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科技特派员项目项目指南
编辑:风吟鸟唱 识别码:11-1015156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30 00:06: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科技特派员项目项目指南

202_年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项目申报指南

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项目,重点支持县市区选派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包括个人科技特派员、团队科技特派员和法人科技特派员),向农牧民提供农业和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管理、信息和市场营销、流通等方面的服务,并鼓励和支持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农村科技创业行动。

一、项目类型与重点支持方向

(一)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

1.引导、促进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紧密结合当地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围绕培育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开展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新品种引进、试验与推广等。

2.引导、支持大学生、转业军人、乡土人才、妇女等参与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

3.支持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团队,以多种形式将农民和妇女组织起来,不断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鼓励以科技特派员创办、领办、合办的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项目。

(二)科技特派员创业链项目

1.支持由产业链上具有实力的创新主体,如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以及孵化和培育科技特派员创业企业的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中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组成申报的创业链。优先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联盟”申报、承担创业链。

2.属于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具有培育发展潜力,有一定的产业化经营基础。3.在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有科技特派员参与,就业带动能力强,特别是能带动较多农户进入产业链,共赢效果突出。

4.通过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建设,孵化出具有示范效果好、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

(三)科技特派员创业贷款贴息补助

1.科技特派员创业贷款及创办、领办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业贷款;科技特派员带领农村妇女创业的,或妇女科技特派员创业贷款优先给予贴息补助。

2.能够带动较多农户进入该产业,在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带动创业和就业,与农户实现共赢。

3.择优补助。聘为科技特派员3年以上,已还清贷款。择优从各地州市推荐的科技特派员贷款补助项目中遴选。

(四)法人科技特派员定点承包技术服务

1.各级农业相关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及涉农企业针对“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覆盖县市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承包服务,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2.拥有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能够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技术咨询、现场指导、新品种引进、成果推广等,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支持,转化农业科技成果。

(五)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

1.申报主体为自治区级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

2.围绕区域主导和支柱产业,重点开展发展思路、创业技能、实用技术、政策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二、项目组织要求

(一)推荐条件 1.各县市区选聘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包括个人科技特派员、团队科技特派员和法人科技特派员)。

2.符合自治区农业产业政策,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行业发展规划要求,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对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科技示范作用,有利于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收入。

(二)项目组织申报程序

1.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由县(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面向科技特派员征集,报地州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综合平衡后向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推荐。每个县(市)申报科技特派员项目的数量按照县市科技特派员的总数确定,20人以内的只能申报1项,21人至40人的可申报2项,依次类推,每增加20名科技特派员,可多申报1项。

2.科技特派员创业链项目。根据各地州市产业发展现状,由各地州市组织申报,每个地州限报3-5个。创业链项目可申报参与到已认定的国家和自治区级创业链;也可申报目前未认定的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创业链。

3.科技特派员创业贷款贴息补助须提交以下材料:科技特派员创业贷款贴息补助申报表;地州市或县市聘用特派员的文件复印件;创办、领办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法人证书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等;贷款合同和借据、还款收据复印件等有关材料。

4.自治区法人科技特派员定点承包技术服务项目,须提交服务协议书,技术服务实施方案。

5.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项目须提交年度培训计划,包括培训专业领域、培训内容对象人数等。6.项目申请书须按照统一的文本格式填写,各地州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需填报《202_年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推荐意见》。以上纸质材料一式一份。

(三)联系方式

1.申报材料寄送地址: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科学一街395号,新疆科技情报研究所,王强收,邮编830011。

2.咨询电话。

王强,王艳娜

0991-3692094,3822204

已认定的国家和自治区级创业链

食葵、加工番茄、哈密瓜、棉花、枸杞、甜菜、酝酿葡萄、红枣、马铃薯、羊肉、花生、香梨、稻米、獭兔、设施农业、鲜食葡萄、生猪、驴、设施水果、红花、沙棘、鸵鸟、鸡、食用菌、核桃、地毯加工、杏、鲜食玉米、牛奶、辣椒、树莓、鸽子、桑葚

第二篇:202_科技项目指南

202_年科技计划项目指南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以《202_年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科技发展计划》、《西部隆起带科技发展规划》为指导,聚焦经济社会重大需求,凝练研究方向,加强协同创新,以基础前沿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应用为重点,加快推动我校科技工作转型。

二、支持领域

(一)电子信息

1、计算机及数字化电子产品。重点研发虚拟化优化、数字信号处理、高清晰显示、嵌入式软件等关键技术,开发高性能服务器以及汽车电子、智能网络家电、智能终端以及各类磁光开关、光纤联接器等电子产品。

2、网络与通信。研究开发异网同构技术、数据压缩传输与接收技术、网络终端技术、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

(二)新材料

1、特种陶瓷材料。重点研究开发超细陶瓷粉体制备技术,特种陶瓷制品的生产技术、成型及烧成工艺等。

2、特种金属材料。重点研究开发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及高 密度制品加工工艺技术,高合金钢与高温合金钢生产及加工成型工艺,高档铝锭、超细铝粉、中厚铝板加工技术及专用铝型材,铜冶炼及加工短流程工艺技术,高性能镁、钨合金制备技术、表面处理,钛金属高效分选及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

3、新型高分子材料。重点研究开发通用塑料工程化、高性能尼龙、长链二元酸、工程塑料高性能化、低成本化关键技术,MDI、PO、TDI先进制造技术,脂肪/环族异氰酸酯制造技术,树枝状高分子等先进高分子制造技术,有机氟、有机硅等聚合物的单体制造技术,通用飞机机体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工程化应用,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及其制品等关键技术。

4、功能材料。开发具有电、磁、光、声等功能效应的高性能材料,重点研究开发光电子材料的生长技术、外延技术、封装技术,研究开发诊断、治疗和修复的新型生物材料的关键技术。

5、锂电新材料。研究开发锂电池专用隔膜材料生产关键工艺,锂电池专用新型电极材料及电解液生产关键技术。

6、材料设计。重点开展材料的组份设计、模拟仿真等研究,开发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

(三)先进制造

1、数控装备。重点研究开发特种材料加工工艺、专用数控系统与伺服驱动装置、高速直线位移等关键技术,开发各类高档数控机床、柔性加工单元、专用数控加工和成形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等光机电一体化设备。

2、行业专用关键零部件及重大装备。研究高性能液压系统、密封件、智能控制技术及控制元件、高速高可靠性无链牵引系统、高压阀门设计及加工技术、承压件内腔堆焊及加工技术、复杂钢结构件抛喷丸清理表面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发高性能工程机械以及矿山、油气田等行业重大装备及配套产品。

3、精密基础零部件。开发摩擦焊等先进基础装备,开发高精度伺服电机、精密轴承等面向数控装备和专用设备的关键基础零部件。重点研究开发高压共轨电喷、涡轮增压、变速器总成等关键技术,开发涡轮增压器、发动机等汽车关键基础零部件。

(四)新能源与先进能效

1、太阳能。研究硅单晶有机薄膜等光伏电池材料及技术,太阳能发电、光热利用技术,太阳能并网集成技术、太阳能高效利用、太阳能热泵建筑一体化技术。

2、风能。研究风电机组配套的主轴承、法兰和控制系统,开发7MW及以上永磁直驱、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逆变系统、并网装备。

(五)交通运输

1、智能交通系统。重点研究开发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系统,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控制与综合调度等关键技术及产品。

2、新能源汽车。重点研究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组及管理系统、油电自动变速器、高效电机驱动系统、轻量化车身技术 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及总成产品。

(六)现代服务业

1、电子商务。支持研发电子商务交易与平台技术、客户关系及供应链管理等关键技术,开展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与技术集成创新,围绕生活生产资料、国际贸易、移动商务等重点领域,形成全程电子商务服务系统和解决方案。

2、现代物流。支持干线物流、城市配送、多式联运急需的先进储运装备研发,重点研发无线移动、射频识别、智能终端等技术与装备,形成物联网环境下智能物流技术和综合服务方案。突破粮食、果蔬、畜禽、水产品等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信息技术、保鲜技术、包装技术、监测技术、跟踪技术、标准化技术等。

3、智慧城市。重点支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综合集成创新,构建电子政务、数字医疗、数字旅游、数字社区、智能交通等城市信息多层次智能决策系统。

4、现代制造服务。重点研发产品开发、产业链协同、客户服务、制造资源服务、远程故障诊断与服务、大修维护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展产品设计、快速成型、模具设计等专业外包服务。

(七)化工及建材

1、石油化工。研发清洁燃料生产、重油深度加工、含硫原油加工和增产柴油技术及装备。开发乙烯、丙烯、芳烃等深加工产品;研发分离技术、羰基合成技术、万吨/天超大甲醇示范装置技术;研发聚合技术、分子量分级技术等合成材料生产技术。

2、橡胶轮胎。重点研究开发新型合成橡胶的合成工艺与生产技术,新型橡胶助剂的生产技术与工艺,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大轮辋低断面高性能轿车轮胎关键制备技术。

3、农药。研发高效、低毒、安全、经济、低污染和使用方便的新品种农药及生物农药,替代高毒杀虫剂的新品种和中高毒品种的低毒化剂型。

(八)轻工纺织

1、节能环保染整技术。重点研究开发节能环保型染料、助剂,开发高效短流程、数字化的新型染整技术与装备,开发新型纤维与织物染整技术,开发少水和无水染整技术,提高废弃物的治理和回收利用率。

2、纺织行业改造提升。重点研究开发非织造、经编和立体成型编织、功能后整理、复合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发高端医用、过滤与分离用等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开发节能新型纺纱、织造工艺技术;开发高端纺织装备与配件。

(九)农业高技术

1、农业信息技术。推进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支持以完整产业链条为服务对象的农业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技术研发,大田种植、果蔬、畜禽、水产、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研发。

2、精准农业。研究开发动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实时土壤水肥光热探测技术,精准作业和管理技术系 统,定位变量作业智能机械和健康养殖设施技术与装备。

3、种质资源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主要农作物、林果、畜禽与水产优良种质资源发掘与共享技术,种质资源分子评价技术,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定向杂交育种技术,规模化制种、繁育技术和种子综合加工技术。加强地方特有林果、畜禽、水产、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十)农业生产

1、种植业。支持主要粮经作物生产重大应用技术和种植制度改革研究,中低产田(含盐碱地)改良生产关键技术,支持围绕蔬菜轮作障碍、环境控制的关键技术研发。

2、养殖业。支持生态循环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养殖环境控制技术研究,养殖管理、疫病防制、环境控制和检验检测等全程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3、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研究植物病害诊断、预警和防控技术。加强重大畜禽疫病高效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简便易行、灵敏特异的诊断技术和试剂。研究开发新型生物农药、生物疫苗、新型兽药等生物制品,研制专用原料药、兽药新剂型、中兽药及复方制剂等新产品。

4、农业灾害预警及防治。研发农业灾害监测预警新技术,建立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重大生物灾害、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生态调控技术、农药安全高效使用技术、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实用技术、农业干旱、低温冷害和霜冻灾害防灾减 灾实用技术的研究。

(十一)农业设施装备

1、农业机械装备。加强农业机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研究农业装备自动导航、过程监视、智能测控、远程网络通讯和产品可靠性技术,开发环保、标准和智能化设施农业装备。研究开发适于家庭农场智能化农机装备及配套零部件。

2、农业设施。研究高效设施化栽培、种植、养殖、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及自动控制设施、设备及技术,储藏保鲜和高档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设施内光、温、水、肥及病虫害控制,脱毒苗无土化栽培等智能化控制技术。

3、农业投入品。研究开发新型保水剂、新型高效抑制剂,开发环境友好缓释尿素、控释肥和专用控释复混肥,研究开发新型生物可降解地膜及生态膜,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

4、农业水利。研究推广农业高效用水、节水、雨水利用、水肥一体化、污水净化利用等节水技术和设备。研究大田新型节水灌溉技术、设施和模式,开展微灌系列技术及设备的研制与开发,研发农艺农技结合的节水栽培技术,研究水分高效利用技术,组装设施栽培节水技术体系。

(十二)农业现代产业

1、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关键技术,支持地 方特色型和对外出口型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研究。

2、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控制。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性评价分类技术标准研究,重点农产品主要争议性重金属限量值的再评价研究,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规程和检测方法标准研究等。

3、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土、肥、水、气等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耕地质量保育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等。研究可降解农用生物质新材料、新型酶制剂产品等技术与工艺。

(十三)资源与节约

1、固废综合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开发赤泥、白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等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等。研究开发建筑废物分类与再生、资源化利用、以及再生混凝土高性能化等关键技术。

2、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煤层气、煤系共伴生矿、稀土、钒钛磁铁矿、金属矿高附加值利用和精深加工技术,以及煤系共伴生资源深加工和利用技术与装备等。

3、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开发废橡胶、废塑料、废家电、废电脑、废电池等再生资源回收、分选和处理技术等。

4、节能技术。重点研究开展化工、钢铁、冶金、石化、造纸、电力等高耗能行业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建筑节能、绿色再制造等节能技术、标准与设备等。

5、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电力、造纸、钢铁、油气开采、化工、纺织等高耗水行业节水与中水回用技术改造、矿井水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技术等。

6、循环生产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石油化工、盐卤化工、矿产与冶金、电力、造纸、食品、医药、机械与装备制造业等循环经济中关键技术等。

(十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污水处理、回用与生态修复。重点开展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复合型湿地自流净化技术及检测设备研究,新型可持续人工湿地等关键技术、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2、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重点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沼气生产--中水利用—生活垃圾处理等面源污染控制等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研发。

3、重点行业污染控制技术。围绕火电、钢铁、建材、化工、冶金、食品等重点污染行业,重点研究开发控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挥发性有机物、细颗粒物等排放的技术及装备。

4、细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重点研究开发湿式电除尘技术、团聚技术、电-袋混合式除尘技术、超细粉尘高效捕捉技术、汽车尾气催化剂、工业废气物治理技术以及耐高温、耐腐蚀纤维及过滤材料、优质滤袋和设备,汽车尾气治理技术等。

5、大气环境监测预警技术。重点研究开发固定污染源连续(自动、在线)监测技术、大气环境质量预报与预警技术等。

6、碳高效捕集与回收利用装置及技术。重点研究开发二氧化碳(CO2)捕集技术、输送技术、利用技术、封存技术、碳源汇评估与生态、森林、海洋固碳关键技术等。

(十五)医药

1、新药研发及制剂和辅料、原料药研究。重点研究创新型药物,开发靶向释药技术、缓控释药技术、生物大分子释药技术、晶型技术以及新型药用辅料、原料药等。研究海洋药物及活性物质的高效快速筛选、优化、合成与制备技术。

2、数字医疗与健康服务平台。重点研究开发数字医疗技术和服务,构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

3、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规范化种植及炮制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中药材品种调查、综合质量控制、评价技术等。

4、创新中药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开展中药制剂多成分、多指标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以及新型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十六)公共安全

1、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食品危险性评估与溯源和快速预警系统、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实验室和现场快速检测等技术、装备和标准等。研究绿色、安全新型食品加工技术,废弃物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质量检测与安全控制 等食品安全与加工关键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和综合配套技术。

2、社会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刑事侦控、现场勘察、物证信息采集与检验鉴定等核心技术。研究道路桥梁交通系统事故预防、安全保障、事故应急救援、安全评价等技术。

3、饮用水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饮用水水质预测预判、藻类处理、微污染有机物处理等关键技术和工艺。

4、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地震早期预测、气象灾害精准预测、各类新增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加工处理及分析应用技术、气象灾害影响评估技术等。

5、重大事故预警与救援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展矿产及油气田瓦斯、高温、突水、火灾、冲击地压、冒顶和动力性灾害等重大安全预警与快速救援系统等生产安全技术等。

(十七)生物技术

1、大宗(精细)化学品生物制备技术。研究开发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和潜能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的先进生物制造技术与装备,重点解决高效生物制造和衍生转化关键技术等。

2、非粮生物质原料的生物炼制技术。开展木材、秸秆、玉米芯组分的精细分离与转化等高值化利用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相关高值产品。

3、工业酶制剂规模化制备技术。研究开发新型酶蛋白分子改造修饰、高效表达制备、固定化、辅酶再生等新技术。

4、高效微生物工程菌构建技术。研究开发高性能发酵菌种的选育与改造技术,发酵过程优化与代谢调控技术、发酵产物高效膜分离技术以及功能因子分离鉴定技术等关键技术。

5、生物能源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以工业和农林生活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非粮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产品的共性、关键技术和专用设备等。开发微藻固碳关键技术,开发高附加值的系列微藻产品。

6、生物基材料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开发生物塑料、生物纤维、生物橡胶等高分子材料核心技术和相关产品等。

7、农业生物技术。开展农业生物基因组学与主要动植物品种品质改良、主要农作物分子标记和动植物基因工程、主要病虫害生物防治及可持续控制、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功能性生防微生物、生物农药和肥料、生物饲料、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及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等研究。

第三篇:202_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及创业扶贫项目申报指南

202_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及创业扶贫项目申报指南

各区县科委(科技局):

根据工作安排,本次启动202_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及创业扶贫专项计划项目申报,请按照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有关管理办法要求做好组织申报工作,填写项目立项申请书。现将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

202_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及创业扶贫专项计划重点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农业“星创天地”建设和科技扶贫技术示范三类项目:

(一)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面向区域重点效益产业,依托各类农业科技园区以及示范基地,通过人才、项目、技术、成果等科技资源的集中投入,整体打造,引导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人员入园创业兴业,带动园区(基地)及其特色产业发展,形成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展示窗口和创新服务的新机制。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建设。重点支持科技特派员(团队)就农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开展以技术孵化和产品开发为主的创业活动,提升农业产业链科技含量。

2、创业核心展示基地建设。重点支持新建1个以上的核心集中展示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加工物流新技术等的集成应用与示范,引导园区(基地)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农业“星创天地”建设

重点支持建设围绕现代农业、农业新兴产业及农村服务业等,利用平台建设、政策扶持、创业辅导、公共服务、宣传推介等多种手段,能够为中小型农业企业、农村能人、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村官等提供农业创意、规划设计、农业工程、检测检验、市场营销等低成本,便利化,信息全的一站式服务的农业“星创天地”,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科技扶贫技术示范项目

重点支持优质农作物、中药材、畜禽生产新品种引进与示范,优势特色产业现代新技术(如营养诊断、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滴灌、养殖环境安全、健康养殖新技术等)的集成推广应用以及新肥、新药、新种子、新农机示范推广应用。

二、资助强度

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类项目(包含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和核心示范基地内容),为重点项目,支持额度为60万元,原则上要求自筹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农业“星创天地”建设类项目为重点项目,支持额度为60万元,采取前期引导与后补助相结合的支持方式。原则上要求自筹经费比例不低于1:1。

科技扶贫技术示范类项目为一般项目,支持额度为30万元。

三、申报数量

本次申报由各区县科委组织申报,每个区县申报项目总数(含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类项目、农业“星创天地”建设类项目与科技扶贫技术示范类项目)不超过3项。

四、申报方式

本次申报统一实行网上申报,未在项目申报系统中注册的项目申报人及参研人员需在“重庆市科技人才库”中进行注册并完善相关信息后,方可进行网上项目申报;已在项目申报系统中注册的项目申报人及参研人员需在“重庆市科技人才库”中完善相关信息后,方可进行网上项目申报。所有项目申报人在完成网上申报后,需同时向市科技项目管理服务中心提交纸质申请书、相关附件材料一份。

五、申报条件

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是重庆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具有为项目实施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充足匹配经费的能力;

(二)申报的科技项目应符合本指南的要求,并在重庆市内实施;

(三)项目负责人具有与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和积累,在本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技术优势;

(四)项目负责人具有良好的信誉以及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五)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无逾期未结题的市级科技项目;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成员主持在研的市级科技项目不超过1项(含1项)、参加在研的市级科技项目不超过2项(含2项)。

申报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及创业扶贫项目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类项目应当包括创业链和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两项内容,但可以其中一项内容为重点:

1、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建设要求:

(1)创业链建设应依托具有一定实力的创新主体,如涉农科技型企业、农村新型经营组织,或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成的产业技术联合体。

(2)科技特派员参与程度高、带动农户能力强,已集聚一定数量的科技特派员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开展创业服务,带动较多农户进入产业链,与农户实现共赢。

(3)产业发展基础好,区域特色明显,有一定的产业化经营基础,产业链比较完整,具有培育发展潜力。

(4)针对产业链上存在的关键问题所研发的主营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

(5)建设规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预期成效显著,组织保障有力。

2、核心示范基地建设要求:

每个创业示范基地应当支持新建1个以上的核心示范基地:

(1)有能够孵化和培育科技特派员创业实体的创业园区等。

(2)有满足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加工物流新技术等的集成应用与示范的核心集中展示片。

(3)有健全的管理体系,管理机构完善,建立了规范的资金、人才等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引进技术和人才、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的运行机制,有较高素质的服务和管理队伍,运作高效。

(4)能集成推广10项以上新技术,核心基地的单位面积产值提高50%以上,直接带动1000人以上增收。

(二)农业“星创天地”建设要求

1、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建设农业“星创天地”应具有良好的产业背景和科技着力空间。

2、具有明确的实施主体。要依托农业科技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服务组织,以及相关事业单位等独立法人机构。

3、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能提供良好的科研创新示范平台、创意创业工作空间、信息交流共享体系、社交和政策金融保障体系。

4、具有良好的专家团队聚集能力。要有协同创新良好的10名以上、覆盖全产业链、包含创新创业科技指导与经济发展效应评估的科技特派员团队。

5、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保障机制和条件。要利用技术参股、利益分红、股权转让等方式,与农业创业者结成“利益共同体”。

(三)科技扶贫技术示范类项目申报面向全市18个贫困区县和万盛经济开发区的南桐镇。属于市重点扶贫片区或市科委对口扶贫区县申报的,优先给予支持。

(四)项目立项依据充足,实施方案合理可行,经费预算合理。

六、申报时限

202_年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及创业扶贫项目应于 6月8日下午15时起开始受理网上申报,申报截止时间为6月19日下午17时。

为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以便我委尽快组织专家评审,请各单位注意申报时限要求,按时申报。我委将于6月19日下午17时关闭网上申报系统,各单位申报项目清单和纸质申报材料请于6月19日下午17时前送市科技项目管理服务中心,逾期不报送纸质材料的作为形式审查不合格项目处理,不进入项目管理流程。科技项目管理服务中心不受理网上未申报项目的纸质材料。

七、注意事项

(一)本批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类项目、农业“星创天地”类项目、科技扶贫技术示范类项目,请填写重庆市集成示范计划项目申报书。网上提交前请务必进行预览,一旦提交至市科委,将不予修改、退回。

(二)各申报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应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好申报质量关。严禁各单位将项目申报控制数简单分解,直接指定有关人员申报、限制其它科技人员申报项目。市科委将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形式审查,重复申报或不符合要求的不进入项目管理流程、不予补报,并予通报。

(三)各申报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网上申报工作,并妥善管理申报帐号。

(四)申请书必须从申报系统在线打印,只有带数字指纹的申请书纸质件有效。

(五)其它计划项目的申报由市科委另行通知。

(六)对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过程中的违规违纪或不当行为,请直接向市科委纪检监察部门举报。

八、咨询电话

市科技项目中心:周琦凯 雷阳星 67512626 67512869(传真)

市科委农村处: 奚 欢 67611513 李娟 67515681

驻市科委监察室:赵小平67513692

网络技术支持: 文稷培 67511205

第四篇:申报科技项目指南

附件

202_年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2_]16号)的要求和《江西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紧密围绕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协同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制定202_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基础研究计划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一)重大项目

1.生物医药领域

新药研发和药物制备新技术研究;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理研究;基于江南地区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机制以及疾病治疗新靶点和新一代药物递送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前沿生物技术在水稻、油菜、柑橘等新品种生物育种的应用基础研究;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环保用生物制剂研发与应用的基础研究。

2.新一代信息科学领域

新型电子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数字视听、智能终端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宽带无线通信网络的信息理论基础、面向数字化设计制造的理论及算法、光电子器件和集成微系统的基础研究;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信息网络的应用基础研究;云计算技术研究;制造业信息化标准研究;多媒体服务及处理、传感器网络基础研究;基于网格计算的基础研究。

3.节能环保科学领域

水污染防治研究;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研究;江西省地质灾害控制研究;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勘探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循环再生材料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稀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相关基础研究。

4.新能源科学领域

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研究;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究;智能电网高效安全研究;能源高效转换与储存技术研究;太阳能、风能开发利用研究;生物质能源研究。

5.新材料科学领域

新型高性能铜、钨、稀土、钽铌材料、高性能玻璃和玻纤新材料、有机硅新材料、陶瓷新材料、生物质纤维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先进材料在新领域应用的基础问题研究;传统材料改性技术基础研究;纳米新材料研究;新型催化材料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6.先进装备制造科学领域

汽车、飞机制造过程中关键器件的应用基础研究;基础设计理论、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特种制造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现代集成制造技术、微机械及超精密加工应用基础研究;装备制造业相关的关键设备、部件制造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7.锂电及电动汽车领域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循环寿命、成组设计、成本控制等科学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电动汽车整车集成设计、电驱动平台、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8.绿色食品科学领域

绿色稻米、水果、水产、生猪、家禽、茶叶、食用油、蔬菜等品种的重要性状形成机制、病害与防治机理、优异性状的基因或主效基因克隆、品种改良、精深加工、养殖环境可持续利用、安全快速检测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9.民生科技领域

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新方法及预防研究;重大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中医药防治难1 治病及危害重病的机理及药物研究;节能新技术和新方法基础研究;水循环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重大自然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研究;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基础研究;环境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利用的应用基础研究;鄱阳湖区域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应用基础研究。

支持强度:20-50万元/项。填报方式

登录《江西省科技计划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选择“基础研究计划→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成网上申报。

青年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申请者必须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年龄未满40周岁[1976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的在职在岗人员。

主管处室:计划处

(二)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

1.数理科学领域(1)数学

围绕数学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涉及信息科学中的数学理论,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和先进控制理论中的数学方法及其信息与数学学科交叉的研究。

(2)物理学

光物理与发光器件、低维凝聚态物理与量子调控、引力理论与粒子物理、纳米电子学与纳米光学、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相关的物理问题、(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及其应用、激光物理与量子光学、新型光电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物理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2.信息科学领域

太阳能光伏及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光电子器件、控制理论、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及数据挖掘、图像处理、高性能软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信息安全协议的设计与理论分析等技术中的科学问题的研究。鼓励信息科学与数理、化学、生命、医学、材料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3.化学与环境科学领域(1)化学

围绕信息、生命、材料、环境、能源、核科学等有密切交叉和渗透的物质变化和化学反应的科学问题,重点支持新型有机硅单体、聚合物或有机硅功能材料、丙烯酰胺聚合物新材料、不对称合成、稀土化学、新分析方法或测试技术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2)环境科学

鄱阳湖污染物多介质环境过程、效应及控制;水利工程系统理论与应用;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的环境效应;鄱阳湖湿地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变化和碳循环;重大地质灾害和大规模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机理;土壤过程与演变;土壤质量与资源效应等科学问题的研究。

4.生物科学领域(1)农业科学

江西脐橙等柑桔类特色水果和主要农作物生长机理及模型;食品安全;畜、禽、蜂新品种选育;良种开发、养殖关键技术;鄱阳湖生物资源和重要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及健康生态养殖学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交叉综合研究和原始创新研究。

(2)生物科学

重要功能基因的表达调控、开发及应用;生物资源繁育种植、生物基材料、微生物制造技术;生物产品新型高效的分离、纯化方法研究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5.医学科学领域(1)基础医学

常见重大疾病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重大疾病的细胞致病基因和细胞治疗,江西地区常见疾病预防、优生、优育等有关交叉学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2)临床医学

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疾病、重大疾病、血吸虫等地方或区域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与临床前和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3)预防医学 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江西地区常见疾病预防、重要传染病流行特征及防治策略等有关交叉学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4)药学

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生物医学工程;新型给药系统、重大疾病的药效学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5)中医学与中药学

中医基础理论概念、内涵的规范化、热敏灸应用规律及其机理、中医病因病机的证治分类研究;中药药性理论与中药资源利用、中药炮制、中药药理、江西道地药材药效及方药药效及中药制剂关键技术与制药装备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6.工程与材料科学领域

重点围绕铜、钨、稀土等新材料产业技术、重大工程技术的发展需求,重点支持针对提高传统产业竞争能力的高性能结构材料、半导体发光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陶瓷功能材料、环境能源材料、新型能源材料与动力锂离子电池、稀土掺杂光电功能材料;有机高分子能量转换基础领域若干问题;节能减排和低碳排放转化的基础领域若干科学问题;高精铜材、优特钢材、硬质合金、锂、镍钴、铅锌、铝合金等新材料;绿色资源开采、矿物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资源循环科学、水处理、空气净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等方面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工程技术领域在数字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方面等所面临关键技术中的科学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研究。

资助类别及强度:

资助项目类别分为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强度:5万元/项。申报条件及注意事项:

1.一般项目申请者(申请项目的负责人),必须是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博士学位的在职在岗人员;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具有硕士学位的申请者,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2.青年项目申请者必须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申请者,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年龄未满35周岁[1981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的在职在岗人员,女性可放宽两周岁[1979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3.脱产研究生、在站博士后不能作为申请者(项目负责人)申请项目。4.申报学科代码按二、三级学科选择,有三级学科的必须选到三级学科。主管处室:计划处

科技重大专项

科技协同创新体

一、组建模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省内龙头企业为主体,优势关联企业参与;以利益为纽带,集聚境内外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等各类优势资源;以攻克产业链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为重点任务;以产权清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有效监管、公司化运作为原则;组建按市场机制运行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协同创新实体(研发公司)。

二、扶持方式

以财政扶持资金为引导,吸引企业、风险投资及社会资金投入。财政扶持资金采取有偿借款、贷款贴息等市场化方式运行。

三、重点支持产业

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优先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新医药产业;重点支持新材料、节能环保、锂电与电动汽车、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关键领域;在新能源、航空制造、文化暨创意和绿色食品等产业具有重大突破的可给予支持。

四、申报条件

1.所属产业符合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科技创新规划;

2.申报主体必须是由省内龙头企业牵头,优势关联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参股3 组建并独立运行的研发实体;

3.有明确的市场目标项目,产业带动作用大、示范性强;能解决产业链环节的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三年内完成产业化生产,开发具有带动作用的新产品。

4.有高水平的专职研发团队。5.有固定的研发场地。

6.组建期原则上不超过三年。

7.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8000万元。

8.申报单位属地政府对科技协同创新体有相应的配套资金扶持。

五、申报材料

1.科技协同创新体申报书 2.股东或董事会决议; 3.公司章程; 4.审计报告;

5.贷款承诺书或协议。

支持强度:180~202_万元/个 主管处室:重大专项处

重点研发计划

一、工业领域

重点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在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航空产业、锂电与电动汽车、文化暨创意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突出重点、集成攻关,实现突破。解决制约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问题为重点,以培育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产品为重点目标,为全省支柱产业加速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重大项目

围绕国家《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科技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我省重点布局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1.新材料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重点支持稀有金属特色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金属冶炼工艺技术的优化、升级研究;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应用领域开发研究;新型稀土掺杂金属合金新品种、新工艺开发与应用研究;新型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高强度热塑性树脂基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新型储能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特殊用途的有机硅产品及其研究;高效能锰酸锂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生态安全的生物材料研制及其应用研究;纳米材料及其器件开发与研究。

2.新能源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重点支持高纯硅原料(多晶硅)提纯、太阳电池与组件规模化生产、先进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新型高效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及单元、超高亮度LED发光芯片、高散热效率封装、新型高效发光材料开发与应用,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

3.新一代信息技术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

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3D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基于全景城区全景商圈立体展示平台的江西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综合智慧服务体系;

围绕中三角城市圈和环鄱阳湖城市带,构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健康等深度应用的技术融合平台,研制规模化商用的移动互联网可穿戴智能终端设备。

针对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计算需求,研发高性能计算模型和并行算法,突破并行计算交换网络关键技术,开发面向行业应用的高性能计算系统,构建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

4.先进装备与航空制造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汽车、高效节能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开发,工业机器人、专用机器人、精密装备及核心功能零部件开发,高档数控机床及重点功能部件研发,大吨位金属成形模具与装备技术研发;LNG储运设备研发,矿山设备、轨道交通、节能锅炉、通用设备设计制造及其高效、节能关键配套部件,煤焦化过程烟道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及装备;智能控制及检测关键技术,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设备设计制造。

航空产品智能制造与装配关键技术应用,隐身测试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直升机和通用飞机机载设备和系统。

5.锂电与电动汽车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重点支持电动汽车整车集成优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电动汽车专用底盘与系统优化技术,混合动力客车节能技术与相关智能化控制技术,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及专用车的研制,电动汽车轻量化技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传动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开发与优化技术,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高技术,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热管理技术,电控系统可靠性研究,电动汽车智能充电及并网关键技术。

6.文化暨创意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重点支持创意园区科技融合基地,现代数字出版技术平台建设,动漫产业与移动互联网游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瓷板画艺术产品创新,影视IP与网络游戏的融合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文化内容虚拟社区垂直运营服务,智慧旅游、非物质遗产的数字保护等新兴文化服务。

支持强度:50万元以上/项。

(二)重点(一般)项目

具有一定产业化前景的各工业高新领域内中试及以下的研究开发类等科技创新项目。1.新材料

(1)黑色金属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高效率、高性能、低成本洁净钢、碳素结构钢生产技术研究;超细晶粒钢材制备与加工技术研究;钢铁企业能源综合平衡、高效利用、绿色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研究;高强度、高韧性、低合金品种钢板生产技术研究;高性能汽车弹簧新钢种生产技术研究;高强度、高性能、超厚特种钢板生产技术研究;稀土在特种钢材中应用技术研究;废钢在钢铁新材料、新品种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高性能、合金钢管生产技术研究。

(2)有色金属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铜、钨、钽铌、锂、稀土有色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化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研究;脉钨矿床开采技术优化综合研究,低品位与复杂难处理稀土资源有效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钨、稀土、钽铌工业的安全规范、能耗限额、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新型光电选矿设备的研制及其应用技术开发研究;铜、钨、镍、稀有、稀土金属及其合金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短流程化、无害化、工艺标准化及自适应技术研究;特色(稀有金属)冶金过程检测、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高性能钨合金材料生产技术研究;高纯锂盐生产制备研究;铷铯的应用技术研究;不掺杂制备粗颗粒钨粉生产工艺研究;含钨新型催化剂的研制;高性能高纯钽铌氧化物的生产技术研究;超细钽铌碳化物及其复合碳化物生产技术开发研究;高性能钕铁硼产业化技术研究。铜、钨钼、钽铌、锆铪、镁及铝合金新材料、新产品生产技术研究;新型高性能稀土光转换、储光、储氢、磁致冷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新型稀土发光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超细(纳米)稀土材料的应用研究;新型稀土镁、稀土铝、稀土铜中间合金生产技术研究。

(3)非金属陶瓷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专项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新型超细、高纯度、非金属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新型电子陶瓷浆料制备技术研究;特种电子(压电、焦电、铁电、波介)陶瓷新材料开发研究;新型陶瓷传感器制备技术研究;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陶瓷梯度功能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功能陶瓷器件薄膜化制备技术研究;结构陶瓷精加工工艺技术研究;陶瓷膜材料与膜器制备技术研究;高强度、超硬度、低膨胀陶瓷材料制备技术研究;高强韧性结构陶瓷新品种、新技术开发研究;稀土结构陶瓷、功能陶瓷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4)高分子材料与精细化工 ① 有机硅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有机硅单体及产品开发包括:甲基氯硅烷、乙基氯硅烷、乙烯基氯硅烷、苯基氯硅烷、混合基氯硅烷、改性硅油、硅树脂、硅橡胶、硅偶联剂等有机硅产品及其生产技术的创新研究;太阳能用多晶硅化工基础材料的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包括: 三氯氢硅合成及还原新工艺研究, 三氯氢硅高纯化技术;氢气高纯化技术;副产品四氯化硅综合利用技术, 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等;

② 精细化工产品开发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化工纳米材料生产技术攻关;应用于工业有机废水处理新技术、新医药中间体、新型农药中间体等方面的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技术攻关;新型环保染料及其中间体的研究;水性环保涂料;油田、炼油化学品;新型胶粘剂等。

③ 多晶硅化工基础材料研究与开发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三氯氢硅合成及还原新工艺研究(节能、环保、安全方面工艺创新;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等);

三氯氢硅高纯化技术;氢气高纯化技术;副产品四氯化硅综合利用技术。④ 高附加值化学纤维研究与开发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特种树脂和纤维新材料产业化生产技术。差别化、功能性、环保型化学纤维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多孔超细旦涤纶低弹丝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多组份复合涤纶长丝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粘胶长丝连续纺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高湿模量粘胶纤维的研究与开发。

2.光伏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提纯技术研究,铸造多晶硅生长技术及仿真模拟技术研究,高性能低成本硅基太阳能电池材料生产技术研究,硅基太阳能电池生产中切割硅屑回收与利用技术研究,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制备与开发研究。

太阳能综合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燃料电池、生物能电池、光伏发电应用技术及太阳能光电产品;高效节能低成本多晶硅材料的清洁生产技术和太阳电池关键配套材料制备技术。其他节能新技术开发。

3.绿色光源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新型衬底上的GaN基LED外延材料制备工艺研究;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材料和大功率芯片及器件制造工艺研究;半导体照明用LED(蓝、紫光)芯片、GaN基LED大芯片制造、芯片倒封装、适合蓝光激发的高效率黄色荧光粉和红色荧光粉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高性能电致蓝光材料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多芯粒组合照明电光源(灯具)系统集成技术开发研究及高显色效果的混色技术研究;适合半导体照明用新型光致发光材料制备技术研究;新型白光LED发射荧光粉,显示屏用稀土荧光粉,以及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太阳能驱动的LED照明产品应用开发。

4.新一代信息技术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针对性地扶持新兴信息技术领域应用,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关键装备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1)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下一代互联网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IPv4向IPv6平滑演进技术 下一代互联网可信、安全技术(2)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云计算 云计算应用服务开发环境关键技术 混合云关键技术与系统 中小企业云计算公共平台 云计算中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

(3)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物联网平台

智慧农业种植养殖及物流配送的物联网平台 基于物联网的鄱阳湖生态环境监测平台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健康管理平台

全省矿区井下安全生产的物联网监测预警平台(4)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大数据技术 面向大数据的内存计算关键技术

面向大数据的医疗健康管理关键技术应用 基于大数据的类人智能关键技术 大数据获取、管理、分析和安全技术(5)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三网融合技术 三网融合演进、接入技术

三网融合互动视频推播、人机交互、互动平台管理系统 面向三网融合的低时延编码技术(6)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安全技术 云安全架构应用中的攻防关键技术 网络攻击行为的智能分析技术

网络攻击行为的证据提取及溯源技术 5.先进装备与航空制造及军民两用技术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工业机器人生产设备及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专用机器人及核心功能零部件,新型传感器及其系统,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设计制造技术,汽车及部件总成关键技术研发,高等级输电设备关键技术研发,空气污染防治技术及成套设备、水污染防治技术及成套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等环保装备及资源再利用设备的设计制造,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技术研究。

航空难加工材料精密加工与无损检测技术、航空特种涂料制备与涂装技术,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技术,机载设备和系统研发。

军民两用技术:主流船型换代开发与优化、分段总组、快速搭载、先进涂装和舾装等船舶设计、制造技术研究;新型操纵控制系统、导航罗经、惯导测试设备等船舶配套技术研发。

移动、低噪声电站关键技术研究,新电机、电站控制模块、静止变频电源等技术研发。6.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信息物理融合的智能制造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复杂装备制造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控制业务流程研究与应用;复杂装备制造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平台开发;复杂结构产品装配配送作业管理流程和组织模型、任务模型与仿真模型,制造业产品装配智能物流配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建立江西省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知识库和专家资源库,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专家咨询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

7.锂电与电动汽车(1)动力电池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动力型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高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及其材料研究与开发,动力型锂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及低温充放电性能研究,高容量负极材料研究与开发,耐高电压新型电解液研究与开发,高质量高安全新型隔膜研究与开发,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及PACK总成安全控制技术。

(2)电动汽车及相关技术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电动汽车整车控制与优化技术,电动汽车零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电动汽车高效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优化研究与应用,电动汽车在线监控技术与装备,电动汽车车载智能信息系统、车联网及智能交通技术,电动汽车技术开发服务,包括数据采集,测试评价、技术标准等研究。

8.文化暨创意

支持方向和研究内容:数字出版业技术共享协作服务网络与技术标准数据库,集成版权贸易、空间艺术设计、数字出版、网络文化、绿色印刷、文化遗产数字化等文化产业集群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基于内容播控和版权管理的网络影视文化内容云服务平台建设,立体视觉系统研发基础与内容服务,舞美设计和舞台效果集成系统应用,文化创意系统集成技术及装备,动漫游戏与虚拟仿真技术在设计、制造、科普、教育、体育、建筑、旅游、商务等产业领域中的集成应用创新,传统手工工艺品的工业化生产。

(三)申报要求

1.申报项目必须具有明确的产业化前景;申请单位应具有较好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条件,有较强的科研团队,有良好的资信基础和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

2.优先支持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国家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7 点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项目。

3.多个单位联合申报的,各方须签订联合申报合作协议,明确约定课题申报单位、参与单位承担的研究任务、考核指标、专项经费比例和知识产权归属等,并作为申报书的附件。

4.申报书中必须要有明确的经济、技术和知识产权等考核目标,并就考核目标的先进性、可实施性和市场前景进行阐述。

5.研究类项目应是在我省首次提出。开发类项目应能在相关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产品开发类项目应有自主知识产权、应有应用对象,能提供一定批量的应用实验条件和试生产条件。

支持强度:重点项目不低于10万元/项,一般项目不低于5万元/项。主管处室:高新处

二、农业领域

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遵照“稳粮增收、调整转型、提质增效、改革创新”的要求,围绕全省农林产业技术升级,在“十二五”前四年立项支持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强化“三个突出”,突出技术需求导向,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从项目源头上解决研究、立项“碎片化”的倾向;突出科技资源的整合,加强跨单位和跨学科联合攻关,进一步提升优势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以企业的科研投入和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引导投入相结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成果直接应用。通过创新升级实现产业升级,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重大项目

1.东乡野生稻优异性状基因高效利用

研究内容和目标:利用已探明的东乡野生稻有利性状基因,创制出国内领先水平、具有东乡野生稻优异性状基因的水稻新品种。

申报条件及要求:1.必须以东乡野生稻优异性状基因的重大发现为前提;2.多个创新团队协同攻关。

2.主要农产品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和目标:通过良种、良法等配套技术集成,解决绿色水稻规模化生产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重金属污染防控和修复等关键技术难题;油茶区域化良种配臵栽培模式、水肥管理方法和修剪技术;水产种苗繁育、水体生态修复共性技术和规模化健康生态养殖模式;研制并完成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

3.适应江西双季稻区农艺农机配套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和目标:基于适合江西双季稻区机械化生产设备的选型,开展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攻克双季稻机插秧等机械化生产配套关键技术,研制并完成双季稻机械化育秧、插秧等机械化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并进行示范应用。

4.主要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技术和溯源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与目标:开展主要绿色农产品高效生产、加工、流通全流程质量安全信息采集与监控技术、检验监测技术研究,研发主要绿色农产品质量溯源、安全监管系统。

5.果树脱毒技术及无病毒良种材料创制

研究内容和目标:开展赣南脐橙、南丰蜜橘脱毒技术及其鉴定检测技术研究,创制并保存特色果树优良品种的无病毒材料;建立“一园二圃”(无病毒母本园、无病毒采穗圃、无病毒苗圃), 建立无病毒良繁体系。

6.水果、夏秋季茶叶、油茶全价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和目标:开展我省柑橘类、特色浆果类水果、夏秋季茶叶、茶油的适度加工、综合利用技术和循环利用技术研究,柑橘类残次果及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提升水果、夏秋季茶叶和茶油全价利用附加值。

7.南方草食家畜健康养殖技术 研究内容和目标:开展大宗非粮型农副产品和牧草等资源的营养价值(蛋白质、能量)调查,建立非粮型饲料资源营养学参数、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数据库,依据草食家畜对其营养利用效率,研制配比饲料;开展南方草食家畜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建立种养结合的牛羊健康养殖模式和技术规范。

8.猕猴桃优异雄性种质资源发掘及高效授粉体系构建 研究内容和目标:收集与系统评价国内外优良授粉雄性品种及野生雄性资源,通过对其花粉生物学及亲和力等系列研究,筛选出适应我省猕猴桃主栽品种的优良配套授粉雄株;通过花粉的有效制备、花粉量控制、人工辅助与机械授粉技术的综合应用,构建猕猴桃高效授粉生产体系。

9.蔬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技术

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连作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植物化感作用、作物连作障碍生理与分子机理等原因及危害程度,不同种植年限土壤微生物与蔬菜枯萎病等病虫害发生之间的关系,选育出抗性好茄果、蔬菜等优良品种;研发解除蔬菜连作障碍较好的农业防治技术和生物制剂,建立高效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技术模式。

10.农林废弃物食用菌生产原料与菌渣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与目标:开展高效分解农林废弃物食用菌优良菌株筛选,研发农林废弃物食用菌栽培新型原料和菌渣循环利用技术,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

11.竹类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与目标:开展竹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及产品研发;研发环保型竹材产品;开展竹材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利用竹材加工剩余物开发高值化、环保型产品。

12.香精香料用树种苗木繁育及高效培育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与目标:开展目标香精香料树种樟科、松科等优良品系高效无性繁育技术,原料林基地建设植物配臵技术、密度控制技术、专用肥研发和施用技术、水肥管理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研究,提高其产业化程度及市场竞争力。

13.江西特色水产养殖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与目标:基于通过品种审定的江西特色水产资源(蟹类、珍珠、翘嘴鲌、彭泽鲫),开展规模化健康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培育我省水产新的增长点。

14.现代农业重要农机装备研制

研究内容与目标:优选、研制智能化水稻种子催芽、精密育秧、可变行距插秧、稻米烘干等适合江西双季稻区大田生产和加工新型农机具。筛选与研制适应油茶种植特点的轻简器具、机械及设备,研究机械化栽培配套技术(林地垦复、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茶果剥壳、茶籽烘干等),建立油茶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开展莲子和莲藕生产作业机械装备、苎麻剥麻和打麻挤胶装备的研发,研制相应生产作业机械。

15.基于“互联网+”的畜牧养殖与疫病防治专家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和目标:开展在线视频等多种互动方式的畜牧养殖及病害推理方式和机制研究,建立畜牧养殖技术及疫病防治专家知识数据库,构建畜牧养殖与疫病防治专家系统。

以上除项目1外的重大项目申报条件及要求:

1.要求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联合申报,具有合作研发协议; 2.必须具有合作研发协议中企业支付本项目研发经费的到帐单; 3.优先支持科技特派团与企业联合申报的项目,满足前两项申报条件及要求的前提下。4.不属于重大项目申报指南范围的项目不受理。支持强度: 50-200万元/项。

(二)重点(一般)项目

1.水稻优异种质资源鉴定、基因挖掘和材料创新

开展江西特有稻种资源和野生稻资源优异性状的精准鉴定和基因型鉴定,解析基因功能,阐明优异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发掘其优异等位基因,克隆江西特色资源材料优异性状的关键基因,并验证其功能;创制目标性状突出的优异新种质。

2.水稻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配套技术研究

根据江西生态和气候特点,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性为重点,选育出优质、多抗、高效且抗倒伏、适宜机械化和轻型化生产的水稻新品种;选育适用米粉、年糕、冻米糖加工等专用水稻新品种。开展杂交水稻轻简化、机械化繁育和制种技术研究,制订杂交水稻轻简化、机械化繁育与制种技术规范。开展新育成品种的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3.畜禽遗传资源发掘、评价与创新应用研究

开展我省优良地方猪、鸡、水禽、牛和羊特异性基因指纹图谱研究;筛选出畜禽优异特性的基因,进行基因检测、定位和等位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挖掘优良抗性基因应用于品种的选育;培育适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优良畜禽新品系。4.饲料资源安全高效利用与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发可替代当前抗生素的微生物源性、矿物源性和植物源性饲料用活性物质的生产关键技术和配套应用技术。研究影响当前饲料卫生与安全的关键因子的同步检测技术、饲料中天然有毒有害物质(抗营养因子、霉菌毒素、致病微生物等)的快速检测技术、饲料原料和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技术、不同种属动物源性饲料的检测技术及其标准,构建我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及风险评估体系。

5.畜禽健康养殖及其疫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不同畜禽养殖场环境中微生物种类变化与疾病动态以及与体内病原生物的互动关系,建立不同养殖生产规模和方式的卫生管理和防疫规程;研究建立最优化营养供给技术和饲喂制度;研究建立资源再生利用、可持续健康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根据江西省畜禽传染病流行特点和规律,研究畜禽传染病的快速诊断方法,制定不同区域的科学免疫程序;明确影响江西省畜禽安全生产的主要风险因素,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6.油茶特异种质资源发掘利用与新种质创制

以高产、优质、高抗为目标,挖掘我省地方优异品种;优选高产量、高含油率、高油酸、高特异内含物、高抗性的优异种质资源;探索油茶优良性状的早期鉴定和选择技术。

7.油茶高效经营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开展轻简节本型油茶管理技术研究,探索低成本高效茶油茶栽培管理模式;开展油茶林地生物多样性和水土保育技术、农药化肥施用后代谢过程与残留响应及相应监测技术研究,探索建立油茶绿色生态经营模式;利用现有低产林,开展低效油茶林结构优化与产量、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研究;集成油茶高产、优质、高效关键技术进行示范。

8.江西地方特色果树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

创新赣南脐橙、南丰蜜橘、井冈蜜柚、奉新猕猴桃等多抗、耐贮型、无核型、特香型等特异性状新种质,选育具有以上特异性状的特早熟、晚熟果树和抗逆性砧木及授粉雄性新品种;选育适应加工的柑橘、猕猴桃新品种;通过生物学特性观测及遗传稳定性评价,运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快速鉴定和发掘特色果树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建立特色果树种质资源圃。

9.特色果树新品种引进与筛选

重点引进与评价国内外新近选育的特色果树优良品种(甜橙、杂柑、甜柚、软枣猕猴桃、鲜枣、黄肉桃、甜柿、蓝莓、树莓、刺葡萄、石榴等),筛选出适于江南地区栽培的良种。通过集成示范,制订配套栽培技术规程。

10.果树节本高效和生态安全栽培技术研发

开展果树营养诊断、平衡施肥及果树专用肥、肥水一体化、高效人工授粉、轻简修剪等节本省力栽培、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开展安全无毒、环境友好、防腐效果好的果品生物源新型防腐保鲜剂研发。研究特色果树的冷藏保鲜和生物保鲜技术,延长其贮藏期及货架期,制订配套栽培、技术集成操作规程。

11.蔬菜优质抗病品种的选育

开展辣椒、茄子、苦瓜、黄瓜、南瓜、豇豆等抗病性好、品质优的蔬菜新品种选育,培育出能抗2种以上主要病害、品质优良的蔬菜品种。

12.蔬菜集约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种子前处理、精量播种、快速催芽、穴盘育苗、育苗环境的设施调控、苗期精准灌溉和施肥的研究,建立茄果类、瓜类、甘蓝类蔬菜集约化育苗生产、轻简化生产、产品采后处理标准化生产模式,制订配套栽培技术规程。

13.食用菌种质资源开发和高效生产

开展适合我省人工栽培食用菌优质新品种选育;研发菌种制作新技术和食用菌质量安全与标准化技术;开展食用菌农村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新技术、新模式研究与示范。

14.茶叶高效利用研究与示范

开展高效利用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茶氨酸等物质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茶叶新产品和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

15.茶叶生产省力化、机械化、标准化、网络化技术研究

开展适合名优茶机械采摘、生产的茶树品种选育;名优茶采摘机械化、加工工艺研究;茶园生产标准化技术,以及物联网、追溯系统在茶叶生产和加工过程的应用研究。16.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油菜、花生、棉花、特色中药材、葛、百合、白莲、蚕桑、苎麻、茶用菊花、木薯等特色经济作物种苗繁育、轻简化栽培和套种模式、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制订规模化种植生产规程;开展特色经济作物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

17.水产良种选育繁育技术研究

研究江西省优势水产(蟹类、蛙类、珍珠、翘嘴鲌、甲鱼、黄颡鱼、萍乡红鲫、彭泽鲫)良种选育繁育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建立水产良种分子遗传标记种质资源库和繁育标准化操作技术规程。

18.水产品活体保鲜、精深加工与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开展水产品活体保鲜、精深加工和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集成技术研究,攻克水产品精深加工和高值化综合利用过程中的关键生产技术,获得一批原创性的科研成果,提升我省水产核心竞争力。

19.江西优势特色林木良种选育、培育及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我省优质用材林、经济林、生态林等良种或新品种选育、繁育及设施化、标准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展高效营林配套技术研究,制订目标树种繁育及高效培育技术规程。开展用材林、重组林精深加工利用技术研究;针对林木加工和采伐剩余物等低值木材,开展木材重组等高值化精深加工利用技术研究。

20.江西主要草本盆花品种选育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

收集、选育江西主要盆栽草本花卉品种,建立品种资源库,研究育苗、容器、基质配方、促花和花期调控等相关技术;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制订盆花生产的标准化技术规程。

21.江西重要园林观赏树种容器大苗培育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江西重要园林观赏树种大苗容器培育技术,通过育苗基质配方研究、育苗容器筛选、容器苗栽培技术研究,解决以观花、观果、观叶为主要性状的园林树种在工程施工或景观应用中的疏枝疏叶问题,制订园林观赏树种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22.新优彩叶树种(品种)选育、引种与繁育技术研究

针对紫叶枫香、彩叶桂花、红叶卫矛、加拿大红枫、金叶水杉、金叶国槐、刨花楠、红楠等彩叶园林树种,开展新品种选育、引种、适应性、繁育、大苗培育技术研究。

23.木本香料成分的提取和高效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木本香料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关键技术和香料功能成分、高效精深加工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出具有特殊功能、应用前景广的香料成分和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

24.竹林丰产优质高效培育技术研究

开展竹林水肥管理、母竹留养、大径材定向培育、合理覆盖、伐竹和采笋研究,无公害竹笋培育关键技术研究,提高竹林的产量、质量和效益。

25.新型饲料及添加剂、农用物资研发 重点支持高效、安全新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与产品,生物型杀菌、杀虫、除草、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技术及产品,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生产技术及产品,新型环保肥料生产技术与产品。

26.动植物疫病防控及防灾减灾技术研究

重点支持主要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药高效安全施用技术;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技术,高效安全兽药、渔药及产品质量监控技术。重大农业气象灾害、森林重大生物灾害及火灾监测、预警、防控技术与产品。

27.农业生态及生物质资源利用

重点支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与设备,农村垃圾、污水、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设备,粮食主产区农田保育、中低产田改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农田水利、农作物高效节水保水新技术;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和恢复技术。农林生物质能转化、生物基材料开发技术与设备;生物质燃料制备、高效利用技术与设备。

28.“互联网+农业”关键技术集成创新

重点支持应用农产品物联网实时监测等技术,实现网上销售的农林产品标准化种养殖技术及高效精深加工利用技术集成创新。

申报条件及要求:

1.优先支持科技特派团与企业联合申报的项目; 2.优先支持企业已投入研发经费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以经费到帐单为凭证); 支持强度:

重点项目10-30万元/项。一般项目5万元/项。主管处室:农村处

三、社发领域

(一)重大项目

1.常见、多发疾病临床诊疗技术研究与示范

立足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针对我省常见、多发、重大疾病诊疗中的关键问题,开展新技术及新设备的研究与示范应用,提高早期疾病发现率、降低死亡率、减少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申报要求及说明:

(1)申报单位必须是本申报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单位,项目支持对象是确认为本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单位。

(2)申报单位在申报疾病领域的临床技术水平必须位居全省首位,优先支持在国内具有优势地位的临床技术。

(3)所申报项目必须为临床应用技术研究,不支持基础理论研究。

(4)所申报项目不能太宽泛,应针对疾病诊疗关键技术开展深入研究,研究内容必须清晰,研究目标必须明确、可定量考核。

2.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研发

(1)燃煤锅炉氮氧化物(NOX)减排技术及装备研发

针对国家全面控制主要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NOX)排放的紧迫需求及烟气脱硝设施难以高效运行等难题,研究燃煤锅炉烟气脱硝装臵的带负荷防堵塞技术,开发SCR喷氨均匀性在线监测系统,研制带负荷在线清洗装臵,在蒸发量1000t/h及以上烟气脱硝锅炉中进行集成应用示范。实现脱硝效率80%,NOX排放浓度小于80mg/m3,满足锅炉全检修周期内稳定运行,制订烟气脱硝锅炉带负荷防堵塞技术规范。

(2)电子废弃物中有色金属电化学回收装备研发

针对电子废弃物中有色金属难以回收高成附加值的产品等难题,研发电子废弃物回收粗产物的精加工电化学工艺,开发高效回收电沉积镍、钴、铜、金、银等电化学回收装备,建立电子废弃物有色金属产品化的生产线,形成至少回收60T/a电沉积有色金属的示范工程,回收产品中有色金属含量达到99.0%,废弃物有色金属回收产品率大于90%,杂质含量小于1%。

(3)重金属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及设备研发

针对冶炼、电镀等行业重金属污染大、毒害大、难以达标排放等问题,开展重金属污水深度处理新技术研究,重点开发新型重金属吸附材料及成套设备,并形成示范工程。实现对重金属污水深度处理在线去除率达98%以上,处理出水符合Hg≤0.005mg/L,Cd≤0.01mg/L,Cu≤0.1mg/L,Pb≤0.05mgL等《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2_)表3标准。

(4)生活垃圾高效清洁焚烧新工艺及设备研发

针对传统垃圾处理方式需要垃圾分类以及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集成现有多种高新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垃圾无烟裂变反应炉及其清洁处理装臵”,建立标准化示范工程。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清洁处理及热回用,配套发电系统每吨垃圾发电≥300度,在垃圾处理过程中炉内温度达到10000C,且无可见烟尘,无二次污染,烟气中二噁英≤0.1ng/m3。

(5)建筑垃圾回收处理再利用成套装备 针对城市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建筑砂浆现场搅拌污染环境、质量不可控、污水难处理等问题,研究建筑垃圾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开发出可移动的砂浆搅拌设备,形成建筑行业标准化示范工程。设备每小时处理建筑垃圾20-25立方,建筑垃圾现场回收利用率100%,施工污水100%回收利用,在处理现场无粉尘污染。

(6)水体中重金属系列监测设备研发

针对国家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全面控制污染排放的需求,研究开发水体中各种重金属的在线、实时的监测技术及设备,实现Pb、Co和Ag的检测限至少小于0.1mg/L,Cd的检测限至少小于0.01mg/L,Hg的检测限至少小于0.001mg/L,Zn和Mn的检测限至12 少小于1.0mg/L,Ni的检测限至少小于0.05mg/L,精密度RSD小于5%,重现性RSD小于5%,并通过应用示范形成技术标准与规范。

(7)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设备研发

针对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和分区域质量管理对监测技术的需求,研究大气细粒子(PM2.5)、臭氧、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自动在线监测技术,形成能够完全满足国内相关行业市场需求监测技术设备,测量范围0.001~1000 mg/m3,分辨率0.1μg/m3,精度±1.0μg/m3,样品气体的测定温度至少在-40~60°C,并通过示范应用形成技术标准规范。

申报要求及说明:

(1)项目申报应注重产学研结合,鼓励由企业牵头申报,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联合承担。

(2)在研国家项目或省级重大、重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逾期未结题的项目负责人不能申报。

3.生态文明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优先示范项目

以支持省级生态文明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为目的,优先支持以下六个方面的技术集成示范:

(1)生态环境整治。主要支持农村(社区)垃圾与污水处理、生态保护与修复、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景观园林建设技术集成示范。

(2)宜居住宅改造。主要支持古建筑保护与修复、社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臵、绿色低碳建筑改造技术集成示范。

(3)居民健康保障。主要支持疾病救治、卫生适宜技术集成示范以及小型诊疗设施建设、基于远程诊疗平台建设的技术集成示范。

(4)创新社会治理。主要支持集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社会治安监控和老年人监护等为一体的智慧乡村(社区)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

(5)食品安全生产。主要支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集成示范。

(6)公共文化传承。主要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方面技术集成示范。

申报要求及说明:(1)申报单位必须是本申报省级生态文明科技示范基地的单位,支持对象是确认为本省级生态文明科技示范基地的单位。

(2)申报单位必须有技术依托单位(已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技术依托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事业单位。

4.江西优势特色大品种中药的二次开发研究 基于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大品种中药的需求,运用先进技术,对江西的优势特色大品种中药进行二次开发研究,并获得申报临床研究受理文号或完成临床研究;或提高质量、提高药效,显著降低能耗、降低成本。

申报要求及说明:

(1)仅支持以企业牵头、联合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共同申报。(2)在研国家或省级重大、重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逾期未结题的项目负责人不能申报。(3)大品种是指单品种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5.中药新药创制

主要支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中药新药创制,并获得申报临床研究受理文号或完成临床研究。

申报要求及说明:

(1)项目申报应注重产学研结合,鼓励由企业牵头申报,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联合承担。

(2)在研国家项目或省级重大、重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逾期未结题的项目负责人不能申报。

重大项目支持强度:50万元以上/项,单位配套经费1:1以上。

(二)重点(一般)项目

1.重大疾病早期筛查及诊疗技术研究

针对我省常见多发的肝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高血压、冠心病、帕金13 森、脑梗等心脑血管性重大疾病,开展疾病早期筛查技术研究,提高疾病筛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优化疾病治疗方案,提高微创及介入治疗技术的精确度,有效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申报要求及说明:

(1)在研国家项目或省级重大、重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逾期未结题的项目负责人不能申报。

(2)所申报项目必须为临床应用技术研究,不支持基础理论研究。(3)研究内容必须清晰,研究目标必须明确、可定量考核。2.可持续发展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

以支持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为目的,重点支持资源高效利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公共安全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

申报要求及说明:

申报单位必须是在申报本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行政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项目支持对象是已确认为本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行政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

3.节能减排新技术示范

以支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为目的,重点开展节能减排新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节能减排新产品或新装备的开发应用以及节能减排新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技术示范。

申报要求及说明:

申报企业必须是已申报本“江西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的企业,项目支持对象是已确认为本“江西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的企业。

4.新型医疗器械研发

以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导向,重点针对肿瘤、肝炎、艾滋病等疾病,开展血源筛查体外诊断设备、医用有源植入式装臵等新型智能诊疗器械研发。

申报要求及说明:

(1)以企业为申报主体,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进行联合申报。

(2)在研国家项目或省级重大、重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逾期未结题的项目负责人不能申报。

5.医疗卫生领域

重点支持针对我省常见、多发性疾病的诊疗技术研究,临床治疗方案优化研究,诊疗标准及方案的建立等;重点支持包括艾滋病、乙肝、血吸虫等重大传染病以及突发性传染病综合预防控制技术研究,精神、心理疾病诊疗技术研究,残疾人辅助治疗研究等。

申报要求及说明:

(1)所申报项目必须为临床应用技术研究,不支持基础理论性研究。(2)项目逾期没有结题的项目负责人不能申报。6.生物与新医药领域(1)中药

重点支持江西道地(特色)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江西地方特色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研究;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装备研究;中药质量评价、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等研究。

(2)化学药

重点支持化学药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天然活性药物研究、药物新制剂及释药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

(3)生物药

重点支持高发传染性疾病的免疫球蛋白研发,抗毒素、抗血清及疫苗类产品的创新研发等。

(4)医疗器械

重点支持临床需求大、应用面广的医学影像、放射治疗、微创介入、外科植入、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的自主研发;用于基层医疗单位和家庭使用的便携式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

7.资源环境领域

(1)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

重点支持矿产资源勘探技术、复杂矿体采矿技术、高效自动化选冶新工艺,低品位与复杂难处理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土资源与农业生产、生态与环境保14 护的综合优化配臵技术,废弃物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2)环境污染防治

重点支持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固(液)废物处臵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新型污染物控制技术,污染场地与土壤修复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环境功能材料的研制等。

(3)生态保护与恢复

重点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单元建设技术,生态保护与恢复衍生产业技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典型水土流失策源地综合防治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鄱阳湖流域水环境安全保障技术等。

(4)防灾减灾

重点支持地震、台风、暴雨、洪水、地质灾害等突发性自然灾害成因规律分析和监测、预警、应急处臵关键技术,煤矿灾害、森林火灾、溃坝、决堤险情、危险化学品泄漏、群体性中毒等重大灾害的监测技术和应急救援技术,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评估技术,防灾减灾新材料、新产品、新装备的研制等。

8.公共安全领域

(1)食品安全控制技术 重点支持食品中有毒、有害物快速检测技术开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核心试剂的研究;食品安全样品前处理技术;致病菌、生物毒素及过敏原的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溯源和快速预警系统研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测和在线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2)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技术

重点支持煤矿瓦斯区域性防突技术研究;矿山采空区、水害和高硫矿火灾等灾害防治及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尾矿库危、险、病库治理技术研究;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监控技术研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职业卫生监督监测信息系统研究;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研究;区域公路网交通安全态势评估及应急指挥技术研究及其装臵、设备和系统研制。

(3)社会安全技术

重点支持公安物联网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公共移动宽带通信网络、公安信息移动接入技术及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城市交通组织智能化技术研究;现代化城市消防技术研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重大事件安全保卫活动应急指挥和处臵的预案研究等。

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

(1)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

重点支持各类区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和系统设计技术,城镇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一体化配臵与共享技术,城镇区域规划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互动模拟预测和动态监测等技术。

(2)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城市综合交通、城市公交优先智能管理、市政基础设施等综合功能提升技术,建筑碳排放评价方法,“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及模式设计,城市“热岛”效应形成机制与人工调控技术,土地勘测和资源节约利用技术,城市发展和空间形态变化模拟预测技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等。

支持强度:重点项目不低于10万元/项,一般项目不低于5万元/项。主管处室:社发处

四、科技合作领域

(一)重大项目

重点支持我省产学研合作基础好,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机构,开展以合作研究、技术引进、技术输出等形式的科技合作项目。支持的重点领域如下:

1.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电子信息、航空制造、先进装备制造、锂电与电动汽车、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对外科技合作,合作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增长点。2.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优势产业升级等主要任务,通过对外科技合作,解决关键技术瓶颈,推动重点产业振兴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3.服务国家外交政策。落实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构想,鼓励我省具有产业和技术优势的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全面、深入的科技伙伴关系,合作开展科技研发,促进我省先进技术向国外输出,在合作对象国建立产业基地、科技示范园区等。

申报要求

1.主要支持应用型研究项目(优先支持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项目),不支持基础研究、软科学研究、市场开发等类别项目。

2.申报单位必须有2个以上(含2个)省外或国外合作机构(须填写合作机构名称、注明国别或地区)。申报“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合作机构只需要一个。

3.申报单位必须与合作机构正式签署了技术转移转让合同或协议、技术开发合同或协议、技术输出有关合同或协议。合同及合作协议需包含合作期限、合作内容与分工、权益分配和签署日期等要件。外文协议需提供中文翻译。

4.申报项目完成期限为2-3年。

5.已承担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或省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尚未结题的企业和承担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或省科技合作项目尚未结题的高校、科研院所项目主持人不得再次申报。

6.申报单位已建有独立的研究机构。

7.申报的项目要有较好的产业化前景,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不低于202_万元。8.不受理涉密项目的申报。

9.企业申报项目必须有1:1以上的资金配套。支持强度:50万元以上/项。

(二)重点(一般)项目

重点支持我省有关机构,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与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开展解决重要技术难题、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科技项目。重点项目包括以下项目计划。

1.技术引进与合作研究

重点支持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港澳台地区、中国科学院及其他国家级科研机构、省外重点高校(重点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与我省签有省校合作协议的高校)、科技型企业(重点在泛珠三角区域、中部三省、长三角区域)开展合作研究与技术引进的项目。

2.政府间科技合作

重点支持有利于与国外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交流关系,有申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计划以及我国与其他国家政府间科技合作计划潜力的科技合作项目。(与我国签有政府间合作协议的国家有:亚洲: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日本、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伊朗、印度、印尼、越南、以色列;大洋洲:澳大利亚;北美洲:加拿大;欧洲:比利时、马其顿、塞尔维亚、法国、奥地利、荷兰、意大利、瑞典、瑞士、芬兰、丹麦、匈牙利、葡萄牙、捷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克罗地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俄罗斯、白俄罗斯、黑山、乌克兰;非洲:南非、埃及)

3.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合作

重点支持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相关单位合作开展技术研究与示范,带动我省适用技术和产品在合作对象国应用和推广。(合作的重点国别具体包括东盟10国、中亚5国、南亚国家、俄罗斯和蒙古)

4.归国人员科技扶助计划

重点支持刚从国外回国,在国外大学、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有工作、学习经历的高层次科研人员开展科技合作研究,帮助他们通过实施科技合作项目,培育创新团队,加强学科建设,为江西省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培养打下前期基础。

5.对外科技合作基地合作示范项目 重点支持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对外联合研究中心在本领域内开展的对外科技合作示范项目。申报要求

1.主要支持应用型研究项目(优先支持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项目),不支持基础研究、软科学研究、市场开发等类别项目。

2.申报单位必须有一个以上省外或国外合作机构(须填写合作机构名称、注明国别或地区)。“归国人员科技扶助计划”的合作机构填写申报人在海外工作学习的高校或机构。

3.申报单位必须与合作机构正式签署了技术转移转让合同或协议、技术开发合同或协议、技术输出有关合同或协议。合同及合作协议需包含合作期限、合作内容与分工、权益分配和签署日期等要件。申请“引进消化吸收和合作研究”类项目的合同及协议需注明涉及的知识产权情况。外文协议需提供中文翻译。

4.申报项目完成期限为2-3年。

5.已承担了国家、省科技合作项目尚未完成的企业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持人不得再次申报。

6.不受理涉密项目的申报。

7.“归国人员科技扶助计划”申请人需有2年以上国外研究工作经历,与国外机构有较好的合作基础,归国时间不超过3年。

8.企业申报项目必须有1:1以上的资金配套。申报材料(重大、重点、一般项目)1.《项目申报书》及可行性报告。

2.已签署的合作协议、合同复印件。如系外文,须附中文译件。3.可行性报告中要求作为附件提供的附件材料。

支持强度:重点项目不低于10万元/项,一般项目不低于5万元/项。主管处室:国合处

基地与人才计划

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益类)

根据《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和《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有关规定,202_年新建公益类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要求如下:

1.申报方向与要求

(1)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科技工作重点任务,重点支持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研发平台。

(2)符合我省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在省内各学术、技术领域,以及产业、地域的合理布局。

(3)坚持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排他性的原则,即:同一学术、技术领域不重复建设。(4)原则要求1家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单位组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与企业联合组建的,依托单位不能超过2家,并且高校、科研院所为第一依托单位。

(5)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组建,一般申请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少数申请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申报条件

(1)申报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益类)的单位,必须是依托省内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设的具有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已组建市、厅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包括同类其它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年以上;大学的学院和省级研究所原则上只组建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申报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益类)的其他基本条件,按照《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和《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并参照202_年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申报条件。

3.注意事项

(1)申报对象 :省内高校、科研院所。(2)建设周期:三年。(3)申报材料:

《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申报书》或《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书》及其相关附件材料17(包括:依托单位资质、经营状况及相关奖励证明;已组建市、厅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包括同类其他实验室或工程中心)批复文件;依托单位近5年来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奖励、专利申请和授权、发表论文、出版论著,取得相关行业许可证、主持或参与制订的国家或地方标准等相关文件或证件等);拟建平台的试验场所、设施设备及依托单位概况,需提供扫描图片及图片说明;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科技合作情况等。依托单位申请报告和主管部门推荐文。

(4)申报程序:由依托单位通过江西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网上申报)填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申报书》或《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书》,并上传相关附件材料,经上级主管部门(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和设区市科技局)审核通过后行文,连同打印《申报书》及相关附件材料,装订成册一式3份报送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受理中心。

主管处室:条财处

二、企业技术创新基地建设

支持范围:

(一)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依托企业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组建)。

(二)企业技术创新载体。科技企业孵化器,包括大学科技园。

(一)企业技术创新平台

根据《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和《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有关规定,202_年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要求如下:

1.申报方向与要求

(1)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科技工作重点任务,重点支持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研发平台。

(2)符合我省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在省内各领域、产 业、地域的合理布局。

(3)坚持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排他性的原则,即:同一学术、技术领域不重复建设。(4)原则要求1家企业为依托单位组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的,依托单位不能超过2家,并且企业为第一依托单位。

(5)依托企业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一般申请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少数申请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

2.申报条件

申报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依托科技型企业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企业必须是省内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并已建有内部研发机构,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亿元,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其中近三年企业销售收入年增长率10%以上,每年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一般不低于4%;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的企业,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可适当递减。同时,必须已组建市、厅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包括同类其它工程中心)二年以上。

(2)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有明确和相对稳定的研究开发方向,主要以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为主,着重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符合我省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在省内同行业或同领域中技术领先,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3)具有省内本领域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带头人,年龄不超过65岁,工程中心主任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有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程设计人员和能够承担工程试验任务的熟练技术工人等专职人员20人(具有特色的农业领域工程中心的专职研发人员数量可适当放宽),队伍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科研人员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一。领导班子素质较高,具有开拓进取精神,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4)基本具备了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场地、车间和基础设施,面积在1200平方米以上,其中农业领域工程中心实验室面积400平方米以上,试验基地100亩以上;有部分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0(农业领域200)万元以上。经组建充实完善后,应具备承担综合性工程技术试验任务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和省重大、重点科技任务。近五18 年,承担1项以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3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获得1项以上国家或省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或获得2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年人均科研经费不少于5万元。拥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研究和技术基础,以及较丰富的成果转化背景及经验。一般还应是本行业技术监督管理的归口单位,兼有产品检测、标准制订、成果推广、质量监督及技术服务等职能。

(6)有较为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合理的组织架构,有管理机构和工程技术咨询机构,有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管理制度。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高效”的运行机制,已初步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7)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在组建过程中依托单位资金投入较大,主管部门有较多的资金匹配。依托单位能保证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后勤条件和学术活动条件。重视产学研结合,能够对外开放并对行业具有较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8)密切联系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并与之有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向这些企业辐射工程技术成果的成功经验。

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依托科技型企业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企业必须是省内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并已建有内部研发机构,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其中近三年企业销售收入年增长率10%以上,每年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一般不低于4%;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的企业,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可适当递减。同时,必须已组建市、厅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包括同类其它实验室)。

(2)实验室应有明确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以成果转化为辅,符合我省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从事的研究开发活动属我省优先发展的学术和技术领域,且在省内有较大优势和特色,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3)具有省内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或学科带头人,年龄不超过65岁,实验室主任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专职科研人员不少于20人,人才队伍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科研人员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一。领导班子素质较高,具有开拓进取精神,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4)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实验用房集中,面积在1200(农业领域600)平方米以上;拥有先进完备的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农业领域300)万元以上。

(5)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和省重大、重点科研任务。近五年,承担1-2项以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3项以上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获得1项以上国家或省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自然科学奖,或获得2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有一批论著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并被他人正面引用。年人均科研经费5万元以上。

(6)有较为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合理的组织架构,有管理机构和学术咨询机构,有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管理制度。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7)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在组建过程中依托单位资金投入较大,主管部门有较多的资金匹配。依托单位能保证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后勤条件和学术活动条件。能够对外开放并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8)与一批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有合作研究重要成果的经验。

3.注意事项

(1)申报对象 :省内注册的科技型企业(不包括外商独资或中方拥有股权未超过50%的单位)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

(2)建设周期:三年。(3)申报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申报书》或《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书》及其相关附件材料(包括:依托单位资质、经营状况及相关奖励证明;已组建市、厅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包括同类其他实验室或工程中心)批复文件;依托单位近5年来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奖励、专利申请和授权、发表论文、出版论著,取得相关行业许可证、主持或参与制订的国家或地方标准等相关文件或证件等);拟建平台的试验场所、设施设备及依托单位概况,需提供扫描图片及图片说明;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科技合作情况等。依托单位申请报告和主管部门推荐文。4.申报程序:由依托单位通过江西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网上申报)填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申报书》或《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书》,并上传相关附件材料,经上级主管部门(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和设区市科技局)审核通过后行文,连同打印《申报书》及相关附件材料,装订成册一式3份报送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受理中心。

主管处室:条财处

(二)企业技术创新载体

企业技术创新载体是指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新建类申报要求 1.科技企业孵化器

(1)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当年由国家科技部有关司局(中心)批复。(2)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当年由省科技厅批复。申报条件如下: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创业中心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核心内容。申请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①发展方向明确,符合本办法第二条所规定的条件;

②领导班子得力,机构设臵合理,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0%以上;

③可自主支配场地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其中专业技术型创业中心,可自主支配场地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其中孵化企业使用的场地占2/3以上;

④服务设施齐备,服务功能强,可为企业提供商务、资金、信息、咨询、市场、培训、技术开发与交流、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服务;

⑤管理规范,具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自身及在孵企业的统计数据齐全。

⑥在创业中心自主支配场地内的在孵企业达20家以上(其中专业技术型创业中心,在孵企业达10家以上);

⑦累计毕业企业在5家以上,毕业企业及在孵企业为社会提供3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如是专业技术型创业中心,则毕业企业在3家以上,毕业企业及在孵企业为社会提供15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

⑧创业中心自身拥有50万元以上的种子资金或孵化资金,并与创业投资、担保机构等建立了正常的业务联系;

⑨实际运营时间在1年以上,经营状况良好;

⑩专业技术型创业中心自身应具备专业技术平台或专业化的中试基地,并具备专业化的技术咨询、专业化的管理培训能力。

2.大学科技园

(1)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当年由国家科技部有关司局(中心)批复。(2)省级大学科技园:当年由省科技厅批复。

大学科技园是我省开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基地、高校师生创业的实践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基地;是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申报大学科技园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大学科技园应当具备完整的发展规划,明确的发展方向,依托高校应当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教学与科研优质资源均应向大学科技园开放和共享;

②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化管理机构和经营管理团队,管理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80%以上,实际运营时间在1年以上,经营状况良好;

③具有边界清晰、相对集中、法律关系明确、可自主支配的园区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其中孵化场地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

④园内的在孵企业达20家以上,为社会提供3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50%以上的企业在技术、成果、人才方面与依托高校有实质性关联;

⑤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与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担保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能够得到园区所在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⑥服务设施齐备,功能完善,可为企业提供商务、融资、信息、咨询、市场、交流等多方面的服务; ⑦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财务管理严格、规范,园区及区内企业的统计数据及相关资料齐全、翔实可信。

提升类申报要求

1.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相关制度比较完善; 2.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内科技成果转化良好; 3.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内创新创业情况良好; 4.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内在孵企业情况良好;

5.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内近5年内毕业企业数量较多;

6.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内近3年内在孵企业授权专利数较多;

7.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内近3年内在孵企业申请省(部)级科技项目数较多;

8.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内建立了基本的统计制度并运行良好。注意事项

申报材料:新建类或提升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建设项目申报书,佐证材料必须盖单位公章。

主管处室:高新处

三、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资助计划

申请人应为我省从事自然科学、技术开发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重点向科研生产一线、基层和企业科技人才倾斜,申请人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申报对象和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江西,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发展潜力、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专业基础扎实,业绩突出;

2.年龄未满55周岁[即为1961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3.申请人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作为主要成员获得过省级科技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及以上(排名要求前2位),或国家科技奖(排名要求在前4位);或已取得博士学位,并主持过两项以上国家级项目,科研成果突出。

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申请人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科技产品开发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产生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鼓励国内外引进的优秀科技人才申报。申报学科领域

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申报学科领域 1.农业生物

2.生物医药与卫生 3.数理科学

4.材料与工程科学 5.电子与信息科学 6.化学化工与环境科学

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申报学科领域 1.航空与先进装备 2.食品、生物和新医药 3.节能环保

4.新材料与新能源 5.电子与信息技术 申报要求

1.报送材料:

与电子版一致的《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纸质材料(双面)合订本和附件材料复印件各一份。

附件材料包括:

(1)身份证、学位、职称,外语水平、进修培训、政府特殊津贴等证明;(2)202_年7月以后的在研项目计划任务合同书(或批复件)、已完成项目的鉴定(或验收)证书、专利、论文(或论文检索)、获政府科技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等证明;

(3)大型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证明(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4)已通过鉴定的成果产生了经济效益的须提交202_年税务部门开具的经济效益证明(包括效益的计算说明材料并加盖单位公章)和202_年审计报告;

(5)简述申请人在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发明等方面)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作情况,并提交202_年税务部门开具的经济效益证明(包括效益的计算说明材料并加盖单位公章)和202_年审计报告。

(注:只需提交前两项附件证明材料。申报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应为企业从事科研与开发的法人代表或全职人员并需提交以上所有附件证明材料)

2.凡申请书中所要求提供的近10年相关附件材料(论文可提交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的检索证明材料)需由所在单位负责审查并在附件上加盖公章。

3.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计划验收后才能申报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资助计划项目。

支持强度: 30万元/项。主管处室:计划处

四、杰出青年人才资助计划(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计划)

申报条件

1.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学风和科学道德;

2.必须是江西省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申请人年龄未满40周岁,即为1976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女性可放宽2岁;

3.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4.近三年取得了较好的科研业绩,并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发展潜质较大。申报要求

1.报送材料:

与电子版一致的《申请书》纸质材料和附件材料合订本一份。附件材料复印件包括:

(1)身份证、学位、职称,外语水平、进修培训、政府特殊津贴、百千万人才工程、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等证明;

(2)202_年7月以后的在研项目计划任务合同书(或批复件)、已完成项目的鉴定(或验收)证书、专利、论文(或论文检索)、获政府科技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及通过鉴定的成果产生了经济效益的须提交202_年税务部门开具的经济效益证明和202_年审计报告;

2.凡申请书中所要求提供的近3年相关附件材料需由所在单位负责审查并在附件上加盖公章。

支持强度:10万元/人。主管处室:计划处

五、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计划

申报条件

1.申报人为省里已批准确定的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或核心成员(含合作单位的核心成员)。

2.创新团队有一项在研项目的,此次团队项目的申报人应为合作单位的核心成员、如团队无合作单位的应由牵头单位核心成员(202_年申报且获批了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的和现有两项在研项目的团队不能申报)。

3.团队发展规划明确,研究方向稳定、运行机制健全、保障措施可行、人员结构合理,具有较好的研发平台。

4.项目申报人的年龄未满55周岁,即为1961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5.团队合作单位和青年科技人员申报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申报方式 1.申报方式:登录江西省科技厅网站(http://www.teniu.cc)申报系统,按要求网上在线填写《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含可行性研究报告)》。

2.报送材料:申报成功后,报送与电子版一致的《项目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团队及项目执行情况表》和附件材料复印件合订本(用A4纸双面复印于左侧胶粘装订)1份。

申报要求

1.申报的项目要符合创新团队确定的研究方向并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链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创新解决一批制约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创新团队建设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2.一个创新团队只能申报1个项目,申报人如为团队核心成员(含合作单位),需提供创新团队负责人和牵头单位同意申报的确认函,团队主要成员(前5名)不能同时参与申报两个及以上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已承担了此类项目负责人须项目验收后方可申报。

3.项目执行期为3-4年,技术创新团队申报人所在单位要按1:1以上经费配套。支持强度: 30万元/项。主管处室:计划处

创新引导类科技计划

一、火炬计划

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服务重点行业振兴和传统产业升级,服务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及其环境建设,服务科技型企业、中小企业群体,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基地、产业化组织和科技中介机构,集聚和激活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技术和资本要素,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项目申报要求如下:

(一)项目申报支持重点

1.围绕新材料、光伏、锂电与电动车、绿色光源、航空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文化及创意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和协同创新产业化项目;

2.围绕各高新技术产业升级,重点支持产业链技术显著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及其配套产品开发;显著改善和优化区域环境的工业污染预防及治理重大技术及产品开发;重点行业显著节能降耗效应的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关系国计民生、公共健康和安全的重大灾害及安全生产预警技术及产品开发;基于产业和行业应用的软件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

(二)申报条件

1.在江西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可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

2.项目技术成熟。完成中试或鉴定,或已有小批量生产;已获得相关行业生产许可,如产品检测报告、生产许可证、入网许可证、环评合格报告等。

3.产品投产后能形成一定的规模,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较好的筹资、信贷能力。

支持强度:重点项目10万元以上/项,一般项目5万元/项。主管处室:高新处

二、星火计划

参照202_年农业领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重点支持先进适用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等在大面积推广应用前的技术应用示范和市场前景广阔,能带动产业技术升级,实现增收致富,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创业。优先支持以下三个方面的项目。

1.提升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集成创新能力 以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集成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载体,促进科技入园入企,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三个平台一个基地”,即农业技术研发示范转化平台、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服务平台、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和区域农业技术培训基地。

2.促进科技富民强县典型示范 支持科技特派团挂点县(市、区)优势和特色产业,开展专业技术服务和技术难题攻关,23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科技富民强县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持;

3.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

围绕罗霄山区和原中央苏区定点扶贫点开展精准科技扶贫攻坚,提质增效,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优势产业;

申报条件及要求:

1.必须具有科技特派团参与协同创新; 2.优先支持企业已投入经费的项目。支持强度:

重点项目10万元以上/项,一般项目5万元/项。主管处室:农村处

三、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计划

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计划是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科技计划,旨在采取政策扶持、资金引导等措施,促进协同创新和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成果的开发、应用、示范、转移、辐射、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和科技惠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申报原则

1.符合国家技术和产业政策,符合我省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划的需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带动作用。

2.有利于产业、行业技术水平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明显提高。重点支持覆盖面广,辐射力强,示范带动效应明显,能形成较大规模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重点支持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短期内能达到一定经济规模、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新技术成果和新兴产业领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重点支持应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3.有利于节约资源、保障能源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突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节约资源与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4.有利于促进科技协同创新,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的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落地,重点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强化与相关行业计划的有效衔接,深化部门合作,重点支持行业发展急需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重点支持军工技术向民用行业领域转移转化,集成资源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又好又快发展。

5.有利于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基地、中介机构及环境建设。

(二)重大项目

1.现代农业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优良动植物新品种、先进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科技产业化示范;覆盖面广,辐射力强,能跨行业、跨地区应用,能形成较大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经济指标居国内领先水平以上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的先进、成熟、急需、关键、适用农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包括农作物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节水高效农业配套技术、重大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环保型肥料农药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畜禽新品种及标准化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先进实用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以及林木优良品种、先进造林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控技术及森林资源保护技术等。

2.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和高端服务器等。包括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软件、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电子产品、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智能控制系统、以移动通信终端为代表的嵌入式软件,以及“互联网+”应用示范、大数据服务及应用等。

3.生物技术与新医药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创新药物、疗效确切且临床短缺的非专利药物、创新制剂、新型药用辅料、新型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化,已上市药物大品种24 的二次开发及产业化;先进生物技术在食品、药品、能源领域的开发应用及产业化;能形成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技术经济指标居国内领先水平以上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的生物医药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4.先进装备与航空制造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工业机械手和工业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先进数控机床制造技术、先进电力装备制造技术、大型特种构件制造装备技术、具有广泛用途且性价比高的民用直升机和通用飞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等产业化;能形成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技术经济指标居国内领先水平以上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的新型装备及制造工艺与技术、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技术、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技术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5.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的成套设备,智能型光伏并网及储能一体机,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制造,生物质高效清洁发电,锂电池先进制造,动力型锂电池用新材料,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乘用车车型,纯电驱动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科技成果产业化。

6.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高性能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光电功能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非金属陶瓷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科技成果产业化。

7.节能环保领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及推广应用。锅炉、窑炉、反应器及相关耗能设备节能降耗技术,风能、太阳能、地下能源、高效节能汽车发动机、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新技术与新装备,工业废气、燃煤烟气、机动车污染物、室内空气等净化技术与装备,大气监测先进技术与仪器,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技术及装备,工业粉尘治理等技术,工业固体废弃物及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产业化及工程示范;能形成较大的规模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技术经济指标居国内领先水平以上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的大气污染防控技术、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8.全省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技术转移活动、技术交易平台建设。全省性技术市场建设,组织开展全省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技术转移活动。

重大项目支持强度:20-50万元/项。

(三)重点(一般)项目

1.林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优良动植物新品种、先进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科技产业化示范,先进、成熟、适用农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2.医药卫生与人口健康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重大疾病与地方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技术、生物医药技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及应对技术等。

3.资源环境与城乡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矿产资源高效开采和综合利用技术、水资源集约利用与水环境治理技术、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和退化生态系统重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循环经济共性技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绿色建筑及城市居住环境质量保障技术等。

4.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多发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与减灾技术、矿山生产安全预警与防控技术、公共安全控制技术等。

5.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工业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煤炭高效集约开采技术和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技术、安全可靠的电力输配和电网安全技术等。

6.装备制造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新型装备及制造工艺与技术、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技术、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技术及装备等。

7.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黑色金属新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及铝镁合金生产与加工技术,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技术,精细化工及专用化学品应用技术,新型复合材料及大型复合结构部件制备技术,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材料、超导材料、光伏材料、高分子结构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制备、成型、加工及应用技术等。

8.电子信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新型电子装备及信息技术、生产过程控制及传统产业信息化技术、基于“北斗”的应用系统技术、面向现代服务业的数字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支撑软件等。

9.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创新驿站区域站点建设,科技成果对接、技术交易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开展,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环境建设等。支持强度:重点项目10万元以上/项,一般项目5万元/项。

(四)申报要求

1.应当符合本计划指南的申报原则、重点领域。

2.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在本省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具备较好的工作基础和良好信誉,并能为项目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金保障的企业事业单位。

3.实施转化推广的科技成果应当是先进、成熟、适用的,已通过验收(鉴定)或已获得发明专利证书、品种审定证书、行业准入许可证等视同评价证明,其水平在省内领先以上的各类优秀科技成果,包括从省外引进的优秀科技成果。推广阶段项目,其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应当是已通过中试验收或鉴定,已在一定范围内成功应用,证明其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和推广应用前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其中重大项目应当是覆盖面广,辐射力强,能跨行业、跨地区应用,能形成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的。中试、产业化阶段项目,其转化的科技成果应当已通过小试鉴定或验收,或已获得主管行政机关批准取得行业准入许可证,所开发的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项目实施短期内可投产并能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明确促进产业发展的目标,能带动周围区域经济发展或行业科技进步,具有较强的引导示范作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显著。

4.申报的项目应当做到:成果的来源及其先进性、成熟性、适用性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明确,转化应用目标和任务明确,应用实施单位和地点明确,采取的转化推广措施明确,实施期限明确,资金筹措方案和经费预算明确。

5.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必须与具体应用企业(生产型)或其他应用单位联合申报,提供的申报材料必须附上与相关应用企业或单位签订的技术合作协议,否则不予受理。产业化目标明确的项目必须由企业牵头申报。

6.处于研究阶段的项目,或者科技成果已实现产业化的项目,或者企业开发生产的产品推销项目,均不得申报。

7.202_、202_、202_省级科技成果重点转移转化计划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到期未验收或结题的不得再申报。

8.同一个项目只能针对某一类科技计划进行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各类计划每人每年主持的申报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项。

9.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2至3年。

10.申报材料包括:一是江西省科技成果重点转移转化计划项目申报书;二是项目可行性报告;三是相关附件,包括相关技术鉴定(验收)等评价证明、检测报告、特殊行业生产许可证、知识产权证书、获奖证书、应用证明、用户意见、技术合同、技术合作协议等必要材料。

11.实行限额推荐。省教育厅推荐指标为:一般及重点项目30项、重大项目15项;南昌市科技局、赣州市科技局推荐指标为:一般及重点项目10项、重大项目10项;其他设区市科技局和省直部门推荐指标为:一般及重点项目8项、重大项目8项;各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县(市)推荐指标为:一般及重点项目3项、重大项目3项。

主管处室:成果处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为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根据《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资金后补助管理规定》制定本申报指南。

(一)支持方式和项目界定

1.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后补助项目对江西省内注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先行投入资金开展技术研发、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并已经取得创新成果的项目给予一定额度的财政资金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研发总费用的50%,且补助额度不超过30万元。补助范围包括人工费、仪器设备购臵安装费、商业软件购臵费、试制费、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鉴定验收费、培训费等与项目技术创新活动直接相关的支出。

2.202_后补助项目是202_年以来开展,项目申报时已完成的技术创新项目。

(二)支持方向和重点 1.电子信息领域围绕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支持软件产品、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及网络产品、通信产品技术、广播电视技术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产品、智能交通产品等技术开发。

2.生物医药领域围绕医药制造、生物技术等产业,支持医药生物技术与产品、中药天然药物技术与产品、化学药技术与产品、医疗仪器设备、医用敷料与器材、轻化工生物技术及产品、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等技术方向。不支持尚不成熟生物技术提取类项目和中药资源规范化种植项目,不支持保健品、化妆品、饮料、烟酒类项目及产品,3.新材料领域围绕有色金属、稀土与钨、高技术陶瓷等产业,支持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学品等新材料和新材料高技术服务等技术方向。

4.光机电一体化领域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机械等产业,支持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先进制造技术、新型机械产品、电力与电工行业技术产品、交通相关技术产品、光机电一体化高技术服务等技术方向。

5.资源与环境领域支持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监测应急和预警、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等技术方向。

6.新能源和高效节能领域支持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及相关产品、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和相关产品、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新能源与节能高技术服务等方向。

7.新能源汽车领域支持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平台关键技术、电控相关技术与产品、电池相关技术与产品、电机驱动相关技术与产品、电动化底盘及车载信息系统、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相关技术与产品、电动汽车技术开发与集成应用高技术服务等技术方向。

8.现代农业技术领域支持农业新品种的繁育、现代农业装备、农产品(含食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等技术方向。

(三)申报条件

1.申报企业需符合以下条件。

(1)在江西省内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企业正常运营,具有纳税记录,上缴税不低于2万元;

(2)企业职工总数不超过30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30%以上,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10%以上;每年用于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当年营业收入的5%;企业年营业收入不超过5000万元;

(3)企业有良好的经营业绩,有健全的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管理团队有较强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持续创新的意识。

2.申报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

(1)项目未获得其他省级及以上财政经费立项资助;

(2)项目技术含量高,创新性较强,知识产权清晰,在制造工艺技术改进、材料替代应用、产品性能提高或解决行业关键技术等方面有较大创新;

(3)项目已经完成并取得新产品、新工艺、新标准等技术创新成果。3.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支持。

(1)无自主创新的单纯技术引进项目,低水平重复项目,一般加工项目和单纯的基本建设项目;

(2)知识产权不清晰或有权属纠纷的项目;(3)对社会或自然环境有不良影响的项目;

(4)申报企业已承担过创新基金项目,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立项项目处于执行期,尚未验收;立项项目终止或验收不合格。

(四)申报材料

202_后补助项目填报《202_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后补助项目申报书》(见网上申报系统);

(五)申报流程

1.企业在科技厅网站项目申报系统中注册填写申报材料(网站地址http://www.teniu.cc/);

2.企业将完成的内容发送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将申报材料加盖企业公章,连同相关附件材料一起报送到所在县(市、区)科技局、省直管县科技局、国家高新区管委会进行审核27 认证;

3.所在县(市、区)科技局、省直管县科技局、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在对申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项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县(市、区)科技局将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推荐意见表(见附件1)报送至所属设区市科技局;

4.由各设区市科技局、省直管县科技局、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统一报送项目材料纸质版、电子版、推荐意见表及项目推荐汇总表(见附件2)给省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完成项目的申报。联系人:齐洪彦、左毅,联系电话:0791-86251872

(六)申报注意事项

1.同一个企业在同一内只能申报一个项目。

2.申报单位要认真核对申报材料中所需的附件,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发现申报材料存在造假行为,企业将承担相应后果。评审过程中不再要求企业补充材料,所缺部分视同为企业无法提供。

3.项目申报受理期间,原则上不得变更企业(项目)信息。支持强度:15万元/项。

五、软科学研究计划

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主题,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为主线,针对全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升级,通过创新升级提升产业升级,实现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战略目标提供决策咨询的作用。

(一)重大项目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研究 2.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问题研究

3.加强科技协同创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4.大众创新创业体制机制研究 5.科技创新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研究

6.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体制机制重大问题研究 7.省委省政府需要研究的重大、难点问题研究 支持强度:10万/项

(二)重点(一般)项目

1.科技成果处臵权收益权相关问题研究 2.科技与金融结合相关问题研究

3.科技资源配臵体制机制相关问题研究 4.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与培养相关问题研究 5.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相关问题研究

6.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相关问题研究 7.企业研发投入相关问题研究

8.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相关问题研究 9.科技项目绩效管理与评估相关问题研究

10.科技报告制度和创新调查制度相关问题研究

11.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基础信息资源等向社会开放的机制研究 12.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 13.众创空间促进大众创新创业相关问题研究

14.科技成果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及统计报告机制制度研究 15.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相关问题研究 16.“互联网+科技创新”相关问题研究 支持强度:3~5万元/项。

(三)主要目标

通过研究,发现影响我省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以及我省科技改革与发展提出切合江西实际、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建议和对策,并形成有关研究分析报告,充分发挥软科学研究在政府民主科学决策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制约我省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促进创新升级的具体举措和政策建议,为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特色区域创新体系奠定基础。

(四)申报要求

1.项目研究的设计应贴近决策、贴近战略、突出重点,符合江西实际,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

2.项目申报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软科学研究基地或具有软科学研究能力的单位,有一支能胜任研究任务、学科结构和人员结构较为合理的研究队伍。

3.项目申报负责人需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具有一定研究基础,限1 名,相同负责人同只能申报1 项课题。项目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2 项省级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在研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负责人未能按期结题的不得申报202_年项目。

4.鼓励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重点问题开展重大项目研究,项目需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前期研究成果已获得省领导批示优先。

5.重大项目需提供研究成果目标和研究质量有望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研究主报告在内刊上发表注明“202_江西省级软科学研究项目”,并获省级领导批示;(2)研究主报告形成省委、政府或部门的政策文件;(3)研究主报告人大资料全文复印或“新华文摘”摘录。

重点和一般项目研究主报告及主要成果在知名度高的内刊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必须注明“202_江西省级软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总报告不少于2万字。

6.项目执行期为立项之日起8个月,不超过1年,原则上202_的项目必须在202_年12月31日前完成。

主管处室:政体处

六、发明专利产业化

为进一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紧贴市场,促进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扶持一批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的创新成果形成产业化。通过示范和引导作用,带动更多企事业单位自觉依靠专利制度,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1.重点领域

围绕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核心专利技术,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锂电及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应当是在我省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同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及医疗服务单位联合企业共同申报。

(2)申报单位应当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管理机构,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工作经费,具有良好的保护知识产权信誉,无侵犯或假冒他人知识产权行为。

(3)申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如已承担发明专利产业化技术示范专项任务但尚未结题,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再次申报。

(4)申报项目须有一项以上核心发明专利,且在法律有效期,无专利权属等纠纷,产业化前景广阔。

(5)项目名称应规范,突出所运用的发明专利技术,并明确是该专利技术的产业化示范。

3.优先支持方向

(1)专利拥有量较多的单位申报的项目。(2)近两年内获得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项目。

(3)依托技术先进、应用面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群申报的项目。

(4)拥有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单位及优势创新团队申报的项目。

(5)以专利支撑核心竞争力并着眼于形成优势产品、产业及产业集群的产学研结合专利产业化项目。

(6)已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验收,获得中国专利奖、江西专利奖、29 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申报的项目。

4.支持强度:重大项目50万/项,重点项目10-20万/项。

主管单位:省知识产权局

七、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

按照“面向企业,引领产品创新;聚焦重大,突出国家省级目标;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创新管理,鼓励社会参与企业开发“的原则,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引导和支持企业拥有自主创新知识、对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国内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各类优势资源与企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机制,积极转化国家5类科技计划成果不断研发新产品。

(一)重点新产品应满足以下条件:

近三年列入江西省重点新产品计划,并已通过省科技部门组织的省级重点新产品鉴定。

(二)支持领域(具体内容详见申报系统-公告通知)

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三)不支持范围

1.食品、保健品、饮料、烟、酒类产品及其生产中相关助剂和辅料等;2.化妆品、日用化工、一般纺织品、服装、家具、家电、家装建材等日用产品;3.用进口零部件(包括散件)组装的产品;4.单纯为军工配套的产品;5.传统手工艺品;6.单纯改变花色、外观与包装的产品;7.动、植物品种资源;畜禽、水产等动物饲料及其添加剂;8.高能耗、污染环境的产品。

(四)申报要求

1.申报对象:凡在江西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均可网上申报。申请单位请仔下载细阅读申报系统申报条件和要求《通知通告栏》,网上电子上报材料与纸质材料必须一致(如法人资格、营业执照、单位工商注册地址、法人联系电话、开户银行全名称、等相关证明材料原件或复印件)。

2.申报材料。

附件(详见申报系统)用A4纸双面填写,附件1《项目申报材料清单》、附件2《江西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申报表(202_)年》和附件3《项目产业化状况及前景分析》、附件4其他相关附件;设区市科技局审核后并加盖公章,按以上附件顺序打印的纸质材料与网上申报材料一致,装订成册一式3份报送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受理中心进行形式审查,不一致视同不合格材料。

3.申报程序:申报单位登录江西省科技厅http://www.teniu.cc网,在办事大厅项目申报界面,点击《江西省科技计划业务综合管理系统》项目申报在线申报。

4.属于下列情况的不予立项:

(1)企业声明:对递交的申报材料和按清单目录提供加盖公章的附件材料及相关证明材料真实性、完备性和有效(时效)性负责。若因虚假陈述出现问题,申报单位承担一切责任,将不予受理。

(2)同一项目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多渠道、跨计划重复申报,否则不予受理并取消申报资格两年(当年发现重复,202_、202_两年无申报资格)。

(3)产品是否符合国家鼓励的产业发展方向:如产品技术属于国家不鼓励或限制发展的技术和产业,则该产品一票否决;

(4)新产品项目若型号不同,则须提供申报产品的新的授权专利证书及其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书等内容,以证明其有重大改进和创新,方可申报。

(5)产品技术知识产权是否清晰,独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标准等),无侵犯或假冒他人知识产权行为(A本单位独立开发,拥有技术的全部所有权;B本单位与外单位合作开发,联合拥有技术的所有权;C由外单位技术转让,本单位拥有技术的全部所有权;D由外单位技术许可,本单位拥有技术的使用权,但无所有权;E本单位与技术所有者或持有者协议合作生产F其他)):如产品技术知识产权不明晰,存在产权纠纷,则该产品为一票否决;

(6)产品对环保的影响:无环保问题是指产品的研究、生产和使用对环保无影响,或30 经治理后达到环保相关标准要求,则产品符合申报要求。有环保问题是指产品的研究、生产和使用对环保产生的不利影响或经治理后,仍无法达到环保相关标准要求,则视为不符合环保要求,该产品为一票否决。

(五)注意事项。

1.规范产品名称。产品名称及型号必须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地方规定的规范标准书写名称书写,避免过于宽、泛或二字,不得出现英文词组或缩写,不得使用系列产品,产品名称不能出现研究开发、产业化等词语和口语,确属系列产品必须每个单项产品都注明产品型号、规格,应采用”型号+产品名称“或”产品名称+型号"(特殊行业除外)的国家、行业规定的标准书写格式填写。

2.申报说明及所需附件材料详细阅览省科技厅网页-网上办事大厅-项目申报,点击进入《江西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公告通知,请大家仔细阅读并下载。

支持强度:5万元/项。主管处室:计划处

第五篇:202_档案局科技项目指南

关于组织申报202_年 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档案局,省直有关单位和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

202_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开始申报,现将《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202_ 年立项指南》印发给你们,请按照立项指南认真组织申报。申报项目应按照规定填写《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计划任务书》(可从河南省档案信息网下载)。计划任务书规格按照A4纸,竖装宋体字4号的要求,一式四份,市、县级单位由市档案局审核,报送省档案局档案保护技术中心,省直单位可直接报省档案局档案保护技术中心。

电子版请用word格式发送到sdajbhjszx@.163.com。申报截止日期为202_年4月30日。

联系电话:0371-65901349 联 系 人:王喜峰

附件: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202_年立项指南

河南省档案局办公室 202_年2月13日

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202_年立项指南

1.档案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档案与中原文化发展研究 3.档案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研究 4.中原经济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5.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利用研究 6.重大活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应用研究 7.地方特色档案征集、保管、利用研究 8.新农村档案工作研究

9.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10.农村档案工作机制、方法创新研究 11.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12.各级综合档案馆建设方向研究 13.档案馆(室)功能建设研究 14.国家档案馆公共服务评价体系研究 15.档案立法与档案执法研究 16.档案、图书、情报互鉴研究 17.诚信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18.企业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 19.文档一体化建设研究

20.档案安全风险及危害评估研究 21.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策略研究 22.云计算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3.档案信息网站的开发、利用研究研究 24.网络环境下数据库安全管理研究 25.电子文件的接收、归档模式研究 26.电子文件信息安全策略研究

27.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运行模式研究 28.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及应用平台研究

科技特派员项目项目指南
TOP