无法用正常的语言和别人交流,盲人什么也看不见。

师:还有一些肢体不健全或伤残的人,比如在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双臂,或断了双腿……他们又是怎样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的呢?他们有哪些不便和困难,有哪些痛苦呢?请同学们以四人一小组,议论一下。

生:失去双臂的人吃饭,穿衣服等日常生活都很难自理,下肢残疾的人行动很不方便。

师:尽管各种残疾的表现不尽相同,各位残疾人的不便和痛苦也不一样,但是他们都面对着现实生活,残疾所带来的不便和痛苦是正常人难以想象和无法体会的。然而,在古今中外无数的残疾人中,却涌现了许多身残志坚的强者。谁来说一说你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中了解的有关残疾人的典型事迹?

(学生回答)师:刚才同学们讲的这些残疾人的事迹确实非常感人,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学习,坚持锻炼,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服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请同学们把课外第三自然段集体朗读一遍。

(学生朗读课文)

师:课文中所举的例子只是残疾人中自强不息的典型人物和事迹的一个缩影。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创造了伟大的奇迹,实现了人生的价值。那么,你们从中又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呢?

生: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学习,长大了为祖国作贡献。师:残疾人在人格上和正常人是平等的。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残疾人呢?(学生回答)

师:假如你在路上遇见一位盲人正准备穿过马路,你该怎么做?你在医院走廊上见到一位摇着轮椅行走的伤残人,你又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

师:为盲人引路,帮伤残人推车……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表现,是正确的做法。但是我们有时也会看到一些人,不仅不去关心,帮助残疾人,反而去取笑,捉弄他们。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应该去制止。

师:一种方法是劝告,还有一种方法是干脆以自己的行为来制止别人不文明的行为。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希望同学们都来关心残疾人,做残疾人的朋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并思考一个问题,今后你应该怎样帮助残疾人?

(学生读课文并思考)

师:今后你应该怎样帮助残疾人?举例说一说。(学生回答)

师: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在对待残疾人方面做得最好。

12、关心气象信息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到气象信息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2、让学生了解气象信息的基本内容。

3、使学生开始关心气象信息。教材重点难点

了解气象信息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 具和学 具

挂图、录像带 教学 过程

1、导入新课

师:我们现在处在信息社会,每天都在接受各方面的信息。大家能说说具体有哪些方面呢?(学生回忆,回答)师:你每天关心气象信息吗?

2、学习新课

师:气象信息也是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你关心过它吗?(学生讨论,回答)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看看天气报告和气象报告的内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组织学生阅读,议论,比较,教师注意归纳)

师:看来大家主要关心的是下不下雨,要不要带雨伞。其实,只注意这一个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气象信息的主要内容。

晨练气象指数。为什么要公布这个指数?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举例,介绍)

师:如果我们不关心这个指数,我们的晨练活动就可能是盲目的,这样的话,晨练质量能得到保证吗?,(学生讨论,回答)

师:今后希望大家也来注意这方面的信息,为自己也为别人提供晨练的依据,做一个科学晨练的人。

温度也是大家熟悉的一项气象内容。每天穿什么衣服,穿多少,你的根据是什么?(学生举例,介绍)

师:可是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气象报告说的温度比较高,可实际上按报告的温度减了衣服,结果感觉天气冷飕飕的,反而着了凉?

(学生举例,介绍)

师: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来看看课文的分析。(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师:看来单纯地看温度是不全面的。你了解湿度吗?湿度和哪些气象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

师:其实湿度和温度是关系密切的两个因素。我们在了解温度的同时,还应该同时了解湿度,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掌握气象信息。

你注意过紫外线指数吗?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师:今天的紫外线指数是多少?这样的指数对人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

师:可能大家在夏季外出旅游时比较注意紫外线指数,因为那个时候大家的防晒意识比较强,所以特别注意,不过在每年的5月到10月,确实应该更多地关心紫外线指数,更科学地保护我们的皮肤。

我们班上有没有花粉过敏的同学?(学生回答)

师: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介绍)

花粉指数对花粉过敏的人特别重要,这些人应该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信息。最后还有一个晾晒指数,它和哪些方面的关系最密切?(学生回答)

师:其实,我们每个家庭都免不了晾晒一些东西,为了提高晾晒质量,我们也要关系这方面的气象信息。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些气象信息之间有没有关系?(学生回答)

师:希望大家今后有意识地关心气象信息,使它们成为我们生活的科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1课 肖像艺术

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1课 肖像艺术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

教学难点术:

使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如何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

教学准备:

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常规。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师的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 肖像艺术,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速写是有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之用,也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这要求以迅速、概括的方法描绘对象,通常是用简洁的线条来记录各种形象和动态的。

2、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人的动态千变万化,这些变化都是由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而形成的,如颈、腰、肩、肘、膝等主要关节,每个关节的转动屈伸均有一定限度和范

围,在活动中

人体的重心经常移动,身体的不平衡与平衡相互交替,这就形成各种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速写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把人物的动态特征准确的描绘下来。

3、挂出教师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示范,使学生明确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在示范时,注意向学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袋子体重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三、学生速写。

(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 肖像艺术,放在观察掌握人物动作的大势早,经过分析找出动作的重心、支撑点和动作特征的动态线,然后在画面定位,用简括的线条轻轻勾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分组互画,每组选一个同学为模特儿,供同学写生。速写时间为20分钟。

四、讲评:

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

第2课 画人像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2课 画人像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学准备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

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2、说说“他”的特征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说说“我”的特征

二、新课

1、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2、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蒙娜 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 芬奇、《蒙娜 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凡 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现代版的《蒙娜 丽萨》

三、探索

1、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画人像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2、学生讨论、猜想。

3、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 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2、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 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3、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表情

4、同学们,你们“哭过”、画人像“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 ?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 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五、临摹练习

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2课 画人像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

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六、学生习作、教师进行辅导:

尝试观察和描绘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人物特征?

七、小结:展评学生作品,并请同学们到台前讲述人物都有哪些面部特点,作品表 现出人物怎样的内心情感等等。

第3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 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3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3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 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

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习近平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 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 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 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评讲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 能力,使绘画作品更真实。美术中的比例知识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

国山水画中的杰作。《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小资料: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名。

三、讲评上节课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四、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第5课 偶戏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5课 偶戏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收集一些布袋偶戏的资料。

教学难点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线绳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偶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偶戏的表演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2、讨论交流

课前我让同学们本地区的偶戏和偶戏的历史。下面请各小组把你收集的偶戏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二、第5课 偶戏

1、欣赏课文图片

请同学们看书,和同学讨论课本上的偶戏这几幅图片都是什么偶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发言。

2、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师:看!有那么多的装饰方法,偶戏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每个小组装饰一个小纸偶,组长作好分工,看哪个组能在五分钟之内装饰好并且拿到讲台上来。生:(按组装饰小纸偶。)

师:噢,上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有更好的方法去装饰它吗?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学环节说明及反思: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把自己探索t得出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马上应用起来,并且通过学生的评价进一步探究纸偶装饰的一些要素,如:颜色的搭配、和谐、符合角色形象等等。更进一步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同学们已分组编好了童话剧,还根据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纸偶。现在,开始装饰我们的纸偶。注意要美观,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组就可以表演童话剧了。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现在开始。

生:(分工装饰小纸偶。)

五、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童话剧表演,好吗?你们除了看表演,还要观察纸偶是怎样装饰出来的。

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装饰了我们的小纸偶,并进行了童话剧的表演。只要用心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除了用纸偶表演童话剧,还可以用木偶、皮影、手袋布偶等表演童话剧,请大家欣 赏它们的装饰。(放录象)

第6课 提线纸偶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6课 提线纸偶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己的创作意图。人美版第九册教案 第6课 提线纸偶

教学重点

纸偶的装饰,提线纸偶

教学难点 纸偶的装饰方法。

教学准备

彩纸、各种各样的纸偶提线纸偶。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

二、新课

1、出示小纸偶,问,它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板书:方法)还有一个问题是考考你们聪不聪明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装饰得更好吗?

2、课件展示: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用五颜六色的糖果纸装饰,用粘、绑的方法。用彩色的易拉罐装饰,用剪、贴的方法。用五彩的毛线装饰,用编、缠、粘的方法。

3、讨论: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材料:布、电线、包装纸、棉絮提线纸偶 方法:绑、粘、剪贴、编、、、、、、。

三、小组合作

请与小组同学合作编个故事,进行角色分工后,提线纸偶用各种彩纸制作纸偶,并准备简单的背景、道具。然后,演给其他组的同学看。学生表演纸偶戏。

四、小结

让同学们用互评的方式评出优秀小组。

第7课 动物的脸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动物的脸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教学重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动物的脸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教学准备

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国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2、学习几种主要的运笔方法

勾染法(大象)、中锋破笔法(狮子)、破笔点染法(猴子)、勾线点染法(狒狒)、丝毛法(猫)

3、分析国画《猫头鹰》的表现技法。①猫头鹰基本造型

②猫头鹰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猫头鹰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四、学生练习

1、画一只猫头鹰,教师巡回辅导。

2、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猫头鹰(运用幻灯片)

五、作业布置

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动物的脸临摹或创作一幅猫头鹰图。

第八课、有趣的汉字

教学目标

第二篇: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教 育 教 小学六年级

案法

第一课: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教学目标:

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教学内容:

1、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2、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有劣迹,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总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第二课: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此次宣传和讲解工作,使学生们对即将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们明确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3、在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使学生们懂得和理解党的惠民政策光耀人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教学辅助用具: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单。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原《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法律将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今天我们就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详细了解一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分发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单。

二、学习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1、大致讲解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概貌:

a、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公布,并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

b、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分七章: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家庭保护;第三章 学校保护;第四章 社会保护;第五章 司法保护;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则。

2、立法原则: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前,人人平等。

4、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七大亮点; a、既与国际公约接轨有体现国情; b、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 c、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d、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e、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的; f、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g、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5、未成年人定义:

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的标准有着不同的规定。联合国在拟订《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时,曾对未成年人的概念进行过讨论,但最终未达成一致,只是规定:“未成年人,系指按照各国法律制度,对其违法行为可以以不同于成年人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儿童或少年。”“未成年人人的年龄限度取决于各国本身的法律制度。”

6、未成年人的权利:

a、宪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b、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①、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②、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 ③、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④、未成年人平等的享有权利。

三、小结: 新修订的

《未成年人保护法》即将实施。当然,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需要由全社会来承担,同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能过度保护,不能忽视教育,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要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不可能代替保护,但教育教育可能促进保护。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给予其保护。

当今世界,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家更是从“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出发,修定出了如此一部贴近民心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未成年人,只有以更高、更强、更远的眼光看待问题,积极努力的加倍学习,珍惜每一分在学校的美好时光,才能以知识完备和武装自己,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中让我们的祖国引领时代,这样,我们的祖国才能走向欣欣向荣,我们的伟大祖国才能走向繁荣昌盛。

谢谢同学们、谢谢老师们!

第三课: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会场布置】

1、用幻灯片打出标题。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形式】

学生主持,由具体案例铺开,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相互交流感想和学习体会。

【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教师总结。

【教学流程】

一、案例引出:

主持人宣读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

(用幻灯片打出问题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学生: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主持人: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罚?

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说判刑的。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主持人: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学生: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违法的,所以我以后要处事要慎重,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因为伤害了别人,其实也是伤害了自己。

学生: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河边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我们的一生。

三、案例分析:

主持人: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案例: 出示资料:6月17日下午3:00,连江县东岱镇某小学六年级(1)班,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解和布置各种复习统考的题目

四、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在今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第四课: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机智勇敢的于杰

教学目标:

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方法:

事例引入,激发兴趣。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问题讨论,拓展思路。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

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

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二 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第五课 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要求:

认知:

1、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列举说明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秩序。

行为:l、在校外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教学要点:

1、公共秩序是公共场所的纪律,我们应当知道有关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

2、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公共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

3、在公共场所自己要遵守公共秩序,看见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中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

2、收集与遵守公共秩序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语?(出示: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

2、当你看到这些标语时你是怎样做的?

师:我们是小学生,必须遵纪守法,我们该怎样从遵守公共秩序做起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导行

1、生跟着录音熟悉课文内容(放录音)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2、师讲解告诉学生: 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公共秩序是人们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共同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规则。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办事社会就井然有序。

3、出示(双江小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剧场看杂技表演)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遵守公共秩序?

(排队入场、按票入座、演出中役有走动、看演出时不乱吼叫、结束时场地上没有瓜皮果壳)

②剧场的叔叔阿姨是怎样称赞他们的?说明他们怎么样?

③他们遵守了公共秩序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好处?

(启发学生从心情、演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剧场工作人员的态度等方面来谈)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舒畅,服务者满意,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

但是有些学校个别同学就不是这样。

4、出示图:

(图画内容:小明等几位同学在一个车站停车场里打闹,小刚劝他别这样做,他不听,正在这时,一辆客车从车站开出,另一辆正要进站,小明他们不让道,在两辆客车间追打,司机来了个急刹车,才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问:①几个小学生干了一件什么事?他们扰乱了哪里的秩序,结果怎样?②哪位同学的行为是好的?他做了什么事?

师小结:不遵守公共秩序害处大

板书: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保证。

三、深化认识

下面这些说法正确吗?请用事例说明理由。

1、有的同学说:“如果不要公共秩序;大家随随便便,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更好吗?

2、一个人不遵守公共秩序没有关系。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是必要的,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板书:个人行为影响公共秩序

遵守公共秩序从我做起

四、行为指导

1、你到过哪些公共场所?你知道这些公共场所的秩序吗?

2、议议、做做:同学们常去公共场所,请你照例子用有关的规则提醒大家,明确有关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a.上车时;b.到影剧院;c.到游乐场;d.在商店

五、深入导行

生分组讨论:遇到下列情况你该怎么办,为什么要这样做?

1、同学们在图书室里排队借书,你看见了一个同学没排队而挤进了队伍。

2、你班某同学,在商场里乱扔果皮、纸屑,服务员批评他,他和服务员大闹,你上前劝阻,可这位同学不听。

师再问:当你见到不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该怎样办?(启发学生答出:要阻止、批评等)

六、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对《遵守公共秩序》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

在生回答的基础上师进一步谈话: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实际上都同社会的主产、生活乃至每个社会成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如果一个社会的公共秩序受到了破坏,这个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也就受到极大的影响,社会风气就会颓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拥有一个良好的公共秩序,那么社会就会有条有理,井然有序,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大家的迫切希望,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遵守公共秩序吧!

附:板书设计 遵守公 ①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秩序,是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保障

共秩序 ②个人行为影响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从我做起。

第六课 在学校被同学打伤怎么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司法

2、懂得用法律手来保护自己。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案件简介}1999年11月3日,蓬莱市王某有一男孩,今年九岁,上小学一年级,在学校期间被另一学生在玩耍时将左眼砸伤。经住院治疗一个多月,花费医疗费五千余元,现在左眼视力只能达到O.3。请问,应由谁承担民事责任

{律师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六十条:“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精神病医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本案中,两学生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根据双方儿童过错大小由双方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又因损害是在校期间发生的,学校也有一定过错,也应承担适当赔偿责任。

第七课:玲玲能住在生母家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收养法》

2、懂得用法律手来保护自己。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玲玲从小就被杨老汉收养。前不久,玲玲去看望亲生父母,生母见玲玲又懂事又会干活儿,十分喜欢,就让玲玲留在身边,不让她回杨老汉家。杨老汉几次催促都遭到拒绝。

请问:杨老汉能将玲玲领回去吗?

为了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维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权利,我国于1991年12月公布了《收养法》。《收养法》第22条规定:“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于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规定。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杨老汉收养了玲玲,并对她尽了抚养和教育义务,已经形成了养父母与养子女的关系,这种关系不能随随便便就被解除。因此,玲玲的生母阻挠杨老汉领回养女是违法的。如果她继续坚持自己的错误,杨老汉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请人民法院依法保护这一收养关系。

法律规定,收养关系建立后,任何一方都不得自行解除。如果收养关系的一方或双方希望解除收养关系,应该协商解决或诉请人民法院解决。

二、总结全文,分组讨论

第八课:最常用的报警、报案、急救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

--监护人必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常用的报警、报案和急救电话和方法

2、懂得自己保护自己。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因此做为监护人不但应当熟练掌握110、119、120、122这几个最常用的报案、急救电话的使用方法,还应当教会孩子这些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匪(刑)警报案电话:110 1.报案范围:各类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及危害国家安全等案件。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情况简明扼要的叙述一遍。

③主要说明案发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和人数等;作案者(或受害人)的长相、身高、年龄、性别、衣着、特征等;作案时使用的工具;相关的车辆情况(颜色、车型、牌号等)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二)火警报案电话:119 1.报警范围:各种火灾 2.报警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9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火灾发生的地点(详细地址)、时间、火势情况及发生火灾地方的周围环境等简要的说明。

③如果知道是由什么引起的火灾及主要燃烧物和火灾现场及周围有无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也最好说明。

④说明火灾现场能否进大车(通往火灾现场的道路情况)。⑤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⑥待对方挂断电话,你再挂机。(三)交通事故报案电话:122 说明:有些地方尚未统一使用122报案电话,应以当地公安交管部门公布的交通事故报案电话为准。

1.报案范围:各类车辆所发生的交通事故。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22(就当地交通事故报案电话)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交通事故情况简明扼要地叙述一遍。③说明事故的发生地点、时间、车型、车牌号码、事故起因、有无发生火灾或爆炸、有无人员伤亡、是否已造成交通堵塞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四)急救中心求救电话:120 1.急救范围:各种突发的严重急病和受伤。2.求救的正确方法: ①拨打12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病人或受伤害的病因、病情简单说明。如果知道病人或受伤者的病史及过敏药物和血型,也最好说明。

③说明病人或受伤害者的详细地址和发病时间。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⑥可到路口去迎接救护车,以免救护车因找不到病人的地址而延误时间。提醒监护人特到注意: 监护人应当让孩子熟练掌握110、119、120、122这几个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不要在没事的情况下因为好奇就认为好玩而随意拨打这几个重要号码或虚假报警,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九课:亲生父母“卖”了自己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父母是无权“买卖”孩子的。

2、当自己遇见这样的事,应当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懂得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数日来,本报与福州《东南快报》展开新闻联动,为刚出生80天就被拐卖、如今已经三岁的亮亮寻找亲人。近日,神秘人物再次打进热线,一解小亮亮被拐“内幕”。记者根据神秘人物提供的线索,终于找到了亮亮的亲生父母,可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

几天前,一曾扬言“再报道下去大家都有麻烦”的神秘人物终于再次打进热线,揭开了小亮亮被“拐”内幕。神秘人物自称姓廖,是小亮亮亲生父亲的好朋友,在看了亮亮被拐事件的跟踪报道后,他被报社浓浓的爱心感动,终于“站”出来道出详情。他说,亮亮的父母都是四川来蓉打工人员,于1998年5月生下亮亮。当时,夫妻俩已经有两个儿子,一家5口全靠夫妻俩每月500元工资度日,生活十分艰辛。因此,亮亮的父亲便萌发了将孩子送人的念头。正好他以前的同事,即抱小孩接头的四川妇女表示愿意牵线搭桥。不料,那四川妇女竟将亮亮“转”给犯罪嫌疑人王某,王某再将亮亮卖给闽侯大湖乡珍珠村郭厚金。此后,小亮亮的生父得到6500元“寄养费”。四川妇女和王某也都从中谋取到部分“劳务费”。

根据廖先生提供的线索,我们终于在闽侯南充鞋厂找到了亮亮的亲生父母。他们承认廖所说都是实情,而且他们从一开始就看到关于亮亮的报道,一直不敢露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将孩子卖掉已属违法行为,何况还有6500元“寄养费”无力偿还等情况,而要回孩子必须做亲子鉴定,这一系列麻烦让他们望而却步„„

在我们游说下,亮亮母亲终于答应去看看孩子。但车到半路她又不顾一切跳下车不去了。她说家里太穷,实在无力养育孩子,然后调头就走了。

二、分组讨论,总结全文

第十课: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了六个教学步骤:(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合作交流,大胆探究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直抒胸臆,列举事例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这六个步骤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多向性信息交流,构成媒体运用、学生协作学习的动态组合,从而在一课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接着播放录像。(课件展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调查统计中,从无数悲切的场景中转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第三篇: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教育内容: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了六个教学步骤:

1、(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这六个步骤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多向性信息交流,构成媒体运用、学生协作学习的动态组合,从而在一课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接着播放录像。(课件展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调查统计中,从无数悲切的场景中转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题目: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教学目标:

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教学内容:

1、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2、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有劣迹,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例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总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

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教学过程:

1.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

图片:“三缺一,凑个手” 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 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

学生分析,老师归纳,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伤害。

2.学生分组讨论:

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如果要制止这些现象,必须通过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教学目的:通过案例分析和测试,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刀

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

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

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绝对值增加,近几年每年查获15万。比1986年增加1倍,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这方面来说,也必须加强立法,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

系?(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

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我国现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所以,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

(1)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板书)

(2)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板书)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板书)

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救济、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

不上保护。

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板书)

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

第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教育原则。(板书)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道理: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两个具体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四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典型例题

1.四川省成都市某镇的经济状况不差,但每到开学之际,总会出现学生流失现象。这年秋季开学后,又有6个该上初三的学生没有到学校上课。学校先后出动数十人次给家长及学生本人做动员工作却毫无效果。为孩子们的前途忧心忡忡的学校再三考虑,将这6名学生家长推上被告席,请求法院判令这些家长承担让孩

子接受教育的责任,并缴清拖欠的书本费和杂费。

阅读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

(2)为了解决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我国颁布了哪些相关法律? 分析与解答:

为了考察学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这一教学重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设立此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材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迫切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国家给予特殊关注。事实证明也只有法律才能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2)为了打击一切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

不和烟酒交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学生自己周围人的吸烟状况和有关资料的学习,了解我国面临着“烟民”人数多,危害大的问题。

2、通过学生的环境调查---选择学校附近的某一区域或某一公共场所,看一看有多少烟头,了解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学会思考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3、懂得酗酒的危害,吸毒的危害,并学会抵制一切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行为,并能对自己周围的人产生良好的影响。

4、了解国际上对禁烟、禁毒的一些积极行动和有力措施,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宣传不和烟、酒、毒品交朋友。

教学重难点:

懂得酗酒的危害,吸毒的危害,并学会抵制一切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行为,并能对自己周围的人产生良好的影响。

教学准备:

1、进行有关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并进行整理。

2、准备有关录像、录音资料、设备。

3、彩笔、白纸。

4、准备有关图片宣传资料。

5、设计禁烟广告宣传标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调查结果展示与讨论(机动)或调查学生家庭中爸爸(爷爷、外公)抽烟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家人的态度等。

1、将学生课前调查资料的整理结果进行展示。

(1)统计

被调查对象年龄段:青少年()人;成年人()人。

烟龄:1—3年()人,3—5年()人,5-10年()人,10年以上()人。

患病情况:何种疾病:()()()()

抽烟时间:()()()()

被调查人对吸烟的态度:

(2)结论与启示(由同学们自己填写)

2、分小组讨论结论与启示。

3、每个小组在白纸上写出本组同学的主要观点和理由。

4、交流各个小组的观点。

(二)结合书本资料及课前调查情况讨论“吸烟的危害知多少”。

1、学生阅读书本资料P8-9。

2、同座位同学相互讨论。

3、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你知道吸烟有哪些危害吗?

4、说一说:(1)课本第9页的漫画是什么含义?

(2)如何看待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三)画一画,你能将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或对环境的危害画出来吗?

1、分小组讨论、设计。

2、展示设计结果,并向全班同学说明设计意图。

(四)谈一谈,吸烟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

(1)阅读课本第十页小资料---危害知多少,(2)同学自由发言谈感受。

(五)模仿表演

1、阅读P11,由一组学生扮演走进吸烟误区的学生,另一组同学扮演心理医生。

2、互换角色表演。

3、比一比,哪组同学心理处方最有效。

4、教师总结,引导。

(六)怎样帮别人戒烟

1、阅读课本中有关资料。P12-13

2、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方法多。

3、说一说:你有帮助别人戒烟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做的?

(七)世界无烟日的宣传

1、阅读课本收有关世界无烟日的小资料。P14

2、设计“无烟学校”宣传语。

3、在班级的宣传栏里贴上禁烟标志。

4、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禁烟标志的?

(八)法律宣传员

1、阅读课本第14页“法律看台”。

2、说一说有没有违反这些法律条文的现象,应如何对待?

3、设计一段小品宣传“法律看台”中的内容。

(九)课后作业。

根据课文中提供的戒烟方法,帮吸烟的爸爸(爷爷、外公)戒烟,帮身边的人戒烟。

第二课时

(一)汇报、交流

1、你是怎样帮助周围的人戒烟的?

2、别人怎样对待你的戒烟帮助?

3、你觉得你的做法成功吗?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通学习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吸烟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行动宣传戒烟,除了吸烟以外,还有很多人有着另一个不良的嗜好,这就是酗酒,据统计,我国每年酒的消耗量相当于一个西湖,十分惊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酗酒的危害有多大。

(三)大家谈---我见过的醉酒人

1、同学们家庭及父母的朋友中有没有酗酒者,他们造成了什么不良影响?

2、自己有没有饮酒的经历?

3、用一句话说明酗酒的危害。

(四)相声欣赏或表演

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形式,目的就是寓乐于教,使学生在欣赏节目的同时知道酗酒的危害。

4、分工---绘画小组和文字抄写小组

5、如果当堂课内完成不了,可在课后继续完成。

(五)远离毒品

1、我们了解了吸烟、酗酒的危害和应该采取的措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另外一种更可怕的东西---毒品。

2、放有关资料录象片或图片展片:吸毒的悲剧下场。

3、展示毒品危害的统计数据(参见课本第16页有关资料)。

(六)了解毒品是什么

1、什么是毒品?

2、毒品有哪些危害?

3、殷汉林的悲惨遭遇告诉我们什么?

4、为什么说毒品是“白色瘟疫”?

(七)想一想,说一说

1、你还知道哪些吸毒危害的事例。

2、你知道为什么一日吸毒,终生想毒吗?

3、给大家介绍一下“国际禁毒日”的由来。

4、你知道有关禁毒英雄的故事吗,向大家说一说。

(八)表演

1、分组根据课文中“科学告诉你”编制节目――如何拒绝“毒招”。

2、表演、欣赏、点评(由学生自己完成)

2、教师总结、引导。

(九)课后作业——做一个远离烟、酒、毒品的社区宣传员。

1、漫画、标语设计:主题――远离毒品或毒品的危害;要求:主题突出,简洁明了;

2、大家一起出黑板报:主题:我们对烟酒亮“红灯”。

板书设计:

2.不和烟酒交朋友

吸烟的危害

为酗酒者醒醒酒

远离毒品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法 制 教 育 教 案

小学六年级

第一课: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教学目标:

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有劣迹,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例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总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第二课: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此次宣传和讲解工作,使学生们对即将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们明确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3、在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使学生们懂得和理解党的惠民政策光耀人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教学辅助用具: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单。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原《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法律将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今天我们就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详细了解一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分发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单。

二、学习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1、大致讲解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概貌:

a、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公布,并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

b、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分七章: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家庭保护;第三章 学校保护;第四章 社会保护;第五章 司法保护;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则。

2、立法原则: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前,人人平等。

4、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七大亮点; a、既与国际公约接轨有体现国情; b、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 c、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d、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e、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的; f、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g、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5、未成年人定义:

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的标准有着不同的规定。联合国在拟订《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时,曾对未成年人的概念进行过讨论,但最终未达成一致,只是规定:“未成年人,系指按照各国法律制度,对其违法行为可以以不同于成年人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儿童或少年。”“未成年人人的年龄限度取决于各国本身的法律制度。”

6、未成年人的权利:

a、宪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b、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①、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②、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 ③、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④、未成年人平等的享有权利。

三、小结: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即将实施。当然,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需要由全社会来承担,同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能过度保护,不能忽视教育,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要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不可能代替保护,但教育教育可能促进保护。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给予其保护。

第三课: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教学形式】

学生主持,由具体案例铺开,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相互交流感想和学习体会。【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教师总结。【教学流程】

一、案例引出: 主持人宣读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

(用幻灯片打出问题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学生: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主持人: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罚?

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说判刑的。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主持人: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学生: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违法的,所以我以后要处事要慎重,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因为伤害了别人,其实也是伤害了自己。

学生: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河边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我们的一生。

三、案例分析:

主持人: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案例: 出示资料:6月17日下午3:00,连江县东岱镇某小学六年级(1)班,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解和布置各种复习统考的题目

四、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在今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第四课: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机智勇敢的于杰

教学目标:

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方法:

事例引入,激发兴趣。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问题讨论,拓展思路。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

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

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二 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第五课 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要求:

认知:

1、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列举说明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秩序。行为:l、在校外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2、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教学要点:

1、公共秩序是公共场所的纪律,我们应当知道有关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

2、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公共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

3、在公共场所自己要遵守公共秩序,看见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中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

2、收集与遵守公共秩序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语?(出示: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

2、当你看到这些标语时你是怎样做的?

师:我们是小学生,必须遵纪守法,我们该怎样从遵守公共秩序做起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导行

1、生跟着录音熟悉课文内容(放录音)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2、师讲解告诉学生:

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公共秩序是人们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共同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规则。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办事社会就井然有序。

3、出示(双江小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剧场看杂技表演)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遵守公共秩序?(排队入场、按票入座、演出中役有走动、看演出时不乱吼叫、结束时场地上没有瓜皮果壳)②剧场的叔叔阿姨是怎样称赞他们的?说明他们怎么样?

③他们遵守了公共秩序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好处?(启发学生从心情、演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剧场工作人员的态度等方面来谈)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舒畅,服务者满意,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但是有些学校个别同学就不是这样。

4、出示图:

(图画内容:小明等几位同学在一个车站停车场里打闹,小刚劝他别这样做,他不听,正在这时,一辆客车从车站开出,另一辆正要进站,小明他们不让道,在两辆客车间追打,司机来了个急刹车,才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问:①几个小学生干了一件什么事?他们扰乱了哪里的秩序,结果怎样?②哪位同学的行为是好的?他做了什么事? 师小结:不遵守公共秩序害处大

板书: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保证。

三、深化认识

下面这些说法正确吗?请用事例说明理由。

1、有的同学说:“如果不要公共秩序;大家随随便便,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更好吗?

2、一个人不遵守公共秩序没有关系。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是必要的,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板书:个人行为影响公共秩序 遵守公共秩序从我做起

四、行为指导

1、你到过哪些公共场所?你知道这些公共场所的秩序吗?

2、议议、做做:同学们常去公共场所,请你照例子用有关的规则提醒大家,明确有关公共场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a.上车时;b.到影剧院;c.到游乐场;d.在商店

五、深入导行

生分组讨论:遇到下列情况你该怎么办,为什么要这样做?

1、同学们在图书室里排队借书,你看见了一个同学没排队而挤进了队伍。

2、你班某同学,在商场里乱扔果皮、纸屑,服务员批评他,他和服务员大闹,你上前劝阻,可这位同学不听。

师再问:当你见到不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该怎样办?(启发学生答出:要阻止、批评等)

六、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对《遵守公共秩序》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 在生回答的基础上师进一步谈话: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实际上都同社会的主产、生活乃至每个社会成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如果一个社会的公共秩序受到了破坏,这个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也就受到极大的影响,社会风气就会颓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学法、懂法、守法、护法,拥有一个良好的公共秩序,那么社会就会有条有理,井然有序,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大家的迫切希望,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遵守公共秩序吧!附:板书设计

遵守公 ①公共场所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秩序,是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保障

共秩序 ②个人行为影响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从我做起。

第六课 在学校被同学打伤怎么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司法

2、懂得用法律手来保护自己。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案件简介}1999年11月3日,蓬莱市王某有一男孩,今年九岁,上小学一年级,在学校期间被另一学生在玩耍时将左眼砸伤。经住院治疗一个多月,花费医疗费五千余元,现在左眼视力只能达到O.3。请问,应由谁承担民事责任 {律师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六十条:“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精神病医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本案中,两学生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根据双方儿童过错大小由双方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又因损害是在校期间发生的,学校也有一定过错,也应承担适当赔偿责任。

第七课:玲玲能住在生母家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收养法》

2、懂得用法律手来保护自己。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玲玲从小就被杨老汉收养。前不久,玲玲去看望亲生父母,生母见玲玲又懂事又会干活儿,十分喜欢,就让玲玲留在身边,不让她回杨老汉家。杨老汉几次催促都遭到拒绝。

请问:杨老汉能将玲玲领回去吗?

为了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维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权利,我国于1991年12月公布了《收养法》。《收养法》第22条规定:“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于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规定。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杨老汉收养了玲玲,并对她尽了抚养和教育义务,已经形成了养父母与养子女的关系,这种关系不能随随便便就被解除。因此,玲玲的生母阻挠杨老汉领回养女是违法的。如果她继续坚持自己的错误,杨老汉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请人民法院依法保护这一收养关系。

法律规定,收养关系建立后,任何一方都不得自行解除。如果收养关系的一方或双方希望解除收养关系,应该协商解决或诉请人民法院解决。

二、总结全文,分组讨论

第八课:最常用的报警、报案、急救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

--监护人必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常用的报警、报案和急救电话和方法

2、懂得自己保护自己。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因此做为监护人不但应当熟练掌握110、119、120、122这几个最常用的报案、急救电话的使用方法,还应当教会孩子这些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匪(刑)警报案电话:110 1.报案范围:各类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及危害国家安全等案件。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情况简明扼要的叙述一遍。

③主要说明案发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和人数等;作案者(或受害人)的长相、身高、年龄、性别、衣着、特征等;作案时使用的工具;相关的车辆情况(颜色、车型、牌号等)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二)火警报案电话:119 1.报警范围:各种火灾 2.报警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9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火灾发生的地点(详细地址)、时间、火势情况及发生火灾地方的周围环境等简要的说明。

③如果知道是由什么引起的火灾及主要燃烧物和火灾现场及周围有无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也最好说明。

④说明火灾现场能否进大车(通往火灾现场的道路情况)。⑤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⑥待对方挂断电话,你再挂机。(三)交通事故报案电话:122 说明:有些地方尚未统一使用122报案电话,应以当地公安交管部门公布的交通事故报案电话为准。

1.报案范围:各类车辆所发生的交通事故。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22(就当地交通事故报案电话)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交通事故情况简明扼要地叙述一遍。③说明事故的发生地点、时间、车型、车牌号码、事故起因、有无发生火灾或爆炸、有无人员伤亡、是否已造成交通堵塞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四)急救中心求救电话:120 1.急救范围:各种突发的严重急病和受伤。2.求救的正确方法: ①拨打12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病人或受伤害的病因、病情简单说明。如果知道病人或受伤者的病史及过敏药物和血型,也最好说明。

③说明病人或受伤害者的详细地址和发病时间。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⑥可到路口去迎接救护车,以免救护车因找不到病人的地址而延误时间。提醒监护人特到注意: 监护人应当让孩子熟练掌握110、119、120、122这几个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不要在没事的情况下因为好奇就认为好玩而随意拨打这几个重要号码或虚假报警,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九课:亲生父母“卖”了自己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父母是无权“买卖”孩子的。

2、当自己遇见这样的事,应当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懂得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数日来,本报与福州《东南快报》展开新闻联动,为刚出生80天就被拐卖、如今已经三岁的亮亮寻找亲人。近日,神秘人物再次打进热线,一解小亮亮被拐“内幕”。记者根据神秘人物提供的线索,终于找到了亮亮的亲生父母,可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

几天前,一曾扬言“再报道下去大家都有麻烦”的神秘人物终于再次打进热线,揭开了小亮亮被“拐”内幕。神秘人物自称姓廖,是小亮亮亲生父亲的好朋友,在看了亮亮被拐事件的跟踪报道后,他被报社浓浓的爱心感动,终于“站”出来道出详情。他说,亮亮的父母都是四川来蓉打工人员,于1998年5月生下亮亮。当时,夫妻俩已经有两个儿子,一家5口全靠夫妻俩每月500元工资度日,生活十分艰辛。因此,亮亮的父亲便萌发了将孩子送人的念头。正好他以前的同事,即抱小孩接头的四川妇女表示愿意牵线搭桥。不料,那四川妇女竟将亮亮“转”给犯罪嫌疑人王某,王某再将亮亮卖给闽侯大湖乡珍珠村郭厚金。此后,小亮亮的生父得到6500元“寄养费”。四川妇女和王某也都从中谋取到部分“劳务费”。

根据廖先生提供的线索,我们终于在闽侯南充鞋厂找到了亮亮的亲生父母。他们承认廖所说都是实情,而且他们从一开始就看到关于亮亮的报道,一直不敢露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将孩子卖掉已属违法行为,何况还有6500元“寄养费”无力偿还等情况,而要回孩子必须做亲子鉴定,这一系列麻烦让他们望而却步„„

在我们游说下,亮亮母亲终于答应去看看孩子。但车到半路她又不顾一切跳下车不去了。她说家里太穷,实在无力养育孩子,然后调头就走了。

二、分组讨论,总结全文

第十课: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了六个教学步骤:(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合作交流,大胆探究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直抒胸臆,列举事例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这六个步骤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多向性信息交流,构成媒体运用、学生协作学习的动态组合,从而在一课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接着播放录像。(课件展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调查统计中,从无数悲切的场景中转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第五篇:接龙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接龙小学六年级

二00九——二0一0学年 第一学期

第一课时

《接龙小学六年级班级管理制度》

为了确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拟定本制度。

一、课堂纪律

1、学生不得在教室内进行有碍教学的活动。2、预备铃响,立即归位,准备学习用品,静候上课。3、教师进入教室时,值日生“起立”口令全体起立向老师问好,教师回礼后,听值日生口令坐下。迟到者要在进门处立正喊“报告”,待教师允许后入坐。

4、上课用心听讲,认真作笔记。积极思考,大声答问。向老师答问或发问须起立,经允许后方可坐下。

5、上课时要穿戴整洁,保持正常姿势,不准穿背心、短裤衩、拖鞋,不准披衣散扣,不准悬脚舞手、歪头搭颈。

6、上课或自习要准时到堂,保持安静,不准擅自下位,随便进出,不准谈笑和大声讨论问题。

7、下课铃响,教师宣布“下课”,值日生“起立”口令,待教师离开讲坛后,学生方可离开教室,课间休息不准追赶逗打。

二、集会纪律

1、集会前,班干应整理好队伍,清点人数,不准无故缺席,并维持好现场纪律。

2、进场时要秩序井然,按指定地点和要求迅速整齐入坐。做到快、静、齐。

3、开会时,要保持安静,认真听讲,做到不谈笑、不逗打、不瞌睡、不吃东西、不丢纸屑、不看其他书报、不中途离场。4、散会时,应按现场要求的顺序列队依次出场,不得拥挤。5、按要求认真做好课间操,要求动作到位整齐与口令一致。

三、劳动纪律

1、积极参加校内一切公益劳动,从实践中培养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美德。坚决反对好逸恶劳、拈轻怕重、怕脏怕苦的错误思想。

2、劳动时听从组织者或劳动委员指挥、服从安排,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3、爱护劳动工具,爱惜劳动成果,坚决反对践踏庄稼,破坏劳动工具,侵占劳动成果的错误行为。

4、劳动时,要加强团结友爱,发扬协作精神。工具用后要整齐堆放到指定地点。

5、劳动时,要注意安全。不搞危险操作,坚决杜绝事故发生。

四、卫生制度

(一)、公共卫生

1、室、寝室、环境区坚持定期打扫,随时检查,做到地面无脏物,沟渠无污水,桌面无灰尘,室内无杂物。

2、讲究公共卫生,保持环境整洁。不乱丢果皮纸屑,不乱倒垃

圾脏物,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不在墙壁门窗及其他设施上乱刻乱画。

3、教室、寝室坚持开窗通风,经常保持空气新鲜。

4、发现自己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在家或到医院治疗,避免殃及他人。

(二)、个人形象、卫生

1、养成讲究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洗被褥。

2、讲究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和不清洁的食物;不暴饮暴食,不吸烟、不喝酒;饭后半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不使用他人的碗筷、茶杯和毛巾。

3、注意保护眼睛,坚持用眼卫生,做到看书写字脊椎不弯曲;不躺着看书;不在强烈阳光下和光线暗淡的地方学习;不在行走的车船上和行走时看书,用眼时间不能过长。要坚持做眼保健操。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坚持按时作息,注意劳逸结合。5、在校期间必须按要求佩带好红领巾。

五、其他未涉及到的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为准。

第二课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摘要

第四条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五条 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第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中中等学

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第十条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

第十一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的,由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

第十四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

第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适龄儿童、少

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

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第十六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

禁止侮辱、殴打教师,禁止体罚学生。

第三课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摘要

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第三条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家庭保护

第八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第九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第十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

第十一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第十二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学校保护

第十三条

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十五条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十六条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社会保护

第二十三条

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第二十五条

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第三十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禁毒知识

第一课时

大约20多年前,全世界吸毒和毒品走私日益严重。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联合国在1987年6月12日至26日在维也纳召开了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6月26日即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一、什么叫毒品

全国人大常委会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中给毒品下了这样的定义,即“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的种类

国际上对毒品的排列分十个号,主要是鸦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安非他明、致幻剂等十类,其中海洛因占据第三、四号,即三号毒品和四号毒品,即通常在世界上被人们普遍习惯称的“三号海洛因”、“四号海洛因”。由于这样的习惯叫法使人们误以为还有一号、二号海洛因,而一号、二号海洛因实际是吗啡(盐基物)或吗啡类。

三、毒品的特征

一般说来,毒品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

(1)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使吸食者连续使用该药,并且不择手段地去获得它;(2)连续使用有加大剂量的趋势;

(3)对该药产生精神依赖性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产生戒断症状(即断药后会出现“脱瘾”症状);(4)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产生危害性结果。

第二课时

一、吸毒的危害

滥用毒品直接损害人类的身心健康是极为明显的。吸毒不仅破坏人的正常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使吸毒者染上多种疾病,而且使人精神颓废、错乱,丧失人格尊严。吸毒成瘾者从事体力和智力劳动的能力逐渐削弱,乃至最后完全丧失,成为无益于社会的废人,更为严重的则导致死亡。在这方面,各国一般都有统计材料。在美国,1985年全国因吸食海洛因造成死亡的人数达1360人;1986年因吸食兴奋剂而死亡的146人,同年,因吸食五氯苯酚和麦角酸二乙酰胺(均系致幻药)而造成死亡的人数达206人,造成送医院紧急抢救的达4695人。在德国有十几万吸毒者,1989年(原西德地区)警方记录在案的就有975名瘾君子因吸毒而死亡,比1988年的670人增加45%,1990年,吸毒死亡人数达1300人。在瑞士,1988年因吸毒而死亡的人数达205人。

据原苏联内务部统计,50%的吸毒者不到30岁即死亡,开始吸毒后平均寿命不到25岁。据联合国统计资料,1980~1989年10年中,全世界吸毒至少造成10万人死亡。

青少年是最易受到毒品侵袭的高发人群,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绝大多数吸毒者初始的吸毒年龄是20~25岁。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1)好奇心驱使及同伴的诱惑。(2)腐朽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认为吸毒是“派”的表现。(3)一些毒品贩子暗中以“享受”为诱饵来迷惑无知的年青人,使他们纷纷堕入罪恶的深渊。这些青年一旦染上毒瘾,在个人的行为上就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原本勤奋变得懒散,彬彬有礼变得孤僻自私、脾气暴躁、不关心他人。对学习工作兴趣减低,而对黑如金的鸦片、白如银的海洛因醉心如痴。他们沉溺于毒雾中消磨宝贵青春。长期吸食毒品还使得青年人整日无精打采、面色晦暗、身体瘦弱、形容枯槁。

总之,一旦一个孩子吸毒成瘾就会酿成一个家庭的不幸,有的父母爱子心切,看到孩子戒断的痛苦就想方设法为孩子购买毒品,不惜倾家荡产,忍受着无穷无尽的煎熬和折磨。而已婚的青年一旦吸毒成瘾工作必定受到影响,由于工作能力受损,常导致失业,继而引起经济问题甚至破坏婚姻关系,使家庭破裂。

吸毒不仅损害本人健康,还会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

艾滋病(AIDS)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凶恶的疾病之一,被称为“超级癌症”。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了HIV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便会发展为艾滋病。艾滋病患者,通常死于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所导致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且死亡率极高。

据调查我国目前HIV感染方式主要是滥用毒品(静脉注射)来传播流行。云南艾滋病监测中心负责人指出:“目前,在国外的吸毒者中,艾滋病静脉注射吸毒者的感染率为23%,而我国边境一带的毒品流行重灾区,吸毒群体艾滋病感染率竟高达68%„„。”例如1989年在云南德宏地区爆发的HIV局部流行就是典型一例,146例吸毒者使用被污染的针头注射毒品而感染艾滋病病毒。

目前对于控制艾滋病泛滥唯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不参予吸毒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但上瘾,戒除是较为困难的。因毒品的欣快感会使其难以忘情,即使经过急性脱瘾治疗后,消除了体瘾,但“心瘾”或其他一些原因会促使他再次吸毒。据目前报道的资料,复吸率达90%以上。在防复吸上,全世界医学界同仁都在研究探索这一课题,至今还没有什么“特效药”能防止终身不吸毒。

第三课时

一、什么是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公约》规定:毒品犯罪是指非法生产、制造、提炼、配售、兜售、分销、出售、交售、经纪、发送、过境发送、运输、进口或出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种植毒品原植物以及进行上述活动的预备行为和与之相关的危害行为。

毒品犯罪有哪些特征? 毒品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毒品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2)毒品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毒品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处罚 性。

二、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哪些?(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347条);

(2)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48条);

(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349条);

(4)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第349条);

(5)走私制毒物品罪(第350条);

(6)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第350条);

(7)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第351条);

(8)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第352条);

(9)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第353条);

(10)强迫他人吸毒罪(第353条);

(11)容留他人吸毒罪(第354条);

(12)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第355条)。

六、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如何规定的毒品犯罪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自然人对自己所实施的毒品犯罪行为应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毒品犯罪刑事责任能力,是指毒品犯罪行为人能够正确辩认自己行为的社会性质及其意义,并能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1)已满16周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11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