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双师教学
谈“双师教学”在实践中的点滴感受
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纳赤塘小学 和继华
网络学习应是未来学习的一种重要模式,怎样使用互联网使教学与学习更加有效,是有识之士所共同瞩目的,而双师教学就是一种前瞻性的教学尝试,同时,双师教学在现阶段更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探索。双师教学即是两位教师同时出现在课堂上相互配合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从古到今,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一堂课只由一位教师主持,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主动意识和学产能力的增强,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双师教学却刚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通过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方式。双师教学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开阔知识视野,激励思想火花,培养对话精神,相互施压促进的作用。后现代课程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已知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探索、实现认知领域的拓展”的过程。有人认为现在只要会使用遥控器,不用备课也可以轻松地驾驭课堂,把上好课看得如此简单。其实不然,有效地组织好“双师”课堂教学,让优质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率,这里有许多东西值得研究。主教者应作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研究。现就组织好“双师”教学,谈几点自己 粗浅的感受。
一、处理好两个接轨
(一)处理好主讲老师和主教老师的接轨
1、是从教学理念和对教材的解读上接轨
主教老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学习,更新理念,才能真正领悟主讲老师的教学思想。主教老师必须反复钻研光盘内容,理解主讲老师对教材的解读,体会主讲老师的设计意图,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自己的教案。
2、教法的接轨
如何实现主讲老师的预设,让课堂教学更为有效,主教老师应研究主讲老师的教法,为主讲老师和学生架设桥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主讲老师的教法,跟上主讲老师的思路,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达到主主讲老师预想的教学目标。
(二)主讲老师和学生间的接轨
主讲老师面对的是无数未知的学生,他们无法选择学生,了解学生,作为主教老师就应该注意两点。
1、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
还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主讲老师的授课内容接轨。由于我们农村孩子知识面窄,尤其在知识拓展应用与能力训练上,很难达到主讲老师预设的目标。因此,主教老师就应该在学生的预习中提前补上这一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轻松地参与课堂的学习,实现主讲老师的预设目标。
2、学习方法的接轨
每册书是有许多主讲老师来教学的,每位老师教学的特点各不相同,要学生能适应不同老师的教法,能积极配合主讲老师,这就需要主教老师平时加强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学生掌握了多种学习的方法,具备了较好的适应不同课堂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双师”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把握好课堂时间和容量
一篇讲读课文要2—3课时才能完成教学,老师也不顾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就因为光盘上是一次性上完,他也不作取舍,一堂课授完全文,其效果可以预见。只是从形式上走完了教学过程,实际上是锅“夹生饭”,更无法达到主讲老师预设的效果。主教老师光追求形式,形成了遥控器的操纵者,而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忽视了课堂的有效性。
在“双师”教学中,主教老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的效果,决定教学时间的长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去探究、去讨论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被赶的羊群,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有效的课堂。同时,也应该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还要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光盘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它根据你的教学需要加以调整,要突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三、正确地处理课堂的生存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学生不可能都沿着主讲老师 的预设进行,出现分歧是正确的现象。主教老师不可采用强行入轨的方法,把学生硬拉到主讲老师预设中来,这种强压牛头去喝水的方法,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的。这时就需要主教老师灵活地对光盘教学进行取舍,从学生的生存出发,重新调整教学思路。不能把光盘当作“圣经”死死地的住不放,要把光盘和教案用“活”,这样才能组织有效的教学。
优质教学资源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就要取决于每位主教老师对光盘、对教材、对学生的解读。如果能“活”用光盘,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采用“拿来主义”,我想是无法用好优质资源的。
第二篇:双师教学
“双师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中的运用———以《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为例 时间:202_-7-10 8:59:41 点击:114
核心提示:“双师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中的运用———以《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为例...1“双师教学”模式的提出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该学科不同于其他文科类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注重实务操作。因此在当前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专业方法和技巧解决社会问题及提供社会服务。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能够达到此目标的不多,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知识欠缺。目前很多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并非社工专业科班出身,大多是从其他领域转换而来,缺乏相关的实务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解释、示范实务内容,不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务操作,需要有其他精通实务的人员协同指导。同时,社会工作许多课程属于交叉学科,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对此,一个教师的研究和掌握往往会有许多的欠缺,而双师合作却可以使这种缺陷得到有效的弥补。二是教学与实践的分离。我国当前社会工作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工作方法和技巧来源于西方,尚未实现本土化,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尚未全面形成,因此,学生无法将教师所讲授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也无法联系实践对书本理论进行检验与反思,影响了知识的内化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需要理论掌握者与有本土实践经验者合作教学。三是受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所限,专业社工机构数量较少(这种情况在西部地区尤其明显),故除了课堂学习,学生在课后没有合适的平台进行实务学习与运用,于是课堂中的实务教学便显得更为重要。
有鉴于此,笔者根据自身数年的教学经验,以青少年社会工作这门课程为例,在实践中尝试开展双师教学。
2《青少年社会工作》“双师教学”模式探索所谓“双师教学”就是指在一间教室里有两个老师任教,通过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方式。传统意义上的“双师”皆是职业教师,但在本文中所指的“双师”则与传统有所不同,双师之一是社会工作职业教师,另一位则可是职业教师,也可是来自校外青少年工作相关机构的临时教师。两位教师联袂上课,利用临时教师的实务经验来进一步充实、丰富职业教师的课程讲述,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实务的学习。下面将对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中的“双师”教学进行具体的陈述。本课程“双师”教学实践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即:青少年心理问题,青少年校园生活问题以及家庭关系问题。
2.1青少年心理问题
青少年心理问题是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专业教师在此首先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讲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代写论文历程与特征,让学生深刻了解青少年心理,为进行青少年心理辅导奠定基础。随后,在四个课时的时间里邀请心理学老师参与,社工专业教师和心理学教师一起开展后续的心理辅导教学。挑选数个学生为演员,扮演具有某方面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如:自我认识障碍,情绪控制与处理),双师针对有障碍人员开展心理引导,让学生从观摩中学习技巧。同时亦可将学生分成每十人一组,双师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利用小组工作方法来协助成员进行心理调适。
2.2青少年校园生活问题
青少年校园生活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群体相处与逃学、旷课三个方面。在此可邀请学校社工人员或各级学校班主任、辅导员,利用两个课时的时间讲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对、处理这类事件。首先,专业教师充当穿插线,引导学生将校园生活中发生的最频繁的上述三个问题列举出来;其次,专业教师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社工专业技巧针对学习问题进行实务示范;最后,利用两个连续的课时请临时教师分别群体相处与逃学、旷课问题进行实务操作讲解,让学生从实践经验丰富的临时教师身上汲取具有强大应用性的实务知识。
2.3家庭关系问题
青少年期又被称之为“叛逆期”,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由于个性使然,与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往往十分紧张、微妙,亲子问题、兄弟姐妹问题、及家庭变故对青少年带来的影响等问题层出不穷。在该内容的讲授中,专业教师在讲授基本的理论与工作方法之外,选取专业青少年社工人员和成功处理家庭关系的某个青少年家庭担任临时教师。在四个课时的时间内让社工展示工作方法,让被选取的家庭成员讲述成功处理家庭关系的经验,从而通过展示与讲述来达到使学生获取大量青少年家庭关系实务操作知识的目的。
3“双师教学”模式的成果
在进行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的半年时间里,双师教学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该教学模式由于打破了传统的由一个教师上课的模式,两位甚至更多位教师的出现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其次,临时教师生动的实务讲授与示范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兴趣与热爱之情。并激发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所学的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运用到青少年服务中去。并对本专业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再次,在双师互动、合作的过程中,双师互相学习,不仅有利于专业教师实务经验与技巧的丰富,促进专业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临时教师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双赢,进一步推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4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双师教学模式尽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问题,在日后的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解决,以图使该教学模式发挥最大作用。
4.1临时教师的选取临时教师的选取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优势互补原则。临时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教师所没有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实务操作能力,以求在教学过程中能弥补专业教师的某些不足。严格筛选,防止双师知识重合现象的出现。其次是从实际出发原则。在选取临时教师时必须考虑学生实际,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内容和目的。最后是临时教师的来源问题,4.2临时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问题 双师教学中,专业教师必须与临时教师在课堂保持良好的默契,从而需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而现实中双方由于工作时间所限,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就所要讲授的知识和课堂注意事项进行沟通、协商,导致在课堂中配合度欠缺,也导致学生在某些活动环节上出现不知听从哪一方的混乱现象,这一缺陷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加以改进。
第三篇:双师教学总结1
双师教学总结
新联完小
四年级
和仕瑛
202_年1月
第一次听说双师是在一年多之前,那时就觉得这个模式很不错,好老师的利用率可以大幅度提高了。自己身为老师,真心感到成为一名好老师很不易,而且从一个新老师到成熟老师的成长期间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无论是老师自己还是他的学生。
说的大一点,双师的普及能够提升社会效率。中国从来不缺老师,但是真的缺好老师。如果每一个好老师都能够教更多的学生,那么也能对教育资源均衡这一社会目标有所贡献。
什么是双师?
经过教学实践,现在推行的双师教学项目开展方式是让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使用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例如,课堂上教师播放一部分视频来引出问题,暂停录播,对学生进行提分,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回答结束后,继续播放视频中的老师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回答的不同之初,最后再由教师对问题进行讲解。
更为重要的是,双师教学项目开展前会对实验班的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人大附中教育资源进行使用。因此,双师教学项目不再只是学生整节课观看全程直播或者全程录播,而是发挥教师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新的网络课程学习方法。
在双师的模式下,加上懂得管理的老师的方式,图文并茂的将一些知识点以图像,声音,和颜色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同时它也能够将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同时图像的形式给大家做一下说明,让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好容易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本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在视频课的激发下,自觉的去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其涉猎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泛,从而为取得良好的成绩打下了基础。
第四篇:谈中职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谈中职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 张涛英
摘要:“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特色,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适应中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建设 目标要求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于优化我国中等教育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就业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将仍然是中等职业教育。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到2010年要达到2100万人左右。要实现这个计划和规划,除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外,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当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比例,不仅影响职业教育职能的实施和体现,而且关系到中职院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的质量。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一、“双师型”教师的含义
何谓“双师型”教师,目前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而有的学者则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一是“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力论”,认为只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作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融合论”,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
我个人认为,界定“双师型”教师,应强调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以及积极的创新精神为基础,以渊博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科研素养及其精湛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内容。这是一种理想的“双师型”教师,就目前实际而言,“双师型”教师,就是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又具有规范的专业技能指导能力,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联系与规律;同时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就是除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外,在能力和素养方面还应具有以下几点:
1、行业职业道德。“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
2、行业职业素质。“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了解社会、用人部门对本专业、工种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能正确完成技能操作示范。
3、组织管理能力。“双师型”教师要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等。
4、创新能力。“双师型”教师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不断提高自己,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要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掌握创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
三、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国家的扶持作用
要改变中国技能弱势的现状,走技能强国的道路,政府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多层次多门类的技能性人才。因此,政府应在舆论上、政策上、资金上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扶持力度。首先,要把“双师型”教师的重大作用提高到“技能兴国”的高度认识和宣传,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需要造就亿万高素质劳动者,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需要大批“双师型”的教师。他们应该受到政府的关注和社会的器重。
其次,要营造争当和崇尚“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江泽民同志在202_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双师型”教师就是这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全面发展的新人。要通过“双师型”教师是两个结合、全面发展、社会公认的大力宣传,激发专业教师仰慕“双师型”教师,进而形成争当“双师型”教师的风尚。
当前除了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培养具又“双师型”教师能力的人才以外,还应加强社会力量对在职学校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指导方面的能力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和考核使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具有“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国家因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和制度,大力开展培训基地的建设,扩大培训的范围和规模。以适应当前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最后就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为了鼓励争做“双师型”教师就应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双师型”教师具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取得高级工及以上的职业资格,培养周期长,难度大。在德国,一般人要到30岁左右才能得到这份职业。鉴于他们在“技能强国”中的关键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支助力度。(1)低职高聘。目前,一些中青年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他们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在一线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具有较高的“双师型”素质,但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没有拿到“双证”,而在专业课教学中,又确实能挑起大梁,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低职高聘”。(2)提高工资。在德国职教师资的收入非常高,又享有国家公职人员的各种优厚待遇和社会地位。因此,仍有很多人愿意加入到职教师资队伍中来。马来西亚则提供奖励工资,具有专业技能教师的薪金高于普通文化教师的10%。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对理论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给予一定的津贴。我认为,“双
师型”教师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培养周期长,是专业教师中“出类拔萃”的优秀群体,政府可作为特殊人才提高工资或给予相应的津贴。(3)増拨经费。学校主管部门要把在职专业教师中取得“双师型”资格人数的多少作为增拨办学经费的一个参数。对中职院校进行等级评估时,要把“双师型”教师的多少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学校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学生合格率和优秀率对教师进行奖励。
2、学校的主导作用
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作为主体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加强。
一是要加强培养提高在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对于理论课教师,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的同时,要让他们到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或学校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工作一段时间,参与实践,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对于实训课教师,在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的专业理论培训,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形成认识上新的飞跃,使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由狭隘的经验型(工匠型)转变为科技型(创新型)。通过上述对策,专业课教师就可以既承担理论课,又承担实训课,成为“一体化”教师。对于一些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或国内外一些知名大学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双师”素质。在目前“双师型”评审标准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职业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不断充电,在获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讲师及以上职称的同时,又获得其他专业中级以上的职称。
二是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人才教育资源。要采取多种产学结合方式,把教学与生产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职业院校更要注重教学生产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相结合,把理论与实践,设计与生产,教学与科研纳入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之中。
三是要积极从企事业和社会各界聘用兼职教师,扩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企事业和社会各界是“双师”素质教师“藏龙卧虎”之地,我们应该走出去,主
动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为我所用。这样做,有利于新专业的设置和学生就业渠道的扩充;有利于减轻学校经费负担,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更新教材教法,做到知识技术与经济发展同步,甚至超前。
四是鼓励教师自学,适应社会需要。未来社会中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工作和学习很忙的人,另一种就是找不到工作的人。单一技能者正变得岌岌可危,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呼唤,使得在职者必须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充电”。在目前“双师型”评审标准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职业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不断充电,在获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讲师及以上职称的同时,又获得其他专业中级以上的职称。要转变某些专业教师考职业资格证有失教师身份的错误观点,帮助他们放下“架子”,认真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或考核。在德国、瑞士、北美和澳大利亚,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不少是工作和生产的优秀工作人员,他们除了具备专业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外,还持有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有的还持有两张或两张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他们的实践和成功,值得我们借鉴。
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集聚一批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今后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为依据,以全面提高职教师资队伍的素质为中心,以加强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等“双师型”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数量、结构、质量协调发展的方针,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适应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高质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和业务过硬的技术指导教师队伍。
第五篇:体育双师
中职学校体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福建省邮电学校
庄少忠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它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决定职业院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市场经济对职业院校的客观需要,更是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
一、什么是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指一职多能,专、兼结合的教师。既有教师任职资格,又有技术资格证书,既能教给学生学,又能指导学生做。
认定标准以及具体的认定条件
由于对“双师型”教师内涵把握不同,在实际执行中有关方面提出了不同标准。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行政标准,由培养职教师资的职业师范院校提出的院校标准,由职教领域的主体研究者提出的学者标准。教育部在202_年提出了一个“双师素质”的具体认定条件,即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二、学校体育双师型教师的分类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教练员或一级运动员+教师)大众体育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师+教师)
体育新闻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体育记者,体育播音员+教师)体育管理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场地器材管理员+教师)
体育服务与管理双师型教师(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教师)体育产业型双型教师(体育经纪人,体育赛事规划师+教师)专项专业类别的双师型教师(各类专项的国家一级裁判员+教师)
三、体育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标准
现代体育训练的基本原理和实践证明,体育训练已经告别了单人教练的时代,教练团队成为当今训练的主流。体育双师型教师在体育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很难用一个和几个能力来体现,一个人很难具备所有的体育教练素质。教练团队通常由以下人员构成:
1、直接成员:专项教练,体能教练,战术教练,康复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科研工作人员等。
2、间接成员:场地工作人员、器械管理人员,其他管理人员等。
除了教练团队之外,还有和运动员成长相关的一些工作,如文化教育、生涯指导、人事管理等等。
上述人员除了一般的基本要求之外,绝大多数都要求具有和教练工作相关的职业资格(资质),才能上岗工作。而这些职业资格或资质就是体育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条件。如:教练员资格、体能师资格、康复师资格,心理咨询师资格等等。
四、中职体育教育双师型的培养路径
1、教练当老师
路径:学历+教师资格+双职称(教练和教师)
2、教师助训练
路径:学历+教师资格+职称(教师职称)+和体育直接相关的职业资格 例如:竞技训练双师型教师
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资格+中级及以上职称+职业资格(体能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
3、大众体育双师型教师
本科以上学历+教师资格+中级及以上职称+职业资格(各类体育指导员、体育经纪人、体育赛事策划师等等)
五、中职体育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培养
1、师德素质优化的培养
我们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学用一致,引导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学观,增强教师爱院、爱教、爱生的情感,促进教师个体师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群体素质的优化,使之成为德、才、能兼备的先进思想文化和先进技能的传播者。
2、现代教育理论的培养
定期聘请高校教师、职教专家来校举办讲座,选派专业教师参与全国、全省教研和学术会议,编辑教育理论学习资料组织教师学习与研究,分批安排教师到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考察,转变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
3、教学训练能力的培养
教学训练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素质和关键职业能力。我们立足院本,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
4、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1)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相应高校学习、深造,接受行业或国家相关部委组织的专业人才或师资培训,丰富、更新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2)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会实践、顶岗工作、行业研讨会等活动;推荐教师到各级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任职,担任活动组织、主讲等;
(3)各专业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训练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总定期来院指导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及教学指导,帮助专业教师了解行业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促进了教学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融合;
六、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成长的保障机制
要从用人机制、投入机制、物质保障机制改革入手,建立学院“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良性机制,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改革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
加大我院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拓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渠道。在教师激励机制中采取积极措施。如:
(1)是在待遇上坚持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2)是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职晋级、评先选优;
(3)是给予有利条件,我们依托大中型企业以及高等院校,在校外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实践基地或培训基地接受相
关培训。
2、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院内基地
在学校建立各类休闲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等为专业教师提供较好的教学实践、研究平台;学院还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将收集到的企业、行业相关信息或教学训练信息,提供给教师教练员学习。
3、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力度
要坚持从各方筹集资金,建立教师教练员培训专项基金,保证专业教师教练员参与社会实践、进修培训的时间和经费。每年投入专项用于师资培训、奖励的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