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启迪学生在习作中放飞心灵。钟昌艳
启迪学生在习作中放飞心灵
内容提要:新课标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的本质在于学会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抒发感情,表达心声,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从关爱学生自身发展为出发点,让习作成为学生内心的需求,让习作展示学生的生命活力。呵护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来写作,我们的习作教学必将焕发无限的生机!
关键词:启迪 心灵习作 教学习作教学的本质在于学会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习作教学的目的,在于解放人的聪明才智、心灵和精神,尽情地释放人的才华、灵气和创造力,抒发感情,表达心声。写作是最具个性化的行为,凝聚着个体生命的情致。以人为本,从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实施教学策略既是习作教学走出低谷的有效途径,更是新课标对习作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尊重学生,让习作成为学生内心需求
21世纪是生命的世纪,在自然科学领域,将以生命科学为研究重点,在社会科学领域也更注重以生命哲学为基本的研究视点。据说,新加坡教育部在颁发给每位校长的委任状上有这样一段话:“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是如此不同,每一个都是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抱有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公民。”确实,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学是人类特殊的认知活动,但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且是师生的一种生命活动。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必须突破(但不是完全否定)‘特殊认知活动论’的框架,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点,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便是: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它深刻地反映了当代教学观对生命的深刻关注以及历史所赋予的事关人类本身生存与发展的文化使命。本学期我新接了班,许多学生我不了解,而且他们对我也望而生畏。于是,针对学生和我之间存在隔阂这一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篇习作《老师,我想对您说…》,让学生把自己心中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用自己的笔来表达出来,让师生用文笔来对话、来沟通感情,学生的习作有话可说,我也达到了了解学生的目的。所以,根据学生的内心特点进行习作教学,和学生进行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话,天性、灵气的展示,认识、情感的宣泄,是最富个体创新性的作业,也是语文应用能力最重要的体现。
“情动于衷而言于外”,习作这种直抒胸臆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是与真心相通和真情相牵的一种心灵的自我感受,它是以学生个体情感体验为核心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情感主体关心自我存在的显示。要使学生习作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以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为前提,尊重他们的情绪、意愿和来自生活的各种体验。惟其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的成为习作的主人,真诚地袒露心迹,热诚地拥抱人生。因而我们需要这样做:
(一)加强心灵的沟通
还习作的本来面目——与社会人际对话的言语交际活动。在操作上,一是从学生的交际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考虑,每次习作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写,写给谁看,从而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二是努力创设多维度、多层面、多样式、多对象的沟通情境,让学生在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包括师与生、生与生、学生与社会其他人群)的积极交往中,学习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思想和情感。
(二)多激励,少批评
记得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动力。”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采用赏识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快乐。例如搞一些优秀习作展评,推荐校园报刊发表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写作的良性循环,让学生爱写乐写,使习作成为学生内心自发的需求。
二、让习作展示内心的原生态
据报载,有一年,全国高考习作题《心灵的选择》,这本是一个引导考生切实关注自我、深切表现真实感受的好题目,可是,我们江苏批卷老师统计,考生中胡编乱造父母离异或贫困失学面临选择的不下30%。习作的虚假和空泛,从根本上有违习作生命活力的本真,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必将从习作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那真是习作教学的悲哀。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物、景,做到说真话、表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套话。习作应当是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命活动的。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也是最珍爱的。如果学生在习作时能以自我为中心,以熟悉的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生命活动为半径画圆,那么,他们的习作自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从“真”字入手,让学生习作表达生命的原生态,回归本真的习作,乃是习作的最高境界。
(一)让学生展示内心世界
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世界。习作中要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心灵世界,捕捉心情的瞬息变化,宣泄喜怒哀乐的情绪。冰心曾说:“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见此时此刻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纸上。”小学生的习作何尝不是如此呢?习作应当是学生心灵的独白,情感交流的园地。几年来,我一直引导学生写“心语”,并把“心语习作”分成三个方面,即人际关系方面、心理独白方面、成长发展方面。这样的习作,真正放开了学生的手脚,写出了真实的风采,从而实现了“我手写我心”。《窗外的风筝》则是另一个学生写双休日被家长关在家里,做那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望着窗外放飞的风筝,羡慕之情油然而生:“什么时候我能像放飞的风筝那样在大自然自由飞翔呢?”
(二)描述实践活动
活动是生命活动的轨迹,它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孩子们的生活,成为生命赖以存在的本质表现。少年儿童朝气蓬勃,最具生命活力,也最喜好活动,让习作来全面地记叙学生的各种活动,就能确保习作从“真”起步。活动习作要求记叙的活动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如从活动空间看,有校园活动、家庭活动、社会活动等;从活动内容看,有学习活动、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科技活动、家务活动、旅游活动等,用语言描述实践活动,即是为学生打开了生活的大门,生活浩瀚如海,学生习作,以活动为切口,沟通生活,习作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习作走进学生心灵,走向学生生活,让习作展示他们生命活动的轨迹,习作才会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歌唱,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习作教学才会鲜活生动起来。
三、呵护学生,给学生以表达的自由习作是学生生命原生态的展示,表达的是小学生自己的思想、认识,那么可能他们所表现的主题相对幼稚,甚至会有错误,这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与成人有相当的距离,但只要是真实健康的,就应该得到尊重与呵护。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习作改革的核心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尽可能地减少束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表达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用童言童真写童心童趣,不人为地设置模式与套子,不手握所谓的“中心”与“立意”的尺度,去垄断学生的思维,多一份体贴,多一分关爱,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度,那么发自内心充满灵性富有个性的文句才会自然流露在他们的习作上。
(一)开放思维方式,大胆畅谈
有这么一个教例:老师让学生写一篇以《小草》为题的习作。在写作中,学生大多是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或表现小草默默美化环境的无私奉献精神,这当然好。但有一个学生却批判小草,认为小草软弱、没有骨气,风吹两边倒。结果,老师判这位学生的习作不合要求、离题。
这是统一的标准化答案对学生个体的认识感悟的粗暴干涉!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追求的是答案的唯一性、思维的同一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与思维表达。社会的进步需要不同思维方式的人才,我们的习作教学,更应保护、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开放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对学生不同的认识感受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如写妈妈,可写妈妈的勤劳、善良,也可写妈妈的缺点、不足;写雪,既可写雪的纯洁,也可写它的冷漠„„
(二)多种表达形式,爱护内心独白
(1)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文体:可写记叙文,也可写童话、寓言、科幻故事、广告词、建议书、日记、随笔、等。
如今年5月,我组织学生游本村农民公园,事后我组织了一次习作训练。所不同的是,把选择写作内容与形式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内容上,不再限定为写景,形式上不再限定为“游记”,只强调把春游过程中自己印象最深、感触最深最想说的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写下来。
这次习作共收到学生习作共41篇。其中20篇为游记。其余同学的习作各具风格。两位同学是红领巾广播站的小记者,他们根据自己的采访写新闻稿。一位同学为农民公园写广告词,三位同学写介绍农民公园的说明文。其他有写春游中发生的高兴事儿的,倒霉事儿的。由于习作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所以,这次习作真正闪现学生个性的风采,突破了文体僵化的藩篱。
(三)、爱护个性化的语言
小学生应当有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认识、感受和情感的权利。著名作家胡旭湖说:“儿童们写的东西,可以说是天使在说话。”或许小学生习作中的言语不尽规范,不够标准,但却是童心童真的直接体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护小天使们用个性化的语言完成的习作呢?请读读这些虽然稚嫩但又那么富有灵性的话吧!
“河里的水很活泼。” “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冰雪化了,化成了春天。” „„
或许他们说得不太好,但说自己的话才是最重要的。
四、关注生命活动,让习作提高生命的质量
韩军在论述语文教育与精神教育的关系时指出:“言语是人的精神的最基本的构成物,是人的精神本质。”由此他做了形象的比喻:学习一个词,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窗;学习一句话,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门;学习一篇文章,就是把人领进一个新天地!确实学生在学习母语,提高理解和运用母语能力时,也是一个丰富自我精神体验、培育自我精神、形成自我个性的生命过程。习作本来就是用书面语言表现自我精神、抒发心灵体验的行为。要通过习作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美好的心灵。“要夯实学生精神的底子。”(钱理群语)作为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从关爱并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出发,去点拨、去引导,去扶持,让习作与做人一起成长。
首先,是启迪感悟,就是一种能从森罗万象的事物中有一种本真体悟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感官去看,去听,去嗅,去摸,去亲身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和酸甜苦辣,用敏锐的感觉去捕获习作的信息。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能于风光奇旎、山峦险峻的地方看到山势的奇伟,触到流水的冷热,听到小鸟的啾啾,嗅到野花的芬芳,尝到山果的酸甜„„只有用心灵思索,眼中的世界才能更加清晰地归于本真。让我们的习作教学重视悟性的培植,在塑造一个个丰富美好的体悟的心灵的同时,学生的习作园地,也必将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如果说感悟是一种能力,那么灵性是一种才气。它在习作中呈现为生机勃勃的能动的创新表现和精神生态。习作可以把学生教聪明,也可以把学生教蠢笨,关键取决于对学生的灵性是培育、激发还是漠视、扼杀。培植灵性,首先必须把想象和创造的乐趣还给学生。无拘无束地放飞想象的翅膀,是学生习作的专利。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做一种词语搭桥游戏,如:想想“星星”、“兔子”这两个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会发生什么故事?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1、兔子数星星,数也数不清;
2、星星从天上掉下来,兔子想办法送回去
3、兔子到星星家做客
4、兔子在脸盆里捧星星;
5、嫦娥的玉在月亮里…
两个毫不相干的词语,孩子们一旦展开想象的翅膀,还真能组合成许多童 话故事呢!
其次,培养灵气,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知识天地。培养灵气,决非是一个技术问题,它要求我们为学生铺设一道人文背景。因为生命需要养分,习作则需要知识的积淀。具备了各方面充实的积累,常能激发习作的灵感,提升审美能力。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学生从中外优秀书籍中汲取营养,丰盈自己的生命,写作的灵性定能“厚积而薄发”。
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唤醒。习作教学尤为如此。习作是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想认识的反映。写作的情感方式说到底就是人生方式。作为教师,我努力使学生的习作过程成为学生到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让学生用自由之笔书写体恤、善良、仁慈、同情、友爱、互助、和谐、共处等等这些人格中最为重要而美好的因素。在激扬文字中清濯心腑,冶炼人格。让习作成为构建学生人格大厦的砖石。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尊重心理感受,让习作成为学生内心的需求;直面现实,让习作展示学生的生命活力;呵护学生,让学生在习作放飞自己的心灵;扶持学生,让学生在习作中不断成长,一句话,在习作教学中,奏响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主旋律,我们的习作教学必将焕发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小学习作教学新概念研究》 少年儿童出版社,77页 2001.9
2、《小学习作教学艺术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132页 1998.5
3、《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7页,2003.5版
文题:启迪学生在习作中放飞心灵
作者:钟昌艳
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县金山镇中心小学
联系地址:连云港市赣榆县金山镇中心小学
邮编:222115
联系电话:0518-86731050
第二篇:开放习作 放飞心灵 全面提高习作质量
开放习作 放飞心灵 全面提高习作质量
----南阳市七小开放作文教学实验综述
一、开放习作教学的背景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积极探索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的必要性的问题日益突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惊醒写作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习作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基本形成了“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许多学校当前作文教学主流,这种模式的偏面性和局限性,给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高投入 低产出”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教育界。教师感到作文课无可遵循,怕上或不愿上作文课;学生觉得写作文难,害怕写作文,无法可循,只好胡编乱造、东拼西凑,甚至照搬作文选。写出来的作文言之无物、无真情实感、缺乏思维、没有个性。
那么,小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最根本的症结在于哪里呢?究其原因,导致作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现象的主要表现在:
1、对作文的概念认识模糊,没有把握好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要求过高,导致作文教学方向不明。
2、没有构建好作文训练的序列,训练无序;
3、没有改进作文课堂教学的结构,教学效率不高;
4、读写结合落不到实处,积累不足,小学生有话说不清,导致“言之无物”或“有物不会言”。
5、对作文的评价缺乏一致的具体、明确、科学的标准和适合其特点的方法,让儿童难以体验到成功感受,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我们深刻认识到,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养成勤于起笔记录生活、乐于专注有感而作、善于表达喜怒哀乐,使学生从“ 要我写”到“我要写”,从“不会写”到“会写”,从“怕写、厌写”到“敢写、乐写”是我们当前习作教学的真正需要。作文教学的现状急待改进,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开放习作教学实验的过程
1、作文教改突破口的选择及原因
如何确定适合我校的作文教改实验模式呢?首先,我们学习了已有的作文教学改革经验。如江苏省丹阳市云阳的“系统设计、分项训练、整体优化”作文教改实验,江西省南昌市的“仿作入手、读说写并重”作文教改实验等“综合性作文教学改革实验”;天津市河北区的“培养写作兴趣”教改实验,浙江省宁波市的“快速作文”教改实验,浙江省金华市的“小学生读写日记系列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等“专题性作文教学改革实验”,以及作文教学一代宗师丁友宽、贾志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他们都对作文教学有卓有成效的探索。国内外先进的作文教学思想和习作教学经验很多,经分析,我们选择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开放性习作教学实验。宛城区教研室编写的《新理念小学生开放习作》这套丛书,作为我们作文教学的教材,按照它的习作理念和指导习作的流程,我们就可以找到一条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这套教材,每次习作均由“我的习作我做主”“我的发现、体验和思考”“我手写我心”“写好文章并不难”“习作成果展示台”五大板块组成。每册之间,训练内容及目标上有难到易逐层深入的“搭建”,充分体现了习作训练的目的性、序列性和可操作性。
2、培训教师,进行理论学习,⑴、确定新的作文教学理念、策略和各年级的习作教学目标
我们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小学作文教学的有关理论,把握作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确立适应课程改革的作文教学新理念:在习作中让学生体察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创造的激情和勇气,拉动学生习作的内需,写出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写出个性作文。
我们确立了作文教学新策略为:立足于打破习作教学的种种封闭状态,全面放开学生的手脚,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破除禁锢学生思维的镣铐,在内容、表达、问题等方面全面开放,为学生提供自由的、有创意的写作空间,让学生在全方位开放的习作空间里自由驰骋,真正体现“我的习作我做主” “童眼看世界”“我手写我心”。
我校结合实际,提出了三段式作文教学体系:低年段课内童话作文、课外绘画作文;中年段课内素描作文、课外循环日记;高年段课内应用作文、课外生活作文。
具体目标要求如下:
低年级以兴趣为主,结合生活,看看,玩玩,画画,说说,写好每日一句或几句。(激趣)
三四年级着重于:①、鼓励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乐写);②、不拘形式,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自由写);③、互相交流,充分享受表达的乐趣,分享快乐。(爱写)
五六年级着重于:①、明确写作目的,懂得为谁而写,为什么而写(会写);②、全身心投入生活,亲身体验和感受(写真);③、注重写作个性化(创新);④、将作文与阅读、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写实)。
各年级的教师把握各阶段的目标,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为作文教学生动鲜活、作文课堂生机勃勃、学生作文多姿多彩打下了良好基础。
⑵、对教材的使用进行培训
我校聘请教材编写人、区教研室的段天才书记到校,针对开放作文教学进行专题培训。
教师们认真聆听段书记的解说,弄清了每一个板块的设立意图,结合教材的优势,启发诱导学生进行习作。
通过学习,所有教师认识到,要想彻底改变作文现状,必须从开发、激活儿童的感觉器官所具有的潜能入手,进而,用规范优美的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系统,让儿童在轻松的习作实践中,在师生合作交流,生生合作交流,共同参与习作评价的全过程中,领悟习作规律,远离假、大、空的虚伪内容,让学生先从心理上走出作文难的误区,再从质量上走出作文差的困境。
3、抓好习作的四个阶段
⑴、习作导入:结合“我的习作我做主”进行,旨在鼓舞,激发学生创造的激情和勇气,促使他们在习作的想象世界自由驰骋。
⑵、习作指导:结合“我的发现、体验和思考” 引导学生多视角审视生活,再现脑海中的体验、观察的现实生活,全面开阔思维,打开蕴藏在心中的作文资源库,诱发沉淀在心中的作文情感源,从而产生写作冲动,有了不吐不快之感。促使学生抛开习作内容、表达和文体上的束缚,提供自由、充满创意的写作空间,消除对写作的畏惧心理。明白,习作和说话一样简单。
⑶、学生习作:限时限字,快速构思,快速成文,一气呵成。(不许抄事先写好的草稿)。不会写的字,查字典或用拼音暂代,写完后再补上。打下课铃,交作文本。⑷、评改赏析:我校研究实验“小学生作文能力赞赏建议式评价”,采用多方参与、多方评价的策略,分享习作的成功尝试和启示,在品读中唤醒沉睡的心灵,开启尘封的鲜活经历,体会作文不难,使习作评改成为保持兴趣的催化剂、提高战斗力的发动机。
①、学生自评
学生写出的作文,哪里倾注的心血最多,那里可能出现问题,自己最有发言权。通过自评,把自己得意之笔、点睛之处毫无保留的总结出来,能坚定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把遇到的问题和难以解决的困难写出来,寻求帮助。
如,小作者宋爽自评《校园一角》:我在作文中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来写校园,把没有生命的小花园写的充满生机,并有了人的情感。比喻句在文中比比皆是,突出校园的美。我还按照顺序一一介绍了小花园的景物,把学校迷人的景色展现在大家面前,自己感觉层次很清楚。
②、师生共评
学生的评议毕竟受自我阅历和知识的局限性影响,往往有很强的自我倾向性,缺乏全面性,需要教师参与、示范、指导。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习作与学生共同评议:找找符合习作要求的地方,找找值得学习的优点,对于认为不足的地方出出主意,使其更完美。
③、小组互评
不同的学生对习作有不同的感悟,有的擅长用词,有的擅长构思,有的擅长叙述……相互评议,既能发挥自己的写作智慧,还能发掘自己的写作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自我。小组评价时候,每组至少要有2名作文水平比较好的同学,这样能保证评价的质量。评改时候,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听,共同评议,组长归纳意见写出评语。也可以每个人习作看一遍,各自写出评语,组长归纳。但不管哪种形式,评价都要以赞赏建议为主。教师要随时关注、调控。
如,三年级作文赏评课片段1:第一小组为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争执不下。成绩比较差的王顺同学拿着作文找老师:“他们只给我作文写了2条优点,白雅旋的都有7条,我认为不公平。”教师一边安慰她,一边看他的文章。他的文章虽然不好,但还是有不小的进步。气可鼓不可泄。老师马上加入他们小组,和组员一起找优点:这个词用得多恰当啊,这个句子也通顺,这两段之间还有过渡句……很快为他发现了十几个优点,在本上一一画出。王顺的嘴一直笑得合不拢。这次评价,成为了他今后学习作文的极大动力。
④、家长参评
(视情况而定)遇到合适的作文,要求家长参与评改,与孩子互相交流。家长的寥寥数语,对于急待展示自我的孩子来说,是很大的鼓舞和肯定。如 《我的爸爸》《名字的故事》等作文,写完之后让学生带回,让家长批改,再写读后感言,结果非常感人,仿佛成了现代版“两地书”,不仅大大鼓励了孩子的习作积极性和自信心,还使学生、家长沟通了情感,收获了天伦之乐。
⑤、美文赏评
在每组评议的基础上,推荐出佳作,或全班宣读,或张榜出示,以供全班赏读。和大家共同分享习作成果,交流习作感受,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收获记下来。
值得说明的是,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由于学生的评议能力还缺乏,学生的自评互评我们曾尝试了“优加病减” 按分项计分的办法,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总分+总评”的模糊性,效果也不错。
教师按分项计分的标准设立分数值,在百分的基础上,根据习作练习的情况用符号性质的分数,酌情加减分数,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习作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差,差到什么程度。
附:习作评改计分标准
内容 内容具体。详略得当 酌情加1——5分
跑题
全文减60分
无详略或详处不具体 按病情轻、中、重分别减6、12、18分 条理 顺序清晰,构思用心 酌情加1——5分
段落不清或句子无条理 按病情轻、中、重分别减4、8、12分 语言 语句流畅,生动形象
酌情加1——5分
全文不通顺
按病情轻、中、重分别减6、12、18分
病句
1个减2分
文面 文面整洁,书写规范、美观,无错误 酌情加1——5分
错别字 1个减1分 用错标点 1个减1分 格式 1处减2分
字体书写不工整 减5分
标点书写不规范 减0.5分 位置不对 减0.5分
经过研究实验,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写作能力明显提高。使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达到“全体提高,人人进步”的目的。学生的语言风趣幽默了,如,学生写 《一个愉快的星期六》文中出现“星际逃犯”“时光老人”等词汇,一看就是一个科幻迷;学生的思维大胆调皮了,如,一个同学在文章中写道:“秦始皇啊秦始皇,当年你烧书的时候,为什么不把书都烧了呢?那么,我就没有这么多烦恼了。唉!”学生的感慨叫人发笑,他们敢说心里话了。作文批改和阅读也成为教师的一大乐趣。
4、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大量积累
读书是写作的基础。会读书不一定会写作,但会写作一定要会读书,多读书。实现广泛的知识积累,必须要求学生多阅读各种有益的书刊,首先,指导学生选择好书,科学读书,最大限度地提高读书的质量和效益,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非常有帮助。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适合其年龄特征的书籍,低年级可以读绘本,读童话书。到中年级读适合中年级学生的经典儿童文学名著。高年级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特别是我国现当代的优秀作品。
其次,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因人而宜的读书方法很多,教师要鼓励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或自创读书方法,提高读书质量,如,教给学生浏览与精读的基本方法:
对浏览的书,读完后回忆一下全书的内容,有话多写,无话少写得在日记中记一记读书的时间和心得,做备忘之用。对精读的书,要在通读一遍的基础上反复阅读,像吃面包一样,一口一口地咀嚼,吸收。
第三、教会学生读“无字书”
“无字书”,就是人们天天耳闻目睹,切身感受着的日新月异的平凡生活。这本“书”虽然没有字,却有着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内容,而所有“有字的书”,都是选取这本“无字书”中的内容用字写出来的。怎么读懂“无字书”呢?告诉学生:读懂“无字的活书”,光用眼睛看是不够的,还要用耳朵听,用脑子想,用双手双脚去做,用全部的身心投入到生活中去体会,去感受,才有可能读懂书中部分内容的奥秘。小学生读懂了“无字书”,就永远摆脱了“无话可说”的苦恼;读书能理解得更深刻,写作会有说不完的话,“作文难”、“作文差”的阴影将被彻底驱散!
为了给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积累。
首先,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阅读教学中要学练结合,强化熟读、背诵,记忆、积累。做到:学懂一点,练习一点,掌握一点;学懂一篇,读熟一篇,记住一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读与写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用的效果,把“积累语言材料”也纳入课内,教给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其次,辅导学生写读书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低年级的重点是摘录字词,中年级的重点是摘录好句子,高年级的重点是记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读后感受;第三,指导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所得,这种“交流”有时是通过组织读书知识竞赛,举办故事会或读书笔记展览会等形式进行的。上述做法,既广泛地进行了知识积累的交流,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爱读、读有所得,读以致用。
5、指导鼓励学生写日记
全校提倡学生写日记,鼓励学生坚持写,三至六年级一周写2-3篇日记,一二年级写“每日一句” 或“绘画作文”。每月评比一次。进行展览。
为了使学生爱写,乐写,我校对于学生日记的写作和批改有如下几点要求:①关于日记的格式,应根据“为我所用”的原则,一方面只要求注明年、月、日,以显示日记特点,另一方面应强调每篇日记都要有标题,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②关于日记的篇幅,凡读写日记系列训练中的日记,其篇幅应接近所在年级的命题作文要求,而自由写的日记,则长短不限。③关于日记的种类,主要有系列训练日记与自由日记两种,它们各有其特点和优缺点,二者应并存,可交替布置。日记应计入家庭作业,注意减轻学生负担。④关于日记的检查、批改与讲评,检查可采用互查、抽查,逐个查等形式,批改与讲评可采用粗、细结合的方式。⑤关于日记的修改,应与命题作文相同。
三、营造宜人的作文教学环境,给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 为了促进教师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每一学期都要开展“作文教学优质课”竞赛,先组内讲课互相听评,然后推荐一名教师参加学校的赛课。教研时间,讲课教师进行说课及反思,全体教师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课,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每学期,学校都要举办“开放作文教学沙龙”活动,组织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交流作文教学改革实践的体会和研究的有效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每节课写出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期末开展优质论文、教案和案例评选活动。
为了给学生创设作文展示的平台,学校多方面营造了宜人的作文教学和学习环境,利用多种辅助手段和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功。
少年儿童文学社:为爱好文学的学生创造了一个活动和学习的组织。每周都坚持开办文学讲座,开展各类写作辅导;
作文长廊:我们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空间,开辟了一条作文长廊,定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我们组织学生将自己满意的作文画上精美的插图,张贴出来。
作文角:在班级里,我们总能看到各具特色的作文园地、作文角。这是每个班级自己的作文宣传阵地,都是同学们自己的作文!
文化廊:展示学生的风采。我们在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精心布置了版面,每块空出一角,专门张贴爱好写作和读书的学生的照片,展示他们的风采。
《菁菁校园》校刊:开辟了《小荷尖角》园地,我们将学校开展的各项作文活动、优秀学生的事迹、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刊登出来,成为学生发表作文、展示文学才华的好舞台。
学校网站:设有“学生天地”栏目,由教科室每月对投稿评选一次,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
我们精心设计并开展系列作文活动,增强了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活动有:
1、“快乐杯”作文天天播:学校广播站设了一个“快乐杯”作文天天播的投稿箱,鼓励学生自由投稿,每天评选2名“快乐小作家”。课间操后,由广播站播音员朗诵优秀习作!由此,学生获得了一种作文的成功感,迸发出了写作的激情。至今,学校就收到同学自由投稿2136篇,有251位同学获得了“快乐小作家”的称号。
2、童话作文系列大赛:学校开展童话作文系列大赛活动,刮起了校园童话旋风。全校人人写了童话故事,不少同学还写了科学幻想系列故事、童话系列故事。最精彩的莫过于让同学讲同学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举行讲童话故事大赛;最激动的莫过于让同学演自己创作的童话剧。
3、师生现场口头作文赛:师生同台现场作文,无疑对学生来说是最刺激,最有挑战性的。让作文富于理智的挑战!这是给学生作文最大的快乐的源泉!
4、《个人优秀习作展》的壁报评比、班级作文文集评比。
5、每班创设浓厚的作文氛围,《习作闪光集》等定时展示成功的学习园地,对小学生的习作热情产生极大的鼓舞。
6、读书笔记展评:在每月的读书基础上,进行读书笔记的评比,每一学期各班推荐五本读书笔记交图书馆评比、展览。
7、书市交易: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将自己已阅读过的书籍在班级进行推荐、与同学交换或互相借阅。
总之,学校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伴随着学生的习作练习,让学生习作中的每一次成功,每一处成功,每一点成功,都能及时得到应有的、恰如其分的、让大家心悦诚服的鼓励,表扬和展示,让小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品尝自己努力后的甜果,体验得到成功后的愉悦,又将这种成功的喜悦转化为习作的乐趣。很多学生找回了自信,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没有想到我的作文也能得奖,看样子作文也不是那么难。只要努力,我也能成功。”
四、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通过习用的作文教学改革试验,我校“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局面有了较大改观,“开放习作作文教学实验”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在作文教学改革中,闯出了一条作文教学的新路,教师的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基本树立,作文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上出了一节节充满趣味的精彩的作文课,增强了科研能力,撰写了一些高质量的作文教学论著及相关的教科研论文、案例。我们的学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大家更积极、热情和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他们能自觉地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自己的学习、生活,表达自己的心情、感悟。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强,写作水平稳步提高!,已经基本达到“老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自如”的理想境界。
学校的作文教学成效显著,学校获得“全国作文教研状元单位”“全国首批作文教研百强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北师大教材示范基地”“发展与创新教育实验学校”“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全国古诗文诵读经典学校”“河南省德育实验学校”“河南省教育变革榜样学校”“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南阳市新课程教学改革先进学校”“南阳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学校”等100多个荣誉称号。科研成果《21世纪河南教育及教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获得省二等奖,省十五规划课题《小学生语文能力评价研究》《小学生写作赞赏建议式评价研究》《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分获国家级一二等奖,李彦虎校长所著《小学生作文常用的程序和思路》(宇航出版社)、《素质教育丛书》(海洋出版社),周梅校长所著的《口语交际与作文》《习作与口才同步训练》出版发行,张国成校长的《运用作文评价 激发学生兴趣》、万晓艳的《小学生作文训练设计》(发表于《百家作文》)等10多篇论文在刊物上发表。优质课《看图想象作文》(徐辉)、《心愿》(贾艳梅)、《听声音 编故事》(范海云)等分获全国省市一等奖。王静的《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许剑冰的《采用多媒体手段 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等50多篇论文分获得国家、省级、市级一二三等奖。我校学生在《小学生学习报》《作文指导报》等各级作文报刊就发表习作百余篇,在全国魅力作文、省书信征文比赛等大赛中,近600篇学生习作分获金银铜奖、一二三等奖,40多名教师分获国家级、省级优秀辅导老师称号,有10多名学生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主页,200余名学生习作发表在校信通等博客中或南阳市七小网站的“习作乐园”里,将自己的习作送上了互联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
学校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充满了浓郁的书香气息,充满了人文关爱和进取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小学生作文这朵“心灵之花”,一定能散发醉人的清香。我们必将拥有快乐的今天,迎来幸福的明天!
第三篇:在作文中放飞心灵
在作文中放飞心灵,张扬个性
——关于新作文教学理念的几点实践和思考
提要: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个性化的写作,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坚决给作文“松绑”、解除各种束缚,放飞心灵,张扬个性,尽情让学生在作文天堂里自由演绎千姿百态的奇特风景。关键词:作文、学生主体、个性、宽容
※ ※ ※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标》语)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新课标》语)
由上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个性化的写作,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新课标有关作文的理念像一缕清新的春风,给新时期的小学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作文理念在带给我们新的希望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作文是学生梦想放飞的天堂,是学生精神的个性创造,是学生心灵的直接映射,是学生人格的充分体现,是学生的精神家园。作文过程是学生抒写心灵、展示个体生命的过程。放飞囚禁的情愫,张扬独特的个性,唤醒沉睡的潜能,是实践新的作文理念的重要保证。
林语堂曾说:“八股有法,文章无法;文章有法,变成八股。” 实践新的作文理念,放飞学生的心灵,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应该牢记林语堂先生的教诲。坚决给作文“松绑”、解除各种束缚,坚决取消命题形式,坚决改变作文方式,坚决淡化问题要求,尽情让学生在作文天堂里自由演绎千姿百态的奇特风景。
以下是我在新的作文理念指导下,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放飞心灵,张扬个性的几点实践和思考:
思考一:尽量给学生拓宽习作的时空,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张扬个性,学会写作。放飞心灵,张扬个性,作文就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生活,以丰富多彩的生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尽量给学生拓宽习作的时空,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张扬个性,学会写作。生活是题库,生活是美,只要觉得有意思,只要有表达欲望,均可入文。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充实到某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会写某种的话。”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获得独特的感受,而后在作文中自由表达,从而促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更具丰满。要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时代发展的方向,引向校园外那片无边无际的灿烂天空,引向沸腾的生活“超市”。用时代作课堂,用社会作课堂,用世界作课堂。提倡学生用学会的作文本领去干预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可以鼓励他们在家庭、班级、学校、社会等不同的层次尝试模拟和实际的运用。可以为学生的作文应用开辟多种渠道,比如为爸爸妈妈提供节日菜单,为老师同学的生日在电台电视台点播节目;为班级发通知,出板报稿;向校长写建议书,提
出教育教学的新建议、新设想,为学校的艺术节、科技节、联欢会设计广告语、海报;为好交警、好医生、好人好事,写表扬稿寄送有关部门,为家乡的城市建设提建议,批评社会上乱用错别字,投诉违纪违法的事件„„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张贴自己满意作文的权利和园地;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编写各种各样的报纸,有能力的孩子可鼓励他们编写自己的个人文集《放飞梦想》、《小马如飞》、《一个男孩成长历程》„„,让他们过过作家编辑的瘾;帮助和鼓励一部分学生参加各种报纸刊物的作文大赛、投寄作品,创作童话、寓言、故事、相声等为班级或学校的活动课程服务„„一句话,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语言表达的应用方式。只要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的一切可能的办法、形式、机会,我们都没有理由放弃。
思考二:要热情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新课标》语)
张扬个性,就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首先要提倡学生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想象,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依据现代科技知识进行想象创造。电脑介入作文教学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既可以让学生听音乐,自由想象作文,编写《森林运动会》等,又充分发挥电脑的作用,实施交互式的想象作文训练。还要注意学生的合作创造和表演,先将创造性思维演绎为学生的创造性故事表演,既巩固和强化创造性思维,也为思维成果转化为流畅的语言表达作准备,还为其他学生提供观察对象。这样的作文训练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思维,锻炼创造能力,形成创新人格。
张扬个性,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还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多层次训练。让学生面对题目,畅所欲言,多向思考,大胆求异,视野开阔,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要热情鼓励学生,激发他们标新立异,敢于独树一帜:敢于采用自己过去从来没有采用过的“新”材料,敢于描写自己过去从来没有描写过的“新”事物,敢于使用自己过去从来没有使用过的“新”方法,敢于表达自己过去从来没有表达过的“新”观点,敢于抒发自己过去从来没有抒发过的“新”情感,敢于吐露自己从来没有吐露过的“新”思想,敢于运用自己过去从来没有运用过的“新”词句,敢于想象自己过去从来没有想象过的“新”画面“,敢于尝试自己过去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新“文体。教师在每一次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都可以要求学生至少能在某一个方面有所超越,日久天长,学生就一定能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
思考三:要提倡并尊重学生个性的认识和原始表达,鼓励学生随感而发,随情而抒,说真话,吐真情。
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重要。要鼓励学生写真话、实话,写出人生的痛苦和坎坷,写出心灵经历的喜悦和欢乐。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的话,让他们写出自己最想写的东西,哪怕是一些句子或段落。要知道这些“抓拍”下来的瞬间的心态和思维的火花是非常可贵的。通过这样的努力,使学生逐渐从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要消除学生思想上的顾虑,千方百计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文学潜能和语言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充分显露自己思想意识和个性特点的习作环境。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语文课程标准》语),捕捉内心瞬息变化,把握情感活动走向。提倡学生写”放胆文“,不拘形式,不管章法,”喜笑怒骂皆成文章“。褪去矫揉造作、模仿穿凿,取而代之的是鲜活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力。有的学生盼望能有星期八,表达他们对繁重学业的不满和对能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的渴望;有的学生设计21新闻频道,播放校园新闻;有的学生体悟到读书与做人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读好书与砥砺品格、完善人格有机地结合起来„„
思考四: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习作方式,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闻、见解和思想。
学生的个性不一,有的感情丰富,善于联想,有的冷静严谨,精于思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习作方式。“文如其人”,学生作文中朴实简明的语言与生动优美的语言同样应得到肯定。朴实无华的文风应是中小学生首选的文风,学生作文提倡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要内容充实,或者意思表达清楚,一二百字的作文也是好文章。只要觉得有意思,只要有表达欲望,均可以各种形式入文。学生平时的所见所闻,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等都得到渲泄、得到表达。
想访就访,想记就记,想说就说,想议就议,想写什么文体就写什么文体,想写什么内容就写什么内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没有了羁绊,没有了约束,没有了禁锢,学生的主体精神就可以得到焕发,学生的作文信心就可以得到增强,学生的作文兴趣可以得到激发,学生的表达空间就可以得到舒展,只要学生做到了”真“"实”为先,坚持用“真情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世界,用“真情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的美好,才能真正实现“目有所视,耳有所闻,心有所感,脑有所想”,要看到学生的才华和潜力:他们天真而烂漫、独立而自信、勇敢而率真,在他们笔下,有对校园、家庭生活中小事的细致描绘,有对亲情、友情的赞美,有对自然、社会、人生等大问题的深入思考。散文、小说、剧本、小品、杂文、诗歌、童话、报告文学„„他们尝试运用各种文体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与理想。
思考五:要学会宽容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作文的选择权、表达权、评改权。
著名的教育家于漪说:“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由此可见一个好的作文题的重要性。但教材习作训练中的要么过于笼统让人不得要领,要么貌似宽松实则让人难以下笔,因此我们还要敢于创新,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我们要尽量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捕捉他们的喜怒哀乐,“钻到学生的心里出题”;或者采取向学生征题的方式,让学生有作文的选择权,使他们真正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宽容地对待学生,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表达权。对学生写作中积极昂扬的情绪要肯定和褒奖,对那些幼稚的、甚至偏激的、灰色的思想,也要给以理解的重视。每个人的每一天并不都是鲜花和阳光,每个人的内心更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不要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更不要在写作技巧上做过多的指指点点。
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现在有些教师虽已注意了让学生尝试修改自己的作文,但是力度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尊重学生,开放作文评改的途径,让学生真正参与评改,把作文的评改权交给学生。无论作文写得如何,学生都渴望被认同,那种“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评价方式必然将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评价,尽量去挖掘其闪光点,从总体上进行认同,特别是差生。评改要尊重学生习作的意愿,要以激励为主。既提倡师平生改,也倡导小组互评,更要让学生自己来评改。
第四篇:让绿色在心灵中放飞
让绿色在心灵中放飞
保护环境,是各国政府和全民的共同责任。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保护环境上所作出的努力,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保护环境任重道远,我们身边所见所闻的破坏环境现象和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如企业违规往江河排放污水,超标向天空排放废气;农村乱砍滥伐林木;游客在名胜古迹上乱涂乱画,以及城市居民楼顶搭建、高空抛物、践踏绿地、随地吐痰等违规和不良行为时有发生。
爱护环境是保护我们赖于生存家园的共同需要,是民族兴旺、国富民强的重要标志。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所谓的快速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后果实现所谓的政绩工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从小事抓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意识、法治意识。
当前,在推进美丽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要积极开展生态法治建设,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依法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第五篇:让心灵在语言文字中放飞
论文
让心灵在语言文字中放飞
作者:曹优丽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回族区郎庄小学
内容摘要:
好的文章是心灵之泉的自然流淌,而每一颗心灵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世界,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是心灵的放飞。让学生写作不受约束,勇于创新,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由衷的心声,写出充满亮 色的个性。作文教学在不断地沿变之中,我们应该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动口、动手描绘这五彩斑斓的世界,抒发胸中的真情实感,使作文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快乐,让心灵在语言文字中放飞!
关键词:
放飞
流淌
真诚
熏陶
启迪
勇于创新 不受约束 不拘一格 五彩斑斓
让心灵在语言文字中放飞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明确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写作教学而言,必须从引导学生个性化表达入手,没有个性化表达,就谈不上创新表达;没有创新表达,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让学生写作不受约束,勇于创新,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由衷的心声,写出充满亮色的个性。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表达独特体验,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创新表达的能力呢?好的文章是心灵之泉的自然流淌,而每一颗心灵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世界,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是心灵的放飞。“新概念”作文就是要让学生真情表达,张扬个性,作自己的主人。
一、突出自立
强调共性,忽略个性是传统作文教学的一大弊端,其结果是学生的作文总免不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其实作文是最具个性化的,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事物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要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个性化的语言是个性化思想的外在形式。“作文是语言的艺术。”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是写好个性化作文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不拘一格地引导学生做到“我口说我心”,赞扬学生实话实说,说与众不同的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在学生说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 1.拓展自主写作的时间。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 2
动绝不会只等到上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可能会因此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例如,定格“生活小镜头”,让学生把从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记录下来,把生活中发生的值得记录的事情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再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定格在生活小镜头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2.拓展自主写作的空间。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创新表达的能力,除了要有自主的时间外,还必须拓展学生自主写作的空间。在班级的板报墙上可以开辟一个栏目,可以是自由谈、小评论家、心理话或者是新发现,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只有真诚拥抱生活,才能抒发心灵深处的真情。我校一年开展许多节:礼仪节、体育节、游戏节、巧手节、歌唱节、文化节等;班队活动也丰富多彩:教师节──《老师,您辛苦了》,慰问敬老院老人、体验军营生活、踏青„„学校活动越丰富,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机会也就越多。另外,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让学生纵横驰骋,放飞心灵,轻松自由,从而达到一种潜滋暗长、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3.拓展自主写作的内容。
现行的人教版小语教材对作文要求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给了学生更广阔的选择余地。如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作文要求是:“在你的身边,有关心疼爱 3
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有诲人不倦的校长、老师,有活泼可爱的小伙伴,还有工人叔叔、农民伯伯、售货员阿姨、医生护士、公交司机„„选择一个人写一篇作文。”第八单元的作文要求是:“这次作文不出题目,也不提内容范围,请你自由表达。你可以写感受最深的人或事,可以写自己最想诉说的心里话;也可以把近来写得比较好的日记、读书笔记整理修改成一篇文章。”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尽量地引导学生去领会、思考,无论对人、事、物,哪怕是枯燥平凡的,也尽可能感受出一种品格、一种情趣、一种哲理、一种时代精神。教师要认真领会这些作文要求,不能再强调要求学生必须写什么,不准写什么,让学生选择自己能写、会写的内容,自由地发挥,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
二、强调创新
作文教学必须大胆尝试多角度作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审视材料,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增强创新意识。1.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1)情节扩展式。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由邱少云的外表,推想邱少云的内主活动,把这两句话扩写成一段内容具体的话。(2)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例如上《新型的玻璃》时,让学生把自己当作玻璃来介绍或作为玻璃 4
推销员向商家、顾客推销新型玻璃。(3)图文转换式。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像,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4)相关迁移式。这种形式就是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荔枝》,让学生帮妈妈做一件事,或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买一样妈妈喜欢的东西,亲手送给她,注意观察妈妈的动作、神态,听她说些什么,然后写在日记里。因为学生有了《荔枝》这一课的原型特征,所以在写《洗脚》《一份特殊的礼物》《妈妈笑了》等作文时,都细致入微、具体、生动。2.冲破牢固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选材“笔下见时代,墨中尽风采”。选用新鲜独特的材料,选用一般人熟视忽视的材料。如,写自己心灵与生活:(1)自己的情感:油然而生的欢乐,抑制不住的兴奋,热泪盈眶的感动,挥之不去的惆怅,······(2)自己的思想:别具慧眼的见解,刨根问底的质疑,社会现实的忧虑,人生道路的迷惑,······(3)自己的校园:风采炯异的老师,性格鲜明的同学,休戚与共的小组,色彩缤纷的班级,····甚至一丝飞扬的思绪,一声由衷的赞叹,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有趣的对话,一场激烈的争论,一分纯真的友情,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的一道道独具魅力的心灵风景和一幅幅别有情趣的生活画面。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乔奇说:“发明 和发现存在于:在看到人人都看到的东西的同时,想到从没人想到过的东西之中。”作文亦是如此,即使是旧材料或同一材料,只要角度不同,巧取角度,或发现别人未察觉的、不易察觉的新颖的、独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同样能写出新意,写出生命个体的独特的感受。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素材。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可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 5
意: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写为“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的赞美”;受《挑山工》一课的启发,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三、鼓励想像
教学大纲明确要求:中年级要“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像写出来”,高年级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要求“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像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些“要求”为小学生习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想像作文有以下的训练方式:
1.添词想像。有意识地给出若干词语,让学生编故事,具有很大的想像空间。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怎样写一件事》的作文课中,先后逐一出示“闷热、冷饮、青蛙、一元钱”几个词语,先让学生说一句话,几句话,再让学生用上这几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编一个有情节有内容的故事,学生思维活跃,想像力得到有效训练。
2.添图想像。根据教师的描绘,师生共同或单独作画,教师逐步引导,画面愈生动,学生的想像也愈丰富。如教师介绍游览线路:“小路-石桥-竹林-村庄”,学生则在小路上添画青石板,路旁添画青草,草中添画野花,花中添画蝴蝶;在石桥中添画桥洞,桥下添画河水,水中添画小鱼,鱼中投入食物等。这样作文,内容具体,想像丰富,各具特色。
3.听音想像。不同的物体,不同的场面发生不同的声响。不同的声响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反映着不同的故事。平时留心收录、搜集各种声响:掌声、笑声、风雨声、呼喊声、惊叫声„„习作时让学生听声音想像场面,想像事 6
情的前因后果,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想像训练。
4.观物想像。世间万物不停地运动着,千丝万缕地联系着。绝对孤立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教学中,教师可选取有特征的物件,让学生观察或想像它的来历、现在、未来,或想像它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或想像它与人的纠纠葛葛,或赋物予生命,可激发想像任意驰骋。如一次新概念作文大赛,就是在讲台上摆放一个红扑扑的缺口苹果,让学生想像作文。
5.换位想像。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视点去观察、去思考,有时会感到奇迹般的惊讶。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位教师在教完《司马光》一课后出示了这样一个习作题目:《假如我是„„》。他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把自己分别看作是司马光,是司马光砸缸的石头,是司观光砸破的那口缸,来描述自己此时此刻的所见所闻所想。
6.情境想像。情境是想像的沃土和催化剂。有位教师在黑板上画着一条小溪,一块草地,一棵大树,然后把玩具白兔置于溪中,鸭子放在草上,猴子悬在空中,设置一个看似矛盾,不合常规的情境。不少学生想像出了兔溺水,鸭呼救,猴飞奔的惊险场面。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想像作文,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很值得我们去体验、去总结。
7.憧憬想像。包括展望美好未来的想像,如《20年后的„„》;包括问题完满解决的想像,如《太空》;包括科学超常发展的想像,如《寻找人体黑匣子》。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写作实质上是自己与自己灵魂的对话,自己与他人心灵的 7
交流、思想的碰撞,唯有洞察学生心灵,了解所需,从学生心灵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融入生活,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奇效。总之,作文教学在不断地沿变之中,我们应该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动口、动手描绘这五彩斑斓的世界,抒发胸中的真情实感,使作文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快乐,让心灵在语言文字中放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