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柏林之围说课稿
《柏林之围》说课稿
作者:
加入日期:12-02-19
《柏林之围》说课材料
教材分析:本文是河大版教材第六单元的课文,本文是一篇小说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对儒夫上校这一人物的分析,感受人物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熏陶和影响.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本文的线索
把握文中主要人物,体会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在讨论交流中深入文本,感受人物的精神实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说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和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行动刻画人物的艺术
教学难点
体会主人公的感情和其他人物的高尚心灵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当五星红旗飘扬的时候,当国歌响起的时候,你的心里涌动的是什么感情?国家在你心里是什么样的地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看完它,也许你会有更多不同的认识
二、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作者阿尔封斯&8226;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5月12日,都德生在法国南部普鲁旺斯省的尼姆地方他的父亲是个商人,母亲对于文学有特殊的爱好,酷爱读书,不善于料理生活都德自幼聪颖过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练习写诗,而且注意观察生活在里昂中学读书时,他经常到书店博览群书,涉猎广泛,扩大了知识视野1855年,父亲破产,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自谋生路他15岁就到阿雷小学校任自习辅导员两年之后,由于哥哥的帮助,到了巴黎,在贫困的境遇中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活1860年,都德任莫尼公爵的秘书这使他有机会观察巴黎社会各种各样的人,使他能多次到富于诗情画意的普鲁旺斯旅行,从家乡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汲取创作营养25岁时,他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两年后出版了一部带有半自传体性的长篇小说《小东西》,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冷漠的人际关系,一举成名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他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写了一组具有深刻爱国主义内容和卓越艺术技巧的短篇小说,结为《月曜日的故事》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因艺术的典型化和构思的新颖别致,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
2.写作背景
这篇小说描写了普法战争中发生的普通人的普通故事普法战争是1870年7月发生的当时,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路易&8226;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为了扼杀国内日益增长的革命运动,巩固波拿巴皇室的统治,破坏并阻止普鲁士王国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以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于1870年7月向普鲁士宣战,挑起了欧洲近代史上著名的普法战争但事与愿违,战争一开始,法军就连连失利,特别是1870年9月在法国东部的色当所进行的一次决战,法军更是溃不成军,路易&8226;波拿巴也被普军俘虏,成了阶下囚,86000法军官兵全部投降历史上有名的野心家、普鲁士首相律斯麦在打败法国,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之后,进而率兵进攻法国,长驱直入,一举攻到巴黎城下,将巴黎团团包围„„
三、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自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述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小说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说说你对这些人的第一印象
3.小说中实际是巴黎被围住了,可小说的题目却叫《柏林之围》,你感觉恰当吗?
四、课堂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课后习题一
五、课后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做到能够运用和默写 2.仔细研读课文,把你感觉比较好的段落找出来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内容
1.默写词语
2.把你感觉写的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它为什么好
二、分析文章的叙事线索
1.明线:“柏林之围”
懦夫上校的孙女和“我”,为了照顾诺夫上校的病情,虚构了“柏林之围”
2.暗线:巴黎之围
普鲁士军队迫使法军投降,并围攻巴黎,构成了文章的另一条线索:巴黎之围
3.两条线索的关系
两条线索互相交织,同时进行,到最后懦夫上校站在阳台上,发现列队而来的普鲁士军人时,两条线索重合,并嘎然而止
三、小说人物性格的分析
1.懦夫上校
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能表现“诺夫上校”性格特点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总结出诺夫上校的性格特点(注意诺夫上校的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描写)并和学生讨论:懦夫上校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还是一个军国主义侵略者?
例如:
(1)他在这张宣告失利的战报下方,一读到拿破仑的名字,就像遭到雷击似的倒在地下
(2)他竟有了精神对我微笑,还结结巴巴说了两遍:“打„„胜„„了!”
(3)在他房间里,周围摆设着一大堆破旧的拿破仑帝国时期的遗物,有效地维持着他的种种幻想
……
2.懦夫上校的孙女
例如:
(1)那个年轻的女孩正站在门边等着我,她面色苍白,呜咽地哭着
(2)好吧,由我来对他撒谎!’这勇敢的姑娘自告奋勇对我说,她揩干眼泪,装出喜气洋洋的样子,走进祖父的房间
(3)是啊!大夫„„这是好消息,围攻柏林已经开始了!
……
3.“我”(韦医生)
(1)‘他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了!’我握住她的双手安慰她
(2)我记得,那天我很激动,心里惶恐不安
……
四、分析人物、情节、环境在文章中的作用 1.人物描写的作用
人物的描写一般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刻画出人物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传神的人物描写,来深化小说得主体,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的语句,并讨论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1)外貌描写
这位老军人正直挺挺躺在房间的地毯上,满脸通红,表情迟钝,就像刚刚当头挨了一闷棍他如果站起来,一定很高大;现在躺着,还显得很魁梧他五官端正、漂亮,牙齿长得很美,有一头拳曲的白发,八十高龄看上去只有六十岁„„
(2)语言描写
‘服装太不整齐,服装太不整齐!’
‘快拿武器„„快拿武器„„普鲁士人’
(3)心理描写
通过“我”(指韦医生—笔者注)的眼见耳闻,揭示出了主人公儒夫上校的心理活动
2.情节的作用
小说的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之一一般来说,小说的情节是围绕着叙事线索展开的,通过情节结构把人物、环境等其他要素连贯关起来就构成了小说
本文的情节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这样安排情节好不好,好在哪里?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安排情节结构?
3.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又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被炮弹打得千疮百孔的墙壁、被机枪扫射得坑洼不平的人行道”
(2)“在他房间里,周围摆设着一大堆破旧的拿破仑帝国时期的遗物,有效地维持着他的种种幻想拿破仑手下元帅们的画像,描绘战争的木刻,罗马王婴孩时期的画片;还有镶着镂花铜饰的高大的长条案,上面陈列着帝国的遗物,什么徽章啦,小铜像啦,玻璃圆罩下的圣赫勒拿岛上的岩石啦,还有一些小画像,画的都是同一位头发拳曲、眉目有神的贵妇人,她穿着跳舞的衣裙、黄色的长袍,袖管肥大而袖口紧束——所有这一切,长条案,罗马王,元帅们,黄袍夫人,那位身材修长、腰带高束、具有一八○六年人们所喜爱的端庄风度的黄袍夫人„„”
(3)“马路是那么空旷、那么寂静,每一家的百叶窗都关得紧紧的,巴黎一片凄凉,就像港口的传染病隔离所,到处都挂着旗子,但是旗子是那么古怪,全是白的,上面还带有红十字”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不仅起了烘托人物性格,从而深化主题的作用,而且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备选)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主要是四种;第三人称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述和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
本文的叙述视角很有特色,它不是我们常见的单层视角,而是双层视角课文一开始是作者以第一人称开始讲述“我”与韦医生探究法国被围的历史,而从第二自然段起变成“韦医生”在叙述这个特点只要求学生了解
六、课堂练习
讨论并完成课后练习题二、四
七、课后作业
1.仔细研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写作手法
2.描写一个人的语言、动作,从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后记:
第二篇:柏林之围
柏林之围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本文的线索;
2、把握文中主要人物,体会人物性格
3、掌握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精彩简洁的外貌描写、体现性格特征的心理描写以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
过程与方法:在讨论交流中深入文本,感受人物的精神实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说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和体会作者通过语言、行动、心理刻画人物的艺术
2、掌握作者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1、体会主人公的感情和其他人物的高尚心灵
2、学会在写作中巧妙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
1、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对于学生,故事情节在他们的阅读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故事情节是他们走进文本、品味文本、走出文本的凭借,也是他们熟悉小说的人物、环境的桥梁。学习这篇小说,首先就要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通过课前预习粗略了解故事、课上朗读熟悉故事、分角色复述故事情节、品味故事等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走进故事,这是学习这篇小说的基础。同时需要给学生补充一些背景资料。
2、小说中的儒弗上校和他的孙女是两个主要人物,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构成儒弗上校性格特征的核心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因为有了这种热爱,才有了小说中他克服中风的折磨,坚持等待法国的彻底胜利等一系列故事的发生。这种爱国精神是“千疮百孔,’的法兰西的根。他的孙女和他一样,“就像同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两枚希腊古币”,对祖国也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因为这种热爱,加上对祖父的敬仰与孝顺,使她担负起了艰难的任务。这两个人物交相辉映,上演了一曲爱国主义的悲歌——同时也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赞歌。教学时通过讨论、研究、比较等方式,深入角色内心,全面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
3、小说的构思比较新颖,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说出小说构思的奇特之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写作实践,让学生尝试构思一个新颖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3、分析小说的叙事线索 导入:当五星红旗飘扬的时候,当国歌响起的时候,你的心里涌动的是什么感情?国家在你心里是什么样的地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看完它,也许你会有更多不同的认识。
一、作者简介
作者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5月12日,都德生在法国南部普鲁旺斯省的尼姆。他的父亲是个商人,母亲对于文学有特殊的爱好,酷爱读书,不善于料理生活。都德自幼聪颖过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练习写诗,而且注意观察生活,在里昂中学读书时,他经常到书店博览群书,涉猎广泛,扩大了知识视野。1855年,父亲破产,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自谋生路。他15岁就到阿雷小学校任自习辅导员。两年之后,由于哥哥的帮助,到了巴黎,在贫困的境遇中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活。1860年,都德任莫尼公爵的秘书,这使他有机会观察巴黎社会各种各样的人,使他能多次到富于诗情画意的普鲁旺斯旅行,从家乡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汲取创作营养。25岁时,他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zhá)》,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两年后出版了一部带有半自传体性的长篇小说《小东西》,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冷漠的人际关系,一举成名。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他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写了一组具有深刻爱国主义内容和卓越艺术技巧的短篇小说,结为《月曜(yào)日的故事》。这部小说其中有一组以普法战争为题材,显示了作者爱国主义新的创作境界。作品揭露第二帝国军队的腐败及其将领的卑劣无能,颂扬普通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反侵略的意志,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柏林之围》是在世界文坛有盛誉的爱国主义名篇。是反映普法战争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因艺术的典型化和构思的新颖别致,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
二、写作背景
普法战争是1870年7月发生的。当时,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为了扼杀国内日益增长的革命运动,巩固波拿巴皇室的统治,破坏并阻止普鲁士王国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以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于1870年7月向普鲁士宣战,挑起了欧洲近代史上著名的普法战争。但事与愿违,战争一开始,法军就连连失利,特别是1870年9月在法国东部的色当所进行的一次决战,法军更是溃不成军,路易?波拿巴也被普军俘虏,成了阶下囚,8万6千法军官兵全部投降。历史上有名的野心家、普鲁士首相律斯麦在打败法国,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之后,进而率兵进攻法国,长驱直入,一举攻到巴黎城下,将巴黎团团包围。普军所到之处,烧杀枪掠,无恶不做,激起了法国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忿怒。这时的战争性质,已由法国对普鲁士的挑战变成了普鲁士对法国的侵略,法国各地人民被迫起来自卫,拿起武器抗击普鲁士侵略者,奋力保卫祖国。但法国临时拼凑起来的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却同普鲁士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凡尔赛协定》,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并将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东部地区割让给德国,使这两个地区人民遭异族蹂躏,饱尝亡国之苦。《柏林之围》就是以此为题材,直接描写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优秀短篇。《柏林之围》通过主人公儒弗上校的个人悲剧,描写巴黎被普鲁士军队围困、攻陷的苦难现实,表现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作者把主人公的个人悲剧,与整个民族的悲剧联系在一起,把主人公的命运,与法兰西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使小说具有强烈的、动人的悲剧色彩,成为爱国主义的悲壮诗篇。
三、根据预习,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说中实际是巴黎被围住了,可小说的题目却叫《柏林之围》,你感觉恰当吗? 小说中虽实为“巴黎之围”,但名为“柏林之围”,是有深刻含义的。小说用重病垂危的一个老军人想像法军围困柏林的故事,描写普鲁士军队围困巴黎的现实,表现巴黎被围和沦陷的悲剧色彩,反映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感情。这个题目发人深思,从反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2、用自己的话概述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柏林之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一个医生之口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普鲁士军队围攻巴黎期间一个拿破仑时代的老军人80岁的儒弗上校虽然患有严重半身不遂却一直在等待着观看法国军队凯旋而归的庆典。他为误传的胜利而欢欣鼓舞而精神振奋。在家照顾他的孙女为了不让他病情恶化非但不能让他知道法国战败的真实情况,还要编造虚假的法军进攻德国的战报,还要以她日夜担心的在前线作战的父亲的名义给爷爷写信来加强进攻柏林的“真实性”。然而,正如“纸包不住火”,在普鲁士军队攻入巴黎的时候,这位老人在自己的阳台上看到了敌人,他在呼喊“快拿武器”声中“笔直地倒下去”了。小说至此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尽。作者巧妙安排情节,正面写虚幻的“柏林之围”,侧面写真实的“巴黎之围”,把小女孩对爷爷的爱与爷爷对法国的爱交织在一起,略显滑稽的氛围中托出苍凉悲壮的爱国之情,之令人感动。
四、课后作业:仔细研读课文,把你感觉比较好的段落找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掌握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精彩简洁的外貌描写、体现性格特征的心理描写以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
2、学会在写作中巧妙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
一、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并说说你选它的理由。设题意图:课文中对人物心理、外貌、语言的描写,都有十分生动出色的地方。
二、分析文章的叙事线索
1、明线:“柏林之围”——儒弗上校的孙女和“我”,为了照顾诺夫上校的病情,虚构了“柏林之围”
2、暗线:巴黎之围——普鲁士军队迫使法军投降,并围攻巴黎,构成了文章的另一条线索:巴黎之围
3、两条线索的关系:两条线索互相交织,同时进行,到最后儒弗上校站在阳台上,发现列队而来的普 鲁士军人时,两条线索重合,并嘎然而止
(三条线索:第一条线,题目是“柏林之围”,实际上是巴黎被攻占;第二条线,儒夫上校由病重到病情减轻,直到最后去世;第三条线,上校外孙女为病重的祖父说谎到最后谎言破灭。这三条线中第二条线是主线。三条线扭结在一起,构成跌宕起伏的情节,深深地抓住了读者。)
三、小说人物性格的分析(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设题意图:小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描写人的艺术,让学生通过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能够更好地深入文本。
1、儒弗上校
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能表现“儒弗上校”性格特点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儒弗上校的性格特点(注意儒弗上校的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描写)并和学生讨论:儒弗上校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还是一个军国主义侵略者?
例如:(1)他在这张宣告失利的战报下方,一读到拿破仑的名字,就像遭到雷击似的倒在地下(2)他竟有了精神对我微笑,还结结巴巴说了两遍:“打„„胜„„了!”
(3)在他房间里,周围摆设着一大堆破旧的拿破仑帝国时期的遗物,有效地维持着他的种种幻想
2、儒弗上校的孙女(善良、勇敢、坚强)例如:(1)那个年轻的女孩正站在门边等着我,她面色苍白,呜咽地哭着(2)好吧,由我来对他撒谎!’这勇敢的姑娘自告奋勇对我说,她揩干眼泪,装出喜气洋洋的样子,走进祖父的房间
(3)是啊!大夫„„这是好消息,围攻柏林已经开始了!
3、“我”(韦医生)(1)‘他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了!’我握住她的双手安慰她(2)我记得,那天我很激动,心里惶恐不安
四、分析人物、情节、环境在文章中的作用
1、人物描写的作用
人物的描写一般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刻画出人物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传神的人物描写,来深化小说的主体,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的语句,并讨论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1)外貌描写
这位老军人正直挺挺躺在房间的地毯上,„„有一头拳曲的白发,八十高龄看上去只有六十岁„„
寥寥几笔,就将一个爱国老军人的形象活生生地刻画了出来,对烘托“拿破仑帝国时代的军人”“在荣誉和爱国观念上”的“老顽固”性格有很大作用。该细节描写是运用白描手法刻画出来的,既简洁又生动,使儒夫上校的形象饱满,性格鲜明。
(2)语言描写:‘服装太不整齐,服装太不整齐!’ ‘快拿武器„„快拿武器„„普鲁士人’(3)心理描写:通过“我”(指韦医生—笔者注)的眼见耳闻,揭示出了主人公儒弗上校的心理活动
2、情节的作用
小说的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之一,一般来说,小说的情节是围绕着叙事线索展开的,通过情节结构把人物、环境等其他要素连贯关起来就构成了小说。
本文的情节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这样安排情节好不好,好在哪里?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安排情节结构?
3、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又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被炮弹打得千疮百孔的墙壁、被机枪扫射得坑洼不平的人行道”。世界闻名的古都巴黎,遭到如 此浩劫,真够凄凉!(2)“在他房间里,周围摆设„„黄袍夫人„„”。儒夫上校煞费苦心为自己选择的能够参观法国军队凯旋而归的仪式的住所,他房间内摆满着自己所心爱的拿破仑时代的遗物,向外看,受到巨大的鼓舞,向内看,得到莫大的安慰。特别是令人瞩目的那些“黄袍夫人”的画像,她们的高贵身份,端庄风度,最能唤起人们对1806年—法军粉碎第四次反法“神圣同盟,”攻克柏林,拿破仑一世彻底征服普鲁士,使法兰西第一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的美好回忆。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描写,就突出地体现了他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更烘托出了他这位老军人特有的爱国性格。
(3)“马路是那么空旷、那么寂静,每一家的百叶窗都关得紧紧的,巴黎一片凄凉,就像港口的传染病隔离所,到处都挂着旗子,但是旗子是那么古怪,全是白的,上面还带有红十字”
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及巴黎人们的凄惨,渲染了气氛。
“景物描写感情化”,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不仅起了烘托人物性格,从而深化主题的作用,而且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备选)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主要是四种:第三人称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述和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
本文的叙述视角很有特色,它不是我们常见的单层视角,而是双层视角,课文一开始是作者以第一人称开始讲述“我”与韦医生探究法国被围的历史,而从第二自然段起变成“韦医生”在叙述。这个特点只要求学生了解。
六、小说主题
1、小说以1870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叙述普鲁士军队围攻巴黎期间,一个法国普通军人儒弗上校的爱国故事,塑造了一个具有浓厚爱国主义精神的法兰西军人的悲壮形象。小说描写普鲁士军队围困巴黎的现实,表现巴黎被围和沦陷的悲剧色彩,反映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感情。
这是一曲爱国主义的悲歌
这种“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亡国之悲。无论是作为一位充满英雄主义的军人,还是作为一位普通的公民,谁都不愿意遭罹亡国之痛,因为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大的耻辱和不幸,也是一位公民,特别是一位军人最大的耻辱和不幸。这篇小说从巴黎香榭里榭大街“被炮弹打得千疮百孔的墙壁、被机枪扫射得坑洼不平的人行道”写起,以一位爱国老军人面对入侵者颓然倒地死去为结束,表现了深深的、无可奈何的亡国之悲。中间又反复渲染了这种悲。比如,小说多次写到儒夫上校外孙女“泪流满面”、“揩干眼泪”、“忍住眼泪”等,表面上是为祖父的病发愁,实际上落下的还是亡国之泪。再比如,小说通过写普鲁士军队的日日逼近,也造成了一种国家日渐灭亡的悲凉。
第二,命运之悲。儒夫上校和他的外孙女这两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他们的命运必然也是特殊的。在亡国在即的时候,这两个具有强烈的军人荣誉、祖国荣誉感的人的命运可想而知。
第三,生活之悲。人物的生活之悲主要由两个落差造成:一个是儒夫上校虚幻的节节胜利和实际上的节节失败的落差,再一个是儒夫上校的越来越高兴和他的外孙女越来越悲痛之间的落差。这两个落差可以说是生活之悲。
三种“悲”的根源还在亡国上,因此,这是一曲独特的爱国主义悲歌。
2、本文作者是如何表现主题的? 【点拨】 《柏林之围》是描写普法战争、表达爱国主义主题的作品。一般来讲,反映战争主题的作品,作者往往少不了着力揭露敌人烧杀淫掠的暴行和刻画人民群众英勇顽强的抗敌斗争。但是,深谙短篇小说艺术的都德,却别具一格,并没有正面直接地描写敌人的疯狂和人民的反抗。作者把巴黎被围的残酷现实与主人公瘫痪老军人想像中的法军攻克柏林的胜利对照起来,既表现了法国人民深沉的亡国之痛,又反映了他们强烈的爱国感情。都德还抓住了普通人物在特定条件下热爱祖国的非凡表现及崇高感情,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场景集中表现出来,从而收到取材新颖、思想深刻的艺术效果,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七、艺术特色
1、情节安排巧妙。通过一个病中的老军人故事,将巴黎被普鲁士围困攻陷的苦难现实与主人公想象中的法军攻克柏林的胜利对照起来,既深刻表现了人物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又使小说具有一种动人的悲剧色彩。
2、富有性格特征的心理描写。作者十分擅长对人物进行符合性格特征的心理描写,用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以韦医生叙述儒夫老人的故事,通过“我”的眼见耳闻,写出了主人公儒夫上校的心理活动。
3、富于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教学后记:
第三篇:柏林之围读后感
《柏林之围》读后感我在暑假期间读了《都德短篇小说选》这本书,其中有一篇文章叫《柏林之围》,这部短篇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中的一个老人贯穿了全文,那就是菇沃上校。这个老人是一个特别看重荣誉和爱国主义的人,当他听说法军战败后,当即中风倒下。她的小孙女和医生为了他的病情,不断编谎话。在普军包围巴黎时,他们说是法军包围了柏林。普鲁士兵进巴黎时,老上校以为法军凯旋,于是,他穿上军装准备迎接凯旋归来的法国士兵,而他看到的却是一队队普鲁士士兵行进在巴黎的街道上,这晴天霹雳,使老人的心猝然停止了跳动。
这篇小说情节安排巧妙,通过一个病中的老军人视角的运用,将巴黎被普鲁士围困攻陷的苦难现实与主人公想象中的法军攻克柏林的胜利对照起来,既深刻表现了人物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又使小说具有一种动人的悲剧色彩。风格独特,语言优美,篇幅短小精练也成为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对敌人的仇恨。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爱国诗人陆游,他在老年时仍不忘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但始终没能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一幕,最终在抗金的呼声中病终。他不也是和菇沃上校一样,热爱祖国,但终究心愿未成,含恨而死。我很敬佩他们爱国的高尚情操。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向菇沃上校学习,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爱国思想。努力学习,争取做国家的栋梁,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
第四篇:《柏林之围》阅读答案
《柏林之围》阅读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柏林之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柏林之围》阅读答案1柏林之围
我们一边与韦医生沿着爱丽舍田园大道往回走,一边向被炮弹打得千疮百孔的墙壁、被机枪扫射得坑洼不平的人行道探究巴黎被围的历史。当我们快到明星广场的时候,医生停了下来,指着那些环绕着凯旋门的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中的一幢,对我说:
您看见那个阳台上关着的四扇窗子吗?八月初,也就是去年那个可怕的充满了风暴和灾难的八月,我被找去诊治一个突然中风的病人。他是儒弗上校,一个拿破仑帝国时代的军人,在荣誉和爱国观念上是个老顽固。战争一开始,他就搬到爱丽舍来,住在一套有阳台的房间里。您猜是为什么?原来是为了参观我们的军队凯旋而归的仪式这个可怜的老人!维桑堡惨败的消息传到他家时,他正离开饭桌。他在这张宣告失利的战报下方,一读到拿破仑的名字,就像遭到雷击似的倒在地下。
我到那里的时候,这位老军人正直挺挺躺在房间的地毯上,满脸通红,表情迟钝,就像刚刚当头挨了一闷棍。他如果站起来,一定很高大;现在躺着,还显得很魁梧。他五官端正、漂亮,牙齿长得很美,有一头拳曲的白发,八十高龄看上去只有六十岁他的孙女跪在他身边,泪流满面。她长得很像他,瞧他们在一起,可以说就像同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两枚希腊古币,只不过一枚很古老,带着泥土,边缘已经磨损,另一枚光彩夺目,洁净明亮,完全保持着新铸出来的那种色泽与光洁。
这女孩的痛苦使我很受感动。她是两代军人之后,父亲在麦克马洪元帅的参谋部服役,躺在她面前的这位魁梧的老人的形象,在她脑海里总引起另一个同样可怕的对于他父亲的联想。我尽最大的努力安慰她,但我心里并不存多大希望。我们碰到的是一种地地道道的严重的半身不遂,尤其是在八十岁得了这种病,是根本无法治好的。事实也正如此,整整三天,病人昏迷不醒,一动也不动在这几天之内,又传来了雷舍芬战役失败的消息。您一定还记得消息是怎么传来的。直到那天傍晚,我们都以为是打了一个大胜仗,歼灭了两万普鲁士军队,还俘虏了普鲁士王太子我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奇迹、什么电流,那举国欢腾的声浪竟波及我们这位可怜的又聋又哑的病人,一直钻进了他那瘫痪症的幻觉里。总之,这天晚上,当我走近他的床边时,我看见的不是原来那个病人了。他两眼有神,舌头也不那么僵直了。他竟有了精神对我微笑,还结结巴巴说了两遍:
打胜了!
是的,上校,打了个大胜仗!
我把麦克马洪元帅辉煌胜利的详细情况讲给他听的时候,发觉他的眉目舒展了开来,脸上的表情也明亮起来。
我一走出房间,那个年轻的女孩正站在门边等着我,她面色苍白,呜咽地哭着。
他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了!我握住她的双手安慰她。
那个可怜的姑娘几乎没有勇气回答我。原来,雷舍芬战役的真实情况刚刚公布了,麦克马洪元帅逃跑,全军覆没我和她惊恐失措地互相看着。她因担心自己的父亲而发愁,我呢,为老祖父的病情而不安。毫无疑问,他再也受不了这个新的打击那么,怎么办呢?只能使他高高兴兴,让他保持着这个使他复活的幻想不过,那就必须向他撒谎
好吧,由我来对他撒谎!这勇敢的姑娘自告奋勇对我说,她揩干眼泪,装出喜气洋洋的样子,走进祖父的房间。
她所负担的这个任务可真艰难。头几天还好应付。这个老好人头脑还不十分健全,就像一个小孩似的任人哄骗。但是,随着健康日渐恢复,他的思路也日渐清晰。这就必须向他讲清楚双方军队如何活动,必须为他编造每天的战报。这个漂亮的小姑娘看起来真叫人可怜,她日夜伏在那张德国地图上,把一些小旗插来插去,努力编造出一场场辉煌的战役;一会儿是巴赞元帅向柏林进军,一会儿是弗鲁瓦萨尔将军攻抵巴伐利亚,一会儿是麦克马洪元帅挥戈挺进波罗的海海滨地区。为了编造得活龙活现,她总是要征求我的意见,而我也尽可能地帮助她;但是,在这一场虚构的进攻战里,给我们帮助最大的,还是老祖父本人。要知道,他在拿破仑帝国时期已经在德国征战过那么多次啊!对方的任何军事行动,他预先都知道:现在,他们要向这里前进你瞧,他们就要这样行动了结果,他的预见都毫无例外地实现了,这当然免不了使他有些得意。
不幸的是,尽管我们攻克了不少城市,打了不少胜仗,但总是跟不上他的胃口,这老头简直是贪得无厌每天我一到他家,准会听到一个新的军事胜利:
大夫,我们又打下美央斯了!那年轻的姑娘迎着我这样说,脸上带着苦笑,这时,我隔着门听见房间里一个愉快的声音对我高声喊道:
好得很,好得很八天之内我们就要打进柏林了!
其实,普鲁士军队离巴黎只有八天的路程起初我们商量着把他转移到外省去;但是,只要一出门,法兰西的真实情况就会使他明白一切。我认为他身体太衰弱,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所引起的中风还很严重,不能让他了解真实的情况。于是,我们决定还是让他留在巴黎。
巴黎被围的第一天,我去到他家。我记得,那天我很激动,心里惶恐不安。当时,巴黎所有的城门都已关闭,敌人兵临城下,国界已经缩小到郊区,人人都感到恐慌。我进去的时候,这个老好人正坐在自己的床上,兴高采烈地对我说:
嘿!围城总算开始了!
我惊愕地望着他:
怎么,上校,您知道了?
他的孙女赶快转身对我说:
是啊!大夫这是好消息,围攻柏林已经开始了!
她一边说这话,一边做针线活,动作是那么从容、镇静老人又怎么会产生怀疑呢?屠杀的大炮声他是听不见的。被搅得天翻地覆、灾难深重的不幸的巴黎城,他是看不见的。他从床上所能看到的,只有凯旋门的一角,而且,在他房间里,周围摆设着一大堆破旧的拿破仑帝国时期的遗物,有效地维持着他的种种幻想。拿破仑手下元帅们的画像,描绘战争的木刻,罗马王婴孩时期的画片;还有镶着镂花铜饰的高大的长条案,上面陈列着帝国的遗物,什么徽章啦,?铜像啦,玻璃圆罩下的圣赫勒拿岛上的岩石啦,还有一些小画像,画的都是同一位头发拳曲、眉目有神的贵妇人,她穿着跳舞的衣裙、黄色的长袍,袖管肥大而袖口紧束所有这一切,长条案,罗马王,元帅们,黄袍夫人,那位身材修长、腰带高束、具有一八○六年人们所喜爱的端庄风度的黄袍夫人构成了一种充满胜利和征服的气氛,比起我们向他善良的上校啊撒的谎更加有力,使他那么天真地相信法国军队正在围攻柏林。
从这一天起,我们的军事行动就大大简化了。攻克柏林,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过了一些时候,只要这老人等得不耐烦了,我们就读一封他儿子的来信给他听,当然,信是假造的,因为巴黎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而且,早在色当大败以后,麦克马洪元帅的参谋部就已经被俘,押送到德国某一个要塞去了。您可以想像,这个可怜的女孩多么痛苦,她得不到父亲的半点音讯,只知道他已经被俘,被剥夺了一切,也许还在生病,而她却不得不假装他的口气写出一封封兴高采烈的来信;当然信都是短短的,一个在被征服的国家不断胜利前进的军人只能写这样短的信。有时候,她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于是好几个星期都没有来信。这位老人可就着急了,睡不着了。于是很快又从德国来了一封信,她来到他床前,忍住眼泪,装出高高兴兴的样子念给他听。老人一本正经地听着,一会儿心领神会地微笑,一会儿点头赞许,一会儿又提出批评,还对信上讲得不清楚的地方给我们加以解释。但他特别高贵的地方,是表现在他给儿子的回信中。他说:你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法国人对那些可怜的人要宽大为怀。不要使他们感到我们的占领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信中全是没完没了的叮嘱,关于要保护私有财产啦,要尊重妇女啦等等一大堆令人钦佩的车轱辘话,总而言之,是一部专为征服者备用的地地道道的军人荣誉手册。有时,他也在信中夹杂一些对政治的.一般看法以及媾和的条件。在这个问题上,我应该说,他的条件并不苛刻:只要战争赔款,别的什么都不要把他们的省份割过来有什么用呢?难道我们能把德意志变成法兰西吗?
他口授这些话的时候,语气是很坚决的,可以感到他的话里充满了天真的感情,他这种高尚的爱国心听起来不能不使人深受感动。
这期间,包围圈愈来愈紧,唉,不过并不是柏林之围!那时正是严寒季节,大炮不断轰击,瘟疫流行,饥馑逼人。但是,幸亏我们精心照料,无微不至,老人的静养总算一刻也没有受到侵扰。直到最困难的时候,我都有办法给他弄到白面包和新鲜肉。当然这些食物只有他才吃得上。您很难想像还有什么比这位老祖父就餐的情景更使人感动的了,自私自利地享受着而又被蒙在鼓里:他坐在床上,红光满面,笑嘻嘻的,胸前围着餐巾;因为饮食不足而脸色苍白的小孙女坐在他身边,扶着他的手,帮助他喝汤,帮助他吃那些别人都吃不上的好食物。饭后,老人精神十足,房间里暖和和的,外面刮着寒冷的北风,雪花在窗前飞舞,这位老军人回忆起他在北方参加过的战役,于是,又向我们第一百次讲起那次倒霉的从俄罗斯的撤退,那时,他们只有冰冻的饼干和马肉可吃。
你能体会到吗?小家伙,我们那时只能吃上马肉!
我相信他的孙女是深有体会的。这两个月来,她除了马肉外没有吃过别的东西但是,一天天过去了,随着老人日渐恢复健康,我们对他的照顾愈来愈困难了。过去,他感觉迟钝、四肢麻痹,便于我们把他蒙在鼓里,现在情况开始变化了。已经有那么两三次,玛约门前可怕的排炮声惊得他跳了起来,他像猎犬一样竖起耳朵;我们就不得不编造说,巴赞元帅在柏林城下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刚才是荣军院鸣炮表示庆祝。又有一天,我们把他的床推到窗口,我想那天正是发生了布森瓦血战的星期四,他一下就清清楚楚看见了在林阴道上集合的国民自卫队。
这是什么军队?他问道。接着我们听见他嘴里轻声抱怨:
服装太不整齐,服装太不整齐!
他没有再说别的话;但是,我们立刻明白了,以后可得特别小心。不幸的是,我们还小心得不够。
一天晚上,我到他家的时候,那女孩神色仓皇地迎着我:
明天他们就进城了!她对我说。
老祖父的房门当时是否开着?反正,我现在回想起来,经我们这么一说,那天晚上老人的神色的确有些特别。也许,他当时听见了我们的谈话。只不过我们谈的是普鲁士军队;而这个好心人想的是法国军队,以为是他等待已久的凯旋仪式麦克马洪元帅在鲜花簇拥、鼓乐高奏之下,沿着林阴大道走过来,他的儿子走在元帅的旁边;他自己则站在阳台上,整整齐齐穿着军服,就像当年在鲁镇那样,向遍布弹痕的国旗和被硝烟熏黑了的鹰旗致敬
可怜的儒弗老头!他一定是以为我们为了不让他过分激动而要阻止他观看我们军队的凯旋游行,所以他跟谁也不谈这件事;但第二天早晨,正当普鲁士军队小心翼翼地沿着从玛约门到杜伊勒利宫的那条马路前进的时候,楼上那扇窗子慢慢打开了,上校出现在阳台上,头顶军盔,腰挎马刀,穿着米约手下老骑兵的光荣而古老的军装。我现在还弄不明白,是一种什么意志、一种什么突如其来的生命力使他能够站了起来,并穿戴得这样齐全。反正千真万确他是站在那里,就在栏杆的后面,他很诧异马路是那么空旷、那么寂静,每一家的百叶窗都关得紧紧的,巴黎一片凄凉,就像港口的传染病隔离所,到处都挂着旗子,但是旗子是那么古怪,全是白的,上面还带有红十字,而且,没有一个人出来欢迎我们的队伍。
霎时间,他以为自己是弄错了
但不!在那边,就在凯旋门的后面,有一片听不清楚的嘈杂声,在初升的太阳下,一支黑压压的队伍开过来了慢慢地,军盔上的尖顶在闪闪发光,耶拿的小铜鼓也敲起来了,在凯旋门下,响起了舒伯特的胜利进行曲,还有列队笨重的步伐声和军刀的撞击声伴随着乐曲的节奏!
于是,在广场上一片凄凉的寂静中,听见一声喊叫,一声惨厉的喊叫:快拿武器快拿武器普鲁士人。这时,前哨部队的头四个骑兵可以看见在高处阳台上,有一个身材高大的老人挥着手臂,跄跄踉踉,最后全身笔直地倒了下去。这一次,儒弗上校可真的死了。
1.本文作者是 国作家。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主动地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
(2)①形容变化极大。②形容闹得很凶。()
(3)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4)指大军压境,城被围困。形容形势危急。()
(5)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也指深刻地领会。()
3.儒夫上校是被法国军队惨败的消息击倒的,这一事实包含了哪些意义?
4.小说重点写了几个人物?说说你对这些人的第一印象。
柏林之围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法;都德
2.自告奋勇;天翻地覆;小心翼翼;兵临城下;心领神会
3.这一事实包含的意义有:第一,儒夫上校的爱国情怀、他的法国军人的荣誉感受到致命的打击;第二,在这次普法战争中,法国彻底失败了;第三,只有摧毁一个人的意志,才能够彻底摧毁他。
4.儒夫上校和他的外孙女。从儒夫上校身上,我们感受更多的是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具备了这种精神,虽然肉体上可能会被暂时打倒,但浩气永存;因此,小说结尾,表面上儒夫上校颓然倒地死了,但实际上他会永远屹立在巴黎。从儒夫上校的外孙女身上,我们既体味到了像她祖父一样的爱国之情,同时也感受到了那种至真至纯的亲情。小说中的医生说:这女孩儿的痛苦使我很受感动,也代表了读者的心声。确实,这个女孩承受了比她祖父更多的痛苦:她祖父受的痛是短痛,她受的是长痛。她明知道自己所有的努力最终都将化为泡影,但她还是义无返顾地去做,而且还能那么从容、镇静她比她的祖父需要更多的大智大勇。因此,虽然她失败了,但她那种人格的力量却永远令人尊敬。
《柏林之围》阅读答案2我们一边与韦医生沿着爱丽含田国大道往回走,一边向被炮弹打得千疮百孔的墙壁探究巴黎被围的历史。当我们快到明星广场的时候,医生停了下来,指着那些环绕着凯旋门的高楼大厦中的一幢,对我说:
“您看见那个阳台了吗?八月初,我被找去诊治一个突然中风的病人。他是儒弗上校,一个80岁的老军人,儿子在麦克马洪元帅的参谋部服役。战争一开始,他就搬到爱丽舍来,住在一套有阳台的房间里。您猜是为什么?原来是为了参观我们的军队凯旋而归的仪式……这个可怜的老人!维桑堡惨败的消息传到他家时,他就像遭到雷击似的倒在地下。
“整整三天,病人昏迷不醒……在这几天之内,又传来了雷舍芬战役失败的消息。您一定还记得消息是怎么传来的。直到那天傍晚,我们都以为是打了一个大胜仗……我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奇迹,那举国欢腾的声浪竞波及我们这位可怜的病人,一直钻进了他的幻觉里。总之,这天晚上,当我走近他的床边时,我看见的不是原来那个病人了。他两眼有神,舌头也不那么僵直了。他竟有了精神对我微笑,还结结巴巴说了两遍:‘打……胜……了!’
“我一走出房间,老人的孙女正站在门边等着我,她面色苍白,鸣咽地哭着。
“‘他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了!’我握住她的双手安慰她。
“那个可怜的姑娘几乎没有勇气回答我。原来,雷舍芬战役的真实情况刚刚公布了,全军覆没……我和她惊恐失措地互相看着。毫无疑问,他再也受不了这个新的打击……那么,怎么办呢?……只能使他高高兴兴,让他保持着这个使他复活的幻想……
“‘好吧,由我来对他撒谎!’这勇敢的姑娘自告奋勇对我说,她揩干眼泪,装出喜气洋洋的样子,走进祖父的房间。
“她所负担的这个任务可真艰难。头几天还好应付,但是,随着健康日渐恢复,他的思路也日渐清晰。这就必须向他讲清楚双方军队如何活动,必须为他编造每天的战报。她日夜伏在那张德国地图上,把一些小旗插来插去,努力编造出一场场辉煌的战役……
“每天我一到他家,准会听到一个新的军事胜利:‘大夫,我们又打下美央斯了!’那年轻的姑娘迎着我这样说,脸上带着苦笑,这时,我隔着门听见房间里一个愉快的声音对我高声喊道:‘好得很……八天之内我们就要打进柏林了!’
“其实,普鲁士军队离巴黎只有八天的路程……
“巴黎被围的第一天,我去到他家。这个老人正坐在自己的床上,兴高采烈地对我说:‘嘿!围城总算开始了!’
“我惊愕地望着他:‘怎么,上校,您知道了?……’
“他的孙女赶快转身对我说:‘是啊!大夫……这是好消息,围攻柏林已经开始了!’
“她一边说这话,一边做针线活,动作是那么从容、镇静……
“从这一天起,我们的军事行动就大大简化了。攻克柏林,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过了一些时候,只要这老人等得不耐烦了,我们就读一封他儿子的来信给他听,当然,信是假造的,因为巴黎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而且,早在色当大败以后,麦克马洪元帅的参谋部就已经被俘,押送到德国某一个要塞去了。
“这期间,包围圈愈来愈紧,唉,不过并不是柏林之围!……那时正是严寒季节,瘟疫流行,饥馑逼人。幸亏我们精心照料,老人的静养没有受到一点侵扰。
“一天晚上,我到他家的时候,那女孩神色仓皇地迎着我:‘明天他们就进城了!’
“可怜的儒弗老头!他一定是听见了我们的谈话,以为我们为了不让他过分激动而要阻止他观看我们军队的凯旋游行,所以他跟谁也不谈这件事;但第二天早晨,楼上那扇窗子慢慢打开了,上校出现在阳台上,头顶军盔,腰挎马刀,穿着老骑兵的光荣而古老的军装。我现在还弄不明白,是一种什么意志使他能够站了起来,并穿戴得这样齐全。反正千真万确他是站在那里,就在栏杆的后面。他很诧异,马路是那么空旷、那么寂静,每一家的百叶窗都关得紧紧的,已黎一片凄凉,就像港口的传染病隔离所,到处都挂着旗子,但是旗子是那么古怪,全是白的,上面还带有红十字,而且,没有一个人出来欢迎我们的队伍。
“霎时间,他以为自己是弄错了。
“但不!在那边,就在凯旋门的后面,有一片嘈杂声,在初升的太阳下,一支黑压压的队伍开过来了。
“于是,在广场上一片凄凉的寂静中,听见一声惨厉的喊叫:‘快拿武器……快拿武器……普鲁士人。’这时,普鲁士人可以看见在高处阳台上,有一个身材高大的老人挥着手臂,跄跄踉踉,最后全身笔直地倒了下去。这一次,儒弗上校可真的死了。”
12.这篇小说交错叙述了三个故事,请分别概述。
13.分析小说画线部分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14.本文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这种情感态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5.这篇小说为什么以“柏林之围”为题,试作探究。
阅读答案:
12. 一是上校突然中风,然后神奇般恢复,最后突然去世;二是孙女编造故事使上校主观认为法军不断胜利,围攻柏林:三是现实中法军节节败退,巴黎被围,最终敌人入城。
13. 描写了巴黎沦陷后的寂静凄凉,与上文上校迎接凯旋将士的喜悦心情形成强烈对比,为下文上校之死的悲剧性结局作铺垫。
14. 上校对战争胜负强烈关注;孙女听到战败消息时失声痛哭;普鲁士军队入城时巴黎人关窗闭户;韦医生对上校怜悯和敬重;老军人的神圣荣誉感。
15. 凸显上校对胜利的渴望,表现了人物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想象中的“柏林之围”与现实中的巴黎之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上校的生与死皆源于“柏林之围”,为小说增添了强烈的悲剧色彩。
第五篇:柏林之围阅读及答案
柏林之围阅读及答案
1.第2段中对巴黎街道的环境描写突出了环境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说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及巴黎人们的凄惨。作用是渲染气氛。突出了环境的寂静、凄凉的特点。作用:渲染了战后的悲伤、凄凉的气氛,为下文情节埋下伏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
2.结合文章及相关背景,说说是一种什么意志,一种什么突如其来的生命力使儒弗上校'能够站了起来,并穿戴的这样齐全.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不屈服于敌人的坚强心理,法国必胜的信念。
3.选文开头老人的神色有点特别的原因是什么?试着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心理活动.“普鲁士人?哦,不!我一定是听错了,伟大的法兰西军队是不可战胜的是不可能被普鲁士人击败的。普鲁士人怎么可能会攻入巴黎?我明天一定能迎接到胜利的麦克马洪元帅的凯旋,我一定是听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