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人物对话的几种教学策略
编辑:枫叶飘零 识别码:24-1015269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30 01:13: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人物对话的几种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多为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文中常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当前教师是如何教学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的?笔者经过调研,发觉教师在教学中普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读而过”,一种是“一读再读”。

“一读而过”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喜欢抓描述性语言或含义深刻的句段进行感悟教学,对于对话,则让学生草草读过即可。

第二种典型现象是“一读再读”,从初读到细读到分角色读,看似对话教学层次分明、形式多样,事实上学生始终重复着“读出情感”的单一性训练。

由此,笔者认为,人物对话作为文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多重开发的教学价值。本文试从几个典型课例分析入手,阐述对话教学关注语言知识、关注内容理解、关注表达方式的几种教学策略,以改善教学现状。

一、关注语言知识,落实“规范对话”的要求

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在“人文泛化”误导下,忽视了一些基础性语言知识的教学。其实,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_年版)》中有很多涉及语言知识的要求。例如,在3-4年级的阅读目标申明确提出“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因而对话教学中,标点依然是很重要的一个语文知识。所以,教师在合适的年段,选择合适的文本,可展开这一目标指向的教学。[课文片段] 《陶罐与铁罐》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文本解读] 这是三年级上册的一个童话,故事以形式多样的对话展开情节,通过在对话中加上了生动传神的提示语,把陶罐与铁罐在说话时候的神态、动作等描写出来,因而两者的形象也在对话中逐步清晰起来——一个恃自己长处而傲慢无礼,一个能客观认识自己因而谦逊有礼。[教学设计] 1.以文本为范例认识提示语。

从对话中分离提示语,感知提示语对“说”“问”的修饰作用。2.发现提示语的位置及标点符号。

(1)提示语放回对话中,引导发现提示语位置。

(2)引导发现随着提示语位置不同而产生标点的不同。3.结合语句填写提示语,体会提示语的作用。4.提供语言材料改写提示语。[反思提升] 三年级是习作训练的起始阶段,是一个训练对话描写最佳时机。以上片段设计,引领学生认识对话的不同形式,在语言情境中了解提示语的作用,在认识的基础上改写并且创造性地使用。目标集中,层层深入。

二、关注内容理解,提升“读懂对话”的能力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细节描写对于丰厚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年段的升高,有的文章中有大量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正是有这些运用自然却又饱含深意的句子,构成了语文学科独特的文学魅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能“读懂对话”,通过理解对话中的“言外之意”,才能形成从多种角度来感受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课文片段] 《夜莺的歌声》

“梃巧!小孩子,你做得挺巧哇。”军官点了点头。转眼间,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一问问口哨)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军官继续盘问他。(二问问人)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呶,你认识往苏蒙塔斯村去的路吗?那个村子大概是叫这个名字吧?”(三问问路)

“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儿的堤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四问问游击队)

“你说的是一种蘑(m o)菇(gu)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孩子回答。[文本解读] 这又是一篇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文章。在这里,同样是有多种形式的对话描写,有生动传神的提示语描写,但因为年段不同,目标也不同,这里更要关注的是对话内容本身。可以根据军官的问话把这么多对话分成四组,再细读这四组对话,小夜莺面对德国军官诱骗恐吓,所表现出的机智勇敢深深地植入了读者的心坎。可以说,对话描写起到了丰厚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可如何抓住小夜莺的答话让学生体会这些言语的言外之意,从而来更好地感知人物形象呢? [教学设计] 1.读懂四问,用自己的话说说军官在问什么。2.指导一答示范性研读,读懂“言外之意”,感受小英雄形象。

例如:“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1)-读,读出”糊涂”,结合军官下一句追问,读懂夜莺的故装笨傻、答非所问。(2)二读,读出“机智”,通过这句话中两类鸟的对比,理解夜莺“明答实骂”的说话技巧。

(3)假设推想:如果小夜莺直截了当地骂,会导致什么结果?

(4)小结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读懂对话的内容,体会角色,感受人物形象。3运用解读对话的方法,自学夜莺其他对话,交流读懂对话的成果。4.小结,通过分角色朗读,再次整体感知人物形象。[反思提升] 对话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文字表层,没有深入文本,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就显得单薄苍白。在以上片段处理中,对话教学成为了“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的学习场,提升了学生读懂对话的能力。

三、关注表达形式,培养“品析对话”的思维

宗白华先生引用歌德的话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众所周知,“内容”“涵义”“形式”,三者之中的重点是形式,难点更是“形式”。因为语言形式承载内容和涵义,其间隐藏着文章的奥秘和作者的智慧与表达的技巧。因而,在对话教学中,笔者觉得除了关注“语言知识”和“理解内容”外,更应关注“表达形式”,让学生在“发现奥秘”的过程中真正读懂语言,培养语感,引导运用。1.关注对话中的标点

作为辅助书面语言表达的标点符号,它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种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语言知识”;一种是体现个人意志和智能的言语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特殊形式”。在文学作品中,以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和以文字形式呈现的言语一样,都体现着作者的意志和智能。因此,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除了留意以文字形式呈现的作者言语外,也要留意与之紧密相联的作为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

例如三下教材《画杨桃),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特点——标点的运用。在课文中,有这样两段对话:

第一处: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第二处: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老师和同学两次对话的内容是相同的,同学的回答更是一字不差。但正因为运用了不同的标点,所以就有了不同的禹涵。在教学中,就有必要抓住这样的“语言点”,让学生在比较发现中体悟语言的奥秘。2.关注对话中的句式

关注对话中的语言形式,除了关注标点外,还必须关注句式。在一些文本中,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会使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反问句”等跟一般的表述相比有些”奇特”的句式。往往是这些奇特句式的运用,才使得文章具有鲜明的风格和隽永的内涵,人物形象才能生动形象起来。

例如五下教材《桥》,文字不多,五百来字,就将一个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描述清楚。作者善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激烈的气氛,与当时千钧一发、生死攸关的气氛一致,因而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可以抓住对话教学这个“语言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这有别于一般的“奇特处”,引领其揣摩对话表达方式与语言环境相吻合的要诀。3.关注对话中的人称

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还可以关注人物对话中的人称。俗话说,言为心声,从一个人对他人的称呼、说话的习惯,往往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征。例如在《将相和》中,廉颇的语言处处以我为先,开口就是“我廉颇”“我„„我„„我„„”课文中有三个“我”;蔺相如处处都是“我们赵国”。一般都说“文武双全”,“文”在前,“武”在后,而蔺相如却说“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廉颇对蔺相如,从来是直呼其名;而蔺相如对廉颇的称呼都是“廉将军”。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细微的形式秘密,从而细腻地感受人物形象。

当然,朗读对话无疑是人物对话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学中,我们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在入情入理的朗读中发现文章表达的奥秘,使朗读更丰满。

总之,对话描写,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话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一读而过”,教学中要根据年段的特点而合理使用教学策略,发挥对话描写合理的教学价值,最终达到学生会说话、会听话。

第二篇:浅谈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策略

人类正步入对话的时代,“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成的状态,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一个新的时代会使教育精神的内涵获得极大的丰富,“对话”将会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师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我国学者钟启泉先生在引用上面这段话以后,解释道:“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对话原理。”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中所说的“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教学可以理解为一种言语性的沟通或言语性的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由“训诲——驯化型”教学到“传授——训练型”教学发展为对话教学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却又出现了将阅读对话滑向学生独白的篡位。许多教师将教学中的“言说”,较简单地理解为“让学生自己来‘说’”这一点上(尽管这是极为关键的一点),从而将隐喻性的“对话”实体化,较简单地阐释为教师与学生平等地“讨论”,将体现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而“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对话,较简单地运作为学生“交谈”的行为参与方式,失落了“知识建构”的原本意义,把本来应该占据阅读对话主导的另一主体方——文本撇在一边,许多教师甘当伙伴而忘记了教的专业角色。严重曲解、误解和违背课程标准精神,有悖于对话教学的原理和学理。

要改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沉闷的独语,自然少不得师生之间有效的对话,而如何使这种对话有效进行?我个人觉得:平等、科学和精神是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以平等科学精神对话为指导,以下对话教学策略才能行之有效。

一 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思维活跃,观察力敏锐,想像力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随之增强.有了浓郁的兴趣,就能开启心灵之门,激发对话的欲望,撩拨对话的激情.语文对话教学极力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始终坚持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学习个性动机与兴趣置于首要地位.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对话积极性、主动性.对话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表达欲,学生、教师、他者(文本,社会以至自然)之间自由进行交流,真实、真诚、自然地倾诉个体生命对世界的体验,学生种种无比鲜活的话语,倾泻而出.二、民主平等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转变观念更新自己,而是一言堂的自我表演忘乎所以,又何谈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我国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说道:“当老师的,俯下身子为学生服务,让学生一寸一寸朝前走。”既然语文教师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那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我们,就不能关起门来在教学大纲教材上动死脑筋,做花样文章,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该努力去研究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他们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发展需要。语文教师应该和文本、学生组成富有活力的铁三角,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呼吸。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平等对话呢?首先,语文教师应放下架子,和学生“心连心”。一提到师生关系,人们往往便会想起“师道尊严”,好像尊严就是师道的核心似的,殊不知,这种让学生对老师只有敬畏,只有恭恭敬敬地听和做,师生之间授受关系泾渭分明的尊严,只能算是冠冕堂皇的假尊严,好似皇帝的新装,真正的尊严应该是教师放下架子,树立“我和你,心相连,同住一课堂”的新思想,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教师与学生彼此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亲其师而信其道”,加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建立融洽、和谐、宽松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也能让我们的师道真正潇洒地尊严一回。在语文的背诵教学中,班上学生常有畏难情绪,背诵的任务有时不能按规定完成,怎么办?针对这一问题,我先是自己背诵,从中感受背诵文字的脉络并提取背诵过程中的诀窍,接着背诵给全班同学听,让他们看看,我这个70后的“老”师都能按时完成任务,你们这些90后的“新”生怎么就不能“更上一层楼”呢?至于实在无法按规定完成的个别学生,我就让小组组长降低难度使他们闯关成功。比如背诵朱自清的《春》一文,按规定要一次性背完,但针对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就先与之交流背诵经验,然后让他们学会按《春》中所描绘的几幅图依次背诵。有人问我:“干嘛这样折腾自己呢?”我笑着答道:“乐在其中也。”其次,放飞课堂,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在教《荷叶·母亲》一文时,我让每组学生自己提问题,这时第四小组的后进生小杰同学站起来,他说道:“老师,为什么不把荷叶比作父亲呢?”此言刚落,引得全班一阵发笑。这时的我,却镇定地先是给小杰同学一个肯定,说:“小杰同学肯动脑筋,不错,希望下次更勇敢一些。”接着就对全班同学说道:“小杰同学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值得探讨,现在就请每组组长组织本组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在文本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时班上其他学生脑筋来了个急转弯,他们不再笑小杰的“愚”,而是欣赏起他的“智”了。有同学从文中的“勇敢慈怜”的语句上解释,也有同学从文章的结尾处“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加以分析,我则引导学生从“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 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这些句子上面去找到荷叶与母亲之间的相似点,让学生既明白了比喻的用法,又对冰心的这篇文章有了更深的体会。不可否认,小杰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是我课前没有准备到的,可正是这一问题,让我当堂的语文课有了新的发现,新的知识生成。再者,放眼多元解读,让语文课堂与众不同。语文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或在潜意识中对问题的表达有着很强的先见,或怕打乱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节奏,而不敢放手让学生对教材文本“说三道四”,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主体性,压缩了学生的话语权,不利于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个性化的多元解读。身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自由课堂,“怪哉”课堂,让课堂成为有故事的“百草园”,而不是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的“三味书屋”。就拿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来说,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批判封建教育制度?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快乐的心理,还是既有批判又有表现?无疑地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只要能言之有理,我们都要给予适当肯定。当然,放眼多元解读,绝不是提倡天马行空的纵读,而是要力主以文本解读为根本,对文本进行科学的解读,与文本展开科学的对话。

三、科学对话

教师、学生、文本构成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这三者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对话的基本形式,即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等等。而如何使这些对话有效,“科学”二字实为必需。因为,只有科学对话,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也许有人会说:“你说的‘科学’二字太抽象了,有没有哪些规范呀?”结合个人语文课堂教学经验,我把科学对话归纳为下面三个方面。

1.主题式对话。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的思维而任由学生的思想游离,也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说着说着就扯远了,偏离了主题,这样的教学对话不仅不科学,而且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序低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话应该是主题式的对话,对话的双方不是在两条平行线上滑行,而是围绕一个主题互相碰撞、不断深入、共同成长。比如在上《世说新语·咏雪》一文时,我就紧紧让学生围绕“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这一问题展开,有学生说“撒盐空中”好,因为盐和雪都是白的;也有学生说,“柳絮因风起”好,因为它让人感到了雪漫天飞舞的情态,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对于学生和学生的对话,我并不做定论,而是让学生由此更深一层去思考写景该如何赋形传神,这不是一举两得了么?

2.多向式对话。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早已有预定的答案,却要以对话的形式来与学生进行“对话”,这真是“明知有答案,偏要戏学生”呀。例如,一次听课,有位教师在教《行道树》一文时,提了这么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有的学生回答是为了加强环保,有的学生回答是为了呼唤一种社会责任感以及呼唤人们对尽责任者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其实这些也是对文本的有益解读,但是,由于这位教师自己事先在心里预设了答案,因此在与学生对话中就导致他不断地引导学生往自己的预设答案“歌颂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个主题上靠拢,使得师生对话单向发展,既限制了对话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又阻碍了对话中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可否认,这位教师的师生对话是主题式的,但可惜的是,他是“被主题”了,只局限于文本的政治解读,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3.系统式对话。要做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对话,除了主题式对话、多向式对话之外,系统式对话更为必要。我把这种系统式对话简要归纳为三个系统:规划系统、实施系统、反思系统。先说规划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语文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按学生的初读理解来组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应适时适量地拓展和文本有关的资源,以利于深入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规划之后,就进入实施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语文教师要选择富有内涵的对话话题,可能是一对矛盾、也可能是一种现象,一个问题;可能是教师预设的,也有可能是学生课堂上提出的,与学生展开对文本的深层次对话。比如在《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这一话题就是很好的话题。围绕这一话题,课堂上有学生说失礼,因为“友人惭”了,就应该宽容一些,何况人家是长辈;也有学生说不失礼,因为友人骂他的父亲“非人哉”,无礼在先,元方入门不顾已经很委婉了;也有同学说元方当时年方七岁,我们年方七岁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呢,我们不应该对元方太求全责备„„实施完毕,反思系统就得运转开来。在这个系统中,我们要认真思考:实施过程中对话的“低效”在哪里?是错误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是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时间?是教学设计不切实?还是对教材钻研不透,无法满足学生的质疑?对话“高效”的地方在哪里?是运用了新的教学手段,是找到了文本的要害解析?是愤而启之、悱而发之?还是尊重丰富多彩的对话结果,师生之间建立了情感空间站等等。总之,针对问题,及时反思,变教训为经验,化经验为理论,使得下次上课时,有法可依,变低为高。

四、心灵交流

如果说,平等对话和科学对话是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的形貌,那么精神对话就是它的灵魂了。作为语文教师,在今天这个物化的时代,我们有责任反省自己:在和学生的对话中是否走进了学生心灵,生成学生真实、真切、必要的生命体验,并进而塑造了他们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了?为此,与学生的精神对话,作为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我重点谈谈与学生精神对话中重要的两个方面:民族魂和仁爱精神。

于漪老师是闻名全国的名师,她一辈子最求“教文育人”,把育人看作语文教育第一位的任务。她明确指出,教育核心任务就是“把人的灵魂、精神用力往上拉,引向真理世界”。她还明确提出,培育学生高尚灵魂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主阵地是课堂。在《培育人的崇高灵魂》中她写道:“我们培养的是中国人,是现代化的中国人,特别在充满竞争对手的21世纪,中华民族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讲人文精神就一定要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气节是我们的民族魂。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之所以经历了那么多的内忧外患还能自强不息,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那么多志士仁人继承发扬了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我觉得她说的这些话很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学习,在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在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在吴晗的《谈骨气》中,活学活用,乐此不疲。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不同的智力差异.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充分认识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及智力水平,使语文阅读教育目标尽可能地适应他们应有的发展水平.其次,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由于不同主体之间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所以即使坐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同一材料,不同的心理,阅读解文的心理活动也会不同,甚至差别很大.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其次要注重学生对阅读作品进行整体感知,运用诵读涵泳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带着感情去与作品的形象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情感的审美中自觉实现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还要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鼓励探究性、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对话中,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必须克服“远视”和“近视”的毛病,而代之以平视和环视的胸襟,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对话”去打动学生的心弦,使得语文课堂不只是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精神对话的乐园。薪火代代相传,贯古今,串未来,我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之乎者也”,不只是“满分作文”,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高贵博大的仁爱精神。

第三篇:人物对话教案

题目: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能够分清对话人的角色安排及感情。2.通过对事件中人物对话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物的语言都与其自身特点及事件场景相关。

3.使学生能够有说话得体的意识并在习作中能为一定场景的人物安排合适的话语。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语句对于相应人物及场景的合理性。2.人物在相应场景中该有的表现和感情的外化。教学内容:

1.作文题目:人物之间的对话

2.选材范围:不限制,可以是生活中、历史中、童话中的人物,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想象中的人物,或者可以把周围的事物拟人化。

3.要求:说话者的语言要合理,要表现出突出的自身特点,要有感情。课堂教学:

1.导语: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下故事中的人物,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好不好?首先,请同学来说一下你认识的一个人最爱说的话是什么。你觉得他是在什么时候说的呢,你从这话里知道了什么?老师来做个示范:猪猪侠说:“看我猪猪侠的。” 2.灰太狼入侵羊村的一个场景。

红太郎生病躺在床上,灰太狼站在床边流泪。“老婆,我一定会抓到羊回来的,呜呜„„”“抓不到羊你就别回来!”红太郎有气无力却依然凶巴巴地说。

灰太狼很担心老婆,他不再想鬼点子了,直接带着大炮来到羊村大门前,点着大炮引线,他对自己说:“老婆,我一定会抓到羊的。”

羊村的警报响了,大家边跑边喊着“灰太狼来了,大家快跑啊!”“嘿嘿,小羊们,一个都别想跑,乖乖做我老婆的晚饭吧。”“怎么办,喜羊羊快想想办法呀!”美羊羊喊。沸羊羊一下子挡在美羊羊面前说“别怕,我来保护你!”懒洋洋呢,早就被抓了,嘴里还喊着“哎呀,我的青草蛋糕,别动我,我要吃完。”“村长呢?”喜羊羊问班长。“村长在实验室做他的防狼新发明呢。”“哈哈,最新防狼武器终于研究出来了。”慢羊羊开心的冲出实验室。“慢羊羊,你又慢一步啦。”灰太狼嘲讽。“谁,谁在说我慢?”慢羊羊扶了下眼镜。“村长,我们都被抓了。”喜羊羊好心提醒。

这篇故事里有很多对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人物对话。怎么写好人物对话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故事里是怎么写的。

再读故事,看里面都有谁说了什么话,你从哪里看出来是他说的?

(写对话时一定要写清楚是谁说的,说了什么。对话中写清是谁说的这部分叫做“提示语”,请大家看对话,用“~~~”画出提示语,看看它们的位置一样吗?

为了使文章显得更活泼、不呆板,提示语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还有的放在中间呢!请同学们看这段话:“我是喷雾器大夫。”喷雾器一边喷洒着除草剂,一边大声地说,“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 在有的情况,提示语也可以省略。这时,一个人说的话就写一段。我们这次作文主要要求同学们掌握提示语在前面和在后面这两种方法。)

师: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什么?.比较:妈妈叹了口气,说:“也许它老了,飞不动了。” 妈妈说:“也许它老了,飞不动了。” 师:提示语可以提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提示语还可以提示什么?请大家看看其他句子中的提示语。(讨论交流)

师: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可以提示人说话时语气、表情、动作等。写对话时既要写清是谁说的,说了什么,还要写出说话人的语气、表情、动作等,这样才具体、生动、形象。

(板书:①写清楚说的什么,是谁说的。②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师:下面老师请一名同学来做表演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听听他都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再看看他的神态和动作。一会老师请大家根据这些来说一段话。

情境一:

找一名同学演示动作:欢蹦着走进教室,同时说:“我们班在广播操比赛中得第一名啦!” 板书下列句子,学生练习说话。

板书:王小星()说:“

!” “

!”王小星()说。生:同座说、点名说。情境二。

师:老师现在要和一名学生表演对话,要求你们听清我俩都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

表演:老师微笑着、亲切地对李华说:“你为什么迟到了?” 李华低着头、难为情地说:“因为今天起床晚了,所以迟到了。”

师:刚才这段对话中老师和xx各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 板书下列句子,学生练习对话。

a.老师()说:“

?”

?”老师()说。

b.xx()说:“

。”

。”xx()说。

。”xx()说,“

。”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已初步掌握了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大家还记得寓言故事《狼和小羊》和《狐狸和乌鸦》吗?下面我们就着《狼和小羊》或《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来进行续写,“狼往小羊身上扑去”结果会怎样呢?小羊怎样才能“狼口脱险”呢?乌鸦的肉被骗走了以后他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写的时候要展开想象,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清楚。

〈学生写作。〉(老师巡视)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根据《狼和小羊》和《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许续写了一篇作文,把事情写得很清楚,着重抓住了人物之间的对话,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

板书:

一、读故事

1.(谁)(怎么)说:“(什么)” “(什么)”(谁)(怎么)说。

“提示语”,位置随意,可前、后、中间、省略 2.比较

妈妈叹了口气,说:“也许它老了,飞不动了。” 妈妈说:“也许它老了,飞不动了。”(感情,动作,语气)

二、场景练习

1.“我们班广播比赛得了第一名!” 2.“你为什么迟到了?”

“今天起晚了。”

三、作文练习要求

1.为《狼和小羊》或《狐狸和乌鸦》续写。

2.用上本节课所学的人物对话方法,注意谁说了什么以及动作和感情。

3.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

四、讲评

第四篇:人物对话作文

[人物对话作文]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人物对话作文。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冷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妈妈,今天下午放假,我现在在图书馆。好的,知道了。没什么事就挂了吧!等一下,我还有事。我急忙说道,连握电话的力度也大了些,生怕妈妈把电话挂掉。什么事?电话那头早已现出不耐烦,今天鲁佳欣,焦铂淞还有刘宸昊,袁妮佳,杜一还有很多人都要去太阳岛放风筝,吃烧烤,他们叫我一起去,可不可以去?虽然知道会被拒绝,但还是怀着侥幸的心理,期待着回答。马上就要下雨了,你不在图书馆看书就回来,听见没有,中学生作文《人物对话作文》。话筒里传来不可抵抗的声音,我只好作罢。

宋老师,我和郑尧拟定了一个关于我们班上图书管理的方案,给您看一下。听到我们的请求,宋老师放下手中的活,看着我们递过来得计划书,摸着下巴点了点头,对我们说道:嗯!考虑的比较周到。我们乘胜追击,对宋老师说道:以前在学校有图书角的时候,到了期末,很多书都不翼而飞了,而这学期我们为了杜绝这类事情再发生,所以想记录一下每位同学借书的记录,这样也方便期末的时候清查。想法很不错,但是你们想到没有,每个同学都去借,那谁来管理?为班级做事是好的,但做什么事都要仔细,再去看一下吧!宋老师在耐心听我们说完后建议道。

郑尧,你出来一下,我有事找你。什么呀!正在埋头看书的郑尧听到我的叫喊声,极不情愿的从书海里抬起头,漫不经心的向我走来,图书管理的事,我觉得可以这样:再书上贴标签,编个号,六年级一班就是61加自己的学号,然后将花名册上的名字抄在一个本子上,谁要借这本书就写在谁后面。原本满不在乎的郑尧见我说得这么头头是道,也来了精神,对我说:我觉得借书还可以统一规定在星期三,因为信息技术课和健康课没有什么可以上的,可以利用起来。干得好,我们不愧是搭档啊!说完这话,我们便兴奋的冲向宋老师办公室,向宋老师报告这个好消息!

今天早上,朱老师神秘地告诉我们:我选几位同学去上课,谁想去,举手啊!我来,我来,我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黄婕雨、张馨月、杨锦渝&&来,走吧!我们来到多媒体教室门口等公共汽车。啊!公共汽车终于来了,我们迫不及待地上了车,会去哪里呢?我们坐在车上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去云中、有的说去外国语、还有说的去初二中。到底去哪里呢?我被弄糊涂了。唉!不管了,看看汽车在哪里停,就知道了。不一会儿,我们的目的地到了。啊!原来是初二中,我们喜出望外,&&来到教室,老师让我们休息一会儿。叮零零!叮零零!朱老师说了一番开场白,我听得津津有味。接着我们欣赏完了一段短片,老师让我们根据短片练习写人物对话,完成后朱老师随即抽取了几篇范读,恩,写得还真不错,值得我好好学习。今天我学会了写人物对话,真是一次快乐的学习。

第五篇:学写人物对话

学写人物对话

东湖路学校

秦金兰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或表明事情;

2.学习给对话加上恰当的提示语,具体体现说话者的神态、语气、动作、心理等。

3.能灵活安排提示语的位置,并正确运用冒号、引号、问号等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能根据说话的对象和情境,具体描写人物对话。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提示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红色水笔、专项练习纸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可以提前板书课题)

师:明熙小学三(2)班的同学,我是来自东湖路学校的秦金兰老师。咱们先打个招呼吧!(冲学生挥挥手示意,预计学生不大会回应)看来不开口说话连个招呼都打不好。再来——三(2)班的同学,你们好!(学生会回应:秦老师好!)

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轻松一下,看段动画片吧。

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段一分钟,只出画面不放声音。看你们着急的表情,有什么话想说?

(没有声音)

师:你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只见画面不出声音,看这样的哑剧真急人!要不咱们试着来给他们配配音?

这个片断早已看过的同学请举手!说不上来不要紧,老师带着你们试一试。(预计学生一时不敢开口,可以给学生简要说明一下片断内容:唐僧师徒路过一处荒山野岭,又饿又累,就要悟空去化斋。悟空担心这里有妖精害师傅,借口没有人家,不肯去。八戒只顾着肚子饿想要吃的,总是跟他反着说。最后唐僧坚持要悟空去化斋,悟空只好去打探。)老师配音唐僧,再找两名学生配音悟空、八戒(没有沙僧吗?)

[配音不讲精准,只求乐趣,感受人物开口说话的必要。]

二、学习“让人物开口说话”

写作文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笔下的人物都不开口,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没有声音的哑剧,不精彩。要让作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真的很有必要。(板书:人物开口说话)

三、学写对话

1、师:那么,是不是只要让人物开口说话就万事大吉了呢?请看刚才那段视频的文字对话。(给时间学生大致看一遍)出示:

“悟空,你去化些斋来吧。”

“师傅,这荒山野岭,一无村庄,二无人家,叫徒弟上哪儿化斋去?” “师兄,你一个跟斗就十万八千里,弄点斋饭还不容易吗?”

“过来,你懂什么。这里山势险峻,只怕藏有妖精。要是我走远了,有妖精来害师傅,怎么办?”

“这光天化日的,哪有妖精啊?师傅,师兄是骗你的,我刚才明明在地里看见有犁头瓦罐的,那不是人家的东西吗?”

“呆子!”

“悟空,你该去化斋了。”

“师傅,待我打探一下。”

请问: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你的依据是什么?(板书:符合人物身份、情境)再用Ppt呈现:

唐僧说:“悟空,你去化些斋来吧。”

悟空说:“师傅,这荒山野岭,一无村庄,二无人家,叫徒弟上哪儿化斋去?”

八戒说:“师兄,你一个跟斗就十万八千里,弄点斋饭还不容易吗?”

悟空说:“过来,你懂什么。这里山势险峻,只怕藏有妖精。要是我走远了,有妖精来害师傅,怎么办?”

八戒说:“这光天化日的,哪有妖精啊?师傅,师兄是骗你的,我刚才明明在地里看见有犁头瓦罐的,那不是人家的东西吗?”

悟空说:“呆子!”

唐僧说:“悟空,你该去化斋了。” 悟空说:“师傅,待我打探一下。”

再问:有了这样明确的提示语,现在知道是谁说了什么话了,你还能发现什么不足吗?

提示语反复用一个字“说”,单调、乏味。

师:同样表达“说”这个意思,能不能用不同的说法来表示呢?听清楚要求:尽量不用“说”,换一个字。(读一字词)(板书:提示语的说法)

不用“说”,换两字词。(读两字词)

不用“说”,换成四字词语来表示,谁会?(读多字词)同学们快速记一记这些词语。

2、师导:像这些表示说的词,我们要学会运用。我们再来向教材学习学习,看看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对话的。出示《第一朵杏花》片段: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请你自己读读这组对话,发现和刚才一组句子的提示语有什么不同?(位置有变化,提示语写出了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板书:位置

动作 表情 心理)

3、师:人物对话不仅要用文字表达,还要运用相应的标点符号,特 别是冒号和引号。再读句子,提示语位置变化了,标点符号怎样打?(板书:标点符号)

有时还要关注对话的格式,如分段写不同人物的对话。

4、尝试修改前面的人物对话

师:刚才这段话中出现这么多的“说”,我们来修改一下,尽量不用“说”字,提示语带上表情、神态、动作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你想改哪一句?还可以怎么改?

出示:

唐僧_:“悟空,你去化些斋来吧。”

“师傅,这荒山野岭,一无村庄,二无人家,叫徒弟上哪儿化斋去?”悟空_。

八戒_ :“师兄,你一个跟斗就十万八千里,弄点斋饭还不容易吗?”

“过来,”悟空_,“你懂什么。这里山势险峻,只怕藏有妖精。要是我走远了,有妖精来害师傅,怎么办?”

“这光天化日的,哪有妖精啊?”八戒_,“师傅,师兄是骗你的,我刚才明明在地里看见有犁头瓦罐的,那不是人家的东西吗?”

悟空_:“呆子!”

唐僧_: “悟空,你该去化斋了。” “师傅,待我打探一下。”悟空_。

再请同学分角色读说话内容:老师带着其余学生读旁白,配合角色表演读;肯定说话人的动作、神态、表情。[再看完整版视频] 师小结:经过同学们修改后,这段对话就能生动地还原电视场景,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可见我们在写作文时,不仅要让笔下的人物开口说话,还要努力做到对话符合人物的身份,情境,写好提示语,作文就生动了。

四、在改写场景中学写人物对话

师:现在,我们来运用学到的这些方法,改写下面这个片段。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件事,谁来读一读。出示:

眼保健操时,值日生小红看到小明不认真做操,就批评小明不守纪律,要扣分。小明很生气,两个人就争了起来。班长小兰走过去对他们说了一句话,他们立刻不吵了,各自做操。

(指名一学生读)

师:这段话那些地方人物应该开口说话?说话时的表情、神态、语气会是什么样子?想一想,写一写,看谁能把这段话重新写得生动活泼。(学生写话)

五、讲评作文 标准:

• 1.人物都开口说话了 • 2.说话符合人物身份 • 3.提示语有变化 • 4.标点符号正确 100分

另:书写规范、好词好句、格式正确、分段写等额外加分,每项10分。

不足之处,及时点拨。

第一个孩子师生共同点评

第二个孩子让学生来批,你怎么给她打分?

六、总结

写好人物对话并不难,只要我们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有一对会聆听的耳朵,随着积累的不断增加,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作品。板书设计: 学写人物对话

人物开口说话

对话符合人物身份、场合提示语(说法 位置变化)标点符号

人物对话的几种教学策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