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体育探索与实践
“人生体育”的探索与实践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
严杰夫
杨祥明
一、“人生体育”的理论思考
“人生体育”是我校正在研究中的教育部国家级课题“奠基教育”在体育上的理念,是我校确立的“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办学理念的体育表现。
(一)“人生体育”的界定与内涵
所谓”人生体育”,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为人生的成长、发展而进行体育运动,二是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健康的人生品格。换言之,体育造就健康人生,健康人生彰显体育魅力。
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首先就是身体健康的奠基。“人生体育”正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奠定身体素质基础而探索的一种体育教育策略和思路。《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可见,体育与人生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体育是为了增强人的体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他形象地把人的机体看作两个载体,一个是知识的载体和仓储,另一个是道德的载体和驻所。他还专门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对体育的精辟论述和《奥林匹克宪章》对体育的定义不谋而合,都充分强调了体育对身体的重要性。而“人生体育”就是要为人生的身体健康加强体育教育,为人的终身发展夯实身体素质基础,这是“物质”层面的含义。
其次,“奥林匹克主义”要求,体育教育还应该着眼增强人的“意志和精神”。体育运动在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人的意志品质、思想性格、心理气质等也同步得到培养和提升,体育教育不仅在于学生体质的增强,更在于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性格的塑造、思想的提升、情操的培养,这种由身体锻炼到精神情操的提升,正是“人生体育”所追求的“体育塑造健康人生、精彩人生”的宗旨所在,这是“精神”层面的含义。
简言之,从人的身体强健和精神健康两个层面来认识,“人生体 育”的目标就是“两育”、“两人”,即基础体育培养“健康人”、竞技体育培养“杰出人”。基础体育包括普及项目、特色项目和趣味体育等,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个性和情趣,使之成为身体素质优良的“健康人”;而竞技体育旨在充分发掘学生身体潜能,使学生的体育天赋和意志品质得到充分发展,成为从体质到精神都优秀的“杰出人”。当然,基础体育和竞技体育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是密不可分的,两者都包含体质训练和精神培养的内容,只是基础体育侧重身体素质的培养,而竞技体育侧重体育技能的培养和特长的发展。
图示如下:
人生体育
基础体育———————素质培养、品格发展————— 健康人 竞技体育———————特长发展、精神升华————— 杰出人
内容:两育
人生:两质
目标:两人
(图中“两质”是指体质和品质,即身体素质和体育品格)
(二)“人生体育”的主要特征 基于以上对“人生体育”的理解,“人生体育”应该具有物质性、精神性、基础性、发展性的特征。
一是物质性。“人生体育”首先要着眼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通过科学的体育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运动方式方法、力度和灵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运动夯实身体基础。
二是精神性。“人生体育”以体育教育为起点,但不停留于体育教育本身,而是在开展体育训练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运动习惯、意志品质、心理气质、个性情趣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思想精神同步发展,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培养,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奠基。
三是基础性。这是基础教育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要求,也是“奠基教育”对体育工作的要求。中小学体育工作应该重视两方面的基础培养:一是身体素质的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基本体育训练培养健康体魄,为人生成长和发展打下物质基础;二是加强体育道德、精神层面的教育,包括运动习惯、心理、意志、情趣等,为学生人生发展奠定“精神”基础。
四是发展性。“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持续运动、快乐运动。“人生体育”要求体育教育着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体育内容的确定到体 育工作策略、方法的选择,都应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加强体育教育的科学性,让体育活动成为半岁学生一生的快乐运动,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人生体育”的目标和任务
“人生体育”的目标和任务是由基础教育的任务所决定的。根据基础教育对体育的要求和学生成长、发展的身心特点,“人生体育”的目标和任务涵盖基础体育和竞技体育两大内容。
先说基础体育。所谓基础体育有两层意思:一是体育训练的内容体现基础性、群众性,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体育活动;二是体育训练的目的是为学生身体健康打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基础体育包括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的群体性运动(如运动习惯训练、力度训练、灵敏度训练等)、以培养体育特长为主的特色项目(如国际象棋、羽毛球、健美操等)、以张扬学生个性和培养运动情趣的趣味体育项目(如花样跳绳、立定跳远、花式毽球等),特色项目和趣味体育主要是非奥运项目。基础体育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使之成为身体健康的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向上的乐观思想和健康的运动情趣等,实现体质与精神的同步发展,使之成为身体素质与体育精神良好的“健康人”。
再说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不是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主体,而是植根于基础体育土壤的提高性体育教育,它针对具有特殊体育天赋的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对他们进行专业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充分发掘潜能,在其强项上得到超越性的发展和提升,成为出类拔萃的体育特长生或体育尖子人才,为高一级学校或者专业运动队输送体育竞赛苗子。特别是奥运项目,“人生体育”要求学校体育工作在充分发展群体性体育运动的基础上,为有特殊天赋的学生提供发展特长、张扬个性的舞台。竞技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在引导学生强化奥运项目的基础训练,大面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发现、培养体育特长生和专业运动员苗子;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敢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顽强拼搏、为国增光的优秀思想品质,使之努力成为体质优良、特长突出、个性张扬、品格高尚的“杰出人”,实现身体素质与精神品质的双飞跃。
二、“人生体育”的实践探索
“人生体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精神品质的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让体育伴随学生终身发展,促进学生人生更加精彩。我校开展了系列“人生体育”探索,从阳光体育、特色体育和趣味体育三个方面构建“人生体育”的工作体系。
(一)“阳光体育”夯实学生身体基础
1.体育课程设置有层次。充分考虑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尽量满足全体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要。把体育课程一分为二: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又分为基础课程和个性课程;校本课程主要是活动课程,分为常规性集体活动和趣味性个体活动。
2.体育课程内容求创新。充分体现基础体育项目和竞技性体育项目相结合,特别重视个性化项目的设置。基础课程主要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体育教学基本任务;个性课程重点是体育特色项目培养,如国际象棋、羽毛球、女子健美操等;校本课程主要开展常规性集体活动和趣味性个体活动。常规性集体活动主要指“大课间”,包括广播操、武术、晨跑等活动;趣味性个体活动主要指“三高吉尼斯纪录”活动,如花样跳绳、娱乐体操、街舞、篮球社、立定跳远、艺术毽球等。
3.体育教育形式多样化。实现基础课与群体性体育相结合,体现阳光体育的活力。课内体育教育内容体现基础内容和个性化内容的结合。特别重视群体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每天早晨早读课前7:40—8:00为大课间时段,每天下午第八节课为个性化趣味体育活动时间。
学校创办体育学科节,促进群体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促进体育特长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发展。体育学科节的特点是把传统运动会办成师生教、学成果展示的节日,实现四个变化:一是比赛项目大大增加,既有传统竞赛项目,更有学生喜爱的非竞赛项目;二是参赛对象更加广泛,既有项目尖子选手竞赛,又有学生自愿参与体育特长特色展示;三是活动时间更加灵活,集中展示时间一天,特长展示分散在多个体育活动时间;四是获奖面更广,有60%多的学生获得各种竞赛或者非竞赛奖励。
体育学科节的项目设置根据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求以及特色运动发展情况确定。国家规定项目根据中学生统一标准确定入选学科节人员,学校特色项目和学生个性化项目根据运动发展水平确定学科节入选人员。在平常体育教育中,学生只要达标即可自动成为学科节选手。这一体育创新活动,有力促进了学校群体性体育工作,大面积提 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精神品质。
4.基础体育时间有保障。
规定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分两种形式体现:早晨“大课间”20分钟,集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锻炼活动;下午第八节课45分钟开展“三高吉尼斯纪录”个性化趣味体育活动。
(二)“特色项目”打造竞技体育平台
为了推进学校“人生体育”工作,学校重点打造四个特色项目:国际象棋、羽毛球、女子健美操等,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特长学生的培养,从场地、师资、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加快项目建设和发展,逐步构建竞技体育的超越平台,力争在国家级、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并初步形成特色品牌,为高一级学校或者运动队输送高水平后备人才。现在,这四个项目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国际象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国内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了一、二、三等奖近百项。
这些重点特色项目的发展,成为“人生体育”体系中竞技体育的平台,有助于实现学生体育潜能的充分彰显和体育精神力量的激发,为培养体质优良、意志坚强、敢于拼搏的学生奠定了基础。
(三)“趣味运动”彰显体育个性魅力
在个性化体育项目发展上,通过打造“三高吉尼斯纪录”平台,促进群体性基础体育的开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申报确定开设项目,如“花样跳绳”、“艺术毽球”、“趣味体操”、“街舞”、“篮球社”、“立定跳远”等,初步构建“趣味体育”项目体系,形成“人生体育”的体育素质教育特色。
趣味体育运动的开展,为全体学生实现身体素质与运动个性同步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有益于彰显学生的体育个性魅力。
当然,“人生体育”的探索只是起步,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我们将以体育课题研究为抓手,逐步完善“人生体育”体系,努力实现“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体育基础”的目标。
第二篇: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其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会分析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自主探索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学具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胶带纸,计算器.
第三篇:体育与人生
体育与人生
有人说体育是把女人变成男人,把男人变成野兽。也许我永远也不会理解这其中的辛酸。你说,姚明这小孩儿是很纯的那种,中国人所有的优良品质,都在他身上体现。虽然对这个“所有”持怀疑态度,但一个人之所以能伟大,必然拥有非一般的品质。你说,有些人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像乔丹。你说,你支持独立的女生。你最佩服的一个人群是女博士,一个体校的女博士每天坚持围着400米的操场跑25圈,男同学试图挑战却连一圈也跟不上。有人讽刺,这哪是女博士,简直是驴博士!我想说,也许我永远不会做到很出色,但至少我知道,没有人可以让我依靠,我唯有独立。你说篮球可以改变一个人。我不热爱篮球,甚至连喜欢都称不上。但我记得高中学习累时,我喜欢站在三楼寻找篮球场上熟悉的身影。不知道是为了看篮球,还是为了看到他们那一帮兄弟。第一次真正看正规的球赛是08奥运,中国对美国。在我极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哥哥硬拉着看的。原来,我也会为了那一个球而热血沸腾,虽然当时什么也不懂。我算不上篮球爱好者,但篮球给我的很多回忆,永远也不会忘。
第二次上<<体育与文化>>,又想到了很多。人这一辈子很精彩,我看到了体育明星在台上闪耀着的光芒,也看到了那背后的残酷与无法想象的残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选择两门体育选修课,也许这是我的兴趣吧,虽然连我自己都说不清自己喜欢什么。有一段时间迷上了走路,上课前,吃饭后,星期天,自习前,我喜欢一个人背着书包走近鲲鹏广场,爬上樱顶,看对面的珞珈山开始有了春天的气息,看那一抹抹的心绿给我带来的惬意。沿着那九十九级台阶,我盯着自己的脚尖,看着樱花大道一步步接近自己的脚下,而后抬头,神圣的老图,一级级走过的路只能让我仰望。樱花也在无数游客的关注下一点点绽放,一点点灿烂。沿着樱花大道,看着下面的情人坡,春天真的来了,不再是去年看的那样有些荒芜。不管是树,还是人,还有那些凑热闹的鸟,都让你感到前所未有的热闹。就这样永远是沿着熟悉的路线,上理学楼看奥场,观行政大楼,下行,走没有人的小路,回忆军训时的小操场,看那些挥汗打着篮球的男生,这个年纪的我们似乎永远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只是会在坐下或躺下是感觉到有点累,也许是很累。接着我的漫步,沿着主路,开始想着我是该去教室上课或是自习了吧。不知道这样的生活是好还是不好,最后就只剩习惯了,习惯了之后一切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了,也许像球场上那种为了最后一秒拼命的感觉我永远无法体会,虚拟世界中的大悲大喜我也不会经历。但我希望,可以像象征亚洲的老虎那样,没有狮子那么大的力量,没有豹子被速度,可是一样可以强大。老师说,体育中有一种美,那是一种残缺的美,如果太完美,就显不出美。每一种美都会带着一种残忍,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记得高中很爱那篇<<破碎的美丽>>,断壁残垣,失声痛哭,枯枝落叶,都会有一种不可言语的含义。不知不觉在武大已经度过了四个季节,每一个季节都会有不一样的风景等待我们去欣赏,每一种风景都又别具一格的美丽。其实自己也不知道想要表达些什么,只是长大一岁,我觉得应该有了自己的思考,毕竟没有谁值得你去依赖。而现在,我又要接着去享受我的体育,思考我的生活,我该有的精彩。
再一次上这门课,有种想要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的冲动。不是他讲的有多生动多有趣,只是他的很多话说中了我的心思。他给我们看了一篇散文《女人如茶》,是一位体育女博士的随笔。女人如茶,这世上有形形色色的女人,正如这世上有不同种类的茶。我对茶没有研究,可我能深刻体会到她的文字中蕴含的道理。不管什么样的茶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世上不乏好茶,也不乏会品茶的人。只是,好茶不一定能遇到好的品茶人,好的品茶人也不一定能买得起好茶。她说,女人一生经历了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每个女人的一生都是这样,只是每个时代的长短是我们自己的把握。我希望我的黄金时代能做开心的自我,让青春发挥到极致就足够了。而我的白银时代,我已不是世界的中心,我要为很多人、很多事忙碌,我祈祷我的家庭我的事业在我的呵护下很精彩。至于青铜和黑铁时代,我想回到童年,只需要很简单的付出便能满足,很开心地过活。这个时代,平凡的人太多,一不小心便会变得平庸。也许我不甘于平庸,也不甘于被打败,像竞技体育那些为终点而去的奔跑着,我也渴望能够全力以赴。只是有时候会不小心岔道,不小心跌倒,得到不希望的结果。有时候一次次的不如意甚至会让曾经力挺你的观众最终弃你而去。我不希望我的人生会有这样的结果,所以我会很努力很努力,知道有一天我成功到达终点。
老师说这个世界上有四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敢娶女博士的男人。不知道世人是怎么看待女博士。也许像有些人说的,读研、读博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其实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对此是什么态度,现在的我太过于随遇而安了,似乎没有什么方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每当听到老师或是学长学姐讨论以后的事或是关于就业工作,我就开始怀疑自己。这样的我能走到那么遥远的明天吗?或许只有我自己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十九岁生日,堂哥说了很简短的话,我却铭记。他说的四点,我知道我应该也必须往那个方向努力,我在心里为自己加油。崔老师的每一句话都会让我思考自己,让我从体育中看到我曾经有过的经历,也幻想着不曾拥有的未来。在上完第一堂课后我便开始记录,也开始思考体育到底为我带来了什么?在那个我并不了解的领域,我能得到些什么?每当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个体育明星,我知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却也都有着同样的特性。那就是闪耀的舞台背后心酸的训练,执着的精神,不服输的信念。有时候挫折与打击并不仅仅来自身体,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他们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这一个光环让给他们更加难以承受失败。舆论或是政界的压力让他们在训练的同时面临更多的挑战,要考虑如何在这个社会永远这样辉煌地走下去。我并没有真正地去了解过哪一个明星,也只是在一些新闻或是同学间闲聊了解过一些,却也明白每一分成功后面的来之不易。我们的大学也是如此,每一个同学所拥有的成就不是与生俱来的,必定付出了应有的汗水。
在写之前,真的感觉有些无从下笔,对体育从来没有过深入的了解,没有专业的术语或是实例来修饰自己的文章,似乎有些与体育脱轨。但所写这些却是在听了老师的讲解和每个同学对体育的不同看法之后的真实感受。我看到了体育不一样的一面,并不是以前看来得仅是辉煌,背后还有很多除了舞台的光辉以外的东西。竞技中存在的法则,每一个游戏都有其不可逾越的规则,无论是谁,无论多么无可奈何都得遵循。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并不是每一件事都那么如愿,甚至是事与愿违的时候更多。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来看待,无论是事前的付出还是时候的坦然,不一样的态度会成就完全不同的人生。当我们确定了一个目标时,不要想着会有一帆风顺的前程,也许只有当我们真正站在属于我们的舞台上回头看看时才会真正体会到曾经的付出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
关于体育没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关于人生我的理解或许也只是很浅显的。但这门课下来,我真的学到了很多。每个领域都有其特定的法则,当我们无力改变时只有尽全力去适应,没有天生的伟人或是天生的蠢材,成败与否都在乎自己怎么去看待。我的人生也许会很平凡,但我知道我不会让自己平庸。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轨道,看你是愿意怎么去行走。关于体育与人生也许以后随着阅历的增加我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现在,我也知道了我需要为我的舞台去付出什么了。
第四篇:体育教学改革与探索
体育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 要:首先论述了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着教育基础薄弱、教学设施简陋、教师流失严重、学生兴趣不浓等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善。认为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对策有: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加强资金投入,建设体育教学设施;重视教材建设,丰富体育教学内容;重视人才引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形成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中学;中学体育;体育教学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基础薄弱。中学体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体育教育基础薄弱严重影响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农村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别,加之“重智育轻体育”的大教育环境的影响,给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带来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学校追求高升学率,作为“副科”的体育课程得不到重视,很难保证正常的开课率,这对教育基础条件不足的农村更加落后于发达地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2、教学设施简陋。通过调查显示,我国农村中学人均场地面积仅为2.6 m2,多数学校器材达标率低于50%,体育教学设施简陋,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如有的学校没有合格达标、规格完整的塑胶场地,对一些球类运动就无法开展。许多农村学校乒乓球台,都是用砖石砌成的简易球台。还有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无法继续使用。仅有的体育器械由于缺乏库房,随意堆放,也没有专人负责,造成破损与流失严重。
3、教师流失严重。通过调查显示,我国农村体育教师的达标率只有74%,且流失严重。一方面学校对体育课不够重视,体育教育工作者也不被社会重视,存在偏见,社会地位低下。加之教学条件差,工作得不到领导与同事的认可,甚至纷纷跳槽改行。另一方面是一些高素质的优秀教师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相应的福利待遇享受不了,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纷纷向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流失。
二、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育观念落后。新课程标准也全面启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是缺乏有效引导与监管,加之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使农村中学体育教育不被重视,可以说体育教育观念的落后,已经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严重的影响了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2、资金投入不足。体育经费严重短缺是制约学校体育教学与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占的比例不得低于1%。新课标也要求不断加强资金投人,并逐年按一定的比例递增。加强场地、器材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增添和改善场馆、器材、设施。然而通过调查,许多中学年体育经费不足2000元,连基本的体育活动都难以保障,更别说体育设施设备的更新与完善,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评价机制不完善。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求要做好课程学习的评价,通过评价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应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全被忽略,只是从单纯的运动成绩和规定性的标准进行量
化评价。这种评价制度的不完整性,给体育教师带来了上课的随意性,使整个体育教学无法规范。
三、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农村体育教育发展。一是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从政策给予引导,制度上给予保障,加强监管力度,促使体育教育上新的台阶。二是作为学校要转变观念,加强活动场地与体育器材建设,提高体育课开课率,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三是作为教师要更新观念,促进体育教学新课改进程,探索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扎扎实实地落实体育新课标的内容。四是作为学生要转变观念,体育教学不仅是学习理念知识,掌握锻炼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把体育锻炼养成为终身生活习惯。五是家长要转变观念,体育技能也是孩子成长道路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身体、心理和强健的体魄是孩子成才的关键。
2、加强资金投入,建设体育教学设施。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渠道争取资金,拓展体育场地,购买体育教学设施设备,不断充实了活动器材。另一方面农村学校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和活动器材都准备齐全,教师就要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地自制一些活动器材,不仅解决了场地器材严重匮乏的问题,还满足教学需求。如:可以自制毽子,进行踢毽子练习;收集废纸做打“曲棍球”练习;收集废矿泉水瓶做打“保龄球”游戏;进行投掷类项目时,我们可以自制器材进行练习。
3、重视教材建设,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一是我国现行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还不尽合理,加之教师上课的随意性,使中学体育教学质量下降。这就要求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根据新的体育与健康教材和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凸显教育教学特色。
二是要依据课改纲要提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要求,要大胆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农村学生现有运动技能的水平以及兴趣特点有效的开展教学。三是采用分类指导进行差别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互动教学、采用体育游戏进行趣味教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应渗透到体育知识和掌握体育技能中,提高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学校一定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认识到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一定要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真正的把体育教育作为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运动技能,从而增强体质,培养体育能力的重要渠道,它对全面顺利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一定要重视体育课的学习,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展现个性特长,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尽情的享受体育乐趣,成为身体健康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
体 育 教 学 改 革 与 探 索 东 关九 年
张一 贯景 崇制 学校
第五篇: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
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探索与实践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本文着重从(1)情感先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2)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3)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学生学有所得。(4)教学内容搭配得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浅见,积极开拓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关键词]: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内涵、探索、实践
一、快乐体育的内涵
快乐体育是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是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某些僵死的、被动的以及缺少乐趣等局面的反思。快乐体育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是: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教育论认为情感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自觉、主动为前提才有可能取得成效。快乐体育教学的特点是:(1)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教、乐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体现“以生为本”、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2)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3)主张采用启发式的创新教学方法,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4)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二、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快乐体育要求我们对一些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首先,是改变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倡导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在发展学生体质的同时进行知、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其次,是改变体育教学中教师使用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采用启发式的教法与创新思维的学法。使学生能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探索与实践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乐学活学,从而达到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呢?笔者将根据中师学校体育教育的特色,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情感先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上。可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因此,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二)、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乐学、活学。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又如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可采用游戏、竞赛、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法等方式进行,使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学生活学巧练,达到自我锻练、自我体验乐趣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各自优势和特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结束部分的 放松整理运动,可引用韵律操或舞蹈等形式进行,让师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跳起来、舞起来、笑起来,并在欢快的气氛中调节肌体、放松身心。使学生在欢乐、团结、成功的喜悦中结束课堂教学。这样,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学生进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能够享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这样的体育课才是名符其实的快乐体育课。
(三)、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学生学有所得。
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快乐体育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当中,确实存在着运动水平和从事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差异。教师只有最大限度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一刀切”教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造成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 “吃不饱”和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因材施教和分层递进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方法是: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强弱不同分为男女A、B、C各三个小组,根据学生技能的差异分别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练习要求,实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如在跨栏跑的练习中,不同小组的学生所跨的栏高和栏距都各不相同,技能强、速度快的学生调高栏高和增加栏距,满足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技能稍差、速度稍慢的学生降低栏高和缩短栏距,让他们也都能在三步过栏。又如在200M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三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五、三、一跑道上跑。再如在400M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三、二、一跑道上跑。这样,让素质好、技能强的学生跑外道增加距离和难度,提高要求;让体质和技能稍差的学生跑内道缩短距离,降低要求,使大家几乎同时完成练习任务。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练习内容。同时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并获得更多的成功感。
(四)、教学内容搭配得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众所周知,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激起求知欲,对符合本人运动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教材内容的搭配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难度过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难度过大,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一活动中,常因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程度不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的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学生上球类课时,学习兴趣远远超过其它项目,而这项运动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等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的搭配、分析教材和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的以下四点:(1)教材内容的搭配,要以大纲为主,结合本校实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强调教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创新有趣性。(2)从教材的选择到挖掘教材的内涵,不只考虑具体教材的动作本身,而是考虑教材背后所具有的特性和内涵。充分挖掘体育教材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等,强调教材与个体需要、社会需要相结合。(3)教材分析,充分认识和理解教材纵向衔接、横向联系和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4)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对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和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强调合理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最佳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喜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体育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经之路。事实证明,通过以上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当然,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并不代表教学的整个过程,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创新教学的一个点,是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